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

2024-10-04

消毒灭菌效果(通用12篇)

消毒灭菌效果 篇1

我们对2008年各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对各科室一年来的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菌、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结果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对2008年全院35个临床科室的处置室的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菌效果、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1.2 采样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1]中规定的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进行无菌效果采样:空气监测采用普通琼脂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直径为9cm) 分别放在各科室内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 采样时将平板打开, 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 待监测压迫完毕, 把所测的样品放置于37℃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并分离致病菌, 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用无菌吸管抽取消毒液1.0mL加入9.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内混匀, 再从管内取上述溶液0.2mL, 滴于普通琼脂平板, 平板置35℃温箱培养, 记菌落数, 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采用生物指示剂 (嗜热芽胞杆菌) , 医务人员手监测在“六步洗手法”洗后立即采样, 用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 在双手指屈面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位后, 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物体表面在消毒处理后采样, 用5cm×5cm的灭菌规格板, 放在物体表面,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分, 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中送检。

1.3 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空气中细菌总数≤500 CFU/cm3;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10CFU/cm2;Ⅱ类科室空气中细菌总数≤200CFU/cm3;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5CFU/cm2;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消毒液的染菌量≤100CFU/mL为合格。

2 结果

全院35个临床科室2008年共采集空气505份, 合格465份, 合格率为92.07%;使用的消毒液120份, 高压蒸汽61份均合格;医务人员手278份, 合格268份, 合格率为96.40%;物体表面280份, 合格252份, 合格率为90%。

3 讨论

医院环境中病人密集, 是各种病原菌汇集的场所, 种类繁多耐药性强, 众多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患者及医护人员, 而且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因此, 做好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工作, 是控制医院感染病原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2]。病原微生物以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监测发现, 我院Ⅰ、Ⅱ类科室空气合格率较高, (包括手术室、ICU、产房、消毒供应室、新生儿监护室) 这类科室的消毒设施先进, 都采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 而Ⅲ类科室 (处置室、治疗室、换药室) 由于房屋布局不合理, 人员流动频繁, 致使空气监测合格率低。因此, 改善工作环境, 增强无菌观念, 提高环境的消毒质量。 随着我院对医疗安全的重视, 也对供应室的管理力度加大。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一次性物品的重要科室。定期对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等进行全面质量检查控制, 定期做好生物监测并有记录[3], 保证了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合格率。对消毒液的管理药剂科做到, 依据当日的消耗量进行配制分装, 做到当日配、当日清, 保证了消毒剂的效果, 减少了消毒剂的污染, 使消毒液的监测合格率为100%。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 这一途径比经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4]。就我院医务人员手监测来看, 没有达到100%合格, 分析问题原因是医务人员工作量大、时间紧、洗手时间不够, 洗手依从性低, 我院应提高手卫生的意识, 全院动员起来, 营造手卫生的氛围[5], 使用正确的洗手设施、正确的洗手时间, 选择适当的手消毒剂和手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现将“六步洗手法”图片贴在洗手池旁, 以引导医务人员正确的洗手方法, 达到洗手程序的标准化, 减少和杜绝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200-201

[2]董明驹, 史莉.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 :73-74

[3]张瑾, 黄桂芝.消毒供应室流程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2) :1709

[4]何红燕, 林伟青, 黄雪琴, 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07-1409

[5]林金香, 陈妙霞, 周小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 :185-187

消毒灭菌效果 篇2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第4.2.2.2.1、4.4.1.6、4.4.2.3.2为推荐性,其余为强制性条款。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煤炭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么莉、任伍爱、张青、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钟秀玲、武迎宏、张宇、黄靖雄。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827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第1篇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术语和定义

WS310.1和310.2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追溯 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3.2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PCD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称生物PCD。

3.3 A0值 A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3.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table-top sterilizer 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3.5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flash sterilization 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3.6 管腔器械 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径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3.7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效果的指示物。监测要求及方法

4.1 通用要求

4.1.1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4.1.2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310.1的要求。

4.1.3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4.1.4 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4.1.5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a)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b)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c)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 d)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4.2 清洗质量的监测

4.2.1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4.2.1.1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4.2.1.2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2.2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4.2.2.1 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4.2.2.2 定期监测

4.2.2.2.1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4.2.2.2.2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4.2.2.3 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4.3 消毒质量的监测

4.3.1 湿热消毒

4.3.1.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

4.3.1.2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4.3.2 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4.3.3 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4.4 灭菌质量的监测

4.4.1通用要求

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4.2.2 化学监测法

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旋转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4.4.2.3 生物监测法

4.4.2.3.1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4.4.2.3.2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4.4.2.3.3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4.4.2.3.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4.4.2.3.5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4.4.2.3.6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遵循4.4.1.4的规定。

4.4.2.4 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B-D试验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2.5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 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3 干热灭菌的监测

4.4.3.1 物理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监测方法为将多点温度检测仪的多个探头分别放于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关好柜门,引出导线,由记录仪中观察温度上升与持续时间。温度在设定时间内均达到预置温度,则物理监测合格。

4.4.3.2 化学监测法:每一灭菌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每一灭菌包内应使用包内化学指示物,并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对于未打包的物品,应使用一个或者多个包内化学指示物,放在待灭菌物品附近进行监测。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据其颜色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4.4.3.3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B。

