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的自述

2024-07-26

红霉素的自述(共7篇)

红霉素的自述 篇1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均是第二代大环内酯抗菌药物, 三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PAE明显以及稳定性高等特点[1]。近年来, 随着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临床的广泛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 为临床安全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 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14岁、15~59岁、>59岁。

1.2方法

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按照五级标准评定[2~4]: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以及肯定无关, 对评定为肯定、很可能以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使用天数、是否联合应用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罗红霉素用药不良反应

2.1.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罗红霉素用药途径主要为口服,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8种, 累计用药患者4866例, 其中>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59比较, *P<0.05

2.1.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罗红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其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433例 (60.7%) , 所占比例最高。药物剂型主要为分散片或胶囊, 无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情况。见表2。

2.2 克拉霉素的不良反应

2.2.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注射,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9种, 累计用药患者8900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15~59比较, *P<0.05

2.2.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克拉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肝胆损害、免疫系统、心律不齐、及其他特殊感觉功能障碍等方面。其中, 出现胃肠道反应1422例 (52.7%)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4。克拉霉素治疗过程中, 有20例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耐受, 停止用药, 其中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14例, 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6例。

2.3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2.3.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滴注, 进口药品3种, 国产药品57种, 累计用药患者20376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2.3.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阿奇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肤、肝胆损害、神经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视力损害以及呼吸系统损伤等方面。胃肠道反应3988例 (71.0%)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6。给予阿奇霉素用药治疗后,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02例, 其中因胃肠道反应耐受不良而停止用药79例, 因出现皮疹而停止用药20例, 因静脉炎而停止用药治疗3例。

注:与15~59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结果表明, 临床中采用罗红霉素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其他两种抗菌药物, 且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9岁老年患者, 最为胃肠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为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 分析主要是因患者自身体质原因, 与张雪琴等[5]临床研究基本相符。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人群的年龄主要为15~59岁, 其次为青少年, 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 之后为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该药特殊过敏反应并不少见, 可能是因其作为半抗原物质, 不排除存在抗原决定簇, 导致的广泛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小于14岁患者的不良反应稍高, 分析可能是在儿童静脉滴注用药时, 用药量过高, 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完善以及国内生产该药企业较多, 且同一抗生素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滥用以及纯度不同等原因[6~8]。其研究结果与韩玲华等[9]临床研究基本相符。克拉霉素不良反应多发年龄为15~59岁, 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 分析可能是因该段年龄患者自身机体对靶器官敏感性有明显增强。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 成年人少见过敏性反应以及剥脱性皮炎, 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0]。该药不良反应类型与其他两种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基本相似, 但该药物用药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性不良反应, 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用药风险, 因此临床用药后尤其应该注意。且相关研究表明, 给予患者克拉霉素静脉滴注后,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 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治疗风险。因此, 临床医师不首选静脉滴注治疗, 若必须实施静脉滴注, 应注意用药过程的监护, 防止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11]。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药物相比,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且抗菌治疗效果显著, 抗生素后反应良好, 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但临床用药治疗时不能忽视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尤其是B型不良反应 (具有特异性反应, 主要为免疫学机制, 不能预见, 与用药计量无关, 罕见) , 因此, 在开立医嘱之前, 医师要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 按照药物说明书开立药物, 把握患者药物适应证, 合理使用药物及剂量, 从而确保药物规范、有效、安全地使用[12]。重视药物适用人群、家族以及适应证、以及重视监测联合用药以及用药后治疗情况, 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三种药物时, 要注意预防和警惕药物不良反应[13]。

综上所述, 分析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用药后, 分析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分为三种, 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性过敏反应, 因此临床用药治疗时, 更应重视药物监测。为了有效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 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药物知识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知识的掌握, 便于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对症药物实施治疗。

红霉素的自述 篇2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支原体肺炎

近年来, 支原体肺炎已经成为小儿呼吸道的主要疾病之一。小儿支原体肺炎 (MPP) 是由肺炎支原体 (MP) 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发病率占小儿肺炎的4%~26%。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 其中红霉素疗效肯定、价格低廉, 故广泛应用。但随着耐药菌株的产生, 红霉素对肺炎支原体的疗效有下降趋势[1]。笔者采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照作研究, 比较其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MP肺炎患儿84例, 其中男45例, 女39例, 年龄<1岁者6例, 1~4岁者42例, 5~14岁者36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经统计学分析,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发热持续5天以上, 剧烈刺激性咳嗽;肺部啰音出现较晚, 与异常的X线表现不相称;支原体抗体阳性;肺部X线检查为弥漫性网状阴影、点片状阴影、大片实变影。

