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测评

2024-12-26

大学生综合测评(精选12篇)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1

大学生综合测评也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是高等教育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制定出符合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 收集在校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文明行为、学习状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表现, 并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评定及判断过程。一般情形下, 综合测评由一个年级在一学年内对学生评价一次, 综合测评的结果成为学校各项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的评定依据, 并在毕业前全部汇总, 成为大学生在校时学业与能力的综合评价, 直接影响到毕业时免试研究生的遴选和就业推荐等方面。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的初衷不仅仅是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关注学习之余, 能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测评活动, 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对上一年度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测评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但随着综合测评的实施, 许多大学生在综合测评结果的影响下变得浮躁了、功利了。他们现实地面对综合测评, 将其作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 凡是有利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干, 凡是无益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不干。因此, 综合测评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就显得举足轻重。我从对华南农业大学新旧综合测评的比较, 以及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后学生的变化入手, 分析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一、新旧综合测评条例的比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许多高校已数次修改并逐渐完善综合测评的方法, 测评的目的也从适应应试教育转为促进素质教育。华南农业大学也不例外,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2008年起实施了新的综合测评条例。总体上, 学生综合测评不外乎德智体等方面的内容, 但具体方法有了明显的变化, 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性为主, 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量为主, 记实与评议相结合。

1. 旧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旧版综合测评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 德智体以100分计算。综合测评的总分 (X) 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 (基本分和加、扣分) 构成, 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 (A) , 日常操行分占40分 (B) 。学生按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在班中排列名次, 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之和加权的平均数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总分, 毕业生按综合测评总分在本班排列名次。

学业成绩60分 (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考试考查成绩) 以学生在本学年的学分平均绩点乘以12得到, 即A=学年学分平均绩点×12, 毕业总学业成绩= (总学分绩点/总学分) ×12。

日常操行分40分由政治态度6分、思想修养6分、学习态度6分、法纪观念6分、集体主义观念6分、社会实践5分、体育锻炼5分构成。对学生进行日常操行评定的时候, 采用全班同学互评和班评议小组测评的两级测评方法, 分别占40%和60%。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每个同学对全班逐个测评, 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一级测评X1;班评议小组对全班同学逐个评议和评分, 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二级测评X2, 两者按照比例相加得到总分, 即日常操行B=X1×40%+X2×60%。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 日常操行这七个方面均设置了基础分和加 (扣) 分。如学习态度方面, 只要能够做到热爱所学专业, 上课能认真听讲, 独立完成作业, 按时参加教学活动, 就给基本分3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好外语, 规定只要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 (六级) 考试者就加分;为了避免学生不按时参加教学活动, 规定违反考勤制度, 旷课一学时、迟到或早退三次以上 (含三次) 者扣分。

旧综合测评的主要特点是定性, 以班内竞争为主 (排名均在班内排名, 不以其它班级比较) , 除了学业成绩的分数是没法变动外, 日常操行的弹性比较大, 学生按照有关条例凭主观意愿给同学们打分, 而这些加分和扣分都没有明确每一项的具体分值, 这样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们往往不想得罪同学, 打分的时候尽量往高打, 从而每个同学的日常操行分都很高。因此, 旧版综合测评在操作的过程中最终变成学业成绩的较量, 而学业成绩往往带有很强的原则性, 它是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也就是说旧版综合测评遵循“分数至上”的测评局面。

2. 新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新版综合测评采取量化方式, 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表现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 满分为100分。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 按照30%、60%和10%的比例进行设置, 也就是德育测评30分、智育测评60分、体育测评10分。

德育测评30分由德育基础分10分、班内互评分10分、德育奖励分10分和德育扣分构成, 德育扣分不超过前三者得分之和。为了使学生形成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学校设立了具体的加分项目。比如获得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可以加4分, 担任学校正式团体的主要学生干部可以加2.5分, 参加义务献血可以加0.5分/次, 等等, 所有项目的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同时也明确了具体的扣分项目, 如“无故缺席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 扣0.5分次”。智育测评和体育测评均由基础分和奖励分两部分构成, 没有扣分项目, 两者的基础分分别为50分、5分, 奖励分分别为10分、5分。

新版综合测评主要特点是以定量为主, 无论是德育加分还是智育、体育加分都明确了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 学生申报加分项目的时候必须出具相关的证明, 年级测评小组审核后才给予加分, 不再凭主观意愿打分了, 操作上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另外综合测评的总分是年级排名, 这就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生上课科目不一样, 难易程度不一样, 老师给分的标准不一样等问题, 所以智育基础分的算法要跟旧版有所区别, 不能够简单按照学业成绩乘以一个系数得出。新版综合测评在这方面的设计也有所考虑, 既要考虑学业成绩, 又要考虑公平性, 最终将智育基础分的算法确定如下:

该学生本学年度平均成绩点

智育基础分=本年级本专业学生的最高平均成绩点×50。

二、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因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各个高等学校对在校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也是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 所以学生往往比较看重综合测评的结果, 将测评体系中的各项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 有怎么样的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就有怎么样的学生行为, 它对学生的在校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 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

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只是要求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拥护改革开放,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大概念清楚, 具体标准模糊, 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则明确要求对大学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班会等活动的过程进行记载, 按照学生参加的次数给予加分;对撰写理论文章、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主办的征文、演讲比赛及做好事等进行加分,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和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 促进了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良好风尚的形成。

2. 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集体主义精神, 培育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个性化比较强, 喜欢独来独往, 导致他们很难有集体意识。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增加了“集体得分”的项目, 规定只要这个集体获奖了, 这个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加分;如果集体受罚了, 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样也要进行扣分,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荣俱荣, 一损皆损”。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以来, 明显可以看到学生对集体的意识增强了, 参加集体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 并且能够积极为集体出谋划策, 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再是无动于衷。

3. 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新版综合测评实施以来, 出现了获奖过于集中的现象。究其原因, 主要是智育基础分的计算方法引起的。新版智育基础分由该学生本年度的平均绩点除以本年级本专业学生的最高平均绩点再乘以一个系数获得, 也就是说各个专业平均绩点最高, 学生的智育基础分就是满分, 其他学生都跟这个学生比较, 两者差距越大, 经过系数放大后的差值就越明显。比如专业第一的平均绩点是4.0, 专业第二的平均绩点才有3.0时, 那么专业第一的智育基础分是50分, 而第二名的智育基础分只有37.5分, 两者相差12.5分, 仅一项就拉开了距离。因此,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因为搞不清楚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 避免和同学拉开距离, 只能是自己努力学习, 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4. 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业成绩相差不远, 也就是智育基础得分相差不远的时候, 要想在总分排名上取得优势, 往往是靠各项加分来实现。也就是说单靠学业成绩而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测评结果。因此, 在加分条例的激励下, 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竞选各种团体的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 科技比赛;参加征文、演讲、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很多学生就是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 锻炼了能力, 在文艺、科技、体育等领域中光芒四射, 勇摘桂冠。新版综合测评的加分条例激励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活动,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旧版综合测评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核心, 重知识轻能力, 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好就一好百好, 知识学了一大筐却因实践动手能力差而无法运用的现象, 出现大量只会本专业知识和高分低能、高才低德的庸才。而新版综合测评明确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活动, 而且把加分的分值定得比较高。比如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同学一次可以加8分, 就连校一级比赛获奖都可以加2分, 从而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无可否认, 部分学生是抱着比较功利的心态来对待综合测评的, 比如参与学生干部竞争的目的在于测评加分;参与学术讲座、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加分;参与科技创新比赛的目的在于加分。虽然这些行为违背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 但我认为, 无论学生抱着怎么样的心态来参与, 只要他能够付诸行动、体验过程, 就会受到那种氛围的熏陶, 开拓自己的视野, 从而或多或少地提高学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建波.学生综合测评的几点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2, 26, (2) :58-59.

[2]吴双, 李斌雄.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 31, (8) :54-57.

