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对满意度

2024-05-12

医生对满意度(精选8篇)

医生对满意度 篇1

摘要:我社区自2012年1月开始实行家庭医生服务社区医疗模式,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居民对社区医疗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社康中心实行家庭医生服务前后居民满意度的变化。与2011年相比较, 2012年居民对社区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保证了治疗的专业性和随访的连续性, 使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有助于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值得在今后的社区医疗工作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家庭医生服务,社区医疗,满意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 医疗资源显得日益捉襟见肘。如何寻找一种合适的社区医疗管理模式以降低患者住院率、死亡率一直受到广泛关注[1]。家庭医生服务是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一种探索, 现将本社区的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社区慢性病患者284例为研究对象, 男165例、女119例;年龄34~82 (58.43±10.24) 岁;体重45~87 (65.22±6.30) kg;其中冠心病64例, 糖尿病26例, 高血压135例, 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59例;教育程度包括大专以上25例, 高中91例, 初中及以下168例。排除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 中途死亡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者也排除在外。

1.2 干预方法

2012年1月开始在我社区实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方法。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签订服务协议, 将家庭医生姓名、年龄、性别、职称、联系方式等信息制成名片发放至居民手中。家庭医生为所负责家庭的成员建立健康档案, 提供家庭生命周期指导、家庭功能评估、家庭健康干预计划。除进行常见病、多见病的就诊服务外, 还对协议内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家庭重点保健人群提供常规体检, 以及用药、健康、家庭功能等各方面的咨询。家庭医生每月对其负责的患者进行一次家庭随访, 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重点讲授临床表现、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发放通俗易懂的疾病防治手册等宣传资料,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充分休息、适度运动[2]。指导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 根据其体重、血糖控制情况帮助其制定每日营养食谱, 用药后及时进食, 不进行剧烈运动时, 随身常备糖果, 预防发生低血糖反应;指导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低脂、低盐饮食, 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g,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以保持大便通畅。运动强度以不引起劳累为宜, 并注意保暖, 防止寒冷刺激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告知患者情绪状态对疾病的重要影响, 使其保持心境平和, 避免情绪剧烈波动[3]。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当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与2011年相比较, 2012年居民对社区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数据见附表。

3 讨论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患者常需住院治疗,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时常因病情急骤而失治, 上述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住院治疗只是一种应急治疗手段, 且医疗费用高昂, 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社区是慢性疾病防治的重要场所, 探索一种适合社区防治的医疗管理模式对降低患者发病率、死亡率, 改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个人和社会的医疗负担十分重要。

注:与2011年度比较, *:P<0.05

对居民实施家庭医生服务, 可使居民得到系统、专业的健康指导, 提高了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使居民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和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了其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和疾病控制率。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居民可在第一时间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救治, 大大降低了恶性事件的风险。同时通过对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 帮助居民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根源上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 并将其危害性降至最低。

我社区在实行家庭医生服务后, 居民普遍认为其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其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 其对社区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此外, 在此过程中家庭医生和居民还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甚至深厚的感情, 为社区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本研究发现,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保证了治疗的专业性和随访的连续性, 使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有助于提高居民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值得在今后的社区医疗工作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德安, 孙保和, 唐兢.上海徐汇区家庭病床服务与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思考[J].当代医学, 2012, 18 (1) :161-162.

[2]薛锦花.推行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存在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1) :125-126.

[3]黄映淮, 罗彩清, 黄梅珍, 等.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控制效果及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8) :1270-1271.

医生对满意度 篇2

为了使手术室护士更好地配合您的手术,也为了更好地提高手术室工

作质量及服务态度,请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反馈在以下各项目

中。请在所选答案“□”内打“√”,谢谢您的合作!

调查病区:年月日

1.择期首台手术患者手术室接患者时间(1分)

□7:30AM□8:00AM□8:30AM(-0.2分)□9:00AM(-1分)

2.手术室护士准备物品(包括器械)是否齐全(1分)

□齐全□不齐全

3.您对手术室护士一般摆放的手术体位是否满意(因部分体位需医生协助)(1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0.2分)□不满意(-1分)

4.在手术进程中护士是否经常巡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1分)

□非常及时□及时□一般(-0.2分)□不及时(-1分)

5.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传递器械是否主动、熟练(1分)

□非常熟练□熟练□一般(-0.2分)□不熟练(-1分)

6.您认为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态度如何(1分)

□非常好□很好□一般(-0.2分)□不好(-1分)

7.您对手术室的环境是否满意(1分)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0.2分)□不满意(-1分)

8.护士在术中是否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1分)

□从不□一般无□偶尔(-0.2分)□经常(-1分)

9.是否督促实习同学、进修人员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1分)

□非常认真□认真□一般(-0.2分)□差(-1分)

10.您对手术室哪些护士最满意(工作服号或姓名)

11.您不满意哪些护士(工作服号或姓名),请您列举事例(1分)

12请您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改进,更好地为您服务(医

生所提意见参考上述条例对应扣分)

医生对满意度 篇3

不同住院天数患者对医生或者医院诊疗服务的评价

通过全国10个城市3 910例住院患者的有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从整体上看, 患者对医院或医生的诊疗服务是比较满意的, 占总人数的62.3%。而不大满意的患者也占到15.2%, 住院>30 d的患者选不大满意的比例较高, 达到22.6%。从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所列10个城市住院患者对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满意程度是比较高的, 满意率达到62.3%, 基本表明在中国现有的不平衡的医疗技术水平下, 患者对医生或医院的满意度较为平衡, 也突出显示了中国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 见表1。

