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源优势(精选12篇)
社会资源优势 篇1
2005年3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上又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所谓“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就是指社会生产中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当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 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用最少的物质消耗来支撑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1][2]。
当前, 我国资源、能源现状令人堪忧。虽然我国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位,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排在第五十三位。我国耕地面积人均0.1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4, 水资源人均2200立方米, 占世界人均的1/4;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 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1/3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增长之中;铁矿石占世界总量不足9%, 铜矿不足5%, 铅矿不足2%。比如, 2006年, 我国GDP总量占世界5.5%左右, 但是我国一些主要资源的消耗却远远超出了这个比例。水泥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54%, 钢材占30%, 能源占15%。
在我国生活消费领域, 攀比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面子性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时弊, 包括一些军校的学员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某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勤俭节约”成为部分学员心目中最不被重视的社会人格类型, 不少学员甚至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学员们使用的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总是追求最新潮的、最时尚的、功能最多的, 一旦有新产品面世他们总是趋之若鹜, 从而造成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太快。食堂里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教室里人离去灯不灭, 卫生间里忘记关闭的水龙头哗哗的淌着自来水, 废弃的作业本、草稿纸绝大部分都是空白页, 毕业时抛弃的文具很多还没有开封启用。在军校相当多的办公室没有使用节能灯, 多数办公室的电脑、空调、电灯基本上是从上班一直开到下班。此外, 洗浴、洗车用水、电及其他用品的浪费还难以统计[3][4]。
其实, 节约资源与军校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已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人民群众特殊群体的军校教员、学员对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要求更高、时间更紧, 这就要求必须有持续、稳定的经费和资源增长作保障。近年来, 虽然我军的经费有所增加, 粮食、煤炭、煤气等军需资源供应标准也有所提高, 但与其需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缺口, 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经费和资源供应不足的形势下, 要保持军人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在军校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5]。
一、树立节约理念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军校全体人员对我国的资源、能源的严峻形势有初步了解, 加强他们对我国能源、资源危机的认识。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形成全体人员的节约风尚。要不断宣传节约型社会, 让大家了解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及其与军校节约资源的利害关系, 教育大家反对资源浪费, 摒弃浪费恶习、厉行节约, 把节约资源变成主流意识。要在全军校倡导节约资源的理念, 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 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的良好习惯,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 让大家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人人节约、事事节约、时时节约、处处节约的健康文明风尚[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校节约资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 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制度体系
随着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 军校在如何节约资源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法规空白点, 针对新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 解决无法可依和法规不完善的问题。要转变工作职能和指导思想。在工作指导上, 由注重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转变, 着重抓好军校节约资源按法规制度办事。要把军校节约资源作为重要内容, 纳入到各单位的发展规划当中。要把军校节约资源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和指标, 在工作总结、单位评先等各项活动中显示其重要性。各单位应编制本部门的军校节约资源建设规划, 提高对军校节约资源战略地位的认识。军校内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 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 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资源节约标准。在实施军校节约资源过程中, 对节约对象要制定节约标准;根据节约标准, 确定节约的目标;根据节约目标, 确定节约的具体数字;根据节约数字, 进行目标管理, 实行监督检查和最终评价。检查节约资源等实际工作时, 向法规、制度落实情况和效果转变。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 调动各方面执法、守法的积极性。强化监督机制, 维护依法管理的严肃性[7]。
三、用文明的消费伦理观引导“科学消费”
军人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其消费行为方式的变化直接反映着军人的生活习惯、志向、情趣、社会心理的变化, 反映着军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和心理面貌, 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伦理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对消费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应根据时代和军人发展的需要, 树立起以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军人职业要求为基础、以现代文明精神和开放性世界视角为目标指向, 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型消费伦理观, 指导军人的消费方式选择, 加速我军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 促进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从而推进整个军队的全面进步。此时引入“科学消费”观念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所谓“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一种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安全健康消费、适时适度消费、正确选用商品和可持续消费等内容。要强调的是我军一直走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 军人消费的示范性作用也将对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消费道德风尚发挥重要的作用[8]。
四、节约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资源, 是企业等组织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当今世界主要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军校战斗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各国无不把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作为增强军队战斗力、保障力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军事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流动性, 被闲置不用或利用不当就可能荒废、退化, 直至流失。现在有的军校不是没有人才, 而是没有用好人才。有的岗位不合适, 专业不对口, 作用难发挥, 积极性难调动。有的拿传统的尺度去衡量人才, 缺乏一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现在需要做的, 就是对人才不求全责备, 不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要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努力形成“想干事业有机会, 能干事业有岗位, 干好事业有地位”的用人机制, 使军校成为优秀人才能够施展从军报国之志的广阔天地, 遏制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9]。