[3]钟家华, 彭宝如, 江晴, 温强.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探析[J].网络财富, 2009, (2) :47-48.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2

综合测评附加分管理办法(试行)

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学工组

2010-8-30

综合测评附加分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xxxx大学学生综合素质策测评条例》相关条款规定的要求,我院结

合实际制定了本测评附加分管理办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本院专业优势,并

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拓展全方位修养品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一部分:学生能力素质附加分测评方法

一.测评的范围

1.学生的课外学术研究及科研发明创造情况及成果

2.学生教育技能训练及自我培养和提高的情况及成果

二.测评的标准和细则

1.标准

(1)采用百分制

(2)只以正值分计,不计负分

(3)所得分值以学生在测评范围内获得的成绩情况确定,具体测算参照

以下所列细则执行(最高分100分,超者以100分计)。

2.细则

(1)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受到国家机关、机构认定表彰的科

研成果、美术作品、曲艺作品者计50分;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

表彰的文学、美术、新闻、曲艺等作品计20分。

(2)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受到省级机关、机构认定表彰的科研成果、美术作品、曲艺作品者计40分;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表彰的文学、美术、新闻、曲艺等其他作品计15分。

(3)地市级(含校)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受到地市机关、机构认定表彰的科研成果者计30分;地市级(含校)刊物上发表或表彰的文学、美

术、曲艺等其他作品计10分。

(4)教育技能竞技中获奖者及挑战杯获得成果者,国家级计50分,省级计

40分,校级计20分,院级计10分。同一赛事同一作品获得多项奖项

只记最高分。

第二部分:学生思想品德附加分测评方法

一.测评的范围:

有政治表现、社会公德(含公益活动)法纪观念、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劳动态度、卫生习惯、考勤、社会活动(含社会实践,学生干部参与学校学

院各类组织机构及学生自由团体各种工作)等九方面内容。

二.基本法则和得分计算办法

1.采用百分制

2.计算办法:

测评附加分=基准分+正负值累加分

3.所有学生凡达到本办法中测评参考标准要求均可得基准分50分,其余

将依据以下所列细则进行正负值分别累计加分。

三.测评标准和细则:

1.基准分标准:

凡在校期间无重大政治问题即可得基准分50分.2.正值附加分:

(1)日常活动附加分:

a.凡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知识竞赛的学生记1分/次;

个人获院级一等奖者记4分,二等奖记3分,三等奖记2分,其他奖

项记3分,获校级一等奖6者记分,二等者记5分,三等者记4分,优秀奖3分。其他奖项记4分,同一作品获得多个奖项的只计最高分。

集体获得校级一、二等荣誉,参与者每人计3分,获得院级一、二等荣

誉,参与者每人计2分。

b.参加义务献血者计3分/次,每年累加不超过10分

c.按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次数计3-15分。

D.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次数计入德育分,每次3分。

(2)学年表彰附加分:

a.学年个人受到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荣誉称号的或受相关表扬者

分别计30分、15分、6分、3分/次。

b.获得文明宿舍称号的,校级:舍长计5分、舍员计3分,院级:舍长

计3分、舍员计2分。

(3)职务附加分:

a.担任校、院团委学生会干事,普通班委,宿舍长计3分。另根据其日

常工作表现追加2-4分

b.担任各班学习委员、院团委学生会副部计4分,另根据其日常工作表现

追加4-6分

c.各班班长、团支,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部长,校学生会副部者计5分,另根据其日常工作表现追加5-8分。

d.担任院团委学生会常委、校学生会部长计7分,另根据其日常工作表

现追加7-10分。

e.担任院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常委者计10分,另根据其

日常工作表现追加9-12分。

f.担任校学生会主席者计12分,另根据其日常工作表现追加10-15分.3.负值附加分:

(1)违规违纪分:

a.受违纪处理或通报批评者计5分/次。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者计10

分/次。受记过、留校查看处分者计20分/次。

b.卫生检查受校、院、住楼辅导员办公室批评处罚或宿舍被评为“不合格宿舍”,其主要负责人5分/次,成员3分次。

(2)日常缺席分:

a.纪律松散、旷课1课时(含集体活动会议)者计3分/次;迟到、早退

2次(含集体活动会议)者计1分/次。

b.无故不参加义务劳动(3分/次)

(3)不良影响分:

a.无集体荣誉观念,做出有损学校、院、班级荣誉的事造成不良影响者

计10/次。

b.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不负责任,缺乏主动性,同学反应强烈者计4-7

分/次。

c.有损校园文明、环境卫生的行为,男女交往不得体者计8分/次。生活

铺张浪费者计5分/次

d.对违纪再现知情不报,或提供假情况、假证据者计8分/次。

第三部分:学生身体素质附加分测评方法

1、凡参加国家级、省级体育活动并获得荣誉称号的学生分别计30分、15

分,同一赛事获多个奖项者只计最高分。

2、凡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大型大型体育活动的学生计1分/次

a.个人获院级一等奖者计6分,二等奖计5分,三等奖计4分,其他奖

项计3分,个人获校级一等奖者计9分,二等者计8分,三等者计7

分,其他奖项计6分。

b.集体获得校级一、二等荣誉,参与者每人计3分,获得院级一、二等

荣誉,参与者每人计2分。

3、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所获荣誉计入身体素质测评分,不做其他追加

第四部分:组织实施要求及程序

一、实施要求:

1、以上竞技类项目,如是集体获奖,将以受表彰学生或作品作者的主次关

系依次递减相应分数

2、有两个职务及两个以上职务的,职务分可叠加,表现分部分只计单项最

高表现分.第二部分职务附加分部分担任其他特殊职务者视情况予以追

加相应职务分以及工作表现分。

.3、学生所获得的荣誉计入相应的部分计算,不得再计次入其他部分。

4、师范类学生三笔字和普通话不及格计入综合测评成绩,英语四级考试未

通过者不计入综合测评。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入德育分,毛泽东思想概论及马克

思主义原理计入智育分。

6、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及专业奖学金不计入综合测评。

二、实施程序:

(1)每学年测评一次,测评时段为上9月到本9月。

(2)测评须在院学工组成员的监督下由各班辅导元组织考核测评.测评结果

由院学工组审核、盖章后方可有效。

(3)非毕业班在每学年开学的第二周进行上学年的考评工作。

(4)毕业班当学年测评在毕业前一个月完成。

(5)院学工组审核后,为各班下发学生测评得分明细表,除上报外,留有

附件存档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

一、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办学的高校已接近100所,在校学生人数接近100万人,广州高校教育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前沿,广州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同时也给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的教育管理手段中,激励制度与激励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制度与激励方法在各类组织中处处可见,而高校大学生激励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以综合测评为基础的高校大学生综合评价与奖励体系。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指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平时考核积累,每学年评定一次,是大学生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和毕业生就业参考的重要依据,是一项与每一个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高校综合管理工作[2]。大学生综合测评是素质开发与提高的起点,又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方向,具有明确的教育导向和积极的教育约束作用,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广州各层次高校开展综合测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去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去积极进取,充实自己,而且发挥了巨大的综合管理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

(1)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渐靠近。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结果不仅关系到各项荣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所以学生们看重测评结果,从而就会自觉参照测评体系中的指标,把其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2)有利于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往往是各高校对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就业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考虑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为了在各项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学生们就会努力学习,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氛围,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专业课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而思政辅导员则较多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情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使得学校或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就更全面、具体。

二、广州大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与方法

综合测评通常是由各高校制定的一套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体系,是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大学生综合测评决定着高校为学生树立何种榜样,认同和鼓励何种人才培养手段,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广州各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制定量化的评测细则,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评价与考核,以期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激励作用,本项目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各类高校在具体的评价指标构成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评测原则、内容、方法与流程差异不大。