不同住院天数患者视角下医生对患者健康负责程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 医生往往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因此, 对于疾病治愈来说, 会经历不同的治疗周期。由于在疾病诊治中又可能会有并发症的出现, 医生随时会调整治疗的方法, 增加检查项目, 患者的住院天数也会增加。那么, 医生对患者的从始至终的态度会不会转变, 患者的体会最能说明问题。本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患者住院后对医生或者医院的评价。被调查者普遍认为, 在住院期间, 医生对患者的健康还是比较负责任, 4类不同住院天数患者均达到>60%, 但我们也能看到相应的问题, 在住院天数>30 d的患者中, 认为医生的不大负责和很不负责的比例显著升高, 分别为19.3%和4.2%, 见表2。

讨论

从表2的问卷调查发现, 随着患者住院天数的增加, 患者视角下的医生负责任程度逐渐减小。但如果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者需要长期地住院观察, 从患者角度就很难接受医生护士的不管不顾。但这种不管不顾又分许多种情况: (1) 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基本了如指掌, 已经为患者制定了相关的长期医嘱, 只要按医嘱执行, 就能对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 (2) 由于临床工作较为紧张, 医生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 又要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如外科医生, 在做手术的同时又要出门诊、从事教学工作, 进行科研研究等, 而且并非专管一位患者, 可能同时接管10例或者20例住院患者, 因此, 处置长期住院患者时也基本完成了长期医嘱的下达, 疏于与患者或者家属的沟通。 (3) 个别医生对长期住院患者的不重视, 认为降低了病床的利用率, 对患者不闻不问, 但毕竟属少数特例, 此种医生有必要提高修养, 重修医学人文教育。以上也充分表明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医患价值观的趋同和差异[3], 一方面共同对疾病的诊治的重视, 另一方面对疾病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的不同, 因此医患的相互理解是化解医患矛盾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 要客观看待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态度调查结果, 针对这种调查结果数据, 有必要将和谐医患关系再次提出, 再次提醒医生提高对长期住院患者的重视程度[4]。具体措施包括: (1) 深入体察患者长期住院的痛苦, 做到每日查房, 说明当日治疗方案; (2) 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询问目前患者治愈状况, 虽然每日护士巡视记录都比较完备, 但语言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3) 用温暖的语言嘘寒问暖, 化开医患之间的薄冰, 体现医学人文精神。

摘要:患者在住院诊治过程中因疾病的轻重不同, 直接导致住院天数的不同, 住院时间长的患者与医生或者医院之间容易产生较为棘手的相关医患矛盾, 妨碍疾病医治的进展。本文以4 000例住院患者问卷调查为资料, 分析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因素、医生在对待不同住院天数患者的态度变化, 分析当前医患双方在处理医患矛盾上的不同行为方法, 进一步找出医患二者的协调关系, 提高住院患者对医院或医生的满意度。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师职业精神,患者满意度调查

参考文献

[1]陈海花.我国护理工作实施人文关怀的现状[J].护理学报, 2006, 2 (13) :25.

[2]苏巧玲.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临床疗效的观察与体会[J].中外医疗, 2011, 3 (8) :154.

[3]魏来临, 张岩, 邢冰.疾病诊疗决策中如何具体融合患者的价值观[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 26 (8) :1-2, 12.

医生对满意度 篇4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需求

上海自2011年起就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1],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为支撑,居委会为服务范围、家庭为最小服务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以签约式服务为基础,根据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逐步构建长期稳定的“伙伴”式关系。通过签约家庭医生,为签约管理对象提供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卫生服务,贯彻预防医学导向的诊疗模式,采用以全科医学为服务内容,由家庭医生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及防治指导等系列综合服务[2]。

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是一种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模式,由家庭医生综合协调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了社会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的专长和特点,完成相关的健康管理工作[3]。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社区行政化网格和全科团队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探索以居委为范围“家庭医生制全覆盖”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个居委配备1名家庭医生和1名家庭医生助理(由护士或公共卫生医生担任)。开展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医护组合的形式协作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患者、帮扶救助对象等重点人群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截至2014年9月,累计签约5673人,其中糖尿病签约管理对象为343人。

为了解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了解和预约门诊的依从性,了解家庭医生制糖尿病预约门诊开展的基础,本研究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的调查。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现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800名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必须是本社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18周岁以上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其文化程度应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看书读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本人愿意参与本研究调查的社区签约居民,方可入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8%。

1.2方法 采用自编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填写问卷有经过同意培训的调查员讲解问卷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来分析。

1.4质量控制 参与项目的所有调查员均为本研究的核心成员,在进行现场调查之前均参加统一的培训,了解本次项目的主要内容,学习该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需掌握现场调查的基本表达和沟通技巧,以及现场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每个调查地点要求两名调查员同时在场进行调查,及时对被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问卷填写完毕之后,调查员现场检查,如有遗漏及时要求被调查对象补充填写。问卷录入时进行双人两次录入,并且进行两份核对。

