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刺激

2024-10-25

心理刺激(通用7篇)

心理刺激 篇1

1 问题的提出

心理旋转是个体对表象进行心理操作过程, 心理旋转任务的操作的就是刺激材料的表象。所以, 刺激材料的结构、性质特点以及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心理旋转。林仲贤等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材料和任务可能使旋转的对象不同, 亦即引发视者或者客体旋转。但刺激材料的特点对心理旋转影响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 特别是心理旋转典型刺激材料手形和多边形的对比研究更少, 而对环境相对封闭, 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山区成人研究就更为少见。所以本研究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秦巴山区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 探讨刺激材料的特点对心理旋转的影响。

2 研究方法与实验过程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秦巴山区柞水试验区18~40岁的成人, 受教育水平均在小学三年级以上, 身体健康, 智力正常 (通过瑞文测验获得) ,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 研究工具

实验材料由计算机呈现, 通过DMDX编制实验程序, 并控制实验的进程。

2.3 研究设计

1) 双手旋转任务。参照陶维东等人的实验范式相同-不同手 (SD) 任务的研究设计。每次呈现两只在平面上旋转不同角度的左手或右手正面图片, 让被试判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为同一只手, 都是左手或都是右手, 还是分别为左右手。2) 多边形旋转任务。采用Shepard三维旋转经典范式, 参照Dale Cohen和Michael Kubovy研究设计。每次呈现两个在平面上旋转不同角度的多边形, 让被试判断所呈现的两个图形是是否相同。

2.4 数据整理

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得到的有效数据为379个。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心理旋转的刺激材料的诸如图形类别、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等特点进行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分析, 研究刺激材料对心理旋转的影响。

3.1 双手旋转测验结果分析

双手旋转测验的组内效应检验表明:匹配情况主效应显著 (F=63.544, p<0.001) , 通过配对比较发现, 正像 (相同手) 反应时要比镜像 (不同手) 少420.29ms。旋转方向主效应显著 (F=31.834, p<0.001) , 通过配对比较发现, 内旋的反应时要比外旋的反应时少191.66ms。旋转角度主效应显著 (F=92.531, p<0.001) , 通过配对比较发现, 45°角的反应时要比90°的反应时少253.23ms, 比135°的反应时少733.23ms;90°角的反应时比135°角的反应时少480.00ms。

3.2 多边形旋转测验结果分析

多边形旋转测验的组内效应检验表明:匹配情况主效应显著 (F=38.599, p<0.001) , 通过配对比较发现, 正像反应时要比镜像的反应时少259.198ms。旋转角度主效应显著 (F=103.392, p<0.001) , 通过配对比较发现, 60°的反应时比120°的反应时少373.193ms。匹配情况和旋转方向的交互作用显著 (F=19.163, p<0.001) 。旋转方向主效应不显著 (F=0.075, p<0.784) 。

4 讨论

对双手旋转的测验结果分析可知:旋转角度主效应显著 (F=92.531, p<0.001) , 随着角度的变大, 反应时在增加。双手旋转的旋转方向主效应都显著 (F=31.834, p<0.001) ) , 表现为内旋的反应时要比外旋的反应时少, 这就是所谓的“内旋优势”。而对多边形旋转的测验结果分析可知:旋转角度主效应显著 (F=103.392, p<0.001) , 随着角度的变大, 反应时在增加;然而旋转方向主效应不显著 (F=0.075, p<0.784) 。

当以普通物体作为心理旋转的材料时, 这些物体对于被试来说都是外在物体, 且物体只是在中心处作旋转而不是在空间内做平移, 因而观察者在环境中无需要改变自己的位置, 其参照系是以物体为中心的。尽管手等材料对于被试来说也是外在物体, 但被试表征后, 需要与自身或另外存在的一个标准作比较。被试想像自己的手旋转到图片位置, 想象自己手旋转也受到现实中人手生理机制约束, 向躯体内侧旋转快于向躯体外侧旋转, 所以就有“内旋优势”的出现, 内旋效应也就推而证明主体旋转存在于本研究的双手旋转任务中。

5 结论

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心理旋转的旋转角度主效应显著, 旋转角度越大, 反应时越长。在以手图形为刺激材料的心理旋转任务中, 出现了内旋效应, 从而表明不同的实验材料以及任务使被试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可能选择不同的参照系。

以普通物体图形作为心理旋转的材料, 被试可能会采用以物体为参照系的心理旋转策略, 即发生客体旋转;在以手的图形为刺激材料的心理旋转任务中, 被试可能采取以自我为参照系的视者旋转策略即发生视者 (主体) 旋转。

摘要:本研究以双手旋转和多边形旋转任务测得反应时、正确率和每秒正确数作为评估心理旋转能力的指标, 研究了刺激材料的特点对心理旋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心理旋转的旋转角度主效应显著, 旋转角度越大, 反应时越长;在以手图形为刺激材料的心理旋转任务中, 出现了内旋效应, 从而表明不同的刺激材料以及任务使被试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可能选择不同的参照系。

关键词:心理旋转,双手旋转,多边形旋转

参考文献

[1]林忠贤, 张增慧, 韩布新.儿童, 中青年及老年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 2002, 25 (3) :257-259.