1.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

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考核,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德、智、体以100分计算。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大多数高校设定为25%、60%和15%,这种指标的权重分配既重视智力因素的评价,也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同时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对综合测评权重进行调整,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总分(X)则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基本分和加、扣分)构成,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A),日常操行分占40分(B)。而华南理工大学综合测评的总积分(S)由德育成绩积分(D)、智育成绩积分(Z)和文体成绩积分(T)三个方面组成,其中:德育成绩积分占25%,智育成绩积分占60%,文体成绩积分占15%。中山大学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由年度学业平均成绩与附加分两部分构成。年度学业平均成绩是两个学期的学业加权平均学分成绩。其学业平均成绩计算方法:学业平均成绩=∑(各科目成绩*该科目学分)/年度总学分。综合测评成绩=学业平均成绩+附加分。同时这些高校二级学院对学生综合测评提出了补充规定,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之外的加分项目,例如:论文、科研成果、比赛、竞赛等等。其他广州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与方法差异不大,学习成绩占综合测评比例通常在60%以上。

2.大学生综合测评实施方法

广州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综合测评都制定了标准的实施程序与方法,一般来说大学生综合测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平时考核记载。学生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遵守及违反考评制度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如:到课率、参加活动出勤情况等,作为测评的第一手资料。

(2)智育成绩考评。学习成绩的考核主要依靠平时各门课的考试成绩,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期末综合成绩、课时、学分等参数按照拟订的权重、公式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一般来说,智育成绩的考核最没有争议,它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带有很强的原则性。

(3)自我测评。学生根据综合测评方案中的有关项进行自我记载、自我评分。如果核对属实,则与平时考核记载一同作为考评依据。

(4)小组测评。根据个人综合测评小结,由小组同学评议并确定其等级。

(5)审核测评。由学生骨干、教师参加的测评小组评议、审核学生自评、互评结果,给每个学生评分。

(6)根据综合测评方案分类评分。将每一类分数计算后汇总,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综合排名。

三、广州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调查与分析

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与各高校教育管理的多个方面存在密切关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与手段,也包括高校大学生就业、升学、奖励与评优等各个方面,本研究选择从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激励效果的角度进行调查,收集综合测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的激励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如下:

1.激励模型选用

根据大学生激励原理与心理特点,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偏好是关注个人成绩、实物奖励与目标差距,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模型。所谓期望理论是指当人们预期某种行为能带给个体某种特定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就倾向采取这种行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高低(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V*E。其中M表示激发力量(激励的程度),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1]。根据以上原理,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将大学生综合测评“效价”分为以下五个方面:V1奖学金、V2评优、V3升学、V4就业、V5自身能力提升,其初始值为1。并通过调查获得大学生对以上五个方面的期望值E(其概率值是0-1之间),从而构建出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模型:

M=∑(V1*E1+V2*E2+V3*E3+V4*E4+V5*E5)(1)

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广州地区多所高校大学生在五个方面激励效价和整体激励期望值进行数据分析,并计算各个高校综合测评指标的总体激励水平(即加权得分值),并根据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得出总体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水平,从而确定广州高校综合测评对大学生的激励程度。

2.调查设计与实施

调研组成员首先通过网络、图书、期刊、报告都出版物大量收集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相关资料,广泛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基本情况,问题与现状,从而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主题、对象与相关假设因素,本次调查实施过程如下:

(1)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由于高校综合测评涉及的问题很多,要保证项目的顺利、有效进行,调查问卷的科学设计显得特别重要。本次调查对象是高校在读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奖学金制度与政策问题;②高校综合测评实施控制问题;③高校综合测评激励效果问题;④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激励行为偏好与选择问题。在调查正式实施之前,我们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前期调查与问题筛选工作,本调查问卷根据激励模型的需要,经过比较与分析,精心设计了12个问题,其中有10核心问题。为了方便受访大学生回答问题,本调查问卷全部采用封闭式的单选题,以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2)调查样本说明。调查过程中样本对象与取样方式是影响调查结果的关键,本项目调查样本采用各高校分区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于实施成本与人力所限,本调查主要针对广州地区的高校。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真实有效,项目成员对调查过程中的部份问卷进行甄别,并针对重点问题对部份受访大学生进行电话回访,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以真实反映大学生的选择。

(3)调查时间与实施。本调查实施时间约为一个月,于2012年4月1开始,结束于2012年4月30。项目团队成员在广州一些高校内发放了关于大学生综合测评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43份,其中:中山大学50份,华南农业大学99份,华南理工大学78份,广州工业大学79份,广州大学49份,广州商学院88份。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

3.数据结果与展示

根据研究成员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并根据“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模型,进行数据计算与处理,得到如表1的数据结果。

由以上数据来看,广州部分高校综合测评对大学生激励影响效果比较明显。激励水平均值在0.65以上,其中层次较高的重点院校激励水平较高,层次较低的普通院校激励水平相对较低。整体来看,激励水平跟高校奖学金金额、评测制度、评优制度、自身素质等多个方面呈正相关,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水平保持较高水平。

四、问题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针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资料与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综合测评指标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是激励与评测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其评测指标体系应当根据时代的需要动态进行调整,例如:应当加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建议单独设立一个创新与创业分数,而且分数一定要高,作为附加分计入综合测评当中,这样可以鼓励大学生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2)评价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虽然存在自评、互评、班级评价和年级评价这几个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因为它缺乏一个制约监督机制,执行者往往又是监督者,同时由于一些评定的标准模糊,不易把握,操作起来存在困难,这为某些人钻空子打开了便利之门,使考核的人员无法辨别真伪,往往只能依靠主观性判断,结果造成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重视学生硬件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其他素质的考核[4]。

(3)测评方法不够健全。大学生综合测评以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够准确。一些指标包括思想品德都量化成分数,以单一的排序为手段。而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定性表现考察过少,只是单纯定量的加分与减分,这导致了总分的高低不能够真是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体系功能存在单向性。在大学生综合测评实施过程中,评价工作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的,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其实,反馈与改进也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而现行的体系中却缺少对反馈机制的设置。在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漏洞与缺陷,而反馈的工作就是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反馈过程的缺失,无法保证测评的有效性,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5)操作缺乏公正性与透明性。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存在评分不够民主的弊端,致使许多同学不完全清楚“加”、“减”分到底来自何处,致使综合测评变成了“综合调整”;加分制的不合理以及加分的混乱有可能使许多同学“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加分的“凭证”,从而引发出了许多的关系分、人情分;如此种种,都可能歪曲了综合测评的激励效果[5]。

当然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综合测评对高校学生激励效果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以学生为对象去体验、发现综合测评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意见的重视,通过访谈、调查或信箱等方式去询问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完善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49-450.

[2]张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林妙玲,韩慧芳,等.新时期下对高校综合测评的若干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3).

[4]杨攀攀.关于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现状的思考[J].网络财富,2010(12).

[5]李哲谦.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0(25).

作者简介:张向阳(1974—),男,湖南岳阳人,硕士,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经济系电子商务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创新与创业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综合测评 篇4

学校方面固然重视综合测评, 而许多大学生也现实地面对综合测评, 将其视为学习和在校活动的指南针, 凡事在综合测评上有加分的就干, 无加分的则免谈。因此, 综合测评的作用及具体操作过程就显得举足轻重。笔者认为应从程序到细节进行控制, 才能较好地完成一次综合测评。

1 明确综合测评的意义

首先综合测评的主要主持者——政治辅导员应认真学习《学生手册》的文件精神, 力求掌握综合测评的精神实质, 就综合测评的意义和作用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和总动员。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学生通过自评与对比, 可以找出差距、问题与不足, 对上一学年进行深刻的总结, 并对下一年进行调整改进。而班集体也可查找出班际的区别, 在营造良好班风的时候进行特色化的建设。而整个年级也可以洞察每个学生的表现, 年级干部选拔及合作是否恰当, 年级学生干部体系运行是否和谐, 找出不足之处, 以便对症下药, 进一步调整与加强治理。因此, 同学应该重视综合测评。

(2) 学生应对取得的成绩作合理的总结, 不应夸大, 也不能缩小;对所犯的错误不能隐瞒也不能缩小;对加分不能斤斤计较, 也不能不理不睬;应该做到该加的要加, 该减的要减;该得的要得, 不该得的不要。绝对不能弄虚作假。

