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选择

2024-09-03

话题选择(共8篇)

话题选择 篇1

2011年版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特别是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说写话题,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表达类教学。

一、亲近学生,探寻学生内心的表达话题

1.走进学生内心,想学生之想表达。

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学生说他们不愿意说的,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说话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常常抱着一颗童心与学生交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一次在与学生聊起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时,我随意说:“灰太狼真笨,每一次都捉不住羊,每次都失败,是不是倒霉死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灰太狼不笨,它能想那么多主意来陷害喜羊羊它们,不知有多聪明。”还有学生说:“灰太狼失败了也没失去信心,我觉得它精神可嘉。”……

可见,学生只有与情节中的人物产 生共鸣 ,才能畅所欲言。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学生之能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话题:你觉得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会是怎样的模样呢?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小声地说:“‘仙女弹琴’就是从天上飞下来一位仙女,手里拿着琴坐在石盘上弹。”我摸着他的头说:“真不错,你会模仿写仙桃石的方法来说。大家表扬一下。”在学生的掌声中,他露出了笑容,感觉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难,从而找到自信心,在后来的课堂中他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之后,我又让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具体地谈谈自己眼中的“仙女弹琴”的模样 ,她笑着说:“远远望去,那岩石在月光下如同一位美丽的仙女,坐在琴前轻轻地弹奏,我仿佛听见那动听的乐声,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她精彩的表达,让我欣慰不已。

在表达时,学生只有得到赏识,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亲近阅读,探寻文本里的表达话题

1.挖掘教材中的话题,进行说写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教材中表达训练的资源,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愿望。因此,在备课前教师要精心研读文本,挖掘其中的表达话题,并预设多种话题,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表达话题。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一文,就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训练素材。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出示了几幅挂图,请学生分别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准备为图中的人或动物做些什么?学生个个争着表达。有学生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为小狗画上一大盘骨头,它就不会饿了。”有的说:“我要为小狗画一个温暖的窝,这样冬天它就不会被冻死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要给盲人爷爷画一根拐杖,这样他就不会摔跤了……”在学生自豪地表达后,我又请学生闭上眼,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真的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笔,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就有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从看图说到想象说,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学生表达得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了。

在表达时,学生只有贴近文本,表达才能更接地气。

2.丰富故事后的话题,指导说说写写。

低年级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可有些故事往往没有明确写出结果,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说写话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文的结尾是:“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我问学生:“小洁向哪儿跑去,去干什么?刚刚那位往湖水里丢香蕉皮的小孩看见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出:“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桶,小孩能知错就改。”有的学生还补充道:“他们一起做了警示牌:请别把湖水弄脏,不要伤害小鱼……”在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课后仔细思考、梳理课文内容,把故事续写完整。于是学生在“写”的训练中巩固了“说”的内容。

3.抓住角色中的话题,尝试练习说写。

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而且内容一般都适合表演,这也恰恰迎合了儿童好表现的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说话水平,并练习写话。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一文,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出示了睡莲、蚂蚁、蜻蜓、萤火虫的头饰,要求小组长在表演前安排好角色,学生不仅要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动植物的动作和它们当时的心情,同时还要加上对话。小组成员马上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交流着。结果,学生表演得十分投入,不仅演活了这些动植物,同时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口语练习,产生了精神满足感。演完后,我问学生:“今天,你变成了谁?你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让学生回家尝试着写一写,比一比谁最能干,让他们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写下表演的点点滴滴。

三、亲近活动,拓宽课外的表达话题

1.整合学科找话题,有意识来表达。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师应整合学科内容。作为语文教师,不应把眼光停留在语文教学中,而是应放远些,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一次体育活动课结束后,我向学生请教跳绳的方法。在这个话题的引导下,学生兴致盎然,争先恐后为我讲解。之后我又请学生把跳绳的方法写下来进行交流,学生就这样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我有意识的安排。在一次美术活动课结束后,我询问学生是怎么画画的,学生非常乐意地为我解说着。这时,我便写出“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关联词,让学生用上这些词把画画过程重新告诉我一遍,学生大都能简单地说出来。之后,我又让学生将美术课中画画的过程记入日记中,减少了学生为写日记而无从取材的烦恼。

2.联系生活晒话题,抓契机常表达。

家庭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很多家长也在为孩子不会写作而发愁,其实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多沟通才行。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与孩子多进行些“亲子活动”,让他们与孩子多交流,多参加些有意义的活动。

我们班有一位女生,她爸爸常会陪她一起做小实验,更可喜的是,当孩子做完实验后,家长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收获。说完再让孩子写下来,并把实验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真可谓用心良苦!其实,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有时间静下心来,与孩子们一起做事、一起交流,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很聪明。

3.借助活动亮话题,建平台促表达。

为了让学生享受进一步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我县、我校常常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为提升学生的说写搭建平台,让学生在不断的磨炼中形成能力、快乐成长。像参加文艺节、演讲、作文比赛等活动,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学校举行“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的演讲活动中,我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父母指导下或查找资料写一份演讲稿,组织学生先在班级内演讲,然后再选拔出色的学生参加学校里的比赛。一听说是比赛,学生个个激情高涨,认真“备战”。尤其是班中的一名中等生,准备了五六百字的精彩演讲稿,并为大家生动且投入地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当然也被推荐参加校级演讲比赛了。在此过程中,学生准备充分,通过写、说、背、讲、比各个环节,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一步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做好每一个精心预设,找好话题,用好话题,评好话题,引导学生抓住每一次说写的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让他们在长期的练习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说写能力。