1.3 方法

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各42例。

1.4 治疗

E组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 (10mg/kg·d) 静滴, C组给予红霉素静滴 (15mg/kg·d~30mg/kg·d)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表示, 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采用t检验、x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学处理, 显著性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显效:咳嗽减轻, 肺部啰音及喘鸣音消失, X线阴影吸收。有效:咳嗽减轻, 肺部啰音及喘鸣音减少, X线阴影部分吸收。无效:肺部啰音、喘鸣音及X线阴影无变化或加重。

2.2 治疗效果

疗效比较:E组有效率97.6%, C组有效率92.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E组平均住院天数 (9.46±2.13) , C组平均住院天数 (12.23±3.7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E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2.26±0.63) , C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2.98±0.7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E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11.9%) 低于C组 (33.3%)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两组有效率、平均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为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 肺炎支原体 (MP) 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 且有流行倾向[2]。根据支原体的微生物学特征, 治疗支原体感染时, 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最理想的药物。常被选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由于支原体在细胞外寄生, 故红霉素为首选药物, 该药广泛使用, 疗效肯定[3]。但红霉素的代谢需要细胞色素P450酶参与, 其胃肠动力学样作用会影响胃肠道功能, 用药时间长或用量大会损伤肝功能, 故红霉素的副作用较大, 长时间应用必须谨慎, 而应用阿奇霉素就无此忧虑[4]。阿奇霉素耐酸, 代谢不需要P450酶的参与, 故胃肠刺激及肝功能损害均较小。它是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 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强, 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中作用最强的, 组织渗透性好, 组织浓度为血药浓度的10~100倍, 多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浓度为细胞外的300倍, 巨噬细胞还具有将药物传递到感染灶的作用。在停药7天内其组织浓度仍能达到MP-MIC90以上, 效果可靠, 而且依从性好, 可达到良好的控制以及彻底清除感染灶的作用[5]。故具有用药时间短, 患儿依从性好等特点, 因此, 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可靠的药物之一。

从本组观察结果来看, 阿奇霉素较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显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和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金峰, 彭金兰.阿奇霉素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 2003, 22 (5) :350.

[2]Hemmerschlag MR.Mycoplasmal pneumoniae infecti[J].Curr Opin Infect Dis, 2001, 14:181.

[3]董宗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 2002, 9 (3) :137.

[4]袁壮.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 2002, 17 (8) :449.

红霉素的自述 篇3

低能离子束诱变筛选红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将红霉素产生菌即红色链霉菌的菌丝体经溶菌酶去壁后获得的.原生质体,用低能离子束注入后,在再生培养基上得到再生菌株,通过活性测定,挑选再生菌株进行摇瓶筛选,最后得到比埘照菌株效价5100u/ml提高至8508u/ml的高产菌株.

作 者:张志宏 常景玲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6)分类号:Q6关键词:红霉素 原生质体 低能离子束

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工艺探讨 篇4

1 仪器与试药

30B万能粉碎机、ZS-515型振荡筛、GHL-250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GFG-200高效沸腾干燥机、KZL-200型快速粉碎整粒机、EYH-3000二维运动混合机、ZP37D旋转式压片机、BY-1000G封闭式糖衣机;红霉素、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硬脂酸镁、羟丙甲纤维素、肠溶包衣固体物、乙醇。

2 方法与结果

2.1 规格确定

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 已上市的红霉素片的规格为0.125g/片和0.25g/片, 笔者确定研制品的规格为0.25g/片[2]。

2.2 处方选择及设计

红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 味苦, 微有引湿性。在甲醇、丙酮、氯仿、无水乙醇或稀盐酸中易溶, 在水中几乎不溶。据红霉素理化性质选用常用的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为填充剂, 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为崩解剂, 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1.5%羟丙甲纤维素为黏合剂。处方设计:先将红霉素、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分别粉碎, 过100目筛, 备用;硬脂酸镁过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以饮用水溶解, 制成1.5%的溶液, 备用。按4个处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混匀, 加入1.5%羟丙甲纤维素的溶液制软材, 以20目筛制粒、烘干 (40℃) , 加入硬脂酸镁, 16目筛整粒。各处方设计内容见表1。

