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声乐

2024-10-08

民间声乐(共4篇)

民间声乐 篇1

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与人们相伴。自古以来, 音乐都伴随着人们并渐渐地从贵人专属走向民间, 追根究底音乐就是由民间起源发展而来的。因此可以说传统民间音乐是现在各种音乐的起源与基础。

一我国声乐教育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 我国人民开始觉醒, 洋务派推举“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西学东渐”的思想由此得到壮大, 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也得以开始萌芽。维新派代表梁启超认识到音乐对于思想的重要意义, 因此积极倡导学校开展唱歌课程, 并向大众传播新歌。音乐教育由民间真正转入学堂, 是清政府推行的“废科举, 兴学堂”政策之后, 它也由此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制度。在这之后, 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但在中国的音乐发展达到了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背后, 仍然有着一连串的问题, 中国还有大量的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有音乐被排除在音乐教学大纲之外。由此, 古琴谱被曲解翻译成五线谱, 公尺谱、减字谱也很少有人了解, 最基本的认谱方式我们没有学会, 还谈什么认识音乐理解音乐呢。

我国音乐教育的层层教导层层学习, 导致了我国的近现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变成了欧州的音乐教学体系, 民间音乐仅仅被一些农民乐师所坚持并传承下去。

二对我国民间声乐传承的思考

1中国民间声乐传承方式

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口头传递、创造而沿袭下来的, 民间音乐所注重的是“口传心授”, 口头传授其技巧及音调等知识, 然后依靠心领神会去了解音乐的神韵。由于民间音乐一向依靠“口传心授”来传承其精髓, 因此民间逐渐形成了民间音乐特有的记谱形式, 如古琴谱、减字谱和公尺谱等。应用最广泛的是公尺谱, 工尺谱用文字来记录乐谱, 将传统文化与民间音乐相结合, 形成一个文化艺术的结合体, 将民间音乐的传播途径大大拓宽, 并使其更加为人们所接受。

总地来说, 民间的音乐传承方式是民众自我、自发地进行沿袭下去的, 这种传承方式最大的弱点是缺乏自主意识。这种自发性地传承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广泛的认同, 使得这样的传承方式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相比于学校统一的音乐教学模式, 这样的自发性传承方式能够更加完好地维护区域性的文化特征与民间音乐各种风格的保留。从音乐本质上来说, 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本质的真实写照, 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最完美的音乐作品, 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民间音乐组织, 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特点与水平, 因此, 民间音乐的传承意义更加深刻。

2传统民间声乐面临消亡

传统民间音乐的形成是由漫长的时间以及人类的智慧而得以形成的, 传统民间音乐往往是具有强烈的方特色的音乐, 它能够充分地反映特定时代的特点, 其地域信息以及民风民俗都会在民间音乐中有所体现。民间音乐一般来说都有着一定的中华民族音乐的共性, 同时也包含着其特别的个性特点。传统民间音乐相比于精英艺术来说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 大众对它的审美创造力有着很深的理解。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它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传统的民间音乐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员, 因此如何能够在新时代成功地保护并发展传统民间音乐,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民间音乐正面临消亡的危险, 因此, 如何使传统民间音乐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文化的发展与历史的传承成为了现代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想要使文化传承下去, 就必须有一定的创新, 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因此对待传统的民间音乐不能够一味地以保护为主来进行传承, 要想传统民间音乐能够可持续发展, 在整体上要运用既要进行保护又要能够不断创新的方法, 这两个方面我们不可偏向于一面, 二者都不可忽视、不可忽略。

3传统民间声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现实的传统民间音乐, 想要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首先要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传统民间音乐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说, 它是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自信力、民族凝聚力息息相关的。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能够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稳固地立足于世界文化的潮流之中, 因此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实世界的物质化、商业化, 将传统民间音乐的处境逼到了绝处, 当初许多只能够依靠口传心授方式来传承民间音乐的方法正在随着商业化进程慢慢消亡。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许多老民间艺人年事已高, 后辈也不愿意去学习传统民间音乐, 因此许多有价值的民间音乐可能因为后继无人、青黄不接而直接消亡。随着时间的流逝, 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音乐的实物与资料正在消失, 因此对传统民间音乐的有效保护刻不容缓。

