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图案画的教学

2024-10-01

幼儿图案画的教学(精选12篇)

幼儿图案画的教学 篇1

在幼儿教育阶段, 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即可说是相互独立又可说是相辅相成。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篇中指出:幼儿在想象力与创造方面应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二是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可见, 怎样结合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 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幼儿艺术素养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了。鉴于此, 新时期下, 幼儿教师要意识到在幼儿剪纸教学中结合美术图案的促进作用所在, 理清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之间的关系, 进行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的有机整合, 以全面促进幼儿美术素养与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进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本文就幼儿园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相结合的经验作出探究。

1. 幼儿园剪纸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幼儿普遍动手能力差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太阳”, 家里人都以他们为中心, 尽可能的满足他们需要的东西, 许多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的事情, 家里人都会为他们完成, 生怕辛苦了自己的宝贝, 这在无形之中抢走了幼儿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机会, 导致很多幼儿说的比做的好, 每当上剪纸课程时, 都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从何下手。

1.2 幼儿看图能力不高

剪纸活动是锻炼幼儿手、眼、脑三者协调的手工活动,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有效提高剪纸教学质量。而看图能力作为其中掌握剪纸技术的一个关键, 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剪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存在相当一部分幼儿由于缺乏看图能力, 看图能力不高, 而逐渐降低了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 幼儿园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方面

幼儿美术教师是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然而, 在实际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剪纸教学活动缺乏全面认识;教师无法脱离幼儿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禁锢;教师对剪纸课程内容的选择很狭隘;教师实施课程管理不全面。除外, 幼儿教师对幼儿剪纸教学缺乏了解, 所做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导致幼儿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展剪纸活动, 对幼儿的剪纸兴趣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2.2 家长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们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 还会对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很多家长都注重自己孩子智力的发展, 用尽方法加强孩子的知识积累, 而忽略了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致使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动手能力低下, 在剪纸课程活动中出现种种不适应困境。

2.3 幼儿方面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开始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 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因而自我照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低下, 从而导致幼儿无法适应剪纸课程教学。

3. 结合美术图案, 提高幼儿园剪纸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3.1 结合图案, 创设良好环境, 激起幼儿的剪纸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幼儿园美术区间的教育资源, 创设环境, 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 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那么学生的兴趣之门也会随之打开, 产生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幼儿由于年龄小, 他们对事物的坚持性与忍耐性差。因此, 教师在开展剪纸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所拥有的优美环境, 结合美术图案的使用, 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环境并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材料, 才能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刚开始学习剪纸时, 可以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辨认的图案, 如:袜子、靴子、帽子、衣服等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等;小朋友的玩具、用具等;花草、树木等植物。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3.2 结合图案, 因材施教, 提高剪纸水平

美术区角有效利用了其所特有的美术环境, 为幼儿美术创作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他们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剪纸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一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也逐渐变得有信心起来, 敢于动手, 制作剪纸作品。因此, 教师在美术区角开展剪纸教学的过程中, 应有效利用美术区角当中的图案工作,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做到因材施教, 以提高幼儿剪纸水平。下面, 以我教幼儿看图学剪蝴蝶为案例展开分析:

第一次教中班幼儿学习蝴蝶剪纸的时候, 我从幼儿园的美术区角资源库找到了与蝴蝶剪纸相关的图案教程, 当中有蝴蝶剪纸的成品图案与剪纸过程图案。我按照教程上面的图示, 将蝴蝶剪纸的几个步骤图案黏贴在黑板上, 让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剪的, 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基本都能说出所以然来。之后我就把活动时间留给小朋友们, 自己在一旁指导, 让他们按照剪纸图案教程一步一步来, 有些孩子偶尔会不知所措;有的还会喊起来“老师, 我不会!”但是经过我的指导, 以及对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实行一对一指导, 小朋友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作品, 那些动手能力稍差的孩子在我稍作讲解和图案的引导下后也取得了成功。

3.3 结合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来说, 他们对于自主裁剪还缺乏一定的能力, 当他们面对不熟悉的图案时会茫然失措, 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裁剪, 当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图案时, 就会兴趣高昂, 手指跟着教师一起进行剪纸。可见, 只有选择适合幼儿的剪纸图案,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才能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 促进幼儿的创造行为。

因此, 教师在结合图案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时, 一定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的剪纸图案, 如:心型、石榴、蝴蝶、小人等作品, 都是他们熟悉又易于裁剪的, 孩子们制作起来得心应手。又如一些窗花、圆头花、小鱼花边等步骤简单、操作简单的图案, 也非常适合幼儿, 可以让他们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并根据作品表现, 展开联想, 创造出不一样的剪纸作品。

3.4 结合图案,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现今的幼儿教育, 老师占主导地位, 他们经常采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 以至于幼儿对老师抱着一种恐惧感, 不敢接近和信任老师, 最终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成效, 更是阻碍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功感, 得到别人的夸奖,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用笔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如:小人、花瓶、鱼、树木、衣服、汽车等, 然后再把这些图案剪下来, 让学生将剪纸与绘画有机结合在一起, 丰富剪纸作品, 让学生在制作剪纸过程中体验成功, 激发幼儿对剪纸制作的兴趣。同时由于剪纸技术的限制, 幼儿的剪纸作品并不能达到与实物十分相似的程度, 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并鼓励幼儿进行剪纸制作,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进而有效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这样, 通过图案与剪纸制作的有机结合, 再加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制作表现。

结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幼儿剪纸教学中融入美术图案的价值所在。因此, 在开展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有效进行美术图案的结合, 为幼儿提供形象的感官认识, 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剪纸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观的不断深入, 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愈发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剪纸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授课内容, 其能否得到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幼儿园剪纸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发, 对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相结合的经验展开探究, 以供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 力争全面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教学与美术图案,经验探究

参考文献

[1]刘隽拔.用活美术教学方法, 放飞幼儿美术梦想——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法和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 2011年29期.

[2]吕静春.美术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 (下) , 2011年01期.

[3]汪萍燕.剪纸艺术教学实践初探[J].大众文艺, 2010年02期.

幼儿图案画的教学 篇2

有趣的图案

目标: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

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幼儿图案画的教学 篇3

关键词:

图案设计、形式美感、造型纹样和色彩、多方位、教学评价

J50-4;G642

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以及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图案设计最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为学生所喜欢。它不仅表现在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上,而且在画展中也得到体现。图案设计,在美工设计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何上好图案课,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设计能力,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我在图案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几点。

一、图案设计为学生所喜爱,是因为图案设计的材料和内容非常广泛。

图案的纹样题材广泛,天上地下的各种物象,都可成为图案设计的素材。可以是花卉图案,风景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几何图案等。而学生一般都选花卉图案,进行设计。这不仅是它因为取材方便,更重要的是花卉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及独特的外观造型。

二、图案设计的组织形式千变万化。它的形式美感,是吸引学生兴趣的原因之一。

图案设计,并非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组织规律的,一般都是根据写生所收集到的自然形,再经过整理、加工、进行创造,使它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所以图案是设计与工艺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图案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独纹样的设计(包括花头纹样、折枝纹样、角隅纹样及适合纹样)。最常采用的设计方式是适合纹样的设计或称为单独纹样的设计。适合于装饰对象的需要。另一种是连续纹样,主要有两种形式: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发展的,成为带状的图案称为二方连续;左右上下四个方向发展的,成为一定篇幅的图案称为四方连续。这种组织形式产生的图案具有一种有秩序的美感。

