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大时代(精选10篇)
股权投资大时代 篇1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特征, 及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特征
第一, 私募股权投资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重要抓手之一, 有潜质的、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市场继续受到私募基金的重视和挖掘。2009年底以来, 我国央行不断收紧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变得更加严峻。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历来因为融资的问题而难于发展壮大。一方面, 银行贷款困难;另一方面, 上市门槛高。私募股权基金的介入将有效地弥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另外, 私募股权基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管理能力, 更好地规划企业发展, 并帮助企业上市融资。
第二, 私募股权投资能够对被投资的企业带来明显的价值, 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欢迎和需要。PE基金为股权性质的资金, PE投资可以直接给投资企业带来直接的资金支持, 减少债务性融资的财务成本,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能够对被投资的企业带来明显的价值, 推动企业的迅速成长。例如, 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激励机制;帮助企业拓展潜在业务, 增加股东价值;帮助企业吸引优秀人才, 完善管理团队;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国际化知名度与公信力;全程参与企业上市过程, 为最终实现股东价值创造条件;为企业发展“雪中送炭”, 而不只是“锦上添花”。因此, PE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欢迎和需要。
第三, 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如使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带来了新增就业;支持公司的研发投入,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接轨等等。正是上述的考虑, 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 鉴于私募股权投资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各地争相出台鼓励私募股权投资的政策措施, 如2009年以来, 上海浦东新区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行办法》;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北京市发布了《在京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暂行办法》, 上述办法均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当地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当前, 各地已普遍认识到这一点, 将出台更多各种各样的激励政策, 打造境内外私募基金投资洼地, 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机构在当地注册和设立分支机构。
第四,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环境日趋宽松, 多元化的退出渠道业已建立。2006年以来, 《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订和管理办法的出台, 为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建立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 200人以下就可以设立私募基金;根据《合伙企业法》, 可以设定50人以下的私募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在整个私募股权投资运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某种程度来说, 退出机制决定了基金运作的成败。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未来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 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发展轨道。与当年美国PE刚兴起之时相似, 我国正处在PE乱象纷呈的早期发展阶段。当前, 我国正进入“全民PE”时代, PE投资呈现“关系比品牌更重要、PE投资贵而乱”的发展现状。越来越多的钱不断涌入PE行业, 有钱的实业界老板、年轻的“富二代”纷纷进入PE投资队伍, 非专业投资者远多于专业投资者成了PE行业的典型特点。在PE行业, 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需要5-10年的投资经验积累, 而现在做投资的管理人员部分是刚入行, 或者是从其他的市场赚到钱, 然后进入这个行业的, 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和锻炼。各路投资人一窝蜂抢Pre-IPO (首次公开募股之前) 项目, 疯狂的PE浪潮目前已把IPO前估值推高至15倍-25倍的市盈率。上述发展局面将会为PE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PE的发展应该回到正常投资策略上面, 要关注所投资企业的成长性和行业基本面, 不能在企业能否上市上下赌注。
第二, 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要纳入法制轨道, 行业立法基础亟需完善。只有先制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才能规定投资人、管理人的权益、责任以及利益分配等, 才能依法推进股权投资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目前, 我国还没有法律法规对私募股权投资进行专门界定, 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监管思路和监管方向也不明确,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当前要尽快明确行业立法基础。
第三, 加强股权投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股权投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不仅能做财务分析, 而且对资本市场要有深入了解, 尤其是要对行业有深入了解。但如前所述, 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极度缺乏富有实战经验、独具投资发掘眼光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同时, 股权投资人才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因此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要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需要去挖掘培养。要多组织交流以及研讨培训等形式,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迅速培养一批精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市场敏锐度高的基金管理人才。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在人才培训上应做出自己努力。
参考文献
[1]、庞华玮.中国PE行业乱象透视:关系比品牌重要[N].中国经营报, 2010-06-27.
[2]、刘健钧.创业投资原来与方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股权投资大时代 篇2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认为,中关村股权众筹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将成为今后创业的主流模式。作为全国的创新示范基地,中关村将为完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而继续努力。
7月9日,中关村全球股权众筹联盟发起成立了。这不只是中关村在100多个社会组织之外,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成员,而且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某种程度上不亚于200多年前24个在街头买卖股票的经纪人的一个举动,他们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署协议,成立有价证券交易联盟,即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雏形。
中关村这些年引领着中国创业进入新的时代。2009年9月,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李开复先生离开谷歌,创办了全新的天使投资+孵化平台的机构——创新工场。在那次会议上,我讲了这是中关村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4月,又发生了另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车库咖啡入驻了海淀图书城。当时这个事非常小,小到几乎我们都不知道,社会也不知道,但是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就引起了《华盛顿邮报》的高度关注。一个记者上门采访,采访之后写了篇报道《美国究竟应该害怕中国什么》。文章认为,最应该害怕的是中国下一代年轻人的创业。这个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中关村管委会的高度关注。2011年夏天,我们到车库咖啡调研,我就和苏菂先生商量能不能把图书城打造成为天使大道和创业大街。在这之后,我们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讨论和设想,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
2013年3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要在中关村核心区打造“一城三街”。其中,一城是软件名城,三街分别是创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和标准一条街。这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以人才为核心的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一城三街”打造好了,中关村核心区的功能就实现了。经过海淀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努力,2014年6月,图书城正式更名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今天非常火爆的一条大街,在全国甚至海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关村创业大街有四个功能。一是交流,有很多来自于全国甚至海外有梦想的创业者到这条大街来交流他们创业的想法,在这个地方进行碰撞和验证;二是展示,展示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创业项目在这里进行路演;三是找人,找合伙人,不是找一般的人,而是要在中关村创业不再孤独,有一个好的想法、商业模式、技术,不见得融得来资,但如果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就能找到天使投资,就能融来资本;四是找钱,找钱也不是找一般的钱,是找智慧的钱,找聪明的钱。谁的钱?天使投资人的钱,他们投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创业服务、创业导师和创业企业所需要的资源。现在这条大街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创业生态,带动了整个中关村包括北京的创业发展,也带动了全国。
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中关村的创业很火热,出现很多新趋势,创业服务模式各具特色,但是创业的模式越来越主流化,总结了一下就是“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这标志着新时代的来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世界也进入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经济发展时代。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都是源于技术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每一个时代的变革,也必将伴随着新的制度创新。伴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蒸汽机是技术创新,股份制是制度创新。现在新经济时代,除了技术创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有个很重要的制度层面的创新就是股权众筹的出现。有人称之为革命,这个意义上我是赞成的,就是一场革命。