(3) 综合测评中的竞争应是良性的, 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不能因为别人优秀就妒忌他们, 而是要以他们为榜样, 而成绩好的同学也应帮助成绩不够好的同学, 共同进步。

2 综合测评的过程

(1) 成立年级综合测评办公室, 由年级学生会部长级以上干部及班长参加。人数不应过多, 以十来人为好, 如太多, 则在讨论加分细则时时间会拖得太长, 如太少人则可能会出现加分的较大偏倚。

(2) 加分细则的讨论制定, 由年级综合测评办公室就具体执行方案进行讨论。此项工作琐碎、较难均衡, 协调是最关键的要点。

(3) 同学自评, 对照加分细则填写加分项目。

(4) 年级评, 由各部门将平时的加分记录参与名单与个人自评项目对照, 进行审核, 计算。部分级干再次审核个人的加分情况及结果。

(5) 将各位学生的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文体分进行计算和综合测评分的汇总、排序。

(6) 公布初评结果, 留三天时间让学生质疑, 处理出现的反馈, 进行奖学金的评定及荣誉称号的评定。

(7) 召开年级会议, 公布测评结果, 并对综合测评中有争议的事项做出解释, 消除争议。

(8) 将综合测评成绩整理上报学校。

3 在综合测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年级综合测评办公室参加的人数很关键, 人太多, 讨论时间会拖得太长, 人太少, 则权力会过分集中, 导致结果出现较大偏倚。

(2) 一些学生干部存在以权谋私的情形, 如特别要求为本部门多加分或对某项工作多加分, 或平时特别关照某些同学或自己的同乡, 将加分的工作全交给他们做, 这样就使一些加分项上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3) 个别学生干部可能会因加分不满而对本部门或关系亲密的同学进行鼓噪及挑拨, 引致一些不和谐的局面产生。

(4) 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对同一事项的分数进行比较, 例如参加一个大型舞蹈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年级, 但各年级的加分不一定相同, 引致意见产生。

(5) 同一活动的加分如放在品德分和操行分的结果会很不一样。

(6) 一级学院与二级学院的学生干部加分难以均衡。有的时候二级学院很难了解到一级学院的学生干部的表现及工作量。

4 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1) 年级综合测评办公室参加的人数应以十来人为好, 既方便议事的广度又方便议事的深度。

(2) 对以权谋私或加分不满的学生干部, 应加强思想工作, 强调以大局为上, 以和为贵, 强调过程的公正公平。如个别素质太差的学生干部, 则要及时进行撤换。为保证公平可对单项分进行封顶处理。

(3) 不同年级可以进行商讨, 对同一事项加一样的分。

(4) 认真理解综合测评手册的精神, 将不同的活动按品德分和操行分分别对待。

(5) 与一级学院多加沟通, 了解本级学生在一级学院的表现及工作量。

5 在综合测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强调综合测评的目的是评出先进, 评出榜样, 评出团结。

(2) 学生干部的保密原则。在评议加分项及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可能会涉及一些学生的具体情况, 所以应对学生干部强调保密原则, 议论的过程和具体的细节不应公开与扩散。这与公开的原则并不矛盾, 加分细则商讨好后的结果是要公开的, 最终的测评结果也是要公开的, 但公开应由年级综合测评办公室来完成, 不是由某个学生干部来完成。

(3) 注意一些细节的技巧, 如三天时间质疑期前的公布的综合测评应以学号为序, 因为可能存在有不当的地方, 还需改动, 此时不应让学生看到按分排序的成绩, 否则变动后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情绪影响。

(4) 事后疏导工作。对个别学生不能理解综合测评所得的结果的情形, 应作好解释与疏导工作。将《学生手册》的相关条款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解释时才有理有据, 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必要时还应在年级大会上进行解释。

6 综合测评中的误区

(1) 轻学习, 重活动。部分学生有着某项专长或担任学生干部, 平时活动多, 生活忙碌, 但最后啥奖也评不上, 原因是学业达不到评奖的要求, 很受打击。应及时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 学业在大学生活中是主题, 将来工作是靠专业来支撑的, 特长或社会工作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 学业的比重应比特长和社会活动的大。

(2) 一些学生重学习, 不参加社会活动, 也导致总分居后。这类学生如进入社会, 会因为社会活动能力偏低而遭受挫折, 也应对他们进行帮、拉、扶工作。

(3) 个别学生竞争心理过强, 妒忌心重, 会影响他们在集体中的形象和位置, 应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

(4) 个别突出的学生, 有着突出的问题, 还应单独就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5) 学生干部, 他们构成集体的核心, 有着凝聚团结的标杆作用, 对这个队伍, 一定要严格要求, 加以培育, 强调协调配合, 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要:大学以综合测评为手段, 对大学生的品德、学业、文娱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本文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意义及开展过程、进程中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及可能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篇5

国家人才在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具有操作功能强大、测评内容丰富、测评范围广泛等特点,本系统除了包括《大学生职业定位测评》的全部题目和功能外,还有综合素质、性格气质、职业发展等测评模块,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把握自己的职业特征,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

一、研发背景:

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来说,在找工作之前应该做的一个基础工作,是首先通过对外界的就业环境和自身职业特征的详细分析,确定一个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以便能够在择业过程中,在保证就业的前提下,尽量去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寻找与自己的职业特征比较匹配的工作,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最大的成功,

而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除了要考虑我们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和能力倾向”等重要的职业特征外,有时候我们的“智商、情商、气质特点、职业价值观”等,也都对我们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6

[摘要] 目的:调查石河子大学医学生对综合测评的满意度现况,为现行综合测评的完善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法。 结果:满意度总得分为68.82±11.76。大四学生在学业成绩、直接加减分、流程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均高于其他年级(p<0.05)。学生干部在综合测评满意度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均高于普通学生。高、中奖学金学生仅在学业成绩上的满意度高于低奖学金学生(p<0.05)。 结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调查对象对综合测评基本满意。

[关键词] 医学生;综合测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中的表征信息,并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1]。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测评,如何依据大学生综台测评成绩所反映的信息对大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2]。目前新疆高校尤其是兵团高校尚无对综合测评的相关研究,所以调查石河子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综合测评的满意度尤为重要。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08级(护理除外)、2009级、2010级及2011级医学生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能力素质、直接加减分、流程等5个方面;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法。

1.2.2调查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护理专业09、10、11级各一个班,随机抽取口腔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影像医学专业和检验医学专业08、09、10、11级各一个班,临床医学专业08、09、10、11级各抽取一个民族班、一个国防生班、一个普通班。共计抽取31个班,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对象自填式完成,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毕当场收回问卷。

本次调查发放1072份问卷,收回982份(应答率91.60%),其中合格问卷949(合格率96.64%)。

1.2.3评价方法:涉及学生主观评价和判断的指标,采用5级Likert标度法,对"非常了解"、"了解"、"一般"、"不了解"、"非常不了解"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的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1.3统计分析

调查资料由研究者检查、核实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t检验、两两比较(LSD)、单因素方差分析。

2调查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调查学生中男生372人,女生577人;大一 241人,大二265人,大三239人,大四204人。学生干部235人,非学生干部714人。根据获奖学金的获奖比例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奖学金组137人,中奖学金组272人,低奖学金组540人。

2.2综合测评满意度各部分得分情况 思想品德维度得分69.37±14.00,学业成绩维度得分69.31±13.28,能力素质维度得分69.25±13.79,直接加减分维度得分69.76±13.23,流程维度得分67.12±11.76,总分68.82±11.76。

2.3不同年级综合测评满意度各部分得分分析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满意度得分经t检验,在学业成绩、直接加减分、流程三个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LSD),在学业成绩维度、直接加减分维度、流程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大一、大二、大三均低于大四(表1)。

2.4是否学生干部综测满意度各部分得分比较 是否学生干部满意度得分经t检验,普通学生在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均低于学生干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2.5不同获奖学金情况综合测评满意度各部分得分对比 调查对象不同获奖学金情况满意度得分经t检验,在学业成绩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LSD),在学业成绩维度得分上高、中高于低(表2)。

