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现代图案(通用10篇)
民间现代图案 篇1
一、民族剪纸的形成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剪纸的材料和所用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剪纸所独具的艺术风格。剪纸也叫刻纸, 是用刀 (剪刀) 在纸上剪出或刻出所画好图案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化内涵丰厚、民俗结构完整的民俗文化形式也是剪纸的代表。剪纸可分为阴刻 (阴纹) 和阳刻 (阳纹) , 由于剪纸注重线条的流畅性, 所以只要剪断一部分的线就会使整张剪纸破碎形不成完整的画面, 那么就产生了剪纸千刻不落, 万剪不断的特点。
1、剪纸图案的题材
剪纸图案的题材也很广泛, 它既能反映生活中的一切, 又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题材会以现实生活、借物寓情、神话传说、隐喻象征等为主, 图案的纹样内容也会以动植物、人物和几何纹为主。哲学人类学家巴斯嘎说过“哲学家必须要描述一个实在的人”, 也就是乌克威尔所说的“终极的和自决的实在”的生命。因此一个故事承载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
2、民间剪纸图案的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经过上百年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剪纸最后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同时在民间也占有一席之位。民间的艺人会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 把对生活的理解延伸到他们自己的创作设计中, 使他们的作品都赋予了民间的乡土气息。剪纸图案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圆形构图, 曲线具有柔美、温暖、妩媚的特点, 也是阴柔美的重要元素之一。围绕图案的主题, 运用一些谐音之类的寓意来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周围环绕了一些花草, 很有节奏的组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图案, 能够让人感觉丰富并有变化。民间剪纸的图案也会受到文化内涵的制约, 这种文化内涵充分的体现在“意象”这个词上, 那么剪纸的意象也有很多的类型, 如:辟邪类 (神蛙护娃、五毒辟邪、太极八卦) 、爱情婚姻类 (蝶恋花、鸳鸯戏水、喜上眉梢) 等。
二、蜡染艺术的形成
1、蜡染艺术的技法及其用途
蜡染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一项非凡创造, 它是一种古老的防染手工艺, 古代称之为蜡缬, 缬是指染色后显出花纹的织物。传统的蜡染在民间用途范围极广, 与民族的风土民情有着莫大的关系, 人们的日常生活、喜庆节日、婚丧嫁娶、礼仪交往都离不开蜡染, 比如在少数民族中, 姑娘结婚时穿的嫁衣、婚被的被面、床单, 小孩用的背袋和围兜, 民间的妇女从头巾、手帕等, 大多都是蜡染制品。
2、蜡染图案的题材及其造型的分析
传统蜡染的图案题材也会是多种多样, 图案的造型也会以动植物、人物为主。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 这一辈子有人都会不曾走出这养育他们祖祖辈辈的大山, 但是正是这普普通通, 整天忙于生计的人们也会为自己民族的蜡染艺术做出一些属于他们的蜡染图案。例如:贵州西北部的歪梳苗, 这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歪梳苗的蜡染纹样最为精细, “鱼窝窝”、“鸟窝窝”、“鱼线”就是歪梳苗的代表纹样图案。
如果说我们想对“鱼线”里的“鸟窝花”更进一步的了解甚至掌握, 我们首先要了解创造出这些花纹的歪梳苗。把这些图案放回到它的原始起点, 我们可以根据她们衣服上最有民族特色的袖口来进行图案的分析, 从上到下就是:第一层是蛇皮, 图案设为蛇皮则表示本地方是深山老林才会有蛇的出现;第二层长平行线的纹样是靠近山的小路;第三层两条平行线中间会点缀上白色的不规则点状这种纹样图案则表示的是路边清澈见底的溪流;第四层长平行线的纹样还是靠近山的小路;第五层的图案是两条平行线中间会以正三角和倒三角的形状来填充, 这个纹样则表示的是保护家园的狗牙板;第六、七、八层又重复了二、三、四层的图案及涵义;第九层是由短粗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相互交错形成, 此纹样代表的是各家各户。依次类推下面的图案将会把以上所有的纹样重复出来, 其实讲到这个时候大家就能很明白歪梳苗的花纹也是一幅地势图代表了她们生活的环境就是背山面水, 溪流环绕。
三、剪纸图案在蜡染布中的装饰运用
1、剪纸的装饰性质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人们的装饰心理也是天性, 人对装饰的欲望远远超出了只用织物来遮盖身体的欲望。剪纸充分的体现了人们的装饰心理, 中国的剪纸不但可以单独的制作出来作为装饰品, 还可以用剪纸上的装饰纹样作为织绣、蜡染等的主要素材。剪纸中的花样剪纸是装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花样剪纸就能把剪纸艺术的图案、涵义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2、花样剪纸图案的应用及其特点
花样剪纸:花样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图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为常见, 刺绣、染织、鞋垫等都会用到花样, 在民间花样也叫“样儿”。这种花样剪纸不用张贴, 不用摆设, 只是充当了一种媒介的作用, 充当了一种底稿的作用, 把图案利用这种中介呈现在染织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品上。例如, 在河南出土的虎纹鞋样就是典型的花样剪纸, 此花样剪纸的特点:从形式上是左右对称, 整个头部占据了整张画面的大多部分;从造型上来看这个纹样别致新颖, 构图又像一个花团, 可以说是在似花非花, 似虎非虎的境界中, 充分的突出了剪纸重叠的组织特点。历朝历代织物上的棱格纹也就是沿用了棱格窗花这种剪纸的纹样, 棱格窗花是纯粹形式的几何纹样, 也是审美者对对称和均衡形式认识的方法之一, 半坡鱼纹和交龙穿壁纹是棱格纹演变的有力证据, 它的形成是由一个临摹的阶段向抽象化阶段的转变。
3、花样剪纸图案在现代蜡染设计中的运用
花样剪纸也广泛的运用在现代设计中, 尤其突出的是在蜡染设计中的表现。不管是剪纸还是蜡染, 它们都会存在着共同点, 纹样与图形装饰都是它们需要共同来研究的元素。当然现代蜡染设计的图案也会沿用民间剪纸图案的寓意, 一个民族会把对一个事物产生尊敬、崇拜等一系列的感情世代相传下去, 那么中国的吉祥文化就是这种事物的具体表现。吉祥文化包含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等, 所以无论是装饰、图案都会和吉祥文化紧密相连, 用以表现一种吉祥的寓意。例如:《莲花娃娃》剪纸, 中心娃娃头饰一对鸳鸯, 双手各举一鸡, 娃娃腰间的莲花突显整个纹样的寓意, 揭示了“人生莲花, 莲花复生人”这样的人类代代繁衍的过程, 是典型的生殖崇拜。图案“莲花”在民间剪纸中意在祈愿男女婚姻幸福吉祥, 儿孙万代, 家庭幸福。蜡染上的莲花图案在民间的床单、被罩、小孩的背袋上都会经常见到, 充分的体现了“莲生贵子”、“并蒂同心”意象。
结论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生产本身就有两种, 一种是衣服、装饰等的生活资料, 一种是人类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民间剪纸图案具有自然和生殖崇拜的感情在其中, 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装饰图案、蜡染设计等的生活资料中。现代蜡染设计同时也离不开对传统感情的继承, 也离不开把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的审美要求中。剪纸以其所特有的图形符号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将剪纸图案应用到现代蜡染设计中也是当代最至关重要的一点。
参考文献
[1]《民间艺术教育》崔锦、王鹤著;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民间剪纸研究》陈竟主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装饰艺术源流》曹林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4]《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王贵生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国蓝染艺术及其产业化研究》刘道广著;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程》彭咏著;廊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印染织绣艺术:生活尽染》张抒著;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传统图案与民间图案 篇2
中国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要更好的将这些传统图案、民间图案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就要知道这些图案的特点、来源及形式,以下就中国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的各种形式做一下简要分析。
传统图案
(一)彩陶图案
陶器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在题材上,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练,变形幅度大。在组织排列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在色彩方面,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褐、黑等色。彩陶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二)青铜器图案
商代器物浑厚庄严(如司母戊大鼎),纹样主要是饕餐纹、凤鸟纹等动物纹样及几何纹样。晚期的纹饰,花纹繁褥细密,往往遍布铜器全身,构图严谨,富于变化。西周器物浑重凝炼,纹饰主要沿袭商代,趋于程式化。春秋时代器型趋于工整细巧,纹样富丽繁密。战国时代,青铜器在生活中虽已失去了以往的显赫地位,但其艺术性仍在发展。以“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为例,在题材方面已走向了现实生活,反映了采集、狩猎、宴乐、水陆攻战等内容。
(三)玉器图案
古代分为两大类:“礼玉”和“佩玉”。前者用于礼仪;后者用于佩带等装饰。早期玉器动物变形幅度大。金代的玉佩形象生动。
(四)漆器图案
秦、汉两代是漆器艺术的顶峰时期。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用笔流畅飞动,同时还出现了金银扣、镶嵌、金箔贴花等技艺。宋代出现了浮雕式的“剔红”,丰富了漆器的艺术形式。
