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

2024-05-29

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精选6篇)

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 篇1

摘要: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层的实施者, 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 各高校也都充分认识到了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如何提升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独立学院,政治辅导员,影响力,执行力

众所周知,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大学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在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其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引导。因此,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面对新形势下学生出现新的思想问题,面对家长及社会对大学越来越高的期望,高校思政工作相应地日益艰巨。因此,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度,从切实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出发,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政治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尤其要从自身出发,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做好学生政治思想辅导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辅导员工作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如下。

1. 准确定位

辅导员应该怎样定位呢?在高校中,尤其在独立学院中,辅导员似乎定位在教师序列与行政序列中间。其实,政治辅导员的编制应属于教师,对于这一点,目前很多辅导员是认识不清的,因为大多数辅导员不教学生专业课,而且平时要坐班、年终考核,也属于管理人员一类。所以,很多辅导员都不清楚自己的教师身份。而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最重要的职责,因此,辅导员属于思想政治系列教师。那么,作为大学教师的一员,辅导员就必须将自己定位为大学教师,而不是只将自己定位成一名普通的基层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辅导员的岗位上充分锻炼自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2. 辅导员工作要带着情感去做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大学生,做好他们的工作,既关系到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大学生家庭及他们个人生活的幸福。辅导员一定要带着情感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情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使受教育者感到你是在真心地关心着他,你的爱无处不在,受教育者才会接受你的教诲,才会遵循你的导引前行。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到异地他乡求学的,他们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强大的孤独感和空虚感,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种种问题,需要辅导员帮助其解决和正确引导。如此繁多而又烦琐的事情决定了辅导员首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其次一定要有一颗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心。辅导员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情感,才能做好工作。

3. 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提高工作和科研能力

学生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最基层而又最重要的工作,当代学生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都比较全面和丰富,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如果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不如学生,那么引导和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辅导员要不断用新知识和新理论武装和提升自己,从而在学生们遇到问题和困难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时,不至于应对无策。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其中有很多课题可以研究,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的辅导员很有必要学习、总结、摸索和研究这些课题,以形成一套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理论,再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只有这样不断地学习总结,辅导员工作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有成效。

4. 加强和提高心理素

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大,强度大,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加上还要兼顾工作与学业,心理压力自然较其他教师要大得多,及时地调整好心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对辅导员来说至关重要。

面对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线被划在第三批本科,生源质量与第一、第二批本科相比总体上存在差距,很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控能力差,还有独生子女所带来的骄、娇二气,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如梦虚幻,经济至上所带来的急功近利等问题,如果辅导员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容易就会走到与学生相对立的一面,就无法建立民主平等的理想师生关系,无法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更不必说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了。

5. 切实提高影响力与执行力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因此,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与执行力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与执行力呢?

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人,并且给予对方一种神奇的力量。影响力还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与权力不同,不是强制性的,它发挥作用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改变他人的行为、信念和态度。影响力也是一种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群体中价值的集中表现。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提高自身的影响力非常重要,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辅导员应该利用自身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在学生中间的影响力。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的核心内容是把思想、战略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辅导员的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辅导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手段和能力。我们应该通过三点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执行力:第一,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即要认清辅导员工作是以解决学生生活、思想问题为中心展开的;第二,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即在工作中要以“知心人”的身份开展学生工作,应该多“引导”而不是“教导”;第三,在提高本领上下功夫,即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深入学习相关理论。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合格的政治辅导员不仅要有工作热情,更要有工作能力和恰当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微, 张喜梅.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 2004, (3) :30-32.

[2]曾兴雯, 裴庆祺.加强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J].中国高教研究, 2005.1.

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 篇2

提升独立学院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层的.实施者,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各高技也都充分认识到了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如何提升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提出了一些见解.