为什么说“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会成为一种引领的模式呢?天使投资在创业生态系统当中好比自然生态系统当中的腐殖层、营养层。腐殖层、营养层越厚,庄稼长得越好。我国现在1万多名天使投资人都活跃在中关村,275家上市公司创始人、高管甚至中层员工,很多都成为了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这是中关村今天创业这么活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个还远远不够,在全美有35万天使投资人,所以我们期待中关村出现更多天使投资人,我国出现更多天使投资人,特别是期待着高校教授成为学生创业的天使投资人。我们要支持高校老师成为学生创业的天使投资人,也出台了专门的政策,重构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合伙人制的出现也是一场革命,在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上的一场革命。大家知道《公司法》,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同股同权同利,按股权来表决,决策是资本说了算。《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在座很多同志都看过,当时看的时候更多是从创业的故事或者说娱乐角度来看。今天回头来看,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来临,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时代才有的一部电影。今天在中关村有一批创业企业,甚至包括已经上市的公司都是这样,像京东,腾讯是它第一大股东,但投票权授权给刘强东。
我们还有很多企业,都是投资方提供了创新发展所需要的主要资本,但是表决权让给了创始人、让给了合伙人。这在制度层面说明了,智慧比资本更加重要。智慧就是人了,也就是说资本是为人打工的,过去是反过来的,是人为资本打工。特别是股权众筹,某种程度上讲众筹的不是钱,众筹的是资源。它也改变了过去长期熟悉的治理理论,就是短板理论,木桶水的容量由最短木板决定,所以我们想方设法弥补短板。在今天不是这样。我遇到很多创业者从事非常前沿领域的创业,他不见得什么都懂,但是他能看清未来趋势,能找到合伙人,就能通过众筹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今天变成长板理论,这是众筹最精髓的一个地方。
由于这些原因,中关村作为我国新经济的发动机,也率先诞生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批股权众筹平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股权众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写进去了,在3月份国务院发布的众创空间的指导意见里也写进去了,6月份发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意见同样也把它写进去了,特别提出要支持股权众筹平台的发展。这就不光是融资的试点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nlc202309041436
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股权众筹中心
对于中关村而言,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股权众筹的发展?它的重要性在哪里?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第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精尖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发挥好新经济发动机的作用的需要。
第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需要。股权众筹成为了一个生态系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平台,现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六个方面的要素、三个方面的环境。它的创新物种是多样化的,创新的要素和价值在不断流动。在今天,很多小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创业服务的生态,都是以股权众筹为基础、为核心来形成的。
第三,聚集整合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高端创业资源的需要。某种程度上说,股权众筹重构了资源的配置方式。我们说,资本市场有利于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流动。过去创业都是找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今天通过股权众筹平台,特别通过互联网的股权众筹平台,通过天使投资人领投,就能面向更多的人、互不认识的人筹集更多的资本。这背后也带着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四,建设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的需要。创业与城市有很大关系,关键要聚人气。这和过去传统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不太一样。中关村集中体现了作为我国新经济发动机的作用,我们创新发展模式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不是靠招商引资,也不是靠低成本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到现在,基本都是在城市建成区发展,今天核心仍然在城市。刘志硕(编者注:大河创投创始合伙人)告诉我,在世界范围内,比如美国也在向中心城市发展,特别是纽约,它在互联网时代成了一个创新中心。人才往哪儿走?这是很关键的方面。放眼全世界,中关村在北京,是最具有互联网金融基因和发展条件的区域。融360总经理叶大青分析了不同的城市或区域的互联网基因和金融基因,给中关村两项都打了5分,特别是以股权众筹为代表的发展,也是率先在中关村形成。今天的股权众筹机构来自于全国各地,但绝大多数是中关村的,这也是一个例证。我们要率先探索支持股权众筹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架构模式。
第五,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股权众筹、众包、分包等新模式,一方面聚集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全国服务。所以,今天的股权众筹平台特别是来自中关村的平台,都是为全国服务的,差不多40%是本地的,60%是为全国服务的。
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股权众筹中心优势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第一,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优势。中关村作为我国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去年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0家,这是当年注册并且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光注册不办税务登记证、社保的还不算。与全国发展趋势一样,中关村也出现了创业“井喷式”的增长,特别是中关村创业企业总体质量非常优秀,为各类股权众筹平台提供了非常好的广阔市场。有人说,中关村包括股权众筹平台在内的创业服务机构发展比创业企业还好。我听到这句话特别高兴,如果创业服务机构发展好的话,证明创业企业很优秀,所以大家在中关村聚集、在中关村发展是有道理的。
第二,天使投资和科技金融服务资源高度聚集的优势。天使投资日趋组织化,全国活跃的1万多名天使投资人,大部分都在中关村。不光是上市公司高管、创始人,很多骨干也成为了天使投资人,一些“80后”的天使投资人特别厉害。近两年,中关村披露的投资金额占全国四成以上,活跃在中关村的科技银行网点也是北京市平均水平的七倍,19个科技银行的分行和支行活跃在中关村,是全国科技金融银行网点最密集的区域。北京初步形成了三个大的金融板块:第一个是传统金融街,这个地方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和内资金融总部聚集的地方;第二个是CBD,外资金融总部机构在那里;在未来,新金融机构聚集地就是在中关村。所以我们和海淀区政府在考虑,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为新金融的聚集地,新金融、新服务、新平台催生新经济。今天以股权众筹平台为标志的一批机构在此聚集,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效应。
第三,全球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创新的优势。中关村具有大量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的领军企业,为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在联想控股上市的一个活动上,我和马云先生交流。他说,今天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超越美国。我理解主要还是应用,包括模式、应用技术的创新,特别前沿的一些技术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还要努力追赶、学习和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公司从事金融业务,也不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都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大数据的应用,这特别关键,大家都在争夺这方面的人才。而我们具有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生态基础,源源不断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第四,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势。
第五,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中关村是我国的创新高地,除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还有政策的先行先试,就是突破。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如果加上传统的观念、旧的体制机制或固有的利益格局,加任何一个都等于零。很多行业都遇到了,特别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甚至包括今天讨论的股权众筹。首先是思想观念、认识,再就是监管理念、监管模式,包括监管的规范、制度和法律法规,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还有很重要的因素,固有的利益格局怎么顺利过渡,咱们也别提谁颠覆谁,最后的发展都是融合发展的态势。党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关村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也把中关村作为我国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很多新的政策都是在中关村开始试点。我特别强调,这些政策并不是优惠政策,而是突破性的政策,就是给大家“松绑”。中关村在首都北京发展到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么活跃,很大程度上不是政府部门的功劳,而是创新创业主体的功劳。很多新的思想首先产生在中关村,政府部门更多的作用第一是“松绑”,第二是助推。某种程度上,中关村基本不搞产业规划,规划组织一帮人写出来就过时了,新的模式又出来了,新的行业听都没听说就出来了,甚至还产生了专门给创业公司设计股权结构的公司,叫七八点。
nlc202309041436
中关村股权众筹联盟意义重大
中关村股权众筹联盟的发起,标志着中关村建设全球股权众筹中心的大幕正式开启。下一步,中关村将大力发展以“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支持建成一批风险控制、资源整合、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强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推动全球资本和创业团队实现对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高端创新创业资源的配置中心和链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枢纽。我也非常高兴地看到,有一些海外的机构积极申请加入中关村股权众筹联盟。
