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集团(精选12篇)
媒体集团 篇1
在中国, 媒体集团化之路已经走了十多年。综观媒体集团的发展演变, 大多是在政府部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仓促上马, 缺乏集团成立的先决条件和市场环境, 往往流于形式和限于名义, 市场效益未见有多大起色。对于媒体资源和市场份额极其有限的地市级媒体来说, 受多年历史传统和各种因素的制约, 其改革进程相当迟滞, 因此组建集团仍然是一项新鲜话题, 况且来自各方力量的牵扯与阻击会更多, 所以尤其有必要给予格外关注。
一、地市媒体集团化的喜与忧
在国外, 媒体一直是作为可供市场自由买卖的经济实体存在的, 而且媒体市场的运营主体就是以集团形式参与运作和竞争的。如迪士尼、维亚康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无一不是运营良好、操作成熟并由若干分支媒体单位组成的大型传媒信息集团。1998年纽约《广播电视与有线电视》公布的全美最大的25家媒介集团都是集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电影、唱片、娱乐、电话、互联网、体育、零售、广告等众多产业于一身的超级信息传播集团。这些全球化信息产业集团通过兼并、购买他国媒体或卫星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全球传递文字、声音和画面信息, 从而控制着全球信息传播的脉络。
在国内, 新闻媒体属国家所有, 职责是充当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目前, 各级传媒单位大多成立了报业集团或广电集团, 通过集团化改革进行了大范围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持续多年的小型分散、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资源浪费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 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思想观念、习惯和因素的影响, 我国媒体集团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对传媒集团的概念和实质内涵产生误解, 沿袭过去一贯的行政性管理模式, 在集团运作和市场操作上不够规范和严谨, 出现了空有集团之名而无集团之实、企业化未竞集团化先行、传媒普遍单一化经营、媒体改革进程缓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等不良现象。此外, 传媒集团多半是在中央政策指导和各级党委领导下成立的, 名义上是集团, 实质上仍然按陈旧模式运行, 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管理陈旧等现象依然严重, 各项业务指标和综合指数如集团体制、经营机制、报纸质量、广告收入和发行量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二、地市媒体集团化应实现的几个转型
在全国媒体轰轰烈烈的集团化浪潮中, 地市级媒体集团的组建也在陆续进行中。为了真正发挥集团在传媒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适应集团这一新的结构模式和运营方式, 必须在业务运营上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
管理方式转型:从传统党委领导体制到集团化经营体制。1952年2月以前, 中国报纸的经营管理工作一直由新闻总署管理, 新闻总署撤销后曾由文化部管理, 1957年后划归党委直接领导与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报业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总编辑负责制和中共党组领导下的社长 (书记) 负责制, 而又以总编辑负责制为主。
1989年4月, 在河南洛阳召开的全国报纸内部管理机构研讨会上提出的社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三种组织管理形式20世纪90年代被媒体普遍采纳, 进一步加强了经营管理和市场化经营。
平心而论, 中国媒体的管理形式正在逐步走向民主化和透明化, 但至今媒体特有的行政机关运行模式没有多大改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传媒的发展, 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其一, 传统的媒体领导体制最大的缺点是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以行政权力干预一切, 官治人治色彩浓厚;其二, 媒体管理者由行政权力任命, 社 (台) 领导统一负责媒介的日常运作, 决定新闻媒介的报道方针, 负责人才的委任与聘用, 决定资金的流向和控制, 这与国外媒体集团的运营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后者的领导班子多由董事会敲定, 多由熟悉媒体业务和有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担任, 这对传媒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其三, 媒体运营缺乏监管机制和制约力量, 容易导致决策不当、投资不力、行为失范、权力意志行事和运营效率不佳现象的产生, 无法像其他企业集团那样接受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事实证明, 只有进行体制松绑, 才能真正把握市场动向, 并依靠民主决策的合力, 作出最有效、最科学的经营抉择。
经营方式转型:从传统经营到网上经营。网络带给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的危机感已非一日。2005年7月,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尔普·迈尔预言:“到2044年, 确切地说, 是2044年10月, 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这就是说在本世纪50年代前报纸将要消亡。
这绝非危言耸听。这不光是传媒学者的论述, 报纸的现实经营也遭遇了重重困难, 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广告收入都出现了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全国广告直接邮寄、电子媒介的冲击、发行量下降、新闻纸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 美国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些报纸惨淡经营, 要么关闭、要么卖出。“9·11”事件之后连续五六年日发行量不断下降。无独有偶, 创办58年的台湾《中国时报》2008年11月5日因经营困难向旺旺集团转让中时集团的经营权。
山雨欲来风满楼。针对网络媒体的竞争和冲击, 传统媒体对因特网资产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 纷纷开始办网站, 而且不乏成功的先例。美国大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是全球付费用户最多的网站和最成功的网上收费刊物, 每年向用户收取99美元, 目前拥有90万用户, 其中三分之二未订阅印刷版。《华盛顿邮报》2004年12月收购微软在线杂志网站Slate com, 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公司紧接着收购了财经新闻网站Marketwatch com。《纽约时报》2006年出资4.1亿美元收购Primedia旗下的消费者资讯网站About.com, 进一步推广网上广告市场。2009年4月美国百年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止出版印刷版报纸, 专注经营新闻网站, 成为美国首家停止印刷的全国性报纸。
再把目光投向国内媒体市场。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预测, 未来三五年内, 报纸出版单位将树立“数字报业”战略, 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 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优势, 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受大环境影响, 媒体的网站经营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席卷全国, 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网站纷纷出现, 实力薄弱和受众有限的地市级媒体也基本上有了自己的网站。
由此可见, 媒体的网上经营势在必行, 报网互动、台网互动给地方媒体开拓了新的传播途径。这不光是媒体积极战胜危机、拓展生存之路的一大举措, 还是改变单一经营模式、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大好时机。但是, 大多数媒体受目前网站经营举步维艰难见盈利的短视所限, 并不重视网站经营, 把网络当作媒体的电子版或网络版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盈利模式转型:由单一收入到多元收入。一个成熟的媒体集团应该有多种收入来源, 否则一旦某种收入马失前蹄, 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这就给中国媒体提出了一项新要求, 那就是必须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广开财路, 获取多种收入, 以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媒体盈利模式存在一些长期后遗症。如报纸主要存在两大缺陷: (1) 报纸收入模式比较单一。长期以来, 我国报纸收入虽然有广告和发行两种, 但发行收入往往入不敷出, 赚的没有赔的多, 实际上只是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存, 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对报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国外报纸的盈利模式立体而多元, 如《纽约时报》目前拥有40多家网站, 不仅有纸质媒体的发行和广告收入, 还有网站信息服务收入、网络广告收入、数据库收入和其他收入。 (2) 中国报纸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比例畸轻畸重。据调查, 我国报纸广告收入约占报社总收入的90%以上, 发行收入微乎其微甚至赔本, 按照商品等价交换原则, 这是不正常的。日本报纸在发行方面世界闻名, 其发行收入占总收入的50%甚至55%, 广告收入反而稍低, 约占40%~50%。欧洲报纸的发行接近日本, 美国也有30%。
令人欣慰的是, 实行集团化后, 我国一些媒体的收入状况有了改观, 出现了多种经营项目。例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等, 不仅拥有系列报刊, 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具备了搜罗人才、注册企业和运作公司的条件。这些媒体集团旗下都有十余家自主经营和独立核算的公司, 如房地产、印务、会展、信息咨询、绿化、连锁店、宾馆酒店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 为集团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对于地市级媒体来说, 由于地方媒体网站规模不大, 受众有限, 网页内容质量差和没有特色, 缺乏竞争力, 从而保证了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仍然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这只是短期的、暂时的表象, 可以给地方媒体集团在拥挤的媒体竞争空间中一个喘息的机会, 却不意味着地方媒体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在网络广告铺天盖地日趋嚣张和传统媒体广告份额不断萎缩的情况下, 中国地市级媒体这种一贯单一的收入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当前媒体竞争的需要, 应该当机立断地抓住时机搞多种经营和多元化经营, 以摆脱过于依赖广告收入维持生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朱春阳:《国外传媒收入结构分析》, 《中国记者》, 2003 (7) 。
[2].金勇、江卫东:《美国报业危机与复苏之道》, 《传媒》, 2008 (7) 。
[3].吴信训、金冠军:《中国传媒经济研究概观》, 人民网, 2005年7月26日。
媒体集团 篇2
来源:互联网 4312字节 2012年4月23日 14:09
分享到: 0
共创优势平台 携手合作共赢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对外媒体推介会
邀 请 函
尊敬的_____________:
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以下简称CIPG)成立于1949年,是承担我国对外传播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CIPG已发展成为拥有20余个对外传播机构,在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埃及、墨西哥、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业务涵盖翻译、出版、印刷、发行、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理论研究等领域。CIPG每年以20余种文字出版3000余种图书、14种语言出版30余种期刊2000多万册,拥有中国网等30余家网站,在世界各国拥有大批以受众**语阅读到中国全方位信息的忠实读者用户群,在向海内外广泛传播中国的悠久文明和当代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CIPG主办,尼尔森媒介研究(中国)协办,中国网、北京周报、今日中国杂志社、人民画报社、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网络传播杂志社、外文出版社等媒体承办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对外媒体推介会”将在北京举办,本次推介会旨在联合国内优秀广告商,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传播平台。