话题选择 篇2

记得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在初二那年。本来在乡镇中学念的好好的。后来因为有好多同学去了县城的中学里,自己也跟风想去县城的中学里念书,还记得那年秋天开学的时候,妈妈因为我转学的是一个星期县城跑了四五次。说起来跑县城其实也没什么。村里的班车一天通三次,只是对于晕车的妈妈来说,确实也算是一种遭罪吧。

而这次转学。对我而言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好处。对我的学业或者什么的。只是让我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我想后来各种各样的自拍,各种各样的挫败感,大概就是从那会儿开始的吧。

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就是选择复习还是走?高三那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成绩并不理想。带班的班主任极力的劝我在复习上一年。我也想着考一个正儿八经的本科。后来才发现第二年的复习并没有起了多大作用。依旧走了一个大专。

后来想起来,如果第一年我就选择了走,我的人生轨迹大概又有所改变吧。

第三次的选择大概就是结婚了吧。当初的自己执意选择远嫁,而如今的日子过得马马虎虎。总之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后来才发现人生的每一次选择自己都选的不尽人意。也许这就是命吧。

我想如果在每一次选择的时候,我能选择的不是当初自己选的那样。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的?

可是人生没有假如。只有结果和后果。

话题选择 篇3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应该怎样清醒的进行选择,如何跳出劣质春茶“借壳上市”的陷阱?

下期话题:咖啡、咖啡伴侣 您可谈谈对咖啡的感悟、咖啡冲泡的技巧、科学选择咖啡伴侣以及任何对咖啡的疑问发送到邮箱:sfdlf05@hotmail.com或写信至:上海市吴中东路513号《食品与生活》杂志社 雪莉有约栏目收,邮编200235

雪莉:

你好!看了今年新设的栏目《雪莉有约》,内容丰富,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喜欢。

我平时非常喜欢喝茶,想向你咨询一下,三四月份新茶上市,每年媒体总有雨前茶、明前茶的报道,且价格年年上涨。究竟明前茶、雨前茶有何区别?新茶的质量又如何判断?另外,我看到贵刊曾刊登过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介绍,能否再介绍一下它们的功效和饮用方法。

希望《雪莉有约》越办越好,成为我们读者的好朋友!

上海林少骏

“明前茶”与“雨前茶”

有什么区别?

“明前茶”和“雨前茶”都是新茶。“明前茶”是指清明前采摘炒制的春茶,茶树经过上一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产出的第一道茶养分足、口感好,但因为雨水比较少,长得很慢,所以量很少,比较珍贵。“明前茶”通常是手工茶,成本高,价格是同类茶叶的四五倍,由于嫩度较明显,故不耐泡。

“雨前茶”是指清明过后到谷雨间出产的茶叶,以两叶一芽居多,泡出的茶水色绿汁浓,入口略带苦味,回味甘甜绵长,价格相对适中。“雨前茶”比“明前茶”经受的日晒时间更长,因而有股清新的“初老”味。从经济角度以及茶叶的内涵两方面来考虑,“雨前茶”更适合大多数消者费。

怎样区分新茶与陈茶?

茶叶在贮存过程中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空气、温度、湿度、光线、氧气等的单一或综合影响,而使所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所谓“陈化作用”,品质下降,导致茶叶色暗、香低、味差,所以陈茶无论在营养价值还是在口感上都远不如新茶。 一般可以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来区分新茶与陈茶。

色新茶泡出来汤绿、清亮、均匀,如果深浅反差大,肯定是新茶中掺进了隔年陈茶;陈茶由于受到空气和阳光的影响,茶叶中的叶绿素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茶汤相对暗浊,一般碎叶度会高一些。

香新茶香气纯正,有股清醇爽鼻的茶香味,闻起来会令人感到愉悦。若无香气甚至有陈气或霉味,那就不是新茶,可能是陈茶或霉茶,而那些差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还会沾染上异味。

味新茶味道鲜爽、醇厚,陈茶由于在贮藏的过程中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因而鲜爽味明显减弱,回甘不好,且有“滞钝”味。

形先看茶叶的外形是否整齐,老黄叶、茶梗、茶末多则不是好茶,再捏一捏茶叶,如果捏不成粉末状,就说明茶叶已经受潮,不能买。

茶叶越新鲜越好吗?

新茶上市,人们在品茶时为求其鲜嫩往往追求品新茶。且慢,专家提醒消费者,新茶买回家后最起码要存放半个月以上才能喝。如果存放时间短,茶叶中未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它们对人体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喝会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新鲜茶叶中的咖啡碱、茶碱也较多,喝了容易使人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产生失眠、头痛、乏力、出汗、尿频等现象。新鲜茶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它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凝固,影响消化吸收。

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要空腹饮浓茶,不习惯饮茶的人一次最好饮一个品种的茶,同时饮两个以上品种的“混茶”,容易出现头晕、胃不适的“茶醉”现象。有些人的体质对茶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也会引起“茶醉”。

怎样才能泡出好茶?

