小学英语朗读训练

2024-06-10

小学英语朗读训练(精选12篇)

小学英语朗读训练 篇1

一、朗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

1. 朗读训练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很关键的因素, 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 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声情并茂的朗读, 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 使原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内容在朗读中得到体现, 在朗读中得到升华。同时, 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 使学生有收获, 学有味道, 学有动力。

2. 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

在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过程是识记。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的识记——朗读中, 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能力, 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 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等, 均能得到扎扎实实的培养和提高。朗读还可以巩固已学知识, 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 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 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 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有理解, 反过来, 反复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

3. 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朗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 能训练重音、停顿、弱化、连读和失去爆破;反复高声朗读课文, 在熟练朗读一定量的文章之后, 很多常用句子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 “用外语思维”的境界就会悄然而至。英语朗读训练就是在学习中自己创造英语氛围。反复朗读一段文章, 必然会加深记忆。持之以恒, 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 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语言就必须培养语感, 语感对学好一门语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谓语感就是凭一种感觉, 一种对语言对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潜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下来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意会能力。它强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 最终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 是构成一个人英语素质的核心因素, 因此,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 它和所有一般的心理现象一样, 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由后天的培养而产生起来的, 它是在经过以人为本的言语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 因此, 人的语感是逐渐形成的。在言语实践中, 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通过与语言材料的接触中, 不断积累语言知识, 体会出其语音、语义、语调及语气, 日积月累, 便逐渐培养了对语言的感知。

二、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一些建议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 大力抓好英语早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英语早读状况与英语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早读气氛好, 学习效果就好;早读气氛不好, 学习效果相对差一些。早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读不是说读书的声音越高越好, 但太小的声音无疑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 而没有声音根本就不叫朗读了。只要全心投入, 边读边理解边记忆, 就能很快体现学习成效。为此, 我们必须杜绝如下一些误区。①只是朗读而不理解与思考, 结果是不知所云。②只是朗读而不记忆, 结果是一无所获。③把朗读变成默读, 没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④声嘶力竭、过高声音朗读。这样注意力、体力势必会过多地花在提高声音上而削弱记忆与理解, 极易造成疲劳, 不利于持久学习。⑤教师应该适当给学生压力, 要求学生背诵规定文段, 用任务驱动型学习方法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扩展知识、扎实基础。

2. 小组学习法, 为后进生创造朗读环境。

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对后进生的辅导。后进生大多朗读有困难, 帮助他们纠正错音, 对个别难读的句子, 多领读几遍尤为重要。我的班级采用了“一帮一”朗读法, 后进生的同桌安排的是语音语感很好的学生, 这样每次新课跟读录音后的自读时间, 他们的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就是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 同桌“互帮”提意见, 时间长了, 朗读水平均见长。当然,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 要及时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树立信心, 获得初步的成就感, 产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动力。

3. 有效利用Chant,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朗读要注意重音、节奏、连读和失去爆破等, 做到不增不减, 不误不倒。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的缺失, 一部分学生朗读英语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的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 可以提高趣味性, 拓展课堂内容,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

总之, 英语朗读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 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我们遵循它的规律, 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 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

小学英语朗读训练 篇2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

一、把握三条线 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

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深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微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在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3.授之以“渔”,举一反三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3)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二、抓住三个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能善于向“性”而读,会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掌声》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后让学生用两个词说说主人公英子,在获得掌声的前后人物性格,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自卑”和“自信”。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英子“自卑”之情,哪些语句表现了英子的“自信”。再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语句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主体部分的基调,读出掌声前的自卑之情,掌声后的开朗之情。2.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

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据以传情达意。‘例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的说。“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的回答。’这段话中,“傲慢”和”谦虚”两个词语非常明白、准确的表明了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学生一旦抓住并理解了这些重点词,从而进行练习朗读,那么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

3.紧扣文章的韵律点,指导学生品读

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

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诗词的朗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诗每句的音顿是一致的,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此为要旨,进而朗读《望天门山》。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25-01

朗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朗读由来已久,从孔孟时代至今都一直延续着朗读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使得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能自主性的掌握知识技能。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

一、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给学生的学习上带来帮助。首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在训练小学生的朗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字词,在朗读的时候正确的辨别字词的读音,直接使学生在后期正确的书写与运用字词;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要深入剖析作者对课文内容表达的感情,就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朗读训练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方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无法直接深入地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的朗读课文,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明白作者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训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直接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通过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段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增加学生参与朗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朗读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增强其接受知识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的问题分析

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逐渐被书声包围,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有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时间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质量并不是很理想。其中主要表现的一些问题有:一,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只是在完成教师给的朗读任务,并没有深入的朗读出感情色彩,朗读的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二,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并没有作实质上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朗读时遵循教师给的朗读要求。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然而教师没有将如何朗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三,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一般刚刚进行的时候还是书声琅琅,整整齐齐,但教师一旦离开学生的视线范围,学生朗读就显得杂乱无章,渐渐的就成了不规范性的朗读;四,部分教师看学生朗读有错误时,就让学生停止朗读纠正其错误,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不时被打断,从而就阻碍了学生抒发感情。

三、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一)采取示范性的朗读方式

要让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进行引导性的示范朗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方式,再结合自身的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创建一个朗读的氛围,再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朗读方式带动学生,让整个课堂的朗读氛围起到一个很好的烘托作用。比如在朗读《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带着向往的感情色彩。读到一句描写绿叶的句子时,一边领会着优美词语的描写,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就仿佛置身其中,带领着学生们游历这鸟的天堂。通过示范性的朗读,才能感染学生。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朗读训练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而忽视了质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因此对朗读理解也受了一定的限制。打破规则的教学方法,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每一个知识点了解的都不够深入,导致朗读训练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比如,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朗读《小壁虎找尾巴》到《火车的故事》渐渐的再到《我不能失信》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朗读能力合理的安排朗读任务,并且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朗读某一篇课文,还不如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教师必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后学会举一反三。首先教师选择的训练朗读的课文一定要符合训练的要求;其次,教师选择的训练点一定要够细致,必须有一个内容侧重点,不能选择涉及各种朗读方法的课文;最后,在朗读训练时,教师对朗读的环节要经过调整,要采取最适宜的方式。根据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再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保证朗读的质量。学生在掌握了朗读方法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能够自行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重视朗读训练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训练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使朗读训练策略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  怡.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考试周刊,

2014,36:34.