2.3 中间品检测

检测主药含量及水分, 同时对有关物质进行考察, 结果4个处方的主药含量、水分及有关物质含量均符合规定。见表2。

2.4 处方筛选

据理论片重以Φ11mm的冲压片, 以片面外观、脆碎度、包衣后的片重差异、主药含量及释放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结果见表3。

2.5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处方3和4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考虑到处方3所用的润滑剂硬脂酸镁的量较处方4少, 且易于制粒、压片, 因此初步选用处方3作为红霉素肠溶片的处方, 并确定本品的制备工艺。

2.6 确定处方

2.6.1 片芯:

红霉素250g, 微晶纤维素100g, 可压性淀粉20g, 羧甲淀粉钠16g,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16g, 硬脂酸镁2g, 1.5%羟丙甲纤维素溶液适量, 制成1000片。

2.6.2 肠溶衣液成分及用量 (1000片) :

肠溶包衣固体物32g, 80%乙醇加至400ml。

2.6.3 各组分作用:

红霉素主药;微晶纤维素:填充剂;可压性淀粉:填充剂;羧甲淀粉:钠崩解剂;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崩解剂;硬脂酸镁:润滑剂;1.5%羟丙甲纤维素溶液:黏合剂;肠溶包衣固体物:肠溶衣材料;80%的乙醇:包衣材料溶剂。

2.7 处方及工艺可行性验证

按已确定的处方及工艺连续制备3批样品, 试验结果表明, 处方及制备工艺基本符合生产要求。结果见表4。

2.8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控制在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 (CRH%) 以下, 才能保证颗粒有较好的流动性, 有效控制物料的水分, 满足压片需要, 防止片剂在储存过程中变质或失效, 设计试验以测定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按表5配制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置于不同干燥器中, 恒温25℃放置72h使其内部湿度达到平衡, 构成不同相对湿度 (RH%) 的环境[3]。将已干燥至恒重的红霉素颗粒分别置于上述不同RH%条件下吸湿至恒重的称量瓶中, 铺于底部, 厚度约2mm, 精密称重, 将瓶盖半开, 恒温 (25℃) 吸湿72h后, 精密称重。计算吸湿率。以不同RH%条件下的吸湿率为纵坐标、RH%为横坐标作吸湿曲线, 如图1。结果表明:红霉素颗粒在RH%为50%时吸湿率有明显变化, 故压片车间内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以下。

注:吸湿率= (吸湿后颗粒重-吸湿前颗粒重) ÷吸湿前颗粒重×100%

2.9 工艺稳定性考察:

将上述样品分别置强光 (4500lx) 、高温 (60℃) 和高湿 (RH=75%、92.5%) 条件下放置5、10d, 在第5天、第10天取样检查样品性状、含量、释放度及有关物质, 结果样品经强光 (4500lx) 、高温 (60℃) 、高湿 (RH75%) 放置5d和10d后检查, 高温条件下有关物质有所增加, 含量有所降低;在高湿 (RH92.5%) 条件下, 有较强的引湿性, 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见表6、7。

2.1 0 结论

由此可知, 红霉素肠溶片稳定性较好, 但选择包装时, 应采用密封性好的材料, 如铝塑包装。

3 确定工艺流程

3.1 片芯制备

3.1.1 原辅料预处理:

先将红霉素、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分别粉碎, 过100目筛, 备用;硬脂酸镁过80目筛;羟丙甲纤维素以水溶解, 制成1.5%的溶液, 备用。

3.1.2 制粒:

按处方称取红霉素、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混合均匀。加入适量1.5%HPMC溶液, 制软材, 20目筛制粒。

3.1.3 烘干:

将所制颗粒摊成薄层, 40℃烘干。

3.1.4 整粒:

将已烘干的颗粒以16目筛整粒。

3.1.5 中间品检测:

称取处方量的硬脂酸镁, 加入到上述颗粒中, 混合均匀。取样, 检验颗粒中主药含量及水分, 根据结果, 计算理论片重。

3.1.6 压片:

以Φ11mm的深凹冲压片, 检验:外观及脆碎度。

3.2 包衣

(1) 包衣液的制备:按处方量称取肠溶衣固体物, 用80%的乙醇制成浓度为8% (W/V) 的包衣液, 备用[4]; (2) 包衣:将片芯预热至40℃, 连续包衣, 直至包衣完毕, 40℃干燥固化1~2h; (3) 铝塑包装; (4) 外包装。

