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2024-10-19

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精选12篇)

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篇1

一、朗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

1. 朗读训练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很关键的因素, 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 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声情并茂的朗读, 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 使原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内容在朗读中得到体现, 在朗读中得到升华。同时, 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 使学生有收获, 学有味道, 学有动力。

2. 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

在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过程是识记。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的识记——朗读中, 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能力, 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 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等, 均能得到扎扎实实的培养和提高。朗读还可以巩固已学知识, 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 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 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 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有理解, 反过来, 反复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

3. 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朗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 能训练重音、停顿、弱化、连读和失去爆破;反复高声朗读课文, 在熟练朗读一定量的文章之后, 很多常用句子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 “用外语思维”的境界就会悄然而至。英语朗读训练就是在学习中自己创造英语氛围。反复朗读一段文章, 必然会加深记忆。持之以恒, 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 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语言就必须培养语感, 语感对学好一门语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谓语感就是凭一种感觉, 一种对语言对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潜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下来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意会能力。它强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 最终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 是构成一个人英语素质的核心因素, 因此,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 它和所有一般的心理现象一样, 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由后天的培养而产生起来的, 它是在经过以人为本的言语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 因此, 人的语感是逐渐形成的。在言语实践中, 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通过与语言材料的接触中, 不断积累语言知识, 体会出其语音、语义、语调及语气, 日积月累, 便逐渐培养了对语言的感知。

二、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一些建议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 大力抓好英语早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英语早读状况与英语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早读气氛好, 学习效果就好;早读气氛不好, 学习效果相对差一些。早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读不是说读书的声音越高越好, 但太小的声音无疑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 而没有声音根本就不叫朗读了。只要全心投入, 边读边理解边记忆, 就能很快体现学习成效。为此, 我们必须杜绝如下一些误区。①只是朗读而不理解与思考, 结果是不知所云。②只是朗读而不记忆, 结果是一无所获。③把朗读变成默读, 没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④声嘶力竭、过高声音朗读。这样注意力、体力势必会过多地花在提高声音上而削弱记忆与理解, 极易造成疲劳, 不利于持久学习。⑤教师应该适当给学生压力, 要求学生背诵规定文段, 用任务驱动型学习方法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扩展知识、扎实基础。

2. 小组学习法, 为后进生创造朗读环境。

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对后进生的辅导。后进生大多朗读有困难, 帮助他们纠正错音, 对个别难读的句子, 多领读几遍尤为重要。我的班级采用了“一帮一”朗读法, 后进生的同桌安排的是语音语感很好的学生, 这样每次新课跟读录音后的自读时间, 他们的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就是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 同桌“互帮”提意见, 时间长了, 朗读水平均见长。当然,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 要及时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树立信心, 获得初步的成就感, 产生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动力。

3. 有效利用Chant,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朗读要注意重音、节奏、连读和失去爆破等, 做到不增不减, 不误不倒。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的缺失, 一部分学生朗读英语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的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 可以提高趣味性, 拓展课堂内容,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

总之, 英语朗读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 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只要我们遵循它的规律, 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 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

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篇2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训练

一位名人说过:“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由此可见朗读的尤为重要。的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特别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

低段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这也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朗读中的最大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首先,读“望天书”主要针对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才进学校,一切的习惯都还有待养成,不认识字,但记忆力特好。所以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情形,即人们常说的读“望天书”.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由于这些孩子不认识字,因此老师的范读和教读尤为重要。同时我要求学生要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四到”.即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抽生读,让其他孩子评,说说哪里加了字或漏了字,哪里读错了字等等,接着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其他组孩子评,比比谁听得最认真?对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激起孩子们听的积极性。

(3)“小老师”教读。

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来老师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二是选“小老师”这个举动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以上措施让孩子们知道了自己读的是哪个字、词、句。既避免了读“望天书”,又帮助了学生识字,效果非常好。