4.4.3.4 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4 低温灭菌的监测

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

4.4.4.1 通用要求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馐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4.2 环氧乙烷的监测

4.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4.4.4.2.2 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4.2.3 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见附录C。

4.4.4.3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4.4.4.3.1 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4.4.4.3.2 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4.3.3 生物监测法 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4.4.4.4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4.4.1 物理监测法 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详细记录灭菌过程的参数,包括灭菌温度、湿度、压力与时间。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4.4.4.4.2 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4.4.3 生物监测法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4.4.4.5 其它低温灭菌方法的监测要求及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5.1 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a)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b)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

5.2 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

5.3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5.4 灭菌标识的要求

5.4.1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5.4.2 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5.5 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5.5.1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

5.5.2 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

5.5.3 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

5.5.4 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A.1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A.2 具体监测方法为: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懈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由16条1025px×1650px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制成23 cm ×23 cm×15 cm大小的测试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A.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干热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B.1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B.2 具体监测方法为:将枯草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超负荷运转试管内(1片/管)。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外角处放置2个含菌片的试管,试管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六,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降至80℃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5ml/管),36℃±1℃培养48h,观察初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7日。

B.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若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肉汤均澄清,判为灭菌合格;若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而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肉汤管混浊,判为不合格;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取0.1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同灭菌L棒或接种环涂匀,置36℃±1℃培养48h,观察菌落形态,并做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指示菌生长,若有指示菌生长,判为灭菌不合格;若无指示菌生长,判为灭菌合格。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环氧乙烷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C.1 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置于常规生物测试包内,以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常规生物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灭菌周期完成后应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3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应遵循产品说明),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C.2 常规生物测试包的制备:取一个20ml无菌注射器,去掉针头,拨出针栓,将生物指示剂放入针筒内,带孔的塑料帽应朝向针头处,再将注射器的针栓插回针筒(注意不要碰及生物指示物),之后用一条全棉小毛巾两层包裹,置于纸塑包装袋中,封装。

老年人居室消毒灭菌法 篇3

一、日光曝晒法:日光中的红外线、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力。不过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物品必须在阳光下直接曝晒,才能达到消毒目的。被子、毛毯、衣服等,晾晒时要翻动几次,一般6小时可达消毒目的。

二、通风法:通风虽然不能杀灭致病微生物,但短时间内可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通风可打开门、窗及换气机等,每次不得少于半个小时,每天至少两次。尤其是冬天屋里有炉子,更应加强通风换气。

三、煮沸法:是一种经济简便的灭菌法。一般煮沸5分钟〜10分钟,就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还可在沸水中加入1%〜2%的碳酸氢钠以提高沸点,使水温达到105℃。家庭用的碗筷、茶缸等不怕潮湿、耐高温的物品可定期煮沸,杀灭细菌,减少疾病。

四、高压蒸汽法:此法杀菌力强,不仅可杀死一般细菌,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的毁灭作用。家庭可用做饭的高压锅灭菌。把要消毒的用品放在高压锅内,水开后放上限压阀,上汽后开始计时,经15分钟〜30分钟,即达灭菌目的。然后把高压锅内的汽放掉,取出物品。没有此条件,可把物品放入蒸锅,自水沸冒汽后开始计时,30分钟〜60分钟,即达灭菌目的。适用于病人用过物品的消毒和在街上买来不卫生熟食品的消毒。

消毒灭菌效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消毒供应室120次 (件) 消毒灭菌物品, 其中40例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灭菌, 40例使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灭菌, 40例使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灭菌 (该院消毒供应室于2007年取消此灭菌方法, 在此仅用于灭菌效果的比较) 。灭菌的器械包括各类腔镜、金属或非金属制品等手术器械, 灭菌方法的选择均符合其各灭菌方法的适用范围, 所有操作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灭菌方法在该研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将使用后器械进行分拣, 拆卸到最小单位, 流动水下初步清洗后放入1∶200~1∶400多酶洗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浸泡、超声清洗10 min, 然后用各种合适的毛刷在流动水下刷洗器械 (注意不易清洗的部位如内壁、弯曲、关节部位的刷净, 管腔器械内壁用毛刷刷洗后, 高压水枪冲洗) , 最后纯净水或软水进行漂洗, 消毒干燥后用专用包装盒或包装袋包装好, 放入灭菌炉内, 注意物品摆放的位置和间距[2], 启动设备后根据灭菌器械的大小和材料选择合适的循环时间。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灭菌前的准备按上述方法进行, 之后将灭菌器械用专用包装袋包装后置入环氧乙烷灭菌炉内, 整个灭菌流程需时间为8~12 h。

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灭菌前的准备同上, 干燥后置于2%戊二醛内浸泡10 h。

1.3 评价标准

用无菌棉签在灭菌后的器械表面、内壁等不同部位涂抹数次后接种在无菌培养试管内, 接种后立即送检验科培养, 计算活菌数目。对管腔器械可以用无菌注射液抽取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活检口注入, 再用无菌试管收集送检验科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种灭菌方法效果对比