图案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四种形式:

(一)对比与统一

对比统一是指图案中形态的对比统一与色彩的对比统一。

形态的对比统一有大小、长短、疏密、位置的对比统一等;色彩的对比统一有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的对比统一等。

对比和统一在图案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对矛盾,即要强调度对比、又要进行统一,在统一中求对比,在对比中讲究协调。

(二)对称与均衡

是图案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包括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各种角度对称线的对称等。任何一个形,看似无意义,只要一经对称处理,即产生美的形态,这时的对称线成为图案的最基本的骨骼。如,人是以鼻和脖子为中线,左右对称。

均衡:根据力学原理,在假定中心线的左右,上下或四周,布局不同的纹样,而在感觉上却是分量均等的,同样有左右的均衡,也有上下的均衡。它给人以新鲜、活泼、灵活的装饰美感。如,自然界中树的枝杈的生长是均衡的。

(三)节奏与韵律

指图案形的重复和有秩序地出现和渐变,尤其是几何图案。图案单元形态重复的有秩序的排列犹如音乐中的音符,产生节奏感。如,人在走路、跑步时迈出的步伐就是脚的重复和有秩序地出现和渐变。

(四)比例与权衡

指图案中的整体比例和各局部的比例恰当,有传统的黄金比例,还有现代的相等的、势均力敌之比。

图案的形式美是裸露于图案表面的,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重视。

图案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及组织规律的限制,所以设计出来的纹样,都是一种工整的纹样。若把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很好的运用,就会使设计出来的图案不会呈现出呆板散乱之感。反而会显得整体、美观和灵活感,所以要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图案设计中造型纹样和色彩的调配

造型、纹样和色彩是图案设计的三大要素。一幅优秀的图案作品,不仅体现在纹样、造型上的美,而且还体现在色彩的调配上。所以图案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至关重要。掌握总要运用各种色彩使类似色得到统一,对比色得到协调。以达到色彩“调和”的目的。

调和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差别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时,给人以和谐、有秩序、有条理、有组织和多样统一的美感。

色彩调和的方法主要有;

(1)加入同一色调和法。

在并置的两色或三色中加入同一色,可改变它们之间的色相对比度,明度对比度,纯度对比度,而达到和谐的目的。

(2)中性色间隔调和法。

色彩中黑、白、灰称为中性色,它可以和任何色彩调和。在并置的几色中,可以用中性色隔离达到和谐的目的。

在图案设计中,作品的边距可以用中性色来隔离。

(3)面积调和,改变并置色块的面积,使面积对比悬殊,也可达到和谐。

(4)接近明度调和法。

(5)运用明度、纯度、色相的渐变方法,可以减弱对比色相。

(6)色调调和法。

色调是指图案色彩的整体对比,和谐和色彩的结构特征。一种色彩感受。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的色相,就是色调的基础。

以红色为主导所绘制的图案称红色调图案。在画面中绿色起统制作用的称绿色调。而以蓝色为主的则称为蓝色调。除此外,色彩还有冷暖之分。即暖色与冷色。只有掌握色彩的这些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调配,这样才能使图案显得更加完美。

四、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方式

要想更好的进行图案课的教学,调动学生主观感受,还可以与各相关学科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形成多元整体教学模式,使相关学科的教育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此外,由于图案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加大创造性权重的教学评价

一本图案作业反映的不仅仅是技能技巧,同时反映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也反映了学生的审美个性。因此,在作业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掌握评价标准,肯定学生的独创精神,切不可强求一律,把自己的审美趣味强加给学生。在具体的评价中,要加大作业新颖性与独特性的权重。

其次,图案作业贵在创新,在评价中特别要捕捉学生作业中闪光的创新构思和细节,加大对创新性成分赋予的权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对那些虽然表现技法尚不很成熟但立意新颖、构图别致的、具有独创特点的作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评价中要对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多的表示兴趣和欣赏,要体现保护和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精神。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对学生的作业予以认可,切实的、具体地帮助他们提高水平。

总之,培养图案设计的能力,需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还能在实际应用中创造美得到美的享受,更能提高学生的总体设计水平,促进学生对图案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参考文献:

幼儿图案画的教学 篇4

小班幼儿对装饰作品的感受是浅层阶段,当大班幼儿创造的造型独特的服装和美轮美奂的装饰,充满异域风情的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小班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此,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采取摆、拼、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把圆形、方形、三角形、明点状、箭头状等简单形状,通过不同的组合,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图案组合带来的奇妙乐趣,初步认知装饰的审美功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以单独纹样装饰为主,教师向幼儿讲授装饰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裁剪、拓印等技法,在不同形状的纸张上进行装饰创作,让幼儿体验装饰画的趣味性。到大班阶段,幼儿可以利用长城纹、寿字等为基本图形,运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如粘、抠、刻、画等技法在服饰、面具、佩饰、经幡等图形上模拟装饰。

二、遵循幼儿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装饰教育

幼儿的认知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认知范围由自我到客观、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装饰图画的色泽、花色应选用单纯明快的色调,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让小班幼儿绘画连续的白云、石头图案,引导幼儿涂上不同的颜色,感知连续图形的整体性,这些单纯自然的色彩,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便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中班幼儿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比较喜欢明快的色彩对比,在装饰教育上着重引导幼儿感知色彩变化的节奏,通过一些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图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找到图形运动的规律,感知画面整体、协调的美,并引导幼儿进行画面装饰,教师给予积极鼓励,挖掘幼儿思维能力。大班幼儿审美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对事物的认知也由简单的概括到较为具体的感知,结合民族幼儿园特色,通过幼儿认真观察,笔者引导幼儿从熟悉的物品中找到装饰的基础元素,从正方形的物品装饰开始,延伸到圆形、长方形、椭圆形、菱形装饰,过渡到不规则图形的装饰,最后进行实物装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在头巾、帽子、鞋子、盘子、面具、扇子等物品上面进行民族特色装饰。

三、突破教育教学难点,构建幼儿装饰能力培养体系

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是装饰画教学中的难点。在小班阶段,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线条长短之间的对比,感知装饰效果的不同。中班阶段,在幼儿掌握一定绘画基础时,引导幼儿用稍微复杂的图案,有规律地进行组合排序,画出二方连续的图案,逐步引导幼儿画出四方连续、八方连续图案等;在幼儿有了组合概念后,引导幼儿认识散点式、折线式、连接碰撞式、套接式、错接式以及不规则排列,掌握花纹的画法。大班阶段,指导幼儿将螺旋形、方头形、回纹形、波浪形等一些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均匀、对称、整齐地画在方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纸上;有意识地展示民族特色动物图案,如藏文化中的猕猴和牦牛形象,佛教文化中的大象、狮子、草纹、羊头变形纹、福寿无头纹等图案,并运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用故事形式讲解图案的含义,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创作。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在启发幼儿自由表现的同时,教给幼儿装饰方法和技能,让幼儿在装饰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