现诚挚邀请贵公司领导和媒介部门负责人参加于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的媒体推介会及招待晚宴。
敬请莅临!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推介会议程
一、活动时间: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下午15:30-19:30
二、活动地点: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二层新阁宴会厅
(地址:北京紫竹院路29号,电话:010-68412211)
三、拟出席嘉宾: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总裁)、尼尔森媒介研究中国区执行总监、60家主流广告、公关公司媒介负责人,15家大型媒介代理公司;15家广告行业媒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CCTV、中国网(直播)等媒体。
四、活动安排:
时间时长(分)议程发言/参与人演讲/活动内容
15:30-16:0030来宾签到 会务组、礼仪签到 交流 观看图片展及视频
16:00-16:1010开场表演节目表演开场表演
16:10-16:155主持人开场主持人主持人致欢迎词并介绍领导和嘉宾
16:15-16:205外文局领导致词外文局领导
16:20-16:255启动仪式外文局领导、嘉宾局长与嘉宾启动
中国之星
16:25-16:55 30媒体介绍有关单位领导媒体定位、受众、发行量、优势、合作案例等16:55:-17:05 10中场表演节目表演、三等奖抽奖
17:05-17:105读者代表致辞两位驻华大使及夫人
17:10-17:155合作伙伴致词百泰传媒总裁介绍外文刊在主流商旅渠道覆盖情况17:15-17:3520第三方专业推介尼尔森媒介研究(中国)
执行总监专业媒介数据发布
17:35-17:4010现场互动交流二等奖抽奖
17:50-19:3040晚宴一等奖、特等奖抽奖精彩节目,自由交流
20:10 活动结束
注:以上议程或嘉宾如有个别调整,以最终发布会现场提供文件为准。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最新动态,请查http://。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对外媒体推介会》回执
公司名称
通讯地址 邮编
出席嘉宾姓名 职 务
性 别 民 族 电 话
出席嘉宾姓名 职 务
性 别 民 族 电 话
联系人姓名 手 机 传 真
E-mail 是否驾车前往
特殊说明:
意林集团尝试全媒体出版 篇3
《班花Go! Go! Girl!》 是由意林集团与芭乐传媒联手打造的青春成长励志网络剧,剧情改编自《意林·小小姐》旗下女生文学畅销书系《班花朵朵1·我是艺术生》,故事情节继承了女生文学阳光、向上、励志、美好的一贯风格,将中学“艺术生”的校园生活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网络剧《班花Go! Go! Girl!》的诞生是意林集团对全媒体出版的有益尝试。在文学、影视与实体活动的三重包装下,“班花朵朵”系列图书影响更加广泛,形象也更加立体。意林集团董事长杜务表示:“《班花朵朵》系列从图书、影视、少儿活动,到今后的品牌周边,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旨在给中小学女生提供全方位的、阳光美好的文化生活。”
重报集团平面媒体转型研究 篇4
近年来,重报集团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创新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平台、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四大创新”为重点,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一是创新技术手段,集团先后投入1.5亿元,与北大方正、拓尔思等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机构合作,积极推进集团和各报系两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强全媒体设备配置和技能培训,夯实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二是以上游新闻客户端为龙头,以全新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时政、财经深度报道,跟踪解剖社会热点,围绕用户生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生活资讯。三是深耕产品,对报纸、新媒体、网站、手机报、微博、客户端等传播渠道和途径不断优化,形成多元化的融合传播渠道。四是利用重报集团各媒体多年来基于立足本地深耕多年的优势地位,深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平台。五是深化以都市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改革,进一步加强与BAT企业和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兴媒体平台建设方面,重报集团打破“一报一网”分散发展模式,突出以华龙网为重点的新媒体发展思路,带动重庆日报网、晚报第一眼网、重庆晨网、轨客网、重庆法制网、女网、今日重庆网、中小企业网等网站发展。目前,华龙网在全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中排名第二、西部第一。同时,大力发展商业网站,与腾讯、百度合作,创办腾讯大渝网和重庆一百度网,腾讯大渝日均访问总流量超2200万,已成为重庆最大的城市生活门户网。投资1500万打造重庆日报户外数字阅报屏,已建成850余块。
在移动端新媒体建设方面,重报集团重点打造的上游新闻下载量已近100万;理论头条上线以来,在业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与新华社合作推进的“重庆”客户端下载量已超过500万;重庆手机报用户已达到1100万;集团所属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粉丝量已突破2000万。
重报集团在传统媒体转型攻坚中,可谓成绩斐然。据央视CTR数据显示,全国评选出的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先进单位中,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位列全国党报集团前三。
摘要:随着互联网、手机报、移动终端等新兴传媒力量的迅速崛起,全球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央视CTR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报纸广告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3%,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报业不得不为生存探索一种新的赢利模式,以此来应对新技术环境发展下所面临的挑战。
媒体集团 篇5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界朋友:
大家好!龙年新春刚刚开始,今天,我们很高兴与大家在集团自己的酒店欢聚一堂,畅叙联谊。我谨代表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光照同志,代表集团领导班子,热烈欢迎各位莅临建投集团,对大家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和给予建投集团的大力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2011年是建投集团各项事业大发展的一年。各项工程建设硕果累累,多元化经营迈出关键步伐,各项经济指标在新区国有集团名列前茅,成功跻身全市“千亿资产、百亿收入”大型国企集团行列。一年来,集团大发展的势头得到中央和本市、新区各级媒体的关注和聚焦,累计刊播刊发各类消息200多条,专稿2条,专版4块,对外宣传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树立了建投集团良好对外形象,展现了建投人的风采,团结和鼓舞了集团上下的士气。这与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协作是分不开的。
2012年对于建投集团,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作为新区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必须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推进在建基础设施建设,为本届新区政府圆满
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增光添彩。完成好今年集团各项任务,离不开各级媒体和广大记者朋友的支持,希望大家与建投集团一道,携手并肩,共同为新区的发展、为“十大战役”的推进呐喊助威,再立新功。我们将真诚地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加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再一次感谢大家!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下面,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了滨海新区和建投集团的美好明天,为了我们长存的友谊而干杯!
(完)
北青集团试水新媒体 篇6
北青集团新的五年规划中,明确要求对现有报业进行整合,打造新媒体板块,发展数字北青,形成报业和新媒体两大业务支柱的发展方向,充分显示了新媒体对于北青集团发展的重要意义。传统媒体应该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向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转型呢?
平移资源优势
“2010年年初,数字北青的概念还有点模糊,不过我们已经实现了采编流程的远程操作,当时也创建了北京地区第一份手机报。”邢镔介绍,在以北青集团为代表的平媒机构中,采编分离是最基本的管理机制。记者采写的稿件存入数据库,编辑从数据库中选稿,分配到不同的版面。数据显示,北青数据库中大约只有30%的稿件能选用付印,剩下的70%可能永远都发表不了,造成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
尽管随后的北青手机报和北青网扩大了稿件的发表量,但在邢镔眼中,“这只是发布渠道扩大了,模式上还是一样的,不能算做新媒体。”
在社会化媒体、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到来之际,北青集团重新审视传统媒体怎样向新媒体转型的问题,并于2010年成立了新媒体专业机构——北青联合通信传媒,邢镔任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怎样把北青集团的几大资源从传统媒体平移到新媒体领域里面来,是这个新公司从成立伊始就肩负的责任。”邢镔介绍,北青集团的传统资源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
首先是广告主资源 。几十年来,有很多广告主陪伴着北青集团共同发展,新媒体将为他们提供更符合时代感的广告形式;其次是采编队伍,北青资深记者对特定行业的认知,甚至比很多业内专家都要深刻,然而受制于纸媒版面,他们的稿件有大部分都发表不出来,而新媒体则为这些能量提供了新的释放渠道;第三是北青的品牌,包括其公信力、社会影响力等。
邢镔要做的,就是将北青的上述资源优势传承、平移到新媒体上,并有效地转化成商业价值。他带领的北青新媒体事业部肩负着为北青集团研究和尝试新媒体发展模式的重要使命。
转型比重建还要困难
新媒体不仅新在传播介质上,更在内容的生产和信息的传播模式上。那种想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平移到新媒体上传播的想法,是对新媒体的误读,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按新媒体的规律重新做内容,才能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要求。邢镔坦言:“传统媒体要想打造一个新媒体品牌,并没有多大优势,其实转型比重新建造还要难。”
“很多人认为,传统媒体建个网站上线赚钱了,新媒体就算做成了——我觉得这太肤浅。很多报社的新媒体转型,往往太多地考虑了自己固有的模式,并没有真正站在新媒体的角度去看。”邢镔指出了很多传统媒体在开拓新媒体战场时遇到的困难。
邢镔给记者举例说,他们为北青报广告客户在移动终端上设计了一款新颖逼真的汽车广告,读者通过点击车门可以虚拟地进入车内,感受发动机声音、震动,甚至可以有重力感应驾车体验。当这一系列广告产品问世后,尽管广告主觉得很新奇,但广告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受众却寥寥无几,所以到达率低、精准度差,营销效果不佳。这有市场成熟度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广告展示给你看的单向模式。北青报在探索新媒体时遇到的类似问题非常多,在整个传统报业向新媒体转型进程中都极具代表性。
独辟蹊径的O2O
为达到信息传播和营销的双重目的,邢镔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条线下活动与线上传播相结合的新媒体之路,可算是另一种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其精髓就是站在传统媒体的肩膀上做新媒体,立足于线下新闻事件,做足线上传播功夫。
顺应新媒体内容与传播的特点,围绕重要宣传活动,北青集团新媒体部都会开发一款移动客户端应用。邢镔介绍说,“在活动期间,这个App能很好地把线上线下关联起来。”
北青集团是“环北京自行车赛”和“斯诺克·海口世界公开赛”两大世界顶级赛事的移动互联网独家宣传推广机构。为此,北青集团联合通信传媒开发了“环京体育”和“青彩体育”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跟踪赛况,观看视频转播,参予竞猜、互动评论。“不用指望用户会在手机上一直保留这款App,它只是一个联系特定用户的平台或工具,我们用它积累了用户,产生了来自用户的内容,树立了品牌。” 邢镔说,“广告主很认同,觉得受众精准!”
