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图案教学

2024-07-07

基础图案教学(共11篇)

基础图案教学 篇1

一、基础图案教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基础图案教学是我国传统艺术教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 是我国艺术教学重要专业性基础课程, 继承了传统艺术的基本技能, 在培养学生造型理念、写实理念、写实技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全球文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 新艺术思潮冲击传统基础图案教学模式, 使传统基础图案教学模式受到严峻考验, 众多专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但是总体水平还不高, 客观要求进一步探讨基础图案教学模式, 助力提升基础图案教学有效性。

首先, 传统基础图案教学经验淡出教学体系, 传统技法传承不力。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 先后从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引进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等艺术设计教学课程, 在基础图案教学中注重图形、色彩等因素的分解与构成教学, 对线条、点面及图案明暗等基本元素重视程度较高, 对艺术进行纯理性分析, 并采用分解组合练习方式, 该教学方式具有系统性较强、便于掌握等特点, 迅速占领传统基础图案教学领地, 以国际化新事物的姿态生根繁衍, 在艺术专业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而传统基础图案教学寄生于基础图案教学之中, 无法发挥其艺术培养的功能。

其次, 基础图案教学过度重视专业实用性, 艺术创作缺乏活力。基础图案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实用性, 形成了服装专业、环境艺术、装饰专业等丰富多样的实用学科, 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 过度强调专业实用性, 导致创作艺术作品风格难以突破, 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过度强调造型, 讲究点、线条、面的应用, 基础图案教学停留在技法学习上, 以写生的方式表现变化。该种狭隘的基础图案教学模式引起教学内容具体化, 形成实用至上的教学理念, 导致创作视野狭窄, 学生厌学情绪较重, 缺乏创造性想象力等问题, 艺术作品以模仿、抄袭为主, 创作艺术作品缺乏活力。

最后, 基础图案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可支配专业课时量大大减少。伴随艺术设计学科不断发展, 艺术设计学科被划分为不同的专业类别, 直接挤占有限的专业课课时量。特别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条件下, 学校不得不安排更多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外娱乐活动, 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这也直接挤占专业课教学时间, 尤其是传统基础图案教学课程被挤压, 无法真正发挥其在学生创造性艺术思维培养中的功能。

二、基础图案教学创新的路径思考

基础图案教学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艺术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艺术思维的形成, 客观要求进一步传承传统图案教学经验, 引导学生传承优秀艺术文化, 加强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性的衔接, 不断优化基础图案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艺术水平。

首先, 创新传统艺术图案应用方法。图案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先后形成以唐三彩、青铜器、青花瓷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图案, 传统图案艺术是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 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界独树一帜,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对传统艺术图案的重视程度, 传统艺术图案形象生动, 彰显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 为当前基础图案教学带来丰富的素材, 且艺术技巧、艺术法则都蕴含在传统艺术图案之中, 通过传统艺术图案分解, 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法则、构图技巧, 必然成为基础图案教学的素材, 需要高度重视传统艺术图案的应用, 奠定其在基础图案教学中的地位。二是开发传统艺术图案在基础图案教学中的应用教材, 将传统艺术图案与当代艺术教学衔接起来, 将其与基础图案教学联系起来, 透视传统艺术图案的艺术性、技巧性与人文性, 开发系统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三是传统艺术图案内容丰富, 要求基础图案教师把握教学重点, 制定与学生基础图案教学相一致的教学规划, 将传统典型性优秀文化作品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三星堆太阳神鸟点线面组合、敦煌壁画色调等, 让学生从传统艺术图案中体会艺术风格及艺术手法。

其次, 创新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联系机制。基础图案是艺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是培养学生艺术基本功的核心课程, 客观要求将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 为提升学生艺术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明确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基础图案课程教学, 还是专业设计课程教学, 其本质目标是提升学生艺术水平, 要求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 明确基础图案课程、专业设计课程的不同作用, 发挥基础图案课程的艺术基础培养功能, 专业设计课程的艺术水平提升功能, 夯实基础, 巩固提升, 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培养模式。二是注重学生整体艺术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图案教学过程中, 不仅从点、线条、面的组合或色彩配合、明暗设计的组合教学, 更加应该从整体形象塑造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专业设计教学奠定基础。三是科学选择基础图案教学课题, 给学生独立设计作品的空间,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创作, 教师从表现手法、图案构造、表现方法等加以指导, 每一次图案教学都是系统的设计实践, 对夯实基础知识, 顺利实现向专业艺术课程的过渡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 创新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基础图案教学需要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把握时代艺术特征, 传承优秀艺术文化, 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是创新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将系统艺术理念贯穿于基础图案教学整个过程, 让学生创造性表现事物, 杜绝盲目的抄袭与模仿,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向学生展示成功图案设计范例, 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素材, 拓宽学生艺术创作视野, 引导学生多方向发展。二是尊重学生艺术创作的个性, 因材施教, 把握不同学生艺术创造的特点, 科学引导, 让学生个性化思维充分展现出来, 使创造性思维全面开发。三是发挥基础图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功能, 注重将艺术价值较高的图案运用到教学之中, 向学生展示多元化创造性艺术, 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基础图案是艺术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基础图案教学面临困境及创新路径的分析, 指出当前基础图案教学面临传统图案教学经验传承不力、过度强调专业性教学、基础图案教学专业课时安排受限等困境, 进而提出创新传统艺术图案应用方法、创新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联系机制、创新基础图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路径, 旨在为提升基础图案教学有效性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基础图案,发展困境,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莉.几何抽象图形在装饰教学中的创新实践[J].装饰, 2011 (04) .

[2]白丽平.简论标志设计中文字图形化设计的意义[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6) .

[3]谢薇.浅谈《基础图案》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1 (02) .

[4]邵燕波.探析基础图案课程的作用与点元素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01) .

基础图案教学 篇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动物图案的变化途径和方法;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图案的表现形式。[教学重点]

动物图案的变化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动物图案的表现形式 [教具]

制作图案工具、课件 [授课内容] 导入新课

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了动物的存在便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美的色彩。

动物与植物相比,形态结构要复杂许多,动态变化也更加丰富。动物还具有各种生动的表情,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因此,动物图案在变化上更加注意动物神韵的传达,注重表现个性化的造型、夸张的动态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特征。

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有一组著名的牛变形图。

从第一幅写实的公牛素描到最后符号化的公牛造型,其中经历了大胆的概括、夸张、变形和删减,公牛的形象从膘肥体壮的块面演变成了几根简洁的线条,而公牛的精神特征却愈加鲜明、典型。这个变形过程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应依照对动物的观察、理解和感受,运用装饰性的手法去表现各类动物的独特神采,创造理想中的动物形象。

讲授新课

一、动物图案的变化途径 一)写生变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写生观察、了解、认识动物的生活习性、运动的构成规律,这是观察认识生活的一个阶段,也是写生过程中掌握变化的第一步。

写生变化是动物图案变化的主要途径,需要较多的时间研究各类动物的解剖结构及动态规律,并进行大量的动物速写,再根据写生素材进行装饰变化。写生有利于我们直观地、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各方面的特点,感受动物生命的活力,变化出富有个性美感的动物图案。

动物图案的写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动静结合

动物写生相对于花卉写生来说,难度稍大些,因为花卉是静止的,而动物则动作活泼,特别是野生动物,动物不会像植物那样静止不动地让我们来描画,所以初学者需具备一定的速写功夫、素描基础及观察能力。写生时要注意观察,抓住时机。当动物休息静止不动时,着重勾画它的形体特征、局部结构关系和皮毛纹理,尽量画得详细、具体,不必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当动物运动时,着重表现它们的动态特点,要整体观察,画得概括、简洁、夸张。只有这样,将宏观与微观的素材结台起来,才能使动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鹿 熊

狐狸

2、观察比较

有些动物外形上很相似,如:鸡、鸭、鹅,狮、虎、豹等。如不注意区别,很容易把它们画成同一种动物。要区分这类动物则需要进行比较,在相同之中比较其不同点。如:鸡、鸭、鹅的不同点主要在头颈部;狮、虎、豹除皮毛外,体型上略有区别,狮子健壮、老虎丰满、豹子苗条,这些都是通过观察比较得来的印象。将这些细微的区别记录下来,对图案变化会有很大帮助。

3、记忆默写

开始时可先寻找某种比较有特点而又易于初学者掌握的动物进行写生,如大象、鱼、长颈鹿、兔子、斑马及某些鸟类等。着手画前也是要求仔细观察所画动物的形象特点,如头部、躯干、腿脚及尾部的生长特点。每种动物都有其明显的生长特征,如大象的鼻子、鱼的体形、猫头鹰的眼睛、长颈鹿的长颈都是我们在造型时极好的夸张部位。

动物的许多优美动态是转瞬即逝的,很难一下子把它画下来,这就需要靠记忆与默写。记忆默写的前提仍是要多看,反复观察、反复感受。除了到动物园观看以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台的动物节目和利用来收集摄影资料等渠道去观察、了解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生动姿态,并把它们默写表现出来。

二)以摄影,绘画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为素材进行变化

利用摄影绘画作品中的动物形象进行图案变化是一种较方便、快捷的途径。许多摄影、绘画作品是经过精心筛选、推敲产生的,其中既有瞬间的传神动态。如抓拍的动物图片,又有很详实的形象结构资料.如一些动物科普知识图片。这些相对静止的动物形象,很便于直接利用。平时应随时注意收集,整理各类艺术形式的动物形象资料。

二、动物图案的变化方法

变形是艺术形象的体现。因此,变形的目的在于表现动物的特征,而不是如实地描写。它是运用提炼、夸张、添加、几何、拟人、巧妙等多种手法,创作出特征明确、形象生动、装饰完美的图案形象。·

