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造影(精选6篇)
输尿管造影 篇1
影像学是检查尿路梗阻性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由于单一技术的局限性和泌尿器官的特殊性,使输尿管梗阻的术前定位诊断成为临床工作的难点。为此我们尝试着在超声引导下两种造影技术联合应用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00-11~2009-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输尿管梗阻患者56例,年龄35~55岁,平均40岁;男性45例,女性11例。临床表现为腰部胀痛、患侧肾区叩击痛(+)、血尿,或症状不明显。超声显像提示:患侧肾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部分合并输尿管积水;肾分泌性造影:患侧肾不显影、显影不良或输尿管不显影;逆行尿路造影:患侧输尿管梗阻段以上尿路不显影。
1.2 操作方法
(1)经膀胱镜行输尿管插管,留置F5尿管备用。(2)超声引导下选好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后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18G穿刺针置入超声探头穿刺架内穿刺;超声荧光屏显示针尖在肾积水的无回声暗区时,拔出针芯;将套有玻璃橡皮管的50ml注射器与穿刺针连接,抽出30~40ml的尿液送检。(3)注入造影剂碘海醇30~50ml,同时经留置尿管逆行注入造影剂,然后拍摄X线片。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应用非参数卡方检验进行统计,P<0.01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
本组56例患者其患肾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部分合并输尿管积水。其中单侧肾积水54例,双侧肾积水2例。13例肾结石合并肾积水;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肾积水,输尿管上段3~5cm处扩张;23例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双肾积水,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2.2 肾造影
(1)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KUB+IVP):56例患者的患侧肾不显影、显影不良和输尿管不显影(图1)。(2)经尿道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9例逆行插管失败,47例逆行插管时输尿管梗阻段受阻,造影显示输尿管梗阻部位以上尿路均未显影,梗阻远段显影较好(图2)。(3)经皮肾盂穿刺造影: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47例肾及输尿管受阻以上部位显影良好,输尿管梗阻以下部位充盈缺损(图3)。(4)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逆行尿路造影:能完整地显示整段输尿管的影像和梗阻部位(图4)。13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合并肾结石,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输尿管上段狭窄,12例输尿管中段结石,11例输尿管中段狭窄,2例双肾结石并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图1静脉肾盂造影:肾不显影、显影不佳,输尿管不显影。图2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近端不显影,远端显影良好。图3经皮肾盂穿刺造影:肾盂、输尿管近端显影良好,远端充盈缺损。图4肾盂穿刺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整段输尿管显影良好。
2.3 手术结果
56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13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合并肾积水、肾多发性结石,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输尿管上段狭窄,15例输尿管中段结石,8例输尿管中段狭窄,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双肾结石并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只做输尿管上段结石一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者有6例伴肉芽组织增生。
2.4 结果比较
超声检查与经皮肾盂穿刺加逆行尿路造影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疾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6.4%(26/56)及100%(5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经皮肾盂穿刺加逆行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梗阻的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
3 讨论
泌尿系统是由肾盏、肾盂、输尿管和尿道组成的一个管道系统,其功能是主动单向地将肾产生的尿液排泄到体外,发生管道梗阻必将造成梗阻近段的尿液淤积。管腔内流体静压增高引起梗阻近端管腔扩大,逐渐向上延伸致肾积水[1],最终将导致患侧肾功能损害。
3.1 肾积水的损害
肾积水是输尿管梗阻的常见并发症,长期梗阻亦可伴结石形成[2],梗阻病因以结石居多,其次为输尿管狭窄等[3]。输尿管结石多来自于肾结石,结石长期嵌顿于输尿管生理狭窄部,刺激输尿管局部黏膜,致损伤、水肿,并发炎症。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联合作用下肉芽组织生长,填充管腔,进一步加剧了输尿管的狭窄,使肾功能损害加重。
3.2 超声检查的局限性
超声、CT、IVP等诊断方法对肾盂、输尿管疾病的检查效果不一[4,5]。超声显像对尿路含液器官效果较好,可以敏感地检出肾盂和输尿管积水,对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诊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积水,但未能显示输尿管,不能做出病因诊断[6],只能根据输尿管梗阻所致肾积水的程度,大体评估肾功能。既使超声显示肾、输尿管积水,也不能说明病因已确诊,而且常因肠道气体的干扰影响输尿管病变的显示,难以判断积水的原因[7];输尿管中段是超声盲区,但能显示肾、输尿管上、下段X线检查阴性的结石,从而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狭窄的显示不如尿路造影更为直观。3.3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KUB+IVP)肾盂积水临床多以静脉肾盂造影为主要诊断方法,可全面反映整个尿路情况,准确定位梗阻部位。但梗阻严重者因肾积水致肾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从而影响了静脉肾盂造影的效果[8]——患肾不显影。KUB能检查出肾、输尿管的阳性结石,而对阴性结石或输尿管狭窄不能确定。