北青集团还创立了以“北青大讲堂”和“北青新讲坛”为平台的北青新媒体模式。具体做法是,先通过网络做调查研究,找出目标读者关注的问题,然后把行业专家、读者、广告主汇聚起来,通过现场交流、实况转播、微博互动、专家深度访谈,形成信息源,产生内容素材,然后通过手机客户端或网站,以文字、录像、图片、漫画、微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进行二次传播,最后在传播的内容中渗入隐性营销元素,提高广告主的品牌美誉度和营销效果。
杭州文广集团广电全媒体实践应用 篇7
一杭州文广集团广电全媒体实践应用
实践一:华数的全媒体发展实践
杭州是最早探索三网融合的典范。根据杭州市确立的发展数字电视网络、宽带数据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络以及全媒体内容发展战略, 杭州以文广集团及其华数公司为龙头, 积极实施全媒体项目建设。目前, 已经构建完成了全媒体业务平台, 该平台特点是:
z全新的跨媒体平台, 可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视频监控等多种媒体信息服务;
z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平台, 利用了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通信网等最新的信息技术, 充分实现融合的技术应用;
z最普及和便利的上网平台, 数字电视通过对全媒体的支持, 成为最为普及、最为简单、最为便利的干净上网平台。
华数全媒体业务集成了信息视频浏览、检索、订阅以及公众参与投票等功能, 并与杭州网合作实现杭州网电视版的拓展, 同时建设网络版华数电视等。全媒体平台实现了相关电视门户网站、信息搜索、信息定制、信息发布、用户交换等功能。在应用开发和创新上, 大力发展面向“通信网络、互联网络、3G移动网络”的跨网络应用平台, 全面推进互动电视、3G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使杭州发展成为我国“全媒体”的龙头之城。
华数全媒体带来的是全新的电视观看体验, 它以搜索引擎的模式, 把互联网的信息用整合和分享的方式引进到互动电视上, 打通信息渠道, 体现出信息秘书的特点, 所有的内容都会有选择地从主流网站采取雷达搜索系统来定时抓去。定时审核、定时发布、保证达到用户端的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开放技术标准, 引入其他成熟的网站进行合作, 开拓不同的新媒体相互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另外, 全媒体业务也将实现互联网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比如将投票、消息传递功能带到电视机上, 让电视变得更有趣。
华数全媒体平台以融合业务系统和多功能融合终端为支撑, 在打通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和移动电视网的基础上, 通过统一的用户号码实现了用户之间的横向交互, 为用户提供的这些服务基本涵盖了视频、消息、交换、功能、门户五大类, 还为用户提供包括电视点播、PUSHUMAIL、电视贺卡、家银通、华数眼、视频共享、时移电视、亿家游等各类内容丰富的应用。
实践二:梦想传媒公司创新型媒体实践
为贯彻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制播分离”改革的精神以及“创新广电业态”的要求, 适应新形势下的媒体竞争态势, 集团创新型媒体 (梦想传媒) 汇聚各方资源优势, 以技术和经营创新打造由电视频道、网络电视台为骨干的多媒体集群, 打造基于中国主流城市为主、可复制的连锁运营的新媒体发展模式。它是包括一个全新的网络电视台、一个新业态的电视频道和一个数字电视移动频道, 融合多种媒体在内容和技术上各自优势整合一体化运营的, 面向多终端形态发布的新媒体集群。
在节目创新上推出了《新闻搜搜看》、《有话大家说》、《金手指剧场》、《正点播报》等栏目, 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和NGB最新的技术应用, 形成了新业态节目模型。华数资讯在保持全天长时段滚动新闻资讯直播的基础上, 为电视频道新闻节目提供了节目资源共享。《有话大家说》目前直播互动参与人数在平均每天2.5万人次的基础上还在不断攀升。
在新媒体技术上, 已顺利完成了新媒体统一信息运营平台、收录制作平台、直播播控集群、3G手机直播平台、ITV电视互动平台、ITV手机短信互动平台、ITV电视秒杀平台、网络电视台的研发也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在营销策略上, 采用了:整合营销, 以为客户提供全媒体多渠道的宣传服务来赢得销售优势;活动营销, 打造本土强势媒体活动来赢得直客和4A的广告资源;全员营销, 把营销作为整个公司重头指标和每个员工的基本职责;创新营销, 通过线上和线下营销的结合, 以及代理销售、产业链销售等的突破, 来获得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网络电视台上, 葫芦网已经成为电视频道与互联网充分整合与互动的平台。它为网友提供更多全功能的视频和用户黏着服务;为网友参与频道节目制作开拓了平台。葫芦网以视频汇聚与分享、观众全互动参与直播、网络与电视交互延伸等为特点, 日均点击量已经超过5万。
实践三:综合频道QQ女主播与云媒体实践
作为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60分》, 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 推出了QQ女主播与“云媒体”等全新媒体运营理念。QQ女主播强调的是电视媒体与现代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结合来互动的理念, 把主持人概念引入到即时通信工具中, 来构建传统媒体的新领域。云媒体概念跟“云计算”利用互联网上的分布式个人电脑进行数据处理的原理类似, “云媒体”强调“人人都是记者”, 指把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核心, 利用互联网进入云计算时代的契机, 有机整合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通讯等媒体, 为受众提供更快捷、全面、多元、有选择性和细分化信息的媒介模式。
QQ女主播强调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 扩大传统媒体的活动范围。“云媒体”强调信息源的多元化、全民化, 与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整合的“全媒体”概念略有不同, 属于信息来源上的全媒体形态的创新。《新闻60分》的“云媒体”运营模式已有多次成功实践, 而QQ女主播直接与栏目互动, 形成了一批稳定的受众。2007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抗击台风“罗莎”5小时直播》融合了市民DV、手机拍摄、马路监控探头、互联网图片、电话连线等多种信息采集手段;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震中54小时》是由记者在汶川地震发生时通过手机拍摄完成的。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公民记者”在媒体信息源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有超过40%的新闻的首发者不是专业的新闻媒体和媒体工作者, 而是作为普通公民的“博客”、“播客”。
在技术创新上:一是运用“掌视无限”技术:市民只要在手机中下载一种客户端, 安装后可以将所拍摄到的视频画面迅速及时传给《新闻60分》, 从而使“公民记者”和手机直播成为可能;二是充分利用《新闻60分》论坛、淘宝星主播、掌视无限网站, 第一时间发布重大新闻信息和视频;三是利用互联网络成熟的腾讯即时通信系统即流行的QQ在线与受众互动。
实践四:交通经济之声与都市快报的合作
2009年9月18日, 杭城车载第一媒体交通经济之声91.8与浙江第一平面媒体都市快报强强联手,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3日组建成立了“杭州都快交通91.8传媒有限公司”。这是杭周日报、杭州文广两大集团加强战略合作、整合优质媒体资源的重大举措, 也是创新拓展经营的重大举措, 合作意义深远。这也是浙江省内成立的首个报台合作、跨媒体经营公司, 符合媒体融合变局的大趋势;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项目虽小, 意义重大。新组建的"杭州都快交通91.8传媒有限公司", 通过公司化运营展开全方位合作, 放大品牌效应, 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不同于短期的广告纯业务往来, 交通91.8和都市快报将在房产广告合作经营的基础上, 不断扩大合作领域, 如在汽车、通讯、时尚消费、日化等各个领域实现对接和共赢。合作双方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市场调研等多层面, 形成跨媒体的异业整合, 谋求长远的互补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公司成立后, 共同打造优秀跨媒体经营团队, 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半年运作以来已有超过1000多万的经济收益。
实践五:西湖之声3G直播车运用
随着广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移动直播逐渐进入广播界人士的视野。广播的特点就是快捷、灵活, 而现有的卫星转播车虽功能较全, 但主要的传输手段是卫星系统, 适合定点直播。再者, 现在见到的用于电视等直播的卫星转播车车体重、车身高, 行驶过程中易受道路桥梁高度的限制, 也不适合在繁华市区和狭小街区行驶, 更不能满足广播移动直播的需要。在3G通讯日益成熟之际, 西湖之声运用美国最新、最先进的广播专业级语音编解码ACCES技术, 在中国联通杭州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借助优质稳定的3G网络, 首次在中国实现了广播节目无线移动传输高保真立体声的功能, 这又是一次广播音源传输和内容优化的革命性创举。国内第一辆广播3G直播车6月13日上午9点在FM105.4汽车电台西湖之声正式启用。西湖之声《汽车百事通》也成为了首个用这项国内目前最先进的3G广播直播技术进行现场直播的栏目。3G直播车的投入使用, 使广播直播室从此不再固定, 而是被搬上了车轮, 在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实时现场报道和跟踪报道时, 主持人、记者、嘉宾可在车上进行直播或接受采访。3G直播车的启用, 在广播传输技术上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和创举, 极大丰富了内容生产的渠道与形式, 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六:杭州文广网等新媒体网站群实践
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逐步融合, 各个城市电视台都意识到互联网传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各种有意识的行为来扩大自己的网络影响力, 才能更有效地打造属于城市电视台独特的品牌价值。
杭州文广网 (www.hcrt.cn) 是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重磅打造的杭州地区视频门户网站, 杭州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的新窗口。网站开办于2005年9月, 主要通过视频反映杭城的民生、时政、生活、文化、经济、休闲娱乐。网站主要包括新闻资讯 (八大分类) 、网络直播电视 (12个广播电视频道) 、视频点播 (33个视频点播栏目) 、社区博客播客、论坛等大类, 主要子站有生活大参考、哈皮网、欢乐购等。
网站通过与传统电视节目及报纸的结合, 使网站在杭城及全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特别像“阳光活力宝宝评选活动”、“幸福像花儿一样之美丽花事博文征集大赛”、“我们结婚吧!”、“私家车动漫彩绘巡游大赛”、“方言唛霸”等专题活动及《新闻楼外楼》万峰的“疯狂的跑车要了人命”等新闻视频, 这使杭州电视台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城市电视台”称号。
杭州文广网主要采用了四大传播策略:根据地传播策略、博客播客传播策略、活动传播策略、口碑传播策略, 截止2009年底, 杭州文广网ALEXA国际排名7万, google pr值6, 日均浏览量200万, 是杭州地区最重要的主流网络媒体之一。
二杭州广电全媒体发展实战总结
1.基础建设先行
杭州广电在发展全媒体的过程中, 基础建设先行, 先后建设了华数有线网络与华数在线平台, 陆续开办杭州文广网、掌视无限手机网、葫芦网等, 并不断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基于华数全媒体平台与机顶盒及宽带网络的新媒体应用功能, 如新媒体统一信息运营平台、3G手机直播和短信平台、ITV电视互动平台、ITV电视秒杀平台等等, 这些技术先行工作为杭州广电的全媒体应用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
2.开放合作助力