五、节约物资资源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 军校等机构率先垂范, 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 节约行政费用支出, 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军校的表率作用, 树立军校的良好形象, 从而推动全军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
物资资源的节约仅靠节约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通过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以科技发展建设军校节约资源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使传统工业走向知识产业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 开发节约型产品。使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 重点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及管理模式, 来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10]。
目前, 一种创新模式就是将采购任务“统”起来, 即推选区域联合采购, 这是全军24项后勤改革之一, 是集中采购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前组织物资集中采购, 主要是集中一个单位各部门的物质需求, 统一组织采购, 这是一种“小集中”,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更难发挥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的作用。我们可以积极探讨以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为主采购平台, 并将保障区域内不同单位的物资采购需求统起来。具体的操作可构想为:在上级机关的协调下。确定联合采购区域、明确区域联合采购法范围, 成立由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牵头的区域联合协调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集中采购、资金支付和集中服务, 进而实现区域内部队采购机构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进一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益, 降低采购工作成本。如果这一构想实现, 将产生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增多采购业务量, 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形成规模效益, 改变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人物单一、全年业务量不大、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状况。二是可以集中保障区域内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克服中小采购机构自身人力、物力不足, 利用业务上的优势带动整个区域内采购工作的开展, 使采购机构由单纯的采购工作向协调和指导工作转换。三是借区域联合采购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的资源优势, 避免因采购资源利用不充分而造成的浪费。加强与驻地政府采购机构的联系。地方政府采购机构在某些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资源库, 可以为我所用。比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可以利用政府采购机构的产品信息库、专家资源库、供应商资源库, 以方便采购工作开展[11]。
还有在销售领域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模式, 对军校节约资源也有一定的启示。电子商务模式分为外部电子商务环境构建和内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外部电子商务环境构建的一种形式是, 利用Internet网络环境以虚拟主机的形式构建军校物资集中采购网, 将本单位所需物资目录、数质量要求、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网上发布, 以电子招标的形式进行网上交易, 然后通过银行系统直接进行支付。所需物资则由供应商在军校保障监管人员的监督下直接供货上门。另一种形式就是利用Extranet网络环境构建部队生活保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系统。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保证民网与军网绝对物理隔绝。内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主要包括:部队生活保障信息发布, EDI电子数据交换环境, 在线零星预约, 汇总预约数据, 生成采购计划, 加工情况查询, 供应情况查询, 库存盘点情况, 生活水平分析, 财务开支报告等等[12]。将以上的军校电子商务网络联接到我军物资采购信息网络当中。目前我军已完成军队物资采购信息系统一级数据中心和5个基础数据库建设, 初步构建起了面向全军的物资采购信息平台。依托现有采购信息化建设基础, 我军电子商务体系的发展完全超越了以信息发布为主的单一功能实现阶段, 构建出联接采购部门、部队用户、供应商、银行等相关实体的完整网络, 实现采购全部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 重点强化服务功能的开发, 并以此为基础优化采购运作流程、简化程序、强化配送管理, 加强采购链的信息化集成[13]。
总之, 建设节约型社会, 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 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军校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 把它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军校节约资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会资源优势 篇2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只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那么,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要从我们做起!
但是,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如何做起呢?
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从多方面努力学习,加强对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方面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危机,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人的真正意义,真正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
二、尽量选用高效环保节能灯,虽然前期投资偏高,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却是既节约了投资成本,就为国家的节约用电做出了贡献。因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新型LED绿色光源,在同等亮度下,其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而寿命却是白炽灯的50倍。
三、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选择使用太阳能绿色环保型新能源。
四、要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电,因此我们要做到随手关灯,在光线充足时尽量关闭照明电源,或减少照明电源的数量,不要因为是国家的或集体的,就不知珍惜,随意浪费,我们每个人与国家和集体,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爱自己就要爱集体,将节约用电升华到为祖国节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做到人走灯灭,不留长明灯。
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当空调或电脑等用电器,可能超过一个小时停用时,要将其正常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因为关机后如果不把插头拔掉,待机同样耗电。节约用电,不仅使用时注意,更要避免不使用时造成的待机耗电。
六、我们在使用空调前,应先开窗通风,空调开启后不要随便打开门窗。夏天的温度尽量控制在26-28度之间,据检测,制冷时温度每降低两度,或取暖时温度每升高两度,耗电量平均将增加一倍。并要注意经常清洗滤网,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节能降耗的作用。
七、我们也要注意节约用水,用完后要随手关闭水龙头,“细水长流”,极其浪费,坏掉漏水的水龙头要及时维修,以避免过多的浪费,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一水多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到时时节约,事事节约,并要积极倡导和监督周围的人。
八、要注意爱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复印纸尽量两面用,少用一次性用品,如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饭盒等,自带餐具,减少白色污染,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国家资源,节约地球现有能源。