四、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目标,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学习装饰画是幼儿表达思想、传递心灵感受的过程,通过装饰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建构能力以及综合展现能力。通过欣赏民族音乐、舞蹈,组织幼儿穿上民族服装学习民族舞蹈,间接接触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如,结合本土特色少数民族裕固族文化,引导幼儿欣赏裕固族帽子、头面、鞋靴、鞋垫、腰带、荷包、香包,观察不同装饰的图案排列,采取想象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把感知到的图案勾画出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玩教具制作的途径,创设民族墙,引导幼儿画出美丽的图案,促进幼儿心智发育,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

通过将民族图案渗透在幼儿装饰教育过程中,我园多措并举,搭建立体育人平台,构建了完善的审美教育体系,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开发了幼儿智力,提高了幼儿综合素养水平。

摘要:<正>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引导小班幼儿对装饰作品的感受是浅层阶段,当大班幼儿创造的造型独特的服装和美轮美奂的装饰,充满异域风情的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小班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此,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采取摆、拼、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把圆形、方形、三角形、明点状、箭头状等简单形状,通过不同的组合,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图案组合带来的奇妙乐趣,初步认知装饰的审美功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以单独

幼儿对称剪纸图案 篇5

温馨提示:

儿童剪纸必须引领孩子从他们的眼中看世界,首先掌握和概括物体的轮廓和大形,用剪纸语言来描述它的基本特征,从简单处入手,来发现和展示生活中的情趣和美丽。

切不可操之过急,一下子用复杂图案来吓倒他们,教学中也不能过度批评,来扼杀孩子刚刚燃的激情,应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逐步巩固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孩子在游戏玩耍中学会剪纸,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动力能力,培养孩子的耐心,细心,恒心,不仅让孩子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才艺,而且又可用剪纸塑造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幼儿图案画的教学 篇6

【关键词】装饰图案课程 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5年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ZXSK32。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设计人才成为高校装饰图案设计专业思索的重点课题。日益成熟的创新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是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唤,是新时期大学生要求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渴求。

创新教学理念下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加强课堂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独立思考,强化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摹教学为例,临摹作为学习传统装饰图案基本内容,是装饰图案课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在学习临摹初期学生如果缺乏耐心,对临摹基本功的练习敷衍了事,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另外有些图案由于年代久远,拓片破损,学生临摹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拓印方法,透稿、画形、深入、上色、调整、完成,按部就班地完成,即使能够复原图案也无法体会到古代图案所拥有的意境和神韵。比如在临摹汉代的瓦当图案时,这些图案是古人取材于日常的生活经过大胆的想象、合理运用形式法则对其美化再创造,做到画面丰富而有主次、统一却不单调,被赋予了多种含义,蕴含着不同的意境,由于历经岁月的磨砺,这些瓦当的棱角大多已不同程度风化,图案、文字也比较模糊,传统的临摹方法无法复原整个图案,这时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几个不同的临摹方案供小组参考,各小组自由地选择临摹方案进行临摹,临摹结束后让各个小组比较成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原有做好底色的材料上用针尖进行刻画,巧妙地通过一些肌理手法的临摹方案临摹出的瓦当图案更能表现古代瓦当恢宏的气势,更有原作的滋味。这样整个的临摹过程就不是学生独自思考、独自创作的过程,而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深入掌握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也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学生成为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启发,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地进行概括小结、提取思维精华。

(2)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缺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释放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青龙瓦当图案图片设计时,通过互联网先共享有关图片的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对设计进行构思,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对图片设计进行细节分析,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实物展示等单向沟通形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学生对传统的瓦当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装饰艺术的视觉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

2.巧设课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题设置这一教学形式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课题设置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题的参与者、探索者。学生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自由分组、搜集课题所需要的材料,之后进行创作,在课题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课题组内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座谈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还可以使课题组与课题组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思维的碰撞,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纽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与表现方式的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

3.注重实践,结合市场进行教学

装饰图案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闭门造车,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市场观察,研究装饰图案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实际的市场观察中学生可发现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装饰图案和装饰画,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应用于作品的设计中,深刻体会到课程的后期应用,实现设计与生活产品的近接触、零距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使艺术作品体现强烈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

4.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

健全考核体系的建立是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考核体系要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的装饰图案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施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考核比例的30%,以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为衡量标准,期末考核成绩占考核比例的70%,且期末考核要采取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为让学生根据学期内容独立创作一幅装饰图案作品,因为装饰图案的创作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学生只有仔细观察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素材再遵循图案创作规律的基础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机与活力,表达自身的个性,这就需要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可能实现,有利于创新能力考核体系的建立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创新教学理念应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有着巨大的优势,笔者从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分成两个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班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并不告诉实验对象属于哪个班。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实施评价等方面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Excel和SPSS进行实验效果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表1,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情况及创新意识等方面都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应用创新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装饰图案课程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装饰图案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新教学理念下,高校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研究教学和管理教学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构建信息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值,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设计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装饰图案设计课程获得生机与活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装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阳林杰:《环境艺术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第3期。

[2]韩敏学、王旸:《浅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S4) 。

谈中国传统图案教学的创新 篇7

谈到传统图案, 我们就会想到中国的彩陶罐、青铜器和陶瓷器, 这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色的工艺文化, 是中国古代工艺造型、装饰纹饰的经典。中国的工艺传承, 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装饰纹样, 在古代一直是手工作坊式的师徒相授, 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 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庞薰琹、雷圭云、邓白先生等一批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接受西式教育的人, 从西欧和日本带回图案教学的新方法, 开始了中国现代工艺教学的新模式。建国后, 随着各地工艺美术专业院校和专业美术院校工艺美术系的纷纷建立, 现代工艺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 形成了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因此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然而, 需要指出的是当这一教学模式发展到今天, 我们看到当前的一些高校或科系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开放的环境中, 图案课程的教学越来越明显地走向程式化, 教学方法缺乏生动, 一成不变的授课内容缺少有新意的改变, 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求知欲望不强, 因此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掌握古代装饰纹样理论和技法的人很少, 在创作中基本上采取搬套已有的图案造型和构图, 或只摘取了某些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形式, 而缺乏对图案的深层内涵的表现。那么, 这就直接影响到传统图案工艺的创新、发展, 也影响到我国工艺艺术的传承, 而如何就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创新, 则成为培养人才的首要基础问题。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传统图案教学课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一些想法。个人见解, 仅供同仁参考。

首先, 我认为应该站在文化的高度上重新思考传统图案课程的内容设置及体系结构。

传统图案不是无水之木, 它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审美体现, 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精神特性的体现, 图案的形成与此紧密相关。而我们以往的图案教学只偏重于图案的讲授, 并不注重图案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的分析, 因此我认为如果从文化背景切入, 以文化的发展脉络为基础, 将图案产生的社会观念、社会思维方式、社会审美情趣普遍地融入图案的教学中, 以这样的背景来分析图案所具有的审美趣味、审美形式、美学规律等, 就会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中国文化领域。而教师对图案的讲授也不再单纯是艺术范围的技术讲解, 而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宽泛延伸。传统图案主要是指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织绣、印染、石刻、砖雕、木雕、金银器和壁画等表现形式上的的装饰纹样, 我们的教学主要也是围绕这些内容而设计。比如,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 第一阶段可以分为中国传统图案的起源及分类;中国传统图案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图案发展的时代特性;中国传统图案的审美趣味及成因等等。第二阶段可以将各个历史时期特色图案的典型形式法则和相应的审美内涵的分析作为重点, 具体讲解各个时代的装饰纹样、图案所具有的美学、艺术特性。

