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

2024-07-31

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共4篇)

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 篇1

1、好热闹喜聚餐:

每当节假日, 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 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 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 不符合饮食卫生, 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 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用白纸包食物:

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 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 白纸在生产过程中, 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 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 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 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 则更不可取, 因为印刷报纸时, 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 对人体危害极大。

3、用酒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 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 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 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 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 用白酒擦拭碗筷, 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4、抹布清洗不及时:

实验显示, 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 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 情况会更差。因此, 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 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 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5、用卫生纸擦拭餐具:

化验证明, 许多卫生纸 (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 消毒状况并不好, 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 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 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 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 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 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6、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

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 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 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 实则反之。须知, 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 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 可以放心食用, 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7、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

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 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 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 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 是非常耐高温的, 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 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时, 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 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 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 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 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 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 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 就不宜吃, 还是扔掉为好。

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 篇2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研究人员发现,把蔬果存放在冰箱里不仅不能保鲜,还会加速蔬果维生素流失。“生吃蔬菜不会造成营养成分流失”也属于误区之一。道登说:“以胡萝卜为例,烹饪造成的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胡萝卜素是生吃时的3倍。”

每天喝8杯水并无根据

不少人认为每天摄入8杯水有助美白和减肥,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这一说法没有根据。“每个人所需水分各有差异,口渴就是身体缺水的信号,”道登说,“如果尿液颜色为稻草色或更浅,说明你已摄入足够水分。”

“水果之王”蓝莓

抗氧化能力非最高

日常饮食中的误区 篇3

有些病人在口服药物时,不是用开水送服,而是用牛奶送服,这是不恰当的。在牛奶及其奶制品中,均含有许多钙、铁等离子。这些离子和某些药物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性的盐,使药物难以被胃肠道吸收,如四环素类的药物就是如此。还有些药物甚至会被这些离子所破坏。这样就降低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影响疗效。若要食牛奶及奶制品,也应在服药一个半小时以后。

煮牛奶不宜用微火

有些人在煮牛奶的时候,总喜欢使用微火煮,其理由是,微火煮奶不易外溢。但是,牛奶中含有许多易被氧化的营养物质,如用微火煮,时间过长,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就会因受空气的氧化而破坏。正确的方法是:在奶开后离火落开,反复三四次。

蔬菜比水果好

人们一般认为水果比蔬菜营养好,其实不然。因为蔬菜还有它自己的特殊价值:一是蔬菜中含有调味物质,如挥发油、芳香物、有机酸等,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杀灭细菌,改变食物滋味;二是蔬菜中含大量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但它可刺激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三是蔬菜价格较水果便宜,来源丰富,能成为日常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少吃或不吃水果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长期不吃蔬菜却会患某些疾病。可见,就人体需要来说,蔬菜比水果要好。

多吃泡泡糖无益

有不少家长认为吃泡泡糖对牙齿有好处,于是经常买泡泡糖给孩子吃。其实,儿童多吃泡泡糖有害。有很多孩子将一块泡泡糖吃几遍,吃一会儿,吐出来用手拉薄吹泡再反复咀嚼。这种极不卫生的吃法,会使孩子染上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再说,泡泡糖的主要添加剂是橡胶和增塑剂,增塑剂要加到7%才能吹起泡来,虽然它毒性低,但长期大量食用,对孩子的健康也是有影响的。

口渴时饮水为时已晚

有经验的人往往能科学性控制饮水,使体内水分经常保持平衡,这样不但一般不致口渴,而且对健康有益。但有些人则是感到口渴时才饮水,实际上这已经晚了。高温作业者失水较多,更应养成提前饮水的习惯。

饮水的正确方法是:早中晚餐前一小时喝一杯水。这是因为水在胃中只停留2~3分钟便进入肠道,继而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便可补充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满足人体内特别是消化系统的需要。同时可降低饮水中枢的兴奋性,保持旺盛的食欲。

醋不能帮助消化

有的孩子因吃得太多造成积食,家中老人常会说:“喝几口醋就好了。”名曰:醋能助消化。但实际上,醋进入胃后会影响胃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激活受到限制,影响蛋白的消化,醋还会使蛋白凝固,不易溶于水,难以被肠道吸收,从而排出体外,这就是为什么吃多了肉类吃点醋会使胃中感到舒服的道理。可见,醋不能助消化,而只能助排泄。

凉粉条不解酒

喝酒的人常喜欢吃点凉菜下酒,特别是有些人以为凉粉条能解酒,更是餐桌上不可少的。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凉粉条中含有白矾,白矾能减慢胃肠的蠕动,使酒在胃肠停留时间延长,腐蚀肠胃,白矾还能减慢血液流动,使血液中的酒精在血管中停留时间延长,造成蓄积,更会加快人体醉酒(酒精中毒),因此酒与凉粉条最好不要同时食用。

心血管病人可以饮牛奶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常见误区 篇4

[误区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点拨: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社会实践,并非物质载体。

[误区2]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点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不能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误区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点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误区4]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点拨: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误区1]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点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误区2]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

点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

[误区3]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点拨: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但不能决定其价值取向,决定价值取向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误区1]民族节日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点拨: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但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误区2]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点拨: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误区3]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点拨: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误区1]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点拨: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误区2]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点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误区3]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点拨:继承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且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误区1]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点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误区2]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点拨: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误区3]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点拨: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误区1]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点拨:地理环境是文化性质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

[误区2]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点拨: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误区3]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点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

[误区4]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点拨: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误区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点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

[误区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点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误区3]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点拨: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误区4]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保证。

点拨:坚持文化自信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误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体”。

点拨: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

[误区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点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高考政治答题规范

政治术语的恰当运用

要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答题。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语,如: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哲学生活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职能、国体、政体、共和制、民主权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等。

语言表述要准确

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

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思路要清晰

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善性。既要做到语言精炼,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例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本题的用意有二:

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对该题的辨析,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此题要求学生紧紧地抓住矛盾概念,运用所学的辩证法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之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逻辑矛盾,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的话,那么就很少失分,反之则较多失分。

字体规范

字迹要工整,以行楷为主。字的大小以宋体四号为最佳。尽量杜绝漫画和美术上应用的特殊字体。

注意答案分层

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用合适的符号,如:①②③④等分开,让批阅试卷的老师能清楚地发现知识点。

高考二轮复习的方法

不管是二轮复习还是以后的三轮复习,都要回归课本,必须回到课本。怎么回归?二轮的回归和三轮的回归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下面一起来来看看如何回归课本:

1、复习框架

我们二轮复习的回归课本,首先说说复习框架。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主义?探索真理的历程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有几个单元,标题分别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几课,每一章节顶部有一个蓝色的框题,还有蓝色字体的标题,分几层,都是什么。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把刚才说的这些框架写出来,一本书一张纸。每天整理出来一些,把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不出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建立联系

怎么建立起这个联系?怎么才能对整本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首先,我们要把课本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稍微有一些语文功底的学生应该能从课本字面意思看出来,不过这个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然后,我们要去总结。比如说,消费者能做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经营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类的整理出来。然后是意义类,然后是原因类。要自己亲自去总结,才能更有印象。

上一篇:安徽滁州下一篇:问题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