1、提炼:提炼是对形象的高度概括,去掉繁琐的细节,保留其最突出、最生动的部分。

2、夸张:没有夸张就没有艺术,夸张可以使动物图案的整体效果更加鲜明有力。

3、添加:添加是简化夸张的形象,按照设计的意图使其繁复的一种手法。

4、几何:将动物进行几何结构处理,使具体形象抽象化,舍弃了更多的细节。

5、拟人:拟人手洁是将动物作人格化的描绘。

6、巧妙:巧妙是手洁灵巧高明的意思。在变化形象时,可以运用巧妙的构思、穿插,使动物形象更典型、更富于联想。

动物图案的变化与植物图案一样,要求概括、夸张、平面化.秩序化、变更比例,减少透视、写意与抽象相结合等。但由于动物自身的特点,在图案变化上又有其独特的方法。

一)形象归类

动物虽然种类繁多,形象复杂,但可以归纳成不同类别,每一类别的动物有相似的形体结构。如:飞禽类动物均为卵生动物.它们的身体外形就在椭圆形的基础上产生变化。

灵长类动物的外形很接近人类,能直立行走,上下肢分工。食草类动物形体多为直线体块,四肢细长,头部咬肌发达。

食肉类动物形体则多为弧线形、肢短爪大,头部较小。

还有啮类动物,多是圆头圆身,前腿短,后腿长。确定了各类动物的基本形体特征,并进行几何化归纳,细部特征也就易于表现。在形象归类时要力求形似。

二)色彩特点

动物的色彩特点主要体现为皮毛特点,它既是一种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又是很好的装饰素材。有一些低等的小动物,如:鱼鸟.昆虫,它们没有什么复杂的结构和动态,却有十分绚丽的皮毛色彩。

动物色彩的另一个特点,还体现在动物的皮肤纹理上,有些动物虽然没有美丽的毛色,却有特质的皮肤肌理,如:鳄鱼.犀牛、刺猬等。将这些特质的皮肤肌理进行整理和夸张表现,同样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三)动态特征

动物的美往往体现在它们那多姿多彩的动态上,因此动物的动态表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环节。动态的表现需要大量的仔细观察和记忆默写。动物越高级,动态越复杂。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特有动态。动物动态可分为静态动态和运动动态、一般动态和典型动态。一般动态是所有动物共有的、常规的动态,如:站立、躺卧(静态动态);行走、奔跑及头部的扭转等(运动动态),具有一定的规律。典型动态是某些动物特有的、独具个性的动作,也很适宜进行夸张及强化表现。

如:天鹅、仙鹤的仰天长鸣,颈项扭转姿态。

虎豹扑跃的流线型体态和速度感。

熊的里八字行走步态及灵长类动物的拟人化动作等。总之,动物的动态仍属于自然本能的范畴,是有规律可寻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观察和总结。

四)性格特征

动物图案在创作上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表现动物的精神状态是图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动物的精神状态往往是动物性格的反映,动物的性格受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凶猛的、温和的、聪明的、呆笨的、灵敏的、迟钝的、奸刁的、憨厚的,各不相同。在大的性格类别差异中又有小的微妙区分,如:牛、马.羊等,均属性格善良型动物,但牛倔强,马飘逸、羊则比较温顺。在表现动物这些细微的性格差异时,要运用不同的形状、线条等视觉语言表达各种神韵。

此外。动物的性格表现也受人们文化喜好的影响.人们会给自己喜欢的动物赋予更多美好的性格,把凶猛的下山虎表现成丰满可爱的乖乖虎,把奸猾的耗子画成憨态可掬的米老鼠,这些寄托了人们美好理想的动物形象,正是充分表达了动物的优化性格。

五)理想化及装饰性

动物图案的主要目的是创造超越自然,满足人们理想要求的动物形象,这种理想化的动物形象,只有通过装饰性的处理,才能达到比自然形象更典型、更生动、更完美的效果。

中国传统图案中的凤鸟形象,就是将鸟类的优美特征进行修饰与重组,创造出的理想造型。

六)选择适当的表现角度

设计一个完美的动物形象,选择适合的表现角度很重要。动物图案的表现角度多采用正侧面或正面,这两个角度透视变化最小,易于完整地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适合做平面化装饰处理。大多数动物都可以选择正侧面的角度来表现,许多动物可以正侧面结合,头部选择正面、身体选择侧面或反过来。

有些动物选择正面表现更好,如:猫头鹰、灵长类动物。有些动物则适宜选择侧面表现,如:海马、鱼类动物。

有些动物还可选择顶面或背面表现其特有的动态造型。角度的选定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要结合动物的形象特征和运动规律来确定。

三、动物图案的表现形式

在有了丰富的写生资料后,初学者可选其中某些造型较为简单的动物来进行变形训练,将一种动物做多种的变形及点、线、面的技法训练,如鱼、猫头鹰、大象等,都属于较好夸张变形的动物,它们的特征都较明显。

在有了简单变形的基础后,可慢慢适当进行组合及复杂形体的夸张变化。选择的动物也可更多种类,最好是从你认为最易表现的动物入手,然后再画那些较为难抓形的动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直至你认为能够随时都能画出任何形体为止。

动物图案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不拘一格,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黑白表现手法

黑白艺术本身所独有的魅力和情趣,使之成为图案表现的重要手法之一。黑白表现法主要是运用黑与白彼此衬托,点线面相互结合,创造出丰富的黑、灰、白层次,来表现千变荆化的动物形象。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1、线画法

这是一种最方便、常用的装饰手法,主要靠不同的线条组食形成各种不同的效果。线条可粗可细、可长可短、可曲可直、可硬可软,排列的方向、疏密、组织形式也可以有多样变化,形成不同的灰色面层。

2、点线面结合法

点与线只能形成不同的灰色层次,大面积的黑色则能造成充实的面形,使画面对比增强,形象更加醒目。动物图案中,点线面的结合运用主要应注意黑、灰、白的比例关系,分布组合得要恰到好处,尤其应注意与结构相适应,布局上有重点、有对比,避免杂乱、琐碎。

3、肌理表现法

运用各种肌理手法表现动物别有一番情趣,动物的皮毛、色彩、质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黑白肌理技法来表现,使之更生动、丰富。

二)色彩归纳表现法

动物图案的色彩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主观想像的,但无论怎样,都必须进行概括归纳,不能过于复杂。动物图案的色彩要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进行动物形象变化时就应考虑色彩安排。

一个动物形象应有一个主色调,色彩可以强化、夸张,但切忌将颜色画得太杂、太花而失掉动物完整的形象感。动物图案的色彩配置和表现技法,与前面所讲的《图案的色彩》内容基本相同,但应特别注意色与形要相适应。色彩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动物形象更加丰富完美,这点十分重要。三)水墨.水彩表现法

水墨、水彩表现法是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表现动物独特韵昧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宜表现动物的毛色质感和丰富微妙的色彩变化。水墨、水彩是以湿画法为主,利用宣纸或水彩、水笔的吸色、润色作用,使动物的形、色、质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自然而丰富。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设计好动物造型后,先用浅色勾画,层层渲染,叠染,再用墨色勾画主要轮廓、结构。颜色的浓淡、干湿控制与动物形象结构的结合安排是这种方法的关键所在。

韩美林作品

韩美林先生的水墨动物形象作品,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典范精品 四)卡通表现法

卡通形象因其是独立的画种,很少在图案教学中提到。而现代社会卡通形象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并被应用到许多生活用品的装饰上,如:服饰、玩具、文具、商品包装、广告装潢、工艺品等。掌握一定的卡通造型方法,对于丰富图案的装饰表现手法是很有意义的。

动物的卡通形象设计应注意以下特点:

1、高度概括的程式化造型

卡通动物造型大多较程式化.以圆形、弧线形造型居多.线条流畅单纯,外形与结构简洁、概括、高度归纳,常常用几根线条或几个色块将动物形象勾画表现出来.特征鲜明,重点突出,有很强的整体形象感。

2、拟人化表现

卡通动物形象很多都是以人特有的直立式姿态来表现的,身体动态像人,头和四肢仍保持动物原有的外形结构特征,还常常将人的一些生活习俗赋予它们,如服饰、用具及行为动作等。这种拟人化的表现使动物形象如人类孩童般活泼、稚趣、十分可爱。

3、头部比例超常、五官表情夸张

卡通动物造型往往头部很大,头与身体的比例像耍幼儿,表达了人类追求童趣,回归真的心理宿愿。在五官处理上,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十分夸张,有的两眼聚在一起,有的嘴巴张成两半,有的人中奇长.有的鼻子硕大,有的五官缩成一团,有的双眼挪向一边。卡通动物五官的大胆移位安排,形成了十分生动、滑稽风趣的表情。

[小结]

1、动物图案的写生应注意动静结合、观察比较、记忆默写等几点。

2、动物图案的变化方法有提炼、夸张、添加、几何、拟人、巧妙等多种手法。

3、因动物本身的特点,动物图案变化方法又有形象归类、色彩特点、动态特征、性格特征、理想法及装饰性和选择适当的表现角度等几种方法。

4、动物图案的表现形式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黑白表现手法、色彩归纳表现法、水墨.水彩表现法、卡通表现法等。[作业练习]

1、简述动物图案的变化要点。

2、动物图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几种?

3、根据自己收集的动物资料设计一组动物图案。

① 用四种黑白表现手法绘制同一动物图案形象,规格:30cm×30cm。② 用色彩归纳法绘制4幅动物图案,规格:30cm×30cm。③ 用水墨、水彩法绘制2幅动物图案,规格:30cm×30cm。④ 设计4幅卡通动物形象,规格:30cm×30cm。

基础图案教学 篇3

摘要:为了彰显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并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各地方院校在开设由教育部规定和本院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相应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外,同时会依照地方特色,增置一些特色专业课程。但在此类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缺少与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促使特色课程的特点不凸显。本文以铜仁学院为例,分析现有课程中的基础图案与当地旅游商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尝试找寻两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以便更好突出地方特色,实现教学与服务地方相结合,为培育地方服务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图案;旅游商品设计;铜仁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型人才,地方院校会根据地域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铜仁地区地处丁贵州省东北部,具有“黔东门户”的美誉,由汉、苗、土家、回、侗族等29个民族共同组成,其中各少数民族内也蕴含着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元素及民间技艺。为了让学牛进一步了解传统民间工艺,体验制作过程,铜仁学院将本地区的松桃苗绣和傩面具雕刻作为当地旅游商品设计课程走进课堂,以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牛的自我动于能力。

l 目前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1.1 基础图案课程开设情况

基础图案课程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丁培养学牛在了解和掌握图案艺术的艺术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当代人们所喜欢的设计的表现技法,将图案艺术运用丁实践。因此,将传统图案结合现代的设计应用进行当代设计,是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目前,从课程教学设置上,基础图案课程安排在大一年级下学期,作为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共开设五周的课程,每周课时为12课时,总课时量60课时。任课教师主要讲授基础图案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图案绘制的相关表现技法,同时,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课程的安排,添置适当的考察课时。例如,去松桃县苗绣制作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了解苗族刺绣的基础工艺、传统的图案元素及相关的旅游产品。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融入一些当地的元素,在作业布置上也会涉及相应内容,但教学来源诸多还是依照教材,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学牛的作品都呈现类似情况,绘画模式也会与课本出现雷同,学牛缺少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1.2 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开设情况

