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女性的共同体验

2024-06-27

成功女性的共同体验(共8篇)

成功女性的共同体验 篇1

这次家访, 是利用暑假新生入学之前的时间进行的。虽然这时候我们师生还不够了解, 但一来想对这个新的集体能提前有个了解;二来作为杭州市的二级重点高中, 学生和家长还对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抱着怀疑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 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 大多数都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 所以也不能很高兴的接受这一中考事实, 他们还需要做更多的思想调整, 这一点, 是我作为班主任选择暑假去家访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了。我想能够通过这次访谈, 我和学生们共同来感受这次中考的挫折教育, 面对现实, 积极开心地接受新的挑战, 这也将是我们这个新集体能积极上进、和谐生活的第一步了。

约访时间是今天下午四点半。真是天不作美, 到了下午四点钟, 眼看天气阴下来, 雷声隆隆, 整个天都要压下来了, 一场暴雨就要来临。怎么办呢?跟他打电话改时间吗?但是, 老师家访, 说不定他们家长正为此请假提前在家等着了呢。再晚一点吗?他们要吃晚饭了啊。还没等我的犹豫有一个结果, 倾盆大雨就瓢泼般的下了起来。还能去吗?……我走到楼下, 看着这么疯狂的大雨, 实在不敢出门啊, 因为, 我知道, 对于我这样的身体来说, 现在走出去就意味着我接下来的几天会为此付出代价:只能在家吃药养病了。不出去吗?我昨天跟学生约好的时间, 不是第一次就在学生面前食言了吗?打个电话改时间?手机无数次被拽出来, 又放回去……

打电话?那么, 怎么说呢?“因为下雨, 所以家访改时再去?”那么, 今后我又怎么对学生交代和制定规矩呢?这也就意味着, 学生不管什么时候, 都可以找到理由或是借口来对待我的纪律和要求?“老师, 因为今天下雨, 所以我来迟了……”“因为今天天气太冷, 所以我……”那么, 我能怎么回答他们呢?这可是老师给他们的第一课呀:“老师你不正是这么教我们的吗……”

不行, 再怎么样, 我也决不能在学生面前食言, 不能留给学生这样的印象。今天牺牲我一时的健康, 换来的, 可能是一个孩子的严格的纪律观念, 是一个老师在学生面前的认真和坚持的品行。访谈的内容是次要的, 而去家访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我决不能失去这次教育的机会, 也更不能让老师的形象被这次大雨淋垮!这也是我们这个班级严格正气的开端。

我出了门, 才真正感觉到了这场雨的厉害。我的雨伞就只能勉强护住一个头, 此外, 全身都在雨中了。这时我才想到出门接我的学生, 连忙躲到一个屋檐下拿出电话, 准备让他不要出门了, 不用接我了, 学生没必要陪着淋雨的。

可是, 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没人接电话了。糟了, 他已经出去了啊, 可我可还得半小时才能到呢。想到在大雨中等着我的学生, 见到一辆出租车就不顾一切的上了去。这时候, 只想着早点见到学生, 不再让他站在雨中。下了车, 见到站在雨中的学生, 感到一阵欣慰, 在学生的眼中, 我也看到了一个老师的份量。

经过交流我才知道:学生和家长对于这次中考的挫折感是多么的强烈。对于我们来说, 现在是暑假, 是休息的时候。可是, 要知道刚刚经历过一场中考和高中学校选择的学生和家长, 他们这时候可是多么需要我们啊。我们的交流长达一个半小时。孩子开心了, 家长也放心了。

我出门的时候, 他爸爸感激万分, 非常诚恳的对我讲道:“不瞒你说, 这些天, 我们心里确实一直有些不快, 我们对你们学校是感到不大放心的。不过, 从今天你的到来和你的谈话, 让我们都看到了你们学校老师是认真的, 是很负责任的。孩子在你们那里读书, 我们放心了。现在已经是暑假了啊, 还下着这么大的雨……”

从学生家里出来, 暴雨已经停了。尽管身体已经感到不适, 但我心里却暖暖的, 家长和学生对我们学校和老师的态度的转变让我感到欣慰, 家长的宽慰和感言让我暖融融的, 但同时, 也沉甸甸的啊, 因为, 我深知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 家长的希望与重托意味着什么。家访, 这还只是一个开端。今后的路, 我和我的学生们也同样要这样坚定的走下去, 向着我们共同的目标, 风雨无阻!■

