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标准化(精选8篇)
乡镇标准化 篇1
忆往昔, 顺应潮流转职能
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体系的基石, 商洛市乡镇财政所从1983年开始恢复重设, 到1986年全面设立乡镇财政机构。2005年以前, 乡镇财政所主要从事农业“两税”的征收管理, 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5年国家取消了延续了2 600年的“皇粮国税”, “征管收钱”这一职能已不再成为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能。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深化, 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特别是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大量的涉农资金需要乡镇财政所这个渠道, 通过基层财政干部的双手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做好“发钱”与“服务”已成为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责。县乡财政积极探索从过去“征管员”向现在“服务员”的职能转变, 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的管理方式, 为“三农”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乡镇财政干部在转型中顽强拼搏, 在贡献中饱尝辛酸, 在改革中经历考验, 在摸索中获得发展。曾先后推行了“村账乡管”改革、“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和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机制, 为乡镇财政所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 洛南县财政局率先开展转换乡镇财政职能的探索工作。他们以建立综合服务大厅为突破口, 先建设面向群众直接服务的平台, 后完善管理的制度体系, 创新监督机制, 稳步推进乡镇财政所规范化管理。市局对洛南县建立综合服务大厅这一新做法、新举措, 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积极指导和完善。实践证明建立综合服务大厅, 实行一厅式办公, 一厅式服务, 能使乡镇财政管理达到精细化、规范化,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只有乡镇财政彻底转变职能, 打造民生财政、阳光财政, 才能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雨露阳光。
为了响应财政部加强“两基建设”要求, 2009年9月, 商洛市财政局在洛南县召开了“全市乡镇财政职能转换现场会”。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智美同志要求各县区全面推广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模式, 积极开展财政所职能转型的探索完善工作。
在此后, 全市以建设综合服务大厅为突破口, 乡镇财政职能转换、基层财政建设、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全面展开, 商洛的财政所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 洛南县政府主要领导做了大会发言、介绍经验。2011年7月4日, 省财政厅厅长刘小燕在商州区夜村镇调研乡镇财政建设时对商洛的做法再次给予了肯定, 她指出:“财政综合服务大厅方便了群众, 服务及时, 值得推广”。
抓机遇, 强本固基搞建设
2011年8月份, 省财政厅出台了《实施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随后, 商洛市财政局制定了《商洛市财政局关于加强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业务管理、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省上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要求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分设办公区和服务区, 办公区配置标牌、电脑等办公设施, 服务区摆放休息椅、饮水机等, 墙体布置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岗位公示牌, 设置政务公开栏和宣传栏, 建立起配备有专用装订机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标准化档案室。在信息化建设上, 要求使用统一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及财务管理软件, 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 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业务电算化, 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在业务管理上, 要求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规范会计核算、补助资金发放等业务操作流程,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监管优势, 健全监督机制, 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在内部管理上, 要求统一制定工作、学习、管理等规章制度, 合理设置预算管理、涉农资金管理等工作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 使各项财政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在队伍建设上, 要求充实力量, 财政所人员达到5名以上, 确保60%以上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作风建设、廉政建设, 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工作能力。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 市财政局成立了领导小组, 设立了办公室。各县区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 落实机构和工作人员, 全市按照“基础设施功能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干部队伍知识化、服务管理高效化”的标准, 在打造服务平台上下功夫, 在服务手段上上水平, 在提升科技支撑上做努力, 在增强监督手段上添措施, 在内部管理上建制度, 在提升素质上添活力, 全面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各县区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 整合财政所建设资源, 以服务大厅建设为重点, 分设了预算管理、涉农资金管理、收入征管、会计核算等柜组, 配备了档案柜、专用装订机、保险柜和消防器材等设施, 建立了标准化档案室, 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对外宣传栏、便民服务橱窗, 各项服务设施基本到位。
依托“金财工程”, 全市建成了统一出口并连接乡镇的财政专网, 各镇财政所配备了专用的内网机1-2台, 外网机1-3台, 严格实行财政内外网物理隔离, 内网办理财政业务, 外网办理政策查询等工作。
各县区还根据实际, 制定了统一规范的财务会计、涉农补贴发放、乡财县管、村财乡代管、项目资金、资产管理等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使每一名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程序办事, 按制度管理, 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市县各级明确了乡镇财政所的监督主体地位, 加大了村级资金管理监管力度, 理顺了县乡财政资金安排的信息传递通道,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