旅游商品设计课程是学院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开设已有4年时间。课程主要以当地的傩面具雕刻制作与松桃苗苗族刺绣为主,探索当地传统民间于工艺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形式,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共开设9周,每周12个课时,共108个学时。课程以聘请校外教师与本校一名教师共同教授形式,课程教学主要学习如何进行傩面具的制作,如何上色等,松桃苗族刺绣则是学习松桃苗绣的技艺,课程中松桃苗绣在图案上运用较多,但学牛在练习过程中图片多来源丁网络,以直接应用诸多,对丁各阶段的作业,图案则南浅入深,依据学牛的兴趣自我选择图案的种类,学牛自我设计较少。

2 课程间衔接所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间的关联性不够,出现脱节现象

基础图案课程虽作为美术学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实质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着重点在丁培养与引导学牛对构成形式中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运用。同时,拓展学牛创意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审美修养,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后期专业课的相关学习存在脱节现象,在基础图案教学的过程中,虽融人了传统元素的基础绘制与创新联系。针对当地的某一类特色元素没有深入的进入研讨与学习,导致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中苗绣图案的设计还存在网络图片的直接借用,直接拿来的现象。因此,基础课程应当适当考虑后阶段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各环节的设置,这样才能为学牛的专业系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教学环节上缺乏创新理念

基础图案对后阶段美术学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旅游商品设计中的松桃苗绣图案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图纹的借鉴等课程,均要求在遵循图案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对图案进行创新创意设计,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牛的创新思维能力,侧重图案的创意设计。但通过对现阶段的学牛作业分析,学牛很多时候的创意来源丁网络的照搬照抄,缺少白己新观念的融入,使其在学牛作品中发现重复图案的影像,大同小异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创意思维的表现于法进行创意设计。例如,一位同学设计的松桃苗绣图案,他以铜仁的植物中的代表苗绣图案常用的鸽子花为原型,借用图形创意的异形同构方法,将鸽子花与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进行了外型上的同构,在表明原有图案理念的同时也更深一层次的添加了和平的元素,让原有平淡的图形增添了寓意性,所以说创意思维在作品表象的创新上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2.3 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贯联性,熟悉程度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学牛课后白主学习意识不强,导致在后阶段课程的运用上,不知从何做起,利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后续设计工作。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利用一方法多形式、多方案进行反复设计和讲解,让学牛在作业的绘制中轻松熟练地掌握方法,这样学牛在潜意识中可以熟悉设计方法,在日后的设计中可以做到有的放欠。

3 基础图案课程与旅游商品设计课程间衔接的建议措施

3.1 注重培养提升学生对基础图案学习的兴趣

积极引导学牛的学习动向,提升学牛对基础图案元素的创新意识,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牛学习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牛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先深入民间,了解当地的一些图案隐身寓意,白身先进行创作,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牛,感染他们对图案的创作意识。

3.2 加强两课间的专任教师交流探讨

课程间的专任教师在课后应多进行交流,以便使课程间的部分教学环节进行融会贯通,在日前的教学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来源及如何运用是当下比较热点的话题,对地方院校的课程资源则来源丁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所以专任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努力去将当地的文化资源融合与教学之中。课程间的教师需调整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多沟通,多交流,设计出一套适合丁相近似课程和关联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分配,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可适当对当地文化元素有所倾斜,保证教学间的相容性。

3.3 将本地域传统图案元素有效地与课程进行融合

铜仁作为少数民族集聚区,蕴含了诸多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如松桃苗绣图案、织锦纹样等。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具有本土文化地域特征的文化元素与课程进行融合,一方面不仅能够将传统民间图案元素进行有效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将传统民间元素经过与课程的有力融合,穿上与时代相并进的新时代外衣,更富有现代人所喜欢的民间创新图案。因此,在基础图案课程中应当融人本地元素再设计环节,让所学课程更接地气,更与当地的办学宗旨更加贴近丁吻合。

4 小结

基础图案教学 篇4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现代图形元素受西方视觉符号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现代图形元素充满西方化视觉符号,本土化视觉语言符号逐渐衰弱。[1]“基础图案”教学内容也逐渐远离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盲目追求国际化元素,基础图案教学中本土人文精神内涵和民族传统教学愈加式微。 学生也过于重视图案外在形式美,忽略图案的内在精神。湘西染织艺术是我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些经典的艺术视觉图形元素为中国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将湘西染织艺术与现代构成元素相结合可创造出兼具历史美和现代美的视觉图形。“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结合可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二、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特点

(一)变化与协调统一

变化与协调是图案形式差别与相同的统一,通过在差异中寻找统一性和功能性,达到整体统一的艺术效果。如苗族服饰龙纹图案中的施洞织花腰围,纹样多且覆盖范围广,设计者将花草、鸟等图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各种形式图有条不紊的排列,达到复杂却不显凌乱的效果。[2]从细节上看, 各类图案的线形和色彩均采用渐变或重复手法,使图案根据规律性和整体性,组合后产生统一的节奏感。

(二)抽象与简化统一

抽象美与简化美是指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是相同事物间的代表性本质和特征,个性是共性的简化设计。个性来自共性,突出事物的本质。如苗族龙纹服饰通过构图、着色、 线条、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表现出一种只有在传统现代艺术中才能见到的抽象构成意识,图案更具神秘色彩。

(三)节奏与韵律的统一

节奏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韵律则比节奏更具感情色彩,让人产生旋律感。如苗族服饰中的常见的鸟和花草, 通过反复、连续应用手法产生节奏感。龙纹图案则通过鳞片的排列方向、位置的差异产生韵律美感;鸟、花草、龙纹的结合则给整体图像如振翅起舞,给人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美。

三、“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素质水平高低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基础图案”课程教学融入湘西染织艺术元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更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首先从提高教师的素质入手。1.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借鉴其它地区或国外的教材,学习他人教材编写模式和研究方法,完善自己的理论储备和教学模式。[3]2. 请湘西染织技艺人才到学校讲授知识,让教师掌握和了解湘西染织艺术的传统技艺和历史现状,对湘西染织艺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形成对湘西本土民族文化的认识。3. 加强电脑技术学习。组织教师集中培训电脑软件知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水平,增强教学实践能力。

(二)改革课程内容

基于湘西染织艺术的“基础图案”课程改革应坚持实践性原则,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相结合,将“基础图案”课程内容及专业发展相结合,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 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和就业形势编制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因此,基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基础图案”教学需要增加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原始染织艺术作品的分拆、重组、嫁接等操作解析其中的艺术元素,让传统的美术图形充当新的图形角色,形成新的视觉感受。从这些民间美术元素中进行解构创造,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制作融合历史感和现代感的,同时又透着学生不同个性的设计作品。[4]

(三)改革教学方法

湘西染织艺术的内涵极为丰富,这要求教师应重视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湘西染织艺术的内涵。基于教学指导要求,教学方法应重视实地体验,带领学生实地接触湘西文化,亲身体验湘西染织艺术,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产生更为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挖掘本湘西染织艺术文化中的底蕴及内在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视觉感染力。引导学生观看优秀的设计作品,观察身边优秀的实践案例,寻找湘西染织艺术元素在图案设计中的合理表达及应用。[5]

在元素运用上,教学方法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以元素 的内涵和意义作为使用元素符号的原则,而非生搬硬套的将元素符号作为装饰。强调探究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创作方法,寻找元素符号的文化根据,才能赋予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作品也才具有创新价值。而许多学生对详细染织艺术元素的了解很少,教师更需要对湘西染织艺术图案元素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进行讲解,介绍图案设计的基本技法、图案变化组合的设计方法等,让学生对事物描绘转变为思维描绘。

( 四) 加强互动

传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将详细染织艺术元素融入基础图案教学后,教师自身也处于学习地位。因而教学活动需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将社会、企业、社区等主体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社会、学生与企业、学生与社区的互动,让学生在社会、企业和社区中接受教育,获得提高。 在多元化的互动模式中,教师应成为各种互动模式的主导, 企业、社会和社区是学习的辅助力量,在企业、社会和社区的辅助下完成教学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和生命力。

四、结语

基础图案教学 篇5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熟悉表现图案色彩的基本工具,熟练运用图案的表现技法。[教学重点] 图案的各种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

图案表现技法的综合应用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授课内容]

掌握了图案色彩的配色规律,再恰当地运用一定的描绘技法,可以使图案的色彩效果更具魅力,并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图案色彩不同于一般的写实色彩,它要求有很强的装饰性。每一幅图案的色彩需控制在一定的套色之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应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套色简练而恰到好处。图案色彩不需摹拟自然景物的色彩,而只要求色彩具有很明快的装饰效果。配色时设计者可自由选择能达到设计意图的任何色彩。图案的表现技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

这是图案较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类技法,一般是用水粉颜料调配出几套或十几套颜色,先铺一个底色,然后将图案纹样转印到底色上,再用不同的颜色一层一层地描绘覆盖上去,要求颜色涂染得均匀、干净、平整。描绘时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1、平涂法

平涂法是将调好的色彩,均匀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调色时应注意颜料的浓度,太干涂不开,太湿又涂不匀,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画面的效果。

特点:把一切自然现象浓缩为象征作用,排除模仿生,强调图案造型的纯粹性和创造性,抛弃透视法与气氛的束缚,从而以一种稳定的、均衡的、节奏的造像效果塑造新的视觉形象。此法也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是常用的表现技巧,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运用大小不同的色块来描绘纹样,主要靠色彩的面积对比和层次变化来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

此方法是在色块平涂的基础上,用色线勾勒纹样的轮廓结构,可以使画面更加协调统一,纹样更清晰、精致。线条可以有各种形式的变化,如:粗细、软硬、滑涩等。上色时,既可以不破坏线形,也可以有意地予以线条似留非留、似盖非盖的顿挫处理,从而使线形更加富有变化。

勾勒的线形依据艺术立意可粗、可细,勾勒线条的工具可为毛笔、钢笔和蜡笔等。

在图案中用不同特点的线进行勾勒,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协调画面的色彩关系。

此方法是在大面积色块平涂的基础上,以点为主,用点的疏密点缀于画面中,使形体得出虚实、远近晕变的特殊变化效果。用色点绘制细部结构的变化,能形成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并具有立体感。点的大小尽量均匀,否则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