3种灭菌方法无菌检测合格率都是100%, 无一例有细菌污染。见表1。

2.2 3种灭菌方法灭菌时间、安全程度对比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灭菌时间是55 min,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灭菌时间是8~12 h, 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灭菌时间是10 h, 3种灭菌方法的事故率分别为0%、2.5%、5%,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和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与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相比较, χ2值分别是2.58和5.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抗生素滥用的背景下, 医院感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临床上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就是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3]。医院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大部分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而且经其处理的医疗器械和敷料多数是供临床科室共同使用的, 因此其消毒灭菌彻不彻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 目前各种腔镜和内镜附件成为医院消毒供应室常见的灭菌器械, 因为其具有不耐高温的特点, 低温灭菌技术就成了唯一选择。低温灭菌技术具有灭菌温度低和操作简单的优点, 一般灭菌的温度都在40~60℃之间,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和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作为经常使用的低温灭菌技术, 各有其优缺点, 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4]。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烷化剂的功能来破坏细菌的DNA达到灭菌目的, 其适用的灭菌器械比较广泛, 穿透性很强:没有管腔长度, 形状, 大小的限制, 对器械没有腐蚀, 可以灭菌结构复杂的物品, 包装材料可选范围广, 装载率高。完善的监测手段, 最快的生物监测4 h。但灭菌时间长、气体毒性大、通气时间不足时易残留等给其应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尤其是环氧乙烷易燃易爆, 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平时工作时要注意气体泄漏的防护。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是利用强氧化的羟自由基达到破坏微生物细胞机构, 从而杀死细菌的目的, 它具有灭菌时间短、物品周转快、无毒无害、安全环保、没有安装要求, 不需要安装通风管道。但穿透性差, 对器械的管腔长度、管腔大小、器械的材质有严格的限制;成本昂贵;灭菌时器械需绝对干燥、不能上油等。

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是应用戊二醛浸泡液的杀菌作用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平时使用时, 因为它的有效时间仅为14 d, 反复使用容易失效, 要特别注意它的浓度稀释和器械上的残留带来的危害, 戊二醛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对手术器械也有腐蚀作用, 工作时要注意防护, 应每天测量灭菌液的浓度, 眼科器械应避免使用这种方法[5]。有研究显示[6], 邻苯二甲醛作为一种新兴的灭菌剂, 在未来有可能取代戊二醛的地位, 因为它具有毒性小、腐蚀轻、消毒浓度小的优点, 可以完全避免戊二醛的不足。

灭菌技术的合理选择不仅仅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唯一方法, 还与消毒供应室的合理管理、监测制度的落实有着密切联系, 掌握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可以避免更多的人为操作的失误。

在该研究中, 通过对3种灭菌方法的对比, 结果显示3种灭菌方法的合格率都是100%, 都能适用于临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因为其灭菌时间短、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等比起其他两种方法能较快满足手术器械的周转, 但对需灭菌的器械、物品有一定的限制性。而环氧乙烷有几十年使用经验, 几乎可用于所有医疗用品的灭菌。全程负压灭菌、门锁联动保险装置, 内含式独立EO气罐, 避免操作人员接触EO。

综上所述, 环氧乙烷作为一种高效的灭菌剂, 有专门针对的国际标准ISO 11138-2来提供灭菌物品的安全保证, 可以作为低温灭菌技术的首选。

参考文献

[1]王秀清, 刘伟荣, 李淑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 28 (5) :93-94.

[2]张流波, 张剑, 沈瑾.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及其定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7) :18-19.

[3]黄丽, 王岸冰, 陈丽燕.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2) :112-113.

[4]陈幼琼, 方茜, 罗梅梅.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3) :274-275.

[5]屈桂超, 张英利, 肖秋维.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过程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4) :767-768.

消毒灭菌效果 篇5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0值是评价下列哪项消毒效果的指标()

A.湿热

B.干热

C.环氧乙烷

D.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

2、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体积通常()

A.>60L

B.<60L

C.等于60L

D.无要求

3、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植入型器械进行生物监测的频率是()

A.每批次

B.每天一次

C.每周一次 D.无特殊要求

4、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法的监测频率是()

A.每批次

B.每天一次

C.每周一次 D.每月一次 5、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灭菌时,进行生物监测时()

A.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 B.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满载的灭菌器内

C.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放于标准测试包内,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 D.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

6、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多少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以上都不是 7、生物监测需每批进行的有()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8、生物监测需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的有()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9、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的指示菌为()

A.枯草杆菌芽孢

B.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C.两者均可

D.以上都不是

10、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时()

A.如果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

B.无论生物指示剂是否为同一批号,均只设一次阳性对照

C.即使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也要设多次阳性对照

D.无论生物指示剂是否为同一批号,也要设多次阳性对照

二、多项选择题

1、对清洗消毒设备的监测与验证要求有()

A.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B.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门进行检测校验

C.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

D.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2、清洗质量的监测包括对以下哪些项目的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

A.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B.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C.清洗器的质量监测

D.清洗用水的质量监测

3、为保证灭菌质量,通常采用下列哪些方法对灭菌质量进行监测()A.物理检测法

B.化学监测法

C.生物监测法

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

4、化学监测法的要求有()A.灭菌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

B.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位置 C.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D.如果进行生物监测,可不必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5、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要求有()A.应进行物理检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B.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C.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D.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6、生物监测需每周进行的有()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7、灭菌包外应有的标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物品名称

B.检查打包者姓名和编号 C.灭菌器编号、批次号

D.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8、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内容有()

A.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B.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 C.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

D.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的定期监测记录

9、灭菌包在使用前,使用者应()A.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 B.器械是否干燥、清洁