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社区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783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2.31±6.25,其中男性305人,女性478人,男女比例约为2:3;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39.72%,高中学历占35.1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5.16%;职业分布:离退休占48.15%,工人占12.77%,专业技术人员占15.84%,商业及服务业人员占10.34%,干部占8.05%,公司职员占2.04%,军人11占1.40%,农民占1.15%,无业占0.26%。见表1。

2.2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大部分签约居民接受过家庭医生健康指导的有759人,占96.93%,只有小部分没有接受过家庭医生健康指导共有24人,占3.07%;大部分签约居民知晓自己有健康档案占91.44%,仅有8.56%不知晓自己有健康档案;大部分签约居民参加过家庭医生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经常参加及参加过1次的分别占77.91%、11.88%,但尚有10.22%的签约居民从未参加过家庭医生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一年中经常与家庭医生见面的签约居民占88.25%,偶尔见面的占6.00%,不看病不见面的占5.49%,仅有0.26%的签约居民一年中从未见过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在今后的长期定点就诊项目上,占97.19%的签约居民愿意长期定点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仅有2.81%的签约居民表示不愿意长期定点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见表2。

2.3家庭医生制服务需求 本次调查中,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需求有:用药指导或康复咨询占46.36%;预约门诊占45.85%;联系转诊占39.46%;建立家庭病床占22.22%;家庭健康干预占21.46%;中医药服务站12.52%;妇女、儿童保健各占3.58%和1.53%。说明在783名调查对象中,对预约门诊的需求几乎占到了1/2,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预约门诊的有一定需求。见表3。2.4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综合满意程度 在对家庭医生服务综合满意度的调查中,将评分为10分者归为满意,占调查人数的84.04%;评分在7~9分区间者归为较满意,占调查人数的13.79%;评分在5~6分区间者归为一般,占调查人数的2.17%;说明被调查签约对象总体满意家庭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见表4。

调查中,有83.01%的调查者认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对本人及家人健康状况有帮助;评分在7~9分区间者归为较有帮助,占调查人数的14.43%;评分在4~6分区间者归为一般,占调查人数的2.30%;认为很少有帮助的占调查人数的0.26%。总体而言,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对签约居民本人及家庭的健康状况影响,得到了大部分签约居民的认可。见表5。

讨论

3.1家庭医生服务可试点先行 利用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群为服务对象,尤其从管理依从性较好的慢性病管理对象提供签约服务,签约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均能利用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家庭医生必须要有全科医生的资格,提供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4]。

3.2建立有效的家庭医生服务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任务,结合本社区诊断中的危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利用好社区内的公共资源,如居委干部、卫生志愿者共同开展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市级医疗机构形成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家庭医生首诊,使患者逐步适应预约诊疗,并得到必要的分级诊疗[5]。

医生对满意度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晚期恶性肿瘤经临床、影像学、组织学证实, 肿瘤卡式评分 (karnofsky performancescore, KPS) <70分, 预期生存期超过3个月, 本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同意接受舒缓疗护协议书, 家属自愿配合本研究, 患者家属能够独立完成各项自我评测。

1.2 一般资料

在上海市长桥社区范围内的居家晚期肿瘤患者40人。其中男22人, 女18人;年龄48~95岁, 中位数年龄71.5岁。患者家属40人, 男15人, 女25人。患者和家属均接受为期8周的舒缓疗护服务。

1.3 舒缓疗护服务

舒缓疗护专职医疗队每组由医生和护士各1人组成, 对社区及患者家庭进行宣教, 探问患者终末期病情, 提供顾问式的舒缓治疗及护理服务。工作内容包括疼痛的控制, 解决饮食营养需求, 缓解症状, 控制排泄混乱, 做好皮肤护理, 心理疏导和关怀家属。

1.3.1 舒缓疗护知识宣教

以病患为中心, 从3个方面进行:①针对无法治愈的疾病, 实施缓解症状治疗和身心照顾。②患者最后阶段, 提供积极的疼痛控制, 最大程度地缓解其他不适症状, 使病患尽可能获得舒适的生活, 在宁静而安详的环境中尊严地死亡。③护理服务对象从单纯的患者转为全人全家, 指导并教会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的技能, 帮助家属尽快走出失去亲人的悲伤, 投入正常的新生活[3]。

1.3.2 优死教育

当代的优死价值观是“不以延长生存时间为重, 以丰富患者有限生命为贵”。医护人员在端正面对死亡及濒死者的态度的同时, 应引导患者家庭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认识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既不刻意加速, 也不拖延。

1.3.3 心理疏导

医务人员不仅要关注临终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情况, 更应关注患者家属, 协助家属面对因疾病和死亡带来的家庭、经济、角色等的转变, 在患者离世后为家属提供哀伤辅导。

1.3.4 生活护理技能指导

指导患者家属了解并掌握疾病护理知识、基础护理操作、家庭护理方法、紧急救护和病情观察等。如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翻身, 拍背, 皮肤头发会阴清洁, 导管处理, 饮食搭配及喂养, 大小便观察等。潜移默化地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有益的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

