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精选12篇)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1
摘要:智慧旅游是传统旅游业与现代信息化的结合, 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 其应用前景十分巨大。本文首先阐述智慧旅游的含义, 然后分析广西旅游行业和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 找出广西智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智慧旅游,广西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营销,旅行社
一、引言
2008年1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 “智慧城市”概念由此衍生。IBM认为, 智慧城市得实质是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地球要求城市能做到智慧化, 城市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地球的一个衍生组成部分也融进了此次浪潮之中, 成为继互联网与旅游业结合之后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1]。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通过游客手上的移动终端上网设备, 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对大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提取出其中有用的信息, 从而使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更加及时、准确、智能地了解各种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2011年7月11日, 邵伟奇在全国旅游局长班上指出, 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 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 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 使我国旅游产业能基本上完成智慧旅游的建设。至此拉开了全国智慧旅游研究与建设的热潮。
二、广西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广西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以民族风情、沿海风光、自然山水、边关奇险、红色景点等方面为主要特色。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西旅游资源包括“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七大旅游发展区”。
目前, 广西共有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拥有隆安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等29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有7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另有220处自治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有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即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广西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 广西旅游行业也发展迅速。表1所列的是1995年-2013年广西主要年份旅游人数及收入统计表。从表1可见, 1995年-2013年广西旅游业逐年增长, 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星级酒店从原来的41个变为2013年的477个, 增长近10倍。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
截至2015年2月28日, 广西开通运营的高铁有湘桂高铁 (其中南宁至北京直达的动车已于去年年底通车) 、广西沿海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西至长江三角洲高铁, 广西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1600公里, 约占全国高铁总里程的14%左右。高铁的开通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广西也将因此而对其旅游业进行重新定位, 一是依托高铁路网建设, 打造大桂林和北部湾两大旅游圈, 建设多个旅游集聚区, 打造多条高铁旅游线路;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和沿线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 构建跨区域旅游线路;三是加强重要旅游产品开发, 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同时广西高铁的开通, 拉近广西与华北、华中、华东及东盟国家的距离, 这将吸引来北方与边境国家大量的游客, 给广西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三、广西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2010年自治区旅游局开始搭建360°全景旅游体验系统。2011年10月, 非营利性组织"美在广西"旅游联盟正式成立。“美在广西”旅游联盟成立后, 向游客推出“广西旅游卡”和“旅游手机支付”两大项目, 游客可以告别携带大量现金和银行卡的困扰, 用手机支付即可轻松玩遍全国。
2012年3月广西旅游局携手中国移动推动“智慧旅游”。自治区旅游局与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运用无线城市技术打造旅游手机门户网站, 为游客们提供信息查询、手机支付等服务, 携手促进广西旅游信息化。
2013年广西联通与广西旅游局、广西旅游协会、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上海积分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智慧旅游-广西旅游全积兑"项目服务平台于7月初在桂林正式上线运营。
2013年, 桂林市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第四期已全面启动。通过“天眼”工程的视频监控系统, 市旅游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景区实时的人流和车辆状况, 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工作, 并能准确核实游客投诉情况, 提升桂林旅游服务质量。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智慧城市年会上, 桂林市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成为全国旅游业唯一个获得“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的工程。
“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广西开年暨南宁月月旅游节启动仪式于2014年1月1日在广西科技馆广场举行。南宁、桂林、柳州三市作为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接受自治区旅游局颁发的广西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牌匾。同时旅游局也推出了智慧旅游积分充值卡。
桂林市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协议, 整合主要酒店和景区景点资源实施整体营销, 推行门票食宿电子化。开展四维航拍摄影摄像等智慧旅游项目信息采集工作, 推进无障碍自助游。在主要景区覆盖视频监控点, 对景区的人流、车流实时监控, 开展防止拥堵、救援协调等工作安排。
柳州市依托柳州旅游在线、城市旅游网搭建智慧旅游平台, 推出20多条特色旅游线路, 满足散客天天游市场。还推出了集景区门票卡、电话卡、信用卡为一体的“风情柳州旅游卡”, 游客凭卡在柳州旅游可获得积分, 抵用旅游消费。目前, 已有上万名游客获得此卡。
但与发达地区比较, 广西智慧旅游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智慧旅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广西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1. 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我国2014年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 其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共有19个, 包括山东、海南、陕西、内蒙古、重庆、湖北、吉林、宁夏、黑龙江、西藏、广西、湖南、四川、河南、甘肃、安徽、云南、贵州和江西, 大部分为中部和西部地区较不发达省份。广西网民数量1848万人, 普及率为39.4%, 增长率为4.2%, 普及率在全国的排名为第23名。通过对比2010年-2014各年增长率, 广西网络普及率的增长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网络作为智慧旅游发展最基础的依托技术平台, 在智慧旅游的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广西的网络发展还是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广西智慧的建设。
2. 信息资源共享度低、整合力度不强
广西大部分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还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和智慧旅游建设的意识不强。各旅游企业产生的大量的旅游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搜集和整理, 不能很好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造成信息壁垒, 导致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信息资源重复投入, 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企业各部门与各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使得旅游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存在困难, 产生了信息孤岛, 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3. 电子商务有待进一步发展
电子商务在智慧旅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如电子票务、酒店预订、纪念品购买、旅游信息的查询等。2013年, 广西的工业、建筑、批零、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等企业只有2.9%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远低于全国7.3%的平均水平。其中,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20.5%, 排名第一;住宿餐饮企业为12.8%排名第二。而建筑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程度最低, 仅为0.7%。从中可以看出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4. 缺乏智慧旅游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智慧旅游的发展涉及到旅游网站的建设、旅游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就要求智慧旅游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电子商务知识。由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是在近几年才提出并得以发展的, 专门从事智慧旅游方面研究的人才较少。现在从事智慧旅游建设与研究的人大多是以前从事计算机研究或者从事旅游方面研究的, 而且实施政府颁布的智慧旅游政策的人大多没有专门学习智慧旅游知识的背景。因此缺乏精通智慧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对广西智慧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5.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3年广西联通与广西旅游协会联合打造推出了“智慧旅游-广西旅游全积兑”公共服务平台, 2014年广西又推出“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平台”。两个平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是缺少一个能整合各种服务平台的多功能服务平台。目前推出的两个服务平台都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服务平台, 并不能涵盖整个广西智慧旅游需要的功能。
6. 智慧旅游的营销工作有待提高
营销工作是宣传和发展智慧旅游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广西的一系列的智慧旅游方案都还是很到位的, 但是到了宣传和落实方面就欠缺了一点。民众们并不是很能了解智慧旅游的概念, 而且对于一些智慧旅游相关设备的使用都不是很了解。这有碍于智慧旅游工作在群众中的展开, 制约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7. 旅行社智慧旅游工作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 广西旅行社网站专业性差。虽然旅行社网站逐年增加, 但是旅游网站的功能还基本停留在简单旅游资讯的公布上, 旅游电子商务的功能总体水平偏低。同时广西的旅行社对智慧旅游的建设重视程度不一, 各旅行社的发展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 这使得旅游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共享。各旅行社的合作意识相对单薄, 各旅行社不能建立一个共享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信息的高效平台。这些都制约了旅行社业实现智慧旅游的进程。
8. 政府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政府对于智慧旅游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引导智慧旅游工作的落实于进行。但是广西政府对于智慧旅游建设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少, 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但在实施阶段未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五、广西智慧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
1. 加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区内网络的普及率, 乡村网络普及的重点放在宽带网络的覆盖上, 城镇网络普及的重点放在无线网络的覆盖上, 同时要做到旅游景区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是加强旅游门户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使得信息化成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再次是加强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和基层的构建, 只有顶层和基层得到了建设才能促进智慧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然后是提高各景区、汽车站、火车站、机场视频监控网络的建设, 实现景区、游客实时动态监控。最后是加快"广西旅游一卡通"的建设, 做到便民利民。
2. 加强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首先各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建立自己的信息部门, 专门负责旅游信息的整理与分析。然后是建立统一的分享机制, 使得各部门与各企业之间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杜绝信息壁垒与信息孤岛的产生。
3. 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
首先应当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促进电子商务稳步发展。然后是完善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各旅游企业应当完善自己电子商务的交易体系, 使游客能更加安全便捷地进行网上交易。最后是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大的支撑体系, 要做到完善电子商务监管服务体系, 制定和推广电子商务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规范。
4. 重视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要大力培养既精通计算机知识, 又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 并且能够将这三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的人才。同时大力引进该方面人才, 并将其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地与高校展开合作培养人才的计划, 合力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5. 加快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应当以服务游客为核心, 以政府服务为主导, 以企业服务为推力, 搭建政府、企业、游客之间互联互通的现代技术应用的桥梁纽带和网络平台, 实现政府、企业、游客三者共存共赢。平台要以旅游产业数据库、旅游网站和旅游APP为主, 做到能使游客在广西顺利实现查询、预订、支付、点评、分享等一站式服务, 满足游客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在平台的推广之中要加大政府的推导作用, 以政府宣传为主导, 并辅以网络营销推广。
6. 重视广西智慧旅游的营销工作
首先是要搭建好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在智慧旅游时代, 计算机技术在营销中也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与各旅游企业要通过计算机搭建好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其次是借用网络及手机APP平台渠道策略。仅靠自己建立平台发展, 发展比较缓慢, 而且投入比较大, 应利用现有的网络上的资源, 加强与一些旅游网站的合作, 借用他们的平台更快的发展广西智慧旅游。然后是做好“微”营销。“微”营销就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时尚前沿的通讯工具进行营销工作, 运用其传播性和扩散性, 达到低成本并快速宣传智慧旅游的效果。最后是传统媒体营销策略。针对广西的旅游市场特点和客源市场的分布情况, 建议在传统媒体上开展以“遍行天下心仪广西”的广西旅游主题宣传, 可利用桂林等景区的知名度, 再着重宣传, 然后提升整个广西的旅游的知名度与广西整体的旅游形象, 带动广西其他景点。
7. 提高旅行社智慧旅游工作
首先改变旅行社经营模式。在体验经济下, 游客消费需求更加侧重于精神上的需求, 更在意体验性旅游, 消费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旅行社应创造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获得好口碑。其次是做好人才提升与转型工作。要培养更优秀的导游、培养与发掘智慧旅游人才。最后是加强旅行社与其他公司的合作。旅行社可加强和同行其他旅行社的合作, 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做到旅游资源的共享, 打消恶性竞争。同时旅行社还能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推出针对旅游消费的金融产品, 全力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8. 积极发挥政府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要做到积极制定引导发展政策、大力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努力培养和引进专项技术高素质人才、构建智慧旅游建设运营保证体系。其中构建智慧旅游建设运营保证体系包括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创新智慧旅游建设投资融资机制、构建智慧旅游标准规范与绩效评估机制。
六、结语
本文分析广西旅游行业和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找出广西智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面对智慧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广西应当紧密结合区内的实际情况, 全面建设广西旅游信息化, 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 推动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 以增强广西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轶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 (上) [J].中国旅游报, 2011 (11) :1~2.
