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2024-06-02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精选4篇)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篇1

读经、成人礼、祭拜黄帝陵等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近年成为中国流行风景。有识者认为, 这是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反传统文化思潮后, 重新认可传统文化的表现。的确如此, 近些年, 传统文化的确从国家层面到知识界甚至到民间都取得了普遍认同感。传统节日, 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开始以法定节日的形式成为国家节日, 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成为人文学科学者热衷的话题, 就连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百家讲坛”推出的有关传统文化典籍的讲座, 也造就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面对种种现象, 不由得深思, 人们在跟风式的追捧传统文化的原因何在?传统文化为什么对今天的人们还有强大的吸引力?传统文化到底应该以何种形式存在于当今人们的生活中?上述等等问题都是我们在思考传统文化时常常思考的话题。身处当今这样一个重新思考传统的时代, 象五四先哲一样断然否定传统文化已经不可能了, 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成为喧嚣的社会生活的重要精神活动。值得肯定的是, 传统文化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着疗救物质主义时代病的功能。但是, 事实上传统文化常常沦落为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例如, 大家都知道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不就是被称为少林寺的CEO么?所谓的“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不同样成为各级官员开放传统文化资源的口号么?一面声喊要继承传统文化, 一面谋取物质利益,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成为人物面对传统的普遍性心态和行动方式。

忧思当下传统文化热, 读着罗伟章的《大河之舞》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 , 别有一番滋味。《大河之舞》的叙事从表面来看显得比较简单。《大河之舞》叙述的主线是寻找消失的巴人。历史上, 巴人好斗, 以善战闻名于世。在一次战斗中, 巴人被铁桶般的包围了起来。后世就传说巴人从此消失了。然而一次考古挖掘中, 半岛上的墓穴里发现了巴人的踪迹, 而进一步研究表明, 巴人其实并没有消失, 生活在半岛上居民其实就是巴人的后裔。然而, 《大河之舞》并不是仅仅要叙述巴人的历史与今天。《大河之舞》其实在沉思, 传统何以存在?它是以何种形式与今天建立起了联系?这些思考才是小说的核心内容。

巴人典型性格特征是封闭、好斗, 文化遗产是摆手舞, 这些都沉淀在巴人的子孙身上。《大河之舞》中的罗建放, 其实是巴人的典型表现。他自闭, 瞧不起半岛人学文化, 也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学文化。自闭于狭小世界的他, 甚至和时代脱节极其严重。他父亲曾是半岛的大地主, 他的房产先后被没收、改造他用。1980年代当宣布他父亲在政治上解放后, 罗建放居然聚合群众前往中学, 要收回他父亲被政府没收的房产, 也就是现在的中学食堂。不仅如此, 他还把巴人的文化遗产摆手舞看做是个人私产, 不允许别人在半岛表演。他保留着巴人的野蛮文化行径, 居然强奸了同为巴人后裔罗疤子的疯女儿秀云, 致使秀云怀孕。罗建放的儿子东娃, 也继承了罗建放的文化基因, 他与罗建放一样好斗、一样自私、一样封闭。当确证罗建放是强奸秀云的凶手后, 半岛唯一的知识分子罗传明写下了罗建放的供词, 准备送交司法机关问罪。然而, 东娃延续了半岛人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刀劈死了父亲罗建放。而作为杀人犯的东娃最后也被枪决。这个不希望外人来解决半岛人纠纷的人, 他无法预料他最终的命运同样掌握在外人手里。《大河之舞》对于罗建放和其儿子东娃的性格刻画, 其实寄予作者对于延续传统的一种思考。作为巴人后裔的罗建放、东娃, 他们固步自封地以传统半岛形象示人, 最终以自绝于时代的方式走向绝路。如何传承传统?罗建放、东娃延续传统的道路, 显然不是《大河之舞》要呈现给我们的传承传统的道路。