感悟李镇西:共同体验教育的幸福 篇2

记得十几年前刚接触李镇西的文章时觉得有点好笑:李镇西这个名字起得怪怪的,和《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的镇关西名字差不多。随着越来越多的读李老师的文章,对李镇西的大名就变得习惯而逐渐亲近起来,继而产生了崇拜之情。近期拜读此书,作者给我指点了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个人专业发展和家庭社会生活中追求师生共同发展、享受教育幸福的迷津。读这本书时,常常会有在和作者一起品味教育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的感受,一起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生成教育智慧、享受教育成功的快乐幸福。

如果想要体验教育的幸福,教师首先要做到“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朴实的话一直是李老师追崇的人生目标和为人之道。教育家魏书生曾作出这样的评价:“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教书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写出来,读者读起来是享受,我相信他写书也是享受。把教学当作享受,同时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老师,是好老师。”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和感动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建立在爱心和民主的基础上,李老师首先创造的便是充满爱心和民主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而不是专制教育中的非人教育;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民主教育也是重视法治的教育。教育中的法治精神还体现于学生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民主教育需要宽容,民主本身就意味着宽容:宽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歧见,宽容他人的错误和与众不同……书中有许多课堂教学实录、班级工作手记、师生交往事例、偶发事件处理的案例都融入了李老师爱心与民主教育的思想,让人回味无穷。

李镇西认为,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或者说这个“奉献”本身也是收获,收获成长!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而应该有自己的成功: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只有让自己的课越上越精彩,并进行教育科研取得成果,踏上由一名普通的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道路……教师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如果教师不想只做“教书匠”,而想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能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就此,李老师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每天必须倚在床头至少看几十分钟书,否则就会失眠,每次外出开会、讲学或旅行都要带上几本书,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都是读书的地方。

刚工作那几年,充满激情而又年轻气盛的李老师面对学生的各种缺点也曾陷入教育的误区、遭受许多挫折,如在课堂上对不尊敬自己的学生进行无情的讽刺,骂得他脸红耳赤抬不起头来,自己还沾沾自喜;让违反纪律的学生不问缘由长时间罚站,直至这位病弱的女生失学还暗自庆幸,因为她不会再拖班级的后腿了;甚至当学生犯错误时攥紧拳头砸向学生,打得学生鲜血直流……作者的反思丝毫没有贬损自己的形象,反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还原给了我们一个现实的李镇西:这些情况也正是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也是使我们觉得很难处理甚至会使我们失去工作信心的原因。“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远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侯,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是成长的推进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从而不断生成教育智慧,也才能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在于唤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48页。)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在李老师的眼里,教育永远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难道就没有让你头疼的学生吗?”李镇西的回答是:换一种眼光去看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把教育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也就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走上领导岗位的李老师仍然坚守教学第一线,坚守讲台,一直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直到现在,李老师依然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本书是作者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作者的教育观、学生观和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吁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使广大读者折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作者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表述其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怀……。

成功女性的共同体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9月—12月住院分娩孕妇200例, 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 年龄19岁~35岁, 其中初产妇150例, 占75%;经产妇50例, 占25%。正常分娩125例, 占62.5%;子宫下段剖宫产75例, 占37.5%。2组孕妇在年龄、胎次、住院日、正常产与手术产等方面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当日当班护士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宣传母乳喂养方法、姿势、优点。试验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医护共同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出院时发放调查表, 实发200份, 收回200份, 回收率为100%。

1.3 效果评价

比较2组产妇出院前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程度, 患者对妇产科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健康教育后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 2组产妇健康教育后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

2.3 2组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优生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 制作专科健康教育专栏和发放宣传册, 面对面一对一地交谈, 向计划怀孕的夫妇宣传优生科学知识, 增强出生缺陷预防知识, 树立“健康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环境、健康父母、健康婴儿”的预防观念。与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沟通, 了解其需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夫妇接受知识, 转变态度, 改变不良行为, 如酗酒、吸烟。共同接受优生健康检查, 做好孕前准备, 补充叶酸制剂, 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 选择最佳受孕时间。怀孕后谨慎用药, 以免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畸形的发生。