传统图案的发展、创新也是需要与当代结合的, 那么我们的教学也一定是与当代相同步的。中国传统的图案在遭遇西方美学之前, 一直处于自我体系的发展变化中, 自民国到现在, 西方观念下的图案审美在图案教学中已经处处存在, 但我认为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此, 因为当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触觉可以伸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的时候, 交流沟通已经变得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时候, 让我们感觉我们需要与世界同步。那么, 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精典的出现, 都需要不断地融入到课堂中。当我们纵横古今、融贯中西的时候, 创新就会水到渠成。

其次, 我认为授课方式应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尽量采取灵活互动的启发和思考式的教学方法。

图案教学毕竟是以“图”为核心的, 教学方式上原有的临摹训练、分析训练、写生训练、变形变化训练等, 也都是围绕图案的造型、构图、色彩三个方面进行的, 这是学习的核心。但我们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 能否把训练逐渐变成启发、引导、自我发散式的思维成长, 让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一些呢?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来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 深入认识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和艺术处理技法, 那么教师以自己的优势, 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优秀作品, 在讲授和分析中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这是一种基础教学,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临摹和体验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格调、创作欲望, 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增加一些利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图案的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图案写生, 把图案的应用范围与生活、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让学生不仅明确图案的类型, 更懂得图案的组织形式、懂得怎样进行图案设计。教与学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是教师的悲哀, 如果教师与学生实现了教学相长, 将是教育的成功。

第三, 我认为传统图案创作的根本在于“形神兼备”。

图案是一种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美术形式, 它具有很强的创作性、创新性。中国传统图案的创新, 在于表现形态的审美与其所具有的精神内涵的挖掘, 是中国造型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庄子说:“荃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儿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语言文字在于表意, 得意而忘言, 而对传统图案的继承, 是否也应该“得意忘形”, 而不是“得形失意”呢?对于设计者来说, 传统永远是创造的凭籍。但必须要有庄子所言的得其意、忘其形的创造精神。雷圭元先生也曾提出“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 缺一不能高飞, ”指出兼容并蓄博大恢宏的内在精神气质是创造的精髓。

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 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 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 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 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 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靳埭强设计奖2004银奖《如意》又是一例证。如意:源于佛教, 取吉祥意, 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 随着生命力的涌动, 迎接幸福的来临, 而设计者以铁丝网缠绕成的“如意”象征着今天被战争暴力笼罩的现实, 给人类带来多少痛苦和不安。背后隐透着虚渺的瑞祥吉利的如意图形, 似乎成了过去理想如意的影子。现实与理想, 实际与影子形成对比, 通过“如意”的异化, 强烈表现对当今世界不合理的暴力现状的批判, 引发深刻的反思;再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 该标志采用“八盘长”作为基本设计元

“双重乐感”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李晓艳1王志强2 (1.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新疆边防干部训练大队830053)

摘要: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 如何在多民族地区高校中推进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 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 培养具备丰富教育实践与艺术实践能力并能够参与2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合格音乐人才, 教师的素质、能力以及思想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双重乐感”;多元文化;专业发展

本论文受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双重乐感”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文化多元、认识全元的观念, 是多元文化理念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教师本身的多元文化观念对教学影响深远, 因此教师必须持续学习、持续成长、持续发展以适应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变革及其新要求;必须自我要求, 率先了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异同, 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做好“双重乐感”音乐教育工作。本文从教师的教育理念、品质素养和专业能力三方面分析“双重乐感”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一、“双重乐感”教师的教育理念

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 “双重乐感”教师应当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双重乐感”教育理念是教师培养的关键, 教师要在认清“双重乐感”含义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实施“双重乐感”音乐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 教师要全面深入认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要对不同民族文化与历史有充分了解, 能够将教材内容置于文化脉络中来讲授,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需要具备一种在充分认识本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全球不同的音乐文化的全元认识、理解的观念和能力, 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来看待诸多音乐和文化现象。再次, 教师要加强多元音乐文化的实践技能, 能代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 对于学生学习中因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冲突, 教师应能根据各文化的意涵, 沟通及协调学生的冲突, 并引导学生有更积极、正向的互动。最后, 教师要把宗教、民族、语言或任何这些因素结合而成的文化, 主动地包容进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和考试模式中。

二、“双重乐感”教师的教师品质

教师是学校组织的重要成员, 除了需要具备学校所要求的基本行为品质外, “双重乐感”教师还需要宽容大度的品质。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时代, 宽容着重体现在教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现象, 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到创造文化的活动中去。这种宽容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多样性及其日益增长的趋

素, 盘长是佛教传说的宝物八吉祥之一, 它的形状与肠子相似, 象征着连绵不断。“肠”“长”同音同声, 意味着长久不断, 取其“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之意。设计者创造性地延伸了盘长连绵的特点, 构成现代立体空间网络, 为电信企业赋予了长久、稳定、安全等吉祥寓意, 回环贯通的线条, 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 日久天长。标志造型有两个明显的上下相连的“心”, 它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 将永远为用户着想, 与用户心连着心, 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 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 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小结

最后, 引用日本当代建筑艺术家黑川纪章对传统概念的论述势要求教师本着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 使教育活动能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自尊、相互理解和丰富, 实施正确而科学的文化教育, 实施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教育, 从而达到终极目标:使学生具备一种客观认识一切民族的音乐传统的观念,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价值的相对性。使学生从理解和认可自己人民的音乐文化, 发展到鉴赏邻国人民的音乐文化, 并最终鉴赏世界性的音乐文化, 从而增强他们丰富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能力。

三、“双重乐感”教师的专业能力

“双重乐感”课程推进到学校具体实践中, 转化为学校日常行为, 就必须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必然是课程的设计者之一。正如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时所言, 音乐学家研究某个特定民族或风格的音乐, 必须具有完全参与该种音乐体系的能力, 通过本身的实践而理解了他文化的音乐基础后, 才能更好地用语言来加以描述该音乐。“双重乐感”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

教师要有充实的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 要有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去解释各民族音乐文化;善于利用多种方式传递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选择课外书籍或视听材料补充教材的不足, 增强学生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增加他们对不同音乐概念的理解、接受, 最终使他们既全面深入地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由了解自己的音乐文化开始, 进而与来自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生分享不同的音乐文化;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学、教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拓宽学生的视野, 促成学生音乐文化多元、研究方法全元观念的确立。

四、结语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 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拥有高度的专业素养, 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 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素质精良的教师, 无论在理论探索中, 还是在实践中,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周志:"陈之佛", 《装饰》总第183期 2008.07

关于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篇8

图案设计是一门集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中, 本人认为教师应根据专业的特点, 加深对传统图案文化的学习, 处理好改革与继承, 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加强图案写生与变形的设计训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图案设计水平。

一、借鉴与创新, 对传统图案的学习

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不可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要不断学习、借鉴传统艺术风格。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里蕴藏着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图案, 历代的装饰艺术家通过艰苦的艺术实践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艺术宝藏, 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研究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图案的精髓, 包括民族、民间优秀图案, 借鉴和吸收优秀图案构成形式和装饰手法, 这是学好图案课程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通过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吸收有益的养分。中国传统文化, 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到商周铜器, 从秦汉的瓦当、画像石、画像砖到举世闻名的敦煌艺术……从题材到艺术处理, 从构图到表现方法, 我们可以吸收到图案美的法则和装饰原理。在浩瀚、漫长的历史艺术长河中, 丰富优秀和独特民族风格的传统图形, 它们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气质, 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结晶。每个历史时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具有图案装饰的宝贵文物。还有历代淳朴的民间装饰图案——剪纸、皮影、木刻版画、挑花、刺绣、织锦、蜡染、蓝印花布等等。我们应该认真继承和借鉴, 从而创作出具有民族特点的图案。

