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资源发展趋势

2024-11-29

媒体资源发展趋势(共12篇)

媒体资源发展趋势 篇1

摘要:网络的迅速发展, 给传统新闻界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和冲击, 但也正是因为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产生危机观念, 并使传统媒体变革, 开始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他们自身都认识到了互相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不足, 于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始走向合作, 资源开始互补有无。本文通过2005年的纪念性的重大事件“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专题的报道来体现出媒体间的合作, 证明网络与传统媒体不仅仅是竞争对手, 双方只有合作互补有无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 同时我也想论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现象才是将来媒体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影响和冲击,合作发展

引言

近些年, 网络发展及其迅速, 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 当然新闻界也不例外。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介的人们带来了恐慌。有些人甚至大喊“狼来了”。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 网络媒体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正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产生危机观念, 于是传统媒体开始变革, 开始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 从这个角

地址的需求导致了地址分配方式必须使用自动化分配, 这样对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也提出了极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如何提高DHCP服务器性能不足, 成为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难题。另外IPv6没有注重服务的可用性与安全性, 很有可能会增加重大的网络安全威胁, 比如IPv6采用IPSec加密, IPSec并不能够处理IPv6网络中的所有漏洞问题, 但是攻击者可以利用加密机制, 利用防火墙和IPS无法检测加密内容的特点, 绕过这些设备, 直接向服务器发起攻击。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改善IPv6协议的安全性能。

5) 物联网需要各种通信网络的融合

在技术上, 通信技术协议众多, 包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2005年的纪念性的重大事件“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专题的报道更体现了媒体间的合作。这篇论文, 就是想通过现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些现实情况, 来呐喊, 网络与传统媒体不仅仅是竞争对手, 双方只有合作互补有无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 同时我也想论证:只有新闻界摆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才能促进双方媒体的发展, 才能实现共

括前面介绍的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通信网络各种协议标准, 还有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各种技术标准等等。由于厂家的不同, 终端、设备、网络标准都可能不同, 因此会形成多种网络差异化的局面。目前物联网很难对各种行业的网络形成统一的业务提供平台。如何有效整合各种网络协议, 就成为物联网不可绕过的一个问题。

4总结

物联网带来的这次科技革命里, 通信网络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物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通信网络的发展, 通信网络也需要适应物联网的发展要求不断演进, 最终构建起物物通信与人人通信相赢。

网络出现伊始, 受众尚未形成网上看新闻的习惯, 但是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兴的媒体。尤其是震惊中外的911事件, 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是在网上率先传播的, 其影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网络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访问, 而一些著名的新闻网站也一度出现了登陆不上拥挤不堪的地步。网络因其传播的实时性、交互性, 内容丰富性, 声音、图像、多

融合的泛在网网络和业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施志勇, 王雨, 罗国栋.基于IMS构建物联网的构想.《移动通信》.2011

[2]唐雄燕.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发展策略.《中兴通讯技术》.2011

[3]沈苏彬.物联网技术架构.《中兴通信》.2011 (1) .

[4]赵慧玲, 吴广颖, 梅承力.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发展探讨.《移动通信》.2010 (7) .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630)

媒体并举的优势, 迅速异军突起。同时它的及时和多方位报道一时间使这个新兴的媒体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 它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纸媒体末日即将来临。纸质媒体在许多方面仍占有一定优势。传统的大报、大刊、历史大部分长达几十年, 有的甚至近百年, 而我国网络媒体历史最长也不过3年。相当的读者还是依赖纸质媒体, 也习惯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争取读者方面传统媒体仍占有一定优势。

纪念抗战60周年, 可以说是全国一个重大的活动, 无论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 尤其是纸质媒体都集中优秀采编力量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进行专题报道。这也是新旧两种媒体准备充分的一次交锋。各自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同时这也是他们未来生存形式的预演。但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两种媒体的竞争虽然激烈,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泾渭分明的界限也在逐渐消失, 交汇点是二者都是信息的提供者。中国的传播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 它们之间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这是个严肃而政治性极强的主题, 如果单单依靠网络媒体的力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在人才上, 网络媒体不具有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大量的记者。在经费上, 网络媒体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投放在单一的选题上。这对大多数网站来讲是两道难以逾越的“深沟”。在今天的重大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网络媒体中, 只有那些雄厚资本的商业网站, 或是传统媒体与网站联手行动才能支付这笔开销。一般的网站是没有这个资本的, 更没有专业人才去完成这类重大的采访报道。而对于网络来说它作为媒体, 有许多优势:其采编、排版、校对、出版、发行等工作全在网上进行, 根本不需要和印刷厂打交道、不需要和邮局打交道。在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和阅读的方便性、多媒体性以及交互性、查找的容易等方面, 因此, 在此次报道中许多传统媒体都选择了网络媒体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如《广州日报》和《华商报》、网易等媒体合作, 加强了报道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强强联手。

其次, 新兴的网络媒体从某种程度上赋予了纸质媒体新的生命力对于报纸来说版面的局限性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天出版一次而未能充分显示报纸的特点和优势, 而互联网异军突起, 为纸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得补充。所以新兴的网络媒体德发展对于纸质媒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 网络的崛起对于纸质媒体, 是机遇多于挑战的。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中。对于传统的纸媒体来说, 网络媒体的介入使之变的鲜活生动起来。如新华社的新华网, 新华网的栏目有:“最新报道”, “纪念活动”, “暴行实录”, “亲历抗战”, “重要论述”, “战史一页”, “抗战名将”, “国际援助”, “图片故事”, “访谈连线”, “抗战启示录”, “抗日歌曲”。扩充了传统纸媒体的空间、补充了传统纸媒体的不足, 此外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中青在线、《人民日报》的人民网等等媒体。

竞争、整合是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总体趋势, 使事物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媒体也不例外, 传统媒体是昨天的产物, 网络媒体是今天的产物, 明天的媒体变革又将怎样, 还得从今天开始。在现代社会里, 传统媒体仍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媒体也迅速崛起, 对社会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它们都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追随时代, 各媒体的发展、进步也不断满足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当中对各种传播信息地索取与运用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新旧媒体的共生有了充足的土壤环境。而只有让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充分结合, 发挥出各自鲜明的特色才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传播效果。

虽然媒体网站拥有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队伍, 但在人才结构上和主流媒体网站网络宣传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状况不相适应, 尤其缺少管理、经营、技术专才。而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却拥有相当的水准, 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正好可以弥补各自的劣势。在网络经济遭受寒冬的时候相关的行业也会受到牵连, 但是我们看到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经被人们接受, 在网络不景气的时候进行全面的横纵向联合已经是发展的需要, 跨媒体经营的策略已经被提出, 在传统媒体触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网络媒体开始把目光也投向了传统媒体, 相互融合正是发展的需要和最大的助推器。因此融合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网络媒体与传统纸媒体必须实现优势互补, 从受众的角度来讲:报纸面对的是一部分受众, 而网络媒体面对的是另一部分受众, 而只有两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过, 不过, 受多方面因素所限, 中国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目前尚处于低层面, 一时还难以甚至无法进入产业结合的高层面。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发展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媒体资源发展趋势 篇2





1、发展趋势状况



总的来看,多媒体技术正向二个方而发展:一是网络化发展趋势,与宽带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结合,使多媒体技术进入科研设计、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检索咨询,文化娱乐、自动测控等领域;二是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多媒体性能,开发智能化家电。



 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实践,由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步伐加快,使这一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不仅仅是思想解放,更是一个实践推动的过程。数字化技术将文件处理带入了新的领域,让人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生产文件,用更便捷的方式修改图像和文件,利用网络通讯把图像和文件迅速地传到四面八方。经过数字压缩,从根本上解决了录像带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未来的人们需要某一内容时,可以通过网络调出,在网络终端上阅读,满意时,再从终端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因特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不知不觉地走近了我们的生活。1997年,中国媒体对网络的报道不断升温,因特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始了商业运作,反映到教育领域,这些技术的变化,推动了学校电化教育的大力普及。很多在过去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下难于解决的问题,在今天的数字化方式下迎刃而解了。



2、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



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

 荷兰电子制造业巨头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Electronics)前天表示,它正在准备批量生产一种体积小巧、类似书籍大小的显示器,消费者将可以利用这种显示器下载报纸和杂志,然后把显示器卷起来收藏好。这种五英寸的显示器可以呈现出精细的影像,并能折放进钢笔大小的存放器中。如果它与手机相连接,还能用以下载网页、书籍或电子邮件。飞利浦表示,它利用由塑料制成的电子电路研发出了上述单色显示器。飞利浦研究部门发言人表示:“我们将可以批量生产这种显示器,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研究项目,我们将建造一个试点生产线,预计可以在2005年投产,届时年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台。”



 时代的步伐把我们带到了21世纪,面对信息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由信息组成的。网络、商务已经变成昨天的话题。人们工作依赖于信息,生活还是依赖于信息。作为商务活动中最传统的组成之一的名片依旧据占着历史。为什么没有多媒体名片?为什么没有internet名片?为什么没有pda名片?传统的名片以纸张为介质,传达姓名、电话、公司等极为有限的信息。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这些信息显得有点“寒酸”。这点儿三言两语要把个人或公司介绍的比较详细是不可能的。怎样实现用名片的形式来表达更多的内容和完整的企业形象呢?多媒体技术给出了答案。把声音、影视,把交互,以至于三维、四维的元素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在名片上,使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更广。



 其实多媒体名片只是作为生活多媒化的起点,倡导多媒体的多元化,使多媒体不只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在“蓝牙”、“pocket”等新技术下使多媒体技术、概念真正的走进生活,走进各个领域。

设计和技术是同等重要的,关键是把“前”的设计与“新”的技术相互结合,用在设计上。首先是商务活动信息时代化的概念得以应用。其次是多媒体设计艺术、技术的大众化,并突出公司的形象。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把多媒体名片或internet名片作为项目进行开发和设计制作。传统的名片还是统一着天下,只有多媒体光盘性质的公司简介。以多媒体名片作为一个多媒体应用的一个缩影,国外在多媒体应用上要领先于我们,比如数字化多媒体冰箱,数字化多媒体房屋等。虽然我们硬件,软件和国外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观念上我们要赶超国外。