要泡一杯好茶首先要配好的器皿,若再掌握合适的茶叶用量、冲泡水温和冲泡时间,就能轻松享受喝茶的清福了。

好器皿绿茶、白茶、黄茶和花茶宜选用骨瓷的盖碗、盖杯或透明洁净的玻璃杯;而乌龙茶、普洱茶和红茶宜选用紫砂茶具。

茶叶用量要根据茶叶的种类、茶具大小及个人饮用习惯而定。绿茶、茉莉花茶等选量为3~5克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为1:50~1:60。即3克左右干茶,加入150~200毫升开水。

冲泡水温每种茶叶都有最适合的冲泡温度,茶叶越是细嫩冲泡温度越要低,细嫩名优绿茶水温宜控制在80℃~85℃左右,所含维生素C不易被破坏;碧螺春由于特别细嫩,宜用70℃的水来冲泡;较粗老的茶叶水温最好控制在95℃。家庭一般采用饮水机冲泡,由于饮水机加热完温度为90℃,可以先加1/3水,过20~30秒后,再将水加满。

冲泡时间绿茶、花茶冲泡时间最好掌握在2~3分钟,通常冲泡三次至四次为宜。

如何保管好茶叶?

家庭储藏茶叶时,通常取大约一周用量的散装茶叶,装入罐内日常使用。剩余的可分成每份50~100克,分别装入铝箔袋内,密封包装,置于干燥、无异味、温度为15℃以下的地方。茶叶中有孔隙,很容易串味,夏天最好将密封好的茶叶放入冰箱内保管。

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子法

今年新茶的具体上市时间还是要受天气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早熟品种通常会比较贵,建议消费者选择性价比高的茶叶,不要盲目消费。近几年,出现一些不法商贩将陈茶、保鲜茶甚至假茶伪造成新茶来销售的现象,消费者一方面不要贪图便宜,应去正规的、名优茶叶商店选购新茶;另一方面可多留心眼,观察茶叶的颜色,若叶色呈黄绿色则说明茶叶已经氧化;保鲜茶虽然颜色不变,但泡出来后香气明显不如新茶的醇厚浓郁。

从去年开始,行业协会已联手沪上各媒体在新茶上市的季节推出一系列的“茶情通报”,及时准确地将新茶的品种、上市时间、价格范围以及推荐的销售店铺等行情信息告知给消费者,今年市民可继续关注此通报。另外,协会在上海设了11个茶叶咨询店,有南京东路720号第一食品商店茶叶专柜、淮海中路605号叙友茶庄、中山西路520号天山茶城总台、大统路598号大统路茶叶市场、南京西路731号泰昌黄山茶叶店等,市民若有相关的茶叶问题或者鉴别真伪茶叶等,都可前往咨询。

饮茶养生宜忌

茶叶含有维生素C和钙、钾等矿物质及茶多酚,经常喝茶能消食减肥、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预防肿瘤。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的理论,茶叶有寒温甘苦等不同的性味,对人体的功效作用也不同。春、夏、秋、冬四季饮茶要根据茶叶的性味功效,随季节变化选择茶叶,以取得理想的养生保健效果。

绿茶绿茶是经过高温杀青、烘炒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不发酵茶,主要品种有龙井、毛峰、碧螺春等。

绿茶性味甘苦、寒,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解毒利尿等功效。绿茶一年四季可饮用,特别是夏天气温高,出汗多,人体内津液消耗大,饮绿茶既有消暑解热之功,又具增添营养之效。

温馨提示:绿茶嫩芽用冷开水浸泡,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胃寒、神经衰弱、服用中西药患者及哺乳期女性应少饮浓茶或不饮绿茶。

花茶花茶大多以绿茶为茶坯,与花拼合经过窨制、烘焙等工艺加工而成,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花茶性温,有理气解郁、疏肝活血的功效。花茶最宜春季饮用,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人体处于舒发之际,此时喝茉莉、桂花等花茶,可以散发漫漫冬季积郁于人体之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令人精神振奋,消除春困,提高人体机能效率。

温馨提示:现在也可用干花自制花茶,如玫瑰花茶以玫瑰花若干朵加少量冰糖,用沸水冲泡数分钟即可饮用。具有气味芬芳,味甘微甜,促进食欲,活血行气,调经止痛的功效,对妇女病症有良效。

红茶红茶是经过揉捻、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全发酵茶,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云南红茶等。

红茶性味微甘、温,有生热暖腹、和胃等功效。红茶最宜冬季饮用,由于冬天气温低,寒气重,人体生理机能减退,此时喝红茶,可补益身体,生热暖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

温馨提示:红茶除开水冲饮外,还可加柠檬或牛奶、蜂蜜等,口味与养生效果更佳。红茶对骨质疏松、脾胃虚弱等有保健作用,但过量饮用浓红茶可能会引起心率不齐。

乌龙茶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是经过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发酵茶,主要品种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台湾高山乌龙茶、台湾冻顶乌龙茶等。