传统优秀的图案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是经历历史的沉淀、堆积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宝藏。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临摹传统图案样式和纹样组织结构, 了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装饰图案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底蕴, 指导学生掌握图案设计的构成规律和形式法则, 通过加强了解、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设计经验, 把传统图案形式美规律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现代理念的创新图案。

中国传统艺术图案具有丰富哲理和中华民族特有内涵的哲学, 它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和中国劳动人民所特有的文化心态和本质的审美观念紧密相连。中国传统图案崇尚象征寓意, 常常采用一些图形和形式, 表达了一定的内涵, 是一种对美好理想愿望的体现, 图案中注入丰富而生动的含义,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联想, 也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和中国的佛禅文化也渗透着传统图案艺术。只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才能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当中, 才能糅合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

例如中国传统的“太极图”就是一个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风格的图案, 经过各个年代演变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太极图一正一反、一阳一阴是形式美规律的体现——统一与变化, 太极图这一“S”形图案, 在民间又被称为“喜相逢”, 在民间艺术的图案上也常常运用这种构图, 一对鱼、一对蝴蝶、一对鸾凤、两朵花用S形线串联成一体, 构成统一中有变化的整体和谐图案。这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图案美的构图,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有不少成功地运用这一形式, 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徽, 运用“喜相逢”这种构图形式, 用一对中国特有的吉祥图案凤凰的形象, 恰当的体现出民族个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我国现代图案学的奠基人雷圭元先生这样说, “美的法则是中国图案设计中最根本的法则, 如果能善于应用, 可以变化无穷”。通过学习、借鉴我国优秀民族民间传统图案, 在设计中体现出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个性, 这也是艺术设计开拓民族设计风格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桥梁。

二、写生与变形, 写生是图案设计的重要依据

写生是图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写生的目的是收集图案设计的素材, 为设计图案积累资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没有写生的素材, 就难以进行图案设计的训练, 在图案课程的训练过程中, 学生常常忽视写生的环节, 手头空空一点素材也没用, 任凭你去搜肠刮肚也没用, 凭空去臆造常常造成与实际相违背的情况, 只有通过写生, 掌握对象的形态、神情特征, 依据自然形利用艺术加工方法来处理形象, 理性的创造从自然形到装饰形, 既保存自然形美的特征, 又以一定的主观理想去夸大这体本质特征, 从而达到相适应的装饰目的。在过去的教学训练中, 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倾向, 一种是过于拘泥于写实, 达不到变形设计所要求的美的造型形式;另一种是没有能力写生, 靠抄、拼、凑, 陷入呆板的死路子。近年来有的学生不重视对对象“面对面”的写生, 直接上网下载图片进行写生, 这样有时也很片面, 对物体对象的全面认识不足。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 掌握图案的学习方法, 并积极通过一定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水平。大自然中存在着大量形式美的规律, 要待发现和掌握这些规律, 必须对自然界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写生。

写生是把握形体的基础, 并能培养学生准确捕捉对象, 表现对象的能力。图案造型就是把原有的自然形象通过一定变形规律来进行艺术加工, 并使形象体现出形式美的特征规律。图案的造型一般追求如下的几个特点:抽象化, 把自然形象化为简炼的某种符号;夸大化是把形象的本质特征或重要的细节夸大起来突出;秩序化是指把形象按一定格式来规范;平面化是抓住形象外形特征, 只用一个剪影省去里面的结构, 没有立体感和明显的高低起伏。在图案的写生过程中就要做好这些方面的理解。图案的写生不同一般的绘画写生, 也不是对象的“再现”或“照相”, 它要求准确、细致、真实地观察对象、描绘对象, 要戴上有“饰”眼镜进行写生, 用心去感受体会, 从各个角度对对象进行观察, 在观察中思考, 抓住对象的特征、规律。在写生中要进行简化, 简化是删去自然形象中不重要或繁琐多余的细节。在写生过程中进行造型的处理, 带着对图案造型的抽象化、夸张化、秩序化、平面化的特点进行提炼和概括。

参考文献

[1]陈辉.基础图案[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

图案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在所有基础教育学科中, 美术学科对发展学生个性, 强化学生创新品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它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拓宽活动范围, 使学生身上一些被忽视的智能得到发展, 使未发展或关闭的智能得以激发, 使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在此基础上, 把握个人潜能, 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善待个性差异, 容忍个体之间、集体之间的差异存在, 为他们创设适应的教育环境,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施个性化教学, 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的图案教学致使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形成了这种概念:基础图案就是写生变化。这种观念上的狭隘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化, 以至于在教学中形成了一种看法, 即学习图案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设计图案, 诸如此类的观念使得基础图案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因而学习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厌倦情绪, 作品也多出现雷同和照抄现象。以往的课程多采取对自然形的加工整理, 以及不同程度的变形处理, 要求神形兼备, 因而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对原形的模仿上, 如何创造形象的问题, 似乎从来没想过。这种设计方式下形成的作品, 一般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也很实用, 可适用于装饰的目的。但如果教学的目标始终停留在这种技术性的训练阶段, 势必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限制在很狭隘的范围内, 因而设计只能照搬和模仿, 不可能有造型上的突破。这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艺学习形式没有什么两样。

图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个重要的方面, 是在向学生传授图案形式美理论知识的同时, 时时关注对学生作业画面的追踪。例如, 有的学生开头有个较好的构思, 却因为不能找到美的形式语言加以“表述”, 以致最终只能放弃。这无疑是由于形式美的“视觉思维”能力的缺乏。若要转变这一状态, 将模糊的意象变成生动优美的造型、严谨丰富的结构层次呈现于作品之中, 离开图案形式美的理论指导显然困难;再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某张作业之后, 观其效果似有半成品之感, 显得单调、乏味而无感染力。究其原因, 也是缺乏图案形式美规律的驾驭能力所至;同样, 还有的同学的作品完成效果尚好, 但由于不能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把握全局, 最终使作业中有美中不足之感。对于上述三种情况以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进行具体指导就容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第一种情形 (即难以表现自己的想法) , 采取逐步明晰的方法加以引导。从图案形式美的原理出发, 先根据学生原有构想确定一个与其想法最有表现力的形式构架, 在这个构架中再区划出所要安排的主、次形态, 然后逐步对替案的形态、色彩、结构等关系作出具体而明确的处理, 最终达到一个完整的美的视觉效应;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形, 要求学生在图案结构的穿插、处理方法的变化, 以及附加性的形态上作有机安排, 使之在不破坏统一感的前提下以视觉上的复杂感来产生审美上的“时延”性;而对第三种情形根据作业上的具体问题, 给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补救方案, 并上升到图案形式美理论的高度作出分析, 使学生从根本上学会整体而完美地解决图案作业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中学生是否能有创造性表现, 首先在于对其创造潜能的激发, 激活其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漫画、动漫、卡通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已有经验。图案教学如果能够激活这些已有经验, 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起来, 使图案设计教学的开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无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心理的安全与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一般条件。为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充分发挥, 应在教学中创设宽松的环境, 一改过去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天分得到充分的体现, 合作精神得到积极的培养,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在学习中发展这种创造力。漫画、动漫、卡通设计引入课堂, 无疑使师生之间的距离再次拉近, 对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大有好处。再次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要达到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只有教育活动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 才能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 最大限度地把创造潜能发挥出来。漫画、动漫、卡通设计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要教师愿意稍微放一下手, 学生很容易就自觉承担起课堂主角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应该贯彻以下原则: (一) 时代性原则。美术教学必须抓住时代的特征, 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图案设计也是如此。 (二) 审美性原则。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是美术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三) 因材施教原则。教书就是为了育人, 使人这个个体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所以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 要承认其差异, 具体矛盾具体分析,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出发,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有差异的进步, 人人体会到成功。 (四) 创新性原则。现代社会特别需要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 而创新性与个性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重视个性培养, 才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因为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 具有批判精神而富于独创性。