(五)金银器图案
唐代有了较大发展。金银器上花纹有缠枝牡丹花、宝相花、狮子、骏马等。这时已使用了凿刻工艺,线条粗细并用,流畅柔曲,形象饱满、富丽、华贵。唐代吸收了波斯等国的外来文化,使中国的工艺美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六)瓷器图案
我国瓷器始于商周,成熟于魏晋,宋代成为顶峰时期。瓷器分青瓷、白瓷、彩瓷三大系统。青瓷、白瓷图案多用浮雕印贴和刻花、划花、剔花及铁釉画花(铁锈花)等方法处理。铁锈花风格粗扩奔放,别开生面。元、明的青花较为著名,白底蓝花,清秀雅致。明代以后,釉下彩、釉上彩的出现,使瓷器的风格形式更为多样。
(七)印染织绣图案
(印染、锦缎、刺绣、绰丝等)汉时已相当发达,纹样风格与汉漆器、铜镜相同。后来开辟了“丝绸之路”,唐代风格为之一变、还出现了联珠纹图案。汉时印染已出现木刻戳印加彩绘的方法。唐代出现了蜡染和扎染法,花纹清秀自然,结构连续和谐。宋代发展了漏版刮浆技艺的“药斑布”(即今蓝印花布),纹样风格质朴。
(八)建筑装饰图案
(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画像石”盛行于汉代,与青铜器纹样相比,趋向写实,风格为之一变,造型简练、质朴、线条流畅,结构变化丰富,常采用“平视体”。
“画像砖”(印纹砖)多用于墓室,纹样题材广泛,多采取模印的办法,用不同的小模,交错印在砖上,形成结构复杂的大画面。
瓦当(半圆柱形瓦筒的头部)多用模印花纹和文字,结构多采取“适合形”,造型简练生动。其中以代表东西南北四方保护神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最为著名。文字多用吉祥语,如“长乐未央”等。
民间图案
民间图案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人民中广为流传的图案,这种图案虽然来源于民间,但在长久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与特色,表现出一种艺术的活力。民间图案大方、自然,表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活状态。
(一)种类
1.剪、刻纸用剪刀刻纸的种类有阴刻与阳刻的风格,剪、有单色与彩色。彩色又可分为套色、衬色、点染、填色筹。剪纸有江浙一带的秀丽,也有广东的华丽。剪、刻纸工具材料的限制,在造型上不求透视、解剖的准确,而刻意追求变形、装饰性。
2.泥玩具由于受用途的制约,不可能精雕细琢,而要求造型简练成团块,涂以强烈的、对比的鲜艳色彩,以吸引儿童,从而形成粗矿的风格。
3.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即古代所称的药斑布、浇花布和刮印花。蓝印花布由于漏版刮浆防染工艺及蓝靛染料的制约,色彩单纯、朴素大方,曾广泛流行于我国的许多地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4。蜡染是以蜡在布上画纹,然后在染料中浸染、去蜡而成。风格质朴、自然。
5.扎染(绞频染)即按构思用针、线在丝绸布帛上缝、扎,然后浸染、煮染。由于缝扎的防染作用,形成了非常自然的花纹、风格朴实大方。
6.刺绣我国四千年前已出现。目前著名的民间刺绣有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苏绣以双面绣全权、小猫为代表、精细雅治,图案秀丽,色泽文雅,有中光、齐匀、和、顺、细、各种技巧。潮绣色艳,强调阴阳浓淡,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其他名绣也各具特色。
7.脸谱是传统戏曲图案化的性格化妆。它以夸张的构图、纹样和色彩来表现人恶、美丑及其个性和身份。脸谱一笔一划均有含义。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个性。忠勇(关羽为红脸)、黑示刚直不阿(包公为黑脸)。
(二)民间图案的语言——寓意纹样
寓意纹样以某种形象或某几个形象,通过谐音、假借、比喻,寄托美好的愿望。所以,这类寓意图案又称为‘吉祥图案”。
五福捧寿——五只刷昌缝着“寿”字。幅与福同音(谐音)。
喜上眉梢——画喜鹊站在梅梢上。喜鹅——象征喜庆。梅与眉、媚谐音。
福寿双全——用桃子(代表寿)、编幅(与福谐音)、两枚(一双)。
岁寒一三友——一以松、竹、梅经冬不凋、迎寒挺立(开花)的“性格”喻君子。
鸳鸯戏荷——根据鸳与鸯不愿分离的属性,喻夫妻关系,象征夫妻的恩爱。
六合同春——画鹿(陆、六的谐音)鹤(合的谐音)、花卉、格树(象征春天,六合指东、西、南、北,即天下。
凤穿牡丹——凤象征吉祥。牡丹,象征富贵。二者结合,象征光明、美好、富贵。
事事如意——“柿”与“事”谐音。画两个柿子(事事)、如意。
平安如意——以如意插瓶中表意。瓶与平安的“平”字谐音。
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将这一资源更好的运用在艺术设计当中,使中国的传统图案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能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民间现代图案 篇3
关键词:民间砖雕,吉祥意味,现代图形创意
中国的民间艺术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的宝库, 各种民间工艺缤纷炫丽、交相辉映, 不仅映射中中国千年的历史与沧桑, 同时呼应着时代的脉搏与声音。
民间砖雕工艺就是这宝库中的一支奇珍。
一、民间砖雕的历史及工艺
砖雕工艺是以砖为基本材料进行加工的民间雕塑工艺, 在陶艺、石雕的工艺基础之上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它精致而又质朴, 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与中国民间的砖砌建筑相伴成长、浑然一体, 共同营造了一种统一而和谐的艺术氛围。
民间砖雕技艺大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已出现花砖。从现存的汉画像石、画像砖中我们亦可以窥见汉代砖石雕刻工艺的水平。唐宋金时期砖雕技艺提高、生活气息渐浓。明清时代的砖雕表现内容丰富、构图复杂, 具有完整的装饰效果和独立的构图样式。
砖雕的制作根据原料烧制方法不同, 有青砖、红砖和花砖之分, 主要工艺有烧活、搕活、凿活、堆活等。经过修砖、上样、刻样、打坯、出细、磨光等一系列工序之后, 一件砖雕作品也就大致完成了。
民间砖雕由于地域差异而呈现出不同面貌, 如徽州砖雕以精美细腻著称, 而天津砖雕则以技精意新闻名于世。山西砖雕构图饱满繁复、陕西砖雕造型古朴大气、广东砖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苏州砖雕玲珑剔透书卷气息浓厚。这门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本土艺术, 散发着强列的东方情调, 其创作方法内涵反映华夏美学文化精神。
二、民间石雕图案的分类、吉祥图案的形式美及寓意
民间砖雕中的图案如果按照砖雕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照壁雕、门窗雕、墙面雕、屋顶雕等。按内容题材分为植物、动物、人物、文字以及组合纹。按纹样形式分为单独、连续、适合等。按艺术表现形式分为圆雕、浮雕、镂、透雕等。无论我们如何区分或者说界定品类众多姿态各异的砖雕艺术, 不可否认的是在民间砖雕中大量使用的图案造型是具有吉祥意味的。
龙、凤、鸾鸟、狮、象、孔雀、绶带鸟、蝙蝠、鱼、蝶、龟、鸳鸯、水仙、桃花、灵芝、石榴、佛手、常春藤、万年青、萱草、祥云、花瓶、宝鼎、如意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疑是一串串浓烈的喜庆和愉悦之情。
当然, 吉祥图案首先具有装饰意味的, 正如前文所述, 民间砖雕艺术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历程是与在这一方水土的人的生活、迁徙、审美叠褪等密切关联的, 所以中国砖雕艺术不是所谓的阳春白雪、孤芳自赏的艺术, 通俗的讲, 它是百姓看着顺眼的艺术, 吉祥图案的装饰性也就是它的形式美是我们所分析的一个重点。
首先, 砖雕中的吉祥图案多具有对称性美感。
对称感缘于人类一种基础的心理体验和追求, 在人们的意识深处, 对于对称的东西有着超乎想象的趋向。这源于原始审美经验的对称形象至今依然深深印刻在现代人的思维基因中。对称的另一种变体是均衡, 同时, 它也能在人们视觉疲劳时增添新鲜感变化出一点小花样。
在民间砖雕中常见构图形式美还有对比与调和, 复杂的吉祥图案不是简单的罗列就可以达到感动人心、潜移默化目的的。其中需要民间艺人巧妙的构思加工, 才可以营造出精美的砖雕艺术世界。
因为是依建筑的形制加以装饰构建, 砖雕的形式美还体现为一种节奏与韵律以及比例关系的条理与统一, 如上图中的龙纹恰到好处的掩映在窗棂间, 既饱满又不失秩序感。
中国民间的砖雕艺术的形式美不仅仅是美的构图, 同时还有美的色彩。喜庆的红、娇艳的黄、浓郁的绿、清澈的蓝, 在民间砖雕的艺术中异彩纷呈。这是一种生命活力的体现, 也是民族性审美的表征。
砖雕的形式美是与作为吉祥艺术的载体共通的, 砖雕艺术表现中的题材、图案纹样构成及色彩本身就是吉祥观念的象征寓意符号。民间砖雕的图案有着由表及里、耐人品读的美好意味, 这就是一种托物言志似的“缘物寄情”。张道一先生将缘物寄情的寓意内容概括为福、祷、寿、喜、财、吉、和、安、养、全。
在砖雕图案中涵盖了人们普遍的心理诉求。如《富贵牡丹》象征吉祥、富贵花;《和合二仙》寓意美好和谐, 二仙亦是喜神。《松鼠葡萄》取葡萄饱满多籽、松鼠乃是鼠的变通, 鼠为子神之说, 强化了繁衍求嗣、隐喻多子多福;《悬鱼惹草》二者为水性生物, 用于山花装饰, 取水克火的风水观;《麒麟送子》在民间信仰中, 麒麟是仁义之兽, 可给人子嗣;《喜鹊登梅》又名喜上眉梢, 喜鹊为吉兆, 梅眉谐音, 象征喜事即将来临。《双钱》即古代的钱币样, 有祁财、祈福的寓意, 钱与全近音, 双钱有福寿双全之意;《六和同春》又名鹿鹤同春, 六和指天地四方, 六合同春即指普天之下皆为春天, 鹿六谐音, 鹿与鹤又皆为长寿的象征。
三、吉祥图案的衍生及现代解读
最早出现吉祥二字是在《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 吉祥止止”。唐代成玄英疏:“吉者, 福善之事;祥者, 嘉庆之兆。”
吉祥图案缘于人类的吉祥意识。
在人类的初始阶段, 猛兽、疫病、天灾的威胁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随处存在死亡危险, 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变幻无常促生了民众对无力征服又渴望抗拒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祸患的心理期冀, 祈福禳灾趋吉避凶成为人类特定历史阶段精神需求, 以禳灾纳吉为主题的吉祥艺术, 缘于并广泛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吉祥图案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 不断完善着其从造型、构图到色彩、寓意等等方面, 日趋精美的吉祥图案也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不容忽视的重要财富。
民间吉祥艺术的创作观念源自民众样式、题材、实践、材料、技艺多样性、民众的吉祥艺术创作呈现的并不是艺术形象本身, 而是与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活理想紧密结合的情感化的艺术形象。所以, 在千年的历史沉淀中, 吉祥艺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它源源不断的将祥和幸福的精神养份输送给在华夏大地繁衍生息的子子孙孙。
诚然, 历史在发展, 人类在自然面前早已不再是哭哭啼啼的娃娃, 但我们全无须怀疑吉祥艺术存在的必要!