[2]陶维东, 孙弘进, 闫京江, 周柳.自我和物体为参照系的心理旋转分离:内旋效应[J].心理学报, 2008, 40 (1) :14-24.

[3]Cohen D.L., Kubovy M..Mental rotation, mental representation, and flat s1opes[J].Cognitive psychology, 1993, 25:251-382.

心理刺激 篇2

关键词:心理旋转;整体优先效应;复合汉字刺激

分类号:B8421

引言

人类在大部分视知觉任务中存在物体的整体信息优先于其局部信息被加工的现象,即整体优先效应。Navon (1977) 最先采用复合刺激 (即由小字母组成的大字母) 发现了这一效应。在研究中,图形中的大字母代表整体性质,小字母代表局部性质。结果发现:被试辨别大字母的反应时比辨别小字母的反应时短;辨别小字母的反应时受大字母的影响,当大字母与小字母一致时较短,不一致时较长;而辨别大字母的反应时几乎不受小字母的影响。复合刺激成为了人们研究视知觉整体/局部加工优势的良好材料。

已有研究表明,在视知觉任务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在视觉表象任务中也能看到,典型的例子如心理旋转效应 (Cooper & Shepard, 1973; Shepard & Metzler, 1971)。视知觉任务中存在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那么在心理旋转过程中也应该存在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邱香、傅小兰、隋丹妮、李健和唐一源 (2009) 采用复合字母材料,结合心理旋转任务范式,发现在心理旋转过程中也存在类似视知觉的整体优先效应。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字形具有整体性,而且字形本身不表音,字形识别过程是由字的视觉刺激开始经一系列加工获得字的完整的视觉印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谭力海, 彭聃龄, 1991)。杜平和张素文 (1999) 的研究表明:在汉字识别中整体优先效应并不明显,在汉字识别中整体与局部可能是并行处理的。

汉字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字母,如果用复合汉字代替复合字母作为材料进行心理旋转实验,是否还存在复合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本研究拟参考邱香等人的研究范式,采用两个实验,对复合汉字刺激心理旋转中的整体优先效应进行探讨。实验一屏蔽或清除视觉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再结合旋转的复合汉字,揭示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优先效应。

2实验一

探讨复合汉字刺激的心理旋转中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问题,首先要保证在知觉阶段,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得到了同等程度的编码,否则会混淆实验结果,不能区分实验结果是否由于心理旋转的加工引起。因此,为排除视知觉整体优先效应对心理旋转任务的干扰,设计实验一:采用复合汉字作为刺激,延长靶刺激呈现时间,考察正镜像判断的视觉任务中是否存在视觉整体优先效应。

2.1研究方法

2.1.1被试

实验选取广西师范大学32名在读本科生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被试,其中男16名,女16名,平均年龄为22.1岁 (19~25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弱视、斜视等视力问题,均为右利手,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后给予一定报酬。

2.1.2实验设计

采用2 (任务类型:大汉字辨别任务和小汉字辨别任务)×2(刺激类型:大小汉字一致和大小汉字不一致) 被试内实验设计,任务类型和刺激类型两个自变量均为被试内因素,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2.1.3刺激材料

实验材料用几何画板5.0软件编制,由排成7×7阵列的小汉字阵列组成大汉字,图片大小为430cm×430 cm,材料示例见下页图1 。参考以往研究的实验材料 (Robertson & Palmer, 1983) 以及邱香等 (2009) 的实验方法,每种复合刺激中大小汉字的组合都有四种情况:大小汉字都是正像,只有大汉字是正像,只有小汉字是正像,以及大小汉字都不是正像。在大小汉字一致的条件下,大小汉字同为正像或镜像;在不一致的条件下,大汉字正像小汉字镜像,或大汉字镜像小汉字正像。注视点“+”和所有的刺激都呈现在屏幕中央。大汉字的大小为6.0cm×70cm,小汉字的大小为0.6cm×0.7cm。在练习实验中用的汉字是“下”,在正式实验中用的汉字是“上”。

2.1.4仪器和程序

实验程序用E-prime2.0编写,被试均在电脑上完成任务, 每个被试单独进行实验。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分别放在小键盘的“F”“J”键上,眼睛与屏幕齐平,视距为60cm左右。实验开始时在屏幕中央会出现注视点300ms,随后出现靶刺激。在大汉字 (或小汉字) 判断任务中,要求被试判断复合汉字中的大汉字 (或小汉字) 是正像还是镜像,如是正像就按“F”键,镜像就按“J”键。被试反应后立即进入下一个试次。所有的被试都要完成两种任务,一半被试先完成小汉字判断任务,另一半被试先完成大汉字判断任务,以平衡任务顺序对实验的影响。每种任务下有8个练习试次,64个正式实验试次;两种任务共有144个试次。被试练习时必须正确率达到85%才能进入正式实验,否则返回继续练习,以此初步确定被试能理解实验要求。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实验结果

实验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见表1。判断小汉字的反应时与正确率的相关系数r =-0.22,p>0.05;大汉字为r =-0.179,p>0.05;在两种任务下均不存在显著相关,说明并没有出现速度—准确率权衡现象。

对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任务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 (F(1,31) =0.25,p >0.05,η2 =0.01);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 (F(1,31) =6.80,p <0.05,η2 =0.18),大小字母一致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大小字母不一致的反应时;任务类型和刺激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31) =3.55,p>0.05,η2 =0.10)。