各财政所还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 采取集中学、出去看、竞赛练等方式, 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同时, 进一步转变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了广大财政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市财政局充分发挥典型引导作用, 于2011年10月第二次在洛南县召开了全市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现场会, 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加快工作进度, 在全市掀起了标准化财政所建设的新高潮。各县区结合实际, 实行领导分片包干, 落实责任, 强化督查, 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看今朝, 乡镇财政建设结硕果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小小财政所, 服务连万家”。商洛市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成效喜人, 各县区先后投入资金3 000多万元对财政所进行了改建和新建, 已建成标准化财政所60多个, 其余的财政所2012年年底建成。一是通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乡镇财政部门“保增长、保稳定、保运转”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 全市乡镇一般预算支出增长31.2%, 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9%, 农林水事业支出增长38.8%。预计2011年全市乡镇一般预算支出增长27.9%, 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8.6%, 农林水事业支出增长31.8%。二是通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乡镇财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大厅的建设和“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账乡代管”以及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等工作操作程序、制度规范的完善, 以及财政干部定岗定位的管理, 使财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一厅式办公, 一站式服务, 流水式作业, 让原来需要跑几次才能办结的业务, 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办妥。三是通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 财政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中既做到了财政干部之间相互监督, 又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财政工作和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也进行监督, 各财政所通过宣传栏等形式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公告, 及时跟踪项目进程, 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巡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形成了公开、透明、广泛监督的机制。四是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标准化建设中乡镇财政干部积极参与, 献计献策, 并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 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在工作中创先争优, 许多财政所都被评为人民满意的财政所、文明单位、先进集体, 受到了表彰, 为财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在商洛这片热土上, 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基层工作正常运转得到保障, 使城乡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乡镇财政所已经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 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激情点燃希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的号角已经吹响, 商洛财政必将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乡镇标准化 篇2
陕西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实施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以强化财政管理“双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工作效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了解,陕西省对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既在硬件方面提出了要求,又在软件方面提出了要求,具体内容有5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应具备服务大厅、档案室、宣传公示栏等相关功能;二是信息化建设,应配备专用内网机和外网机,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和实时监控;三是业务管理,要强化乡镇财政职能,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监管;四是内部管理,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能,规范文件资料及档案管理;五是队伍建设,要合理配备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实现全省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功能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干部队伍知识化、服务管理高效化的目标。
同时,为切实考核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陕西省财政厅还印发了《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考核奖补暂行办法》,逐项对财政所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奖补挂钩。考核采用百分制,对考核分数达到70分以上的乡镇分档予以奖励,对考核分数在70分以下的乡镇扣减县区当年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
乡镇标准化 篇3
1措施
1.1基础设施设备标准化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实现办公自动化。做到标牌醒目、公示清晰、环境整洁美观。要求房屋布局合理, 每个乡镇站至少有2台以上电脑。工作人员应基本具备电脑操作技能。业务技术工作实行电子化管理和运行。以县为单位逐步建立建设OA系统, 实现县、乡部分数据共享。
1.2技术操作标准化
1.2.1检疫操作标准化按照动物检疫规程规定, 规范动物的报检、受理、现场检验 (临床检疫) 、实验室检验、结果判定及证书签发。
1.2.2防疫操作标准化按照动物防疫操作规程规定, 规范动物防疫操作技术, 做好免疫接种、消毒灭源、疫情普查和流行病原学调查、疫情报告等工作。
1.2.3兽医实验室技术操作标准化按照监测计划和疫病诊断需要, 要做好样品采集 (病原学检测样品、免疫抗体检测样品、畜产品安全检测样品) 和快速检测 (疫病快速检测、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 。