其次,关于“唱读”现象,从教学中我发现出现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连词、断句、掌握不好语速,语调。二是读不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不出相应的感情。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重点是在让孩子们明白怎么连词、断句、掌握好语速,语调。由于他们组词太少,还不理解词语意思,这时,老师的范读和指导起主要作用,而且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随着孩子们词汇量的增加,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的增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次就是多读多练,然后让学生试着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

到了二年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气和读出感情则成了重点。对此,我循序渐进的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雪孩子》这篇课文中,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高兴的.情感;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引导孩子们体会到着急的心情;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到悲伤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2、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最好办法,只要真正进入了课文角色,同学们想“唱”也“唱”不起来,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借生日》这一课中,孩子们自己都会知道,读妈妈的话时,声音要亲切一点;读小云的话时,声音要细一点儿,天真一点儿。还有《四季》这一课。草芽儿很嫩,声音要细一点,还可以有点奶声奶气的味道;荷叶很茂盛,声音可以粗一点儿;谷穗已成熟,可以学着老爷爷的声音;雪娃娃很调皮,当然可以读得顽皮一点

3、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25-01

朗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朗读由来已久,从孔孟时代至今都一直延续着朗读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使得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能自主性的掌握知识技能。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

一、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给学生的学习上带来帮助。首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在训练小学生的朗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字词,在朗读的时候正确的辨别字词的读音,直接使学生在后期正确的书写与运用字词;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要深入剖析作者对课文内容表达的感情,就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朗读训练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方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无法直接深入地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的朗读课文,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明白作者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训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直接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通过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段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增加学生参与朗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朗读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增强其接受知识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的问题分析

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朗读训练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逐渐被书声包围,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有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时间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质量并不是很理想。其中主要表现的一些问题有:一,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只是在完成教师给的朗读任务,并没有深入的朗读出感情色彩,朗读的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二,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并没有作实质上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朗读时遵循教师给的朗读要求。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然而教师没有将如何朗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三,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一般刚刚进行的时候还是书声琅琅,整整齐齐,但教师一旦离开学生的视线范围,学生朗读就显得杂乱无章,渐渐的就成了不规范性的朗读;四,部分教师看学生朗读有错误时,就让学生停止朗读纠正其错误,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不时被打断,从而就阻碍了学生抒发感情。

三、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一)采取示范性的朗读方式

要让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进行引导性的示范朗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方式,再结合自身的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创建一个朗读的氛围,再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朗读方式带动学生,让整个课堂的朗读氛围起到一个很好的烘托作用。比如在朗读《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带着向往的感情色彩。读到一句描写绿叶的句子时,一边领会着优美词语的描写,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就仿佛置身其中,带领着学生们游历这鸟的天堂。通过示范性的朗读,才能感染学生。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朗读训练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而忽视了质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因此对朗读理解也受了一定的限制。打破规则的教学方法,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每一个知识点了解的都不够深入,导致朗读训练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比如,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朗读《小壁虎找尾巴》到《火车的故事》渐渐的再到《我不能失信》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朗读能力合理的安排朗读任务,并且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朗读某一篇课文,还不如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教师必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后学会举一反三。首先教师选择的训练朗读的课文一定要符合训练的要求;其次,教师选择的训练点一定要够细致,必须有一个内容侧重点,不能选择涉及各种朗读方法的课文;最后,在朗读训练时,教师对朗读的环节要经过调整,要采取最适宜的方式。根据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再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保证朗读的质量。学生在掌握了朗读方法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能够自行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重视朗读训练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训练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使朗读训练策略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  怡.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考试周刊,

2014,36:34.

