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意义

2024-10-13

民间意义(共12篇)

民间意义 篇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 植根于民间生活的深厚土壤中, 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作为一种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 剪纸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一种民俗符号, 这些符号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表达了先民们心灵深处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活动, 记录了从远古到现代的民间文化, 又经由民间艺人一代一代传承, 形成了含义深远、内容丰富的艺术门类。

一、传统剪纸作为民俗符号的含义

所谓民俗符号, 指的是在民俗中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意义的图像或事物。艾恩斯特·纳盖尔在他的《符号学和科学》中说:“按照我的理解, 一个符号可以是任意一种偶然生成的事物, 即一种可以通过某种不言而喻或约定俗成的传统, 或者通过某种语言的法则去表示某种与他不同的另外的事物。”①举例来说, 街上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 它表示来往车辆到此应当停止或行进。而流传于陕北民间的各种传统剪纸纹样, 正如城市生活中的红绿灯一样, 是生活的一部分, 具有约定俗成的符号的含义。任何一个看到它、接触它的人都能明白, 而一旦脱离了它所生存的文化环境, 脱离了我们所赖以理解它的共同话语背景, 这些民俗符号就会成为一种普通的图案。

民间剪纸中的这些图像, 不管它是如何偶然生成的, 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中, 在剪纸艺术的长期发展, 它们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剪纸的每一个纹样几乎都代表了生活中的一种民俗事象, 每一件普通的作品中都隐藏着深邃的含义。比如抓髻 (鸡) 娃娃 (图1) 就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巫术色彩的剪纸作品, 是民间用来镇灾祛邪的, 它的含义是:鸡为阳性, 鸡与娃娃一起, 任何妖魔鬼怪都要退避三舍。剪纸鱼穿莲、莲花生子则用谐音取意的方法体现了多生多子的含义, 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生殖的崇拜。葫芦、南瓜、葡萄、鱼、老鼠等都是繁衍的符号, 它们用在剪纸作品中的意义并不是其外观的自然属性, 而是其多子的功能。陕北民间剪纸中的大部分题材与图像具有这种约定俗成的作为民俗符号的特点。这些剪纸艺术中的图像或者文字, 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起着沟通宗族血缘、表达群体情感和愿望的作用。

二、传统剪纸作为民俗符号的分类

陕北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是丰富的, 有流传久远的历史事件, 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 有妇孺皆知的戏曲故事, 也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题材表现的多数不仅仅是某些事物或生活现实本身, 而是通过一些特定形象间的组合来表达更为深刻的内涵, 这些特定的组合在长期的应用中发展成为了一种民俗符号, 它记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还记载了关于生命生存、种族繁衍、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神奇世界。

民间剪纸的种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划分为很多种:从使用的工具来看可以分为剪纸与刻纸两大类;以题材纹样来划分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以用途来分又可分为装饰类、俗信类、稿模类;以寓意来区分可分为纳吉祝福、驱邪类、劝勉类等;以技法来划分又可分为折剪、迭剪、剪贴、剪画、衬色、套色、拼色等。这些对于剪纸的分类方法, 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对剪纸进行的分类认识。实际上, 当我们了解了陕北的民间剪纸, 了解了它所生存的民俗环境以后, 我们更加关注的, 将会是这些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这种内涵和意义内在于每一个人的情感和生命中, 因为它是我们华夏文化的灵魂。

1. 纳吉迎祥、扬善惩恶的愿望表达。

装饰、美化生活是民间剪纸的一大功能和特点。剪纸是民间艺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代代相传, 从小都会剪个刺绣纹样、窗花、炕围花、墙花之类, 这些以装饰为目的的剪纸内容多以吉祥喜庆、平安如意、人丁兴旺、丰年乐业为主, 形式上则要求热闹、红火、有看头。它们符合了民间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需求, 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余、龙凤呈祥等剪纸题材, 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希望生活美好、吉祥喜庆的愿望。同样是剪一棵树, 树上挂满铜钱元宝的就是摇钱树, 希望财源广进;挂满苹果的是平安吉祥;树木与动物结合的就是生命树, 象征着人的旺盛的生命力。而剪几个柿子和如意就是事事如意, 剪几朵牡丹花就是花开富贵, 剪几条金鱼就是金玉满堂。戏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同样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西厢记》中的人物柔美生动, 体现了艺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赞扬;《水浒传》中的人物挺拔威武, 则是民间对于侠义精神的认同。戏曲故事中的反面人物偶尔也会出现在剪纸作品中, 则会被表现成懦弱渺小的形象, 体现了人们扬善惩恶的想法。神话故事中的刘海戏金蟾、八仙过海等题材, 更是人们追求富足、向往无忧无虑悠闲适意的神仙生活的直接表达。无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变化, 一张薄薄的介质后面, 总会体现出作品背后的创作群体的集体意识。

2. 对生命、生殖的崇拜。

生命的存在、种族的繁衍是人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也是陕北民间剪纸中的一个永久的母题。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 这一点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尤其突出。对于个体来说, 人的生命是一切存在的前提, 生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极大的诱惑。为了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人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 用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能力去战胜苦难、获取生存。人们相信自然的力量可以帮助他们达到这一目标, 这种观念对于民间剪纸的造型和内容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相信这些自然的力量可以赋予生命、护佑生命, 于是民间剪纸中出现了大量的鱼穿莲、莲花生子、麒麟送子、葫芦生子之类的题材, 这些内容都直接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的祈求与崇拜。葫芦、南瓜、葡萄、老鼠、鸡、蛙、鱼, 看似一个个普通的物象, 都被看做是子孙繁衍的符号。“这种中国本原哲学观及其观物取象所决定的艺术形态, 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②图二陕北民间剪纸《农家生活》中, 一只老鼠占了画面的中心位置。老鼠应该是农业社会的天敌, 却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 究其原因就是老鼠多子的属性使它成了一种繁衍的符号。还有陕北民间剪纸中大量出现的鱼戏莲、鱼咬莲等, 看似普通的物象, 却有点特别的内涵, 如果没有对陕北民间文化的了解, 我们不可能明白这两个相似的形象有着什么样的本质区别。还有《鸡衔鱼》 (图三) , “以鸡喻天喻男, 以鱼喻地喻女, 都是表现天地相合、阴阳相合与男女相交的艺术造型语言”。③

除了那些直接祈求生命的题材外, 抓髻娃娃, 疗疳娃娃, 儿童使用的五毒兜肚、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枕等符号, 充满了护佑生灵的美好愿望。生命树、阴阳鱼等一个个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形象, 表达了劳动人民与自然同在的信心与希望, 它们高举着颂扬生命的大旗, 唱响着对于生命与生殖的礼赞。

3. 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民间剪纸的一个主要根源。原始先民慢慢由对自然力的崇拜发展到氏族图腾与祖先崇拜。各个氏族部落都有不同的图腾, 这些图腾大部分是在生殖崇拜的基础上形成并固定下来的, 因此图腾崇拜的主要对象是动物。这些动物中有的是繁殖力特别强的动物, 如鱼、蛙、老鼠等, 而有些则被认为是拥有超能力的神兽, 如龙、凤、虎等。民间美术创作者表现的老虎、蛇, 是超时空观念形态的动物造型。如保护氏族群体的图腾虎, 有伴娃娃玩耍的胖乎乎的“爱虎”, 有镇宅用的四腿前后蹬开、样貌凶猛的“下山虎”。民间这两种老虎的模式, 都不是特定瞬间时空的自然形态的老虎, 而是观念中的老虎。比如图四民间剪纸《蛇盘兔》, 这里的蛇也不是自然属性的蛇, 而是图腾保护神的形象。盘蛇形象首尾相交, 表达的是天地相合, 蛇口中又衔艾草, 更说明是神祇蛇。它中间盘兔, 兔是子孙, 表现对氏族子孙的保护和抚育。

前面提到具有护生性质的抓髻娃娃, 也是一种图腾保护神。抓髻娃娃有两种造型:一种是头梳双髻或饰双鸡 (太阳或日月) 正面站立, 双手上举, 或持双鸡 (日、月) , 或持鸡 (日) 兔 (月) 。如 (图一) , 这种造型来源于母系始祖女蛙 (即女娲) 。另一种是喜娃 (图五) , 双腿下蹲, 脚下饰双鱼, 这是繁衍之神抓髻娃娃。这些符号都来源于原始社会的蛙图腾崇拜。现在陕北民间剪纸中还流行一种人面鱼身的题材, 也与半坡氏族的鱼图腾崇拜有关。传统剪纸中不断出现的这些动物纹样, 大都是黄河流域不同部落和氏族的图腾标志。

