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精选10篇)
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 篇1
散客常被简称为FIT (Forcign Independent Tourist) , 意思是去异地独立旅游者, 这种旅游往往预付一定旅费, 没有导游, 但在某些地方如遇游客要求, 也可提供导游服务。散客旅游与团队旅游的区别是:第一, 旅游行程的计划和安排不同。散客旅游由散客自行安排和计划, 自由度大, 形式灵活, 选择性强;而团队旅游是由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介机构安排的, 活动受到限制。第二, 价格不同, 散客旅游的价格相对贵些。第三, 旅游人数不同, 散客旅游一般为9人以下, 团队旅游一般为10人以上。散客旅游相对于团队旅游而言, 具有批量小、批次多、预订期短、要求多、变化多的特点。
一、散客旅游的心理特征
第一, 旅游者自主意识增强。在社会稳定和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 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更注重体现个人的自主意识, 而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人们更容易获得各种旅游方面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和旅行经验的丰富, 使人们对旅行社及旅游中介机构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人们出游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趋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结伴旅游或全家一起出游, 自主地选择目的地、参观的景点及其他旅游活动。
第二, 旅游者心理成熟度增强。心理成熟表现为有较大的选择性和独立性, 不成熟则表现为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依赖性。旅游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培养了一大批成熟型的旅游者, 表现在:从茫然和胆怯到经验丰富、信心十足;从必须加入旅游团到往往宁愿做“散客”;从随大流地购买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到选购甚至“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从慕名前往一些众所周知的旅游胜地到自己去发现“旅游胜地”;从匆匆忙忙、东奔西跑做“走马看花式”的巡游, 到选定一两个地方做“下马看花式”的滞留型旅游;在旅游中, 从只是“旁观”到也要“参与”;从只重视旅游的“结果”到既重视旅游的“结果”也重视旅游的“过程”;从只是“被组织”、“被安排”到“自己组织”、“自己安排”。
第三,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进入更高层次。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动机从传统的观光型向多主题转变, 探险、修学、科考、生态等特种旅游蓬勃兴起, 旅游的目标上升到体验人生、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
第四, 旅游者经济支出能力提高。旅行社的出现就是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 因而大受欢迎。现在旅行社通过批量购买、强劲的计价还价实力, 在交通费用、住宿餐饮和景区门票等方面获得折扣, 从而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花费。这种价格比旅游者个人自助旅游的花费要低得多, 因此, 参加旅行社旅游一直是观光旅游的主要组织方式。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力的增强, 对经济支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对价格的关注程度下降, 而对旅游经验更加重视。自助旅游行程灵活、购物灵活, 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要, 因此散客旅游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 现代通讯、交通等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管理、服务等的不断完善, 增强了旅游者的便捷感, 减弱了他们的依赖心理。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为旅游的散客化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使旅游者不依赖于旅行社而借助众多的旅游支持手段的帮助开展旅游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 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 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由于老弱游客、初次出游者以及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存在, 团体旅游不可能完全消失, 但其规模将会缩小, 团体模式也将有所改变。在团体旅游与散客旅游的并行发展中, 前者会不断结合散客特点, 向后者经营方式的方向作出相应调整, 产生介于团体或散客旅游之间的中间形式, 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散客旅游的营销策略
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 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际上, 不少散客的旅游活动都借助了旅行社的帮助。旅行社仍然可以为散客提供必需的服务, 只是所提供的服务必须发生转变, 应从以组团、组织接待为主, 转变为以中介服务为主。如:帮助客人订房、推荐景点、提供信息等。也就是说旅行社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信息和规模经济优势, 协助散客旅游者得到更好的旅游经历, 获得低廉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因此, 旅行社及旅游服务中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 改变策略, 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第一, 根据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 摆正散客旅游促销的位置。旅游经营商要改变以往只做团队旅游、不做散客旅游的经营方式, 改变认为散客的发展前途不大、不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难以形成规模等经营观念。在经营思路上, 要从以前的以团队为主、散客为辅的思路转变为团、散并重、突出散客的思路;在经营策略上要实现散客旅游操作的创新发展。散客旅游市场在我国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 其操作尚无规律可循, 旅游经营商要在散客旅游自身的特点上下功夫, 做文章, 借鉴团队旅游的经验, 逐步在散客旅游的促销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 适应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改变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介机构的管理方式。像商品零售业主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分支机构、进行连锁经营一样, 旅游经营商也可进行散客旅游经营连锁, 成立专门的散客接待部, 实现散客旅游接待的规范化。
第三, 尊重旅游者的自主意识, 建立新型的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对成熟型的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越来越小的现实, 旅游经营商应该看到:旅游业原本给旅游者提供了方便, 但为旅游者提供老一套的“标准化”的产品, 把大批的旅游者像货物一样地来“运送”和“分发”, 这对旅行社来说是很方便, 但毫无疑问不会受到旅游者、特别是成熟型的旅游者的欢迎。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方便, 更需要亲切感、自豪感和新鲜感。旅游经营商应该考虑:旅游企业该为旅游者做些什么?旅游企业如何与已经成熟的旅游者建立一种新型的相互依赖关系?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研究旅游者的需要, 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旅游者的旅游需要是:在已有的方便和安全的基础上, 体现自己的生活品位、个性特征;解脱日常生活的束缚, 充分享受自由和放松;充实、提高自己, 让自己成长、成熟。新型的相互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旅游者高层次的需要上。比如说, 为驾车旅游的旅游者提供设备较好的汽车、配备医疗人员、汽车维修人员等。
第四, 针对旅游者的个性特征, 转变导游的角色作用。在散客旅游中, 旅游者因为环境陌生、人地生疏、语言隔阂、风俗习惯不同等原因, 在旅游准备阶段和初次抵达旅游地时会产生不安、激动和兴奋的心理, 同时, 导游的作用与团队旅游导游的作用又大不相同, 导游面对的不是一个团队, 而是面对几个甚至是一个游客, 其作用更侧重于翻译、向导和沟通。因此, 导游应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以满足散客旅游者的需求。这要求旅行社根据散客旅游的特点做好导游员的培训工作。
总之, 散客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散客旅游目前虽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散客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可观的。旅游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这种新的趋势, 加快散客旅游市场的开发, 探索新的旅游企业管理模式, 以适应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
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 篇2
当下手机几乎是大学生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在大学生中手机的消费更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和空间的市场,也是手机制造商和销售商所必需拓展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针对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外观等来揭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手机产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般来说,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有产品因素,也有消费者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而手机市场产品因素影响包括品牌、质量、功能、外观、价格。目前我国大学校园中手机拥有率已达到很高的比例,并且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必要的工具。