C.包外物品名称是否与包内相符

D.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10、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

A.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B.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C.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

D.追踪已使用灭菌物品的患者情况

11、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可用于下列哪类灭菌效果监测的生物指示剂()

A.环氧乙烷灭菌

B.干热灭菌

C.压力蒸汽灭菌

D.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12、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可用于下列哪类灭菌效果监测的生物指示剂()

A.环氧乙烷灭菌

B.干热灭菌

C.压力蒸汽灭菌

D.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13、压力蒸汽灭菌的标准生物监测包应()

A.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

B.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

C.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D.记录指示剂批号

14、生物监测合格的标准是()

A.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

B.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C.实验组培养阴性

D.阳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15、生物监测时如实验组培养阳性,则()A.应判断为不合格

B.应进一步监测实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 C.应进一步监测实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污染所致 D.直接判断为不合格

16、化学灭菌方法包括()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 C.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

D.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17、下列哪些情况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

A.新安装

B.移位、大修

C.灭菌失败

D.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

三、判断题

1、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主要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

2、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是指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过程。

()

3、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日常监测是指在检查包装时每天应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装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

4、对于灭菌后的物品,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

5、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

6、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用5类化学指示物代替生物监测。

()

7、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

8、压力蒸汽灭菌的物理监测法除每次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外还应检查包外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

9、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可不做生物监测。

()

10、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

11、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因物品裸露,可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代替生物监测。

()

12、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天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

13、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

14、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

15、如果一天内要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

16、如果生物监测阳性对照组培养,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

17、如果生物监测阳性对照组培养,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

()

18、生物监测只要试验组培养阳性,无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结果怎样,则灭菌不合格。

()

19、生物监测只要试验组培养阴性,无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结果怎样,则灭菌合格。

()

20、如果生物监测阳性对照组培养阴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实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

灭菌合格。

()

21、对各类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时,生物测试包均应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

位。

()

22、各类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即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

()

23、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

24、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36个月。

()

25、只有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才应每天在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

试。

()

26、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

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

27、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进行化学监测方法为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

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

()

28、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灭菌物品为裸露,灭菌后也无保存期,无需做化

学和生物监测。

()

29、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

物。

()

30、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生物监测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

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31、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其生物监测方法为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

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

32、对于未打包的物品采用干热灭菌时,其化学监测方法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包内化学指示

物放在待灭菌物品附近进行监测。

()

33、低温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

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各类监测需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

34、B-D测试失败,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可使用。

()

35、只要B-D测试合格,各类灭菌器均可使用。

()

36、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

37、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

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监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

方可使用。

()

38、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

()

39、日常监测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

检查。

()

40、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日常监测主要是监测和记录每批次清洗消毒的物理参数及运转

情况。

()

四、填空题

1、A0值是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时,温度相当于800C的时间(秒)。

2、对灭菌质量监测通常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

3、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4、物理监测法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次灭菌时的---------、----------和-----------等灭菌参数。

5、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6、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

7、如果生物监测结果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实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

8、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的标准监测包应置于--------------------------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

9、干热灭菌生物监测的标准监测包应置于-----------。

10、环氧乙烷灭菌监测的标准监测包应置于-----------。

11、含有管径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称为--------------。

12、日常监测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13、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日常监测主要是监测和记录每批次清洗消毒器的--------------------及----------------------。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ACA

6~10 :CCDB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BC

4、ABC

5、ABCD

6、AB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D

12、CD

13、ABC

14、ABC

15、ABC

16、ABCD

17、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四、填空题 1.10K 2.生物检测法 3.提前放行

4.温度

压力

时间 5.空载

6.≥6个月

≥3年 7.灭菌合格

8.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

9.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外角处 10.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 11.管腔器械

12.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13.物理参数

消毒灭菌效果 篇6

【中图分类号】R779.63【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21-01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远视、散光,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目前是最为有效地方法。以其术后视力矫正精确、安全、见效快、无须住院著称。在治疗的各个环节中预防与控制术中及术后感染在保证手术安全上占有首要地位。

我院自2005年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以来至今,共开展LASIK手术近5000例。通过我们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术前术中严格把关,无一例感染发生,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其手术器械包括:准分子激光仪、角膜瓣刀及手术常规器械,以及一次性刀片等耗材的保管和使用等。它们的消毒灭菌方法各有不同,现分别介绍如下:

1准分子激光仪的清洁

准分子激光仪是一大型精密仪器,对室内温湿度要求较为严格,工作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平均约20℃。湿度在30%-60%,平均40%-60%。恒定的手术室温湿度对于激光输出能量的稳定以及角膜组织含水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引进的激光机是博士伦公司的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它是高精密度、高敏感度仪器,为了维护机器的稳定性,故对手术室的环境尤为严格,空气中细小的悬浮物很有可能造成术后角膜的层间异物。挥发性的气味可能使激光能量减弱。严格的空气消毒灭菌制度是手术质量的保证。每周手术前一天用清水擦拭激光仪塑料外壳及相连的手术床(不可触及镜头及激光发射孔),并对其周围的塑料墙面、地面清洁擦拭;用赛多(SOTO)MKJ-800B型静电吸附式除消毒空气洁净器,进行手術室及激光仪的消毒净化2H,最终使空气得到净化消毒,空气消毒净化器的消毒范围应大于手术室面积,并每月请设备专业维修人员清洁空气净化器,保证其正常消毒功能。我院六年多来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手术室每周术前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菌落数控制在0 CUF/m3 的占95.4%,≤10 CUF/m3的占4.6%,此值接近WHO的10万洁净标准。