吉祥艺术的起源是因由一种强烈的求生意识和盲目的依赖, 比如出于同样诉求的图腾的出现, 似乎一个简单的圈圈框框就可以保佑平安, 但正是这样的勾画确实能够令无数颗战栗的心灵安稳。在现代社会, 现代人共同的焦虑、不定、惶恐等等心理疾忧亦需慰藉, 慰藉即精神, 改善命运向往美好何时都是众生的渴求。时代发展节奏加快, 现代人的心好像时刻在颠沛动荡中事事物物无处不蕴藏着变化冲突与危机, 人的各种生理心理指标都会下降下滑, 而科学研究表明, 长期处于紧张心态下, 审美艺术无疑在这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效果, 吉祥图案具有安抚视觉神经进而触碰慰藉心灵的作用。
精神的需求是人类在物质满足基础上的高追求, 也是必然追求。很多吉祥图案慢慢有趋于纯粹以审美价值为主的装饰, 不可否认的是, 民间吉祥艺术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艺术, 吉祥图案承载了多种吉祥寓意或内涵, 特定吉祥观念符号灌注了在人们的思想情感中, 并体验在视觉表现形式。人类创造的文化作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历史的更迭与演进中, 不断承接延续着, 一体化多元化文化格局, 本土文化, 历史现实的意义。
一支牡丹、一朵并蒂, 或许在当今社会已经有着与古代不尽相同的寓意, 但, 在那一秒, 在你凝视它的一刹那, 油然而生的平和、舒缓、安宁却是多少语汇都难以尽述的。这就是吉祥图案的现实意义与解读。
四、现代图形创意设计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的塑造
众所周知, 在图形表现上, 设计师重视的是对比、调和、平衡、动感等要素, 力求在自己的设计中兼顾八方而又个性昭然。然而, 由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结合的图形创意的内涵却难以把握。
实用性、艺术性、社会性结合的现代图形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敏锐的灵感导向与搜索机制。于是, 更多的眼光聚焦在民族元素的再设计上, 而这, 并非搭积木那样简单。即使手握千万的古代图案、图形仍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所谓“慧眼识真”, 也正所谓“大浪淘沙”, 如果说现代图形设计存在着某些捷径的话, 从民间吉祥图案入手或许值得重视与实践。
砖雕图案所具备的形式美感、丰富的象征意味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本着图形创意的原则之独特性、多向性、综合性等, 相信大多数设计师恐怕都再难割舍对它的钟爱。创意思维源自很多方面的刺激, 有符号的、有文字的、有综合的, 更包括文化的。
图形设计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拿来”与“变去”的加法或减法。掌握要诀与取得成功之间还会有漫长的路。
五、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
现代图形设计面临着探寻灵感的问题。中国元素成为中国当代设计师常常提及的名词, 而何为中国元素呢?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比比皆是的古典图案图形的现代演绎, 在服装上, 在产品外包上, 在标志、装帧设计上随处可见云纹、卍字、团龙、宝相之类。但“拿来”容易, “消化”起来未必轻松。首先, 古典的经典的图案都有着其适用的空间与方式, 照搬起来犹如玩时空穿越, 不伦不类;其次, 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嫁接于几个简单的形状上凸显了现代人的浮躁与盲目, 其文化的不耐受昭然若揭。我认为, 与其盲目、小聪明似的拿老祖先的物什装点门厅, 莫不如踏踏实实从民间艺术中找自己的根!
因为, 民间艺术渗透了强烈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 从而使民间艺术审美创造具有鲜明特征, 民间审美观念更多的继承了传统审美观念最原初的意义, 在民间艺术文化生态背景基础上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一脉相承。
古人与今人太多不同太多差异, 然而, 对人生的追求, 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向往和追求, 通过民间艺术的某些形式表达出来的这种精神上观念上的趋吉避凶不是我们所共有的吗?我们常说, 我们的设计要与世界对话, 而全球范围的人类也有着千差万别, 但共通的爱、友善、同情、关怀等善良的人类情感又会把我们紧紧包裹!吉祥观念种种都是补偿人的精神或物质上的某些不足并时时给一种昭示或启迪, 从而得到人们赞颂, 这些积极意义长期积淀在人的心中, 成为创作不衰的主题。
这将是一种带有精神功利性的视觉审美感受。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之路或许可以由此展开!
从一定意义上讲, 艺术的内容就是观念, 图案纹样是人类形象的把握世界的形式, 是一种基本的纯化的方式, 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而反映出一定的观念。
吉祥纹样包含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精神的投射。中国传统美学强调, 主客观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求完美的美学观念。
创作理念将天地人物道德和期盼看做一个有机整体, 以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 借物喻理以形写意形神兼备, 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态。
六、小结
民间砖雕艺术是百姓的艺术, 其有着平易的性格;民间砖雕艺术是吉祥的艺术, 其有着丰厚的内涵, 两者对于现代的图形创意设计无疑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蓝先琳.民间砖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陈绘.民俗艺术符号与当代广告设计.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民间现代图案 篇4
陕北民间刺绣图案蕴含了陕北手工艺人勤劳和智慧,在历史长河之中逐渐积淀为艺术精品。其图案造型更是丰富多样,美轮美奂,极具审美和实用价值。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借鉴这些传统图案造型,不断翻陈推新,值得深度思考。
图案是指一切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与工艺制作密切相关联、相互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陕西民间刺绣图案同样以其独特的想象和饱满的构图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现实生活中淳朴、真诚、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也构成了陕北民间刺绣的基本格调,造型独特是陕西民间刺绣图安区别于其他图案的显著标志。
陕北民间刺绣图案的分类
在所搜集到的绣品中,按照图案造型可大致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其中植物类以莲、牡丹、草叶、佛手、桃子、石榴为主;动物主要有蝴蝶、蝙蝠、鸳鸯、鱼、老虎、龙、凤等。绣品图案大多适应物件的形状,构图饱满,并且讲究均衡、对称等审美的要求。以服饰和生活日用品为载体,运用刺绣工艺,达到实用和艺术的统一。
陕北民间刺绣图案造型分析与创新思考
1.植物类图案造型分析与创新思考
植物类一般都由花、梗、叶组成。其中,梗随着花和叶的造型不同、构图不同而变化,根据需要依附于花和叶的造型变化。所以,在植物类的图案造型设计中把花形和叶型的变化作为重点。
花形是指花的外部形态,在陕北民间刺绣的绣品图案中,花卉以牡丹和莲最为常见。牡丹花形近似球状,以花蕊为中心,由多层花瓣包卷而成,圆润饱满,表富贵之意;而莲花花形则跟碗相似,以花蕊为中心,多层花瓣相间而生,花瓣尖而饱满,意予安静而圣洁。陕西民间刺绣的老手工艺人在排列刺绣图案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取其花瓣的形,而简化其花形的冗,并运用不同的针法和颜色将其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借鉴陕北民间刺绣图案做设计时,可以从花形为出发点,在外轮廓的设计上打开一些开口,占据一定的空间力度,同时,在花瓣排列时也要考虑到花型大小之别、花瓣厚度之分、组合数量多少之异、线条疏密之差。而且,由于绣品本身有针法、色彩和构图的造型因素影响,在做图案设计时,可以运用减法,化简其针法和颜色带给人的视觉影响,学习其精华之处,提取对现在设计有用的素材,运用几何抽象变化、写意性装饰变化等,设计出具有传统味道的当代设计。
在植物类绣品的图案素材中,叶子的造型种类繁多,基本可从叶形、叶脉和叶序这三个方向分类,其中从叶形方向分类为:单叶、复叶、带叶、羽状叶和掌状叶;从叶脉方向分类为:横向叶脉、纵向叶脉、对生叶脉和互错叶脉等;从叶子组织方向分为:对生、互生、丛生等。借用自然界原有的叶子叶脉的启示,强化叶脉本身的肌理组合,起到集中视线的作用,将叶子内部结构弱化,强化叶子边缘装饰,产生特有的情趣美,或者反过来强调叶子的内部细微结构,弱化外轮廓边缘,则会产生自由豪放的原生态美感。叶子变化原本简单,可采用装饰手法来丰富图案内容产生的节奏变化,同样具有审美的趣味性。在陕北民间刺绣的绣品当中,叶子无非是用来装饰绣品主体的,所以手工艺人在绣品图案排列时,将叶子的变化与绣品主题结合起来设计,叶子的大小、形状的变化都是围绕着绣品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点在我们设计时也可采用。
2.动物类图案造型分析与创新思考
十二生肖、麒麟、狮子、老虎、猫、蝙蝠、蝴蝶等等,都是陕北民间刺绣图案中常见的动物形象,每一个动物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征。例如狮子和老虎,在陕北民间刺绣中,狮子图案的造型特征表现为:头顶和身上的毛发为卷曲状,耳朵通常悬垂于头部两侧,爪子较为圆润,尾巴蓬松,整体造型呈现出一种慵懒、顽皮的状态。而老虎头顶和身子的毛发比较平顺,耳朵矗立在头顶,爪牙尖而锋利,尾巴细长有力,整体造型威严有朝气。在进行图案造型设计时,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特点、个性特征、气质风貌、皮毛之感,夸张要点,减去多余枝节,突出气势,达到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视觉审美效果。
陕北民间刺绣图案造型寓意思考
在陕北民间刺绣中,动物类图案造型大多与植物类图案造型相结合,这不仅仅是刺绣构图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制作者美好的愿望,赋予其深层次的内涵。
在陕西民间刺绣绣品中最为常见的素材为莲花、蝴蝶、鱼、石榴、藤蔓等,这些素材虽然简单常见,但是在手工艺人眼里,这些素材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一种动物这么简单,她们给这些素材都赋予了象征意义,在造型上也给予了大胆想象,夸张这些素材形态的本质特征,加以强化使之更为鲜明、性格更加突出。其中以饱含人们对子孙期望的“娃娃鱼”造型颇为常见,它造型夸张大胆,移花接木,把白白胖胖的娃娃的笑脸和代表多子的鱼身结合起来,用高度概括、提炼、夸张的手法将手工艺人的美好愿望赋予其中,使得娃娃鱼造型不仅没有一丝怪异,反而整个造型看起来生动形象、憨态可掬,极具趣味性。当然,具有这样大胆创新的想象能力,也主要归因于手工艺人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造型训练,她们的创造思维没有被模式化。
总结
陕北民间刺绣图案造型变化万千,风格纷呈,并非像一般人理解的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夸张和异想天开。它源于中国古老文化解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手工艺人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在当代图案造型设计中,应当借鉴传统图案造型思维方式,打破常规,突破教条束缚,做到不失传统的创新。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之图案解析 篇5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 包括蓝底白印花布、扎染花布和彩印花布三种。其中, 以彩印花布特征最为突出, 地方色彩尤为浓郁。民间彩印花布是以白色土布为面料, 手工套版印制的一种印花布, 俗称“花袱子”。这种彩印花布盛行于明末清初, 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它以特别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见长。当时, 民间婚庆仪式多用彩印大包袱包裹陪嫁衣被、箱柜, 用小包袱包盖梳妆台和鸡笼等嫁妆, 并用专门编织的包袱带捆扎, 随新娘一起抬送至婆家, 以图喜庆、吉祥。这种彩印包袱成为当时婚嫁必备的物品, 并被新人珍藏留念, 逐渐形成为一种民俗习惯流传至今。
彩印花布的工艺, 理论上讲并不复杂, 属于镂空版刷印技术。民间的彩印花布是多版套印而成的, 一版花纹对应一套颜色。根据构图的形式, 花版多分为中心版、角隅版、边饰版。首先需要制作镂空纸版 (现在也有用塑料版代替的) , 一般是将四、五张毛头纸裱糊在一起 (比蓝底白印花布版薄) , 称为“打纸帮”, 再经过做花 (刻花) 、打蜡、上生桐油、火烘、上熟桐油, 晾干后以备印制。另外, 还要经过画版、刻版、刷色等几道主要工序。彩印花布的用布, 据印染艺人说, 什么白布都可以, 但以手工织的白布最好。布要经过水湿, 不白净的要漂白, 晾干后才可刷印。每道工序的实施过程都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民间手工艺人们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 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从而总结出各自的办法, 成为“独门绝技”。在彩印花布流行的年代, 手工艺人们十分注重保护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技艺, 因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 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
二、山东彩印花布图案解析
山东地域范围内制作和使用彩印花布的有菏泽地区的曹县、定陶县、东明县、巨野县, 济宁地区的嘉祥县、梁山县、郓城县, 枣庄地区的滕州市, 潍坊地区的青州市, 滨州地区的博兴县, 德州地区的夏津县, 烟台地区的蓬莱市, 还有临沂地区等。其中, 以临沂、博兴、嘉祥三地的彩印花布最具民俗文化特色。下面笔者将从民间彩印花布的图案内容、图案造型特点以及图案色彩三个方面探讨这种民间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 图案题材
民间彩印花布图案的题材非常丰富, 多为象征吉祥的鸟兽虫鱼、花草果蔬。动物形象有龙、凤、虎、狮、蝙蝠、喜鹊、鱼、鸡等;植物形象有牡丹、梅、兰、竹、菊、葫芦、石榴、佛手等。这些形象通过运用象形、谐音、文字等手法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即抽象意念的具象化和具象事物的抽象化, 概括起来就是“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反映出劳动人民崇尚文明、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彩印花布图案按照反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求子祈福类、婚嫁吉庆类、招财纳福类以及驱邪求平安类。