1.3.5 规范止痛

药物控制:可按WTO 3阶梯止痛原则[4], 规律按时给予止痛剂, 提高镇痛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从少侵入性 (低危险性) 渐渐到高侵人性 (高危险性) 的步骤, 采取口服、直肠给药、皮肤注射和药物阻滞破坏痛觉传导通路的止痛方法。各种盐酸或硫酸控释片, 口服后1 h即有镇痛作用, 二三小时达高峰, 持续作用12 h;静脉用吗啡, 5 min内起效, 持续一二小时;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作用在6~12 h起效, 持续72 h, 给药1次/3 d。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非药物镇痛:如呼吸止痛、自我暗示、松弛止痛, 还可看电视、讲故事、读书等。

1.4 评估量表

1.4.1 对研究对象采用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家庭医生满意度调查表》, 让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效果、医护人员的技术与能力、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舒缓疗护知识掌握程度、生活照顾技能掌握程度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由调查者填写患者有关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90个项目, 以及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评定时间为“现在”或“最近1周”, 每项按1~5分5级评分, 总症状指数均分 (GSI) 反映苦恼强度。

1.4.2 资料收集及录入

本次研究的数据由中心具有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公卫医师、全科护士负责收集和录入。在收集资料前统一培训, 制定并实施质量控制。所有评分均在规范统一的标准下进行, 原始数据实行双核双查。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

干预后, 患者对医疗效果的满意率由干预前的37.5%上升到干预后的95.0%, 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率由干预前的90.0%上升到干预后的100.0%, 整体满意率由干预前的52.5%上升到干预后的97.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患者家属满意度

干预后, 患者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满意率由干预前的27.5%上升到干预后的97.5%;整体满意度由干预前的70.0%上升到干预后的10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患者及家属自评量表

干预后, 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由干预前的 (123.28±21.76) 分下降到干预后的 (109.37±22.71) 分。GSI由干预前的 (1.29±0.22) 分下降至干预后的 (1.16±0.24) 分, 其中抑郁症状均分>2的人数比例由52.5%下降到20.0%;焦虑症状均分>2的人数比例由47.5%下降到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抑郁症状均分>2的人数比例由82.5%下降到45.0%;焦虑症状均分>2的人数比例由95.0%下降到3.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 舒缓疗护是医疗服务的一类特殊项目, 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慰籍和亲人关怀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使得舒缓疗护的高需求量成为普遍客观的社会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 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 是以社区为范围、面对所有人群 (包括健康人和临终患者) 、从生命孕育到终结的全程综合连续性的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舒缓疗护服务可利用的资源[5]。

早在1990年, WHO就提出了舒缓疗护:对所患疾病无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提供积极的、整体的关怀照顾, 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 减轻精神、心理创伤。即以解除临终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适宜技术为重心, 不以延长临终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 对临终患者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 重在缓解患者痛苦, 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为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心理、生理关怀、咨询及相关服务。其目标是为患者获得尽可能的最好的生命质量, 得到了世界性的广泛认可[6]。

已有研究表明, 晚期肿瘤患者身体各系统功能逐渐衰弱, 生理及社会功能恶化。在家庭支持后,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如家庭成员根据患者喜好及医护人员建议提供个性化的食物, 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症状, 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控制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癌性疼痛,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使其安祥、无憾、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也能使家属得到慰籍[7]。

家属的照顾和支持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但由于患者家属常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照顾常识, 对患者在临终期身心方面的变化过程知之甚少, 往往不能胜任照顾者的角色, 无法及时与患者探讨病情状况、治疗打算, 导致许多临终患者遗憾离世, 家属的哀伤难以平复[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干预前由于家属对生活照顾技能、躯体症状护理、心理状态的认知程度较低, 而干预后, 晚期肿瘤患者家属逐步掌握生活照顾技能及躯体症状护理及患者临终心理状态相关知识, 使得舒缓疗护知识知晓率满意率、舒缓疗护生活照顾技能掌握程度满意率有明显改善。

注:GSI—总症状指数均分。

社区居民满意度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次研究显示, 干预后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效果、医护人员的技术与能力、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都明显提高, 整体满意度分别提高为97.5%和100.0%, 说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生工作的高度肯定, 舒缓疗护服务既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延伸, 又是居民满意度提升的补充[9]。

综上, 舒缓疗护的优死教育是提高姑息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正确的死亡观有助于患者克服对濒死、死亡的恐惧, 提高临终生存质量;有助于家属缓和悲痛情绪, 安然渡过这一特殊阶段;有助于医护人员坦然面对患者, 提高服务质量[10]。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朱雅萍, 张弛, 胡雁.对居家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临终关怀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4) :428-432.

[2]刘瑛, 袁长蓉, 徐燕.关于姑息照护与临终关怀的讨论[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76-377.

[3]庞英, 唐丽丽, 宋丽莉.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疼痛调查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 (6) :350-353.

[4]王晓翔, 刘英, 石军梅.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因素及应对措施[J].河北医药, 2014, 36 (4) :625-626.

[5]余春华, 付岚, 向秋芬, 等.临终关怀对癌症病人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6, 12 (21) :1961—1963.

[6]李莉, 戴福生, 张洪珍.关注老年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3) :337-339.

[7]王建平, 崔俊南.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 :23-26.

[8]黄世俊, 凌艳.家庭支持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安徽医药, 2012, 16 (4) :545.

[9]王小洁, 李淑美.临终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10) :921-922.

