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精选12篇)
修订版 篇1
2011年5月12日, IASB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 (以下简称IFRS10) , 提出单一控制模型。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财政部会计司于2012年12月14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修订) (征求意见稿) 》, 经过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探讨、努力, 2014年2月17日正式发布修订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以下简称修订版CAS33) 。笔者拟结合现行CAS33和IFRS10, 从三个方面对修订版CAS33进行评析。
合并主体不同
修订版CAS33定义母公司是“控制一个或一个以上主体 (含企业、被投资单位中可分割的部分, 以及企业所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等) 的主体”, 子公司是“被母公司控制的主体”。而现行准则定义母公司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 (或主体) ”, 子公司是“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第一, “主体”不同于“企业”, “主体”是对经济实体的界定, 而“企业”是对法律实体的界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超越了法律实体,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经济实体的财务信息, 所以“主体”更准确。第二, 修订版CAS33对子公司做出了列举:“含企业、被投资单位中可分割的部分, 以及企业所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等。”将特殊目的实体包括在内, 是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实情的。
合并范围不同
修订版和现行CAS33都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借鉴IFRS10并结合我国国情, 合并范围的改进为:
1.控制定义方面
修订版CAS33定义控制是“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它强调控制构成的三个要素, 即权力、可变回报以及权力与回报的关联性。首先, 权力是“投资方享有现时权利使其目前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 (准则第九条) , 其中“相关活动”指“对被投资方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 (准则第七条) 。这样的界定不同于现行准则“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 当被投资方是特殊目的实体时, 它作为完全独立的实体运作, 投资方对其财务和经营政策没有决定能力, 但仍然认为投资方控制该特殊目的实体, 原因在于投资方能够主导该特殊目的实体的相关活动。此外, 修订版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方分别享有能够单方面主导被投资方不同相关活动的现时权利的, 能够主导对被投资方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活动的一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准则第十条) 。其次, 回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不仅包括股利等直接回报, 还包括协同效应的间接回报。可变回报, 即回报是“随着被投资方业绩而变动” (准则第十七条) , “投资方应当基于合同安排的实质而非回报的法律形式对回报的可变性进行评价” (准则第十七条) , 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最后, 强调权力和回报之间的关联性, 即投资方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来影响其回报金额, 由此引入了关于拥有决策制定权利的投资者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的判断指引。
2.委托代理关系下控制权的判断
现行CAS33没有涉及该方面的规定, 修订版在借鉴IFRS10并结合我国国情, 明确规定, 在委托代理关系下, 代理人不控制被投资方, 授予决策权的委托人才是真正的控制方, 因为代理人虽然拥有权力但并未获得与权力相关的可变回报。这解决了实务界一直存在的关于委托或受托他人经营或承包等情况下控制权判断的争议。
3.引入实质性控制概念
王鹏在《财务会计上控制的理论框架研究》一文中提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企业控制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通过主体控制来达到资本控制的目的, 主体控制的方式有两种:法定控制和实质性控制。“企业的股权结构经历了集中———分散等阶段, 相应地, 控制的概念也经历了法定控制 (多数股权) ———实质性控制的变迁。”现行准则对法定控制的两种情况, 即多数控股和非多数控股都做出明确规定, 但是未涉及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控制权的判断。
修订版CAS33规定, 当股权分散时, 投资方评价权力应当考虑实质性权利而非保护性权力。“判断一项权利是否为实质性权利, 应当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 包括权利持有人行使该项权利是否存在财务、价格、条款、机制、信息、运营、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障碍;当权利由多方持有或者行权需要多方同意时, 是否存在实际可行的机制使得这些权利持有人在其愿意的情况下能够一致行权;权利持有人能否从行权中获利等” (准则第十一条) 。投资方未持有被投资方半数以上表决权但也拥有权力, 修订版列举了:“ (1) 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相对于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 以及其他投资方持有表决权的分散程度。 (2) 潜在表决权。 (3) 其他合同安排。 (4) 其他相关事实和情况” (准则第十四条) 。显然, 第 (1) 点针对的是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实质性控制权的判断。当权力难以判断时, 应考虑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 投资方能否任命或批准被投资方的关键管理人员。 (2) 投资方能否出于其自身利益决定或否决被投资方的重大交易。 (3) 投资方能否掌控被投资方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成员的任命程序, 或者从其他表决权持有人手中获得代理权。 (4) 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键管理人员或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中的多数成员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准则第十六条) 。还要考虑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关系。
4.关于单独主体的控制权判断
修订版CAS33的合并模型是汲取IFRS10的单一控制模型, 它适用于各类型主体。当被投资方是特殊目的主体时, 也是依照该合并模型来进行控制权的判断, 即依据控制的三个要素:权力、可变回报及权力与回报的关联性。修订版规定当且仅当“该部分的资产是偿付该部分负债或该部分其他权益的唯一来源” (准则第二十条) 时, 将该部分视为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 (单独主体) 。
5.考虑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的情况
现行CAS33要求“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考虑企业信息编制成本, 征求意见稿曾建议给出部分豁免, 即除必须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集团, 其他企业集团是否编制可以由企业管理层自行确定。修订版CAS33没有采纳, 但是它也给出豁免规定:“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 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 (如有) 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准则第二十一条) 。
合并程序不同
修订版与现行CAS33的合并程序基本相同, 只针对实务中争议较大的方面做出了修订, 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集团内交叉持股的处理
交叉持股, 指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处理方法有两种观点:库藏股法和交互分配法。修订版CAS33采取库藏股法, 规定“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视为企业集团的库存股, 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减:库存股’项目列示” (准则第三十条) 。相对于现行准则的处理方法:要求子公司之间持股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持股比照母公司对子公司持股的处理, 即“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其对应的子公司或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消”, 该方法更加容易被财务人员理解, 易于操作。但长远来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集团内部交叉持股会频繁发生, 且持股比例会增加, 此时只有交互分配法才能更加准确地列示合并报表上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利润。此外, 从两种方法所依据的理论来看, 交互分配法体现实体理论, 库藏股法体现母公司理论, 而我国新会计准则偏于实体理论。
2.超额亏损的处理
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 如果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其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时, 现行CAS33规定应分情况处理:“ (1) 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且少数股东有能力予以弥补的, 该项余额应该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2) 公司章程或协议未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的, 该项余额应该冲减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但是修订版重新规定为“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笔者认为修订版的处理方法更加合理, 原因在于:《公司法》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只承担有限责任, 子公司的超额亏损无需由母公司全额承担, 体现公有限责任性质;此外, 这样处理后合并的净利润更能体现集团的经营收益。
3.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
现行CAS33规定“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全额抵销”, 但是母子公司之间交易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统一规定全额抵销有欠妥当。修订版CAS33按照交易类型, 将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分为顺流交易、逆流交易和平流交易, 并且分别对其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规范。
4.确认相应的所得税影响
修订版明确规定, 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 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应确认相应的所得税影响。
此外, 修订版与IFRS10趋同, 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目标和原则;吸纳已发布的解释公告、年报通知、司便函等文件相关规定, 增加“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对不丧失股权、丧失股权等情况下合并报表的编制在准则层面予以规范。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修订版CAS33全面汲取了IFRS10的单一控制模型, 完成了对合并财务报表的整体改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 是符合潮流的。
2.建议
对修订版CAS33, 笔者提出建议:
第一, 准则在实质性控制权判断上可以采用IFRS10的列举方式, 便于财务人员的理解和实务操作。
第二, 对集团内部的交叉持股, 库藏股法只适用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 需要考虑逐渐采用交互分配法。
第三, 对潜在表决权的规范, 需进一步明确。
摘要:对2014年2月17日财政部发布修订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笔者从合并主体、合并范围、合并程序三个方面, 评析修订版CAS33与现行准则的异同, 发现修订版对合并范围作出较大改变, 强调控制的三个要素, 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修订,国际趋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的通知[S].财会[2010]10号, 2010-04-01.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S].财会[2014]10号, 2014-02-17.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修订) (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说明[S].2012-12-14.
[4]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5]王鹏.财务会计上控制的理论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8) .
[6]孙晓玲.交叉持股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交互分配法和库藏股法[J].财会月刊:综合版 (中) , 2010 (3) .