[2]马  宏.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之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1:32-36.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篇4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进行阅读时, 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那么, 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呢?这就要对文章进行多次朗读, 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深刻体会到作者在进行文章创作时的情感和态度, 以及文章中蕴含的深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才能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情感。在朗读时, 还要理解作者在创作文章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文章不断地深入了解, 才能读好这篇文章, 才能正确地运用感情基调。

例如,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 又冷又饿, 最后冻死的故事。在理解这篇文章时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运用正确的感情基调读好这篇文章。当时的社会, 富人们在温暖的屋子里开舞会、吃美味的食物, 而穷人们却过着痛苦的生活。在朗读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来把握语气, 在阅读时要采用沉重缓慢的语气进行阅读。同时在阅读时要根据剧情的发展来变幻不同的语气, 例如, 在小女孩又冷又饿时读出小女孩悲的语气。在小女孩想象自己面前出现事物时要读出喜的语气, 这样不同的情境读出不同的语气, 才能读好一篇文章, 读出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在朗读中, 学生不仅能理解作者描写文章的情感, 还能学习文章中优美句子的描写手法。通过朗读, 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在朗读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了提高。

1. 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每一篇文章中都有感情比较浓烈的段落, 学生也可以选择这些段落进行朗读训练;每一篇文章中都有感情比较浓烈的段落, 学生也可以选择这些段落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的朗读水平获得提高, 情感体验也越来越丰富。

2. 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蕴涵某方面的哲理, 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 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好,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 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 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中总是有一些起着提纲挈领, 或者总结、过渡的段落句子, 还有一些运用了修辞方法, 比如比喻、排比等的语句,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 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 从现在做起, 把握好今天, 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培养学生进行阅读时, 首先要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后, 通过听示范阅读让学生来深刻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在听示范阅读时, 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在跟读过程中注意把握阅读的语气和语调。要进行好阅读, 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 深刻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句,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在进行示范朗读时, 要把握好文章的基调, 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来引导和感染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会使学生在朗读每一篇文章时, 都会融入到文章当中,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句子的美好, 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在朗读训练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 以增强语感, 提高阅读水平。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 可以听录音进行示范阅读, 也可以让教师进行示范阅读, 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有感情的阅读, 都能对小学生朗读起到启发作用。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模仿, 通过听示范阅读, 文章中的情感如何把握, 朗读时的语调语气如何运用, 学生就会有一个很清楚的模式。根据这种方式, 在让学生自主朗读时, 他们都会模仿教师和录音的示范阅读进行训练。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他们会从最初的套用模式进行朗读, 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朗读方式。在进行朗读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 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 才能更好地进行朗读。

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篇5

摘要: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发展

学生

语言

审美教育

思维

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美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

“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篇6

我们知道,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朗读赋予作品生命,讲解是让人知道,朗读是让人感受,甚至是感动。朗读好了,能让学生聪明起来,能让学生有悟性,有灵性,读好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在其中。走进文本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语言与语境的密切关系启示我似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语言,真正走进文本的关键就是对语境的把握。把握语境就是透过语言进入语境。依托语境学习语言。在对语境的把握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方能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语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整体地感知,涵泳体察地领悟,有的放矢地拓展。而给合语境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语言最好的径。因此。可以说结合语境有感情地朗读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钥匙。这里所说的“钥匙”可以理解为一种途径、一种策略。那么,对语境的把握作为教学策略又如何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呢?

一、理解文章,还原语境

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读好课文的基础,理解词句又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来进行朗读,使学生有的放矢,这是一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例如肖老师在上这课时,指导在学生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这一句时,她先让学生理解‘悄然”就是静悄悄的意思后,生自然就明白了在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语气要轻点,不然会惊动了蝴蝶

二、设身处地,感受语境

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仅理解词意的语境还原已经很难适应学习的需要。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表现在对言外之意、言之深意的感受与把握上。从词义系统上看待这一问题即是不仅把握言语的静态的原始表层义,而且把握言语的动态语用义、隐含深层义。学生在中年级会接触到许多写入、记事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有不少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述,而在这些可观察可感的描述性语言背后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为了准确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在选择描述性语言时精确、妥贴,具有“唯一性”。阅读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透过描述性语言,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要反观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在这里,设身处地感受语境的策略可以发挥其作用。

