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题模块

2024-08-10

基础课题模块(共4篇)

基础课题模块 篇1

课题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 一堂成功的课, 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益的必要手段。而好的课题导入需要好的情境创设, 有利于学生从情境中引发问题, 思考问题, 好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下一步的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所以必须重视课题导入的情境创设。那么课题导入时如何创设情境呢?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的愿望?在电工基础课题导入时怎样创设情境?下面我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几种对该课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例导入, 创设实际教学情境

电工基础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 教师要找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文章、易于理解的趣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这些都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受,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 并唤起其潜在的有意注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进行《安全用电》一课的导入时, 可以通过农村电工操作维修时的穿戴及原因引入, 让学生懂得用电安全的重要, 而且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此外, 我们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做实 例,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其自觉地投入新课知识的学习中。

二、实验导入, 创设真实情境

电工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做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 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一开始就获得感性认识, 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一定的条件, 而且能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基础理论的学习上来,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良好作用。

例如, 在讲授《电流的磁场》时, 首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明确通电导体周围确实存在磁场;然后改变电流方向, 这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发生了改变, 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 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 在此基础上讲述右手螺旋法则, 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三、讲述科学故事, 创设想象情境

在教学中, 可以用一些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来创设情境, 生动地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和气氛, 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提问之中, 教育学生。一个抽 象的概念有的学生背十遍还不一定能记牢, 而一个有趣的故事, 很多学生只要听一次就能较完整地复述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 创设形象情境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 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抽象、难理解的概念 和原理, 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情境,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探究兴趣。

比如在讲《楞次定律》时, 由于磁通量是看 不见、摸不着的, 让学生想象磁通量增加比较困难, 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把实验、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创设模拟动画的情景, 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模拟动画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以致用, 创设应用情境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与电工有关, 电工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电工基础教材中所学的知识, 相当一部分能用于解 决实际问 题, 如果能让 学生明确 这一点, 则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会产生很强的兴趣, 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这样, 学生能怀着迫切的心情专心致志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讲《电能》时, 可以问学生“你家每月耗多少度电?为何他家交的电费比你家少?”让其思考原因后再引入电能, 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 学完《电能》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这样学生 可以体会 到学好电 能是有用的。

六、概念类比, 创设自然情境

电工基础中有很多概念和定律比较接近, 学生很容易混淆。在讲解新课概念时, 我们要注意利用新旧概念的类比引入, 这样不仅 有助于学 生掌握新 旧概念的 区别, 也可以使新课的引入显得自然贴切。比如讲《电阻的并联》时, 可以类比“电阻的串联”基本特点, 自然地引入新课, 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并联和串联的不同。

总之, 在充分认识课题导入时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灵活掌握情境创设的技巧, 只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不同的课题内容, 认真地为每一节新课创设合适的情境, 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来, 课堂效率会相应的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张宗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电工基础的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1) .

基础课题模块 篇2

由《两个和尚挑水》所想到的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只有改变与创新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道理无论是对于故事中的两个和尚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仅靠挑水来维持生存总有一天会因为水的干涸而没水喝,只有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水才是长久之计。如果我们只是墨守成规地去教学而不去寻找突破之路,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沦落到“没水喝”的境地。我们要善于发现潜在的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与坚持自己的看法。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思考,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再者,我们需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不要被传统的思维束缚了我们思考的方式与能力。另外,我们在做研究或者教学的形式上要敢于创新,很多时候“打井取水”比“挑水“更加合适,但打井的过程却需要我们的不懈坚持,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不得不说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还是存在着很多误区与问题的。比如说很多教师在科研选题上不实际、不科学,完全不是出于发现问题而提出来的。很多教师是为了做研究而做研究,这点在我看来是不符合我们做研究的初衷的、是本末倒置的。研究源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也许研究的课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但是只要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给解决相应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勇于实践。相比那些宽泛乏味的研究课题我反而觉得这些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倡导的。在这里我还想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缺少科学性,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接受教育时缺乏科研能力方面的训练从而导致自身的研究素养不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做研究的过程中缺少科学的指导,这些综合起来就导致了很多科研结果不科学,更别谈为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了。

鉴于以上所涉及到的问题,我觉得中小学教师要注重小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小课题研究所倡导的就是要善于抓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而展开研究,问题虽小但是贴合实际,有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小课题研究可以加强教师们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校内教师的一种交流也可以是校际的一种交流,可以是相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也可以是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在这些交流中教师们会进行思想的碰撞,能更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井”在哪,从而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教学之路。只有这样才是中小学教学的长远之计。

基础课题模块 篇3

会计模块化教学主要是把相关会计课程内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或会计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会计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会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是以会计技能为核心,以会计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以从事会计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形成会计任务模块 ;另一种是以会计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会计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形成会计能力模块。