2角膜瓣刀的消毒灭菌

我院使用法国MORIA-M2型角膜瓣旋转刀,包括主机、负压管、微型手持马达、刀头几部分。主机安放在固定地方,避免震动、防水浸渍或溅人,并与激光机及室内空气同时、以同样方法消毒。一次性负压吸引管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微型马达及其连线用75%酒精溶液擦拭两遍, 75%酒精是一种无色、无毒、较少刺激的消毒液,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致病性酵母菌(不含结核分枝杆菌)。旋转刀的微型马达消毒或使用后不可倒置,以免液体进入机芯造成损害。每次手术完毕后,在无水乙醇中转动清洗数次,再用冷吹风机对准马达机芯(20min)吹干残留水分或用负压管吸引将残余水分吸出,再放入不锈钢盒中保存。定期对马达机芯进行保养维护,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常规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准分子激光手术采取集约式方法,即每个手术日为多例患者手术,手术间隔时间短,接触人眼的器械,除一次性手术刀片外,有刀头、开睑器、负压吸引环、镊子、恢复器等不锈钢制品,每次使用后先用无菌蒸馏水进行洗刷,将内毒素从器械表面清除干净。小型超声波清洗器震荡洗涤,清除器械表面可能黏染的蛋白性分泌物,然后在器械盘放入消毒指示卡,再经高压灭菌消毒。一般采用快速消毒锅,清洁消毒时间为15分钟左右。在手术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手术效率,可以配备两套手术器械。消毒后取出器械,首先检查指示卡颜色是否达标,然后使用,确实做到一用一消毒。其他的手术物品打包(包内含消毒指示卡)送消毒供应科高压灭菌消毒。

4一次性刀片的使用

曾有人做过动物实验,用显微角膜板层切开刀制作角膜瓣,掀开瓣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查表明,反复多次使用的刀片,可以使角膜基质床及瓣的边缘比新刀片制作的粗糙,因此推断可能会影响书后的视觉效果。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由于角膜瓣复位后,角膜表面是光滑的,因此未能发现旧刀片所产生的细微不规则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但手术医生必须清楚,使用同一把刀片再次制作角膜瓣,通常比第一眼的角膜瓣薄10-20微米。并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产生角膜瓣过薄,破损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对于旧刀片清洗和消毒也可能不彻底,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应当提倡刀片一次性使用,即一个患者一把刀片。并且经常检查刀片外包装的消毒灭菌日期,防过期,存放在干燥处。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设备及器械日趋精良,术者操作技能的大幅提高,使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同一手术间,每日集中连台施行达数十台甚至数百台不等已成为可能。由于其手术日时,患者及其家属汇集于手术区域,人员流动性增大,给术后感染留下隐患。因此,规范手术流程,建立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防范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群发性感染,确保患者的安全及手术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通过以上措施和其他LASIK手术室管理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消毒灭菌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从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 选取本院的产房、手术室、烧伤病房和新出生儿的卧室等房间, 对于感染和管理相关的科室等方面, 要积极的更换室内的空气, 对医护人员、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以及消毒灭菌等方面的物品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通常在科学的使用消毒液过程中, 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采样检查, 对于感染患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测试, 和评价中患者的合格率出现怎样变化的趋势。并且, 在对于本院的感染发生的几率进行科学的统计, 包括在消毒灭菌工作患者对统计医务人员中的满意程度。

1.2 方法

1.2.1 医院为供应室人员加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对于传染性相对较强的器械方面的要求, 对其要做科学的消毒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自己, 以及防止人员与器械等交叉感染。这是为了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方面了解的同时, 也要提高对医护人员组织教育供应室人员应该学习的制度、规范、条例等专业知识规范化制度化。还要积极进行考试方面的组织活动, 对供应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不定期的考核检测。目的是为了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大力提高消毒意识[1]。

1.2.2 各部门如果不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将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因此在制定文件的基础上, 把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作为护理质量考核的项目之一, 并实行个人考核制度, 使护理人员能从根本上提高无菌意识, 从思想上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对于出现感染管理以及护理管理工作相结合, 对此, 不仅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工作中的体现的重要问题, 也是能够体现出护理工作核心管理的内容。

这样对灭菌消毒和隔离工作方面都能够减少医院出现感染病症的发现几率, 对此, 本院要努力的对消毒灭菌各项工作环节努力的做到完善, 这样不仅能够使医院感染工作不断的加强认识, 也能够使本院的感染几率明显的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1.2.3 各部门一旦出现不健全的制度, 对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出现严重差错, 甚至影响到医院在医疗方面出现的质量。对此, 通过制定相关文件的基础上, 通常在对控制感染工作作为本院的考核护理质量的主要方面。同时, 对本院的医护人员在实际的临床实践方面认识能够有显著的提高, 从思想上对本院的感染控制方面的工作不断的进行重视。在本院出现的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结合, 这样能够让患者减少在医院出现感染的几率, 从根本上能够体现出医院的感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使本院的感染工作核心得到重视。因而, 消毒灭菌工作以及隔离工作的质量都将会决定医院出现感染的几率。