九、做好计划统计,尽量一物多用,学会旧物巧利用,变废为宝,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高自己的节能环保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十、工业发展上,要合理改善能源结构,尽量使用绿色可持续发展能源,选择节能、环保、安全、方便的能源,个人或家庭,要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
十一、我们每个人也应注意,不要随便燃烧污染性较强的物品。
十二、垃圾应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处理,注意分捡。
十三、要做到不要将未经处理的工业或生活污水随意排出。
十四、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十五、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拒用野生动物制品。尽量穿天然织物;拒食野生动
物;在野外旅游,不偷猎野生动物等等。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付储于实践,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加强对自己和他人的监督,努力在日常实践中为周围的人们,树立起节能环保的好榜样。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 科学发展观 的内在要求,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基本保证。只有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有国家的长足发展。
所以,请大家积极响应倡议,就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为节能环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每个人都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共享白云蓝天。
“节约环保你我他,造福子孙千万家”,今天你我的努力,将是明天祖国的辉煌。
新华中学
高一(5)班
居家养老善用社会资源 篇3
退休后步入老年阶段,生活上不就图个省力、省心、省钱嘛。在平日的衣食住行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社会资源可以为我们巧妙利用。
看病先就近——社区医院让你省力
8月24日,中国交通广播网上的一篇报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标题为《老人看个感冒发热竟花15小时》。
事情发生在22日上午8点,家住上海闵行区的王老太发烧39℃,她先是来到家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可在测量体温后,医生告诉她为了防止甲流,必须转诊到有发热门诊的大医院。于是,老人10点赶到了市级大医院看门诊。因为候诊病人太多,挂号、就诊、付费排队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中午12点多,王老太才基本走完这一流程等待配药。此时,老伴发现折腾了一上午的王老太体温又有所上升,身体更加不适,决定重新挂号急诊并要输液,于是,新一轮的流程后两人才配到点滴。更加夸张的是,领取完滴液后直到下午6点多,王老太才在输液室的椅子上坐下来。3瓶点滴输完,已经是晚上11点了。就这样,两位老人花了15个小时看了个感冒发烧。
王老太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由于近期气温炎热,上海各大医院的门急渗人数都居高不下,市六医院比平时翻番、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急诊、补液人数创入夏最高纪录。据医生介绍,因为天气异常,各种慢性病发作是造成门急诊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而很多病人由于对社区医院不够信任,非要到三甲医院就诊就更加剧了“看病难”的问题。虽然市级、区级医院对此情况制订了一些缓解的措施,比如增开夜间门诊,但似乎收效甚微。
对此,医生建议,患者不妨先考虑就近就医。像腹泻、头疼这类轻微疾病患者,其实在社区医院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也不必费那么大的功夫。
目前,我们之所以没有养成小毛病就近看的原因,无非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信任,为求安心还是宁可投奔大医院,又或者顾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接受社保,商业医疗保险无法报销。而实际上,就小毛病而言,大医院除了医护人员更多、设备配套上更健全,在其他方面并无突出优势。
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少医护人员同样是大医院的在职医生,只是轮值下到基层,完全有能力解决一些常见疾病。而就在不久前,《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出台更是降低了基层就医的成本。首批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307种药品,首先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上海将结合实际制定上海市基本药物补充目录,某些药品甚至可以免费供应。目前,上海市2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对166种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配药销售。这样一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买药将会更加方便也更加实惠,离家近又不排队,应该能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记者走访了几家社区医院后发现,这里的就医环境明显优于大医院,崭新的设施显得更加干净、整洁,因为就诊人数少,医生对每个病人都能多一些关照,不会出现大医院中“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的情况,而且比起大医院的医生、护士来说,社区医院的服务态度要更好一些,病人更能受到尊敬。记者看到一些吊着点滴的老人们,因为本是街坊邻居,所以一边吊针还能一边唠唠家常,显得不那么寂寞。
当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靠优惠的药品、良好的服务来吸引患者还是不够的,由于这些机构目前的医疗水平还相对较弱,配备的医疗卫生资源还较少,一些疑难杂症、重病患者还是应选择大医院就诊。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全接受社保,相信就近看病的患者会更多。
吃饭有人做——老年食堂让人省心
比起偶尔出现的就医难,吃饭难可是老年朋友每天所要面对的麻烦事。独自买菜、做饭需要耗费相当的体力,对老年朋友来说可不轻松。
邻居孙阿婆就深有体会:“一个人吃饭做多、做少都不好,忙了半天,不到半个小时就吃完了,接着又要洗碗洗筷,实在太麻烦了。”因为孙阿婆已经78岁高龄,她还常常在做饭做菜时犯些“低级”错误,比如明明已经放了盐,结果又放了一次;把饭煲插上电,却忘了摁开关;微波炉里热好的菜最后忘了端上桌……“如果有人天天为我做饭、洗碗,又不花很多钱就好了。”
孙阿婆的这个希望在“老年食堂”就能实现。考虑到老年朋友的切实需求,我国不少地区都相继推出了“无利食堂”来方便老年人的就餐。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由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居全市首位,老年人占全区人口的24.1%,生活在纯老家庭的有12000多人,因此这一地区的老人用餐问题特别引起重视。街道建起的老年食堂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午餐、晚餐,前来就餐的老人有上百人,其中独居老人占绝大多数。
因为是“无利食堂”,老人就餐的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基本上一个大荤、一个小荤、一份蔬菜外加一份饭、一碗汤的价格在4元左右。假设退休职工的月收入在1200元,一天两顿饭的价格是8元,那么一个月下来也就240元左右,仅仅花了工资的20%,可谓物美价廉。
更为重要的是,老人不必每天操心吃什么、怎么搭配才能营养美味,不会常吃“隔夜食”,也无需亲自来回住所和菜场之间,买菜、煮饭、烧菜、洗碗,当然也不会像孙阿婆那样做出糊涂事了。
锻炼有场所——社区健身中心可省钱
生命在于运动。退休族的大部分时间是闲暇的,为了拥有健康体魄,锻炼身体被很多人列入了作息安排。只不过,不同锻炼场所的成本相去甚远。退休族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锻炼方式等来选择合适的场所。 退休在家的陆女士就对健身会所情有独钟。“我尝试过在小区里跑步,可是因为天气太冷放弃了,也想去公园打拳但离家太远了,最后我们几个朋友就近找了家健身会所办了年卡,一群人一起锻炼很有督促作用,免得我半途而废。”不过,陆女士也表示,健身会所近3000元的年费对她来说有些贵,“要是有更加实惠的锻炼场所就更好了”。
其实,陆女士何不试试小区里的配套锻炼设施呢?对老年人来说,强身健体不在于你投入了多少钱、多少精力,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锻炼方式并且坚持下来。
去健身会所锻炼自然有一些优点,比如不怕风吹日晒、有更专业的器械提供、锻炼结束后能够尽快冲瘪等等,但就成本而言却会给退休不小的压力。而且,健身会所中,很多锻炼设备并不适合老年人,比如垂直杠铃、急速单车等,这类健身器械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能量消耗很大,老年人使用常常会引起反作用。如此一来,花了几千元年费得到的服务也就要打个折扣了。
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流优势 篇4
关键词:党报,社会新闻,主流优势
社会新闻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风气、社会问题、民情风俗及奇闻逸事为主要内容, 与各类追求市场化的都市报相比, 党报的社会新闻不能靠猎奇取胜, 不能靠炒作制造轰动效应, 更不能靠读者爆猛料来吸引人。在社会新闻的取舍问题上, 党报应着力体现其高品位、权威性, 旗帜鲜明地宣传好党的主张, 这也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 党报社会新闻的导向作用不能忽视。记者的落笔、编辑的裁剪、标题的制作、导语的提炼, 无一不标明报纸的态度。社会事件包罗万象, 党报的社会新闻记者不能有闻必录, 版面也不能有稿必登。除了要考虑社会意义外, 还要严守新闻纪律, 哪些事件该采写、编辑、刊发, 哪些事件坚决不能介入, 这是党报必须坚守的原则。
如何体现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流优势?