[2]马  宏.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之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1:32-36.

小学生英语朗读训练初探 篇4

1. 语调单一。

语调单一就是学生在朗读句子、课文时就用同一个调, 没有起伏, 即朗读时缺少句子词汇的重读、轻读、连读、没有升降调, 不注重意群。这是因为平时教师没有过于强调学生听音模仿训练, 也不注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

2.“吃音”现象。

“吃音”现象即漏发某个音的现象, 如学生在读:“I’m from China.What’s your name?Come home.”时往往把/m/这个音漏读。有时我们也会听到学生在朗读时把长元音短处理或是双元音发音不到位。英语单词发音不到位往往会使句子产生歧义。

3. 朗读拖音。

这是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缺陷, 在集体朗读时尤为明显, 很多学生会延长某一单词或句子的尾音。这可能是老师在教授单词时,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某一单词的发音而对其作了夸张的朗读。还有可能是学生对朗读内容不熟, 在慢读中辨认单词,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拖音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 激发朗读兴趣, 确保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方法, 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读方法。对于中年级学生, 可以选择韵律朗读法, 即在实际朗读时伴有一定的声调和节奏。除此之外, 我还采用儿歌诵读法, 如教授4B Unit2中的单词:nose, eye, ear, mouth, 我编了首儿歌:eye, eye要看清, ear, ear要听话, mouth, mouth会说话, nose, nose闻味道。这样诵读后, 学生就能较容易地区分这些单词的意思了。学生在愉悦的朗读中轻松地学会了单词, 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朗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chant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因为“chant”短小生动, 朗朗上口,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6A Unit5 On a farm的词汇朗读:Pull up, pull up, pulled up carrots.Milk, milk, milked cows.Water, water, watered trees.Collect, collect, collected eggs.Pick, pick, picked oranges.Taste, taste, tasted oranges.此歌谣让学生把动词原形和过去式结合起来操练, 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动词词组, 而且还操练了动词的过去式, 对动词过去式的构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从而促使学生在朗读、操练和反馈环节都能很熟练地运用所学动词的过去式。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就初步解决了学生朗读语调单一和朗读拖音的问题, 同时也为学生语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有效利用教材, 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1) 扎实地打好语音基础, 能够熟练拼读单词, 做到语音语调正确, 重读、非重读分明, 次重音把握得当。牛津小学英语教材, 从4A开始增加了一个语音训练的板块 (Part F Listen and repeat) ,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语音的训练。从而可以解决学生朗读时的“吃音”现象和拖音的问题。 (2) 以句子为单位, 集中单句朗读训练, 正确把握各类句式的句子重音和基本语调。陈述句 (降) 、一般疑问句 (升) 、特殊问句 (降) 、选择问句 (前升后降) 、反意问句 (前肯后否式、降降;前否后肯式、降升) 、祈使句 (降) 和感叹句 (降) 。 (3) 正确处理意群与停顿, 尤其在朗读短文时, 不能随意停顿。准确地把握意群停顿对于学生正确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有很大的帮助。朗读课文之前, 可要求学生先听标准录音, 在脑海中体现语音语调形象, 实现由词为单位过渡到以意群为单位的跨越, 使整个句子和文章意义贯通。从中年级起学生接触短文的频率就逐渐增多了, 教师可以通过听音模仿, 领读, 齐读, 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进行训练。特别是中年级学生表现欲强, 教师只要多加鼓励, 就能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读的次数越多, 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就越透, 很多时候教师无需再作任何的讲解, 学生就能理解得很好了。因此,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

3. 以评价为导向, 促进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避免训练的单一性, 可采取范读、领读、跟读、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情对学生的朗读作一定的评价, 评价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 从正面加以引导。评价用语应遵循以下原则“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 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 少一些教导。”如“你的朗读美极了!”“你这儿读的真棒!”“你的朗读百听不厌!”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 在肯定优点的同时, 再捎上不足, 这样就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 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牛津小学英语4A第四单元中E部分的一段对话教学为例:A:Su Yang, come here, please.B:Yes.A:Look at my kite.Do you like it?B:It’s nice.I like it.A:Let’s color it.B:OK.