在中国民间, 麒麟是传统祥兽, 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神物, 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是神的坐骑。麒麟龙头, 麝鹿身, 尾似龙尾, 身披龙鳞。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 由此演化出“麒麟送子”的图案。济宁郓城县的《麒麟送子》 (图1) 作品中, 童子手持莲花、如意, 骑在麒麟上, 祝生贵子, 寓意吉祥。作品以紫色花边框住四周, 花边内以一单元纹样并排刷印, 填满其间, 人物、麒麟生动自然, 八宝器物穿插上下左右, 构成完整的吉祥图案。人物轮廓不用小圆点连成, 而用黑色短线连接, 为了刻版方便而将线条断开的地方, 再用紫色版的短线填接上, 远看线条流畅, 没有断线的痕迹。作品《榴开百子》 (图2) 中, 石榴果实饱满, 象征着家族人丁兴旺, 子孙满堂。《莲生贵子》 (图3) 中莲蓬寓意连生, 具有祈求多子多福的象征意义。
滨州博兴县的《蝶恋花》 (图4) 作品中, 蝴蝶与花相互缠绕, 产生花中有蝶、蝶中有花的艺术效果。蝴蝶装饰图案多被用于民间结婚时包裹陪嫁衣被嫁妆等的彩印大包袱上。临沂地区的《凤穿牡丹》 (图5) 作品中, 凤凰和牡丹花图案相结合, 色彩典雅绚丽, 层次分明, 形象突出, 充满了动势。古代传说中, 凤为鸟中之王, 牡丹为花中之王。丹、凤结合, 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 “凤穿牡丹”寓意富贵。
滨州博兴县的《连年有余》 (图6) 作品中, 两条金鱼和两条鲤鱼姿态不一, 四朵莲花方向各异, 都围绕着中心大莲花旋转, 整幅图案表现了鱼儿游弋莲中的热闹场面。图案中的鱼和莲花用线流畅, 造型简练生动, 构图饱满, 严谨且不失活泼, 富有装饰美感。“莲”是“连”的谐音, “鱼”是“余”的谐音, “连年有余”寓意来年丰收, 表示对生活优裕、财富年年富余的愿望和祝愿。
济宁嘉祥县的《狮子滚绣球》 (图7) 作品, 中间团花为绣球平面造型, 四角的狮子戏球造型栩栩如生, 富有童趣。狮是百兽之王, 勇猛威武, 雄伟刚健, 有巨大的威慑力, 古人认为它们能驱邪镇妖, 消灾除害。古人视绣球为吉祥喜庆之物, 常用“狮子滚绣球”表示喜庆吉祥欢乐之意。
(二) 图案造型特点
彩印花布的造型属于具有装饰性功能的艺术造型。在造型创作的过程中, 将来源于自然、生活的素材通过抽象、秩序、概括、夸张、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完成具有独特寓意的艺术造型创作。图案造型要符合装饰美的形式法则, 即整体、变化、对称、均齐、对比、调和、重复、比例、权衡、宾主、疏密、节奏、韵律等。图案构成方面, 大体可分为单独图案、二方连续边饰图案以及由中心图案和角隅图案组合而成的适合图案。一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形式。在装饰手段方面, 点、线、面的运用恰到好处。中心团花、角花以及边花多采用块面造型;中心团花为正面俯视花头造型, 角花则为侧面平视花头造型;角花与角花之间穿插花叶、动物等形象, 填满空地, 构图上达到圆润、饱满的效果。大块面的边缘用连续的小圆点勾勒,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相同, 整个画面中很少有连续的长线出现, 大都以连续点形成的虚线来描绘主体形象。每一种大小不一的点需要手工艺人制作不同的铁簪子, 用它在纸版上刻出每一个点, 这些连续的圆点所连成的虚线简洁流畅, 古拙洗练, 形式自由灵活。从这些虚线造型上不难看出民间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中心纹样与大边框之间大都有一小边框作为过渡, 通常为很简洁的几何纹样;大边框外又有另一小边框作为外围, 视觉上疏密结合, 有紧有松, 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三) 图案色彩
民间彩印花布多由大红、桃红、翠绿、姜黄和紫色等多种颜色组合而成, 镂印时每种颜色都需要一张单独的版, 所以每个彩印花布的图案都至少有两三个版。因为民间彩印花布图案大多有吉祥寓意, 所以对吉祥图案的设色也是具有主观性的, 这种主观设色现象是与传统文化观念相关联的[1]。“青, 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 赫也。太阳之色也。”“黄, 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 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 晦也。如晦冥之色也。”人们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这五种基本的色相, 并且这五色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五种“正色”, 并被赋予吉利祥瑞的意义。在民间, 色彩已不只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知觉形式, 而更是一种观念性阐释和象征性比附。色彩被赋予特殊的涵义, 只有顺应这种色彩观念, 才是吉祥的, 也才是美丽的。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一样, 民间彩印花布的设色内涵和象征意义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其中绿色寓意万年长青, 红色寓意四季红火。民间艺人“红红绿绿, 图个吉利”的设色口诀更是直接的心理情感表述。在民间彩印花布的图案色彩中, 我们很少看到沉闷灰暗的色彩, 即使有时出现某些灰色或复色, 整体风格也依然是热烈向上的。彩印花布图案的设色艳丽浓烈、丰富鲜明, 既追求强烈的对比, 又讲究和谐的统一, 色彩整体效果鲜艳、热烈、轻快、明快。因为彩印花布在民间多在结婚仪式中, 所以依照传统观念, 婚礼上满眼的红色不仅渲染了红火热闹的气氛, 也象征人丁兴旺日子红火。民间彩印花布图案的这种色彩特征, 除了受视觉规律的影响外, 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民俗观念也是影响彩印花布图案色彩的主要原因。
三、山东彩印花布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民间彩印花布的手工制作繁杂, 却体现着一种特别的韵味, 手工刻版印制出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块面都体现着这种民间花布的独特魅力。这种复杂性中融入了手工艺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加上彩印花布中图案的丰富性以及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 使彩印花布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农村遇到嫁娶、祝寿、走亲戚等喜庆事, 还是离不了这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用彩印花布做成的包袱、门帘、帐檐等。所以, 彩印花布至今在民间还有生产, 现代机器生产的花布仍然不能代替彩印花布。但是, 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 刷印的颜色多是品色, 不能洗涤, 经不起长久使用。另外, 彩印花布的品种、使用的时节、流行的地区和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与过去相比, 彩印花布的生产日趋减少。但彩印花布图案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愿望,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应当得到很好地保存、继承和发展。笔者认为, 继承民间彩印花布的风格特点和印制方法, 为这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寻找出路, 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是我们手工艺术专家、学者们的首要任务。
首先, 我们可以改变彩印花布原有的“大包袱”的单一形式, 设计生产新品种, 可以考虑发展室内装饰和旅游纪念品, 对其进行时尚的改造, 开拓新的领域。其次, 我们可以考虑依托民间彩印这门手工技艺, 在保留民间图案风格的基础上, 在装饰图案方面加以改革创新, 加入现代时尚元素, 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再者, 改进制作工艺。民间传统的彩印花布面料多以粗棉布为主, 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那么就需要改用一些适合现代人的面料, 如化学纤维面料、真丝纤维面料、麻纤维面料等。
在文化全球化的同时, 更需要文化的民族化、个性化。社会越是向前发展, 人们的生活越好, 就越是有一种追求原始质朴、自然美好的心理情结。要让民间艺术不仅在民间活起来, 还要在现代生活环境中活起来。祈求吉祥、追求美好是人们恒久不变的愿望。在这一点上, 中国的吉祥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不能因为生存方式的改变, 而中断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笔者认为, 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并不矛盾。我们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保护并不意味着让它永久停留在时间的某一点上, 也不意味着拼命挽留住一些与现代生活方式极其不协调的艺术形式或文化形式, 我们想要“留取”或“留存”的是传统民间文化中对于人类发展具有永久建设性意义的某些精神或因素。对于彩印花布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我们要更深入地认识其图案的寓意, 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精神, 把握住现代与传统互相融合的尺度, 将“民族风”与“现代感”自然交汇, 让“吉祥”在“时尚”中得以传承。
摘要: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地方色彩浓郁, 图案题材丰富, 以具有吉祥、祝福寓意的花卉植物和动物为主, 取其谐音, 构图饱满, 色彩艳丽, 对比强烈, 质朴豪放, 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 在现代生活中, 彩印花布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 形式、面料的单一, 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其生产也日趋减少。我们应当改进制作工艺, 对其进行时尚的改造, 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 从而将“民族风”与“现代感”自然交汇, 让“吉祥”在“时尚”中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鲍家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986
浅议中国民间图案的特点及种类 篇6
一、民间图案的特点
1. 民间图案与民俗活动联系密切
民间图案不仅与日常生活所用, 还与民俗活动紧密相关, 人们根据不同活动, 制作相应的图案用以烘托气氛, 例如:春节中常用的窗花、门神;元宵节中的彩灯、狮子、十二生肖;清明节里的风筝、花馍;中秋节的月饼灯, 主要烘托节日喜庆气氛。
此外人生的重大转折也有相应的庆贺方法, 例如:仪式类的包括, 诞生:鸡蛋、贴花;婚礼:“囍”字;寿辰:“寿”;桃;均用来渲染喜庆气氛。
2. 民间图案的装饰内容丰富。
(1) 民间图案与宫廷图案在装饰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在内容上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精心组合, 具有祈祥纳福的象征意义, 如表庆贺寿辰:桃子、蝙蝠;婚姻爱情:鸳鸯;欢度大年:鲤鱼、莲花等。
(2) 民间图案用传统的戏剧故事、民间传说用图案的形式表现, 以颂扬伦理道德体现幽默趣味。常见的内容有:表现伦理道德的:西厢记 (爱情) , 白蛇传 (恶势力) , 劈山救母 (孝) , 杨家将 (忠) , 八仙过海 (超脱) , 老鼠娶亲 (幽默) 。
3. 民间图案的寓意跟联想能引起民众共鸣
许多民间图案通过寓意、谐音、指物会意、感悟造型等形式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一是谐音寓意, 利用字的谐音, 花鸟虫鱼等图案造型去表达美好的愿望, 以求吉祥。如:金玉满堂, 金玉——金鱼塘——堂 (象征富贵) 图中荷花、荷叶、水草的描绘象征荷塘, “金玉满堂”表示财富之多, 以象征富贵常在。后来也有把“金玉”成为有才学的人, 形容家族人才辈出。喜鹊登梅, 喜鹊在民间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鸟, 人们把喜鹊的到来作为报喜的象征。“梅”与“眉”字谐音。也作喜上眉梢之意。喜上眉梢喜—喜鹊眉—梅 (象征着报喜) ;早 (枣) 生贵子;连 (莲) 年有余 (鱼) ;吉 (鸡) 祥 (羊) 如意;百 (柏) 事 (柿) 如意;五福捧寿, 五只蝙蝠围绕中心寿字, 或是桃子) 。二是指物会意, 借助某种动物或花鸟、鱼虫等事物, 隐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龙凤呈祥男人—龙女—凤 (象征美满婚姻) 图案中的牡丹花象征着富贵, 婚姻美满、生活富贵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三多纹 (多子、多福、多寿) 石榴-佛手-桃子葫芦-福禄龟鹤-长寿灵芝-福寿。
二、民间图案的种类
各种不同的工艺制作方法是表达装饰图案的必要手段, 它们的制作均以手工方式利用简单的工具完成, 使淳朴的造型得以完善, 而且也显示了各个不同的个性特征, 体现了装饰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这些图案, 不仅表现出了作者的设计才能, 也表现出了他们的制作技能。
1. 剪纸
以纸为材料, 以剪刀、刻刀、为制作工具。因剪纸工艺的特点, 图案造型需要相互连接, 构成互不分离的统一体。剪纸由剪、刻两种方式完成。剪纸的形式有三种, 阴刻、阳刻、阴阳结合。阴刻是选取优美的物象影形, 刻去物象轮廓的结构线, 以大面积的纸型衬托小面积的镂空, 造型淳朴可爱, 乡土气息非常浓厚。阳刻也称镂刻, 与阴刻正好相反, 是刻去图形内外的纸, 保留轮廓线、结构线, 其形式精巧细致, 结构纹理明确, 线条流畅。阴阳结合是一部分采用阴刻, 一部分用阳刻, 其画面“黑”“白”“灰”粗细虚实层次分明, 变化丰富, 自由随意, 能有效地控制画面, 以求得理想效果。剪纸在色彩上还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 也可用颜料涂色, 但通常不使用太多的颜色。
2. 蓝印花布
这是我国一种始于古老的民间手工印花的工艺品种, 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其制作方法是先将所设计的图案用油纸刻成花板, 再用石灰、豆粉和水调制成防染浆料, 通过花板刮印在白色的布上。晒干后, 在蓝靛中浸泡染色。浸染后去掉染料浆, 即显示出经防染的图案, 完成制作过程。蓝印花布分白地蓝花和蓝地白花两种形式。