根据有关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第一考虑因素为质量,第二考虑的因素为价格,其次为功能与品牌。产品的质量永远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作为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可靠的质量,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消费者往往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的质量。而价格高低与购买意向则比较复杂。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不熟悉的,倾向用价格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价格高的被推断为高品质的。而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而言,显然属于依据品牌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他们的经济来源决定了他们不会考虑价格很高的手机,不管产品的品质如何。以下是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现状:(1)注重质量。产品的质量可以说是产品的核心。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手机的功能保证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耐用性、可维修性、销售服务几个方面。研究发现最为关注的是性能稳定性,其次是耐用性。性能稳定如信号灵敏等是手机的基本质量内涵,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最基本的质量。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是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新产品开发,要把保证手机的一些基本质量放在第一位。耐用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一个表现。对大学生而言,受经济的限制,频繁的手机更换不现实,因此手机的耐用性显得重要。(2)价格区别不大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品牌机。学生手机购买注重的是质量,但就质量而言,大学生品牌推断型,而不是价格推断型消费群。随着手机市场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苹果,三星等高端机型,在高中档的小米,HTC而言,越来越多的人宁愿选择苹果或者三星品牌。(3)智能手机占主要市场。智能手机具有上网方便功能齐全,比较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智能手机能快速进行微信,QQ,微博等功能,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旅游企业的体验营销策略 篇3
[关键词] 旅游体验旅游体验营销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一、旅游体验及旅游体验营销的含义
旅游体验是当旅游者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是旅游者对旅游企业提供的某些旅游刺激物所产生的内在反应。它是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情感需求的产品、服务和氛围的综合体,旅游体验的核心是心理感受,存在于旅游者心中,是其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所得,除了旅游者本人外,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旅游体验是满足旅游者情感需求为主的营销提供物,是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由亲身经历,产生感受,留下印象,使之兴奋的一种特殊服务方式,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旅游体验就是需求,而这种需求是潜藏在人们心中的,是隐性的,需要旅游企业去创造,使之显性。
旅游体验营销是旅游体验的营销,是一种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体验来创造价值的营销方式,是旅游企业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感性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旅游消费者更多的感官感受来介人其行为过程,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其注意力,从而影响其消费决策过程与结果,为旅游产品找到生存价值与空间。其核心实质就是要帮助所有旅游者真正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崇高境界。
二、旅游体验营销的策略
从我国旅游企业体验经营的现状出发,结合旅游者消费需求的趋势,以体验营销的核心思想和观念为导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需求差异为STP决策变量,体验项目主题化
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基础的、配套设施服务,体验只是作为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附属品。而体验经济时代是差异化营销时代,旅游体验的本质是体验差异,旅游者既是体验的主体,又是体验营销的产品,他们需要的是参与体验,创造一种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满足个性需要的旅游经历,是一种在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物质需求满足后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活动,而精神需求本身具有因个性、心理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收入、经历、学识等不同而具有差异的特征,要求旅游商品多样化、特色化,而且要求更符合人性,追求新鲜、奇特、舒适、美好、刺激的体验。所以试图满足绝大多数消费群体需要的旅游商品,不可能有特色,而且势必会导致企业人、财、物的分散,也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旅游企业如何谋得发展,满足差异化需求?答案是定位集中,旅游企业需要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变化趋势,通过对市场的细分(S),选择一个最有潜力并且是企业有把握运作的目标市场(T) ,然后确立自己产品的定位并确保在所做的领域内具有相对优势( P)。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产品深入下去,准确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与其他旅游产品相区别,形成鲜明的主题内容,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2.以游客情感为诉求,注重产品心理属性开发
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同步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情感营销在旅游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就是旅游企业员工和顾客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营销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的成败,正面的情感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有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和树立企业形象。而旅游产品本身无思想和情感,如何以情动人,发挥情感的影响力、心灵的感召力,使旅游者在购买产品、消费产品过程中,得到正面的情感满足并形成情感共鸣?答案是从旅游产品的心理需求角度出发,设计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形设计,更重要的是产品概念的设计——对潜在性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的迎合和挖掘,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基础去设计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旅游产品,重视产品所体现的品位、形象、情感和情调的塑造,营造出符合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求新、求异、求知等心理属性,提供情感体验舞台,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实在的消费行为。
3.引导游客积极参与,让娱乐创造体验机会
旅游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体验的前提是游客的积极参与。在旅游过程中,人们购买的是建立在旅游产品组合基础上的一次旅游经历,每个顾客都希望自己所购买的是一次难忘的、愉快的旅游经历,没有人会愿意为一次枯燥无味的经历而付费,所以在旅游业中,娱乐营销策略尤为重要。迪斯尼乐园之所以风靡全球、持久不衰、老少皆宜,成为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把顾客当成演员,而不是视为一个简单的参观者,企业不断创新旅游产品,能让顾客真正参与到相关的产品项目上来,大家一起娱乐,在娱乐中增长知识。企业如何巧妙地将销售和经营嫁接于娱乐之中,达到促使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目的是娱乐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
4.借营销美学之魅力,迎合游客的审美情趣
体验旅游是观光旅游的深层次发展,强调以人们感受外界事物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为实施体验的工具,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角度综合体验,故离不开“美”这个基础;而且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是理智的感性动物,也就是说理性和感性是兼具的,在感性与理性交相作用下产生的美感能使整个身心得到愉悦,比纯粹的理性的说服更易打动人心,能使灵魂为之陶醉,得到一次美好的体验。所以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企业为了迎合“感性消费”,要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运用美学原理和美学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配以美的主题,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体验。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有机会通过消费者的满意和忠诚,使企业的产品畅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5.全员参与,把企业的每个员工作为体验实施的载体