在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注重传统民间音乐的创新之路。因为目前的社会发展必然会不断地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下去, 因此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必然会与现代文化进行碰撞。如何能够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是目前十分重要的话题。传统民间音乐是那个特定时代所创造出来的经典, 因此我们在认识传统民间音乐时, 要将其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 因为传统民间音乐具有时代性。而传统的民间音乐想要在这个时刻发展的大时代里保持其固有的活力与生机, 就必须有与其相符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而想要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就要在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 不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传统民间音乐的创新是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传统音乐不能坐以待毙, 只活在自己的时代当中, 要在现实中以多种不同的角度,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来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 在不断地自我调节和完善中, 找寻发展生存之路。按理论上讲, 传统民间音乐应该能够自我调节发展并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目前的传统民间音乐往往是出于无奈而被动地随着现实而改变, 其创新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传统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 传统民间音乐在传承方面难以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模式来将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下去。传统音乐的眼光若还停留在过去, 那么其可持续发展性将难以得到保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传统民间音乐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进步的观念, 其文化传承的态度要放正, 要与时俱进, 能够吸收同化外来的文化知识, 在不断地吸收中获得进步。

三促进民间声乐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声乐教育发展之路

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是一个具有主体性、基础性和开放性的教育课程。民间音乐文化是一个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的大观念, 它将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作为一个音乐教育的主体, 民间音乐占有着不可代替的位置。关于音乐教育的更深一层的问题, 直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 中国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才开始启蒙, 虽然民间音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并没有能够真正融入到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领域中去, 也就是学校的音乐教育。因此, 相比于普通音乐教育来说, 民间音乐教育的传承与改革创新, 无论对于音乐教学来说, 还是对于音乐教学的理论改革研究, 都是一个有着巨大意义却又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1应重新树立民间音乐文化观和相应的音乐教育观

在目前这个多元化的社会, 世界各地的文化在不断地交流和碰撞, 这种现状要求学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 应对文化的多元性有深刻的理解。这种多元化的认识要求音乐教育不仅要融合民间音乐, 同时还要融合他国的民间音乐进行教育,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时融会贯通, 很好地去理解音乐文化观念,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确立民间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民间音乐并不像现代的精品音乐一样有着高知名度、高人气的特点, 因此学校想要将民间音乐融入到学校的音乐教育中, 就必须自觉地对当地的民间音乐进行采访和收集, 并将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去。同时, 在收集民间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邀请民间音乐艺人到教室中向学生们授课。

高校音乐教育在民间音乐教材方面还比较欠缺, 因此, 应请人编写专门的民间音乐教材。只有有了相关的教材, 学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才能够有一个提升。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应广泛收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领会多种风格的优秀音乐。

新型的民间音乐教学也能够提升民间音乐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 根据目前国内的音乐教育现状, 从文化与教育这两个视角, 将民间音乐的传承问题结合到音乐教育中去。本文探讨了民间音乐长期以来受到音乐教育忽视的一些后果, 并强调了民间音乐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学校的教育作为民间音乐的传承体, 要紧紧抓住这一点, 并实施下去, 使得学校的音乐教学发挥其在传承民间音乐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阮娜.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对于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借鉴[J].音乐生活, 2010 (04) .

[2]高歌.浅谈中国民族声乐及其发展方向[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 (04) .

[3]张伟.中国当代高师声乐教育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1 (03) .