《大河之舞》浓墨重彩的叙述了罗疤子一家的命运。与罗建放、东娃不同的是, 罗疤子、女儿秀云、罗杰, 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传统。同罗建放一样, 罗疤子也是巴人后裔。不过, 与罗建放不同的是, 罗疤子以崭新的方式出现在半岛。他放弃了象罗建放那样以武力来解决问题的传统方式。比如, 当罗疤子的女儿秀云把东娃扔在地上的时候, 罗疤子采取的上门道歉的息事宁人的方式, 而罗建放却希望以武力格斗的方式了却两家的恩怨。其实, 罗疤子早年也同其他半岛人一样, 崇尚武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还是风云人物, 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 积极参加半岛的政治、社会活动。然而, 两件事情改变了的人生命运。一件是他和其他七个人一起去砍伐被半岛人称为神树的大树, 就在神树倒地后不久, 他的女儿秀云突然变得疯癫不已。同时, 其他伐树的村人以各种神奇的方式离开人世。另外一件事是, 有天晚上他拿着利器去批斗老校长, 然而, 莫名其妙的是, 利器在漆黑的夜晚莫名其妙地伤害他自己, 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标志性的疤痕。这两件事的发生, 使罗疤子认识到, 在客观的物质世界背后, 一定还有一个神秘力量, 在改变着他的人生, 迫使他的人生脱离了半岛人的轨道。

“神秘”此后与罗疤子一家如影相随。秀云在神树倒地后变得疯疯癫癫。然而这疯癫却是她接通了神谕的表现。她对河水有着天然的亲近, 而河水就是半岛人的冥冥之中的神水。秀云的疯癫, 意味着她身为现实中的半岛人, 但是她的精神已经通向了另外一个为半岛人所不知的神秘世界。被罗建放强奸后, 秀云生下女儿。在身体虚弱即将离开人世时, 她再次显示了神秘的之处:她居然发出了“巴盐”这个标志着巴人的音节。这个被秀云弟弟命名为罗巴艳的小女孩, 罗疤子为了顾及脸面企图将她捂死。罗疤子的妻子张云梅救活了她, 将她放在船上, 随水飘走。这个后来生活在异乡叫李船生的姑娘, 竟然能跳出标准的、就连半岛人也痴迷的摆手舞。这个出生在半岛, 却从未在半岛生活过的女孩子, 神奇地接通了半岛人的历史。

李船生对巴人独特舞蹈摆手舞的无师自通的继承, 固然显示了传统的神奇力量。然而发生在罗疤子的儿子罗杰身上的故事, 显然在此印证了传统与当下的神秘联系。同为半岛人的子孙, 罗杰与东娃不一样。东娃象他的父亲罗建放, 崇拜巴人的武力, 表现出野蛮的根性。但是, 罗杰却莫名其妙地崇尚知识。这个失学多年的男孩子, 每天沉浸在中学教师优美的钢琴曲中, 甚至为了能近距离地接近音乐老师, 这个男孩子居然愿意成为一名超龄的初中生。罗杰喜欢聆听音乐, 并且对音乐老师也产生了爱恋之情。对于半岛而言, 罗杰无意是另类, 然而, 他又是半岛人自己的子孙, 传承着巴人的血脉, 但是, 他走出了半岛。

可以说, 罗杰是巴人的今天, 但是传统、历史对于巴人这新时代的子孙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小说叙述了发生在罗杰身上种种神异的事情。罗杰到铜坎洞去打渔, 听到了千军万马厮杀的声音, 其实, 那声音是当年巴人从洞中突围的声音。从铜坎洞中出来后, 罗杰的背上时时隐痛。然而这隐痛却与从半岛发掘的墓坑M22号墓墓主有着神秘的对应。这个墓主是位头领, 他左肢残断, 右手屈举, 背部骨骼箭镞密布, 刀伤若干。至此, 《大河之舞》把罗杰和墓坑里首领联系在一起:“罗杰身上有多少征兆啊!他那年去铜坎洞打渔, 听到了那么多的声音, M22号墓启开的时候, 在场的半岛人同样都听到了。他常常无端地闹着背痛, M22号墓主的背上, 就带着密集的创伤。而且这座墓就在他家的田里。别人出去, 当个小包工头, 一年挣个七万八万就算发财, 他一出去, 不生不响就挣了想怎么花都花不完的钱”。联系发生在罗杰身上发生的种种奇妙的事情, 人们认为, 那个躺在墓坑里的墓主, 他的今生就是罗杰。《大河之舞》通过这样的叙述, 其实把传统和现代勾连在一起。《大河之舞》的叙述其实表明,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联系, 并不在于物质层面, 传统对于当下来说, 其功能也不是功利主义的, 它是神秘主义的、超越物质, 是超越当下而又熔铸在当下之中的神性。