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营销,是一种现场过程的服务营销,顾客更关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消费给他们带来的精神、情感、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员工与顾客接触紧密,服务人员良好的仪表仪容、服务态度、温馨的微笑、令人愉悦的行为、特定角色的表演等艺术性的服务都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所以企业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起真正理解顾客需求的责任,通过细致、体贴、360度的零距离服务,为顾客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创造和传递价值,带给顾客全新的人情化服务体验。
德鲁克指出:“营销活动作为行事方式不是最重要的,营销作为一个扩大的企业追求提高顾客和企业价值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旅游企业向游客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这就要求不仅仅是营销人员进行营销,而是整体营销,人人在各自岗位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树立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顾客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上述五种策略,是旅游企业在体验经济初级阶段展开体验营销的几种典型策略,当然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对顾客体验需求的分析研究,发掘新的体验营销机会,制定出其他可行的营销策略。总体说来,上述五种策略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旅游企业应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体验营销策略,在提供一种有相对优势的主题体验情况下,应尽量结合其他策略综合考虑和权衡,使体验效果得到强化。
三、旅游体验营销的实现途径
作为一种价值载体,体验具有多重形态,它既可以依附于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作为单独的产品而存在。体验存在形态的多重性和体验内容的丰富性为旅游企业开展体验营销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途径。
1.以体验为导向设计产品
体验设计是以“人”为主题,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因而可以真正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产品体验设计首先要对旅游文化、旅游环境,以及旅游市场的体验需求进行分析,在体验化设计前提分析的基础上,将旅游地各种体验基质加以组合更新,提炼出合适的体验主题,并构造出具备特殊意象的体验场景和活动项目,从而实现各项体验因素的载体化和物质化,设计出体验型旅游产品系列。
2.建立体验式营销队伍
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体验营销活动,需要营销人员的开拓创新、超前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的自身素质以及特殊才干,如懂得美术设计、艺术审美、对产品与服务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了解,对新经济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等。
3.通过体验广告传播旅游体验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忘记曾经的体验营销活动。如果再开展数次同类体验营销活动,其经济性则会大大降低。体验广告可以把体验符号化,利用符号的可传播性、可复制性和可反复性,将体验广告大规模地在“一对多”的大众媒介上投放,通过大众媒介的放大而传播开来,从而实现体验营销效应最大化。
4.开展体验促销
体验促销是指通过体验广告和在销售促进中融人体验因子等向目标群体传递体验信息,引起其思维认同,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体验促销的关键是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同时通过调动消费者的各种感官刺激,支持和增强主题,以达到制造和传递体验的目的。
5.整合体验方式
旅游体验营销的最终目标不是单纯构筑某一类体验,而是为旅游者创造一种无懈可击而又不同寻常的整体体验。旅游体验营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具有多变性,不必要固守某种方法,关键是要让旅游者的体验渗透到旅游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旅游企业可以整合旅游产品、服务、广告和品牌等体验方式,以便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
散客旅游心理及管理营销分析 篇4
一、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散客旅游开始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散客旅游因为具有较高的独立自主性,可以不受团队的约束,便使得散客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主导潮流。所以旅游界需要重视对这部分游客的旅游心理进行分析,能够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营销措施来发展散客旅游事业。散客旅游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与自主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营销策略,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业向蓬勃健康方向发展。
二、散客旅游心理分析
(一)自主意识
当前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私家车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多,这就为散客自驾游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而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游客拥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旅游方式,能够率先了解到旅游地的酒店、著名景点等相关信息,所以促进了游客自主旅游意识的崛起。人们在闲暇之余,更多的旅游方式便是开着私家车,带上全家人一起去旅游。这在节省相关旅游支出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家庭和谐。所以,游客自主旅游意识的增强,使得散客旅游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也让游客更加愿意靠自身从网络上了解到的旅游知识来选择相应的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景点。
(二)心理成熟
游客的旅游心理日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在旅游中拥有较高的独立性与选择性。散客旅游在具体旅游过程中,由当初对旅游的一知半解,到后来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由当初加入团队旅游到散客旅游;由跟风购买旅游纪念品到定制符合个性化的旅游产品[3]。这些行为的变化,有效说明了游客的旅游心理正在日渐成熟,他们开始跟团队旅游相脱离,更加重视在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他们以往的旅游行为通常需要在团队旅游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属于一种被动状态。散客旅游可以自行安排旅游行程,体现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旅游行为。
(三)需求层次
人们去旅游,主要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放松,缓解工作压力。他们花费时间跟金钱去体验跟日常不同的生活,是为了有效调整好自身的身心状态,从而更好投入到工作与生活当中去。当前来讲,旅游者去旅游,主要是为了挣脱一些束缚,给自己创造更多独立自由的空间。如果他们加入团队旅游的话,无疑又会使自己的旅游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所以,他们便将眼光慢慢转向了散客旅游上。目前的旅游者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性格大胆,主要是基于自身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去选择旅游地跟旅游行为。他们往往向往独立自主的旅游生活,不想受到约束,因此在旅游选择上更加倾向于散客旅游。他们需求层次的提高便体现在不断凸显自我、表现自我,能够给自身创造提升自己的机会。
三、散客旅游管理营销措施
(一)适应心理需求
针对散客旅游所呈现出的一些旅游心理,旅游界需要采取相应的旅游管理营销措施来更好引导这部分游客。首先便需要使管理营销适应游客的心理需求,转变以往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具体的管理营销上面,需要将以往单纯注重团队游客为主,散客为辅的思想逐渐向团、散并重上发展,能够有效凸显出散客的旅游地位。要适应散客的旅游心理需求,还需要旅游经营商能够实施散客旅游连锁经营,成立专门部门来接待这些散客旅游者,为散客提供更好地旅游服务。除此之外,旅游地为了更好利用好自身的旅游资源,便可以推出一系列个性化的旅游方案来供散客旅游者选择。例如,许多游客选择散客旅游方式,主要是为了能够跟自己家人一起享受快乐时光。旅游地便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推出一些能够促进家庭和谐的旅游方案,让旅游者能够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尊重自主意识
面对散客旅游者自主旅游意识逐渐增强的局面,旅游经营商需要对游客的自主意识进行研究,能够在满足游客自主旅游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当前散客旅游者的自主意识通常会表现出为了在旅游过程中享受放松跟自由,摆脱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的束缚,能够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征,体现自身的生活品位,能够在旅游过程中不断成熟发展,从而达到提高自我的目的。旅游经营商便需要充分尊重这些散客旅游者的自主意识,能够将旅游服务建设建立在尊重游客自主意识的基础上,从而建立新型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转变导游角色
面对几个或者是一个游客的现象,导游需要将自身的职能转向更加注重沟通、向导与翻译上面。所以,导游需要逐渐转变自身的角色,能够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进而有效满足散客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旅游社首先便需要做好相应的导游培训工作,其次是要逐步完善相关散客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强化旅游信息的分享功能。就像是强化旅游社跟旅游饭店的合作,构建散客旅游者接待服务信息网络等等。
四、结语
旅游营销策略:巡游营销 篇5
旅游营销策略:巡游营销