蓝印花布的题材内容、构图形式与其用途密切结合。如:用于被面、褥面床单、头布、门帘等的图案, 装饰内容多以人物、走兽、禽鸟、鱼虫为主;花卉植物常作为辅助图案, 构图大多采用独幅的形式, 其题材内容的表现比较明确, 并常常通过寓意、谐音来表达一定的意义, 可以做衣料、被面、床单、门帘、头巾等。
3. 蜡染
蜡染技术起源很早, 曾流行于隋唐时期, 后因纹样织造技术逐渐发达, 纹样可直接在制造过程中形成, 蜡染工艺技术便逐步趋于民间, 成了民间有代表性的工艺品种。贵州苗族的最为出名, 图案反映了其民族的民俗爱好, 表现的内容大多为花鸟、虫鱼和几何形体等, 可以做服装、鞋帽、门帘。
4. 刺绣
俗称“绣花”, 民间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品种。过去许多农村妇女几乎人人会刺绣, 家家有绣品, 大都自绣自用, 母女相传, 姐妹相习。图案内容以花鸟、虫鱼为主。刺绣在服装及其生活用品上占主要地位, 可做装饰品、服装、枕套、桌布、门帘、被面、香囊荷包、鞋垫等。
5. 泥玩具
民间艺人或普通农民为自己孩子制作的玩具, 是农村儿童非常喜爱并很普及的玩具品种, 如今也作为装饰品登上了大雅之堂。制作过程比较简单, 一般是用烧制过的模具拓印, 直接进行塑造。待胚体干后涂白色做底色, 再上彩, 勾画五官及各部位的轮廓;最后涂上清漆, 以保护色彩不会脱落。泥玩具既要靠造型作基础;最后涂上清漆, 以保护色彩不会脱落。颜色以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并用黑白两色进行协调。
泥玩具既要靠造型做为基础, 又要靠彩绘来完善。在许多造型中彩绘似显得更为重要, “三分塑, 七分彩”的说法不无道理, 经过描画, 使概括的形态变得生动、清晰, 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 增加了童趣。有的泥玩具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 在玩具的隐蔽处安放哨子, 可吹出响亮的声音, 深受儿童的喜爱。主要内容以人物 (历史人物、戏剧人物) 、动物 (虎、猪、龙、猴、兔、鸡等) 为主,
6. 木版画
民间艺人用木刻水印的形式创作并刻制成的一种民间装饰画。常以吉祥内容和戏剧故事构成画面。吉祥的内容很多, 如:金鸡报晓、天下太平、招财进宝、开市大吉、福寿双全等。还有
青海柳湾彩陶的民俗文化意象
王小明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柳湾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柳湾原始氏族外化的实体的民俗, 也是氏族社会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具体表现, 是氏族先民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器物进行绘画创作, 继而形成以原始彩陶艺术文化为核心的整体氏族文化语境。它是当地文化的原型, 也是本地区传统文化起源产生的动力和因子。在现代文化语境下以文化整体论的视角, 从民俗艺术的的角度关注古代原始文化, 将对当代视觉文化的转向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艺术;彩陶艺术
一、柳湾彩陶器物的物质民俗意象。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文化要素的关系之中。比如任何一种器物只有把它放在社会制度的文化布局中去说明它所处的地位。”1陶器是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 优美的器型和花纹融为一体, 本身就是一种古老艺术, 其“形式是古人传情达意的符号”2, 不但是制陶工艺精湛的标志, 而且是古代先民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文化沿袭创造的开始, 也是民族文化雏形的见证。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言“一种粗耕的兼田渔游牧的经济生活的民族”文化就形成了。
“观物取象的‘象’, 是中国本原哲学的载体, 以中国本原哲学为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由哲学体系、艺术体系到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 形成了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体系。它作为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母体, 推动着各个历史时期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靳之林《绵绵瓜瓞》引言) , 如出土的两性人物彩陶罐, 它暗含着青海柳弯原始地区深刻的生殖信仰民俗文化。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人类的野蛮, 最初阶段是从陶器的应用开始的, 自然揭示了生产的兴趣与生产力作为具有思想意识的人类来说, 绝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需求过程, 而是还要追求精神的满足, 视觉形象化, 心理视觉化, 通过形象的纹饰来记载各种生活事项, 作为武侯历法的参照物, 更有历史时空的产物。”柳湾彩陶的器型主要有盆、壶、罐、瓮、豆、碗, 显得新颖多样, 彩陶表面为桔红色或紫红色, 配上黑色线条的几何形花纹或动物形花纹, 更加光亮艳丽, 柳湾墓地的全面发掘, 这使人们认识到青海三江源头地区早在远古时代, 先民们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 从中可以窥探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它也见证了我国彩陶艺术的发展、兴起、繁盛到衰退, 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是远古文化的第一次高峰。健康纯朴的风格, 浓郁深厚的生活气息, 精湛洗练的手法, 是新石器文化昌盛的见证。也推进了原始艺术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人类为了生活, 在改造自然, 繁衍后代, 生产劳动和思想斗争方面付出的艰辛劳动, 作为自然界的主人在登上历史舞台和创造生活方面等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的纪录。彩陶的产生也是人类定居生活的见证, 是人类手工业开始的标志, 使人类由实用艺术向着观念的纯艺术形式转化, 人们把对人自身的自然装饰如纹身、纹面梳发等的天性, 或者是某种目的需要的装饰转移为彩陶器物的装饰, 柳湾出土的人头像彩陶, 人的眼下部有数道线纹, 就证明了这一点。也难怪有学者认为彩陶是来源于人秦叔宝、尉迟敬德、燃灯道人、五子夺魁、等门神、门画。木版装饰画还用于祭祀活动, 通常表现民间信奉的一些神像, 这类神像也称“纸马“或”甲马“, 大都在祭祀活动结束后焚化。
三、结束语
民间图案丰富, 品种多样, 除以上所介绍的各类品种外, 还有许多能够体现民间图案的工艺品种, 如:织锦、皮影、风筝、石刻、砖刻、木刻、陶瓷等等。这些不同的形式的图案, 丰富了民间图案的内容。民间图案的创作者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 自身装饰的艺术, 陶器的造型也是模仿人的形态, 而且模拟人的形态在陶器的各个部分和人一样装饰, 大多数陶器外轮廓的一边像S型的女性, 也说明了在潜意识中早期女性的重要社会地位。诸多的动植物图案符号和生活环境的记录无不昭示着人和自然, 人和社会的关系。柳湾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柳湾原始氏族外化的实体的民俗, 也是氏族社会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具体表现, 是氏族先民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器物进行绘画创作, 继而形成以原始彩陶艺术文化为核心的整体氏族文化语境。也反映了一个抽象的“真实的世界”, 暗含着社会、宗教、政治、经济等民族文化发展的雏形。它是当地文化的原型, 也是本地区传统文化起源产生的动力和因子。在现代文化语境下以文化整体论的视角, 从民俗艺术的的角度关注古文化, 将对当代视觉文化的转向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柳湾彩陶器物的绘画装饰形式探究原始精神信仰民俗意象
“从原始社会开始, 中华民族群体在为自身需要创造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同时, 也创造了民族群体艺术。阶级社会出现之后, 民间艺术派生出个体的职业艺术, 由此形成中华民族的两大艺术体系和两大文化艺术遗产, ”3由此可见, 中国民间艺术是根植于民族本原文化的, 是一切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的本能, 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人类的遗传靠的是基因的传承, 人类各民族文化的传承, 靠的也是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就体现了这种文化上的传承。
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 与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青海柳湾地处甘肃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区, 距今约4000年。青海是三江的源头, 《山海经》记载河出昆仑, 湟水谷地在黄河上游诸多河谷中最宽阔的谷地, 其土层深厚, 为肥沃的黄土, 又因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 降水相对丰富, 又有湟水灌溉, 为农业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丰富的动植物促进了远古文明的发生, 新时期时代的遗址发现了大量原始的农业作物, 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驯化和牧养栽培动植物的漫长历史记录。也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民间传统的吉祥用语, 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牛羊满圈”这种生生不息的民间民俗文化内涵和意识原型, 从而形成了黄河民俗文化的萌芽和雏形。
1974年春天,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遗址, 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乐都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青海省文物管理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工作队经过连续六年发掘之后, 清理墓葬1700余座, 出土珍贵文物35000余件, 其中各种形制的彩陶器皿达15000件之多, 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彩陶王国。柳湾墓地在乐都县高庙镇东面两公里处的柳湾村。村北有一处东西走向的旱台, 氏族墓地就在这里。值得重视的是, 柳湾墓地马厂彩陶不但以数量和花纹著称, 而且一部分彩陶壶的腹下部, 绘有各种不同的符号, 这些符号是陶器制造者的记号, 或代表氏族的徽号, 还是我国最原始的古文字?对于这些内容的探讨, 将为研究彩陶王国增添新的课题。
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 主要为劳动者自己欣赏、使用, 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这种艺术特点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 而是用观念去影响某种事物, 寓意深刻, 所以代代相传。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各民族的习俗不同, 生产方式以及审美要求不同, 使得所创造的图案形式也丰富异常。民间图案根植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它土生土长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宫廷图案、专业图案的区别不仅是设计者不同, 使用对象不同, 产生的影响不同, 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以及工艺制作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它处处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传统图案与现代标志设计探究 篇7
关键词:现代标志设计,传统图案,不完善性
标志, 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商标。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像、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 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 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
标志的来历, 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 (即称之为图腾) 。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 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 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 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 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 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 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 不断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 如路标、村标、碑碣、印信纹章, 等等。广义上说, 这些都是标志。在古埃及的墓穴中发现的器皿多半是制造者的标志和姓名, 后来变化成图案。在古希腊, 标志被广泛使用。在罗马庞贝, 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筑物上都曾发现刻有石匠专用的标志, 如新月车轮、葡萄叶及类似的简单图案。中国自有作坊店铺, 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内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 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如当时济南专造细针的刘家针铺, 就在商品包装上印有兔的图形和“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字样的商标。欧洲中世纪士兵所穿戴的盔甲上都有辨别归属的隐形标记, 贵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徽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我国民族众多, 文化资源丰富, 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广博、灿烂的文化, 传统图案也在传统文化中产生并发展。传统图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 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原始社会的部落图腾和当时一些器皿上的装饰性图案, 逐步完善并构成具有某种寓意的标志或象征, 并产生相应固定的表现形式, 这便出现了传统图案。