民间声乐 篇2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育:传统民间音乐:结合

人们运用科学方法演绎艺术语言,能使声音语言充满韵律感、造诣感。演唱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作品展开二次创作,赋予作品多元化的丰富内涵,并与听众产生精神、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艺术形式称为声乐,亦称艺术歌唱。声乐教育不能忽视个人的心理体验。因此,如何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合到声乐教育中,需要教育者进行深入思索,以推进我国音乐教育多元化、融合化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从传统音乐的发展来看,音乐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更新的古代音乐富含历史韵味,同样也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原始社会,古代音乐由劳动人群在共同劳作中偶然所创,那时的音乐不具系统性,发展得不够成熟。奴隶社会兴起宫廷乐曲,对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封建社会出现很多民俗乐器与音乐,这些音乐、乐器各有特点,体现了古代音乐的特定结构及风格。西汉、唐、宋等时期,词和赋日渐盛行,为民间音乐注入更多文化特质,促使音乐特点越发分明,富含东方特征的民间音乐也得到广泛传播。到了明、清时期,昆曲、说唱、皮黄腔等占据了民间音乐的主场,之后京剧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的传统精粹。同时,许多形式各异的弹唱曲式、特色小曲被大量创作出来。

传统音乐融合着多种文化精髓,蕴含着我国历史的变迁“味道”,挖掘、运用传统的音乐元素,既体现出现代音乐对传统精粹的继承传扬,也展示出现代声乐深厚的文化底蕴。总体来说,将传统的民间音乐引入声乐教育中,应该从意识层面转变目前的教学思想,让教育者适时改变惯有的教学理念,认识到传承传统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参与到教学革新中来,积极探索民间优秀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策略,以全新视角审视当下的教育模式,用带有人文气息的方法教育学生,使高校学生懂得继承、创新传统音乐,促进学生获得更高的音乐造诣。

二、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民间音乐的必要性

(一)声乐教育的发展需求

立足于音乐教育的自身发展,不难看出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逐渐背离了传统音乐精粹,让音乐传承沦为“空谈”。这不但归咎于时代发展的大势所向,还应深刻反思教育者本身的思想问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民族音乐放在一边,而简单强调西洋技法的传授。这就让学生误以为“崇洋媚外”是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忽略了对本民族精髓音乐的学习。面对这一现状,声乐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多元教学取代单一教学,寻找到传统和现代两种音乐的契合点,调和二者的碰撞及冲突,编制两者兼有的教学内容,实现音乐的多元结合。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要求

从文化发展来看,音乐传承不是单纯的技艺传授,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流传。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彰显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内在品格,每个国人都必须不忘传统、不忘历史。当下的声乐教育中渗入了过多的外来元素,这对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利于本民族的音乐传承。尤其是我国教育关注技法学习,借鉴很多西洋唱法,在教学中着重讲解此类唱法的运用。学生意识中自然形成了“重西洋、轻民族”的想法,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延续传承。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民间音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要求。

(三)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音乐教育应秉承“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教师要将传承民族音乐看作教学的一部分,把握好教学的每个节点,使学生在深入感悟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学习声乐的多种唱法。此外,教师要指引学生以独特方式发扬民族音乐,努力提升自身音乐整合能力,开创新型声乐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创作思维,培养出新时期的优秀音乐人。

三、高校多元化声乐教育的文化探讨

中国文化和艺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探究声乐艺术的教育发展,必然要从文化角度予以解读,了解文化根源才能更好地探寻艺术发展之路。中华民族一向强调“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将其引入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可理解为: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在坚持发展本民族精粹音乐的同时,科学融合其他的外来元素,理智面对中、西音乐的互相交融,不盲目接受也不一味排外,以“坚持自我”和“虚怀若谷”的态度看待两者的结合。在深入感悟历史变迁的前提下,传统音乐的精髓成分才会被人们所挖掘与运用,而且也只有总结前人的音乐理学,现代音乐才能迅速发展。否则,人们仅学习简单的演唱技艺只是习得了音乐的形式,而表演出的作品并没有实质灵魂。如此一来,音乐品质必然难以达到绝佳的艺术高度。

以“和而不同视域”体察一个时代的音乐教育,需要基于当下的教育现状,用“寻根”思路找出现存的教育问题,运用适度原则兼容多种音乐,丰富乡土音乐的内里韵律,使其综合各种优良的音乐元素,系统提升中国音乐的自身品质,并在实践中逐步搭建起适合国人的声乐教学范式,为各大高校今后的声乐教育树立榜样,促进多元音乐教育体系的最终构建。在多元体系的统御下,现代教育对西洋文化的吸收应当抱以“共存互利”的态度,将外来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但按照自身需求选择性地整合这些文化,最终实现西洋元素繁荣本土音乐。现代教育注重创新性,声乐教育同样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育者应把“和而不同”当作基本理念,明确当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以适宜方法推进乡土音乐和西洋元素的创新整合,提升声乐教育整体质量。endprint