3讨论

3.1调查对象对综合测评的总体满意度呈基本满意水平,满意度总得分经百分制转化均值为68.82。

3.2大四学生在学业成绩维度、直接加减分维度、流程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均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大四学生认知度高,且大四学生面临实习,参加校园活动的次数明显降低,年级综合测评的排名主要由学习成绩的高低来决定,综合测评总成绩的透明度高,可能引起不公平的因素少。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如大一学生的发展重心是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大二、大三主要致力于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大四则更加注重社会实践,不同的侧重点在同一综合测评评价体系下无法对真实情况作出公正的描述,如此也可以影响不同年级的满意度得分。

3.3学生干部在满意度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均高于普通学生(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学生干部参与综合测评的评定,对综合测评认知度高;担任学生干部仅在直接加、减分这一维度上便能够给自己的综合测评加分;担任学生干部能够锻炼提升自己的组织、规划等多方面能力,在综合测评能力素质这一维度上的分数也高于普通学生。

3.4 在不同奖学金学生上,高、中奖学金学生仅在学业成绩上的满意度高于低奖学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高、中奖学金学生多次获奖学金,且获奖学金学生多为学业成绩优秀者,而学业成绩占综合测评比例较大有關。而中、低奖学金学生可能认为综合测评中的学习成绩这项指标不能反映个人学习能力:当前大学期末考试,考试重点的明了化,考试试题的简单化及雷同化[5]。许多学生只在备考时着重学习老师给的重点,便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综上所述,我校医学生对综合测评系统基本满意,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当加强学生对综合测评满意度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测评方案。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7

随着网络的发展, 校园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现行的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可提供学生成绩查询、网上选课、教师测评等信息服务, 但每年的综合测评工作仍是人工纸质完成。搜集信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并且评定标准、计算方法复杂多变, 可操作性差, 工作透明度低。开发一种综合测评的计算软件十分必要。现在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都基于基于B/S结构, 采用模块化设计, 具备很强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因此, 利用ASP.NET设计开发综合测评功能模块并嵌入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便可以解决公开透明的综合测评工作[1]。

二、模块框架设计

根据我校学生信息系统实际情况, 所开发模块以aspx页面、Java Script为表示层, 业务对象、列表、验证为业务逻辑层, 数据库访问类为数据访问层, 实现信息统计服务。前台网站的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 Web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 将其发往应用服务器 (Tomcat) , Tomcat服务器将请求解释后按照请求的内容执行, 如需查询数据库, 则发往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返回一个结果给Tomcat服务器, Tomcat服务器将返回的结果生成的HTTP代码发给Web服务器, 最终通过Internet返回给客户端一个响应信息。

三、功能设计分析

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添置用户“组织部门”, 并对各类用户赋予新的功能, 具体如下:

学生:对基本成绩、课外综合加分的查询及查看本班成绩排名。

组织部门:添加、修改并删除所管理项目的学生附加分信息表。

教务处 (管理员) :在对学校全体成员的信息管理基础上, 增添对输入的综合测评项目的管理。对组织部门上传信息进行存库, 并根据各院系标准管理设置相应的项目评分权重系数, 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测评计算。

在本功能模块中, 组织部门统一上传项目信息, 教务处根据测评内容动态选择测评项目, 并根据测评项从数据库中抽取相关的数据, 按评判标准生成测评结果, 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对外公示, 并且提供测评数据的查询功能。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测评工具基本模块如图1所示[2]:

四、数据库设计

利用数据驱动站点实现测评功能有三大优势: (1) 设计时不必用WEB设计器创建一个包含信息的页面再将它上载, 而是创建一个工具, 通过简单地修改数据库来及时发布新的或更新的信息。 (2) 将站点所有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可实现改进的功能, 用户通过创建窗体指定要查找内容。 (3) 站点数据和表示代码分开存储, 不维护HTML文件中的静态链接, 也不需要每次重新设计站点页面的格式和菜单结构[3]。

为了获得一个更具扩展性和通用性测评模块, 以设计类的思想完成数据库表的设计, 即在严格遵循三大范式的前提下实现每一个表代表一个公共实体类。增强数据库表的扩展性和通用性, 更利于今后的开发[4]。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需求, 系统模块设计的主要数据表具体分为基本信息、基础学科、综合测评三大类。其中, 基本信息包括学生表、教师表、部门表、班级表、专业表, 基础学科包括学科信息表、专业课程设置表、成绩表, 综合测评包括科研竞赛表、学生工作表、证书表、创新项目成果表、志愿时长表、院系评分标准表。

下面列出部分数据表设置:

五、测评算法的实现

测评模块的基本设计思想为:在某个指定的学期或学年中, 根据测评的内容和具体细节, 动态生成测评表, 并可以从已有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输入测评的数据。当数据整理完成后, 测评系统在后台根据每个测评指标制定的权重完成数据的处理, 形成最后的测评结果, 并可以在测评结束后提供测评结果和数据的查询服务, 保证测评的准确和公正。

本测评工具按照华北电力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设计算法, 针对不同需求的评定标准实现测评。以免试研究生综合考查成绩计算方法为例, 综合考查成绩由前三年的累计平均学分绩和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科研成果等情况获得的奖励分值两部分按一定比例组成, 计算标准如下:

1. 综合考查成绩=前三学年的累计平均学分绩×75%+各类竞赛、科研成果、创新实践等情况获得的奖励分值×25%。

注:1.分母中前三学年所学课程学分指每个学生前三年内所修本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之和;2.前三学年学生取得的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低于学校要求的最低分者不能参加免试推荐;3.补考、重修通过课程按60分计。

以华北电力大学《学生手册》中有关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准则为依据, 整理出完整的综合测评体系, 并给出相应的工作流程: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导入学生基本成绩, 管理员设定评分规定, 有关部门上传加分信息, 再以班为单位进行测评互评。如图2

测评工具友好的界面使得院系评分标准的修改、加分项目信息的上传变得简单易行, 降低了管理门槛, 而业务层的逻辑计算方便、快捷、准确地实现信息的查询与处理, 避免了人工统计时项目的重复或遗漏情况和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从而实现了综合测评工作的化简, 减轻了师生的工作量。

六、结束语

综合测评是对每个大学生大学成绩的总结, 也是评定奖学金、保研资格的重要依据, 所以综合测评的准确性对每个大学生都至关重要。随着各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利用规范化、信息化的方法进行综合测评势在必行。相对于传统的半网络化的测评方法来说, 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且易于操作, 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学生成绩数据进行管理和计算, 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方便了老师和同学的工作和学习。到目前为止, 该年度综合测评工具, 在华北电力大学测试运行, 性能稳定可靠。

摘要:为简化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工作, 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及传递效率, 设计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学生信息服务系统测评工具, 实现大学生综合测评计算。根据年度测评工作的实际流程, 阐述了利用ASP.NET设计开发测评工具的核心技术。

关键词:测评工具,数据驱动,ASP.NET,查询

参考文献

[1]孙恒.基于ASP.NET和wleb GIS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张顺兵.基于ASP.NET的中职学校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康纳利, 贝格, 玉洁.数据库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关问题探索 篇8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主体为大学生, 因此, 这一体系与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主要测评的内容为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诸多方面, 但在实际测评工作中, 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亟需完善与改进, 从而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与实效性。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相关问题, 旨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具有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同时, 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重要的, 有着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 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评价作用。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与技能等内容的测评, 从而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推荐就业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 需要完善的、科学的体系, 同时要保证其客观与公正。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唯有完善与科学, 才能发挥其评价的作用。

另一方面, 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才能体现其引导作用。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是国家、社会的共同需求, 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本目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体为大学生, 与学生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要求其体系要保证其科学性与完善性, 要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 进而获得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并能够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引导作用。 (1)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均开展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在最初工作时期, 测评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随着社会、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也日益丰富, 增加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其他能力的测评, 但其测评的方式仍为全部量化, 对大学生的各项测评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呈现, 最后以大学生的综合分数, 对其进行评优工作。现阶段,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诸多的问题, 其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公平性与规范性等, 下面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不足展开探讨。

