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共11篇)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1
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依然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它只能为理论教学提供一定的学习方式,从属于理论教学活动.这样使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发挥.那么,在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实验的课时量较少
现行的高中化学新教材虽然较之于以前旧教材,在实验量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的化学教材上的实验量显然远远不够.在我国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的学时一般只占到总学时的15%左右,而再看一看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如法国的实验教学课时就占到了总学时的30%左右,比利时则占到了20%以上,而在罗马尼亚,其实验学时竟然占到了总学时的65%,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我们国家.可以说,这种实验教学学时不足对于我国实验教学质量不高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有甚者,在我国所占比例已经很少的实验课中,很多教师在上化学课的时候依然采取各种方式来减少实验课时,而用讲实验的方式来代替做实验,试想,化学实验课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开展,又怎么可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二、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科学的化学实验往往具有验证已知的知识和探索未知的知识的功能,但是如今在我们开展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忽略了科学实验的这种探索性功能,而把化学实验变成了单纯地为理论教学服务,验证理论教学中一些学习过的化学概念、规律等知识的工具,这样就导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的实验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很多教师所选取的验证性实验都是一些非常经典的实验,这样就使得一些实验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造成实验效果的不理想.在验证性实验中,教师会事先向学生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并且直接告诉学生最后的实验结果,而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交代的实验步骤努力达到教师所说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而教师在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的时候也是以教师所给的标准答案为依据.越是接近教师所给的答案越是能够拿到高分,这样,学生在这种实验模式下,丝毫不敢有所发挥和创新,而是严格按照教师所给的步骤来进行,以便获得最接近于教师所给的标准答案来获得较高的分数.在这种实验中,很多学生在实验完成以后甚至连最基本的实验原理都没有搞清楚,他们只是做了一个“听话”的学生一步步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实验做出来了,最后取得了高分.这样的实验教学等于是把学生变成了实验活动的操作工,实验教学本身所应该具有的功能都没有实现,这样,这种实验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实验体制过于封闭
在我国,我们的学生要想做化学实验,必须按照教材上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教师安排去实验室做实验,也就是说,做什么实验、怎样做实验以及什么时候做实验,这些学生没有任何的选择权,并且一般的情况下,学校的实验室在其余的时间也不会对外开放,这样,即使学生有一些想要做的实验也没有实验的条件和场所,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而在美国,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其他的时间,化学实验室都是向学生正常开放的,因此,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设计出各种各样新颖的实验,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这种开放的实验体制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这种实验体制下所培养的人才也不是我国这种封闭式的实验体制下所培养的人才所能够比拟的.
四、实验考核制度落后
我们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所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高考,于是,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会把高考作为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从而出现了“为考试是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实验教学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很多的实验考试往往把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考核的唯一内容,而对于实验所产生其他的作用,包括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却存在一个空白,这样就使得很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直接让学生把实验操作步骤给背下来,从而出现了“背实验”的实验教学.由此可见,这种不合理的实验考核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知,让他们认为所谓的实验能力只要会按照实验步骤去进行实验操作就可以了,这种认识上的错误给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总之,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落后已经影响了我们整个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素质化发展,因此,如何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在如今新课改的契机之下,努力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争取克服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新课改的思想武装自己,努力在化学教学中把我们的实验教学推向素质化教育的方向,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和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张娟,鲍正荣,黄治香.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
[3]夏炎.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J].化学教学,1980(2).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2
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 是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在教学改革背景下,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提高, 要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积极投入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研究工作中, 要焕发对体育事业的热情, 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总结等各个环节入手, 总结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效率。
2.1.1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在课程标准中, 就曾明确地指出, 运动兴趣属于学生自主学习于终身锻炼的重要前提。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在运动方面的兴趣。如在教学篮球之前, 可以让他们自行拿球进行练习, 在其觉得有必要学习时再开展教学, 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只要学生充满兴趣, 就会积极参与, 由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因此, 我们就要调查了解, 提前安排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2.1.2 针对差异, 因材施教
体育课堂教学能否做到全体参与, 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 采用分层教学, 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现有水平设立对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2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1 游戏教学法
高中体育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以及合作意识, 推动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在选择游戏的时候, 要注意游戏的合理性。而进入到主要课程训练之后, 教师则应该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的游戏, 如窄跑到跑步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协调性、肺活量, 而比赛类的项目, 则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强化教学质量等。
2.2.2 情境教学法
情境导入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创设与教学内容结合的情境, 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这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在排球的发球教学中, 创设19世纪欧洲炮战情境, 让学生分2排分别站在排球网的两边, 相距15m左右, 要求学生用击打的方式将球发出, 尽量击中对方人员, 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球击中对方。学生的兴趣迅速被调动, 纷纷尝试各种击球方法, 都希望能击中对方, 热情很高。游戏结束后, 通过对击球部位、击球手法的总结提炼, 顺势导出排球发球技术。
2.3 运用多元教学评价, 奠定学生学习信心
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这包括强调在学习过程中, 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及学习方法是否是灵活的、创造性的, 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做艰苦的锻炼;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为了评估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 教学评价应当反映发展和激励性。教学评价应鼓励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实行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
3 结束语
总之, 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 是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基础。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 以及多元化的教学与评价方法, 完善和提升教学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 又推动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法伟, 王科.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 , (01) :93.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尤其是9月以依据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在全国三十八个实验学校试验开始后,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政治学科,也深受其影响。无论从政治教材、教学等方面与传统政治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异。新课程改革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等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等等为基本的价格取向。从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来看,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硬性规定,因此,可以说从高中政治学科来看,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大大的提升了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之中“教”的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为政治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更好地进行政治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笔者在实践之中发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亟待解决。
