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水平

2024-10-06

声乐水平(精选5篇)

声乐水平 篇1

声乐教学是声乐传承的主要方式, 在这个方式中老师起了决定性作用。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 平心而论, 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1. 课前的反思

声乐课前的反思指的是声乐教师在课前对前几节课教学中成功之处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的接受情况、自己教学手段的实施情况等进行的反思。声乐学生的嗓音条件、接受能力、刻苦程度、脾气秉性各不相同, 这些方面直接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 教师必须要协调好这些客观因素, 声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在课前的反思中, 教师对于成功之处要及时总结, 并坚持这些成功的手段继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力求“扬长”。另外还要对自己前几节课授课的不足进行反思, 找出不利于教学的因素, 并寻找出解决的办法, 力求“避短”。

2. 课中的反思

声乐教学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 这种教师和学生近距离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思维要极其活跃, 要求在瞬间捕捉学生发声中的问题, 并马上思考出对策。如果是一个称职的声乐教师, 在授课中他会发现:课前教学反思思考出的教学手段并不一定完全适合现实的教学。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学生是能动的教学主体, 他们在课下练习中也会去思考自己发声问题, 并找出这样那样的对策, 所以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 原来的发声问题有可能已经变化了。这就是为什么教师要在课中进行教学反思的原因, 教师要在自己捕捉到的学生声音中找出不足和新的问题, 依赖于自己课下钻研和学习打下的坚实基本功,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这个办法是对路的, 就会出现“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实力使学生信服。

3. 课后的反思

一节声乐课, 无论成功和失败, 教师都要耐心进行细致的总结, 并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不要小看这类似小结的工作, 它可以避免我们的教学重复错误, 也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认识上更加明晰,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 有利于我们教学的进步。

二、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1. 语言精练而准确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 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 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且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 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 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 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 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 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 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 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 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 使学生容易理解, 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 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 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 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 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 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 让头顶来歌唱……这些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 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 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 化抽象为具体, 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 它是教学的基本功, 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 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 它是教学实践积累而成的, 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2. 要作好声乐教学目标管理

在体验式民族声乐歌唱学习中, 往往存在容易忽视教学目标分析的偏向。不进行教学目标分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因为声乐歌唱“意义建构”是对当前所学声乐歌唱知识的意义建构, 而“当前所学声乐歌唱知识”这一概念是含糊的、笼统的。每一节声乐歌唱知识课总是由若干声乐知识点组成的, 但是各个声乐知识点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 我们要抓住声乐学习主题的重点。可见, 对当前所学声乐歌唱知识内容不加区分, 一律要求达到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是不适当的。学员是声乐教学与表演的主动建构者, 充分发挥学员学习声乐知识意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声乐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声乐教材所提供的声乐知识不再是声乐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员的声乐知识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声乐媒体也不再是帮助声乐教师传授声乐知识的手段、方法, 而是用来创设声乐情境、作为学员主动声乐学习、协作式声乐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 声乐教师、学员、声乐教材和声乐媒体四要素与传统声乐教学相比, 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 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声乐教学模式。

3. 要重视声乐教师指导作用

在声乐教师指导下, 以“学员”为中心的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设计过程, 绝不能忘记声乐教师的责任, 不能忽视声乐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学会适时在学员声乐体验式学习中进行管理和组织, 调动学员参与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上, 声乐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声乐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在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中, 教师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减轻, 声乐教师的作用并不意味着降低。相反, 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是注重声乐学习效率的组织者, 使每个学员都有参与讨论声乐教学与演唱的机会, 善于将开放性的声乐讨论归结为有序的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解决声乐问题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声乐教师作用的发挥, 忽视了师生声乐交互式学习的设计, 这种声乐歌唱教学与训练必定失败无疑。学员的声乐体验式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声乐探索, 声乐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闲谈。体验式声乐教学与演唱声乐知识意义建构将会花费很多时间, 甚至可能会钻牛角尖。声乐教师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能激发学员对声乐学习和声乐教学活动的热情。

