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灵N胰岛素(共6篇)
诺和灵N胰岛素 篇1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其特点是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1], 大量临床研究如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 (UKPDS) 表明, 早期强化胰岛素降糖治疗可以尽早解除糖尿病患者糖毒性, 尽早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B功能, 更好的改善血糖。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和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笔者选择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病人60例, 分别给予上述治疗12周对其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35~75岁。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给予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和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1.2 方法
A组给予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 B组给予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监测三餐前后血糖以及睡前 (晚10点) 血糖, 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治疗12周后复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用SPSS12.0软件, 计量资料用
2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见,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 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 特别是中国日益突出的健康问题, 根据UKPDS研究结果数据推算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 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将降低35%, 任何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21%, 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5%[2]。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延缓和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生及发展。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血糖控制有很多种方法, 强化治疗可以很快地解除糖毒性, 尽快地使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恢复一部分。目前强化治疗有使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两种方法, 但胰岛素泵较贵, 而且许多基层医院没有, 多次皮下注射各级医院基本都可以, 笔者通过使用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和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发现血糖均可以很快控制在理想范围, 达到和胰岛素泵相同的效果, 但甘精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甘精胰岛素是利用DNA技术在人胰岛素B链羧基端末端增加了两个精氨酸, 同时将A链羧基末端A21位置的天冬酰胺替换成甘氨酸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胰岛素类似物。与诺和灵N比, 具有以下优点: (1) 皮下注射后甘精胰岛素的吸收类似于生理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 当甘精胰岛素注射后, 由于人体液的pH值在7.4左右, 接近甘精胰岛素等电位点, 因而导致溶解度降低形成微小沉淀, 甘精胰岛素缓慢溶解成单体释放入血, 从而起到平稳、持久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与正常人体自身分泌的基础胰岛素相似。 (2) 甘精胰岛素不是混悬液, 注射前不需摇匀。通过本观察笔者发现在代谢水平控制相当的情况下, 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特别是夜间低血糖, 明显低于诺和灵N[3], 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4]。
总之, 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和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降糖效果差不多, 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由于甘精胰岛素价格较诺和灵N贵, 如果患者经济条件较好, 年龄偏大应为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徐晨, 张世伟.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 (4) :476.
[2] Wright A, Burden AC, Paisey RB, et al.Sulforrylureainadequacy;efficacy of addition of insulin over 6 yea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in the U.K.Prospective Study〔J〕.Diabetes Care, 2002, 25 (2) :330-336.
[3]潘长玉, 陆菊明.随机、开放、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平行对照, 联合控释格列吡嗪评价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6, 5:1-7.
[4] Rosenstock J, Donley DW, Schwartz SL, et al.Basal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28-week comparsion of insulin glargine (HOE 901) and NPNinsuli〔J〕.Diabetes Care, 2001, 24:631.