[2]陈涛, 徐晓琳.智慧旅游--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17~19.
[3]南国早报.广西旅游资源丰富[EB/OL].http://sub.ngzb.com.cn/staticpages/20081125/newgx492c0aa2-1637233.shtml
[4]中国新闻网.高铁开通为广西旅游业发展创造新机[EB/OL].http://f 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2-28/5674857.shtml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 01.
[6]广西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电子商务发展研究[EB/OL].http://www.gxtj.gov.cn/tjxx/yjbg/qq_267/201501/t20150119_54067.html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2
主讲:陈光明 时间:2011.9.23
[摘要] 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经验与教育知性、理性、情感的有效嫁接、整合、融会和升华。新课程理论及其实施、教师的成长发展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对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教学实践智慧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实践智慧;策略
“任何一场教育教学改革,其最重要的、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不同程度上‘改变’或‘重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忽视了这一点,任何教育改革也不能取得成功。”[1] 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其改革必须关注教师的实践知识,并将对这些丰富复杂的实践知识的认识、理解、检验与批判尽可能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知识,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体验、去落实、去生成、去创造。这样,研究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就显得尤其重要与紧迫。本文拟就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与策略作一初浅的探讨。
一、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智慧来源于知识,教学实践智慧基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①。教学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
[2]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教师的实践知识包括六个方面:即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景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和教师的批判性反思知识。[3]实践知识具有五个特点[4]:其一,它是依存于有限情景的经验性知识,比理性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与普遍性,却是一种鲜活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其二,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传承的;其三,它是以实践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其四,它是作为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其五,它是一种拥有个性的“个体性知识”。教学实践知识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的创造与反思才能生成。但知识本身不是智慧。智慧,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生发的,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智慧实际上涵盖了个体多方面的素质,它融合了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知性、理性、情感和经历。教学
②
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一种辨析判断、创造与升华的机智性理解和行动的综合能力系统。教学实践智慧不等于教学实践知识,一个教师有教学实践知识并不意味着他就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生发的,是教师实践知识、经验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它来源于教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是教师实践知识与经验的提升及能力内化。
教学实践智慧不等同于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新的意外的情况,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能力稔熟地步的表现,是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智慧与艺术的表现,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性“灵感”闪现。可以说,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在教学情景中的具体化、方法化与灵活化,一个教师如果没有高的实践智慧是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灵活的教学机智。
总之,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反思,是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和谐融通,是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经验与教育知性、理性、情感的有效嫁接、整合、融会和升华。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教育变革,要求教师善于把教学实践知识、经验与教育知性、理性、情感有效嫁接、整合、融会和升华,急切需要教师充满实践智慧。然而,“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6],教学实践智慧如同教学实践知识一样存在缄默性智慧,这种智慧常常“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有通过“科学实践中科学新手对导师的自然观察与服从而进行”[7]。因此,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1.新课程的理论要求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课程创生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持续成长的过程。新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体验、去落实、去创造。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活地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而智慧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行为,才能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2.新课程的实施现状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我们的调查表明,当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8]:第一,从教师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和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看,现有的教师大都是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熏陶出来的,教师的现代教学能力先天不足。教师在参加工作以后,仍然是走传统教育的老路,教师长期以来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工作,关于如何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与信息了解甚少。这样就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产生一定的距离。第二,从教师从业的心态看,大都存在着一种惰性与惯性。教师这种从业的惰性与惯性是影响教师接受新课程的内部原因。从新课程实施的实践看,大多数教师并不缺新课程理念,缺的是教学实践智慧。田慧生先生在《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一文中指出:“当今的课堂教学似乎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方法、技术,也不缺少改革的热情和由此带来的繁荣局面。但是,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仍然迟迟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为什么依然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地机械学习中被销蚀、磨灭?教师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时为什么经常表现的无所适从、茫然无助?课堂教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不断变换,但课堂教学的面目为什么似曾相识、甚至千篇一律?”“为什么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在课程改革一派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关乎课堂生存与质量的深层问题?并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当下的课堂究竟缺少什么?或当前教师的素质中亟待加强什么?答案应该是一致的:教育智慧”。
3.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呼唤教学实践智慧。首先,新教师的成长,需要正规的师范教育、岗位的继续教育及长期的教学实践学习。从培训形式和内容看,需要通识培训与专业培训、课堂教学实践培训结合。其中课堂教学实践培训是三者中时间最长,实效最大的培训,也是新课程培训中最艰难、最薄弱的环节。课堂教学实践是开发教师实践智慧的主阵地。专家的“纲要”、“课标”需要教师充满智慧的实践解读。因为,“为实施课程改革进行的教师培训再也不能局限于课程教学或教学培训,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发生了重大变革或重大革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越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9]。其次,名特优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培养”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长期历练。不论是新教师的成长,还是名特优教师的发展都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的实践者”,不仅吸收新的理论营养,更重要的是从经验中学习,从实践中反思学习,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
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发展自己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必须把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特征和表现。唯此,才能把教师已有的教育知识、经验,目前的实践体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水平,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实践智慧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和表现:
1.动态生成性。教学对象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改变。这些变化无论有多微小,都实实在在影响着教学实践活动,而老师仅通过备课是无法应对这些变化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而应变过程也就是老师实践智慧的展现过程。换言之,变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教师的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无固定形态,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2.不可言传性。实践智慧是教师长期内省反思所得隐性知识转化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教师面对教学情境瞬时的直觉反应。因此,实践智慧是内生的,而非外炼的。正如我们虽然会骑自行车,但往往无法说出我们是如何保持平衡一样。实践智慧的这一特点使得对它传授和学习变得困难重重。
3.个体独特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不同的教师由于其年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等方面差异,往往会形成极具个性化特点的实践智慧。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发的灵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在教学中表现为同属智慧型教师,面对相同的问题时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都能获得完满的功效。因此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智慧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特点使不同教师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
4.随机偶然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无法预设的随机行为,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有一定联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严密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指向性、教学目标的预设性,而缺乏处置课堂偶发事件的灵活性,更不重视偶发事件所引发的课堂生成目标的达成。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没
有规律可循。教师应该通过对诸多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的总结和锤炼,有效探询、把握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规律性。
三、培养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策略
策略一:教师培训中,注重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强化教学行为的准备性
尊重教师个人教育观念,重视教师知识、经验的准备性是培养教师实践智慧起点。所谓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指“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在日常生活、教育实践与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人看法。”
[10]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以往的教师培训坚守“培训者中心”模式,忽视参训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忽视参训教师知识、经验的准备性,导致参训教师对新课程理论“水土不服”,难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更难以与的自己教学实践和谐融通,使其整合、融会和升华为教学智慧。
策略二: 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体现知识生成的动态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均衡分布:[11]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所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革教科书统一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而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升华。这样,知识的获得不是外部知识及其结构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和共同建构的过程,是继承与创造、解构与再构的统一。