 2003年,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Research预测,苹果计算机公司进入音乐下载服务市场将使该公司在这个迅速扩张的市场中获得一块份额。这家公司在5月15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预测,欧洲数字音乐下载服务服务市场到2007年将价值13亿欧元。这个市场2003年的收入只有2,400万欧元,但是将占2007年全部音乐销售收入的13%。美国数字音乐下载服务服务市场到2007年将价值20亿美元。Forrester公司称,这些收入大多数来自个人下载,并不是基于订阅的服务。更过的合法服务的出现和更高的宽带网普及率将推动这种增长。研究分析师RebeccaJennings表示,最近EMI公司和苹果公司宣布进入这个市场的消息表明,主要音乐公司和技术公司现在正开始认真对待未来的数字音乐。虽然美国合法的音乐下载市场已经摆脱了障碍,在2002年达到了1,500万美元,但是,欧洲市场落后了。这是因为正式的服务仅集中在美国,欧洲家庭宽带网的普及一直比较缓慢。但是,在今后几年里,数字音乐的传播将迅速增长。这篇报告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将迫使唱片公司向欧洲市场扩张。报告指出,宽带网用户下载MP3音乐的人数可能会比窄带用户多123%。Jennings表示,欧洲消费者最喜欢购买单曲唱片。在2002年,欧洲人购买了大约1.65亿张单曲唱片,而美国单曲唱片仅销售了900万张。Jennings预计,欧洲消费者一般都下载单曲唱片,在欧洲的数字音乐销售将有42%是单曲唱片。在2007年,成套唱片将占下载音乐的49%。分析人士表示,还有基于订阅的服务。到2007年,将有200万用户为这些服务支付1.25亿欧元。

 20世80年代,美国APPLE公司成立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同多种信息媒体相结合,并首次推出了MACHITOSH系统机,标志着早期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方式,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并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电子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管理等的蓬勃发展。此外,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以因特网(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与教育更是结下不解之缘:美国在1998年公布了INTERNET计划,宣布要使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家庭和每一个美国公民都能享受INTERNET带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英国政府建议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并推出“全国学习网”,目标是到2002年使英国3.2万所中小学全部进入因特网;我国教育部1999年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校园网的构建提到日程上来,2000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同年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目标是在未来的5-10年内使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能与网络联通,到2005年使所有大学和一千所中小学上网。





3、在网络教学上的发展



 “多媒体”与“网络”的联姻促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产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质的区别。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机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形式的教学。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



三、总结

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中国广播 全媒体广播 内容为王 网络广播

五年前,笔者曾就多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策略发表过一些看法。五年间,广播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景象已大不相同。从经营创收的角度说,五年前,全国广播超亿元的电台大概十家,今天已达二十多家;从频率建设方面来看,五年前,专业化是时髦语,今天,类型化则成了关键词;从媒介融合的角度说,广播与新媒体已经由五年前的台网互动变成了今天台网融合乃至台网一体;而在此基础上,传统广播又衍生出多种形式,“播客”广播、数字音频广播和以车载、手机、MP3、MP4等为接收终端的移动广播,不一而足。特别是“微电台”的悄然兴起,更是让广播与听众的互动更直接,更高效,更便捷。可以这样讲,“多媒体”与“全媒体”已不只是简单的字面意义的不同,而是网络与数字技术给媒介生态和传播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具体体现。

现今,在媒介融合风声水起、台网一体深层推进的形势下,广播媒体到底处于怎样的一种发展状态和发展格局,这是业界和学界所应共同关注的问题。当我们以理性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去探讨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趋势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传统广播仍是听众的第一选择

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步推进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讯工具和信息传播手段愈加先进。网络和手机的日渐普及,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到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上,广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然而,广播是“听”的媒体,是唯一可以“解放”人眼球的媒体。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先天性缺陷恰恰成就了它的移动性和伴随性优势,受众可以在移动和忙碌中接触广播。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以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出现的网络广播,模糊了传统广播的媒介特性。并且,不管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媒介融合之后都以全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受众,其提供的内容趋于一致,加之网络广播的节目内容大部分是对传统广播节目的机械复制,外加文字、图片等形式,内容聚合力不够,影响力不强,没能在受众心中建立起强大的网络广播品牌形象。而受众在多媒体竞争的媒介生态下拥有较高的自主选择权,同质化的结果使受众失去了非网络广播不可的选择理由,网络广播受众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受众力量相当弱化。赛立信公司2010年6月发布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珠三角及港澳地區广播收听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传统广播依然是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工具,占49. 8%,而MP3、手机等也是听众收听广播的重要工具,合计达60%,通过网络收听广播的不足10%。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对2010年全国100多个城市收听市场研究结果同样显示,收音机仍然是最普遍的选择工具,达到45%左右;一线城市的车载收听比例有将近三分之一,使用手机收听的比例,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均超过了10%;使用互联网收听广播的情况处于较低水平,选择比例不足1%。以上所述收听工具,收音机毫无疑问是传统的广播收听工具,而车载广播、MP3、手机等移动收听工具也都具有接收调频广播的功能,在非网络环境下,收音机、车载广播、MP3、手机等都归类为传统的广播收听工具。显然,传统广播的收听方式仍为广大受众所青睐。

在有限的媒体市场中,网络广播相对弱化的受众群与越来越急速的媒介融合发展步伐的对立与矛盾,是网络广播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如果说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是由广播、报纸、电视分割成互有交差的几大群体,那么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受众群体则是处于错综复杂的交织网络中。稍显遗憾的是,在网民数目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广播网站却经营惨淡,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字显示,投入1000万经费的北京广播网,在国内所有网站中排名第771位,而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门户网站的中国广播网,在国内所有网站中排名第2229位。①由此可见,虽然现代社会人们对媒介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但是释放人们眼球的传统广播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介战场占有一席之地;而失去移动性和伴随性特色的网络广播并不为广大受众所热衷。目前,网络广播技术尚未成型,培养听众打开网络听广播的习惯尚需时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广播仍然是听众的第一选择。

然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传统广播的市场空间依然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业者就一定要固守传统广播而放弃其他可经营的领域,传统广播毕竟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通过跨媒体经营与新媒体合作可以弥补传统广播的不足,有效地拓展广播的传播渠道。因此,打造全媒体广播,是广播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和媒介环境变迁的必然选择,也是广播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然,这需要在维护广播主体功能地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序地推进,应将音频内容作为主打项目来经营。融合绝不是淡化与削弱广播的媒介特性,而是让更多的听众,尤其是那些追求时尚,对新媒体有着浓厚兴趣的青少年听众能从更多的渠道,用更多的方式收听广播。笔者认为,中国广播网力图打造全球最大的中文音频网络门户和中国最大的网上音频内容提供商,实现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传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强化内容建设永远是广播发展的第一要务

“内容为王,受众为本”是广播媒体恒久不变的追求,它要求广播业者以创优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将内容做好,将节目做精。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广播仍将会以传统广播为主,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为辅。每一种广播形态都有其生存空间和受众市场,不论形态如何衍变,坚持按广播的传播规律办广播,强化内容建设都是未来广播发展的第一要务。

传统广播,加强专业内容建设,满足主流听众需求。流动听众和老年听众是广播的两大主流受众群,媒介融合对这两个群体影响不大。针对主流听众的特定需求和收听特点,加强专业频率的内容建设和信息服务,是传统广播继续努力的方向。

nlc202309021119

央视索福瑞2011年2月发布的《2010年广播市场收听表现研究》显示,交通、新闻和音乐类广播引领整个广播市场发展,这与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和私家车的广泛普及密切相关。近年来,私家机动车保有量大幅攀升,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加剧,广播移动性和伴随性的媒介特性使得駕驶和乘坐机动车的“流动听众”群不断壮大,他们收听广播的频率更密、时间更长、忠诚度更高。“流动听众”对路况信息、新闻资讯有较多需求,打造特色节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根据流动听众的需求加强专业频率内容建设,以高品质内容赢取听众信赖,是广播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较10年前上升2.93个百分点,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老年群体也是广播受众的最大群体之一。根据中央电台全国听众收听状况调查,全国60岁以上老年听众经常收听广播节目的占38.8%,老年节目的关注度高达17.8%。受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经济条件、作息习惯等因素限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老年受众分化力不强,针对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传统广播的生活服务、养生保健、休闲娱乐、心灵慰藉类节目应得到重视。“银发经济”蕴含的商机给老年广播节目运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给广播带来了发展机遇,开拓老年受众市场将是广播业者努力的方向。

网络广播,用户特点决定内容设置。“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②网络广播受众逐步向“用户”转变,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他们具备上网的条件和时间,由同步被动式的“接收”向异步主动式的“选择”转变,自主选择“在线收听”或“下载收听”。因此,网络广播的内容设置必须契合年轻群体的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时尚前沿、休闲娱乐类节目为主,这样才能满足用户愈加多样的信息需求和日益细分的个性需求,如银河网络电台,其节目立足于前卫和时尚,包含娱乐、资讯、知识、情感、教育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风格新颖,以网民边听边聊边参与的新型网络广播形式在网络电台中独树一帜;而青檬网络电台的内容设置则贴近大学生活,包括音乐、娱乐、生活资讯,以及人文、艺术、考研、就业等咨询性、教育性节目。

手机广播,内容生产是产业链轴心。手机广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有两层含义,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全媒体环境下的手机广播,指的是第一层含义。手机精巧轻便,便于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广播,手机与网络技术结合后,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受众可以用手机在线收听和点播节目。手机广播催生出涉及电台和通讯运营商等多方利益的广播产业链,内容生产无疑是产业链的轴心。