乌龙茶性味苦、温,有消食下气、降血脂等功效。乌龙茶最宜秋季饮用,秋天天气干燥,常使人口干舌燥,此时喝乌龙茶能润肤、益肺、恢复津液,对保健大有益处。

如何妙解话题型历史选择题 篇4

在实际考试中, 话题材料来源广泛, 形式又多样 (可以是文字型、图表型、图片型等样式) , 已经明显地向考生提供了新情境。新情境让考生感到超本超纲、很不适应。另外, 话题型选择题的备选项, 既可以是话题的中心, 又可以是与话题相关的背景、原因、目的、影响、作用、意义等, 还可以是话题涉及的史论、史观等, 这更让考生感到茫然。当然, 命题人还可能会使用许多计策来为难考生:比如, 偷换概念, 移花接木, 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因果倒置, 舍本求末, 造成考生用现象掩盖本质;史实、观点正误交错, 鱼龙混杂, 造成考生一头雾水。总之, 我们可以说:这种情境式的话题型选择题是当前历史高考的难题, 广大考生基本上取得的是20—24分的“温饱型”分数。有没有妙法来应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简单总结, 希望对考生有益。

一、判断句式结构, 分清主次关系, 找准话题侧重点

例1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 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例题释读】题干 采用了复 句结构“只 有……才……”, 其侧重点在条件上, 即必须联合城市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所以, 根据复句的条件就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是B项。

【技巧总结】题干与选择项采用了复句结构, 必须注意区别复句的侧重点。一般来说, 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 的侧重点在“但是”的那一句上, 条件复句 (只有……才……, 如果……那么……) 的侧重点在“只有”或“如果”的那一句上, 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 一般强调原因部分, 并列复句 (既……又……) 虽然都要考虑, 但仍会侧重某方面。

二、注意历史事件 (历史史实) 的各个细节, 合理排 除不当选项

例2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的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主、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例题释读】题干有两个时间, 即周代和战国时期。话题的主体意思是:战国时期, 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墓葬区别表明了什么?根据时间 (战国时期) 可知:铁器、牛耕出现, 生产力发展, 导致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礼乐制遭破坏。所以选项A与D的表述是错误的, 应该排除。分封制的定义是:上一层分土地、人口等给下一层, 同时将某种爵位封给下一层, 所以分封制不是集权, 恰是分权, 选项B是不符合历史概念的, 应该排除。根据话题中心, 即东方六国还维护着君主、卿大夫、士、民众为突出特征的等级制度, 秦国却是君主独尊之外无明显等级差别, 可见正确答案是C。

【技巧总结】特别注意题干的细节, 只要备选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均可以用排除法: (1) 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等不符或不完全相符, 则这个备选项是错误的。 (2) 待选项本身表述正确, 但与题干即话题的某个细节不符 (细节可以是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等) , 则这个备选项是错误的。

三、运用史学基本理论, 判断选项的相关关系

例3对于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8中有“今天下印书, 以杭州为上, 蜀本次之, 福建为下”的记载, 可见, 北宋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 多数都拿到杭州去刻印, 而非在汴京。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

A.宋代以后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B.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宋代民间手工业的兴盛

D.宋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例题释读】题干明显是讲文化现象, 即印书。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国子监不在北方的都城 (汴京) 印书, 舍近求远地到南方的杭州去印书。这证明南方的印刷业比北方发达。我们再根据史学原理推断文化现象的根本在于经济, 因为南方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 所以南方的文化事业也超过了北方。正确答案是A。

【技巧总结】遇到要求判别程度问题的选项, 可以利用史学原理来判断相关关系。常用的相关史学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主要有:原因和结果, 本质与现象, 必然性与偶然性, 重点论, 两点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阶级和阶级斗争, 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

例4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 以前, 百姓十一在官, 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 今去农而游手趁食 (谋生) 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 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例题释读1】我们不需全懂材料, 只需略知务农的人逐渐减少了。根据原理可知, 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 所以不同的生产工具就体现了人的不同分工, 更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经济结构反映了人与人的不同关系。人与人的不同关系就是社会组成结构变动了。正确答案是B。

【例题释读2】这段文言文材料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 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 排除A项。这也说明当时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B项正确。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在古代文人看来, “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在明代后期, 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 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 所以D项不正确。

四、利用数学思维方法, “反其道而行之”, 从而选出 正确答案

例5普京曾多次指出:“我们近70年的时间里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 经济意识的理想化扭曲了最基础的财产关系, 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忘记过去, 就意味着没有良 心, 但要想回 到过去, 就意味着 没有脑袋。”由此看出

A.普京强调阶级斗争学说

B.普京抑制西方和平演变

C.普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D.普京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例题释读1】遇到话题材料, 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去寻找相关的熟知内容。从已知推未知, 是正常的做法。但我们不要忘了, 数学思维方法也还有经常用到的:反证法。课堂上出现过“阶级斗争”“西方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些词语, 唯独没有出现过“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不承认历史和历史规律性, 认为历史对现实没有意义的一种观念、主张。反证法就是这样从反面来证明, 故正确答案是C。

【例题释读2】当看到C项时, 考生因对“历史虚无主义”一词不了解, 感觉无从下手。实际上,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和平演变”一词是西方针对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所实行的政策, 选B项也是错误的。因为当前 (普京执政) 俄罗斯实行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故D项错误。排除掉A、B、D,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技巧总结】当你遇到某些不熟悉的词语时, 应该尝试着用反证法、排除法逐项排除其余三个选项, 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利用史学观、史料学、常识, 推断出正确答案