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围绕股权众筹平台和创业企业的需求,研究出台北京市级层面支持中关村股权众筹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创业的各个方面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营造有利于股权众筹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二,积极申请国家监管部门在中关村开展股权众筹相关政策试点。包括电子化工商登记注册;建设行业基础设施平台,探索对股权众筹平台企业进行股权登记和在线监测;加强与中国证券业协会“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的合作,包括与四板对接,探索股权众筹资产二级市场转让机制;积极申请争取公募股权众筹试点等。我最近与监管部门的同志交换意见的时候表示,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是新生事物,我们的认识有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呢?我的一个观点就是要高度关注,要积极稳妥,而且更多的是采取适度宽容的态度,因为初期发展规模没那么大,系统性的风险也没有足够大,但是它又代表新的方向和趋势,采取适度宽容的态度更加重要,特别是支持自律和成立社会组织自律监管,逐步形成规范标准,再上升到行政监管、法律监管,这可能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就好比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路径一样,不是先有美国证监会,再有纽交所、梧桐树,全是反过来的。股权公募试点也是,应更多支持真正有能力、有条件、有资源做股权众筹的平台,给它们更多的试点机会。
第三,推动股权众筹平台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还有各种创业服务机构的合作。
最后,我对中关村股权众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也希望联盟机构乘势而上,充分发挥联盟的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多样、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大批创新创业企业将产生于股权众筹平台,其中必将有伟大的创业企业,也希望联盟企业加强风控和行业自律,共同推动股权众筹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中关村股权众筹联盟,这是全国第一个,来之不易。为了共同的事业,我们大家要珍惜,团结合作,加强交流,共同努力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全球股权众筹中心。
如何学习长期股权投资 篇3
学习目标
1.基本理论:3个段, 企业合并, 初始成本确定。2.成本法的后续计量。3.权益法的后续计量5步。4.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及处置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3个阶段
5个没有:
1.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3.没有达到控制;4.没有达到共同控制;5.没有达到重大影响
二、企业合并分3个类型1.控股合并2.吸收合并3.新设合并
1.控股合并
(1) 控股合并的要点:双方的法人资格都不消失, 它表现为持股比例5 0%
同一控制下:有人管理的情况下双方合并, 双方的名称合并方和被合并方, 用账面价值法进行处理, 不允许出现损益类科目。
(2) 控股合并与合并报表关系。只有在控制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并报表的问题, 在5个没有段,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段谈不上合并报表的问题。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都谈不上合并报表的问题。合并报表的前提是在控股合并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才谈得上合并报表, 其他的情况都谈不上, 合并报表的编制一般由母公司来编制, 它是根据个别会计报表调整后来编制的。
(3) 编制合并报表思路。 (1) 在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当中, 首先母公司拿着两家报表的复印件, 将母公司复印件的报表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子公司的报表不做任何变化, 在此基础上经过5大块抵销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 对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编制报表时。首先由母公司拿着两家报表的复印件, 其次对母公司复印件的报表,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造为权益法, 同时要将子公司的报表 (复印件) 由账面价值改为公允价值, 具体的做法是将资产方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的账面价值改造为公允价值, 同时相应的调整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当中的资本公积, 在此基础上经过5大块抵销来编制合并报表。
4.第3个段 (控制) 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由控股的方式取得, 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母公司平日核算的是成本法, 期末编制报表时要将母公司的报表复印件由成本法改造为权益法。
2.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双方的法人资格有一个消失, 它具体分为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同一控制下
(1) A对B100%的控股, 如果B的法人资格消失, 则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如果B的法人资格不消失, 则称为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
如果B的法人资格在, 则称为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分并, 如果B的法人资格消失则称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对于同一控制的吸收合并具体的处理思路:
该差额处理原则不论是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还是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都适用。
(2) 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具体的账务处理思路:
公允的净资产=公允资产-公允负债
中级会计所得税当中讲述的企业合并就指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而不是指其他合并。
3.
新设合并是指双方的法人资格都消失, 重新到工商局办理注册登记。
三、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举例1.某企业用银行存款100购买股权;2.某企业用存货:账面价值80, 公允价100, 增值税率17%, 换取股权;3.某企业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 累计折旧20, 公允价90。换取股权;4.某企业用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 累计摊销20, 公允价70, 换取股权;5.某企业发行权益性证券 (股票) 面值30, 公允价70, 发行费1, 换取股权。
(1) 五个没有段持股比例5%。
当资本公积账户不够借时, 借盈余公积, 再不够借时, 借未分配利润。
总结:在购买法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都是按照公允价值入账的, 但是如果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过程当中, 如果有已知股利, 不应当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而应当单列, 对于相关的佣金, 手续费、税金一般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般情况下不记入, 如例5。
(2) 重大影响, 共同控制段 (方法、原理同上) 持股25%
(3)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用公允价值法也称购买法) 持股75%, (方法、原理同前面5个例子)
四、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法) , 举例同上面5个, 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120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的核心思想是:
总结:在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当中, 借方记:长期股权投资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持股比例来确定的, 贷方记支付的对价 (账面价) , 差额处理为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有已知股利, 应当单列, 不应当计入成本。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费用同前面
第二节成本法后续计量
控制段核算方法是:平日成本法, 编合并报表时由成本法改成权益法 (改母公司的报表) , 成本法核算有凭证、报表、账, 而改造为权益法没有凭证、账, 只有复印的报表
1.适用范围:5个没有段, 控制段
2.账务处理的要点: (1) 只有当被投资立发放现金股利时才做账 (即发钱做账, 不发钱不做账) , 而且要特别注意的是投资方赚的钱视为投资收益, 不是投资方投资的钱所赚的钱, 不应视为投资收益, 而应视为投资成本的回收。
例:甲企业对乙企业2001年1月1日进行投资, 持股比例是10%, 被投资方每年末所实现的利润是200、400、300、500, 每年4月1日发放的现金股利为100、200、300、400
应冲减或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后截止到本年末止被投资方累计发放的现金股利总额-投资后截止到上年末止被投资方累计实现净利润) *持股比例。
X﹥0 (假定X=3, 应当冲减, 但要和以前年度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予以攀比, 若以前冲2, 应再冲1 (贷方)
若以前冲3, 不恢复也不冲减
若以前冲5, 应恢复2 (借方)
X≤0时, 不冲, 但要把以前年度冲减长期股权投资予以恢复, 而且仅恢复已冲减部分
哪一年账务处理, 就站在哪一年, 而且要站在中间。
第三节.权益法核算
1.适用范围:共同控制, 重大影响以及在期末编合并报表时, 对母公司复印件的报表由成本法改造成权益法。
2.核算的要点: (1) 当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化时, 投资方紧跟着马上做账, 而且投资方认可被投资方的报表是公允价值的报表, 而不是账面价值报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报表之间差异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
3.处理步骤
第一步:首先比较初始投资成本和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享有份额 (公允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所有者权益=公允资产-公允负债
成本份额处理
甲对乙2008年1月1日投资支付价款2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 乙实现利润-10万元, 存货出售60%, 固定资产5年不考虑残值。用平均年限法, 无形资产10年
乙公司原来的利润表 (甲不认可) , 乙公司公允报表 (甲公司认)
收入117 37收入117 37
费用47 47费用64 64
净利润70-10净利润53-27
当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一致的时候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 , 对于被投资方做出的利润表, 投资方不认可, 应当对其净利润进行改造, 根据调整后的利润表确认损益, 如果被投资方发生了亏损, 也要按照此方法改造, 当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各公允价值一样的时候, 被投资方的利润表不用改造, 投资方是认可的。
第二步:当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时, 分两种情况
1.当账面价值不等于公允价, 首先对被投资方的利润表进行改造, 以改造后的利润表为基础确认损益.