3.4 逆行尿路造影(RU)
常因输尿管下段梗阻致插管失败或插管后造影剂不能充盈梗阻上段输尿管,而难以确定病变范围。此为X线对输尿管梗阻定位准确性稍低的主要原因[9],但梗阻下段显影较好,对输尿管中段病因诊断优于超声。
3.5 经皮肾盂穿刺造影(PP)
静脉肾盂造影患侧不显影,逆行造影插管受阻者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即在超声监视下将造影剂直接注入扩张的肾盂,使梗阻近段显影良好。但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时,梗阻远端充盈缺损。由此,肾盂穿刺造影虽可弥补IVP和逆行尿路造影的不足,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3.6 PP+RU
此法拍摄的X线片可使肾盂和全段输尿管显影清晰,使患者在手术前不但确诊了输尿管的梗阻部位,亦能发现与输尿管梗阻并存的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2种或2种以上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熊丽娟.超声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病因的诊断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5):385-386.
[2]刘谨,刘树辉,刘辉.超声诊断非结石性输尿管梗阻.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5):316-317.
[3]薛建设,王敦德,娄熙彬.超声引导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对非结石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1):55-56.
[4]Groshar D,Wald M.Quantitative SPECT of99mTc-DMSA uptake in kidneys of infants with unilateral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assessment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J Nucl Med,1999,40(7):1111-1115.
[5]Khaira H S,Platt J F.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identification of crossing vessels in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comparison with operative findings.Urology,2003,62(1):35-39.
[6]鞠文,彭世波,杨军.逆行尿路造影在现代影像学中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价值.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11):833-835.
[7]李晓华,雷建明,李刚.超声引导肾盂穿刺造影的临床应用.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8):622-623.
[8]李佳,秦卫红,范庆忠.经皮肾盂穿刺造影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16例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2):95.
[9]白来远.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评价.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4584-4585.
输尿管造影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总结我院自2001年至2008年发现诊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6例资料中, 男15例, 女1例, 年龄13-33岁, 平均26岁;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均出现病程不等的不同程度的腰部酸胀疼痛, 体检腹部可扪及包块;1例出现有血尿;1例出现高血压史;
1.2 方法
在B超和IVP基础上, 发现一侧肾表现出中度或重度肾积水征像, 未见结石等梗阻原因, 进行逆行肾盂造影, 发现可以顺利无阻碍地插入导管于患侧肾盂后, 并边退导管边注射造影剂, 通过实时成像观察肾盂及输尿管影像。
2 结果
16例资料中, B超和IVP检查, 肾脏中度或重度积水征像多发生在左侧, 仅1例发生在右侧。其中11例IVP检查表现一侧肾轮廓明显增大, 但肾盂, 肾盏未见显影, IVP检查后摄站立位时, 由于造影剂比重大, 造影剂与积水分层而出现类似"液平"征像, 说明严重肾积水。
逆行肾盂造影, 导管可以顺利地进入患侧肾盂, 未见有阻碍, 并可引流尿液。注入造影剂后, 见肾盂肾盏明显扩张;部分病例扩张呈球状。后边退导管边注射造影剂至腰4-5水平, 见扩张的肾盂于肾门区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可见突然变细如线的一段输尿管影4例, 其余12例此部分输尿管段未见造影剂显影;一般长约0.8-1.5cm左右。过此段后, 注射造影剂, 见输尿管正常显影。说明肾积水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突然中断, 而输尿管下端正常。
3 讨论
3.1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可归纳为2类: (1) 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平滑肌细胞失去正常的排列; (2) 输尿管近端神经支配异常, 类似巨结肠, 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有横位的血管或纤维增生形成瘢痕[1], 现有资料显示, 在电镜下可见病变部位的平滑肌细胞相互分离, 细胞内基质过多等病理改变阻碍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平滑肌功能发生障碍。所以认为肌层发育缺陷是引起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主要原因。
3.2.