以央广手机台为例,该台突出中央电台独家独创特色,以《央广新闻》为龙头,多种新闻资讯为特色,内容涵盖热点新闻和国际、体育、娱乐等分类新闻,突出快速性和趣味性,以海量信息、通俗易懂、快速贴近为服务标准,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新闻需求。手机报是手机广播的重点业务,《中广财经》手机报延续中央电台权威性财经播报内容,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提供高品质财经资讯,传递全新消费理念,提供个性化理财指导;有声手机报《新闻和报纸摘要》以中央电台各频率内容资源为依托,汇集国内外媒体当日要闻,每日提供超过八家主流媒体新闻摘要和十余位国内外著名评论人的独家观点,突出音频特色和评论品牌两大优势。高品质的节目内容是吸引用户使用手机广播的必要条件,手机广播产业链势必围绕内容生产下工夫,唯其如此,才能把手机广播业务做大做强。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教授)

(本文编辑:刘浩三)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篇4

1 新媒体的定义

目前,在学术界尚没有对新媒体的权威界定,其普遍的认识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分析,新媒体包含新型媒体和新兴媒介;从狭义的角度分析,新媒体所指的仅仅是新型媒体。所谓新型媒体,泛指应用在数字技术、传统媒体基础上改造或更新换代而来的一种媒体形式,其中,有线数字电视、无线移动电视、户外新媒体等均属于新型媒体的范畴[1]。而新兴媒体所指的是在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和飞跃的一种媒体形式。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创意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加工以及新的诠释的一种新的媒体概念[2]。

2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就新媒体所呈现的形式来讲,它是多样的,也是比较丰富的,能够将文字、画面、声音等融为一体,对于传播的内容也能做到无限、即时的拓展,促使内容变成活物。新媒体以存储为介质,其要想满足所有信息的存储需要,只要在满足了计算机条件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就新媒体的特点分析,其不仅具有大容量,还具有检索便捷性,能随时存储传播的内容,对于以前或相关内容的查找也比较方便。和电视、广播相比较,只有新媒体能够随时对内容进行加工、发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时间限制。在新媒体的传播上,它是在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宽带局域网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音频、视频、语音等服务的。在新媒体行列中,目前其主要有7种媒体形态被纳入其中,其分别为: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移动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有限数字电视以及移动工具电视[3]。

3 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3.1 传统的广告形式需要变革

广告作为新媒体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传播广告的过程中,新媒体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适应消费者的“碎片化”,以及广告媒体的“分众化”发展趋势,就新媒体的发展来讲,它促进了传统广告传播方式的改变,让传统广告朝着一个跨平台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方向改变,这种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将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出来。同时,在网络广告的跟踪技术中,对于广告的推广策略能够灵活地进行调整,并因地制宜地制定网络广告的发展目的,最大程度吸引了广告主的目光。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广告行业中,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还促进了传统广告形式的变革,使其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新媒体广告在音效渲染和视觉传达上的效果非常好,尤其是视觉传达,让广告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视觉化改变。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下,网络广告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变革和各种副媒体表现力和承载力的提升,促进了网络广告的发展,为广告的宣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传播途径。

3.2 促进着手机媒体的到来

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仅仅是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而存在的,但是在当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手机这一通讯工具已经在新媒体技术兴起的过程中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媒体的平台。通过手机,大家可以上网、看电视、浏览新闻等,实现网络普遍功能。对于手机媒体的这一发展趋势,部分学者认为,虽然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技术,而又兼具了传统媒体的所有,有很多狂热的追随者、崇拜者,但却不能将新媒体认为是生活中的所有。以手机电视为例,手机电视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利用智能手机的视频功能和操作系统,作为接收电视节目的终端媒介,具有电视、广播、网页、游戏等多个节目,用户可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地搜索,是继家庭电视和电脑后的“第三块”影响。但是,因受众心理、内容和媒介繁荣的制约,手机电视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传播媒介而存在的,毕竟手机电视的数量是无法超过电脑和电视用户的数量的,但是也不能否认目前手机媒介的确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在繁重和紧张生活与工作状态下,能够及时获知消息的一种快捷阅读载体。

3.3 IPTV,促进传受互动的进行

IPTV即网络电视,它所指的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尤其是宽带互联网下一种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主要是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宽度网络或有线电视来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一种新型的电视传播媒介。IPTV以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具体的使用中,通过加装IP机顶盒,用户能够搜索多个电视频道,且和网络同步,还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实现网络搜索功能。因此,这种网络交互式的电视不仅集合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还具有现代网络交互传播的优势,为电视的传播带来了一场新的发展革命。而通过网络电视,IPTV所具有的节目交换平台,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为丰富的个性化和交互式的电视节目,让用户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加高度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空间,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交互式的数字媒体服务,并配置了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如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给用了带了一个全新的电视体验[4]。

3.4 与业界结合,朝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外也加深了对新媒体研究的力度,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之中,如中国互联网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的方兴东对Blog的研究。以前,在成立网络传播研究机构的过程中,网站和院校都是独立进行的,如2002年千龙网设立的千龙研究院,2000年北京广播学院设立的网络传播学院。但自从2003年开始,国内网站联合院校共同建立网络传播研究机构的新模式开始显现,由此说明中央和地方开始对高校与新闻网站的合作逐渐重视起来,并共同走上了资源互补、共谋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我国传媒集团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呈现一种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的趋势,但无论是从专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科技手段、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传媒质量、产业化经营等任何一个方面来讲,新媒体的发展都促进着传媒集团的变革。目前,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主要存在着集团化运作程度不高,缺乏竞争力,组织结构不科学,内部管理不规范,存在发展机制障碍,传播产品同质化,营销手段行政化,人才机构不合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但实质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5]。随着传媒竞争越来越强烈,要弥补自身不足,解决内在问题,传媒集团必须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新媒体技术促进了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并逐渐投放于传统媒体之中,而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规模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改变。从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新媒体正以其高效畅通的媒介传播网络为支撑,为传媒企业提供了一个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播体系,在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媒体还将逐步取代部分传统媒体行业,引领媒体产业新的发展潮流,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而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渐向文化内容靠拢,引领新媒体走向更好的未来。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以新媒体为主导的现代媒体传播技术正在呈现着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和优势更加突出,也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背景,为当前信息时代消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快、更直观的传播渠道。新媒体传播的力量是无法忽视的,更是为现代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从新媒体的定义出发,对新媒体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为当前媒体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趋势,网络化

参考文献

[1]汤景泰.论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13,(11).

[2]赵天然.对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的思考[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20).

[3]汪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3.

[4]康伟超.新媒体的来世——论新媒体新现象与未来发展趋势[J].山东青年,2015,(3).

媒体资源发展趋势 篇5

十八大期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传播党意、汇聚民意的重要渠道。十八大话题成为新媒体的沸点,新媒体成为十八大的“红色阵地”。

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形势下网络宣传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他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至高点。

新媒体正在成为影响和构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这点已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还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另一方面,由于以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如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持续发展危机,它的影响力在慢慢衰退,但它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思想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复杂,这就要求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阀的媒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究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塑造和影响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推动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课题。

一、媒体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当前,数字报刊、移动电视、手机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博客、播客、微博客等新兴媒体正在崛起,影响力在加大。我国网民有近6亿人,手机网民有4.6亿多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3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新兴媒体,开拓和占领这一新的阵地。传统媒体并不会很快消亡,同时新媒体正在迅速发展,两者之间会出现融合和摩擦的现象是必然。

1、全新的认识媒体融合的价值和特点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它既不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也不分读者和作者,是多对多的传播形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新平台将更多具有新媒体的特点,这是可以预见的。新媒体的特殊属性使得它在很多具体的决策中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只有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和考虑媒体发展趋势,才能在时代进步中保持主动,更好地发挥媒体融合的价值。

首先,充分认识媒体融合,无论出版技术如何变革,用何种网络传输,只要具备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都视为新媒体,大力加强建设。

其次,要认识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又与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差别和不同,要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再次,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并最终走向融合的关系,积极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新媒体之所以在短短数年间受众人数暴涨,原因就在于它的草根性。特别是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使“人人拿着麦克风,人人都可被关注,随时随地可发布”成为现实,其“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生活方式。新媒体不只是草根文化和草根视角的简单复制,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重置了社会的组织架构,唤醒了沉睡在草根群体潜意识里的参与社会进程的诉求欲望和权利欲望,这是新媒体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贡献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新媒体的草根性赋予了它最鲜活的生命力,但其草根视角和草根属性也注定了这是把“双刃剑”。它在向我们提供大量新鲜资讯的同时,也良莠不分、泥沙俱下。

传统媒体则代表着一直在主导社会发展的精英文化。其传播模式从思想层面上来讲,是一种预先策划好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传统媒体的精英文化属性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疑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导意义。它通过舆论宣传和舆论控制避免了整个社会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容易导致的盲目和冲动,是中国社会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一块基石。尽管互联网使得大众发表观点更加容易,但是大众的网上行为是一种草根文化,传统媒体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依旧重要,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内容是并行不悖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所代表的不同视角和文化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恰恰相反,它们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才有利于发出最具价值的声音。走融合之路是它们发展的出路,这种有机结合的力量将是非常巨大的,它意味着草根经验与精英意识的结合,几乎可以涵盖所有行业和群体的声音,兼具经验和理性,有利于健全舆论引导机制,聚同化异,扶正抑偏,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等议题的实施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3、优势互补共利共赢

新媒体在载体和内容上糅合了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表现出数字化、碎片化、话语权的阅众分享、自媒体特征。2010年,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非“微博”莫属。今天,你织“围脖”了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个人时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表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微博已经从影响个人生活延伸到推动信息传播,甚至社会变革的层面。据学者分析:一种传播媒体普及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可见新媒体发展速度惊人。然而,新媒体也存在自身的问题,首先是新媒体原创新闻不足;其次是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足;再次是海量信息遮蔽信息价值和知识;最后是网络新闻的趋同化。在目前的环境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在信息传播中,传统媒体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而难以取代,其内容优势在短时间内不可动摇。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舆论环境和新媒体舆论环境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有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动融合之路,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首先,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最核心的优势之一是内容生产力。虽然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是新媒体在内容方面对于传统媒体具有相当高的依赖性,大量的原创性首发报道仍来自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当 前的相关法规政策,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采编权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很多时候只能是转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融合成为全球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次,传统媒体聚集了一大批职业化的优秀新闻传播工作者,这些传统媒体的新闻业者既接受过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专业训练,又接受过关于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专门教育。对于新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还存在着无法承受的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