仅靠广电自身的实力来发展全媒体是不够的, 需要广泛合作来助力与加快发展。杭州广电在全媒体发展上采用了开放合作的方针:集团内外、系统内外、行业内外合作互动。如:交通电台与都市快报、文广网与周报、频道与19楼网站、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以及新浪搜狐等等。还通过与企业合作, 为产业的发展联动, 搞活媒体、产业、受众的联动, 赢得企业用户的赞助与受众的关注。
3.综合应用取胜
在实际的运作中, 杭州广电充分发挥了广电基础优势与合作优势, 通过资本纽带引进广告运营商, 加速发展。通过各种平台的综合应用, 比如实时直播互动系统, 每次的栏目直播需要30多位工作人员的参与, 应用各类通信手段:电话、短信、互联网站、QQ、论坛、博客、QQ群以及在线统计投票系统等, 以及机顶盒与网络投票系统、秒杀系统、互动系统等大大活跃现场气氛与紧张度。
媒体集团 篇8
主要建设内容
服务科技领域,建立统一信息门户
中国科技网在现有技术平台的基础之上,将进一步建设集成的统一信息服务门户,为广大科技爱好者、广大科研人员、科技精英以及政府、科技界相关人员提供统一的信息门户和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最新科技要闻、科技热点专题、科技前沿技术、相关科技服务咨询;为科技专家与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动、个性化服务、全方位获取科技资源与发布科技信息的平台。基于互联网、WAP、RSS、移动终端等多种快捷的发布渠道发布各种信息,使之成为业界全方位获取与传播信息的最佳最快捷的友好平台。
科技行业垂直智能搜索平台
基于统一信息服务门户,构建科技行业垂直智能搜索平台,实现对所有中文科技网站的门户的垂直搜索。为广大用户提供最全面,最权威的科技行业信息搜索,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能够实现相关性检索、检索结果分类、聚类、智能关联展示等信息智能化处理功能。通过构建具有集群架构的统一的智能搜索平台,满足大数据量和高并发量的需求。
建设科技全媒体资源库(大数据中心)
基于网络时代公众对科技新闻信息的快速获取需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采集和监测工作,通过权威专家和新颖灵活的网络专题,对热点科技话题及时策划、深入解读、破除流言和误解,增进公众对国家科技进步成就、重大科技工程、国内外科技前沿及其他热点科学话题的了解认知。提高分析互联网舆情问题的能力,为科技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引领舆论导向、进行科学决策、维护社会稳定提供重要支持。
建设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科技信息分析平台(比如对全国中小学生感兴趣的读物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采集、挖掘、模型建立,实现科技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如对报社记者采访的事件,选用了哪些稿件进行见报分析,对读者阅读习惯进行数据跟踪采集,以便为科技部领导和科技日报领导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同时及时调整符合读者需求的报道内容。
建立知识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机制
提供以科技知识传播为中心,统一科技知识资源管理,搭建专家和网民的桥梁,建设知识展现,知识学习,知识推进为核心的科技知识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积累知识资产,共享知识资源,创新知识应用,复制知识能力的目标,充分利用专家资源,鼓励科技爱好者积极参与,使各行业科技知识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普及。
应用网络虚拟技术,开展网络科技会展
充分运用3D虚拟会展技术,开设720°全景会展。包括国家科技活动周、国内外科普博览会、大型科技活动等丰富数字资源的网络科普会展中心,打造出“永不落幕的网络科技会展”。
关键技术分析
应用集群技术
主流Java应用服务器(如: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Server、BEA WebLogic Server、Tomcat等)都提供了集群实现。但对于某些大并发的互动应用来说无法直接采用应用服务器本身提供的集群功能,而需要根据应用特点自身在应用层实现集群,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对应用层进行集群设计:采取基于组播的对象同步策略实现应用高可用性,支持3-4个应用服务器节点建立应用集群。所有服务器对等配置,给每台服务器配置唯一的权值。在启动时设置一台为主服务器,其他为从服务器。主、从服务器的权值约定和协商策略说明如下(以3个节点为例):
权值定为1、2、3,1为最高权值,3为最低权值,其中权值为1表示该服务器为主服务器;
新服务启动后首先通过组播的心跳通道检查当前存在的服务器节点,获得当前不被占用的最高权值。如集群组内没有其他服务器节点,则新服务启动后获得权值为1,成为主服务器节点;如集群组内只有主服务器节点,则新服务启动后获得权值为2,为从节点;如集群组内存在权值为1和3的两台服务器,则新服务启动后获得权值为2;
如果当前主服务器节点出现故障退出集群,则所有从节点的权值都升一级:如主服务器节点出现故障退出集群,则权值为2的从服务器节点权值变为1,成为新的主服务器节点,依此类推;
如果当前从服务器节点出现故障退出集群,则所有比此从服务器节点权值低的从服务器节点的权值都升一级:如权值为2的从服务器节点出现故障退出集群,则权值为3的从服务器节点权值变为2。
主/从服务器都是缓存读取的对象,不缓存数据库写入操作。每台服务器独立配置了高效的分布式缓存组件负责缓存对象的管理与同步。对于尚未缓冲(包括尚未加载过或者被更新命令删除后尚未加载)的对象,服务器直接通过Cache Loader从数据库自主加载;对于已经缓冲的对象则直接返回缓存对象。当服务器更新缓存对象时,同步发送更新缓存命令给其他服务器;其他服务器一旦接收到更新缓存命令,立即从缓存中删除该对象,直到再次请求时重新加载。
服务器间通过组播的方式传递数据与命令,服务器启动后会自动与其他服务器建立事务、数据、心跳三条传输通道。事务传输通道采取同步方式分发关键命令;通过快速数据传输通道异步分发内存对象等小实体;通过慢速数据传输通道异步分发文件等大对象。心跳检测通道负责探测服务器之间的活动情况,在服务器出现异常时,自主协商新的主服务器。对于异步的传输通道,集群自己维护认为队列,当队列满后,会采取一定的策略调整队列,保持关键信息完整。
为了保持分布式缓存对象的一致,缓存管理器定时刷新对象,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同步数据到从服务器,此项任务只由主服务器执行(如图所示)。
组播技术
组播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技术推广之后出现的最激动人心的网络技术之一。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发送单一的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的网络技术。组播源把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组播组,而只有属于该组播组的地址才能接收到数据包。组播可以大大的节省网络带宽,因为无论有多少个目标地址,在整个网络的任何一条链路上只传送单一的数据包。
组播技术是IP网络数据传输三种方式之一。IP网络数据传输包括单播、组播和广播方式。
采用组播技术实现集群服务器间的数据同步具有如下特点:
效率增强:控制网络流量,降低服务器和CPU的负担;
分布式应用:使多点应用可行;
性能更优化:消除流量冗余。
AJAX技术
Ajax是由几种蓬勃发展的技术以新的强大方式组合而成,包括:
基于XHTML和CSS标准的表示;
使用Document ObjectModel进行动态显示和交互;
使用XMLHttpRequest与服务器进行异步通信;
使用JavaScript绑定一切。
Ajax的核心是JavaScript对象XmlHttpRequest。该对象在InternetExplorer 5中首次引入,它是一种支持异步请求的技术。简而言之,XmlHttpRequest使用户可以使用JavaScript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处理响应,而不阻塞用户。
Ajax相当于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加了—个中间层,使用户操作与服务器响应异步化。并不是所有的用户请求都提交给服务器,像—些数据验证和数据处理等都交给Ajax引擎自己来做,只有确定需要从服务器读取新数据时再由Ajax引擎代为向服务器提交请求。
使用AJAX能够给用户和应用带来如下好处:
减轻服务器的负担。
因为Ajax的根本理念是“按需取数据”,所以最大可能在减少了冗余请求和影响对服务器造成的负担。页面不读取无用的冗余数据,而是在用户操作过程中的某项交互需要某部分数据时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减少用户实际和心理等待时间。
首先,“按需取数据”的模式减少了数据的实际读取量,打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说重载的方式是从一个终点回到原点再到另一个终点的话,那么Ajax就是以一个终点为基点到达另一个终点;
其次,即使要读取比较大的数据,也不用像RELOAD一样出现白屏的情况,由于Ajax是用XMLHTTP发送请求得到服务端应答数据,在不重新载入整个页面的情况下用Javascript操作DOM最终更新页面的,所以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用户所面对的也不是白屏,而是原来的页面状态(或者可以加一个LOADING的提示框让用户了解数据读取的状态),只有当接收到全部数据后才更新相应部分的内容,而这种更新也是瞬间的,用户几乎感觉不到。
安全策略
每一种新的Web技术都不可避免的遭遇安全问题,Ajax也不例外。Ajax即时数据反馈的特点实现了良好的用户交互,使得IT工程师们通过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来改变用户访问和交互公共数据的方式。
但是Ajax技术同时也对组织内部应用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Ajax技术就如同对数据建立了一个直接通道。这使得开发者在不经意间会暴露比以前更多的数据和服务器逻辑。
Ajax的逻辑可以对客户端的安全扫描技术隐藏起来,允许黑客从远端服务器上建立新的攻击。还有Ajax也难以避免一些已知的安全弱点,诸如跨站点脚步攻击、SQL注入攻击和基于credentials的安全漏洞等。
为了发现Ajax应用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并给出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分析Web应用程序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进而选择特定的安全工具来帮助我们提高基于Ajax的应用的安全性。通过使用这些工具,项目和产品开发者可以显著的减少Ajax安全缺陷,并使得任何安全漏洞尽在掌握之中。
同时,在应用建设中,我们重点考虑了如下设计问题:
集中力量合理减少和简化AJAX调用,创建一个标准的响应格式。
遵循应用安全设计规范和相应标准。这里面特别包含了访问控制和输入校验漏洞检查,同时确保敏感信息使用SSL胜过使用普通文本。
永远不要假设服务器端AJAX对于访问控制或者用户输入校验检查能够代替在服务器上的最终再检查。
向外扩展(Scale-Out)满足不断增加的存储需要
系统扩展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业务量逐步扩大;实现系统扩展有两种方式:Scale-Up和ScaleOut。所谓Scale-Up,简单的说就是在同一台机器内增加CPU、内存等硬件来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一般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而Scale-Out就是向外扩展,即通过增加运行服务器的数量来提高系统整体的能力,应用程序的软件架构需要与之配合,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加,应用程序可能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Scale-Up受软硬件体系的限制,因为不可能无限增加CPU和内存,相反Scale-Out却是可以“几乎”无限的扩展。因此,虽然ScaleOut会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多而带来管理、部署和维护的成本上升,但它是全球图片库这类更合适的选择。
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满足Web3.0时代的全媒体传播的要求
基于目前现有的Web3.0的相关技术,应用Mashup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应用之间的微内容(Widget)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实现组织内部用户创造信息的整合共享与深度利用,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更加明显,便于检索。将精确地阐明信息内容特征的标签进行整合,提高信息描述的精确度,从而便于用户的搜索与整理。通过创新性的利用TAG/ONTO/RSS基础聚合设施并融合渐进式语义网,为Web3.0构建完备的内容聚合与应用聚合平台。将传统意义的聚合技术和挖掘技术结合,创造出更加个性化、搜索反应迅速、准确的“业务应用服务”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其思想精髓是集中群体智慧、激活人员动力、展示员工才能、促进知识共享,满足企业业务的高度敏捷性(Agile)、很强适应性(Adaptable)和充分协作性(Aligned)。