在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用于公众和社会活动的公用标志, 以及用于商业性质的商标或是有关专利的专用标志, 都可谓是无处不在。从设计角度来讲, 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种, 是具有相当视觉美感的一种艺术造型。但它同时也是实用美术, 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 近年来标志成为了CI策划的主要内容, 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 一个产品的名称, 更是商品制造商的代言人和企业形象的象征。
标志图形有着极强的象征性和寓意性。象征是为了简单而准确地表示复杂事物的观念, 借助有关的物象来表示其意味。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 更有其特殊的精神与感情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 释放人性、追求时尚、享受自然, 已成为现代人一种极其强烈的心理需求, 人们开始寻求更多的图形表现形式来满足此需求。标志图形的视觉空间的创造, 包含许多人们在造型活动中的新概念, 复杂而新奇, 展现着人类思维的闪光点。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界的代表, 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 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 中间方孔, 上下加垂直线, 成为“中”字形状, 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 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 寓意深刻, 颇具中国风格。中国银行标志之所以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主要归功于一直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
中国电信的标志是以“中”字及中国传统图案的回文作为基础, 经发展变化而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 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 象征中国电信时时畅通, 无处不达, 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递、速度、发展。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 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极具现代感的经典之作。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 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著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 我给世界以辉煌!”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 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 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 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京”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着双手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 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 强调了以运动员为上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 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 神在象外, 象在言外, 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 是体育精神的完美诠释。
标志的本质是信息传播, 这是现代标志设计的核心。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 它以精炼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 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 传达特定的信息。传统图案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更进一步体现了具有几千年历史及厚重文化基奠的图形艺术魅力, 也是引导和启发现代标志设计的一个契合点。从形象的拓展和象征的外延上来认识和理解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图形艺术的融入, 通过这些融合, 才能设计出既保留传统图形的艺术神韵, 又体现现代感及时代性并极富内涵的优秀标志。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标志语言, 从传统吉祥图案中吸取营养是不容忽视的。现代标志设计既要有民族情, 又要有国际观, 只有这样, 才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现代标志作品来。而中国现代标志设计尚存不完善性:一是在设计中一味地追求照搬传统, 不求创新;二是虽具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 但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我们应更好地处理好现代标志与传统吉祥图案的结合, 发展好中国的标志设计。
参考文献
[1]吕巍.标志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冯天瑜.中国传统文化浅说[G].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民间现代图案 篇8
劳动创造了一切,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传统纹样也不例外。
在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的劳动场面主要是捕鱼和狩猎, 所以, 当时的图案中, 以水为“根”, 创造了许多相关的纹样, 如水波纹、旋涡纹等, 同时, 也有很多刻有狩猎场面的图案的器皿被发现在相同的地层之中。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 极大促进了图案的发展, 其主要形式除了表现自然界的云纹、雷纹之外, 还有表现动物的羊纹、鸟纹等, 特别是龙凤纹的出现和发展, 使图案具有了图腾象征意义并流行数千年, 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如“龙凤呈祥”、“九龙戏珠”等纹样, 不单隐喻传统的图腾崇拜, 更表现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至今仍然深受流行服装界青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也越来也丰富, 越来越细腻, 汉代的图案在云雷纹和动物纹的基础上, 增加了植物这一新的主题, 形象生动, 风格豪放, 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 花卉纹样日趋成熟, 广泛运用于服饰和器皿, 著名的唐草纹更是影响了宋、元、明、清的图案风格。宋代服饰图案以写生折枝花为主。明朝是我国古代图案遗产最丰富的时期, 除了直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外, 还创造性地运用谐音、会意的手法, 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 极大丰富了传统纹样的艺术形式。清朝满族旗袍的引入, 更是将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发展到极致。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使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纹样的装饰要点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将图案用于服装的边缘部位, 如领部、袖口、门襟、下摆等, 整件衣服一般以清地为主, 这与封建思想的中庸之道是相映衬的。仅以图案点缀来驱散了单调感, 服装上图案规整、有序和中规中矩。
二、现代服饰图案的多样性
1、传统纹样的传承与衍生
传统纹样凝结了数千年劳动人民智慧, 它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描绘而成的, 是先人们留给我们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最宝贵的资源。现代的服装设计师无不从中寻求灵感, 获取养分。纵观中外服饰图案的设计, 无不或多或少发现传统纹样的影子, 特别是出席重要社交礼仪场合, 其礼服图案的设计更是对传统纹样最明显的顶礼膜拜。
2、现代元素的展示与普及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都是与它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分割的, 某种艺术形式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根发芽, 并茁壮成长, 其根本原因还是该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契合了某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大量汽车、美女、高楼、别墅、明星等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使用就是这一规律的直接体现。
3、外来文化的渗透与繁衍
与传统纹样相比, 现代服饰图案多样性局面的形成, 除了对传统的传承和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表现之外, 还多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包容这一特殊途径。并对中国现代服饰图案的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卡通形象图案装饰的现代服装系列异军突起。
三、现代服饰图案对传统纹样的引用和借鉴方式
中国的传统纹样, 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大集合。不仅具有浓厚的时代感, 更具有强烈的前瞻性, 至今仍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服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仔细观察, 这些服饰的图案, 特别是图纹, 或多或少都有传统纹样的影子。这是现代设计师对传统纹样的引用和借鉴, 是对传统纹样的元素进行分解、提炼、变形和重组, 在保持传统神韵的同时, 完美的融入许多现代的元素, 以现代的形式赋予新的包装和诠释, 使其带有强烈的时代感, 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事实证明, 从传统纹样获取灵感的现代时装, 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 这些时装的图案设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更是传统与现在的完美结合。这种引用和借鉴传统纹样的方式, 赋予了传统纹样以更高的艺术价值, 使其在现代文化和科技环境下, 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从而绽放新的生命力。
四、传统纹样在现代服装上应用的突破性及流行状况
凡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的现代服饰要想走向世界, 走向国际化, 必然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 同时还必须创新。
中国传统纹样注重图腾作用和寓意。比如服装上的龙凤纹样是权力的象征, 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其寓意被弱化, 更多的追求形式美感, 同时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意义。如今当某明星穿着绣有龙形图案的旗袍出席世界级的颁奖晚会, 此时龙形图案已不仅展示一种美丽, 更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代表和象征。这也是导致现代复古旗袍流行的重要因素。“图案可提醒、夸张或掩盖人体的部位结构特点, 表现人的气质、个性;而人体的结构、部位特点又可使图案更加醒目、生动, 附有意趣和魅力。”与传统服饰相比, 传统纹样和现代服饰的结合, 又增添了饰体的功能。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上既展现了华丽的一面, 又与人体相互补充、相互衬托。
传统纹样在当今流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已是不争的事实。首先要说的是龙纹, 龙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纹在现代服饰中被广泛应用, 而且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尤其是海外的华人华侨, 这是作为龙的传人的一种骄傲和自豪的体现。其次是饕餮纹, 被李泽厚先生称之为“狞厉的美”, 也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部分, 常用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 呈现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气氛和力量, 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 让人望而生畏。古代统治者的这种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与追求, 正好与现代年轻人渴望长大, 追求强大, 希望被社会认可的心态相契合, 给饕餮纹新的生命, 并以新的形象如鬼脸、骷髅头等, 出现在许多年轻人的T恤和外套上, 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元素。