医生对满意度 篇6

关键词:满意度,基层医生,因子分析

工作满意度在组织研究中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课题,Hoppock于1935年最早提出工作满意度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1]。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缺勤、离职、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2]。基层医疗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部分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满意度低。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的因子分析来研究影响基层医生工作满意度的潜在因子,为提高基层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广东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的180名基层医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广东省15个欠发达地市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1.2 问卷设计

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被调查者基本资料和工作满意度量表两部分构成。工作满意度量表包括36个测量项目。具体是:X1为工作中经常获得成就感,X2为本职工作胜任情况,X3为目前的工作负担,X4为工作中的自主性,X5为工作效率,X6为单位的工作环境,X7为单位的设备和医疗器具,X8为工作场所人身安全感,X9为承担的责任和风险,X10为工作稳定性,X11为自己的社会地位,X12为领导和同事的认可,X13为领导和同事的尊重,X14为患者的尊重,X15为单位的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与合理性,X16为相对于付出获得薪水的合理性,X17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X18为与其他行业相比获得薪酬的合理性,X19为同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X20为领导和同事间的沟通状况,X21为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X22为与患者之间关系,X23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配合度,X24为领导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X25为主管领导的工作能力,X26为领导帮助下属解决个人困难,X27为单位的部门和岗位设置,X28为单位的作息时间,X29为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X30为单位对员工家庭生活的照顾,X31为单位的赏罚情况,X32为单位提供的培训及进修机会,X33为领导对下属工作的重视程度,X34为单位提供的发展机会,X35为职称晋升情况,X36为单位的经营状况。量表采用Likert量表5级记分法,依次为“很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分别赋值1~5分。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及咨询相关专家,并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修订。

1.3 调查实施

2010年3月,对参加广东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的医生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现场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填写完毕收回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

1.4 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问卷均采用双人双次录入,并对录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数据导入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医生中,男性128人,占71.1%;女性52人,占28.9%。平均年龄为34.6岁,<30岁者44人,占24.5%;30~34岁者53人,占29.4%;35~39岁者45人,占25.0%;≥40岁者38人,占21.1%。学历:中专及以下19人,占10.6%;大专94人,占52.2%;本科及以上67人,占37.2%。职称:高级4人,占2.2%;中级52人,占28.9%;初级及以下124人,占68.9%。

2.2 满意度因子分析

2.2.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应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KMO统计量为0.891,接近0.9。Bartlett球型检验的统计量χ2=3069,P<0.001,两项检验的结果表明,原始变量间具有较强相关性,资料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2.2.2 提取公因子:

因子提取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提取的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在因子分析过程中,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30或在不同因子上有相近负荷的项目,多次重复因子分析过程,累计剔除5个原始条目,最终提取8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6.33%,特征值及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1。

2.2.3 因子的命名及解释:

除条目X4外,其余测量条目的共同度均大于0.5,表示每个条目的大部分方差均可由公因子解释。为方便对各因子进行解释,本研究对公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见表2),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中包含9个项目,包括X34、X32、X26、X33、X31、X24、X20、X35和X25,该因子体现的是工作环境中的领导行为、工作的前景和职称晋升等内容,该因子可命名为“职业发展”;因子2中包含4个项目,包括X16、X18、X17和X15,该因子主要体现工资、待遇等,可命名为“福利待遇”;因子3包含4个项目,包括X13、X21、X12和X19,该因子反映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及合作情况,可命名为“团队合作”;因子4包含3 个项目,包括X27、X29和X28,该因子主要涉及单位的岗位管理及相关制度,可命名为“管理制度”;因子5包含3 个条目,包括X1、X5和X2,该因子主要反映员工对工作能力、成就的自我评估,可命名为“胜任感”;因子6包括3 个条目,包括X8、X11和X23,该因子主要体现个体的社会地位及服务对象的配合度等,可命名为“社会地位”;因子7包含3个条目,包括X3、X4和X9,该因子主要反映工作的负荷、责任及面临的风险,可命名为“负担及风险”;因子8包含2个条目,包括X22和X14,该因子主要反映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可命名为“医患关系”。

2.3不同类别人员满意度比较

以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占8 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每个医生的满意度综合得分,公式为:F=(17.374×F1+8.673×F2+8.171×F3+7.798×F4+7.052×F5+6.239×F6+5.764×F7+5.254×F8)/66.325。根据各个因子得分可以计算出满意度综合得分,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和学历的基层医生满意度综合得分情况见表3。

从表3可知,从年龄来看,年龄在≥40岁组的基层医生满意度最高,<30岁组的基层医生满意度最低,30~34岁组和35~39岁组满意度水平相近,处于中等水平;从性别来看,女性的满意度水平高于男性;从职称来看,高级职称的基层医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中级,初级及以下职称的基层医生;从学历来看,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医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本科及以上,大专学历的基层医生满意度水平最低。

2.4基层医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对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变量:满意度量表总分;自变量:各项公因子得分。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入选标准为:α=0.05,剔除标准为:α=0.10,各项结果指标见表4。

结果表明,全部8个公因子均能影响基层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根据标准偏回归系数大小可知它们对满意度影响大小依次是:职业发展、福利待遇、团队合作、管理制度、负担及风险、社会地位、胜任感和医患关系。