4. 巫术信仰。

巫术信仰类剪纸大都依附于民间习俗中。民间的礼仪习俗体现在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用于这些礼仪习俗的剪纸主要包括摆衬贺礼的盆花、饽饽花, 用于喜事的喜花和用于丧葬习俗的扎纸、寿花, 等等, 多以礼仪的不同性质区别其内容实质。这类的剪纸又可分以下几种:一是娱神类的, 如贡品的摆衬剪纸, 求神还愿用的纸人纸马、牲畜器具, 等等。二是防避守护类的, 如前面提到过的儿童使用的五毒兜肚、虎头帽以及门神, 等等。还有一种最能体现出民俗中的巫术信仰特点的是驱灾避邪类剪纸。在古代, 科学技术不发达, 先民们对于疾病、天灾不能进行科学的认识, 他们试图以自己主观意识的力量去抗拒自然的侵害, 营造出一个理想世界的护堤。所以当家中有人生病的时候, 就在自家门上贴上个抓髻娃娃、疗疳娃娃, 并配合一定的咒语, 认为这样就可以驱鬼治病;当天气久阴不晴的时候, 就剪一个扫天婆挂在墙头屋顶上, 认为这样就可以打扫阴霾, 好让天气放晴。这种活动明显带有先民巫术活动的痕迹。

每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记录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气息, 每一个地区的剪纸都体现了当地最真实的民俗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民间剪纸中记录了更多的历史信息, 再现了原始先民们的巫术活动。这些剪纸的纹样来源于各种民俗事象中, 通过采用借物喻意、谐音取意等手法, 运用自然中那些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联想的美好形象抒发着人们的共同的情感。陕北民间剪纸中对于生命与自然的认识, 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万物化生、万物永生不息的思想观念, 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有关生命生存、种族繁衍、图腾崇拜、巫术信仰、土风民俗的神奇世界。

剪纸作为我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它从民间妇女鬓角上的装饰演变成了民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民俗活动、人生礼仪、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剪纸在民间的不同使用范围中, 体现了综合性的多功能特点, 贯穿于全部的人类生命与生活活动中。乡民们用剪刀和纸表达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奇世界, 他们的喜乐哀愁, 他们的理想愿望, 所有的一切都在里面。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剪纸艺术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剪纸离乡土生活越来越远, 而它作为一种可供猎奇的商品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却越来越近, 剪纸艺术在形式上也许有着不断的继承和创新, 但它的内涵、它内在的灵魂和生命却越来越模糊。当老一代的剪纸艺术家相继去世之后, 不知道剪纸艺术是否还能呈现为一种跟人的生命结合在一起的鲜活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吕胜中.觅魂记.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4, 第二版.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2.4, 第1版.

[3]杨先让, 杨阳.黄河十四走.作家出版社, 2003.4.第一版.

[4]中国民族风俗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5.

[5]吕胜中.再见传统.北京:三联书店, 2004.5.第一版.

[6]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第1版.

[7]腾凤谦.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贵州美术出版社, 1987, 第1版.

[8]吕胜中.走着瞧.三联书店, 2000.3.

民间意义 篇2

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将艺术学科独立为“艺术学门类”的决议,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告别和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并列为一级学科的历史,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设计艺术学作为“艺术学”下的一级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专业经常面对的难题是创新性、民族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到这几点并且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就需要厚积薄发,从生活、各类艺术形式、各类学科中吸取营养,并且不断实践。民间美术文化作为乡土资源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地方个性的资源之一,它是由老百姓创作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传统与纯粹的载体。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民间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积极地挖掘、研究整合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从而更好地传承、发展、创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人文修养,最终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找到本土文化的根脉。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对开设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艺术设计专业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的中国工艺美术可谓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设计活动。在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虽然并没有像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占据统治地位,但广大的民间美术却有文人美术所难以企及的丰富性和民族内涵。向传统学习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设计思维的一种共识。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则是经济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是在工业生产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满足功能性、经济性、科学合理性的造物活动,是以追求商业利润、满足人类更高生活要求为最终目的的。而民间美术是一种与原始艺术最为接近的文化形态,它的造物原则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

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尽管由于所产生的时代、民族、地域的不同,二者在形式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也存在着相似的理论根基和共同的生存土壤,存在着互为所用的可能。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从民间美术中学习到反朴归真的造物原则及很多造型方法,例如:象征法、装饰变形法等这些多元的造型方式都有可以借鉴运用的地方,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语言。

1.取材自然、反朴归真的造物原则

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民间艺术的`质朴情怀和意象性的审美观念,使得民间美术中从生活用品如家具器皿,到娱乐用品如玩具、皮影,从造型到材质都是以夸张、纯真、生动、自然、稚拙为其品格表现,充满清新自由之气。从淮阳泥泥狗到陕西农民画都渗透着质朴的生活气息、与率真的造型。民间美术的美学观念和造物思想是中国现代设计应该继承和树立中国风格的根本。

2.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寓意就是用群众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根据其性质、形象和特点,赋予其一种道德品质或吉祥的涵义,使之从客观对象成为某种观念的替代物,成为老百姓都能理解、认同的符号。用谐音和寓意、象征的方法表达吉祥含义,是民间艺术常见的手法,如金玉满堂,就绘金鱼满缸,以金鱼谐音金玉;形容长寿富贵则用猫、蝶和牡丹,猫和蝶谐音耄耋,即八九十岁的老者,象征长寿;石榴、葡萄象征传宗接代、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凤凰、龙、麒麟表示福瑞吉祥;红色,驱邪又喜庆;花并蒂、鸟成双,比喻美好的爱情等等。形象生动的象征寓意,令人看起来爽心悦目,联想起来余味无穷。

3.抽象又具概括性的造型手法

民间艺人将对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用通俗、抽象的方法处理表达,通过这种抽象的方式,表达人们对世界万物中某些形态的理解,表达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与希望。抽象思维在表现自然和社会生活方面,保留和运用了原始思维的认识方法。例如民间剪纸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在方寸间用二维图形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度概括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与祝福。如生活场景中的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养鸡等;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形象。民间装饰纹样的抽象性代表了民间艺术审美意蕴中一种独特的风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民间的挑花图案、扎染图案、织锦图案及民间陶器图案等,纹样经常采用大量的抽象化造型,如用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纹样,这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图形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设计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知识积累的多样化,知识积累的多样化,主要依靠课程结构合理化来体现。具有典型人文学科特征的民间美术课程,充实了学校美术现代化教育的内容。

二、民间美术的文化理念符合现代艺术教育的要求

1.民间艺术的道德观、审美观在高校艺术教学中的体现

现存的大部分民间艺术都与传统道德观念有关,特别是以孔子“仁爱”思想为主,弘扬“孝悌”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民间艺术中随处可见。如现存大量的明清会馆建筑装饰中大量的砖雕、石雕、木雕主题围绕“忠义”、“守诚”,宣传诚信的经营理念。大量的木版年画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它们或提倡精忠报国思想,或劝人行孝、与人为善,或劝人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感情真挚、质朴,具备实用和传承的特征。对高校艺术教育而言,这种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学生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不仅了解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学习了民间艺术大师如何通过各种民间艺术载体用最直观、质朴的手段表现出来,对中国传统国学知识进行了普及。民间艺术崇扬真美善,追求生命、生活的意义,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补偿了现代教育下人的人伦精神需求失衡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运用电脑、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的科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并增加了辅助绘图等等教学内容。我们经常面对大一的新生入学就向老师咨询3D软件的学习,觉得用电脑能画出效果图就是掌握了自己的专业;也经常有大四的学生掌握了娴熟的电脑技能后却感叹创意难寻。经济信息时代,不可否认,现代化教学设施及手段的运用,丰富了美术教学方法,充实了美术教学内容,大量的现代影视多媒体视听元素的冲击,学生是一种感官的体验,没有亲身体验与实践,学生整日面对目无表情的机械设备、模式化的绘图软件、单调的数据符号,人伦精神需求失去平衡。民间美术历来注重人情化表现,具有手工制作的亲切感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回归感,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捏制造型质朴的泥泥狗,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选择喜欢的天然材料来编织手工艺品,远离电子制品,让学生体验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在工艺制作中倾注情感容量和个性,感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崇尚境界,调节并补偿了现代化教育引发出的人伦精神需求失衡。