大篷车促销是促销大篷车的新尝试,它不但可以通过旅游宣传资料使游人从概念上认识景区,而且可以通过现场具体可感的艺术享受让游人从形象上感受景区的地方特色。大篷车营销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大篷车形象促销。大篷车促销是促销的新尝试,除了戏曲、歌舞表演外,还可以组织杂技、木偶、少数民族风情表演等随团演出。大篷车宣传促销要注意 做到专业人士促销与广场公众促销相结合,整体形象促销与重点旅游区域促销相结合,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最佳线路配置相结合。
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其他协会的作用进行促销。美国是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福建、广东、上海等同乡会遍布美国各地。是沟通美国各阶层和华人阶层的桥梁。建议今后每年定期寄发一批旅游材料给同乡会,委托其分发宣传。
三是要利用中餐馆、快餐馆强化宣传促销。建议有选择地在主要城市及高速公路旁的中餐馆、快餐馆寄发旅游宣传材料,请其代为转发。
四是要组织、鼓励骨干旅游企业与大中型旅行批发商进行经常性的业务促销。委托代理。
案例34:“青海旅游大篷车”
2002 年,青海省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旅游局一起举行了首届青海旅游大篷车活动,行程6000多公里,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宣传和提升了青海旅游形象,扩大了青海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及青海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0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亿人民币,两项同比增长均超过13%。2003年,第二届“青海旅游大篷车”宣传活动,则由省市新闻单位、15家有实力的旅行社、西宁市旅游局、部分州、地、县旅游局、星级饭店及演出人员组成。旅游大篷车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的10座大中型城市,历时1个月,行程约1万公里。宣传活动以“探访世界净土、沐浴高原文化”为主题,结合“青海民间艺术旅游节”、“张健横渡青海湖”、“中国青海郁金香节”
我国灾害旅游的开发及营销策略 篇6
一、灾害旅游的概念与分类
1. 灾害旅游的定义
灾害旅游是旅游者通过对灾害发生中或发生后的灾害地及对模拟构造的灾害场景进行游览、观看、学习、体验等活动, 了解灾害的相关知识及过程, 从而获得震憾、审美、愉悦等一系列情感体验和感受, 并使当地受灾区获得经济效益的旅游活动。
2. 灾害旅游的分类
灾害是在人类与其生态环境之间, 因为自然或是人为的力量, 造成巨大的冲击而形成的灾害遗迹, 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灾害旅游资源指通过开发具有旅游功能和价值并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灾害过程、灾害遗迹、灾害场景模拟、灾害结果及相关纪念物——这其中包括了灾害场景性旅游资源及灾害图像和文字等灾害记录性旅游资源。灾害包含着对人类有利的因素和价值, 自然灾害过程以其偶发罕见、急剧强烈的威力塑造的各种奇异景观, 极具观赏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灾害也是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 是人类了解自然和认识灾害的窗口, 它具有地学观览、科学考察、灾史研究、科普宣传和警世教育等多种功能价值。另外, 从旅游供给角度看, 灾害旅游是一种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密切联系的旅游经历。因此, 灾害旅游资源可以实现灾害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它孕含着自然美、残缺美、社会美, 也孕含着人们所需求的多种旅游感受体验。
灾害旅游资源以灾害的分类方式可分为自然灾害旅游资源和人为灾害旅游资源, 同理可将灾害旅游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灾害游, 一类是人为灾害游。
自然灾害旅游包括地震遗迹游、飓风袭后游、海啸遗址游、龙卷风、台风劫后游、洪水观看及逃跑体验游、火山景色及遗址游、地层滑动真实体验游、雪崩观看游等旅游类型。
人为灾害旅游包括森林砍伐破坏后的教育游, 战争、暴动后的战后游, 战争纪念地游、大屠杀纪念馆或纪念地游、空难、车祸警示游, 恐怖行动绑架游、爆炸场景游, 危害物质外洩劫后游等旅游类型。
二、我国灾害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 灾害旅游的开发能激发人们旅游新动机
(1) 灾害旅游的创意动机
灾害旅游本身具有悲壮的审美价值。事物的审美价值应该是多元化的, 而不应该仅局限于“喜剧”, “悲剧”也同样具有审美的本质。按鲁迅先生的说法,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然, 喜剧和悲剧给人们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给人以喜悦, 后者给人以沉重。再者, 灾害引人关注, 令人同情, 每发生一些灾害都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呼吁支援灾区的策略是情感诉求。灾区唤起的人道主义情感常常超越人类行政边界, 从而获得大量资金和物质的援助。而反过来, 灾害作为教训, 也是特殊形式的“财富”, 同样可以给非灾区居民一种公益性的启示, 如果在灾害发生地建立一些灾害体验旅游模拟景点或是灾害地遗址博物馆如地震博物馆、战争纪念馆等, 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这些也都是灾害旅游的创意动机。
(2) 灾害旅游的旅游动机
(1) 增知长智
灾害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 更具有“新、奇、险、特、稀、悲”的特点, 自然灾害方面有独特的自然灾害景观, 奇异神秘的灾害内涵, 惊险刺激的灾害过程。旅游者通过欣赏奇异风光、地学教学、科普宣传、科学考察、警世教育等, 加深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同时获得心理震撼。人为灾害方面有令人唏嘘不已的人间人为灾害, 悲壮惨烈的灾害场景会激发人们体会人间惨痛的奇特的心情动机, 如凭吊遇难者、敬仰英烈、追思回忆等。因此, 灾害旅游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旅游需求, 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强烈震撼人们身心的重大灾害, 给人们留下世世代代难以忘怀的记忆, 正是这种记忆吸引着无数旅游者。
(2) 探险猎奇
人们对灾害都有前去观看的好奇心, 一些不同于常见的事物或现象, 往往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如路上所发生的交通事故、飞机失事、大桥坍塌等所最形成的灾害景象, 人们都有怀着好奇心前去观看。另外再如前去观看飓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具有挑战自然、挑战自我、体验和感受灾害的探险猎奇心理。
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一部分人追求刺激和个性的心理。因此人们想去体验真正灾害时人的恐怖和惊心动魄感受, 在这种情况下, 灾害旅游者应运而生。如前去准备来临台风的地区旅游, 想一睹台风真正来临时的景象, 或者就是去台风或洪水及地震的博物馆或体验地旅游, 能让游客体验生死一瞬间的感受, 会使他们更热爱现有的生活和自己的生命。
2. 灾害旅游的开发具有理论依托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灾害经济学理论 (Calamity Economics) 认为, 面对灾害主要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 使得人类在灾害中所受的损失最小, 并最大可能地预先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经济学中的害利互变原理表明灾害也有有利的一面, 它在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并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的同时, 也塑造了奇异独特的灾害旅游资源, 其开发利用效用是其他旅游资源无法代替的。
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 面对不可避免的灾害, 我们如何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灾后的重建工作中, 在灾害地构建和开发旅游景点, 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如对当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灾后景点区的规划等。另外, 还要大量吸引企业的创新性资金投入灾害旅游景点的开发中, 吸引游客的进入, 从而促进当地的消费, 如餐饮、住宿等, 拉动经济增长。另外, 一些企业会增加工作岗位, 这样当地居民能从萧条的经济中尽早走出来。
3. 发达国家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灾害旅游”, 在国际上不少国家已有操作实例, 比如国外开发的旅游景点有奥斯维辛集中营、滑铁卢战场等。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的每次喷发, 都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来观看;美国新奥尔良市一家旅游公司出于变废为宝, 为自己多谋一点生计的目的, 则在飓风“卡特里娜”来袭之后推出一项“灾害游”, 游客只需花35美元便可到该市参观重灾区“法国区”, 游客从中可以看到飓风过后的一些新奇的景点, 可以看到一艘庞大的钢驳船架在一辆黄色轿车上, 另外废墟上随处可见被大风扭曲的混凝土建筑, 东倒西歪的树木和锈迹斑斑的电器, 及曾用于安置灾民的“超级穹顶”体育场, 以及在飓风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码头等, 这都是游客可以欣赏到的飓风灾后景象。前来参观的游客有对灾害的技术层面感兴趣的工程师, 有来这里探望丈夫的联邦人员的妻子, 还有一些不管住宿交通等条件坚持前来旅游的游客。旅游公司从每张票的收入中拿出3美元捐助同“卡特里娜”相关的慈善活动。意大利的古都庞培公元79年火山爆发, 1748年被发掘出来的火山遗址, 由于开发保存完好, 庞贝因此得以成为我们今天还能领略到的最伟大的古代文明遗址, 这处遗址的最动人心魄之处在于:它真实地保留着灾害来临前庞贝人的样子。难怪德国诗人歌德看见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害中, 还从未有过任何灾害像庞贝一样, 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因此针对于我国的地震遗址 (如汶川大地震) 的合理保护和开发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泰国旅游局想把海啸灾害最严重的攀牙府Khao Lak地方列入泰国旅游图, 并在那里修建一个“海啸纪念馆”等等。这些旅游资源无疑可以使旅游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让游客进行深刻的灾害旅游体验。我国开发灾害旅游景点, 可借鉴国际上开发灾害景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教训, 并学习他们科学的管理模式, 打造中国的灾害旅游品牌。
4. 我国具有丰富的灾害旅游资源