3讨论

基层医疗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双重网底,基层医生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主力军。因此,对基层医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对基层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内涵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基层医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基层医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是:职业发展、福利待遇、团队合作、管理制度、负担及风险、社会地位、胜任感和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基层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职业发展,具体包括领导行为、工作前景及职称晋升等,这与韩彩欣[3]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福利待遇作为影响基层医生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已经得到国内多项研究的证实[2,4]。

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5],保健因素是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只有改善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并给员工以较高的激励。本研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两类因素均对基层医生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职业发展、社会地位和胜任感属于激励因素,福利待遇、团队合作、管理制度和医患关系属于保健因素,这提示政府和基层卫生管理者应该同等重视“激励”和“保健”两种因素。首先应该改善保健因素,使基层医生由不满意转向没有不满意,具体可包括提高基层医生的收入水平,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等;其次应该增强激励因素的作用,使基层医生由没有满意度转为高满意度,具体包括为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对基层医生的职称晋升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增加培训及进修机会,赋予基层医生合理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总之,只有“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提高基层医生的满意度并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医生的年龄越低满意度越低,这可能与年轻医生工资待遇较低、生活压力较大,以及对工作期望值较高有关[6]。从职称来看,职称越高者工作满意度越高,这和国内热西旦·艾克热木[7]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从学历来看,中专及以下基层医生满意度最高,大专学历的基层医生满意度最低。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政府和卫生管理人员应该考虑不同类别基层医生的满意度差异,对年轻医生、低职称医生以及大专层次学历的医生给予重点关注,分析他们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他们满意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京梅,裴利芳.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间关系问题的研究进展[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9):38-42.

[2]张立威,郭明,李晓,等.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304-1306.

[3]韩彩欣,曹志辉,赵燕.唐山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6):987-988.

[4]马亚楠,何钦成.沈阳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满意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70-371.

[5]肖云,胡加毅.双因素理论下提高员工满意度的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09(3):96-97.

[6]王珩,李念念,李鹏,等.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满意度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16-17.

医生对满意度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 01 3—2 01 4年从浙江省经济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县各随机抽1个县对基层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调查员经系统培训后, 对基层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工作的医疗机构评价、个人发展评价等。其中被调查者对工作医疗机构评价、个人发展评价等内容根据问卷中设计的五个程度选项, 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由被调查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选择。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Epid ata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数据逻辑校对, 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基层临床医生基本情况

共调查3 8 0人, 其中有效问卷370份。

2.1.1 性别比例

被调查的370人中女性253人 (68.4%) , 男性117人 (31.6%) , 男女性别比为0.46。

2.1.2 年龄分布

<30岁21 4人 (57.8%) ;30岁~, 95人 (25.7%) ;40岁~, 44人 (11.9%) ;≥5 0岁17人 (4.6%) ;平均30.4岁。

2.1.3 学历水平

硕士及以上2人 (0.5%) , 本科1 2 3人 (33.2%) , 大专223人 (60.3%) , 大专以下22人 (5.9%) 。2.1.4职称情况职称中正高级2人 (0.5%) , 副高级14人 (3.8%) , 中级56人 (15.1%) , 中级以下298人 (80.6%) 。2.1.5月收入情况低于2000元105人 (28.3%) , 2000~3000元115人 (31.1%) , 3001~4000元87人 (23.5%) , 4001~5000元34人 (9.2%) , 高于5000元29人 (7.8%) 。平均工作时间8年。

2.2 对目前工作的医疗机构评价

2.2.1 选择该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正式编制14 7人 (39.7%) , 因为收入稳定60人 (16.2%) , 离家近60人 (16.2%) , 应家庭要求而选择该工作46人 (12.4%) , 因为个人喜好21人 (5.7%) , 因为发展前景好10人 (2.7%) , 工作环境好10人 (2.7%) , 其他16人 (4.3%) 。

2.2.2 是否会推荐亲友来本医院就医

持不一定态度206人 (55.7%) , 表示肯定会81人 (21.9%) , 表示肯定不会8 3人 (2 2.4%) 。

2.2.3 对工作环境满意情况

非常满意1 6人 (4.3%) , 满意137人 (37.0%) , 一般176人 (47.6%) , 不满意34人 (9.2%) , 非常不满意7人 (1.9%) 。

2.2.4 对医疗设备满足情况

非常满足1 2人 (3.2%) , 满足84人 (22.7%) , 一般189人 (51.1%) , 不满足74人 (20.0%) , 非常不满足11人 (3.0%) 。

2.2.5 医院人财物配置合理性

非常合理11人 (3.0%) , 合理89人 (24.1%) , 一般175人 (47.3%) , 不合理82人 (22.2%) , 非常不合理13人 (3.5%) 。

2.2.6 院领导对医务人员态度

非常重视30人 (8.1%) , 重视141人 (38.1%) , 一般171人 (46.2%) , 不重视24人 (6.5%) , 非常不重视4人 (1.1%) 。

2.3 个人发展评价

2.3.1 除薪酬外, 最看中

发展提高业务能力机会156人 (42.2%) , 好的工作和管理环境102人 (27.6%) , 团队组织和谐人际关系81人 (21.9%) , 工作的胜任及成就感2 0人 (5.4%) , 其他1 1人 (3.0%) 。

