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2024-06-12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12篇)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篇1

唐山华达公司创建于1980年,隶属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是铁道部定点配件生产厂家,主要从事轨道运输装备配件研制与检修。该公司共有8个分厂,4个投资公司,占地20万平方米,是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配件制修企业。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公司主产品包括:铆焊配件、铝制配件、铺椅配件、电器电控及化工制品等五大系列,具有年产配套新造各型铁路客车1000辆,检修客车600辆的造修能力,月产高速动车组700-1000项B&C配件6列能力及防寒安装8列能力,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产品结构向高端配件市场转型,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配件项目、路局、民用市场逐步做大做强。

2012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铁道部政策调整,采购权逐步下移。这一总体趋势,为华达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华达公司的产品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华达公司总经理郝雪强认为,2012年是唐山华达公司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之年。

在郝雪强总经理的领导下,立足实际、本着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制定了“坚持一条主线,立足四大板块,完善三个机制,深化五项建设,实现三个目标”的总方针;确定了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员工收入稳定增长,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根据以上经营目标及工作思路,华达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中心,深挖企业潜能、夯实基础管理、狠抓生产组织、抓好市场建设、拓宽民主管理、推进和谐公司建设,激发内在活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快创新,重点投入,增强公司发展后劲

华达公司在2012年里,进一步加强新产品开发的组织领导,集中资源投入,提高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积极争取唐车公司的支持,在250A型动车、动车4级修产品规划、天津及泉州地铁中配件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并依托动车城建设,对公司现有和未来的产品、工艺、区域、投入进行规划、论证,争取完成立项审批,为开工建设做好准备。

巩固开发营销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华达公司首先以检修客车及加改设计项目为基础,推进地铁架修项目及局段改造项目的发展。再以动车三级修为基础,推进四级修项目的发展。继续以碳钢新造为基础,推进局段配件制造业务的发展。并以380BL动车造配件为基础,推进250A城际动车组及城轨、地铁、磁悬浮配件业务的发展。最后以风电电机底架为基础,推进外围加工业务的发展。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2012年,华达公司还将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断加强体系运营的改进,强化质量攻关,切实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首先,质量管理首先是管人。公司将全面进行质量教育培训,提高专职人员及普通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其次将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住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在质量管理中,必须采取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跟踪,使用多种的管理工具,实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把关,使公司的质量上档次,上水平,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加经济效益。对关键部件必须严格把控,避免已发生的质量问题再重复出现。另外,将针对T型车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质量计划,确保T型车产品质量,为公司今后扩大T型车市场奠定基础。

推行项目管理体系,搭建项目管理平台

项目管理工作是2012年公司的重点,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郝雪强提出华达公司将系统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推进各项管理的创新和进步。针对本单位的关键点、瓶颈问题、基础管理等设专题项目,重点解决。所有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都将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积极立项、带头攻关。在项目实施中锻炼能力,体现价值。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发展

为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华达公司将加强制度建设。按照“依法治企、以制度管人”的思路,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改造,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公司还将推行精细化管理。以“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工作目标,以在管理岗位推行岗位描述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内部细节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推动管理程序化、操作规范化、过程精细化、质量标准化,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另外,安全管理不容忽视,2012年公司继续全面落实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由于备车生产任务紧,生产安全部必须加强巡视,对违反安全准则的现象将及时纠正。全面落实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目标。除此之外,还将完善其它各项管理:生产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经济核算管理、资金管理、招投标、比价采购管理、经营活动分析和成本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审计、统计管理、沟通及信息管理。

搭建平台,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人才队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华达公司拟完善人才培养、竞争、激励机制。除了将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拔尖人才考核晋升外,还将对一般干部、操作岗位、辅助岗位人员设置相关的晋升路线、激励办法等,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此外,培训效果也将加以强化。据悉,华达公司2012年培训工作将以结合实际为主体,以原有培训模式作为补充。人力部门和各单位将着重研究培训的时机、对象和培训内容,培训将与公司的需求相吻合,与公司的状况相适应,与学员的水平相对应,切实体现出培训的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开创和谐公司新局面

郝雪强一向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作风建设。民主管理、职工利益、信访稳定工作都将受到重视,为企业发展、员工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2年,在郝雪强总经理的带领下,华达公司必将万众一心,真抓实干,直面困难,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篇2

与时俱进强管理开拓创新谋发展

——南县乡镇财政管理局工作掠影

南县乡镇财政管理局成立于2007年7月,其前身为南县农业税征收管理局。下设乡镇财政计划财务管理股、乡镇财政信息管理中心,加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牌子。其主要职能包括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支付与管理,“乡财县管”和“村账乡管”等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改革的实施,各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和家电汽摩下乡补贴等资金的发放与管理。近年来,该局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等措施,使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能不断提升,乡镇财政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该局被评为2009-2010湖南省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专业 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开设方向