3.民间美术对高校艺术教学特色形成的作用

不同的地域艺术文化特点为形成不同学校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提供了可能性。在我国恢泓、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艺术占有重要的位置,56个民族,产生了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不同高校所在地都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形成本校特色的艺术教学。高校面临的是培养具有民族感情、民族气质的美术家、设计师,而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都不能从别国的艺术中廉价模仿得来,只能从本民族艺术精神的土壤中繁衍成长,那些在我们身边的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作品等,虽距今有数千年历史,但仍熠熠闪光、鲜活生动,是我们研究中国艺术史和学习技法的光辉典范。

三、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中的教学

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高校已经担当起保护当地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一些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已经把民间美术作为专业课程引入教学环节中,根据专业的特色引入不同的民间美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民间美术的产生、种类、使用的材料、制作的工艺流程等内容,并加入适当实践学时,在学校亲手创作、制作民间美术作品。课堂外结合本土民间美术的资源,建立民间美术的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一周左右参观实习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民间收集设计创作素材。每次实习后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设计相关民族主题设计作品,不仅使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更加清晰,实践教学的环节也得到了补充,同时邀请优秀的民间艺人讲解或者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民间美术创作更大的热情。在一些选修课中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安排不同主题的民间艺术赏析课程,重点介绍民间美术的产生渊源、形态类别、审美特点等,使学生近距离的接触民间美术,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感情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比如视传专业可安排年画、剪纸、古建筑装饰等图形为主的主题作品欣赏;服装专业可以对扎染艺术、地方民族服饰进行赏析;工业设计专业对民间陶艺、玩具等日用品造型设计进行赏析;环艺专业侧重于古建筑民居、园林赏析。

2.注重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民族设计理念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从专业基础课开始注重民族设计理念的引入,在构成与图形课程中让学生用民族图形为主题进行解构、重组再设计;在专业课中增加对民族风格特点鲜明的现代设计作品进行介绍,使学生学习如何将传统的、民俗的素材应用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如学生设计的贺卡《中国年》,获得首届中原邮印杯铜奖。设计来源于一次专业课上的实践活动,当时要求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新年”进行再思考,提炼出“贺年”主题,并用新颖的图形进行表现。贺卡正面学生用了重复的方法,用夜空下一排高悬的红灯笼表现人们对新年的期盼,贺卡背面将包含美好寓意的“龙”主题春联高高挑起,通过贺卡横方向的折叠,巧妙地组合出“2012”四个字和一家人在点灯笼的图形。通过本人多年教学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如何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将对设计作品的构思与收集、整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3.成立学生民间艺术社团

高校艺术类学生一般都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或本省不同的县市,学生文化背景不同,为着同一个专业目标走到一起,可以利用学生熟悉自己家乡民间资源的优势,通过学生社团的形式,利用假期收集资料,开学每人将收集到的家乡民间美术资料以网站或PPT的形式将相关图片、文字整合与小组其他成员共享。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高校优秀的师资

专门研究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类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需熟知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等,同时还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高校应鼓励教师深入民间进行学习,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以及民间文艺工作者有计划地对高等院校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一批集民间美术以保护、科研和传承为一体的专业教师队伍。

论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意义 篇3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教育

1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

任何一个有民族、有劳动群众存在的地方就能听到艺术脉博跳动的声音。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孕育而成的艺术形式。人们为了满足养生送终,从喜从悲的一切生活需要,创造了各种生活艺术品,它伴随着劳动人民从荒漠高远的太古一直走到现在。它没有条件取材于金银犀玉,却得益于天然的、一切唾手可得的竹、木、泥、土、麻、丝等,劳动者的一切真情美意都物化其中。正如著名工艺美术学家张道一先生所说:“就民间工艺美术整体相对于宫廷、士大夫而言,它大多数是粗的、俗的、野的、土的,但粗非拙劣,俗非平庸,野非不驯,土非孤陋。……也许正是在这种生产方式和结构中形成的粗、俗、野、土,才使民间工艺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正因如此,儿童在接受民间工艺活动内容时才倍感亲切。那些粗中有细、处处显露个性的作品酷似儿童作品中的个性展现。它消除了孩子初学时惧怕苛刻教条的心理,满足了孩子随心所欲、个性自然流露和展示自我的需要。而这相对的“土”和“俗”却是平民百姓所熟悉、所接触的生活,因此它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野”是狂野、不受束缚、具有激情表现和拒绝束缚的特点,正是儿童喜于接收、乐于尝试的一面。如陶土制作课,儿童通过揉、捏、搓、压等手段尽情地将内心世界宣泄于手中陶土。土的成形,给心灵和手、给表现空间的形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儿童置身其中,在“土”与“非土”之间,寻找着快乐与成功。

2民间工艺美术中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沧桑、磨难的民间工艺美术,与众不同地再现着人类丰富、朴实的情感。从母亲为女儿陪嫁的土锦或花布,梭梭织进了慈母对女儿的祝福;含羞的姑娘正在把自己偷偷绣制的荷包递给心爱的情郎,一针一线都连着姑娘的深情。从孩子们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花围涎到手中玩耍的泥哨、竹龙和风筝,从农家村舍的门窗花、灯彩到节日喜庆的糕饼、花馍和年,从新缰的土陶器、彝族的漆器、毛难族的“花竹帽”到贵州布衣族的蜡染、湘西苗族的扎染和遍布大江南北的蓝印花布,等等,每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无不溶入了各族劳动人民对亲人的深情厚意,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它倾注了劳动者炽热而纯朴的情感,因此在美的创造中自然真挚、毫不造作,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再创造,引起了人们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情感力量。这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是今天儿童应该了解和继承的。

感受前人的真爱和友情,只通过一两次欣赏、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前进、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儿童更多面对的是繁忙而无睱顾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家长、削弱人与人之间热情的分隔式的高大厦、计算机网络虚拟化的世界以及经济社会带来的情感沙漠化等。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冲击和动摇着人之初那种友善、真挚的原始面貌。所以保留和创建儿童之间的真诚、关爱、友情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讲述民艺中的传说故事,使他们不断地有机会听,有主题地看,选择适度的内容供他们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如通过每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让该子们亲手设计并制作“贺年卡”,送给亲朋、好友、长辈,以表达孩子对他们的关爱、友谊和问候。这既是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发扬的过程,又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流、动手动脑的一种有效方法。

3民间工艺美术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件民间工艺品之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它是思想和艺术浓缩于一体的文化结晶。如民间服饰中儿童穿的肚兜,是母亲打扮孩子时精心缝制的“五毒”图案,母亲借这些五颜六色、活灵活现的动物为自己的孩子祈福。在外国人看来,这肚兜只是一个带绳的长方形红布,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色彩和用各色布卷制而成的动物,凸起缝订于红布上的新奇工艺。而这红肚兜所凝结的深刻爱意和思想文化,他们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再如民间剪纸中的大红剪纸,色彩鲜艳细密有致,每一张剪纸都隐藏着一段典故和寓意。在剪纸作品中运用最多的是谐音和象征方法,以鱼、鸡、蝙蝠等动物的谐音寓意有余、大吉、多福等,还有以植物来象征美好幸福的“石榴多子”、“喜上眉(梅)梢”,还有以民间风俗时令为题的剪纸“扫晴娘”、“七十二孝”等等,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内容具体而生动的表现。不了解内容是无法知道它深刻的内涵和丰富寓意的,更不可能理解和欣赏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色。这些也都是直接维系生命和思想的活动,是生命与造物直接沟通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到养生送死,四时八节的节令应有尽有:喜剧假面、木偶、皮影;木版年画、农民画,编制物篮、篓、席、垫;各种灯彩、瑞饼果模,人生礼仪的婚嫁用品、送终用具,面塑、陶塑、纸玩具……举不胜举、牵动劳动人民衣、食、住、行的民间艺术及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应不断归纳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纳新。儿童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有选择的学习,而不是由老师不加选择地全盘托出。应该选取适合儿童的民间工艺美术中的精华,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4民间工艺美术中智慧的凝结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智慧的民族之一。民间工艺美术设计构思多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像古代智力玩具“九连环”、“反手扣”、“祖先锁”、“诸葛环”、“华容道”等都是这种思维构思中的典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对我们的智力给予挑战。一些民间传统玩具看似简单却具有较深的科学道理,像河南浚县著名的泥玩具——泥哨子“泥咕咕”,它是利用空气和泥胎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清脆明亮的哨子声。“泥咕咕”的形态各异:有小鸟、公鸡、泥娃等造型。像旧京城的“鬃人”,早在有京剧的年代就开始有幼童玩耍。它利用树棕和猪棕卷制成人形,将其装饰在京剧服饰上,放在铜盘上,铜盘即成京剧舞台,鬃人是主角,用棍敲打铜盘伴奏出鼓点音乐,盘中鬃人随即转圈,时而向心集中,时而像外散去,非常神奇热闹,这里利用的是鬃于金属摩擦,经敲打震动产生向心和外离的特殊原理。