作 者:李薇薇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经济系,广东,广州,51054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独立学院   政治辅导员   影响力   执行力  

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行政秘书 能力

秘书,古已有之,该称谓最早在我国出现的形式是指宫禁秘藏之书或秘密机要的文件。后来统治阶级为保管宫廷中机密公文、书籍而专门设置了秘书这个职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扩大,秘书这个职位的演变也经历了从官职向社会职业转变的过程。秘书这个岗位本是与领导岗位相伴而存的,有领导自然就要有秘书的存在。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一种有别于同事关系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处理的好坏事关乎全局工作的开展和秘书工作的成败。独立学院的行政秘书不是某个领导的专门秘书,而是为整个二级院系领导群体及所属师生服务的,工作兼具管理性、服务性、奉献性、协助性、参谋性、知识性、专业性及综合性等诸多的特点。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独立学院自身更新也给行政秘书赋予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以作者多年独立学院行政秘书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探析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行政秘书所应具备的素质。

1 多元化才能

独立学院行政秘书往往所负责的工作面大,接触职能部门范围广,需要在工作中勤奋学习,培养多元化的才能。比如:行政秘书日常主要工作重点就是为领导或本系或部门起草,撰写申请、报告、发言稿、规章制度等,这就要求其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是应用文写作的能力;独立学院的党支部书记、工会小组长,往往是由行政秘书兼做,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具有很高的政治领悟力和较高觉悟,方便相关工作的开展;行政秘书由于主要负责公文的来往记录及传递,信息的沟通及协调,所以行政秘书通常也兼职本系或者部门的档案管理员工作,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必须具备档案整理、保存、提档等,即档案管理的能力;行政秘书还经常是本部门或系的资产管理员,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资产的申请采购、建档、日常维护等资产的管理能力;当今是信息化社会,行政秘书往往还是本系或部门的信息联络员,即负责本系或部门网站的维护,建设等工作,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技能等等。

2 组织能力

此处的组织包括对工作项目合理分类的组织能力及活动的组织能力。独立学院行政秘书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对全局的把握,分配时间精力于各项工作中,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行政秘书还应该是一个好组织者,他需要为会议和活动作计划,并落实安排,组织数据的填报等等。

3 协调沟通能力

独立学院行政秘书需要与领导、同事、学生、其他职能部门等不同的角色打交道。在与领导的工作接触中,好的沟通能力是秘书了解和掌握领导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汲取知识和丰富阅历的智慧之源。通过思想的上下互动,才能协助好领导完成各项工作;在与其他同事的工作接触中,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不仅可以避免产生误解和矛盾,而且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效率,便于组织其他教职工一起工作,又快又好的完成领导所交办的任务;在与学生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接触中,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就像独立学院整个管理机械部件中的润滑剂,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左右工作的完成结果。

4 灵活应变应对能力

尽管独立学院行政秘书并没有决策权,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之下,行政秘书还是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处理和控制,以此来防止问题的扩大或减少损失的出现,这就是应变能力。

灵活的应变应对能力是独立学院行政秘书的职责所在,贡献所在,价值所在。灵活的应变应对能力需要行政秘书通过所具备的多元化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这种灵活应变应对能力也经常需要行政秘书能够想领导之所想,想在开始做事之前,通过对事态变化的留心观察和把握,适时的应变应对。

5 获取新知识,并立足本职开拓创新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高校管理不断成熟与发展,对行政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我们行政秘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抓住利用机遇,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才能,为学院的管理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坚持学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走在时代变革的前面,时刻准备迎接工作中的新要求、新挑战。

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强调的是行政秘书要有创新意识。它是高校行政秘书服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所有工作都必须以此为向导。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秘书除了要对有关信息材料分类整理,向院系领导汇报外,更重要的是对所面对的工作任务首先进行一个全面的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利用创造性思维去贯彻领导的意图来完成工作任务,在看似呆板滞后的工作中寻求突破。开拓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行政秘书主动从工作观念、方法和手段中寻找思路,敢于创新,只有不断的勇于创新,去做、去实践,才能为以后的工作开拓思路、方法从而更好的为领导和师生服务。