例6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1931年9月18日) 晚上10点钟, 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 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 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材料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例题释读】初看材料就知其说法是矛盾的:一面说是偶然因素, 一面说是中国军队破坏……袭击……史料学告诉我们文字材料都带有写作者的主观目的性。从出处“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看, 就知道这应该是有史料价值的, 而不是后人伪造的。史料的价值在于可以从中发现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借口等。正确是D。

例7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 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例题释读】只要了解史学研究范式, 就明白现代化史观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不断地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所以应排除C、D;A有点迷惑性在于“清末新政”, 但它只是个幌子。所以B正确。

高三话题作文:选择 篇5

元朝末年,有个少年叫王冕,家中一贫如洗,以放牛为生。有一天,他来到池塘边,看见一朵朵立於淤泥却仍晶莹开放的荷花,突发奇想,想把他们画在纸上。他买了纸笔,日复一日地练画,技艺日渐精湛,越来越多的人买他的画。他拿画画赚到的钱买了书,安心在家看书画画。

当地人都知他是个名士,明王亲自拜访,几番交谈,更觉得他是个大贤,便恳请他出山。他没有选择出山,而是选择了隐居。如此想来,他若登上仕途,也许会飞黄腾达,也可能会误入歧途,还可能因他的性格秉性招致牢狱之灾。隐居是他最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被后人誉为画荷的“真名士”。

反之,也有人因选择错误而遗臭万年。如宋朝的秦桧,他的确是一个聪明的人,只可惜用错了地方。他“全神贯注”地巴结皇帝,“致力于”陷害他人;后来宋金大战,他又开始勾结金国,出卖国家。就在抗金名将岳飞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他蛊惑昏庸的皇帝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害了岳飞性命。他做出的选择,只为他个人带来了利禄,可是他却因出卖国家,陷害忠良,始终生活在人们的骂声中,遗臭万年。

再如美国的罗伯特·李将军,他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优等生,理论成绩优秀,实战经验丰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他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站在南方奴隶主一边,支持奴隶制。他因为逆行于历史的潮流,最终惨败,成为美国的罪人。

秦桧和李将军,都是在十字路口走错了方向,因错误选择以致遗臭万年。

如何妙解话题型历史选择题 篇6

在实际考试中,话题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又多样(可以是文字型、图表型、图片型等样式),已经明显地向考生提供了新情境。新情境让考生感到超本超纲、很不适应。另外,话题型选择题的备选项,既可以是话题的中心,又可以是与话题相关的背景、原因、目的、影响、作用、意义等,还可以是话题涉及的史论、史观等,这更让考生感到茫然。当然,命题人还可能会使用许多计策来为难考生:比如,偷换概念,移花接木,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因果倒置,舍本求末,造成考生用现象掩盖本质;史实、观点正误交错,鱼龙混杂,造成考生一头雾水。总之,我们可以说:这种情境式的话题型选择题是当前历史高考的难题,广大考生基本上取得的是20—24分的“温饱型”分数。有没有妙法来应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简单总结,希望对考生有益。

一、判断句式结构,分清主次关系,找准话题侧重点

例1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例题释读】题干采用了复句结构“只有……才……”,其侧重点在条件上,即必须联合城市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所以,根据复句的条件就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是B项。

【技巧总结】题干与选择项采用了复句结构,必须注意区别复句的侧重点。一般来说,转折复句(虽然……但是……)的侧重点在“但是”的那一句上,条件复句(只有……才……,如果……那么……)的侧重点在“只有”或“如果”的那一句上,因果复句(因为……所以……)一般强调原因部分,并列复句(既……又……)虽然都要考虑,但仍会侧重某方面。

二、注意历史事件(历史史实)的各个细节,合理排除不当选项

例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的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主、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例题释读】题干有两个时间,即周代和战国时期。话题的主体意思是:战国时期,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墓葬区别表明了什么?根据时间(战国时期)可知: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礼乐制遭破坏。所以选项A与D的表述是错误的,应该排除。分封制的定义是:上一层分土地、人口等给下一层,同时将某种爵位封给下一层,所以分封制不是集权,恰是分权,选项B是不符合历史概念的,应该排除。根据话题中心,即东方六国还维护着君主、卿大夫、士、民众为突出特征的等级制度,秦国却是君主独尊之外无明显等级差别,可见正确答案是C。

【技巧总结】特别注意题干的细节,只要备选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均可以用排除法:(1)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等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则这个备选项是错误的。(2)待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即话题的某个细节不符(细节可以是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等),则这个备选项是错误的。

三、运用史学基本理论,判断选项的相关关系

例3 对于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8中有“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为下”的记载,可见,北宋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多数都拿到杭州去刻印,而非在汴京。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

A.宋代以后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B.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宋代民间手工业的兴盛

D.宋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例题释读】题干明显是讲文化现象,即印书。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国子监不在北方的都城(汴京)印书,舍近求远地到南方的杭州去印书。这证明南方的印刷业比北方发达。我们再根据史学原理推断文化现象的根本在于经济,因为南方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所以南方的文化事业也超过了北方。正确答案是A。