修订版 篇2
(修订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组织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学生科协)。
第二条 组织性质:学生科协是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的要求,在校团委、科发院(校科协)指导下,由本校大学生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第三条 组织宗旨:全面贯彻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营造科技气氛,提高科技素质,造就科技人才”为宗旨,紧密围绕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活跃学术思想,努力启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浓厚学校科技创新文化氛围,有效助力学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第四条 协会任务:
(一)制订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科协工作的组织机制,组织开展创新项目申报、学术讲座、学生论坛、科技竞赛等活动,努力提升校园科技文化的整体水平,大力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文化气氛。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和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学生科技研究基地建设,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及必要的实验场所,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一批有相当水平的学生科研项目,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市级和全国性竞赛,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同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向国内外的科技团体学习,保持与科技工作者友好往来。配合校内外相关部门开展实施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动员和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扩大科技创新在同学中的影响力。
(五)鼓励和扶持专业性学生科技社团的建立,负责举办每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推动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
(六)指导学院学生科协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学院学生科协和校学生科协之间、学院学生科协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第五条 学生科协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在校科协和校团委具体指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令、校纪校规和本组织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六条 校学生科协各部门及各学院学生科协组织必须遵守本规定。各部门、各学院学生科协如对本规定有异议,可有三个及以上部门联名的基础上向学生科协顾问委员会提出,经讨论后进行修改。
第七条 协会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最高准则。
第二章
会 员
第八条 凡是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学生,承认本会章程,愿意履行会员义务,经正式注册后即成为本协会会员并建立会员档案。会员入会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具有武汉理工大学学籍的研究生、本科生。
(二)对科技创新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创新、创作经验或有该方面特长,思想积极向上。
(三)遵守协会规章制度,承认协会章程,志愿加入。第九条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一)通过符合本会章程规定的民主程序,讨论和决定本会的重大事务。
(二)对本会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实行监督。
(三)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有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权利。
(五)通过正常程序,会员可自由退会。义务:
(一)遵守校纪校规和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积极支持本会工作,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完成协会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接受上级领导,维护本会声誉。
(四)会员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发挥自身科技特长,以促进本会发展为己任。
(五)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注重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十条 成员果有严重违反本会章程的行为,经主席团商讨予以除名。
第十一条 不服从安排,工作不积极,不参加活动者经主席团商讨,予以除名。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协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照国家法律及组织章程,独立开展工作。第十三条 校学生科协代表大会是本会最高权力机关。
(一)校学生科协代表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学生科协代表大会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当选代表参加才能召开,在学生科协代表大会休会期间,根据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召开科协代表大会,集中讨论解决某些重大问题。
(二)校学生科协代表大会和各学院学生科协代表大会代表由会员通过一定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对会员负责,受会员监督,科协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实行表决制。
第十四条 科协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和通过科协章程。
(二)审议和通过科协工作报告。
(三)选举委员会委员。
(四)讨论和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与任务。
(五)讨论决定应当由科协代表大会决议的重大事项。
(六)任免大学生科协的常设机构的工作人员。
(七)根据工作需要,可对学生科协的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规范各个部门工作职能。
第十五条 成立学生科协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由校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科发院、校团委领导组成,指导学生科协开展工作。顾问委员会的职责:
(一)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批准或否决学生科协的工作计划,领导学生科协工作。
(三)指导学生的科研方向。
第四章 执行机构
第十六条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是全校学生科协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执行机构。
第十七条 校学生科协主席团设主席一名,副主席若干。第十八条 主席团行使以下职权:
(一)负责学生科协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负责学生科协日常工作开展,接受学生科协代表大会监督。
(三)有权聘用和解聘学生科协主要干部。
(四)领导、协同、督促学院学生科协的日常工作。
第十九条 主席团下设秘书处、竞赛组织部、项目管理部、科技普及部、宣传策划部、对外联络部、社会实践部等工作部门。各部门实行主席团领导制和部长负责制,各部长对主席团负责。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秘书处:
1.协助主席团和各部门开展工作;
2.对学生科协的所有部门的日常活动进行考评; 3.对各学院学生科协工作进行评比; 4.负责财务管理和学生科协优秀干部的评选; 5.负责召开学生科协全体干部大会; 6.负责学生科协值班的安排;
7.负责学生科协干部选拔和培训工作,学生科协内部活动组织; 8.拟定计划、总结工作,活动归档,制作大事记; 9.发布学生科协活动的通知和文件; 10.完成领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竞赛组织部:
1.承办“创新杯”科技文化节之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协助团委老师完成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参赛事宜; 3.负责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的管理工作; 4.负责“创新杯”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
5.负责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的收集归档; 6.完成领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项目管理部:
1.承办“创新杯”科技文化节之创业计划竞赛; 2.协助团委老师完成“小挑”选拔、参赛事宜;
3.负责对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和“创新杯”中的科技成果进行项目发掘归档;
4.负责创业计划竞赛相关资料的汇总、归档;
5.负责联系创业、就业相关社团,共同举办创业就业相关讲座; 6.完成领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四)科技普及部:
1.承办“攀登行动”博学科普讲坛系列活动;
2.举办创新能力培养系列讲座(图书馆的一小时讲座等); 3.组织科普展和科普活动,带动校园学术氛围;
4.联系学院科技类社团,共同承办特色科技活动(如高空护蛋等);
5.举办创新能力培训班,针对创新素质的培养; 6.将我校的科技成果向外展示,并进行科技交流。7.完成领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五)宣传策划部:
1.负责推广协会常规活动的策划和宣传,树立协会的外部形象; 2.负责各项活动的宣传准备以及制作宣传板等宣传工作; 3.负责维护学生科协网页,并策划、安排网上宣传(新媒体宣传);
4.负责学术科技文章、报告的整理、编辑,负责科普宣传工作;5.负责学生科协活动相关新闻编写和发布; 6.完成领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六)对外联络部:
1.联系沟通各学院科协,举办主席论坛(每月1次); 2.联系沟通校内其他学术科技类社团,统筹相关活动; 3.负责与相关学校兄弟社团及其他学校的沟通交流; 4.负责与社会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协会活动; 5.负责学生科协对外的新闻发言工作; 6.完成领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七)社会实践部:
1.策划学生创业就业相关活动; 2.负责管理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3.负责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安排和通知、文件的起草; 4.负责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简报、总结等材料整理; 5.完成领导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第二十条 根据科协各项工作的需要,在确定职能机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置,设置为主席、副主席、部长和学院负责人。负责人职责如下:
(一)主席职责:
1.负责学生科协的全面工作,对学生科协代表大会负责; 2.有权聘用和解聘学生科协主要干部;
3.负责定期召开例会,传达上级精神,布置学生科技和项目工作; 4.审核各部门及院分协会的工作计划,制定科协阶段性的工作计划;
5.督促、检查本会各部门及分协会的工作,协调与其它学生组织机构的联系,安排接待各种来访。
(二)副主席职责:
1.协助主席做好科协日常工作统筹安排,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 2.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对各部人员情况进行管理; 3.主席不在时,代理主席职责。
(三)部长和学院学生科协负责人职责:
1.带领本部门(学院学生科协)成员,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积极性,组织开展本部门(学院学生科协)相关工作;
2.制订学期初工作计划及期末工作总结; 3.学生科协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五章 基层组织
第二十一条 学院学生科协应执行全校学生科协代表大会决议,认真完成校学生科协布置的工作,根据协会宗旨和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 学院学生科协应执行全校学生科协代表大会决议,认真完成校学生科协布置的工作,根据本会宗旨和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院学生科协代表大会原则上每两年召开一次,每年进行增补,由院学生科协提议并报校学生科协批准后方可举行。
第二十四条 学院学生科协机构设置参照校学生科协组织机构执行。
第二十五条 学院学生科协发生人事变动,应及时向校学生科协申报备案。
第二十六条 学院学生科协有义务及时向校学生科协汇报工作情况。
第六章 学生科协干部
第二十七条 学生科协干部是广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学生科协各类活动的重要策划者和组织者。
第二十八条 学生科协干部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立场坚定,具有相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水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及本会章程,维护学校和学生会的荣誉。
(三)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认真负责,勤奋踏实,能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发扬民主作风,能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学,能及时全面的反应同学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自觉接受同学的监督与建议。
第二十九条 学生科协主要干部要求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平均学分绩不低于75分,无不及格课程;学生科协一般学生干部要求政治上积极进步,学习成绩良好,无不及格课程,智育排名为班级前50%。
第三十条 学生科协干部一般任期为一年,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前提下,采用推选和竞聘的方式产生。
第三十一条 学生科协干部考核以“德、能、勤、绩”为基本内容,每学年综合考核一次,考核成绩作为学生会干部的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协会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科发院、校团委划拨专项经费。经上级部门批准后,在大型活动中可接受社会资助、赞助资金作为辅助经费。
第三十三条 学生科协必须建立清晰、完备的财务制度,并接受上级部门的审查和全校同学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最终解释权属于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二
○
一
一
年
五
修订版图书上市前如何策划等 篇3
新书上市两个月后,从销售数据上看,卖场的销售量无论是新版图书还是初版图书都大不如前,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图书的策划编辑多次到销售场所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由于事先没有跟销售人员充分沟通,他们不知道新书与初版图书的关系及各自的卖点所在。当有读者向促销人员询问书名相似的这两种书有什么区别、哪一本更好时,促销人员普遍是支支吾吾,不能明确地告知读者这两本图书的各自特色,这样一来大部分读者同时放弃了这两套图书,转而选择其他同类图书,损失了大量的读者。找到原因后,策划编辑立刻向销售人员传达新版图书及初版图书各自的卖点及特色,同时总结了一些读者可能询问的问题,并给出了周全的解答。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几个月图书销售量迅速回升,达到了当初的预期效果。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修订版图书的策划编辑在图书上市前应预想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与各地的销售商、促销人员沟通。具体来说,策划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减少修订版图书上市后给初版图书带来的销售冲击,从而有效地赢得图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把握好修订版图书的上市时间。对于时间确定的考试用书以外的其他图书来说,策划人员应该根据图书每月的销售数据,估算出现有初版图书销售完的大概时间,然后制定稿件编写、编辑校对等计划,在初版图书销售完后,修订版图书顺利补充,做好衔接工作。
2.出版修订部分的单行本。对于各类考试用书,如会计考试、司法考试等每年内容变化都不大、修订内容相对独立,但又必须修订的图书,可以采取这种策略。这样,已购买此书初版的读者,只要购买其修订部分的单行本即可。有经济能力的读者,可以购买完整的修订本。出版社以读者为本,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读者记住了出版社的品牌。
3.事前做好营销方案以及相应措施。以防问题出现后措手不及,贻误时机。多跑卖场,细心观察优秀图书的宣传及促销手段,并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哪种宣传促销手段适合哪类图书的推广及销售。
4.处理剩余旧版图书。如果有些初版图书在大城市实在不能销售完,可以将这些图书进行捐赠或以低价出售。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图书普及率极低,将这些图书进行捐赠或低价销售,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进行修订版图书的策划工作时,要详细周到地考虑新版图书上市后与旧版图书可能产生的冲突问题,力争做到衔接顺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刘舫)
《沙场点兵》《亮剑》第二?