策略三:教育科研中,注重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倡导教育科研的行动性
1.立足校本研究。校本教研就是解决教师的实践智慧的行动研究。它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解决的是教师课堂教学问题。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动经验,丰富自己的行动策略,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走向行动研究。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方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把课堂作为实验室,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研究课题;以改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目的,在行动研究中发展教师的实践知识,培养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3.注重教学反思。反思是运用所倡导的理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找出其差距,分析形成的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生成的不竭源泉。在课改中教师写教学日志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形式。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写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写日志是教师用来记录和澄清自己教学思路的方法,也是洞察和澄清实践意义的方式。教学日志有利于分析、认识、改变和超越自我,是一种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水平强有力的工具。
4.实施叙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教师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运用叙事研究,这种研究既符合教育学科的特点,又易教师掌握。这种研究是通过对微观层面的细小事件的质的描述,来阐述流动的背后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师的生活故事,来挖掘并认识蕴藏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叙事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促进教师灵感与智慧喷发。
策略四:注重自主教学管理,追求教学秩序的人文性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3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行社;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122-03
在全球智能化便捷时代来临的今天,各种以智能为标签的业务或产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劳动资源。过去,机械化代替手工业是一场全新的变革;如今,有人预言:机械化将被数字智能化、信息智能化代替,这种智能化时代转嫁到各种行业的服务与管理上,就变成了“智慧化管理”或“智慧化经营”。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服务行业必将依靠信息化平台,将商品或服务整合,分类陈列在消费者的眼前。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信息是海量的,渠道是方便快捷的,在消费使用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依靠信息平台调整自己的消费计划,服务者和管理者也可以依靠信息平台随时监控消费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按照顾客需求也适时进行动态调整。这种时代的来临充斥着旅游行业,无论酒店还是旅行社、无论旅游景区和其它旅游产品,也在所谓智慧化的变革中不断创新。
一、智慧旅游的总体趋势
智慧旅游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我国智慧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当智慧旅游的的星火未成燎原之势的时候,国家旅游局从大旅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将争取用10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目标,还将智慧旅游写入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将北京等18个城市确定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将天津、秦皇岛等15个城市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将22家景区确定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国家对智慧旅游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响应,自2010年开始,国内不仅有条件的城市率先开展了智慧旅游建设,各省域也在积极开展工作,如北京市已制定了《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年)》。广东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2014年,广东省旅游局举行了广东智慧旅游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旅游局向社会通报了广东省智慧旅游发展情况,发布了《广东省智慧旅游研究报告》等部分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助推了广东智慧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业整合旅游信息资源铺平了道路。
二、广东智慧旅游的业态发展
由广东省旅游局主办的“2013旅游与互联网对话暨全国互联网创业者大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本次大会以“智慧旅游·移动互联”为主题,超过600名学术专家、旅游业者和互联网创业者参会。主办方称,大会旨在探讨社会化、移动化媒体时代,传统旅游产业如何借势开展实效营销,加快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步伐,从而推动广东乃至全国传统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广东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先锋地区,智慧旅游的新市场新机遇大有可为。
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信息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旅游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方向发展。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1729.7亿元,较2011年的1313.9亿元相比增长31.6%。PC+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游客获取旅游相关资讯、产品预订、互动交流、产品服务评价或投诉的核心媒介。
广州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广州旅游业的业态窗口不仅聚焦了整个广东旅游业的新业态,也是全国旅游业的业态瞭望口。2014年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简称:GITF)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琶洲展馆)开幕,在此展览会上,首次设立“广州智慧旅游展示区”,展示规模超过700平方米。主办方组织近30家4A级以上景区联合中国联通、南方新科、央视国际、秒游、霍英东研究院、银旅通、天下门票、都市圈等10多家技术支持企业共同展示全国领先的智慧旅游应用成果。“云游广州”(广州旅游官方微信号)、“广州一日游”触摸屏自助报名系统、“沃游通”手机客户端系统、“玩转广州塔”智能导览系统等4个项目隆重上线。包括岭南印象园营销管理系统、白云山风景区实时监控系统、珠江夜游pad、植物园微信导览系统、国游公司会务机等科创项目也扎堆亮相,并在展会现场进行新品发布。在这次展示会上,能够窥视整个广东旅游业智慧旅游的端倪和发展轨迹,总体来看,广东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开启智慧旅游的脚步相比其他省市要早得多,目前,全省大中型旅行社已经开设了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的方向已经明确,只是内涵尚欠丰富、宣传尚欠普及。
三、旅行社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行社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旅行社布满全国,规模也不断壮大;大中型旅行社的竞争实力有所提升,员工队伍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一些旅游职业学校向大型旅行社不断输送人才,助推了旅行社业务的发展。旅行社产品日趋多样化;旅行社走集团化经营为其带来了活力等等。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难题和困境:旅行社行业仍然沿袭着水平分工,垂直分工发展缓慢;旅行社产权模糊、内部管理混乱、整体来看,员工素质低、存在“小作坊,大承包”、“穷庙富和尚”等现象;市场上旅行社行业竞争无序、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等等。在整体上,我国旅行社行业仍然没有摆脱“散、弱、差、小”的困境。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实现,我国旅行社不仅要面对国内旅行社的激烈竞争,同时还要和国外旅行社在市场上进行艰难的角逐。如何在“市场扩大、竞争加剧”的状况下,获得一席之地和生存空间,“做大做强”和“做精做实”是国内每一家旅行社都必须认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问题。
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顿时“智慧旅游”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热词,我们看到,不少的景区纷纷使出智慧旅游营销的招数,运用手机APP、微信、微博以及微电影进行营销推广,智慧旅游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由传统旅游销售向智慧旅游转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与勇气。然而,在旅行社圈内谈智慧旅游的相对较少,智慧旅游的出现已经给旅行社行业带来些“鲶鱼效应”。智慧旅游的冲击,让更多旅行社纷纷“触网”,建立起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或在其他网站设置网店。目前,广东中旅(深圳)旅行社除了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还借助第三方产品“欣内欣外”,将推动旅行社线上、线下业务的互动,打造一站式的旅游电子商务B2C平台。
智慧旅游真正的智慧是如何更聪明地、更好地利用新兴媒体开展营销,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尝试用微信平台方式服务客人,如行前先通过微信发送景区图片、资讯等让客人提前介入了解当地人文民俗,同时在出团前一天就将各项出团信息发送给客人,免去客人逐个重复打电话的低效。
虽然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在这一波智慧旅游大潮中,感受到了危机,但是在传统旅行社眼中,“无线旅游”仍是其不愿轻易尝试的新鲜事物。目前,对于在线旅游市场,机票、酒店预订的平台定位清晰,发展至今,对游客来说已经不可或缺。目前旅行社手机客户端还不多,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对此,业内普遍达成共识的是,从智慧旅游的发展来看,目前国内的“智慧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还有不小的距离,真正“智慧旅游”是将每个旅游品牌打造成一个智慧聚集地,基本达到“一卡玩遍、一机玩转、一键办完、一厅全看”,游客不必再翻地图、打电话,持一张信用卡可走遍联网景区,用手机或电脑可一键搞定景区门票、住宿、餐饮等全套“大餐”。“智慧旅游”不仅要满足游客出行、住宿、游览等相关需求,对旅游安全、旅游便利性需求、旅游移动搜索等方面也要有突出作用。比如探险旅游者遇险时可通过终端迅速找到最近的避难所、急救站等,方便救援力量迅速确定遇险游客位置,实施有效救援。如此看来,旅行社业务真正实现智慧化服务还有一段距离,纵观智慧旅游潜力巨大,能够给旅行社带来更多的创新发展思路,对于挖掘这一巨型“蛋糕”旅行社行业充满期待。
四、智慧旅游背景下旅行社创新发展思路
在智慧旅游的今天与未来,必须顺应潮流建立一个智慧型旅行社。智慧旅行社(ITA,intelligence Travel Agency),就是利用云端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将旅游资源的组织、游客的招揽和安排、旅游产品开发销售和旅游服务等旅行社各项业务及流程高度信息化和在线化、智能化,到达高效、快捷、便捷和低成本规模化运行,创造出游客满意和旅行社企业盈利的共赢格局。相对而言,在线旅行社(OTA)是智慧旅行社的基础。在线旅行社主要突出是用在线的方式。智慧旅行社是在在线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升级,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强调与环境的互动,它的服务是个性化和有记忆性的。旅行社建立智慧旅游平台以智慧服务、营销、管理为一体通过三网融合方式实现面向未来的智慧旅游新形态,全面解决传统旅行社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景区实现通过景区窗口、移动电商、微信售票、电商网站、自动售票机等多途径购票,又实现会员营销、移动营销、微信营销、景区智能导览、景区三维实景、分享朋友圈、推荐商圈等多种互动营销方式及完善的员工管理、代理管理、景点管理、财务统计、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功能,建立一个智慧型旅行社,突出旅游便捷化和旅游信息化的特点,创新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我国智慧旅游的建设,存在将数字化与智慧化混淆的问题,偏重于技术提升,而往往忽略掉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部分——实现人对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方便利用。旅行社作为第三方,如果不能帮助游客节省时间,提供清晰、明了的旅行指导和服务,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将顾客直接推给了供应商。而Booking.com在网站建设中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不仅提供多语言、多币种的全方位服务,还给予优先选项,帮助消费者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整个设计完全是以顾客的便利为首要考虑因素。
(二)重视技术更新以及人才引进
在智慧旅行社建设中,如果说业务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是对智慧旅行社的基本要求,而新技术应用则是对智慧旅行社的成长性要求,交流顺畅,运作好的技术平台和提供技术保障的技术团队成为智慧旅行社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技术发展迅速,只有不断的更新技术,强化人才建设,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三)开发多渠道交流功能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消费者使用手机习惯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在线旅游业市场空间,这也成为去哪儿、携程、爱GO网等在线旅游企业向移动互联网发力的主要原因。旅行社能否成功开拓在线市场,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获取信息成为智慧化的重要指标。因此,国内旅行社在智慧进程中,除了门户网站的经营外,对于各种系统应用程序和手机APP的开发也不容忽视。
(四)在线平台同中存异发展
在交易模式不断重合下,国内旅行社必须走创新发展模式,突破自己的服务瓶颈。旅游服务品类已经逐渐丰富,有景点门票、机票、火车票、酒店等预定,也有景点+住宿、景点+车票等套餐,当众多产品趋于同质化,有特色和个性的服务越来越少,最终也将没有竞争可谈。
(五)大数据加速旅游智能化
所谓大数据,就是为顾客以及会员都设立了一条主记录,用以收集他们的服务记录、预订信息以及其他选择,能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服务,从而更加忠诚。旅行社的大数据储存和筛选功能提供,减轻了消费者的数据负担,也让客户意识到服务的价值,让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开启智慧化功能,设计旅游服务信息化平台,是旅行社业务综合发展的基石,也是顺应时代紧跟时代的举措,唯有不掉队不落伍,才能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峻,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 旅游学刊,2012(5).
[2] 邵琪伟.我国将用10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EB/OL].新华网兰州.
[3] 程景伟, 张海燕.“智慧旅游”助推广东传统旅游业转型发展[EB/OL].广东新闻网.
[4] 杨香花,刘力.智慧旅游背景下市级区域旅行社信息化现状研究[J].特区经济,2013(7).