【技巧总结】遇到要求判别程度问题的选项,可以利用史学原理来判断相关关系。常用的相关史学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主要有:原因和结果,本质与现象,必然性与偶然性,重点论,两点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

例4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例题释读1】我们不需全懂材料,只需略知务农的人逐渐减少了。根据原理可知,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所以不同的生产工具就体现了人的不同分工,更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经济结构反映了人与人的不同关系。人与人的不同关系就是社会组成结构变动了。正确答案是B。

【例题释读2】这段文言文材料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当时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

四、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反其道而行之”,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5 普京曾多次指出:“我们近70年的时间里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经济意识的理想化扭曲了最基础的财产关系,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良心,但要想回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脑袋。”由此看出

A.普京强调阶级斗争学说

B.普京抑制西方和平演变

C.普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D.普京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例题释读1】遇到话题材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去寻找相关的熟知内容。从已知推未知,是正常的做法。但我们不要忘了,数学思维方法也还有经常用到的:反证法。课堂上出现过“阶级斗争”“西方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些词语,唯独没有出现过“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不承认历史和历史规律性,认为历史对现实没有意义的一种观念、主张。反证法就是这样从反面来证明,故正确答案是C。

【例题释读2】当看到C项时,考生因对“历史虚无主义”一词不了解,感觉无从下手。实际上,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和平演变”一词是西方针对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所实行的政策,选B项也是错误的。因为当前(普京执政)俄罗斯实行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排除掉A、B、D,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技巧总结】当你遇到某些不熟悉的词语时,应该尝试着用反证法、排除法逐项排除其余三个选项,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利用史学观、史料学、常识,推断出正确答案

例6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材料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例题释读】初看材料就知其说法是矛盾的:一面说是偶然因素,一面说是中国军队破坏……袭击……史料学告诉我们文字材料都带有写作者的主观目的性。从出处“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看,就知道这应该是有史料价值的,而不是后人伪造的。史料的价值在于可以从中发现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借口等。正确是D。

例7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例题释读】只要了解史学研究范式,就明白现代化史观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不断地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所以应排除C、D;A有点迷惑性在于“清末新政”,但它只是个幌子。所以B正确。

当然,话题型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方法有多少,我们也只有扎扎实实地夯实知识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读懂话题材料和迁移历史知识,真正地提高解题能力。

话题选择 篇7

一、访谈话题

访谈话题的确立是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最初准备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根据节目的定位,选择既可以调动访谈者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听众兴趣的访谈话题。

新闻访谈节目应该首选有新闻时效性的话题。当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需要了解事件的真相,希望听到各方面的相关看法,尤其希望得到来自政府权威部门或专家的表态与判断,以及专业的解读和背景资料。那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近期的热点事件,都可以成为直播室中访谈的话题。笔者主持的《新闻发布会》节目中播出的“新政下的南京楼市”、“车船税法草案”等新闻话题,既是热点和焦点,又与民生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

在选择新闻话题时,还应该多考虑那些具有思辨性的话题,要能够讨论起来,有话说,而且围绕这一话题能够产生出不同的观点。如“车船税法草案”话题,节目参与者针对草案到底是无端增加消费者负担,还是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行了激烈讨论,整档节目好听,耐听。

如何寻找新闻话题?

1. 保持敏锐的思想,密切关注当地的媒体报道

从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中寻找线索,绝不等于拾人牙慧。有很多新闻事件,记者采写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其新闻价值,或者在采写的当天,新闻价值并不很大,但如果我们进行二度挖掘,重新审视,很可能会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2. 多渠道掌握信息源,和当地政府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和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权。南京市政府会不定期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及突发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一般情况下,南京市委宣传部会提前告知笔者发布会的发布内容,很多时候,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笔者制作节目的选题。

3. 准备一张特殊的日历表

在这张日历表上,笔者标注了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季节变化等,这些都能成为新闻访谈话题。

4. 上网寻找线索

在网上看看外地有什么热点事件,什么新出台的政策,这些事件及政策对本地有什么影响,本地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这些都可以找嘉宾进直播室进行新闻访谈。

5. 与记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记者是新闻源的最佳获取渠道,对信息的背景了解得最透彻。但现实情况是,记者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意识将信息作最大化处理。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应保持与记者的良好沟通,让记者乐于与你一起分享资源,协助你找到访谈的嘉宾,或共同参与节目。

二、访谈者

1. 主持人

主持人要通过采访打开嘉宾的话匣子。这个采访又分为节目前的准备及节目中的采访(直播室采访)。节目前的准备要求主持人做足功课,找准选题后,查寻大量相关资料。以“新政下的南京楼市”为例,当时,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楼市二轮调控政策,政策出台后,南京楼市呈现出浓厚的观望氛围。在主持这档节目前,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第一轮、第二轮楼市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新政出台后对各地楼市的影响,各地房价水平等等。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由于对各种事实数据了然于胸,和嘉宾对话时就能游刃有余,避免了做“提问机器”的尴尬。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配合非常重要。一位好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聆听者。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将自己融入与嘉宾的交流中,让嘉宾感觉到对话者的真诚,为节目挖掘出更精彩的观点。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只把心思放在下一个问题上。必须对倾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顺着嘉宾的话语转换到下一个话题,做好关键地方的衔接、贯穿以及结束。认真倾听,主持人才能准确理解嘉宾的观点并迅速做出反应。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是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内容的进程、谈话主题的方向都得依靠主持人现场“穿针引线”: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需要自然的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嘉宾一时语塞,要给予提示、铺垫;当嘉宾滔滔不绝,甚至出现了不适宜出现在节目中的语言,或是已经偏离主题,要及时地予以制止、引导,适时地把嘉宾拉回正确的轨道。