例如肖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她张开双指了,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一句时。并没讲安静这位盲姑娘是如何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而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做张望动作,想像着自己就是那位盲姑娘。身在花丛之中,可她却不能看到这一切,春天对于她来说是没有色彩的,可好不容易拢住了一只蝴蝶,她会怎么对待?同学在闭上眼睛的过程中感受到盲姑娘的眼前是一片漆黑的,是孤独的,多么渴望着这只蝴蝶能多陪她一会,但爱盲姑娘知道蝴蝶是属于大自然的,盲姑娘于是选择了张开手指。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盲姑娘对蝴蝶爱的伟大,对生命的热爱。

三、个性化的朗读中体会语境

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篇7

一、教师示范朗读

小学阶段, 学生还处于语言积累的初级阶段, 对于他们来说, 很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的意图等很难领会到。他们读课文的唯一目的是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因此, 小学生朗读课文时, 会有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唱读课文, 并不能从深层次上体会文章的内涵。但在小学阶段, 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模仿力,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更有这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 通过示范朗读, 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 感受到语调、停顿等节奏, 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模仿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朗读技巧, 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技巧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 语文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方法很多, 选择怎样的指导方式较合适呢?我觉得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1. 创设朗读情境, 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在产生了浓厚的朗读兴趣之后, 才能挖掘自己无穷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中自带的插图, 运用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 配上适当的音乐等方法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 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放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来渲染氛围, 然后出示课件, 展现给学生一幅幅春天的画面。在听觉上, 小学生在听着欢快的、充满希望的、富有朝气的乐曲后, 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哼着,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在视觉上, 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富有朝气的春天的画面, 心早已进入了课本中所描述的情景, 这样的课让他们很感兴趣, 兴致也很高, 学生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朗读这美妙的文章, 朗读的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所以教师在指导朗读中, 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 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去感悟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和景, 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2. 指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把握。

一篇课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大多是通过作者所描写的一些重点的词语、句子来体现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把握好这些词语、句子, 只要能对这些重点的词、句掌握了、理解了其富含的深刻含义, 作者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就能把握住了。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调, 从重点的词语、句子所表达的语气和情感出发, 指导学生要朗读出音调的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细微变化, 听起来要让全篇富于节律的美。比如, 对于语句的停顿上, 教师要指导学生除了要根据句子的标点符号有相应的语气、语法变化停顿外, 还要让学生懂得进行感情停顿、语调变化的处理。

三、训练学生在朗读时要边读边想

“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思考, 在思考的同时也能够阅读”。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练习这样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小学生进行边读边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让学生在朗读时进行形象的想。

小学阶段, 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在朗读时, 诱导他们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所表述的客观事物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还原”, 通过这种方法来“再现”客观事物, 并进行“再想象”和“再创造”这些事物,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了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在朗读时进行逻辑的想。

一篇文章所描述的内容不外乎“是什么”和“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朗读时, 要思考这两个问题:课文所描写了什么, 这些景、物、人有哪些特点;作者给出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从哪些词、句子可以体现出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地去思考这些内容, 使他们认识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

3. 让学生在朗读时进行联系的想。

一篇课文的前后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读时, 应注重这些方方面面的联系, 比如, 课文前后的联系, 句子、段落、篇章之间的联系, 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等等。

四、朗读总结要及时

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无效的练习, 这是学习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果。所以教师要让朗读训练有效果, 就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及时提供反馈。教师在进行反馈时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 千万不要泛泛而谈。师生可以通过讨论, 共同地来总结出自己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再范读, 再练读, 让学生有一种不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停止的精神和行为。可以通过教师评价、自己评价、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 已达到理想的效果。

朗读的好处很多, 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达到理想的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也有很多, 以上只是我个人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相信, 只要小学语文教师潜心努力, 寻找方法, 就一定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 读“好”书, 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责编田彩霞】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朗读教学不容乐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总结出了几条朗读训练的方法, 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篇8