6 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独立学院行政秘书所涉及到的工作大多已不是能由其一人所能完成的,比如统计数据类报表的填写,就需要系内各教研室或老师协作完成,这就需要团队合作的能力。营造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是行政秘书处理团队合作工作的基础条件,之后就需要行政秘书能够从全局及局部角度出发,摆清自身所处位置,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所分派任务。

7 个人心理容量修养

好的独立学院行政秘书一定要具备好的心理容量修养。行政秘书的工作不仅繁杂,而且枯燥,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收入与付出也多不成正比,这就需要行政秘书有较好的心理容量修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良好的心理容量修养还表现在能够守得住秘密,行政秘书的日常工作经常是与领导和机密文件打交道,涉及面广,要求行政秘书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仍然守住秘密,否则势必造成院系内部的混乱和矛盾。心理容量最重要的表现是能以海纳百川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人、工作中的事。行政秘书往往是一个院系的窗口,形象往往代表着整个系的形象,所以行政秘书在待人接物方面一定要有礼貌有涵养,不管你正为多少繁杂的工作烦恼,都要将最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另外,行政秘书要懂得不管工作多辛苦,心内的委屈有多少,都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学习新的技能,通过读书、参加培训等等各种渠道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将自己打造成综合业务能力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丁建平.企业秘书必备的五种能力[J].秘书工作,2006.5.

[2]巫兴刚.高校秘书必备的素养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Jul.2010.Vol.21No.4.

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 篇4

关键词: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推进, 各高校都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然而, 在现实中, 学校制定的一些发展策略和目标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现代管理学认为, 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关键, 是能否实现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校园两级管理中, 具体任务需要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行政人员去执行。因此, 提高其执行力是现代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执行力概念及与高校的关系

20世纪70、80年代所谓的“执行运动” (implementation movement) 的兴起, 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对执行力的研究。执行力理论被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和教育政策学等领域吸收并产生了重大影响。2006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拉里·博西迪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对“执行”有过详细的阐述:“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 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 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的核心在于三个核心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所谓执行力, 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决策者的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高校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各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高校执行力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 就是学校各二级学院内部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岗位的教职员工在共同愿景的牵引下, 在创建良好执行条件的基础上, 贯彻落实学校的战略决策、方针策略、制度措施和方案计划, 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能力。它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 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落到实处, 并转化为高校发展、教职员工成长、学生成才的关键。

二、高校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各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 领导能力

执行的前提是思考与决策, 这就需要学校决策层要提高决策水平。高校决策者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掌握各级教育方针政策, 适应新形势, 全面把握学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在对学校科学定位的基础上, 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 科学决策。只有在正确决策的基础上, 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才能形成一股合力, 更好地发挥团队力量, 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及学校政策的实施。

2. 组织、人员结构

归根结底, 所有的决策都需要人去执行。一个好的学校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 需要健全、合理的组织、人员结构和团队协作。人员是执行的核心。行政人员的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执行的效率。

学院办公室是学院院长和学院党总支领导下的日常办事机构, 主要负责传达、执行学校和上级的决定、指示和制度, 具体组织完成学院的党务、院务工作, 学生工作和教学、科研、人事、财产、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但一些二级学院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 各工作委员会和工作小组等参与民主决策的机构缺失或不完善;各部门之间权职责不清, 缺乏工作分解和汇总的方法, 各行政人员没有清晰的职责范围, 无法完成本职工作。

3. 制度设计

一些高校甚至各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朝令夕改, 教工无所适从, 导致真正有效的管理制度、规定出台时得不到有效执行;一些制度设计不合理, 缺少针对性, 或过于繁琐, 不利于执行;有的制度缺失, 信息沟通不畅, 领导没有清晰地将战略和目标传达到, 导致教职工目标指令不明确, 不了解所要执行的命令, 执行中必然打了折扣。同时, 执行过程有效监督缺乏。在实际工作中, 存在着重布置、轻监督、忽视检查的问题, 形式主义仍然存在。不监督, 不检查, 或者虽有检查但缺乏力度, 都难以保证有效的执行和任务的完成。