一、适度原则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日益推进,人们对于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但是,由于对于不同人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层次不同,直接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于适度原则的违反,则是十分常见的。例如,在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部分政治教师在课堂之中,对于新课程理念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但是,却违反了适度的原则。部分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之中,过于注重教学的形式、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则使得高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却很容易出现整个课堂失控等现象。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部分高中政治课堂,表面上热火朝天,但从学生所学习到的实际知识来看,则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对于新课程标准的了解,坚持适度的原则,高中政治教师不能够一味强调灵活而放弃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能力,而是要在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上,做到教师为“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主体,坚持适度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加强对于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目前,在我国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从整体上来看,对于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相对较少。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其主要表现在于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多媒体的优势来看,多媒体课件具有着浓缩教材、创新教材、跨越时空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提纲挈领、删繁就简, 突出教学重点。要充分运用它,化枯燥为生动。利用图片、动画、声音以及影片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笔者曾见一位优势的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之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赵丽蓉、郭达等主演的《追星族》小品,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之中,逐渐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你如何看待追星现象?”“我们班有没有追星族?”等等。通过小品《追星族》的引导,层层深入的对于追星现象进行了分析。这使得整个政治课堂教学变得不再像传统教学过程之中,那样死气沉沉。学生的对于政治学习的热情被“点燃”,进而高涨与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由到受到一些错误意识的影响,例如,类似“多媒体课件可以活跃氛围,但是不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加之,目前,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与目前我国高考制度中所设学科紧密相关,这便得现代技术手段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中的运用困难重重。但是,笔者认为如果高中政治教师努力探索现代技术手段与现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将教学的目标性与现代技术手段的技术性相结合,同时加以较为严格的监督,则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高中政治教师职后教育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的“大爆炸”,任何学科知识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那么如何让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师在入职后继续保持其自身固定政治知识的时时更新性呢?笔者认为加强高中政治教师职后教育是比较好的途径之一。所谓“教师职后教育”,过去一般也被认为是“教师进修”,指“取得教师法定资格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所进行的一切再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育之中,高中政治教师职前教育后,则可以一辈子不再进行职后教育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高中政治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新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职后教育势在必行。纵观我国高中政治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例如,专门针对高中政治教师的培训与进修较少;其次,大部分进修因为诸多原因的影响形式化过于严重;第三,对于目前高中政治教师参与进修的职后培训的监督力度与反馈力度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当得受到我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即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新课改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要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 勇于探索, 不断进取, 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孝立.新课改下政治教师教研意识初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
[2]贺学斌.谈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
[3]杨生义.浅谈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教学[J].教育革新,2008,(06).
[4]蒋民.在新课改中中学政治教师的观念转变[J].教育革新,2007,(12).
[5]疏义龙.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新授课略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我国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篇4
一、农村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忽略实验教学。
农村中学的财力和师资力量都不充足, 而且农村的部分中学教学行为落后, 从而导致中学化学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化学的学习和探究。
2. 以升学为主要目的。
这是由理论到理论、由课本到课本的脱离了实际情况的死板模式。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从内心抵触这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的的化学教学。
3. 教师单向灌输。
在这样的化学教学中,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行为被教师所取代。尤其是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片面重视教的过程, 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了把教材上的知识一股脑儿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唯恐因为忽略了某一知识点而导致学生在考场上失分。
二、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措施
1. 强调研究性的化学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尤其是农村中学化学教学,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选取好的研究主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的化学学习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和研究过程, 它使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动态、主动、开放学习环境, 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渠道。在研究性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研究课题, 设计研究方案, 并且收集相关资料, 实施实验并进行分析, 这极大地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足的发挥。除此之外, 学生们通过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学会了查找资料、设计实验、实验观察、询问调查等方法, 学会了比较、定量、定性等化学分析方法, 培养了教师敬业爱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
2. 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和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而且还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主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 因此, 化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化学实验的优点,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化学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学科吸引力、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化学教学教学中, 教师要提出具有价值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化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比如在讲分子运动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堂实践, 在化学课堂上, 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感受和体验分子的运动, 自由想象分子这个微观世界。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和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提升了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资, 为农村中学置办充足的化学器材, 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 让学生能够亲自走进实验室, 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网络技术快速普及的今天, 学校教学也在发生着很多变化, 这对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 最重要的就是实施信息化的课程教育, 其根本目的是让现在教育体系能够适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新的要求。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 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把生动形象的动画、录像片、标准试验过程、图表和文字等内容, 以形声化和电子化的形式, 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化学教师创设合适的化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视和听相结合, 加快、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知,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农村的中学化学教学中, 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增大教学容量的特点, 扩大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这样有助于提升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讲原子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之后, 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形式的课件教学, 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 然后再根据教师的讲解,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得出正确的结论。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农村的中学化学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 合理利用农村的资源, 并且将化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 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让学生成为主体, 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 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交流、操作、观察等活动, 获得基本的技能和知识,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 同时也给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往的农村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技能和知识目标,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理念,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了显示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既关注技能与知识, 又关注探究知识的态度、方法、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吴金龙.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11.