古人有“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又有“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之说, 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 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在平日的教学中, 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低学段的孩子天真活泼, 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 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是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我不断地分析、思考和实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将时间还给孩子,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文本对话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琅琅,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而不是被老师繁琐的分析和提问占据大量时间。读书时间不够, 导致阅读量不够, 语言的吸收积累太少, 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表达。少读, 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釜底抽薪的危害, 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养成也是致命的一击。因而,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 他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二、采取各种方式,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低学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 容易厌倦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读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 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 结合自己本班的学情, 融入多种形式, 学生就不容易感到厌倦了。

1. 老师的范读, 学生最直接的学习途径

老师的范读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途径, 低段的孩子最善于模仿, 尤其是他们的老师, 更是孩子心中的榜样。就拿我个人来说, 我自己本来就酷爱朗读, 在教学新课时, 我自己就已先陶醉在文本优美的文字里, 总是对着镜子有滋有味地读上几遍, 兴致浓时还会将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在课堂上, 看到孩子们沉浸在我的朗读声中, 听到他们惟妙惟肖的模仿, 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模仿的时间长了, 他们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

我觉得范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 而是根据学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 只要发现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 马上停下来范读, 再多加练习, 和学生一起闯过这个难关。此外, 也并不是老师读的就称之为标准的范读, 教师可以加大优生的合理资源利用, 让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起模范作用, 通过他们的范读, 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低学段学生加上他们特有的表情和语调, 可爱至极, 有时连老师都自叹不如。

2. 创设情境, 最有效的朗读方法

低学段的学生, 有着惊人的想象力, 这也是培养朗读能力的有利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创设情境, 带他们进入想象的天空, 使他们边读边想象, 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形象, 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 一直会很有兴趣、富有感情地朗读。创设情境也有多种方式, 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背景音乐的播放, 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 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儿童语言的引导等等。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 找了很多荷花的图片, 在讲到荷花的美时我便把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展示出来给同学们看, 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太美了!”这时候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荷花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每一位同学都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对荷花的赞美。而音乐的渲染在很多时候也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表演读, 在朗读中理解

表演读是低学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 这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虎和狐狸的神情与动作的词, 让学生上台表演读, 不仅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 同时对文章重点词句的把握也相当有帮助, 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三、朗读的过程应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 循序渐进。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 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 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 较高要求——顺畅朗读, 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 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 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 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 不断地提高认识, 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 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 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 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篇9

一、当前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现状

许多教师认为, 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上进行朗诵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声朗读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当前, 学生的朗读往往非常不走心, 只是单纯地把每个单词读出来, 而忽略了断句、语法。他们抱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了”的错误心理, 缺少感情的投入。另外, 教师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较少, 学生通常无法完成阅读任务, 这让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因此有的学生为了赶时间, 只是盲目、流畅地一读到底, 根本不理解句子含义。如果是这样, 朗读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长期这样下去, 学生也很难学好英语。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参杂朗诵环节的必要性

教师应多多钻研如何通过高效的朗诵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 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加强口语, 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流利对话。首先, 朗读能够快速、直接地提高学生的口语。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 学生们渐渐羞于英语表达, 常常会因为说英语而胆怯, 因此, 教师更要注重课堂朗读, 改变学生这样的心理。其次,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对英语的感觉。在做英语选择题的时候, 不一定要去理解每一个单词和语法, 可以凭借语感, 快、准地选出答案。尽管答案不一定正确, 但是正确的概率也会有所提高。最后, 学好英语需要超群的记忆力。难背的东西多读几遍也就记住了。因为通过多次朗读, 大脑中枢就会留下印象, 从而形成条件反射, 使记忆变得轻松。另外, 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听力水平、拓展思维等。

三、提高小学英语朗读效果的有效措施

1. 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开始, 是有学习热情的基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性格特点来制定教学环节, 做到教学贴合每位同学。首先, 教师可以先进行朗读示范, 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准备一段轻音乐, 然后伴随音乐, 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 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勾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另外, 教师也可以采用开火车、领读、男女对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训练朗读能力的同时, 找到成就感。