.本组病例均经术后证实。年龄表现相对年轻, 多为一侧肾中度或重度积水征像, 主要为左侧。而逆行肾盂造影, 导管可以顺利地进入患侧肾盂, 未有阻碍, 因而排除腔内肿瘤, 结石, 粘连等病变;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早期患者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而另一侧健康的肾脏代偿作用, 掩盖了患侧的病变, 在不知不觉中导致慢性肾积水。因此, 患者早期发现就医的并不多。
3.3.
.在排除腔内肿瘤, 结石, 粘连等病变原因后, 主要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鉴别, 腔静脉压迫输尿管, 非输尿管本身病变, 多为右侧。IVP及逆行肾盂造影可显示输尿管由于被压迫呈"S"形并向中线移位[2]。
3.4.
.笔者认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及MRU检查诊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存在扫描路径相对较长, 以及伪影的影响和重建过程中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 从而造成诊断假阳性或假阴性;因而逆行造影仍然是检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锦纷, 朱铭, 主译.儿科百例疾病影像诊断精粹[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61~263.
输尿管造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25例经临床治疗、取石证实的不典型输尿管结石病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0~70岁。临床症状有腰痛、肾区叩击痛、下腹痛、血尿、尿频以及尿急等。
1.2 数字化X线造影术
使用西门子R200数字化多功能胃肠机,配有常用后处理软件,所有患者造影前作常规肠道准备及拍腹平片,经肘静脉注入76%泛影葡胺40 ml,注射造影剂后分别于7、15和30 min摄片,对于积水严重病例延时60~120 min观察、摄片。在透视下动态观察造影剂在泌尿系统中的排泄情况,动态观察抓拍最佳照片及输尿管可疑结石段连续摄影(每秒8帧),必要时松压迫带后做多体位点片及放大摄影,摄影后根据需要做适应分辨率调节,边缘强化、放大等后处理。
2 结果
2.1 结石部位、形态
13例结石位于输尿管跨髂血管处,12例结石位于输尿管膀胱壁内段。20例结石为圆形、类圆形,3例结石呈桑椹样或不规则形,2例为簇状砂粒样多发结石。以上病例均经治疗证实。
2.2 输尿管结石的数字化X线IVP征象
梗阻近侧输尿管持续显影并扩张20例;患侧输尿管全程持续显影而未见扩张8例,均为<5 mm的小结石;输尿管见充盈缺损6例;充盈输尿管局部见密度增高征象10例;输尿管局部轮廓呈波浪状、锯齿状而未见充盈缺损6例;在连续摄影后循环播放观察中,输尿管局部蠕动波加快、逆蠕动3例;患侧输尿管显影密度降低11例。19例患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征象。见图1~3。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应用经腹部超声、泌尿系平片及IVP常规检查。IVP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可显示两侧肾脏实质染色和集合系统、输尿管和膀胱病变,空间分瓣率较高,对典型输尿管结石及梗阻部位诊断明确。但是对于肾功能有中、重度不良所致排泄延迟者和尿路显影差者常漏诊,对不典型结石诊断难度大,容易漏诊。因此,应运用数字化多功能X线摄影作IVP检查,利用电视下透视、连续摄影功能提高摄片质量,并应用连续摄影后回看播放及放大、强化等后处理方法,提高结石的阳性诊断率。数字化X线IVP诊断结石征象除了结石影、充盈缺损征象及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积水扩张等征象外,笔者总结出输尿管不典型征象:(1)应用分辨率调节、边缘强化等后处理及放大摄影,较易发现输尿管局部轮廓呈波浪状、锯齿状改变,经临床手术所见及病理证实为结石引起局部痉挛或炎症所致;(2)充盈输尿管发现局部密度增高征象多为结石染色所致,此征象要与输尿管扭曲重叠鉴别,在数字化多功能机造影下可让患者作多体位摄影或倾斜球管点片观察,当局部密度增高影伸拉消失则为重叠影,当局部密度增高影固定存在,则为输尿管结石征象;(3)在数字化多功能X线机透视下动态观察抓拍最佳照片及输尿管可疑结石段连续摄影(每秒8帧),可以显示输尿管结石局部蠕动波加快及逆蠕动征象,此功能动态观察输尿管较传统IVP摄影优势明显;(4)患侧输尿管全程持续显影而未见结石直接征象者应考虑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小结石;(5)对于患者肾排泄功能延迟者,输尿管碘对比剂显示淡,虽有作者指出在常规检查中,利用10 mg速尿可以改善中段和远端输尿管的显示率。但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剂过敏、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绞痛及地高辛中毒禁忌使用速尿[2]。笔者方法,常规仰卧位输尿管较肾位置相对高,碘对比剂填充于肾盏较明显,当患者改为斜俯卧位时输尿管相对位置低,碘对比剂填充较前者明显,输尿管病变部位摄影效果良好。