主持人要学会控制个人情绪,避免日常生活中特殊经历对情绪的影响,避免节目进行时突发事件、事态对情绪的影响。

2. 嘉宾

新闻访谈节目的嘉宾必须对某一具体新闻话题掌握大量的资料,并对该新闻话题具有权威性发言权。《新闻发布会》是一档政策性很强的节目,经常需要解读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条令,邀请的嘉宾大多是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政策的参与制定者,从他们口中说出的往往是最具权威性的内容。

除了权威,还要考虑所邀请的嘉宾是否具有一定的口才,说话是否有逻辑、有条理,语言表达是否简练、清晰,是否具有幽默感。如果是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邀请的嘉宾不止一位,选择的嘉宾就不能都是持有一种观点的人,要有观点的碰撞。这样,在访谈过程中才可能对新闻话题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话题选择 篇8

关键词:口语教学,话题选择,性别差异,学习动机

一、引言

口语教学, 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能用汉语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成为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目标。笔者经过观察得知:学生对课堂中所讨论的话题的感兴趣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其参与程度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口语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究竟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呢?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话题的选择是否相同呢?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一般是什么呢?又如何根据其兴趣、目的来进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呢?

根据一些人对性别语言的调查研究得知“男生一般对生理健康、安全、金钱和性问题较有兴趣;女生则对吸引力、人生哲学、日常生活计划、心理健康、家庭、亲眷关系等较感兴趣”。和一些人对动机作用的调查研究得知“动机推动学习, 学习增强动机, 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再结合实践生活, 笔者推断:

1.学生一般对购物、爱情、工作等贴近生活的话题感兴趣。

2.性别差异对学生的话题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大体上看, 男性更倾向于科技、工作等话题, 而女性更倾向于购物、爱情等话题。

3.从学习汉语的目的来看, 选择“为了从事与中国的商务活动”、“为了从事翻译类工作”这类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占大比例。

二、研究方案

1. 调查对象

为了排除语言能力对其话题选择的干预, 笔者选择了刚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华东师范大学大学一年级两个班的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 收回22份。有效率为88%。其中填表的男生数为8, 女生数为14。

2. 程序

采用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话题选择参考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中的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 (附录一, 第31页) 和分级目标描述 (说明IV) 以及每一级的目标及内容。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回收, 填写问卷的方式为班级集体填写, 即由这两个班的口语老师发放问卷, 下课收回。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1) 数据统计

笔者对调查得知的数据进行了三个角度的统计, 并绘制了三张表, 如下:

为了便于图表显示, 按照调查问卷上各个目标的排列顺序, 给其各自定一个代码 (从1开始) , 以下将按照代码进行分析说明。

从表 (一) 可以看出被选择的话题最多的是旅游, 排第二的是购物。被选择最少的话题是动物保护和人口问题, 其次是科技产品和运动。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曾预测学生选择购物、爱情、科技、工作这些话题的会比较多。但是经过调查得出的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却是旅游, 相对而言, 科技和运动这些话题的选择人数比较少。

从表 (二) 可以看出男生选择的话题以音乐 (57%) 、工作 (36%) 和旅游 (75%) 居多, 而女生选择的话题以购物 (93%) 、旅游 (86%) 和家庭 (71%) 居多。男生没有人选择人口问题和动物保护, 而选择科技的男生有4个人, 占男生人数的50%;选择爱情的女生有9个人, 占64%。按比例来衡量, 男女在购物话题上选择比例差距最大, 女生比男生要高出68%, 而在工作上, 男生也比女生高出39%。

从表 (三) 得知:“为了从事与中国的商务活动和从事外交、翻译类工作”两个目标是学生选择最多的, 各自有八个人, 分别占了36%。这个数据也恰好符合了调查预测。

(2) 分析

考虑到参与调查的被试性别不同, 且各自在人数上存在较大差距, 因而结合表 (一) 和表 (二) 一起进行分析, 并得知:之所以旅游话题能够高居榜首, 与男生和女生对其选择率都高是分不开的。 (女86%, 男75%) 。通过访谈进一步得知, 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 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 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学习之余更希望游遍大江南北来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另外, 购物之所以排第二, 是因为女生选择该话题的占了93%的高比例, 而女生又占了调查人数的63%。该数据统计同时也反映了性别语言学的相关结论, 按照相关的性别语言学的研究结论, 女生谈论居多的是情感家庭类的话题, 而男生谈论居多的则是工作和国家大事类的话题。可是这在调查表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体现, 更令笔者奇怪的是, 按照性别语言学有关知识预测, 女生一般很喜欢谈论情感方面的话题, 而男生一般很喜欢谈论科技方面的话题。这些在调查表中也没有得到印证。笔者就此对几位被试进行了访谈调查。得出的解释是:女生认为这些话题她们是很喜欢谈论, 但是作为隐私话题, 她们不愿意拿到课堂上讨论;男生认为他们是喜欢科技产品, 但是并不喜欢过多谈论此类话题, 仅仅是热衷于此类产品而已。由此我们可以拟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话题是否适合被选用于作为课堂教学不仅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此话题, 还取决于该话题本身是否适合进行课堂口语教学。