4. 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 (1) 不同专业背景的二级学院文化氛围会有所不同, 但执行力文化则与整个学校文化密不可分, 其分布于学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是学校的风气和风格。一个赋有执行力的学校文化是其他管理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它将从观念和信仰层次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三、各二级学院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1. 学校管理者执行力理念等不科学。

一些高校管理者把管理工作简单地认为是对“人、事、物”的管理, 认为管理就是有“权”, 做管理工作就是当“领导”, 从而使“官本位”意识凸显, 服务意识逐渐淡漠。一些高校管理者沉溺于各种学术会议或各种应酬之中, 没有时间学习和提高, 缺乏自我发展提高的自觉与清醒。

2. 执行体系的漏洞

一些学校在实际执行一些政策过程中, 学校政策不断延误, 标准不断降低, 执行力度降低。特别在各二级学院, 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或不了了之。在一些学校, 科层结构不断地横向扩展甚至出现官僚主义的抬头, 形式主义严重, 各行政部门不主动承担责任, 相互推诿缺乏配合, 阻碍了学校管理者与各二级学院教职员工的沟通, 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 在执行体系中, 部分二级学院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打击了各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以至于当政策的执行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 不能得到及时调整补救和再决策。

3. 执行团队

高校各级管理者大多是从学术这条线出来的, 专业技术人才特质突出, 但未经过系统的管理理论培训, 缺乏优质管理思路和方法。高校在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中, 往往更重学术头衔, 忽视了行政管理能力。一些学院缺乏有效的团队配合, 做事情靠“抓壮丁”的方式, 缺乏基本的做事准则, 无法形成合力。同时, 各二级学院行政人员大多缺乏对口的培训和进修, 缺乏同行间交流的平台, 业务发展面临瓶颈。

4. 执行力文化

二级学院的文化就是学院的价值观, 营造一种氛围, 把教职员工个人奋斗和学院专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实现学院价值的同时, 也实现了自身价值。一个健康、积极的价值观能为包括行政人员在内的全院教工带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 并直接促进教职员工的执行能力, 进而提高学校执行力。但文化却存在于一种无形的方式, 易缺失, 易浮于表面, 很难真正地渗入执行的每个角落。有些学校文化和信仰并没有从上而下地渗透, 而是在不同的办公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甚至与学校文化对立, 使得文化失去了管理制度的有力支撑, 成为空洞的口号。一些学院文件、口号一大堆, 但真正能够得到落实的却在少数。

四、提高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执行力是高校发展和竞争的核心, 而各二级学院行政人员则是实现高校决策与目标的关键, 其执行力需要不断提高, 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针对高校各二级学院的现状和一些突出问题, 我认为, 提高各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科学决策, 合理安排

执行力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 它需要整个系统中各层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共同促进执行力的提升。首先这就需要领导者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并做出长远规划, 杜绝朝令夕改, 这是正确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各二级学院党政班子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订计划, 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 并一一分配给各办公室来承担;计划制订、指挥办公室, 首先要考虑他们的工作任务, 检测执行人员与其工作的对应关系, 也要考虑领导自身的指挥方式, 语气不当或是目标不明确, 都是不力的或无效的指挥, 而有效的指挥可以激发执行人员的意愿, 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2. 完善执行体系

首先, 各办公室行政人员需要明确执行力的核心。管理者制定的目标需遵循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 即是: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Specific)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Measurable)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Attainable)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Relevant)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Time-based) (2) 。其次, 各行政人员需明确责权关系,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各部门、各办公室要密切配合, 相互衔接, 减少执行中的摩擦和推诿等情况。

3. 激励积极性

同时, 需要完善教职工的激励机制, 激发工作积极性。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认为:热爱工作的人才会有表现。因此, 提高执行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二级学院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激励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使其热爱工作。改进学校和学院不合理或降低员工积极性的评价机制。各学院可将定期考核和长期考核相结合, 既采用统一标准, 又兼顾个体差异。使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不盲目、不压抑, 有尊严、有愉悦、有成就感。