首先要选好切入点, 体现大家气派。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要具有全面、正确、深刻的大局意识。抓住带全局性的问题做文章, 运用正确的舆论推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抓新问题、新思路、新事物, 使报纸真正出新闻, 有活力。围绕这个原则, 党报选择好社会新闻的最佳切入点, 使党报的社会新闻宣传进而达到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 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的党报来说, 在宣传上始终保持着稳重、严谨的特点, 注重的是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准确生动地体现和贯注到报道之中, 让人“入眼”、“入脑”, 真正地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在报道社会新闻方面, 要讲究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 又不失可读性, 既体现出党报的“大家气派”, 又能雅俗共赏。
其次要突出权威性。党报的权威性, 是党报自身特有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新闻报道之中, 必然会呈现出它所具有的品位、内涵及其深度, 通过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党的声音, 指导基层工作;通过客观真实地宣传报道基层的情况, 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而拥有广大的读者。党报自身特有的这种优势, 要求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充分地显示出全面、翔实、厚重的个性, 用理性的力量给人以教益, 在思想深处给人以震撼, 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颤动。
党报必须要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时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探讨通过报道正面典型, 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报道负面信息收到正面的效果, 恰到好处地对社会公众进行舆论引导。
再次, 要丰富新闻内涵。弘扬社会正气, 宣传道德风尚, 创造和谐氛围, 这是党报社会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有了这样的出发点, 社会新闻才能体现出高格调和高品位。作为党报, 社会新闻报道同样要有看头, 有趣味, 但更要让党报的社会新闻有意义。
这就要求党报要在挖掘社会新闻的内涵上下功夫。在进行社会新闻报道时, 除了要求记者要独具慧眼发现生活中的趣人趣事外, 还要把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写得更有思想性和导向性, 使读者在读故事中看新闻,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使党报的社会新闻不仅好看, 而且耐看、有品位, 不至于让人一看而过、一笑而过、一叹而过, 而是给人以理性思考。这种思考本身塑造的是党报的品位, 作为党报的社会新闻, 只有挖掘出新颖的思想, 只有具有理性的力量, 才能给人震撼性的启悟。党报报道社会新闻必须要有思想深度。要以其特有的视野和视角展现出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努力把此类报道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使之能给人以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从而给人以启迪。
最后, 灾难性新闻报道要有服务性。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也是多元化的, 可以直接服务于市民生活、工作, 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 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生活, 关注民生, 以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关切度和新闻对群众的吸引力为重要标准, 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 我们就及时报道什么。在车祸、火灾、跳楼等事件报道方面, 党报也可强化服务性, 在分析原因、提醒受众、提供建议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 让读者在有效阅读中得到理性的启示。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篇5
郭颖
调查目标:了解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实地了解新型能源公司的发展成长过程和国企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3日——2009年8月15日
调查对象:安徽省淮南市张集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包括参观工作车间及管理部门
调查之前的准备工作
一、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二、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
一。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即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这种以资源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作为代
价的经济收益,必须进行有效地修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如何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社会?
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首先,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推进这一基本国策。不仅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而且要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构建“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政绩指标”与“绿色指标”的统一,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
其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大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资源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辩证地认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加大合理开发资源的力度,努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要着力抓好节能、节材、节水工作,实现开源与节流的统一。第三,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尽快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出口加以控制,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在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力争用信息技术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第四,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要健全和完善《节能法》,并加大实施力度;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要进行制度设计,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
实地调查的情形
大约三天的考察时间,我几乎走遍了张集煤矿的每个角落。总体来说,从外观上看,张集煤矿不太像是一个大的煤炭基地,因为整个基地环境非常好,不像是印象当中一个采煤地区该有的环境。后来听工作人员介绍说,张集煤矿曾被授予“花园工作环境”的称号。
在某职工住宅区的后面,有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据悉,这是张集煤矿近来新建的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的系统,它可以日处理矿上几乎全部的生产污水,这又是一个对节约水资源,实现资源重复利用的好的诠释。
对于煤矿周围逐渐在减少的矸石山,当地工作人员感慨地说,以前煤矿往往为处置这些矸石绞尽了脑汁,矸石山占压耕地,还污染环境。现在,这些矸石在修路、发电、烧制建筑用的空心砖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既增加经济收入,又节约土地。李从玉还介绍说,在稻田养龙虾最近也在淮南火起来了,这些龙虾既能吃掉稻田里的草和虫子,省去打农药的钱,养龙虾一亩还可收入2000多元,另外龙虾壳可做成鸡鸭的饲料,还可以提取甲壳素药用辅料。我也稍微留意了一下,确实,很少能看见所谓的矸石山了。
我们都知道,在采煤的过程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瓦斯气体。以往,煤矿企业采煤时都是把瓦斯从井下抽出并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也污染大气。而今,“煤炭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的理念在淮南已深入人心。淮南矿业集团改革创新,变瓦斯“抽放”为“抽采”,使瓦斯从昔日的“安全杀手”、“污染源头”变为清洁能源。在承担职工洗澡、食堂蒸汽和办公区暖气供应的张集煤矿锅炉房旁,高耸的烟囱静静矗立。“它呀,原来冒黑烟,后来冒白烟,现在不冒烟了,彻底下岗!”当地职工感慨万千。淮南矿业集团新上马的6台燃气锅炉,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噪音小、无粉尘、无“三废”,一台4吨瓦斯锅炉每年可节约2200吨标准煤。“余热不光能供暖,还能抽湿制冷。明年夏天,井下工友的作业环境会舒服许多。”老矿工张作勇满怀憧憬,亚太地区首个热电冷联供技术项目正在这里紧张施工,瓦斯发电的余热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使井下工作面温度由目前的平均33摄氏度降至26摄氏度。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淮南,这一要求正在成为矿区上下的实际行动。”淮南市经委副主任杨成算了一笔账:淮南矿区把瓦斯气作为居民燃气使用并用于发电,每年至少创收2000万元以上。