[2]吴端斗.农村中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思考[J].农业考古, 2007.
我国高中英语课的文化教学研究 篇5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文化教学 问题与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外文课程,教师在设计基本教学模式及贯彻教学理念的同时,应积极向同学介绍有关外国的文化,让高中生通过充满文化气息的英语课堂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水平。而且,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对于高中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将英语课程的学习与外国文化结合,在基本教学需求上,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力图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文化敏感性及多文化创新发展的能力。所以,在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普遍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对文化教学的研究,充分将英语课和文化教学融合在一起。
一、高中英语课文化教学的简要介绍及主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文化教学主要是通过英语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风土人情、地理文化、人文历史、民俗生活方式等。这种贯穿文化的英语课程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除此之外,在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主观认知与客观判断,在自身基础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面认识我国的文化,在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培养高中生的文化创新力。
二、我国现阶段高中英语课文化教学的问题
1.在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中国式思维的固化。由于汉语是我国的母语,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常容易出现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即中国式思维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通用。这种思维模式在高中英语课程文化教学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将英语语言课程的学习简单等同于汉语课程的学习,忽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我国高中生在进行英语课程思考的过程中,会无形地将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观念带入英语学习中。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即我国在长期的文化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语言文化的介绍。
2.英语课程的学习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语言教学作为现今我国高中阶段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目标课程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真实文化语言环境的创造,这对于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及学习效率非常重要。但是,就这一方面而言,在现今高中阶段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长期生活于汉语环境,虽然不排除学校专门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创建的英语环境,但是这种环境的创设缺乏真实性、目的性,枯燥乏味,学生难以在此环境中真正领悟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对自己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存在严重的欠缺。纵观现今我国高中阶段英语教师,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但是他们的文化综合水平是比较差的。我国长期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过多注重专业性知识的增加,而且课业的负担及培训机会的缺少,使他们无法集中与英语文化环境的了解与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与发展。教师文化水平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是比较少的。
三、提高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含量及水平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传授给学生。高中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首先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再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在保证自己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之后,积极改变课程教学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步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之处,教师必须熟知所讲内容,然后合理地设计课程环节及课件。
2.深刻结合课堂所要讲解的英语内容,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作为英语课堂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英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名人学家、风景异地等,如在对莎士比亚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带有英汉字幕的电影及有关的纪录片,提前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然后进行其课堂内容的讲解学习。这样可以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讲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
3.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中国固有化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学会处理汉语与英语两种文化语言之间的关系。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学生的教导,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明白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平等性,鼓励他们站在创新及发展的立场看待外来的文化。同时,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把自己当做生活在英语环境中的人,积极了解英语存在的文化环境及文化背景,摆脱自己的汉语思维模式,重新思考,认真考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正确处理英语学习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及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针对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分析,力图从教师自身、课堂环境、学生思维模式等方面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惠金兰.高中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4).
[2]魏华亭.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6).
[3]马志刚.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1(Z5).
[4]龙茂菊.谈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9(2).