3.2 怀孕后指导孕妇做好孕期保健, 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放射线、农药等, 孕期20周左右进行唐氏综合筛查。孕后期, 对乳房进行护理, 常牵拉擦洗, 增加乳房韧性, 预防产后哺乳时乳头皲裂和乳头凹陷。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定时进行产前检查, 检查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这些均由门诊医生指导完成。

3.3 对每一名入院孕妇、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的最佳天然食品, 可为婴儿提供全面营养, 其易消化吸收, 富含有抗体, 能预防疾病;亲自为婴儿哺乳, 可以增进母婴感情, 有利于婴儿早期教养和心理发育;母乳经济、实惠、无污染、温度适宜、喂养方便;哺乳过程中, 能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 并能延迟月经来潮, 达到自然避孕。向产妇、家属讲解哺乳的姿势、方法, 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能促进乳汁分泌, 讲解如何预防奶涨和挤奶的方法[2], 反复讲解直到产妇、家属掌握。现在的妈妈们98%为80, 90后的年轻人, 有40%左右的人准备人工喂养小儿, 害怕母乳喂养影响工作、交往、乳房的外形等。通过宣教, 100%的产妇均愿意实施母乳喂养。

3.4 新生儿出生后, 由当班护士协助产妇实行“三早”, 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边操作边讲解, 给产妇提供育儿指导和帮助。在母婴护理过程中, 家属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已经成为产科的发展趋势[3], 进行健康教育时, 产妇与家属共同参加, 达到共同受教育的目的。告诉她们产后7 d为初乳, 含有丰富的抗体和酶, 对新生儿特别有益, 务必使孩子吃到。新生儿出生后进行疾病筛查, 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葡萄糖6-磷酸酶减低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增生症等”以便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防止病残儿童的发生。

3.5 加强与产妇沟通, 了解产妇的需求,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心情舒畅, 保证营养供给, 多进汤汁饮食, 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在精力充沛的前提下, 下床活动, 能够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 利于体型的恢复。

3.6 出院时告知产妇和家属, 产后56 d来院复诊, 检查子宫复旧情况, 如有乳房胀痛、阴道出血多等情况及时来院就诊。给小儿按需哺乳, 按时预防接种, 婴儿4个月后添加辅食, 量由少到多, 品种由单一到复杂, 多带小儿到户外活动, 晒晒太阳、补充钙剂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母乳喂养的益处及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87.

[2]李国艳, 洪早红.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产妇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7) :108-109.

成功女性的共同体验 篇4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发生这样一些变化,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不仅着眼于现在,而且要放眼于未来。根据未来社会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需要,重新调整和完善我们的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在为学生创设成功的道路上起到关键的作用。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二、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利用游戏和竞赛获得成功感。

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专一性、自制力和抑制力也都较差,即使优秀学生也有这种心理状态。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寓教于乐,将教学内容与日常学习喜歡的娱乐游戏相结合,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主动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与益处,为今后学习树立良好的自信。而如果没有任何兴趣的强迫学习,学生不仅学不会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愿望,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体育游戏和竞赛是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它的作用相当重要。参加体育游戏和竞赛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在与同伴交往的互相影响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参与竞争,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受。同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心理相容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相互之间增加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更易于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在团队和集体的活动中,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的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体育游戏和竞赛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角色类型,为学生的成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2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智商,情商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些个体的差异,教师要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练习标准,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通过练习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3、降低标准和难度激发学生进取心。

降低标准和难度完全符合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手段虽然简单,但学生获得的成功和喜悦却是巨大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进取心。在前滚翻教学,我设计了不同高度的斜坡,让学生有选择循序渐进练习,由于标准的降低,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练习。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技术动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这既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

俗话说:苦中有乐,乐在其中。轻轻松松的体育活动,既不会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也不会使学生从中体验乐趣,更不能收获成功。只有克服困难、挫折和失败等所获得的成功感才是巨大的。所以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特定的困难情景,然后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战胜它。让学生充分体验战胜困难、挫折和失败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功感。体育正是人类在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乐趣创造出来的。所以体育的真正乐趣也就蕴藏在成功和胜利之中。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更加注意改进教学,以帮助学生发展探索、创新精神,提高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运用感化、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留下思维的痕迹, 体验成功 篇5