1.3工作流程标准化接待室的工作流程标准化;疫苗保管标准化, 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条件分类存放, 领取和发放疫苗必须使用冷链设备;动物申报检疫标准化;申报点检疫标准化;畜产品市场监管标准化;兽药经营监管标准化;养殖场兽药监管标准化;饲料经营监管标准化, 严格审查生产企业的资质, 并形成监督检查记录;规模养殖场监管标准化;无害化处理监管标准化, 坚持每月对养殖场开展1~2次全面监督检查;动物强制免疫标准化, 集中组织实施春秋季节动物强制免疫;动物疫情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化, 结合动物疫病监测数据, 分析疫情发展趋势, 科学评估疫情形势;动物疫病监测标准化, 定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 突出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频次和覆盖面。
1.4规章制度标准化建立健全站内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 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站长办公室制定全站人员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畜禽规模养殖场区域规划及其分布图;接待室要落实“三项”制度;防疫办公室要落实防疫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 做好防疫计划安排;疫苗保管室要制定出库登记管理制度、疫苗报损管理规定;兽医实验室要落实采样技术规范、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检疫办公室要制定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制度, 明确检疫员岗位职责, 执行检疫技术规范、检疫管理办法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
1.5记录记载标准化防疫办公室做好防疫资料的整理归档;疫苗保管室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和疫苗无害化处理审批售证和登记;兽医实验室做好检测资料的收集整理、设施设备登记管理和使用记录工作;物资保管室要按照防疫物质管理规定, 严格防疫物资入库出库登记, 实行台账管理;做好“检疫申报单”的填写, 电话申报要补填“检疫申报单”;填写现场检疫记录和检疫工作日志;规模场瘦肉精监管如实填写抽样单、原始检测记录、检测结果通知单, 并按规定上报监测结果报告单;进行无害化处理监管要填写无害化处理监督记录, 对无害化处理现场进行拍照, 按月向县 (市、区) 监督所提供“规模养殖场 (小区) 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统计表”、“无害化处理监督记录”及现场无害化处理照片。
2成效
全市自2014年启动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以来, 已有5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完成标准化建设。今年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也稳步推进, 各县 (市、区) 积极争取县级财政将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资金纳入年度预算, 进行专项安排。随着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切实提升了畜牧兽医队伍形象, 提高了办公效率, 充分发挥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窗口单位职能, 为动物疫病防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议
3.1修改完善各项制度, 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按照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不断优化各项工作制度, 确立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作用, 真正做到设施设备标准化、技术操作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规章制度标准化、记录记载标准化。
3.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新形势下乡镇畜牧兽医工作需要, 切实加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力度, 配置与职责任务相适应的业务用房。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 配备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生产发展必需的办公电脑、交通工具、检验检测设备器材等, 切实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环境, 有效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能力。
乡镇标准化 篇4
一、人员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3-5名乡村医生,其中必须有一名女村医或女执业(助理)医师。
二、基础设施
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建筑要求功能社区合理,流程科学,整体环境简洁明快,设全科断诊室、治疗室、换药
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室)和计生指导室,七室分开;砖混结构,隔间到顶,上有平顶或天花板,下有地砖或水泥地板,有供水设施;医疗垃圾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处理;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公示栏。
三、设备
(1)全科社区诊断室:诊察床、诊察桌椅、资料橱柜、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出诊箱、污物桶、处置台、耳鼻镜等器械物品,数量满足需要。
(2(来源:好范文 http:///))治疗室:治疗台和物品(药品)柜、紫外线灯,有盖方盘、氧气袋、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清创缝合包、有盖污物桶等。
(3)换药室:消毒等液缸、泡镊钳等。
(4)观察室:观察床2-4张、陪护椅、输液架、空调、被褥按床位1:2配大套。
(5)药房:中、西药品橱柜各1个。
(6)健康教育室:身高体重器、电脑和打印机、电话、电视、vcd。
四、药品
严格执行《江苏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药品全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拨。
五、主要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职责;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处方制度;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相关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出、巡工作制度;家庭病床工作制度;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六、主要簿本
门诊登记、病历、处方、发票、健康档案、建档人口花名册、巡诊登记本、咨询记录本、家庭病床登记本、会诊登记本、双向转诊登记本、康复登记本、医疗废物处理登记本、健康教育宣传记录本、残疾人(精神病)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医疗器械消毒登记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本、死亡登记本、妇女保健台帐、儿童保健台帐、药品进销存帐,调拨单、盘存表;现金日记帐、固定资产帐;财务月报表、存款单、一体化报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报表、慢病报表等。
乡镇标准化 篇5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 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消除城乡差异, 成都教育也坚持“科学发展, 人民满意”理念, 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 努力实现成都教育现代化。