4. 创建执行文化

文化引领着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各学院执行力的贯彻需要执行力文化的引领, 各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发展所形成自己一套特定的文化体系, 让教职工逐渐形成一致的价值观, 甚至一致的立场, 最终形成上下同欲的协同效应。同时, 学院从上到下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办事流程, 此流程逐渐变成一种条件反射或者是潜意识行为的时候, 流程、规范、和制度也就成为学院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在执行学院决策时, 执行者也不会觉得时时刻刻都有条条框框在约束自己。

5. 行政人员自身能力的提升

行政人员自身能力是执行力的关键所在。首先, 行政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 还需要学习管理能力, 善于站在决策者的位置和高度想问题, 但不越位办事, 在执行的过程中明确自身权责, 做到勤沟通、善协调、速反馈和强责任, 并要有顺利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毅力。其次, 要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在各种繁杂的事务中, 找出占用时间的根源, 诊断时间的分配和应用, 合理统筹各种事情, 化整为零, 合并“自由时间”。同时, 行政人员需要做到勤思考, 勤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努力做到最完美地执行。

总之, 好的决策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 只有正确的执行才能让战略目标落实、只有坚决的执行力才有竞争力、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让二级学院健康运行、只有尊重执行才能让执行文化扎根。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 将“执行力”熔铸于各二级学院灵魂之中, 才能使高等教育基础不断地发展、壮大, 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宏伟蓝图。各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是决策执行的核心。因此, 提升高校二级学院行政人员执行力是发展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Peter F.Drucker, The Effective Executive:The Definitive Guide to Getting the Right Things Done, Harper Business, 2006.

[2]拉姆.查兰, 拉里.博西迪著.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

[3]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物著.管理学 (第九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胡仁东著.我国大学组织内部机构生成机制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

[6]吴甘霖, 邓小兰.做最好的执行者[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7]保罗.托马斯, 大卫.伯恩著.执行力[M].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4.

[8]汉斯.罗宾林.麦肯锡高效执行力[M].群言出版社, 2004.

[9]Fredmund Malik著.管理成就生活[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 篇5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行政管理学》传统教学与考核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一)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的行政部门、教师、学生三方面的积极配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行政部门往往扮演着监督者与考核者的角色,通过对教师上课进行定期检查,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实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绩效评估,辅之于相应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这种显性的绩效考核标准的压力下,客观上扮演着学生所希望的“讲授者”角色。教师“要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向学生“我要学”的现代大学教学模式转化。其具体表现如下:

1.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生希望能在求学期间取得较高的学习成绩以促进就业,对教师教学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教师希望加强平时教学以取得较高的学生评教分数。基于交易理论的“双赢”原则,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各自的内在动机使得他们实现一定程度的合作。教师尽量配合学生的心理加大对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考核,学生着重于对重点考核部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心理需求往往催生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流行。这种简单化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学生的就业与长期发展。

2. 学生缺勤的情况比较普遍。

由于每个班级有60人左右,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师“一对多”的局限性,促使教师通过“抽点”的方式加强考勤。由于每位学生被抽点的几率较低,逃课、迟到的机会成本过低导致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而教师也因为担心对学生过于严苛而影响评教分数,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客观上纵容了学生的逃课行为。

3.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不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与主动性不强。目前课堂气氛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学生集体沉默,教师被迫自问自答;二是小部分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教师对积极参与者实行打高分的策略以示鼓励,而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成绩偏低,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使得他们相互之间形成负向的心理博弈,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与嫉妒心理;而过于活跃的学生也因为这种心理压力选择沉默,课堂气氛容易滑向学生集体沉默的状态。