其一, 测评标准不符合实际需求。目前,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标准缺乏实效性, 不符合人才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在人才市场方面, 需要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的了解, 但高校的测评体系为人才市场提供的仅是大学生的证书、成绩单等, 这一测评体系不能真实的、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 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选择标准有所转变, 不再单一的关注学生的成绩与技能, 如今,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了人才市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 在众多企业用人方面也愈加注重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此基础上, 再要求人才的专业技能等内容。其中, 联想集团选择人才的首要标准便是正直;柯达选择人才时, 着重关注的是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微软选择人才时, 注重的是人才的认真与活力。但传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成绩, 这一标准不能符合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要求。

其二, 德育评价的完全量化不科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测评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德育评价, 但对此测评也是通过分数呈现的, 完全量化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进行评价,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呈现, 但完全量化的做法严重影响着测评体系的完善, 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不满。完全量化的测评体系不能发挥其评价与引导的作用, 不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同时, 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 将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 从而误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三, 测评体系缺少可操作性。目前, 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成绩主要是由学习成绩分数、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体育成绩分数与奖罚分数共同组成的, 在实际测评工作中, 思想道德品质分数主要是由班主任与学生干部共同给出的, 因此, 这一分数具有较多的人为因素影响, 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 对班主任、对学生干部进行刻意的讨好;学习成绩分数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为了获得高分, 将只关注学习, 对部分学分较多的课程分配较多的时间, 对学分较少的课程基本不分配时间, 从而制约着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同时, 这一体系中学生干部的加分较多, 因此学生对干部职位均争先恐后的进行争取, 但在工作中, 却并未服务同学、帮助同学, 从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其四, 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目前,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不公平性、不合理性, 主要是由于测评体系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奖学金问题, 关系着学生的利益, 但在奖学金评比之际, 不仅考虑大学生的成绩, 还关注学生是否参与活动、是否为干部, 如果在其他方面均积极参与, 其评比的名次将十分靠前。在奖学金评比中, 学生对成绩这项内容相对信服, 但在其他内容方面由于缺少公开性, 学生对其存在严重的质疑心理, 主要是由于其他加分项均是由班主任、干部等给出的, 因此, 测评体系的公平性不足。 (2)

同时, 根据高校所实施的测评方案来看, 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测评方案的宣传不足, 部分学生对测评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从而忽视了测评的重要性;测评人员的能力不足, 主要是由于未能对测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致使测评人员未能全面掌握测评方法, 测评人员与学生对测评工作的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测评方法缺乏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与规范性, 主要是测评实施过程中, 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测评标准不一致, 让学生对测评的统一性与针对性存在质疑。

3 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议

高校是重要的场所, 其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 因此, 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高校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实, 其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作为评价大学生的重要标准, 高校要完善这一体系, 保证测评体系的科学性、实效性、公平性与可操作性等。

首先,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注重其教育作用。在测评过程中其主体为学生, 对学生的测评, 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进行挖掘, 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 要让学生认识到测评的重要性, 并了解测评的教育作用。其次,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 高校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其人才培养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模式, 因此,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也要与高效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方位发展。最后,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要侧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管理与教育, 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精神, 促进学生进行德育实践, 从而实现测评体系作用的发挥。 (3)

同时, 为了保证测评的高效实施, 要对测评方案进行全面的、及时的总结, 从而使其日益完善, 通过大力的宣传, 让学生对测评的重要性与目的有所了解, 实现对测评的正确认识与认真对待;针对测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让测评人员与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从而收集各方的建议, 让测评标准逐渐统一;高校要积极开展对测评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让测评人员掌握科学的测评方法, 并与学生对测评工作形成一致的认识, 并通过测评, 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测评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高校内部要加强交流与沟通, 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保证测评工作的有序开展, 将测评结果进行高效的利用, 实现测评工作的目标, 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重要的, 测评体系的科学性与完善性将利于其评价作用与引导作用的发挥, 同时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 如:不科学性、不公正性等, 需要高校、学生对其有更加明确与深刻的认识, 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其日益完善与科学。同时, 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问题的解决, 这一测评体系将更加符合学生、高校与社会的需求。

注释

11 李俊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及思考[N].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11 (12) :71-72.

22 冯瑞明, 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 2013.3 (2) :181-182.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9

本文通过课题组研究开发出来的软件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以求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完善、更合理、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综合测评系统。

一现有的综合测评体系

综合测评得分=品德测评得分×15%+学业测评得分×65%+文体测评得分×10%+能力测评得分×10%。品德测评得分=基本分×50%+形势课×20%+奖励分×30%;学业测评得分=基本分×90%奖励分×10%;文体测评得分=基本分×50%+奖励分×50%;能力测评得分=基本分×50%+奖励分×50%。

品德、文体、能力的基本分是综合测评工作小组(班主任、班长、班干部和非班干组成)和班主任在听取相关同学的盘点的基础上,结合同学的平时表现,评出来的合成分数=综合测评小组×70%+班主任评分×30%。而奖励分则=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最高原始奖励分×100×30%。本人原始奖励分是学生自己根据平时参加的活动(品德、文体、能力分门别类)所应评上的分数和。

学业测评的基本分=本人学年平均分绩点÷年级或专业学年最高平均学分绩点×90%。学业测评的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最高原始奖励分×100×10%。

二现有综合测评体系的不足

第一,综合测评公式比例不合理,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综合测评体系设立的目的上说,综合测评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评价学生上一年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结果用于评优评先,以求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类似于管理学上的绩效评价激励理论。但是,就当前评价体系的比例来说,学业测评比例高达65%,而作为反映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综合素质的指标只占到可怜的35%。试问,这样一个测评公式所计算出来的公式,有什么可能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什么可能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综合测评体系中的学业测评没有科学区分开考试课和考查课的地位,影响着综合测评的效果。从面文学业测评的公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业测评中区别考试课和考查课地位的指标是平均分绩点,也即学分。这样简单的区分笔者认为是不严谨的,因为考试课和考查课无论在学习任务量上,还是在专业相关性上,甚至在考试方式和评分上,都是有着重大的差别的。单单靠学分的差别,根本无法科学地反映两者之间地位的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学业测评成绩的科学性,从而令综合测评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综合测评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未能切合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当前我们综合测评的指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学生活动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素质之间相关关系的深入分析与探讨的,所以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专业素质地位没有突出。何以见得呢?先从学业测评的角度来说,当前的学业测评学业成绩比例高达90%,也就是说,还是成绩至上。而关于专业素养、创新素质、实践能力体现的比例只有可怜的10%。因此,笔者认为,现行的学业测评是无法准确地体现学生专业水平的。而关于其他方面的测评,专业的地位也难以得到体现。其他方面测评的成绩除品德测评外,都是由综合测评小组打分和奖励分构成的。经本课题组的调查,由于当前综合测评的标准比较模糊,所以综合测评小组的打分往往是无差别的打分甚至是随便分。因此,这个分数,在测评学生专业素质和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上是乏善可陈的。至于奖励分,仅仅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等级以及所获得的奖项将其考分化,根本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例如,一个电子系的学生,因为书法比较优秀、文笔较好,所以平时参加相关的活动较多。根据我们现行的综合测评体系,自然而然他的综合测评成绩会比较高。所以,在学校的评优评先中他往往能脱颖而出。长此以往,他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一为分数而利用自己的长处参加特长活动却忽略了对自身专业活动的参与,从而影响了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当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无可厚非,但“专业为先”应该是前提。而在当前的综合测评体系中,这个前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第二,综合测评的评价指标缺乏指向性。所谓的指向性,简而言之,就是指综合测评应该通过评价指标去引导学生培养符合自己将来发展需要的素质。这种具有指向性的评价指标,在系与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应该有所区别、有所不同的。即,一个学电子的和一个学中文的,在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时应该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作为衡量并引导两者行为的标准应该是区别开来的。可是,很可惜,当前我们综合测评体系对于这个评价指标的制定明显是忽略了这种差异的。