一、成都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区域发展不平衡, 建设推进进度不一。
成都市所辖各区 (市) 县因地方财政状况差异较大, 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资金缺口不一, 特别是多数三圈层区 (市) 县计划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园所数和实际开工建设的园所数差距很大, 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推进力度还有不足, 要达到总体建设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
2、办园水平总体较低, 可持续发展乏力。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 在成都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推进中, 虽然幼儿园的房子建起来了, 但幼儿园的设施设备, 基本运转等后续投入等仍是非常巨大的, 尽管通过办学体制的创新, 幼儿园可以从一定程度得到经费支撑, 但是经费缺口的巨大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经费的制约不少乡镇中心幼儿园设备简陋不足;活动场所、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故办园水平总体较低, 中心幼儿园的“中心”地位不突出, 其示范、管理、辐射功能较弱, 幼儿园普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管理力量相对薄弱。
近年来, 随着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在成都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大背景下, 不少区 (市) 县在的幼教管理力量逐渐得到了加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 许多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由小学校长兼任或临时聘任, 他们中的相当部分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他们在身兼数职的繁忙公务背景下, 往往很少研究学前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常常使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管理力量的缺失导致幼儿园办园水平的低下。
4、师资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在乡镇中心幼儿园任职的教师中, 公办教师所占比例较小, 大多数中心幼儿园的师资不足, 生师比与规定相去甚远, 在不足的教师中, 学历达标和专业对口的占师资总数的较小部分, 幼儿园虽然开展一些园本培训, 但他们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 长此以往, 他们的教育观念滞后, 教学方法陈旧, 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工作发展的需求。此外, 由于工资偏低, 工作压力大, 教师流动性较大, 队伍不稳定, 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二、加强成都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1、强调政府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的调控作用。强调政府的责任, 并非指政府应将所有婴幼儿教育的一切包完、管完。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 管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审批、过程监控和质量管理, 重点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立。对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的婴幼儿, 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庭经济贫困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等, 提供应有的帮助与教养。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应有的投入, 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入体制, 在政府投入层面凸现学前教育公益性。各级政府应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并做到逐年增长, 确保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占同级教育事业经费的应有比例。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区域人均生活水平, 制定幼儿园最低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并做到逐年增长。建立入园扶贫资助制度, 对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子女入园予以资助。
2、加强乡镇中心园的管理, 提高办学水平。坚持办园标准, 严格审批程序, 把好办园资格审查关。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 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一视同仁。把好教师资格准入关对于新办园所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持证上岗。要求现有园所的未达标的园长、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或进修达到准入标准。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 提高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和专业化程度。建立系统的幼教师资培养、培训和保障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依托专门院校, 大力培养从事学前教育的专门人才要想不断地提高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首要的就是将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放在首位。同时加大幼儿园教师评优表彰和培训力度。在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表彰优秀教师等方面, 将幼儿教师纳入基础教育系列, 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要确保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优等方面, 享有中小学教师的同等权利。确保乡镇中心园教师应有的待遇根据《教师法》, 幼儿教师也应该享受与当地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各类津补贴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于冬青:《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事业发展与管理》, 2005 (11) 。
[2]王红霞:《当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导刊》, 2007 (9下) 。
[3]王晓芬、石廷希:《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作用的对策探析》, 《教育导刊》, 2008 (6下) 。
[4]吴培娟:《乐清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吉林教育》, 2008 (16) 。
乡镇标准化 篇6
1 供电服务品牌化