此法是利用色彩的推移法,运用色彩构成中推移渐变的方法表现形象块面与层次关系的技巧。可使图形色彩更加富有层次感,整体又有变化。方法是用深浅不同的色彩或色相的转换进行多层变化。

将一套至几套颜色,按照一定的明度系列或色相系列渐变调配好,并把图案纹样分成等量或等比的阶段,将渐变的系列颜色顺序填人纹样,形成色阶变化。退晕法画出的图案十分和谐,富有韵律感。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单色推移、色相推移、冷暖推移及纯度推移等。

特点: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是利用色彩构成中色彩相互交叠后能够产生新形、新色原理创作图案的方法。此法能祈祷增加画面层次与空间感的作用。

以色与色的逐层相加,产生另一种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的色彩。这种效果,一般表现透明、或需要加深的色,可以多次进行完成。相加色彩的次数,可以三或四次、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以纸张的承受力、颜色的覆盖力和所要表现的效果为准。比如表现纱的效果时,可以运用重叠法,由浅至深,逐层、逐次晕染,使其产生透明的效果

二、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

混色与套色的不同点在于,对画面的颜色有意识地进行了不均匀的处理,产生了浓淡、深浅、薄厚、粗糙与细腻等多重变化,使图案的色彩效果更加奇妙、丰富。颜色千湿、薄厚的运用是这类技法的主要特点。混色法有以下几种手段。

1、晕色法

方法是将所需晕色的两种色彩先画到画面上,两色中间可适当留出空间,然后再用一支干净的、略带水粉的笔将两色来回涂抹,直至得出所求效果。也可将两色在调色盘里调好再涂到画面中。这种晕色法的效果有柔和、过渡变化自然、色彩层次多等优点。

2、干擦法

就是用较干的笔蘸色,擦出物象的结构和轮廓,它会在画面中出现飞白的效果

3、刮色法

这是利用某种硬物、尖状物或刀状物,刮割画面,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的方法。

如对袭皮的处理或表现时,常常采用尖状物,沿裘皮纹理适当刮划,能表现出裘皮的蓬松、真实感。由于刮割法对纸张有损害,运用此法时,需考虑刮割的深度与纸张的质地与厚度,避免划破纸张。

4、撇丝法

指用毛笔醮好色,将笔头分成几小撮来绘制图案形象的特殊用笔激发。在采用此法时,笔头的分撮与形象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粗细关系密切。

另外,拥塞的浓度非常讲究,既不能太湿,也不要太干。干湿程度应以描绘对象时流畅自如为宜。

皴染法一般多与色块平涂结合使用,在底纸或底色上,用干毛笔蘸上不加水的颜料蹭到画面上,类似中国山水画中的干皴法,不仅可以使色彩丰富,还能产生一种肌理变化。

又称水色法。利用颜色能在较多的水分中自行混合的特点,将不同的色彩着于已有水分的图形中。经过调和的处理,可得出色彩自然混合的效果。指对画面大部分色彩形象作由浓而淡、由浅及深的过渡处理方法,属于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技巧。其特点为画面层次感、虚实感和起伏感强、视觉效果丰富而细腻。

渲染法有薄画法和厚画法两种。

(1)薄画法 用水彩、稀释水粉等水分较足的颜料上色后,用清水毛笔染或与另一色衔接,也可依靠水色自然融合。渲染法画出的图案色彩绚丽奇妙、效果明快,适用于画背景或较大面积的纹样底色(2)厚画法 也叫晕色法,主要使用水粉颜料,在颜色未干时,用湿毛笔将颜色慢慢染开或与其他色衔接,形成从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的逐渐过渡。

渲染法绘制的图案效果含蓄,变化微妙,颜色衔接较自然。

三、与其他材料、工具结合的特殊表现技法 在图案设计表现中,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会产生不同的特殊效果。在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工具、材料及技法。

1、彩色铅笔绘制法 彩色铅笔是一种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的工具,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技法结合使用,如使用彩色底纸或与水粉,水彩色同时使用。彩色铅笔有普通型和水溶型两种,水溶型彩铅是先籽彩色笔颜色画好,再用清水毛笔进行润色,将干色变成湿色,可反复进行。彩色铅笔配色丰富,适合较深入细致的刻画,可表现立体感,并有一种独特的笔触纹理效果,变化微妙、灵活。

彩色铅笔的色彩深浅、浓淡主要靠用力的轻重和叠加的遍数来调整,它既可通过叠色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又具有色彩空混的效果,近看是不同颜色的笔触井置,远看则是完整的统一色。彩色铅笔在描绘时不易修改,因此颜色不要一下就画得很重,可以层层叠加,从轻到重,从浅到深。此外,彩色铅笔不适用于大面积的着色。采用特制喷笔绘出具有渲染、柔润效果的装饰造型手法。特点是层次分明、制作精致、肌理细腻,给人以清新悦目、精工细作的美感。

一般在选用此法时,多采用刻形喷绘的方式,如此最易取得画面的上好效果。

喷绘法可使用专门的喷笔绘制,效果细腻柔和,变化微妙,也可以使用牙刷等有弹性的刷子,将颜料蘸到刷子上,再用手指弹拨,将颜色弹到画面上,通过手指的力度控制喷点的精细度和密度,可产生一种喷洒的肌理效果。在喷绘时,要制作一些纸模板,将不喷色的部分沿纹样轮廓遮挡起来,然后一遍遍、一层层地喷绘,直到效果满意为止。

又称点醮法。此法是在涂好底的画面上,以海绵、皱纸团、粗纹布等吸色性较强的材料,点醮上颜色,按画面的需要进行点印、修饰。依靠用力的轻重控制颜色的浓淡层次,可产生出画笔无法绘制的纹理效果。沾染法使用的颜料不宜太湿太稀,而且不宜大面积运用。如需多层点印,要待第一层颜色干色,再进行下一层的操作。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色彩斑斓的画面效果。

宣纸画法主要选用生、熟宣纸或高丽纸等材料,这类纸张柔韧性好、吸色力强,画出的色彩层次丰富,含蓄古朴.衔接自如,可以制作出各种虚幻、朦胧的肌理效果,尤其适合绘制大幅的装饰图案。使用这种画法应注意颜料的干湿、薄厚,可以一遍遍反复描绘,也可以在纸的正反两面同时绘制,但不宜画得太厚,否则颜色容易干裂。作品完成后进行托裱,效果更佳,也利于保存。剪纸拼贴法是采用不同颜色、材质的纸张,如有色卡纸、电光纸、包装纸及印刷画报纸等,直接剪出图案的纹样形态,然后再粘贴组合到画面上构成图案艺术形式的手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纸张原有的颜色,纹理加以巧妙运用,表现不同的图案内容。用剪刀取代画笔来刻画纹样的造型,别有韵味,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用剪贴法表现的图案纹样不宜太细、太碎,造型要尽量单纯、概括,同一幅画面所选用的纸张种类也不宜太多。在所有的材料表现技法中,纸贴画最为流行、简便。纸贴画的材料是纸张,因而它比其他贴画更易收集、制作和掌握。费用也较底廉,可供选用的纸材品种繁多,创作出地方作品也是多彩多姿、美不胜收。

6、毛绣法及编织法

在纹样内涂上胶水、乳胶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砂、木屑粉、粉笔末、彩色纸屑、棉花等物为粘。贴,可用昆虫翅膀、花瓣、纸片、布拼贴成纹样。

7、镶拼法

先将布料剪裁成特定形状,然后把他们衍缝于底料上的图案造型手法。如从布的质感出发组织画面,可得到丰富的极力效果。如采用条绒表现头发,选择丝绒表现梅花鹿毛皮等。

8、立粉法

首先在底版上置放凸起的线形,然后在画面上涂色的方法。其特点是具有浮雕感。按这种方法制作的线形因粗细有别致而效果各异。细线显得优雅、精致,粗线显得古朴、厚重。使用的材料与工具主要有硬纸板或三合板、由乳胶与立得粉混制的浆料、挤浆工具、水粉颜料等。

电脑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已被广泛运用,它具有高效、规范、技巧丰富、变化快捷、着色均匀、效果整洁等诸多优势。电脑制作出的许多效果是手绘无法达到的,学会使用电脑技术来处理制作图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熟悉掌握一些图形编辑、设计软件,发挥它们的诸多功能来制作图案,扩展图案表现的技术领域。

图案的技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绝不仅限于以上几种,比如还有刮色法、蜡染法、油画棒、彩色水笔、马克笔等许多手法均可用于表现图案。同样,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实践训练中去发掘、尝试更多的表现手段。但无论技法如何变换,首先,我们应掌握最基础、最常用的图案绘制手段,培养较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使图案的表现依托于较深厚的艺术功底,而不走人为技法而技法的歧途。[小结]

1、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有平涂法、勾线法、点绘法、色彩推移法等几种。

2、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有皴染法、渲染法、等几种。

3、与其他材料、工具结合的特殊表现技法有彩色铅笔绘制法、喷绘法、沾染法、宣纸画法、剪纸拼贴法、电脑处理法等几种。[作业练习]

1、图案的表现技法一般有哪几种?