2. 开展章节活动, 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 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 会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帮助。比如, 在开展朗诵比赛时, 班级与班级之间就会形成无形的竞争, 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去。在培养朗读兴趣的同时, 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举办班级范围的朗诵比赛。还可以设定“英语朗诵之星”, 在早读课带领大家朗读, 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当然, 教师也可以选择播放磁带, 让学生倾听专业人士的发音, 体会日常对话的语速、情感。但是听完之后也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模仿。

3. 有效利用Chant,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小学生在朗读英语文章时, 往往是平平淡淡, 缺乏节奏感。因此, 教师要采用“Chant”的方式, 把书本内容改编为简短精炼的英文儿歌, 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时, 让学生学习生词。例如, 在学习“Go for it”时, 编写如下的小诗歌:

I’m excellent, fabulous, great as can be!

I’m wickedly wondrous to such a degree,

That I’m out of this world.I can see you agree!

Breathtakingly super, a sure guarantee,

There’s no one as peachy or first class as me.

在押韵的小诗中, 表明课文的主旨、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程的学习。

4. 小组学习法, 让班级整体进步

小组集体朗读能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基础薄弱的学生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 这时小组中的尖子生就充当领读的角色, 并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 提升课堂质量, 也可以提升差生的学习效率。另外, 在安排座位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搭配, 让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如此一来, 班级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当然, 对于进步的同学,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学习的动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篇10

一、巧设情境, 激发朗读兴趣与热情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特点, 巧设情境, 从而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读、喜欢读, 对朗读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实践中, 我经常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 导语设疑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在执教《小动物过冬》这课, 上课伊始, 我便“故弄玄虚”地说:“题目是《小动物过冬》, 课文里究竟写了哪些小动物过冬?它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睹为快吧!”话音刚落, 学生们便跃跃欲试, 想争头功了。

此外, 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凭借想像、联想以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 并进入其中, 深入其里, 去感受语言情境, 体会语言情感, 领悟语言意境, 理解语言技巧, 这是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语言综合训练的重要方法, 而朗读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教学时教师应善于运用情境创设法, 将学生引入情境, 借助朗读, 去想像、去体会、去领悟、去表达, 使朗读达到语言与语境的融合, 情感与情理的结合, 体会与表达的结合, 情思与情趣的一体。

3. 利用课件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 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语文教学明确提出了朗读的三个要求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 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 运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各种优势, 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诱发朗读的兴趣。

二、朗读形式要灵活多样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对朗读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变换多种朗读方式, 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1.齐读。齐读在低年级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用;2.自由读。给学生时间、自由, 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 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 不受集体约束;3.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 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想象, 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4.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5.身临其境地配乐朗读。

三、教给读法, 注重讲评

要求学生“诵读得其当”, 就要注重指导朗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情感。技巧即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及语音、速度、语调、重音、停顿等掌握控制和运用。技巧的训练是一项渐进的过程, 小学阶段的要求不宜过高, 训练点的设计要切合实际, 除了教给学生一些比较常规的朗读要求 (比如, 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和作出不同的停顿, 注意朗读的语速、轻重等朗读技巧) 外, 还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 不同年级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朗读指导方法。

对于朗读中情感的训练, 有一种方法是非常可取的, 就是指导学生边读边想, 在脑海里形成一幅画、一个情景, 引发调整学生的情感进入一定的境界, 这样才能使教材内蕴的理念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例如,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草原》第一段时, 当读到“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时, 教师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 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大草原上, 有一群群可爱的绵羊。它们时而上了小丘, 时而又从小丘走下来。远远望去真像草原上盛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白花……因为学生真的像置身于其中, 尽情地欣赏草原美景一样, 所以朗读起来充满感情, 令人陶醉, 充分地把作者对草原无限热爱之情表达出来了。