浅析我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6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目前新课改教学理念已被广大的教师队伍接受, 并能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融合在一起,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已在部分教师心中根深蒂固, 仍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学生施教, 使得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越来越多。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把自己当作课堂上的“主宰者”, 在课堂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讲的滔滔不绝, 而学生却听不懂、学不会, 学习效率低下, 严重地阻碍了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 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有益改观物理教学现状的新思路。
1. 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界定不当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所推崇的是探究式实验性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主体应该是围绕学生为中心, 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然而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 却没有将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体现出来, 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教科书式”“填鸭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机械性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 而学生通常是面对枯燥无味的讲解慢慢地产生厌烦情绪, 激发不出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自然不明显。
2. 实验教学形式化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物理学科的奥秘之处是在不断地实验中而被发现的。作为高中学生来讲, 他们是接触物理学科的初级阶段, 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此学科更深层次的探索。然而, 目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却没有将实验课重视起来, 让学生们在实验中去探索物理知识的真谛,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先把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后, 再进行实验, 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新课程要求, 而没有将物理实验的过程重视起来, 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物理实验的实际动手操作环节中,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
3. 教学模式单一化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是将探究性和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设置的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索中, 即以一名物理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物理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物理的奥秘, 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然而,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仍旧是将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占据大部分课时, 而忽视了让学生在课堂设置的情景中对知识进行消化。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完全是按照“照本宣科”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 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化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学生步入物理知识殿堂的进一步延伸, 教师不仅要将课本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更应将除课本知识外的和物理有联系的知识一并授予学生, 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仍将讲授课本基础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其它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升的因素, 致使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化, 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我们应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探索、总结顺应新课改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进而改观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 坚持“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教学原则, 定位好教学角色
首先, 作为教师来讲应将新课改的理念充分地领悟到, 即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 让学生在自主性的学习中探索物理知识的内涵,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其次,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对教学进度完全掌控的形态, 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对课堂进度进行把握, 即学生想学什么、喜欢学什么教师就跟随学生的意愿去讲什么, 而不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 强迫性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不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 使学生从课堂上的“配角”转化为课堂上的“主角”, 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新课改下的创新型课堂教学的开展。
2. 创建教学情境, 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比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上, 基于多媒体平台创设教学情境, 把学生在学习中认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通过多媒体给直观地演示出来, 形象生动的知识传授方式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更加能激发出对物理知识近一步探究的欲望。
3. 教学模式多样化
基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特点, 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中, 教师要对课本内容深刻了解, 抓住课程的重点、难点, 进而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投入所设置问题的探究中。此外, 对于教师的辅助地位也不能忽视, 只有将学生和教师的位置给摆放端正, 才能确保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才能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下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4. 教学目标多元化
高中物理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及对物理素养的培养。因此,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改理念内涵, 不能只将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 而是要借助一切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去进行教学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来讲, 要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真正内涵, 在教学中界定好角色位置, 积极地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
摘要:随着新课改地不断推进与深入, 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新课改政策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当今教育教学领域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 针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自己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望能够对推进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供有关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黎希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探索[J].理化生教学研究, 2010, (2) :170.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7
1. 准备部分的模式
准备部分采用自主学习模式,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勇于创新的空间。城市高中具有自身的体育文化氛围, 比如非常流行街头篮球, 我在篮球单元教学时, 有的学生小组就将街头篮球的技法运用到练习中, 街头篮球的动作花哨且好看, 激发起了其他同学学习的兴趣, 在练习中互相学习和互相比赛,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准备活动既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准备, 又锻炼了球技, 大大提高了身体准备的效率, 有效地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2. 基本部分的模式
2.1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项目和自由组合, 在练习之前, 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 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城市高中学生信息获取面广, 在教学中自主性比较强。我在篮球教学时, 将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技能, 以及自主性强弱分成三个小组, 各个小组分别制订了不同的学习目标, 接触篮球时间短且自主性弱的学生的目标是在一堂课中学会运球和原地投篮, 而“高水平”组则要求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自然地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中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自主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练习结束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进行总结、分析, 并和学生一起对原定的目标加以修改, 真正体现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2]城市高中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特别是一些枯燥的项目。在高一年级女生跨栏项目教学中, 我采用“平台教学法”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在学生练习时设置三个不同难度的平台, 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达到的平台。实践证明, 这样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 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 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2.3 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城市由于文化氛围与创新氛围浓厚, 孩子从小就受到很好的熏陶, 所以他们大多头脑灵活, 非常有创新意识。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 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善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 我在学习足球技术时, 学生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 创编出许多有趣的游戏, 有的游戏连我都想不到。在游戏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所学练的技术。