4. 要明确声乐体验重点是总结

体验式声乐教学强调的是体验, 并不是排斥声乐理论学习。声乐歌唱体验和理论学习是相辅相承, 缺一不可的。声乐体验是为了说明、理解、运用声乐歌唱理论, 声乐理论是指导歌唱实践的。声乐歌唱理论学习可以在声乐体验之前, 或者在声乐体验之后。我们现在的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歌唱理论学习, 典型的师徒关系。声乐歌唱体验式教学的重点环节是声乐体验后的声乐歌唱分析总结, 上升到理性认识和声乐理论。没有声乐歌唱体验, 就没有深刻的声乐歌唱感受。只有声乐歌唱体验, 没有深入的声乐教学与训练的分析总结, 只能停留在浅薄的声乐歌唱感性认识, 不能上升到高层次的声乐歌唱理性认识, 结果就是范唱教学成了声乐训练娱乐游戏活动。只能通过体验后的声乐探究、交流、分析、总结, 才能使学员成为声乐学习的主体, 体验式声乐歌唱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 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提高演唱水平和综合音乐素质, 使学生达到既能站讲台又能上舞台的水平, 以适应将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滕守尧.综合艺术教育的阐释.打印稿, 2000.

[2]刘沛泽.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7 (3) .

[3]孙璟娜.对声乐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7) :114-117.

[4]卜多佳.浅谈声乐教学中训练声音的方法[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 , 2003, (02) :105-108.

声乐水平 篇2

一、目前中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受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影响极大。演唱者和教育者是一个成功声乐教师同时胜任的必要角色。就是必须具备过硬的声乐专业技能和教师的优良品质。而目前的中职院校声乐教师主要存在两种状况:一是来源于音乐院校直接毕业的学生,他们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相关的舞台表演经验却匮乏;二是舞台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唱者,但他们声乐理论知识专业性不足。而且多数中职院校音乐专业在艺术和科研氛围方面都极为淡薄,致使声乐教师往往产生自我满足的心理,提升自我能力要求丧失。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就中职院校音乐专业来看,其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虽经过长期的运用,但固有的特色依然没有形成,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依然存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培训等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大多数的中职院校还要求教师运用一成不变的从教案到计划和进度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声乐课,这种要求形式化和被动化极为突出,对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第二,中职院校多数声乐教学都具有理论脱离实践的特征,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极为不利。

3.教学内容过于保守。多数中职院校在研究探讨音乐专业教学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忽略从具体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在实际中存在把一些高等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内容照搬到中职院校的现象。首先,这两种学校学生具有不同的素质,学校的教学条件也存在差异,高等音乐院校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运用到中职院校,短时间内学生的进步和提升很难达到,而长时间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出现恶性循环的局面。

4.存在严重的轻理论现象。音乐学院直接毕业的学生是多数中职院校声乐教师的来源,他们实践经验匮乏,而且这些教师专业至上的理念都极为严重,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虽然教师教导学生要实现一专多能和全面发展,但教师这种观念对学生也会产生极大的熏陶作用,在学生身上对专业知识重视,对理论轻视的现象也会出现,这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严重的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5.轻视学术上的沟通。对于声乐演唱教学而言,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学术沟通,通过学术沟通能够互传艺术知识和能够交流艺术领悟见解。音乐界很多同行受传统模式影响极深,长期以来几乎都是把自己置于闭关自守的模式之中,应有的沟通欠缺在教师中间表现得也极为严重。致使艺术气氛淡化,教师彼此互相贬低,甚至出现个别教师自吹自擂的现象。对于顺利发展声乐教学而言,这种模式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抑制作用,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严重影响,打击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新中职声乐教学方法

1.开展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能力的综合是所谓综合的最为重要的成分,也就是学生搜集学习资料和分析与判断资料的能力,学生互相团结协作能力,学生独立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说,中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基本的能力必须具备,而且还必须具备对表现出歌曲情感能力等等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何处理的能力。同时,关于音乐学科的艺术和社会以及生活方面的文化等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必须具备,这是为学生实现综合性发展提供的保障。

2.开展合作性学习,提高声乐学习效果。合作在社会上是最为需要的因素,一个人的力量把全部人的力量带动起来,这是能力的最好体现。而在中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合作性。声乐教师对学生合作性能力的发挥和激发以及引导,需要以对学生树立好正确的声音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基础,这样学生就会把问题发现后,由独立的个人向群体转换,个人独自不能处理的问题运用合作手段得到有效的解决。总之,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好合作性的学习能够表现出非常重要和明显的效果,因为要想把合唱唱好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够完成,个体的能力是不能实现的,可见合作性的学习是最大限度成功的必要条件。