(1) 标准化打造营业窗口地标。该所率先通过服务环境硬件改造、服务人员星级评定和服务意识接轨社会“三步走”运作模式, 建成萧山农村地区首个参照A类国网标准建设的供电营业厅。推出24 h“不打烊”自助营业厅, 给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严格执行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管理规定, 认真开展班前、班后会和礼仪操, 打造农村供电营业窗口地标。
(2) “三类经理”补强城乡一体化服务网络。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由三类客户经理 (台区经理、社区经理、大客户经理) 分别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是率先推出业扩“公平秤”服务, 为新上客户受电工程造价提供公平、公开信息平台, 尊重客户知情权、选择权, 让客户明白、放心消费。二是在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开设便民惠民的“乡村电力服务便利店”, 试点农村表后服务模式, 全面推进农用电力线路改造移交工作。三是创新抄表、用检和装表人员分工协作的“社区经理”模式, 使业务受理、故障报修等服务前移, 推动城乡一体化、同质化服务。
(3) 引领信息化智能用电建设。一是稳步推进低压居民用电集抄系统建设, 成功试点大无线、载波、中继器等采集模式, 截止到2013年7月底, 实现集抄全覆盖。二是配合瓜沥镇“小城市”建设要求, 扎实推进供用电基础设施建设, 参与研发应用农村低压漏电流预警系统, 完成低压配电房、杆上变压器的规范化改造, 实现了“村村电气化”。三是在实现公用变压器终端全覆盖的基础上, 全面开展超载公用变压器治理行动, 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
2 班组管理军事化
(1) 真抓实干实施农电精益化管理。2008年率先开发了涵盖台账管理、安全生产、资产管理等六大模块的农电综合精细化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标准化供电所台账资料平台”, 顺利通过标准化供电所验收。2013年推行农电“大所制”管理模式, 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人员配置, 强化精益计分绩效考核。
(2) 以人为本提升农电管理软实力。通过规章制度学习, 领会准军事化管理工作精髓, 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注重员工综合技能培养, 强化员工轮岗交流。鼓励员工参加营业窗口人员星级评定、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鉴定和技术比武等, 参赛员工多次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3) 提质增效实施配网抢修标准化管理。依托原有“阿斌”电力服务品牌, 成立抢修班组, 完善抢修车辆和工器具的标准化“套餐”配置, 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配电网工作管理平台 (DMS) 、110联动与数字城管等以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群, 以及营销“三类经理”的微信、QQ群信息传递等, 建立系统的配网标准化抢修模式, 提高了抢修效率。
3 仓储管理规范化
(1) 规范仓储物资存量控制。在保证安全运行和满足生产、经营物资需求的前提下, 根据生产任务的安排和工作实际, 注重对历年物资供应和消耗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 及时召开生产、物资专题会议, 根据管辖范围内电网设施运行状况, 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梳理、统计物资需求, 拟订物资储备计划, 并及时上报公司专业部门和物流服务中心, 依据仓储物资多次、多批、适量领用原则, 控制库存总量, 提高库存物资周转速度。
(2) 日清月结强化仓储出入库管理。严格按照物资仓储管理总体要求, 强化出入库管理, 力求手续齐全, 确保日清月结。对入库物资按照统一标识设置实物卡片, 标明物料编码、具体物料描述、出入库日期等信息并放置于对应物资醒目处。库内物资实行分类定置存放, 摆放合理有序, 通道畅通。物资出库手续严格规范, 单料相符, 不发“人情料”。同时, 严格执行物资清点管理工作规定, 坚持“永续盘存”原则, 对物资的数量、质量、库区库房的保管环境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账、卡、物、单齐全相符, 安全措施和消防器具符合安全规定。
4 办公设备定置化
(1) 营造标准化管理氛围。注重标准化理念的培育, 先后组织开展4次标准化供电所知识沙龙, 使得员工无论是对标准化本质的认识, 对物品“6S”定置管理的认知, 还是对员工规范化良好行为的了解, 对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理解, 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乡镇标准化 篇7
效率是各国政府卫生部门追求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也是卫生服务机构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效率,简而言之,就是让稀缺的资源产出最大化。经济学家通常研究两种效率:即经济效率和配置效率。本文应用“标准服务量”方法测量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产出,通过计算单位标准服务量的成本评价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率,用公共卫生服务量占机构总服务量来表示机构的配置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西部地区的3个省(市)的12个乡镇卫生院现场调查。从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抽取1个县,每县(区)按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从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卫生院作为样本。调查内容:(1)当地一般情况:辖区内人口学特征和当地职工年均收入;(2)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包括经营管理体制、卫生人力结构、经营状况等;投入数据,包括政府投入、机构结余、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等;服务产出:包括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社会服务及卫生管理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标准服务量”法
“标准服务量”是用来衡量优质、无差别人类服务的基本单位。在基层卫生机构,1个“标准服务量”是指具有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利用其卫生专业知识、技能和设备,从群众健康需要出发,一次性向需方顾客提供工作时间为15分钟的、顾客基本满意的卫生服务,这一过程作为1个“标准服务量”。为便于计算,把1次普通门诊服务作为1个“标准服务量”,服务内容和要求包括: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开具检查单(如:听诊、测血压等,不包括化检、影像诊断等),完成一次完整门诊处方和门诊日志,并针对需方顾客的健康需要进行健康教育,时间为15分钟,需方顾客基本满意的门诊服务。然后根据以下方法,确定乡镇卫生院其他各项服务类别和折算成标准服务量的值。
(1)文献综述法:通过检索PubMed提供免费MEDLINE数据库、中国期刊网(CNKI)、浏览现刊等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对卫生机构服务量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服务时间测算法,另一种是服务成本测算法。根据文献结果,国外1住院床日=3.0次门诊,1次急诊=2次门诊,1次出诊=2次门诊,1次手术=9次门诊[1];国内1人次体检=1.12次门诊,1人次妇科普查=8.65次门诊,1次慢病普查=0.72次门诊,1家庭病床床日=3.09次门诊[2]。
(2)专家咨询法: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5人、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国内外专家6名、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机构一线管理人员5名。首先用专家集中讨论法,确定乡镇卫生院各项卫生服务项目。然后通过2次专家咨询,从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和服务风险三个因素,计算出各项卫生服务与“标准服务量” 比较的相对值。