儿童在学习民间工艺美术过程中,最受益于临摹实践和创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手脑得到互动,拥有灵活变通运用知识和技巧的本领,而且使他们对绘画中的造型有着更清楚深刻的理解,由模糊的平面形象到真实的立体空间形象,同时对儿童的分析(工艺材料、内容表现)、观察(制作技法、制作步骤)、变通(知识的灵活运用)等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和提高。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解读 篇4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时代性,当代意义

我国民族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征,且在不断的积淀过程中得以流传至今。以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典型代表,其在现代社会传承中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若从辩证角度分析,如何确保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将成为民族民间音乐发展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分析以及现实意义的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其传承特征的分析

(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解读

在分析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分析其中存在的民族性特征,可将其具体理解为在地域文化、民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系统性规范,主要体现为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道德伦理思想等。而这种具有民族历史属性的民族特征在历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得以延绵传递。因此,基于民族特征而产生的民族音乐本身便可反映人类生命的全过程。但受民族个性差异的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也通过不同的方式逐渐演变为历史的创造性力量,并经过后代人对其反复的创新与总结成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民族民间音乐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极大地差异,但都能体现“人性美”,为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融提供了平台[1]。

(二)民族音乐传承的特征分析

民族音乐在现代的传承更多集中在教育教学领域,其传承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多元性与多态性。传承过程中民族音乐自身的属性既能够与世界音乐文化保持对应,又以不同的表象将民族音乐中的差异性与个性在艺术教育展现出来。从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民族间文化的融合、竞争与感知都以传承民族特征为主要的动力。所以利用艺术教育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是激励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各民族文化逐渐融合的背景下,许多较为封闭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中存在的反文明、反智慧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将逐渐被埋没于历史的大潮中,其原因在于,基于民族文化而产生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本质上意味着弘扬与传承的同时,还要进行不断地创造与发展,而非单纯保存、保守以及继承[2]。

二、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中传承的时代特征分析

我国乐歌课程的开设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经过不断地创新与探索逐渐形成当代音乐教育的模式,如音乐课堂中单纯的歌唱已改变为对乐理知识的研究与学习、欣赏音乐、利用乐器进行演奏甚至完成音乐的创作等。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形式后,我国民族音乐在教育形式上也改变了以往完全从整体出发的思路,而采取分类教学的方式,尽管能够培养更多专攻型的人才,却使他们的思维模式更趋向于西方, 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涵盖的传统风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因此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传承过程中应更注重民族音乐与民族气节、道德伦理等内容相融合[3]。

由于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讲授音乐艺术中的经典内容,如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情感思维方式以及道德修养等,在保证民族音乐与社会历史同步的条件下,可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对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艺术进行传承。这种吸收与传承并存的方式便充分体现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时代性特点。以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办学课程为例,从他所设置的“礼、乐、射、御、书、数”课程中可看出,排在第二位的为“乐”,其目的并不单纯旨在“娱乐耳朵”,更多的是为实现“美德之育”的目标。这种儒家的“礼乐观”也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中充分体现出来, 如隋朝时期的七部乐与九部乐,唐朝时期的十部乐等,都吸收了各民族的文化精髓[4]。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呈现出共性化与趋同化的特点,这使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中的主体性更加重视。能够肯定的是,在不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支配下表现出的行为方式逐渐成为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与思想观念。这就要求现代艺术教育应肩负起培养与开发人类具有多元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的使命,在充分考虑人类共性的基础上将民族音乐特有的文化特色与人文美学价值进行弘扬,实现“美德之育”的目标[5]。

三、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传承中体现的世界历史 意义研究

从辩证角度分析,世界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很大程度上是对历史的再一次展现,而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传承实质也是对历史的传承,所以传承中正确认识民族民间音乐的普遍性与差异性是对艺术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也是承认民族发展的重要表现。而且民族的存在在受人类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历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这充分说明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美感角度或规律方面分析, 二者在艺术中的表现更倾向于相互转化与制约。其中美感的形式可理解为由舒适或欢悦所表现得内在规定,而生理与心理的规律则对社会进化的法则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民族音乐艺术作为美感与规律的具体表现,也应随时空发展而发生变化[6]。

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本身体现出较强的“一体多样”特征,要求高校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注重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与超越。在现行音乐教育中,利用高校音乐教育课程,采用“多样”与“多重”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促进音乐文化信息的交流与欣赏,而且在不断吸收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成果的背景下,使高校培养出更多懂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人才。

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许多具有地方性特征的艺术形式将逐渐被国际化形式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高校艺术教育中便可发现,受世界历史文化以及区域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大多教育者都在追求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正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属性。如马克思认为人类活动本身体现出明显的自由属性,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能够找到该理论的根据,如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实际上,进行艺术的创作便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消费形式。这种由民族民间音乐表现出的共性,也使民间艺术之间保持相互吸引,丰富了艺术的形式与种类。因此在高校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风格表现出来,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7]。

四、结论

民间意义 篇5

摘要:民间儿童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种类繁多、玩法各异、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儿童喜爱。儿童游戏对于锻炼儿童身体、促进儿童感官、动作、语言、智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们娱乐方式的选择更加丰富,导致了传统儿童游戏对孩子们吸引力的下降,同时因为童年传统游戏大都在孩子们之间口头相传,也制约了它的传播,因此有一些年代久远的童年游戏正在慢慢消逝,所以对一部分童年游戏进行挖掘整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通过设计,形象的把童年游戏及儿时玩具展现出来,让人们重拾那些自然和文化赋予儿童的乐趣,并把这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推广,重新激发儿童对传统游戏的兴趣,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儿童游戏;传统文化;回忆与传承

一、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内容

民间儿童游戏是指童年时代玩过的游戏,包括玩具。说到童年游戏,每个人都会津津乐道: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跳皮筋、抓沙包、捉迷藏、跳房子、抽陀螺、老鹰捉小鸡等,这些游戏伴随几代人度过他们难忘的童年时光,形成了他们难忘的童年记忆,成为他们漫长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

儿童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儿童喜爱。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这些耳熟能详的童年统游戏正在慢慢消逝。

1、童年传统游戏正在被淡忘

曾经的过去,经济不发达,但是孩子们的童年却很丰富,而是充满了快乐。无论是城市里的孩子,还是山区农村的孩子,只要食物能果腹,他们就有无穷的游戏劲头。街上,总能见到成群的孩子在游戏奔跑,他们或许在捉迷藏,或许在“捉特务”、“打敌人”,或是在跳皮筋、踢沙包、踢毽子、过家家……那个时候的孩子个个都会玩,即使每天都玩同样的游戏,每天却都有不一样的玩法。

在今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街道上,都难觅到孩子们的身影,重庆晚报记者曾经在一所小学进行过“十大经典传统游戏”的调查,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没有玩过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打官司、跳皮筋、抓沙包等这些经典的传统游戏,甚至有25%的学生都不知道“丢手绢”怎么玩。

2、民间儿童游戏消失的原因

(1)儿童玩伴的锐减

因为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中独自玩耍、缺少兄弟姐妹相伴成长的乐趣。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管过严,也导致了很难在街上见到成群结队的孩子了。儿童传统游戏大多是群体性游戏,需要有小伙伴的参与,需要一种群体氛围,孩子少了,自然就不好玩了。

(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儿童的活动空间受限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城市的扩大、人口不断往城市转移,城市内的活动空间急剧减少,从而缺少了必要的游戏空间。对于城市里住进高楼大厦的孩子们来讲,户外活动空间却成为极为奢侈的要求,孩子已经很难在户外找到一处安全又好玩的开阔地带了,孩子玩打仗游戏需要的山包、土坡、壕沟等在城市是不可能的。