根据Gardner和Lambert (1972) 所提出的融入性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工具性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 分析调查表中的目的选择比例, 发现工具性动机选择比例是最高的, 而融入性动机占少数。又有人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持工具性动机来学习的学生要比持融入性动机来学习的学生在语言能力测试中表现出的成绩更好 (Lukmani, 1972) 。可是从长远来看, 最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是那些持融入性动机的人 (Falk, 1978) 。那么如何让这些持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在汉语课堂上培养起对汉语的热爱, 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让其成为融入性动机的持有者, 更好地掌握汉语呢?

三、基于调查报告对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的启示

1. 话题选择与教学处理的启示

话题的选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讨论其感兴趣的话题。笔者按照调查表的话题排列对时下比较流行的两本口语教材《初级汉语口语》 (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和《汉语口语速成》 (基础篇) (马剑飞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的话题选择进行了统计, 其中, 北大版中旅游话题和家庭话题占据了最大比例, 分别分布在第1、3、17课和第5、8、9课;北语版中旅游话题和购物话题占据了最大比例, 分别分布在第5、7、13课和第8、9、11课。可见, 这两本教材的话题选材与此次学习者的兴趣是相符的。调查表更加强调性地提醒了我们在进行口语教学时, 应该讨论那些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如果仅仅从宣传中国悠久、博大的文化角度来选材进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反而可能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既然男生和女生在话题的选择上有着不同的倾向性, 那么是否把它利用于对外汉语口语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拟给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的讨论话题, 引起其参与的兴趣, 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是有利于提高口语课堂话题学生参与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 在进行对外汉语口语课话题选择时, 教师应考虑到此话题是否适合在课堂上讨论, 会不会因为一些原因造成学生反应不强烈, 参与性不强而影响教学效果。以此次话题调查为例, 学生可能对“爱情”等这类话题本身感兴趣, 但是由于各国文化差异, 他们却不愿意在课堂讨论此类话题。这些非话题本身因素也应该纳入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去。最后, 笔者对调查表中某些选项进行观察得知:在动物保护、国际关系、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这些“男性话题组”中, 女性的选择比例要高于男性。这又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 男女谈论的话题并没有非常绝对的界限。以之前设想的按照性别进行话题分组讨论为例, 我们应该注意在进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时应以实际为指导, 适当地融入异性组话题,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开口练习口语。

2. 关于培养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的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能从短期来看, 持工具性动机的学生成绩要好于持融入性动机的学生。但是如何让那些把汉语仅作为一门工具语言来学习的学生真正地爱上汉语、爱上中国文化, 更好地提高其汉语学习水平呢?又如何让那些因为喜欢汉语、喜欢中国文化而学习汉语的人保持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呢?根据此次调查统计可以看出, 中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中, 大部分都是因为把汉语作为一门对其工作有帮助的语言工具来学习。那么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 应该适当地把其学习汉语的目的也融入到汉语教学中去。教授学习者在工作中使用频率高的口语表达方式, 培养他们的实际语言运用技能;告诉学习者同样的工作在中国和他们的国家异同所在。这样一方面是在学习新的知识, 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复习已学知识, 并且也把中国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汉语教学中, 让学习者能更自然地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有利于引导持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融入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中去。对于本来就喜欢中国文化的学习者, 更应该把汉语学习联系上实际的生活需要, 让他们了解到汉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进行课堂口语教学时, 教师要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以免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应该让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并联系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 让学习者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研究不足之处

笔者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到华东师范大学初级学生对话题选择的情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此次调查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 因为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的分班并不是按照口语测试水平进行的, 所以本次调查选择的被试的口语能力被界定为“初级”是否准确仍有待商榷。其次, 在调查问卷设置上, 由于笔者考虑不周且能力有限, 造成话题类型不够丰富、话题设置缺乏层次性, 使得学生在填表时出现了找不到需要的选项内容的情况, 并且造成了后来在进行统计的数据与两本教材对比时发现:初级口语教材中常使用的一些话题未录入调查问卷中。如:《初级汉语口语》中的第12、14、15等谈论校园友谊等话题, 又如《汉语口语速成》 (基础篇) 中的第1、3、4、6等谈论住宿环境、天气状况等话题都没有在调查问卷中出现。再则, 在表 (二) 中出现的在某些“男性话题组”选择上 (如国际关系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 女性的选择比例反而比男性高, 笔者未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诸如以上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润清, 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3]崔永华, 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

[4]Herbert W.Seliger Elana Shohamy: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Diane Larsen-Freeman Michael H.Long:An Intru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

[8]许迎春.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课文编写评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 (1) :101-102.

上一篇:陕西第三产业发展建议下一篇:一氧化碳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