(3)现场实证法:把专家讨论的结果应用到乡镇卫生院实际测量和评价中,由基层卫生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结果进行评价,修正专家的讨论结果。
(4)统计学方法:数据整理后录入电脑,采用SPSS10.0数据分析系统,做一般性描述性统计分析。
1.2.2 数据处理主要方法
(1)房屋和设备折旧值:
折旧值=进价undefined是指预计净残值率,根据资产类别,一般按1%~3%考虑。折旧率是参照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按不同的类别实行折旧,设备平均按10年折旧期,房屋按50年折旧期。
(2)人力
人力资源投入=在岗职工总人数×当地职工年均收入-职工缺勤日数undefined,职工一年全勤日数按250个工作日计算。
(3)机构总投入 包括政府和社会投入(除人头费)、机构结余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力资源投入。
(4)机构服务量产出 每种服务提供实际值的人次(或人日等计量单位)与相应的标准服务量的折合值乘积的和,即服务量=undefined(各种服务的实际值×标准服务量的折合值)
2结果
2.1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类别及其标准服务量折合值研究结果
乡镇卫生院的服务类别归为三个大类,即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及管理。每种类别服务又包括一系列服务小项目,总共3大类22个小项。根据前述方法,以一次普通门诊作为1个标准服务量,从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和服务风险三个要素,评价其他各项服务的标准服务量折合值,研究结果如下表1。
2.2 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效率评价结果
(1)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主要阐明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使用最小成本要素组合。它要求投入的组合要使得在任何给定的成本条件下其产出最大化,或者给定产出的情况下其成本最小化。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率用单位标准服务量消耗的社会成本来评价。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如表2:
从表2种可看出,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中部地区某县的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率最低,平均每提供一个标准服务需要消耗15.83元的社会成本;西北地区某县乡镇卫生院次之,平均效率为10.27元/标准服务;最好的是西部地区某县的乡镇卫生院,平均每提供一个标准服务消耗成本为5.39元。
(2)配置效率
配置效率表示在健康状况改善最大化时各种投入的最优化状态[Segal[3]等人认为]。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地区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其“六位一体”的功能,公共卫生服务不能偏废。本研究用公共卫生服务量占机构总服务量的比例来反映乡镇卫生院的配置效率。14个乡镇卫生院的配置效率评价如表3。
从表3看出,平均配置效率较优的是西部地区某县的乡镇卫生院,公共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较高,平均比例接近40%;中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的配置效率次之,平均比例达到27%;而西北地区某县的乡镇卫生院的配置效率比较低,公共卫生服务量仅占总服务量的18%。
2讨论
服务量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医疗机构要想生存发展下去, 就必须有一定的服务量,这是医疗机构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卫生机构的服务量测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由于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造成很难把各种服务量化到一个水平之上,即消除量纲的影响,使得各项服务之间有一个内在的可比性。国内研究显示,对不同卫生机构进行服务量比较时,只是将各项服务进行比较,而没有考虑服务结构和内涵本质的不同。如徐培方等[3]对北京的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量进行比较研究,他们把门急诊人次、入户出诊人次、住院人次、妇幼保健人次、儿童管理人次等人次相加,比较总服务人次和分项服务人次,以衡量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提供能力。王亚东等[4]在测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和服务量年度变化时,比较的服务项目是门诊总人次数、建立家庭病床人次数、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数、出诊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5项。本研究从构建“标准服务量”的测量单位着手,将乡镇卫生院的各项服务从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和风险程度三个方面,量化成同一单位的“标准服务量值”,既可以测量乡镇卫生院总服务量,又可以计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各自的服务量,还可以比较每种服务之间的比例关系。
任何卫生机构都不可以回避效率问题,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乡镇卫生院作为“六位一体”基层卫生机构,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率,还要充分重视配置效率。从现有资料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生产函数法、数据包络法等测量机构的经济效率[5,6]。虽然这些方法可以直接评价机构的经济效率,分析机构间成本差异的原因,但仍不能回答每个卫生机构的效率究竟是多少,即没能提供一项服务的成本是多少。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构的“标准服务量”值,用成本与服务产出量进行比较,可获得每个乡镇卫生院的生产效率,比较真实客观地回答了经济效率问题。如在西部地区的小南海卫生院,其经济效率是每提供1个标准服务量的的成本是2.83元,提供1天住院的成本是8.49元(2.83元/标准服务量×3标准服务量)。
配置效率着眼于整个卫生机构的资源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从宏观上解决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把有限的卫生资源用于最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增进健康。也就是说,先要“做恰当的事”,然后才是“恰当地做事”。本研究用公共卫生服务量与总服务量的比值来反映机构的配置效率,如西部地区的小南海卫生院的配置效率是0.62,比其他乡镇卫生院的比例都高。表明该卫生公共卫生功能发挥出色。这种方法比生产函数法和数据包络法[5,6]显得更直观、易掌握。
乡镇卫生院服务量化方法和效率评价一直是基层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院长面临的投入、分配和监管难题。本研究从政府角度出发,构建消除量纲的“标准服务量”的测量方法,对评价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率和配置效率提供另一种可尝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春芳,陈宁姗,尹爱田,等.数据包络分析在乡镇卫生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2005;21(3):190~193.