我先要求他们模仿“It’s nice.I like it.”这一句, 因为这句是最易模仿的, 我让他们读出那种喜欢和赞美的感情。学生集体模仿这句之后, 我再让个别学生进行朗读, 并用激励性的用语进行评价, 效果果然好,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就在这样一种积极热情的氛围中很好地模仿了整段对话, 读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 那种语音语调听起来很流畅、很舒服。

三、英语朗读的关键是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当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都订阅了《时代英语报》, 我就推荐学生读上面的文章,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培养学生从书面语言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有朗读、默读等方式, 小学生记忆力强, 有表情的朗读要比不出声的默读在效果上强许多倍。正确、流畅地朗读英语段落、篇章, 既能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单词、句子含义的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锻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复述能力以及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 并逐步积累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素材。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朗读课文能力不强的同学, 复述课文总是支支吾吾的。针对这一情况, 可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 坚持认真朗读和背诵课文, 这是因为学生在认真朗读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将单词、句子、文章中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 快速而准确地理解和记忆。

摘要:朗读是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既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 又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大量准确的朗读能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 而广泛的朗读有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篇5

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作者:张惠华 文章来源:张惠华 点击数:2917 更新时间:2008/1/8

在现行考试制度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许多从事普通教育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于无奈而往往特别注重语法解析,单词背诵、默写和习题的操练,忽视了对学生朗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结果就出现了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优良但开不了口的一种普遍怪现象。在七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朗读时存在诸多问题,如:很多学生在朗读时拖音很重,没有感情;有的学生不敢大声朗读,声音很低,害怕出“洋相”;有部分学生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少数学生大声叫嚷,不按意群读又无节奏,大大地破坏了语言的美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朗读教学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研究。他指出:“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那么他就必须在小学期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地默读过200小时以上。著名的语音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的翁贤青教授有较重的口吃毛病,但是他朗读名作《百万英镑》时以一口纯正的伦敦音而乱真,这就是他用了300遍的朗读模仿功夫而修成的正果。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所谓英语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大声地念出来。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效的朗读更能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只要每天坚持朗读英语三四十分钟,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能使舌头听从大脑的指挥而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

一、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一)朗读能克服语音不准造成的歧义。早在1962年,当时的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同志在一次对外语学院学生的讲话中就曾指出“学外语要学地地道道的外语,中国人学外语要学外国人说话的那个调儿。调儿学好了,你也就过关了。„„发音一关先要突破,发音不正确,人家就听不懂,结果就搞成中国人听到你讲外文,外国人听到你讲中文。” 英语语音如同汉语拼音,不同的字母拼在一起就会发出不一样的音,也会具有不同的含义。音读错了,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例如,work和walk两个音很容易混淆。假如把“I can work with my hands.”读成“I can walk with my hands.”就会闹笑话。语调不同,也有不同的含义。如降调yes,是肯定的,而升调yes,则是疑问的口吻。单词的重音不同,那么词性就会发生变化,词义也不同了。例如:“'record”是名词,“a school record”是“成绩报告单”,而“re'cord”是动词,是“记录或录音”的意思,“re'cord a speech”是“将演讲记下来”。这说明语音和词义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只要多朗读,语音就会准确,表达的意思也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

(二)朗读能克服个别孩子的语言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脑、眼、耳、口等协调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在视觉上,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在口语表达上,它要求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得到。在大声朗读时,朗读者口中发出的声音能传到自己的耳朵里,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训练,朗读者不但能听得见自己朗读的材料,还能检验出自己的读音准确与否,纠正自己在发音、甚至是语言结构、表达形式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克服自己的语言障碍。通过反复朗读,朗读者的模仿力会愈来愈强,音质变得越来越准,节奏感越来越强,读起来也会越来越流利,英语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小学二年级时才发现他的左耳失聪。刚与他接触时,他连一句汉语也说不完整,英语交流则更不用说了,“walk”读成“/wk/”。于是我就着重培养和训练他多朗读,跟录音读,跟我读,自己读;读单词,读句子,读语段;读课内的,再读课外的小片段。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的单词发音准确清晰了,句子朗读连贯有停顿了,甚至对于熟悉的故事,他还能带有感情,带有节奏地朗读出来。现在,他朗读时不但带有一点外国味,还能自己辨别对错,并能及时纠正发音和合理调整语速,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同学们再也不会嘲笑他、看不起他了,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如今,在班里朗读声音最响的是他,语音最准确的也是他,感情最丰富的还是他,到后来他还能做起小老师,纠正其他同学在语音和语义上的错误。最可贵的是很多同学为了赶超他,在课余时间也养成了多朗读多练习的好习惯,一到课堂上更是争先恐后地争取表现一番,从而在班内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英语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机会,如:拼读单词、朗读课文、角色扮演等;或让学生个别朗读后集体朗读。这样,既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又能使后进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所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收获,学生才会学有味道,学有动力,学有成就感。

(三)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思维能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不是简单的单词加语法,它是经过长期朗读训练而逐步养成的。学生只有有了正确的语感才能自如地运用这种语言。而经常性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形成英语的思维方式,教学中也可省去许多用语言来解释的语法规则。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牛津英语》第八单元“Look and say”中有这样两句话“Look at the snow.Listen to the wind.”中文翻译是:“看雪花。听风声。”学生对 “look at”和 “listen to”的理解会有些困惑,使用起来也会经常犯错。有些学生会刨根问底:“at”、“to”是什么意思?确实这两个词有其自身意义,但当它与其他词搭配使用时,其自身意义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失去了自身的词义,也没有对应的中文解释。所以,象这种固定搭配词组也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它,没必要做大量的解释,学生只要多读一些句子就会理解和运用,如果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介词词组,也不会再斤斤计较它的单独意义了,而会整体地理解其意。因此,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英语的思维能力。