智慧贵安发展策略研究 篇4
1 研究背景
1.1 加快贵州经济转型的需要
贵安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五大新区之一, 是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号) 》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文件中提出实现贵州后发赶超和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在贵安新区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 信息化建设对于争夺高端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打造新区独特品牌中具有关键意义。
1.2 响应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贵州省在《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将持续推进园区“智慧化”建设, 重点打造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示范基地。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 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 既反映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 又具有一定的不同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1.3 打造信息化建设样板工程
总结与借鉴国内外诸多园区的信息化规划建设实践, 立足贵安新区实际情况并结合公司的智慧贵州发展战略, 深度剖析“十二五”时期贵安新区发展面临新形势对园区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进而提出智慧贵安的总体架构, 制订了可落地的发展举措, 把贵安新区建设成国内智慧园区的标杆工程和智慧贵州引领性工程。
2 贵安新区信息化发展需求分析
贵安新区参与主体包括新区管委会、新区企业、新区居民, 可归纳为政务服务、产业提升、生活服务三大类需求。从参与主体的信息化需求看, 主要涉及政务服务、产业提升、生活服务三大类需求。具体需求如图1所示。
3 智慧贵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智慧园区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 在贵州省多年的园区发展中, 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信息化水平与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 与园区的发展要求与定位也不相适应。近年来, 随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在贵州的开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积极研究制定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 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建设成果将直接影响智慧贵州的建设发展。目前导致贵州省内智慧园区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为: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滞后;二是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尚未开展;三是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推进力度不够;四是园区缺乏智能化管理手段。
3.2 园区建设面临智慧化的新形势挑战
“十二五”期间, 贵州省智慧园区面临着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等新形势, 新形势使园区获得了更大发展的机遇, 同时也对智慧园区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
以贵安新区为例, 将面临如下挑战:首先是园区招商与服务对象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 对于园区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其次是传统园区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 贵安新区急需探索合适自身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路径;最后是贵安新区要在争夺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项目、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需要围绕“政务服务”、“产业提升”和“生活服务”三大工作核心, 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及生产要素, 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的有效聚集和有效流动, 营造新区创新环境。
4 智慧贵安总体架构
当前贵安新区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利用政策支持及优异的环境条件, 创造更多的价值, 实现新区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融合, 提升新区政府的管理、服务、引导能力, 提升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效率, 提升园区运行的智能、顺畅程度, 提升园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水平, 是智慧贵安建设的主要任务。最终打造智慧贵安品牌新区, 建设成集智慧政务、科技生产、绿色节能、智慧旅游等深度智慧应用汇集的新区, 构建全省“智慧新区”示范区。
以下结合国内典型智慧园区建设经验, 从智慧基础、智慧应用、智慧门户、运行保障四个层次提出智慧贵安建设体系。智慧贵安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4.1 智慧基础
通过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为贵安新区内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安全、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 实现新区内的部件、人员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奠定了泛在感知的网络基础。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全面覆盖的感知层、泛在的传输网络层和集约共享的数据平台。
4.2 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是智慧贵安建设重要的部分, 也是可以直接提升贵安新区管理服务能力、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智慧应用体系分析、整合新区核心系统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 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使新区运行更加智慧顺畅,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贵安应用体系包括一个运营平台和四个应用体系, 如图3所示。
智慧贵安运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 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存储能力的完美系统, 并借助Saa S、Paa S、Iaa S等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分配到终端用户手中。“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并且可以随时获取, 按需使用。
四个应用体系服务于贵安新区管委会、产业和民生, 提供各类绿色节能环保、强政惠民便利、打造人性化智慧生活、新区安全管理等业务应用。
4.3 智慧门户
智慧贵安门户借助智慧应用及基础平台的信息整合能力, 将政务、行业、民生相关信息统一集成展现, 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多种接入方式, 以统一的门户向公众提供全方位、便捷的信息服务, 提升政府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能力, 增强政府公信力, 让贵安新区居民享受智慧贵安建设带来的成果。
4.4 运行保障
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是对智慧园区规划及建设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制度规范、IT资产、安全、运行维护资金等进行管理, 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实施规范和专业化管理, 落实运行维护费用, 使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成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通过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完善TI管理过程中各个流程管理来确保智慧园区健康运行, 达到建设的预期目标。智慧贵安管理体系如图4所示。
5 智慧贵安定位及建设策略
5.1 智慧贵安发展战略定位
以“响应国家号召、呼应省情要求、顺应资源禀赋”为原则, 以突出“双重使命与新区特色”为导向, 对贵安新区规划发展的目标定位表述为:以文化生态传承创新、国家高端科研和国际交往为特色引领, 以包容性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示范, 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家发展模式示范效应的国家新区。并通过“一平台、三基地、一中心”的建设进行实现 (图5所示) 。
5.2 智慧贵安建设策略
基于贵安新区将体现新区“一平台、三基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 同时结合电信运营商现有信息化能力现状及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智慧贵安的建设策略如下:
(1) 以无线城市业务发展为抓手, 推动贵安新区WLAN、3G/4G网络覆盖, 加大光纤基础接入网络的建设力度。
(2) 以集团数据中心项目为契机, 推动多类型的云和M2M平台建设。
(3) 以“智慧贵安”无线城市门户建设为抓手, 通过与新区政府进行智慧贵安建设战略合作签约, 引导政府开放公共信息, 为无线城市门户引入信源。
(4) 以无线城市业务发展为依托, 从基础应用做起, 逐渐形成从信息孤岛过渡到完整的信息整体联网协同, 聚合各类应用, 打造业务融合的承载平台。
(5) 整合政府、行业资源, 发挥电信运营商优势, 将无线城市业务落地实施, 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信息, 为政府提供管理城市的移动信息化手段。
(6) 以功能区的规划和定位为抓手, 聚焦智慧商贸、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环保, 推动智慧民生、智慧产业及智慧政务三大领域的相关应用建设。
(7) 以无线城市业务发展为契机, 打造移动互联网落地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互动聚合平台, 发挥移动通信运营能力和专家品质优势, 形成电信运营商未来数据与信息业务增长的基础。
(8) 网络发展以市场需求为目的, 发展以IP为主导的新一代数据通信业务, 构建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通信网。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需求及应用, 具体建设策略如表1所示。
6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 智慧贵安建设已经成为贵安新区管理机构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新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在落实智慧贵安建设中, 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将在总体架构指导下, 结合新区实际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打造“智慧贵安”品牌新区, 建设成集智慧政务、科技生产、绿色节能、智慧旅游等深度智慧应用汇集的新区, 构建全省“智慧园区”示范区。
参考文献
[1]余冬苹, 林涛, 梁峥.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势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11 (7) .
[2]毛光烈.智慧城市建设实务研究[M].中信出版社.2013.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5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我深深体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平实课比豪华课更具有效性。
课程改革至今,提倡怎样使教学更有效,有效课堂已成为老师们研究的方向。平实课没有太多的花样,可操作性强,具有推广应用,适合不同地区开展教学;而豪华课由于课堂花费大、投入多,且有表演成分,只能作为示范课,普及意义不大。在平实课中,注重渗透几方面:
1、从日常教学行为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指导;
2、如何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3、如何有效激励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4、如何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5、如何有效示范、案例、板书。我认识到只有能普及开展的课才是平实的课,才能有效体现以上几点。
二、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周教授在教学案例的展示中,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动手体验、实验探究到创新实践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具有典型性。
三、有效教学应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周教授在报告中举了不同的例子,都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教学目标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有效教学是灵活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景完全听命于“标准化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之中,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好动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
教师智慧评价的达成与策略 篇6
关键词:课堂交流;智慧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对与学生的交流,老师作出灵敏而准确的评价是很难的:有时发现了学生的亮点或错误,但不会通过评价来及时调整、引导;有时教师能接受和反馈学生信息,但这种评价无实质意义。因此,教师除了要能接收信息外,还要能将智慧倾听向智慧评价转化,并通过智慧评价产生积极效应。这里的智慧评价就是教师用良好的语言和非语言态势对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应,特别是对那些超出自己预设之外的信息或资源。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智慧评价。
一、减少对接收信息的重复
当学生回答后,不要随口重复学生的答案,这样做没有任何教学意义。也许这是教师不能及时智慧评价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应学会尽可能克服这一不由自主的行为。
二、让智慧评价有促进性、支持性
1.顺水推舟型
教师能对学生的发言顺势利导,进行补充跟进,鼓励学生更详细的叙述,检查学生听到的伙伴发言的准确性;同时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关注伙伴发言。比如,当遇到一些重要之处或学生回答的精彩之处,马上示意别的学生进行复述或点评。这样既促使那些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采用这一方法,寓批评于学习中,教育不着痕迹,同时,对学生起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笔者还将这类评价性语言做了搜集整理,如,“还有谁对他的回答有补充?”“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观点的?”“他的回答很精彩(有问题),你能指出来吗?”“仔细听,不重a复,可补充。”“很多同学谈到了这一点,那你对另一点有什么想法吗?”“你还有新的解题方法吗?”“你对问题的思考如此全面,你的发言真是充满了智慧!那如果是(引出新的问题)……”“说得有道理!有不同的想法吗?”……
2.点石成金型
对学生回答精彩的或对深入学习有关键性作用的发言表扬或提炼,给予学生肯定自身价值或判断是非对错的认识。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对理解和感悟,往往只需微微一点拨:“教师注意到他有个词(句子或观点)很独到(用得好),你听出来了吗?”“观察得仔细,才能写(说)得精彩!”“两位同学都提到了××谦逊有礼,还有谁从文中的哪里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学生的顿悟就在这巧妙的点睛之言中得到升华。
3.巩固认识型
面向全体,关注不认真倾听的学生,用这种方式重新唤起倾听注意力。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了使不专心倾听、不发言的学生有效倾听,巧妙地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倾听中思考、辨析、吸纳、创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采用转述或复述等方式,通过转述或复述被人的话语的意思,关注和调动个别学生的倾听。如,“老师刚才读的这一段资料中,讲到了几种动物?”“你能把他的解题思路再重新讲一遍给大家听吗?”““刚才,××同学说了一个很精彩的词(或一句话、一种方法等)是什么?请你再说说。”
4.心理支持型
根据不同对象,分以下几类:
(1)针对肯认真倾听,但内向害羞,不敢发言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敢于表述,重新唤起信心。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述、真诚的微笑、适当的肢体语言都能给予这类学生鼓励、赞美,这种体现民主、渗透人文关怀的情感诱导,最能吸引学生侧耳倾听、积极学习。所以,对这类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点评、鼓励、引导,如“你真会听,连同学发言中的这个小错误都被你发觉了……”“你说的多完整呀,跟别人说的不一样。”“没想到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哪。以后老师还想请你回答呢。”这样的评价,还会促使其他学生也专注倾听,及时对头脑中已形成的信息再加工处理,提高表述的质量。
(2)针对好表现自己,但不能认真倾听伙伴发言的学生,引导他们虚心倾听,保持进步并得以发展。“你讲得很精彩,但不够全面。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还有比他更独到的看法吗?”肯定这类学生的优点,但同时促进他要吸收、学习他人的信息。
(3)针对行为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约束随意性,唤醒倾听注意力。上述案例中,教师发现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不能专心倾听伙伴发言,就及时指出:“一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应该怎么样?”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调节语速或停止讲述,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倾听。采用口形提示法,用手势动作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4)针对基础知识薄弱,听不懂的学生,降低门槛,巩固基础知识。如,“刚才讲的你听清了吗?可以请你再说一遍吗?”“××说的我没有听清,可以请你再讲一遍吗?”