调查后的感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作为淮南煤矿集团中的代表,张集煤矿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张集煤矿这十年多的发展,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相信它可以走的更远更好。
探究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 篇6
【关键词】耕地估价;问题;对策
一、耕地资源价值的现状
1.耕地价值专业化程度较低
现行的职业标准并不符合具体的规定,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对评估价值进行私自操控的现象,整个行业的公信力非常低,监管强度不足,评估价值执行工作人员的执业素质及专业操守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2.耕地价值作为政府支农投资的参考方式应用不足
最近几年,我国纵使增加了对“三农”的扶助力度,譬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向农业开发拨付一定的款项等等,可是,在对耕地收益价值评估的投入及注重程度上,以促使耕地价值评估在确定未来政府部门的投资方向及投资参考作用上并未得到显著程度的展现。
3.耕地价值并未农业经济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伴随着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其中,耕地经营权流转速度越来越显著,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转包、租赁经营等开始渗透到各个地区。可是,一些地区并未真正的落实耕地估价方面的工作,以造成耕地经营权在流转上欠缺科学合理性的计量,耕地流转过程中在分配利益及相关补偿方面并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这严重损伤了广大农民耕地的积极能动性,这对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及现代产业化的进一步实现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耕地价值存在的问题
1.评估前提不明确
针对耕地收益价值做出系统性评估前期,需要首先进一步明确评估状况,以此才能够全方位精准地对于最终的收益性能做出全面的考察。当前,许多评估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常见问题:第一,不能确定评估基准日。伴随着时间的改变,耕地价值产生了巨大的显著改变,但是评估基准日的科学合理性能并不能准确的加以确定,这样会造成最终评估结果的误差;第二,农作物种植机制不明确,这会在极大程度上给评估结果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针对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最终的产出价值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三,耕地开发度比较模糊,其中,耕地内部场地的平整度、种植生产条件的实际情况等,都会对最终的评估结果造成极大程度上的影响。
2.欠缺深层次数量分析
当前,耕地估价当中运用的是估价模型,这种模型浅露着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过于简单化,欠缺深层次的数量科学化浅析,一些评估工作者采用的是收益还原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对于耕地收益受作物种植机制、自然条件、集约利用水准纯收益的平均数值等因素将完全忽视掉,此种计算方式促使计算过程更为简洁,可是会致使估价结果丧失一定的科学合理性。除此之外,在挑选土地还原利率的过程当中,存在单一的选择某种利率而完全忽略市场经营风险因素的问题存在,这明显的违背了土地评估机构的固有专业性与谨慎性,这对于本行业的社会声誉与公信力会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
3.参数选取主观性强
最近几年当中,我国耕地估价潜存的現实性问题是非常显著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总费用的计算问题。存在漏掉某些项目费用的计算或是在费用测算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这造成很多地区的耕地以负收益的状态存在,这对于收益还原法进行耕地价值的评估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纯收益测算问题。目前,主要运用的是投入产出的方法来进行农业耕地收益的实际测算的,这种测算方式有可能会受到种植作物的影响造成地价的显著变化,经常会有“高收益高地价、低收益低地价”、“同一块土地,收益大相径庭”等现象的发生,这种现状将会造成耕地使用权资产价值的逐渐流失,这对于耕地地价的科学合理性评估是极为不利的。
三、完善耕地收益价值评估的对策
1.征收转用前的耕地价值
耕地价值的主要内涵为:耕地价值包含耕地固有的资源价值与资产价值,其中包括了:社会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所以,B地块征收转用前的耕地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PB=P1+P2(P(1)+P(2))+P3(1)
其中,PB为B地块的耕地价值;P1为B地块耕地的经济价值;P2为B地块耕地的社会价值,P(1)为B地块耕地的农民社会保障价值,P(2)为B地块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值;P3为B地块耕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共同概括为耕地的正外部性价值。耕地在征收转用的过程当中,造成的经济价值的损失能够通过科学合理性的经济方式来对广大农民进行补偿,创建完善化的社会保障价值机制。
2.耕地的生态价值
借鉴谢高地等建立的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来测算,通过耕地生态系统潜在经济产量进行修正,即:
P3=uFV×b1B×11r
其中,μ是修正系数(用物价指数进行修正),FV是2007年全国耕地平均生态服务价值,b是被征收地区耕地生态系统的潜在经济产量,B是全国一级耕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平均潜在经济产量,r是土地还原利率。
综上所述,耕地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因此,对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测算,对耕地利用保护、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社会资源优势 篇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来实现,主要靠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来作为智力支撑。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上指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制造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要靠职业教育;提高就业率,消除贫困,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也要靠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主体还要靠职业教育培养;中国的城镇化,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职业教育起了关键性作用。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立足襄樊,面向湖北,服务周边,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要任务,找准服务的切入点。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开展以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主的短期培训;三是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带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四是开展以区域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
2 针对新农村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培养农村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在我国农村人口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5%,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中而回到农村。这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和工作技能,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具有较高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学院的中心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学院根据襄樊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村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开设专业。目前开设生物技术、经济动物养殖、观赏园艺、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社区医疗、服装工艺与设计、建筑装饰技术等直接为新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服务的专业13个。与此同时,学院还为襄樊市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2005年襄樊市市直有关部门人事年报统计,县、乡(镇)两级93.4%的农技推广(服务)技术骨干,71.6%的在职医护人员,全市财政系统38.3%的在职干部,全市小学60%的特级教师均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3 开展以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的培训工作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如何更好地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全民素质提高等方面服务是职业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学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适应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大宗农产品升级换代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农业技术培训。目前在襄樊市已初步形成襄阳区芝麻栽培基地,麦冬栽培基地,南漳县食用菌栽培基地、保康县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樊城区花卉栽培基地等多个特色农业基地雏形,但急需提升技术水平,扩张规模、优化质量。从2004年至今,培训果树、茶叶、食用菌、花卉栽培、作物栽培、养殖技术1000多人;培训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村中介服务150多人;与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培训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400多人。通过培训,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特色农业的发展。