在初三化学教学的初始阶段, 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拼命地搜集各种习题、书籍, 生怕传授的知识不全, 不够系统, 害怕出错, 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感受, 忘记他们更想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比如,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44页, 关于气体的收集方法的一张图。

上新课时, 一般让学生看文字和图 (图1、图2、图3) , 然后总结不同气体的收集方法。由于对图没有深入地探讨, 结果是很多同学死记硬背这一知识。难怪当他们遇到图4的收集方法时就束手无策了。这时我只有再讲这种装置的收集方法, 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率是不高的。

那我如何改进了呢?

我趁着总复习的机会, 重新对这一知识进行了整理。具体如下:

1.图3气体为什么聚集在集气瓶的底部?

2.请比较图1、图2两个装置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说出这两种方法的名称。

3.请分析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为什么用图1方法收集? (提示:用“○”表示气体的分子, 画出少量该气体分子在集气瓶中的聚集的位置。聚集的分子增多时, 空气微粒的运动方向用箭头注明。)

4.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为什么用图2方法收集?

5.为什么导管都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解决了上述问题, 学生对收集气体的方法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中问题设置由易到难, 学生充分地参与了对知识的研究。接下来我给出图4, 并提出问题:两根导管有何不同?分析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用该装置如何收集?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呢? (在练习本上画图分析) 有了前面的经验, 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接下来我一下子给了他们这些装置图 (图5、图6、图7) ,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到最高点, 大家看起来有点激动, 但很快安静下来, 看得出他们正在集中精神解决这些问题。我决定不当场公布答案, 而是收了练习本, 课后一一批阅, 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面批, 反馈的结果很令我满意。

总结这次成功的经验, 我发现这样教学效率高的原因有二。

1.学生积极地接触了事实和现象, 感到自己是研究者、探寻者, 认识的乐趣和求知的兴趣得到满足。

2.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留下了思维活动的证据, 使我能及时根据这些思维痕迹纠正偏差。

体验成功是学习的另一个乐趣。生活的经验常常告诉我们, 经历了苦难才会深深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不经历饥饿就不能感受食物的美味, 不经过自己努力得出的答案不能带来成功的喜悦。

例: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98页第4题:CO、H2、CH4各10g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为____, 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 最少的是____。

我让学生把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运算这么简单, 为什么还要课堂上做呢?学生做好了, 我追加了一个问题, 三者消耗氧气的多少与_____有关呢?思考了一会儿, 一位学生说:“与含碳量有关。”其他人恍然大悟的样子, 我说:“那么你们算算它们的含碳量吧。”很快学生们算好了, 可是和刚才得到的答案并无一致的特征, 学生失望了, 但是他们马上发现了新的思考方向———“与含氢量有关吧。”我微笑着不置可否, 他们得到了鼓舞, 迅速地演算, 终于学生会心的笑了:“老师, 与含氢量有关, 含氢量越高消耗氧气越多。”我点点头, 请他们把自己辛苦得到的知识记在了题目旁边。

体验与表达:成功作文的翅膀 篇6

一、作文兴趣生活化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在习作中,我注意了解学生,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他们要说的内容就多了,有的说“捉泥鳅”,有的说“采野果”,有的说“玩家家”,有的说“捉迷藏”……引导他们把自己参加这些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让他们“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样的作文,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们有了兴趣,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了畏惧作文的心理。

二、作文命题个性化

改革命题作文,让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命题,把作文的命题权放给学生,并给予较大的自由空间。作文可以有文无题,可以先有题后有文,也可先有文后有题,只要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就行。我们还可以将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大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命小题。如寒假过后,新学期第一次作文,我组织学生一起回忆寒假生活,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在寒假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寒假中的生活拟一个副标题,学生的题目丰富多样,充满个性。每个题目都充分显示出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理解,使这些很平常的题目顿时灵动起来了。