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进行引导提炼
智慧评价对学生后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技巧。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评价性语言。
每一堂课上,我们的学生都需要一个会智慧引领的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优质的学习方法,才是彰显教学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陈玉婷.智慧评价,激活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作者简介:吴晓慧,女,大学本科学历,常州市西横街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试论智慧城市发展的策略 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再造,工业,改革
一、引言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的更高级的形态,是城市在新形势下实现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转换器。智慧城市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构建出更为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形成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和战略制高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发展等,全方位整合信息资源,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设施相互融合,智慧城市中的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更加智能化,人民生活的质量将更上一层楼。建设智能化的城市,能更加有力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大城市通病、提升政府的服务和管理的效率。
二、智慧城市的结构
从城市结构和信息化应用上看,智慧城市的框架结构有五个层面,分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互联信息网、业务应用平台、城市信息资源库和智慧劳动者。这些层面从逻辑上看是逐级升高的。
1、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其中包括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电力、宽带网和无线宽带网、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消防、智能安防、智能社区、智能卫生、智能金融和电子政务等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2、城市互联信息网。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宽带接入的全区域覆盖,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提供能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的宽带应用服务。
3、智慧城市的业务应用平台有电子卫生健康档案系统、交通综合管 理系统、消防管 理平台、安全 生产综合系统、地下空间管理平台、水网系统和电网系统等等。智慧城市的业务应用平台基于云计算,其中智能物体构成云端,互联网构成网络基础设施,虚拟化的数据池构成共享资源库。
4、智慧城市拥有相互关联着的海量基础数据,涉及城市空间、人口、法人、经济、金融、文化等领域,构成起城市的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的运作应采用充分共享、集约采集、有序开发,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策略。信息资源库的有效使用促进基于信息共享的业务协同,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5、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智慧劳动者是主体。劳动者通过与云计算平台上的智能代理进行协作,来完成各项工作。城市智慧应建立扁平化的、学习型的和快速反应的智慧型社会组织。
三、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建设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和混合型。
政府主导型就是由政府主持制定行动计划,引导全社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协同规范地开展实施,有效地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构建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市场导向型侧重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和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会自发地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中坚力量。政府主导型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适合金融业不发达、风险投资不足的城市。市场导向型主要借自下而上的力量,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常用这种模式。
混合型兼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政府主持制定主导性规划,提出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保障举措。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的建设要素集聚起来。智慧城市建设采用混合型的模式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思考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树立经典示范的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去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进一步科学规范地进行规划?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实现高端人才保障?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思考,以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1、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是相对以物为本而言的,是对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的超越。要把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目的,使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最为基本的原则。智慧城市建设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智慧城市建设要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人能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效。最近,上海正式启动“i-Shanghai”无线上海服务,在公共场所以适度免费方式向所有市民开放Wi-Fi服务,使市民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成果。
智慧城市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要加强关于智慧城市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识,提高公众参与智慧城市的能力与质量,促进人与智慧城市的协调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必须依靠人,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既要尊重低端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高端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当人们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社会应给予相应回报,这种回报就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
2、统筹规划 再造城市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激烈的城市化的进程,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偏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城市化的进程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城市交通,产业布局,增长模式、智慧城市、教育卫生等等、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综合战略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单纯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市改造工程,而是一个智能升级和再造城市的过程。
建设智慧城市必须由“有形之手”来主导进行规划。要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建设工作,冲破部门利益格局,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要建设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环境。研究智慧城市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智慧城市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当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注重政府引导,完善市场监管,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就是一只发挥主导作用“有形之手”,起到了典范作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涉及信息技术、城市管理、城市地理、城市经济、战略规划、建筑工程、电力、水务等等,应组成包含各个领域专家的工作组,才有可能使规划方案切实可行。相当的一个时期,城市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由行业、部门、主体之间的边界和壁垒所分割,组织方式是零散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破除这些边界和壁垒,形成统一的资源体系,不再出现“资源孤岛”和“应用孤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任何一个应用项目都可以在授权后使用相关联的资源,并进行相关的操作,从而使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各司其能地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智慧城市的各个子系统中蕴含的资源,能按照共同的目标协调统一调配,使其整体价值显著高于各个子系统简单相加的价值。
3、科技创新 人才保障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实行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和大众创新,创新是核心动力,是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智慧城市建设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通信与网络等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建立和实施管理和应用的标准。要通过智能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优化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和城市生活,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要突破感知信息网络融合、高宽带网络、智能分析决策等技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延展和拓宽了城市信息化的新内涵,为城市管理和信息化专家、IT厂商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建设新一代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要发展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这就必然改变创新的形态和社会形态,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的高端人才,形成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力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建立以人才高地为基本支撑的创新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会涌现大量的创新成果,要加强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4、智慧产业 产业升级
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在集成电路、通信和网络设备、云计算等领域,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相关市场和产业链的拓展。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最新数据表明,到2012年6月底,他们已经在32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到年底能达到400个城市。据不完全估计,智慧城市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将有不少于2万亿的产业,这是新一轮的产业机会。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8
一、我们开展和参与的相关研究工作
关于我们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 除了学术研究以外, 我本人还参与了多项国家重要信息化规划和文件的研究和起草, 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等, 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20多项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发展政策类研究项目, 特别是作为项目负责人, 为武汉、淮南、克拉玛依、七台河等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研究。2012年4月, 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联合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同志担任主任, 我本人担任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该研究中心的主要定位是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主管部门提供涉及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专项决策咨询报告和规划前期研究成果, 为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和实施策略,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培养智慧城市领域专业化人才, 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研究中心目前下设政策研究组、战略规划组、产业发展组、企业联合组、对外联络办公室和管理办公室六个部门, 有30多名跨部门研究人员和8名外部特邀研究员。
国家发展改革委很早就启动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相关问题研究。2011,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吉林、广州、南京、宁波等八个省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智慧城市若干问题研究”的专项研究课题, 由我担任该课题的指导专家。该课题的定位是:站在国家的高度, 结合地方的实践, 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推进机制、保障条件、政策措施, 为科学引导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研究支撑和决策支持。该课题下设10个子课题, 内容涵盖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分析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市民生活质量提升、服务型政府构建、产业发展、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社会化信息服务运行模式与机制、建设与运营的创新模式、发展环境研究等。基于该课题研究成果, 2012年3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和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 阐述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 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及对下一步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工作建议, 该报告上报国务院后, 获得了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同志的批示。以中央领导对于该报告的批示为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为自2012年6月起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 开展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研究和起草工作。该指导意见已于今年7月22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个部委联合报请国务院发布, 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指导。
二、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关于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 简单的说一下, 2008年底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智慧地球的概念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希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 对内拉升提振美国经济, 对外保持世界竞争优势地位。但我们在理解智慧城市概念的时候, 不能简单认为智慧城市是由IBM提出来的, 实际上, 这是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必然产物, 代表了全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潮流。事实上, 早在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前,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就相继启动了与智慧城市性质相同的城市建设。所以, 我们总体上认为,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特别是以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 位置导航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与城市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相融合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国际上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 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等近邻,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案例, 但总体上看, 主要以技术试验、区域小范围或城市局部地区试点、行业特色应用为主。例如,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作用, 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 提升能源效率, 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旨在实现“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三大目标。
当前,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 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 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 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我国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国外不同, 中国有13亿人口, 未来10年, 将有超过2亿人口进入城市, 应更加注重对“人”的服务, 因此, 与其他欧美国家突出以提升物的智能化为主的智慧城市相比, 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应更注重以人为本, 以民生的改善为核心, 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受。目前,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步伐很快, 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地理信息局、标准委、工程院等部门, 分别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等不同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我国, 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政府部门至少有20多个。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 政出多门分别推进不利于形成支持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合力, 亟待加强统筹、加强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其他相关部门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将从国家的高度, 指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 提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共性要求并树立通用行为准则, 推进我国智慧城市理性务实、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 相关的定义和描述有许多, 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权威定义。我们认为,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 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是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实际上, 智慧城市也可以说不是什么新概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 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智慧城市与传统数字城市相比, 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一个城市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可以发展很好、水平很高, 但却可能远远还谈不上智慧。数字化能够推动智慧化的发展, 但数字化水平再高也代表不了智慧化。如果说先期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是通过线缆、光纤、卫星等建立一个初步的“数字神经”系统, 那么智慧城市将要构建的是一个“数字大脑”, 以实现信息处理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实现信息处理水平由信息展现到理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升华。