人为的灾害旅游资源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甲午战争纪念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八国联军在我国烧杀抢掠留下的圆明园遗址、珍珠港事变博物馆等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自然灾害旅游资源有唐山大地震遗址、9 8洪水淹没过的遗址、2008年汶川大地震遗址、中国叠溪灾害遗址公园及被“搬”到了浙江横店影视城江南水乡景区的“暴雨山洪”游乐项目中的“洪水肆虐”的现实场景游, 岱山县台风博物馆可以让游客在这里切身体会到台风游等等。又如位于西安市附近的翠华山多数景观都是由山崩形成的, 旅游开发者正是抓住这一点并筹备推出了山崩旅游项目, 结合一些峭崖绝壁开发探险、登山、攀缘等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产品, 还开展了山崩灾害旅游教育, 既能够展示翠华山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涵, 又能树立翠华山旅游景区鲜明的特色。我国这些灾害旅游资源无疑可以使旅游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既能感到人为灾害的残酷性, 也会感慨天灾的难以抗拒。
5.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及企业创新性资金的注入
我国灾害发生过后大部分受灾地都进行了重建工作, 其中交通、通讯、住宿、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使得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成为可能, 游客到当地的旅游接待有所依托。另外,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 政府需进行合理的灾害旅游规划, 对具有游览、历史、科学及教育价值的真实灾后景点进行保护, 以便开发。还可建造模拟灾害体验景点。这当中需要政府引导或给于一定的优惠以使企业的创新性资金可以加入, 使灾害旅游景点的开发及运营步入市场化运作, 真正将灾害旅游景点景区及其产品推向市场。
6. 国际环境对灾害旅游的认同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不断发挥灾害旅游的意义
天灾人祸都是对可持续发展不利的因素, 因而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注重营造一个和平互助的国际环境, 这种趋势和氛围为灾害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开发灾害旅游, 有各自不同的开发模式并相互借鉴。灾害旅游在取得经济意义的同时, 更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效益, 旅游者通过灾害旅游会激发更多的同情心和友爱之心, 使互助观念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渗透和传播, 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旅游的发展也可以解决当地的居民就业问题, 促进社会稳定。灾害旅游的有效开展可以让社会提高对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的意识和能力。灾害旅游可以使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破坏, 从而感受到保护家园、珍爱和平、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人们在灾害旅游过后能形成一种保护自然, 珍爱生命, 构建和谐平衡的世界的重要性。
三、我国灾害旅游开发及营销策略
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积极主导发展方向
我国发展灾害旅游要形成规模并使人们重视, 政府就必须进行相关规划和指导, 为灾害旅游指明发展方向和其开发宗旨。如国家旅游局可将某年定名为“灾害旅游年”等。另外政府应当给予一些灾害地可进入性支持, 一方面可对灾害地可观赏景点进行保护, 另一方面也可建设一些旅游发展的基本接待设施, 方便接待游客。
2. 摸清资源家底, 因地制宜确定开发与保护策略
对我国的灾害旅游资源, 国家旅游局应当对各地进行评定, 制定出灾害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体系, 对我国各地的灾害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整合。一方面开发出不同类型的各具当地特色的灾害旅游地, 另一方面要杜绝各地一哄而上的开发, 并对准许开发的灾害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多于开发的战略, 列为各地的基本旅游景点规划开发目录, 成为各地新的规划开发旅游项目。
3. 聘请专业旅游策划公司, 高规格进行项目规划
聘请国内外专业的灾害旅游开发公司, 并有超前的开发理念为指导。在开发灾害旅游景点时, 要着力提高灾害旅游产品的科学品位, 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灵活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科技手段恢复模拟富有动感的灾害过程, 并建立相应的模型系统, 再配以相应的知识原理进行解释或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再现当年灾害发生全貌, 以使旅游者直观而系统的体验一下具有启迪、教育和激发情感意义的灾害经历。在全局规划上, 科学设立景点, 注意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和可散开性。除了使旅游者能够进行一般性的观光游览外, 还可以设置一些参与性活动, 如开辟灾害过程的科技展厅, 提高游客的科学文化素养等, 真正达到不仅使游客学到知识, 也使旅游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灾害带来的不幸, 对于珍爱生命和维护和平都有极富教育意义。
4.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实行市场化运作
开发灾害旅游需要企业的创新性资金的注入, 政府可多方筹措资金, 对开发的灾害旅游景点进行市场化运作。灾害旅游地景点景区要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 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思考, 创新运营模式, 实现灾害旅游企业化和市场化。
5. 开展市场营销推广, 提高知名度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 灾害旅游应通过相关媒体宣传其所能带来的非常体验, 进行市场营销推广。比如可以设计一些灾害旅游促销事件, 比如某个灾害的周年纪念日或者设立灾害旅游日以使人们关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促使人们更关注灾害事件及受灾地人民。另外灾害旅游景点可将部分盈利作为此灾害的公益活动捐赠给今后发生此种灾害的地方, 以实现社会化收益。灾害旅游景点也可以设置捐赠管理机构、捐赠箱等, 以获得更多的经济资助。
6. 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 对当地居民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以实现灾害旅游正确的道德分析
“灾害旅游”在国内可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虽是细分旅游市场的必然产物, 但这毕竟与国人传统的道德观念相违背, 所以争议以谴责为多。但是任何事物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分析, 没有绝对的孰是孰非。是人都有好奇之心, 没有体验过台风、地震或是其他自然灾害的人, 对此充满好奇心想要观赏体验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灾害往往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触觉等各方面冲击, 在完善了安全防护设施和气象预报机制的情况下, 人们在观看自然灾害的过程中, 惊骇于自然威力的同时, 也会从中体验到一种残酷的暴力美。但是如果人们是带着幸灾乐祸的冷漠之心, 去看待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的自然灾害,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那自然会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
发展灾害旅游不是让人去幸灾乐祸,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而是要给予受灾人民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经济帮助。政府及景点运营者应通过相关渠道告知旅游者报以同情心的看待旅游地所发生的灾害。在建立灾害景点之前, 政府及其相关景点运营部门应与灾害旅游地的居民做好沟通, 告知他们发展灾害旅游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了解灾害并从中获得感悟, 同时, 会给当地人们带来部分经济援助, 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摘要:灾害旅游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概念, 是一种新的旅游类型。我国有许多可开发的灾害旅游资源, 同时我国也有许多地区瞄准灾害旅游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和开发。本文分析了我国灾害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并对当前灾害旅游的开发及营销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灾害旅游资源,灾害旅游,可行性分析,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经龙:黑色旅游研究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 2006/05
[2]黄涛:论灾害旅游及其开发[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3]蔡书良:西南地区主要人为灾害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4/06
大连女性旅游市场开发及营销策略 篇7
一、结合女性旅游心理需求特点, 开发富于女性特色的旅游产品
对女性旅游者的调查证明, 女性比男性更加反对观光型单一性的旅游产品, 并且不同年龄段上的女性各自的需要侧重点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如何设计产品的内容, 就成为吸引女性市场的首要问题。大连的旅游企业应在突出和保持地方特色的前提下, 将女性旅游者消费特点与各类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多种类型的女性旅游产品, 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女性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1.针对25岁以下的女性
这类女性精力充沛, 喜欢广交朋友, 是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群体。可设计航海探险、海底探险、高山探险、森林探险等探险旅游产品。探险旅游对于女性旅游者仍是有相对安全性的, 但又能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感和刺激感, 对于年轻女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针对25岁~35岁女性