2.3小结

在实验一中,以复合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将靶刺激短暂呈现改成一直呈现至被试做出反应的形式,任务为判断大/小汉字是正像还是镜像。结果发现:判断大汉字和判断小汉字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刺激类型(即大小汉字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但刺激类型与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说明大小汉字一致与否对大汉字和小汉字判断任务的影响是没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实验一通过延长靶刺激的呈现时间到被试做出反应,发现在正镜像判断的纯视觉任务中不存在视觉整体优先效应。

3实验二

实验二探讨用复合汉字作为刺激时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也存在整体优先效应。在实验一的正镜像判断任务中,复合刺激中的大汉字和小汉字都是正立的,并无心理旋转过程;实验二则是将实验一的复合刺激中的大汉字和小汉字分别旋转一定角度,被试需要通过心理旋转完成正镜像判断任务。

3.1研究方法

3.1.1被试

实验选取广西师范大学32名在读本科生志愿者作为本研究的被试,其中男15名,女17名。剔除无法完成实验的被试以及极端数据,正式分析被试为24名,男女各半,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4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弱视、斜视等视力问题,以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结束后给予一定报酬。3.2.2实验设计

采用4 (旋转角度:0度,60度,120度,180度)×2(旋转任务:大汉字旋转,小汉字旋转)×2(旋转角度一致性:大小汉字旋转角度一致,大小汉字旋转角度不一致)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判断复合汉字中的大汉字或者小汉字是正像还是镜像。因变量以被试的反应时为主,同时辅以正确率。

3.2.3实验材料

基于实验一中的刺激材料,将复合汉字中的大汉字和 (或) 小汉字分别旋转0度、60度、120度和180度,如图1。

3.2.4仪器和程序

实验仪器同实验一。每个被试单独施测,实验前向被试介绍刺激材料复合汉字、旋转后的复合汉字及复合汉字的正镜像。实验开始在屏幕中心出现一个注视点“+”,注视点呈现时间为500ms,然后靶刺激出现在屏幕中央,直到被试做出反应才会消失。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复合汉字中大汉字/小汉字的正镜像。每个被试必须完成两种判断任务,即旋转大汉字的正镜像判断和旋转小汉字的正镜像判断。两种任务的先后顺序在被试间平衡。每种旋转任务下有16个练习试次和256个正式试次。被试练习时必须正确率达到85%才能进入正式实验,否则返回继续练习。任务结束后被试还须接受一份问卷调查,以检验其是否按照指导语完成实验,以及是否是通过心理旋转执行判断任务。

3.3实验结果

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见表2。小汉字旋转任务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相关系数r =-0.21,p>0.05,说明不存在速度—准确率权衡现象;大汉字旋转任务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相关系数r =-0.15,p>0.05,表明实验不存在速度—准确率权衡现象。

对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发现:(1) 旋转任务的主效应不显著 (F(1,23) =1.39,p>0.05, η2 =0.06);(2) 旋转角度的主效应极其显著 (F(3,69) =5.79,p<0.001,η2 =0.20),对四种角度的两两比较均表明,字母旋转的角度越大,反应时就越长,其中旋转180度和120度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旋转60度和0度的条件 (p<0.05); (3) 旋转角度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 (F(1,23) =5.60,p<0.05,η2 =0.20),大小汉字旋转角度一致的条件下反应时显著短于不一致的条件下的反应时;(4) 旋转角度和旋转任务的交互作用显著 (F(3,69) =13.11, p<0.05, η2 =0.36),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旋转120度和旋转180时,大小旋转任务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但在旋转0度和60度时,没有显著差异,其他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p>0.1)。

3.4小结

实验二使用复合汉字作为刺激材料考察心理旋转中是否存在整体优先效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复合汉字材料和心理旋转任务范式结合起来,在排除视知觉整体优先效应之后的心理旋转任务中,得到大汉字 (整体) 旋转任务与小汉字 (局部) 旋转任务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的结果,表明心理旋转中不存在整体优先效应。旋转任务与旋转角度一致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大小汉字旋转角度是否一致对大汉字和小汉字旋转的加工均无影响。在旋转角度120度和180度时与旋转0度和60度时相比,复合汉字的判断存在差异,表明复合汉字的心理旋转加工速率可能随旋转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4讨论

邱香等 (2009) 采用复合字母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得出心理旋转加工中具有整体优先效应,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借鉴邱香等人的实验模式,对复合汉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以复合汉字作为实验材料时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不显著。这与采用复合字母所做的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不同,表明不同的材料在心理旋转的加工中存在不同的影响。

心理旋转任务区分出了功能独立的信息处理阶段,各阶段是按顺序进行的,不同的刺激材料对心理旋转的加工有不同的影响 (祁乐瑛, 2009),如图2。图2心理旋转信息处理各个阶段汉字和字母本身都是有形的,可以看作图形、表象,但是汉字的特点与字母的特点不同,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字形具有整体性、语音的单一性和语义的特定性,相对于部件知觉而言,汉字这三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整体知觉性质,即它们都可以分别表征整体汉字,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整体知觉性质 (谭力海, 彭聃龄, 1991)。加上汉字作为我们的母语,且本研究中选用的汉字“上”字是一个高频字,其熟悉程度也与字母不同。而单个字母 (除了a) 是无意义的图形,在对知觉编码加工中不会受到除了图形以外的信息影响,因此复合汉字和复合字母在心理旋转加工上是不同的,本研究的结果支持祁乐瑛的结论。