第三,早期的因特网为技术精英们所创建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今,网络越来越把眼光转向了有新闻背景的人员,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被因特网所接受和利用。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一旦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结出更好的效果。

第四,传统媒体大都经过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众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所具有的品牌效应是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传媒产业的纷繁复杂、产品多样且供大于求的媒体市场格局,传统媒体的品牌在受众中的信任度与吸引力,如采用品牌延伸的策略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原品牌的强化,这正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在利用品牌资产方面的一种有效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如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

总之,尽管新媒体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是传统媒体拥有优于新媒体的人才、资源、权威性及品牌等传统优势,新媒体必然要与传统媒体结合,各取优势,互补短处,形成一个综合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的平台,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策略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尚未完全规范期,分配出现多极分化,思想出现多元化,正确宣传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水平,是新闻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今推动社会进步的角色无法由一方单独完成。站在发 展的角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力量,将是今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

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使媒体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变,既延长了新闻产业链条,突破了传统媒体过去在时间、空间、影像表现方面受到的局限,又继承了传统媒体强烈的策划意识、整合意识、庄重感和携带方便等特性,使新闻产品的传播媒介具有丰富性和可选择性,还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时效,扩大了影响。如何加强两种媒体、两种传播途径的融合,切实担负媒体责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最终可以通过两种媒体的互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1、要发挥舆论引导,抢占舆论主阵地

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仍然是一种舆论工具,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使其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利用自己的权威性积极和新媒体相结合,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化解社会危机,是传播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媒体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2、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扩大新闻宣传的实际效果

加强媒体间的互动,把传统媒体的深度及其传统价值理念带到新媒体的创意和制作过程当中去,不断探索最佳切入点,进一步拓宽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化期刊等产业。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表示:“传统期刊要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数字化将增强了期刊业的传播力。”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不应该逃避或焦虑,而应怀着满腔热情地探索互动之路。

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数字期刊强化线上线下平台互动,建构专业化、深度质量的新闻专题,逐步增强媒介融合的公信力、吸引力及竞争力,即是传统媒体和它所属的新媒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必然。

3、要加速传统媒体的转型

面对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创新转型,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在新媒体发展上有所作为。要抓住机遇发展平台、利用平台,坚持内容为王,按照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按照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与新媒体之间的相互整合、融通,以发挥综合整体的优势,从而创立新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遵循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精神,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手机全媒体移动发布,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融为一体,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迅速壮大新媒体产业。第二,完善我国移动内容版权的法规,尤其是制定适应媒体新技术发展的配套政策,推动能源节约型的数字媒体普及传播,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无纸化发行。第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受众方面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分工合作,促使传统媒体转变观念,实现传统媒体数字化、移动化的发展。第四,面对当前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环境,政府、企业等单位都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技巧。第五,传统媒体应逐步建立起自有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系统,这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建立起自有的新媒体系统,将主动传播与驱动传播、群体传播与个体传播、事实传播与观点传播、随时传播与定时传播一体化,才能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4、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全媒体团队

报纸发展全媒体,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人才基础。在人力投入方面,除了引进必要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之外,可以倡导报社内部记者编辑兼职新媒体岗位。报纸这么多年培养了一大批擅长内容把关、精通内容制作的人员,而随着厚报时代向薄报时代的转换,报业内部也面临着人员重组的可能。报纸在这样的背景下办新媒体,可以借助母报的采编、经营队伍,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自办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传统媒体自办新媒体,在人力投入方面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新媒体建设的人才需要问题,反过来也能锻炼和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5、加快新媒体融合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

随着新媒体技术、运营和服务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融合不仅仅发生在新媒体的产业端。政府和行政机关的立法理念、法律体系的建立以及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了二者各自优势的有效融合。

多媒体教学发展及趋势化研究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发展;趋势

“多媒体”的英语单词可以表述为“multimedia”,一般认为是由multi和media两部分组成,可以理解为集动画、声音、文字、动画、图像和录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并能产生生动的效果,以多种媒体作用于学生并以各自需要加上声效的配合,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控制。

多媒体教学的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继承传统的教学媒体的精华基础之上利用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共同参与教学整个过程,使多种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一、多媒体教学的功能特点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指的在课堂由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受到限制。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人类积累生产生活经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当今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却显得有些不足,多媒体教学以其控制性、交互性、集成性便应运而生了,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有几个方面的不同:第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模拟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和谐友好课堂氛围的建立。第三,多媒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第四,教学结构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体验不同于常规的课堂学习。第五,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势利导。第六,有利于学生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阶段,对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课堂教学多是采用录音、投影、幻灯、录像等电子媒体。1990年之后,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普及,通过计算机将多种电子媒体结合为一体,多媒体计算机便应运而生。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是特指在课堂上通过计算机的运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集合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因而当下大部分的高校也普遍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对于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纷纷采用这一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此外,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高校,对于初等和中等教育来说,多媒体教学更能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过程。

三、多媒体教学的趋势化

(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Internet革命的大发展并且产生了连环的反应,Internet不仅促进了实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更直接带动了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并且形成了网络多媒体的多种应用。在Internet发展刚刚起步的年代,由于受到网络带宽以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只是限于单向的静态的网页浏览和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的进步,网络更新和提速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Internet不断更新自己的软硬件实力,并使它不断走进千家万户,此时,作为社会潮流引领的教育更能感受到先进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结合Internet的应用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涌現。

(二)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

仿真技术是当代世界先进技术的代表,作为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技术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仿真技术以交互性可以令人产生一种“虚拟世界”,能使深入其中人全身心、一丝不苟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不会产生质疑。现阶段多媒体和仿真技术的结合是使用是使用360度全景摄影技术所拍摄的高质量画面来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此种虚拟情景在教学课堂中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置若其中,彷佛自己能够成为剧中人,直观的认识的产生必然比刻板的书面表达更能易于让人接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比书面知识更多的内容,提高记忆水平,记忆保存的时间更为久远,学习的效率和乐趣提高了,必然能够起到优势循环的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CAI技术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直观的表达形式引入辅助教学系统固然可以改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得到强有力的改善。多媒体系统的劣势就在于缺乏对学生模型和推理机制的支持,也不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意愿提供恰当的教学内容,更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即不能作到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技术,顾名思义,它是研究和扩展人的智能的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把此系统引入到叫算计辅助教学领域,能够做到根据学生的事实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客观性的评价,我们称为学生的“机器家教”。然而同时教师的指导得不到有效的监管,教师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伴随了教学方式的机械化。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趋于人性化和智能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多媒体教学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研究对多媒体教学的总体以及局部概念深刻理解之后,整合了多媒体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情况,初步得出多媒体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的几种趋势化理论,丰富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趋势化分析,能够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作者简介】

张衡(1987— ),山东邹城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课程教学论(旅游教育)。

瞻望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篇7

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新媒体目前主要有新闻网站、手机报、手机电视以及正处在萌芽状态的电子纸。

处于转型期的手机报

目前, 国内约1500家手机报产品正在跑马圈地, 用户数已超过8000万, 凡是使用手机的用户, 基本上都已经被各种手机报促销方式刷过一到两遍。随着手机报用户的高速增长, 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行业管理规范日趋严谨, 新闻检查管制部门也逐步将手机报产品列入正规媒体当中, 其市场地位逐步提高。

郑州晚报社去年也创办了郑州手机报, 但是, 从运营来看, 发展速度不快。目前, 手机报已经发展到了运营商垄断用户、盈利模式单一和技术瓶颈的阶段。电信运营商利用自身优势, 将手机报产品的用户进行垄断, 导致了大多数用户均是三大运营商自身手机报的定制用户, 剩余用户几经沉淀, 市场几乎无潜力可挖。另一方面, 单一依靠手机报用户包月收费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但运营商对手机报广告内容的严格管制又让拥有强大广告客户资源的传统媒体无用武之地。技术上, 短信手机报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彩信手机报又受限于用户手机终端, 且互动性简单, 无法给用户更多的生活帮助。

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殊途同归, 3G终端的普及、带宽的提升, 将使手机报的内容容量大大提升, 互动应用也将有施展平台, 服务内容、视频内容、娱乐内容、互动广告内容的植入将成为手机报下一轮的竞争焦点, 而这次竞争的关键, 仍将是看哪家媒体和本地运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获得的技术资源更多。

逐步走向市场的电子纸

电子纸在我国媒体界目前还是一个陌生的新产品。它的出现对传统印刷业将是一次猛烈的冲击。电子报即时化的时效性最具优势, 是传统报纸无可比拟的, 而且省略了印刷和发行的全部流程, 可以大大节约运营成本。

电子纸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它节约了天文数字般的传统纸张, 同时也挽救了大片森林。造纸术和印刷术将首先在报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电子报在国外已经比较普及, 只是一张纸的大小。在日本, 电子报同时将实时天气预报、交通情况、电子地图、电子图书馆、各类生活查询等功能囊括在内, 用户点击广告或者相应的索引时, 还会弹出对应的电话呼叫与目的地导航功能。假设我们看到了一个电影预告片, 那么我们只需要点击进去, 打个电话订票, 然后驱车前往电影院即可。由此派生出的广告或佣金收入, 也将成为新的盈利点。

在中国, 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电子报, 将随着3G终端的发展, 逐步走向市场, 电子报和手机报目前存在的主要差别, 在于继承了传统报纸的“面孔”, 即版式与传统报纸完全一致, 兼具纸面与网络的阅读特点。电子报充分发挥了报纸“版面语言”的优势, 通过标题、字体、图片、色彩、线条等元素, 体现了母媒的风格和特点。