诺和灵N胰岛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所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 每组各40例。A组患者中 , 男23例 , 女17例 , 年龄42~77岁。B组患者中 , 男22例 ,女18例 , 年龄41~78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瑞格列奈 , 初始量为0.5 mg,3次 /d。A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 在患者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 (国药准字J20120021)0.20 U /(kg·d),1次 /d。B组患者采用诺和灵N胰岛素治疗 , 在患者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胰岛素 ( 国药准字J20070042)0.10 ~ 0.15 U/(kg·d),1次 /d。持续治疗1年。
1.3 观察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对计数数据进行 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 ,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和治疗前相比较 , 均明显改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B组相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40例A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为7.5% ,B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低血糖 , 低血糖发生率为22.5%。A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或者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 , 从而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下降 , 血糖升高[2]。由于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都在不断退化 , 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也就随之增加。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 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 , 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也就会进一步衰退 , 从而导致患者血糖持续升高 , 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并发症[3]。对此 , 临床上常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方式 , 来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 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 , 在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动力学方面 , 甘精胰岛素同人胰岛素极为相似[4]。注入皮下组织后 , 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 , 从而产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5]。此外 , 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甘精胰岛素的剂量 , 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诺和灵N是一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 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通过胰岛素与肌肉和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 , 促进葡萄糖的吸收 , 于此同时 , 抑制了肝脏葡萄糖的释放[6]。具有起效快、易吸收等作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灵N胰岛素 , 能够平稳有效的降低血糖 , 控制患者病情。
通过该研究分析 ,A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 ,B组患者采用诺和灵N胰岛素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和治疗前相比较 , 均明显改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B组相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A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7.5% ,B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2.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诺和灵N胰岛素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随机分成A、B两组各50例, 其中A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35~78岁, 平均42.5岁, 平均病程6.2±1.3年;B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34~81岁, 平均46.5岁, 平均病程6.6±1.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控制饮食坚持糖尿病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 同时停止服用口服降糖药。在3餐前, 所有患者给予诺和锐皮下注射, 而在睡前, A组加用皮下注射诺和平, B组加用皮下注射诺和灵N。诺和锐的起始剂量0.4~0.6IU/ (kg·日) , 其控制目标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 根据餐后血糖, 进行诺和锐剂量的调整;诺和平与诺和灵N的起始剂量0.2IU/ (kg·日) , 控制目标4.4~6.1mmol/L, 根据2~3次平均空腹血糖, 每周进行1次剂量的调整, 疗程12周。血糖低于3.9mmol/L为低血糖, 血糖低于2.8mmol/L且有症状的为严重低血糖, 如果治疗期间受试者出现低血糖, 给予监测血糖, 同时记录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增加值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A组体重增加值明显低于B组,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以降低其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在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中,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迅速控制血糖, 并且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其风险。但由于胰岛素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并能增加体重, 所以临床上限制了胰岛素的应用。诺和灵N是一种广泛应用临床的传统的胰岛素, 其缺点是作用时间短、容易发生低血糖、增加体重, 所以临床应用中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担忧[4,5]。地特胰岛素 (诺和平) 是一种新研制的人工合成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其作用时间可长达24小时, 无峰值, 发生低血糖反应少, 可产生持久、稳定的控制基础血糖的效果[6,7]。地特胰岛素与生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比NPH更吻合, 能带来有效的基础血糖的控制效应, 并且其低血糖风险小。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A组体重增加值明显低于B组,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诺和平联合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诺和灵N联合诺和锐的临床疗效果差别不大, 但在诺和灵N联合诺和锐的体重增加值优于诺和平联合诺和锐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或诺和灵N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随机分成A、B两组各50例, 3餐前所有患者在皮下注射诺和锐, 在睡前, A组加用皮下注射诺和平, B组加用皮下注射诺和灵N。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A组体重增加值明显低于B组,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诺和平联合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诺和灵N联合诺和锐的临床疗效果差别不大, 但在诺和灵N联合诺和锐的体重增加值优于诺和平联合诺和锐的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诺和平,诺和灵N,诺和锐
参考文献
[1] 廖勤, 梁泽容, 屈春梅.两种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7 (4) :42-44.
[2] Ceriello A.The possible role of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J].Diabetologia, 2012, 46 (Suppl1) :9-16.
[3] HanefeldM, ChiassonJL, KoehlerC, et al.Acarbose slows progression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Stroke, 2004, (35) :1073-1078.
[4] UK prospective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inpatients with type diabetes (UKPDS33) [J].Lancet, 2012, 352:837-853.
[5] Soko RJ.Stamps Erythrocyte autoantibodies autoimmune haemolysis and carcinoma[J].J Clin Pathol, 2012, 47 (4) :340.
[6] Diabetes Control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Croup.Inte-nsive diabetes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in IDDM[J].N Engl Med, 2012, 329:977-986.