(四)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英国的亚历山大曾明确提出,如想进入他编著的《新概念英语》第三、第四册,学习者首先必须具备“朗读英语短文的能力”,并且“应当很好地掌握英语节奏、重音、语调,在即使遇到生词、读音有误时亦能如此”。朗读是把一种文字体系转变为语言的过程,也是语言联系的过程。多朗读,可以加深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多朗读英语(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读得越多,积累的词汇和句子就越多,见识就越广,想象力就越丰富,可供选择的写作材料也就越充足,写作水平自然得到提高。在“牛津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有一课是关于 “plant”的描写。原文是这样的:“Look at the plant.It has a flower.It has leaves.It has roots.”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相同题目的写话任务。第二天,我收到的作业并不是我想象中千遍一律的“a plant”,有的写花,有的写草,还有的写树,因为这三种事物学生都已学过并熟记在脑子里。最有想象力的一个孩子写的是 “my apple tree”,她说 :“在上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的英国老师教过一首歌叫“Lemon tree”,它给了我灵感取这个题目。‘apple’是我喜欢吃的水果,而且我在很多英语报刊、书籍中读到过有关苹果的描写,我想可以把它们加进去。” 她在文中有机结合了水果和植物的描写,把一棵树描写得生动真实、贴近生活,既紧扣题意又不失创意。因此,一旦学生学会写作,就表明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英语思维方式,那么理解一些由英语思维模式产生的固定搭配的词组、短语等,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了。事实上,朗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多朗读多背诵就一定能够较快地提高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变换朗读形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

朗读往往是一件很枯燥很乏味的事情,如何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去朗读呢?这是我们做英语教师必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变换朗读的形式来提升学生朗读兴趣。

(一)模仿录音朗读。

现在的英语教科书都配有原版的录音磁带,录音者的发音准确,腔调纯正,而且角色多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动物和其它声音的配备。让学生多模仿录音里的语音语调,与传统的纯粹单一的教师发音和朗读课文相比,其学习效果和感觉要好得多,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多,那种枯燥、乏味的朗读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开展朗读竞赛。

除了模仿录音朗读外,还可以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组与组竞赛,或男女同学间竞赛。通过领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的集体朗读竞赛,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教师还可以把朗读竞赛活动拓展到班与班(同一教师所任教的几个班)或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与其他教师任教的班级之间来进行,通过竞赛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朗读的动力,切实提高英语朗读的兴趣。

(三)照顾个别,带动全体。

照顾个别,带动集体,也是朗读训练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做教师的往往在提高集体朗读水平的时候会忽略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与培养。其实对于朗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些领读或担任角色朗读的机会,这在提高他们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带动了集体朗读水平的提高。同时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教师都应该发现和注意到他们,并能真诚地与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期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不断地激发其心灵之光,提高成功的几率。

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对策 篇6

关键词:朗读训练;对策;乐趣

朗,声音清楚响亮;读,看着文字,发出声音。朗读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也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书声琅琅”更是一堂好语文课的重要标志。

如何优化朗读训练,让孩子乐读善读,读出味道,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在课改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

对策一:方法多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变的真理,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因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在朗读训练时要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乐于朗读,自读自悟,张扬个性,提高水平。

1.训练方法多变,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教法如果常常如此,缺乏创新,学生对你的套路了如指掌,课堂气氛就会静如止水、缺乏生气。而教师稍动一下脑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常用“开火车”读书这种训练方法,只要注意在“火车头”的选择、“火车”行驶的方向、“轨道”的变化等方面多做文章,做到常换常新,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指名读这种训练方法,除了教师指名这一种形式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还可以互相推荐、发出邀请等,让学生感觉师生之间只是在交流而不是严肃地教与学。各种形式的读配以新鲜趣味的训练方法,能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得最佳的朗读效果,从而形成言语能力和自身独特的感受。

2.读的形式多变,读出学生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觉的世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的朗读训练形式要灵活多变,努力让学生读出个性。

(1)初读时可采用较宽松的自读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读的内容、速度、方法,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发现问题可以提问。

(2)通读时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互读,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一些问题。

(3)品读是品赏优美词句、领悟文章和作者的情感,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式方法,激发表现欲望,让学生有机会张扬个性,尝到成功的自豪感。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品读最后两句话,学生跟着班里朗读好的学生整齐划一地读着。“谁还有不同的读法?”老师一给机会,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法。生1:“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小小声,读时用手掌托头成思考状,然后自己告诉大家,并用了“气声”来读“睡着啦”,表现生怕吵醒小青蛙);生2:“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两手一摊,小嘴一撅,好像很生气)“他在洞里/睡着啦”(又变了一个声音,好像另一只小动物回答问题);生3:“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头扭向另一生,表示发问)另一生:“他/在洞里/睡着啦。”(手比睡觉样儿)。

对策二:实践先行,范读引路

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凡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不能成就的。和学生谈论文章哪儿重读、哪儿停顿等,往往是耗时低效,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朗读练习的时间。朗读训练应让学生多自读、自悟、自赏,读中领悟文意,读中体验文情。

例如,《灰雀》一课中,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容易读出味来:“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于是,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来对着老师读——现在老师是列宁,学生读“一定会飞回来!”师摇头,还说:“真的会飞回来?”学生马上又着急地读:“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么一争辩,悟出味儿来了,对文意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然,朗读训练还需要教师精彩的范读引路。袁晓峰专家指出:“录音机不能代替教师的现场范读。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们朗读的技巧。”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远远好于空泛的谈论技巧。

对策三:以点带面,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如能善于向“性”而读,会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寻找情意点,把握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来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看录像,看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字说出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悲”字。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文中的景物都蕴涵着作者的这份“悲”之情,接着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痛心之情。

2.把握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

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生动、鲜明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句子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传情达意。如“……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这段话中,“只好”“吞了”“猛敲”“冲向”这组词用得非常形象、准确,这里“只好”表明了林冲被迫应战的谦让精神,而“吞了”“猛敲”“冲向”则可以看出洪教头的傲慢,心急气盛。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重点词练习朗读,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

3.紧扣韵律点,引导学生品读

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如“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缓忽急,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一段话音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读时,让學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此为要旨,进而朗读《鼎湖山听泉》的其他段落。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对策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低、中、高三个年级段,都对朗读提出了具体要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粗略地看,这三个表述几乎是一样的,但仔细看,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低年级要求“学习用”,中年级要求:“用”,高年级要求:“能用”。这细微的差别,明确了不同的年级朗读要求的不同,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循序渐进。

例如,低年级小朋友可以读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活泼欢快,但他们不能读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痛。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科学地指导朗读,优化朗读训练的过程,竭尽所能让学生多读、乐读、善读,读出乐趣,读出味道。在朗读体验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京华出版社,1996-03.