(3)出于安全的考虑,家庭对儿童游戏的的限制越来越多

由于交通工具的增加,特别是轿车的迅猛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巨大,安全现在成为悬在每个儿童成长过程头上的一把利剑,任何伤害事故,对家庭都是难于承受的。有很多活动量比较大的传统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贴人等有争抢内容,如此一来,家长、老师们都小心翼翼,限制孩子的玩耍方式。

(4)现代玩具、电视、电脑游戏吸引了儿童大部分的注意力

现在的儿童,看起来真的很富足,不仅仅吃喝无须愁,更有电视相伴,还有花样繁多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这些东西好像都比那些古朴稚拙的陀螺、毽子、跳绳等好玩,吸引了孩子大部分注意力。

(5)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导致了儿童教育价值取向偏移

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游戏,而是对游戏的整体忽视,来自于强大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整体上的功利性。从观念上,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现在年轻的父母仍然执着地认定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尽早学习、尽早成才。于是除了上学,还有很多特长班塞满课余时间,孩子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所剩无几。

三、民间儿童游戏发掘整理的意义

(一)传统儿童游戏的优势

1、趣味性和娱乐性

儿童传统游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最主要原因就是那些游戏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像跳皮筋、木头人、充满了童趣,并且能让孩子奔跑跳跃,满足其爱动的需要,这样的游戏谁不爱玩呢。

2、规则灵活性和参与性

儿童传统游戏好玩,还因为孩子在游戏中可以自己说了算,可以自己选择游戏、选择玩伴,自己准备游戏材料、自己协商游戏规则、自己决定游戏的情节发展、充分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所以,传统游戏充满了参与感、趣味性,给儿童的生活带来娱乐,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

3、群体性和活动性

在儿童传统游戏中,很多游戏都是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儿童在一起才能玩,比如藏猫猫、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顶拐、抬花轿等等,这些游戏既是一种群体性游戏,有合作有竞争,同时又充满了活动性,孩子可以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参与游戏,所以深受孩子们欢迎,经久不衰。

4、随机性很强

儿童传统游戏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场地选择不同的游戏,也没有太大的人数限制。至于时间,可长可短,只要儿童有兴趣,哪怕只有一小段时间,在简陋的场地上,就可以三五成群、自由地玩耍。

5、玩具大都是自制,成本极低

儿童传统游戏也需要玩具和游戏材料,但玩具一般都极其简陋。跳绳游戏只需要一根绳,翻绳游戏需要几根小皮筋,砸方宝需要几张废纸,摔泥炮需要湿泥。玩具充满了变化,既能节省财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儿童感受到创造的快感。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这也是儿童传统游戏值得在大力推广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

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刻,对于许多人来说,时光荏苒,那些仿佛就在昨天的童年已然逝去多年,那些曾经陪你一起玩游戏的朋友们还好吗?那时总是盼着早点放学,盼着不要那么快天黑,盼着可以永远这样玩着,可惜童年终归是短暂的,终究会过去的。这份惋惜,这份怀念过去的情怀,可以通过这些玩过的童年游戏找回,给了人们一个抒发情感的途径,有购买收藏的价值。

民间意义 篇6

关键词:民间游戏材料;玩具;作用

玩具的功能说白了非常简单,就是训练孩子动手动脑、进行娱乐和教育的工具,然而许多玩具只是外表华丽,功能却非常有限,有的玩具更因为价格昂贵,反而限制了孩子自己动手的空间,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貌似高科技的遥控汽车、遥控飞机,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操作,开发智力的程度未必超过一套设计合理的积木。

资料显示,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更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在美国许多学校都专门设有工作室,提供原材料和工具,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发挥,制作自己想象中的玩具。

事实上,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中就有材料的准备、制作。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民间游戏经久不衰、广泛流传,成为几代、几十代、几百代人的童年回忆,其内含的功能具有很高的价值。民间游戏中用的玩具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是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旧布、小石子、杏核、冰棍棒、废油漆桶等,再经过自己制作而成。这些材料物美价廉,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幼儿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加以创造想象。有一些游戏本身不需要玩具,如:“斗鸡”、“单腿蹦”、“捉迷藏”、“背缸倒缸”、“木头人”等,都是利用儿童的肢体徒手进行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满足不同的需要,并不是指一味地增添运动器械,或一次性地提供多种材料,民间游戏随地可寻的玩具,既能节省财力,又能使幼儿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了幼儿娱乐的需求,也促进了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

那么,自制民间游戏材料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通过收集材料,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自制民间游戏材料必须从取材开始,取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逐步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要养成幼儿处处关心周围不起眼的小物品且爱动脑的好习惯,逐步形成幼儿良好的收集兴趣,并通过诱导,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在制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首先,幼儿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会想办法,因此在此类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其次,在制作过程中增进了幼儿的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制作出的玩具非常兴奋,每当看到他们的玩具时,他们总是高兴的说:“这是我做的,我真棒!”再次,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手眼的协调能力。

三、民间游戏不仅增进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是一个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培养感情的好方式

父母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制作玩具,能使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把父母当成了最亲密的游戏伙伴、最好的合作伙伴,使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其实,在孩子的眼中,价值上千元的玩具未必比与父母一起亲手制作的沙包更加高档,自己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家长也无需在意作品是否精美,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孩子要动手,家长不要制定各种条条框框或者大包大揽,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家长只要进行引导并注意动手过程中的安全就好。

四、自制民间游戏材料能使家庭的经济支出明显减少

孩子不再吵着要买高档玩具,他们能学会自己收集废旧材料来制作玩具。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动手的快乐,心中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有信心。既懂得了勤俭节约,又具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五、自制民间游戏材料创造了多人参与的可能性

自制材料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共同参与。比如爸爸找材料,妈妈缝制,孩子粘贴等;也可以由几个孩子各负其责,作一次漂亮的配合,在“制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幼儿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之中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

民间意义 篇7

一、民间互助养老传统

1. 家庭互助养老

自维吾尔族定居绿洲, 从事农耕生产以来, 生产和消费都以家庭为单位。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 但家庭仍然是生产的基本单位。农村社会保障以“家庭自我保障”为前提, 家庭内部的代际互助和家庭间的血缘互助, 是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家庭养老一直是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维吾尔族年老后一般与最小的儿子一起生活, 由小儿子照顾老人生活的起居, 其他儿子虽然与父母分家但仍然要看望老人, 承担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和老人去世后的丧葬费用。甚至出嫁的女儿,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都会和女婿回娘家看望父母并提供赡养费用。在维吾尔族传统家庭中, 由父母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和父母与两对以上的已婚子女组成的联合家庭居多, 较大规模的家庭有利于对老人的赡养功能的发挥。在维吾尔族中, 人们对家庭养老方式普遍持肯定态度, 不赡养老人会遭到周围人的指责和议论。养儿防老这句俗语, 就充分反映了家庭的养老功能。

2. 亲属互助养老

亲属间的互助在维吾尔族民间互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农忙秋收的生产活动中亲属间的帮忙很普遍;过去农村建房, 需要较多的劳力和资金, 没有多余的钱请工人, 只有请求亲戚和邻居的帮助;在生病、子女上学等急需用钱时, 亲属也能提供小额资金的帮助。另外, 为了防止老无所依, 无子女的维吾尔族夫妇通常收养男方兄弟的孩子或女方姐妹的孩子, 一方面使收养者、被收养者和亲生父母之间同时存在血缘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兄弟姐妹等亲属间的养老互助。维吾尔族年老后, 父母、叔舅姑姨大多已离世。维吾尔族的求助亲属主要有兄弟姐妹、配偶的兄弟姐妹、甥侄辈、堂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当出嫁的妇女年老没有了丈夫也没有子女时, 主要依靠丈夫的家族来养老, 家族是家庭的延伸, 是沿着父系血缘关系向外扩伸的三代以内的亲属, 家族的成员也承担着相互的义务和责任, 互助也是最为常见的。当然如果娘家还有兄弟姐妹的也可能提供帮助, 如喀什一社区63岁的古丽把她老公67岁的姐姐接到家里来养老, 因为老公的姐姐没有孩子, 结婚后不久丈夫就死了, 没有再嫁, 平时在家就帮忙看看房子, 古丽还常给她买衣服、鞋子、大衣、裙子。