[2]Shepard DS,Hodgkin D,Anthony YE.Analysis of hospital costs manualfor managers.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0(IS-BN9241545283).
[3]徐培方,李曼春,陈育德,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增进社区人群健康——四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内容及卫生服务量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7;11(10):7~8.
[4]王亚东,陈琦,梁万年,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服务量年度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13~1914.
[5]冯增哲,刘建波,刘桂娟.基于DEA法的社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7;4(7):9~11.
[6]程慧健.医学科技进步绩效评估方法[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16(1):5~6.
乡镇标准化 篇8
我们针对我国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情况对10家乡镇卫生院( 包括3个基本型乡镇卫生院: 甘肃省临洮县新添中心卫生院、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卫生院和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卫生院,3个全科型乡镇卫生院: 宁夏吴忠市高闸中心卫生院、湖南省浏阳市集里医院和江苏省高邮市送桥卫生院,3个小康型乡镇卫生院: 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省萧山区衙前镇卫生院和四川省双流县永安镇卫生院、天津口东区宝坻卫生院) 进行了基线调查。通过基线调查获取的信息,在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及当地卫生院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制定相应标准和实施方案,从而加强基层医院药物配置管理,促进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药物,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药物配置水平。
1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现状基线调查表的设计
课题组针对三种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 基本型乡镇卫生院、全科型乡镇卫生院、小康型乡镇卫生院) 编制了相应的基线调查表,内容如下:
( 1) 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包括配药室环境及其相关设备、操作人员资质等;
( 2) 关键指标,包括无菌控制、微粒控制、配伍禁忌控制和防虫防鼠情况;
( 3) 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建设,包括配药操作人员健康档案、静脉药物配置标准操作规程、查对制度、清洁与消毒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等;
( 4) 其他,包括专业、学历、职称等; 药师参与程度、 配药职业防护、配药职业培训等。
2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三种类型乡镇卫生院存在以下问题:
( 1) 硬件配置严重缺乏: 特别是关键的无菌和微粒控制设施( 净化配药台) 缺乏。
( 2) 人力资源配置较低: 所有乡镇卫生院配药室工作基本都由初级以下职称及中专学历的护士进行配药操作,无药学专业人员参与,该现象在不同类型或不同发展水平的乡镇卫生院并无差别。
( 3) 关键指标控制不力: 静脉药物配置的关键指标控制包括无菌控制、微粒控制、配伍禁忌控制以及配药室的防虫防鼠控制: 1虽然配备部分消杀设备并努力控制,但由于缺乏关键设备,无菌控制不力。2全部无微粒控制意识,无微粒控制措施。3所有被调查乡镇卫生院医院的配药操作人员全部为护理员工,并无药学专业人员参与,相关知识资料以及培训严重缺乏,不具备配伍禁忌控制能力。4防虫防鼠控制并不尽如人意。在有的山区或多丘陵地区乡镇卫生院配药室发现有蚂蚁、蟑螂以及鼠迹( 如鼠粪) 的存在。
( 4)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重缺乏: 配药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设对于保证静脉药物配置质量息息相关。几家基本型乡镇卫生院基本没有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科型以及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的规章制度情况较好,但全部没有静脉药物配置相关操作规程。
( 5) 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的其他重要措施亟待改善: 所有乡镇卫生院在药师参与程度、配药职业防护、专业培训等方面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制定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标准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由6个章节组成: 1人员基本要求; 2房屋、设施和布局基本要求; 3仪器和设备基本要求; 4药品、耗材和物料基本要求; 5消毒基本要求; 6贴签摆药与核对操作规程。该技术标准按标准适用范围分小康型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标准、全科型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标准和基本型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标准。
课题制定的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兼顾以下特点:
( 1) 全面性: 从静脉药物配置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不仅强调提升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关键硬件配置( 净化配药台) ,而且强调加强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设,以及配药人员的静脉药物配置知识储备和培训,从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质量水平,保证静脉用药安全。
( 2) 科学性: 课题组经过基线调查和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之后组织有关医院药学专业人员专门针对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这一薄弱环节严格按照现代科学规律制定的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从三大关键指标控制( 无菌控制、 微粒控制及配伍禁忌控制) 入手,在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通过标准化配置关键硬件和软件,实现静脉药物的正确配置。
( 3) 创新性: 一直以来,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没有任何相对完善的国家标准或规定,这给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直接导致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质量低下,静脉药物使用方面的医疗事故多发。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是课题组从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既能少花钱( 乡镇卫生院) ,又能解决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安全的 “静脉药物配置标准”,具有非常新颖的创新性。