四、民间本土音乐和声乐教育的结合方略

(一)以民间音乐为主体教学内容

解析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及结构,人们可了解到民间音乐的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但一些本土音乐仅限于当地传唱,并未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因此,在传承本民族各种形式的民间乐曲时,需要专业人员亲自到各地进行搜集、整理,然后集合成符合学术标准的教学资料,并于课堂上由教师传授给学生。高校声乐课程应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的探究内容,着重体现民间音乐的教育意义,让学生领会传统音乐在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声乐学习中形成“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音乐”的意识,促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可借鉴多种方法,启迪学生思考声乐学习、民间音乐的内在联系,增加民间音乐在声乐训练中的出现频率,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记忆,使学生熟练掌握民间音乐的唱腔技法,提升练唱效率。此外,教师应深入解析传统文化、音乐和高校声乐教育的本质关系,认真吸纳传统音乐的精髓成分,将民族乐理知识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丰富声乐歌唱的内蕴层次,拓宽声乐学生的音乐眼界,培养新时期的音乐传承人。

(二)突显本民族的音乐教学特色

民间音乐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将其融合到现代教育当中,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以符合声乐教育的具体需求。因此,教师在传授民间唱法时,应注重传统性、特色性、创新性的兼容体现,使学生感悟到音乐文化的内在张力,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声乐学习。在多元化教学中,教师要对“和而不同”理念进行延伸、扩展,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指引学生正确面对中外文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具体而言,高校要革新教育机制,改良声乐课程,鼓动全体师生关注音乐教育的体系改革,善于利用本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创设彰显民间特征的声乐课程,深化各民族间的音乐渗透,通过声乐教学将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给高校学生,实现以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助推声乐教育的良好局面。此外,课程改革应注意引入少数民族及其他国家民族的民间音乐,这样才能全方位完善高校声乐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掌握到更多、更全的民间音乐,促进民间经典音乐的广泛传承及创新发展。

(三)有效激活高校学生的乐学意识

乐学意识的培养关乎学生能否快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声乐教学是一种歌唱性学习过程,学生以怎样的训练状态参与学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指导学生保持愉悦、自然的训练状态,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种唱法技巧,增强学生对声乐训练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真正爱上声乐演唱。当学生以积极状态投入训练时,能够充分感悟到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然后用饱含热情的态度进行声乐课程的学习,促进民间音乐、现代声乐的融合。此外,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运用科学方式评估每个学生的声乐成绩,鼓励学生大胆地自由发挥,坚持个性演唱的教育理念,促使民间音乐传承步向多元化创新之路。

(四)提升高校师资团队整体实力

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校师资力量有很大联系,打造精良的师资团队是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当前,各高校声乐教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建设现状,一些高校不具备多元化教学体系,教师素质整体不高,课程改革不够深化。这些问题制约着声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基于此,高校应立足自身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审查教育漏洞,及时调整改革措施,合理策划发展方略,促进高校建设的完善发展。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多举办关于“构建多元化声乐教育体系”的培训活动,发动教师广泛参与学术探究,提出在本校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听取教育专家的解决策略,改善师资建设问题,推进学校教育的综合提升;二是高校教师应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关注前沿音乐科研动态,健全声乐理论体系,以开展教育科研、举办专家讲座、组织进修深造等形式提升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增强高校师资力量。