(二)考核方式的非科学化

传统的考核内容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0%~40%,包括考勤、课后作业与小组讲演三部分,每项各占一定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80%,主要是通过试题测验来体现。期末考试由于教师有意识地讲解重点与专题复习来降低学生考试难度;而平时成绩的考核效用则因各项考核标准受到限制而大打折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完整考勤的难度系数较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趋于主观化与模糊性;课外作业由于网络的便利,学生对网络资料的简单粘贴与复制来获取高分;小组讲演则会有一系列问题:一是小组内部的过度分工导致教师对小组的集体考核变为对单独个人的考核,团结协作的效应无法实现。本组组员进行明确分工,如某位同学负责某门课程的全部工作,或者各位组员分别负责收集资料、课件制作和小组讲演,这种组合式的专业分工模式,使得原本强调集体精神与合作变为对单独个人某项能力的考核。二是小组之间的差距拉大,助长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小组内部的分工最终以某个单独个人的表现来评判,会增加集体分数因为个人表现或高或低的风险,这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现象助长了学生相互组团的投机性、选择性与差异性,出现了部分小组过强而部分小组过弱苦乐不均的现象。三是小组内部“搭便车”的情况普遍。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提出,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由于小组实行专业分工,10人左右组成的小组无疑会形成部分人过劳而部分人无事可做的现象出现,小组内部的分工不均也会增加小组组员之间的矛盾。

二、新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探索实践

新型教学与考核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学习模式,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引导式发问与讲解,辅之以更为具体与科学而的考核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与探究,课堂气氛明显趋向紧张与活跃,目前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制度设计如下:

(一)平时成绩考核比例的加重

课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合计为100分。期末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试题注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问题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更多地注重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平时成绩比例的提升,使得平时不认真听讲、缺勤或者不做课后作业的学生很可能本门课程不及格,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平时考核的重要性。

(二)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协作机制

新型的教学模式则强调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学习机制,目前每班规模是在60—65人左右,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10—11人,选出本组的组长,负责统筹与协调。小组组长的工作主要有:统计本小组以及各位组员在每次课中回答问题的正确次数,教师根据每组上报数据进行小组排名与打分;组长在学期末提供本小组累计得分,并根据平时课堂记录推选本组的优胜组员。这种累计积分制将小组之间竞争、小组内组员之间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新型考核方式与比例的确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由课堂抢答、小组讲演和课后作业三部分组成。

1. 课堂抢答为30分,2分/次,共分为15次课进行考核。

(说明:本课程共有16周的学习时间,除去一次课程复习时间,则共有15周学习时间。)实行累计积分制,学期末则将前15周的得分累计为本组课堂抢答项目的总分。小组的得分即为每位组员这项的得分(组长和优胜组员在本小组得分基础上加10分,总分不超过30分,以示对其工作的鼓励)。由于小组之间实行抢答,每次发言由本小组组长记录本小组回答问题正确的次数,每次课结束后进行排名,前两组作为优胜组,得2分;其他发言组得1分,不发言组为0分。

2. 小组讲演为10分,教师会根据授课内容选择1—2个

专题供小组讨论与讲演,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演示,小组的成绩即为每位学员的成绩。排名前两名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其演讲的同学与本组组长会在小组成绩基础上加5分(总分不超过10分),其他组长或组员不予加分。

3. 课后作业总分为10分,每小组组员作业的分数的平均

数则为本小组的得分(进行四舍五入),本小组的得分即为每位同学的得分。排名前两名的优胜小组所有成员在本小组分数上加2分(总分不超过10分)。这种组员与本小组“捆绑式”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增强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团队意识得到提升。

以本班A小组为例,在课堂抢答环节该组得到25分;小组讲演为6分,排名第二;课后作业本小组平均分为7分,排名第一。由于每项优胜者不能累计加分,假设课堂抢答优胜者与组长、讲演优胜者均不重复(如有课堂抢答优胜者与讲演者重复,则以高分为计),各项得分如下:

(四)对课堂学习节奏的调整与控制

1. 对考勤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由于平时成绩实行小组为单位的考核,本组组员的缺勤直接与本小组考核挂钩。小组成员无故缺勤一次,则本次对本小组实行扣一分,直接影响到本组其他同学的平时成绩。同时,如果一名学生无故缺勤多次,本小组组长可以申请通过本小组民主投票方式决定其是否继续本小组成员资格,以避免其他组员利益受损,这种由学生之间民主决策的方式促使组员无法缺课。同时,组员一旦被“请”出本小组,则该成员称为“自由人”,其平时成绩为零,则直接导致本门课程不及格。这种制度设计对过去经常缺勤的学生是一种非常大的震慑。