3. 邻居互助养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指远方的亲戚不如周围的邻居在急难时能及时的提供帮助。维吾尔族乐于助人, 有很强的互助合作观念, 村里谁家有婚丧嫁娶, 全村的人都会去帮忙;有人生病了, 邻居们经常给病人端茶送饭问候, 到病人家看望病人, 帮助该家的日常事务, 若在农村, 还帮助农耕劳动。对于年老又无依无靠的老人, 邻居们常送衣服、食物, 生病时给予照料, 同时在精神上给老人以慰藉, 使老人得以恢复健康。农三师东风农场二连81岁的退休维吾尔族女职工, 无儿无女无丈夫, 身体不好, 有气管炎、心脏病, 眼睛也不好, 有病起不来, 做不成饭时, 就靠左邻右舍今天你送点拉面明天我送点馕, 有时也有送肉的。喀什某社区退休职工, 妻子没有工作, 五个孩子中一个还在上学, 他们把邻居一对60多岁的维吾尔族五保户夫妻接到家一间空房子里住, 每次做饭多做两碗饭给老人送去, 还送衣服给老人穿。

4. 维吾尔族富裕人士养老

维吾尔族清真寺的伊玛目或哈提甫、到沙特阿拉伯去朝拜过的阿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人等社会精英, 他们不仅带头经商致富, 也带头尊老敬老, 对年老没有子女照顾、无依无靠的老人广施恩德。虽然解放后新疆不再实行天课制度, 但主动拿出自己收入或财产的一部分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 一直是虔诚穆斯林称赞的美德。如喀什巴楚县毛拉乡的一位70多岁的阿吉, 家里养羊、开饭店, 经常帮助该乡两位分别是75岁、80岁, 没有丈夫, 儿子在外打工不尽赡养义务而且有病、生活困难的维吾尔族老人, 在她们急需用钱时送去几百元, 在肉孜节、古尔邦节时给她们赠送米、面、油、肉等。

二、发展维吾尔族现代互助养老

1. 借鉴互助养老成功经验

作为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补充, 互助养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建起第一家互助幸福院, 这种“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介于纯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既有敬老院等社会化养老的特征, 又符合传统家庭养老习俗, 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帮扶与慰藉。2012年3月后, 河北建起了2万多所“互助式养老院”, 覆盖了建制村的40%, 内蒙古、湖北、甘肃、陕西、宁夏、河南和黑龙江等省份也在推广这种模式。南疆农村社会福利建设设施、资金严重不足, 截至2010年8月, 全喀什市三孤人员1 489人, 供养率不到8%。维吾尔族讲究落叶归根, 不愿意死在外面。有些老人认为自己的根在家里, 不愿去敬老院。因此借鉴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积极探索适合维吾尔族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既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又能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

2. 加强民间互助养老

新疆目前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人口的老龄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 老龄化所产生的421家庭模式, 导致子女对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及精神安慰的不足。还有部分无儿女的维吾尔族老人, 五保供养不足或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维吾尔族老人, 生活上无人照料, 经济上也缺衣少穿。国家给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农保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 以及一些民政上的救济是不够的, 她们通常还依靠邻居帮忙、社会上富裕人士的救济。乡邻关系是乡村重要的社会关系, 地缘性互助由此产生。维吾尔族孤苦无依的老人经常得到亲戚、邻居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照顾, 我们应当鼓励邻里互助养老, 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促进社会和谐。对维吾尔族老人进行个人救助的主要是一些宗教人士和富裕阶层人士, 他们的带头作用对群众慈善理念的培育以及社会风气的净化有明显的效果。但社会上富裕者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是靠普通人群的互助。我们应当使慈善理念成为一种国民自觉意识, 形成一种互助的社会风气, 使困境中的维吾尔族老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救助。

3. 新型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利用民间互助资源

目前, 新疆的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 特别是在农村, 新农保刚刚起步。新农合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民间互助作为一种传统民族文化, 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把它纳入新型养老保障体系, 能有效整合社会闲置资源, 节约政府行政成本, 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提升公众的道德素养, 净化社会风气。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民间互助养老功能, 民间互助养老是社会资本流动的过程, 通过民间互助, 社区资源得到整合和有效利用, 社区内成员通过对互助资源的提供和获取, 加强了社区内成员的互动, 促进了成员间关系的稳固和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国家在建立和健全乡村社会福利体系时首先应该高度重视乡村社会存在的民间互助的历史基因, 把由亲人、邻居、朋友等初级群体提供的非制度性支持安排到乡村社会福利体系中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民间互助养老功能, 完善社会老保障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各种养老方式的优势, 调动各种养老资源, 从而构建分工合理、保障有力的综合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宋丽.截至2013年底新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3万[N].新疆都市报, 2014-06-19.

[2]干咏昕.中国民间互助养老的福利传统回溯及其现代意义[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7) :161.

[3]沙吾提·帕万.收养文化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维吾尔村民中的变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5 (2) :169.

民间意义 篇8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深厚积淀, 是我国先民智慧的结晶, 最能代表华夏文化的民族性。并且, 因地域不同而形貌各异。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据世代相传的民俗、民风而创作的, 带有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并且, 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术创作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民俗习惯、文化心理的产物, 能够折射出不同历史时代的审美特征和创新意识。因此, 它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 而且还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它虽然源于传统概念上的下层社会, 但却与贵族社会的宫庭艺术一起成为构成中华民族一切美术样式之母, 并以其深厚的美学底蕴和文化蓄含吸引了全人类的注意。[1]

将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纳入普通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1. 民间美术欣赏课程能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普通人群接受美术普及教育的机会逐渐扩大, 但与此同时, 接受过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的当代青年却越来越少, 很多大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不但不理解, 甚至拒绝接受。二十世纪以来, 由于受到图像技术的冲击, 很多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笼罩着时尚光环的欧美、韩日的“卡通艺术”形象, 而拒绝接受来自于本民族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皮影”艺术介绍给学生, 可学生的第一反映则会是“好丑啊”等等, 由此可见, 我们民族的民间美术成就已经面临了巨大的危机, 如果任由这种危机发展下去, 必然会导致我国民间美术传承和受体的断绝。因此, 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既是对我国民族民间美术最好的保护, 也是提高大学生艺术品位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举措。

2. 民间美术不同于美术学院的“院体”式美术。

民间美术是由普通劳动者直接创作的, 基于民间审美的基础上, 依托于民间文化的意识形态, 并为满足劳动者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美术形式。这种朴素的美术形式, 无论在其形态、样式、种类还是涉及的范畴都远远超出了一般美术。王朝闻先生说:“民族民间美术当作一种供研究的资料, 它对民俗学、艺术史或美学史等学科, 都拥有轻视不得的重要价值。”[2]中国民间美术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更是具有很高的文化学术价值, 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宗教、民俗、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内涵, 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道德寓意, 能够直接表达各种美好理想, 弘扬优秀的人生理念, 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发挥个人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3.民间美术欣赏课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教育肩负着传承文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科, 作为高等教育的学府, 理应担负起传承和教育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第五条第四款也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 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 编入教材, 组织参观学习活动, 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可见, 各高等院校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以便在深化改革中, 重组、创新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学科, 并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资源, 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

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的设置对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拓展了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

目前, 很多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依然沿用旧有的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也主要以传统的中西方古典艺术作品为客体。无论是专业美术教育课程设置还是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都还没有将中国民间美术及相关内容纳入教学大纲之中。陈孟昕、张昕等在《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学研讨会综述》中谈到:“……倡导全国所有高等院校积极地、紧迫地以民族文化整合心态来认知自己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丰富地区的高等院校, 都应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我们不能把学术看成单一的文本化、学院化、单向化的封闭研究形式, 也不能让学术脱离开活态文化的研究, 我们应当使学术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作用, 让保护成为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 保持文化健康和有朝气地发展。”[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 拥有种类繁多的民间美术样式, 足能够为新的教育课程体系提供详细的教学文本和现实资料。因此, 在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 应该根据不同省份所拥有的民间美术资源,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中国民间美术所涵盖的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哲学等知识内容结合所选择的民间样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种教学办法, 将有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也是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种举措, 不仅可以充实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 也将促进中国民间美术的进一步发展。

2. 民间美术欣赏课程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形式。

把中国民间美术作为课程引入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环节中, 对传统的、单一的欣赏型教学形式是一个重大突破。中国民间美术的类别多种多样。因此, 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校教育外,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深入到民间美术的创作基地, 亲身考察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资源, 并通过拜访民间艺人及其作坊, 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民间艺人的创作环境和生存状态。此外, 学校也可以邀请创作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来学校举办学术讲座或给大学生作现场示范教学, 充分展示其创作过程与技巧。通过以上的教育形式, 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培养了他们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提升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3. 民间美术欣赏课程适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高校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 中国民间美术内容进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已经被国家以教育政策文件下发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20%, 体现民族特色, 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由于在普通高校中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教育的缺失, 致使许多毕业后任教于中小学的大学生很难适应或者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10%-20%的中国民间美术课时量。因此,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进入高校教育体系将有助于缓解这种矛盾。