2.当账面价值等于公允价时, 则无须改造, 直接按照持股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
对被投资方发生净亏损时, 处理原则同净利润
逆流交易:甲与乙是联营或合营企业的关系
甲 (投资方) 20%乙 (被投资方)
2008年12月乙销售给甲一批商品, 成本300, 售价500, 乙当期净利润1200
独立第三方A←甲→乙 (丙投资80%, 甲投资20%)
1.甲此时尚未将商品出售给独立第三方, A甲此时利润未实现, 得抵销虚假利润, 若以后销售, 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未抵销之前1200*20%=240
2.如果甲交商品出售给外部独立的第三方, 此时利润实现了, 此时无需抵销.
3.当售价低于成本价时, 实实在在确认 (亏损不抵) , 不存在抵销。
逆流交易总结, 若未对外销售则抵销, 若对外销售, 则不抵销, 发生亏损不抵销。
顺流交易:甲 (投资方) →20%→乙 (被投资方)
2 0 0 8年甲销售给乙一批商品, 成本600, 售价1000, 乙当年实现利润1400
A乙未对外销售
顺流交易总结同逆流交易
第三步:当被投资方发生亏损时, 首先按账面价与公允价是否一致, 分两种情况
甲公司对乙公司持股比例是4 0%.2008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为1040元。
1.当账面价值不等于公允价时, 要对亏损进行改造
2.当被投资方发生超额亏损
(1) 首先让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0为限
(3) 进一步关注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亏损是否承担额外义务
(4) 剩余的备查登记
当以后年度被投资方实现盈利时, 恢复的次序为备查账.预计负债.长期应收款 (没有明确请收计划) .长期股权投资。
第四步:当被投资方发放现金股利时
但是当被投资方的现金股利额超过了投资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视为投资成本的回收。
第五步:当其他原因而导致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化时
例:当被投资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00变为120, 投资方持股比例为20%账务处理:
被投资方账务处理
1.发行减值时
股权投资新世代 篇4
截至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VC/PE机构超过8000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元,市场规模较20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由于参与者的进入和资金的累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升,投资压力和项目估值水平节节攀升。股权投资机构从小作坊到大资管,业务内涵和外延,投资范围和类别均有较大变化。老牌VC/PE机构的一批合伙人离职创业,由此诞生了一批新基金。中国股权投资正式进入2.0的世代。
有别于初期市场,2.0世代的股权投资面临的是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的“新常态”:投资占比下行,消费占比上行;制造业比重下降,而服务业逐渐成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消费升级、金融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优化、体制转型、人口结构变化等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热点。新经济形势带来新的投资和消费模式,投资关注点由人口红利模式逐渐向生活消费升级模式转移。共享经济正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未来将涌现更多投资机会。
股权投资管理研究 篇5
新形势下, 经济下行压力严峻, 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行业内以及行业之间的企业必然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破产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市场竞争效率。股权投资作为新兴管理模式, 必然会为更多的企业接受和采纳, 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股权投资管理的内涵
(一) 股权投资管理原则
股权管理要以《公司法》为依据, 企业必须做到合规合法, 投资企业的管理应当合理有效,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形成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 企业既要保证充分的管理同时也应适当保证先关机构的独立性。投资公司对于标的企业应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 权责清晰, 责任到位。公司在投资过程中, 对各项投资进行全面管理, 对投资的调研、决策、管理、处置等有明确且易于操作的程序, 对其中的重要事项, 如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方针、股权代表委派、资产处置、再投资等, 做出合法合规的安排。及时向相关管理机构报告重大投资事项。
(二) 股权投资管理体系
所谓股权管理体系, 就是股权的管理流程和整体架构。股权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 要建立完备统一的股权管理模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完备统一的股权管理模式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落实股权管理机构, 建立严格的参股公司股权代表的委派、培训机制, 督促参股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组织结构, 保证企业分工合理完善, 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相关投资决策机构, 机构中应包括规划、财务、审计、法务以及市场等各部门的领导和专业人才, 该机构根据企业投资现状以及国家政策、市场环境、投资标的等因素对公司的股权投资方案进行审核和论证, 从而得出相关建议, 提高企业的股权投资的准确率和收益率。
第二, 建立标准化的股权投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股权投资管理流程, 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股权投资的正确性。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不能因为个人的理解来影响企业投资的过程,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流程来实施这一过程中的诸多决策。同时企业在制定完相关方案后, 应当根据投资项目的内容和特点对投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在前期对相关股权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得出企业进行相关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情况, 制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方案。同时,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股权投资管理流程加强企业投资过程中的执行力, 观察实时动态, 做好监控监督。
第三, 加强股权投资的财务工作。企业股权投资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财务方面工作, 股权投资的财务核算与分析是股权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 企业需要对所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分析其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财务状况, 完善股权投资收益的核算与编制。另一方面, 企业财务人员应将所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纳入本企业财务管理中, 对投资前后收益变动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对企业是否进行相关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四, 完善企业审核监督机制。企业在股权投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参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 在投资事前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检查, 对企业投资的整体过程进行动态监督, 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建立参股公司内部的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 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本公司以及潜在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与核算从而确保股东权益。
二、股权投资管理方法创新
(一) 构建完善的股权管理办法
一是归口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对于股权管理, 应实行股权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专业方面的优势, 为主管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 实现专业部门对主管部门的协助作用。可以建立与专业咨询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 将专业咨询服务外包, 既可以解决管理中的专业难题, 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形成股权主管部门全程参与, 以专业管理为主的运行机制。二是统一决策与授权管理相结合。对股权投资、股权融资担保、股权处置等事项, 由母公司进行统一决策管理。对其他股权事项, 每年组织对各受托股权管理者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能力等级授予下年度托管单位的管理权限。三是专职管理与兼职管理相结合。结合母公司实际, 母公司股权管理实行专职管理与兼职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并建立外派人员业绩考评机制, 促进外派人员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静态管理主要是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和专项分析制度, 动态管理主要是评估所投资企业, 要及时发现投资项目企业出现的问题, 对于无法合作融洽或者无法为企业更多持续收益的企业, 要及时终止其股权投资项目, 进而选取预期收益更好的标的公司作为其投资目标。
(二) 建立科学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
企业在对外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建立科学有效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本公司以及所投资公司的实际状况, 科学挑选适合的评价指标, 有针对性的对股权投资内容进行评估确定其收益性与可行性。建立完科学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后, 评估人员应提前搜集相关指标数据,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分析方法上, 尽量采取定量分析, 适当采取定性分析。必要时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 实现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的结合, 避免出现评价体系失灵的状况。在评价体系执行的过程中,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对股权投资的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管理。需要注意的是, 在构建和运行股权投资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收益性以及有效性的有机结合, 保证股权投资评价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避免出现人为干预造成的评价结果的偏差。
(三) 选择科学有效的核算方法
在股权投资管理中, 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收益法, 一种是成本法。成本法往往适用于企业对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情况, 而收益法一般适用于企业对合营企业或者联营企业等进行股权投资时的情况。因此, 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次股权投资项目的核算方法。避免造成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财产损失, 提高股权投资的收益率.