2.4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城市里的生活节奏非常快, 家长和学生的压力都非常大。体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学科, 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在高度技术化的未来社会里, 工作方式灵活性与自由性的增强, 使人机对话增多,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 但人是有社会性的, 有群居的要求, 需要社会交往, 特别是在城市中学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作为体育教学主阵地的运动场, 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例如, 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 我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 由谁起跑, 谁最后冲刺, 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 如何合理利用接力区20米等。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 培养了团队精神, 提高了合作能力, 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充分发挥了体育的社会性这一功能。
3. 结束部分的模式
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应有始有终, 准备、基础、结束三大部分缺一不可。课的结构不仅要遵循人的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要遵循人的生理机能活动规律, 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规律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三个阶段, 它反映了人体工作变化的总趋势, 要想使整堂课更加完整, 使学生尽快地消除疲劳, 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加强放松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式的体育课结束部分不必拘泥于形式, 只要有利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如听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 同学之间相互按摩等, 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放松手段, 为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对体育课“自主学习”模式的总结
由于体育课“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刚刚开始, 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其形式都未成熟, 因此对于此模式下体育课教学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此新模式的推广和日渐成熟,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具体开展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总之, 体育课“自主学习”模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更加全面合理地反映出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EB/OL].http://www.being.org.cn/ncs/gym/gym.htm.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8
一、理论介绍与范围界定
1.布卢姆教育目标
1956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 (BenjaminS.Bloom) 等编写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问世。在这部公认的、有影响的著作中,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划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大层次, 从概念、实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每一种层次进行详细解释。[6]1964年,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中将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性格化5个亚类。1972年, 安妮塔·哈罗与伊丽莎白·辛普森合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中将动作技能领域划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6个亚类。
2001年, 梅耶等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森等课程与教学专家、克拉斯沃尔等测量评价专家, 完成了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修订:《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他们将认知领域分成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与原版 (1956年) 相比, 首先, 修订版 (2001年版) 的认知过程维度仍维持原有的6种水平, 将原版中的认知水平“知识”改为“记忆”, 保留了“理解”、“应用”、“分析”和“评价”, 增加了“创造”。其次还增加了知识维度, 并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4种类型。此修订版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布卢姆教育目标修订版出现之后, 对知识类型的划分更加精细, 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清晰。
2.我国三维目标
2003年, 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 (实验) 。2011年, 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课标》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其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占到二分之一的篇幅。“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并对每一个维度的目标进行相应解释。“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说明三部分组成。“实施建议”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制订”与“制定”虽一字之差, 但意思相差甚远。说明前者目前仍在试运行中, 亟待在社会需要、科学本身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等因素中进一步完善, 其后加注的实验二字也证实了这一点。后者则表明短期内不会改变。
3.范围界定
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修订版 (2001年) 继承和发展了原版。由于在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研究甚少, 且认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已被人们熟知并加以运用。如认知领域将知识创造性地划分为4种类型, 将认知过程批判性地划分为6种不同的水平。笔者认为, 这样的划分更适合我国高中三维目标的教学。因此, 本文主要将布卢姆教育目标修订版 (为避免重复强调, 下文中的布卢姆教育目标都指修订版) 与我国高中三维目标进行对比, 并浅谈对我国中学教学的启示。同时, 笔者并未否认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比较
布卢姆教育目标与我国三维课程目标既有共同之处,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现从内容、维度、层次性与整体性、最终目标四方面就二者的异同进行分析。
1.内容
布卢姆等人编写的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我国教育部制订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笔者认为,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中的知识维度与我国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中的“知识”相对应, 认知维度与我国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相对应。情感领域与我国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应。动作技能领域与我国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中的“技能”相对应。总之, 布卢姆教育目标重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而我国三维目标重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两个维度, 这是梅耶等人在原版基础上修订的结果, 不同于单维度的原版。通过对比, 我们还可以看出认知领域这一维度与我国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没有对应之处。
2.维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划分为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 揭示信息与内涵。既可以单独划分某一知识类型, 又可以单独确定某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要求。在具体课堂教学中, 二者又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这是理论的应有之义。而我国三维目标, 顾名思义, 划分为三个维度。虽然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可以分开表述, 但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3.层次性与整体性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具有层次性。如果知识维度是纵坐标, 那么认知过程维度则是横坐标。在知识维度上, 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特征与深度的4种类型。在认知过程维度上, 对某一具体知识划分为逐渐深入的6种水平, 它们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我国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 正如长、宽、高一样密不可分, 统一存在于长方体。
4.最终目标
布卢姆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 它不与学科挂钩, 而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普遍指导。我国三维目标则属于课程目标, 它的制定与学科挂钩, 在相对微观层面上进行具体指导。但二者都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 为服务教学而产生。也就是说, 它们将在具体学科尤其是理科教学中凸显指导功能。
三、二者相得益彰