适合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
我们的技术平台建设将探索实现信息资源在不同终端的兼容和普适,满足从PC互联网到WAP手机,PDA,机顶盒,专用终端,不只应用在互联网这一单一终端上,使得各种终端的用户群体都可以享受到在互联网上冲浪的便捷。实现融合网络的普适化、公用显示装置与个人智能终端的通用,同时加入E-RAD的应用与研发,使得嵌入式技术在Web3.0模式下发挥更大的效力。同时,系统设计时考虑良好的人性化用户体验、以及基础性的个性化配置,在UGC筛选性的过滤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偏好信息处理与个性化引擎技术,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形成可信度高的UGC发布源,同时对内部用户的资源获取习惯进行整理、挖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搜索到自己想要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实现业务的“随需应变”。
海量数据的智能化检索服务
全媒体网络综合平台整合、管理着海量的各种格式的信息资源,而且系统服务受众广,数据量大、访问用户多是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满足大数据量和高并发量的智能化的检索需求,是系统建设的技术关键、难点之一,采用先进、成熟的全文检索技术结合文本智能处理技术构建具有集群架构、具有良好扩展能力、满足大数据量和高并发检索请求的统一智能搜索平台,则是平台建设的重要技术创新点。
全系统的流程整合与业务协同
全媒体综合平台建设涵盖十几个业务应用及支撑平台,实现这些业务应用平台间的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业务流程互通、业务应用集成、业务办公协同存在着建设难点,如不能实现各业务应用平台间的流程整合与业务协同,则会在大平台上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为此,采用灵活的具有良好扩展性的门户应用集成框架、统一的工作流引擎与统一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大平台上各系统间的全面业务流程互通,打造协同的工作环境,可科学的创新业务工作模式并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智能数据映射和挖掘,实现统一数据访问
为了实现统一数据访问服务,需要借助各种智能映射技术、智能挖掘技术实现数据的组织构建,为不同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为不同的需求提供推荐的数据资源。
智能数据映射和挖掘涉及多种分析和语义智能处理,如基于文档“指纹”的文本查重技术和跨语言的相似检索技术,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的多种分类引擎,基于大规模语料和层叠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实体识别方法,基于向量机算法的话题跟踪技术等。
多元化、精准营销服务模式创新
当前的报业媒体除销售报纸、期刊外,虽然也同时具有网络服务功能,并对信息进行简单打包和推送服务,但远远不能达到精准服务要求。
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其在灵活性、信息快捷性、针对性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多元化、精准营销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如按行业、按用户、按其关注的热点、订购的内容,推送最新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包括结合IP网、移动设备、智能客户端进行终端交互。
综上关键技术路线,中国科技网正努力将网站的新闻性、公益性和商业性融合用以打造中国科技第一门户网站群, 打造面向全产业链的中国科技服务平台,建成中国科技资源聚合中心,科技行业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全形态数字科技产品发布中心,和重要的科技与商务交易平台,科技行业决策支持平台,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科技互动社区,在此基础上研究确立科技传媒行业规范,形成中国科技行业最大的知识库,为创建国家级数字科技基地打下良好的平台。
走向全媒体变革的报业集团转型 篇9
在网络化与数字化背景下中摸索的中国报业集团, 正在向全媒体的发展方向转型。这些报业集团以报纸为依托, 综合平面、网络、手机、音频、视频等覆盖大众的媒体形式, 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多样化的信息传播。2009年8月25日, 新闻出版总署在山东烟台主持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报业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项目验收会。自此开始, 标志着中国的报业集团逐渐步入全媒体变革的实施阶段。紧接着,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都进入了全媒体的战略转型阶段。在中国报业集团全媒体转型进程中, 有必要在理论与实际上阐述其根源, 了解其现状, 分析其问题, 展望其趋势。
一、报业集团全媒体变革的技术压力
从信息传播技术的角度来讲, 报业集团实施全媒体转型的主要压力, 来源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重构了新闻传播的媒介生态。从新闻传播的历史来看,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会给报纸带来冲击, 电视的出现曾经就极大地震撼了整个报业。而这一次使得报纸这种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如果在全球唱衰报业且报业实践也确实说明如此的背景下, 走出一条历史的崭新途径, 就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媒介环境, 直面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的三大特征:
第一, 数字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中的基本信息标准, 是全媒体兴起并展开的基本技术条件。无论是文本、图片, 还是音频、视频, 所有的信息都在被转化为最为简单而标准的数字化模式, 都可以用0和1的计算机语言加以表述。这个转化过程贯穿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发布等各个环节。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效果来看, 不能被或不被数字化的信息, 其传播途径狭窄, 传播效果式微。按照尼葛洛庞帝的说法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 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 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尽管这种做法似乎把重要的艺术作品全然世俗化了, 但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 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作品。”[1]其实, 这个说法完全适用于传统媒体转向数字化新闻传播与回馈的全部流程。一方面, 严肃的、重要的新闻都将被以“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数字化进行发布;另一方面, 来自新闻机构的信息并不是“最后的作品”, 原来的新闻“受者”可以参与补充或矫正信息。
第二, 网络化。网络时代的特征是, 所有想取得满意效果的信息传播都将要通过网络, 没有这个途径的信息发布, 将无法获得想要达至的传播目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09年12月30日, 中国网民规模为3.84亿人、宽带网民数为3.46亿人) 、国际顶级域名注册量为1681万个。[2]对于传播者来讲, 网络化意味着信息更新的速度必须加快。一方面, 它提供了随时随地可以更新信息的可能;另一方面, 它给媒体机构带来了更新信息的巨大压力。同时, 网络化还意味着信息传播的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 忽略用户感受的信息传播将不会赢得点击量。
第三, 移动化。这是新世纪以来越来越突出的一个技术特色。手机用户的急剧增加、无线网络设备的发展、无线网络的流行、手持电子设备的丰富以及用户移动接收信息的使用习惯, 等等, 都是移动化趋势的技术表征。根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由于3G牌照的颁发, 手机上网用户在2009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截至2009年底,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 已达到2.33亿人, 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万, 占整体网民数量的8%。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通信业运行状况, 截至2009年6月底,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增至7.47亿户。[3]如此庞大的信息用户, 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传播媒体都渴望得到的信息使用者。3G手机的发售与推广, 更是在技术层面上提高了信息移动传播的能力, 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都进展很快。而在全媒体的意义上讲, 移动化意味着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和信息接受的即时性, 意味着点对点的更为有效的传播状态。
二、报业集团全媒体变革的社会图景
媒体变革的前奏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 而媒体变革的背景是所处时代的社会图景。正如威廉斯所说:“任何特定的技术因而都可以算是某个由其他方面所决定的社会过程的副产品。它只有在为了包含于这一已知社会过程中的目的而被运用的时候, 才能获得有效的地位。”[4]从媒体社会学的宏观角度讲, 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中, 媒体只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 而且它从不来都没有也不可能被置于中心位置。而从更为微观的角度讲, 媒体及其变革需要这个社会提供足够的依存条件。就中国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转向而言, 正是因为当下社会已经酝酿了相对充分的社会要素。
首先, 信息接收终端大众化。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虽然仍旧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但也应该看到, 个人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与提高, 是正在发生的一部分。而这个条件的变化, 使得信息接收终端, 如电脑、手机、PDA、手持阅读器等逐渐大众化, 为信息传播与接收创造了基本的技术社会条件。在上述行文引用的网民与手机数量, 我们可以看出全媒体变革的必然因素。同时, 还应看到的是, 即使如此, 我国的网民数量不过只是占到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 与发达国家70%的网民人口比例还相距甚远。一方面, 可以说明中国的发展还没有达到相当高度;另一方面, 也可以说明未来的潜力仍然相当之大。