(四) 构建完善股权投资管理监督体系
企业在对外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企业一定要对整个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企业应构建健全的监督体系, 对股权投资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进行监管。在股权投资之前, 企业应严格调查投资标的公司投资信息, 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在股权投资事中, 要严格对投资双方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管, 对财务信息要实行动态监管, 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掌握标的公司的现金流、资本存量、资产质量等关键的财务信息,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及时发现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威胁, 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纠正其中的偏差, 保证股权投资的健康运行。同时, 企业还应加强事后的监督。对于已经完成的投资项目, 企业也应不定期对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核对核查, 持续优化股权投资, 保障投资的安全性, 提高投资的效率。对于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跟踪了解并反馈, 积极吸取经验教训, 对于出现问题的人员, 将相应的责任予以落实。特别的, 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 必须设立有效的退出机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构建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设立安全的风险预警线。监管人员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一旦发现投资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管理人员应及时考虑退出股权投资, 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新形势下, 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大,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竞争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也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 股权投资这一形式必然会更多的出现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 股权投资也必然会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股权投资会为企业带来收益, 但其中存在的投资风险也不容忽视。企业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 构建有效的股权投资体系, 完善股权管理办法, 加强股权投资监督, 才会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虹.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运行机制案例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5, 02:81.
[2]李志坚.内部控制条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J].时代金融, 2015, 29:166.
[3]杨金懿.综述企业股权投资管理的基本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6:231.
[4]朱宏超.面向项目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模式[J].时代金融, 2011, 27:141.
刍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篇6
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1. 核算范围重新归类
原投资准则中, 既包含了长期投资, 也包含了短期投资;既有股权投资, 又有债权投资;而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仅对满足条件的长期股权投资做出规范, 而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则归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进行规范。
2. 明确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方法
原投资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并没有具体分类, 只是统一规定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新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区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 合并取得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几种情况, 明确规定了各种情况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 这有利于反映股权投资在取得日的实际价值。
3. 转变后续计量
在后续计量中, 新会计准则较原准则变化较大。首先,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发生变化:原准则中, 成本法适用于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情况, 权益法适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新准则中将形成控制的投资改为成本法核算。其次, 在权益法核算中, 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也不同:原准则对于初始投资额与所占份额的差额确认为股权投资差额或资本公积, 并且对于股权投资差额要分期摊销;新准则中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第三, 减值处理不同。原准则期末一律进行减值测试, 计提减值准备, 且可以转回;新准则要区分情况分别处理, 并且对于减值准备不进行转回处理。
二、新股权投资准则对公司业务核算的规定
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确认
在新准则中,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的确认, 改变了原会计准则的统一核算, 而是根据不同标准予以分类, 分别核算。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控股合并) 取得的股权投资 (吸收合并、创新合并不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在此不再赘述)
(1)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因合并是在企业集团内进行的, 交易价格往往不公允, 所以在合并日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处理。即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直接相关费用, 则计入当期损益。 (3) 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4) 初始投资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一般无差额。
由于投资所产生的差额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不能调整企业的投资收益, 压缩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空间。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控股合并) 取得的股权投资
(1)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因合并是在非关联企业之间进行的, 交易的价格相对是公平合理的, 所以在购买日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即按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不包括为合并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而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 之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 初始投资成本与企业合并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差额, 视同资产销售, 确认当期损益。 (3)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购买方只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分录时才将该差额列示为商誉。 (4)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因购买日不需要编制合并利润表, 购买方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调整分录时将该差额调整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5) 购买方在进行有关会计处理后, 应单独设置备查账记录初始投资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以便以后编制合并报表之用。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带有较多地的主观性, 公司可以人为地加大公允价值, 制造出较大的差额, 这又给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3) 非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
如果不是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通常以取得股权投资时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无论是合并还是非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1)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准则来看,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形成的是控制关系, 因而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这对于母公司的单独报表来说, 失去了业绩粉饰的助手, 利润将大幅度降低, 能更好的体现稳健性原则。只是在编制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权益法进行表上调整。
(2)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投资企业对被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1) 初始投资成本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新准则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这种处理有悖于权益法的基本原理。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 投资损益的确认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 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的份额 (法规或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损益除外) ,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投资企业应确认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失的份额, 首先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次, 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情况下, 冲减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 (融资租赁产生的长期应收款) 账面价值;再次, 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 应按预计将承担的义务金额确认预计负债, 并计入当期投资损失;最后, 如果还有超额损失, 将在账外进行备查登记。当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盈利时, 按以上相反顺序处理。
(3)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将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
(3)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当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对于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持有期间不允许转回, 直至相关投资被处置时才予以转出。在这种限制下, 将有效的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况。
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1)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 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确定是否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 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三部分分别处理:
(1)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第一, 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 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第二, 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调整留存收益。第三,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 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2) 对于新增的股权部分, 直接按权益法进行初始投资成本调整。
(3) 因处置投资等导致对被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 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具体处理同 (1) 。
(2)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应当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4.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应相应结转与所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确认为投资损益。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原计入资本公积中的金额, 在处置时亦应进行结转, 将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部分在处置时自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摘要:新会计准则自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正式发布以后, 在上市公司已率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对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仅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确认、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之间的转换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等变化角度说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变化, 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6)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股权投资大时代 篇7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
企业合并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三种。只有在控股合并方式下, 才可形成合并方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控股合并方式下, 双方经济上已经实为一体。为真实反映“投资”实质, 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应体现为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份额, 而具体的计价基础, 是由合并会计方法决定的。合并会计方法主要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之分。权益结合法假设企业由合并形成的联合在合并之前已存在, 因而只须按被购企业账面的资产、负债的价格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合并, 合并后参与合并企业的会计报表均保持原来的账面价值。购买法认为, 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 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基本相同。在购买法下, 要求合并方按与之相交换的资产或权益的价值来衡量所收到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 将公允价值体现在购买方的账户和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中。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合并准则》中, 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从其认可的合并计价基础 (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 以及会计处理程序来看, 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共存的方法。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由于参与合并各方的股东 (即最终控制方) 的控制权并未发生变更, 合并各方存在关联关系, 在会计方法上采用权益结合法。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各方相对独立, 能够较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交换价值的“公允性”较高, 因此采用了购买法进行核算。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
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时, 根据权益结合法的思想, 合并方取得的被合并方的净资产是双方交换股权的结果, 属于内部交易, 不具有商业实质。因此, 直接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由此体现进行这项投资的目的。确认时不需要考虑合并方支付的资产或承担的债务的公允价值, 也不需要考虑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因合并发生的如审计费等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方式以及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以及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应当调整股东权益。调整时, 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
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分两步进行的。
首先, 根据购买法的思想, 合并方通过购买行为取得被合并方的净资产, 应视同购买普通资产的外部交易, 以购买时支付的实际成本作为其入账依据, 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因此, 以购买方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构成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支付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计入合并当期损益。
其次, 从投资的目的看, 由于投资方取得此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是通过投资取得具有控制力的被投资方的股份, 这时, 取得投资的成本应是与享有被投资方净资产的份额相等。因此, 在以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后,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还需要进行调整。调整时, 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确认为合并商誉。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计入合并当期营业外收入。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取得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二、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
对企业以合并外其它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为基础确定。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作为支付对价的, 初始投资成本为所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
当投资方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能力时,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实际上是购买的与被投资方股权份额相应的商誉。由于这部分商誉的存在无法和企业自身区别开来, 不具有可辨认性, 不满足资产确认条件, 因此不予确认。这样, 初始投资成本就包含了购买的商誉, 且不需要进行摊销, 保留到处置为止。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是已实现的交易中被投资方的股东作出的让步, 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综上所述,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原则是由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具有的影响力而确定的。根据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影响关系, 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以及不具有以上关系, 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四种类型。对这四种类型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可以总结如下:第一, 对前三种, 一般应以取得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作为基础来最终确认初始投资成本。对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计价基础为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第二, 对第四种类型, 直接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确认初始投资成本。
摘要: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涉及若干具体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比较复杂。本文通过阐释不同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思路和原则, 归纳和总结了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
参考文献
[1]王治安.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J].财经科学, 2003 (4)
[2]杨有红.并购会计处理: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J].新理财, 2004 (3)
股权投资大时代 篇8
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 只提到“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改按成本法核算”和“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改按权益法核算”, 并未明确提到因处置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的, 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在201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中, 明确提到了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 对于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在2014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 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相关内容补充到其中, 明确提出了“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情况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从而完善了这一环节。
二、实务案例
笔者之所以想要探讨这个问题, 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遇到了这种情况, 而由于起初理解错误, 而作出了错误的会计处理,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案例如下:
A公司于2009年出资3, 600万元持有B公司60%的股权, B公司注册资本总额6, 000万元 (新成立公司无留存收益) , A公司可以控制B公司, A公司按成本法核算。2013年5月31日, 经B公司全体股东同意, B公司引进新的投资者C公司, C公司投入26, 667万元, 从而取得B公司40%的股权 (其中实收资本4, 000万, 资本溢价22, 667万元) , A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36%, 此时C公司为最大股东, A公司不再拥有对B公司的控制, 变为重大影响。B公司2012年8月31日评估价值为392, 940, 900元, 评估日至转让日期间实现损益-1, 055, 300元。A公司拟将对B公司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见表1)
(一) 旧准则处理方法