这部分女性收入较高, 家庭负担不重, 且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女性, 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可针对她们爱美、追求时尚的特点, 设计各种旅游产品。例如, 美容旅游, 一个旅游行程完成美肤计划, 可以在做SPA的同时享受大连的海鲜大餐, 针对想保持苗条身段的女性也可以提供专家准备的特别素食;欢乐购物游, 大连推出的“冬季购物到大连”活动, 已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 可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利用大连良好的购物环境、全国闻名的服装文化, 强化购物旅游的吸引力;温泉旅游, 在享受温泉放松身心的同时, 可以教给女性旅游者关于茶道和花道的有关知识, 寓教于乐;森林有氧游, 根据女性的运动能力做出合理的运动安排, 如到森林里或大山里练习瑜伽, 排出城市里污浊的空气, 净化身心等等。
3.针对35岁~50岁女性
这部分女性家庭观念重, 往往为顾及家人和孩子而影响出游, 可设计“全家温馨度假游”等产品, 并加强对小孩子有吸引力事物 (如发现王国乐园、虎滩乐园等游乐场所等) 的宣传力度。
4.针对50岁以上的女性
可利用大连宜人的海滨气候、宁静的城市环境、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和温泉资源推出健康生态游、疗养保健游等符合老年人的心愿和怀旧情愫的产品。
二、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满足女性旅游者心理需求
女性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时, 对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关注远胜过男性。女性对目的地环境有着更高要求, 包括目的地安全性、导游人员的素质、餐饮住宿的卫生条件、交通工具的舒适度等等。因此, 努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是争取女性游客的有效途径。
1.提高旅游产品的安全感
鉴于女性对安全的重视, 旅游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安全的旅游线路、交通设施、住宿条件。例如, 在导游服务中, 应尽可能为女性旅游者安排稳重、经验丰富的男性导游, 以增强女性旅游者的安全感。在住宿安排上, 可尽量选择入住有女性楼层的饭店。没有女性楼层的, 则尽量将团友安排在同一楼层, 以便于相互间照顾。为方便带小孩的女性游客, 宾馆可采取加小床的办法。此外, 在其他环节上, 要保证饮食的干净卫生, 交通的便捷快速, 线路安排避免重复等。
2.提供没有性别歧视的服务
女性旅游者希望在旅游中能够得到尊重, 没有性别歧视。女性旅游者入住的宾馆可在房间内提供具有女性特点的家具和特别柔和的灯光, 摆上女性喜爱的鲜花和水果。在卫生间提供女性专用的浴液、洗发水和卫生用品。在餐饮方面, 可提供女性旅游者喜爱的“家庭烹饪”来满足女性旅游者饮食需要, 并可适当延长餐厅就餐的时间。
3.旅游行程安排不宜过于紧凑
女性在旅游中喜欢购物、照相和散步, 并且与男性相比, 女性体力较弱, 如行程安排过紧, 体力消耗过大, 那么女性旅游者体验到的将是劳累而不是旅游乐趣。因此, 在安排行程时, 为女性留下充足的购物时间, 既可借此休息、恢复体力, 也可满足女性的购物欲望, 旅游企业也可借此增加收入, 可谓一举三得。结合这一点, 旅游企业应在度假区和宾馆内设有购物中心或方便店, 宣传小册子中向女性介绍商业网点和商业区, 介绍特殊的女性喜爱的产品和服务, 以及富有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的商品。
4.建立顾客档案,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由于女性感情细腻、丰富, 不希望有挫折感, 在售后服务中, 旅行社、导游员要及时做好女性游客旅游意见的反馈和收集工作, 将顾客的购买经历、对产品的特殊偏好与需求记入顾客档案, 以便能在日后的产品营销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并及时将新产品信息通报给她们, 从而赢得她们的好感与信赖。同时, 可适时发放一些纪念品和小礼品, 迎合女性希望受到重视、看中小恩小惠的心理, 力求在她们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形成优良服务的品牌效应, 争取发展其为旅游产品的忠实顾客。
三、灵活制定价格, 运用价格的心理功能
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重要而且最敏感的因素, 出于女性特有的敏感心理和强烈的攀比心理, 使女性对产品的价格比男性更为敏感, 价格需求弹性大。因此, 旅游企业必须研究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反应, 重视产品价格的心理功能, 利用不同的定价策略来影响其消费者行为。
1.采取低价策略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其天性的影响, 大多数女性都有节俭的习惯, 多为经济型消费者。她们对价格非常敏感, 物美价廉是购物的基本标准。因此, 对于发展成熟的旅游产品, 尤其是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定价不宜过高, 旅游线路的设计者和旅游产品的生产者要抓住女性重视价格实惠、消费方便的心理, 制定女性旅游者接受的低价策略, 以扩大销售量。
2.采取高价策略
很多女性认为通过所购买产品的价格, 可以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生活情操等。对于已经形成品牌和有声望的旅游产品, 尤其是市场上推出的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比如在购物、美容、探险、漂流等新型旅游项目上, 可针对女性富于幻想、要求变化、尝试新产品的要求制定高价。同时要注意, 在提供的服务项目上力求新意, 使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
3.灵活运用折扣定价策略
女性心理活动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旅游广告宣传、折扣信息、营业员的服务、其他消费者的意见等。例如, 许多商店为了招徕顾客, 用耀眼大字标明“减价商品”、“处理商品”、“出口转内销”等, 这些往往对女性具有特别吸引力。因此, 旅游企业可灵活运用数量折扣、季节折扣等折扣定价策略, 促使追求经济实惠的女性在打折的诱惑下做出购买行为。同时, 在淡季时给产品打折扣还能平衡旅游产品的销售。
四、加强女性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更新促销观念
女性是容易说服和感动的, 大连的旅游企业应顺应女性的心理需求, 选择女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促销, 及时向她们传递旅游信息, 推动女性旅游消费的实现。
1.直接促销策略
旅游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 在购买之前女性会缺乏购买安全感, 面临购买风险。女性旅游消费者常常通过旅游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讲解、宣传资料的介绍、心理的感受程度来决定其购买行为。因此, 在女性旅游促销中以直接的人员销售为最佳选择。通过面对面向顾客提供耐心、详尽、免费的咨询服务, 及时了解其需要和特点, 消除女性购买者的种种疑虑, 促进旅游协议的达成。
2.推广媒体营销
女性消费者往往易受媒体影响, 尤其是权威媒体触角的广泛性及其品牌的影响力, 会无形中引导她们的消费理念及其行为。旅游企业应确定目标市场, 运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这些媒体及时地把有关的旅游信息传递到女性消费的空间中, 利用刺激性的诱因 (如折扣优惠等) 和提供正面强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诱导女性旅游者消费。
例如, 电视广告是女性获得商品信息的主要途径, 电视的有形、有声、有色的特点能弥补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看不到产品的缺陷, 能促使女性做出购买决策。此外, 在女性感兴趣的各种女性杂志及读物、旅游杂志上刊登图文并茂、美观精致的介绍旅游企业产品的广告, 也有助于打动女性读者, 使她们做出消费选择。同时, 可刊载作家以女性角度来写的旅游随笔、感悟等文章, 以刺激女性潜在的旅游欲望, 进而引发她们的旅游动机。
3.网络促销
电脑网络是现代女性生活、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企业可以利用低成本、高效率、跨时空的互联网, 在网上为女性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 供她们查阅、选择符合自己爱好和兴趣的景点线路, 让女性在旅游前就可以了解当地气候、景点、宾馆概况、价格, 风味小吃等情况。旅游企业应积极创造网络销售的条件与环境, 精心解决好企业营销主页与其他旅游企业网页、旅游网站、旅游地网站的链接关系, 为女性客人网上预订和网上消费提供便利条件, 让她们感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
4.通过妇女组织进行促销
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 她们依赖性大, “归属感”强。因此, 为打开女性旅游市场, 旅游企业要加强对妇联、女性俱乐部、会所、协会、团体等有关妇女组织的公关, 争取她们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利用女性对团队的归属心理, 集聚人气;另一方面从专业化入手, “软硬"兼施, 为女性客人量身定制个性化产品及服务, 例如, 组织大型女性旅游团, 开展“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庆祝性节庆旅游, 组织女性异地度假、保健、购物、烹饪旅游等。
5.开展主题活动促销
协同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 向国内外联合推出“女士之月"等主题活动, 使之成为对外招徕、吸引女性顾客, 扩大旅游企业自身知名度的良好契机。
综上所述, 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改变, 出游的女性数量在逐年增加。她们经济独立、思想解放、感情丰富细致, 对旅游产品的类型、价格、品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不难预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女性市场在旅游市场中的份额将会进一步加大, 这是一块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大连作为优秀的旅游城市, 具备开发女性旅游市场的优势条件。大连的旅游企业应具有超前的发展战略, 及早重视女性旅游市场的开发。针对女性消费者需求, 设计出更多适合女性消费者的旅游产品, 并进行有效营销,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 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邹蓉蓉.关注女性游客[N].中国旅游报, 2004-07-26.
[2]邓敏, 李丰田.中国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初探[J].社会科学家, 2003 (2) :97-100.
[3]蔡洁, 赵毅.国内女性游客旅游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以重庆旅游目的地为例[J].旅游科学, 2005 (2) :26-29.
[4]许秋红, 单纬东.女性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营销策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 :58-61.
[5]蔡文.关于现代女性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
[6]陈晓敏, 安起锌.市场经济中的女性消费[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2 (10) .
[7]丁雨莲, 陆林.中国女性旅游市场的现状及潜力[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 (1) :72-74.