其次, 受众接收习惯数字化。与传播者这个层面上的变化相比, 信息接受者的变化似乎不那么被人重视。但这是全媒体能够实行且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它表明了以全媒体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用户到达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与经济条件的逐渐改善, 使很多人具备了基本的技术条件, 而这个技术条件的改善, 转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很多人已经非常习惯在网上收看、收听新闻, 习惯通过手机阅读报纸、收听广播, 习惯通过手持终端读小说、看电影等。从发展趋势来看, 受众的信息接收理念还将继续发生变化, 其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趋向与全媒体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再次, 传统媒体转型普遍化。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等传统媒体, 正在面临着新兴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的固有缺点, 在数字化、网络化与移动化的社会趋势中, 暴露得越来越明显。鉴于这些传统媒体被分割管辖的社会现实, 其启动全媒体转型的时间虽然不尽一致, 但是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即是说, 致力于全媒体变革的不仅仅是报业集团, 广播、电视、出版等媒介类型也在进行相应的努力, 并取得部分成果。新闻出版领域启动的数字报业 (集团) 与数字出版 (集团) , 电视领域启动的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 广播领域启动的数字广播、在线广播、手机广播等, 都体现了传统媒体走向全媒体的普遍转向。这个转向的动能在各个媒介领域之间存在着改革之光的反复折射, 是一个相互启发并激励的过程, 对这些传统媒体而言, 如果改革进程走在其他媒介领域的后面, 将可能被其他媒体因全媒体变革挤占了扩展空间而失去先机。
三、报业集团全媒体变革的信息流程
全媒体传播意味着报纸必须转变新闻传播的整体流程, 要从“第一时间采集”转向“第一时间发布、波纹信息传播”, 从而形成“一次采集、多层生成、多媒体发布、多形态展示、多介质阅读、多渠道发行”的传播模式, 实现网站滚动连续报道、视频持续不断跟踪 (包括街头大屏幕) 、音频即时播报信息、手机报同步传递、报纸纵深报道、光盘出版物集精品保存等一体化全媒体新流程。从整个流程的结构与程序来看, 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 信息采集。传统媒体在新闻现场只采集文字与图片 (有时也包括声音) 的信息模式, 在全媒体流程中必须加以全面转换。因为仅仅采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任何一种单一信息, 都会对信息采集及其传播构成损伤。全媒体传播平台要求对信息的采集要尽可能丰富, 要利用技术设备能够将新闻发生现场的所有信息进行采录, 也可以称为是“全息采集”。每个记者都需要从侧重文字或图片报道的“偏科”记者走向“全科”记者。对于正在从事新闻传播的从业者而言, 这是转型中的较大压力, “单兵作战”的能力需要强力提升。
第二, 信息加工。由于要面对不同的信息传播平台, 要求信息制作适应不同传播媒体的需求。信息的一次加工转变为对信息的多次加工:适应报纸的文字、适应广播 (音频) 的声音、适应电视的图像、适应移动设备的信息压缩形式、适应网络的多媒体滚动播出等。所有这些, 要求传媒集团需要打破不同媒介建制的分割, 将采编人员集中一个加工平台, 以便于工作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把报纸、网络、广播等方面的采编人员分开的老方式,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信息加工过程, 也不利于信息传播与互动反馈。组建适应全媒体传播形式的“超级新闻中心”是整合报业集团内部资源, 优化传播效果的发展趋势。
第三, 信息发布。按照道琼斯公司的“波纹”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闻传播规律理论来讲:一个新闻事件发生, 就像一块石头投到水里, 会产生很多波纹, 一个波纹又一个波纹地扩散开, 影响面会迅速放大。道琼斯可以把一个新闻通过道琼斯通讯社、《华尔街日报》网络版、CNBC电视频道、道琼斯广播、《华尔街日报》等七种不同的媒体传播七次。一方面, 通过尽可能多的媒介形态呈现新闻信息, 将其尽可能完整地展现给受众, 满足受众在各个方面的感官需求, 也满足不同受众接受信息的使用偏好。另一方面, 通过新闻传播的层面扩张, 实现信息资源的持续增殖, 新闻机构耗费巨大的采编成本获得的信息资源, 减少任何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形态都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浪费, 意味着新闻机构的机会成本增加。
第四, 信息经营。在报业集团经营管理的意义上讲, 新闻信息的多形态呈现表示新闻信息的多渠道发行, 而新闻信息的多渠道发行就需要信息经营在多次售卖中获得更高价值。新闻传播机构可以借此游说广告商, 改变原来在单一的媒体上购买广告的行为, 从而在本机构内部的所有传播媒体上发布广告。统合营销应该成为报业集团经营人员的新思维。同样也是在走向全媒体的电视机构中, CCTV在2007年就曾经说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一次购买了CCTV网络、手机、电视三大媒介平台的广告。信息传播层面扩展、链条拉长的同时, 如果没有信息经营的同步联动, 将会给新闻机构带来信息传播成本急剧上升的沉重压力。
四、报业集团全媒体变革的现实困境
报业集团全媒体变革的步伐虽然正在呈现加速趋势, 但是从现有实践来看, 仍然存在一些约束条件, 形成了报业集团全媒体变革的现实困境, 需要加快突破。
第一, 意识理念。报业形势严峻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在意识理念取得全面转身仍然需要时间, 制约报业集团全媒体变革的意识理念因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报业集团高管中, 大家的思想意识还没有达到统一。因为, 从观念层面上讲, 对于新媒体变革的方向, 仍有报业高管没有深刻认识, 对其发展成功的可能性持有怀疑态度;从利益关系上讲, 全媒体打通一切的运作方式, 将无法保持媒介形态之间的分割鲜明, 这对部分报业高管来讲, 他们手中的权力调整成为必须。另一方面, 现有的报业集团的记者和编辑, 将面临全新的采编模式和绩效考核模式, 对于那些适应新技术变革的人来说, 或许不是问题, 但对于那些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技术变革的人来说, 其利益在短期受损不可避免, 而且, 他们还面临着职业模式转型的心理压力。因此, 对新媒体的变革短期内不适应甚至是产生抵触情绪并不罕见。
第二, 内部机制。报业集团中原有的新闻运作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基本上是按照媒介形态的分类来进行的。而全媒体的新闻运作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需要横向打通和纵向整合, 打造全媒体数字化平台。但是, 如何打破集团内部原有的媒体组织形式, 构建新媒体基础上的统一平台, 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 由于现有报业集团的班底, 基本上以党报为主、子报为辅发展起来的, 集团内部的行政级别、用工模式、考核方式都不尽相同。削平旧制、重新编排、条块整合, 都面临着很多困难。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党委书记郑强就指出:“看起来好像是流程打通了, 整个媒体融合了, 但是没有体制和机制的变革, 后续的矛盾都会涌现出来。全媒体运作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处理好集团各媒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 传媒人才。从新闻采编的角度来讲, 原来的“单栖记者”转身为“多栖记者”。在传统报纸时期, 只需要用笔来书写的文字记者, 用图片来展示的摄影记者, 现在不仅需要拿起摄像机来拍摄, 而且还需要会拿起话筒来讲, 因为网络音频和视频传播, 使得原来躲在幕后书写新闻的记者开始走到前台进行播报新闻。对于正在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存量人才来讲,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职业转型。而对于将要步入这个行当的增量人才来说, 现有的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中, 分为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专项,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主要擅长于某一种媒体。为全媒体打造适用人才, 是报业集团和高等院校都在面对的重点问题。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赖恩·布鲁克斯教授举例说:“我去了堪萨斯一家重要报纸, 他们说希望能招聘到能够报道‘超级碗’体育盛会和美式足球的记者, 给报纸写个故事, 再给网络写个不同的故事, 还能为网络做一些视频、音频的节目。我们从没有训练过这样的学生, 因为我们总是培养报纸记者、杂志记者, 现在需要跨媒体的记者了。我们要开设一个将各种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新方向来培养这样的人才。”[5]
第四, 制度安排。在我国现在的传媒制度安排中, 对于报业集团全媒体转型的发展来讲, 是存在制度瓶颈的。比如, 报业集团现在无法开办电视, 只能通过网络视频或户外大屏幕进行新闻传播, 而真正的全媒体是实现互联网、数字电视有线网、无限通讯网络的“三网融合”。在严格意义上讲, 缺少电视传播平台, 是不能被称为“全媒体”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08年底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在谈到传媒集团的政策限制时表示:“办刊的只能办刊, 出书的只能出书, 办网的只能办网, 办报的不能办电视, 国际媒体哪有这样搞的?一种信息要通过多种传播方式、传播载体进行传播, 这是国际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 自缚手脚。”[6]显然, 无论是报业集团还是其他传媒集团, 在走向全媒体的实践中, 需要传媒制度安排的变革来予以宏观层面的配合, 增强我国传媒集团的国内国际传播能力。
五、结束语
虽然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 迅猛变化的形势要求报业集团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美国报纸的发展现状是一面可以观照中国报业的镜子。2008年12月9日, 旗下经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美国重要媒体的论坛报业集团宣布, 已经向特拉华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成为近年来美国首个大型报业集团申请破产案件, 也揭开美国报业集团倒闭的大幕。其后, 芝加哥报业集团太阳时报传媒集团、明尼阿波利斯明星报公司、新闻纪事报公司、费城报业公司等报业巨头相继申请破产保护, 希望通过破产保护中的法律允许时间通过债务重组获得生机。正是基于这种状态, 被认为最合适引领报业跨入数字时代的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在2009年5月宣布, 新闻集团不再给网络提供免费的报纸午餐, 计划在12个月内向网络读者收费。但是, 这种模式能否让新闻集团的报业成功摆脱窘境, 现在还很难说。
美国报业的发展态势给全球报业的变革都敲响了必须加速的警钟。我国的报业集团进行全媒体转型的大方向是世界性趋势, 但是, 这种转型取得成功还需要很多方面的突破和配合, 既包括宏观层面上传媒体制的政策变化, 也包括中观层面上报业集团内部的机制整合, 还包括微观层面上传媒人才的生产速度。任何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诞生, 都将给整体媒介生态带来巨大变革。“报纸的黄昏”并不意味着报业集团的黄昏, 通过集约化、扁平化的全媒体变革, 报业集团走出一条新路, 是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6:88.
[2]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tml/Dir/2010/01/15/5767.htm.
[3]http://network.chinabyte.com/350/11175850.shtml.
[4]雷蒙·威廉斯.电视:技术和文化形式[J].世界电影, 2000 (2) :68.
[5]江凌.试论21世纪的传媒人才走势[J].中国报业, 2009 (7) :61.
媒体集团 篇10
双蔡媒体家族大比拼
当年, 王令麟不但看好台湾数字化视频产业发展前景, 还要把台北打造成亚洲地区的视频媒体总部。
然而短短几年, 物换星移, 曾经意气风发的王令麟身系囹圄, 如今在台湾最富有的两个蔡氏家族, 却在积极实现他的梦想, 抢建“视频媒体王国”, 而战火则从有线电视开始向互联网蔓延。
拥有台湾大哥大电讯公司的富邦集团, 由董事长蔡明忠成立大富媒体公司, 私人出资650亿元, 接手有线电视系统商凯擘媒体公司。旺旺媒体集团总裁蔡衍明则派大儿子蔡绍中筹组旺中宽频公司, 以765亿元, 购并掌握11家有线电视系统的中嘉集团, 而背后的操盘手又是王令麟。“王令麟从来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一位长期观察他的岛内学者说。
位于台北市的中时集团总部大楼
台北市的内湖地区, 如今是台湾的媒体行业中心, 从瑞光路 (凯擘媒体所在地) 到民权东路六段的时报广场大楼 (中时集团所在地) 相距不过1公里, 就是两个蔡家相互争夺台湾有线电视龙头的主战场。
不到1公里的路上, 两大家族企业拥有有线电视系统超过54%市场占有率, 掌控全台湾273万户家庭的电视机, 决定近千万人的眼球品味。
两个蔡家为何选在此时, 不约而同地抢攻有线电视系统?这场商战背后, 隐藏什么样的商机?又将如何影响台湾人的生活?