3.开展研究性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把研究性学习融入中职院校音乐声乐教学中极为重要,应从以下两点着手对其进行重视:第一,声乐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这个手段,以达到把学习声乐的良好氛围营造出来的目的;第二,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实现充分有机的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

4.注重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中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大都具有较差的基础,但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兴趣和能力,这是学生的优点,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特性必须正确清醒的认识到,从而在调整上做到适当和合理。如果声乐教师在教学要求和方法上坚持与高等音乐学院一致,则会远远的高出中职院校学生的要求,有些脱离实际,将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应把因材施教原则真正的落实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分层教学,真正的体现出以人为本原则,从而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缺点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5.注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提供合理化建议。良好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职院校音乐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的全程贯穿教学评价,声乐教师需要把学生自身成长记录档案为学生建立好,把学生声乐学习中所有的表现记录好,这样教师就可充分的掌握学生的状况,从而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做到及时和客观。同时,在中职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多样化的形式角度开展教学评价,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等情况达到全面的兼顾。

运用情绪训练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篇3

一、把情绪训练贯穿在歌唱的技术训练中

首先,情绪训练在练声之前就应该介入。每个人对音响的感受能力不同,听音乐的情绪反应也不同,不管怎样,音乐的情绪感觉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刺激的,声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启发联想,从“情”中着手,培养学生的情绪体验能力,把情绪的体验放在技术训练之前,并与技术训练同步。

(一)激发情绪,启发联想,与声乐技术的训练融为一体

首先在呼吸环节介入情绪,可以采用比拟法,幽默地解说你的技术,例如“气沉丹田”,可以这样解说:把你的肚皮想象成气球,把它的气充满,就可以了,这就是歌唱需要的腹式呼吸,当然,问题不在于你用什么方式呼吸,而是如何形象地解说你的技术,使技术“情绪化”很重要,只有在情绪的充分调动中,学习者才能动情。其次把握共鸣和位置训练时的情绪体验,在这个环节的训练时,要注意刺激学习者高昂的情绪,使之高度兴奋。把情绪“提”高,共鸣的位置就高,这样的情绪加上自然放松的咬字(因为自然放松的咬字可以使声带、腔体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共鸣自然就能出来),高位置的声音就出来了,可以试试这两种方法。

例1:火车开走了,你朝远处喊(着急的情绪,位置比较高)。

例2:老师到你家,你开门瞬间的反应(惊喜和高兴的情绪,位置也很高)。

这两个例子训练都是为了刺激情绪,显然,这两个情绪都不是平常的情绪,都是在比较夸张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的反应,但是这种夸张不是无节制的,而是适当控制的,这个控制的过程就是情感深浅变化的过程,它对歌唱来说很重要。那么如何训练和控制情感呢?

(二)情绪深浅的控制训练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咬字练习。练习正常、自然、平和、冷静的咬字状态,注意的是咬字时要心平气和。2、语气的方向感练习。想象我们的面前有一个交谈对象,我们的语气因为这个对象的位置而发生变化,我们的情绪因为这个虚拟的对象而提到一定的高度,这个训练很有效,它让我们时常控制自己的音量和情感。3、用戏剧化的方式有感情地说话,尽量用说话的方式唱歌。这种练习能够巩固第2种练习的情绪,并在一定层度上表现音乐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找说话的感觉演练情绪,这样的发声状态才会自然,情绪才不会过度夸张。

(三)情绪调节的过程必须与整个歌唱过程相始终

实际上,声乐教学的总体状态就是一个整体的情绪调整过程,所有的方法归根结底都跟情绪有关,如果你能够找到相应的情绪状态,调整它的“高低”,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歌唱的最初就要帮助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情绪,锻炼自己表现情绪的能力。

1、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直率表现自己情绪的欲望

我们在生活中,已经学会了隐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表现情绪的器官已经迟钝了,似乎感觉不到各种情绪间的细微差别,更无法表现了。因此,声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这种“情绪”,然后巩固并夸张这种情绪,使之成为演唱中一种自然的感情状态,而不是一开始就注重方法的训练。要知道,靠方法练到能自如地歌唱和表现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平时产生一般行为的过程是:先由思维判断产生情绪,再支配肢体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贯穿始终。而被情绪激发的行为过程则是:由于某种意外冲击产生情绪支配肢体行为后,产生思维,思维是在情绪和肢体行为之后产生的。这两种行为过程的不同在于,前者更注重心理的逻辑,后者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心理因素的影响。[2]如此看来,学习歌唱时,第一种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思维判断找声音的过程;而第二种学习的过程则是通过情绪找声音的过程。采用第一种学习方式必须先理解事实上不易理解的方法问题,否则寸步难行;而采用第二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巧妙地暂时避开这些问题,迅速进入歌唱所需的各种状态,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即使我们遇到了突发事件,也容易保证正常的情绪,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演唱水平。