本刊讯
(记者 晓芳)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沙场点兵》刚刚开播,中国文联出版社同步推出了本剧小说版本。在订货会期间该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剧编剧、军旅作家黄国荣,也是中国版协副秘书长,介绍了该书、该剧制作的前后经过,并看好此书的销售市场。该社发言人认为此书可与《亮剑》相比。该剧男女主角侯勇和潘雨辰也出场为此书上市助推。
“《沙场点兵》与《亮剑》相比,有根本不同”,有位书店业务员向记者介绍说,《亮剑》图书出版后,在市场上根本没被人注意,然而电视剧播出之后,有市里领导点名看此书,在广州地区竟然买不到一本,到别的省紧急调货也没有,好不容易才在云南找到两本。出版社没有料到该书的市场势头来得如此突然,在各地经销商紧急催货的情况下,此书开始大批量印刷。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电视带动图书销售的个案。而图书《沙场点兵》与电视剧几乎同步出版,与当年《DA师》有点相似,演员是当红明星,宣传提前预热,出版社、媒体、经销商,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12部NFPA标准修订版拟布 篇4
2014年, 12部NFPA标准拟做出修订, 涉及该12部标准的28个文件草案近期发布, 该12部NFPA标准为:NFPA 1《防火规范》;NFPA 3《消防与生命安全系统调试与整体测试推荐做法》;NFPA 4《消防与生命安全系统整体测试标准》;NFPA 30《易燃和可燃液体规范》;NFPA 54《国家燃气规范》;NFPA 70E《车间电气安全标准》;NFPA 99《健身设备标准》;NFPA 101《生命安全规范》;NFPA 220《建筑物分类标准》;NFPA484《可燃金属标准》;NFPA 1521《消防队安全官员职责》;NFPA 5000《建筑结构与安全规范》。
内科护理常规修订版 篇5
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难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等。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1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重危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它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
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附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修订版 篇6
教科书 问题 改进
2012年秋季开始,人教社《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由修订版取代使用了近十年的实验版,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该修订版教科书仍存在瑕疵。我们在静态研读与动态教学的基础上,梳理出修订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在标题、导语、内容、语言、设问等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作出合理修正,以期完善教科书,使其在综合性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标题的规范性
1.内涵过大
如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页标题《明清帝国的兴替》,其中“兴替”二字意思是指“兴盛与衰废”,参见《新唐书·魏征传》中“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故而用在此处,意即明清帝国的兴盛与衰废。而无论如何教科书是无法用一课时内容承载如此宏大的命题的,课文也确实只着力论述了明朝的兴衰,然后再简单交代了清政权的建立及统治初期的社会面貌。
改进建议:本课标题可改为《明的兴亡与清的建立》。
2.概括不准
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综合探究三中的标题《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评析”二字不妥。理由:“评析”即有评价、有分析,而课文利用三幅图表——“南非的地形”、“南非的气候类型”、“有关南非的报道”来帮助我们认识南非的自然环境特征。教科书对三幅图和表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是不涉及对该区域自然条件的评价。
改进建议:该段落标题中的“评析”二字宜改为“分析”。
3.关系不清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2页标题《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从该标题呈现来看,编者认为是并列关系。但研读教科书可知,课文从文字狱、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大批书籍被销毁或篡改和八股取士三方面的内容说明了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见,“文化专制”包含了“八股取士”。
改进建议:标题应舍去“八股取士”,改为《文化专制》。
4.探究不明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8页,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下含《“西学东渐”寻踪》、《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两个目标题。其中,《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合适,与探究课不符合,也与课的导语不符。该课的导语是:“……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显然,课文用意是通过了解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进而探究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看了什么,有何发现与主张,影响如何,启发学生反思先辈的艰辛求索,使学生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路程的艰难。
改进建议:把目标题《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改为《“开眼看世界”觅迹》,从而与前一目标题《“西学东渐”寻踪》相得益彰,契合了探究的主题。
二、内容的科学性
1.政权误用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6页隋朝疆域图中的“高丽”和第88页“炀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中的“高丽”,均应改为“高句丽”。
理由是:高句丽统治年限为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高丽统治年限为公元918年-1392年,隋朝统治年限为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可见,与隋朝同期存在的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应为高句丽。
2.局部遗漏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8页,《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列举了四位生活在晚明的科学巨匠,课文对他们生活年代的描述如下:徐光启,明朝后期;宋应星,明末;徐霞客,与宋应星同时;唯独缺少对李时珍生活年代的说明,这不符合目标题的关键词“晚明”。
查阅资料可知,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是在1578年完成的《本草纲目》,课文对其的描述是“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他最终写成《本草纲目》”。我们可以把“1578年”放入该描述中,以体现“晚明”。
改进建议:课文上述描述改为“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他在1578年最终写成《本草纲目》”。
3.张冠李戴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2页图1-16中,“刀”字的甲骨文写成■,事实上这是金文的写法。金文是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而甲骨文则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最早的甲骨文随着商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
改进建议:编者应注意材料的出处,建议选用正确的甲骨文“刀”字写法:■。
4.观点争议
修订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9页指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在桃花峪,而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则认为在孟津。在网络上查阅得知:2012年5月28日,洛阳孟津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地理标志图稿,准备建主题公园。而几年前,郑州荥阳的桃花峪就竖立起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界牌。我们认为应该是两地在涉及经济利益等方面考虑而出现的分歧。
改进建议:对于此类在社会上有争议的话题,教科书最好以设置阅读卡或备注等方式呈现分歧点,而不是搞一个折中意见,新旧版本各采用一种观点。
5.图文不搭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2页针对台湾人文环境的思考题:阅读上面的文字说明,在下页中寻找合适的图片搭配起来。其中,关于“新竹”的文字说明:被称为台湾科技起飞的发动机,以高新技术开发而闻名。选用的图片是B:几棵树、一点草坪、一处房子局部、一块立着的牌子,图中文字模糊。显然这样的图片是无法与新竹这个城市的“科技”特点联系起来的。
改进建议:选用典型的能较好体现新竹“科技”特点的图片。
三、语言的严谨性
1.逻辑不符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1页:“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统帅,……”学生容易困惑:宋军士气大振是因为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的行为本身,还是宋真宗亲征澶州前线的英勇行为?
根据史实,可修改如下:“当宋真宗下定决心、御驾亲征到达澶州城后,宋军士气大振”。
2.跨度过大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页:“17世纪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准格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统治下,发展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屡次向清朝政府挑衅。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格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该段落文字对于噶尔丹挑衅清朝政府的结果也即康熙帝是如何应对的并无交代,直接就从17世纪下半期带到了18世纪中期,显得比较突兀。
根据史实,上文中“挑衅”两字后可修改如下:“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1697年,内外交困中的噶尔丹暴死。但直到18世纪中期,清朝才平定准格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3.交代不明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页:“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清廷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其中,对于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是谁并无交代,这是不应该的。
根据史实,可修改如下:“1713年,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4.前后不分
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2页:“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如此明确的两个史实发生时间,怎么能用模糊的时间“前后”来描述。
改进建议:删去“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
5.英汉混淆
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出现了不少历史人名、地名、族名等,编者给出了注音,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读。如:李悝(kuī),张骞(qiān),大月氏(zhī),许攸(yōu),贾思勰(xié),张垍(jì)。但也有许多注音不规范,如:纣(Zhòu)、镐(Hào)、偃(Yǎn)师、赢(Yíng)政、骊(Lí)山、垓(Gāi)下、氐(Dī)族、澶(Chán)州、郾(Yǎn)城。这些字词并非是在英语情景中作为专有名词,它们的第一个字母不需要大写。
改进建议:把以上不规范的字词注音的第一个字母均改为小写,如:纣(Zhòu)改为纣(zhòu),镐(Hào)改为镐(hào)。
6.单位不明
人教社各版本教科书对《南京条约》赔款一项的描述如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89页:赔款2100万元;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赔款2100万元(备注:这里的货币单位元,是指西班牙银元。每枚重量在7钱2分至3分之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赔款2100万银元。
可见,人教版各种教科书对于《南京条约》赔款数额无异议,但是单位显然不统一。《历史1(必修)》认为是银元,初中历史教科书备注中明确指出是西班牙银元,而修订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则干脆没有写明单位。据网上查阅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南京条约》原件,清廷赔偿英国“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由“洋银六百万元、洋银一千二百万元、洋银三百万元”三部分赔款组成。可见,赔款2100万元应是洋银无疑。另查阅资料可知,清代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元。19世纪中叶以前,在中国流通的洋钱以西班牙银元为主。而清朝官铸银元则始于1890年的广东省。因此,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备注是可信的,《历史1(必修)》和修订版历史与社会则不妥。
改进建议:“赔款2100万元”改为“赔款洋银2100万元”。
四、设问的有效性
1.无视课标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而严格制定的,教科书的问题设置也应尽可能体现课标要求。
如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5页《语言与宗教》,针对图2-40世界语言的分布,设置问题: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对应的课标是:1-1-3描述世界语言、宗教的分布。显然该处两个设问均与课标无关。
改进建议:如设问“英语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2.展“标”不足
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9页针对图2-47亚洲的分区,设问:读上图,找一找下列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哪一个区域。对应课标:1-2-7综述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可见,该设问以亚洲为例,部分体现了课标指向,但不全面。
改进建议: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8页图2-46国家与国旗的思考题后增加设问:依据上图并结合图2-8七大洲和四大洋,说出英国、俄罗斯、中国、埃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阿根廷等国家分别属于哪个大洲。
由于中考考点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而制定的,因此,加强对教科书的问题设置与课标对应性、对应度的研究,对于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中考考点、提升学生应考能力都有裨益。
3.图非精问
如针对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5页图3-69以色列的地形,问:“在左图上找一找以色列有哪些河流”。此处“哪些”二字不妥,因为图中只有约旦河。可见,对于教科书的图片素材,我们的设问应该精确。
改进建议:此处设问改为“在左图上找一找以色列有什么河流”。
本文是笔者近两年来对人教社修订版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存在问题的思考,期待同行们能深入研读教材,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发现不足,完善课程,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课程教材研究所,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修订版 篇7
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从事粉磨工作40多年的教授级高工、国家级专家王仲春编著的《水泥工业粉磨工艺技术》经修订, 近日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主要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了粉磨的基本概念、粉碎机理、粒度特性、粉磨动力学能耗理论、圈流粉磨原理等;第二、三章详细比较了各种管球磨粉磨系统的特点及适应性, 总结了废热利用生产操作的基本经验, 并对管球磨的设计工艺参数、计算方法及工艺对结构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计算公式和建议;第四、五章阐述了粉磨领域发展迅速的新设备———辊式磨和辊压机, 不仅指明了工作原理、设计参数、选型计算, 而且提出了控制要点及出现异常问题的解决途径, 评述了各种粉磨系统的特点、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向, 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第六章介绍了三代不同型式选粉机的结构特征、工艺设计、科研开发、选型应用, 以及对选粉机进行了评价。
本书是作者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既遵循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又包含了大量的设计、开发、科研成果, 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用价值, 可供从事水泥工业或其他有关工业粉磨工作的科研、设计院校、机械制造、生产厂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参考, 也可为大专院校教师及学生参考。
修订版 篇8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减少其对土地资源占用和环境影响,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煤炭法》等法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管理活动, 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煤矸石, 是指煤矿在开拓掘进、采煤和煤炭洗选等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碳岩石, 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
本办法所称煤矸石综合利用, 是指利用煤矸石进行井下充填、发电、生产建筑材料、回收矿产品、制取化工产品、筑路、土地复垦等。
第三条
煤矸石综合利用应当坚持减少排放和扩大利用相结
合, 实行就近利用、分类利用、大宗利用、高附加值利用, 提升技术水平,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 加强全过程管理, 提高煤矸石利用量和利用率。
第二章综合管理
第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能源局、煤矿安监局等负责起草、拟订、发布煤矸石综合利用相关规划、产业和扶持政策、技术规范等, 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以及本行政区域内煤矸石综合利用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配合煤矸石综合利用工作。
第六条
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部门、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和发布本地区煤矸石产生、贮存、流向、利用、处置等数据信息。
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和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于每年3月底前, 将本地区上年度统计数据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七条
有关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要积极发挥在技术指导、市场推广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第八条
主要产煤省份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新疆、贵州、安徽、云南等) 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 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等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煤矸石综合利用发展规划 (或实施方案) , 并将控制煤矸石利用碳排放纳入当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工作方案 (或低碳发展规划) 。
第九条
煤炭开发项目 (包括选煤厂项目) 的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中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篇章中须包括煤矸石综合利用和治理方案, 明确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和处置方式。对未提供煤矸石综合利用方案的煤炭开发项目, 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予以核准。
煤矸石综合利用方案中涉及煤矸石产生单位自行建设的工程, 要与煤矿 (选煤厂)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涉及为其他单位提供煤矸石的工程, 煤矸石利用单位应当具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生产与处置能力。
第十条
新建 (改扩建) 煤矿及选煤厂应节约土地、防止环境污染, 禁止建设永久性煤矸石堆放场 (库) 。确需建设临时性堆放场 (库) 的, 其占地规模应当与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能力相匹配, 原则上占地规模按不超过3年储矸量设计, 且必须有后续综合利用方案。煤矸石临时性堆放场 (库) 选址、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应当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等相关要求。
第十一条