2.3.2 措施激励员工

有针对性的, 上档次的业务培训125人 (33.8%) , 定期的医院文化教育活动34人 (9.2%) , 有效的管理及激励机制163人 (44.1%) , 严格的综合性绩效考核机制34人 (9.2%) , 其他14人 (3.8%) 。

2.3.3 个人前途与医院前途

非常相关38人 (10.3%) , 相关152人 (41.1%) , 一般137人 (37.0%) , 不相关38人 (10.3%) , 非常不相关5人 (1.4%) 。

2.4 自我价值的评价

2.4.1 工作认同

非常认同13人 (3.5%) , 认同136人 (36.8%) , 一般207人 (55.9%) , 不认同10人 (2.7%) , 非常不认同4人 (1.1%) 。

2.4.2 付出与回报

非常等值8人 (2.2%) , 等值59人 (15.9%) , 一般213人 (57.6%) , 不等值78人 (21.1%) , 非常不等值12人 (3.2%) 。

2.4.3 建议重视

非常重视5人 (1.4%) , 重视64人 (17.3%) , 一般261人 (70.5%) , 不重视37人 (10.0%) , 非常不重视3人 (0.8%) 。

2.4.4 能力发挥

已尽我所能102人 (27.6%) , 未能完全发挥154人 (41.6%) , 有些被埋没25人 (6.8%) , 没有施展的机会28人 (7.6%) , 没感觉61人 (16.5%) 。

2.5 离职意愿情况

2.5.1 工作心情

非常愉悦12人 (3.2%) , 愉悦121人 (32.7%) , 一般224人 (60.5%) , 不愉悦12人 (3.2%) , 非常不愉悦1人 (0.3%) 。

2.5.2 离开单位想法

经常有4 0人 (1 0.8%) , 有时有2 3 4人 (6 3.2%) , 从来没有9 6人 (2 6.0%) 。

2.5.3 留下长期工作

非常愿意15人 (4.1%) , 愿意138人 (37.3%) , 一般168人 (45.4%) , 不愿意45人 (12.2%) , 非常不愿意4人 (1.1%) 。

3 讨论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 浙江省基层临床医生学历层次不是很高, 受教育水平以大专最多, 硕士及以上寥寥无几, 这与全国其他省市类似[1,2];同时职称也普遍偏低, 这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空间小, 临床医生学历低等都有一定关系。主要是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还不够重视, 没有足够优惠的措施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临床医生来基层服务。

3.1 对现工作医疗机构的评价

基层临床医生在对现工作医疗机构评价中, 不管是工作环境、医疗设备、医院人财物的配置, 还是医院领导态度方面均是评价“一般”的所占比例最高。新医改以来, 虽然各县市按照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结合本地基础医疗资源分布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新建和改造, 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和居民就医的环境, 但还不能满足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需求, 这与湖南省、湖北省调查结果相似[3,4]。

3.2 基层临床医生愿意留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原因

除薪酬外, 最看中的是发展和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 而基层医疗机构恰恰却是这方面欠缺的。

3.3 自我价值的评价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工作认同感“一般”, 付出与回报在等值方面也是“一般”。基层临床医生除了要承担基本医疗之外, 还要承担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承受了比普通临床医生更多的责任与压力, 而收入则与普通医生相同, 有的甚至更低。

3.4 离职意愿

绝大多数基层临床医生都产生过离职的想法, 而继续留在本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对口, 其次就是没有更好地选择。因而一旦有好机遇, 就会有不少基层临床医生离职。

上述各方面的调查结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关系着患者到基层医院就诊的人次数, 同时也影响着浙江省“小病在社区, 大病去医院, 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在现行政策背景下, 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 最主要的方法是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现行财政状况, 弥补药品零差率带来的经济损失, 提高医务人员收入, 激发其工作热情, 增加其工作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内部管理“以人为本";医务人员自身也应学会自我调适、提高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社会方面应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并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5]。

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基层临床医生工作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浙江省基层临床医生工作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临床医生学历层次大专为主 (60.3%) , 职称以中级以下为主 (80.6%) , 月收入以3000元以下为主 (59.4%) ;对医院工作环境表示“一般”;在工作认同感、付出与回报等值、是否得到重视等方面, 大多数被调查者持“一般”态度;在离职意愿方面, 63.2%的调查者产生过离开本单位的想法。结论 基层临床医生学历、职称、收入都较低, 同时对工作各方面满意程度为“一般”, 应提高他们收入待遇,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提升内部管理。

关键词:基层,临床医生,工作现状

参考文献

[1]张远芝, 王立国, 杨敬博, 等.基层医生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对684名农村乡镇医生和城市社区医生的调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5) :37.

[2]张绍群, 龚放, 刘北忠, 等.重庆市基层医疗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19) :2458.

[3]湖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http://www.docin.com/p-391244187.html.201-11-23

[4]湖北省财政厅课题组.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10 (4) :22.