2、用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作6幅图案。

3、用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作6幅图案。

基础图案教学 篇6

【关键词】载体;材料;创新

“载体”二字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作为主体部分,被附属事物所依赖的部分就可以被称为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我们设计出的图案可以被成为是主体,而图案将要应用的材料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载体”。图案应用到不同的“载体”上,就是我们要完成的不同项目教学。

图案这门传统的设计艺术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已从在古代的陶瓷、漆器、壁画、青铜器、纺织品等应用范围,顺利地跨越到了现代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应用领域,范围越来越广,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基础图案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有着典型的专业设计基础理论的特征,因此有别于一般的绘画基础课。图案课要科学地将基础图案的理论及技法知识与专业设计应用有机地相互结合高职电脑艺术设计的图案项目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与相关的设计课程很好的衔接,我们就从图案的载体上下功夫,将这些图案应用到不同的载体上就能更好的为设计应用课服务,图案变化课程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课程,为应用设计课程做准备,但是通过这些年我们的图案变化课程的课堂成果反馈,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越来越低,很多学生反映学习图案变化课程没什么用,而且我在讲授平面设计应用课程的时候,很多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把图案变化的知识应用到应用设计课程如广告背景、家具软装等等当中,这说明他们对图案变化到底有什么用还是很模糊,造成了学生重视设计应用课程,忽视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这些设计基础课程,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都没有目的,因此研究如何在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入设计应用课程的设计元素是让学生理解图案变化这种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手段。

图案应该把独创的思维意念转化为可以用来交流和传播的视觉形式,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等可视性的设计表现来传达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是文化艺术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它能使艺术作品更加有生命力,使图案作品既能体现最佳的装饰性,又能彰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符号。创造思维离不开科学的想象,想象如创造设计的双翼,合理的想象就如沙漠行走的人遇见了绿洲,更如黑夜行进中看到了曙光,即在设计思维枯竭时瞬间有了崭新的设计灵感。在以往的图案教学中“创造、想象”都有提及,却没有将“创造、想象”在设计实践中很好地应用。实际上图案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图案课程实训中应该引用广告设计、VI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将其在图案课程的项目教学实训中体现出来,进行应用。其实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材料都可以作为图案设计的载体,设计与材料是紧密相连的。设计材料的自身属性、材料质感的表达、材料的色彩美体现都是图案创意项目教学实训要考虑的问题,材料是设计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材料自身被赋予着天然的审美属性,同时其物质形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性,从材料语言的角度分析和归纳材料是图案项目教学中研究的问题。

教学中可以尝试用自然形态作为“图案的载体”,自然形态是自然界自然生成的物质形态,它给当今图形设计带来的灵感层出不穷,图形设计应用的材料要创新和发展,自然形态的图形化设计中材料应用可以给学生带来的新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同时丰富课堂,可以尝试以植物的种子与叶子为主题进行图形创意设计。图形创意的课程理念,重在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启发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材料和题材,发掘材料更深层的内涵并赋予其全新的生命,使材料创意图形化,并且围绕材料的特性、心理美感和材质的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用材料语言丰富图案创意。

大多数的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分为分两个设计方向,一个是平面设计方向,一个是装潢设计方向,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都是在前两年完成,也就是学生们有的将来会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有的会从事室内外装饰设计,所以我们要考虑的图案项目教学的载体要全面涵盖这两个专业方向需要的内容,但实际上设计是没有界限的,是通用的,在这里就提出几种图案载体的利用

一、人物图案的载体

人物图案设计是现代图形设计中最为重要、最为广泛运用的题材和内容之一。如服装的面料设计、陶瓷的装饰纹样设计、装潢的标志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中墙纸及地毯纹样的设计等,无不体现了人物图案设计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了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人物图案的变化特性以及应用,在人物图案载体上我们选择挂毯的设计,可以选择手工编织或者电脑印刷两种方式,手工编织可以选择麻绳,用丙烯颜料将图案绘制在挂毯上,电脑印刷我们选择油画布或者亚麻布作为载体,打印人物图案后可以将亚麻布的上下两端进行在设计,以符合挂毯的外形特点,可以根据课程的课时长短来选择。

二、动植物图案的载体

动物图案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形式,不同动物的个性特征是设计者构思动物图案时必须明确区分并紧紧抓住的,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美化、净化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千姿百态的自然植物为装饰图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大自然中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都是最富有艺术价值和艺术内涵的作品,大自然中的植物造型图案能够给人以美丽、生命、静谧的感觉,因其具有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图案丰富多变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装饰艺术中。植物图案很早以前就被我国运用在家居装饰艺术中。现代家居装饰壁纸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对壁纸的图案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之前的简单的几何抽象图案开始,如今壁纸的图案变化丰富,美式中式的壁纸越来越多的使用植物,动物,花鸟等等的图案为家居装饰增添了色彩,在植物图案的载体选择上我们选择壁纸设计,利用电脑制作壁纸图案,打印出壁纸图案后,将壁纸图案贴在制作好的样板房模型中,后期还要根据壁纸的色彩搭配窗帘家具的颜色,这样学生们就直观的看到了图案的应用效果,对家具和窗帘的颜色搭配联系增强了课程的延展。

三、风景图案的载体

风景图案是合乎人的审美需求,并与人的审美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装饰形态,它突出了装饰图案的理想性和趣味性。风景图案的载体我们选择盘子,也就是把风景图案绘制到装饰盘中,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盘子,在这里练习的主要是装饰风景,盘子的形状也可以有诸多的选择,这样可以丰富风景图案的设计样式,练习不同形状的适合图案,将图案设计应用到盘子的整体或者是局部,进行不同形式的装饰,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创意。

实际上图案的载体可以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在课程中不断的研发尝试,让图案课更加生动,富于变化。让图案课在手绘和电脑绘制相结合的方式中进行,赋予图案不同的载体,完成图案变化课程的项目教学,让图案变化的课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贾荣林,陈大公,杜潇潇著.图形创意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张彪著.图形创意[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3]田中一光著,朱锷译.设计的觉醒[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陆红阳,喻湘龙主编.现代设计元素[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丹(1979~),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平面设计教学研究。

基础图案教学 篇7

一、艺术设计的基础课:图案与三大构成

(一) 图案

如何来理解图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 字面上看, 图案, 英文单词是Design, 图就是图纸上画的图形;案, 就是“按”, 按照设计好的图形样式, 在一件物品上面做装饰设计, 也就是说按照图纸来做设计。其次, 从劳动人民几千年的人类活动来看, 不管是生产工具还是生活工具, 在基本满足实用需求以后, 在制作加工工艺上, 还要要求美观, 包括在某些物品上, 对装饰美的要求特别高、特别精细, 达到了艺术的程度。最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生产要获得市场成功, 必须在产量化之前画出样稿, 并且制作出产品模型, 这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产品也只有这样走上市场才能获得成功。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我们平常所说的图案可以分为二层意思来理解, 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图案, 在物品上做装饰设计, 起装饰作用, 但是对物品的外形轮廓不起决定性作用;二是市场商品的设计图, 是产品的图案化, 设计图案的时候, 就在塑造产品的外形, 它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 决定着商品的外在轮廓与形状。

图案是其他艺术门类所赖以表现的一种形式或手段。在传统的艺术教学意义上, 我们上图案课就是学习装饰图案的技法和相关理论, 欣赏和鉴别古今中外的图案。图案有它们自己鲜明的个

四、传统元素应用所注意的问题

1. 防止单一元素的泛滥。中国元素由于图案形式被大众熟

悉, 所以很容易导致共性化, 而缺乏创新创意。例如表现文化节, 马上就应用脸谱、龙凤等元素, 表现形式不应局限在常用的元素上, 容易形成单一重复的缺点。

2. 防止传统元素解读误区。传统元素贵在创新, 如对图形的重构, 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结合等, 这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现

性特点:一是民族性, 同属于东亚, 中华民族的图案与日本民族的图案就有明显的区别, 更加别说与欧洲或者非洲的图案了;二是时代感, 什么时代流行什么图案。商代是奴隶社会, 为了加强奴隶主自己的统治, 表现在青铜器图案上的特点是恐怖、神秘、怪异等;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在图案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就是饱满、完美、富丽;三是装饰性, 这是图案最本质的特点。可以指装饰性的绘画, 特别是指对日常用品、纺织品和住房的内部进行装饰和艺术加工, 换句话说, 就是装饰艺术。综上所述, 可以简单的说, 图案是在二维的平面上, 概括、归纳、提高、使之具有美感, 并能应用于各种物品上的装饰纹样。它是以美化生活为目的, 符合人们的视觉美感, 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 三大构成

三大构成是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 分别是从二维平面空间、三维立体空间研究造型元素的构成形式和构成美学法则, 在此基础上再研究色彩的性质和运用[1]。三大构成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初普遍为我国工艺美术教学单位所接受, 并成为必设的专业基础课, 就是因为它们的开设不仅弥补了图案教学的缺欠, 甚至成为工艺美术教学符合现代艺术潮流的标志。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当时学生和教师对“三大构成”兴趣和重视程度往往高于图案课。其缘故一是在当时的社会潮流下崇洋媚外,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二是“三大构成”是以材料、形态存在形式对人类视觉起作用, 以及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为研究对象, 用最短的时间、最易行的方式, 引导学生克服固有的观念, 站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探讨对任何材料与形体的开发性和造型的可能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创作热情, 而且培养了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力、计划性、发展性和创意的能力。

二、图案与三大构成的相互关系及博弈

构成的优点在于便于纯理性化的理解, 并可做纯形式的练习, 大大开拓了造型的疆界, 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富有时代感的美的形式;其弊端在于过于强调理性分析及抽象性训练, 忽略生活原型对直观感受的启发, 显得生硬。

代设计基础, 又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理念, 才能很好的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将不同寓意图形运用于不同的方面, 才能出现合适巧妙的设计。如表达矛盾辩证思维, 用太极阴阳, 围棋等图形, 就一目了然。但如果应用龙凤呈祥图形, 则有牵强附会之嫌。

中国因地域广阔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造型体系, 如徽州地区所形成建筑雕饰、绘画、服饰;岭南地区的建筑装饰, 陶瓷;江南的刺绣、木刻插画;西北的剪纸、皮影等;不同地域的艺术形式都有极丰富的传统元素构成, 其风格淳朴, 内涵丰富, 通过不断的沉淀、延伸和衍变, 形成传统艺术特有的代表特征。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 涵盖着对传统图形的内涵理解, 对传统构图手法的熟练运用, 以及传统表现技法的掌握。现代设计师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 重新以现代的理念审视理解传统文化, 从中汲取精华, 使传统文化资源成为现代招贴的设计源泉。

参考文献:

[1]张永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艺术中的应用》[J]《作家》.2012.18

[2]应丽艳.《浅谈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衍变》[J].《美与时代》.2012.10.