2 结果

通过加强对护理管理的实施工作以后, 在本院的感染率在5%左右, 比之前10%明显的下降5%, 有显著的差异效果,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医院要对医护人员通过选择进行组织培训方面的学习, 这样能够加强本院对医护人员在自我防护意识方面的深入了解, 并且能够积极的调动护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主动性, 从而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医护人员在工作方面的质量, 确保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性的护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这样能够有效的对患者降低医院出现的感染率, 大大的降低了职业的感染率,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由于护理管理在医院消毒灭菌的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此, 在本院根本上降低医院出现的感染几率, 要切实的解决在以往工作中所留下的问题, 通过改变本院的管理模式, 由于职业的损害率相对过大, 本院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 对此, 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水平, 这样会使本院的感染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消毒灭菌效果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计39所, 其中省属综合医院4所、市直医疗机构19所、部队医院3所、企业医院2所、区级医院10所、民营医院1所。监测重点科室为手术室、ICU、血液净化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口腔科和产房等。监测样品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物品、内镜、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血液透析处理水、污水等。

1.2 检测项目

压力蒸汽灭菌器检测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指示菌杀灭情况;灭菌后物品进行无菌检查;消毒剂样品检测细菌总数、致病菌, 或有效含量测定;污水检测粪大肠菌群数;其他样品检测细菌总数、致病菌。

1.3 检测方法和判定依据

卫生部颁布《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 15981-1995) [1],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5982-1995) [2]。

2 结果

共采集各类样品709份, 合格653份, 总合格率为92.10%。

2.1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最高的是民营医院和企业医院, 均为100.00%;合格率最低的是部队医院, 为80.77%;市直医疗机构合格率为96.40%, 区级医院合格率为88.30%, 省属院校附属医院合格率为86.14%。见表1。

2.2 各类样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样品监测合格率最高的是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物品和使用中消毒剂, 合格率均达到了100.00%;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15%, 肠镜合格率为93.33%, 污水合格率为93.10%, 血液透析处理水合格率为89.47%, 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86.20%, 胃镜合格率为85.71%。见表2。

2.3 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经统计分析, 高危险性物品合格率为96.15%, 中危险性物品合格率为88.89%, 低危险性物品合格率为98.15%。

2.4 其他样品监测结果

抽检消毒液25份, 检测有效含量等于或高于标记值18份, 占样品总数的72.00%, 低于标记值的7份, 占样品总数的28.00%;抽检医用紫外线灯20支, 合格19支, 合格率为95.00%。

3 讨论

从抽检总体情况看, 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较好, 市直医疗机构好于省属综合医院, 部队医院情况较差。管理部门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消毒管理。医疗机构应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和卫生标准的培训, 提高无菌操作水平, 按要求切实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 落实责任, 完善消毒各项管理制度。部队医院应加强与地方管理部门及医疗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发展动态, 提高消毒隔离意识。

从监测的样品看, 消毒灭菌合格率较高,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物品和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均达到了100.00%。合格率最低的是空气, 其次是胃镜、医护人员的手, 这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医院对空气消毒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人员流动频繁, 加之床位紧张, 便疏于对空气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的管理。医护人员轻视手卫生, 不认为手卫生与医疗质量有关, 或洗手方法不规范。

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对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进行空调卫生监测, 做好空气消毒工作。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 制定有效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胃镜等中度危险性医疗物品的消毒是薄弱环节, 应加强消毒管理。

摘要:目的 了解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 进一步加强消毒管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采样、检验方法, 对大连市39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共采集各类样品709份, 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合格率统计、分析。结果 大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总合格率为92.10%, 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最高的是民营医院和企业医院, 均为100.00%, 合格率最低的是部队医院, 为80.77%;样品监测合格率最高的是灭菌器、灭菌后物品和使用中消毒剂, 合格率均达到了100.00%, 合格率最低的是医院动态空气, 合格率为64.29%。结论 大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较好, 合格率较高, 但应加强薄弱环节的消毒管理。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 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2]国家技术监督局.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消毒灭菌效果 篇9

1 方法

1.1 物理监测

主要反映灭菌器的状态, 每一锅次均进行检测。每次设备运行前检查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位, 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 柜门安全锁扣灵活, 安全有效;灭菌柜门冷凝水排出通畅, 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灭菌温度、时间和压力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等, 结果应符合灭菌要求。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直至监测合格。

1.2 化学监测

应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的监测, 每锅必测。化学指示卡, 将化学指示卡放入大包和怀疑难以消毒部位的中央, 灭菌后取出指示卡, 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如化学指示卡颜色由淡黄色变为与指示黑色一致, 说明灭菌合格;如化学指示卡颜色比指示黑色颜色浅或变色不均, 说明灭菌不合格。化学指示胶带,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外, 并注明物品名称、打包者姓名、锅批次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不能说明灭菌是否合格, 只能表示该物品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1.3 B-D试验监测