结石症影像诊断比较:超声检查输尿管与周围组织声阻抗差小,经腹部超声易受肠道气体干扰、骨骼关节遮挡及体形肥胖等因素影响病变显示。另外,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时,还须充盈膀胱,不但费时,还易漏诊;常规CT平扫对尿路结石显示良好,对确定结石位置,测定结石大小、形态的准确度较高,可以发现任何化学成分的结石,一般认为输尿管走行区>4 mm致密影,CT值>300 HU者为结石,结石常被管壁软组织包绕,即软组织“边缘”征,表示输尿管壁水肿,亦可伴肾周筋膜水肿[3],且其以上输尿管无扩张。但发生在髂血管旁、盆腔的结石有时难与血管钙化斑及静脉石鉴别;结石在MRI图像上均为无信号,应用尿液呈高信号的脉冲序列进行扫描[4],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可清楚显示在扩张输尿管高信号尿液衬托下,阻塞输尿管低信号的结石及阻塞程度[5]。MRU优点为不用造影剂,安全、无创伤、无辐射以及无并发症。MRU对心肾功能不全、孕妇、小儿和造影剂过敏者适用[6],但是MRU检查对于尿路梗阻端的形态结构显示欠佳,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对结石与肿瘤的鉴别方面尚存在欠缺。对肾盏显示能力不够,对肾盏轻度破坏较难显示,小肿瘤或小息肉在重建中被尿液高信号掩盖从而造成漏诊[7]。由于MRU检查时间偏长,患幽闭恐惧症及呼吸不配合的患者无法行MRU检查,MRU成本高,对钙化的灵敏度低[8]。
综上所述,IVP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数字化多功能X线摄影是传统IVP的补充诊断方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性。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尿路造影术(IVP)对输尿管不典型结石诊断征象。方法 应用西门子R200数字化多功能胃肠机做X线尿路造影术,于透视下动态观察抓拍最佳照片及输尿管可疑结石段连续摄影(每秒8帧),必要时松压迫带后做多体位点片及放大摄影,摄影后,根据需要做适度分辨率调节,边缘强化、放大等后处理。结果 输尿管结石不典型的数字化X线征象:患侧输尿管全程持续显影而未见结石征,均为<5 mm的小结石,输尿管充盈缺损,局部见密度增高征象。输尿管局部轮廓呈波浪状、锯齿状而未见充盈缺损,输尿管局部蠕动波加快及逆蠕动,患侧输尿管显影密度下降。结论 认识IVP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不典型表现,能提高输尿管结石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数字化X线摄影,尿路造影术
参考文献
[1]荣独山.X线诊断学(第二版).第三册腹部[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3:343-343.
[2]王万勤,刘斌,余永强.CT尿路成像技术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5):467-470.
[3]Jeffrey,R.B(美)著.唐光健译.急症影像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78-180.
[4]李坤成.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上岗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270-270.
[5]陈山,张光银,刘跃新,等.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6):351-352.
[6]Khanana PC,Karnik ND,Jankharia BG,et al.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in obstructive uropathy:a prospective study of 30cases[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5,53(2):527-534.
[7]肖志军,刘怀军,高国栋,等.尿路梗阻性病变的MRU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9):766-766.