现代图案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篇10

关键词:图案设计,形式美,现代设计,图案的写生与变形,艺术表现力

课题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饰图案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 编号:JYC200938, 批准号为:淮工院【2009】76号文

近十几年来, 由于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 新的艺术设计思潮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 使得基础教学的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在许多人的不懈努力下, 取得了新的尝试性的成果。

装饰图案课程是在中国特有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下形成的, 是支撑几十年工艺美术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也是从几百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下来的基本技能。不管是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艺术设计还是民间工艺美术, 在装饰图案教学的主导思想根植于“师法自然”这一传统创作理念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装饰设计能力为主线。而事实上,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 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的造型观念从绘画的、写实的观念转变为装饰设计的观念, 并掌握装饰设计的表现形式, 以及图案与现代设计的紧密结合。在目前的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中, 装饰图案课程开设的宗旨是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装饰图案不仅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同时还是一门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过渡的桥梁学科。它和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及三大构成一起, 为把学生引入各个专业的设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创新, 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过渡学科, 教学内容仅停留在训练装饰设计的技能上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活跃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性, 对于学生思维创意的萌发, 要加以呵护、培养, 使其茁壮成长;对于学生的作业, 即物化了的创意, 教师应该尽量看到其中的优点, 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 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培养其创新意识及现代设计艺术观和审美观,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图形和自然形象的加工与变形是训练中的一种手段, 而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鉴于此, 我认为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与实践, 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一、在装饰图案设计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装饰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法则, 了解其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 同时也要不断探索装饰图案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丰富艺术传达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提高装饰图案设计的艺术表现力。装饰图案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表现内容, 并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 形式又反过来影响内容。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设计主题越鲜明生动, 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越完美并富于创造性, 艺术的感染力就越强。在现代生活中, 装饰图案的应用范围不断地被拓展和延伸, 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宽广的领域, 指导他们运用适当的艺术形式把装饰图案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开拓装饰图案的新空间, 设计出美的作品。图案作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写生和所见的事物是有限的, 想象却是无限的。“得意”可以“忘形”。自然物象经由想象融进人的情感, 得以变形和重组、创作图案。空间是有限的, 如何合理安排空间, 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是设计师的责任。在图案设计和创意上, 单一的、固定的视觉形象已是司空见惯, 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要创造新鲜的、有趣的视觉形象。我们要学会制造不同、新奇、打破事物固有造型,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造型的有机结合, 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和新的意义。这是将图案作加法创造, 这种创造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 利用正负形、利用共生、利用同构、利用渐变都可以将多种元素和谐融洽的组织在一起。也可以利用单一造型元素作减法创造, 如减缺图形, 也有将视觉元素作反常规的表现, 如无理图案设计、混维图案设计。

二、利用“头脑风暴”思考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在图案设计课前期给学生一个事先拟好的题目, 比如将一个梨摆放在讲台上, 让学生依据其进行图案设计。这不是让学生对平时熟悉的梨做曲线化、直线化等形状上的概括或夸张, 而应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了解梨, 用发散性思维去感受梨, 然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画笔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可能从剖面的角度去表现, 在纸上画出梨的剖面图形;有的在画的过程中会给梨附加些枝叶;有的则画的是一只小虫在噬咬梨的图形;还有的甚至以梨所处的空间和梨的关系绘制了方形中间为圆形的图形。不论学生画得好坏,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打破传统教学循规蹈矩的经验之谈对学生带来的思想上的束缚。这样, 我们会发现在这一阶段的创造中, 学生不自觉地使用的创作手法实际和我们图案设计的法则具有一致性。比如为梨添加装饰性的枝叶, 是图案设计法中的添加法;将梨的上半部分变形成了一个娃娃的笑脸, 下半部分设计为穿着民间的小花袄, 这实际是图案设计中的象征寓意法。这时根据学生的创作, 找出和图案变化规律相一致的手法加以讲述, 对学生在创作中未使用到的变化规律和方法加以补充, 最后再加以总结, 学生就能够快速地灵活掌握。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课程的兴趣。

三、将实践项目引入装饰图案的教学

在图案教学初期以项目的方式引入, 对学生设计图案使用的具体场合、情境等做具体的要求。可提供几种情境供学生选择, 如为《飘》这本书、为一块桌布、为维吾尔族花帽的包装盒设计图案等。有了具体、明确的主题, 学生凭借先期对图案设计手法的掌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在这个基础上, 再进一步讲解有关图案设计在书籍、包装、染织等设计中色彩及尺寸的特殊要求。这部分内容不必讲得很深, 主要以培养学生注重图案的应用性为目的。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 能使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形式更丰富。新方法强调在不丢弃传统手绘方式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使用电脑进行辅助设计, 拓宽学生信息量的同时也可增强课程实用性,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图案设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就树立创新意识、设计意识, 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也谈高师和声教学

王得盛 (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756000)

摘要:和声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 针对高师和声的基础理论、键盘和声、多媒体音乐制作等教学环节, 加强理论实践及听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能够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和声的兴趣, 从而推动和声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师和声理论教学;键盘和声练习;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和声教学质量

和声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是主调音乐构成的基本技术手法, 其各种收束进行已成为近代音乐曲式学构成的重要依据, 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高师和声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们在教学方法上都有各自的不同与创新, 都总结出了比较好的、能够提高和声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默默的耕耘者、贡献者。

在多年的和声教学中, 传统的黑板教学、键盘和声练习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和声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把这三部分贯穿于教学之中是高师和声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既要通过黑板展示理论教学基本功, 又要有良好的键盘视奏能力, 更要有熟练的多媒体教学演示。学好和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并且要经过认真的练习和听辩,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运用和声与创作实践中难度更大。为此, 本人从以下三个环节谈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用传统教学法打好理论基础

要学好和声,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前提, 而要夯实理论基础, 黑板讲解和作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高师和声教学中传统的粉笔环节不能忽视, 书面和声作业更为重要, 学生可通过书面作业熟悉和弦连接的规则, 从钢琴音响中辨别和弦的功能性。老师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可创作八小节乐段并完成四部和声的写作, 同时让学生分声部视唱, 使其感受到用四部和声的手法所创作出多声部音乐的美妙, 从而鼓励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学习和声的积极性。