煤炭生产企业要因地制宜, 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 煤炭和耕地复合度高的地区应当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开采技术, 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也要优先和积极推广应用此项技术, 有效控制地面沉陷、损毁耕地, 减少煤矸石排放量。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订煤矸石井下充填开采技术标准体系, 编制煤矸石井下充填开采方案。
第十二条
利用煤矸石进行土地复垦时, 应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条例》和国土、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规定执行, 遵守相关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和环保要求。
第十三条
煤矸石发电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部门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规定进行规划建设, 煤矸石使用量不低于入炉燃料的60% (重量比) , 且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不低于5 020 k J (1 200 kcal) /kg, 应根据煤矸石资源量合理配备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发电机组, 并在煤矸石的使用环节配备准确可靠的计量器具。鼓励能量梯级利用, 满足周边用户热 (冷) 负荷需要。对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发电项目 (机组) , 其入炉混合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应不高于12 550 k J (3000 kcal) /kg。
第十四条
煤矸石综合利用要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规定, 达标排放。煤矸石发电企业应严格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和总量控制要求, 应建立环保设施管理制度, 并实行专人负责;发电机组烟气系统必须安装烟气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并符合《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同时保留好完整的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数据, 且保存一年以上;煤矸石发电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等固体废弃物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综合利用和妥善处置。
第十五条
煤矸石产生单位应对既有的煤矸石堆场 (库) 的安全和环保负责, 应制定治理方案, 明确整改期限, 采取有效综合利用措施消纳煤矸石、消除矸石山;对确实难以综合利用的, 须采取安全环保措施, 并进行无害化处置, 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等要求进行煤矸石堆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防治煤矸石自燃对大气及周边环境的污染, 鼓励对煤矸石山进行植被绿化。
第十六条
下列产品和工程项目, 应当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质量、环境、节能和安全标准:
(一) 利用煤矸石生产的建筑材料或其他与煤矸石综合利用相关的产品;
(二) 煤矸石井下充填置换工程;
(三) 利用煤矸石或制品的建筑、道路等工程; (四) 其他与煤矸石综合利用相关的工程项目。
第三章鼓励措施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煤矸石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
(一) 煤矸石井下充填;
(二) 煤矸石循环流化床发电和热电联产;
(三) 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
(四) 从煤矸石中回收矿产品;
(五) 煤矸石土地复垦及矸石山生态环境恢复;
(六) 其他大宗、高附加值利用方式。
第十八条
通过国家科技计划 (基金、专项) 等对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和产业化推广给予一定支持。
第十九条
煤矸石利用单位可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和程序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符合条件的, 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享受并网运行、财税等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扶持政策。对符合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 (含热电联产) 企业, 可享受环保电价政策。
第二十条
对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煤矸石及其制品, 设计、施工单位应在设计、建筑施工中优先选用。
第二十一条
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 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引导、扶持、监管措施。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煤炭开发项目 (包括选煤厂项目) 正式运行后, 煤矸石综合利用未按照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中的综合利用方案实施的, 项目核准部门应监督其限期整改, 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综合验收。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 新建 (改扩建) 煤矿或煤炭洗选企业建设永久性煤矸石堆场的或不符合《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要求的, 由国土资源等部门监督其限期整改。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有关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 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罚;煤矸石发电企业超标排放的, 由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据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按照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有关规定罚没其环保电价款, 同时环境保护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告不达标企业名单。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 (一) 项的, 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产品质量法》进行处罚;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二) (三) (四) 项造成安全事故的, 由安监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对达不到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弄虚作假、不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超标排放的, 有关部门应及时取消其享受国家相关鼓励扶持政策资格, 并限期整改;对已享受国家鼓励扶持政策的, 将按照有关法律和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和追缴。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煤矸石堆场取矸时, 要明确安全责任主体,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不得影响煤矿生产安全, 造成财产损失或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 安全监管等部门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对获得国家和地方资金支持的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 所在地区科技、投资、环保等部门应当对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的后评估。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修订版 篇9
一、以培养公民素养为核心重置课程目标
相比以前的社会课程标准, 修订后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社会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公民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 《社会课程、历史和地理》以及《加拿大与世界研究》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思考全面、见多识广的公民,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拥有与人沟通、协作判断的技能。[2]正如美国国家社会研究委员会 (NCSS) 前主席麦克耶儿 (Mike Yell) 所说:“社会课程使得学生不仅仅重复他们听到的或者阅读过的信息;而且使他们参与到思想、概念、事件, 甚至是真相的思考中来。”[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按照培养21世纪公民素养的愿景, 结合安大略省1~8年级开设的社会课程内容, 分别重新设置了三个课程的目标。但是, 这三个目标并非独立存在, 而是在自我意识———时间意识———方位意识三个维度有机结合 (见表1) , 从而让学生从多维度进行公民认同。
二、围绕核心概念构建课程框架
安大略省为了实现培养公民素养的三维目标, 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社会课程中建构整体的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的素养, 其修订的1~8年级社会课程标准中既强调社会课程学科结构的重要性, 提出了学科思维概念 (Concepts of Disciplinary Thinking) 与重要概念 (Big Ideas) , 同时又注重公民素养养成与学科思维能力的联系, 创设公民框架问题 (Framing Questions) , 并把学科思维概念、重要概念、公民框架问题与社会课程总体期望和具体期望进行有机整合, 使学生通过社会课程的学习, 养成合格公民的素养。
“学科思维概念”是一种共通概念, 也是跨学科的框架概念。它是理解社会科学知识, 培养社会学科思维能力所需要的最关键的一些要点, 为所有社会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供支点和框架。安大略省1~8年级社会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科学的内在联系, 提出了共通的六个学科思维概念, 即“意义”、“因果关系”、“持续与变化”、“模式与趋势”、“相互联系”和“视角”。[4]这些学科思维概念贯穿于安大略省1~12年级的社会课程中, 且随着课程内容的开展逐渐深入。
“重要概念”超越于零散的事实和技能而集中在概念、原理和过程上, [5]是学生在忘记所学到的一些具体事物之后仍然能长期保留的广泛而重要的理解。重要概念的获得, 需要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能将这些概念和技能与课堂以外的世界相联系, 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公民框架问题”是连接课程内容与公民教育的纽带。学生如何通过社会课程内容的学习来树立公民素养, 就是公民框架问题要解决的问题。公民框架问题是在课程内容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对学科思维概念和重要概念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 从而形成对这一学习内容或主题进行思考的公民素养。因此, 课程内容的总体期望和具体期望与学科思维概念、重要概念和公民框架问题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见下页图) 。
以安大略省1年级社会课程A系列中传统与认同部分为例 (见下页表2) ,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框架内容中, 学科思维概念、重要概念、公民框架问题等构建了社会课程内容设置的概念框架。这一框架强调学生对社会课程的学习, 不仅仅是单纯记忆或知道一些与社会有关的事实和信息, 而是要从这些社会课程内容或主题的基础上, 养成思维的能力, 形成对重要概念的更深的理解;并结合在各个学科领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社会科学有关的各种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应有的素养, 最终形成对国家、对社会、对社区以及对家庭的更深的理解与认同。
三、依据公民素养要求组织课程内容系列
加拿大教育部长委员会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 加拿大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公民, “这些公民在完成自己个人和专业发展目标的同时, 也会对社区以及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7]由此, 在安大略省社会课程设置中, 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对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理解,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责任感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意识。按照这样的理念, 安大略省1~6年级的社会课程分为传统与认同、人与自然两个系列组织内容 (见表3) 。在“传统与认同”系列中, 重在培养他们理解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在不同团体内部 (包含学生所在团体) 、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流技能, 以及与公民相关的权利和责任。学生将在对过去和现在的个人、文化、民族认同感的理解以及对加拿大传统的理解方面得到发展。在“人与自然”系列中, 课程内容更侧重于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将探讨地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社会环境中的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 并理解作为公民和各级政府的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
在安大略省的7~8年级中, 每个年级的历史和地理“课程要求”也分为A和B两个“系列” (见表4) 。历史课程按时间顺序编写系列, 侧重于从18世纪初到1914年之间的加拿大历史。在这一系列中,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历史思维方式探索过去。地理课程则按主题顺序编写系列, 让学生有机会探索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人文地理中的多样主题。在这一系列中, 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技能, 学习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和地理探究步骤。这些系列将为9年级必修地理所涉及的课题奠定基础, 其重点是加拿大的地理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 安大略省小学社会课程希望学生从社会角度、历史角度以及地理角度去了解周围世界及自身所属环境, 了解什么使得他们独一无二, 并从中学习如何分享和表示尊重, 归根结蒂是开始学习如何成为“好公民”。
四、强调课程过程性评价
安大略省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分为评估和评价两个阶段, 其评价标准包括内容标准和绩效标准。
评估是从各种资源 (包括作业、日常观察、交谈和讨论、展示、项目研究、表现和测试) 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安大略省社会课程标准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总体期望和具体期望, 总体期望笼统地描述学生在每学期末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由应用、探究和理解三个层面的期望构成。在每一年级总体期望下还制定了若干更详细的期望, 这就是评估的内容标准。教师按照内容标准, 结合这些信息源所反映的学生的实际表现, 评估学生实现内容标准的程度。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描述性的反馈意见以指导他们努力改进和提高, 并帮助学生发展其独立学习的能力, 设定个人学习目标, 自我监控学习进展, 能够进行反思与提升。[11]因此, 通过评估过程获得的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达成每一年级课程内容标准时所表现出的优点与不足, 还可以指导教师调整课程和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需要, 进而评估课程和教学的总体效能。
评价是建立在绩效标准和等级基础之上,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判断的过程。安大略省小学社会课程标准设计了四维度四等级的绩效标准成绩表 (见下页表5) 。绩效标准成绩表作为整个年级课程要求的框架, 让教师基于绩效标准和评估情况, 对学生学习质量做出连续的评鉴并确定学生成绩级别。在安大略省的小学中, 1~6年级采用字母等级分制, 7~8年级采用百分比等级分制。[12]
五、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特点
(一) 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成长, 重视培养公民素养
加拿大安大略省社会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态度、技能和知识的机会, 这些态度、技能和知识正是他们成为合格公民所必需。因此, 安大略省社会课程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公民素养;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合格加拿大公民。在一个多元的民主社会, 承认及尊重个体和集体认同是极其必要的。安大略省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维意识的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国家集体认同;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学科概念、重要概念和公民框架问题。这些具体的目标、概念和问题能使课程标准的使用者对公民素养和社会课程本质有更明确的认识, 有利于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学生通过对这些概念和问题的探究与理解, 亦不再是学习孤立的社会知识, 而是建构其关于自我和社区的意识, 鼓励他们在具有包容性的、民主的社会中肯定自身公民的角色, 了解周围世界和自身所属, 并学会如何分享和表示尊重。
(二) 课程内容设置注重整体性, 国家认同与全球意识并重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把历史、地理、公民、政治、经济等多门学科内容整合在课程标准之中, 且在内容组成上既重视多元文化社会中国家与族群问题的认识和认同, 又重视全球意识的培养和国际知识的获得。加拿大以多民族和多元文化著称, 社会课程的内容设置围绕传统与认同、人与自然探索一系列主题, 促进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与参与, 反映不同族群学生的价值需要。在此基础上, 通过加拿大的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学习, 使学生对多元族群及国家发展形成整体的理解和认识, 较好的实现了多元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认同的有机结合。这是在统一中尊重多元, 在多元中追求统一的课程内容设置。因此, 对于同样面临多元文化、民族差异问题的我国而言, 具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 安大略省社会课程内容从了解周围世界逐渐扩充到对全球的关注, 关注全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重视国际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加拿大与全球社会的相互联系, 这证明安大略省的社会课程不仅要培养具有国家情感认同的好公民, 还要培养具有全球意识, 拥有国际情怀, 能主动并有能力参与全球事物的全球公民。[14]这种有序的全球意识的教育, 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下, 为我国开展此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 课程目标制定详细, 形成性评价方式占主导
科学、有效的评估与评价有赖于明确、全面、具体的目标体系。只有如此, 才能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制订和调整教学计划。就这一方面而言, 加拿大安大略省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的明确、全面与具体化。在安大略省社会课程体系中, 课程目标和对学生提出的期望目标是评估和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出发点。其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围绕应用、探究和理解三个层面制定了详细的总体期望和具体期望目标, 分别描述对学生在每一年级、每一主题学习中的期望。这种设计和安排, 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社会课程教学, 而且能为社会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 通过分析学生成绩评定表, 可以看到安大略省在评价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时从四个方面予以了考虑, 即知识与领会、思维、交流以及运用。其中, 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具体解释, 并按等级水平的高低分别描述评价标准或指标。毋庸置疑, 这种设计可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而且可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发评估任务和工具, 进而为学生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更为重要的是, 安大略省社会课程强调评估过程, 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不仅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参与, 更重视评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实现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的目的。因此, 较之我国过分强调选拔与甄别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评价方式对于我国改变社会课程评价的标准化测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Sears, A.Social Studies as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English Canada:A Review of Research.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1994, (22) :6~43.