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 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建设既需要技术创新, 更需要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资本运作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空中楼阁, 也不是另起炉灶, 必须基于现有数字城市建设的信息化成果, 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级各类城市信息资源, 大力推进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不是大量开工建设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 而是如何有效推进城市范围内数据的融合, 通过数据融合真正实现信息与智慧决策的融合, 从根本上促进实现政府部门的协同共享、行业的互动协调、城市的精细化运行管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与推进策略
当前,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尚处于起步时期和探索阶段。我国各类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政府治理程度有很大差距和差异, 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还将继续存在。因此, 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条件, 只能支持先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城市开展先行先试。另外, 中国的城镇化路径、管理体制具有自身特点,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有效做法, 但是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不要追求复制所谓的成功模式。
就发展思路而言,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到2020年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按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 以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宗旨, 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 有效提升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城市的土地、空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 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质量, 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受。第一, 要坚持理性推进, 以城市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 基于城市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信息化基础, 因地制宜, 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避免盲目跟风, 理性务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二, 要坚持有序推进, 针对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 区分轻重缓急, 加强统筹规划, 突出建设重点, 合理配置资源, 按照民生优先、试点先行的要求, 在有条件的城市和领域先行先试, 分类别、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切实避免贪大求全、无序发展, 遏止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第三, 要坚持协同推进, 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 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培育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合力。
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首先要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 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架构设计, 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和其他方方面面的关系, 包括统筹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科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 统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集约建设, 统筹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 统筹智慧城市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次, 要合理配置资源, 做好政府投入与市场投入之间的配合。同时, 要处理好当前亟需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方面, 一是要推进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建立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时空信息平台, 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 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水平;二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城市社会服务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 着力推动政务信息公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建设完善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 发展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体系。三是要推进社会管理精准化, 建设完善具有社会监督、追本溯源、处置及时等特点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全程动态监测、污染源控制、生态保护的环境监管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用信息服务体系, 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和应急保障体系。四是要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 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推进供气、供暖、防灾、桥梁、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公平普惠的基础网络环境, 推进城乡宽带普及和提速, 加强高速光纤网络、宽带无线网络建设, 大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五是要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 推进城市周边农业生产现代化, 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鼓励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培育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高技术服务业, 构建城市智慧化的生产协作网络和特色产业集群。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要把握促进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本质要求, 不断完善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 建立和完善城市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和共享机制;要有序推动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放, 国际上数据开放已成为趋势,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有建设开放网站的例子;要深化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 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新型服务, 推动信息和知识向产品和服务、资产和效益转化。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 切实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的作用, 综合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坚持需求牵引, 注重应用实效, 避免泛技术化, 贪高求洋。要面向构建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 推动物联网深度应用。要发挥云计算整合和集约化处理信息资源的优势, 引导数据中心等各类计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 鼓励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 推动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公共云服务, 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要推动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服务创新, 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9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互联网思维, 更是成为现今各行各业所追逐的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盈利点。普遍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是在 (移动)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智慧旅游”运用互联网思维, 是在搭载着互联网的致富快车的基础上添了一双翅膀, 促使中国旅游业飞得更高。近两年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 全面提升中国旅游业整体的智慧化、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水平, 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智慧旅游”是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分析统计等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将其应用于旅游服务、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产业链发展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新型旅游形态。以旅游者互动体验为中心, 以一体化、智能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体系为保障, 高度系统化深层次整合资源开发, 激励旅游行业整体的创新发展, 促进旅游价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逐步实现旅游营销的科学化、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便捷化。
2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阶段
对于众多产业来说, 旅游业是一种新兴的服务产业, 在中国发展也就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旅游方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大体经历了传统旅游、电子旅游、数字旅游和智慧旅游四个阶段:以人工、纸质传播的传统旅游, 到以计算机、网络信息为传播媒介的电子旅游, 再到以电子化、互联网化、数据化为主的数字旅游, 到现今以智能化、云计算、4G网络、交互式的新一代的智慧旅游阶段。详情请看右图:
现如今, 中国旅游业所处阶段是数字旅游向智慧旅游的交互时期, 数字旅游已发展成熟, 智慧旅游正在完善之中。通过近几年的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 已经初步实现了旅游业的信息化, 基本上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旅游基础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平台;旅游企业能够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平台进行服务性经营, 实现了旅游的信息查询、咨询和订购等在线旅游业务;政府部门能够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旅游业进行旅游行政管理, 提高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信息数据整合, 跨界交流、跨界融合, 进一步加快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的建设进程。
3智慧旅游运用互联网思维特征
3.1数据:大数据共享, 深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数据资源, 无以谈产业;缺少数据思维, 无以言未来”。数据是“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 智慧旅游运用大数据思维更好的实现面向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企业的现代化、智能化旅游服务, 促进旅游业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
3.2用户: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 产品设计、研发、用户体验和口碑宣传等, 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智慧旅游就是建立在一切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便捷用户为目的, 把快速、便捷带到每一个旅游者身边而发展起来的。
3.3简洁:旅游产品简约便捷, 更新快速。旅游产品设计简约、便捷, 减轻用户寻找信息时的视觉疲劳, 产品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崇尚简约、极致的美, 并且伴随用户需求改进、优化旅游产品, 迭代更新旅游产品。
3.4便捷:移动便利, 随时分享。移动互联网给旅游者的出游带来了无尽的便利, 旅游者可以随时查询旅游信息、随时分享旅游感受、随时预订旅游服务, 使旅游体验更加自由化和便利化。
3.5免费:免费服务, 吸引用户, 流量增值。“流量即金钱, 流量即人口”, 旅游企业提供免费服务, 吸引大量的用户使用旅游产品, 增加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何乐而不为呢!
3.6互动:打造粉丝经济营销模式。让用户爱上你的旅游产品, 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 时刻保持互动, 产生粘性, 培养旅游粉丝, 粉丝才是企业最忠实的目标消费群体, 逐步实现“粉丝经济”, 打造粉丝营销模式, 形成旅游惯性经济产业链。
3.7跨界:跨行业, 实现多领域合作共赢。旅游业涉及行业广泛, 连带产业多, 只有众商家合作共赢, 并博众家之长, 多角度, 多视野的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4互联网思维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
4.1海纳百川, 便捷交互, 用户思维超体验。在旅游消费中, “旅游者就是上帝”。然而, 在现今互联网横行的信息时代中, 只要是旅游产品的使用者, 就是上帝, 这体现着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告诉旅游企业, 想要更好的生存, 占据一席之地, 必须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进行市场定位、研发生产、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在其产业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真正了解和感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根植于用户, 使旅游消费者对你的企业、你的产品产生认同感和信任度, 才能使企业更加长久的发展。
4.2免费服务, 锁定用户, 流量思维取胜局。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免费提供给使用者, 这是互联网思维的又一主导思维———流量思维。流量思维的核心是“基础功能免费, 增值服务收费”。免费是互联网一切业务的前提基础, 也是企业吸引用户流量的一种方式。
旅游企业运用免费策略吸引用户的流量, 最大程度的争取用户、锁定用户、黏住用户。待旅游网站的用户量达到足够的数量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和价值。旅游用户若想使用高级功能, 就需要付增值服务费, 享受更优质、更有价值的服务。
对于实地的旅游景区, 也逐渐趋向“基础免费, 增值收费”方向发展, 旅游景区向着第一门票免费, 而内部的游乐设施和相关服务缴费的方向发展。
4.3产品优化, 简约极致, 迭代思维更新快。信息繁杂、信息爆炸, 困扰着每一个旅游者。旅游消费者的选择过多、选择时间短、视觉疲倦、信息重复、点击的转移成本低等因素都影响着旅游企业的销售。因此, 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优化产品势在必行, 以最简单的方式吸引住旅游消费者的目光, 快速成交, 是实现企业成功的制胜点。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中, 运用简约思维和极致思维, 力求发挥简约美、极致美, 专注于旅游产品的每个细节;增添惊喜, 让旅游者的体验值超过预期值, 从内心爱上旅游, 享受你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上, 运用迭代思维中的“微创新”和“敏捷开发”特性, 以旅游者为中心、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发新产品, 在旅游者原有喜好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进、优化, 并快速更新上线。在旅游产品的宣传上, 减少过度包装和夸大宣传, 宣传旅游产品最本质的内涵。在旅游网站和移动终端设计上, 崇尚简约、操作便捷, 多种选择, 根据用户喜好开发操作系统。
4.4打造OTA跨界旅游共赢平台, 跨界思维、平台思维联动。当今社会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 谁能整合资源, 谁就是王者。旅游电子商务平台OTA (Online Travel A-gent) 是一个集聚众多商家和旅游者交互的旅游信息平台, 意在打造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的跨界交流平台, 不仅实现旅游交易的O2O (Online to Offline) 线上线下, 还是在打造多方共赢的旅游生态圈。但作为中小企业更要学会善用资源, 搭载OTA旅游推介平台, 实现合作共赢。
旅游产品与传统产品有很大的不同, 涵盖面广泛且复杂多变, 从产品的订购到消费, 再到售后保障, 需要强大的系统化服务支撑, 这就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中的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 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沟通, 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旅游企业内部须做好人才招聘和培训, 注重员工忠实度培养, 做好旅游产品信息服务等。外部沟通方面, 必须有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接待体系的支撑, 才能保证旅游者称心如意的旅游体验。
4.5营销推广, 打造粉丝经济, 社会化思维更广泛。旅游企业如果仅靠单纯门票收入和餐饮酒店服务是难以获得长久发展的, 注重旅游营销策略的运用, 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 充分激发旅游用户的参与性和创新性, 让旅游者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发之中, 优化旅游产品。
定期举办关于旅游产品创新大赛或摄影大赛, 积极营销宣传, 广泛招募英才, 调动“粉丝”对作品创新、评选、互动, 并利用社会化的传播媒介对旅游产品进行口碑营销, 增加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培养旅游粉丝, 粉丝才是品牌的最忠实的目标消费群体, 逐步实现“粉丝经济”, 成为旅游惯性经济产业链。
4.6信息共享, 大数据思维为智慧旅游助力。智慧旅游运用大数据思维整合资源, 促进旅游业营销体系、服务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建设。
旅游企业通过旅游大数据检索、分析、汇总旅游者的需求, 精准市场定位、优化营销策划, 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旅游;利用网络数据向旅游者传递更为精准、详细的信息, 增强可信度。旅游者通过数据检索过滤和筛选旅游信息, 寻找适合自己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旅游管理者利用数据库分析旅游现状, 找出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信息化技术模型模拟解决方案, 有效的指导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指导和管理旅游企业,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实现旅游景区对客流疏导和调控, 旅游酒店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服务, 旅行社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等。
5总结与展望
“智慧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搭载着互联网的致富快车, 再添互联网思维的羽翼, 如虎添翼, 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向着更广阔的道路上发展。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思维的对接, 是旅游业与创新思维的融合, 符合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智慧旅游”中的整条产业价值链, 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升级, 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和优质的体验, 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化要求, 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互联网思维是现今一种新的商业思考模式, 影响着中国智慧旅游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智慧旅游的互联网思维特征以及互联网思维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三方面对中国智慧旅游发展策略进行探究分析, 为促进互联网思维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智慧旅游,互联网,互联网思维
参考文献
[1]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J].中国科技信息, 2014, 08:32.
[2]蒋丽芹, 包沁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我国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3, 01:60-62.