诺和灵N胰岛素 篇4
关键词:诺和灵30R,诺和灵R,诺和灵N,妊娠期糖尿病
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1%~5%[1], 且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 糖尿病孕妇增加了妊娠期母子风险度, 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诺和灵系列制剂适用于治疗糖尿病, 可有效延缓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 本文将阐述笔者连用诺和灵系列制剂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2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 均经临床检查见孕期至少2次空腹血糖≥5.8mmol/L, 或OGTT试验至少两项达到或超过正常值, 排除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 排除入组前接受过降糖治疗者, 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上述符合要求的96例患者中初产者71例, 经产者25例, 年龄24~45 (27.8±3.5) 岁;孕周24~29 (26.4±2.3) w,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诺和灵R组 (n=48) 和诺和灵30R组 (n=48) ,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诺和灵R组孕妇给予诺和灵R+诺和灵N治疗;诺和灵30R组给予诺和灵30R+诺和灵N治疗。诺和灵R于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为0.3~1.0U/ (kg·d) , 诺和灵30R于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为0.5~1U/ (kg·d) , 诺和灵N于每晚睡前注射, 起始剂量为0.3~1.0U/ (kg·d) , 具体用量根据孕妇血糖由医师调节, 每3d复查血糖并调整剂量, 持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孕妇空腹血糖 (FPG) 、餐后血糖 (PPG) 并记录其血糖达标时间;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依从性, 每次注射均能按时按量完成为完全依从, 每天有至少2次未按时注射为不依从, 介于两者之间为部分依从, 参照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率计算总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研究数据建立数据库, 以 (±s) 表示FPG、PPG值及达标时间, 进行t检验, 以百分率 (%) 表示依从性调查数据, 进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治疗前后FPG、PPG值及达标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孕妇FPG、PPG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诺和灵30R组孕妇FPG、PPG值均低于诺和灵R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诺和灵30R组FPG及PPG达标时间均少于诺和灵R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孕妇治疗依从性比较诺和灵30R组依从性显著高于诺和灵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诺和灵R组比较, ①: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 易产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症状, 且母儿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3]。目前临床有多种降糖药可供选择, 诺和灵系列降糖药具有降糖、纠正酮症酸血症症状及抑制蛋白质分解等多种功效, 其药量可根据临床症状、血糖、尿糖水平针对性进行调整, 其中诺和灵R为短效胰岛素制剂、诺和灵30R为中效胰岛素制剂、诺和灵N为长效胰岛素制剂[4,5]。
目前关于诺和灵R、诺和灵30R和诺和锐的研究较多, 且研究普遍指出诺和灵R、诺和灵30R与诺和锐具有同样的控糖效果, 这3种药物均需要餐前注射, 诺和锐可餐前即可注射, 诺和灵R及诺和灵30R均需餐前30min注射, 在临床操作中对患者饮食习惯及依从性要求较高。诺和灵30R为中效制剂、诺和灵N为长效制剂, 两者可减少患者注射次数, 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 本文研究了上述3种诺和灵系列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结果显示诺和灵30R组疗效较好, 患者治疗依从性也较高。笔者考虑两组孕妇依从性的差别对其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诺和灵R需三餐前注射, 而诺和灵30R仅需早晚餐前注射, 每日注射次数的减少提高了孕妇治疗依从性。另外诺和灵30R组孕妇血糖达标时间也少于诺和灵R组, 但最终两组孕妇均在2周内将血糖基本控制为正常水平。
综上, 诺和灵30R、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诺和灵30R可减少孕妇注射次数,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段成.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依从性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15) :2263-2265.
[2]李红梅, 李剑波.甘精胰岛素与诺和灵N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3) :90-92, 100.
[3]高秀艳.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9) :3068-3070.
[4]王远征, 曲琨.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灵R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J].山东医药, 2012, 52 (21) :73-74.
诺和灵N胰岛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均为用口服磺脲类药物失效, 其他降糖药控制差, 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男性18例, 女性22例, 平均年龄58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停用磺脲类药物, 在饮食控制, 适量运动基础上使用诺和灵R三餐前及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联合二甲双胍 (0.25g~0.5g, 每日3次) 。诺和灵R及N全天总量初始量为0.5U/kg左右, 密切监测血糖, 3d后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方法
所有病人在诺和灵R、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 分别测定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病人应用诺和灵R和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各指标见表1。从表1可知, 诺和灵R、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 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 安全性观察。治疗过程中共发生低血糖8例次, 经进餐并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得以纠正, 患者体重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0.05) .