根据2006年会计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时, 应视同从一开始就是按权益法核算并进行追溯调整, 对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按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 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 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 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转让日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338, 890, 850.91×36%=122, 000, 706.33元
2013年年初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71, 277, 263.15×60%=42, 766, 357.89元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金额= (1, 127, 726.32+10, 149, 536.83) ×60%=6, 766, 357.89元
2 0 1 3年1-5月应确认投资收益=9 4 3, 5 8 7.7 6×6 0%=566, 152.66元
在此种会计处理方法下, 因A公司认为虽然所持B公司的股份下降, 但并未收到任何股权转让对价, 因此无法确认股权转让收益实现, 对2014年利润的影响金额只限于按权益法确认的年初至转让日之间B公司净利润的应享有份额。
(二) 新准则会计处理方法
上述会计处理方法的错误之处在于, 没有执行2010年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规定, 在4号解释颁布以后, 该业务的核算方法已经变更, 在个别报表层面仍按权益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合并报表层面要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股权投资的价值。具体要求如下:
1、个别报表
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 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 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 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 并对该剩余股权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本例中, A公司剩余的股权还有36%, 因此对这余下的36%的股权改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
(1) 按权益法和A公司剩余的持股比例调整累计应确认收益:
上述分录中,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均以合并期初的金额乘以36%计算得出, 投资收益是合并期初到转让日之间B公司的净利润乘以36%计算得出。对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调整要同时调整报表年初数, 投资收益的金额则计入当期利润表。
(2) 确认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确认享有的增资方超额投入的资本) :
在合并日, C公司投入的资本溢价226, 670, 000元计入了B公司的资本公积, 该溢价应由所有股东共同享有, 因此A公司应按剩余36%的股权比例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2、合并报表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准则规定, 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的,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对于剩余股权, 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 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1) 转让日B公司公允价值=B公司2012年8月31日评估价值为392, 940, 900元 (以评估报告金额) +评估日至转让日期间实现损益-1, 055, 300元+C公司投入增资金额266, 670, 000元=658, 555, 600元
A公司剩余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转让日B公司公允价值*36%=658, 555, 600元×36%=237, 080, 016元
(2) 2 0 1 3年年初至转让日少数股东损益=9 4 3, 5 8 7.7 6元×40%=377, 435.10元
(3) 应增加合并报表年初未分配利润=2013年前累计留存收益11, 277, 263.15元×60%=6, 766, 357.89元
(3) 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原投资成本36, 000, 000元
(4) 应确认当期股权转让收益=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额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B公司当期净利润中应归属于A公司的部分-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增金额= (237, 080, 016-36, 000, 000) -943, 587.76×60%-6, 766, 357.89=193, 747, 505.45元
(5)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应作合并报表调整如下 (只调表不调账) :
(1) 首先冲销上述个别报表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调整金额:
(2) 重新确认合并层面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和投资收益:
(三) 对比分析
(见表2)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如用旧准则进行核算, 将不会确认股权转让收益, 但会确认由于资本溢价带来的资本公积;改用新准则进行核算后, 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公允价值调增带来的增值金额全部确认了股权转让收益。也就是说即使A公司尚未从这项股权转让交易中获取到任何实质性的经济流入, 新准则也视同这项交易产生的收益已经实现, 这种股权转让交易在当前情况下虽然不会带来现金流入, 但是对A公司当期的利润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摘要: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企业会计准则对其会计核算方法有过较为详细的描述。在一般理解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是指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 并从中获取到某项经济资源, 从而形成投资收益或损失, 这种情况比较好理解。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并未直接转让自已所持有的股权获得某项经济收益, 而是由于被投资单位引进新的投资者, 使得原投资者的股权被动稀释, 原投资者股权比例也随之下降。由于不直观, 这种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常引起企业的误判, 认为自已并未从中获取到转让对价, 因此未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本文从实务案例出发, 详细分析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 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处置,股权稀释,投资收益,合并报表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06年2月)
[2]《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 (2010年7月)
[3]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14年3月)
股权投资新十年 篇9
中国创投和私募投资行业刚刚送走第一个风风雨雨的十年,又拉开了第二个十年的序幕。
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股权投资亦逐步成为经济新势力的杰出代表。“全球看中国”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回首十年路
截止到2009年,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10.0%,经济增长有目共睹并逐步成为国际新势力的杰出代表。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利好,成就了包括创业投资在内等诸多行业的迅猛发展。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1999年至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快速成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4%,其行业走势与GDP增长呈现出正相关性。
过去十年,创业投资行业分布格局由广义IT独领风骚的局面,逐渐转变为传统行业与之并驾齐驱,服务业、清洁技术等行业投资优势亦逐步显现,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模式创新以及结构升级。2009年,从全年投资案例数分布来看,广义IT行业以180的投资案例数居于首位,占比为37.7%,传统行业以123的投资案例数紧随其后,占比为25.8%;从投资金额的角度来看,传统行业因发展相对稳定、政策环境良好等特点投资优势逐步显现,以9.18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和34.0%的占比赶超广义IT行业而跃居首位。
回望十年,中国VC/PE行业历经风云变迁。从1999年的仅十位数的机构数量至今超过1200家,可以窥见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逐步发展与繁荣。过去十年,外资创投机构是中国创投市场的主力军,对市场发展、企业创新等作用明显。如今,本土创投机构正在崛起,管理、品牌、退出回报等令人关注,将成为未来十年的主要力量。
然而,行业要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后起之秀青出于蓝,更需要常青树的不断领航。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又有多少VC依然活跃于行业中?对比2001年与2009年“VC50强”榜单,仍留驻于榜单上的常青之树共有9家,其中IDG、深创投、SAIF等知名机构都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以其优秀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领导行业向前发展。
遥望新十年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股权投资逐步成为经济新势力的杰出代表,全球看中国,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作为中国投资界的领军人物,如何看待中国未来10年股权投资的新趋势,领军人物又将引领哪些新潮流呢?
2010年3月16日,在清科集团新春发布会上,董事长倪正东对记者表示:未来的十年,随着本土LP显著扩容,并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资金渠道的拓宽将极大地推动中国VC/PE市场的发展。同时中国股权投资领域正面临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竞合博弈时代,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将迎来共赢的局面。
倪正东在会上罗列的未来十年的几大趋势:
人民币基金将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将形成自己的LP市场,而且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庞大;PE、VC继续去引领新技术、新行业、新模式的投资,还是要继续关注中国VC/PE市场全球份额继续扩大,VC/PE上市的公司,中国公司占据全球的一半;法规更加完善,基金的设立、税收、监管更加专业有序行业协会应该建立起来;投资模式方面,成长型的投资在最近五年是这个行业最值得依赖和最可依靠的模式;并购、退出将在VC/PE退出中扮演更加积极和重要的角色;部分中国品牌的基金,VC/PE将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的VC/PE就三个中心,北京、上海、深圳。
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怎么看未来?未来十年我不敢说,但是我觉得今后五年,因为一个基金是十年,投资期也大概不会超过五年。因为互联网还是个很年轻的行业,尤其在中国,我们还在继续地发展,同时我们又有很多技术,像3G这样技术巨大的市场,所以我觉得以TMT为代表的行业在中国还有很大成长的空间。第二,消费类行业在中国会有很大的成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大家也知道大的政策在促进消费产业。美国消费产业占它GDP的60%多,中国刚30%左右,这也是个巨大的市场。另外,现在大家都在谈绿色科技,我在达沃斯还参加了一个会,叫绿色的投资。一大批像索罗斯这样真正的大鳄就坐在一起谈什么是真正的绿色投资,所以中国大有可为。”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则认为:创投前十年实际上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本土创投大概十年前开始,前五年这个行业生存的条件没有,所以在黑暗中摸索,是被创业板忽悠进了这个行业。外资创投像IDG他们进得比较早,超过十五六年了,但真正形成气候也就是十年的历史,所以过去十年是创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未来十年是什么样呢?十年光阴似箭,以后的事儿很难做一个判断,但是靳海涛总的感觉有这么几条:
第一,VC/PE这个行业由一个小行业变成一个大行业,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我们在产业当中的地位,不管是放在整个产业,还是从金融业的角度讲都很小,未来十年一定是大行业。
第二,进入这个行业或者在这个行业生存、发展、获得成功,有几点因素要充分考虑,否则就将被这个行业淘汰掉了,或者在这个行业中很难成功。首先,作为一个创投的管理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战场,现在可能很多是什么都做的,如果没有核心战场,可能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其次是投资后的服务,一个好的机构必须搭建自己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不一定很完整,但一定要有特色。最后是Pro-IPO的机会会大为减少,所以创投就要回到最原始的设计业态,像IDG一开始投初创期和成长早期的。