除了以上谈到的传统纹样, 还有很多纹样曾经与现代服饰结合, 但有的纹样如昙花一现, 流行时间很短, 而有的图案却流行至今, 经久不息。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并非是因为其外形的美丑, 而是因为其内在含义的作用, 即是否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精神。这种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更是灵魂。现在流行的传统纹样, 无论是原图还是变体, 都或明或暗成为传承精神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惠芳.时尚图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2]陈建辉.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3]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4]胡红忠, 郑浩华.装饰图案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卞宗舜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3.8
[6]罗森 (英) 著.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
传统图案的现代视觉重构 篇9
关键词:传统图案;重构;现代视觉设计
引言
所谓“重构”,有着相对于历史的、传统的、过去的不同的和变异的涵义[1]。重构,是现代造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即是将原有形态进行分解,进一步按照新的构思及规律重新组合排列,这样不仅延伸其含义,同时创造出完全不同的造型。
在现代图案重构中,传统图案随着时代的进步同样赋予了新的含义,自身的形式、内容及其美感都更为贴切现代的观念,再创造的内容包括概念上的打散构成、对造型上的打散重新组合、精神内涵的提升、色彩习惯上的打散组合变化、具体元素的提取组合构成等。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吉祥图案并将两者设计变化是中国本土化设计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是世界认识中国设计的重要标志之一[2]。
一、传统图案重构的必然性
中国传统图案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它是在民间美术、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沉积之上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艺术表现。传统,使视觉作品避免平庸、避免同质,也使得本土化的视觉语言的发展为未来赋予了新的可能性,新的观念、新思维方式的导向要求艺术必须重新审视传统观念的多维思考。
如今我们站在艺术国际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高度,在对待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总的来说具有三个作用:其一,将传统图案提取、变化、应用,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收并蓄、多元并置;其二,传统图案的再设计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强传播的力量。
二、传统图案再设计的原理
传统图案的现代重构除了价值意义、审美取向不断更新,其自身的内容、形式、美感不断完善,将符合现代的观念植入,并融入材料、科技等手段,还包含在造型上的打散重组,概念上的打散构成,使用习惯、色彩上的打散重组,应用范围上的重构及精神内涵的提升,这些都是传统图案再设计的延展。
(一)再造型的联想
具备了对事物或艺术的洞察力之后,不同的人会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想法,映射出不同的形态,然后需要进一步的联系与想象。客观事物之间是通过各种形态相互联系的,通过联想这种联系,可将其重新组合在一起。从传统图案的再设计联想中,原始形态在头脑中映射的只是艺术创造的原始点,发挥想象可以得到脱离原始形态的不同造型,再通过现代形式及审美观念加以整合得到不同形式的新艺术形态。
(二)二次抽象
二次抽象是指在复杂中舍弃非本质性特征,抽取代表性、本质性特征的过程[3]。对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及二次抽象,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图形中提取最具典型的元素,加以重组、夸张、强化及修饰,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改变原始语义。第二,应用现代感的装饰语境,使图形变得简洁、凝练,如抽象几何形态、单一元素的多方连续、复杂形态简单化等手法。
(三)属性重构
改变属性是依据已有的原始形态,改变其整体或局部的属性及质感,打破元素原有的面貌,以崭新的形态传达。达到使艺术画面存在合理中存在变异,虚幻中幻化真实,达到新的视觉意境;使互不联系的元素相互组合,并相互融合转换的效果。在改变元素的属性时,要充分考虑其原有的精神内涵,不能肆意乱用,各元素之间要选取接近的属性进行重构,这样最终的作品才能达到高度意境上的统一。
(四)打散重构
分解与转换是从原始形态到再造型的转化过程,是从写实形态到抽象创造的过程。分解与转换主要有两点,一是将原型打散、分割、分离、局部选取,通过分解提炼出艺术形态的构造成分、组成元素、基本结构,通过适当手法加以转化;二是抓住原型中可变部分,从局部元素加以延展转变,然后加以塑造。
打散构成是再设计中重要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整体形态或结构拆分,重新组合排列整体,或选取选最具特征的部分重新组合;二是局部分裂、变异、分解,选取最优部分或角度,进行重构。
三、传统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重构
在当下国际视野下,由于多元性的设计语言、民族化的表达形式,传统图案的艺术性被赋予民族标签的象征,包含了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审美标准,好的视觉形象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这种形象是含有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重构的传统图案具有简洁、生动、醒目的形象,高度符号化的艺术元素仍然体现出生动的传统风格,起到强化主体和丰富视觉效果的作用[4]。
平面设计图形形态的选择应该是扎根于传统的基础上的适当创新再发展,或者是激发受众的潜意识,提升其审美能力。平面图形重构创新应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独特的阐述方式说明信息内容,辅助以传统的文化精神内涵必将引起人们关注、产生兴趣,从而对该平面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设计文化总是有其特定存在的环境和土壤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传统纹样图案的一种提升与发展,对于本身的形与意而言,是一种新的民族风格的再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感受传统纹样的美学特性,摆脱其物化的表相,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并且需要学习来自西方现代的各种设计思潮,寻找现代与传统纹样的结合点,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现代的符合新时代审美特征的图形设计。
【参考文献】
[1]李英鬻,姜殿坤.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新生[J].设计理论,2012,10:196-199
[2]花晓松,詹秦川,朱虹.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思维中的运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04(27):P170-176
[3]刘时燕.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鲸鱼中的传承与创新[D].西安美术学院,2007,05:31
[4]张毅.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9,04:179
现代图案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篇10
关键词:图案设计,形式美,现代设计,图案的写生与变形,艺术表现力
课题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饰图案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 编号:JYC200938, 批准号为:淮工院【2009】76号文
近十几年来, 由于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 新的艺术设计思潮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 使得基础教学的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在许多人的不懈努力下, 取得了新的尝试性的成果。
装饰图案课程是在中国特有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下形成的, 是支撑几十年工艺美术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也是从几百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下来的基本技能。不管是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艺术设计还是民间工艺美术, 在装饰图案教学的主导思想根植于“师法自然”这一传统创作理念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装饰设计能力为主线。而事实上,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 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的造型观念从绘画的、写实的观念转变为装饰设计的观念, 并掌握装饰设计的表现形式, 以及图案与现代设计的紧密结合。在目前的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中, 装饰图案课程开设的宗旨是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装饰图案不仅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同时还是一门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过渡的桥梁学科。它和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及三大构成一起, 为把学生引入各个专业的设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创新, 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过渡学科, 教学内容仅停留在训练装饰设计的技能上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活跃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性, 对于学生思维创意的萌发, 要加以呵护、培养, 使其茁壮成长;对于学生的作业, 即物化了的创意, 教师应该尽量看到其中的优点, 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 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培养其创新意识及现代设计艺术观和审美观,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图形和自然形象的加工与变形是训练中的一种手段, 而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鉴于此, 我认为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与实践, 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一、在装饰图案设计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装饰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法则, 了解其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 同时也要不断探索装饰图案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丰富艺术传达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提高装饰图案设计的艺术表现力。装饰图案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表现内容, 并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 形式又反过来影响内容。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设计主题越鲜明生动, 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越完美并富于创造性, 艺术的感染力就越强。在现代生活中, 装饰图案的应用范围不断地被拓展和延伸, 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宽广的领域, 指导他们运用适当的艺术形式把装饰图案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开拓装饰图案的新空间, 设计出美的作品。图案作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写生和所见的事物是有限的, 想象却是无限的。“得意”可以“忘形”。自然物象经由想象融进人的情感, 得以变形和重组、创作图案。空间是有限的, 如何合理安排空间, 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是设计师的责任。在图案设计和创意上, 单一的、固定的视觉形象已是司空见惯, 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要创造新鲜的、有趣的视觉形象。我们要学会制造不同、新奇、打破事物固有造型,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造型的有机结合, 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和新的意义。这是将图案作加法创造, 这种创造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 利用正负形、利用共生、利用同构、利用渐变都可以将多种元素和谐融洽的组织在一起。也可以利用单一造型元素作减法创造, 如减缺图形, 也有将视觉元素作反常规的表现, 如无理图案设计、混维图案设计。