所以,声乐教学者要善于创设环境,激发学习者直率表现自己情绪的欲望。要有一颗童心,敢于在他们面前表演,把自己对音乐的体悟通过形象、生动的范唱表现出来,要鼓励学习者尝试。

二、如何做到个性化的歌唱

歌唱贵在有个性,这个个性就是有想法。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长短音、强弱音表现的情绪是不一样的,感受乐句传达的内容、意境和形象是个性化演唱的重要内容。

(一)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歌者要唱出动人的旋律,就要做到几个“准确”。

1、准确把握情感类型

首先,歌唱的人要善于观察,不仅能够洞察作曲家的言外之意,还能准确判断情感的类型,前些年我在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时,就不停地忖度歌词中描绘的情感类型,在反复的哼唱中我感觉,这时的“歌者”已经深深爱上了那位美丽的姑娘,在他心里,多么希望美丽的姑娘也像他爱她一样爱自己,所以,歌曲的最后一句“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完全可以理解为他已经沉浸在甜蜜的幻境中,陶醉于自己假想的恋情,我认为这种情感是典型的“暗恋”类型,因而最后一句中的“轻轻”二字,在唱时可以稍做停顿,唱成“轻—轻”,更符合人物此时的心境,使暗恋情感表达得更加贴切。

2、准确理解情感特性

我们仔细阅读歌词、研究音乐旋律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对贴近的情感,能够准确地把握情感的性质、程度、特性、变化和发展,并运用相应的色彩和声音来表达。例如,《黄河怨》中,它的情感变化应该是悲伤——悲怆——悲愤,程度由浅入深,由轻到重。比如中间一句“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情感强弱的变化极有层次,在声音的运用上就必须十分讲究,要可以断开,气息不能太连贯,“死”和“惨”的字要咬紧,情绪要充分甩开,不管不顾、呼天抢地,这样才符合一个母亲的心境,骨肉连心,那种痛是无以比拟的。只有这样我们理解的情感才相对准确,表达的感情才更真实感人。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整首作品来把握情感变化的幅度和力度及关系,使行腔变得有序。如《小白菜》,我们通读通篇曲子,音乐采用的多为下行音调,句式也十分相似,就像文学中常用的排比句,因此,它的情感也必然是逐层递进的。明白了这一点,在行腔上就可以做到有序,使整首作品在演绎时力度层层递进,由弱渐强。

3、准确表达深刻细腻的情感

做好了对情感的体验功课后,我们就开始涉及到情感的表达了。情感的表达不是表面化的,深刻细腻的情感表达要求歌者充分调动一切手段,力求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听众。

首先,要善于想象与联想。有人认为身体运动和煽情的话语就是情感的表达,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要依赖演唱的想象与联想的实现,想象与联想会让我们的艺术插上飞翔的翅膀。[3]我们都知道,歌唱的艺术表现中,常常运用声音的比拟、象征、模仿等手段,借以引起人们的想象来表现对象。只有把歌唱变成“下意识”的活动,把音符内化成心灵的一部分,才能唱出独具魅力的声音。

其次,要尽最大努力调动直接和间接的生活体验。获得真实动人的感情往往需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支撑。我的一位学生演唱了将近一年的《黄水谣》,一直找不到感觉,她参加高考,到外地准备专业考试时才发现准考证没带,不得不到处求人、到处打电话,第一次体会了无依无靠的感觉,她再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哭了,结果考官被感动了,她考了一个好成绩。这个例子说明,演唱者应该深入体验生活,保持充沛的感情,以真为美,只有这样,他(她)所表达的情感才会细腻感人。