每次灭菌前空锅做B-D试验。将专用的B-D测试图放于标准测试包中间, 标准包由纯棉布折叠成25 cm×25 cm×30 cm大小的包裹, 重约4~5 kg, 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将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室内排气口处, 关闭柜门, 进行134℃, 3.5 min灭菌处理后, 取出测试图, 观察其颜色变化。如测试图由淡黄色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 B-D试验合格, 表示冷空气排除彻底, 灭菌器工作良好无泄漏, 可以正常使用;如B-D测试图变色不均, 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颜色浅, B-D试验不合格, 表示空气排除不彻底或有泄漏, 灭菌器故障, 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造, 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B-D试验注意事项:试验在每天第1次灭菌前灭菌器空载下进行, 试验包应松紧适宜, 放在灭菌器底层, 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处, 时间不超过4 min.B-D试验可用于日常灭菌中空气排除效果的监测、灭菌器维修后性能的测定、新灭菌器安装后效果的测定, 不能作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用品。

1.4 生物监测

每周监测1次, 用于压力灭菌器灭菌效果的检测。将由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制成的生物指示剂管放入由纯棉手术巾折叠成的23 cm×23 cm×15 cm大小的标准检测包中心, 按照灭菌操作程序, 灭菌结束取出生物指示剂管, 盖朝上垂直握于手中, 用镊子将管内安瓿夹碎, 培养液流出, 浸没菌片将其置于56℃培养器内, 同时放1支未经灭菌处理的生物指示管作为阳性对照。经48 h培养后, 如生物指示管内培养液由紫色变为黄色, 表示有细菌生长, 灭菌不合格;如仍为紫色, 表示无细菌生长判定灭菌合格。同时, 阳性对照管生长正常, 呈黄色。

生物监测注意事项:生物指示剂管从压力灭菌器内取出后需在室温下放10 min左右, 再将安瓿夹碎, 生物指示剂在4℃条件下存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重新处理, 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改进, 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 方可发放。

灭菌植入型器械时, 应进行生物监测, 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 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卡,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 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5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 物理、化学监测合格后, 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3次, 合格后方可使用。

1.6 灭菌物品细菌培养

每月对灭菌过的无菌物品抽样检测, 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结果达到无任何细菌生长方判定合格。

2 结果

B-D试验不合格1次, 及时查找并分析失败原因为:测试包包扎过紧、新棉布清洗不彻底影响蒸汽穿透。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管测试均合格, 为临床科室提供了100%合格的灭菌物品。

3 讨论

灭菌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内容, 而控制的手段是监测[2], 灭菌质量的好坏与灭菌物品的无菌程度及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确保每批次灭菌过程合格, 并详细记录, 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凡未达到灭菌要求, 应及时查找原因, 重新灭菌。因此, 要加强供应室的科学化管理, 提高供应室质量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灭菌监测制度, 提高操作人员业务素质, 定期进行专项培训, 定期检修和维护灭菌设备,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 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广, 陈良珠, 劳静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8) :1245.

医用消毒灭菌器的改装 篇10

医用消毒灭菌器是医院日常消毒灭菌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该设备主要利用高温蒸汽对手术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首先, 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 然后关闭排气阀, 继续加热, 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 因此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 使沸点增高, 最终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 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2 故障现象

我院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听到“啪”的一声, 之后控制面板断电, 机器停止运转。

3 分析与检修

经初步检查, 确定主电源部分无故障, 检查下一级, 发现可编程控制板上的DC24 V指示灯不亮, 测量发现无电压。仔细分析, 该DC24 V电源主要提供编程板内部电源。进一步检查, 发现内部电路无明显元件烧毁现象。咨询厂家维修工程师, 怀疑是控制板故障, 其建议更换, 但报价近万元。权衡利弊之后, 我们决定对该部分进行改装。

4 医用消毒灭菌器的改装

首先, 对灭菌器整体电气水路进行分析, 因故障只出现在电路部分, 故只需对该部分进行改装即可。其各个状态位主要通过上下2个电动球阀进行控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关来控制阀门的状态, 找到其对应的状态, 分别外接开关控制即可。征求使用科室人员的意见, 他们要求改装后的灭菌器可以对瓶装制剂进行消毒灭菌。结合该要求,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由消毒控制电路图 (见图1) 可知, 该球阀装置通过开关来控制内部电动机的正反转, 从而实现进排气阀门的开闭。通过现场了解球阀开闭对应的进排气状态, 确定用外接手动开关替代原内部程序控制, 然后利用红绿指示灯来对应开闭状态。图1中CL和OL即为外接的指示灯。另一球阀原理相同。

(2) 其次, 为了更加人性化、安全化, 我们用新型的可报警的温度表来代替原来的单一温度指示表, 设定温度报警的上下限, 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 最后, 在厂家的指导下, 将最高的进气压力调低至0.22 MPa, 除了可以对瓶装制剂进行消毒外, 安全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保证。

压力蒸气灭菌的综合效果监测 篇11

物理测试法

掌握压力灭菌器性能,识别假象: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时,除通过灭菌器所安装的压力表和温度计进行监测外,现代新型压力蒸气灭菌器如脉动真空灭菌器等装有自动温度记录仪,它能描绘出整个处理过程的温度曲线,准确反映锅内达到的温度和维持时间,由此分析灭菌的效果[2]。

准确使用留点温度计:此种温度计最高温度160℃。在使用前先将温度计水银甩到50℃以下,放于消毒物品内。消毒完毕取出温度计观察是否达到所需温度。它的缺点是只能指示灭菌过程中达到的温度,不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3]。在监测中发现,将几只温度计同时放在同一部位,灭菌后所显示的温度有差异,0.5~0.3℃。