音乐给人以美好的心灵体验,一名歌唱者需要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在运用自己的歌唱技艺将乐曲演绎出来的同时,歌唱者应尝试加入个人的内心体验,将作曲人和自己的情感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演绎出更具共鸣性的歌唱作品。从探究民间音乐的角度看,声乐教育应从观念上转变“重西洋、轻民族”的观念,使声乐教育同时兼顾本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不断探索声乐艺术的融合方式,鼓励高校学生多练习、多创作富含民族元素的音乐作品。此外,传统音乐在现代教育中的融合发展应当纳入文化传承体系,教育者在关注传统音乐的整合发展时,应透析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科学挖掘民间音乐的精华部分,努力实现声乐教育和传统精粹的完美结合,采用最优方式演绎具备东方韵味的演唱艺术,促使中国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民间声乐 篇3

一、民间声乐的概述

(一)传承方式

我国的民间声乐主要是通过多年的口头传承而流传下来的,在传承过程中加入我国人民自身的再创造形成了今天的民间声乐体系。我国民间声乐重视“口传心授”,通过口头传授获得技巧、音调、音色等基础知识,然后依靠内心的领悟能力去体会音乐的所表达的意境[2]。因此,就形成了我国民间声乐独有的记谱形式。比如古琴谱、减字谱以及公式谱。

民间声乐需要群众自发地在生活中进行传承和沿袭,但是现在的人普遍缺乏的就是自主意识,所以其传承在今天仍然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与学校古板的教育模式相比, 自发地进行民间声乐的传承是较为妥善的,它能够更好地保护并发扬区域文化。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民间声乐其实是民族自身状况的具体表现,代表着民族的特点与文化特色, 所以说,它的传承对国家的各项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二)民间声乐传承的现状

传统民间声乐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以及人类的智慧下逐渐形成的,具有不同于其他音乐体系的独特魅力。不同时期的民间声乐能够具体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民风民情等细节也会在其中得以体现。我国的民间声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推动了文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但是在今天音乐文化形式多样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民间声乐正在走下坡路, 给我国的文化传承带来了难题,也是现代人们要解决的难题。文化想要谋求全面发展,就要进行创新。在民间声乐的传承上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用保护的姿态让其发展,相反, 要保护与放手相结合,任其合理地自由创新。

二、民间声乐传承与现代声乐教育相结合发展

(一)树立正确观念

目前社会呈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在不断地交流中进行融合与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声乐的教学也要呈现多元化的理解与传授。在进行声乐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融合他国的先进声乐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了解了本国音乐内容的同时,了解更多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声乐体系和其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传授者以及学生掌握好度,对于外来音乐文化要抱着学习借鉴的心态,决不能对其进行抄袭或是模仿,这样就失去了现代声乐教育的意义[3]。

(二)高校对民间声乐加以重视

民间声乐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被重视,学生们对这一传统文化没有更深地认识,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所以高校要将民间声乐的教育纳入教程,对学生全面普及。首先,对当地民间声乐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将其应用到现有的声乐教育中,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限制,民间声乐教材还不完善, 针对这一点,高校应聘请专业的音乐人士编写教材,将优秀的内容全部编入书中。

新型的现代声乐教育教学,通过规范的教育课程的讲解与指导,使学生们对我国的民间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求知欲,主动学习,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民间音乐传承教育中,教师的整体水平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们对民间声乐普遍了解不够、认识不深,需要教师一点一点渗透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对其进行声乐技巧的训练与培养。教师们要做到这两点,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修养。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强,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达到教学要求。

摘要:音乐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与人类朝夕相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因为音乐而丰富多彩。音乐的起源是在民间,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为传统民间声乐是其他音乐的起源与基础。民间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而流传至今,是我国的民族特色。

民间声乐 篇4

一、教师需持续学习民间传统文化并运用情景教学法

教育作为一国之本, 作为学生的我们则成为国家前进的动力。老师向我们传播知识, 为我们照清方向。可是民间传统文化并未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兴趣, 也没有令我们建立起学习的目标, 还有的学生只注重西方文化。因此, 我们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 从本质上了解传统文化, 才能在课堂中驾轻就熟。可是, 作为我们指南针的老师却并未真正理解民间传统文化, 因此也没有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方式, 甚至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也只是似懂非懂。