(二)个性化演唱要充分结合演唱者的自身特质

个性化的演唱,是创造性的演唱,是基于对作品充分的研究之后而形成的演唱。这时观念的选择、情感的选择、技术的选择都必须与歌者的自身条件、专业特长、个人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审美个性融合。只有充分结合自身特质,才能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举一个例子:都说王菲的声音很特别,其实,她就是一个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声音特质的人,比如,她演唱《天空》时,用鼻腔共鸣,同时带吸气,气息悠长;她的运气控制得比较舒缓,换气也很自然;她的咬字空灵(不咬死),所以这首歌就唱得特别空灵和通透。在《天使》中,她唱法转换成大量运用颤音的方式,她的颤音像提琴中的“揉弦”,常常在拖长的尾音处运用,使音乐更加动人心扉。而在《将爱》、《流星》等歌曲中,她又灵活运用口腔的咬字变化,适度控制音色的强弱,显得随性而另类。在《我愿意》这首歌里,她独特的个性化演唱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用交替使用真假声,运用“关闭”的技术,以一种介于真声与气声中的“混声”来演唱,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光泽感。

综上所述,美妙的歌唱,应该是完成了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将声音技术和表现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充满个性的演唱,这种效果的实现自始至终都有赖于情感的充分介入。科学的情绪训练,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对自身特质的发挥,会使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事半功倍,并让歌唱插上飞翔的翅膀,进入全新的打动人心的境界。

摘要:本文针对声乐教学中重技术轻情感的倾向, 指出贯穿始终的情绪训练和情感表达是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技术, 提高歌唱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并结合大量实例, 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个性化演唱风格的实现也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情绪训练,技术,情感体验和表达,个性化演唱

参考文献

[1]刘叔成, 夏之放, 楼昔勇著.《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2]王如湘、李萍、徐竞存编著.《跟我学唱歌》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

声乐水平 篇4

专业歌唱者的声乐训练在声音的造型上要求是比较高的, 比如声音宏亮, 音质纯正, 音色优美;喉头稳定;气息的控制能力强;声音要有高位置, 有共鸣, 如: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以及字与声的结合, 那么要想学好声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纵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意大利的男高音之父拉鲁索在其著作《歌唱的方法》中曾经明确指出, 对于歌唱的学习者来说, 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 谁就成功了一半。无论是歌唱还是播音主持, 都离不开呼吸。气息的发出是发声的源动力, 是整个声音建筑的基石。在声乐教学中, 吸气时, 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用一种闻花的状态, 自然放松, 在胸部和腹部的横膈膜处发力, 使得腰部明显扩张, 气息充沛的进入体内;呼气时, 像是吹口哨一样, 小腹微微的向上收缩, 横膈膜向上运动, 使得气息由肺部平稳均匀的呼出, 这是几百年来经过众多声乐演唱家们总结出来的实际经验。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运用呼吸呢?其实是一门学问, 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唱歌的时候把气吸的满满的, 感觉自己想一个气球一样, 然后随着歌唱的进行把气放掉, 这样做其实是一种对呼吸理解的误区, 我常常给学生示范说, 比如你先准备好满满的吸上一口气, 然后吐掉, 那么很快就会吐完气并且会僵掉呼吸,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的呼吸其实是两个动作“呼”和“吸”, 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我们平时说话没有刻意去吸一口气, 但是气息是连绵不断的, 没有觉得憋气漏气或者缺气, 是由于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边吐气的同时吸气也正在进行中, 可以说是个双向的流动, 但是你可以呼吸了这气息就僵住了, 就流动不了, 那么歌唱也僵硬了, 音乐也不流动了, 所以说要想稳住自己歌唱的呼吸,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气吸到最下面一根肋骨那, 扩张你的肺部不要动肩膀, 动作越平稳越好。