输尿管造影 篇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体外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27例,其中男82例,女45例;结石直径0.6~2.3cm,平均1.4cm;输尿管上段结石64例,输尿管中段结石1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54例;合并尿路感染者43例。术前行心电图、泌尿系CT、IVU了解结石位置、大小以及梗阻程度。根据IVU检查分为输尿管完全梗阻组,共56例,不完全梗阻组71例。所有患者均行ESWL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结石大小、体重指数(BMI)、CT测量的结石距体表距离(SSD)等资料以进行统计分析。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行IVU检查,摄片时间为30min,根据30min摄片造影剂是否通过输尿管结石部位,将患者分为完全梗阻组和不完全梗阻组。对于一些延迟显影仍不能出现输尿管显影,说明肾功能损害较重,不纳入本研究中,应尽快微创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3]。患者术前行肠道准备,术前禁食,下段结石患者治疗前适度憋尿,合并感染者术前抗感染治疗。采用国产Ⅳ型X线定位碎石机型ESWL,治疗电压上限110kV,电流上限2.0mA。
1.3 术后复查:
术后3个月复查腹部平片,以腹平片显示无结石残留或残余结石≤4mm为碎石成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定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完全梗阻组结石大小0.6~1.6cm,平均1.2cm,不完全梗阻组结石大小0.8~2.3cm,平均1.4c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其他术前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SSD等无统计学差异。完全梗阻组56例,一期体外碎石成功率73.3%(41/56),二期碎石成功率85.7%(48/56),三期体外碎石成功率91.1%(51/56),剩余5例经输尿管软镜治疗1例,经输尿管镜治疗3例(石街形成),经皮肾镜治疗1例;术后发热3例,经抗感染治疗缓解;肾绞痛8例,其中1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其余给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缓解;脓毒血症患者1例,经放置支架管及积极抗感染治疗缓解。不完全梗阻组71例,一期体外碎石成功率91.5%(65/71),二期碎石成功率95.8%(68/71),三期体外碎石成功率97.2%(69/71),剩余2例经输尿管软镜治疗1例,经输尿管镜治疗1例。术后发热1例,经抗感染治疗缓解;肾绞痛5例,均给予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缓解。
3 讨论
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ESWL作为一种无创且有效的碎石方法就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是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其他微创手术方式例如PCNL却越来越流行。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①结石因素,如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结石成分、结石数量等;许长宝等报道通过X线下观察肾结石的形态及密度判断结石成分及预测ESWL疗效,具有可行性,即结石成分是ESWL疗效的预测因子;②患者因素,如肥胖或肾脏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等;③技术及设备因素,如震波频率,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等。输尿管全段结石均可用ESWL治疗,而且决定ESWL是否作为首选的主要依据是结石大小和结石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结石梗阻时间越长,ESWL治疗效果越差。所以梗阻程度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碎石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肾绞痛、血尿等,且几乎所有的患者术后均出现血尿。2组患者中完全梗阻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其中脓毒血症发生1例。不全梗阻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4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完全梗阻的输尿管结石在输尿管停留时间更长,碎石难度增加,需要碎石的次数增。除常见的并发症外,ESWL可引起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约8.62%,结石长径、肾积水程度以及碎石次数是发生狭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这需要我们更多的病例数及更加完善的辅助检查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IVU检查在体外碎石治疗不同梗阻程度输尿管结石中具有参考意义,对于完全梗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由于更多的并发症出现,且碎石效果相对较差,ESWL并非是首选,可以考虑其他微创如输尿管镜等治疗,而对于不完全梗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积极行ESWL治疗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叶章群.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9-165.
[2]吴舟,郑土康,田焕书,等.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2586-2588.