(2)适应农村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做好农民的转岗培训。据统计,襄樊目前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人口仅占全市400多万农业人口的23%,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潜力还相当大,襄樊市委市政府通过小城镇建设、公司制农业改革等措施,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岗位转移,已建立农产品流通协会382个,加强转岗培训是当务之急,学院星火培训基地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从2005年3月开始,采取自主办班和与襄樊正大农业科技公司、襄阳万宝粮油集团公司联合办班,先后开展了以农业公司农民工为重点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农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120人次,在岗农民工650人次,举办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300人次,230人次获得中高级工种从业资格证书,通过对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多万元,实现农民工转岗就业35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3)适应发展加工业、加快农副产品转化升级的需要,开展相关加工技术的专项培训。襄樊是湖北省的第二大粮仓,小麦面积大,芝麻是全国三大产区之一,有2.3万hm2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有7个达标绿色食品,2642家加工企业,但进入流通的成品率低,附加值不高,加工转化能力有限。近几年,学院有针对性地举办了麦冬高产种植及加工技术,无公害蔬菜(山药、大头菜)栽培加工技术,柳编工艺品制作技术以及与襄樊正大农业科技公司联办的生态养殖加工技术,与襄阳万宝粮油集团公司联办的粮油加工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在岗农民工、企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600多人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加工转化能力,深受农业企业和农民的欢迎。
4 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是襄樊市唯一一所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学院组建以来,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践途径、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职业院校带动农职中学(中专),促进襄樊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利用专业人才优势,开展支农支教、对口扶贫工作。学院先后与该市辖区内的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为当地培养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1000多人。2005年还承担了襄樊市农村初级中学农技课渗透教育任务,生物工程系先后选派8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到襄阳区欧庙镇、枣阳市熊集镇、谷城县紫荆镇农村职业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教工作,组织编写农村实用技术教材2部,培训农村职业中学师资34名。目前学院已与全市多所农村职业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5 开展以区域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
学院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重点在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积极做好科技宣传普及和科技支农工作,为区域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献策出力。
5.1 组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4月,根据襄樊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学院对口帮扶南漳县肖堰镇四垭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南漳县肖堰镇四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帮助村委会硬件建设、慰问困难群众等工作,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极大地调动了该村干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5.2 结合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开展科技攻关
开展科技兴农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学院以襄樊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攻关。学院组织生物工程系教师开展“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湖北省麦冬规范种植项目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被评为襄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鄂麦-22选育和应用”,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鄂麦-22”,该项目荣获襄樊市科技进步奖;2005年承担的谷城县大裕桥镇造纸厂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已通过验收,为厂方节约调试费5万元,年创利20万元;目前承担的黄姜加工废水湿法生产普通过磷酸钙方法研究项目,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3 组织师生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
坚持师生参加“四下乡”活动,是学院的一贯做法,它不仅是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也是师生接触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的需要。两年来,学院先后组织6次“四下乡”活动,20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组织教师主编、参编《农村实用技术》、《珍珠鸡养殖技术》、《狐狸养殖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5项,印发科技信息和实用技术宣传资料5多万份。为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开展现场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科普宣传和图书捐赠等活动。捐赠农业科技、卫生、法律等方面的图书1500余册,发放各类科技期刊、报纸、资料2600多份。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地方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院将不断探索的新途径和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蓝建.重新认识教育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2006. (2)
社会资源优势 篇8
1 我国西南地区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大多数煤矿是地下作业, 地下环境恶劣、条件复杂, 存在许多未知因素, 基于此种情况, 水害事故、瓦斯事故、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频发。我国西南地区仅2012年8月就发生了10起煤矿事故。
综合国内外煤矿事故分析, 中国目前的煤炭产安全问题严重, 具体来说:煤炭总量与死亡率的比重差距巨大, 前者占世界量的35%, 二后者却占到80%。可见, 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在世界上范围来说是不容小视的[2]。所以, 我国西南地区煤矿安全问题与国外相比, 形式不容乐观。
2 我国西南地区煤矿安全现状内部原因分析
2.1 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 不具备应有的安全素质
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持侥幸心理, 总认为安全与自己无关, 并且在实际经营过程中, 安全只是放在最后的问题, 仿佛安全就不是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的领导和主管们来说, 任何生产都会有风险, 所以, 发生工伤事故是正常的, 根本没有足够给予重视。一个没有把自己企业职工的身体安全放在首位的领导或是主管们, 其所在企业的安全问题也怎么能够得到保证呢?因此, 摆不正安全与生产之间的正确态度, 也就不能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更谈不上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长此以往, 就会出现严重违章行为和事故。