“两个蔡家卯足全力, 都是在抢攻台湾有线电视系统508万户的最后一公里路 (全台总家户数约800万户) 。”曾任台湾“交通部电信总局”局长, 退休后转任台湾有线宽带产业协会理事长的简仁德, 心中有清楚的蓝图:“渠道越来越模糊, 过去说网络就是王, 现在是带宽就是王, 谁拥有超级带宽, 谁就是王道。”
“简单来说, 两家抢的是中华电信之外的第二条超级高速公路。”台湾大哥大电讯公司营运总经理赖弦五, 戴着无框眼镜, 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这是台湾数字汇流的关键点, 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富邦蔡家, 从手机用户超过657万人的台哥大, 到拥有购物台、亲子台频道, 还将版图进一步推向有线电视系统, 市占率已达32%, 拥有166万收视户。通过手机和有线电视系统 (每户4人) , 富邦蔡家就可以影响千万人, 左右台湾将近一半人口的眼睛、耳朵、鼻子, 将他们想看、想听甚至是所想得到的, 送到他们面前。
富邦蔡家:通吃上游到下游
蔡明忠很在乎这场竞赛。凯擘董事长郑俊卿透露:“数字汇流的新媒体, 是大董 (蔡明忠) 的最大梦想。”每两周, 蔡明忠会花上半天时间, 来到瑞光路的凯擘媒体办公室, 与主管们讨论凯擘的未来布局。“经营压力很大, 因为大董随时盯得很紧。”
“蔡明忠真正在意的是数字汇流的运输渠道。”中华传播管理学会理事长赖祥蔚认为, 蔡明忠的企图一直很清楚:现在, 他动摇不了中华电信的宝座;但从有线电视系统绕道, 抢进用户的最后一公里路, 就有机会用宽带以更快速度, 达成“四屏一云”的目标。
所谓“四屏一云”指的是, 只需要一个帐户, 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脑和平板电脑, 从云端双向获取资讯或传输内容。
而这只是富邦集团在三网汇流布局的网络篇而已。富邦旗下的台湾大哥大电讯, 由于渠道布局、营运策略得宜, 声势大盛;近来不但被包括麦格里、野村等外资券商列为电信股投资首选, 预计将可超越中华电信成为电信获利王。凯擘、台固的有线电视收视户合计超过170万户, 市占率超过22%, 稳坐台湾最大有线电视系统台宝座。
富邦集团董事长蔡明忠 (右二) 与凯擘董事长郑俊卿 (左二) 共同参加凯擘媒体大宽频视频网络电视平台启动仪式
不只如此, 富邦集团旗下还有momo电视购物台三频道、momo实体渠道, 以及已有稳定收税率的momo亲子台;台湾大哥大已经与富邦一起筹设10亿元文创基金拍摄电视剧。凯擘也与三立、民视、中视合组电视公司跨足内容制作, 开拍偶像剧, 并筹建新公司, 制作可在平板电脑、手机上播放的微电影。换句话说, 从最上游的内容制作到最下游的渠道一把抓, 富邦集团董事长蔡明忠可说是全台配备最齐全的媒体大亨。
关于台湾富邦集团的发家史和主要事业版图, 《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早有详细介绍。这里要补充的是, 富邦集团在1997年2月与台湾太平洋集团旗下的太平洋电线电缆公司、长荣集团、宏碁电脑公司、大陆工程公司、国巨公司、通用电话电子 (GTE) 等企业共同筹资成立太平洋电信公司, 其品牌为“台湾大哥大”, 经营手机业务。1998年6月, 因台湾一家既有电信商太平洋电话工程公司提出商标侵权控告, 太平洋电信遂改名台湾大哥大公司, 2002年2月取得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执照, 成为上市公司。
自2001年以来, 台湾大哥大先后收购了泛亚电讯、东信电讯、台湾固网、台湾电讯、华友时代等电信、网络、有线电视企业, 成为台湾首家完成“三网合一”的企业, 富邦集团通过股权收购方式, 成为台湾大哥大第一大控股股东。
2009年9月, 台湾大哥大并购凯雷集团旗下有线电视系统商凯擘, 取得凯擘110万用户与东森电视、超视等10个频道代理权, 凯雷集团则取得台湾大哥大15.5%股权。到2013年底, 台湾大哥大用户数达到723万人, 在台湾移动通讯市场占有率约25%, 仅次于中华电信。2010年11月, 台当局“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 (NCC) 批准富邦集团蔡氏兄弟以新台币650亿元收购凯擘公司股权。
凯擘公司既是台湾一家有线电视多系统业者, 旗下拥有13个系统台及116.78万用户, 其在台北市经营大安文山有线电视台、新台北有线电视台、金频道有线电视台、阳明山有线电视台, 在新北市经营全联有线电视台、新唐城有线电台、大新店民主有线电视台 (合作伙伴) , 在桃园市经营北桃园有线电视台, 在新竹市经营新竹振道有线电视台, 在台中市经营丰盟有线电视台, 在彰化县经营新频道有线电视台, 在台南市经营南天有线电视台, 在屏东县经营观升有线电视台、屏南有线电视台 (合作伙伴) , 同时也是一家互联网供应商。2012年9月, 凯擘推出新一代大宽带同轴电缆及光纤上网服务。
旺旺蔡家:拥有媒体的影响力
与富邦集团相比, 旺旺集团不过是近年才发迹的后来者。《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曾对旺旺集团掌门人蔡衍明凭借仙贝米饼这样的小食品在大陆的发家史, 以及后来回台湾收购了原本属于国民党党产的中时媒体集团, 旗下包括《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周刊》、中国电视事业公司、中天电视公司等媒体机构在内的过程有详细介绍, 这里不再重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 2007年, 蔡衍明曾试图以30亿美元取得东森电视台40.32%股权, 成为其最大股东, 最终未果。2008年接管中国时报传媒集团后, 立即成为电视媒体大亨之一, 拥有中国电视事业公司 (简称“中视”, 与“台视”、“华视”并称为台湾的“老三台”) 的中视主频道、中视新闻台、中视生活台、中视美洲台等频道, 以及中天电视公司 (卫星电视台) 旗下的中天新闻台、中天综合台、中天娱乐台三个台湾境内频道及中天亚洲台、中天北美台两个境外频道, 收视用户95万户。
之后不久, 蔡衍明又以私人身份成为了香港两家免费播放电视台之一——亚洲电视的大股东, 并创办了重点报道大陆内地消息的《旺报》 (Want Daily) 。
2010年10月, 蔡衍明曾试图花费24亿美元, 从韩国私募股权基金安博凯 (MBK Partners) 手中购得台湾岛内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之一中嘉网路60%的股。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交易一旦成功, 蔡衍明不仅得到中嘉网路的传统有线电视业务, 还包括它结合有线宽带上网推出的网络电话电视的“三网合一”服务。
中嘉网路系由台湾和信集团辜氏家族与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默多克 (Rupert Murdoch) 新闻集团旗下所属的星空传媒合资创立。2007年星空传媒因故退出, 将股权以15亿美元低价转让给安博凯基金。
中嘉在台北市经营长德有线电视台、丽冠有线电视台、万象有线电视台, 在新北市经营新视波有线电视台、家和有线电视台, 在基隆市经营吉隆有线电视台, 在桃园市经营北健有线电视台, 在台南市经营三冠王有线电视台, 在高雄市经营庆联有线电视台和港都有线电视台, 拥有近百个有线电视频道, 130万有线电视用户, 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为25%。
中嘉还通过旗下中嘉宽频公司, 自2002年率先推出“bb TV”数字电视服务, 利用数字机顶盒的人性化操作介面, 收视户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包括国际知名频道所播送的高清晰节目内容、互动随选视讯影片及电视网路购物平台等多样化的服务。
蔡衍明看中的其实是中嘉网路已有的20万宽带及其它数字产品用户。这样, 可以将旺旺蔡家的媒体集团, 从报纸、杂志、有线和无线电视频道, 跨足到互联网视频, 上、中、下游垂直整合。
作为事业经营者, 蔡衍明是个成功企业家, 他让一片片旺旺的米果, 深入大陆每个地方, 五毛一元地赚到人民币, 进而成为台湾首富, 资产超过2500亿元。
作为朋友, 蔡衍明在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在身陷囹圄前夕, 因他说出“怕职工没人照顾”一句话, 而买下友联产险;又在前“政务委员”朱云鹏的拜托下, 成为第一个回来挂TDR (台湾存托凭证, 又称“第二上市”, 指该企业已经在海外上市, 另外在岛内申请上市) 的台商, 自己不仅倒贴, 还因此少赚70多亿元, 他也义无反顾;更因为余建新 (前中国时报董事长) 的一句话, “你相信我, 不要做实地核实”, 让原本只要买电视的蔡衍明, 买下中时报系, 也因为这些朋友, 让他卷入媒体战的漩涡中。
台湾中嘉网路推出数字宽频网络电视bb TV服务
然而, 作为媒体老板, 蔡衍明不改其好斗的性格, 只要谁批评他, 就跳出来跟谁斗, 导致其接连树立一个个敌人。成也媒体, 败也媒体。这位心直口快的报老板, 却还是猛买媒体, 还要投资他认为破坏他形象最厉害的《苹果日报》, 理由是“要让他们认识我, 慢慢导正我的形象。”
数字汇流下的媒体大战
从2002年底, 台当局便开始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 2011年宣布为“台湾高画质数字电视元年”, 2012年又开始推动媒体行业“数字汇流”。双蔡家族展开媒体大战, 除了“渠道”外, 也正整军进入“媒体内容”业, 最终目标是建立起数字汇流的生态系统, 从节目制作、平台到实验渠道, 都掌握在自家集团手中。
曾在贝尔实验室研究最尖端电信技术的凯擘董事长郑俊卿意气风发地宣布:“我们凯擘要投资30亿元, 建立有线电视的光纤化, 还要拍摄HD (高清晰度) 偶像剧。”
掌握媒体的旺旺蔡家也承诺将投资70多亿元, 为每家用户装设数字机顶盒。旺中宽频董事长特别助理蔡育培坦承, 旺中看好的其实是在原始视讯服务外, 可以创造出来的业务, 其中又以电信这块饼才是最大的, 下一步, 旺旺蔡家就要进军视频电话领域。
这两条发展之路到底谁有优势?中华传播管理学会的赖祥蔚形容, 这条超级高速公路上, 媒体产业是“客车”, 车上的人舒不舒服会有感觉, 而电信渠道只是负责送内容的“货车”。他说:“今天, 蔡明忠想的是货车生意, 负责把货快速送到家;蔡衍明想的却是客车生意。”但不论是“客车”或是“货车”生意, 在数字汇流的时代, 都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曾任台当局“金管会主委”的经济学者施俊吉, 原“退隐”在中研院做学问, 为了这波购并潮又重出江湖。15年来, 施俊吉和有线电视系统业者讨论不下300场, 他从有线电视系统台公开的财务报表一家家搜集统计, 发现毛利高得吓人, 以系统经营者年平均营收为6.2亿元新台币, 全台湾电视系统商的总营收为372亿元, 总毛利为156亿元, 获利率高达42%。
举例来说, 富邦蔡家目前拥有166万收视户, 若以平均每月500元收税费计算, 每个月的现金流高达8.3亿元。以30%到40%毛利, 每月就有超过3亿元收益, 一年获利更超过36亿元, 这还不包括额外的上架费和广告费。
“这根本是高度赚钱的产业。”更令施俊吉忧虑的是, 收视户在购并过程中被一再转卖, 从10余年前每户1.5万元, 6年前外资入侵后已到3.5万元, 如今双蔡积极布局之际, 更被哄抬到超过6万元一户的“数字游戏”。