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 篇8
1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内涵与营销策略
1.1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含义
生态旅游市场经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营销,是对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的继承与创新,是一种绿色的旅游营销方式。这种市场营销将生态旅游的理念与产品结合,对两者进行直接营销。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与传统旅游市场营销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营销的不再只有具体的旅游产品,还包括对生态旅游理念的营销。传统的旅游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或多或少的破坏与浪费,而生态旅游在营销旅游产品的同时,会加上生态旅游理念营销,广泛宣传生态旅游理念,使每一位游客在享受高品质服务的同时,加深生态旅游理念。其次,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的范畴不断扩大。传统的旅游营销对象只是游客,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而策划的。而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不再只面对游客,还包含旅游管理者、当地居民、政策制定者等。简而言之,只要与生态旅游相关的主体,都是市场营销的对象。最后,市场营销的工作任务发生变化。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仅仅是为了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要求。但是生态旅游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坚决否定游客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要求,积极引导游客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消费,大力宣传环保旅游方式,促使正确的旅游理念得到普及。
1.2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包含很多客体,但主要对象是产品。因此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发掘,使其具有持续性和延展性,促进生态旅游向可持续方向稳步发展。本文主要以产品策略为例,分析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2.1 周期性市场营销策略
周期性是大部分产品的基本特性,产品的生命基本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稳定期、衰落期。任何旅游活动及景点,都会经历由胜到衰的过程。生态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它的周期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生态旅游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另外,要不断改进旅游产品、完善营销组合、研究新产品,以延长产品的市场成熟期,延缓产品衰退。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生命周期不是指生态旅游形式衰退,而是某一个具体产品。
1.2.2 旅游产品捆绑策略
旅游产品捆绑是对各种旅游产品开发与经营的合理组合形式。所有产品都要经历衰落的过程,因此只经营一种旅游产品会使风险增加。假如同时经营多种旅游产品,并控制每个产品不同的周期阶段,就能降低经营风险,延长整个产品组合的生命周期。
1.2.3 开发新产品策略
这里提到的所谓新产品,就是从未出现过且与生态旅游相关的产品。就目前的旅游形式来看,分为团体游客与散客。在产品开发时,可以针对不同旅客的性质,有针对性地研发新产品,重视团体与单项的区分,增加产品类型与花样,不断丰富娱乐活动和功能类型,发展有特点的旅游形象。
2 生态旅游目标市场策略
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不同,任何一个单一的生态旅游经营,都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生态旅游市场产品需求。但无论如何,市场营销依旧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因此,要求针对不同的主体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自身具体实力
如果目标市场的资源和实力非常雄厚,可以考虑采用无差别市场营销策略。如果实力不足,则可选择采用针对性营销策略,将资金集中在某一团体或者对象身上。
2.2 产品生产周期
当产品处于投入期时,同类产品不多,可采用无差异策略,当同类产品增加,产品进入稳定期,同类竞争激烈时,可采用差异性经营策略。这里需要提到的是,产品采用捆绑方式进行营销时,周期会变长,所以在采用营销策略时,需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来选择。
2.3 生态旅游产品特色
如果是同类型的普遍性产品,可以考虑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若是不同类的产品可选择集中性营销策略。
2.4 生态旅游竞争者营销策略
在考察目标市场时,要分析竞争者的营销策略,如果对方采用差异性策略,要考虑采用与之相同的策略或者集中性策略,如果对方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可考虑与之相同或者差异性策略与之一决高下。
2.5 市场竞争对手的基数
当市场上竞争对手较多,且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可考虑开发新产品或者采用差异性策略与之较量。如果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较少时,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
3 结语
生态旅游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创新观念,加强理念宣传与实际探究,就可以慢慢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与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外出旅游,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带动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收入。但每个游客的需求不同,如何制定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及目标市场策略,是发展生态旅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探讨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及目标市场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市场
参考文献
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 篇9
关键词:体验营销,体验营销策略,关系构建
如今, 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而作为旅游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旅游业在旅游产品方面却进入了一个怪圈——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旅游业之间陷入“滥价”竞争的泥潭, 这无疑与旅游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易于模仿和部分旅游企业的粗制滥造直接相关。如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供需矛盾, 让旅游业呈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是目前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追根溯源, 旅游产品的核心构成是给旅游者带来令人难忘的旅游体验, 而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则来源于其旅游动机。旅游者的需求以及由此所衍生出来的旅游动机是多方面的, 而且也是复杂多变的, 因此, 要想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为顾客提供能为其带来难忘旅游体验的旅游产品, 必须对旅游体验的类型进一步细化。在《体验营销:旅游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文中, 将适合于旅游业的旅游体验类型和相应的营销策略概括为娱乐营销、情感营销、审美营销、生活方式营销、服务营销、氛围营销和文化营销。
李天元认为“旅游是一种综合的象征性行为形式, 可满足人们的多重需要, 因而人们在决定外出旅游时, 除怀有某一主要方面的动机外, 往往还会涉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动机。”由此可以看出, 人们外出旅游这项活动, 是由一个综合的旅游动机群最终实现的。这个动机群即是由某一主要动机为主导, 其他一个或多个动机支撑而形成。因此, 对于以为顾客带来难忘旅游体验为最终目的的旅游体验营销而言, 如何在上述体验营销策略中寻找到占据主导地位的营销策略和支撑营销策略, 是满足旅游者旅游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将在整个营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策略划归为一类, 起支撑作用的划归为一类, 具体如下:
1 主体形式策略
1.1 娱乐营销
众所周知, 旅游是人们在有“钱”和有“闲”之后的产物, 每个游客都希望自己所购买的是一次快乐的旅游体验, 没有人会认为一次鼓噪无味、粗制滥造的旅游可以给他带来快乐的体验, 更不愿意为这种体验而付费;相反, 一次愉悦的旅游经历, 可以增加旅游者对旅游的“难忘”指数, 和对企业的“满意”指数。所以, 如何让旅游者在旅游中保持快乐的感觉, 是旅游业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娱乐营销便是以旅游者的快乐体验为诉求, 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 愉悦顾客, 进而达到营销目标。
1.2 情感营销
最早把情感全面引人营销理论中, 并提出“情感营销”的概念的, 是美国的巴里·费格教授, 他认为“形象与情感是营销世界的力量源泉”。旅游情感营销是以旅游者的内心情感为核心, 通过激发和满足顾客的情感体验来实现营销目标的策略方法。情感营销的关键是对旅游者内心情感的把握和满足, 其外在表现则是对旅游者需求的满足, 向其提供真诚的、满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 就是旅游企业员工和顾客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情感营销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的成败。正面的情感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提升顾客满意度, 从而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 有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和树立企业形象;而负面的情感, 即使是在某一个细小环节所形成的负面情感, 都有可能使顾客对企业、对产品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破坏企业形象, 从而造成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流失。
1.3 生活方式营销
生活方式作为心理学个性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最早是由艾尔布雷德·艾德可勒提出的。他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根据某一中心目标而安排其生活的模式, 并通过他的活动、兴趣和意见可以体现出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理解:旅游者从事的旅游活动, 是为了从活动中获取某种程度上的满足 (主要使精神层面的满足) , 他们更多的是重视旅游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效用”——生活理想的实现。这种主观上的偏好以及内心的满足感, 最终体现在对旅游对象和消费方式的辨别和选择上, 这也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生活方式营销就是以旅游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 通过将旅游产品与某一种生活方式相结合, 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反复体验, 最终形成“旅游即是生活”的生活方式的目的。生活方式营销不但能为旅游者带来满足其旅游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还能为旅游业创造市场, 这是因为, 随着这种全新的旅游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所接受, 旅游者势必将其带入他的现实生活中, 这将对旅游者现实生活环境中的亲友、同事等造成影响, 逐渐完成对这种新型生活方式的接受,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4 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传统的物化营销或实体营销的提升。以旅游产品的实体为基础, 注重资源本身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 以旅游者的文化体验为诉求, 针对企业的产品和游客的消费心理, 利用某一文化, 使之形成一种文化气氛, 有效地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观念, 进而导致其自觉地接近与文化相关的产品, 促进旅游行为的发生, 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习惯, 一种消费传统。合理的旅游文化营销模式, 首先, 注重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其次, 给文化一个明确的定位;最后, 依据所确定的核心价值观, 把文化内涵融于产品的设计、制作的各环节中, 通过优质的服务体现文化内涵, 推出能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产品或服务, 并能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2 支撑要素策略