结合心理旋转信息处理的各个阶段,推测汉字特性对速率的干扰可能发生在“相同性判断阶段”,这一阶段与记忆表象有关,汉字的特性导致其记忆提取过程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干扰。汉字特性对于旋转的延缓则可能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或者“辨认描述图形和辨认图形的方位阶段”。汉字的语义和整体性的特性致使其知觉加工及辨认描述等方面与字母均有不同,汉字的加工更为复杂,与字母相比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可能是导致本研究与邱香等人的研究所不同的地方。

前人的研究表明:视知觉任务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在视觉表象任务中也能看到,如复合字母在视知觉识别加工及心理旋转表象加工中都存在整体优先效(Navon, 1977; 邱香,等, 2009)。杜平和张素文 (1999) 用“上”“下”“口”组成有语义冲突的复合汉字 (如小“上”组成大“下”)、语义一致的复合汉字 (如小“上”组成大“上”) 以及语义无关的复合汉字 (小“上”组成大“口”等) 作为实验材料,研究汉字视知觉加工的整体或局部优先效应,结果显示,各种条件下汉字识别中整体优先效应并不显著,汉字在语义上有固定含义,进而分析得出,在汉字识别中局部特征和整体特征是平行加工的,这与Delis,Robertson和Efron (1986) 提出的整体和局部的信息有可能是平行处理相似。在本研究中采用复合汉字来探讨汉字在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发现整体优先效应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视知觉与视觉表象相似的理论,也进一步表明汉字和字母在识别与加工过程中存在差异。

另外,实验二通过对旋转的四种角度两两比较,发现旋转的角度越大,则反应的时间越长,旋转加工的速率也不同。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大汉字心理旋转速率更快还是小汉字心理旋转的速率更快,即整体旋转和局部旋转在其本身的时间进程上还可能存在速度快慢的问题 (Chen, 2005)。结合邱香等 (2009) 对复合字母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提出的可能的3种假设,本研究针对复合汉字的心理旋转加工的整体优先效应也提出相应的3个假设(见表3),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进行探讨。

本实验探讨复合汉字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优先效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整体局部特征有三种形式:全局与局部、关系与属性和抽象与具体 (周国梅, 傅小兰, 2005),本研究只探讨全局和局部的整体优先效应,而关系与属性、抽象与具体在心理旋转过程是否会出现整体优先效应,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其次,汉字与字母相比有其独特性。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且构成复杂,可分表3复合汉字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中的3种假设邱香等(2009)本研究假设1字母的整体/局部旋转同时发生,但整体旋转速率快于局部旋转速率;汉字的整体 /局部旋转同时发生,旋转速率相同;假设2字母的整体旋转先于局部旋转进行,两者在旋转速率上相同;汉字的整体旋转先于局部旋转进行,但是整体旋转速率慢于局部;假设3字母整体旋转既先于也快于局部旋转。汉字的局部旋转先于整体旋转,但是整体旋转速率快。为独体字与合体字、高频字与低频字,笔画又具有复杂性和重复性等特点。有研究表明,笔画重复性对汉字认知有重要影响,笔画重复较多的汉字比笔画重复较少的汉字识别时间短,错误率亦低,并且字形识别及加工受到字体特性和笔划数的因素影响 (沈模卫, 朱祖祥, 1997)。本实验选择笔画少的高频独体字作为刺激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笔画、字频结构特征,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实验字词材料选取的原因和实验设计上的问题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再次,有研究显示情绪对心理旋转也会产生影响 (崔丽霞, 张玉静, 肖晶, 张钦, 2013),本次研究未对被试的情绪加以控制,不知是否会对实验结果有所影响。最后,心理旋转较纯视知觉加工更为复杂,大小汉字语义的一致性对心理旋转信息处理过程是否会造成一定影响 (张积家, 王惠萍, 2002),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从不同的角度对“整体与局部”进行定义,或者探讨字频、笔画特征,及复合汉字中大小汉字语义一致性等因素,对本研究的重要结论进行重复探讨。

4结论

心理刺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罗马Ⅲ诊断标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39例, 平均年龄 (42.79±8.34) 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5例, 男性15例, 女性20例, 病程2~9年, 平均年龄 (40.83±7.69) 岁;对照组35例, 男性16例, 女性19例, 病程为1~8年, 平均年龄 (41.32±8.67)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刺激内关穴及足三里穴, 连续2周, 每天1次, 每次30min, 研究中所采用的毫针 (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规格为0.22mm×40mm。对照组患者饭前30min口服多潘立酮 (吗丁啉片剂, 10mg/片, 西安杨森生产) 每天3次, 每次1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心理状态及SF-36评分。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5]

对患者最近一周的上腹痛、腹部不适、腹胀、嗳气、恶心、呕吐、早饱以及食欲下降症状进行评分。以上8个症状按照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无症状记为0分;症状轻微, 不加注意往往察觉不到记为1分;自觉症状明显, 但对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影响记为2分;自觉症状明显, 并且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记为3分。症状发作频率评价:不发作记为0分;每周有1~2天发作记为1分;每周有3~5天发作记为2分;每周发作5天以上记为3分。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为上述两项积分之和。