[2]宋欣桥.普通话朗读训练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04.

[3]杨惠君.小学语文诵读教学艺术初探.小学教学参考,2011(21).

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 篇7

一、小学生朗读的作用

朗读具有以下作用: (1) 可以帮助初学文字的人, 加强字音、字形、字义的结合, 初学者可由“字声”联结字形与字义。 (2)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读音正确。 (3) 朗读可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是否认字, 是否了解课文的意义与内容。从朗读的气势、语调与断句恰当与否, 能够做出检测。 (4) 朗读可以帮助记忆。因为朗读的过程为:文字—眼—脑—口—耳—脑, 这样可以帮助记忆。 (5) 朗读可以帮助加深对文意的了解。因为朗读要用声调、气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文字意义与感情。 (6) 朗读可以训练说话的语气, 亦可提升欣赏的境界。有些文体, 如诗歌、戏剧等, 若用诵读, 其欣赏的境界自然比默读高。因此, 在小学的课程标准里规定, 年级愈低, 朗读教学分量愈重;年级愈高, 朗读教学分量愈轻。以年段来说, 低年级朗读要比默读多, 中年级朗读与默读各半, 高年级默读要比朗读多。若依教材的性质而言, 又有所不同。如儿歌、民歌、新诗、谜语、戏剧、童谣、演说词等, 不论年级高低, 用朗读均比较适宜。在教学时,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朗读训练策略

1. 范读引路, 点拨先行。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学生可以从教师范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 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容易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 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对于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 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情感。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 甚至结结巴巴, 那师生是无法进入到课文的角色中的, 这样就难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为了达到在学习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 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自己必须先要声情并茂地读。只有这样, 才能感染学生, 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 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各不相同, 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给予适当指导。另外, 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 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 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成人的差异。就每次训练来说, 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3. 授之以“渔”, 举一反三。

在朗读训练中, 教师指导要“精”, 学生的练习需“多”,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 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 (2) 训练要求细致、精要, 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 不可贪多求全。 (3) 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 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 此时, 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 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

4. 教师引领, 点评促读。

引领是教师利用提示语来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训练方法。如把一句话分为两部分, 教师读前半句, 学生读后半句,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 因为学生的朗读是从读好一句话开始, 在低年级课文中学生接触的句子多是“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基本句式, 读好这些基本句式是指导低年级朗读的重点, 也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利用引领法来指导朗读, 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基本句式的结构特点和正确语法, 同时对学生准确理解句子也有所帮助。这种方法用于克服学生朗读的不良习惯和训练学生语感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5. 改进朗读方法。

一是足时朗读。教师要根据年级、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 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做到声音响亮, 吐字清楚, 发音准确, 读准字音。

二是扩大朗读面。朗读训练中要尽量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 要避免朗读时间过长和单一的阅读方法。

三是精选朗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能读出情感来, 教师需要在朗读技巧上加以适时指导, 注意教给学生停顿、轻重音、语调、速度、语气的方法。在课前要用心选择朗读训练点、侧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 让学生掌握技巧, 举一反三, 以提高课堂朗读教学质量。

四是多样化朗读。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各种形式的朗读功能和适用范围不同, 要充满激情地指导学生朗读, 可采取范读、引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段落内容、层次内容;对于趣味性较强的课文, 特别是对话多的课文, 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等。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农村小学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掌握书面语言的正确发音, 增强语感和语文阅读能力, 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对小学语文教学作用重大, 语文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来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一教师转变观念, 重视朗读训练的作用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大多是因为学校或者语文教师观念的问题而产生的。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 才能有所感悟, 才能入情入境, 逐步产生与作者共鸣的情感。因此, 要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方面转变教师的观念。首先, 要让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朗读教学对学生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其次, 还要让老师明白朗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老师要产生积极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意识, 提升老师对语文朗读训练的积极性,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

二给学生勇气, 让学生大声念出来

一些小学生大多因为心理原因而对语文朗读心生怯意, 不敢朗读, 还有些学生对语文朗读教学产生抵触情绪。这些不良心理因素极大地降低了语文朗读训练的效果。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 必须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首先, 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相信“我能行”。鼓励学生朗读, 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点,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次, 从情感方面, 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 经常与学生谈心, 开导学生, 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师生关系, 克服农村小学生在陌生人面前的“害羞”情绪, 大声读出来。

三创造朗读机会, 让学生随时念出来

朗读训练安排的时间不合理导致朗读效果欠佳, 原因是: (1) 小学语文老师对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够彻底,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重视教师的“讲”, 所用时间多过让学生的“读”, 朗读时间随意性大, 朗读安排没有规律和计划。 (2) 学校的其他教学安排挤占了语文朗读训练的时间。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先让教师对语文朗读训练重视起来, 然后根据语文朗读教学要求, 为学生安排朗读训练时间和足够的朗读训练内容。此外, 学校还要加大语文朗读训练的监督力度, 确保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时间不会被其他课程挤占。