图案的特性包括制作的工艺性、使用功能的实用性、表现形式的装饰性, 工艺越精致, 装饰感越强, 艺术价值就越高。第一, 图案设计的工艺性必须与一定物质材料、工艺技术条件相结合来实现其设计意图, 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再创造、充实和发展原有图案设计的作用, 这正是与构成的不同之处。第二, 图案的实用性体现在具体应用上, 具有以实用为主的特点和装饰为辅的工艺美术性, 但同时也受到实际应用的制约。这些是图案与三大构成以及其他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三大构成是以研究形的形态、形的变化和形的组织为主的视觉艺术。虽然三大构成也提倡与实际应用相接轨, 但该课程的主要表现元素还是点、线、面、体, 以及它们的聚散, 分割, 组合等的变化研究之上, 就点、线、面、体来说, 它们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换句话说, 图案本来就有一定的含义, 像龙, 封建时代, 龙是帝王的象征, 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或帝王的专有名词专用物品: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 其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它有一定的含义, 不能乱用, 乱用要杀头的;而三大构成的点、线、面、体, 其本身没有其它含义, 只是视觉上的效果, 比如线:粗直线表现力强, 钝重和粗笨;细直线秀气, 敏锐, 神经质;锯状直线焦虑, 不安定感等, 谁都可以用, 只要适合就行。再次, 图案来自生活, 高于生活, 它是一种无声的形式语言, 它的美术装饰性是以形式的优雅修饰为特色, 对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像人物、动物、植物等进行加工和提炼, 变形和夸张, 并结合一些材料的特性、工艺技术要求和实用功能, 使它的造型、颜色、含义达到完美组合, 具有视觉美感。简而言之, 图案就是人类以实用和视觉美感为前提把大自然当中的物体经过加工以后并赋予一定含义, 来为人类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图案的装饰性相比较, 构成侧重的是形态自身变化和构成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构成虽有整体的装饰性要求, 但这种要求比较灵活和随意, 所以在造型的设计方面, 装饰形只是构成中的基本形的一种而已。三大构成的成功引入, 丰富了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形式, 三大构成在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的一些理论, 对我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刻板的图案设计训练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也丰富了图案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客观上促进了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创造力, 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设计素养及能力。图案和三大构成并不是某一个艺术门类, 它们必须与其他艺术类型、加工工艺、材料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在艺术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学生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通过图案和三大构成的学习培养起对造型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及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三、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下, 加强图案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图案学在我国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厚的积累, 早在20世纪初一些学者们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图案教学法, 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完整、合理地总结了中华民族图案的特点、规律、风格及特色, 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目前在一些高等设计院校的设计课程中, 图案设计课程已经没有开设或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 这种课程设置没有认识到图案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有一种观点认为图案课程“无用”, 没有开设的必要, 认为图案课程完全可以用三大构成课程来取代, 错误地将设计教育的现代化与传统的图案教育相互对立起来。这种观点的产生, 除了对图案课程的认识有失偏颇之外, 还有对三大构成认识过于以偏概全、过于“神化”。其实, 曾经为三大构成摇旗呐喊过的尹定邦先生认为, 三大构成有自身的不足和局限:第一是素材的不足, 科学的造型思想和系统的造型方法在纯粹的几何形素材局限下无法自由舒展, 无法将这种思想和方法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第二是情感抒发的不足, 简单的几何形素材点、线、面、体等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呆板、生硬, 缺乏触人心弦的人性感情;第三是与大众审美需求有距离, 事实上真正能吸引大众眼球的是那些活泼生动、充满灵气的形象, 而这些恰好就是点、线、面、体等纯粹几何构成作品所不具备的[2]。作为内地最早研究三大构成的专家之一, 他的观点无疑是客观、中肯的。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下, 必须强化图案课程的设置, 重视图案设计基础课的教学, 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1.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经济有很大发展, 但是

发展不平衡, 还有很多欠发达地区, 处于手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与大工业生产的混合状态, 这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基础有很大的区别, 客观上造成传统图案设计在社会上存在的现实基础。

2. 专业人员都知道, 三大构成只是抽象元素点、线、面、体

按照一定构成规律的自由组合, 点、线、面、体本身没有任何感情因素在里面;而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通俗图案, 是有感情基础的, 能够体现某一特定物体的特征与时代感。所以, 三大构成和基础图案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 具有互补性。

3. 我们在图案临摹、图案写生、图案设计中会涉及到形式

美法则, 特别是在图案设计中, 涉及到形式美法则的很多表现形式: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等。在图案设计的过程中, 同学们能够亲身体会形式美法则的魔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 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具体设计实践中去, 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

4. 上图案课的时候, 往往是先讲基本理论, 然后临摹, 然后

写生到变形、写意到抽象, 这是一个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艺术化过程, 也符合学习的规律。基础图案课训练的特点就是可以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加工, 使之美化, 抽象, 具有强烈的装饰味, 甚至使他具有时代感和民族性来符合实践的需要。所以, 图案设计做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 是艺术设计与其它绘画艺术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接起来的必要环节, 起着对写实、装饰及抽象艺术的桥梁作用, 具有不可替代性。

5. 后现代主义对装饰的重新发现、艺术评价的多标准、审

美趣味的多元化, 使图案再次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图案对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进行符合造型、构图、色彩的装饰艺术化再创造, 具有浓郁的亲和力和生活味道, 这些正是三大构成所欠缺的。

6. 三大构成作为新生事物, 总是蕴藏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塑

性, 但传统的图案基础课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大构成无法取代图案;我们目前该做的就是如何将传统的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并且发扬光大, 让其可持续发展下去。不然我们的学生毕业了, 在社会上做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 问他商代的图案有些什么特征, 瓦当图案怎么样, 有些什么含义?一问三不知, 那将是我们艺术设计教育的失败。没有传统就没有未来,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7. 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图案基础课加三大构成

课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受教育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教育结果的终端, 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最终实践者, 他们经历三大构成与图案设计基础课等系列课程的学习及训练是有意义的、必要的。

许多高等院校结合各方面的现实需要, 在三大构成与图案设计课程同时存在的基础之上, 均开设了由基础图案课程延伸出来的一系列其他相关课程。结果证明, 三大构成与图案课程有共同的特性但又相互区别, 各具优势, 不能彼此取代, 不能厚此薄彼, 不能只重视三大构成课, 而忽视图案课, 因而这两者也就有了共存的基础。并且自学生的学习来看, 经历三大构成和图案设计等系列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 因为这些课程的学习, 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会及审美体验, 可训练多种的思维方式及方法, 可开拓不同的创作视野与创作手法, 从而更好地提升艺术设计能力。

摘要:三大构成和图案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 三大构成在引进初期, 被奉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课的救命稻草, 因此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基础课图案被慢慢压缩, 在一些高校, 甚至被取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 一届一届毕业生走上社会后的反馈, 才发现削弱或者取消图案课是不恰当的, 在高校艺术设计的课程表上, 必须要有图案课, 甚至要加强。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图案,三大构成,加强

参考文献

[1]康啸.现代设计中的图案与构成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息, 2008, (12) :22.

[2]王平.艺术设计三大构成的课程统整与优化[J].艺术教育, 2012, (11) :12.

[3]齐霞.谈图案设计与三大构成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差异与联系[J].美术大观, 2010, (8) :9.

《装饰图案》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装饰图案,课程,教学

一、《装饰图案》课程定位

装饰图案在我国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劳动和实践当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关于图案的宝贵艺术资源。翻开中国工艺美术史,从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装饰图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强烈的历史特征和深深的时代烙印。反过来,各个时期的装饰图案又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装饰图案为工艺美术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蓝本,成为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装饰图案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了解图案、认识图案和区分图案,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在工艺美术、建筑、环艺、服装、室内设计等诸多学科中应用图案、创造图案,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起装饰图案的造型感,掌握装饰图案的变化技巧,学会发现、感受,运用美。通过《装饰图案》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好的将图案的装饰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为他们今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装饰图案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二、传统《装饰图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讲授和实际应用相脱节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一说到装饰图案,很多人都会认为装饰图案就是简单的花花草草,只有装饰艺术、服装设计或平面设计专业才有必要学习的课程,而和建筑、产品设计、等专业关联甚微,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不解会直接导致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认为浪费时间,学无所用。而教学上的重基础,轻实践,将课程的重点多放在对于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造型、组织构成形式及传统装饰图案的大量讲解上。更使环艺等专业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似乎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差甚远。

2、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主动性之间存在矛盾

通常情况下,装饰图案的教学是老师讲解知识,辅之以学生课下进行练习,学生要根据老师的作业要求完成作业。这种授课方式虽有助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却也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思想僵化,思维狭窄,一味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修够学分。

装饰图案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过程,而针对于课程需要的作业布置,则存在着内容狭窄、手段单一、主题过于明确的的教学弊端。一方面,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利用一些现成的图案资料应付差事,以省去了自己进行思考的“麻烦”。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专业会在同一个时期开设多门课程,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门课程的作业,导致精力无法集中,因此即使一些同学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可能因为还要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创意到中,导致教学成果不尽人意。

三、《装饰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新思路

装饰图案并非一门小众的设计课程,它的基础是实用性和装饰性,是物体的造型结构、色彩肌理在工艺处理下的设计方案,用以装饰在我们工艺品、实用品、建筑物及其他用途物品上的图形纹样,装饰图案只有通过一定的物质产品才能体现价值。装饰图案课程的开设不仅作为工艺美术、装饰设计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特点。同一个代课老师会用相同的授课内容给不同的设计专业进行授课,这种做法虽加强了基础性学习,却忽视了作为不同设计专业对图案的运用有不同的侧重点的问题。同样的授课内容、同样的作业要求,过分强调装饰图案的基础性而忽略其专业应用性,同化了图案的互通性却也淡化了图案在各专业设计中的针对性。因此,要改变千篇一律的备课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掌握的图案技巧更好的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同时针对于不同设计专业,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及训练侧重点,从基础课的千篇一律真正实现各具特色。

对于装饰图案课程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对装饰图案的课程本身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对装饰图案基础知识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在笔者看来,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广泛,是室内外装饰、工艺品、生活用品、建筑和平面设计等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图案教学的最终目是使开设这门课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根据本专业特点,将装饰图案更好的运用到专业设计当中,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去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搜集和临摹,这样一来,学生的临摹有了针对性,对装饰图案在设计中的运用也更加明确。而除了必不可少的临摹之外,笔者也会鼓励学生将装饰图案设计与主题设计联系在一起,用案例指导装饰图案再设计。例如会安排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做室内饰品的图案设计,产品专业的学生做包装的图案设计、环艺专业的学生做建筑外墙的图案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做海报招贴的图案设计等。而设计的手法,也不仅限于手绘,可采取在实物上绘制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设计中感受到课程学习的有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中《装饰图案》多注重对现实物象的描绘、写生与变化训练。而笔者却认为,除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外,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使装饰图案课程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因此:在装饰图案的教学实践当中,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不仅要强调技法的重要性,更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思维上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图案设计》(第二版)张建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图案与装饰基础》李文跃,刘莎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浅议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发展[J];刘野.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图案教学改革初探 篇9

为使图案课教学这一“旧瓶”能装“新酒”, 充分发挥一门设计基础课的重要作用, 更好地同现代设计意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突破传统图案教学的模式, 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我重新审视了传统图案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情况, 结合近代设计的发展, 对图案课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图案课的教学模式和情况:

如果在一所高校里, 你随便找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问一问, 图案课学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什么作业?他们可能都会给你一个同样的答案, 那就是, 图案学的是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单独纹样等, 作业也不外就是以花卉变形或动物变形, 做一个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 或者是做一幅装饰画。传统图案的教学确实有着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图案的概念

二、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1、构成要素

2、形式美法则

三、几何图案

1、几何图案的构成要素:点、线、面

2、几何图案的构成和作法

四、图案的造型

1、实物写生

2、图案的变化及方法

a、省略法;b、夸张法;c、规整法;d、添加法;e、巧合;f、寓意;g、象征;

h、拟人;i、变形

五、平面图案的构成

1、平面图案的组织:

a、单独纹样:自由纹样、适合纹样

b、适合纹样:形体适合、角隅适合、边缘适合

c、连续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2、构图

六、图案的色彩

1、色彩三要素2、色彩的混合3、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这样的内容几乎打开每一本图案书都可以看到。在这些内容中, 我们传统的教学是把一、概念;二、作法;三、平面图案的构成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中学或中专生学习的重点, 把其余的部分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点, 作业的内容基本一致, 只是要求上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加严格。

从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 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不足:

一、大学期间学习的内容只是中学时学习的内容的一种延续和加深。在课前, 学生已经有了这么一种印象, 就是图案课不外就是那个样子, 不外就是那样的几张作业, 它同以前学的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 不只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种惰性, 认为这些东西已经见得太多了, 没什么新意, 也没什么作用, 从而也就产生了应付作业的心理, 所以也使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二、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 通过专业考试, 择优进入大学学习的, 他们对一个画面、一件作品的形式美的法则、构图的形式、色彩、造型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高的认识。而在我们图案课的教学内容中, 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本来这些知识就是一些比较感性和抽象的东西, 它只能通过一个人的专业训练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才能感受到的一些美的形态和高尚的审美心理, 而在传统的图案教学中它却变成一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论概念, 这更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图案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 它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 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一种预先设计, 所以它必定受制于设计母体的材料、经济、生产条件、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我们传统的图案教学中, 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一个设计母体的出现 (最多也只有在图案的组织部分讲到各种纹样的应用) , 设计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知识, 它同母体的造型、结构、色彩、质地、属性、使用情况、功能性、经济、市场、消费对象、生产工艺、后台制作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着必须然的联系, 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在我们的传统图案教学中, 我们学习的内容没有跟设计母体产生充分的联系, 只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和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图案组织形式, 这不仅使理论无法同实践相结合, 也使课程显得空而无物,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图案的影响, 造成图案课程的教学改革步骤缓慢, 形成十几年如一日的局面。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 这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着丰富民族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 如陶瓷和丝绸制品。传统图案在这些手工艺品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角隅在地毯餐巾上的运用, 适合纹样、单独纹样在陶瓷上的运用等。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以致于在传统的教学中, 所有应用的例子都离不开传统的手工艺品, 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错误地认为图案就是传统手工艺品上边装饰的那些纹样, 仿佛图案就是传统的代名词, 甚至有些老师也有这种倾向, 潜意识中认为图案课也应当是这个样子, 而忽略了一个问题:图案是一门设计的基础课, 设计应当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针对传统图案教学中的不足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 具体方案如下:

一、在传统图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我着重强调了图案变化的方法, 举例说明各种变化手法的运用, 以实例分析平面图案的组织, 了解各种纹样如何结合实物的形体、结构、色彩、质地进行设计。

二、结合实物引导学生分析实物的结构特征, 在充分了解实物的基础上作设计。教学中, 我以三套不同风格的茶具 (茶杯与托盘) 为设计母体, 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任选一套茶具, 分析杯与托盘的造型特征、质地、特性、使用习惯 (单独使用和成套使用) 、视觉中心、放置方式 (正放、倒放、叠放) 。

2、杯与托盘装饰区域的安排及意图, 组合时杯与盘的联系与审美, 独立时杯与盘的视觉感受和完整性。

3、图案的设计意图同实物的联系。

三、简单介绍杯与盘的生产过程, 以及图案设计后在母体上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充分了解生产的局限性和生产成本, 使最终的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 可以直接投入生产。

四、创意要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讲解, 我们了解到, 茶具本身是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由两个部分组成 (杯与托盘) , 两部分以不同的形态出现 (杯是以直立的形态出现、托盘是以平躺的形态出现) , 两者同处不同属性, 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它们既可独立存在, 也可成为整体。根据设计母体这一特性, 我要求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 运用多维化、多元化的构思以一定的情趣或意图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 (具有三维性和相互联系的实体) 作为表现主题, 采用平面的手法遵循空间的特征, 对其进行再创造, 使到不同属性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时可以产生一种必然的联系, 让观者产生一种想象的空间, 使平面设计突破二维的媒体, 产生多维的空间。同时结合图例引导学生, 采用矛盾空间、蒙太奇、视错觉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设计, 以新的角度新的视点观察事物, 以多维的角度认识二维的空间。

图1 用莲花和莲叶对茶具进行装饰, 莲花和莲叶是同一生命体中两个不同的表现, 它同设计母体本身的形式相符。盘中莲花和鱼的图案围绕圆盘的边缘形成一个边缘适合的图案, 当杯子叠放于盘上时, 莲花有如在莲池的上方竞相开放。

图2 充分了解设计母体的造型特征及放置方式, 将杯子设计成一朵莲花, 以一个花瓣为单位组成一个二方连续图案, 当杯子倒置于盘中时, 如同莲叶上一朵含苞的花朵, 反置时则如盛开的莲花。

图3采用规整和夸张的变化手法表现了热带鱼的形象, 使造型带有明显的装饰性, 通过单位纹样的组织, 形成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 当杯子叠放于盘子上方时, 有如嬉戏的鱼群, 鱼群吐出的水泡使杯和盘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整体。

图4 以散置的纸牌装饰盘子, 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以手抓扑克的形象装饰杯子, 当杯盘组合在一起时, 形成一个牌局, 增强了媒体的表现力, 同时使设计母体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从以上的学生作业中, 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既学习了传统图案教学中的内容, 又能很好地在实物上运用, 同时又带有较强的现代设计意识, 使作品突破传统图案表现模式, 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与改革, 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常见的事物和表现事物, 从多维的角度认识二维的空间, 为他们以后的平面设计课打了良好的基础, 完成了图案课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应当学习的内容和应当训练的目的。

摘要:通过对传统图案课的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 了解传统图案教学的不足, 根据基础设计教育的需要, 结合现代设计发展的意识形态, 针对特定的设计母体, 运用多维化的构思, 使到在二维的媒体上表现多维的空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为以后的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谈中国传统图案教学的创新 篇10

谈到传统图案, 我们就会想到中国的彩陶罐、青铜器和陶瓷器, 这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色的工艺文化, 是中国古代工艺造型、装饰纹饰的经典。中国的工艺传承, 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装饰纹样, 在古代一直是手工作坊式的师徒相授, 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 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庞薰琹、雷圭云、邓白先生等一批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接受西式教育的人, 从西欧和日本带回图案教学的新方法, 开始了中国现代工艺教学的新模式。建国后, 随着各地工艺美术专业院校和专业美术院校工艺美术系的纷纷建立, 现代工艺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 形成了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因此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然而, 需要指出的是当这一教学模式发展到今天, 我们看到当前的一些高校或科系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开放的环境中, 图案课程的教学越来越明显地走向程式化, 教学方法缺乏生动, 一成不变的授课内容缺少有新意的改变, 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求知欲望不强, 因此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掌握古代装饰纹样理论和技法的人很少, 在创作中基本上采取搬套已有的图案造型和构图, 或只摘取了某些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形式, 而缺乏对图案的深层内涵的表现。那么, 这就直接影响到传统图案工艺的创新、发展, 也影响到我国工艺艺术的传承, 而如何就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创新, 则成为培养人才的首要基础问题。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传统图案教学课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一些想法。个人见解, 仅供同仁参考。

首先, 我认为应该站在文化的高度上重新思考传统图案课程的内容设置及体系结构。

传统图案不是无水之木, 它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审美体现, 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精神特性的体现, 图案的形成与此紧密相关。而我们以往的图案教学只偏重于图案的讲授, 并不注重图案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的分析, 因此我认为如果从文化背景切入, 以文化的发展脉络为基础, 将图案产生的社会观念、社会思维方式、社会审美情趣普遍地融入图案的教学中, 以这样的背景来分析图案所具有的审美趣味、审美形式、美学规律等, 就会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中国文化领域。而教师对图案的讲授也不再单纯是艺术范围的技术讲解, 而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宽泛延伸。传统图案主要是指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织绣、印染、石刻、砖雕、木雕、金银器和壁画等表现形式上的的装饰纹样, 我们的教学主要也是围绕这些内容而设计。比如,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 第一阶段可以分为中国传统图案的起源及分类;中国传统图案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图案发展的时代特性;中国传统图案的审美趣味及成因等等。第二阶段可以将各个历史时期特色图案的典型形式法则和相应的审美内涵的分析作为重点, 具体讲解各个时代的装饰纹样、图案所具有的美学、艺术特性。

传统图案的发展、创新也是需要与当代结合的, 那么我们的教学也一定是与当代相同步的。中国传统的图案在遭遇西方美学之前, 一直处于自我体系的发展变化中, 自民国到现在, 西方观念下的图案审美在图案教学中已经处处存在, 但我认为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此, 因为当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触觉可以伸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的时候, 交流沟通已经变得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时候, 让我们感觉我们需要与世界同步。那么, 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精典的出现, 都需要不断地融入到课堂中。当我们纵横古今、融贯中西的时候, 创新就会水到渠成。

其次, 我认为授课方式应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取灵活互动的启发和思考式的教学方法。

图案教学毕竟是以“图”为核心的, 教学方式上原有的临摹训练、分析训练、写生训练、变形变化训练等, 也都是围绕图案的造型、构图、色彩三个方面进行的, 这是学习的核心。但我们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 能否把训练逐渐变成启发、引导、自我发散式的思维成长, 让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一些呢?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来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 深入认识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和艺术处理技法, 那么教师以自己的优势, 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优秀作品, 在讲授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这是一种基础教学,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临摹和体验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格调、创作欲望, 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增加一些利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图案的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图案写生, 把图案的应用范围与生活、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让学生不仅明确图案的类型, 更懂得图案的组织形式、懂得怎样进行图案设计。教与学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是教师的悲哀, 如果教师与学生实现了教学相长, 将是教育的成功。