[3]许长宝,郝斌,王友志,等.X线下肾结石成分判断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预测[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1):13-14.
输尿管造影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5月在本院手术的64例住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取石术患者, 其中男49例, 女15例, 年龄19~60岁, 平均29.8岁。其中, 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 中段16例, 下段25例, 输尿管多发结石5例, 伴单侧肾结石19例, 双侧肾结石7例。此外, 还发现1例双肾盂重复畸形。患者CT平扫常可见结石嵌顿部位周围组织反应性增生、粘连, 包裹结石;伴输尿管及肾脏积水等并发症。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检查前嘱患者充盈膀胱, 扫描时憋气。扫描范围从两侧肾上腺到耻骨联合面下缘。CT常规扫描:电压120 k V, 电流240 m A, 层厚5 mm, 层距5 mm, 薄层重建层厚1.5 mm, 层距1 mm, 将扫描数据传送到Brilliance 2.0工作台进行影像的后处理, 包括常规冠状面、矢状面重建, 曲面重建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 及容积演示 (volume rendering, VR) , 可以将后处理图像任意方位旋转, 从而满足临床医生的要求。
2 结果
平扫即可发现输尿管走行区内的高密度影, 一般位于输尿管三个狭窄处, 横断面呈点状或结节状, 其上下径一般大于横径和前后径。 (1) 测量上述患者结石的CT值, 其中大于1000 Hu共9例;小于500 Hu共26例, 余下部分测得CT值介于两者之间。前者常提示临床草酸结石可能性大, 后者提示临床结石成分为尿酸结石可能性大。结石的成分及脆性可以通过不同的CT值改变进行初步评估, 从而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2) 输尿管壁周围的反应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结石周围的反应性渗出。CT图像上常见到结石嵌顿部位输尿管壁的片絮样模糊影, 输尿管壁水肿增厚、毛糙。 (3) 输尿管阴性结石常表现为软组织边缘征 (soft tissue rim sign) 表明输尿管结石刺激管壁造成结石周围输尿管壁水肿、增厚, CT图像显示结石周围被软组织包绕, 且结石越小产生机会越大。此征象可用于鉴别盆腔静脉石。静脉石可显示“假尾”征, 静脉石周围有条索状静脉丛, 藉此可与结石相区别。 (4) “鸟嘴征”于三维图像上多表现为狭窄段输尿管腔渐进性狭窄, 多见于输尿管良性狭窄。“截断征”表现为梗阻处输尿管腔内或腔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多见于输尿管恶性狭窄。 (5) “眼镜蛇头征”见于膀胱内输尿管囊肿, 其输尿管开口位于正常膀胱三角区, 输尿管囊肿为输尿管末端成囊球状。此征象提示膀胱内输尿管囊肿, 但类似表现也见于肿瘤和结石性梗阻, 称为假性输尿管囊肿。周围晕为两者鉴别要点, 假性输尿管囊肿晕厚而不清楚, 而肿瘤多不规则伴充盈缺损。
3 讨论
CTU结合常规的CT扫描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金标准, 能克服骨骼、肠道准备不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可以较好的区别腹腔淋巴结钙化, 阑尾内粪石、骨岛等[2,3]。从而清晰全面的显示全尿路情况, 更好的显示肾脏和输尿管结石, 包括阴性结石。并且三维成像可以在不同方位观察, 并且可以采用多种重建算法消除骨骼、肌肉等的不利影响, 更有利于结石的显示。对临床疑似的输尿管结石患者, 行全尿路多期增强扫描可提高结石的检出率。所以CTU在泌尿系结石上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 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医学影像学依据。
CTU对临床医生的指导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通过测量结石的CT值指导临床医师认识结石的成分及结石的脆性, 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临床上, 结石成分不同, 对应的治疗方式也完全不同。尿酸结石CT值常小于500 Hu, 此型结石较松软, 故选择冲击波碎石更为合适, 并且ESWL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低 (血尿、疼痛、发热、石街形成等) , 无需麻醉等优点, 中国和EUA结石治疗指南将直径<20 mm的肾结石、<10 mm输尿管上段结石作为首选[4]。CT提供的扫描信息还能帮助医生预测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治疗效果。若结石距离皮肤的距离大于10 cm, 则治疗后出现残余结石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草酸钙结石CT值常大于1000 Hu, 结石较坚硬, 故选择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则更为合适。该方法具有安全、疗效确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ESWL失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5]。 (2) 围手术期的安排, 对于一些结石伴感染的患者, CTU图像上常可见结石周围的片絮样渗出影、部分粘连, 因此术中术后短暂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预防结石引起炎性反应是非常有益的。 (3) 鉴别良恶性肿瘤:如输尿管息肉、输尿管恶性肿瘤。输尿管息肉、输尿管癌常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 前者边界清楚、光滑, 可移动, 常有蒂, 后者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边界不清, 常呈杯口状, 输尿管僵硬且进展迅速, 短期内即可造成完全梗阻。 (4) 尿路梗阻原因的判断。梗阻常见原因:机械性管腔堵塞 (如结石、肿瘤) ;壁内病变 (炎症、结核等) ;外压性肿物 (后腹膜肿瘤、淋巴瘤等) 。 (5) 结石大小、位置对临床治疗方法的直接提示作用。