彻底颠覆媒体运行模式的新闻网站

据悉, 截至今年3月底, 中国网民人数是4.04亿, 占整个国民比例的28.9%, 已经超过世界平均值25.8%。在大城市, 这个比例更高, 在北京的平均值是65%, 在上海的平均值是62%。庞大的读者群, 极大促进了新闻网站的发展。

新闻网站发展到今天, 其重要性已不可置疑。新闻网站依托强大的互联网优势, 传统媒体不可望其项背的读者群, 在重大的新闻事件当中, 往往充当了舆论引导者的作用。

据权威网站数据评测显示, 目前新浪网的日访问量超过3亿, 庞大的访问量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据报道, 2010年4月底, 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大众网、华声在线、浙江在线和四川在线等10家媒体被相关部门选定在A股上市。新闻网站已经从媒体群中的新生力量逐步成长为中坚力量。

新闻网站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殊性, 主要在于通过舆论引导, 能够快速反应, 从而最大限度地对事件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新闻事件, 都是从网络引爆, 再综合民意引导事件延续, 甚至改变一些政策的修订, 对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的监督等。

新闻网站的市场竞争, 也存在二八理论, 20%的新闻网站拿走了80%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的地方新闻网站, 仍依靠财政拨款, 处于吃不饱的尴尬地位, 和同城的各类商业性、娱乐性网站比起来, 访问量也远远落后。地方新闻网站的出路, 在于紧密结合本地传统媒体, 开发服务项目, 做好本地新闻报道, 做出特色, 吸引读者, 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发展之路。

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层如何制定战略发展政策, 采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措施, 结合母体采编资源, 拓宽本地资源, 做出特色栏目, 加强网站造血功能, 从吃财政饭转向吃市场饭。

以青岛新闻网为例, 近4年收入连续翻番, 2005年收入274万元;2006年收入651万元;2007年收入1413万元;2008年收入近3000万元。

在集团报纸对网站的支持方面, 青岛新闻网与其他新闻网站情况相近, 可以转载集团下属3报已经公开刊登过的新闻, 但青岛新闻网同时付给集团转载费20万元。网站在报纸上进行广告宣传, 同样也予以付费。在报纸经营面临挑战的情形下, 网站的房租、物业、电费等, 均由网站自己承担。青岛新闻网目前的收入来源, 也与国内大多数网站一样, 主要来自网络广告、无线增值等收入。

青岛新闻网采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广泛吸纳人才, 任人唯贤, 内容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特色, 抓住机遇, 迅速做强。

新闻网站可结合母体都市报资源, 建立立足本地区, 以服务性为导向, 以论坛和互动为基础的地区性门户, 大力开发各种以兴趣爱好和实用服务为主的社区。网站的内容将极大丰富, 原创性和实用性信息很多。因为专刊服务类的信息本身就是都市报的强项, 以此为基础的分类广告更是都市报的优势。循此发展下去, 新闻网站将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处于观望期的手机电视

随着3G时代的到来, 手机电视已经被很多人认为将是3G的超级应用之一。

对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广播传媒业与电信业来说, 手机电视是一片等待发掘与探索的新大陆。知名英国研究公司Informa Telecoms&Media曾表示, 在未来5年内手机电视市场将真正壮大起来。该公司预测, 至2011年全球手机电视用户将达2.1亿户, 其中亚太地区将有9510万户, 欧洲地区将有6870万户。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未来手机电视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多个企业, 甚至跨行业采取多种标准经营的情况。手机电视在部门监管层面上一直难以实现突破, 以至于在业界普遍认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情况下, 手机电视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信与广电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 制定了不同的制式标准。这也预示着这片新兴市场的竞争程度会超过以往任何电信业务市场。

总的来说, 手机电视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三网合一的实施将使手机电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移动电视和取代广播的主流媒体。目前, 手机电视尚处于内容乏善可陈、标准不统一、政策不明朗和终端短缺的观望阶段。

媒体资源发展趋势 篇8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 广播业仍在顽强而持续地求生存谋发展, 这种现象在每个传统媒体中普遍存在, 其实我觉得原因就是缺乏“创新”。今年广播广告的发展态势应该引起传统媒体的警觉。那么如何实现广播业的创新突破呢?

首先, 实现广播广告的营销变革是必经之路, 由于传统媒体的特性, 作为我们媒体人都知道, 虽然我们的节目经常改版, 但其中主动创新是非常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动的、倒逼地进行创新。导致传统媒体创新乏力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体制因素与行业技术变革。

其次, 对于当今的中国广播改革来讲, 大家不得不承认小打小闹的微观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广播业面临的下滑态势。如何发展和壮大广播笔者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比如可以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 选择中心城市, 建设区域性广播大台, 区域中的其他省市则改办各类专业台。以东三省为例, 可以在黑龙江建立区域性广播大台, 播中央及各省、区的重要新闻, 覆盖整个东北地区;辽宁、沈阳则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地方专业台, 比如经济台、文艺台、旅游台等;当然市台还可办服务性更强的、社区性的电台, 比如交通电台、谈话电台、成人电台、女性电台等各类电台。这样做既整合了资源, 也不会出现恶性竞争以及广告投放缺乏针对性的现象。

和新媒体相比, 广播电视仍属事业体制, 在对人才的激励上不如新媒体给力, 而且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高效的数字化节目制作使制作成本迅速下降, 这也使得中央及各地方台走向平行化竞争。这些因素都倒逼传统媒体在营销上不得不进行创新, 作为体制内的媒体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创新不仅幅度小, 效率低, 甚至是换汤不换药。而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广告、移动终端广告无孔不入地抢夺着广播广告的受众群体, 广播自身的缺点就是不能直观“看见”, 而且在创意方面非常有局限性, 也就是只能凭听觉感受, 而不能看见实物, 可是, 广播的优势也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 广播拥有宽泛的受众群体、低成本制作和播发迅速的性质, 如何利用这样的优势面对未来的发展?那就必然结合借鉴新媒体技术。

广播和网络的结合势必是强大的, 比如广告优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就实现了突破, 以5秒钟的简短广告语匹配百度搜索功能, 这样就使广告主省去了在互联网上重复投放广告的资金, 也形成了广播媒体优势与新媒体优势的对接, 而且广播广告低成本、迅速、多版本, 还富有伴随性。另外, 现在新兴的声音二维码也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使声音转变为视觉化, 如今网络的发达成就了这一点。

第三, 从中央到各省台都在做着这样的变革尝试, 新媒体广播开始出现。和网络平台合作, 把广播移植到手机的终端上, 只要受众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广播软件, 就可以在有网络链接的情况下, 随时打开手机广播。但基层电台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好, 依然是依托传统节目, 只是转变了传播方式。手机终端广播开发了广播领域的又一市场, 为什么说是又一市场呢?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广播终端“考拉FM”, 它不是传统电台做的广播, 而是北京车宇集团旗下的传媒公司开发的手机电台, 他们并不拘泥于节目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全国各地招募工作室和主持人才, 重金购买他们制作的节目, 只要你敢想, 敢做, 你就可以作为这个手机广播的DJ, 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选择宽泛, 就连2013年最火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里的王诗龄小朋友的爸爸王岳伦导演也在微博中提到他在闲暇之余就会打开考拉FM收听笑话类节目。此外, 在收听过程中你也不会遇到像传统媒体中的主持人的话还没说完, 广告就蹦出来了的情况。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 考拉FM是如何养活手底下一班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DJ的呢?车宇集团的目的不止于此, 他们现在仍然在不断地壮大丰富自己的媒体, 这一媒体终端未来的走向就是伴随着私家车直接进入我们的生活, 未来, 当网络覆盖绝大多数城市时, 我们的私家车上就会自带考拉FM, 打开收音机, 我们收听到的不再是为了听路况首先要听五分钟广告的传统广播, 私家车主有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听小说, 听评书, 听新闻, 听笑话, 听情感, 而本城市的路况可随时查询。只要有网络, 就有考拉FM, 到那个时候, 作为受众, 是选择没有新意的传统广播, 还是选择满是快意的考拉FM呢?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 我会打开考拉, 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 实现我的主导权。那么作为传统广播, 到那个时候该何去何从呢?

在现今形势下, 广告的冲击, 新媒体的排挤, 手机广播的迅猛发展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那就是固守成规是不可取的。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人, 更应该转变营销模式, 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打破以往的陈规, 给予人才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媒体资源发展趋势 篇9

1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媒体一般是被用于信息传递及沟通交流的渠道或者载体,一般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从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看,其有着显著的优势,因为人们在长时期内一般都是从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资源。但是在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众多不同的信息传播模式的新型媒体,例如互联网上、手机资源、数字电视或者报纸等,这些新时代的传播信息资源的产物一般被称为在新媒体的范畴中。

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虽然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及影响范围,但是两者之间的服务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对准了社会大众,所以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具有相同的基础条件。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新兴媒体压缩了一部分传统媒体的信息控制权及主动权,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减少了一部分观众。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从整体上看,两者的发展趋势具备了可行性和必然性,一方面,传统媒体对于新时代的改革需要新媒体提供更多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传统媒体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减少墨守成规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新兴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拥有先进的技术,但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又需要传统媒体的辅助才能够更好的传播。所以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节奏,两者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但是又互相竞争,各有不同的优势。

2 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中的不足

2.1 传统媒体在当前发展趋势中的不足

在受到新兴媒体带来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也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就是传统媒体的技术更新比较缓慢,系统升级维护也比较滞后。由于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比较固定,在一些岗位机制上都是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不能够及时采用有效先进的技术帮助传统媒体在管理上有所提高。其次,就是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大众一般都是比较被动的接受信息。例如,对于传统传媒中报纸行业一般都是以文字接受为主,适当插入一些相关图片,但是由于报纸的版面的限制,传播的内容经常被限制,不能够全方位的描述。广播在传统媒体中一般是以声音为传播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一般不能够更加生动的吸引大众,缺少了视觉和触觉上更加直观的表现。但是新闻传播一般又是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播放,缺少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并且播放的内容又是有选择性的,不能够全面描述起因结果。