和声课的开设在大多数师范院校为一年, 按教学计划在第二学年讲授, 另有选修和主修阶段的学习, 笔者认为学好和声不能扔掉“纸上谈兵”这个环节, 我们的老前辈桑同、吴軾锴、黄虎威、杨通八等专家都经历了黑板粉笔和书面作业的学习阶段, 他们的经典著作是我们后人学习和声的圣经;黄河大合唱与长征组歌两部大作的问世鼓舞了几代人, 当时也没有多媒体教学条件, 但这些作品的和声效果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这些大师们的和声书写练习应该说是他们的重要学习经历。和声学是带有理科特点并离不开音响的学科, 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音响听辩的能力, 对初学者只有通过黑板的讲解和作业练习才能使其入门, 才能使其夯实基础, 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弦的纵横关系, 才能结合音响听辩四部和声的效果, 所以, 书写练习是学好和声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键盘和声练习

对高师学生来说, 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是非常实用的、也是非常必需的。在两年一届的“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中, “自弹自唱”和“歌唱与钢琴伴奏”两项中既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 又要求学生有用和声知识编配伴奏的能力, 这是对高师学生能力的一次严格检验。键盘和声的学习是培养高师学生实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现。从初学和声开始, 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用正三和弦的连接及编配不同的节奏型在钢琴上练习, 一直到各类和弦的编配与运用。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所弹的钢琴曲目, 如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等钢琴曲目的和声分析, 通过对多声部音乐的分析, 掌握和声功能的进行和终止式中的和弦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和声分析与编配的能力。教师要做好键盘和声的弹奏示范, 使“固体”的和弦连接变成了“流动”的多声部音乐, 丰富的节奏型和音乐情绪的变换, 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和声音响效果的听辩能力, 以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要随时检查学生键盘和声练习的情况, 有针对性、鼓励性的对学生进行点评,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课堂互动, 使和声课真正地活跃起来, 变为学生主动接受信息, 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成为勤于动脑、刻苦钻研, 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主动学习者。键盘和声题的增加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每个章节讲完之后, 要有相应的键盘和声练习, 如把四部和声改为键盘和声进行练习, 或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和声序列进行练习。同时, 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歌曲, 进行和声设计与伴奏型的编配, 这样有利于学生练习并掌握不同风格乐曲的和声编配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乐曲内涵的能力, 这对学生提高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将对学生以后的音乐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和声学教学, 是21世纪和声教学必需的教学环节之一, 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习过程。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应用工具, 已经全面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运用音乐软件进行和声教学, 向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和声学习方式,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钢琴作为教学工具外,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沟通, 使和声教学能够达到音画同步、看听结合、示范规整、赏心悦目的效果。可让学生在电脑音乐教室完成电子版的和声作业, 教师在电脑上修改并在课堂上点评, 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理论基础的支撑下, 进入了高一级的、创造性的学习阶段, 使和声教学达到了音符和音响同步的效果, 从而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 高师和声教学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做基础, 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丰富教学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强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 增强课堂互动和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是和声教学不断努力的方向。随着计算机音乐的运用, 纯理论教学模式应加以改变, 必需结合音响才能使和声丰富多彩, 体现它纵横思维的本来面目, 让学生主动参与, 并强化理论知识、键盘和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运用, 温故知新, 环环相扣, 才能提高和声的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学生对和声的实际运用能力, 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成为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之我见钱正钧《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

(2) 理论与实践和声学教程[法]泰奥多尔·杜布瓦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作者简介

王得盛, 男, 汉, 中共党员, 1962年生, 宁夏西吉人, 副教授, 现任教于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 主要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乐队 (合唱) 指挥。

参考文献

[1]苏会杰, 侯志昆, 孙琳:《浅谈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衡水师专学报, 2002年6月版.

[2]苏伊乐:《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础作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4期.

[3]杜洪:《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构成艺术的交汇点》[J].《装饰》2006年1月版.

[4]张翔:教学反思:引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J].教育与职业, 2008 (29) .

浅析图案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发现 想象 点线面 传统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21-01

图案以其美好的形象同人类朝夕相处,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周围有着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事物,人们会从中引发无数的奇思妙想,注入了图案设计的灵感。以下结合图案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图案设计的几种方法。

一、从生活中发现美,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性思维

我们天天看到植物,树木花草随处可见,如果随手拾起各种各样的叶子,我们就会发现叶子的形状有针形的、心形的、掌状形的等。每片叶子有自己的特征,有它们各自的性格,它引发我们产生图案创作的愿望。

我们可以对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启迪学生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物体观察与感知,从物体的细微处发现美的真谛及对美好事物的捕捉与表现,引领学生实现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果说课堂的整体设计来源于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的话,那么学生的创造力则是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

图案教学中,每每看到学生们赏心悦目的作品,闪烁着智慧与美感,不禁有感而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实现展开想象的翅膀,凸现个性魅力。想象力的培养,被历代艺术家、美学家所重视。例如,古希腊的阿波罗尼指出:“想象是指导艺术家造型的特殊的智慧。”中国古代诗论中的“比”、“兴”也与联想和想象有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的“神思”,同样也包含着想象的含意。想象是一种观念上的再造和创造自然形象的心理能力。设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超越自然的限定,进入理想化的艺术境地。例如:在基础树的图案创作中,要创作相对抽象的树,只要抓住了树的基本特征创作就不难了,有树干、树冠或树枝就行。这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开拓思维很关键,树冠可以是钟表、蜘蛛网、笑脸等,树上可以结各种各样的果实,树干是优美的人体等等,可以创作出许许多多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以上图案创作启示我们假象和想象在图案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象应该是多方位的,有时应该是逆向的。本该是小可以变成相反的巨大;本该是几何形的,可以相反地呈有机形;本应该是独立的,却可想象成共同的、连接的等等。在图案创作中,我们不仅应表现图案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我们的多向思维。

二、图案设计中点、线、面的运用

在图案的设计形式中,有着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它们构成图案变化的基础,这就是点、线、面的构成,它们在图案艺术表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点的作用。面对一片大海,我们感到广阔无垠,视点分散,远处一舟如一点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生活中无处不接触到点、线、面。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砖、电线、门窗、铅球等。星星是美的,人们赞美它,儿童喜欢它,它之所以美是与我们相距遥远形成闪光的“点”,实际星星是庞然大物。点的美感作用在生活中很多。“画龙点睛”,点的面积不大,却是画面引人视线集中的趣味中心。“万绿从中一点红”,就是点显示出来的能量。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和“白鹭”就是显点,“翠柳”和蓝天问为背景,突出点。例如:孩童眉间一点红,使人感到孩子天真活泼,令人喜爱,具有民族乡土气息。在中国画技法中,点苔使画面增加生气和活力。画中最明亮处,或是最动感处,是色彩最强烈而突出处,是道路的尽头,尖塔的顶端,黑夜的明灯,有点就有主题思想所在,因此设计者需要长年累月发现它表现它。2、线的作用。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富有极强的心理效果和表现力。同是人物的线描,我国古代就有十八种不同的方法。线能表现形体,突出鲜明地强调特征,如:树枝、小路、篱笆等。线形可分直和曲,横和竖,斜和正,虚和实,粗和细等。粗线显近,细线显远,粗细结合产生立体感。水平线给人稳定、庄重、静止、平和的意味。斜线具有方向性和动感。垂直线给人以崇敬、高尚、庄重的意味。曲线丰满、优雅、柔软、和谐。在设计中,根据特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线形进行创作。3、面的作用。面能加强画面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增加画面空间层次,减少多余空间;吸引人的注意;设计诸要素,如肌理、空间、情调的表现,都需要通过面的形式来显示。面的大小虚实,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面积大的面,给人以扩张感;面积小的面,给人内聚感;实面给人力量感受和力度感;虚面给人轻而无量的感觉。