3 讨论
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处理的问题, 临床上常见方法为加用二甲双胍或糖苷酶抑制剂、餐时血糖调节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上述方法并不能将大多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的代谢指标控制达标。本文采用诺和灵R、N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诺和灵R、N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从酵母细胞中生产出来。和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 且具单组份纯度, 无动物及大肠杆菌污染, 中性酸碱度, 与动物胰岛素相比免疫原性显著下降, 生物活性有所提高, 注射后很少出现脂肪萎缩[1]。诺和灵R控制餐后血糖, 诺和灵N主要控制夜间及空腹血糖。单用胰岛素往往存在抵抗及体重增加, 二甲双胍降糖机制为: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脏葡萄糖的异生, 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应用二甲双胍还可以降低体重。 因此, 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 应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 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 改善β细胞功能, 机体自身对血糖的控制可得到恢复[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 控制体重。
关键词:诺和灵,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廖二元, 超楚生, 主编.内分泌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72.
诺和灵N胰岛素 篇6
关键词:诺和灵30R,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性缺乏有关。传统的治疗常以口服降糖药为主, 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或糖尿病发生并发症后才开始使用胰岛素, 往往病程已较长, 病情较重, 胰岛功能已衰竭, 造成终身使用胰岛素, 并且高血糖引起血脂代谢紊乱, 而血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病人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有关资料显示, 在临床新诊断的2型糖尿患者中, 大约有80%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现有学者建议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以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现将早期使用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及早期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变化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 男22例, 女28例, 以自愿为原则, 随机分为A组 (胰岛素治疗组) 23例和B组 (口服降糖药治疗组) 27例。A组男10例, 女13例。B组男12例, 女15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病程初发至20年, 年龄31~72岁, 平均 (44±7) 岁, 空腹血糖 (FPG) 8.92~15.1mmol/L, 餐后2h血糖 (2BG) 14.2~27.9mmol/L。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的基础上不变, 观察时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糖化血清蛋白, 甘油三酯 (TG) , 血胆固醇 (CHO) , 1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甘油三酯、血胆固醇。A组用诺和笔3, 每日2次皮下注射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B组用口服降糖药, 如二甲双胍, 格列齐特或格列吡嗪、瑞格列奈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量数据均以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甘油三酯、血胆固醇水平比较 (见表1) 。正常参考值范围:FBG 3.9~6.44mmol/L, 2BG 4.4~7.8mmol/L, TG 0.56~1.7mmol/L, CHO 2.86~5.68mmol/L, GSP 122~236μmol/L。
胰岛素治疗组治疗后FBG、2BG、CHO、TG、GS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 口服药对照组治疗后FBG、2BG、GS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 CHO、TG较治疗前降低 (P>0.05) 。胰岛素治疗组与口服药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FBG、2BG、TG、CHO、GSP均明显降低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早期多数认为是胰岛素抵抗, 尤其是肥胖患者, 有学者认为, 糖尿病在非常早期就发现早期胰岛素分泌相对丧失, 持续性高血糖是加重胰岛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促使胰岛细胞凋亡。在2型糖尿病早期, 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2型糖尿病通过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解除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 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有利于胰岛细胞的修复, 并可改善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 进而改善脂代谢紊乱。早期进行胰岛素治疗,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好血糖、血脂,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其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预混胰岛素含30%速效胰岛素与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其胰岛素笔针头细小, 注射时痛苦小, 且操作方便, 病人容易接受及认可。本文提示在基础治疗上, 应用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与常规口服药治疗相比, 患者依从性良好, 可以更好地改善胰岛素抵抗, 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参考文献
[1]廖二元.内分泌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38.
[2] Stafanod EL.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对丧失与餐后高血糖 (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3, 23 (3) :153-154.
[3]祝方, 纪立农, 韩学尧, 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 (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 11 (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