4. 民间美术欣赏课程与高校的其他课程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民间美术的生活味、鲜活感等特点, 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具备的, 也是所有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中国民间美术走进高校课堂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不同专业的教育内容, 活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摄取中国民间美术的营养, 大学生能够激励自己创造出与民族感情血脉相连的优秀成果。中国民间美术也可作为“学院美术”的补充, 为美术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创造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形式感十足的当代绘画作品打下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当代文化、生活观念大量涌入,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与审美观念受到巨大的挑战, 许多曾在我国民间艺术史上享有盛名的本土艺术形式遭受轻视, 面临危机。在这种情况下, 将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纳入教学体系, 对培养民族文化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唤醒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一些普通高校的美术专业已开始进行民间美术的研究与探索。如: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自由视觉方向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始探索将中国民间美术样式与当代视觉表现方法相结合, 定期组织教师学生考察全国各地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 并将这一教学方式纳入该校教育体系中。并且, 该校还成立了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用于对陕西民间艺术的发掘与研究。虽然如此, 但相对于大多数至今仍然对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抱有漠视态度的院校, 这些局部的改变是不够的。因此, 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引起有关院校的重视并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使更多的大学生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知识的过程中, 接受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 传承民族文化, 为华夏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拥有的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 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已有多种民间美术形式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高校普及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 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更能够增进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延续, 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就已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高校,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课程,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族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 5.

[2]王朝闻.王朝闻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10.

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教学中的意义 篇9

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 追求奢侈华丽, 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 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 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 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 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 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 总结出艺术经验, 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 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 给人以亲近感。但是, 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 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 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 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 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 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 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 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

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 以技术应用型为主, 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 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 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 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 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

以陶艺为例, 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 要开展现代教学, 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 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 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 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 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 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 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 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 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 张道一先生认为, 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 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 但粗俗并非拙劣, 更不是平庸, 而是散发着土性, 但是不孤陋, 散发着野性, 但并非不驯, 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 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 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

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 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 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 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 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 教学内容也丰富, 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 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 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 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 且为多民族国家, 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 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 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 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 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 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 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 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 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职学校以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主, 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 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的培养要突出文化保护意识, 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章释文.试论民间工艺美术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4)

民间意义 篇10

随着科学教育培养方案的完善, 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比较明显的社会现象就是幼师专业的扩招和幼儿园行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我们的幼儿园数量和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数量已经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 在这一背景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应该进一步提高。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是我们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当中, 游戏也占据了教学课时的大部分时间, 贯穿于课上教学、课间活动、吃饭休息这些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孩子们对各种游戏都有着本能的兴趣。利用兴趣教学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内容, 是最科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 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教学活动之前, 对于教学游戏、活动游戏的选取至关重要。不但要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 还要能通过游戏本身让孩子们有所收获, 例如, 提高专注力、提升合作能力、体验成功、体会背景文化等。我们常会引进一些民间趣味游戏, 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文化熏陶。对文化既有传承意义, 也能为孩子们今后提高文化修养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民间体育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策略与途径

民间趣味活动, 源于我国民间流行的传统游戏或者体育活动项目, 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因其本身具有内容丰富、组织简洁、易懂易学, 并且常常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身等优势, 很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在现实教学当中, 有利于我们教学活动的开展, 从而深受广大幼师和幼儿的喜欢。教师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挖掘整理出教学方案, 教学意义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 能够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幼儿体育活动,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 我们要明白民间游戏的价值和目标, 更好地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第二,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与游戏实施的客观条件综合选择游戏项目。第三, 及时对游戏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对比, 降低教学事故和问题的出现几率, 让民间游戏能更好地辅助教学互动。这些前提能保证民间趣味体育游戏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顺利开展。在实践教学当中, 民间趣味活动与教学活动该如何结合呢?

首先, 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 选择适宜的传统趣味游戏。例如, 初级幼儿班的孩子年龄小, 如果进行过于复杂的游戏, 孩子会因难度过大而放弃参与, 从而丧失游戏本身的教学意义。如果组织孩子参加类似于“丢手绢”这种规则简单、游戏指令直接, 而且模仿性强的游戏, 一定会深受孩子的喜欢, 并且方便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进行。其次, 创造传统游戏环境, 激发幼儿学习参与的兴趣。除了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之外, 环境氛围的营造也有利于游戏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每个幼儿园的装修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图画, 更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如, 在活动场地里画上“跳房子”的图案, 安装一些梅花桩等。将设施、游戏、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同时提升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竞争力。另外, 要让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传统体育游戏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我们的实践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拿来主义”, 尤其是在幼儿教学当中, 教学器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定要充分贴合孩子的特点, 同时也要有幼儿园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现。例如, 设计经典游戏“狼来了”时, 就可以与现在孩子们常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结合, 对传统故事形象和内容进行合理增减。老师、孩子、家长同时参与其中, 体现幼儿园体育亲子的办学风格。

三、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开展的价值所在

随着民间趣味活动的丰富开展, 其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也日益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

1.多样的动作组合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对幼儿体质改善也有促进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幼儿开始就受到各种电子产品的吸引, 从而导致身体标准下降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产生。传统趣味游戏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幼儿, 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活动锻炼, 不但能提高幼儿的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 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增强幼儿的体质。

2.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 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现在大多家庭为“4+2+1”的结构模式, 孩子被过度保护。在传统趣味游戏过程当中, 常常需要通过伙伴间互相协作来完成游戏项目。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如何与别人沟通、合作、相处;如何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来化解与避免人际矛盾;如何帮助别人以及如何获得帮助等内容。由此提高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通过活动中情绪的感受提高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

3.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意志品质。游戏总有输赢, 这一结果主要取决于幼儿自身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幼儿自身的参与能力。教师要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让幼儿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克服弱点, 提高幼儿的承受能力, 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在现实教学当中, 我们要及时总结成果经验, 对教学内容、计划加以改善, 坚持树立品牌意识, 保持开展体育活动特别是民间趣味体育活动的办学、教学特点, 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幼儿园民间趣味体育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

现在由于对幼儿园开设条件的限定管理文件还不十分严谨, 所以, 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方案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将民间趣味体育活动这一教学方法大力实施开展, 对于优化幼儿园的教学将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 间接促进优化教学人员资质。将大量开展民间趣味活动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需要幼教工作者自身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幼儿园之间存在的教学竞争, 会促使幼儿园组织幼教进行考核培训。让幼教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从而优化幼儿园的教学人员资质。

其次, 提升幼儿园的设施建设。传统游戏的开展, 都是根据人们日常生活、劳动总结出来的。例如, 抽陀螺、跳房子、丢沙包等。这些游戏常会需要一些游戏的辅助器材和场地配合。这就需要幼儿园改善自己的硬件设施, 如扩建活动场地, 增添玩具、道具等。

最后, 促进幼儿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推广。传统游戏活动虽然丰富并且形式多样, 但是真正适合应用或者改编后被应用到我们教学当中的游戏其实比较有限。通过总结交流教学方案和心得, 整合出最佳方案加以推广, 肯定会受到多数学校的支持。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 文化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 尤其对于幼儿来说, 童话里的公主、王子好像越来越有吸引力。这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 保证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改善。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趣味游戏活动, 不仅是教学上的尝试和体验, 更是我们教学上的需要。我们要继续利用和挖掘其中的有利资源, 集成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孩子在快乐有序的传统游戏中成长, 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财产得以延续, 并在今后不断发展壮大, 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随着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教学中的基础活动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课题。在丰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当中, 民间趣味体育活动被更多地引入教学当中。这样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办学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趣味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张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和利用[J].俪人:教师, 2014 (19) .

[2]徐阳.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体育活动[J].幼儿教学研究, 2014 (12) .