2.2 相关人员对于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忽视、小视
在相关事故中的调查不难发现:一方面, 对于事故的出现其实当事管理者或是管理方对于自己的违章、违规行为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 人们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碰上的, 并且这么违规违法的行为就是节省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 安全意识不容小视, 根据调查, 大多数的事故产生是人为因素居多, 没有进行相关安全意识培养和管理, 抱着“就这一次”的侥幸心理和行为, 以此, 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事故, 甚至是严重的事故。
2.3 相关人员一味蛮干, 不见讲究方式、方法
这主要是说相关领导人和主管。具体来说就是, 对于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一无所知的相关领导人和主管, 虽然自己在此方面是不足的, 但是去喜欢发号施令, 这就会产生违背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而瞎指挥, 甚至是强迫命令操作者的现象。那么, 其直接后果就是, 严重的事故频发, 工人安全面临极大威胁。
2.4 相关从业人员不断进行习惯性违章、违规操作
造成相关从业人员不断进行习惯性违章、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有:第一, 没有对于新职工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等必要工作, 即便是进行了, 也往往是不正规、不规范操的;第二, 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措施都不严格, 更谈不上约束力和落实情况等;第三, 管理人员或是工人自身对于检查工作是不及时的, 因此, 违章行为也不能及时得以纠正, 并按此习惯进行性违章操作。
2.5 相关企业或是领导唯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
一方面, 现实社会中, 煤矿单位的领导或是一些企业承包人, 唯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 因此, 除了利益之外, 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了。那么, 安全措施就会得不到相应的落实, 资金对于安全方面的投入就会不足, 设备设施也会跟不上时代来进行更新等。另一方面,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会让工人疲劳操作和重复使用机器, 从而产生机器和人的多度损耗, 导致事故发生。
3 我国西南地区煤矿安全的社会意义
3.1 满足从业人员最基本的安全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3]。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各种需求[3]。可以说, 人类的存在从始至终都是伴随着安全问题的, 大量危险及不安全因素, 都会阻碍着人类的发展。对以“安全第一”为主的煤炭企业来说, 安全更是应该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和焦点。
3.2 满足企业稳定和继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有关安全是第一重要的话, 这是其在总结企业事故频发、生产由此下滑、效益相应发上降低的经验教训之后得出的。时间证明, 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成为今天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原则和基础。虽然各个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使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毕竟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前提而后保证, 但是各个企业也应该去承担其社会责任和义务, 否则, 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3.3满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
从大的层面来说, 我国的党中央等各部门也对安全做出了要求, 如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以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都提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可见, 安全生产是关系国家、人民、个人的大事, 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具有重要政治意义。每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都会在国内和国际上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 还会演变成严重的政治性问题, 给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带来可胜之机, 严重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而后造成人心不稳定等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燕东.浅析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 2011 (18) .
[2]高平, 宋焕虎.煤矿事故致因及其防治措施[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 .
莱芜: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书香农机 篇9
据悉, “书香农机”建设活动开展半年来, 农机局加强自身平台建设, 着眼于资源共享, 不定期地开展一系列的“农机大讲堂”, 多次邀请各方专家前来授课, 并组织职工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乡土中国》、《之江新语》等书籍, 调动各科室全体人员即席发言谈感想谈收获谈启发, 掀起一轮又一轮“外联内引”的学习热潮。
近期, 农机局党委还积极“向上看”, 引领全局党员深入莱芜革命源头云台山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校外实践 篇10
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与垂杨柳中心小学承办,太阳谷基金会协办的“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校外实践”,中美“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研讨活动中,垂杨柳中心小学五年级55名学生与来自朝阳区十几所小学的教师,共同体验了中美教师不同风格的授课活动。美国教师设计的课程,让学生通过使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五种感官,体会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教师将学生分为“水、树、泥土”三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然资源的状况,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人与地球、环境应如何互利共生,并思考该如何去做。中国教师准备了“触摸大自然”的教学设计,先后带领学生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分成课题小组开展主题为“触摸秋天“”触摸冬天”的实地调研活动。教师还让学生按照由科学、品德与社会、美术、音乐等各科教师联合制作的课程学习单进行自主活动。最后,各小组交流共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安全教育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资源;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安全教育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活动来发展安全行为技能、养成安全教育习惯,这就需要以大量的社会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幼儿的安全教育活动,能够推动幼儿安全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主要是对如何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幼儿安全教育进行思考,把社会资源转化为安全教育学习材料,成为提高幼儿安全意识的有利教育因子。
一、采择丰富的安全教育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需要教师去挖掘,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教师要发动家长对周边地区的社会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对社会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整理记录。
1、有形的安全教育资源
首先,要知道幼儿园周边的道路、自然广场、绿化带、桥梁、花坛、小河等自然景观的位置。其次,要知道幼儿园周边的垃圾桶、停车场、消防栓、路灯、井盖、护栏等公共设施的位置。最后,幼儿园附近的药店、医院、社区门诊、银行、商店等社会机构的位置也要清清楚楚。
2、无形的安全教育资源
首先,要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资源。利用这些民俗活动,训练幼儿的安全意识。其次,要清晰地知道本年度需要经历的幼儿园活动,比如植树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资源,让幼儿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知道安全的重要性。最后,对幼儿园附近人力资源的调查,物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小区保安,他们都能成为幼儿的有力保护伞。
开展任何活动,家长和教师所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幼儿的安全问题。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出了意外,一个家庭就轰然倒塌,而幼儿是比较好奇的,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是不应该被局限在鸽子笼里的,社会资源就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力量。