接下来就想说说声音, 其实最好的声音就是通畅无阻, 没有跟其他器官所粘黏的状态, 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在正确的状态上多加练习, 固定住你正确的声音概念, 我常对学生说, 怎样才能固定自己的声音概念, 就是在老师常说你对的时候记住2点, 一个是听自己唱的正确时候的声音把它记在脑海里, 还有就是感受你这种正确声音时身体的感觉, 把各个器官如何协调的记住, 下去巩固这种感觉, 长此以往就把正确的感觉固定下来了, 再通过不同作品由小到大的练习, 便可以越唱越好。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呢?正确的歌唱时人体的直接与间接艺术的指挥, 这就需要歌唱者在呼吸、吐字、声区、音色、音高、气息、共鸣等等作出协调的控制。歌唱水平提高的关键是意识对人体指挥熟练性以及相关肌肉的锻炼。个人修养也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在声乐教师教学中对学生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的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一些问题, 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 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 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 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好比我们去医院看病一样, 医生会用“望, 闻, 问, 切”等手段来给我们的病情定性, 这样才能看好病, 而不能不分好坏的统一开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 训练手段是又多又好, 便于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其次就是要坚持鼓励式的教学观, 声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充满着曲折和反复的过程, 教师要信任理解学生,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对学生多鼓励, 少批评, 对他们要抱有热切的希望, 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最后我想谈谈音乐, 其实歌唱提高绝大部分因素来自于音乐的处理, 其实艺术的独特就在于独一无二, 但是它终归是有共性的, 下面我简单说说, 音乐由旋律, 节奏, 和声这三个大的框架组成, 往细了讲有节奏, 曲调, 和声, 以及力度, 速度, 调式, 曲式, 织体等, 在这里我想说说对于我们歌唱者来说比较注重的旋律, 它是通过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旋律是乐曲的基础, 乐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它表现出来的。对于我们歌唱者而言我们在把一首歌曲唱完整了这仅仅是不够的, 为什么同样一首歌有的人唱出来好听打动人, 而有的人感觉像是一个“扩音喇叭”呢?因为当一个人带着情感全身心的演唱的时候他的音乐是发自肺腑的, 是感动别人的, 而照本宣科的演唱只能是“扩音喇叭”, 除此之外还应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内心听觉, 从看乐谱想到各种音的组合、声音的旋律, 到唱出作品的节奏、色彩和色调的变化, 都要借助于内心听觉达到内心歌唱, 这样对作品不但能够理解和感受, 同时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情景画像, 如同镜头一样, 有贯穿性和连续性, 这种能力是艺术再现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也正是由于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歌唱者对作品才能从理解、感受, 上升到再创作和体现, 这样就能把歌唱的内在思想、感情配合画面, 使形象更逼真, 达到艺术的真实感。声音就是这样, 你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最本色的声音最自然也最美妙。因此我现在在教学中又悟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声音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 不能一味追求技术而脱离音乐, 声音要自然而真实, 这样唱出的作品才是感染人的, 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情带声”。这对于一个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只有你爱上了这门学科, 你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 因为声乐艺术正是通过情感的抒发来表现事物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一首关于故乡母亲的歌曲, 学生倾注于情感, 热泪盈眶的演唱完此曲。由于初学, 技能、技巧上有很大不足, 但有激情、有兴趣, 在以后的学习中, 当明确了各种声乐技能的练习, 及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后, 便会产生完成练习的动因,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自觉地进行练习, 最后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晓燕教授总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的仪态、我的感情、我的语调、我的精神, 都以唤起他的自信而作用于他, 要让学生歌中有情, 老师就得用情去教学。”真切的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严谨笃学,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不仅学生受益, 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 要想在声乐教学以及演唱上得到提高, 我们不可或缺地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对待学生也是一样, 在教学上不仅要做到循序善诱, 还要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 这样不仅学生进步了, 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面镜子, 看到自己演唱的种种问题, 这样就能及时地去解决它, 做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l]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一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3]吴修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声乐水平 篇5

一般情况下, 文化、艺术修养较好的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演唱效果, 反之, 能力差的学生演唱水平就低。这是因为学生心理特征的综合与综合素质的要求相一致的缘故。歌唱能力和才能研究, 对声乐艺术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歌唱者通过对演唱过程中文化及艺术修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逐渐明确声乐的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 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指教, 使歌唱者能够得到较快的进步。

在声乐学习中, 演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直接影响歌曲内涵的表现, 从而使歌唱者的歌唱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也在观众感受其能力的同时体会到歌曲的感染力。这一点, 在现阶段我国的一些声乐演员演唱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 从而使歌唱演唱时只注重声音的音量、位置、共鸣等一些基本的演唱技能, 忽视了歌曲思想内容的真实表达, 让人听了后没有很深的“形象和印象”。这说明演唱者在理解作品时的深度不够, 在演唱中也没有很好的展现自己的艺术修养。而真正能打动人的歌唱不是只注重声音的质量, 而是从歌词含义、时代背景、曲目中人物身份、音乐线条等因素去全面演绎作品, 使人留下很深的“声音”印象。