我国三维目标并未超越布卢姆教育目标, 二者各有侧重点。那种集横向的全面把握与纵向的具体分析于一体的理论是不存在的, 这也是每一具体理论的特殊性所不允许的。三维目标侧重全面和系统把握教学目标。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涉及2个维度, 强调纵向深入分析、确定、阐释教学目标。后者对前人研究成果具有时代的超越性。二者的结合对我国三维目标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1.三维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我国三维目标的确定, 应以《课标》为指导, 整体感知, 宏观把握, 参照“内容标准”中的“标准”, 结合“活动建议”, 细化教学目标, 潜移默化于教学。关注和学习布卢姆认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分析教材体系结构、地位与作用、知识的内外部联系及结构、重难点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发展规律、年龄、兴趣等, 确保目标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之上且具有一定难度, 同时又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参考多个优秀教案, 分析“教学目标”共同成分, 适当考虑引入地区学生水平的差异, 合理取舍不同之处。此外, 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会使三维目标的确定变得容易些。
三维目标的陈述主要有行为目标法、内外目标法、表现性目标法三种方法。对每种方法的使用应明确其构成要素、适应领域、优点、缺点等, 必要时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2.知识分类的教学策略
事实性知识是某一具体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以独立元素存在, 很少因情境的变化, 通过最低水平的理解即可。因此, 通过简练的语言、概要的板书以及相应的教具等传统方式可以实现对它的掌握。概念性知识较为深入、抽象地在更高水平上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借助某种作业形式进行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而不是个人有意识提取线索, ”[8]主要回答“怎么样做”的知识。适合它的教学策略有明确适用范围和条件、补充必要的程序性知识、适时复习、为迁移而教等。反省认知知识又称元认知知识, 指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学习者认知的意识和知识。通常选择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进行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种类型的知识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 应坚持适度原则, 在不同教学策略的指导下, 意义贮存事实性知识, 深刻理解概念性质知识, 有效提取程序性知识, 灵活运用反省认知知识。在这一过程中, 还需考虑知识类型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认知水平。
3.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1) 分析具体章节
首先, 分析章节的组成部分。可参考教学用书的知识结构图, 分析教材中新内容、新要素。其次, 分析与确定知识类型。将具体知识归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若在分类表中没有找到对应的知识类型也正常。因为不是每一章节都包括四种知识类型, 况且有些具体知识本身不是单一类型。再次, 分析与确定知识所属的认知过程。不同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提出不同的要求, 同时有些知识涉及多种认知水平, 应仔细辨别, 准确划分。
(2) 选择评价时间
在形成性评价中, 可选择多个内容联系紧密的章节进行评价。这是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的连贯性。具体来讲, 在知识类型上, 避免知识相对集中, 减少人为分割。在认识过程上, 避免对某种认知水平单一评价, 发挥学生认知水平的延续性, 凸显教学的时效性。而对于终结性评价, 通常选择期末考试进行。
(3) 编制测试
根据前面划分的知识类型与确定的认知水平, 分析其重要程度以决定哪些编入测试中。对“记忆”水平的评价, 主要是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再认和回忆。这是最低认知水平的学习结果。对“理解”水平的评价, 主要通过对教学信息进行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等进行意义建构。这是最低水平的理解。对“运用”水平的评价, 主要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执行或实施某些程序性知识。它代表高水平的认知水平。对“分析”水平的评价, 主要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 并理解其组织结构。它包括区分、组织和归属。对“评价”水平的评价, 主要让学生依据某种标准进行判断, 包括核查和评判。这一评价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创造”水平的评价, 是将要素重新组合为新的模式或者结构, 这是最高认知水平的学习结果。
(4) 反馈信息
对于学生而言, 反馈的测试结果在知识维度上应为哪些类型的知识已经掌握, 哪些尚未掌握, 哪些处于掌握的边缘。在认知维度上应为哪些认知水平已经达到, 哪些有待提高。对于遇到的难题, 形成良好的自我纠正系统,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使用各种学习错误在新的学习错误出现之前就得到纠正”[9]。对教师而言, 应利用反馈提供的导向信息改进教学。正确认识并区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不要将最终对整个学习章节的终结性评价用在中期对某一章节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上, 避免张冠李戴。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与三维目标的结合是一种时代的选择。它们的不足之处将会在其追随者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逐渐完善。总之, 二者将在我国中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介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修订版与我国三维目标, 界定二者范围, 从内容、维度、层次性与整体性、最终目标四方面进行分析, 以期对我国三维目标产生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认知领域,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红耘, 皮连生.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课程·教材·教法, 2009 (2) .
[2]魏宏聚.新课程三维目标表述方式商榷——依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概念分析.教育科学研究, 2010 (4) .
[3]皮连生.运用科学取向教学论, 引领教改新方向.教育科学研究, 2013 (8) .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5]皮连生, 吴红耘.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1 (5) .
[6][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罗黎辉, 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7][美]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简缩本) .皮连生,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8]卢全容.知识分类理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9
一、从“教学原则”到“教学建议”, 教学的弹性空间逐步增大
1978年起, 高中英语课程文件中对教学的要求以“教学原则”的形式出现, 并提出四条原则性的规律, 对英语教学进行指导。此后, “教学原则”在内容上逐步增加完善, 并在1986年形成了包括六条原则的相对科学全面的“教学原则”体系。随后, 英语教学法的研究不仅依靠“引入”, 同时开始了“本土化探索”, 课程文件中对教学中所使用方法及教师的要求有所放松。19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始, 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变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在新世纪有了更为深刻的改变。首先, 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教学原则”改为“实施建议”, 并将教学评价, 课程资源和教材等内容列为课程实施的范围, 分别做出建议。其次, 从规定性较强的“教学原则”转变为“教学建议”, 对于英语教学不再强调硬性的规定, 仅仅是建议参考, 从而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自主设计课程的机会, 教学的弹性空间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后, 高中英语课程文件中对教学要求的变化, 体现了其指导思想的变化。从“原则”到“建议”, 对英语教师的约束有所放宽, 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可发挥空间, 则要求英语教师具备更高的理解教学内容, 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从“借鉴”到“创新”, 教学方法日益灵活多样
教学法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媒介, 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指导意义。改革开放后, 高中英语教学从最初的借鉴模仿翻译法、视听法, 逐渐发展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创新, 探索有特色的“本土化”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法的发展日益多样性和本土化。
改革开放后,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发展, 英语教育更为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1978年大纲提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对教学要求的规定更为倾向于“听说法”的操作模式。但受十年文革的影响, 这一时期英语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水平有限, 教学并不能按大纲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 当时高中英语课堂的主导教学法仍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真正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没有展开。八十年代初, 随着英语教学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出现在英语课堂。视听法, 情景法等西方教学法开始出现在英语课堂。但由于这一阶段, 英语教学依然是“重知识, 轻技能”, 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是考试的重点, 因此, 这一阶段的教学法研究停留在以“借鉴”西方教学法为主。
八十年代中期, 交际教学法的思想引入我国, 语言的交际能力得到重视。1986年大纲初步提出交际法思想。随后, 1993年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交际教学法”逐渐成为高中英语课堂的主流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英语教学的重点由“教”转向“学”, 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 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也得到了重视。这一阶段, 我国的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如张正东的“外语立体化教学法”, 张思中的“16字教学法”, 马承的三位一体教学法, 王才仁的“双重活动教学法”等。
进入21世纪, 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英语课程改革, 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 将我国英语教学带入新的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许多学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进行了认真研究, 并结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 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 如有些学者对任务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深化, 对活动的类型进行了不同分类;有的创建了新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 从而使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走向创新之路。