[3]罗成奎.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3, 08:59-60.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1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把旅游信息服务政策提上议事日程, 尤其是要建立一个能共享旅游信息的大型平台。2014年1月,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 旨在充分发挥旅游主题年在市场宣传推广和产品开发中的引领作用, 推进信息技术在旅游全行业和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与广泛运用。然而, 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为此, 本文对杭州首个智慧景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查, 从管理、服务、营销、保护的方面进行研究,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从而改善西溪湿地的智慧旅游公共平台, 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 借助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旅游的发展模式, 为其他区域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依据, 加快旅游业信息化步伐。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 智慧旅游。
目前, 智慧旅游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体系尚未达成一致, 众多学者对智慧旅游概念做了广泛的探讨。叶铁伟 (2011) 通过分析“智慧地球”的概念, 提出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 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 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 主要感知旅游资源、经济、活动和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 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 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 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张凌云等 (2012) 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 在旅游体验、行业管理、智慧景区、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 使得旅游的相关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的开发激活, 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 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王微 (2014) 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技术, 借助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设备, 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 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 为旅游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旅游服务和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受, 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
2. 智慧景区。
邵振峰等 (2010) 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下, 认为智慧景区是指景区在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可视化的智能管理和运营, 包括建设景区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与决策支撑平台。党安荣等 (2011) 在解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出智慧景区的定义:智慧景区就是通过传感网、物联网、互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实现对景区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进行全面、系统、及时的感知与精细化管理, 提高景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 实现综合、实时、交互、可持续的信息化景区管理与服务目标。
综合上述观点, 笔者认为对于智慧景区, 国内各学者观点基本一致, 可以简单阐述为:智慧景区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的基础之上, 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 实时、及时为游客和景区提供信息, 实现景区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务管理体系的平台。
(二) 景区智慧旅游表现内容的相关研究
张宗书等 (2015) 认为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依靠现代信息科技的力量, 智慧旅游的发展势不可挡, 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三个层面, 促进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此外, 不少学者还提出了智慧保护的层面 (申瑞侠, 2014;杨家芳等, 2015) , 因为景区在考虑到游客、商户、管理者的前提下, 还需要关注景区自身的生态环境。
1. 智慧管理。
邵振峰等 (2010) 主要从游客角度出发, 提出“智慧管理”是针对“游客数量”、“人流方向”等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和监控, 发布“景点游客饱和度”等相关信息服务, 实现管理各环节间的信息共享。段晨等 (2015) 从景区运营管理机构角度考虑, 认为景区运营管理机构通过构建景区智慧旅游管理系统, 为人驻企业、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高游览率。
从上述的概念中可以看出, “智慧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从游客和景区运营管理机构两个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智慧管理”可以定义为:景区运营管理机构通过构建景区智慧旅游管理系统, 对景区内部管理、游客流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能够及时解决突发事件, 为企业、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 智慧服务。
詹敏等 (2014) 认为“智慧服务”是通过定位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咨询服务平台、位置服务平台、商务服务平台, 满足游客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梁倩 (2014) 结合智慧景区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定义“智慧服务”的概念如下: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导览终端, 配合物联网、云计算、GPS定位、二维码等相关技术手段, 而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务。
笔者认为“智慧服务”是在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 以游客为中心, 整合并智慧化景区各类服务平台, 在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同时, 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需求的服务模式。
3. 智慧营销。
林若飞等 (2013) 认为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是一种整合智慧旅游体系中核心能力, 区别与单纯的网络电子营销, 集合不同营销理念以达到旅游目的地与游客关系营销为目标的营销模式。李文臻 (2015) 认为“智慧营销”是新形势下武当山——太极湖景区发展面临的重要话题, 主要面临如下问题:如何在智慧营销方面加强旅游、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整合, 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智慧的旅游营销。
通过上述的众学者观点, 笔者将“智慧营销”总结为:在旅游目的地和游客关系营销的基础上,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交互平台 (如微博) 等, 将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整合, 展开智慧的旅游营销。
4. 智慧保护。
申瑞侠 (2014) 从智慧景区的技术层面上认为“智慧保护”是智能化地感知生态环境变化, 制止生态环境退化, 解决环境容量控制等问题, 并为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开发提供智能的决策支持。杨家芳等 (2015) 提出“智慧保护”是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景区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对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是景区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从上述概念看来, “智慧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控制等方面,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景区管理结合, 有效地保护景区资源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目的。
三、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旅游现状
(一)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 距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6公里, 距离西湖仅5公里;东起紫金港路, 西至绕城公路, 南起沿山河, 北至文二西路, 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它是国内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在空间布局上,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在自然资源方面, 该湿地公园内有丰富的动物品种, 包括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鱼类;植物资源有维管植物254种。在景区景点方面, 该湿地公园有“三堤十景”, “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寿堤, “十景”分别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听曲。
目前,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努力建设“智慧西溪”, 秉承“一切皆服务”的发展理念, 努力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模营销式创新、生态保护模式创新、标准体系创新的智慧西溪”的建设目标。
(二) 基于观察法和访谈法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旅游现状研究
1. 观察研究。
(1) 研究设计。
观察目的:通过笔者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的实地观察, 初步了解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智慧旅游方面的发展现状, 分析该湿地公园的智慧旅游发展程度。
观察时间:2016年3月12-13日
观察内容:以旅游六要素为主线, 以各要素的智慧四方面 (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智慧保护) 为支点进行观察。
观察路线:以周家村主出入口为起点, 途经七大主要观察区域 (西溪湿地三期、文二西路南侧、三期与福堤之间景区、福堤及周围景区、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绿堤及周围景区、沿山河东侧) , 以天目山路与紫金港路交叉处为终点。
(2) 研究分析
通过笔者的实地观察和APP体验, 发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智慧旅游在旅游六要素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 景区和商户最关注的是智慧服务方面, 基本上都会选择和品牌APP合作, 提供在线“一键式”消费, 给游客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但在笔者的实地观察中, 景区和商户采取的智慧营销手段过于狭窄, 几乎都集中在微信扫码上, 难以避免游客在日后取消关注的危机;智慧管理主要通过实时监控来监测人流量、车流量。
2. 访谈研究。
(1) 研究设计
访谈时间:2016年3月12-13、19-20日
访谈地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访谈对象:游客、基层管理者和商户
访谈内容:对游客的访谈主要针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旅游的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保护三方面;对基层管理者的访谈主要包括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四方面;对商户的访谈集中在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三方面。
(2) 研究分析
(1) 游客
在针对游客的访谈中, 笔者对景区内20位游客围绕智慧旅游的四个方面提出了10个问题。其中, 游客青年人较多, 中老年人较
2基层管理者
本次对基层管理者的访问, 主要是希望从基层管理者的角度更全面地了解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智慧旅游四方面的发展程度, 发现发展过程中的优点及缺点。访谈对象分为前台咨询人员、售票员、保安、清洁人员等基层管理者, 共计20名。
3商户
针对商户的访谈中, 分别访谈了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商户, 而侧重点则是在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方面, 共20名。
3.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旅游现状。根据笔者的实地观察和实地访谈两方面的分析, 笔者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智慧旅游现状总结如下:
(1) 智慧服务普及程度高, 但质量低、体验度低。在景区智慧服务方面, 目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制作和宣传推广了本景区的APP“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微信公众号“杭州西溪湿地”, 这说明该景区的自主智慧服务正在发展中, 且在不断完善。另外,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景区智慧移动服务主要集中在Wi Fi、APP、微信服务、多媒体触摸屏、LED屏幕显示器等上, 能从不同程度上满足游客的基本服务需求 (包括导航、导览、导游、导购) , 满足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需求;能够提供在线预定、付款、评价的“一键式”消费服务;实时定位、定制路线等服务也日益成熟。景区智慧服务正在不断优化服务时, 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一站式旅游服务。
然而, 智慧服务的诸多问题也客观存在。首先, 针对游客所反映的Wi Fi和APP出现的后台错误需要及时改善;其次, 目前景区智慧服务的普及程度还有待加强, 不仅要针对游客宣传, 还需要加强部分基层管理者对景区智慧旅游的科普, 提高景区人员的素质,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 及时关注智慧服务平台上的消息, 平台上游客的点评或投诉要及时回应。
(2) 智慧营销渠道多样化, 但形式单一, 宣传力度小。首先,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自身和商户的智慧营销手段主要有扫码、景区自有APP、微信公众号以及与大品牌APP合作 (如携程、去哪儿、美团) , 营销内容以优惠折扣、联票折扣为主。由此可见该景区智慧营销渠道多样, 但营销形式单一、宣传力度小。日后, 该景区需要在加大智慧营销的宣传力度时, 还要丰富景区的活动内容, 提高游客的体验度。
其次, 目前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智慧营销比较有针对性, 可行性很强, 使用效果也很明显, 在增加了游客数量的同时, 也提高了游客对景区智慧旅游的体验度。但是, 在发展景区智慧营销的程度上上有偏颇, 餐饮比重最大, 住宿比重较小。如何平衡景区各方面的智慧营销, 这值得景区相关人员去思考。
(3) 智慧管理效果明显, 但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在景区智慧管理方面,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西溪湿地数字化管控平台, 形成了对园区的整体管理、对景区各种硬件设施的数字化管理, 做到了监控和实时管理。游客对景区停车和人流量控制都很满意, 这也间接地表明景区在智慧管理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然而, 该景区智慧管理更多的是站在景区自身角度去看待的, 而忽略了游客和政府的看法;同时, 该景区在自身员工范围内的智慧管理宣传并不到位, 这也值得景区去思考和改善。
(4) 智慧保护作用显著, 但缺乏与大众联系。在景区智慧保护方面, 景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云数据中心——西溪云数据中心。通过云数据中心收集该景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状态, 建立数据库, 形成动态数据, 这对湿地保护起着很大的作用。从游客、景区管理者和商户三方来看, 智慧保护方面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人文气息也得到了增加。