《基础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采用以会计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为主线形成会计任务模块进行的教学模式,会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会计初学者对会计理论的认识是由模糊到具体在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在没有了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直接接触会计岗位具体工作,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无法让学生学会思考为什么,更不用说如何做的更好,这样不利于学生会计思维的形成,对以后深入学习其他会计主干课程不利 ;二是该种教学模式与《基础会计》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太相符,因为模块化教学是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先定内容,再定模块,这样才能发挥模块化教学目的性强的作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为 :第一,了解会计基本理论 ;第二,初步认识会计基本业务核算 ;第三,掌握会计核算流程,编制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 ;通过这三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能完成对会计这个岗位从模糊到具体再到抽象的学习体会。

故以根据《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以从事会计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形成《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能力模块。

2 《基础会计》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

把《基础会计》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模块 :会计基础理论认知模块、会计基本业务核算认知模块、会计核算流程认知模块。

模块一 :会计基础理论认知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础会计理论,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因此在该模块设定任务内容时需要紧紧围绕会计基本理论认知形成过程来设定。具体任务分别设定举例 :

任务一,初步认识“会计”,该任务的内容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特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基本职能等,在具体授课时,采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模拟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对会计的基本认识。例如设定任务情境为学生需要购买自己心爱的物品,接着让学生确定该物品现在的价格和希望获得的时间,然后根据自己每月的生活费做出每周的计划消费计划,再确定每天的消费节约目标,最后引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两项基本职能的概念,从而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任务二,深入认识“会计”,该任务的内容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的基本等式、资金平衡关系、会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在具体授课时可以以前一任务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在学校开立一家小店面如以印刷店为例,需要如何筹集资金、购进哪些设备、购买哪些材料等等,从而引出会计要素的概念,然后设定相应的业务让学生做简单的资金增减的记录,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记账才可以更有效、清晰地反映资金流动,从而引入借贷记账法等

模块二 :会计基本业务核算认知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具体会计工作有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对前面会计基本理论由模糊到具体的体验过程。在该模块中我们主要以企业资金的进入到退出的流动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实操为核心来展开教学。该模块可以分为 :资金筹集核算任务、采购过程核算任务、生产过程核算任务、销售过程核算任务、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任务、资金调整与退出核算任务等。每个任务以完成相应会计业务主要内容,但会计业务不能以文字形式叙述,而是以具体票据为引导,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原始票据和教授学生如何审核原始票据,然后再学生根据具体原始票据填制记账凭证,并完成凭证的粘贴任务。经过该模块的学习,在仿真模拟完成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后,学生可以对会计具体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初步形成一定的会计思维

模块三 :会计核算流程认知模块

该模块是《基础会计》课程重点掌握的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整个核算的流程,能在学会填列记账凭证的基础上,编制会计账簿,出具会计报表。该模块的展开必须以模块二已经完成的具体经济业务核算并填制记账凭证为基础,在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无误后,引导学生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会计账簿,然后对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在审核无误后编制会计报表。因此该模块可分为 :会计凭证填列与审核任务、编制会计账簿任务、财产清查任务、会计报表编制任务等。在具体实施时,老师首先在阐述完各种账簿的编制流程,让学生对填制各种账簿进行实操训练,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

3 《基础会计》模块化教学的总结

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的大背景下,我国各中高职院校对会计课程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阐述对课程模块化教学具体实施的一些意见,希望能作为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中的一个参考。

摘要:模块化教学模式由于其独有的特点,非常适合应用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操作却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探讨。本文浅议《基础会计》课程可以如何实施模块化教学,从具体实施的角度展开,以为模块化教学运用于《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案例。

关于造型基础课程的课题设置研究 篇4

造型基础课程承担着正确分析物象结构, 之后又能再将之解构, 进行抽象形态和主观色彩的创造表现的功能, 能直接为学生提供设计造型所需的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表达能力。

二、造型基础的课题设计

“结构的分析课题”目的在于强化对物象形体的结构关系的认知和表达, 了解物象形体结构的内在规律性;“结构的解构课题”是对物象的结构关系及画面结构关系进行解构和重组, 尝试对已有形态进行拆解、提炼, 体验创造新的形态和新的画面结构的原理和方法;“抽象肌理表达”是解决如何将触觉经验 (肌理) 以某种表现方式进行有序表达的课题训练。

“结构的分析课题”和“抽象肌理表达”是由表及里注重对形态内在结构本质规律的认知, 是由具象造型向抽象造型的过渡;“结构的解构”和“抽象肌理表达”课题则引导学生走出具象造型思维的桎梏, 步入到主观创造、能够利用综合技术进行自由表达的境地。同时, 在抽象肌理表达课题中还包含着抽象肌理的黑白表现和抽象肌理的色彩表达两部分。因此, 设立的课题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造型要素——形态、结构、色彩、肌理、材料和工艺 (表达技法) , 能够承担“视觉语言”的能力培养, 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视觉语言进行初步的形态表达, 为学生培养基本的造型设计能力和思维方式。