《大河之舞》在叙述的表层探究巴人的去向, 而其深层的叙事却是探究传统与当下的关系。《大河之舞》对比叙述了传统与当下的两种关联。其一就是以罗建放为代表的机械地延续传统的方式。罗建放是半岛人的后裔, 这无疑是肯定的, 但是他只是以肉身的方式遗传着半岛人。而罗疤子一家却不一样, 在他们的身上, 以精神的神性力量, 和传统建立起了联系。《大河之舞》以罗建放一家的覆灭和罗疤子一家在当下的发展作为对比, 思考了延续传统的方式。

至此, 联系当下中国面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我们不得不深思。《大河之舞》回应了中国的当下文化语境。的确, 中国当下对于传统的开发、利用与学习, 更大程度上是物质利益, 这种功利主义的方式, 是否就是像《大河之舞》中的罗建放一样, 最终无非是走入消灭传统的死胡同。而罗疤子、秀云、罗杰, 在他们身上显示的传统的神秘, 揭开了传统和当下的关系。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是精神的, 传统对于现代是形而上的, 传统在现代, 但是对于现代来说又是超越现代的。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篇2

篇一:大河之舞教学反思

《大河之舞》是一部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其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歌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门戈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宏、异彩纷呈的佳作。

为了教学节上好这节课,首先由尚老师在五年二班进行了试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我们把节奏作为本节课学的切入点(X 0 0 0和X X X X,)以节奏做为主线,让学生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模仿参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节奏的学习让学生聆听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但是由于本班孩子很少有在外面学习舞蹈的,并且音乐的思路很窄,再加上孩子们平时没有和我合作过,所以本节课几乎是失败了。

通过课件的播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对踢踏舞有直观的印象。加深对这首乐曲的印象。五年二班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属于非常的木讷、启而不发,大部分孩子不能够伴随着音乐进行舞蹈。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动作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就是直直的站着,这也给我的上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个部分几乎是以失败告终。

篇二:大河之舞教学反思

今天轮到我们音乐作课,作为教学节的展示课,我们克服了没有音乐教室这一最大的困难。准备了五年级第四单元的《快乐的舞步》一单元。

为了这次教学节,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备课。并且进行了磨课。第一次是一周前在五年二班进行了试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我们把节奏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切入点(X 0 0 0和X X X X,)以节奏做为主线,让学生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模仿参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节奏的.学习让学生聆听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但是由于本班孩子很少有在外面学习舞蹈的,并且音乐的思路很窄,所以本节课几乎是失败了。

通过课件的播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对踢踏舞有直观的印象。加深对这首乐曲的印象。五年二班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属于非常的木讷、启而不发,大部分孩子不能够伴随着音乐进行舞蹈。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动作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就是直直的站着,这也给我的上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个部分几乎是以失败告终。

今天在五年一班的正式上课,孩子们展现了一定的风采。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我们还是把节奏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切入点(X 0 0 0和X X X X,)以节奏做为主线,让学生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兴奋的模仿参与,并且通过节奏的学习让学生从聆听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中熟悉记忆音乐。孩子们积极的响应。并且非常快的就熟悉了乐曲的主旋律。在分段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从我们欣赏乐曲以来都是A B A的形式出现的,有孩子说出了不同的段落。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孩子们就回到了正轨。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篇3