[2][4][6][8][9][10][11][12][13]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Ontario Curriculum, Ontario Curriculum, Social Studies, Grade 1~6;History and Geography, Grade 7~8, (revised) [M].Ontario, Canada:2013.
[3]Mike Yell, Thinking and Social Studies (2009) , http://dpssocialstudies.wikispaces.com, 2014-07-01.
[7]Victoria Declaration 1993:Joint Declaration—Future Direction for the Council of Minister of Education, Canada:1993-09-28.
修订版 篇10
中国水泥协会为适应近年来国家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变化,在广泛征求各省市水泥(建材)协会和广大水泥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国水泥行业自律与协调公约(2013年修订版)》做了重新修订,经2015年11月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结合最新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现发布《中国水泥行业自律与协调公约(2016年修订版)》。请水泥行业所有的从业者自觉遵守本《公约》,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附件:中国水泥行业自律与协调公约(2016年修订版)
2016年5月20日
附件:
中国水泥行业自律与协调公约(2016年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我国水泥行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优化的深度调整的现实情况,为促进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和化解产能过剩,为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促进行业内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和诚信建设,建立企业市场行为的自律与他律的管理约束机制,特制订《中国水泥行业自律与协调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公约》依据国家颁布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并严格遵守执行。
第三条《公约》为行业自律公约,本行业所有从事水泥生产、研究、质检、市场发展、技术服务活动的单位,无论其企业体制、经济性质、规模大小,都应自觉遵守执行。
第四条中国水泥行业开展自律与协调行动是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完善行业监管体系的需要,是促进水泥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行业乃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水泥行业所有的从业者必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以《公约》为鞭策,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齐心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中国水泥协会是《公约》的总监管和协调机构,省市水泥协会是《公约》的省级监督协调机构。当涉及跨省跨区的问题时,由中国水泥协会负责进行协调。
第二章自律与协调内容
第六条严格规范新增产能投资行为:
企业对以新线新增产能的投资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必须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省市协会,通报说明项目建设的合规性(附批件)。
不论企业是否对投资项目作通报说明,省市协会有责任组织省市内相关企业,对新建项目是否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市场恶性竞争作出客观评估报告,并通报建设单位和政府核准机关予以制止。
第七条严格规范企业兼并重组行为:
行业兼并重组项目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时向被兼并企业所在省市协会通报投资结果,并在中国水泥协会网站上进行消息披露;企业在进行兼并重组过程中,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债权人和职工的权益,不得形成垄断和妨碍公平竞争:公布签约协议后,签约双方应恪守诚信,严格履行协议,双方共同努力以促进兼并重组项目的顺利完成。
行业兼并重组要突破体制障碍,用市场机制牵引兼并重组,积极配合和推动政府消除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政策障碍,争取取消地区性封锁的种种限制性的政策规定,确保所有的企业同样受到经济法律保护、同等承担社会责任、同等使用和享用生产要素和政策,用公平的法则鼓励企业竞争。尤其要推动清理废除地方政府制定的在土地、资源、税收、电价等方面有损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政策规定。
第八条严格规范市场公平竞争行为:
企业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坚持行业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一致的原则,开展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不以排挤或有意伤害竞争对手为目的,不允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搞乱市场。
企业以节能减排为目的,按照季节和施工期自律安排停窑检修的时间和期限,按照国家工信部、地方政府和协会制定的错峰生产的安排,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按需生产”,不得在淡季和冬季实行收款预售低价期货致在旺季冲击正常市场价格行为,不得盲目生产出现严重压库现象,给国家和企业造成资源的浪费。
企业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缔结价格垄断协议,不低价倾销,也不谋取市场暴利。不排除、限制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从事国外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也应遵守共赢原则,参照本公约建立协商机制,避免对外工程投标中的竞相压价行为,维护行业和国家利益。
第九条积极协调技术创新合作行为:
各级水泥协会应定期组织相关企业就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开展技术交流和能效对比、环境达标活动,协调与促进节能减排有序发展。企业应尊重知识产权,不剽窃他人技术成果。对有益企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成果不搞企业内部封锁,应允许向其他企业有偿推广,促进行业共同技术进步。
企业应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水泥协会就行业共性问题而组织的重大课题研究。参与者共享研究成果。及时向协会提出有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建议、技术政策建议,共同推进行业标准创新,技术政策优化。
各级协会组织企业之间开展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成员单位应共同维护本行业内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正常流动秩序,在聘用业内其他单位人员为本单位服务时,不得侵犯其原单位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第十条主动协调维护行业利益行为:
1.全行业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水泥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做到清洁生产,注重厂容厂貌、卫生绿化;水泥企业和行业媒体要大力宣传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意义和普及相关无害化的科普知识,注重提升行业形象,为行业争光。
3.距离城市相对近的水泥企业要自觉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工业废渣利用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国家低碳经济和生态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4.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积极参与有关机构组织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活动。检测认证单位要客观真实地报告产品质量结果,自觉维护行业信誉。
第十一条依法保障企业员工合法权益:
1.企业必须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规定维护职工劳动权益,按时发放工资津贴,并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统筹保险,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2.企业必须执行有关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技术培训,制定意外事故应急方案,保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3.做好被兼并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4.支持和关心企业周边社区的环境建设,开展必要的公益活动,让周边社区享受企业发展的利益,为企业和职工创建安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章水泥行业职业道德
第十二条水泥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在城市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及相关制品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制度,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必须以工程安全为己任,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反对低价倾销,反对市场垄断,积极参与行业自律行动,接受政府监督管理。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第十四条自觉遵循诚信原则,努力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第十五条提倡文明竞争,充分尊重竞争对手的人格和合法权益。倡导通过适应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等自我进取方式参与竞争,以义生利,以德兴业。
第十六条提倡行业内部的团结、互助、协调、自律和行业间的协作,自觉维护行业形象和行业整体利益,大事相商、共谋发展。
第十七条提倡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以强化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为核心,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第十八条对背离上述行业道德的现象和行为,提倡互相监督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向有关协调和管理机构如实反映。经营者不分其企业性质、大小,均应相互尊敬。从业人员不做有损行业形象与行业利益的事,经营者实施有可能影响行业或同行利益的举动,应事先向协会报告,经核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章公约的执行
第十九条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各省级水泥协会(建材协会)负责组织监督实施本公约。中国水泥协会负责全国性和区域性自律与协调组织监督工作,省级协会负责本省(市、区)及相邻省份的自律与协调组织监督工作,各级协会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年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全国、区域、省级自律与协调会议,处理协调相关事宜。各级协会要对影响行业的重大事件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协调处理的意见。同时协会要及时向在政府和社会反映企业诉求,帮助和协调企业的共同利益,创造良好企业经营的外部条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当市场出现违规新建水泥生产线项目时,中国水泥协会和省级协会应在15天内核实有关情况,对违规新建水泥生产线项目及时提出口头或书面警告,并在行业媒体曝光,同时向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提出处理的建议。
当市场出现水泥价格异常变动时,中国水泥协会和省级协会应及时调查相关情况,核实原因,无论是“低价倾销”还是“高价暴利”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协会要适时提出口头警告或书面通告,不听劝阻的及时在行业媒体曝光,并向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提出处理的建议。
在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具有市场主导实力的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调研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也可以建立多个省市协会之间的多边协商机制,以促使区域市场的合作和平衡。
第二十一条协会有权对达不到国家有关能耗、环保等标准的企业予以通报和必要的制裁,包括内部通报,公开“曝光”的道德谴责,情节严重的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二条水泥错峰生产期间,所在区域水泥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错峰停窑的规定,由各省市协会牵头,企业派员成立自律公约管理委员会,负责自律公约方案的制定、实施的评价与违约的处理。停窑期间,公约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企业执行公约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通报。
第二十三条如有违反《公约》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及时向公约监管机构(协会)进行检举,要求公约监管机构(协会)进行调查,公约监管机构(协会)也可以直接开展调查。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有权对公约监管机构(协会)执行本公约的公正性进行监督,有权向相关部门检举公约监管机构或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公约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为保证本《公约》的有效实施,公约监管机构(协会)定期进行公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与总结。对模范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本公约的成员单位,可授予行业自律等方面的荣誉称号,并通过媒体公开宣传:对违反本《公约》,造成不良影响,经查证属实的成员单位,可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批评警示、限期改正、内部通报,劝其退出行业协会组织,将影响其参与行业各种评定、鉴定、奖项等,并记入中国水泥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库。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公约》经中国水泥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审议通过后生效,报民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由中国水泥协会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公约》生效期间,根据实际需要,公约监管机构可以对公约提出修改意见,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对本公约进行修改。
第二十八条中国水泥协会将不定期抽查会员单位执行情况,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每年不少于一次向中国水泥协会汇报本地区本《公约》执行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本《公约》由中国水泥协会负责解释。
群体环境问卷的修订 篇11
关键词:群体环境问卷;凝聚力;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39-04