4 小结

通过按照本实验筛选的红霉素肠溶片处方, 制成的红霉素肠溶片制剂, 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 经工艺稳定性考察, 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说明处方设计合理, 工艺可行, 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为解决红霉素传统给药对胃部过度刺激的缺点,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一条途径[5]。

摘要:目的 探讨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对红霉素肠溶片处方的筛选、生产工艺确定、质量标准的检验、稳定性考察等方面的工作, 确定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方法。结果 所制备红霉素肠溶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 制成的红霉素肠溶片质量稳定、各项质量标准均符合国家药典要求, 处方设计合理, 工艺可行, 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肠溶片

参考文献

[1] 崔德福.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潘卫三.工业药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0.

[4] 罗明生.中国药用辅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268.

红霉素的自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5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感染支原体患儿90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患儿均无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和其他并发症, 无肝肾损害。9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 (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治疗组) 45例, 其中男23例, 女22例, 治疗前病程 (6.5±2.0) d;对照组 (注射红霉素治疗组) 45例, 其中男23例, 女22例, 治疗前病程 (7.0±1.5) d。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全部患者均采用口服阿奇霉素 (希舒美, 辉瑞制药) , 用法10 mg/日·Kg·次, 连服3天, 停用4天再口服3天, 静脉注射红霉素 (美罗药业生产) , 用法30~50mg/日·kg, 分2次静脉滴入。对照组采取静脉注射红霉素 (美罗药业生产) , 用法30~50 mg/日·kg, 分2次静脉滴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包括退热时间、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肺部哕音消失及住院天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用药72小时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用药72小时临床症状好转和肺部体征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体征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胸部x线摄片病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总有效屡=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喘息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其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详情见附表。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6例 (80%) , 有效7例 (15.56%) , 无效2例 (4.44%) , 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26例 (57.78%) , 有效13例 (28.89%) , 无效6例 (13.33%) , 总有效率86.67%,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2例出现恶心, I例出现皮疹, 均未停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2例出现恶心, 1例出现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MP是属于一种病原微生物, 它介于细菌和病毒这两者之间, 并且能独立生活由于MP无细胞壁, 其内含DNA和RNA。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抗生索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合成有效治疗MP感染。阿奇霉素是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应用常规剂量后, 在肺组织中的质量浓度是3.9 mg/L, 而在血液中的质量浓度为0.45 mg/L;红霉素分别为2.6 mg/L和4.6 mg/L。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90) 为0.002-1.000 mg/L, 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在大环内酯类最强。阿奇霉素具有典型的抗菌素后效应, 与其血药半衰期长有关, 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半衰期长达68 h, 每天只需一次给药, 3天为l疗程, 有效药物浓度可维持5 d, 疗程短、毒性低、副反应少、口服吸收迅速, 对胃酸比较稳定。口服阿奇霉素解决红霉素在肺组织和血液内药物浓度低的问题, 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注射红霉素。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比单独用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可以缩短住院天数, 增强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评价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研究方法, 比较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和单独注射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喘息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其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注射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比单独注射红霉素疗效好。

关键词:口服阿奇霉素,注射红霉素,支原体肺炎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204-1205.

红霉素的自述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共收治支原体肺炎儿童54例, 其中男性患儿28例, 女性患儿26例, 年龄4个月~10岁, 平均年龄 (6.1±1.4) 岁。病程2~11d, 平均病程 (5±0.5) d。入院时5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咳和咳喘等症状, 其中41例出现发热症状, 9例呼吸困难。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泻) 的患儿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 所患病症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5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肺纹理增多增粗, 肺门阴影增大, 边缘模糊, 结构不清。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44例, 白细胞计数增高7例, 白细胞数下降3例。54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均≥1∶160, 血沉加快23例。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选择阿奇霉素8~10mg/ (kg·d) 进行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续5d, 后停药4d[3,4]。改为口服阿奇霉素, 10mg/ (kg·d) , 连续4d, 后停药4d。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红霉素每日按体质量20~30mg/kg, 每日2~3次, 连续5d, 后停药4d。改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75~150mg, 每天2次口服, 连续4d, 后停药4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观察指标