同时, 教师要重视抓好学生朗读后的评讲, 而且评讲比朗读前的指导更重要, 千万不能读完了事。教师评讲时要以表扬为主, 当然, 错误之处也应该明确指出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评议, 说出所以然来, 哪里读得好, 哪里读得不够好, 为什么。评后再让学生对比说说, 扬长避短, 力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

四、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1. 端正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 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 往往会重写轻读, 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 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 或是读几遍, 走走过场就算了, 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低的现象。作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教师, 必须转变观念, 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主地、充分地、用心地去读书。

2. 制定朗读计划。

只有制定一定的计划, 学习才会有针对性、目的性, 这样教师教起来才会有条不紊, 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盲目。因此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时, 应该辅之朗读计划。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 明确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以及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教给学生怎样的朗读方法。此外, 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 要明确本学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只有朗读计划周密, 教学时,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3. 课外阅读博采众长。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加强阅读指导, 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朗读 训练 措施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意义

强化语感,矫正错误发音。朗读作为学习语言类课程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强化语感能力。不同的发音有着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不仅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用以区别书面用语和日常用语,而且在英语中还存在很多读音相近的单词,如细胞“cell”和出售“sell”、直接的“straight”和海峡“strait”诸如此类读音相近,但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单词,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如果这些单词没有被教师及时的强调,一旦混淆,将会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另外,朗读训练是培养良好语感的前提,通过长时间大量的朗读训练,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英语的语法思维,从而在以后英语交流中,能够对英语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因此,朗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存在的弊端

缺乏正确的朗读指导。朗读并不是单纯的看着课文读单词发音就可以的,它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语调的高低起伏、语气的抑扬顿挫、甚至连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都是有讲究的。一次成功的朗读,是在重视原作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朗读技巧的灵活运用再加工的成果。真正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课文的理解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朗读训练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几乎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更不用说会有专业的朗读训练指导了。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关朗读训练的建议

1.强化听力练习,为朗读训练打好基础。学习语言类课程的四个关键步骤为听、说、读、写,由此可见,听和说是前提,读和写是巩固,只有将前面两个环节先攻克,才能学好接下来的两项内容,循序渐次的学习才会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如果想做好朗读训练,强化听力练习的前提。在小学英语中,根据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天性,教师在做听力练习时,最好尽可能多的选取一些故事类型的短文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其中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单词,或者出现超出当前范围不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在旁做出正确的解释。听完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而达到理解并模仿的效果。通过反复多次的播放,使学生都能够基本听出每个单词的发音,并且能够跟着播音朗读出来。

2.采用多样化朗读策略,强化记忆。英语朗读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范读、领读、齐读、默读以及速读。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例如,在初学课文的阶段,一般采用领读的方式,教师读一句,学生在下边跟着读一句,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读对读准,同时在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调及停顿的位置,并作出相应的强调,逐步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等学生差不多将整篇课文学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齐读课文,跟不上节奏的学生也可以在齐读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发音以及停顿点,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速读是一种快速朗读课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对课文完全掌握,能够倒背如流的阶段。如此层层递进的训练下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实行激励机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是课堂改进的重要指标,因此,建立反馈和激励机制,在朗读训练中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都在发展的阶段,学习欲望比较强,更需要教师时不时的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尽量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以免打消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对英语产生厌烦心理。例如,在教低年级的小学英语时,教师可以采用小学阶段最受欢迎的“小红花”奖励机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通过班级内部选举,选出朗读最好的学生,并给他颁发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对于得奖的学生是一种肯定,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高年级的小学英语时,教师可以根据每周的朗读情况选出朗读最好的学生最为领读,每天带领学生进行晨读,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4.反复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要“温故”,朗读训练也不例外。只有通过不断的朗读,才能够真正的达到熟练,大量的语言输出,能够使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更加流畅,久而久之,语感越来越强,自然就形成了英语的思维方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对重点难点的英语单词进行标注,重点对学生进行强调,通过正确的发音练习,打好基础。另外,课堂中没有过多的时间供学生反复朗读,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可课下的时间,在家里跟着录音机一遍遍的反复训练,将英语课文中的句型语法完全吸收,从而达到一经提问,就能立刻回答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

通过英语朗读,锻炼学生眼、脑、口、耳多种器官并用,不同的感官刺激相结合,能够使记忆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推动英语朗读改革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文燕.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引导[J].海外英语, 2011,06.