2.2 新兴媒体在当前发展趋势中的不足

新兴媒体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建设的内容还没有完善,缺乏系统性的发展结构。尽管对于新兴媒体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已经收获了一大批的群众喜爱,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对于经过新兴媒体传播的内容一般都是来自传统媒体传播的节目内容,新兴媒体的特点就是跨越了时间的限制,可以重复播放造成高点击率的原因。经过对当前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调查发现,一些优秀的节目一般都是经过传统媒体进行播放,新兴媒体多向传播增加了优秀节目的火爆程度,新兴媒体缺少创意上的传播。另外,对于新兴媒体最主要的缺点之一就是缺少权威性,比如中央电视台中有深度和力度的报道《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等在新兴媒体中还很少见,新媒体缺少了比较专业系统的监管,每一个人都可以散布信息,造成一些信息缺乏真实性,容易造成群众误导。

3 提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3.1 坚持政府的政策,合理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现代生活少了媒体传播将会陷入“黑暗时期”。所以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政府需要掌控好两者之间统一安排的“火候”,既不能阻挡新兴媒体的创新发展,也不能过分依赖传统媒体的传播。政府需要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新兴媒体传播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色情、暴力、恐怖主义的宣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有了政府层面的推动与协调,两者之间的成效必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坚持政府的政策不仅可以保证媒体传播的舆论正确性,帮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规范化的发展,也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使新兴媒体内容上更具权威性和严谨化,增加传统媒体传播的时代潮流性,帮助提高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等舆论引导能力。

3.2整合媒体资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取长补短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者之间融合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整合两者之间的媒体资源,把两者的优势相互结合,用优势去弥补两者之间相互的缺陷,这样可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者优势资源的有效衔接,实现高效的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被大众群体接受的主要原因就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权威性,但是传统媒体的技术发展比较滞后,而新兴媒体则刚好相反,新兴媒体具有时代性,拥有先进的技术,但是权威性和信服力不足,建设的内容参差不齐。整合媒体资源可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的有效衔接,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之处。同时,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不断利用新兴媒体的先进技术提高自己,改善自己的缺点,提高创新意识。而新兴媒体更需要利用传统媒体完善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帮助新兴媒体加快发展速度,减少两者的融合周期。

3.3 增强互联网创新意识,帮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好的运作发展

在新时代潮流的带动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所以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者需要增强互联网创新思维,帮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更好的运作。增强互联网创新思维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和接受新潮流,要跳出传统媒体发展运作模式,甄选新兴媒体的潮流特性。一方面,要学习新兴媒体带来的时代潮流发展理念,通过对当前时代传播媒体的运作模式、技巧、手段等等,真正把大众所需的需求和习惯应用到传播媒体之中。另外,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都需要改革内部协调机构,帮助各个部门优化设置岗位,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帮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能够更好的融合发展。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不断受到冲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实现不同媒体潮流的转换。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认清当前媒体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寻求能够帮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搭建桥梁的构件,更有力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帮助媒体发展紧跟时代潮流。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小奇.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闻知识,2014(11):112.

[2]柳邦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探析[J].今传媒,2015(1):70-72.

媒体资源发展趋势 篇10

在信息时代, 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不再是以前传统的‘你说我听, 你讲我信’的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应用与普及, 加快传统业务转型步伐, 大力发展新媒体, 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当务之急。

1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发展中的引导与支撑作用

传统媒体是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出版物、电影等;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以及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等。所谓媒体的“新”与“旧”总是相对而言的。虽然新媒体具有资源、时效、互动的优势, 但它缺乏严谨性, 深刻性, 权威感。而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内容生产力, 能为新媒体发展提供引导与支撑作用。

1.1 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度。

无论是报业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最大的核心价值就是要能生产出优质内容。传统媒体凭借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仍然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随着社会, 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各领域各方面的突发事件不时爆发, 严重危害社会利益和公民利益, 也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出难题。突发事件发生后, 政府部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还要注重开展及时, 有效的新闻发布, 以最快的时间蒋信息公开。其中最重要的是新闻发布内容要保证准确, 不能再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匆忙发布信息, 应有序的原则严谨发布信息, 给民众提供全面, 及时, 正确的信息。

1.2 具有专业的采编队伍和严谨的把关制度。

传统媒体是经过几个环节以后, 把信息发布到各个媒体。首先记者发现线索之后, 去采访, 边写稿子, 稿子完成好了先是主管编辑审核, 然后总编辑再审核一遍, 最后进入编排制作以及发布程序。按照这样的程序最少经过5个环节之后, 发布信息, 所以传统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是很精准。而新媒体是根据传统媒体的内容为基础直接“复制+粘贴”的方式发布信息。因此, 新媒体要学习传统媒体深耕精编、追求高品质内容的专业精神。

2 新媒体在传统媒体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网络媒体, 手机媒体, 互动式数字电视都是新媒体的重要成员。在互联网新技术的牵引下, 新媒体走过了一段在摸索、探索中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征程。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低成本传播、检索便捷、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超强的互动性等几个方面。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新媒体将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 经过转播, 数字在操作平台上还原为一定的信息。新媒体不仅可以表现出电视的功能, 还因其容量大、可检索等功能, 使其多媒体特性显得更实用。我们可以再计算机里打开多个窗口, 边听音乐, 边看视频新闻、文字新闻。随着宽带网的普及, 多媒体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

新媒体的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因此, 互动是新媒体的强势, 却是传统媒体的弱项。传统媒体一方面可以以自身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为依托积极与网民互动, 另一方面可以借力更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增加与网民的沟通, 及时获取网民的反馈。传统媒体的品牌价值在互动环节发挥了作用, 更多网民愿意在传统媒体的互动空间里发表留言、评论。

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1) 提高对媒体的认识, 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 打造“新”, “旧”相结合的优异高端平台。

一是发扬攻坚破难精神。二是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是一个开放的、参与性十分强的世界。世界上所有的人, 不论其社会地位、贫穷富贵、文化高低、在互联网上一律平等。在网络上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联网能够使用户共享全球信息资源, 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信息量上可以与网络媒体相提并论。

虽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存在多重竞争与博弈, 但两者不同的特性与优势决定了彼此扬长补短的可能性。传统媒体基于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提供独家、独到、专业的新闻内容, 再辅以多样化的传播渠道, 就能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有了多个传播渠道, 就可以实现新闻提速, 第一时间报道最新动态, 第一时间发出观点声音。

2) 利用最新技术推动融合发展。

利用微信, 博客, 微博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

一是随着手机的普及, 手机媒体已成为相互沟通的重要平台。手机传播的言论更具有开放性, 传播速度很快, 形式也多种多样, 而且到较大的店里哪儿都WIFI, 即使没有WIFI也可以用流量随时能查看资料, 沟通。所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迷惑在手机媒体。虽然手机媒体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但也有负面现象。在微博, 微信里发布或转发的信息内容不能保证真实, 而发布的虚假信息, 最终给人们带来一个误导的可能性。还有一点是, 前几天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低头族”越来越多, 甚至正在开车的司机也加入“低头族”行列。有一位开车司机短短7分钟内, 竟然39次低头看手机, 造成了大型事故, 给社会治安和个人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这说明新媒体虽然吸引力很强, 但也有负面影响, 所以开展工作时需要更加慎重。

二是博客具有共享性, 互动性, 娱乐性, 草根性以及大众化特征。它可以提供一个没有束缚的空间, 也可以提供个人自由地言说与评论的平台。通过博客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 个人写作, 个人发表, 个人管理。

三是微博,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它具有简单易用, 及时性强, 主动性强等优点。但也有发布信息随意性强, 真实性没有保障;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管理的困境等缺点。

以上看来, 每个媒体的平台都有它各自优点和缺点, 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所有主流媒体的信息, 加强媒体间的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新”, “老”媒体的新技术、新平台, 为我们媒体事业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4 结论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是一项及其复杂, 艰巨而有长期的工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二者最大的不同莫过于传播方式的差异, 而在传播学角度上的主体和客体并没有在实质上产生变化, 只是范围的扩大。因此,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不要排斥, 二者应结合才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发展, 才是传播史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崔志涛.浅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传播, 2013 (7) .

[2]陈小华.再造传媒[M].中信出版社, 2002.

[3]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 2014-04.

[4]匡文波.新媒体舆论模型、实证、热点及展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关系发展趋势 篇11

社会化媒体时代到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形式已经在突飞猛进地变化。如今人类几乎不可能奢望有什么事是媒体可以不知道、不了解的。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媒体革命,社会化媒体全面爆发时代到来。奥巴马在参选中展开了一场民意调查,发现18~27岁的年轻人竟有72%关注大选,奥巴马团队在选举过程中格外重视对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根据媒体做政治营销。同样道理,媒体也可被运用做商业营销。通过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奥巴马在社会化媒体、社交媒体上,与其对手相比可谓完胜。在其选举中对媒体的大力投放,促成了他的成功。也可以说,奥巴马的胜利是互联网的胜利。

2011年发生的一些大事推动了中国社会化媒体进程。不管人类是否有准备,社会化媒体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一直以来,国内的媒体不是特别开放,中国媒体一直处在一个很特殊的环境里,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国内没有新闻法,只有相关的条例和法规。由于社会化媒体的突飞猛进,导致中国媒体仿佛在一夜之间全面开放。

中央电视台虽是传统媒体,但中央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已远远超过其本身。又如人民日报,旗下社交网络有人民微博、人民论坛,网络点击量和浏览量远远超过人民日报本报的印刷量,现在不能再简单地判断一种媒体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还是某种新媒体。在中国,新生的媒体如微博、人人网、各种婚恋网等社交媒体共同组成了今天所在的社会化媒体时代。以往的媒体是“我说你听”,到了2.0时代是讨论,即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讨论、发挥。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对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原因有二:其一,比如微博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化网络的沟通习惯。在传统的社会化网络沟通中,有一个“六度空间理论”,即全世界的任何两个人的相互认识只需要通过六个人。但微博的出现颠覆了这种社会化沟涌理论,两个人可以通过互相关注而直接联系。其二,微博让中国的“草根”们一夜之间拥有了最大限度的话语权。媒体的社会化进程进行了十余年的时间,为什么到微博出现才引起这样大的震动?因为从前的社会化媒体,如BBS、博客等至少还有门槛,而到了微博时代,几乎彻底没有门槛,只要有手机,会中文,懂简单的手机操作,就可以成为“意见领袖”。这种情况导致了今天的一种独特现象:微博上流言蜚语的传播惊人,缺乏一种谣言过滤意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的传播学家诺依曼就曾提出过“沉默的螺旋”理论,也是现在微博传播的真实情况。