三、作文内容特色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是生活的直接反映,小学生的作文是“习作”。初学作文的小学生,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对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地写,大力提倡生活日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来:可以是真诚高尚的情怀,也可以是有趣平凡的小事;可以写现实的景物,也可以写神奇美丽的幻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也可以评论名家经典……因此,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我从不给学生命题,而是由他们海阔天空地去写。批改周记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学生们五花八门的描述经常让我忍俊不禁,高兴之余为他们的童言趣语叫绝。

四、作文体裁自主化

小学生的习作主要是“练笔”。为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让学生自由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文文体的界限可模糊些,也要淡化以记叙文为主的理念,可“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如诗歌、儿歌、童话、剧本、寓言、微言小说等。同样的内容可用记叙文写,也可用诗歌写;同样的主题可用寓言写,也可用童话写……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故事家,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教师应当尊重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这种“与众不同”。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擅长抒情议论,有的喜欢铺排笔墨,有的富有条理,有的较为活跃,有的长于想象,有的热衷引用。这些个性化的表达都是教师不容忽视也不容制止的。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们才会撞开“围栏”,冲决“堤坝”,敢想敢说,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信孩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7

一、把学习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上课前一天,周老师就与任课教师联系,下发给学生一张“认识整万数”的小研究学习单,布置孩子预习并完成。我仔细研读这张小研究学习单,感觉设计非常巧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都包含其中。如,第一题是用画算珠的方法,在计数器上表示相应的数。三百、六千,学生能很快完成,二十万呢?孩子不得不思考,或尝试着画算珠,或去预习课本,或去请教……是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前小研究学习正满足了孩子的这种需求,孩子的学习已不再是从上课铃响开始。“我的方法是……”“我的理由是……”……这些语言让孩子在经历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再次整理,在观察、比较、尝试、分析、整理等一系列过程中,整万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等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完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通过一张小研究学习单,把学习还给孩子,课堂上才有可能生出很多精彩。

二、把课堂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课前谈话中,周老师就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你会举手吗?”“你会听别人讲话吗?”“你会欣赏别人吗?”“你会做小老师吗?”“把你方法介绍完后,要说‘谁来给我补充?’”……不一样的上课方式、交流形式一下子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周老师不仅要我们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还要会对别人的发言发表意见,为别人的精彩发言鼓掌!在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课堂上孩子们小手高举,各抒己见。在交流第二题“整万数的写法”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老师说:“谁来给我补充?”像接力棒那样,一个一个地传递下去。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思路清晰起来。我们一直注重课堂上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上课却东张西望,有气无力,一点也不领教师的“情”。听了周老师的课后,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孩子,让课堂变成孩子激扬生命的舞台,孩子一定行。

三、把时间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课堂中,学生在交流怎么写整万数这个环节时,一个女孩子上来交流,“我写整万数的方法是:万前面是多少,就先写出这个数,再在它的后面添0,一个0代表一个数位,一个0一个0地添就行了。”学生、老师都愣在那里,没有听明白。周老师没有急于让其他孩子发表意见,而是说:“儿童有自己的语言。你能结合八百万这个数把你的方法讲一下吗?”女孩说:“先写800,再在后面添一个0,变成四位数,就是八千,继续添0,一个0代表一个数位,就写成八万、八十万,最后就写成八百万了。”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小女孩创造了她理解的写整万数的方法。把时间还给学生,耐心听学生讲完是多么重要。

四、把发展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周老师的课堂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源于一个叫“冯博士”的学生。在交流用计数器表示“二十万”时,周老师请冯博士带上他的小研究上台。冯博士说:“我先在万位画了20颗珠子,表示20万。后来想到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又在万位前面添上了计数单位十万,擦掉了万位上的18颗珠子,留下了2颗。可是,我忘了把这两颗珠子放到万位上去了。”周老师说:“万位上的20颗珠子能表示20万吗?”“如果你没有擦掉这些珠子,将是课堂上最大的亮点,掌声送给你。”其实,课堂上最大的亮点不仅在冯博士那个擦掉的创造,而在于周老师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周老师看中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研究的过程。他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了这个错误的资源,巧妙地沟通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和原有计数单位“万”之间的联系。“哪位小老师第一个勇敢地上来?”“对的怎么不讲啊?”“掌声有请!”“掌声送给你!”“你真有研究的意识!”“你真了不起!”这样的激励语比比皆是。这样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发展还给了孩子,孩子就一定能行。