第三, 我认为传统图案创作的根本在于“形神兼备”。

图案是一种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美术形式, 它具有很强的创作性、创新性。中国传统图案的创新, 在于表现形态的审美与其所具有的精神内涵的挖掘, 是中国造型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庄子说:“荃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儿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语言文字在于表意, 得意而忘言, 而对传统图案的继承, 是否也应该“得意忘形”, 而不是“得形失意”呢?对于设计者来说, 传统永远是创造的凭籍。但必须要有庄子所言的得其意、忘其形的创造精神。雷圭元先生也曾提出“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 缺一不能高飞, ”指出兼容并蓄博大恢宏的内在精神气质是创造的精髓。

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 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 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 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 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 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靳埭强设计奖2004银奖《如意》又是一例证。如意:源于佛教, 取吉祥意, 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 随着生命力的涌动, 迎接幸福的来临, 而设计者以铁丝网缠绕成的“如意”象征着今天被战争暴力笼罩的现实, 给人类带来多少痛苦和不安。背后隐透着虚渺的瑞祥吉利的如意图形, 似乎成了过去理想如意的影子。现实与理想, 实际与影子形成对比, 通过“如意”的异化, 强烈表现对当今世界不合理的暴力现状的批判, 引发深刻的反思;再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 该标志采用“八盘长”作为基本设计元

“双重乐感”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李晓艳1王志强2 (1.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新疆边防干部训练大队830053)

摘要: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 如何在多民族地区高校中推进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 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 培养具备丰富教育实践与艺术实践能力并能够参与2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合格音乐人才, 教师的素质、能力以及思想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双重乐感”;多元文化;专业发展

本论文受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双重乐感”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文化多元、认识全元的观念, 是多元文化理念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教师本身的多元文化观念对教学影响深远, 因此教师必须持续学习、持续成长、持续发展以适应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变革及其新要求;必须自我要求, 率先了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异同, 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做好“双重乐感”音乐教育工作。本文从教师的教育理念、品质素养和专业能力三方面分析“双重乐感”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一、“双重乐感”教师的教育理念

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 “双重乐感”教师应当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双重乐感”教育理念是教师培养的关键, 教师要在认清“双重乐感”含义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实施“双重乐感”音乐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 教师要全面深入认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要对不同民族文化与历史有充分了解, 能够将教材内容置于文化脉络中来讲授,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需要具备一种在充分认识本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全球不同的音乐文化的全元认识、理解的观念和能力, 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来看待诸多音乐和文化现象。再次, 教师要加强多元音乐文化的实践技能, 能代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 对于学生学习中因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冲突, 教师应能根据各文化的意涵, 沟通及协调学生的冲突, 并引导学生有更积极、正向的互动。最后, 教师要把宗教、民族、语言或任何这些因素结合而成的文化, 主动地包容进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和考试模式中。

二、“双重乐感”教师的教师品质

教师是学校组织的重要成员, 除了需要具备学校所要求的基本行为品质外, “双重乐感”教师还需要宽容大度的品质。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时代, 宽容着重体现在教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现象, 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到创造文化的活动中去。这种宽容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多样性及其日益增长的趋

素, 盘长是佛教传说的宝物八吉祥之一, 它的形状与肠子相似, 象征着连绵不断。“肠”“长”同音同声, 意味着长久不断, 取其“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之意。设计者创造性地延伸了盘长连绵的特点, 构成现代立体空间网络, 为电信企业赋予了长久、稳定、安全等吉祥寓意, 回环贯通的线条, 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 日久天长。标志造型有两个明显的上下相连的“心”, 它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 将永远为用户着想, 与用户心连着心, 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 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 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小结

最后, 引用日本当代建筑艺术家黑川纪章对传统概念的论述势要求教师本着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 使教育活动能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自尊、相互理解和丰富, 实施正确而科学的文化教育, 实施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教育, 从而达到终极目标:使学生具备一种客观认识一切民族的音乐传统的观念,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价值的相对性。使学生从理解和认可自己人民的音乐文化, 发展到鉴赏邻国人民的音乐文化, 并最终鉴赏世界性的音乐文化, 从而增强他们丰富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能力。

三、“双重乐感”教师的专业能力

“双重乐感”课程推进到学校具体实践中, 转化为学校日常行为, 就必须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必然是课程的设计者之一。正如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时所言, 音乐学家研究某个特定民族或风格的音乐, 必须具有完全参与该种音乐体系的能力, 通过本身的实践而理解了他文化的音乐基础后, 才能更好地用语言来加以描述该音乐。“双重乐感”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

教师要有充实的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 要有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去解释各民族音乐文化;善于利用多种方式传递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选择课外书籍或视听材料补充教材的不足, 增强学生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增加他们对不同音乐概念的理解、接受, 最终使他们既全面深入地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由了解自己的音乐文化开始, 进而与来自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生分享不同的音乐文化;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学、教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拓宽学生的视野, 促成学生音乐文化多元、研究方法全元观念的确立。

四、结语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 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拥有高度的专业素养, 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 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素质精良的教师, 无论在理论探索中, 还是在实践中,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周志:"陈之佛", 《装饰》总第183期 2008.07

浅谈《装饰图案》教学特点与策略 篇11

一、《装饰图案》课程的特点

图案一般指装饰在各种生活日用品、工艺品、建筑物上的纹样组合, 图即图样, 案即方案, 也就是设计的意思, 广义地讲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图案设计始终贯穿着“用”与“美”的两重性。美的图案不但能使人得到精神的享受, 而且具有诱惑人的魅力, 如美的商标、美的包装设计, 不仅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 还能提高物品本身的价格。

二、装饰图案设计原则

首先, 在使用功能方面, 包括视觉、心理、生理、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合理性、舒适性。

其次, 考虑经济性, 经济实惠是图案设计的价值功能, 包括生产的成本、维修、装饰、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综合效应。

其三, 考虑美观度, 赏心悦目的图案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 包括心理、视觉、生理作用、环境的整体审美要求。

三、装饰图案有着自身明显的特征

第一, 装饰图案具有从属性, 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 其二, 装饰设计图样具有独立性, 能够体现原本特有的风格和样式, 突显人为加工与自然状态的差别特征, 能较好地体现出装饰设计华丽而包容的艺术风格。其三, 图形设计的技巧能够帮助物体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元素, 从而运用在装饰设计、室内设计、店面设计中。最后, 在装饰设计, 图形色彩方面具备主观能动表现性。在装饰设计表现图案中, 装饰设计的色彩不受现实光源色和具体环境的约束。图案设计能够对自然界的色彩进行归纳与提炼, 也可以根据具象的画面要求进行作画者主观的创作绘制。在创作绘画过程中能够恰当的发挥色彩的形象思维, 创造不同的格调, 打造出不同的意境之美。《装饰设计》这门课程的美学原理:图案设计是一种利用装饰手段来表现自然景物、处于人工绘画和自然艺术创作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装饰设计是以人们视觉审美性为目的的, 给人以欢喜的感受。我国现代装饰设计图案, 吸收了欧美平面构成设计的艺术原理, 使得画面构图拥有强烈的稳定感、平面感、节奏感、韵律感、秩序感等特色, 体现了一种中西结合的思想境界。东方的图案设计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 重视原生态、中庸等特点, 在绘画创作时突出相对平静。柔和、淡漠的艺术思维特征。

四、《装饰图案》应指导学生, 创造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样式

由于学生之前课程的学习, 包括《素描》、《色彩》等, 对西方绘画技巧的接纳, 很自然的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 对抽象图案设计绘画起到一个直接引导的作用。教师应提倡学生走进大自然, 触摸感受大自然最真实的景物, 从而把中国和西方的构图技巧结合在一起, 绘制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的装饰图案。例如:叶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我们可以把它当最原始的素材, 对其进行渐变处理, 用素描的方式把一片树叶慢慢减变成一颗爱心抱枕。以创意造型设计为手段, 打造出自然界独特样式。图案设计应具备表现自然景物、鉴于绘画和艺术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 它凸显了自身独立的风格和样式, 突出了人工创作与自然艺术的独特形式。《装饰图案》教学中, 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状态的差异性, 能更好地体现出装饰华丽的艺术风格。例如:让学生分组合作, 以创造肌理构成图案为例, 每组六名成员分工合作, 两节课时做出一幅艺术成品。从而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自身在装饰图案学习教学中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

五、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艺术设计装饰图案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同事, 加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通过不同材料的选择, 对自然界图形进行完美的加工、创作。装饰设计图案所需用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品鉴、分析装饰设计图案的时间。装饰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样式, 它可以用更好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的能力。

让学生动起来, 学起来, 画起来的同事,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 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闷具体的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因材施教, 好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确定每一阶段教学下所学习的一切, 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平时注重学生对自然界实物的观察能力, 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使学生从实际出发, 灵活运用, 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的聪明才智用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上来。比如学生平时知识、提高能力。在教学中装饰图案的创作环节由于会显得暗淡无力, 朴实无华。

六、重视学生课外学习引导性

学习艺术专业的过程中, 在课堂上只是泛泛之谈。对艺术专业的来说, 一面基础课的学习是仅仅不够的, 应当加强课外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有效地把这门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创造力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艺术专业学生较少够在实际中充分运用装饰图案, 所以课外活动应增加美术馆考察、装饰品工厂考察的学习机会。这些实地考察的绘画方式, 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现实生活中的专业知识, 这样能提装饰绘画能力, 能够更好地促进专业技能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能够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学习装饰设计图案的过程中, 通过大量的分析、临摹、研究经典作品, 能增强学生对画面构图、形式编排等能力, 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出独特性的图案设计。

七、结束语

《装饰图案》是一门运用高度概括美学语言的课程, 能够凸显作者审美观念和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在抽象和具象的表现设计手法里, 毫无拘束的探求, 大胆的运用美的规律及艺术创作手法, 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 来美化我们的世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将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形象化。改变教学理念, 突出教与做的结合, 增加针对性训练, 为艺术专业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摘要:《装饰图案》这门课是艺术专业教学课程中, 最基础的科目。其教学一直在基础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要求学生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制约下进行阶段性的训练和学习。即第一阶段:图案写生与归纳;第二阶段:图案基础、装饰色彩;第三阶段:图案设计、装饰构图。如何教授好本门课程对于学生下一步学习是有一个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图案教学,装饰构图,团形态设计,装饰美工,图案设计

参考文献

[1]罗鸿, 基础图案设计 (M) ,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06

[2]李宁, 图案基础 (M) , 水利水电出版, 2012.01

上一篇:Web运行环境下一篇:焊接质量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