公共关系发展趋势展望

社会化媒体在中国已经呈现出爆炸发展的趋势,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但在中国做公共关系研究最痛苦的地方,就是只重“关系”不重“公共”。这是目前公共关系领域最大的误区,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这些工作或是“传播”,或是“关系”,没有真正理解何为公共关系。

而回顾营销理论的发展,从4P到4C再发展到4R。营销理论在汽车行业发挥到了极致:为什么丰田汽车卖得好,因为它将4P理论研究并发挥到极致;为何如今很多车都卖得好,就是将4R研究到极致。在现在的汽车行业,有句话叫“广告看奥迪,公关看通用”。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关系会出现一种特殊局面,在社会化媒体下会发生巨大改变:第一,公关不是万能的,没有公关是万万不能的。从近两年来看,“危机公关”被广泛认知,而事实上,公共关系学中没有“危机公关”这个词语。“危机公关”是危机管理中的公关传播手段或公共关系的方法。这个词的出现使很多人将其错误理解为“摆平”、“搞定”,甚至于变成黑暗的私下处理、交流。比如2011年爆发的“达芬奇密码”事件,作为从事公共关系研究多年专业人士,从来也没有教过在这一事件过程中的任何方法,那些根本不是公共关系处理方法而被扣上“非公关”的帽子。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关系在解决危机上的确有其独特的方法和长处,在实务中常常会遇到 “传播找广告,危机还是要找公关”,但更需要正确理解公共关系方法和理论手段。

公关无所不在,它不再是简单地传播和搞关系的一种方法。公关不仅是大的国家、企业和许多人士应有的行为和手段,而且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营销回归传播,传播趋向整合。研究发现,营销所有的手段就是传播,研究营销不如去研究传播,真正的传播又是整合的传播。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最独特的一点是媒体都是互相联通的。如果单用一个媒体,投放的影响肯定远远不够。现在微博传播中最火爆的就是微电影,微电影这一概念在广告圈、文艺圈已存在多年,为什么微博的出现让微电影再度火爆,甚至出现第二春、第三春?新的微电影概念实际是把不同的媒体形式,不同的传播内容重新进行整合,营销要重新回归传播,将来不是要整合营销而是整合传播。

第三,从关系回归公共关系,全民公关时代到来。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是从申奥开始改变。第一次申奥可以称之为广告申奥,第二次是公关申奥。在经历了连续发生的几次大型的社会性事件之后,比如“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等,政府已深切感受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2011年,中国政府更是经受了公共关系的空前考验,微博的爆发式发展导致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和在微博上的恶性传播事件。特别是在“7.23”事件中,舆情指数更是连续5天高达88以上,史上从未有过舆情指数连续五天在80以上。这一事件让政府真正理解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十几年前,不少中国的汽车企业对公关的理解还是“救命稻草”或“锦上添花”,对其销售、对其平台建设并不重视,公关部门常常隶属于其他部门

美国电信新媒体发展趋势研究 篇12

按照北美地区统一使用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1] (The North Am e rican Indus try Clas s ification Sys te m, 下文均简称为NAICS) , 全美电信产业在整个NAICS的指标体系中的代码是517 (具体分类情况见附录1) , 具体是指提供电信和相关服务的产业, 如电话 (包括互联网语音协议, VoIP) 、有线电视分配服务、卫星电视分配服务、互联网接入、电信转售服务等。概括来说, 全美电信业务内容主要包是为语音、数据、文本、音频以及视频的运行及传输提供各种设备及服务 (传输技术可以是单一的, 也可以是各种技术的组合) 。

从经营内容来看, 全美电信产业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 其中三大类都是为电信业务提供设备或相应的基础设施 (即各大电信运营商) , 其中的区别只是基础设施的类型不同 (如无线运营商、有线运营商或卫星运营商) , 第四大类则与其他三类有很大的不同, 那些为电信行业提供各种维护服务、提供电信转售服务、或不属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电信公司均属于第四类产业集团 (如卫星遥测公司、雷达服务公司等) 。

根据美国普查局 (UCB, US.Census Bureau) 的统计, 2010年, 美国电信业总收入将近5000亿, 比2009年增长了42亿, 涨幅达0.9%。但这显然比不上2008年3.8%的产业增幅。与2007年相比, 电信产业2008年的总收入达到4980.68亿, 几乎与2010年的总收入持平。

具体来看, 现阶段美国电信新媒体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一) 有线及其他分配方式[2]在电信产业中增幅最大, 传统电信运营商[3]逐年萎缩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卫星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 美国各大有线运营商纷纷开展新的业务。2010年全美电信产业收入中, 有线及其他节目分配方式 (主要包括有线接入和卫星接入) 增长最快, 涨幅达6.2%, 收入121, 382百万美元。与新的接入方式的蓬勃发展相比, 曾经占据垄断地位的固定电话运营商则呈现逐年萎缩态势, 从2005年开始, 产业均呈现负增长趋势, 具体来看, 2010年产业收入相较2009年下降达到6.3%[4]。

2002年, 有线电视运营商Com cas t斥资475亿美元收购AT&T有线宽带的所有资产, 将其38个州近2100万有线用户纳入囊中, 从而开始了它对宽带网络的运营。2004年, Com cas t基于现有的HFC网, 开始了IP电话业务。至此Com cas t成为了美国规模最大的有线数字电视、有线宽带和IP电话三网融合业务的运营商。2010年2月, Com cas t将旗下互动媒体公司的数字宽带、高速网络及数字电话服务品牌统一更名为“XFinity”, 继续推出它的三网融合业务。该项计划旨在允许注册用户通过电脑, 直接在线观看有线电视节目, 对于现有的数字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用户则完全免费[5]。

数据来源:SNL Kagan, High Speed Internet Customers 1997-2010, 转引自美国国家有线协会 (NCTA) 官网。

据SNL统计 (见图1) , 从1997-2010年14年间, 通过有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始终呈现上涨趋势。截止到2010年, 通过有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美国用户达到4440万户, 比2009年增长了6.2%。

同样根据SNL的统计 (见表1) , 从2001-2010年, 美国固定电话 (有线接入) 的用户也不断增长。截止到2010年, 全美固定电话 (有线接入) 用户数达到2390万, 比2009年增加了170万, 增长率为7.7%。

在德勤公司的调查报告中, 6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希望自己的电视可以轻松连接到互联网上, 这样他们可以更方便地下载收看节目[6]。从过去三年的数据来看, 这一趋势在不断加强。对于受众来说, 电视所提供的“后仰式”收看方式无疑让他们感觉更加放松, 既然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电视与互联网更好的结合后, 它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二) 移动通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美国无线协会CTIA的统计数据 (见表2) , 截止到2009年12月, 全美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超过2.85亿 (当年美国总人口为3.07亿) , 比2008年增长了5.7%, 比2000年增长了161%。从1990年的500多万用户到2009年的将近3亿用户, 美国移动通信用户增长了近54倍。

从收入来看, 2009年美国移动通信产业服务收入达到1525.52亿, 占到当年电信行业总收入的31%;每年投入到移动通信行业的投资数额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截止到2009年年底, 投资总额达到2851.22亿美元。

与不断增加的投资相比, 移动通信用户的月账单则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1990年, 美国用户每个月需要交纳80.9美金, 到了2009年, 每个月只需要缴纳48.16美金, 缴纳的金额下降了, 享受的服务却在不断提升, 这正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用户带来的一大便利。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行为的不断变化, 美国移动用户收发短信和彩信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据CTIA的统计, 2009年12月, 全美手机用户共发送短信1.527亿条, 比2008年增长了4230万条;共发送彩信510万条, 比2008年增长了350万条。

注:NA表示数据无法获得。Z表示数据小于测量单位的一半;1表示以无线个人通信服务 (PC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或无线蜂窝系统为基本地理单元;2表示百万美元 (million dollars) 单位;3表示产生于用户呼叫系统以外的服务收入;4表示从2005年开始, 资本投资总额等于当年资本投资增量与上一年累计资本投资之和;5表示截止到当年12月31日;6表示短信数量为当年12月当月的统计;7表示彩信服务。数据来源:CTIA-The Wireless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Semi-annual Wireless Survey, (copyright) , 2010-12-15发布。

根据com Score的数据, 2010年, 估计有2.34亿美国人使用手机。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最新报告称,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到2015年, 手机广告支出预计将高达15亿美元。

卓越新闻项目和皮尤中心美国人生活研究组于2010年1月19日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 80%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手机, 超过26%的美国人声称通过手机了解新闻时事, 占拥有手机人数的33%。有充足的理由认为, 随着越来越多人拥有i Phone等智能手机, 这个人群的数量会明显增长。

调查同时还指出“移动新闻消费者”通常会最大限度使用和依赖手机。比起其他手机用户, 他们使用短信的概率高出68%, 用手机拍照的概率高出一倍, 通过手机传送照片的概率高出5倍。他们中82%的人经常上网, 写电子邮件、写博客、使用社交网站, 在Twitter上更新资讯等网络活动的比例也比一般网络用户高出许多。

(三) 电信运营商拓展视频业务, IPTV蓬勃发展

事实上, 美国大多数电信公司都将固话、高速网络接入、无线和视频视为未来的四大主体业务。IBB咨询公司无线部门主管马克·罗兰德 (Mark Rowland) 表示:“如果Verizon推出整合视频的服务, 自然会让有线电视公司感到忧虑。”