小学朗读训练方法谈 篇12

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朗读的形式“喧宾夺主”。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直接拿起课本就开始示范朗读, 不给学生机会, 读完之后却让学生照着她的读法去读, 一开始, 学生还未完全了解课文, 还没有认识文中的生字生词, 这样朗读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学生读不出文章的真情实感, 达不到教师的期许,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朗读的方式“放任自流”。

很多教师在训练指导学生朗读时喜欢说:“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都在低头看书, 书声朗朗, 千篇一律, 没有个性。小学生还处于学习吸收的阶段, 本身还不了解阅读方式, 完全放任学生盲目地朗读, 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朗读的时间“昙花一现”。

通过调查实践, 我们发现在现在的语文阅读课堂中, 朗读训练占用的时间非常少, 基本上都是五六分钟, 这么短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朗读好, 是不可能的。朗读是基本功, 用这么短的时间训练学生的基本功, 成效可想而知, 学生不会有大的收获和提高。

4. 朗读的目标“好高骛远”。

朗读就是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文章, 然而在日常的训练指导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前两个要求, 更注重学生是否有感情地朗读,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而正确、流利是最基本的, 只有把最基本的练好了, 学生才可能达到一个新层次。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

1. 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优化朗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朗读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处于这种情境当中, 充分感受朗读的魅力。而且文章有些内容只靠讲解是理解不了的, 必须一遍遍地反复朗读, 体会内在的情感, 通过教师声色并茂的范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师生一起进入角色, 共同感受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 体会文章的内涵。

2. 结合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是进行阅读的一个基本功, 朗读不能盲目地任意地读, 而是要依据一定的方法, 带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 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 在分析清楚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之后, 让学生反复朗读, 结合教师的讲解、点拨, 让学生自己再仔细品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诗歌、散文、记叙文、寓言等不同的文体, 不同的文体朗读的方法、语调、语速等不一样,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指导朗读。如朗读语言优美、感情浓郁的文章就要用鲜明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 如果是朗读客观叙述的说明文则不能这样朗读。说明文是对一种事物的客观介绍, 读这种文体的时候只需要正确、流利、口齿清晰就可以了。可见, 结合教材进行朗读,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3. 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通常能阐发一定的道理, 是学习课文的重点和精华所在。对于这种段落, 一定要着重朗读, 反复朗读。重点段落中, 用词潜句往往恰到好处, 准确的用词, 优美的句子, 巧妙的结构, 抓住这些,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内涵, 通过认真学习, 也能从这些段落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积累写作材料。教师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熟读成诵, 增强自信。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说道:“讲读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这段话形象地点明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一些好的段落、重点段落, 让学生反复朗读, 甚至熟读成诵, 在朗读中不断加强语感, 培养思维能力, 在背诵中不断积累写作语料, 在积累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 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写作能力, 还能促进整体发展。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要教会学生活学活用, 不能死搬硬套, 要正确地认识朗读。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教材, 抓住重点, 有目的地训练学生, 让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理解文章,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陶冶情操。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 在读中体会,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学习, 在读中抒发情感,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摘要: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朗读, 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又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但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许多弊端, 学生读书的时间少, 对语言感到生疏, 不能很好地掌握书面语言, 不能灵活地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 应重视朗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卢偓.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VOL21 (4) .

[2]陈少华.朗读——让语感不再朦胧.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5 (12) .

上一篇:日常监测下一篇: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