2. 对课堂教学进度的调整与引导。

小组成员在上课之前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核心知识点实行重点分析,强调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例,实行小组间抢答,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3. 对课堂抢答的适度控制。

一是在组长与优胜者的得分方面实行适度控制,一方面是不能超过该项上限;另一方面,在小组讲演环节,为了鼓励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原则上不鼓励组长或本学期被评为优胜者的同学讲演,以提供给更多的机会让其他同学发言。如果出现此情况,则不累计加分。二是教师对每一位同学每次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实行适度控制,鼓励每一位同学参与平等竞争。一般每堂课,每位同学不能回答超过三次。如果出现多次回答情况,则不累计加分。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由于小组成员希望本小组和自身能够取得优胜,都会自觉地在上课之前认真地预习与复习,以便能够在课堂上争取积极主动。同时,踊跃发言可以锻炼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更让其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这种良性循环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缺勤的情况得到遏制。目前,每组同学按照横排依次排列,教室的座位设计正好是每排11—12人,这样每组同学的人数相对固定,教师直接通过目测就可以判断哪一组同学缺勤,更是让学生没有缺勤的侥幸心理。学生一方面不想冒险,另一方面,也不想背负影响小组成绩的责任而备受指责。目前,无故缺勤率几乎为零,考勤改革初见成效。

3.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增强。以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为代表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2)问题的发现者;(3)学生与知识的中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4.考核方式的精准化与科学化。通过课堂抢答、小组讲演以及课后作业等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公开化、透明化、公平化与科学化的定量考核标准,学生之间的互助共赢意识得到加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自我懒散心理与相互之间的负面博弈心理都得到一定程度地解除,团队的协同效应得以发挥。

四、不足之处

任何一项制度设计都打上了人为的烙印,有待于逐步完善与发展。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难免会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改革。具体表现如下:

(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化要求

现在课堂考核模式主要是通过口头抢答来体现,仍然无法调动那些性格内向、习惯沉默的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他们希望本组其他组员踊跃表现以提高个人成绩的“搭便车”的心理依然存在。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和有失公允,教师提问次数的有限性与竞争的激烈性都会导致部分同学无法回答问题,而沉默者并不一定没有思考。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二)教学方式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主观条件方面,主要涉及到教师对问题难度的把握以及学生对上课的积极配合。教师对问题的难度与深度要加以把握,如果问题太简单会导致同学踊跃抢答,太难却无人回答的不均衡状态,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与学习气氛;而学生对上课的积极配合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的营造与改革的成效。如果在上课前普遍没有预习教材,则导致教师提问题学生都无法回答的冷场局面,很容易回复到教师自问自答的境地。同时,这种实行小组抢答和竞争的学习方式也会增加学生上课的心理负担和投机心理,导致部分同学不太适应而产生抵制或反感情绪;或者演变成学生单纯为寻找或回答问题而看书,而忽略了真正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客观条件方面,这种小组以排或者列为单位的座位设计,还受到班级人数、教学场地等教学条件多方面的限制,如果班级人数过多或者教室过大或座位设置有限,都会导致小组学习无法有序正常开展。

(三)教师受制于学生评教的压力未解除

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是着眼于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目前,学院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的集体评教来体现,因此往往以学生的意识与需求为依归的考评方式,没有解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心理压力,如学生因为不适应改革而打分偏低,无疑会影响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学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不足

学院目前从宏观战略上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给教师很大的教学与研究改革要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学院需要提高对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平衡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奖勤罚懒的执行、对精品课程建设组的教师实行适度的课时奖励、评职称的优待、进修的机会优先等相关辅助性措施都有待完善。

五、改进方向

(一)实行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模式

在课堂参与方面,除了实行口头抢答,教师会结合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将这种书面考核与小组成绩直接挂钩,有利于小组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主客观条件的改进与完善