( 4) 实用性和针对性: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 是专门适用于乡镇卫生院这种既没有很大经济实力建立PIV- AS,而又亟待解决静脉药物配置安全的 “静脉药物配置标准”。针对基层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特点,“标准”本着低成本高效( 符合国家静脉药物安全配置要求) 原则,尽可能地解决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薄弱环节问题,同时又兼顾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的自身需要和软硬件成本支付能力,具有极大针对性和实用性。
( 5) 先进性和权威性: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 是在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专门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写的具有先进性的 “配置标准”。《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不仅吸收了国家部分较高级别医院建立运行PIV- AS的先进经验,还是课题组最近历经数年对10家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卫生院的调查总结基础上,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药物配置标准”。
4乡镇卫生院药品药物配置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我们将制定的标准在10家乡镇卫生院( 包括3个基本型乡镇卫生院: 甘肃省临洮县新添中心卫生院、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卫生院和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卫生院,3个全科型乡镇卫生院: 宁夏吴忠市高闸中心卫生院、湖南省浏阳市集里医院和江苏省高邮市送桥卫生院,3个小康型乡镇卫生院: 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省萧山区衙前镇卫生院和四川省双流县永安镇卫生院、天津口东区宝坻卫生院) 进行实施。
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无菌、微粒控制以及配伍禁忌控制,从硬件( 配备净化配药台) 、软件( 制定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编撰并配备 《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常用知识手册》) 入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
4. 1配药环境的空气净化得到显著提高
配药环境的空气净化通过超净配药台空气过滤装置实现,这种净化是持续动态空气净化,不仅能大大降低配药环境空气的细菌菌落数( P < 0. 01,乡镇卫生院净化配药台在开机消毒后台上空气中的菌尘含量下降99% 以上,具体详见技术分析资料) ,同时能大大降低配药环境空气的微粒数量( P < 0. 05,在乡镇卫生院净化配药台配置的药液直径> 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数显著下降,具体详见技术分析资料) 。乡镇卫生院净化配药台( 具体参见乡镇卫生院净化配药台技术报告) 可以避免很多因输液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就避免了由此引起的直接误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此部分价值难以估量。
4. 2静脉药品配置标准和相关规范得到完善和提高
配药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设对于保证静脉药物配置质量息息相关,具体包括清洁、消毒与卫生管理制度、配药工作流程核对检查制度、配药质量管理规范、静脉药物配置标准操作规程、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配药操作人员健康档案等。课题组通过制定和推行静脉药品配置标准和相关规范,对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4. 3药物配置知识的提高
药物配置方面的药学专业知识对于甄别药物间的相容性,避免不合理配伍,降低给药错误( 剂量、给药途径、 配置方法、溶媒选择等) 至关重要,而乡镇卫生院的配药人员一般为护理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相关药物配置方面的药学专业知识。通过编撰并配备 《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常用知识手册》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配药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特别是提高了输液配伍的合理性,这一措施不仅能够保证输液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并且为医院药学由单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条件。
5结论
课题组通过研制并配备净化配药设施、编撰并培训 《乡镇卫生院药事管理规范》、《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常用知识手册》以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 《乡镇卫生院药品配置技术标准》等各种实施措施,初步解决了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过程中的三大关键问题———无菌、微粒控制以及配伍禁忌( 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主) 。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药物,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配置质量,预期能够极大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相关医疗事故。总之,我们从软、硬件两方极大加强了乡镇卫生院药物安全配置水平,通过这10家乡镇卫生院的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广大基层医疗单位药物配置安全问题。
摘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及法规制定,调查我国三种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药物配置现状基础并针对性制定出药物配置标准,进行实施和效果评估,从而加强基层医院药物配置管理,提高基层药物使用安全。
【乡镇标准化】推荐阅读:
乡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经验做法材料09-10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07-02
乡镇房屋拆迁补偿标准08-16
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标准09-11
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级标准10-10
乡镇争创十佳乡镇汇报材料08-20
乡镇人民政府职能-乡镇民政个人总结08-27
乡镇申报依法行政乡镇示范点材料08-19
乡镇统计10-16
乡镇学校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