四教师做好示范, 让学生的朗读更标准

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农村小学受方言、乡音影响, 缺乏标准的朗读示范。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泛读课文, 并在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及时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节奏。教师以身作则, 在教学前, 努力克服自身的语文朗读缺陷, 将个人朗读能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朗读标准。再为学生做朗读示范,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清晰且感情饱满地朗读课文, 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五加强监督, 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 学生还处于年龄较小的童年时期, 自控能力弱和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小学生面临长期的、重复的朗读训练, 难免会有偷懒和懈怠的行为。教师应加大监督力度, 以师者的严厉督促学生,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师还可将监督的权力下放, 在学生中安排朗读训练小组长, 在参与朗读训练时相互监督。

六创造教学环境, 改善朗读训练教学条件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效果需要教师和学校精诚合作为小学生们营造一个和谐、美好、有利于学习的教学环境。第一, 应该尽力改善农村小学的校舍、教室环境, 加强农村小学的基本设施建设。第二, 为农村小学创造良好的朗读示范条件。第三,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校每天都能有琅琅的读书声响起。第四, 举办朗读比赛, 创造让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朗读展示的机会, 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第五, 为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读物, 让学生广泛朗读是阅读的基础, 而丰富的阅读活动对提升学生朗读训练效果大有帮助。

总之,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每一项策略都是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而制订的。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效果, 让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更为标准、清亮、自然并且感情丰富。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慧.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J].新课程 (小学版) , 2011 (3)

小学高年级英语朗读训练的研究 篇9

一、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 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只重视笔试而忽视口练, 从而把朗读放在了一个被忽略的角落。在10多年的英语教学中, 我发现小学生在英语朗读时存在诸多问题, 如:很多学生在朗读时拖音很明显, 一个个单词读, 不按意群读又无节奏, 大大地破坏了语言的美感;而有的学生不敢大声朗读, 声音很低, 缺乏自信心;更有部分学生在齐读时, 往往只见其嘴动而不闻其声, 存在假现象, 从而养成了不合乎英语规范的语音习惯, 以致出现了“哑巴英语”现象,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英语是一门语言, 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际。小学生是在汉语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的, 所以, 要能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就必须先学会朗读英语。

二、在课堂中使用英语口语的表现方法

1.课前“热身”和“课中操”

(1) 课前“热身”。课间十分钟后, 要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英语课的角色, 需要老师用一些“热身”活动作为“催化剂”,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情绪饱满, 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英语课的学习中来。

我常用的方法有:A.唱英文歌;B.做游戏;C.用英语自由会话;D.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DVD片断;E.说英语童谣;F.猜英语小谜语。

(2)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有意注意不可能持续整整一节课, 让他们始终端坐在座位上, 有些苛求。“课中操”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可以让他们“活动活动筋骨”。常用的方法有:A、唱歌跳舞; B、边说边做。

2.新课的导入与呈现 。导入和呈现手法的多样化, 在英语新授课中起着关键作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通过表演呈现——由老师或师生或用木偶作道具就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现场的情景可以使语言材料变得更生动, 更真实, 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欲。

(2) 通过提问呈现——根据新课语言材料改编问题, 向学生提问, 让学生通过问答理解材料的重点内容。

(3) 通过游戏方式呈现——设计一些趣味性强而又包含新授内容的游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能对要学的语言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4) 通过简笔画呈现——教师在讲述与新课相关的语言材料的同时, 画简笔画, 可以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 帮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新授知识。

(5) 通过看图讲故事呈现——老师把新课内容用一组图片展示, 根据图片编成完整有趣的故事, 使学生通过视听效果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 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材料有些具体、生动、形象的了解。

3.操练单词、句型

(1) 常用的操练方式:全班——半个班——横排、竖行——个人。开始时一起说可以鼓励全体, 特别是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开口说英语;然后减至半个班, 一半做学生, 一半做老师, 分配角色, 可以避免单调, 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发现错误, 及时改正, 一同进步;人数发展至横排、竖行的时候, 更容易听清学生说得怎么样, 便于老师帮助纠正;最后, 个别学生单独说, 可以减轻他们的紧张感, 老师则尽量多地表扬和鼓励学生开口说。

(2) 开火车, 连锁操练 (chain drills)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说、读或问答, 看哪组最快最准;还可以增加趣味性, 让学生边传玩具边说, 类似于“hot potatoes”。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全体, 又可以节约时间。有时也可以不必按座位顺序, 任意提问班上的学生, 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时刻准备着。

(3) 变形说英语。按组操练单词或句子, 从第一组到最后一组, 声音越来越大/小, 或速度越来越快/慢。还可以这样操作:老师大声, 学生小声;老师小声, 学生则大声。这样操练学生觉得很有趣, 兴致高昂。

(4) 波浪式操练英语。“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操练就是这样, 老师说出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子, 然后先是一个小组, 后是两个、三个、四个……直至全班一起说。这样逐渐增加练习人数, 可以使练习面向全体, 使每个学生充满信心。

(5) 出示图片操练。教师以图片为提示进行操练, 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练习英语口语。

三、语言环境的创造

1.课堂内的环境。课堂是教与学的阵地。教师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教学, 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小课堂, 大世界”, 这是当代高容量, 多信息、高效率课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与实际运用的需要, 创设情景, 布置场景, 突破教材重新调整教学内容, 尽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英语, 用英语, 做到学以致用。

2.课堂外的环境。“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学生每天置身的环境—校园, 就可以起到这样的熏陶作用。学校的一景一物, 一草一木, 每天都在刺激着学生的视听觉,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利用这些因素渗透英语信息, 效果肯定不错。

还要注意的是, 我这里所说的方法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不是固定的, 不能照搬, 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小学英语朗读训练 篇10