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安全教育的行动
1、以户外活动为载体开拓安全教育的物质空间
幼儿园位于一定的社会区域范围之内,而这个社会区域是包括各种生活单位的,能够为幼儿活动提供各种方便,保证幼儿的安全。幼儿园可以结合环境,利用可以利用的各项硬件设备来活动,弥补幼儿园空间小、条件有限的短板。
例如,幼儿的生日那天,教师带着孩子到了肯德基,与肯德基工作人员互动,幼儿表演了不少节目,那天因为肯德基工作人员台前幕后的工作,幼儿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幼儿玩的也很开心。原来的活动,往往是整个幼儿园的活动,现在政策更宽松,教师有了更多的自己发挥的空间,单个班级的活动也多了。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是幼儿安全得到保证的一种体现。利用好社会资源,充分大胆地放开幼儿,让他们自由玩耍,是顺应天性的体现。
2、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安全教育活动空间
对于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存在,社会资源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它的安全,它的用水、用电、食物等等,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优质的社会资源不仅能为为幼儿园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低劣的社会资源则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利用好周边的社会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带领孩子清洁家园的活动。老师和当地的农林局联系,幼儿参与植树的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家长的辅助下,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在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构建的完善的安全空间,幼儿没有受伤的,也都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环保融入到幼儿的意识中去了。幼儿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真正做到幼儿园和社会有机整合,安全教育一体化。
3、积极融入社会资源打造安全教育共同体
社会资源包含着精神文化,这对幼儿的精神文明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幼儿受到不良影响,产生错误意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幼儿园处在社会之中,不应该是封闭的,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应该打造安全教育共同体,都成为幼儿安全教育的主体,才能发挥整体效果。
三、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安全教育的问题
1、幼儿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不想利用社会资源,认为利用社会资源,需要联系的部门多,而且自己也要勘测资源,以及一系列的安全准备工作,没有使用幼儿园的资源方便,在使用社会资源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相对于幼儿园的资源,社会上的资源更加难以控制,这给幼儿的活动带来许多困难,幼儿教师担心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下出现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太多,有胆怯心理。最后,缺乏具体操作经验,探索的比较少,策划不够充分。
2、家长方面的问题
在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家长的看护,这就给家长带来了不便,有的家长并不理解这种行为。有的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卫生问题。还有的家长观念落后,认为幼儿学好知识是第一位的。有的家长害怕孩子过早接触网吧、酒吧、麻将馆等对幼儿身心产生危害。
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对策
1、提炼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教育的经验
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幼儿教师要在每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后,都要写活动反思,把特殊的个案也要做好登记,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对策。并且要每天都看新闻、报刊,了解最新动态。教师之间也要互相交流,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再一次的实践中,要把新的經验运用到活动中去,在实践中主动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主动规划活动项目,主动负责相关活动,不要盲从别人的行为。幼儿园之间也要组织相关的竞技活动,以鼓励教师在这方面多投入精力。
2、总结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出现突发事故的方法
安全教育活动中完全没有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出现小问题,教师应该知道怎么合理处理。把小事故变为没有事故。例如,幼儿用水瓶子把别的幼儿额头打伤,教师要能够知道用冰块、豆油等物品可以消肿。而没有经验的教师用手帮助幼儿按摩,结果头上的包越来越大,幼儿也越来越疼。所以,教师要学习一些紧急处理办法,为幼儿的意外良好地处理。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践行小学社会科课程资源开发 篇12
一、社区资源的开发
1.走进超市
超市作为社区当中的一个便民的设施机构, 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商业学习这个版块中, 我们开发了“超市探秘”“超市里工作的人”等内容, 在开发这一版块的过程中, 我们与学校附近的大型超市建立了联系, 进入超市了解超市里人员分配的具体情况, 同时在超市工作人员的配合下, 我们还拍摄了超市里各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经过处理, 制作成教学课件供社会课教学使用。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到超市里进行实地参观、调查, 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的实践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便利。
2.走近银行
邀请银行人员讲座。三年级教材中有关于货币知识的学习内容,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货币知识, 我们利用弹性课时的大课时, 邀请银行专职的工作人员来我校为3~6年级的学生做“爱护人民币, 反假人民币”知识讲座。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同时银行的工作人员还细心地为学生们准备了货币知识的小册子, 便于学生更方便的了解。通过活动, 学生对货币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 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人民币。
3.走进消防队
我们学科和市消防中队大队长取得联系, 社会课的教师先到消防队进行参观, 并学习了许多关于消防的知识, 与消防队建立了校外辅导站的关系, 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习活动。消防中队的工作人员会来我校为学生做现场示范, 同时还为我校学生进行消防知识讲解, 在组织全校的学生去消防中队参观消防车有难度的时候, 消防中队就配合学校把他们的消防车开到我校的操场上, 以便全校的学生参观学习。通过每一次的消防演习和讲座, 我校的学生对消防知识以及防火意识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
实践性强也是社会学科的突出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 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 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又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表现的。社会学科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旧书漂流”是五六年级学生携手、两位任课教师合作开展的。每个学生从家带来闲置不看的旧书与班里的同伴或异年级的同学交换并阅读, 目的是通过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益。
三、本土资源的开发
结合东北地域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开发了“学校”“家乡”“节日”三个主题单元的内容。
在开发“学校”资源时, 我们把本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学校的历史及文化进行了充分的挖掘, 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认识校园, 感受浓郁的校园文化,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及自豪感。“节日”资源的开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关注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及节日的文化, 适时地开展节日活动。“家乡”单元的开发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 长春被赋予了“森林城、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的美誉, 同时长春曾经还是伪满洲国的国都, 是伪满皇宫的所在地, 通过参观这些地点, 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所在, 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四、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