三、从传统图案中汲取营养,也是学习图案的一个良好途径

传统艺术流传至今,依然光彩照人,由于它具有优秀的艺术品格和文化属性,它经得起时代的洗礼,使人过目不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认为传统图案的学习没什么直接效果,可学可不学。但如果能透过作品表象,发掘出深层次文化意境和艺术特征,从中激发出艺术创造的灵感,既有传统文化的联想,又有着崭新的视觉感受。从传统图案中汲取营养,也是学习图案的一个良好途径。传统图案的剪纸、蜡染、陶瓷等多样的技巧和风格,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丰富和充实图案知识和提高技能。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瓦当及历代云纹、水纹、火纹等,数千年前,人类就找到了用点、线、面来组成各种图案的方法。成组的平行线,粗细间隔的发射状,点的连续等,它们带给我们的设计创造提供了许多新思路。通过它们的分析,主要是抓住它们不同的视觉特征所形成的美感来为设计服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因素不同的组合变化所构成的美感力量,使图案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在图案的变形创作中,要将自然物变为装饰影形,重要的是寻找点线面,运用点、线、面为元素装点构成图案,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最新最美的现代图案。

幼儿图案画的教学 篇12

基础图案教学是我国传统艺术教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 是我国艺术教学重要专业性基础课程, 继承了传统艺术的基本技能, 在培养学生造型理念、写实理念、写实技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全球文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 新艺术思潮冲击传统基础图案教学模式, 使传统基础图案教学模式受到严峻考验, 众多专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但是总体水平还不高, 客观要求进一步探讨基础图案教学模式, 助力提升基础图案教学有效性。

首先, 传统基础图案教学经验淡出教学体系, 传统技法传承不力。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 先后从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引进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等艺术设计教学课程, 在基础图案教学中注重图形、色彩等因素的分解与构成教学, 对线条、点面及图案明暗等基本元素重视程度较高, 对艺术进行纯理性分析, 并采用分解组合练习方式, 该教学方式具有系统性较强、便于掌握等特点, 迅速占领传统基础图案教学领地, 以国际化新事物的姿态生根繁衍, 在艺术专业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而传统基础图案教学寄生于基础图案教学之中, 无法发挥其艺术培养的功能。

其次, 基础图案教学过度重视专业实用性, 艺术创作缺乏活力。基础图案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实用性, 形成了服装专业、环境艺术、装饰专业等丰富多样的实用学科, 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 过度强调专业实用性, 导致创作艺术作品风格难以突破, 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过度强调造型, 讲究点、线条、面的应用, 基础图案教学停留在技法学习上, 以写生的方式表现变化。该种狭隘的基础图案教学模式引起教学内容具体化, 形成实用至上的教学理念, 导致创作视野狭窄, 学生厌学情绪较重, 缺乏创造性想象力等问题, 艺术作品以模仿、抄袭为主, 创作艺术作品缺乏活力。

最后, 基础图案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可支配专业课时量大大减少。伴随艺术设计学科不断发展, 艺术设计学科被划分为不同的专业类别, 直接挤占有限的专业课课时量。特别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条件下, 学校不得不安排更多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外娱乐活动, 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这也直接挤占专业课教学时间, 尤其是传统基础图案教学课程被挤压, 无法真正发挥其在学生创造性艺术思维培养中的功能。

二、基础图案教学创新的路径思考

基础图案教学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艺术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艺术思维的形成, 客观要求进一步传承传统图案教学经验, 引导学生传承优秀艺术文化, 加强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性的衔接, 不断优化基础图案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艺术水平。

首先, 创新传统艺术图案应用方法。图案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先后形成以唐三彩、青铜器、青花瓷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图案, 传统图案艺术是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 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界独树一帜,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对传统艺术图案的重视程度, 传统艺术图案形象生动, 彰显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 为当前基础图案教学带来丰富的素材, 且艺术技巧、艺术法则都蕴含在传统艺术图案之中, 通过传统艺术图案分解, 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法则、构图技巧, 必然成为基础图案教学的素材, 需要高度重视传统艺术图案的应用, 奠定其在基础图案教学中的地位。二是开发传统艺术图案在基础图案教学中的应用教材, 将传统艺术图案与当代艺术教学衔接起来, 将其与基础图案教学联系起来, 透视传统艺术图案的艺术性、技巧性与人文性, 开发系统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三是传统艺术图案内容丰富, 要求基础图案教师把握教学重点, 制定与学生基础图案教学相一致的教学规划, 将传统典型性优秀文化作品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三星堆太阳神鸟点线面组合、敦煌壁画色调等, 让学生从传统艺术图案中体会艺术风格及艺术手法。

其次, 创新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联系机制。基础图案是艺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是培养学生艺术基本功的核心课程, 客观要求将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 为提升学生艺术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明确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基础图案课程教学, 还是专业设计课程教学, 其本质目标是提升学生艺术水平, 要求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 明确基础图案课程、专业设计课程的不同作用, 发挥基础图案课程的艺术基础培养功能, 专业设计课程的艺术水平提升功能, 夯实基础, 巩固提升, 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培养模式。二是注重学生整体艺术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图案教学过程中, 不仅从点、线条、面的组合或色彩配合、明暗设计的组合教学, 更加应该从整体形象塑造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专业设计教学奠定基础。三是科学选择基础图案教学课题, 给学生独立设计作品的空间,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创作, 教师从表现手法、图案构造、表现方法等加以指导, 每一次图案教学都是系统的设计实践, 对夯实基础知识, 顺利实现向专业艺术课程的过渡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 创新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基础图案教学需要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把握时代艺术特征, 传承优秀艺术文化, 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是创新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将系统艺术理念贯穿于基础图案教学整个过程, 让学生创造性表现事物, 杜绝盲目的抄袭与模仿,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向学生展示成功图案设计范例, 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素材, 拓宽学生艺术创作视野, 引导学生多方向发展。二是尊重学生艺术创作的个性, 因材施教, 把握不同学生艺术创造的特点, 科学引导, 让学生个性化思维充分展现出来, 使创造性思维全面开发。三是发挥基础图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功能, 注重将艺术价值较高的图案运用到教学之中, 向学生展示多元化创造性艺术, 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基础图案是艺术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基础图案教学面临困境及创新路径的分析, 指出当前基础图案教学面临传统图案教学经验传承不力、过度强调专业性教学、基础图案教学专业课时安排受限等困境, 进而提出创新传统艺术图案应用方法、创新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联系机制、创新基础图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路径, 旨在为提升基础图案教学有效性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基础图案,发展困境,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莉.几何抽象图形在装饰教学中的创新实践[J].装饰, 2011 (04) .

[2]白丽平.简论标志设计中文字图形化设计的意义[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6) .

[3]谢薇.浅谈《基础图案》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1 (02) .

上一篇:行为异化生下一篇:语音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