二、利用“头脑风暴”思考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在图案设计课前期给学生一个事先拟好的题目, 比如将一个梨摆放在讲台上, 让学生依据其进行图案设计。这不是让学生对平时熟悉的梨做曲线化、直线化等形状上的概括或夸张, 而应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了解梨, 用发散性思维去感受梨, 然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画笔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可能从剖面的角度去表现, 在纸上画出梨的剖面图形;有的在画的过程中会给梨附加些枝叶;有的则画的是一只小虫在噬咬梨的图形;还有的甚至以梨所处的空间和梨的关系绘制了方形中间为圆形的图形。不论学生画得好坏,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打破传统教学循规蹈矩的经验之谈对学生带来的思想上的束缚。这样, 我们会发现在这一阶段的创造中, 学生不自觉地使用的创作手法实际和我们图案设计的法则具有一致性。比如为梨添加装饰性的枝叶, 是图案设计法中的添加法;将梨的上半部分变形成了一个娃娃的笑脸, 下半部分设计为穿着民间的小花袄, 这实际是图案设计中的象征寓意法。这时根据学生的创作, 找出和图案变化规律相一致的手法加以讲述, 对学生在创作中未使用到的变化规律和方法加以补充, 最后再加以总结, 学生就能够快速地灵活掌握。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课程的兴趣。
三、将实践项目引入装饰图案的教学
在图案教学初期以项目的方式引入, 对学生设计图案使用的具体场合、情境等做具体的要求。可提供几种情境供学生选择, 如为《飘》这本书、为一块桌布、为维吾尔族花帽的包装盒设计图案等。有了具体、明确的主题, 学生凭借先期对图案设计手法的掌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在这个基础上, 再进一步讲解有关图案设计在书籍、包装、染织等设计中色彩及尺寸的特殊要求。这部分内容不必讲得很深, 主要以培养学生注重图案的应用性为目的。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 能使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形式更丰富。新方法强调在不丢弃传统手绘方式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使用电脑进行辅助设计, 拓宽学生信息量的同时也可增强课程实用性,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图案设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就树立创新意识、设计意识, 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也谈高师和声教学
王得盛 (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756000)
摘要:和声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 针对高师和声的基础理论、键盘和声、多媒体音乐制作等教学环节, 加强理论实践及听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能够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和声的兴趣, 从而推动和声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师和声理论教学;键盘和声练习;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和声教学质量
和声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是主调音乐构成的基本技术手法, 其各种收束进行已成为近代音乐曲式学构成的重要依据, 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高师和声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们在教学方法上都有各自的不同与创新, 都总结出了比较好的、能够提高和声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默默的耕耘者、贡献者。
在多年的和声教学中, 传统的黑板教学、键盘和声练习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和声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把这三部分贯穿于教学之中是高师和声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既要通过黑板展示理论教学基本功, 又要有良好的键盘视奏能力, 更要有熟练的多媒体教学演示。学好和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并且要经过认真的练习和听辩,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运用和声与创作实践中难度更大。为此, 本人从以下三个环节谈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用传统教学法打好理论基础
要学好和声,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前提, 而要夯实理论基础, 黑板讲解和作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高师和声教学中传统的粉笔环节不能忽视, 书面和声作业更为重要, 学生可通过书面作业熟悉和弦连接的规则, 从钢琴音响中辨别和弦的功能性。老师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可创作八小节乐段并完成四部和声的写作, 同时让学生分声部视唱, 使其感受到用四部和声的手法所创作出多声部音乐的美妙, 从而鼓励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学习和声的积极性。
和声课的开设在大多数师范院校为一年, 按教学计划在第二学年讲授, 另有选修和主修阶段的学习, 笔者认为学好和声不能扔掉“纸上谈兵”这个环节, 我们的老前辈桑同、吴軾锴、黄虎威、杨通八等专家都经历了黑板粉笔和书面作业的学习阶段, 他们的经典著作是我们后人学习和声的圣经;黄河大合唱与长征组歌两部大作的问世鼓舞了几代人, 当时也没有多媒体教学条件, 但这些作品的和声效果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这些大师们的和声书写练习应该说是他们的重要学习经历。和声学是带有理科特点并离不开音响的学科, 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音响听辩的能力, 对初学者只有通过黑板的讲解和作业练习才能使其入门, 才能使其夯实基础, 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弦的纵横关系, 才能结合音响听辩四部和声的效果, 所以, 书写练习是学好和声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键盘和声练习
对高师学生来说, 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是非常实用的、也是非常必需的。在两年一届的“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中, “自弹自唱”和“歌唱与钢琴伴奏”两项中既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 又要求学生有用和声知识编配伴奏的能力, 这是对高师学生能力的一次严格检验。键盘和声的学习是培养高师学生实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现。从初学和声开始, 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用正三和弦的连接及编配不同的节奏型在钢琴上练习, 一直到各类和弦的编配与运用。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所弹的钢琴曲目, 如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等钢琴曲目的和声分析, 通过对多声部音乐的分析, 掌握和声功能的进行和终止式中的和弦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和声分析与编配的能力。教师要做好键盘和声的弹奏示范, 使“固体”的和弦连接变成了“流动”的多声部音乐, 丰富的节奏型和音乐情绪的变换, 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和声音响效果的听辩能力, 以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要随时检查学生键盘和声练习的情况, 有针对性、鼓励性的对学生进行点评,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课堂互动, 使和声课真正地活跃起来, 变为学生主动接受信息, 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成为勤于动脑、刻苦钻研, 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主动学习者。键盘和声题的增加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每个章节讲完之后, 要有相应的键盘和声练习, 如把四部和声改为键盘和声进行练习, 或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和声序列进行练习。同时, 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歌曲, 进行和声设计与伴奏型的编配, 这样有利于学生练习并掌握不同风格乐曲的和声编配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乐曲内涵的能力, 这对学生提高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将对学生以后的音乐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和声学教学, 是21世纪和声教学必需的教学环节之一, 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习过程。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应用工具, 已经全面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运用音乐软件进行和声教学, 向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和声学习方式,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钢琴作为教学工具外,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沟通, 使和声教学能够达到音画同步、看听结合、示范规整、赏心悦目的效果。可让学生在电脑音乐教室完成电子版的和声作业, 教师在电脑上修改并在课堂上点评, 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理论基础的支撑下, 进入了高一级的、创造性的学习阶段, 使和声教学达到了音符和音响同步的效果, 从而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 高师和声教学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做基础, 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丰富教学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强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 增强课堂互动和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是和声教学不断努力的方向。随着计算机音乐的运用, 纯理论教学模式应加以改变, 必需结合音响才能使和声丰富多彩, 体现它纵横思维的本来面目, 让学生主动参与, 并强化理论知识、键盘和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运用, 温故知新, 环环相扣, 才能提高和声的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学生对和声的实际运用能力, 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成为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之我见钱正钧《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
(2) 理论与实践和声学教程[法]泰奥多尔·杜布瓦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作者简介
王得盛, 男, 汉, 中共党员, 1962年生, 宁夏西吉人, 副教授, 现任教于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 主要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乐队 (合唱) 指挥。
参考文献
[1]苏会杰, 侯志昆, 孙琳:《浅谈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衡水师专学报, 2002年6月版.
[2]苏伊乐:《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础作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4期.
[3]杜洪:《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构成艺术的交汇点》[J].《装饰》2006年1月版.
[4]张翔:教学反思:引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J].教育与职业, 2008 (29) .
【民间现代图案】推荐阅读:
现代民间文学05-21
民间美术色彩现代艺术06-21
民间美术图形现代艺术08-31
民间艺术与现代绘画论文07-11
民间图案06-04
现代装饰图案09-26
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民间投资调研报告05-17
民间故事或民间传说3个07-02
民间组织07-17
民间意义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