事实上, 炒作有线电视的金钱游戏, 几乎每5至6年就上演一次。以凯擘前身东森媒体科技为例, 2006年王令麟以460亿元台币脱手, 接手的外资凯雷集团, 不过5年之后, 就以650亿元出场, 净赚190亿元。
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陈清河透露, 现在还有很多小系统台等着待价而沽。“毛利高, 加上脱手容易。他们只是高度运用财务杠杆来获取暴利。”施俊吉眼见2016到2017年间, 恐怕又会出现一波购并潮。
台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会理事长汪威江, 原本是演了一辈子戏的老演员, 后来自己也成为频道商, 看尽有线电视系统玩的戏码。如今他坐在同样位于瑞光路的办公室, 回想曾经拥有“戏剧王国”美名的台湾, 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最近有哪些好作品。“现在大家都是在做生意人, 企业家和财团经营媒体, 把其当成获利工具, 没有人思考如何从节日内容做努力。从电视频道到系统渠道都是如此。”
旺旺蔡家拥有的中天电视台总部大楼
凯擘媒体推出大宽频视频数字家庭2.0网络电视服务
双蔡家族不断扩展势力, 看在中华电信眼里, 犹如大军压境。最近两年, 同属系统渠道商的中华电信台湾北区电信分公司, 在副总黄子汉的调整下, 用户数每年增加20万以上, 2012年更冲破106万户, 在大型有线电视系统商的夹击中, 逐渐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接下来, 要把更多互动内容服务带到多屏幕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 提供跨平台服务。
媒体集团 篇11
2011年10月31日,浙报传媒上市一个月后,浙报集团对外发布了“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打算用五年的时间投入20个亿来推进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同时以“传媒梦工场、文化新硅谷”为目标,启动中国首个媒体孵化器——传媒梦工场。而传媒梦工场的运营模式则充分体现了浙报集团在全媒体转型升级上的创新之处。
传媒梦工场是什么
传媒梦工场,通俗地讲,就是由我们去寻找一个个创新创业团队,这些团队正在研发能够占领不同人群的传媒产品乃至文化产品,我们作为天使投资机构,搭建开放的新媒体投资、孵化、合作平台,聚合IT界、投资界、创业界和传统媒体的各种资源,提供优良的创业服务,成就新媒体创业团队的梦想。传媒梦工场对整个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来说都是极有意义的事,而传媒梦工场的重要意义不止于此,笔者认为,它至少还有三重意义。
首先,传媒梦工场是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的一种方式。传统媒体做新媒体是大势所趋,但环顾诸多实践者,大都成效有限。有人认为,以内容为驱动的传统媒体无法与以技术为驱动的互联网企业相融合。
传媒梦工场以投资孵化的模式切入行业制高点,开创了进入新媒体领域的全新路径。面向文化传媒产业的所有创业者、投资者、研究者和爱好者,传媒梦工场打造自由开放的平台,积聚各方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科技和人文的融合。这一过程中,新媒体形态的产业价值链被搭建起来并不断完善。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如体制束缚、资金不足、理念冲突、人才难寻等,可以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得到较好地解决或规避。
第二,传媒梦工场是浙报集团打造的一个新媒体开放平台。传媒梦工场是中国第一个人文产品的孵化平台,它的运营模式可以为文化企业乃至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一些新思路。
传媒梦工场通过孵化基地的建设,可以抓住文化创意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同时将原有的技术平台化、工具化,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投资,有利于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另外,传媒梦工场从一开始就实行公司化运作。内部选调加入的集团采编、经营、技术等部门的精英,通过全球招聘加入的互联网专家与通过投资孵化加入的创业团队一起工作,互相激发出文化创意领域特有的活力。这些都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目前,传媒梦工场着重打造三个平台,即基于数据库开发的云媒体数据支撑平台、以梦工场研究院为载体的新媒体研究平台、以梦工场孵化基地为载体的新媒体投资孵化平台。
第三,传媒梦工场是浙报集团全媒体转型的一条新路径。浙报集团的“全媒体战略行动”,就是力求通过内部转型、外部联合扩张、孵化未来三条路径进行全媒体转型。简单地说,内部转型就是要推动集团内的纸媒实现从内容、技术到营销的全媒体化;外部联合扩张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延伸产业链。这两条路是各大报业集团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浙报集团希望通过媒体受众数据库的改造和浙报集团上市公司等资本杠杆的应用,把这些“老故事”讲出新味道。
所谓孵化未来,就是建设传媒梦工场。相对来说这是一条新路,看上去有点“剑走偏锋”的意思,但是确确实实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建设传媒梦工场的目的就是将浙报集团的传媒运作经验、内容生产组织与传播能力与互联网界的创业、孵化、投资机制相结合,催生影响中国传媒未来的团队,让浙报集团站到新媒体产业的最前沿。
传媒梦工场正在忙什么
传媒梦工场成立至今已有8个多月的时间,主要做了以下四件事。
第一,以新媒体创业大赛切入优质项目,直接进入新媒体阵营。今年2月16日,由浙报集团联合主办、传媒梦工场承办的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在北京启动,大赛聘请马云、胡舒立、李开复等业界大腕担任创业导师。这是一场全国性传媒领域创新创业大赛,历时近5个月136天,1100多个项目参赛,22个项目晋级决赛,10万人次参与互动,微博粉丝数超过1000万。我们在活动中找到了很多优质项目以及拥有天赋和梦想的年轻团队。
第二,以新媒体峰会阐释开放理念,营造跨界融合的氛围。今年6月30日,传媒梦工场承办了首届中国新媒体峰会暨“中国新媒体30强”颁奖典礼。峰会上发布的“中国新媒体30强”是对传统媒体转型和新媒体探索过程中的一次总括性梳理,也是新媒体领域新内容、新技术、新模式创业的一次大点兵。260多位重量级嘉宾,12场行业导师的演讲,4个主题沙龙……科技圈、资本圈、文化圈,因为“新媒体”这个共同的话题而碰撞交融。
第三,以基地服务创业,构筑新媒体创业生态圈。传媒梦工场孵化基地于今年3月落户于杭州市山南国际产业园,与杭州市上城区政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深度合作试验“创意+资本”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一期园区1200平方已筹建完毕,于8月迎接首期团队入驻,二期园区6000平方也正在改建中,将于年底交付。目前基地已形成一支年轻且富有激情的孵化服务团队,为入驻的创业者提供全套专业服务。基地与创新工场等机构也已经开展深度合作。
第四,以投资助推创业,发掘影响传媒业未来的团队。传媒梦工场已经建立起一套专业投资规范和投资战略战术体系,并与IDG资本、创新工场、红杉资本、清科集团、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在上千个项目的基础上,紧密跟踪几十个项目,有5个已经完成投资或正在投资进行中。不久,传媒梦工场还将发起和组建一个早期基金,集聚浙江省内的同行和全国同行的资源,一起来投资新媒体,此外,还将调动社会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共同支持文化事业。
传媒梦工场准备要做什么
在传媒梦工场未来的发展规划上,目前主要有四个思路。
第一,找项目、找团队。继续发掘出一批专注于新媒体内容生产和服务的优秀团队,优化各种孵化服务,在孵化基地打造具有时代气质的先进创业创新文化。
第二,打品牌、聚资源。继续推广大赛、沙龙、培训、路演等活动,力争将传媒梦工场打造成中国新媒体创业第一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提升浙江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第三,创平台、建支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及智力机构合作,启动云媒体支撑平台和新媒体研究平台建设,为创业团队提供更完善的技术保障和创业指导。
第四,改机制、育人才。积极探索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努力在传媒梦工场的大旗下汇聚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新媒体领军人才。
媒体集团 篇12
澎湃新闻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同时,澎湃新闻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致力于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的实践。澎湃会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其上线前已经做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共账号,如中国政库、中南海、打虎记等等。
根据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的构想,该集团未来的新媒体战略将集中于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如《东方早报》的“澎湃”项目;第二种是面对窄众人群,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如仍在筹备中的《上海观察》和《界面》两个项目。
【媒体集团】推荐阅读:
传媒集团所属媒体介绍08-13
出版集团全媒体论文07-10
【复星集团】复星集团的集团管控体系剖析07-21
建工集团07-17
煤炭集团05-12
正大集团05-14
山东集团05-18
华龙集团05-24
机场集团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