医生对满意度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惠南镇50个村、居委中分别抽取5个村委和7个居委, 每村、居委各抽取51个家庭, 每个家庭选出1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家庭医生服务知晓情况、家庭医生服务需求情况及家庭医生服务利用和满意度情况。

1.2 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经过预试验与征询专家意见, 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正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家庭医生服务知晓情况调查、家庭医生服务需求情况调查与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满意度调查4部分;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考核合格后于2014年8—9月集中进行入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0软件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核对和逻辑检错;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1.4 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试验, 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数据录入采取双人录入, 并进行核对与逻辑检错。

2 结果

2.1 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12份, 回收有效问卷601份, 有效应答率99.8%。接受调查601人中签约450人, 签约率为75.0%, 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村、居委间、是否患有慢性病以及不同医疗保障人群的签约情况进行比较, 不同性别间签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村、居委间、是否患有慢性病以及不同医疗保障人群签约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签约率最高的人群为农村医疗保障形式为新农合6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对151名未签约居民不愿签约原因进行调查, 其中74人 (49.0%) 表示对家庭医生不信任, 32人 (21.2%) 表示担心签约后只能在社区就诊, 29人表示担心签约后只能固定在家庭医生处就诊 (19.2%) 。

2.2 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

本调查通过对签约人群是否参加健康教育讲座、是否接收到健康教育资料、家庭医生是否随访并给予相关指导、是否享受优先转诊到二三级医院、是否预约就诊、是否接受健康评估以及是否建立健康档案7个方面进行调查来了解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 结果见表2。如表中所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相关项目利用率均在60.0%以上;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率前三位的服务项目分别是参加健康教育讲座、接受健康教育资料与建立健康档案。

人 (%)

2.3 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情况

对签约450人中所接受的家庭医生服务进行满意调查, 结果见表3。预约就诊的满意度最高, 为60.1%, 其次是优先转诊与建立健康档案, 分别为42.6%与39.2%。在对签约后就医最大的变化调查中, 291人 (64.5%) 表示就医更方便了, 69人 (15.3%) 表示签约后转诊更便捷, 56 (12.4%) 人表示签约健康有所改善, 18人 (4.0%) 。

3 讨论

本研究对惠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服务利用及其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 签约率为75.0%, 主要签约人群为农民, 医疗保障形式为新农合、6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 年龄偏低、学历较高和非慢性病人群签约率仍偏低。签约服务的实现是以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相互信任为基础, 而目前我们签约的全科医生均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 并不是由居民自愿选择的。其次, 受就医习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 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不信任, 担心签约以后实行社区首诊, 影响就诊或延误治疗;影响签约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服务质量, 欧美国家家庭医生制服务已发展成熟, 关键在于家庭医生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所以, 我国当前签约服务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老百姓缺乏需求, 而是我们供方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患者所需[4]。

就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与惠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现状一致, 签约居民多以被动形式接受家庭医生服务, 如参加健康讲座、接收健教资料等。而对于需要主动接受的服务形式, 如电话咨询、预约就诊等利用率相对偏低, 大部分签约居民处于“签而不约”的状态。究其原因, 虽然家庭医生会定期深入社区进行健康讲座, 发放健教资料, 以此来提高老百姓对家庭医生的了解和信任度, 但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一卡通”患者仍习惯在各大二三级医院就诊, 手持医保卡通行全市各大医院的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其次, 社区医院高级职称人员较少, 缺乏相应检测设备, 部分检测项目无法开展, 基药目录限制了家庭医生的处方权,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的服务能力, 也使得社区首诊与转诊仍面临一定的医疗质量、风险控制问题, 上述状况均使得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依从性大大降低[5,6];且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数量上仍处于不饱和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 (WHO指出, 平均每2 500人口就要配备1名家庭医生, 才能满足人们对基层卫生保健的需求[7], 目前我们远远低于该水平, 所以也就不可能参照西方国家, 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为预约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从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老百姓对家庭医生制工作的满意度整体不高。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老百姓观念上无法接受现行的诊疗机制, 社区首诊制要求医生针对患者病征确定是否需要转诊, 通过家庭医生出具转诊单, 患者才可以转诊到二三级医院就诊,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就医的自由, 而老百姓观念仍停留在“一卡通”自由就医模式;加之惠南镇地处郊区, 经济文化水平较低, 老百姓观念相对落后, 对家庭医生制服务本身就了解得不够深入, 更谈不上对服务是否满意。

综上所述, 家庭医生服务实施以来, 远郊地区居民签约率和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但整体满意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就现状而言, 社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 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社区家庭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提高居民对社区家庭医生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另一方面, 要实现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和二三级医院改革、医保制度的联动, 真正建立社区家庭医生首诊、逐级转诊和双向转诊的诊疗机制;最后, 需要配套对签约居民有利的相关举措, 让签约居民真正享受到实惠, 逐步转变居民现行的就诊观念, 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到社区医院寻找健康管理上来。

参考文献

[1]National Health System.About us[R].http:www.nhs.uk/nhs/aboutnhs.

[2]Charles P Loomis, NHS History (www.nhs.uk/nhs/about nhs, re-trieved on July 8, 2010) Social systems:Essays on Their Per-sis-tence[M].Prince-ton, N.J:D.Van ostrand and Company, Inc, 1960.

[3]荆丽梅, 孙晓明, 娄继权, 等.浦东新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13 (8) :36-39.

[4]何钦成, 马亚楠.社区首诊制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25 (8) :47.

[5]丁珠林.全科/家庭医生新引力从何而来[J].中国卫生, 2012 (10) :28-31.

[6]冯伟, 王洪兴, 王君妹.关于浦东新区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几点冷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12) :1978-1979.

上一篇:屋面工程的细部做法下一篇:绝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