第四,综合测评体系中缺乏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针对性,没有根据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就现实的情况来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测评时应该在标准上和侧重点上有所区别,而不应一概而论,草率测评。但当前的综合测评却偏偏就是一套体系通三级,对大一和大三学生的测评几乎都是无区别的。这样的测评,是不可能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

三对完善当前综合测评体系的建议

第一,调整综合测评公式的比例,建立科学的综合测评体系。对于公式比例的调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调整:第一,适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测评中的比重,以求令测评的成绩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更具代表性。品德测评的成绩反映的是学生的思想素质情况,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15%的比例体现不出这种作用,也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但品德的测评是一个很难量化、精确化的过程。所以,综合考虑以上两点,提到20%为佳。能力测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我们高校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因此,为了令学生真正意识到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调到15%这个比例无可厚非;第二,为了增强综合测评的科学性,应该科学调整能力测评公式的比例。对于能力测评的公式,应该下调基本分的比率,将原来的50%下调到35%,从而将能力奖励分的比重提为65%。因为能力的高低,是应该由各种实实在在的活动来反映的,而不是靠别人的评价来体现的。所以,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建议对能力测评的公式作出以上的调整。

第二,综合测评中应该严格区分考试课和考查课的地位,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学业测评的效果。在综合测评中,对于考试课和考查课地位的区分,我们除了通过学分差异外,还应该加入考试方式和专业相关性。对于考试组织方式严格、专业相关性强的考查课,我们需要纳入学业测评的奖励分以求缩小与考试课因学分差异造成的测评偏差;对于那种考试组织宽松、专业相关性不大的考查课,应该通过降低成绩的绩点来拉大其与考试课地位的距离;对于考试组织宽松但专业相关性强或者考试组织严格但专业相关性不强的考查课,则直接以学分差异来区分其与考试课的地位。

第三,增强综合测评评价指标的针对性,以求科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关于加强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应该围绕以下两点展开:第一,坚持专业为先的原则,调整学业测评的公式,提升专业素质的测评地位。首先,当前学业测评成绩占的比例过高,应该由现行的90%下调到75%,以提高学业测评中学业奖励分所占的比重,从而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以文件的形式向各级综合测评小组明确打分的标准并强调打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突出专业能力的重要。最后,在将学生活动分数化的时候(即奖励分),要提高专业水平活动的加分幅度,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具有专业性质的校内校外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第二,增强综合测评指标的指向性,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指向性的提升,需要全校的各个系根据自己系学生发展素质的需要,制定出更符合本系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从而引导各系学生进行更科学、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四,综合测评要有年级性的观念,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大一的学生,由于刚从高中过来,心智未够成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未必能一下子适应,所以对于大一学生的测评应该侧重于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生活处事能力的测评;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都了如指掌。因此,综合测评应该侧重于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大三的学生,已经步入找工作的时期,那么综合测评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上。只有有侧重点地对各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实际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发展好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综合测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综合测评体系的不完善,现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的尴尬境地。为了使其更人性化,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笔者的看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不深刻的,期待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董雨,付淼.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高教高职研究2009(9):8-11.

[2]肖艳玲,邵强,罗杰,赵俊平.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10):7-9.

[3]张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华南师范学报(社科版),2009(6):21-22.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反思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反思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评价学生的工具, 体现了高校的育人观, 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身发展状况的手段。测评结果应用在诸如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实习分配、党员发展、升学考试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中, 总体上学生对测评是认可的。[1]

测评的构成各高校略有不同, 但核心都是将高校认为学生应具备的几大素质设置为一级指标, 再细化二级指标甚至更多层级, 结合条目的重要性赋予分值, 再根据学生对条目的符合度或完成度分级给分, 最后各大素质得分求和, 得分即是学生的测评成绩。[2]

测评在记实和评议上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由于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 学生非常关注测评, 每年测评时都会给老师和学校提出大量的建议;高校也想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测评中,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各高校的测评都是不断变化的。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

测评的内容从重视共性特征, 如德智体全面发展, 到现在的重视个性发展, 如创新、创业能力的加入, 可以看出测评是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 但在测评工作中, 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

2.1 测评加分功利性强, 减分流于形式

测评体现着高校的育人观, 各高校的测评细则里都有加分项和减分项。加分项是高校希望和鼓励学生去做的, 减分项就是高校不希望和禁止学生去做的。随着测评工作的深入, 高校想采集学生更多的日常学习工作信息作为测评的数据, 学生也希望自己参加的活动、取得的成绩能体现在测评加分内, 因此测评细则的加分项目越来越细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测评的实施阶段记实数据比较容易量化、学生对结果较为认可。但同时导致部分学生参加任何活动都问有无加分, 有加分就积极、没有就消极, 甚至就不参加。高校针对这些情况又制定了诸如不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活动减分的规定, 但如何定义““积极”又是问题, 导致这些减分项流于形式。

2.2 测评各部分权重设置僵化

测评的一级指标通常为德智体三方面、各部分权重在测评细则里有明确规定。一级指标测评分数= (基础分+加分项-减分项) ×权重, 总分为各一级指标测评分之和。但每年测评后都会出现综合测评名次和学习成绩名次差距过大的情况, 笔者调查的班级容量为157人, 有的同学的综合测评名次比学习成绩名次能提高100名, 这些同学多在班级或院系担任学生干部。也有的同学因为平时不参加集体活动, 综合测评名次比学习成绩名次后退五六十名。显然这反映的不是真实的素质情况, 也不是测评设计的初衷。虽然测评细则规定加分项都有上限, 但仍出现以上情况, 说明测评各部分的比例设置可能是不合理的。

2.3 测评结果重排名轻教育

高校的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实习分配、党员发展、升学考试等工作的实施细则中都对综合测评的名次做出了限制性规定, 如河北省专科接本科考试规定报名学生的综合测评在要全年级前70%。[3]因此高校和学生往往更关注测评的排名, 而忽视了通过测评来了解学生和了解自己。同时学生各年级综合测评关注的仅是上一学年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 相对独立, 缺乏纵向可比性, 没有对某一素质进行连续的关注和记录。测评结果反映的是阶段的“块”, 不是素质的“条”, 这也是高校和学生重视测评结果排名, 轻视测评结果内涵的原因。

3 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 结合工作实践,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3.1 以奖代罚, 正确引导, 规范学生行为

对于高校不鼓励或禁止的行为在测评中扣分, 对违规学生加以惩戒, 是测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简单的扣分可能只警示少部分人, 不能起到引导大多数学生规范行为的作用, 故此可以采用以奖代罚的形式。比如大学生旷课和夜不归宿行为以往在测评中都是体现在扣分项中, 可以转换一种思路, 在加分项中设置全勤加分, 对没有这些错误行为的同学加分, 而违纪同学不扣分。但并不是放任这些行为, 违纪同学的行为累计到一定程度直接由学校的处分规定处理, 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更明显。对于加分项的管理为避免过多过烂, 还应该从高校的教育理念出发, 关注哪些活动能体现学生的核心素质, 严格控制加分项, 避免加分功利化倾向。

3.2 以学习成绩为本, 灵活调整各部分权重

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深入人心, 学习成绩的测评中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仍是非常重要的, 是将来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测评成绩排名比学习成绩排名进步或后退比例过大的问题, 可以采取灵活调整各部分权重的方法, 平衡测评结果。结合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测评成绩排名比学习成绩排名上下浮动20%左右, 是合理的。

3.3 建立个人综合素质档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测评结果反映学生上一学年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应引导学生关注测评成绩的构成, 帮助学生认真解读其成绩的内涵, 使学生对测评的关注点从排名转移到发展自己的特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上,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动态观察学生在校的情况, 学生可以清楚了解自身各素质的发展水平, 学校也可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及时发出预警。

综上所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科学方法。尽管测评存在缺陷和不足, 但相信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将不断完善, 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促进大学生的科学发展。S

参考文献

[1]卢雅琳.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 2012 (32) :174-175.