对患者最近一周心理状态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分, 50分以下定义为无;50~60分定义为轻度;61~70分定义为中度;70分以上定义为重度。

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根据汉化版SF-36量表进行评价, 采用统一的指导性语言对所有患者的生理功能 (PF) 、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8个维度进行评分,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组间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 (P<0.05) , 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 ,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则无显著变化 (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以及精神健康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 (P<0.05) , 其中实验组生活质量相关活力、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 目前临床大多采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但临床疗效不佳, 并且某些药物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6,7]。针灸作为一种我国历史悠久且疗法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被广大临床工作者运用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当中, 国内许多文献[8]也报道, 针灸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对胃肠功能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足三里以及内关穴的针灸治疗, 患者消化不良总积分显著下降, 焦虑和抑郁积分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说明针灸治疗既能改善患者消化功能, 又可以改善其心理状态, 同时针灸治疗还能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 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以及精神健康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因此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心理及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TIMMONS S, LISTON R, MORIARTY KJ.Functional dys-pepsia:motorbnormalities, sensory dys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AmJGastroenterol, 2004, 99 (4) :739-749.

[2]只德广, 刘彤, 岳南, 等.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0, 25 (4) :282-284.

[3]侯静, 杨少军.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11 (11) :2524-2525.

[4]王冬梅, 张新广, 陈凯, 等.针灸配合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9, 12 (3) :224-225.

[5]徐彦龙, 熊俊, 杜元灏, 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属针灸病谱等级分类依据及其思路[J].中国针灸, 2011, 31 (2) :189-192.

[6]杨家耀, 陶冬青, 彭随风, 等.电针穴位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 20 (3) :268-270.

[7]迮兴宇.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情绪概况[J].北京中医药, 2008, 27 (5) :387-389

心理刺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4年1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 (年龄满35~40岁, 有围绝经期症状或改良的Kupperman评分>15分;年龄≥40岁, 出现两次月经周期长度的改变或有围绝经期症状或改良的Kupperman评分>15分或闭经少于1年者) 。

1.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国食药监注[2011]302号) 。①年龄≥40岁、≤60岁的妇女, 月经紊乱或停经3个月以上, 且FSH>10U/L。 (注:仍有月经者应在月经第3天检测FSH。) ②人工绝经或卵巢去势的女性应至少6周, 且FSH>10U/L。③改良的Kupperman评分不小于15分者。④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PSQI) >7分 (国内常模[8]) 。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子宫及双侧卵巢完整, 3个月内未服用过性激素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1.3 排除标准

排除病例中尤其注意应包括下列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嗜铬细胞瘤、神经衰弱、精神病以及其他与主症密切相关的疾病。

1.1.4 剔除标准

①误诊;②符合排除标准;③不能坚持治疗者, 或未按治疗方案接受治疗者;④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⑤由于使用治疗失眠、焦虑或抑郁的药物, 以致无法评价治疗效果。剔除的病例应说明原因, 其CRF表应保留备查。不作疗效统计分析, 但至少接受一次治疗, 且有记录者, 可参加不良反应分析。

1.2 治疗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按照中国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CP) 制定试验计划, 遵循保证受试者权益的原则, 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方法。根据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发病率, 样本估算为60例, 以脱失率2%计算, 总的例数确定为72例。在随机分组方面, 采用DPS软件获取随机数字,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例为1:1, 随机编码表按病例入选先后顺序排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试验。

1.2.2 试验方法

1.2.2. 1 治疗方法简介

本试验主要采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以下简称CES疗法) 和心理疏导的方法。

选用美国国际电医学公司 (EPI公司) 生产的AlphaStim (安思定) , 是经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认证、中国食品与监督管理局认证、属FDA所认证的Ⅱa类医疗器械。采用CES疗法, 主要通过微量电流刺激人的大脑, 通过改善脑电波 (增强α波, 减弱δ, β波) 及调节神经递质 (5-羟色胺, 褪黑素等) 的分泌[9], 并且使患者达到放松的状态来治疗失眠。适应证包括失眠、焦虑和抑郁。Rose K[10]等对失眠的患者进行4周的CES治疗后, 对照组比实验组在失眠及情绪障碍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心理疏导主要是心理咨询师与心理疾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 对患者阻塞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 使之畅通无阻, 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 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

1.2.2. 2 方法

实验组:采用CES疗法和心理疏导同时治疗的方式。CES治疗方法为:①打开电源开关, 并将涂有导电液的耳夹电极夹于双耳耳垂;②调节电流强度 (10~500μA) , 由小到大调节至患者舒适的强度;③选择治疗时间1小时。治疗的前3天, 由医生指导使用, 3天后, 患者将仪器带回家做治疗, 并每天填写治疗时间记录表。同时, 接受一周一次的心理疏导。

对照组:单采用心理疏导治疗。接受一周一次的心理疏导, 共持续8周。

1.3 疗效观察

改良的Kupperman指数评分 (KI) 项目包括血管舒缩症状 (烘热出汗) 、感觉障碍、失眠、精神性症状、抑郁、头晕、乏力、关节与肌肉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欲减退、泌尿系感染。每个成分按照0~3等级计分, 上述症状的转换数相加之和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状评分。以上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进行。