无论是学习西方教学法, 并将其精神进行融合, 还是从我国英语教学环境及学生特点出发, 探索本土化的英语教学方法, 都促进了我国英语教学法的发展。
三、实用性与人文性, 教学目标的日益多元化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强, 英语的实用功能更为加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而更多的关注语言的人文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 英语教育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中走出, 对英语教学的目标以关注语言能力为主。1978年大纲明确提出了“在国际阶级斗争、经济贸易联系、文化技术交流和友好往来中, 英语是一个重要工具”。在“教学原则”中所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均强调了语言知识教学。可见改革开放之初对英语教学工具性目标的重视。
九十年代初期, 素质教育的兴起为英语教育注入了人文因素。1993年大纲明确提出“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开始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提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纳入教学的主体范围。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初见端倪。这一思想在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学大纲中得以贯彻实行。2000年大纲更是将原有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强调对学生的关注。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得以加强。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我国对外开放、综合国力增长的需求, 人们更加关注英语教育对公民素质培养的作用。2003年课程标准中指出“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明确提出语言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在“教学建议”中依次提出要关注学生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将情感、学习策略等人文性因素纳入到课程实施体系, 从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对英语教学目标做出要求, 其综合性更强。
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的, 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了普遍认可。因此, 英语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 追求英语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成为英语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从改革开放后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教学方面的发展历程来看, 未来高中英语教学将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挑战。英语教师应发挥主观创造性, 探索本土化教学法, 开展个性化教学;更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 (外国语卷·英语)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10
【关键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困境;教育;对策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渗透,“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毫无疑问,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基础生物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大力倡导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今天,其重要性尤其明显。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物教学同样面临着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策略,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必要转变。为此,许多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就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了大量分析研究,进行了艰苦的探讨和实践。正是由于这些研究和探索,为基础生物教学的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地区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加上生物学科在中考和高考科目设置、分值比例中的特殊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生物教师们感到生物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们更是时常抱怨生物学越来越难学。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在相关中学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目的是寻找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因素,借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因素
1.生物学科地位较低是影响教学的首要因素
学科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物学科被重视的程度,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虽然生物科学已经成为引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带头学科,在提高人类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得到许多有识之士以及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认同和肯定。但由于我国高考制度几经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分值比例犹如高中生物学科的一张“晴雨表”,使生物学科地位几起几落。现在生物学科虽属高考科目,学科地位较以前也有所提高,与生物科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巨大的潜力空间极不相称。
2.教师素质是影响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主导者,其职业道德(动力系统)、知识结构(知识系统)、能力结构(能力系统)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拓展,生物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增加,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要求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精深、广博的知识,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更是要求生物教师要不断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教材教法理论,具备较高的教育技能和能力。
3.学生素质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学生素质作保证。对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调查来看,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长远的学习生物学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陈旧,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生物基础知识薄弱,影响对新知识的认知,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学生对生物课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愉快感和创造力,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方法不当,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等。所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兴趣、方法、态度等严重阻碍了生物学习效果的提高。
4.教材、教学资料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当前我国实行“一纲多本”的书材政策。因此在生物教材的选用上必须持慎重态度,既要注重教材的适用性,更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既要注意更新教材,又要防止教材版本变更过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和知识体系。其它教学资料是教师和学生巩固、扩展教材内容的辅助材料,选择适当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社会上高中教材、教辅资料版本鱼目混珠,质量良芬不齐,如果選择使用不当,往往会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造成混乱,教师只好整天忙于帮助学生删除信息污染、纠正知识错误,因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育对策
1.正确认识教育发展中的新困惑
当今时代,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正是在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给置身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困惑。作为生物教学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看待这些困惑,从中寻找积极的一面。社会经济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使教师们工作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学生也不只局限于“一心只读圣贤书”围城中,他们已从过去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反思和探索,并付诸于大胆的改革尝试。
2.树立高中生物教育的新理念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高中生物教育必须彻底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理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应大力倡导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改革教法入手,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从教学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智能。一一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对象,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生物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使学生由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
3.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
确定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取向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标准答案轻智能开发,重知识体系完整轻实践应用,重稳定的知识轻新兴知识,重知识的纵向发展轻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现代教育观点认为:知识既是认识结果,更是认识过程,知识既是对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是综合的,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渗透。因此生物学科的教学价值应确定为科学知识的获取、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精神的综合。
参考文献:
[1]罗桥顾.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剖析,中学生物教学(西安)1998,4-5.