主观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沟通,并参考学生的建议对当前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促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方式的改革;客观上,学院教学部门尽量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如对教学设施的配备、教学场地的完善等等,通过周到的教学服务来协助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三)减低教师进行教改的心理压力

学院目前也进行了部分改革,如加强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在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比例,适度降低学生对教师评教的比例,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积极努力地进行教学改革。

(四)学院对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改的支持

目前我院对精品课程建设有专项支持、对推行教研教改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由教师自主决定,进一步放开了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规程,这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权进行改革,通过激励先进教师和树立典型,促进教师集体能量的发挥。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574903.htm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4) .

独立学院行政执行力 篇6

独立学院, 具体指的是在教育政策的指导下, 部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与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合作办学的一种办学新模式,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科类三批学院。近年来, 教育事业的不断进度使得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 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 学院内部的管理体制也在日益深化, 因此, 在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背景下, 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面对日渐繁重的工作任务, 独立学院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显得更加重要。

2. 独立学院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2. 1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其主要依托或者参照其他成功高校的制度, 缺乏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在行政管理工作中, 过度依赖学院管理层的经验, 参考学院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较少, 因此,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制度缺乏长远规划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此外, 由于受到民办性质的影响,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的问题, 面对日益繁重而复杂的行政管理工作, 很容易使行政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1]。

2. 2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管理观念比较保守

由于独立学院管理层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管理观念比较保守, 因此, 对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认为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日常杂事, 忽视了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动性。由于缺少学院管理层的重视, 学院对行政管理人员给予的培训支持也少之又少, 导致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缺乏专业的行政管理训练,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2]。

2. 3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在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中, 很多独立学院忽略了行政管理工作部门的重要地位, 因此降低了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由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琐碎的工作状态下, 使得行政管理工作难于使工作人员产生较高的成就感, 因此, 更容易引发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服务意识降低等, 甚至出现了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转向教学的现象, 影响了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3. 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

3. 1 健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制度

健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 1) 优化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 优化配置行政管理岗位。在设置机构时, 应根据学院的自身发展情况, 将相关及相似的业务属性的职能部门合并进行办公, 按照工作任务量的多少进行工作人员的配置, 并细分职责权限, 使各岗位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功能。 ( 2) 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并按照相应维度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任务绩效、服务绩效、适应绩效以及努力绩效4个维度。其中, 任务绩效指的是完成自身岗位职责及任务的实际情况; 服务绩效是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绩效是指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努力绩效是指自主开拓能力和工作潜能的发挥等情况。通过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推动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能、德、绩、勤、廉”的全面能力的培养[3]。

3. 2 树立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新观念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地形势下, 独立学院要想与时俱进的发展, 树立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新观念势在必行。一方面, 独立学院应该学习国内外优秀院校的成功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自身发展的方向, 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 更新管理思想, 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规范学院行政管理程序, 完善学院内各个行政管理工作体系, 进而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3. 3 培养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的执行者, 只有全面培养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一方面, 应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进行道德规范、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性学习。另一方面, 提供机会让行政管理部门的骨干人员走出去进行参观、访问等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并引进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3. 4 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促使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实现信息化

我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时代发展的重要需求。对于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说, 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构建和完善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此外, 还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各种学院内外行政管理信息, 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行政管理管理模式, 进而为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创造条件[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根据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积极进行应对, 是推动独立学院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各大高校来说, 行政管理工作的宗旨均是为教育教学服务, 高校行政管理不仅直接为学校的教学及科研服务, 也是促进高校交流的平台, 同时, 对整个学校的管理系统具有协调和链接的作用。因此, 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 不断优化行政管理工作, 为学院的发展奠定管理基础, 才能在教育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丽.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 2013, 01 (01) :78.

[2]肖鑫磊.浅谈加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J].科技视界, 2013, 01 (06) :138.

[3]王羽.浅析独立学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1 (06) :492.

上一篇:工业灾害下一篇:学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