一、朗读教学策略能促进英语教学, 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活动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 又是教学的目的, 学生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必须通过语言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语言活动, 语言实践, 才能有效地学好英语基础知识。朗读是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在英语学习中, 尤其是缺乏英语语境的情况下,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语感、形成开口讲英语的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通过朗读首先创造了一个听的环境, 无论是个人读还是集体朗读, 都是一种很好的听说课。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巩固发音和语调, 有利于英语的连读, 句子重音、节奏、意群的停顿等方面的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声情并茂、规范标准的朗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是单词和句型等文字有声的再现, 能帮助学生熟记重要词汇和句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最终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也能尽快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英语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朗读的内容和时间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朗读, 正所谓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 我们对单词的识记要展开有效朗读, 对重点句子和语篇要进行反复有效的朗读;要组织学生朗读典型的日常会话, 要朗读甚至背诵经典语段和作文。对此, 我们要重视英语教学的朗读, 组织学生就这些英语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合理安排时间。在平时的课堂上, 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朗读句子和单词, 这样就为学生做自由会话或情境对话做好了铺垫。每个单元, 尤其进入初中八年级的下半学期每个单元加入一篇篇幅较长的阅读, 在讲授文章之前和之后, 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要充分利用课前朗读和早读, 充分把握好这些时间, 要鼓励学生每天在家养成朗读10—15分钟的听读习惯, 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有些教师在进入紧张的初三阶段后, 就不重视英语的朗读, 其实这是不可取的。笔者曾经在初三复习阶段, 坚持上好英语早读, 并且一周抽出一节课专门进行朗读, 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得以巩固和加深, 加强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

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朗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英语老师一定要特别重视, 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保持学生的朗读热情, 发挥朗读的有效性。老师要给予学生艺术的指导, 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朗读气氛, 随时调整导读的方式, 否则全班学生很快就会陷入疲惫状态, 使朗读变得索然无味。下面就归纳几种常用的朗读方法:

(一) 范读。

范读就是由教师本人或学生或借助其他录音机做示范性朗读,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与表情。常用以下几种方式:1.教师借助实物或图画, 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对话, 这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 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听说能力。2.学生边看书边听老师朗读。在听的过程要求学生边听边标出句子的重音、连读、停顿和语调,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3.可以借助录音机进行范读, 这样主要让学生去听最纯正的英语发音和语调, 有利于学生模仿地道的英语发音。

(二) 领读。

这种朗读方式主要以教师的领读为主, 就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读, 其目的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 通过模仿语言实践活动熟悉句子的朗读, 为做到下一步的个人流利朗读打好基础。在课堂上讲授句子或课文阅读之后,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文的重难点, 复述课文的大意, 培养运用英语表达的交际能力, 老师应该安排一定时间的领读, 否则在学完课文之后, 课文读的磕磕巴巴, 甚至不能朗读, 或满篇错误发音, 不利于学生整体英语语感的培养。一般来说, 我在课堂以领读三遍为准, 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去读, 就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不会就会读得索然无味。第一遍以发音正确为主;第二遍以语调准确和突破长句的朗读为主;第三遍以流利为主, 三遍结束之后我要检查学生的朗读, 看看谁读得好, 这样学生就更加用心去读了。当然在课堂上和早读课, 让一些语音语调准确朗读流利的学生进行领读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让领读的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激励领读的同学, 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激励其他的同学能积极练习, 争取在朗读方面有所进步。

(三) 齐读。

齐读是一种集体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主要以全班齐读为主, 这种朗读方式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 尤其是为那些胆小或读不好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开口的机会, 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缓减了紧张, 在班上那些读得好的同学的带领下, 他们也能进行语音语调和句子的朗读;其次在这种书声朗朗的氛围下, 那些不专心的同学也能暂时集中精力, 加入全班的朗读活动中来, 至少为他们提供了听的机会。在教学中我是这样采取齐读方式的:

1.对于对话, 我让全班男女分角色朗读, 或分组朗读, 或我本人与全班对话;

2.对于课文, 我要求学生连读三遍。第一遍要求语速放慢, 发音清晰准确, 语调准确, 停顿适当;第二遍语速适中, 朗读流利, 停顿准确, 语音语调自然;第三遍我说中文, 全班说英语, 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文章的意思, 熟记一些重点句子。

(四) “一口气”速读练习法。

对于一些短文或经典片段, 我们可以采用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的“一口气”朗读法, 就是不换气或尽可能少地换气去朗读一段文章。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熟悉课文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进一步练习课文的朗读, 熟读课文, 做到句子脱口而出, 培养一定的语感, 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挑战。用这种方法可以去克服结巴, 从而让学生们敢于开口大胆地说英语。一般来说我会先给学生做示范, 让他们大声练习, 进行“一口气”朗读的挑战。

(五) 个人朗读。

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鼓励和督促学生在课外多利用时间练习朗读, 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个人朗读主要是学生在课外朗读练习的基础上, 老师在课堂上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表演朗读。老师要想使被抽到的学生起到表演和示范的效果, 就要首先要清楚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作用。在班级学生大多数能流利朗读课文的情况下, 每堂课抽3-4个朗读较好的学生进行朗读, 对学生是一种鼓励, 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重视英语的朗读。对于那些朗读实在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最好在课外进行指导。

(六) 朗诵。

朗诵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能基本上不照本宣读的朗读课文。朗诵是老师对学生朗读的最高要求, 可以进行学生个人朗诵和班级的集体朗诵, 更多的是个人朗诵。朗诵要求是语音语调自然, 听上去语言形式和内容一致, 学生可以自然地替换个别词语。学生一旦达到这种程度, 他们基本上把内容和形式都记住了, 这样也就让学生抓住了把课文从熟悉到吸收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 使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得以强化。