对诊治的5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并记录, 认为治疗3d内病情明显好转, 体温恢复正常, 咳嗽明显减轻的患儿为显效;3d内病情略微好转, 体温有所降低, 咳嗽症状减弱的患儿为有效;3d内病情无好转或加重, 体温无下降的患儿认为无效[5]。并对患儿的并发症、不良反应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比较

经1~3周治疗后的5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26例 (96.29%) , 有效1例 (3.7%) , 无效0, 对照组患者的显效20例 (74.07%) , 有效2例 (7.41%) , 无效5例 (18.52%)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100%) 高于对照组 (81.4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映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轻度胃肠不良反应3例 (11.11%) , 对照组出现胃肠不良反应8例 (29.63%) , 两组患者不良反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且具有潜伏期长, 病情重, 表现多用化、延误病情不易彻底治疗等的特点。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主要由支原体所引起, 患儿常伴有干咳、发热、咳喘、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是因感染所致的, 间质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的改变, 小儿患者表现为顽固性剧烈的咳嗽, 常有2~3周的潜伏期, X线显示多表现为单侧病变, 常在肺下叶, 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 患儿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 常出现持续剧烈的咳嗽,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对青、链霉素药物治疗无效, 如得不到及时合理彻底的救治, 极易复发, 以至影响儿童的日后生长发育, 因此引起了医师和患儿家属的高度重视。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种, 与红霉素相比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 并且对酸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强, 因此笔者觉得采用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

由结果可知, 经1~3周治疗后的5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26例 (96.29%) , 有效1例 (3.7%) , 无效0, 对照组患者的显效20例 (74.07%) , 有效2例 (7.41%) , 无效5例 (18.52%) , 说明采用阿奇霉素对肺炎患儿的治疗是合理可行的。观察组发生轻度胃肠不良反应3例 (11.11%) , 对照组出现胃肠不良反应8例 (29.63%) , 说明阿奇霉素的对儿童的治疗是较为安全并且高效的。通过对患儿家属的调查了解到, 家属对于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患儿的疗效均较为满意。治疗期间, 患者家属的合理配合对患儿的恢复也是极为重要的, 应注意肺炎患儿的饮食, 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以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综上所述, 阿奇霉素不失为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首选药物, 同时应注意对不良反应的控制。

摘要:目的 对比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分别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一般检查和辅助检查 (包括胸部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 以便更好的了解患儿病情, 将5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7例, 对于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100%) 高于对照组 (81.4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1.11%) 低于对照组 (29.6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安全可靠、合理高效的特点, 且不良反应较少, 不失治疗小儿肺炎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小儿,肺炎,诊治,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秀华, 赵红立, 王海英.小儿支原体肺炎76例临床诊治报告[J].航天医学杂志, 2011, 12 (22) :1471-1472.

[2]郭艳辉.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0, 21 (7) :1209-1210.

[3]秦秀芬.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9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2) :97-98.

[4]于晓焕.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7) :127-128.

红霉素的自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 所有患儿均经门诊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0.9~10 (5.4±2.7) 岁, 病程2~8 (3.8±1.9) d;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0.9~11 (5.7±2.1) 岁, 病程2~7 (3.6±2.1) 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均采用祛痰药、平喘药及抗过敏药物等常规治疗, 以确保患儿呼吸通畅[3]。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予阿奇霉素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099) 10mg·kg-1·d-1静脉滴注, 连用5d后停用4d, 后予阿奇霉素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922) 10mg·kg-1·d-1口服, 连用3d后停用4d;治疗组予红霉素[广西梧州制药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5021339]12.5mg/kg静脉滴注, 每天2次, 连用3d, 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 连用3d后停用4d, 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 连用3d。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变化, 比较2组患儿退热、止咳、治疗时间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儿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 胸片检查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无异常;有效:患儿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 胸片检查显示大部分已被吸收, 临床表现好转;无效:患儿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退热、止咳和治疗时间

治疗组患儿退热、止咳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 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不仅退热、止咳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且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具较好临床效果, 可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 及时有效地改善患儿病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英.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3例的诊断体会[J].当代医学, 2010, 16 (28) :57-58.

[2] 梁玉萍.红霉素阿奇霉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中的疗效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8) :761-762.

[3] 廖从珍.炎琥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8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15) :61.

上一篇:语文课堂巧设提问下一篇:政治实践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