民间意义 篇11

关键词:民间美术;作用意义;措施

一、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作用意义

(一)提升美术教学的生活特性

相比于油画、国画这类较为主流、统一的美术创作与表现形式而言,民间美术更加显得原生态,因为它没有经过过多的专业改进,完完全全的贴合于基层人们的现实生活,其生活特性相当之强。例如年画、版画、竹编、泥塑等等,这些民间美术形式从骨子里就透露除了一种生活化的气息与氛围,可以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学,能够明显提升美术教学的生活特性,这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收与消化美术知识,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相当之深厚,其自身所具有的情感性与人文性非常浓郁,其原因是因为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承都紧紧依附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劳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独特审美观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学,将有利益学生认识与了解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人文底蕴与精神文化,提升他们的美术文化内涵。我们知道,任何的藝术创作或欣赏,都必须要有来自更加深层次的精神与文化作为支撑,所以通过民间美术来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内涵,对于整个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或是欣赏提供精神文化基础。

(三)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孕育了诸多的文化与艺术形式,单从民间美术与艺术的种类上来讲,是相当丰富的,例如剪纸、年画、刺绣、篆刻、木雕等等。而且表现形式更加多元,从表现内容上来看,人物、飞禽走兽、神怪瑞兽、花鸟树木、山川河流,均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而且创作的最终成果,往往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文化涵义,值得学生探讨与学习。从表现材料来看,纸张、木头、石头甚至是竹子均可以用作材料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所以,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学,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相比于“标准化”、“正规化”的课本教学资源而言,老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的教学空间更大,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愿获得更大的满足,这对于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提升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二、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形式与措施

(一)开展民间美术欣赏教学

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学,首先是要让他们对民间美术有基础的知识了解,即通过欣赏教学,来让他们初步的接触民间美术形式。在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对具体的民间美术形式有准确的掌握,例如审美趣味、造型特征、主要材料、色彩特点以及其背后的人文底蕴等等。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各自特色。我国的地理面积非常广阔,在以往交通与通信都非常不便利的情况下,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也就相应的造就了各不相同的民间美术形式。在民间美术欣赏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对所欣赏的民间美术形式形成明确的概念了解,掌握其特征与基础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注意到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很多的民间美术创作,最初都是用于一些节日活动,具有比较强的装饰性与实用性,这是民间美术始终得到传承与延续的关键所在,也是为什么民间美术能够获得人们情感共鸣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进行民间美术欣赏的过程当中,老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因为这是民间美术的基石;第三,要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创作与表现中的象征寓意。我国的很多民间美术不仅具有视觉层面的审美作用价值,更加还具有深层次的文化与象征寓意,比如在剪纸与雕刻等艺术中,松鹤的形象组合,寓意着松鹤延年,长寿的意思,而蝙蝠与竹子就分别代表着福气与富足等等,它们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开展民间美术实践操作课

实践操作课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深入的认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感知民间美术。操作课应该在学生上欣赏课对民间美术有感性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愿意学。操作课要分析制作对象的功能与适用范围,提示材料选择的范围和制作技巧,学生进行制作时,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提示和技巧指导。

当然,欣赏课与操作课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欣赏与操作,一般是互相结合的,欣赏是为了更好的操作体验和创造,通过欣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变的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基于自身的经验与体会,创作自己独特的作品。操作是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具备了初步的民间美术知识和审美判断,创造的作品才会独具本民族特色。

(三)开放教学环境让学生实地感受民间美术

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对民间美术的体验与感受更加深刻、真实,老师应当开放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中,去触摸那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民间美术。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民间美术发展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进哪些制作传统艺术品的工艺作坊,或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馆以及其他一些民间美术氛围浓郁的环境,让学生去实地感受民间美术的美之所在。(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葛建辉. 谈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J]. 青春岁月,2012,(05):113.

民间意义 篇12

在这样一个变革性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之下, 如果刻意忽略温州民间资本的力量, 掩盖民间资本流通指向导致的社会问题, 只会使温州民间金融资本违规流向我国经济政策所不支持的灰色地带, 因为这些灰色地带在我国经济大政方针的高压之下, 获取资金的途径和规模均及其有限, 对上规模庞大却又无政策指引的温州民间资本, 黑箱中的供需双方一拍即合, 一方面给民间辛苦创造积累的巨大财富带来极高的政策风险和投资风险, 一方面又暗中变相支持了诸如房地产业等国家经济政策予以控制和压制的相关产业, 甚至造成权钱结合孳生腐败, 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大政方针相悖逆。对温州本地大量民间资本来说, 温州金改所提出的国十二条, 将通过政策, 把相关民间资本的运作纳入合法合规途径, 以冲抵民间资本试图获取高额不法利益的违规性风险。用政策手段, 结合市场经济形势, 引导民间资本自觉地从试图走违法违规途径获取较高回报、并伴随极高风险的资金释放路径, 到逐步走向政策上合法合规, 风险上较低, 收益上更加稳定的资金释放路径;引导海量民间资本这一巨兽, 从盲目的短期投机行为方式, 转变为长期投资的行为方式;引导民间资金, 从供给过剩的地带, 转向需求不足的地带。若能通过温州金融试点改革, 将地方民间资本的流向指引至国家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上, 可以说, 于国于民, 均有大利。

在笔者看来, 商业资本运行永远以逐利为第一目标, 引导温州巨型民间资本运作方式转型需要遵循的另一个市场经济规律, 就是提供给这些民间资本在获利能力和资金安全风险上一个最优的点。

笔者认为, 温州金融改革试点, 将民间资本借贷合法化规范化是其一, 其二应该做的是由政府部门委托若干专业机构操作, 积极吸纳温州本土民间资本, 由上自下的引导投资方向。将温州地区分散化的大量民间资本尽力吸收整合, 然后利用其规模优势为国家建设和民间投资者创造更多利益。分散化的民间资本总体量大, 单体规模小, 投资渠道有限, 小规模资本利用现有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为自身创造的利润空间也很有限。但上升一个层面, 若能创造温州地区化级别的金融服务产品, 资金吸收能力将十分可观, 大量民间资本的整合运用, 使投资渠道也得以大大拓宽, 复合型投资也使单一产业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得以降低;通过投资风险梯度和收益获取梯度的区分, 可以创造出多种地区化金融产品, 给民间资本依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制造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资本的整合, 也使民间小规模资金不适宜追求远期收益的经济现象得以改变, 小规模资金整合壮大到一定规模时, 其投资行为可以将远期收益与近期收益互相转化, 更好地体现货币时间价值;同时整合运用大规模民间资本, 社会整体平均投资成本也在下降;对国家来说, 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汇集来的民间巨额资金进行阶梯化收益投资, 用高收益率投资方向配比一定收益率较低、但拥有远期利益的投资方向, 如国家西部开发建设, 生物、环保、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航空航天技术等即期收益率不明显的项目, 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模块的融资需求, 一方面可以进行海外投资, 部分缓解因外资投资我国本土和我国外汇即期结汇制度相结合而造成的人民币通胀压力, 稳定社会金融环境。可以肯定, 在具体实施这些想法的时候要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但笔者相信, 只要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未来一定会获得成效。

在温州金融改革的具体措施上, 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温州本地各家银行机构的作用。在金改中, 温州的民间金融企业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管理经验和风险控制能力, 以及业务流程的合规性, 都需要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相较初出茅庐的民间金融机构, 我国银行业拥有更为成熟、更为完备、更为优秀的运作体系。理应成为民间金融业成长过程中借鉴学习的对象。笔者觉得银行业在温州民间金融企业改制的过程中, 有选择对对民间金融机构参股, 部分拥有对相关民间金融企业的顾问权和监督权。银行在与民间金融企业的合作中, 应划分好权利、义务、收益共享部分、风险共担部分等细则, 在不影响相关民间金融企业的独立运营和经营特色的前提之下, 即为民间金融业的成长做出了指导和规范, 又为银行业自身创造了一定的利润, 可谓一举两得。但若想达到二者监督权与独立性的完美平衡, 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需要政府、银行、民间金融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予, 决九川距四海, 浚赋治距川。”笔者在这里, 引用《尚书》大禹治水篇的原文, 向高瞻远瞩的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表示自己的敬意, 希望温州民间舳舻千里浩瀚如海的民间资本, 能在本次金融改革潮流的带领下流向真正能发挥它巨大作用的地方。希望温州金融改革, 成为未来全国区域性金融改制的榜样。

(责任编辑:刘晶晶)

摘要:行商贾闯天下, 自20世纪80年代起, 浙江温州人民乘改革开放的东风, 充分依托港口区位经济优势, 加之民风重商, 勇于开拓进取, 积极接受消化理解新事物和新风向, 温州商人以“商品经济”、“家庭工业”、“专业市场”三驾马车起步, 迅速定位地区经济最低有效启动点, 挖掘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本文就温州金融改革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和研究。

上一篇:部门文化下一篇:少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