注意事项:在使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器时,应经常保持铜丝滤网的清洁通畅,更不能随意将其拿掉或锯除,以免排气时锅内的小物件如手套、纱布、针头等随之进入管腔,阻塞管道或管口,造成温度计上升缓慢或停滞,影响锅内温度的观察并影响灭菌效果。由于温度计显示不出实际温度,大量蒸气进入锅内,会造成一定的危险。另外,要定期校正温度计,保持其准确性。对有自动温度记录仪的灭菌器,应仔细观察所记录的温度曲线是否正常,并妥为保管。

利用化学测试法

使用的是“121℃压力蒸气灭菌化学指示卡”。灭菌时将卡面印有指示剂的一端放入物品包装中间,灭菌后取出指示卡,观察颜色变化:指示剂由淡黄色变为“标准黑色”以上表示符合灭菌条件。化学指示剂既反映了达到的温度又反应了作用的时间,可以迅速得出结果,是一种较好的指示剂[4]。但不宜作脉动真空灭菌器的指示剂。沿用已久的硫磺、苯甲酸等,由于熔点达不到121℃,不宜再使用。

目前,用132℃灭菌化学指示管,专门用于监测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将指示管放于被监测的物品包装中部,灭菌后管内粉末由白色变为玫瑰红色,即符合灭菌条件[5]。

注意事项:指示卡贮存时,应注意防潮,在蒸气较多的消毒间存放时,应避免蒸气的浸湿、过早变黑而失败。灭菌过程不应将指示卡直接放在易形成冷凝水的金属或玻璃材料上,以免被水浸湿失去准确性。

兼用生物指示剂测试法

是利用对热有较强抗力的非致病性细菌芽胞为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的灭菌效果。是高压灭菌检查方法中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但培养所需时间长,不能立即判断结果。

使用嗜热脂肪肝菌芽胞菌片作为高压蒸气灭菌的指示菌,它对高温和高温耐受力特强,在121℃湿热条件下5分钟不能完全杀死,但它在121℃12分钟(现美国药典21版改为19分钟)能完全杀死。在132℃下的热死亡时间只有2分钟。

测试时将菌片(每个)装入1个半透明约1×1cm大小纸袋内(有的菌片出售时已装入纸袋)放入热力难以达到的部位。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将装有菌片的纸袋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5~60℃培养24~48小时初步观察结果,7天后最后判断结果,如培养基由淡紫色变为黄色浑浊,表明有细菌生长,即灭菌不彻底,应再行处理[6]。

注意事项:菌片应放于4℃冰箱内保存,可减少细菌死亡数。在消毒实验中必须同时作培养基中生长是否良好或在存放过程中细菌是否死亡。使用的培养基和菌片应是同一批号,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配制培养基所含成分要准确。应调整pH值于7.0~7.2。指示剂溴甲酚紫溶液不能加多,配成淡紫色即可。否则在实验时培养基由于颜色改变不明显降影响灭菌效果的观察。培养基亦需存放在4℃冰箱内。

以上各种测试法,在监测过程中,应结合当时的条件和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加以评价,使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以保证合格的消毒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德鸿,满荫起,胡善联,等.消毒试验方法(实验教材).热力灭菌效果的检查,2000,23(20-21).

2刘育京,袁朝森.医用消毒学简明教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25.

3王枢群,张邦炯,医院感染学.医院中心供应室与消毒.灭菌质量控制,2005.19(4-8).

4李希兰,周刚,古逾屏,等.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复用器械清洗灭菌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6,3(9):1-3.

5糜琛蓉,徐桂婷,张丽君.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管理,2008,8(8):59-60.

6黄浩,刘葆华,詹德群.手术器械保湿处理对清洁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32-1033.

腹腔镜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篇12

1 器械特点

腹腔镜器械中除有一般常规器械 (可高压灭菌) 外, 如摄像镜头、冷光源、气腹机导管、冲洗吸引导管针等, 这些器械多为塑料或橡胶制品, 不可进行高压灭菌消毒, 可行熏蒸或浸泡、灭菌, 同时冷光源及摄像镜头连线在清洗及消毒过程中, 不可打折, 以免损伤光导纤维[1]。

2 消毒方法

2.1 熏蒸灭菌

将器械置入40%甲醛密封熏蒸箱内, 其熏蒸时间不得少于12h。

2.2 浸泡灭菌

器械完全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中10h达到灭菌处理标准。有轴节的器械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需充分注入消毒液至无气泡残留。消毒液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活化和稀释, 保证有效浓度和有效使用时间。每次使用前需检测消毒液的浓度, 合格后方可使用。浸泡灭菌结束后, 取出器械, 用无菌水反复冲洗, 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 用无菌纱布擦干, 按手术室灭菌器械放置、备用。

3 清洗方法

使用后的器械先用流水清洗, 除去血痂、粘液等污物, 可拆卸者应拆开清洗。清洗干净并擦干后, 浸泡在酶化洁液中10min, 同时器械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需用软手刷彻底刷洗, 整个刷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清洁导线时不可用75%酒精棉球擦洗, 以免老化。

4 器械保养

清洗后的器械, 用电吹风吹干器械及管腔, 轴节部滴涂少许硅油, 以保持轴节灵活和防锈, 应贮存在洁净、干燥的专用柜内, 并由专人保管。

参考文献

上一篇:英语造句课教学思考下一篇:中国电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