2.1 审美营销
作为人类最早, 也是最普遍的旅游目的之一的观光旅游, 主要满足的便是旅游者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景色美丽的自然景区以及艺术水平较高的历史文化古迹, 对旅游者的知觉产生刺激, 进而提供给顾客以美的愉悦、兴奋、享受与满足。这类旅游产品的基础是产品本身存在客观的美学价值, 但也正是因为产品本身存在了美学价值, 使得目前大多数旅游企业对观光旅游产品缺乏重视, 认为只需要将旅游者带到相应的景点, 进行“走马观花”似的观光, 便是满足了旅游者对美的需求。显然, 这样的旅游产品是不能给旅游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另外, 这种粗放型的观光旅游产品极易被模仿, 随之而来的便是旅游企业为了争夺旅游者而竞相降价, 最终陷入了“滥价”的泥潭。审美营销在传统的旅游营销中加入了美学的成分, 注重对“美”深层次的挖掘, 让旅游者从传统的“看美”到“赏美”再到“品美”, 强化旅游者的审美体验。使得旅游企业在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能有效地吸引旅游者的目光, 实现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在市场上的差别化, 赢得竞争优势。
2.2 氛围营销
氛围不止是传统所说的硬件环境, 而是把硬件设施与软件要素配合起来, 向游客提供逼真、浓郁、身临其境的强烈感受。这有点类似于“情境”分类中的“物质环境”。氛围首先要靠感官来感受, 主要渠道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即对硬件环境的直接感受;其次是靠心灵去体会, 主要渠道是沟通、服务和情感, 即对软件环境的间接感受。好的氛围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顾客, 使得顾客频频光顾。氛围营销就是要有意营造这种使人流连忘返的氛围体验, 通过对游客旅游场景的精心营造, 并运用这种场景强化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合理的氛围营销模式应从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和场景方面加以把握, 即首先综合考虑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和社会风气等因素, 提炼营销主题;其次根据主题进行模拟场景、交易场景的设置;最后通过客户参与及亲情化服务营造一种产品超值化氛围。
2.3 服务营销
体验营销是继服务营销之后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 是服务营销的发展, 体验营销囊括了包括服务营销在内的多种营销模式。本文所探讨的服务营销并非等同于传统的服务营销, 而是基于旅游体验营销的服务营销。传统的服务营销与基于旅游体验营销的服务营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传统的服务营销注重的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如何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基于旅游体验营销的服务营销则是注重如何使一项服务个性化, 如何使顾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与众不同的感受。显然, 传统的服务营销是“工厂车间”出产的“批量化”产品, 而新型的服务营销则是个性化的“定制型”产品。“批量化”产品容易被模仿和抄袭, 而“定制型”产品, 由于针对于不同的旅游者, 产品本身便会不同, 所以, 很难被竞争者所模仿, 这便使旅游企业能从价格战中摆脱出来;另外, “定制”让旅游者有了被尊重、被重视的自豪感, 这能有效的提高旅游者对企业的忠诚度, 随着忠诚客户队伍的不断壮大, 旅游企业可以彻底的摆脱恶性竞争。
3 各营销策略之间关系的构建
根据前文的分析, 本文将旅游体验营销的七种策略分为了主体形式策略和支撑要素策略两大类 (见表1) , 但是, 它们之间并非互相排斥、互不包容, 相反, 是相互补充的。旅游企业在运用这些策略时, 可以依据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确定不同的体验主题,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主体形式策略中的一种作为其主要的营销策略, 进而确定相应的一个或几个支撑策略 (主体策略也可以作支撑策略用) , 用支撑策略从不同的方面帮助主体策略突出体验主题, 为旅游者获得完美的旅游体验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罗达丽.体验营销:旅游企业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4, (5) .
[2]伯恩德.H.施密特著, 怅愉等译.体验式营销,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1.
[3]陈英毅, 范秀成.论体验营销[J].华东经济管理, 2003, (4) .
[4]王竹.体验营销的整合营销模式[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4)
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 篇10
一、曲阜旅游业发展现状
曲阜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古城, 文化古迹不可胜数, 文化资源不可比拟, 同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曲阜充分利用了“孔子”这一品牌, 在保护好三孔文物古迹的同时, 又整合了当地的颜庙、周公庙等资源, 把“三孔”旅游逐渐扩大到“曲阜游”。曲阜市大到品牌建设, 小到产品开发, 都紧紧围绕文化旅游这个核心来运作。在曲阜, 文化旅游资源是曲阜最具优势的资源, 文化旅游业是曲阜最具成长性的产业。
二、曲阜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曲阜文化遗产出现损耗
在体验经济时代, 游客特别关注旅游目的地的真实性, 而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也就是他的原真性。只有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只有保持原汁原味, 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 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太普遍了, 开发者只注重资源的经济价值, 一味去追求经济效益, 使得许多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的毁损。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者的进入, 对曲阜当地的文化遗产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古文化氛围遭到了破坏。
(二) 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
曲阜旅游在时空上差异是非常大的。在空间上, “三孔”景点游客数量高于其他景点;时间上, 曲阜旅游一度依赖黄金周旅游, 使得“五一”、“十一”、“清明”游客爆满, 甚至出现“井喷”现象, 这样, 既不能使游客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 也导致旅游资源在淡季闲置, 不能充分被利用, 造成浪费。实现经济效益。
(三) 曲阜旅游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曲阜市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 影响曲阜旅游业发展的硬件设施已经不存在, 主要是软件设施, 即服务质量。首先, 由于很多导游都是本地人, 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的导游训练, 导致讲解的质量下降。其次, 在孔庙门前、孔林的引景空间内出现乱摆摊的现象, 很多当地居民出售一些旅游工艺品, 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 经常出现欺诈游客的现象, 这必然会导致游客产生不好的旅游印象。再次, 高档酒店和商务型酒店数量较少, 不能满足高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四) 曲阜旅游企业集中度低
近几年, 曲阜相继成立了国际孔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孔子文化传媒、海纳文化传媒等文化企业, 但是其数量和规模还是不够的。市场集中度很低, 有影响力的大的文化企业寥寥无几, 使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能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曲阜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护文化遗产
文物遗产是曲阜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曲阜市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应该时刻把保护文物遗产放在首要位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旅游和保护文物的关系, 使两者相互促进, 以保护促发展, 以发展促保护。
(二) 建设旅游城市品牌
曲阜市旅游业虽然已经成为主导产业, 但是整体竞争力明显落后于邻近的城市。曲阜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 应把曲阜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品牌, 使得旅游客体和旅游主体共同发展。把儒家文化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构建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 加强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提升旅游商品的品位, 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向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方向迈进。
(三) 提高曲阜旅游业服务质量
针对很多游客反映的“服务质量不堪回首”的现象, 曲阜旅游必须优化旅游环境, 以诚信旅游建设为核心, 提高服务理念, 整顿旅游秩序, 全面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要对相关从业人员不定期地进行培训, 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儒雅圣地, 游客至上”的关怀。
(四) 开拓市场, 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曲阜市已经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旅游营销工作, 积极组织和颇有成效的宣传促销活动, 比如2007年曲阜与青岛、淄博、泰安组成齐鲁文化旅游线促销团, 赴长三角地区进行旅游促销;并且参加了赴日本、韩国旅游促销活动;积极抓住了电影《孔子》公映的有利时机, 邀请多家媒体到曲阜采风, 作专版报道。新时期, 曲阜旅游业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宣传促销方面要更加努力, 做好文章, 要大力宣传城市的整体形象, 制作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旅游形象广告, 策划有轰动效应的宣传活动, 扩大曲阜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 深化各产业合作
加强业内合作, 景区要与旅行社、酒店、车船公司等联合, 做好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同时要与相关行业合作, 可以通过政府牵头把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拉进来, 把价格和营销的优势发挥出来, 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朱沁夫.旅游经济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8
[2]马木兰, 汪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旅游管理, 2008.7
[3]刘以慧, 王京传, 孟伟玲.曲阜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及其调控研究[J].旅游论坛, 2009.5
【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推荐阅读:
女性消费心理分析及营销策略07-30
旅游心理08-10
旅游营销策略:奇迹营销08-22
散客旅游心理05-25
旅游心理学06-14
广州旅游营销策略01-06
旅游营销策略方案07-20
高职旅游心理学07-20
旅游者心理研究08-24
旅游心理学考试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