总而言之, 哑巴英语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弊端, 而英语朗读不失为一味良药, 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规律, 尤其学生在初学英语阶段养成朗读的习惯, 帮助学生开口, 长期朗读, 学生会受益匪浅。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断摸索英语朗读教学, 采用不同地朗读方式, 激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音语调, 夯实朗读基本功, 搞好英语朗读教学,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包天仁主编.《基础英语教改论坛 (初中教师卷)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蔷, 张连仲.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朗读 训练 措施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意义

强化语感,矫正错误发音。朗读作为学习语言类课程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强化语感能力。不同的发音有着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不仅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用以区别书面用语和日常用语,而且在英语中还存在很多读音相近的单词,如细胞“cell”和出售“sell”、直接的“straight”和海峡“strait”诸如此类读音相近,但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单词,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如果这些单词没有被教师及时的强调,一旦混淆,将会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另外,朗读训练是培养良好语感的前提,通过长时间大量的朗读训练,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英语的语法思维,从而在以后英语交流中,能够对英语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因此,朗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存在的弊端

缺乏正确的朗读指导。朗读并不是单纯的看着课文读单词发音就可以的,它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语调的高低起伏、语气的抑扬顿挫、甚至连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都是有讲究的。一次成功的朗读,是在重视原作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朗读技巧的灵活运用再加工的成果。真正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课文的理解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朗读训练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几乎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更不用说会有专业的朗读训练指导了。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关朗读训练的建议

1.强化听力练习,为朗读训练打好基础。学习语言类课程的四个关键步骤为听、说、读、写,由此可见,听和说是前提,读和写是巩固,只有将前面两个环节先攻克,才能学好接下来的两项内容,循序渐次的学习才会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如果想做好朗读训练,强化听力练习的前提。在小学英语中,根据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天性,教师在做听力练习时,最好尽可能多的选取一些故事类型的短文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其中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单词,或者出现超出当前范围不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在旁做出正确的解释。听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而达到理解并模仿的效果。通过反复多次的播放,使学生都能够基本听出每个单词的发音,并且能够跟着播音朗读出来。

2.采用多样化朗读策略,强化记忆。英语朗读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范读、领读、齐读、默读以及速读。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例如,在初学课文的阶段,一般采用领读的方式,教师读一句,学生在下边跟着读一句,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读对读准,同时在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调及停顿的位置,并作出相应的强调,逐步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等学生差不多将整篇课文学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齐读课文,跟不上节奏的学生也可以在齐读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发音以及停顿点,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速读是一种快速朗读课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对课文完全掌握,能够倒背如流的阶段。如此层层递进的训练下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实行激励机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是课堂改进的重要指标,因此,建立反馈和激励机制,在朗读训练中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都在发展的阶段,学习欲望比较强,更需要教师时不时的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尽量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以免打消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对英语产生厌烦心理。例如,在教低年级的小学英语时,教师可以采用小学阶段最受欢迎的“小红花”奖励机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通过班级内部选举,选出朗读最好的学生,并给他颁发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对于得奖的学生是一种肯定,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高年级的小学英语时,教师可以根据每周的朗读情况选出朗读最好的学生最为领读,每天带领学生进行晨读,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4.反复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要“温故”,朗读训练也不例外。只有通过不断的朗读,才能够真正的达到熟练,大量的语言输出,能够使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更加流畅,久而久之,语感越来越强,自然就形成了英语的思维方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对重点难点的英语单词进行标注,重点对学生进行强调,通过正确的发音练习,打好基础。另外,课堂中没有过多的时间供学生反复朗读,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可课下的时间,在家里跟着录音机一遍遍的反复训练,将英语课文中的句型语法完全吸收,从而达到一经提问,就能立刻回答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

通过英语朗读,锻炼学生眼、脑、口、耳多种器官并用,不同的感官刺激相结合,能够使记忆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推动英语朗读改革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文燕.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引导[J].海外英语, 2011,06.

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 篇12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存在以下不足

1. 流于形式上的读。

教师没有考虑各种朗读的适用性, 或者安排学生朗读时间过少, 仅仅把朗读当成一个任务, 没有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2. 没抓住精华部分读。

从头至尾, 漫无目地、一遍又一遍地读, 没有抓住朗读的侧重点。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 因而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较低。

3. 缺少对朗读的评价。

学生朗读完了, 教师就觉得已经完成了一段的教学任务了, 继续讲下一段, 通常缺少对朗读效果的评价, 使学生没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朗读情况, 也无法有愉快的成功体验。因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途径

1. 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

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对语文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低段抓起, 根据低年龄段的学生敢说、敢发言的特点, 加强朗读训练, 为学生打好朗读基础。对在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改变高年级学生懒说、懒读的不良习惯, 创造一种人人爱说, 人人爱读的氛围。

2. 朗读的目的要明确恰当

朗读训练要遵循目的明确、读思结合、重在体会的原则。明确目标, 精心设计, 重点读准生字词的音, 逐步读流利课文, 不断读、不读破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 而且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 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 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要素。首先做到正确朗读, 这要求学生朗读时语音正确, 停顿适当, 不错不漏不添字;然后要做到流畅朗读, 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 语气的轻重缓急, 朗读连贯;最后是传神朗读, 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 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

3. 正确指导, 多加练习, 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 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 把握文章的形象点, 指导学生析读。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 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 此时, 教师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 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还应适当地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 如停顿、轻重、声音力度的掌握和变化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 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 给予适当指导。

4. 采取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多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 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 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 要让学生多读课文, 但不能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 应当通过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朗读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因势利导, 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等。

5. 及时反馈, 恰当点评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 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 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 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其次, 教师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 并给以示范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 告诉他只要多读多练, 朗读也可以很好, 给他信心和勇气。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成功的心理体验是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

上一篇:社区利益冲突下一篇:约束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