第三,可能围绕创投的配套产业会衍生出来,而且得到发展,这个有中国特色。“我们一直在想,比如说新能源行业的一些运营基金,如果跟创投基金配套地运行,它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在中国运营基金会得到发展呢?是中国特色,是中国模式所带来的,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不一样,西方这个事情不突出,可能在中国比较突出。”
新十年新亮点
由于预期国内创业板在2009年推出,在1999年底到2000年初,我国股权投资产业风生水起,涌现出一大批VC和PE机构。其中,深圳创新投和达晨创投等投资机构就是从那时候起家的。
2009年底,深圳创业板顺利推出,为VC/PE机构十年的等待完美收官,也为我国VC/PE行业新一个十年的发展提供了“跳板”。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底,我国大约有400家VC/PE机构,管理的资金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经过十年的发展,到2009年,我国VC/PE机构已达到1200家,管理的资金额度为129.58亿美元,在机构数量及资金规模上都有很大突破,在经营管理的思路及资本运作的能力方面都有质的升级。
在过去的十年,本土人民币基金的逐步兴起、扩张成了中国VC/PE市场的一个重要亮点。展望未来十年,我国股权投资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有关人士预测,到2020年,我国VC/PE机构总募集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每家机构平均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0亿元人民币左右。
此外,在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募资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人民币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各季度新募基金数都远远超出外币基金。三季度募资金额更是超出外币基金前三个季度的总和,全年共募集人民币基金105只,募资金额122.95亿美元,而美元基金仅募集19只,募资金额65.19亿美元,这是人民币基金2005年以来在新募基金数和募资金额上首次双双超过美元基金。
有消息称,招商和腾创投、普凯投资、启明创投多家知名创投机构表示将着手募集纯人民币基金。在未来十年,人民币基金在我国市场上将扮演主角。
长期以来,在我国市场上美元基金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本土的人民币基金始终扮演着尾随的角色。而在2009年,人民币基金开始了华丽转身,在募资额度及投资活跃度方面均超过了美元基金。
而对于只拥有美元基金的VC/PE机构而言,如何在中国长远走下去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由于美元资金在进入、投资及退出等方面都有很多局限,现在国内企业普遍倾向于从人民币基金拿钱,美元基金显得十分被动。也正是基于此,目前很多拥有美元基金的VC/PE已经开始谋划筹建人民币基金,尤其是纯人民币基金。
股权投资是未来的金矿 篇10
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却有着两难问题:一方面企业融资难;另外一方面社会资金投资难。造成两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就容易产生次品市场,中小微企业不知道可融的资本在哪里?民间资本不知道靠谱的企业在哪里?最终导致互相不信任。作为企业,背负着高税负、高人力成本、高运营成本,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一般都有几套财务账,一套应对税务做亏损,一套对银行或投资人做盈利,只有给自己的账才是真实的。这样的企业最后诚信缺失,无法实现融资。
二、投资者新的投资渠道
作为个人投资者,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第一,存银行,拿低利息,结果钱越存越贬值,跑不赢房价,跑不赢通货膨胀。第二,放高利贷,收益虽高,但频繁的跑路事件让人心惊胆战,甚至血本无归。
为了解决以上的两难问题,国务院对金融市场逐渐放开,在政策上不断推陈出新,建立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放开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财富机会。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放开,不仅意味着金融业的地位在监管层面受到肯定,而且也意味着金融业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促进产业整合、活跃投资市场,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意义也受到了中央层面政策的支持。与此同时,PE机构设立公募基金、在场外资本市场挂牌等新的举措也不断推高着PE投资市场的热情。
2014年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正式开启私募基金备案登记工作。2014年8月,证监会发布第105号令《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成为第一部针对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及其他类型私募投资机构的专门的具备行政性质的法规。意味着私募基金十年“游击部队”状态结束,行业正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支正规军,私募机构的金融机构身份也得到认可。
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产能过剩凸显了中国经济之前发展中金融体系资源配置低效,在消化过剩产能、推动产业整合,转化并重新激活国资投资理念及效率,改变传统粗放型投资促发展及打造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多重发展要求下,政府明确了私募资本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将发展私募行业作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专门针对新型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医药等相关的大型产业及并购基金纷纷设立,大幅推动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活跃度。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大都市,先试先行,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建立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和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备了三大功能:
第一大功能是企业挂牌融资功能。到目前为止上海股交中心总共挂牌企业数量3129家,股权融资4227亿元,债权融资1494亿元,目前同类市场中融资功能最强(相当于同类市场表现最好的7.5倍),交易活跃度最高(相当于同类市场13倍),交易市盈率最高(平均46.6倍)。
第二大功能是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可以对挂牌企业进行投资。其中个人投资者需要出具50万元以上资产证明,目前个人投资者人数达到8000余人。
第三大功能是可以在股交中心系统进行股权交易,交易中心采用T+5交易方式,即买进股份后需要隔5个交易日方能挂牌卖出。
有人会问,为什么投资者敢于投资在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呢?
首先上海股交中心在全国多层次市场知名度很高,三个股东分别是上海市政府、上交所和张江集团,所以个人投资者敢于投资在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
其次,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都经过严格的资料审核,并按时公布企业信息,达到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特别是E板挂牌企业,是挂牌企业中的精华企业,挂牌前经过上海股交中心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只允许一套财务报表,由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并由保荐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审核企业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和完整。并及时披露,做到公开透明,最后由上海股交中心进行股权托管,所以投资非常安全。
三、投资者场外资本市场的选择标准
2015年,我国经济迎来新常态,而股权投资市场也将获得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选择标准之一:关注并选择早期项目投资。目前国内创业投资市场中后期项目投资竞争依然激烈,且投资回报水平下降,投资机构要多关注早期项目,而同时,新兴行业发展态势及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也在推动投资机构加大早期投资力度,介入天使及种子阶段的投资,以期挖掘和培养潜在优秀公司。
选择标准之二:关注并选择TMT领域。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从量变走向质变。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互联网不仅是信息技术乃至新商业模式的塑造者,也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传统企业开始转型,同时一些轻资产新型企业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并壮大。互联网给整个市场带来全新的概念与发展模式,打破了固有的市场格局。互联网思维受到热捧,各行各业开始了在TMT领域的各种“创新”“突破”之举,以求实现真正的突破。在互联网大时代的影响下,TMT领域的投资将持续加码。
选择标准之三:关注并选择投资国企混改企业。新一轮国企的改革,为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而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部分,私募基金的发展也受到了支持。双重机遇的出现,使得私募机构对参与国企改革的关注度在2014年上半年出现了高涨。2014年国企混改的进程方兴未艾,展望2015年,待中央层面关于以六大央企为代表的央企改革框架及细则出台之时,势必将会掀起另一轮国企混改的大潮。
选择标准之四:关注并选择投资并购市场。证监会表示未来将引入定向可转债、优先股作为并购重组的支付工具,支持财务顾问提供并购重组过桥贷款,支持并购基金等创新工具发展。随后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鼓励证券公司开展兼并重组融资业务,各类投资主体可以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并购基金逐渐成为并购市场不可替代的重要金融产品,是参与并购交易和推动并购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需要拓展并购基金的资金来源,提高并购基金的杠杆率,畅通并购基金的退出渠道。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阶段已经过去,接下来的任务是产业整合。并购基金能够为企业储备更多的并购标的,使其在扩张模式下将有能力通过产业资本的助力提速,缓解并购带来的资金压力,未来一些产业型基金、并购型基金将获得巨大释放空间。
选择标准之五:关注并选择海外并购市场。我国当下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国企改革、金融深化等多种因素推动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并成为我国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2015年,三大引擎将继续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第一,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立,企业战略成为对外投资真正动力;第二,“国际化战略”重要性凸显,“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多种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助力企业“走出去”;第三,我国金融深化快速推进,美国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中后期直接融资的扩大引燃企业并购高潮,成为行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依托。
选择标准之六:关注并选择场外资本市场挂牌企业。在做市商制度推出之后,证监会首次在会议中具体提出完善创业板制度,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高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2个多月后,证监会出台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研究制订方案,推动转板制度建设。之前有不少场外资本市场挂牌的企业成功登陆主板,这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转板”。目前A股IPO市场相对饱和,监管政策严格,上市门槛较高。2015年有望落实场外资本市场挂牌企业转板至创业板的相关制度,转板制度的推出有望为机构提供除IPO以外更多元化的退出方式,并有望成为重要投资渠道。
【股权投资大时代】推荐阅读:
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登记办法06-05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05-30
长期股权投资计量06-08
股权投资管理06-17
法律风险股权投资07-29
股权投资财务效率08-08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08-25
私募股权投资问题06-04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06-08
基金监管私募股权投资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