声乐演唱者的文化修养, 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 同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这种学习, 包括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 也包括学习和借鉴同时代本国和外国艺术家的经验, 还包括学习和借鉴其它姊妹艺术的经验, 更包括学习哲学、历史、文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使艺术家真正具有博大深厚的文化修养。在歌唱中有了文化修养的依托, 不但有了感情之源, 更具备了一种他人没有的方法。把自己的思想放飞的时候, 你会觉得所有的负担都放下了。

二、歌唱者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的必然性

歌唱者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因素, 对歌唱创作活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 歌唱者必须具有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力, 异于常人的丰富情感, 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歌唱者应当具有特别敏锐的观察、体验与感觉生活的能力, 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和逼真的想象力融汇入声乐作品中, 才能使自己的声音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声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 它是视觉和听觉两者相统一的艺术, 因为歌者的演唱如果没有真情实感而只有声音是缺乏生命力的, 同时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 也就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所以说声乐艺术中声音是情感表现的手段, 因此, 在演唱中要重视训练对声情并茂的认识, 任何只注意“声”和“情”一方面的学习都是不完整的。“情”的表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乐感”和“情感”。我们在声乐演唱中的所谈的“乐感”应该是有许多个部分构成的。而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歌唱者的综合素质, 歌者通过对声乐作品本体以及各个方面的研究加深多作品的理解, 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艺术作品的感情内涵。现阶段, 在我国的各大艺术院校中, 声乐学生面对许许多多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 这时不但要能够掌握娴熟的技术, 而且要深刻地表达其思本身应具有较高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乐感”更重要的部分是后天培养的、层次比较高的审美意识的表达, 是可以用音乐理论和审美观点解释的、准确体现风格、时代、思想、情感和技巧的精神和乐音的表现。这必须是经过长期良好的教育, 精心钻研才可能得到的艺术意义上的“乐感”, 并通过艺术实践、深入生活和教学等途径, 不断提高才华。音准、节奏, 是音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演唱者树立提高综合素质的理念

在声乐演唱者的成长过程中, 老师的教学理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应首先逐步转变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去指导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当今的时代是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 科学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 当然也影响着人们对声乐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认同标准。在传统的声乐教学理论中, 是把声乐知识的掌握和声乐技能的形成作为教学目的来研究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声乐人才的培养也不只是简单的声音训练了, 而是全面提高歌唱者的综合素质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最终使观众获得更加生动真实的精神享受。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声音技巧的运用、风格韵味的表现, 老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努力培养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这是我们全社会和全民族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问题。演唱者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基础, 是演唱不出高水平的声音来。如果要把歌唱作为终身的事业, 那就必须不断努力, 不断充电。声乐演唱者的文化素养的高低以及他生活的涉猎是否广泛, 关系到他的悟性和理解力。如果底蕴欠缺, 表现起作品来也不可能达到好的境界。歌唱演员只有好的嗓音和乐感是不够的, 除了有良好的声乐方面的基本训练外, 还应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相应的文化水准。

以歌唱为事业者的奋斗目标就是歌唱本身要有生命力, 要有音乐的感涯。经验告诉我们, 成功的演唱者, 必然有成功的能力、成功的修养和成功的风格。造就辉煌音乐的人生, 发掘声乐技能的表现力, 将会成为未来生活的支柱。依靠坚强的意念和不断的学习, 特别是善于借鉴优秀歌手的成功经验, 更会使你获益匪浅, 最终走上成功之路。因此, 歌唱艺术的修养、歌唱风格的培养及歌唱能力的运用, 被视为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

歌唱与文化素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 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 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 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 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 像《长相知》、《阳关三叠》、《梅花引》等歌曲, 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外, 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 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 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 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 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 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 进行分析和掌握, 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 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 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所以, 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 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 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 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 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我们可以说, 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 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

文学使我们丰富, 历史使我们厚重, 哲学使我们睿智, 思想使我们深刻, 艺术使我们触类旁通而富有灵感与激情。我们对这些文化越新鲜多彩。以上来看, 文化修养的确是把人引入声乐艺术精神实质、把声乐艺术推向高峰的基础,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修养, 并视之为声乐艺术灵魂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声乐教育学》余笃刚蔡远鸿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2]《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金铁霖、邹爱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12月北京第一版

上一篇:化学毕业生论文下一篇:系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