四、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 提供高质量、重体验的智慧服务
景区在发展智慧旅游的时候, 应以游客为中心, 将细节做到极致, 注重游客的感知与体验, 增加与游客的互动, 不断优化和完善细节方面, 让更多的游客通过智慧服务平台体验“智慧旅游”。因此,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 需要给游客提供高质量、重体验的智慧服务, 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简化手续的同时能够让游客感受人文关怀。
第一, 建立完善的景区信息系统, 将景区智慧服务平台统一, 优化智慧服务流程。比如, 根据目前西溪景区仍使用纸质票的现状, 景区可以将电子票的投入与使用, 将身份证作为验证与提醒的必要中介物, 刷身份证后台就可以获得订票信息, 亦或扫描手机上在线购票而形成的二维码, 以此来实现电子门票。
第二, 丰富各大智慧服务平台上的在线服务内容, 时刻关注在线游客的动态, 及时采取措施。如手机APP上不仅只有简单的在线购票、评价等, 还可以增加商户和景区的具体介绍, 让游客对他们更了解。而景区和商户经常更新推送消息, 吸引游客;同时应及时关注后台订单、评价等, 并给予及时回复或采取相应措施, 增加与游客的互动。再比如景区可以提供有偿使用蓝牙耳机的服务 (主要针对外国游客) , 可以选择各国语言来介绍景点, 并且耳机具有定位系统, 可以自动定位游客所在地位, 选择相对应的景点、语言, 进行同步讲解。
第三, 完善智慧服务平台上为游客提供的游前、游中、游后的服务。比如针对APP用户:网上订票时, APP会根据游客所提供的兴趣爱好、家庭结构、年龄等综合方面的信息为游客定制个性游园路线;进入景区之后, 游客可以在APP上或者景区内的电子导购进行餐饮类的预约;离开前, 可以在APP上进行离开路线查询, 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可以查询到站时间;出租车则可以提前预约。
第四, 加强与其他部门或商户的合作。在控制人流量方面, 及时告知等候进入景区的游客前方检票人数是否多, 是否流畅;若不流畅, 可以在入景区处设置简单的茶水处、人偶拍照留念, 消磨排队时间。
(二) 寻求多渠道、多层次的智慧营销
针对目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营销形式单一、宣传力度小的问题, 可以寻求多渠道、多层次的智慧营销, 加大宣传力度, 增加景区的吸引力。
第一, 建立景区智慧旅游平台 (如APP、微信公众号) , 充分利用并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营销传播能力。例如, 时下比较流行的微信营销手段——微信转发点赞, 集满要求数量的赞数可以获得相对应的奖励。这可以增加旅游者的兴趣, 在增加浏览量的同时也免费给产品做了宣传。但这也要求景区要时刻关注潮流趋势, 以最新的营销方式去吸引游客, 将游客变为营销者去主动宣传景区。
第二, 寻求多种合作方式, 与多类型专业品牌APP合作。例如在专业旅游APP方面, 景区可以选择有去哪儿、携程、驴妈妈、蚂蜂窝等, 该类型APP有一定知名度, 景区可以依赖他们已有的良好声誉来树立自己的口碑, 提高信誉度。另外比如与地图类APP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 合作, 在该类型APP上可以在类似“推荐景点”下搜索到本景区, 并提供交通路线、景点信息、周围酒店、美食等相关信息。
(三) 建立及时高效的智慧管理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智慧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 笔者认为景区还需针对一些细节问题采取一些措施, 建立及时高效的智慧管理。
第一, 视频监控能全面覆盖景区, 监视界面图像在各种显示设备 (不仅限于后台监控室) 上显示, 并能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操作。如具备破坏植物警告功能、人流量或车流量超限景区可以自动报警功能, 景区可以根据报警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避免人为管理的延缓性。
第二, 人才是景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景区需要提高整体员工的素质与素养。因此, 该景区在发展时应注重人才的引进、员工的培养, 吸引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入景区, 同时对景区内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关于“智慧旅游”的统一的培训, 让员工掌握本景区智慧旅游系统的操作及服务流程,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智慧旅游服务。
(四) 制定大众化的智慧保护
智慧保护对景区是长期发展的项目, 同时也是对社会的长期发展工程。因此, 要想把智慧保护做得更好,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需要取得景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制定大众化的智慧保护, 让每一个人都参与。
第一, 做好员工的宣传工作。只有做好内部工作, 才有了对外宣传的保障。
第二, 加强与公众在景区智慧保护方面的联系, 加大本景区“西溪云数据中心”的宣传, 让公众多了解景区智慧保护, 主动加入景区智慧保护的行列。
第三, 积极与政府合作, 得到相关政策的扶持, 同时给予技术、资金上的支持。
总之, 景区的智慧保护需要吸收社会各界的建议, 从景区的角度出发, 以公众的利益为主线, 以政府的扶持为辅, 形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与公众、政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摘要:近年来, 随着智慧旅游的推广, 各地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 加大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杭州首个智慧景区, 对杭州发展智慧旅游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本文从智慧旅游的四个方面 (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智慧保护) 实地考察和调研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慧旅游现状, 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改善智慧旅游的服务质量, 提高智慧景区的管理能力, 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发展智慧旅游起到借鉴意义。
有感美国课堂教学智慧与策略 篇11
一、注重师生对话,强调学生参与
例如,美国版与中国版《灰姑娘》课文讲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采用对话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美国中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对知识的发现
例如,参观加州海洋馆时,指导老师先让学員站成一个圆圈,然后把太阳、草以及各种海洋生物图片分发给学员,每个人角色扮演,最后拿出一根绳子,要求大家根据自然界中谁吃谁、谁被谁吃的关系相互联系起来,非常轻松地讲清楚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渗透,注重学科联动
例如,学习复合型课——烹饪: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的选料、配料、烹制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列出该食品的营养成分,然后装在自制的食品包装袋里,包装袋上要有规范的说明性文字,集烹饪、化学、手工、语文学科知识为一体。
四、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欢迎学生有不同的判断与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明确提出培养“善于提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支持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
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资讯技术获取大量信息的能力
美国优越的社会环境、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让人叹为观止。各种类别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水族馆、纪念碑(堂)、主题公园等,随时对中小学生开放。
六、鼓励学生获得成功
Marion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介绍了一个叫soft ball的游戏,并让我们全体学员参与。他先让学生全坐在课桌上,相互传一个软球,你想给谁都行,接不住的或在游戏过程中发出声音的坐回原位,最终获胜的那些学生奖励一块口香糖。最后,教师拿着垃圾篓,让获胜学生把嚼剩的口香糖用纸包好丢进去。Marion随后解释这个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而且要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不要乱丢垃圾,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还让学生知道,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可享受充分的自由。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篇12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用于服务公众、企业、政府等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以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为载体,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
建设和发展智慧旅游,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允许其足不出户,全方位地获取旅游信息,完成在线订票服务,并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旅行期间,游客可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信息;旅行结束,可通过系统对过程进行评价,分享旅游体验,对旅游企业的服务产生影响。其次,对于旅游企业,旅游系统提供了展示企业形象,旅游市场营销的智慧,以及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产品预订和销售的最佳平台,是游客和企业沟通的窗口,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最后,对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导航系统、诚信监控系统、游客安全保障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全面掌握游客需要和意见建议,了解交通状况、景区容量等数据,为政府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2 花果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策略
2.1 推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如四川的九寨沟景区已成功运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连云港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手机APP软件以及门户网站来实现,游客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智慧连云港”的软件,通过线上完成门票预订、路线查询、天气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获知景区当天的客流量、相关景点的介绍等服务,也可以访问门户网站来完成相关服务。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该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慧化旅游管理。建设“智慧景区”发展智慧旅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景区的旅游服务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导航自动化、导游智慧化和餐饮智慧化三个方面。第一,导航自动化。设置数字地图系统,根据游客所在地点,提供多种游览路线及最合适最便捷的路线供游客自主选择。第二,导游智慧化。设置旅游信息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公布景区人流量及天气情况;设置自助导游讲解系统,根据游客所在景点,自动为游客讲解,同时游客可根据需要选择讲解语言;给景区内的动植物生成二维码名片,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了解动物、植物的品种、习性等。第三,餐饮智慧化。设置旅游服务感知推送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购物点设置该系统,游客进入感知范围,即向游客自动推介商品;通过设置GPS导航系统,自动告知游客附近所设置的卫生间位置以及最近的就餐地点。
(2)实现旅游管理的智慧化。游客可在手机上预订门票,线上支付,支付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在各景区内设置售检票系统,对售检票实行自动化、电子化,游客可在景区门口扫描二维码进入景区;设置旅游管理系统,用于实时统计车流、人流数据,便于管理者了解情况;设置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消费数据、客流量及车流量等相关数据,便于进行景区综合数据分析和旅游交易信息分析;设置监测预警系统,对山上可发生的火灾等灾害进行实时监控;设置评价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景区对游客的信用评价根据游客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服务质量改善。
(3)实现旅游产品购买的智慧化。游客可通过手机在线支付购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并生成支付码,在景区门口设置专门的取货点,由景区工作人员提前进行包装,当游客游览结束,可在出口处凭支付码取货;游客也可以在景区的纪念品专卖处购买纪念品,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系统还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如送人或者是自己留念,进行礼品推荐,帮助游客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
(4)实现旅游营销的智慧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景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倾向,设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推广;利用多媒体、3D动画技术设计景区广告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景区,吸引他们前来。
2.2 加强行业监管系统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时准确地把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实现旅游管理的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对行业进行监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2.2.1 完善旅游数据监测系统建设
旅游数据统计工作是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工作量大、耗时久,数据不能够及时的公布,工作人员无法对后续工作进行预测。智慧旅游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客流量、车流量,工作人员可及时安排后续工作,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效率,提升游客满意度。
2.2.2 加强诚信监控系统管理
诚信监控系统能将旅游企业资质查询、经营过程监控、从业人员档案、投诉处理意见、考核评价档案等多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推动政策规范的实施和完善,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保证旅游行业正常、有序、健康发展。系统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可以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服务参考,为政府、企业和游客之间良性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2.2.3 促进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建设连云港市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就是要形成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和旅游紧急救援系统,实现防治结合。游客安全保障是旅游目的地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自身品牌价值。意外事故发生难以避免,对已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反应速度、解决能力和损失挽回都需要一套全程覆盖的信息保障系统,能够切实保障游客旅途安全。
参考文献
[1]吉嫱.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何翔.我国旅游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唐晨铭,李少游.基于智慧旅游的智慧景区打造研究——以柳州白莲洞遗址公园为例[J].桂林,2014(5).
[4]郑颖尔,等.智慧颐和园建设与智慧景区模式研究[J],智慧观察,2014(9).
【智慧农业发展策略】推荐阅读:
智慧农业合作协议11-14
智慧农业项目实施方案08-24
智慧管理策略09-27
智慧发展09-03
智慧党建推进发展11-04
智慧旅游发展现状08-30
智慧旅游业务发展方案11-16
关注学生大智慧发展06-17
智慧旅游发展根本在企业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