[2]杜鑫静;刘植义.美英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及其启示.学科教育,1999,34-37.
我国化学纤维行业研究分析 篇11
1.1 我国化纤行业区域性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如图一所示,我国化纤行业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浙江省的化纤产能居全国之首约占40%,同时22%的化纤产生基地主要分布在江苏,另外,福建、山东、上海、广东分占5%、5%、4%、4%,其他地区占20%。由此可见,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化纤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
1.2 我国化纤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从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化纤主营业务收入从2011年开始至2015年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然而从2013年开始,我国化纤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上升的整体的趋势有所放缓。同时从整体上看,我国化纤行业的总体利润除2011年有所下滑外,化纤行业的总体利润从2012年的225.27亿元增长至2015年313.4亿元,同比增长39.1%。
2 我国化纤行业有利和不利的发展因素
2.1 有利因素
(1)我国化纤产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从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国化纤行业准备调整行业增长目标,在保增长前提下,开始计划降低化纤行业的总体增长速度,预计将增长速度控制在3.6%。
同时,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也对化纤产品的品种多样化提出了自我发展的目标。我国期望自身的产品差别化率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高到65%,高性能纤维有效产能达到26万吨,全行业新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28%以上,生物基有效产能达到106万吨。我国政府大力鼓励绿色环保,高性能,多品种的化纤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期望通过化纤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我国化纤企业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2)相对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为我国化纤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首先,一个稳定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是我国化纤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加入WTO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快速,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触不断的增加,这有利于加强我国化纤企业与国际相关行业的国际合作。
从国际化纤行业的生产的格局来看,世界化纤生产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这为我国的化纤企业的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例如美国陶氏化学正在不断的缩小化纤生产规模,转向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传统的化纤的生产就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我国的化纤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3)我国的劳动力优势有利于我国化纤企业的成长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点有利于降低我国化纤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更是吸引了国外众多企业投资中国的化纤市场。这就有利于我国本土的化纤企业和国际企业展开技术,生产等的合作,最钟实现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双赢。
2.2 不利因素
(1)我国化纤行业资金需求比较大,然利润较薄,且融资困难
首先,我国的化纤行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但是化纤产品的单位利润却很薄,因此我国的化纤企业就经常采取不断的扩大产能的方式来获取利润。然而,我国化纤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产能,就十分渴望获得大量的资金的贮备。但是这个条件企业自身不能实现,只能依靠外来资金的支持(主要是靠银行贷款的支撑),因此,我国的化纤企业非常容易受到众多融资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
(2)由于我国化纤原材料企业发展缓慢,因此化纤企业受到原材料的影响比较
图三合成纤维原料进出口总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化纤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不断增长,这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但是我国在化纤原料发展方面却比较的之后,以我国化纤合成纤维原料为例,可以从图三中看出,从2009年至2012年,我国合成纤维原料处于不断的上升的趋势。虽然自2012年后我国合成化纤原料的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合成纤维原材料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合成纤维的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比较大。
(3)我国化纤企业的发展受到其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同时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也很淡薄。
实现化纤的种类多样化是我国化纤行业总体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化纤企业需要不断的研发多种类的化纤产品并且提高自身的工艺技术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就目前来看我国化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专利申请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3 我国化纤行业的未来发展的建议
3.1 我国化纤行业应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
我国化纤行业应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行业,通过生产技术的从外引进,自身研发来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
同时,我国化纤行业要实现化纤市场细分,根据我国消费者的不同的需要情况,把国内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体,在将我国国内市场细分之后,就可以根据化纤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全体,为企业自身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差异化产品,这不仅丰富了我国化纤市场的产品种类,同时也满足了我国不同市场需求。
3.2 我国化纤行业需要实施科技发展战略,推进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我国化纤企业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十三五规划中坚持走绿色环保,高性能,多品种的战略路线。我国化纤企业应积极主动和我国的科研单位展开密切的合作,切实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注重对化纤产品的生产技术的申请和专利保护,切实做到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我国的化纤企业要注重化纤技术的引进,并且要审慎的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有效实现我国化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3 我国化纤行业需走全球化战略,推动化纤产品的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为我国的化纤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一条坦途。我国化纤企业应该通过直接出口的手段,选择最有利的目标市场,开展国际营销工作,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我国的化纤企业的出口应逐步从产品的出口向全球化生产转变。这就要求我国的化纤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技术,资金进行全球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化纤工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品种基本齐全、比例大体合理、生产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化纤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的加剧,我国化纤工业正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上。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实现我国化纤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化纤,现状,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赵国杰,冯石岗.建构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体系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4.
[2]陈晓红.战略型资本运营[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6.
【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我国高中学生历史教学07-05
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11-22
新课改下我国高中历史11-13
我国英语阅读教学07-14
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10-17
我国职高语文教学05-18
我国中职学校德育教学08-31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11-23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政府1政府:国家行政机关学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06-21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