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PSQI) 广泛应用于评定受试者的睡眠质量, 18个计分条目分成7个成分, 每个成分按照0~3等级计分, 包括7个成分, 分别是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 累积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 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以上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进行[11]。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是广泛应用于评定受试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常用量表, 分别由20个项目组成, 每个成分按照1~4等级计分, 累积各个成分得分为总粗分, 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到标准分。以上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时进行[12]。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资料用Excel2010整理录入, 他人抽查核对, 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 卡方检验, 方差分析。

共13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知情同意后, 随机入组接受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在基线评定后失访和退出研究, 未进行主要疗效指标评估, 因此进行意向治疗 (intend-to-treat, ITT) 的患者为131例, 符合预初研究设计要求 (样本量为120) 。9例患者在主要疗效指标评定后中途退出研究, 最后完成8周指标评估的患者为122例, 失访率为12.2%。

2 结果

完成试验患者122例, 入CES+心理疏导组 (A组) 为63例, 入心理疏导组 (B组) 为59例,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 (47±4) 岁和 (46±4) 岁, 组间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2) 。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分布等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38, P=0.20) 。

2.1 两组患者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基线时两组患者改良的Kupperman评分分别为 (22.5±7.1) 分和 (23.3±6.2) 分 (P=0.67) ;治疗后4周, CES+心理疏导组减分值便>7分, 提示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 治疗8周后, 减分值达到了12.4分, 围绝经期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而心理疏导组在治疗4周后减分值为4分, 治疗8周后, 减分值为5.6分, 明显低于CES+心理疏导组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PQS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由于本试验不涉及催眠药物的使用, 所以PSQI-Ⅵ为0。基线时两组患者PSQI总评分分别为 (15.1±2.5) 分和 (14.5±3.0) 分 (P=0.09) ;治疗后4周, CES+心理疏导组减分值便>7分, 提示失眠症状改善, 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失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治疗8周, 减分值>9分) ;而心理疏导组在治疗后4周减分值仅为3.7分, 治疗8周后, 减分值为6分, 明显低于CES+心理疏导组 (P=0.00, 见表1) 。

2.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 (基线) 均存在中等严重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见表2) ,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8周, 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有显著减轻, 减分率达50%以上。CES+心理疏导治疗组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率平均较心理疏导组高7%~10% (P=0.00) 。

注:A组:CES+心理疏导组;B组:心理疏导组;与B组同期比较, aP<0.01

2.4 安全性分析

CES+心理疏导组 (63例) 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心理疏导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头晕, 恶心, 皮肤刺痛感, 在减小CES治疗使用强度或停止使用CES治疗后, 不良反应均会自行消失, 属于轻微和可控范围。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但越来越多的医家在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的基础上, 雌激素水平的过度降低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失衡, 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已得到了公认[13]。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激素替代疗法 (HRT) , 但HRT利弊相伴存在, 最佳治疗剂量范围比较狭窄, 易发生不良反应, 而且不适用于患有性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 比如卵巢癌、子宫癌等, 并且可能会加大患有卵巢癌或者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采用非药物治疗不仅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对于性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同样适用, 并且安全性高, 患者承担风险极低。

围绝经期失眠发病率较高, 大多数患者短期或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解决失眠问题, 因此出现了很多患者滥用失眠药物, 对药物出现了依赖性、耐药性和成瘾性,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使用CES+心理疏导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失眠的状况在第4周就有了较大程度的缓解 (P<0.01) , 起效比单独采用心理疏导快, 而且疗效也优于单用心理疏导组。并且心理疏导组的失访率更高, 提示心理疏导组由于起效慢, 依从性较低。值得注意的是, CES+心理疏导不仅缓解了围绝经期失眠的状况, 而且第4周改良的Kupperman评分也明显降低 (P<0.05) , 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围绝经期症状缓解的更好 (P<0.01) , 可能是由于CES促进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和平衡, 从而改善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带来的神经递质失衡问题。

因此, 我们采用CES疗法与心理疏导结合, 既可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又达到了快速起效和疗效稳定的效果, 尤其对于药物依赖患者或无法使用药物的患者更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本研究随访观察时间为8周, 长期治疗的疗效如何有待探讨;再者, 本试验未进行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研究;最后, 仅侧重量表的症状学评估, 对于围绝经期患者的睡眠结构 (如多导睡眠记录) 并未涉及, 因此需要今后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注:A组:CES+心理疏导组;B组:心理疏导组;与B组同期比较, aP<0.05;bP<0.01

摘要:目的:比较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结合心理疏导方法在围绝经期妇女失眠治疗中, 对于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失眠症状、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 探讨非药物治疗对于围绝经期患者失眠症状的疗效及意义。方法:随机对照研究, 为期8周;评价工具包括改良的Kupperman评分、PSQI、SAS、SDS;139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入组CES+心理疏导组或心理疏导组, 最终有122人完成试验者分析。结果:治疗后4周, CES+心理疏导组改良的Kupperman评分减分值便>7分, 治疗8周后, 减分值达到了12.4分, 而心理疏导组在治疗4周后减分值为4分, 治疗8周后, 减分值为5.6分 (P=0.00) ;治疗后4周, CES+心理疏导组PQSI减分值便>7分, 提示失眠症状改善, 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失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治疗8周, 减分值>9分) ;而心理疏导组在治疗后4周减分值仅为3.7分, 治疗8周后, 减分值为6分, 明显低于CES+心理疏导组 (P=0.00) ;治疗后8周, 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有显著减轻, 减分率达50%以上。CES+心理疏导治疗组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率平均较心理疏导组高7%~10% (P=0.00) 。结论:CES疗法与心理疏导结合, 既可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又达到了快速起效和疗效稳定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心理刺激 篇5