群体凝聚力作为群体的一个特性,代表着群体的团结、一致、和谐。实证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成员的坚持行为、出勤率、满意度及努力有关,由于凝聚力对群体发展、群体维持及群体目标达成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最重要的小群体变量[1]。运动队是由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该群体需要所有成员一起努力,共同承受训练和比赛压力以完成既定的任务。运动实践表明,凝聚力对运动队成绩的取得及其技、战术的训练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一些诸如篮、排、足球等需要队员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集体性项目中,运动队的凝聚力更是其技、战术发挥的重要保证。原国家女排著名教练袁伟民曾总结到:“象排球这样的集体性很强的项目,团结就是生命,凝聚力就是战斗力”[2]。近年来我国一些集体运动项目特别是女篮、女足、女手等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持续滑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与教训。鉴于目前国内运动队的现状,对国内高水平运动队的凝聚力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此过程中,运动中凝聚力结构的构建及其测量工具的开发是一个基础性和技术性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就凝聚力结构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凝聚力是单维的,如Lott等(1965) 将凝聚力定义为人际吸引[3],Evans 和Jarvis(1980)将凝聚力定义为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4],Goodman, Ravlin和Schminke(1987)将凝聚力定义为群体成员对群体任务的承诺[5]。这种单维的观点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的争议,争议认为,凝聚力更应被视为是多维结构[6-8]。由于对凝聚力与绩效关系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多维结构的观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维结构是指将凝聚力区分为任务凝聚力和关系凝聚力[9]。任务凝聚力是指对群体任务的承诺或群体任务或目标对群体的吸引[10]。关系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间的吸引或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喜欢[11]。任务凝聚力可增加群体成员对任务的承诺及成员对任务的努力程度;而关系凝聚力则通过有效的情感沟通协同好他们的努力。其它研究者亦对凝聚力作出了类似的分类[12,13]。
在运动心理学中,凝聚力的多维结构以Carron及其同事的研究最具代表性,Carron及其同事所编制的群体环境问卷(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简称GEQ)已成为国外十余个国家广泛使用的测量运动群体凝聚力的工具[14]。Carron(1982)将凝聚力定义为“反映一个群体在追求其目标和目的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12]。1998年Carron等人对该定义进行了修订,即“反映群体在追求其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14]。这个概念基于三项假设:一是凝聚力作为群体的特性是可以通过群体成员个体的感知来进行测量的;二是群体凝聚力反映了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及群体一致性两方面,即将群体与个体进行了区分,群体与个体是指感知的两个对象或层面;三是成员对群体的感知主要集中在群体任务方面和群体社交(关系)方面。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吸引、群体社交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社交一致性。这四个维度的构成了GEQ的四个分量表。其操作定义见表1。
国外研究对GEQ信度的检验多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对于此问卷各分量表的(系数报告,多在0.65-0.83左右[6,14]。这说明GE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对此问卷的效度检验则主要涉及了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想效度。其中,效标关联效度的检验多使用了已有的凝聚力问卷、坚持行为、团队建设等作为效标,大部分研究证实了此问卷具有效标关联效度[14-16];构想效度的检验则主要运用因素分析来完成,其中半数以上的研究证实了GEQ具有四维结构[6,14]。
综合国外对GEQ信、效度的检验结果,GEQ是测量运动群体凝聚力的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故本研究选定该问卷作为运动群体凝聚力的测量工具。但凝聚力是否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编制的有关运动群体凝聚力的测量工具是否适用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此问卷能否在中国修订使用?本研究旨在引进GEQ,并以此问卷为基本材料,访谈部分中国运动队教练及运动员,探讨其项目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对相关项目进行修订,为国内运动队进行凝聚力研究提供方便、有效的测量工具。
1研究方法
1.1被试
选取我国21支手球省级运动队的312名运动队为被试。其中男性运动员152名,女性运动员160名;年龄17~33岁。
1.2实施程序
1.2.1问卷的翻译在征得GEQ主要编制者Carron的同意后,本研究以GEQ的18个项目为蓝本,请两位国内的运动心理学家分别将问卷翻译成中文,分析翻译差异并加以修改,再请定居国外的一名华人运动心理学家将该中文版本翻回英文。分析翻译前后英文表述的差异以发现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再次修改,直至确认问卷的中文与英文相比不存在意义上分歧。
1.2.2问卷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以GEQ项目为主,采用其四个维度的操作定义,对6名运动心理学专家进行访谈,了解GEQ的各项目是否符合相应维度的操作定义、各项目内容的表达是否明确。另外,还对32名国内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访谈,了解GEQ的四个维度是否反映国内运动队凝聚力的实际结构、各项目是否国内运动队的实际情况、各项目内容的表达是否明确、项目的内容是否需要补充。
根据访谈结果,Carron等人提出的凝聚力四维结构基本适用于中国运动队。但在具体项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给予了初步修订,主要体现在项目内容及方向上的调整上。首先,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过细,不利于运动员及时做出判断,故将GEQ采用的Likert九点(1-非常不同意,9-非常同意)量表改为Likert七点量表。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在1-7分之间,最高分为7分(非常同意),最低分为1分(非常不同意)。另外,GEQ共有18个项目,其中12个项目为反向题,6个项目为正向题,这种项目设置方向不利于被试反应。在对国内运动员的访谈基础上,对这些项目的方向进行重新调整,其中正向题为1,2,3,4,5,6,8,9,10,12,13,14,15,16,18;反向题为7,11,17。最后,修订了与情境有关的一些项目,以符合国内运动队训练或赛事实际情况。如国内一些运动项目还未实现联赛制,故将“联赛结束后, 我不会想念队里的任何成员”改为“比赛结束后,我会惦念这个队的成员”;将“赛季后,我们队喜欢共渡时光”改为“比赛结束后,在闲暇时我们队的队员喜欢在一起消磨时间”。
1.2.3施测本研究对我国省级集体项目运动队发放问卷370份,收回370份,有效问卷362份。测试主要是在集训或比赛时进行。其中,女队的GEQ是在各队结束第一阶段比赛(整个赛事分两阶段进行)时施测的,其中3支女队的50位运动员在第一次测试一周后进行GEQ重测。针对所收集的数据,将男女运动员数据进行合并,并采用奇偶分半法,对一半数据(N=156)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探讨初步修订的问卷的项目质量及测量的有效性,对另一半数据(N=156)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问卷的结构效度。女运动员在第一次测试GEQ时还完成了“运动员满意度问卷”(Riemer & Chelladurai,1998)[17]2个分量表(运动员对团队成绩、团队一致性方面的满意度)8个项目的测试,并以此作为修订后GEQ的效标测量,探讨其效标关联效度。运动员满意度2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4和0.92[18],采用Likert 7点(1-非常不满意,7-非常满意)量表进行评分。所有比赛结束后,收集女队的比赛成绩,以比赛的名次作为比赛成绩的指标,进一步探讨修订后的GEQ的效标关联效度。最后,使用男女所有被试(N=312)数据进行修订后GE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运用50名女性被试重测数据进行修订后GEQ的重测信度检验。
1.3统计方法使用SPSS11.5软件对修订后的GEQ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使用LISREL 8.80 对修订后的GEQ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构效度分析
2.1.1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156名被试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的可行性检验,获取总体样本的KMO值为0.846,依据Joseth 等人(1995)的观点[19],KMO的值在0.80以上为好,能进行因素分析,故此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素分析,最后收敛成4个因素。4个因素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从13.36%到17.58%不等,累积贡献率为64.35%,这说明18个项目中的总方差中有64.35%是由这4个因素决定的。各项目在这些因素上的负荷量,见表2。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对预测项目进一步筛选。按照删除项目的一般标准对项目进行删减:1) 因素负荷小于0.40的项目;2) 具有多重负荷,而且负荷比较接近的项目;3) 出现因素归类不当的项目。根据以上标准对预测问卷的项目进一步分析,分别删除了C2、C12和C7,最后剩下15个项目。与原GEQ相同,这15个项目分别在四个分量表上。这初步说明国外凝聚力的四维结构是适用于我国运动队的。
2.1.2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对另外156名运动员所测得的GEQ数据,采用LISREL 8.80对GEQ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从模型的拟合度来看,各项拟合指标相对较差,模型有待进一步修正。根据LISREL分析结果,C7与群体社交一致性(GI-S)维度之间的MI指数达到19.6,这说明C7除了群体社交吸引(ATG-S)影响外,还受群体社交一致性影响。从C7的项目内容(“与队里的聚会相比,我更喜欢参加队外其他人在一起”)来看,这一项目的确反映了队内社交对个体及队内整个队伍两方面的内容,基于凝聚力结构划分的理论初衷,将C7项目给予删除以修正凝聚力结构模型。另外,评价测量模型的主要指标还包括每个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负荷。其中,C2和C12在相应潜变量上的负荷分别为0.15和0.09,说明C2和C12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较小。对C7,C2,C12三个项目分别给予删除,重新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结果见表3和图1。
从删除C2,C7,C12项目后的模型的拟合度来看,x2/df 小于3;CFI、IFI、NFI、NNFI均大于0.90;GFI大于0.85;RMSEA小于0.08。这说明与删除项目前的模型拟合指数相比,删除后的模型的拟合较为理想,四因素模型的结构得到了数据的验证。图1显示了四因素模型每一项目的因素负荷。由图1可见,每个观测变量在相应潜变量上的负荷在0.50~0.77之间,负荷值均达到或超过0.5,说明每个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较大。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中国运动队中运动群体凝聚力的四维结构模型得到了验证,根据国内运动队实际所修订的GEQ由15个项目组成。
2.2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在体育组织行为研究中运动成绩、满意度是常用的评定工作结果的指标。本研究以这两个变量作为效标。其中,比赛名次作为运动成绩的效标测量,基于本研究所涉及的集体项目特点,对运动员满意度的评定主要集中在群体效果的满意度上,即以Riemer 等的“运动员满意度问卷”中的运动员对团队成绩满意度及运动员对团队一致性满意度作为满意度的效标测量。运动员对团体成绩、团队一致性的满意度分别是指运动员个体对其运动队成绩水平的满意程度以及对队内成员对队内任务努力的协同及贡献的满意程度。群体凝聚力各维度与运动成绩和满意度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表4表明,运动队的凝聚力各维度与运动队成绩相关系数在0.23~0.50之间,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除团队成绩满意度与群体社交吸引未达到显著性相关外,运动员对团体成绩满意度及团队一致性满意度与群体凝聚力各维度达到显著性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较高。这说明群体凝聚力这一测验可对团体成绩满意度及团队一致性满意度进行有效的估计,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另外,估计问卷是否具有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还有团体对照法,即用两个在效标表现上有差别的团体,比较他们在预测源分数上的差别。在11支女子运动队中,以比赛成绩为效标,将获得前三名的运动队与最后三名的运动队的凝聚力进行比较,结果见表5。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群体任务吸引和群体成员交往一致性两个维度上前三名的运动队显著优于后三名运动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群体凝聚力对成绩的预测作用。
2.3信度分析本研究使用了内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和重测信度(稳定系数)两个指标对15个项目构成的GEQ进行信度分析。具体结果见表6。重测数据的间隔时间为一周。
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75~0.85不等,这些分量表的α系数均超过了0.7。说明此问卷内部一致性程度较高。4个分量表的稳定系数在0.70~0.80之间,由于重测的时间间隔为一周,间隔时间较短,故此数据表明这些分量表在短期内稳定性较好。
3讨论与小结
修订后的群体环境问卷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此问卷在省级集体项目运动员中表现出稳定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在效标关联效度中,该测验与团队成绩满意度和团队一致性满意度上有较强的正相关,但与运动成绩的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运动实践来看,凝聚力是运动队取得成功的基础,而多数研究表明,凝聚力与运动成绩之间呈正相关[20]。从其相关系数大小来看,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达到了0.50,甚至高于凝聚力与团队成绩满意度的相关,但却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与取样单位有关,由于本研究的被试为集体项目运动员,故在计算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相关时,是以运动队为单位,是群体水平的研究,样本量仅有11个,而在分析凝聚力与满意度相关时,则是以运动员为单位的,是个体水平的研究,样本量达到了160人。扩大样本量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另外,问卷的修订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本次修订的被试均为集体项目运动队,个体项目运动队还未有涉及,这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还应说明的是,本研究对凝聚力进行信度检验时,不仅使用了内部一致性信度,而且还尝试使用了重测信度。这与国外凝聚力问卷信度检验不同,国外的许多凝聚力问卷研究多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少有涉及重测信度。重测信度是使用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通过测验分数的稳定性以说明测量工具跨时间上的稳定性。故使用这一信度时,首先要求所测的心理现象是稳定的。然而,凝聚力具有阶段性特征,凝聚力既不是像状态那样短暂,又不是像特质那样稳定[14],换言之,凝聚力在某一时期是稳定的,在不同时期是有所变化的。这可能是国外研究较少使用重测信度的原因。比如将凝聚力问卷象人格测验那样,将重测时间定于8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这样所获得的重测信度可能较低,这一结果难以说明凝聚力的测量工具是不稳定的,因为重测分数的改变很可能是由于凝聚力本身发生了变化。但本研究认为,取得凝聚力问卷的重测信度资料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本研究将重测时间缩短,选择了第一次测试后一周进行重测,重测被试为在这一周内多以训练、调整为主同时又无关键赛事的3支运动队。这样安排旨在排除凝聚力本身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得重测分数,从而检验凝聚力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所测分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说明群体环境问卷具有短期的稳定性信度。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证明了凝聚力在某一阶段是稳定的这一特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群体环境问卷在我国运动队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适用于我国运动队,可作为评估我国运动队凝聚力的有效、可靠工具。