根据Nazim等[6]报道, 轴位上测得直径<5 mm、5~7 mm、>7 mm的结石临床自行排出率分别为78.7%、36.7%、6%, 故CT上测得的输尿管结石直径大小对患者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多排螺旋CT在轴位上测量的结石直径比实际要小 (图1) , 故应重视冠矢状面上测量的数值 (图2、图3) , 多平面测量能够更为精确的评估结石大小。 (6) CTU能够确定集合系统的解剖结构,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肾脏功能情况, 对于一些肾脏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 CTU提示的信息将作为患肾切除的重要参考之一。综上所述, 随着螺旋CT技术的飞速发展, 将会不断有新技术投入临床使用。目前的双源CT, 能够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的斑块及狭窄的部位及程度, 甚至可以媲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对于一些小结石, 特别是高密度结石, 双源CT明显提高结石的检出率, 接近100%。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 CTU图像可以更清晰、直观的显示输尿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 并根据特征性的影像表现, 提示狭窄的原因及指导治疗。根据杨后猛等[7]研究显示, 对于输尿管镜碎石术后1个月和3个月, 常规行CT检查, 以早期发现无症状的输尿管狭窄并及时治疗。
总之,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8]。它可以引起尿路梗阻及感染, 从而损害肾功能, 少数甚至可发生恶性变。晚期将导致肾功能低下、甚至肾功能衰竭[9]、肾脏萎缩 (图4) 。所以,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极为重要[10]。B超、尿路平片 (KUB) 和静脉肾盂造影 (IVP) 是检查泌尿系结石的常用手段, 但对于无明显尿路梗阻的小结石常常不易确诊。近年来, 16排螺旋CT以其快捷、方便、准确性高的特点, 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得到广泛的临床运用。其中的CTU扫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 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并将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曲面重建 (CRP) 及容积在现 (VR) 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使测量的输尿管结石大小更为精确, 包括使用算法[11]。还可根据需要显示泌尿系统全程或者重建所需要的图像,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功能, 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更容易做出定性诊断;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输尿管情况, 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及周围器官的情况, 全范围满足临床的各种要求, 对治疗方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2]。还能得到其他器官的影像信息, 如胰腺疾病、肠道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 (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卵巢囊肿等) 。随着低剂量扫描方式的广泛使用, 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明显减少, 特别是小儿、体弱多病者, 加之新型造影剂的应用, CTU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13]。
图1女性, 47岁, 突发左侧腰部疼痛11 h入院。绞痛呈持续性, 伴恶心、呕吐。急诊查B超提示双肾体积缩小, 双输尿管上段扩张。CT平扫测得左输尿管下段膀胱入口处结石, 大小约5 mm×7 mm
图2同一患者、相同部位CTU冠状面重建测得的结石大小为6 mm×14 mm
图3 CT平扫示输尿管结石造成左肾积水, 实质萎缩, 肾脏功能明显受损
摘要:目的:探讨CTU (多排CT尿路造影) 在输尿管结石诊断及指导临床手术方式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经输尿管镜取石的住院患者, 采集患者的CT平扫图像, 并将数据传至影像工作站用多重算法进行后处理, 对于CT值小于500 Hu的尿酸结石常采用碱化尿液的治疗方法, 对于CT值大于1000 Hu的草酸钙结石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测量输尿管结石的CT值等参数并总结CT图像上结石的共有影像学特征供临床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式。结果:6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石梗阻平面以上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 甚者肾脏体积明显增大, 肾实质菲薄等特征性的影像学变化。结论:CTU扫描能够清晰的显示结石所在的部位及周围输尿管的情况, 为外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输尿管造影 篇6
关键词:数字胃肠机,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作为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症, 极其容易诱发输尿管梗阻, 临床上多强化影像学检查, 于治疗前施以静脉尿路造影 (IVU) 检查, 能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输尿管结石, 并明确输尿管梗阻程度、结石位置, 进而分析肾功能。从本质上来讲, 基于数字化胃肠机下予以静脉尿路造影, 可直观、实时地观察输尿管、肾盂显影状况, 并判定输尿管梗阻程度, 分析肾分泌等状况, 与传统IVU定时摄片比较, 减少了机械性、盲目性, 提高了输尿管结石定位诊断准确率[1]。为了深入探究数字胃肠机下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经KUB、超声及CT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经KUB、超声及CT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伴有腹痛、血尿等症状, 均在数字胃肠机下行静脉尿路造影, 其中男87例, 女65例, 年龄16~76 (41.56±2.53) 岁。152例患者均予以IVU检查, 其中72例重度梗阻者施以延时摄影, 137例结石准确较为定位, 经由体外碎石术、开腹手术及术后随访确诊为输尿管结石;8例因重度肾积水未能判定, 手术确诊为输尿管结石;7例患者均排除输尿管结石。