三、课题的设置

造型基础课程依据课程教学的功能和教学面向, 将该课程整合为3个子课题, 结构的分析课题、结构的解构课题、抽象肌理表达。

课题一:结构的分析,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形体、结构的内涵及结构类型, 了解构成物象形体结构的基本原理规律, 培养学生对物象形体变化规律的深刻洞察能力;重点是对结构类型及相互关系转换的体验, 对方形与圆形形体构成的原理性知识的理解;对上述原理性知识的实际运用。作业分为两部分, 一是单体复合静物的结构创造, 要求先对复合静物进行体验练习, 以签字笔或圆珠笔对具体物象进行结构分析, 对关键的节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地结构分析, 之后进行想象组合, 采用改变比例、改变结构秩序, 或用添加法 (对单元形体数量的重复) 或减法 (挖、抠) 或不同的穿插组合方法等进行造物训练。二是生命体的结构分析。要求以铅笔、炭笔对某一生命体物象进行结构分析, 充分表达出你所理解的物象外在及内在的解剖结构、形体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关系, 以此来认识结构、功能与生命的关联度, 要有关键部位的局部放大分析图。

课题二:结构的解构, 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教学, 使学生明晰了解课题的理论支撑, 即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哲学意义, 从根源上理清物象的结构与抽象的解构之间的关系, 达到对原有形态的再创造, 以此建立抽象造型思维观念, 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及形成。重点是解构的途径, 形体结构与画面结构的解构与重构。作业设置为对命题静物的抽象表达, 对命题静物的形态、结构等进行分解、提炼、拆卸, 并对基本形态元素重新组合, 通过不同“空间”要素形式的参与, 形成扩散性画面结构与聚散性画面结构各一张的抽象作业。要求以系列作业的形式完成, 能够完整体现研究思路, 通过系列作业, 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空间要素的使用, 解构与重构是画面的主要造型手法, 画面结构丰富、富于层次和节奏, 具有全新的视觉效果。如何提炼基本形态元素;如何以形态元素为母体生发新的形态;如何组织画面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对静物进行全方位360°观察, 取得全观印象。非焦点透视下固定角度的局部呈现——突破惯性视觉思维方式, 概括出若干形态元素形, 此基本形可以是不同视角度对物象形的归纳。将若干基本形或平摊、或进行再次组合形成新形态。平摊时, 形可大可小, 也可做前后层次变化, 也可进行差叠透叠等等;进行画面解构设计。两种结构:扩散性和聚散性。扩散性结构中, 形态大小相似, 可强调层次。可以体现出线性 (粗细、长短、直曲等) 或面性 (大小、曲直、黑白等等) 的视觉效果。关于“形态”, 关键是如何对原具象形进行破坏, 以建立新形。

课题三:抽象肌理表达, 目的是了解色彩及色彩组配规律, 结合视觉元素的方式来观察肌理, 将会有助于对于形态的认识、理解、表现与再创造, 有助于深刻地认识形式语言的意义与作用。重点为抽象肌理形态及色彩的组构, 抽象色彩关系的认知和处理。作业设置, 抽象肌理的黑白表达, 此张作业与“结构的解构课题”一致, 只是着重点在于肌理技法的表现。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介、工具等的特点来增加抽象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要求是每张作业选用不同的色调、色彩结构方式;每张作业选用不同的肌理表达方法;也可选用类似肌理技法, 达到眼睛的深度。另一个作业设置, 抽象肌理的色彩表达。内容是可承接“结构的解构课题”, 解决造型问题, 之后进行色彩的摆布与组织。在表现时采用1-2种肌理表达技法, 增加画面色彩的表现力, 形成造型、色彩、肌理并重的思维方式;也可针对某物象组合等进行自由创作, 构形、构色均符合来源于生活但又有别于生活的抽象色彩造型, 并能运用恰当的色彩肌理表现技法予以形式上的配合。要求是每张作业选用不同的色调、色彩结构方式;每张作业选用不同的肌理表达方法;也可选用类似肌理技法, 达到眼睛的深度。

造型基础课程是我院艺术设计系的基础课程, 相对于传统的造型课程而言, 有自己的专业性特征, 也承担了不同以往的课程责任, 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造型元素的理性认知和组织能力, 并且初步对学生的整理分析和运用能力进行培养。

摘要:造型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它不同于以往的素描、色彩、速写这些传统的造型训练, 它在基本的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上, 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对于造型元素的理性认知和分析, 如何通过课题来实现课程的目的值得研究。

关键词:造型,基础课程,课题设备

参考文献

[1][美]赫伯特A西蒙, 杨砾译.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M].解放军出版社, 1985.

[2]胡飞.巧适事物——从“金”探究中国古代设计思维方式[D].清华大学, 2005.

[3]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上一篇:绝对编码器下一篇:音乐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