在上世纪90年代, 民间传统文化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令中国民间文化能够得以集中。对于这些尤为关键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我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 不断找寻民间传统文化的起源, 极力完成本身的改变, 如此才可以令教育得以转变。此外, 在学校为我们聘请的专业人士表演中可以发现, 这浓烈的艺术氛围能够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 改变乏味的课堂氛围, 令我们在学习高校民间声乐教育中可以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1

二、在课堂和生活中体会民间传统音乐教育

我们在以往的生活当中, 都对流行音乐具有极大的热情, 而在民间传统音乐方面则相对缺乏热情。但自从我们学习了民间传统音乐教育, 则令我们对民间传统音乐有了全新的看法, 并逐渐对其产生了热情。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我们已经逐步从淡漠、拒绝、被动转变为积极、期待, 渐渐体会其中的内涵与魅力, 最终对其产生了浓厚的热情。

在以往的学习当中, 我们已经习惯西方音乐的体系认知形式, 民间传统音乐的音乐结构及音乐思维模式与西方音乐相比完全不同, 这也是大家在学习当中经常会遭遇到的问题。大家通常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对民间传统音乐产生热情, 而往往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做铺垫才能让我们真正接受, 所以必须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文化资源进行了解。比如, 高校设置了专门的民间传统文化研究部门, 并聘请一些民间艺术家为我们进行讲座及安排实践活动, 让我们在民间艺术家的带领下体会文化的特殊魅力, 这也成为我们学习中的有利资源, 能够令我们更好地学习民间传统音乐, 也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及背景资料。并且, 学校及老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 也对我们进行适当指导, 令我们能够体会到并非经典就是适合的道理, 避免了我们出现只注重精典而忽略自身实情的现象。比如, 我们在学习时, 学校为我们提供最大限度与民间艺术家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学习时, 不但将我们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情怀激发出来, 还令我们对民间传统音乐教学有了全新的观点, 加快我们在专业化方面的进步。2

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近些年来在声乐教育体系中尤为明显, 尤其是大多将民族与原生态唱法嵌入到比赛及学习当中的各类活动, 有效展现出民间演奏的艺术方式在当前声乐发展中的鲜活力。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与民间传统声乐通过相互转述的方式进行继承, 其继承的过程因为欠缺书面记录而受到损失。随着现代声乐教育的进步, 民间传统声乐文化资源透过细小音色的辨别及情感的控制分析进行控制及传承, 成为当前声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发扬及传承而言具有完整性与独立性, 所以, 在高校的声乐教育中, 只有融合了民间传统艺术资源, 才能更加有利于我们学习。

三、将前瞻性与预见性相融合

对于高校而言, 学生想学习到正统的声乐教育, 则需要学校为我们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这也是我们学习声乐的根本条件, 也成为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基础教程。想要令自身声乐系统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更为丰富, 则需具有足够的前瞻性与预见性。我们要不断寻找民间声乐资源, 不断学习民间艺人及地方戏曲工作人员具有的传统艺术。专研自建国以来民族音乐工作人员整合的文本材料、音像材料及影像材料, 通过将前瞻性与预见性相融合的方式了解民间传统声乐艺术。通过这些方面能够看出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成为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所在。我们在接受声乐教育时, 学校已经逐步将民间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融入到课堂当中, 让我们学习到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中丰富的内容。我国是文明古国, 饱含丰富的历史, 这一切对于作为学子的我们而言, 应当将民间传统资源壮大, 获得让全球瞩目中国的机会, 并通过不断奋斗, 令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再次熠熠生辉。3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 文化生态意识逐渐加强, 体现出人类思想范畴变革的深刻, 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如果我们对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有了浓厚的情感, 如果我们能够具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我们则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宝贵财富。

注释

11林妮.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舞台.2013. (03) :229-230.

22 赵金霞.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J].瀑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3) :159-160.

【民间声乐】推荐阅读:

声乐表演05-09

中职声乐06-01

声乐06-22

中专声乐06-25

西方声乐06-26

声乐专业07-09

声乐心理07-29

高校声乐08-06

高中声乐08-16

声乐融合08-17

上一篇:《翻译与文化变迁》下一篇: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