许多研究报道Ca2+在细胞分泌与神经传导系统中有重要作用[2]。然而Mg2+在神经生理传导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外周躯体感觉系统中的作用还了解甚少。Mg2+可能不仅影响机械刺激引起的表皮感觉,而且影响疼痛或非疼痛的热感觉的传导[3]。Bilotto等人[4]报道由高浓度氯化钠(3M)引起的牙内神经活性可以被氯化镁,硫酸镁与氯化钙溶液抑制。因此要知道在Mg2+外周给药后感觉实验真正的变化,则在人体上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在我们的研究中心对受试者评估疼痛等级,以及实验药物的影响。皮下注射硫酸镁后除了对有害的机械刺激和有害的辐射热刺激进行检测, 我们还对无害机械刺激进行了实验评估,例如触觉敏感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6~34岁,平均29岁。自愿参加实验并同意实验程序进行了以下实验。应用双盲的方法,在实验者的前臂尺侧远端位点注射0.1mL药物溶液形成皮丘:用0.5M与0.05M的硫酸镁(MS),渗透压为524mOSM/337mOSM,pH值为6.0~7.0;对照组是在对应的另一前臂同样位置注射0.1mL的生理盐水(0.9%氯化钠 290mOSM)。注射后1min,10min,20min,30min,45min与60min在硫酸镁注射点与氯化钠注射点分别检测影响效应。

1.2 实验过程

1.2.1 触觉评估

用马尾刷来检测触觉,将皮下注射形成皮丘区域与未受影响区域的皮肤触觉进行对比。同一手臂的正常区域的感觉等级定为100%,皮丘区域的痛觉评定方法与触觉评估方法一样。

1.2.2 触觉压力域值实验

用Fery氏纤维来测定触觉压力阈值,触觉压力阈值可以转换为数值。

1.2.3 钳夹痛评估实验

在皮下注射形成的皮丘区域和未受影响的正常区域进行钳夹刺激比较。规定以正常皮肤达到同样的结果定为10,皮丘区域皮肤痛觉评估标准与钳夹痛标准相同。

1.2.4 测定对有害的热辐射刺激引起痛觉反应的潜伏期

热辐射刺激是用灯箱孔(直径4mm)发出的光束定位照射皮下注射形成的皮丘区域。从开始热辐射开始,如果受试者感到疼痛,可以随时关上灯箱。记录热辐射刺激时间(灯箱由打开到关闭的时间)作为痛觉反应潜伏期时间。

2 结果

通过VAS评估不同强度的自发痛,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在注射MS(0.5M与0.05M)之后1~20min内用马尾刷测试发现注射部位的触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用Fery氏细丝线测试触压觉的阈值,发现在1~45min内注射部位的触压觉阈值升高。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在注射0.5M与0.05M的MS之后10min内出现触压觉阈值升高。用动脉钳测试钳夹痛,发现注射0.5M与0.05M的MS之后1~10min内出现痛觉迟钝。

实验结果显示在注射药物1~45min内热辐射引起的痛觉潜伏期明显缩短。在注射0.5M与0.05M的MS之后1~20min内出现痛觉潜伏期缩短,注射MC后1~20min内也出现痛觉潜伏期缩短。见表1。