参考文献:
[1] Carron, A. V.,& Hausenblas, H.. Group dynamics in sport (2nd ed.).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8:21.
[2] 袁伟民. 我的执教之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 Lott, A. & Lott, B. Group cohesiveness as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A review of relationships with antecedent and consequent variabl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65,64: 259-309.
[4] Evans, C. R. & Jarvis, P. A. Group cohesion: A review and re-evaluation. Small Group Behavior, 1980,11: 359-370.
[5] Goodman, P. S., Ravlin, E. & Schminke, M. Understanding groups in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7, 9: 121-173.
[6] Carron, A. V., Widmeyer, W. N., & Brawley, L. 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cohesion in sport teams: The 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5,7: 244- 266.
[7] Cota,A.A., Evans,C.R.,Dion,.K.L., Kilik,L.,& Longman, R.S. The structure of group cohes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5, 21: 572-580.
[8] Dion, K. L. Group Cohesion: From 'Field of Forces' to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0,4(1):7-26.
[9] Gross, N. & Martin, W. E. On group cohesive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52,57: 546-554.
[10] Hackman, J. R. Group influence on individuals. In Dunnette M. D(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McNally, 1976: 1455-1525.
[11] Evans, C. R. & Jarvis, P. A. Group cohesion: A review and re-evaluation. Small Group Behavior, 1980,11: 359-370.
[12] Carron, A. 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 Interpret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2, 4: 123-138.
[13] Hogg, M. A.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 cohesiveness: From attraction to social identity.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2:225-246.
[14] Carron, A. V., Brawley, L. R., & Widmeyer, W. N. The measurement of 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In Duda J. L (Ed.). Advancements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measurement.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8:137-158.
[15] Brawley, L.R. Carron, A.V., & Widmey,W.N. Assessing the cohesion of teams: Validity of the 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7,9:275-294.
[16] Prapavessis,H., Carron,A.A., & Spink,K.S. Team building in s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96, 27(3): 269-285.
[17] Riemer, H.A. & Chelladurai, P. 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998, 20(2): 127-156.
[18] 马红宇. 我国高水平手球队群体凝聚力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报告,2004.
[19] Joseph F. & Hair,J R.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with Readinggs (4th Ed).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995:374.
修订版 篇12
该书是杜亚雄先生在以往版本2基础上重新修订后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于2011年6月出版的。杜先生身为民族音乐学家,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事业和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曾获得过“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匈牙利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化勋章、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及研究奖金等荣誉。以下,笔者就杜亚雄先生新近出版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修订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布局合理 论述清晰
在对该书的阅读中,笔者认为它是一本布局合理、论述清晰的著作,这一点仅从该书目录中即可看出,作者作为一位资深学者,以长期从事田野工作所拥有的敏捷思维和丰富经验,用极其规整的布局把全书分为五章:学科的历史、研究的对象、田野工作法、案头工作法、论文的写作。各章又以同一种方式分为数节,而且在字句的用法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精心安排。如第三章的三个章节被分为“准备工作阶段、现场工作阶段、整理工作阶段”;还有第五章的三个章节“论文的特征及选题、材料的收集和来源、写作的程序与方法”中,作者分别用“及、和、与”三个字,从而避免给人以重复之感。作者这样安排,不但让读者有一目了然之感,而且还使我们理解本学科的思路也变得清晰、简单起来。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所说的:“本书不可能对这一学科做详尽的介绍,只想就其发展的历史、调研对象、研究模式与方法作简要介绍并告诉读者一些有关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3从而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一门学科的认识无非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历史、对象、模式和方法。
另在该书绪论中,作者向我们分别阐述了民族、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概念的区别,以及它们的来源、定义和研究对象,并对民族音乐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的说明,这为第一章有关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的论述作了铺垫。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该书论述的过程中条理非常清晰,且目的明确。如在第一章中,作者以“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和“民族音乐学在中国”两部分内容,阐述了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在国内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书中运用了大量详实的史料,如在第一节中,作者以清晰而独到的视角,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前身比较音乐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关,并举例加以说明。接着便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说起,如书中第1页提到的:“法国作家蒙田在其1580年写的《食人的蛮族部落》一文中根据法国传教士雷维1578年的记述,介绍了巴西里约内热卢海湾一个小岛上美洲土著民族的民歌。德国博物学家基歇尔(AthanaasiusKircher,1602-1680)在1650年出版的《世界音乐》一书中介绍了美洲土著的舞蹈和音乐。”然后是18世纪、19世纪比较音乐学的形成与发展,之后是具有“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观点缺陷但仍在比较音乐学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柏林学派,作者在书中用明确且有条理性的“首先”和“其次”,对这一学派的贡献作了概括性的总结;直到20世纪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由孔斯特所著的《民族音乐学》问世之后,“民族音乐学”才逐渐取代“比较音乐学”。孔斯特“主张把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文化当做不同的、独特的音乐去尊重和对待,并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去研究探讨”4。
二、知识面广 实用性强
在对该书的阅读过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该书还是一本知识面广、实用性强的著作。
首先,我们可以从该书第一章第二节“民族音乐学在中国”中看到,作者从把比较音乐学首次介绍到我国的学者王光祈开始,一直到标志着民族音乐学真正被介绍到中国5的论述过程中,几乎把所有关于民族音乐学的大小历史事迹和文献都逐一列出。如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第一时期,作者从解放区的延安和国统区的重庆两个研究中心来分别举例。在延安以冼星海为代表的音乐家们,于1939年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后又改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以及其中发表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冼星海的《民歌与中国新音乐》、吕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张鲁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等。在重庆,有代表性的论文有王震亚的《五声音阶及其和声》等。之后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产生的专家与学者,如王洛宾、王云阶、于会泳、夏野、赵宋光、作者的研究生导师高厚永和学友沈洽等以及他们各自的贡献与著作。这些点点滴滴,作者都如数家珍般全部介绍给读者,由此也展现出作者对我国音乐史的精通,掌握的材料、史料之全,这方面还从附录一“民族音乐学参考书目”中得以体现。笔者留心统计之后发现,这些参考书目与论文加起来竟有98篇,而且还不包括作者在每一章之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可想而知,这样薄薄的一本“概论”居然汇集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智慧与精华,可见,该书的确是一本知识面广的著作。
其次,在该书第四章“案头工作法”中,通过作者对“记述工作、音乐分析、分类方法和比较研究”这几方面内容的讲述、分析和实例解说,让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位民族音乐学工作者,不仅要精通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声学、数学、语言学等。如在本章“关于旋律、曲式的分析”中,作者在对汉族民间器乐曲牌《八版》的解释与结构分析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中的“黄金分割”和“裴波那契数列”,还将《周易》中的“八卦”理论运用到《八版》的结构分析之中,作者的博学多才,让笔者不得不为之折服。
在实用性方面,从该书第三章“田野工作法”中可以明显看出,虽然此章节的篇幅短小,可它使读者受益良多。作者身为一位阅历丰富的田野工作者,结合自身的田野经验向读者介绍了,在田野工作中的三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方法。正如作者在后记中说到:“尽管我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前人的著作,也借鉴了不少同时代其他学者的成果,但也试图将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贡献给读者。”作者的坦诚,直击笔者内心。
在该书“田野工作的准备阶段”中,作者建议初学者在课题调查类型选择中最好从乐种调查开始,并在“准备调查提纲”这一环节中给出了他曾经为学生拟定的一份调查提纲,以供读者在制定乐种的考察调查提纲时作为参考。此外,为了使读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参考,作者还推荐了其他书籍中有关调查提纲的例子,如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6中的“民歌和歌舞音乐调查报告”、“音乐种类调查提纲”,以及袁静芳的论文《乐种的考察步骤与方法》7等。
在“田野工作的现场阶段”中,作者介绍了在田野采访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动机以及手段的六个“W”,其实用性不言而喻。并通过以自己于1980年冬天,在甘肃省裕固族自治县莲花乡贺家墩的调查中写的一段现场笔记和一篇工作日志为例,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场笔记与工作日志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重要性。同时,作者还提醒道:“现场笔记应当在事后尽快记下来并加以整理;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应当记工作日志,把当天的调查情况和各类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记录下来。”8
在第三个整理阶段,作者同样以一位老师叮嘱自己学生的口吻,告诉我们如何将手中采集到的资料归类、整理,对于采集到的录音、录像以及文物又如何登记和编号等。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这一观点:在田野工作中搜集、整理的资料应面向社会,使其对整个社会都有用。笔者认为,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与那些掌握了资料自己不用,也不让别人使用的保守人士相比,作者的这一举动真是学者风范!