现在,大河之舞有一组人(BOYNE)在北美巡演,第二队巡演在英国和欧洲(CORRIB),还有一组在每年的夏季在爱尔兰巡演(Foyle)。由比尔·威兰作曲,莫亚·多何第制作,约翰麦高根导演的大河之舞,起源于制作人莫亚·多何第在1994年4月都柏林欧洲歌曲竞赛时一个七分钟的秀。这是一个舞蹈,音乐,歌曲创新的和令人激动融合。植根于爱尔兰传统,技艺高超的表演者推进爱尔兰舞蹈和音乐进入当代,俘获了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的观众。每个团组拥有80个演职人员,包括激动人心的爱尔兰舞蹈队,爱尔兰音乐家和大河之舞乐队以及来自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在比尔·威兰充满魔力的乐曲中起舞。观众的热浪不仅仅表现在购买演出票的热情上,更是在无数的DVD,视频,和CD得销售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并且与其它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内容多元且丰富,看后使人赏心悦目。百老汇超级制作人莫亚·多何第在1994年的欧洲电视网歌唱比赛中,特别为大会制作了7分钟的舞剧短片,令3亿观众看得心醉神迷,意犹未尽。于是莫亚便与著名作曲家比尔·惠南以及名导约翰·麦根共同策划制作,在充实了原始版本的构架后,完成了这部精彩绝伦的歌舞作品——《大河之舞》。1995年《大河之舞》在都柏林的波音剧院首演,结果大获成功,1997年此剧更是获得了格莱美《年度最佳音乐剧》的殊荣。《大河之舞》一剧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直至近日,国际上的演出邀请仍在不断地增加,喝彩声也从未停歇……

今天,来到中国的《大河之舞》实在值得全家一起去感受这份精彩。

《大河之舞》

自1995年在都柏林首演以来。大河之舞已经……全球演出超过12000场。

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座剧院演出。超过2500万观众现场观看了大河之舞的演出。全球拥有27亿的电视观众。

巡回演出里程超过5630D0英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往返距离。荣获格莱美“最佳音乐剧大奖”并在全球销售出大河之舞的DVD1000万张。共1200位舞者曾加入演出团,用过12000双舞鞋,穿过9000套服装,喝掉15万加仑矿泉水。

耗损一万五千五百条吉他、贝斯与小提琴琴弦。

《大河之舞》舞者累积学习踢踏舞年份长达17500年。

物理治疗室已用了38400卷弹性绷带。

巡回彩排时间已达12000小时。

《大河之舞》赏析 篇4

一、总括

《大河之舞》气势恢宏、庄重又不失轻松欢快、简单纯粹,感染力极强。把每一场分开来看,或情感渲染,或感官刺激,或场景展现,都表现了一幕幕不同的特定情境;而如果把整个舞剧串起来,就犹如一部讲述爱尔兰文明的史诗,讲述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这些永恒的主题。

二、分场赏析和回顾(《大河之舞》2014年北京演出场)【第一幕】

【第一场】与太阳共舞

爱尔兰特色的吉格舞曲伴奏,在靛蓝灯光呈现的黑夜里,女舞者着黑色的短裙,行着庄重的步子入场,她们上身挺立神情凝视。其间舞者们围成一个圈,就像是围着一团火跳着篝火舞,表达对造物的歌颂和敬畏,这个过程中音乐节奏特别快而舞者的舞步与节奏相合完美。舞者们退去时一下子安静下来,非常辽远宁静而又庄重,神秘与敬畏在不经意就传达到听者的心灵最深处,非常像是宗教仪式。

【第二场】心灵的哭泣

灯光依旧是蓝色和靛色的灯光,柔和而不失典雅。大圆月的背景下,女子美声独唱先起,就像爱尔兰风笛的悠扬高亢,甜美声里又有隐约的颤抖。接着美声合唱,凝重圣洁就像教堂的诗朗诵,而他们每人拿着一根白色温柔的蜡烛。【第三场】康迪斯〃凯瑟琳

音乐忽转而轻快,一群着酒红色短裙的女舞者踩着精灵一样欢快的舞步出场,她们的舞蹈融入了芭蕾,跳跃轻快犹如“四小天鹅”。接着女子独舞,肢体动作非常优美,舞步有了较多的旋转和滑步。继而三位男舞者出场,音乐变得怪异和有挑衅气氛,那位有着贵族的气质的女舞者与他们好似挑战。