3 讨论

研究发现硫酸镁能抑制有害或无害机械刺激引起的感觉,但都会产生注射后的自发痛,并且会不同程度地上调对热辐射的敏感性。解释Mg2+诱发感觉迟钝的机制大致如下:因为Ca2+与Mg2+都可以影响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高浓度的Mg2+通过提高膜阈值来直接抑制神经轴突的兴奋性。另外,后期研究表明,外周NMDA受体参与有害机械刺激产生的最初的痛觉传导,而Mg2+对NMDA受体有拮抗作用。最近报道通过研究Mg2+与NMDA受体的关系可以评估机械刺激的重要性[5]。现已发现给大鼠皮肤内注射MK-801(NMDA受体的拮抗剂)也会抑制其对有害或无害刺激的反应。原因是MK-801可以通过与Mg2+非竞争性地拮抗中枢NMDA受体,可能Mg2+通过抑制NMDA受体,进而抑制皮肤内神经冲动的传导。只有少数研究者研究Mg2+对热刺激的影响。研究表明Vanilloid受体例如VR1与VRL1都是可以接受热刺激进而激活神经元细胞的受体,VR1受体蛋白体外克隆实验中发现VR1是Ca2+与Mg2+非选择性的渗透压离子通道[6]。根据体外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推测Mg2+可能也抑制VR1的活性。然而在体内环境中,皮下注射Mg2+会产生热痛觉过敏与自发痛。因为在细胞内与细胞外基质中都存在Ca2+结合蛋白或其他被激活的细胞,这样VR1受体的作用应该是被抑制的,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那么说明热痛觉过敏可能与其他级联反应有关。 本实验中还观察到皮下注射Mg2+后有红肿现象。基于先前的研究,神经冲动可以在周围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中传导。这是由于受损伤部位周围的轴突反射性释放传导递质造成血管扩张形成红肿。根据我们的观察,由损伤部位产生的红肿大约扩散1.5~2.0cm,是由于轴突反射使血管扩张造成的。因为本实验是研究由某一剂量的Mg2+引起的纯感觉的改变。我们没有用其他溶液调节注射液的pH值与渗透压。应该考虑到低pH值与高渗透压都会影响神经生理反应。但如果给药的剂量很小,细胞外液的一些缓冲系统可以立即将药物中和。本实验观察到外周注射Mg2+后可以引起人体外周神经触觉与触压觉迟钝,而对热辐射刺激痛觉过敏。Mg2+的基础研究目前比较少,希望本实验可以为神经生理学痛觉基础研究进行补充,并且有助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Mg2+对周围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双盲法,分别给20名健康志愿者皮下注射0.5M、0.05M硫酸镁成皮丘,然后分别测试皮丘区域皮肤的触觉、触压觉与热痛觉,并设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结果:注射Mg2+后皮丘区域皮肤出现触觉、触压觉迟钝,而热痛觉过敏的现象。结论:发现Mg2+可以抑制周围神经触觉、触压觉的传导,但提高热痛觉的敏感性。

关键词:触觉迟钝,热痛觉过敏,Mg2+

参考文献

[1]Allen NJ,Karadottir R,Attwell D.A preferential role for glycolysisin preventing the anoxic depolarization of rat hippocampal area CA1pyramidal cells[J].J Neurosci,2005,25:848-859

[2]Hung YC,Chen CY,Lirk P.Reg Anesth Magnesium sulfate dimin-ishes the effects of amide local anesthetics in rat sciatic-nerve block[J].Pain Med,2007,32(4):288-295

[3]Henrich M,Buckler KJ.Effects of anoxia and aglycemia on cytosoliccalcium regulation in rat sensory neurons[J].J Neurophysiol,2008,100(1):456-473

[4]Bilotto G,Markowitz K,Kim S.Effects of ionic and non-ionic so-lutions on intradental nerve activity in the cat[J].Pain,1988,32(2):231-238

[5]Tursun P,Tashiro M,Konishi M.Modulation of Mg2+efflux fromrat ventricular myocytes studied with the fluorescent indicator fu-raptra[J].Biophys J,2005,88:1911-1924

刺激的枪战 篇6

枪战开始了,我拿着我的“黄河二号”来到草堆旁,然后蹲下来,装上子弹,头稍微露出来,我在观察“敌情”呢!果然,我发现有个人溜进了巷子里,那巷子只有唯一的出口,看你咋办?我像小猫一样警惕地走了过去,贴着墙,捡起一块石头,当闪光弹扔了进去,趁里面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我赶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了进去,把里面的人给逮了。哈哈,我成功“俘虏”了一个敌人。但是正当我高兴时,“呼,呼!”我被别人偷袭了!反成了别人的“俘虏”,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吸取教训,先把自己悄悄地隐蔽起来,然后通过一个小洞来窥视别人,我左顾右盼,就是等不到人,这可把我急坏了。我可没那个耐性,于是,我拿着枪出去“冲锋陷阵”了。我找了大半天,就是找不到人,这可怎么办?我准备回“司令部”了,可就在我无意间回头时,看见了一个人影,我对准他开了一枪,只听“嗷”的一声,那人“噌”的一下,拔腿就跑,我心里是胸口挂钥匙——开心。好不容易发现一个敌人,怎能放过呢?我便像看见了奇珍异宝一样飞了过去,穷追不舍,终于把那人给抓住了,“呼……呼……”我上气不接下气。付出总是会得到回报的,我带着我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唱着《小二郎》,回去和大家会合了。没想到,刚走到一半,“刷,刷,刷”,一连蹦出好几个人,把我给“包饺子了”。唉,怎么每回都是这个结果啊!

哈,真是太高兴了、太刺激了!

教师点评

“刺激”平菇巧增产 篇7

在平菇子实体开始形成阶段, 每天给予7~10℃的温差刺激, 可促使早出菇和子实体发育整齐。具体方法:白天盖膜保温, 在晴天的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 通过降温加大温差, 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温刺激。

先将菌床 (或菌袋) 敞开干燥1~2天, 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 每天喷水2~3次, 连喷2~3天, 在此期间可敞膜通风 (菌床表面培养层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为宜, 料面上的积水可用棉布吸干) , 最后盖上地膜保温, 几天后便会现蕾。

3惊菌刺激。

在菌丝长满培养基后, 用弹性较强的木条挤压、拍打培养基, 可促使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一般可增产15%左右。

4.覆盖加压刺激。

用消过毒的旧报纸、麻布袋、细土等覆盖在培养料面上, 在压力的刺激下, 菌丝体会迅速生长。

5.光照刺激。

平菇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 待菌丝发好后再增加光照。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光代替。

6.草木灰刺激。

上一篇:教育的异化下一篇:互联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