此外,作者在该书中还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第五章“论文的写作”,向读者介绍了有关音乐学术论文的写作,真可谓用心良苦、考虑周全,从而达到了一书两用的效果。对民族音乐学初学者来说,该书的确是一本“实用性强”的著作。总之,不管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是在平时的写作方面,本书都犹如茫然中的一扇窗。作者在这一章中,从“论文的特征及选题”、“材料的收集和来源”和“写作的程序与方法”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其中“论文的特征及选题”是论文写作方面十分重要的环节,正如作者在本章的开篇时所说:“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大多表现为书面的著述,而书面的著述又可分为‘志’、‘论’两大类别,这两大类别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要。”9在没有阅读该书之前,笔者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志”和“论”的区别,甚至也不知道调查报告和音乐概述的体裁形式是归属于“志”的范畴。尤其是我们目前正面临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提交,在对研究方法和对象的选择无从下手之际,该书却在诸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和方案,让我们有了可资借鉴的学习方法,可谓良师益友。如该书第90页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对于一个地区的民歌进行介绍,则可包括下列部分:1. 该地区概况:包括人口、民族、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情况。2. 该地区的古代音乐文化。3. 民歌的题材内容。4. 民歌的题材和分类。5. 民歌的音乐特点。”10笔者考虑下一步可将此方法应用到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中去。
在论文写作方面,作者给出了四个阶段的写作步骤,并从每个步骤当中总结出很多实施办法。如在选题方面作者提出了“寻找法、借鉴法、设定法和总结法”四种方法,并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即及早、创新、有用、量力和体小。同时还逐一深入每一点加以解释和说明。作者说:“使用借鉴法最好多看一些文章,反复进行比较,真正掌握他人研究的成果,吸收不同文章的优点。”11结合该书的参考目录,我们便可看出,这正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也是作者在论文写作中较常使用且行之有效地方法之一。
最后,该书在附录二与附录三中给读者提供了“国际音标表”和“采风记录图表举例”,它们是民族音乐学者在田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也为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三、观点明确 见解独到
除了以上两方面外,该书还是一本观点明确、见解独到的著作。众所周知,民族音乐学自上个世纪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可至今学界对于它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的问题以及其是否真正适合在中国发展还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有些学者认为,民族音乐学的传入,会与原有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学科发生冲突,其冲突焦点涉及研究对象、方法、目标和重心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与笔者之前的状态一样,由于对于民族音乐学的概念、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了解还处于迷茫之中,却因自己从事中国音乐史或是西方音乐史研究,就以为民族音乐学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没有关系。如果他们对民族音乐学多一点了解、认识和研究,以上这些问题均可逐一得到解决。
首先,关于民族音乐学的概念,作者在绪论中阐述道:民族音乐学是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音乐的学问,是研究音乐及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关系的科学。而民族学是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研究民族发展演化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所以民族音乐学便是采用实地调查这一研究方法阐明各民族、各地区音乐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对人类音乐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目的。12
再者,作者在绪论中叙述有:因“民族”在我国汉语中的三种不同含义,使得一些学者对于民族音乐学的理解有误,从而认为民族音乐学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调研对象的研究。13
最后,作者在第二章“研究对象”中指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一切音乐,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中国学者大多只是研究本国音乐,这也导致了一些中国学者认为研究中国音乐便是民族音乐学的目的。”14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学的传入与发展并不会与原有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学科发生冲突,反而对其发展有着推动与促进的作用。而那些认为民族音乐学与自身从事的音乐学中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之间没有关系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此外,作者在该书中提倡民族音乐学的同时,也提出了它在国内外存在的问题,如在欧美的民族音乐学界中,存在着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错误观点,而且这一观点也严重影响到我国的音乐学界。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欧洲民族音乐学界不但研究外国音乐,也应该研究本国音乐;而中国音乐学界不要封闭式地只研究本国音乐,应该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一切音乐,不仅要研究西欧古典音乐还要加强其他各类外国音乐研究”15等建议。同时,作者结合自身的学术经验,建议广大学者应采用“以中格外”的方法去研究外国音乐,并且尽力学好英语,以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在民族音乐学在我国发展的问题上作者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怎样看待“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及其成果?怎样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研究我国的传统音乐和新音乐?如何进行“逆向研究”?怎样在中国进一步推广民族音乐学?等等。16又如,作者在后记中指出了在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存在的“两个取代”问题,并强调这两个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与学习民族音乐学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除上述优点外,该书使用的语言亲切、朴实,有种面对面与之对话的感觉。在阅读上少了很多沟通方面的障碍,不像有些采用大量专业术语、辞藻华丽、句子晦涩难懂的书籍,让人难解其奥。
四、问题与建议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该书也存在以下问题,笔者在此特提出以供作者参考,希望在第二次印刷时能够避免类似错误出现。兹列举如下:
(一)语句问题
如该书的第18页开头“作为高先生的研究生从高先生的学习民歌和民族器乐……”这一句不易读懂,希望再版时将其说明。
如该书第102页,有这么一句话,“应特别注意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区别,不要把参考文献当成注释,当然也不要把参考文献当成注释”,一般的读者看了大概都明白作者后面那句应该是想说“当然也不要把注释当成参考文献”。
(二)别字问题
如该书第78页的第二行“象分析音高方面的因素时一样”中的“象”应该是“像”。这两个字虽然读音相同,但各有各的意思。1964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简化汉字总表》,其中“像”是作为“象”的繁体字出现。不过,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其中就包括恢复“象、像”的原状,“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
(三)增减问题
如该书第55页的第二段第一行“也可以召开由调查会,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中“由”可以去掉。
如该书第89页,在“从严格的意义讲”这一段中的一句话里作者提出了三方面的因素,可是体现在字面上的只有“音乐家”和“表演场所”两个方面,漏掉了一个方面。
(四)笔误问题
如在该书的第37页第三至四行的这一句话中,笔者认为有三个字应该是笔误现象:“……音乐概念有不断反馈,而这以反馈正式一种音乐……”
如该书第41页的倒数第三段中的第二行“能对这首民歌由更深的认识”,应该是“有”。
如该书第68页的“(二)用描写性的语言对《二泉映月》的内容进行记述”内容中的第一行的括号中,在“第三拍”和“第五拍”之间少了一个“至”字。
如该书第74页的第三行“第三种”括号里面的“第三六”中间少了一个“、”。
如该书第82页,在“这样,我们便不借助于……”这一段中的倒数第二行“可以得出‘渐变原则’”和“汉族器乐”之间少一个“是”字。
如该书第93页的第一段倒数第二行“来论证一个业已被证实”中的“业”应该是“也”。
如该书第103页,第一行的最后两个字“而是”应该是“二是”。
如该书第90页的倒数第三至二行“某某地区的音乐”后面应该是少一个“志”字。
如该书第103页第二段的最后一行中“68-659页”应该是“第68-69页”。
经过笔者对作者在书中所出现的这些错误的整理之后发现:首先,它们大部分属于匆忙之中的笔误,如错别字、增减字和词语重复等,偶尔出现语句问题;其次,书中后面几章的出错率较前面几个章节要多一些。从而笔者猜想,或许是因为时间有限,作者忽视了再次审阅和修改工作。笔者自认才疏学浅,不能与资深的专家相媲美,可学术严谨是专家、学者的治学之道,故斗胆在此指出不足。同时也给自己敲个警钟,并建议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诲,尽量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以“宁缺毋滥”的标准,来确保自己的每件作品都能够保质保量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谈到建议,笔者不敢大胆妄言,只是在该书的阅读过程中有些自己的想法,在此只提出一点:为了读者能够更清晰和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地位和历史脉络,作者能否设计或参考一些具有直观性的图表插入其中呢?比如用示意图来说明一下,民族音乐学为何被称为一门属于社会学科的边缘学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又如,可用两张图表来分别表示民族音乐学在国内外怎样经历各自的两个阶段而发展起来,可以时间、人物和作品等内容为线索,等等。
总之,不管笔者怎么去“找茬”和“建议”,这本著作的价值远远大于那些瑕疵。笔者谨希望再版时能以更完美的形象出现,同时也希望通过我国民族音乐学界新老两辈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中国民族音乐学在世界的讲坛上,早日闪耀着其独特的灿烂光辉。
摘要:《民族音乐学概论·修订版》一书,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先生在2002年版本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后出版的。本文从布局合理、论述清晰;知识面广、实用性强;观点明确、见解独到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评价,并对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修订版】推荐阅读:
修订版财政重点整理10-11
跨界年会最终修订版06-16
珠心算教案修订版09-01
安防商业计划书修订版07-30
工伤管理规定2012年修订版07-06
2011中考成语解释(9月最新修订版)05-12
修订草案07-19
修订编制06-26
课程修订08-10
标准修订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