【第四场】致库丘林的挽歌

笛子独奏,高、远,致一个短暂但却英勇的生命。【第五场】雷电

男子群舞,没有音乐,但舞步就是音乐,节奏、层次感,闭上眼睛听声音能感受舞者的动作。而快速且铿锵有力的舞步绝对给人闪电的迅势。

【第六场】Shivna神话

这段不是踢踏了,舞风转变。月光照射的高黑的夜幕,蛮荒的树影下,一男一女各自舞动,演绎和述说着故事,给人原始的和英雄的感觉,他们的舞步野蛮但又不缺柔美。

【第七场】火舞

蹿动的火苗里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身影,她开始舞动,那么柔美又矫健,红黄色的灯光打亮,西班牙风格的音乐响起,舞者一袭红裙加快舞步,热情奔放。其间在弗拉门戈原有脚步打点的舞蹈中融入了踢踏,充满激情,偶尔的跳跃就像蹿动的火焰。

音乐一转,四名银色着装的男舞者出现,灯光骤然变冷,只有女舞者身边有微弱的红光,男舞者试着逼近女舞者,就像是冰要去扑灭这团火,但火舞者无所畏惧,充满智慧和他们周旋。他们不停的舞动,最后融为一体,浅浅的红光笼罩了舞台。这整个的五人群舞就像冰与火的交融。表达了对火的赞颂和敬畏。

【第八场】走进春天 收获

绿野乡村的背景里响动着纯乐器的拉、吹、打击,轻快祥和,就像是晚会。

【第九场】大河之舞

灯光回到蓝色的基调,女子美声独唱和齐唱间接响起。接着美声歌唱者退去。碧绿柔和的波光里,身着绿色的女舞者和男舞者各自舞动一段之后是群舞,气势磅礴,就像大河滔滔不绝,仿佛自然造物的大河之下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力。【第二幕】【第十场】梦醒美洲

星空下的群山里,小屋亮着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群舞。他们愉快放松、着装轻简,音乐欢快,就像是一个大型乡村舞会。这时,音乐骤变,女声独唱响起,刚刚齐舞的舞者细细凝听,他们深情的凝视对方和远方,好似依依不舍。

【第十一场】准备起飞

再最后舞一曲吧,于是他们又舞动起来。直到最后小提琴响起,舞者褪去,背景切换到夕阳下的海边。

【第十二场】新世界的劳工 1.自由拯救他们的灵魂 男高声独起,孤独无助。接着其他歌者加入,他们一齐歌唱了一首渴望自由之歌,heart,soul,love。

2.踢踏舞

街上,两名男子以自由轻松的舞态出现,他们的手脚完全放松,这是美国纽约风格的爵士踢踏,舞风朴实散漫。接着三位王子风范的舞者出现,他们上身挺拔,身体瘦长,与前两位舞者竞技时带着贵族式的傲气,不同于美式踢踏双脚放松张开的舞步,爱尔兰踢踏舞者双脚45度交叉,较多跳跃。

3.俄罗斯的狂舞者

服饰、音乐和舞步都欢快而充满了异域情调,手臂尽管更自由有了较多动作,不过总体较直,甚至加入了很多杂耍风格的动作。

4.世界的心跳

载歌载舞,节奏扑通扑通就像激动的心跳。5.安达卢西亚

土黄色的灯光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着性感黑色长裙的西班牙女舞者激情洋溢。

【第十三场】家乡的中心地区

大圆月下小提琴独奏。接着二胡、琵琶、笛子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这首中国耳熟能详的歌曲的主题和感情基调都与《大河之舞》有很好的融合。在各种乐器齐奏之后,男女双人舞,高跳跃大跨步地进场。其间男舞者用脚步模仿击鼓声,表现得简直一模一样。最后是列队齐舞,气势浩大。【尾声】