[2]吕军城, 陈景武.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研究现状及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 (4) :555-556.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11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Delphi 7.0;数据库;数据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760-02

The Design of Student Synthetic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Delphi

LIU Jie, WU Zhi-hui, ZHU Jie

(Chengdu Aeronaut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21, China)

Abstract:Elaborated the universities student synthesiz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module design structure, introduced with emphasis the database relational model and the database physics design technology, described the main module function and the treating processes. The system onstage uses the Delphi development language, the backstage uses the InterBase database, the realiz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he information.

Key words:Student Synthetic Quality Evaluation; Delphi 7.0; Database; Data module

1 引言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从德、智、体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综合测评成绩,将这一成绩作为评定各种荣誉称号、评定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主要依据。以某高校为例,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德育测评成绩×30%+智育测评成绩×60%+体育测评成绩×10%。人工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一项极繁琐、复杂的工作,难以保证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因此我们尝试开发了一套综合素质测评软件。

系统利用Delphi 7.0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开发设计,故在系统程序设计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过程化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向结合的方法,使得程序维护、程序代码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更为容易,效率更高。安装程序用Installshield Express软件,在数据库实现中使用了InterBase数据库。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系统功能的分析,得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模块结构图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关系模式

专业(专业号,名称)班级(班号,专业,班主任)

学生(专业号,班级,学号,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学生家庭(专业号,班级,学号,姓名,父亲姓名,父亲工作单位,母亲姓名,母亲工作单位)

学生简历(专业号,班级,学号,姓名,高中学校,邮政编码)

寝室(男女生,楼号,寝室号,专业号,班)

考勤(编号,早操/正课,专业号,班级,学号,姓名,学期,周次,病假,迟到,早退,缺勤,事假)

选课(课程号,专业号,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学期,成绩)

任职(专业号,班级,学号,部门号,职务,起止学期)

3.2 主要数据信息表及关键数据表的定义

3.2.1 系统的主要数据信息表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主要数据信息表

3.2.2 以个人综合测评加减分表为例说明数据表的定义。

表2 个人综合测评加减分表

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本数据库在物理设计时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如建立主关键字、建立唯一性约束、建立多个索引、建立字段值约束、建立默认值、建立参照完整性、定义函数、定义异常、定义触发器等,使数据库更加安全有效。

3.3.1 处理数据库异常

异常是能够导致程序状态从正常执行变成中断的错误或事件。在Delphi中常用try...finally语句处理异常情况。以下是“班级管理”模块中“选择专业”的处理过程,可看到try...finally的使用。

begin

lstbxBan.Items.Clear;

with DtMdl.qryJiChuChaXun do

try

Close;

SQL.Clear;

SQL.Add('select ZHUANYEHAO from ZHUANYE');

SQL.Add('where MINGCHENG=:MingCheng');

ParamByName('MingCheng').AsString:= cmbZhuanYe.Text;

Prepare;

Open;

ZhuanYeHao:= FieldByName('ZHUANYEHAO').AsString;

finally

3.3.2 用SQL语言建立数据表

在本软件数据库实现中使用了InterBase数据库,它是纯关系数据库,不但支持国际标准的SQL语言,还对其进行了丰富,使其功能更加强大。下面给出一个用SQL语言建立数据表(“系表”)的语句,来说明本数据库在建表方面是怎样进行的。这只是数据定义语句,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语句没有给出。

CREATE TABLE DEPARTMENT

( EPT_NODEPTNO NOT NULL,

DEPARTMENTVARCHAR(25) NOT NULL,

HEAD_DEPTDEPTNO,

MNGR_NOEMPNO,

PHONE_NOPHONENUMBERDEFAULT '028-80000000',

UNIQUE (DEPARTMENT),

PRIMARY KEY (DEPT_NO));

ALTER TABLE DEPARTMENT ADD FOREIGN KEY (HEAD_DEPT) REFERENCES DEPARTMENT (DEPT_NO);

4 主要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

4.1 建立数据模块

数据模块用来集中维护程序中要用到的所有数据库规则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模块可以被多个项目、开发组共享。数据模块用Delphi7.0中VCL组件的TdataModule类来操纵。要在一个项目的多个窗体和单元之间共享数据,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数据访问组件放在数据模块上。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对多个TTable、Tquery等组件进行适当的安排,包括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主/次关系)以及字段级的操作规则,诸如显示格式、字段的最小/最大值等。尽管工作量很大,但是在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可以把数据模块加入到对象库中以备今后使用,在开发另一个应用程序时不必重复同样的劳动。这也是Delphi7.0软件与Visual Basic相比的优势,它的代码更加规范,程序的可移植性强,所以开发效率更高。

4.2 专业/班/寝室/部门信息模块

该模块实现固定信息录入的功能,它将存放在基础数据库中。系统为每一届学生提供一个专门数据库来存放当届学生的信息,另外还提供了一个基础数据库,来存放一些对每届学生来说基本不变的数据,如专业,校、系所设置的部门等信息。模块界面如图1所示。

4.3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如信息录入、查询信息等。此模块是系统较重要的模块,它不但在制作上复杂、功能上强大,而且它使用到很多别的模块没有用的技术,如图像处理技术、键盘操作控制技术等等。此模块的界面完全根据学生登记表的格式进行设计,形象直观,易于操作,如图2所示:

图1 专业/班/寝室/部门信息模块界面

图2 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界面

该界面录入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无论在数据库设计时还在界面功能的设置上,都提供了输入检查功能,能部分防止录入错误信息。同时该项还拥有查询功能,用户可通过学号或姓名两种方式进行查找。本界面实际上打开的是三个表:学生基本信息表、来校前简历表、家庭主要成员表,前一个表是主表,后两个表是从表,主表变从表跟着变,从而达到数据的对应一致。

5 结束语

利用Delphi开发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实现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测评的效率和学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宽海.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基温,曹渠江. 信息系统开发案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张晓东,杜宏生. Delphi 5编程与开发实例[M].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6] 王志强. Delphi 7 经典开发案例[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7] (美)SteveTeixeiaXavierPacheco. Delphi 5开发人员指南[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王毅,程垮,孙新,崔艳梅.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M].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2.6.

[9] 王秀华,徐元彬.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实现[M].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0卷第3期.

学生综合测评助手软件设计与开发 篇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了人才评价的一个标准, 很多学校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的计算量很大, 而且由每个学生自己填表, 再交给班委进行审核计算, 打印, 签字, 存档, 整个过程很繁琐, 往往花了很大的力气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统计失误、人为计算失误等。另外作为奖助学金评定的依据———学生综合测评分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公平的算出来关系十分重大, 所以急需一个计算简便, 容易操作的软件来代替人为的手工计算, 提高计算效率、准确度, 使整个过程公开公平。该软件操作简单、不用维护, 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减轻了班委、老师们的工作负担。

二、需求分析

综合测评软件开发的目的是自动计算、快速审核、统计测评数据, 减少人工干预, 降低计算失误, 提高工作效率, 将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从繁重的综合测评及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 使学校的综合测评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通过调查, 要求软件需要有以下功能: (1) 要求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操作简单。 (2) 由于该软件的使用对象学生和班级管理人员。 (3) 数据计算自动完成, 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三、可行性分析

由于本软件的对象单一, 都是在校学生, 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因此, 比较适合于采用excel表格管理。熟悉VB编程。在技术难度方面, 由于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相关参考文献, 特别是网上资料, 特别是参考其他程序的功能, 因此完全可以实现。

四、软件实现

(1) 统一命名功能主要代码

(2) 统计收文情况主要代码

(3) 审核功能主要代码

五、结论

在本软件系统必然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其功能全面、易于日后程序更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效率高是本软件系统的特点。在这次设计与开发中的最大收获并不是掌握这几门开发工具的应用, 而是学会了软件设计的思维方法, 以及与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炳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 (第三版)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08) .

上一篇:以文化人的企业效应下一篇:财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