1.2 一般方法
1.2.1 仪器选择
造影设备择取多功能数字胃肠机系统 (生产单位:美国GE公司;规格型号:ps800) , 相机取干式热敏相机 (生产单位:konica minolta;规格型号:drypro model 832) 及其配套胶片, 并应用泛影葡胺对比剂 (浓度:370mg/ml) , 进行造影。
1.2.2 造影方法
于检查前24h, 于晚饭后予以泻药, 进行肠道清洁, 于次日清晨空腹。择取患者仰卧位, 予以40ml造影剂, 行静脉推注, 2~3min内完成, 无需压迫带。待造影剂注入完毕后, 基于透视下进行观察, 主要内容包括对比剂流动、患侧输尿管显影等, 适时作摄片处理。若患侧输尿管梗阻程度较重, 于常规时间内无法显影, 则基于透视下予以立位或延时摄影, 直至定位准确。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完毕后, 在SPSS 18.0软件中录入实验结果, 进行数据描述, 并对各指标进行详细计算。
2 结果
2.1 输尿管显影状况分析
152例患者中, 65例 (42.76%) 于常规时间内显影;72例 (47.37%) 重度梗阻者延时至40~150min后显影效果较为理想;8例 (5.26%) 患者经延时10d后输尿管未显影, 7例 (4.61%) 排除输尿管结石。
2.2 输尿管结石定位情况状况分析
152例患者中, 除排除输尿管结石7例、输尿管定位困难8例外, 其余患者定位均准确;65例输尿管结石并发轻度不全梗阻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先停留于结石上端, 穿过结石侧缘, 结石近端输尿管扩张不显著, 结石定位相对准确;72例输尿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梗阻患者行延时摄影, 临床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在结石部位处于中断状态, 结石以上部位的输尿管扩张较为显著, 结石定位相对准确;7例排除输尿管结石;8例延时10d未显影, 经由CT检查提示为肾重度积水, 后通过手术确诊为输尿管结石。
2.3 输尿管诊断结果分析
造影确诊上段结石31例, 中段结石37例, 下端结石67例;术后病理确诊上段结石42例, 中段结石38例子, 下段结石72例;造影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8.81%, 误诊11.19%。见附表。
3 讨论
通常而言, 静脉尿路造影 (IVU) 可清晰观察肾盂、肾小盏、膀胱及输尿管变化, 并能分析双侧肾脏功能, 在临床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行静脉尿路造影, 可直观地观察对比剂流动情况、输尿管充盈度、肾功能状况及输尿管梗阻度, 能多角度、全方位观察结石的具体位置, 提高输尿管结石定位诊断精准率[2]。
在本文研究中, 可清晰观察到65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轻度不全梗阻者对比剂流经结石状况, 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而输尿管结石合并中重度梗阻者考虑到输尿管内压力相对较高, 基于逆传影响下易增加肾小囊内压力, 降低有效滤过压, 促使肾乳头形成反压力, 进而局限集合管排泄, 极其容易诱发肾功能排泄障碍, 故于短时间内, 对比剂尿液排泄相对较少, 于常规时间内输尿管难以显影, 故需行延时摄影[3]。笔者以本文结果为依据, 认为在延时过程中, 若患侧扩张部位的肾盂肾盏显影突出而输尿管难以显影时, 可变换患者为立位, 促使对比剂向下方流动, 可迅速观察梗阻端, 便于结石定位。从本质上来讲, 数字胃肠机操控性较强, 可随时变化患者立位, 基于把握液体流动特征的基础上可清晰、快速显示梗阻部位, 提升了输尿管的显影效果, 有助于提高输尿管结石定位诊断精准率[4]。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CT尿路造影技术孕育而生, 应用前景广阔, 能有效补充轴面像诊断的不足, 成像方式具有多样性, 可将重叠部分去除, 能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像, 同时在输尿管细小结石诊断上, 其较IVU优。此外, CT尿路造影主要以肾功能为依据, 肾功不全者无法完全显示泌尿系[5,6]。而磁共振尿路造影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 在尿路梗阻定位与定性上, 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尤其是对无信号结石诊断具有敏感性, 但尿路无显著扩张时易影响成像, 难以全面分析肾功能价值。两者联合, 可弥补静脉尿路造影技术的不足,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 在输尿管结石治疗前, 基于数字胃肠机下予以静脉尿路造影, 能提高结石定位诊断精准率, 指导临床治疗,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洪林, 郭良栋, 刘同刚, 等.数字胃肠机下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治疗前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0, 19 (6) :362-364.
[2]申京哲, 李成男.碘普罗胺动态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23 (9) :96-98.
[3]张勇.低张药物在静脉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 2012, 25 (35) :7726-7727.
[4]张勇.静脉尿路造影延时摄影对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价值[J].交通医学, 2012, 16 (5) :476-477.
[5]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