任何历史的凝重都在这一刻化为轻松欢快和团结凝聚。

三、总赏析

1.舞蹈集中展现了踢踏舞

听说一位伟大的踢踏舞家更像是一位音乐家,这话真是对极了!所有的踢踏舞在《大河之舞》中都展现了复杂的打击技巧,节奏快而清晰。

作为主要舞风的爱尔兰踢踏舞,上半身基本保持直立挺拔,脚步以小腿动作为主,其舞步充满跳跃性,活泼而欢快。手臂的动作则相当简洁,有的也多为直线运动,如第一场和第九场中的男子独舞,除了叉腰的动作手几乎是有力的直伸,而且即使是叉腰或是屈肘也屈得非常直而有力,绝不放松,这点与美式踢踏完全不同,就像“第十二场:新世界的劳工”里一样,美式踢踏舞风朴实散漫,看起来全身都是放松的,所以舞者手臂就是很随意地舞动,幽默诙谐,而且,他们的双脚放松地跨开着。此外,英式踢踏则强调以芭蕾优美的肢体动作为主,如“第三场:康迪斯〃凯瑟琳”中的女子独舞,在舞步方面则有较多的旋转、滑步等,给人以贵族的气息。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场火舞中,弗洛门戈里的踢踏被舞者跳得极尽恰当,看红裙、身体和手是热情,看跳跃的踢踏是泼辣与活力。

2.表现内容广

《大河之舞》集中展现了爱尔兰和踢踏舞文化。可以说,对于像我这样的门外汉,看一部舞剧并试着去了解和赏析,真的是收获颇多。除了舞蹈,其中最直观的是着装,比如“第十场:梦醒美洲”开始时的群舞者,男士是衬衫马夹加马裤,而女舞者则是朴素色大摆长裙,在18世纪,女舞者就多半是穿着普通的粗布洋装或者她们上教堂所穿着的洋装。而爱尔兰素有“翡翠岛国”之称,全国绿树成荫,文化中非常具有乡村气息和情怀,《大河之舞》也展现了这一点。

听觉上来说,爱尔兰风笛悠扬高亢、沧桑感伤,如“第四场:致库丘林的挽歌”,甚至可以说,爱尔兰舒缓的音乐和歌声都多少有这个特点,如第二幕开始时的笛声,虽然舒缓悠扬却也夹着沉重和感伤,而人声吟唱就像清寒的空气,使听者的心灵也变得干净、一尘不染。

而上面所说的这些都可能与爱尔兰的宗教文化有关。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凯尔特古代宗教以德鲁伊德教著称于史,宗教祭祀仪式隐秘,往往选择在夜阑人静、满月高悬之际,在小森林或林间空地举行他们独特的执祭习俗,《大河之舞》第一场和第六场可以发现这点的影子。德鲁伊德教义的核心是灵魂转世说,主张人死后灵魂不死不灭由一个躯体转投另一身体,凯尔特人的神明信仰使他们充满敬畏,他们有很多广为传播的神话。所以,他们也敬畏和赞颂日月星辰这些最直观和震撼的自然力量,除了能从“与太阳共舞”中强烈感受到这一点,也能从舞台出现次数极多的大圆月及星辰山河的背景看出来。

也许也与宗教上的神秘与敬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爱尔兰人非常喜欢蓝色和靛色,舞剧中的蓝靛光可以说是主色调。靛色是直觉力和睿智的象征,看起来沉静却隐藏活力,具有复杂不可思议的涵义,而蓝色代表精神力。此外非常值得一说的是,《大河之舞》第十二场第二段两种踢踏竞技那一段,舞者精湛的舞步无可挑剔之外,“竞技”这种形式的融入也恰提醒了观众美式踢踏的历史和展现了爱尔兰人的个性。

美式踢踏舞发源于社会底层民众,而且早期几乎是黑人在跳。在城市,黑人奴隶不能像白人一样去舞蹈学校,而是互相切磋学习,互相比赛竞争。他们一方面是互相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增强趣味性,这与爱尔兰人竞技可能有相当的不同,爱尔兰人更多的是处于好胜心态。古代作家对凯尔特人性情描述:勇武自信、坦率浮躁、性情旷悍,天性狂热的好战。所以他们当然不会放弃竞舞这么好的求胜机会。但这是个机灵的民族,非常擅于模仿学习,骨子里追求高贵和纯粹。这些都可以从这一个舞剧场景中看出来。

四、总结

上一篇:用压力容器下一篇:饮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