成功女性的共同体验 篇8

一、在赏识激励中获得成功, 提高写作的兴趣

1. 评语激励,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批阅学生习作, 要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 这样才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教师的正确评价和鼓励正是学生写作的一种动力。因此我们批改作文时, 评语一定要以肯定激励为主, 并做到感情真挚, 态度中肯, 形式要活泼, 以唤起学生写好下次作文的欲望。一次, 学生在作文《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中描写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结尾他这样写道:这就是我家那只忠心耿耿的小花狗, 你们喜欢吗?我在作文评语中批注道:老师太喜欢你家的小狗了, 你笔下的这只小花狗聪明机灵, 忠诚憨厚, 真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样的富有赞赏性的评语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无限兴趣, 点燃他们写作热情的欲望。

2. 沙里淘金, 尊重学生劳动成果。

作文, 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 也最能反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 我们不应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扼杀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 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 要“沙里淘金”, 及时捕获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 通过赏识、鼓励, 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 激发其作文的兴趣。我通常采取加分的方法来鼓励学生, 只要发现好词好句就用笔划出“闪光点”, 给予加分, 以此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欢欣;有的学生作文虽然欠佳, 但只要有一定的进步, 我便会给他写一两句激励性的评语, 如:“你又进步了。”“认真写作, 你会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些评语将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成为一种激励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不断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1. 开展优秀作文的展览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总是表现为想获得赞扬, 被选登作文的学生会深深地感到作文是一种快乐的劳动, 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产生努力奋斗的欲望。我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专门设置了“学海拾贝、乐在其中”栏目, 在每一次作文中评选几篇优秀作文登入此栏目中。

2. 进行作文讲评时的范读

每位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 听到赞赏声, 每次小小的成功都将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作文讲评, 往往很枯燥, 我们何不换种更好的作文讲评方法呢?我常常利用晨读或是作文讲评课的时间, 朗读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 我绘声绘色地诵读,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 接着我动情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 表扬写作者, 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鼓励了写文章的同学, 也让其他同学有了写好作文的信心。有时我也让学生亲自上来读自己的文章, 为了让更多学生享受成功快乐, 每次我安排不同的学生上来读文章, 学生可以读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句子或片段, 或是精练的开头, 发人深省的结尾, 凡是发现有亮点的文章, 都让学生在班上进行朗读。这样同学们不仅可以互帮互学, 更是让范读者“炫耀”一下自己的成果, 激起他们学习作文的兴趣。

3. 体验作文修改后的成功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 胜利的欣慰,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 也会激起奋斗的兴趣。因此, 在学生完成了作文之后, 我特别注意指导修改, 让学生在修改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修改作文时若发现学生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 我通常不急于帮学生修改, 而是在此处画上一个“?”先让学生自我修改, 改对了, 改生动了, 就送一颗星作为鼓励。有时我则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互改。这样让学生在读读写写评评议议中完成对作文的修改, 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从而感受到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4. 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大胆地向报刊、杂志投稿, 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使学生的文章得以发表。报刊杂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 使学生能吐露内心的快乐与人同喜;倾诉自己的苦闷与人分担;展现自己所见的美景与人分享。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让人感动、使人兴奋, 得到赞美和肯定,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就会得到心灵的满足, 从而进一步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 激发起更大的写作热情。

三、顺应儿童天性, 让学生容易成功, 培养写作兴趣

1. 先玩后写, 下笔传神

玩是孩子的天性, 让学生尽情地玩, 再让学生自由地写, 会使学生平添许多写作趣味, 先玩后写, 容易让写作获得成功, 学生自然会有了写作的兴趣。因此在指导作文时,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作文。让学生在玩中学作文,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寓学于玩,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练笔, 更是得心应手, 下笔有神, 写作兴趣异常浓厚, 写出的文章感受真切。

2. 抒写所长, 挥笔自如

鼓励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文章, 更容易获得写作的成功, 提高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安排几次自由作文, 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 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 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跃进.小学作文教学应实现的“五变”[J].福建省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

[2]吴斌峰.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初探[J].小学教育科学论坛.

[3]孙迎辉.体验成功激发兴趣[DB/OL].

上一篇: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下一篇:日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