电信运营商的视频业务, 主要包括手机视频和Telco TV (IPTV的一种) 。据尼尔森的研究统计, 2010年美国手机视频用户数比2009年上涨了40.52%, 涨幅非常大。研究结果还表明, 手机视频用户平均每个月花4小时20分钟收看手机视频。

2005年, 美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Ve rizon率先推出Te lco TV服务, 并逐渐扩展到美国其它地方。根据SNL的统计 (见表3) , 2010年第四季度, 美国Telco TV订户数达到690多万, 比第三季度增加了45.8万户, 涨幅达到6.9%;比2009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77.1万户, 涨幅达到34.5%。与有线电视订阅户数相比, 尽管还有不小的差距, 但订户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发展势头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 在美国, 电信并不是IPTV的唯一经营者。在美国, IPTV经营者类型各异, 从目前来看,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电视经营者。比如几大电视公司; (2) 电信经营者。随着市场的开发, 电信运营商也开始进入IPTV领域; (3) 网站经营者。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展IPTV业务; (4) 专营公司。随着IPTV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专营公司, 一般都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特色经营。不同的经营者由于特性和经营特点不同, 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美国的IPTV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 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资讯类, 包括新闻背景、节目指南、节目时间表、剧情介绍等;二是娱乐类, 形式主动、节目随选随来, 可极大地满足用户对各类内容的需求。以AT&T为例, 2009年, 总共推出了13项新的U-ve rs e电视应用;增开了25个高清频道。业务服务范围扩展到了美国的东南部, 覆盖的州达到22个。

2010年5月最新发布的美国消费者满意指数ACSI调查结果显示, 受众对美国电信业提供的Telco TV的客服满意度较高, 这无疑给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一个下马威。调查结果表明, 在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行业中, 电信运营商Verizon的Fi OS TV和AT&T的U-Verse TV业务分别以73和72的得分领先其他卫星电视运营商和有线电视公司。相比而言, Comcast和时代华纳的得分只有61分。有线电视运营商中得分最高的是Cox的67分。在固网电话方面, AT&T和Cox分别以75和74分领先其他运营商, Com cas t的得分仅为68。这似乎也为我们的广电网运营商提了个醒:与电信相比, 客服的确是广电的一条“软肋”, 还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 客服应该比网络铺设、维护和升级更重要[7]。

注1: (000) 代表1, 000订户。Q1、Q2、Q3、Q4分别代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数据。注2:Net Adds加 (*) 是因为在该统计结束后, 美国时代华纳下属有线公司修正了自己2010年第四季度的数据, 该数据将华纳有线2010年第四季度的订阅量提高了12000, 而这一数据将导致全美2010年第四季度有线电视订阅下滑从526, 000减少到514, 000, 特此说明。数据来源:SNL Kagan, U.S.Multichannel Subscribers 4th Quarter 2010 R esults, 2011-3-15发布

二、电信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一) 移动互联发展步伐加快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快速繁荣的背景下, 电信运营商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年3月20日, 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宣布, 将斥资390亿美元, 收购德国电信旗下的T-Mobile USA。若能完成此收购, AT&T将重返美国电信业的龙头位置。与此同时, 美国电信的另一巨头也有所行动, 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联合谷歌对外宣布, 两家公司即将整合其语音通话业务。

毫无疑问, 运营商2G时代的生存法则已经是穷途末路, 语音服务的产业链地位也开始有所动摇。在当前的3G及未来的4G时代, 从语音向数据转型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而转型的方向也已逐渐明朗, 那就是移动互联网。

2009年底, 摩根斯坦利发布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认为, “现在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 这是过去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其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 且规模将大得超乎想象, 因为它代表着五大趋势的融合 (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 ”[8]。

2011年5月10日, 知名风投公司KPCB (Kle ine r Pe rki ns Caufie ld&Bye rs) 发布了《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9], 该报告通过10大点分析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其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就是社交网络向移动网络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各种新服务、新功能层出不穷。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 (John Doerr) 将这一过程戏称为“SoLoMo”, 也就是社交—本地化—移动。而对于许多移动/社交应用来说, 成功的核心在于游戏元素。KPCB合伙人Bing Gordon称, 加入游戏元素的应用是吸引新一代用户的根本之道。

2004年, 全球第一大市值互联网企业为e Bay, 市值为620亿美元。到2011年, 苹果成为市值最大互联网企业, 市值为3270亿美元。智能手机用户60%时间花费在了新活动上, 这些新活动包括地图、游戏、社交网络等。相比之下, 传统活动包括打电话等、收发邮件等。

根据FCC的统计数据 (见表4) , 从2006年到2010年, 全美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不断增长, 截止到2010年6月, 已经达到7000多万用户, 占到整个互联网用户数的46.5%。

注:1表示2008年, 根据FCC Form477, 关于移动互联的统计标准进行了调整, 因此使得移动互联接入数据在2008年下半年呈现大幅减少。数据来源:FCC, Internet Access Services:Status as of June30, 2010, 本文作者略有修改。

“2010年是移动行业产生革命性变化的一年。”comScore移动高级副总裁马克·多诺万 (Mark Donovan) 说, “智能手机使用率、3G网络覆盖率和无限数据计划促进了各个地区的移动媒体消费, 让移动设备深入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年的情况将会更加激动人心。毫无疑问, 随着移动生态系统, 特别是移动广告的逐渐完善, 移动设备注定会成为对各行业数字营销人员越来越重要的平台。”

根据尼尔森的统计 (见表5) , 截止到2010年第一季度, 全美13岁以上用户中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22%, 比2008年第一季度同比上涨120%。

注:HDTV/DVR渗透率数据来自尼尔森人员测量仪;宽带数据来自尼尔森RDDI在线样本调查问卷;智能手机数据来自尼尔森手机调查。数据来源:Nielsen Company, Three Screen Report, 2010年第一季度, 本文作者略有修改。

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媒体提供了便携性更强、用户粘度更好的平台。目前, 美国移动网络媒体的服务已渗透到诸多领域, 主要包含信息、娱乐、商务、社交四大类。其中, 交际与分享成为推动移动网络媒体发展最重要的应用服务, 用户不仅进行信息搜索、新闻阅读和生活信息查询, 个人邮件、社交网站、即时通讯、工作邮件、视频/照片分享也逐渐被广泛使用。

(二) 全国无线计划面临考验

2011年年初,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全国无线计划[10] (NWI, National Wireless Initiative) , 具体内容包括:

·未来十年内, 将无线频谱扩大一倍以满足无线宽带发展;

·全力建设高速安全的无线接入服务, 并使得4G高速网络全国覆盖率达到98%;

·大力推动无线创新 (Wireless Innovation, WIN) ;

·为公共安全打造全国协作的无线网络;

为了保障用于无线宽带的大量频谱资源, 美国政府计划从卫星通信以及船舶无线通信等处回收无线电频谱, 具体收回计划如下表所示:

尽管无线带宽不足, 但是政府不能单方面收回已经分配出去的无线业务牌照。因此FCC向电视行业出示了“自愿竞拍”的提案。提案主要内容是, 让电视台拿出无线电频谱自愿参加FCC倡导的无线竞拍。FCC除了向积极配合的电视台返还部分拍卖费用之外, 还将承担因交出无线电频谱, 无线电频谱变动所导致的设备更新维护费用。

针对这一自愿竞拍方式, 美国广播业协会 (NAB) 在2010年曾表示将积极配合。但是, 2011年开始NAB却认为“还需要时间制定计划”, 而转为反对的姿态。2011年4月11日为期4天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NAB年会“2011 NAB SHOW”上, FCC与NAB围绕无线电频谱问题发生了正面争执。NAB的抵制对于奥巴马总统与美国移动通信行业都构成一大难题。需要大量无线电频谱的4G无线宽带建设或许也会受到影响而延期。

摘要: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和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 电信与广电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本文通过翔实的数据, 结合深入的分析, 对美国电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试图为我国的相关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信新媒体,美国,产业,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10]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即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en-sus System, 简称NAICS。1994年7月26日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 (OMB) 宣布北美国家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的统计机构已经同意开发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NAICS) , 使三个国家可以使用共同的产业分类标准。美国普查局 (UCB, US.Census Bureau) 同意从1997年全美经济普查 (每5年一次) 开始使用NAICS, 目前有NAICS (2002) 指标体系和NAICS (2007) 指标体系, 指标基本相同, 部分产业略有调整。本文所用的数据均来自NAICS (2002) 指标体系。最新的依照NAICS (2007) 指标体系进行的全美经济普查报告, 将在2012年1月发布。更多关于NAICS的详细内容见美国普查局官网数据库[EB/OL].http://www.census.gov/eos/www/naics/index.html.

[2]NAICS代码5175, 英文全称:Cable and other program distribution, 现已并入2007NAICS体系5171 (Wired telecommunications carriers) 中。

[3]NAICS代码5171, 英文全称:Wired telecommunicationscarriers, 根据NAICS的解释, 该类别下主要包括以固定电话、微波等为代表的传统电信产业。

[4]数据来源:美国人口调查与统计局 (US Census Bureau) .[EB/OL]. (2010-12-15) [2011-06-10]http://www.census.gov/services/index.html.

[5][7]龙思薇.Comcast三网融合业务实践[J].媒介, 2010, 12 (9) .

[6]Deloitte.State of The Media Democracy Survey:Recession Intensifies America’s Love for TV.[EB/OL]. (2009-12-15) [2011-06-10].http://www.deloitte.com/view/en_US/us/press/Press-Releases/dce196d6a8295210VgnVCM100000ba42f00aRCRD.htm.

[8]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摘要[EB/OL]. (2009-12) [2011-06-10].www.morganstanley.com/institutional/techresearch/pdfs/Mobile_Internet_Report_Setup_Chinese.pdf.

[9]KPCB: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EB/OL]. (2011-05-10) [2011-06-10].http://www.techweb.com.cn/special/download/kpcb.pdf.

上一篇:活动资源开发科学教育下一篇:生涯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