现代物流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仓储、配送、运输、生产物流、国际货代、物流信息处理等多层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

现代物流是一门新兴产业,在世界上,“物流”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100余年。在我国,孙中山曾主张“物畅其流”。而我国首次正式使用“物流”一词,则始于1979年。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了“物流”这一术语。自此,“物流”一词由日本传入中国。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专业起步较晚,因此,在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上,一直处于探索创新阶段。

一、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

现代物流行业属于社会服务业中的新秀,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互联网平台模式与传统物流行业的整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现代物流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笔者所在院校位于环渤海经济区的烟台,物流行业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尤其是永旺、振华、银座等企业,率先进行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因此,烟台地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

二、物流行业的发展出现瓶颈——冷热效应

物流行业的持续升温导致出现全社会物流专业人才“热”的现象。物流专业人才被列为国家12类紧缺人才之一。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需要全天候24小时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企业对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

但目前,国内物流人才教育状况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冷”现象。国内物流人才培养以高校培养高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为主,而在具体的物流行业运作中,75%~85%的人员需要从事物流基层岗位的操作工作,这部分一线操作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职业院校。我国职业院校的物流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的规模远远跟不上物流行业发展,这就需要全国大部分中级、高级职业技术院校能够结合地区特点、行业特色,培养适应当地物流行业发展的基层物流操作人员。

笔者所在的烟台工贸技师学院自2006年9月正式开办了现代物流专业。截至2015年,共计培养了10批347人次的物流专业高级技工人才。笔者所在学院的现代物流专业是烟台职业教育行业的佼佼者,为烟台地区物流行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中职、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物流行业各层面的岗位人才按照学历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中职:基层操作初级人才;高职:作业管理与运营人才;本科及以上:综合管理、规划设计人才。中职学生的培养应该定位于最基层的实际操作层面,即从事现代物流产业的技能型、复合型操作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高职学生的培养主要定位于对基层作业层进行一线管理。

笔者所在学院自2006年开设现代物流专业以来,至2009年一直开设初中起点的“2+2”高级技工班与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级技工班,两个层次同时办学。自2010年至2015年,由于高中生源减少,便仅开办初中起点的“2+2”高级技工班。由于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生源的组成发生了变化,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由2006至2009年的培养物流基层作业的一线管理人员,逐渐转变为2010年至2015年的培养物流基层作业操作人员。

四、中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开设方向

中职院校现代物流专业分为四大专门化方向,即运输业务、仓储与配送、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专业也分为四大专门化方向,即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

在专业建设方面, 笔者所在的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位于现代物流发展最为活跃的三大地区之一——环渤海经济区,分布着很多商品流通企业,例如家家悦、大润发、振华商厦等;还有许多制造企业,例如富士康、LG、大宇等。同时,烟台地区也是中国第一批对外经济开放口岸,各县、市、区有一大批对外出口企业。优越的物流发展先天条件决定了笔者所在学院最初确定的物流专业方向为仓储与配送、国际物流两个方向。

抓住以上两大方向,笔者学校自2006至2009年为烟台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以下几类技术人才。

一是向商品流通企业提供商品采购、库存控制、配送物流等操作和一线管理人员。

二是向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规划与控制、销售物流管理、原材料与产成品的库存控制、企业仓库管理人员。

三是向出口企业提供报关员、理赔员、跟单操作员、货运海运操作员等从事国际物流的外贸人员。

2010年以后,学院物流专业生源发生了变化,而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达不到国际物流专业的需要。学院适时调整了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将原有的仓储与配送、国际物流两个专业方向调整为仓储与配送、快递业务两个专业方向。2013年5月,物流专业所有任课教师赴济南参加了2013年第二期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师资骨干培训。通过此次培训,物流专业的教师掌握了最新的快递专业知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也与时俱进,增加了快递业务员——快件处理、快递业务员——快件收派专业课程。

学院物流专业的学生自2007年起,一直统一参加由原国家劳动部组织的全国助理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经过统一考试,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流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自2013年起,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物流师+快递业务员的双证培养。学生实习前,不仅要获得助理物流师三级高级技工证书,还要获得快递业务员四级中级技工证书。

双证书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为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契机。2008年至2012年,学院物流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烟台海通联合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朗越物流、烟台港务局物流中心、中国海运集团烟台分公司、家家悦物流等大中型物流企业。自2013年起,物流专业充实了快递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就业单位新增了顺丰速运烟台分公司、德邦物流、DHL中外运敦豪烟台分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

同时,学院结合目前烟台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整合的特色,于2013年在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新增了Photoshop、摄影、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等电子商务相关课程。让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力求使学生毕业时,能够做到一专多能,尽快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行业是一个仅有百余年历史的新兴行业。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技工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做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创新,真正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与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与时俱进求发展提高素养求创新 篇4

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 谁把握了信息技术、把握了教育现代化, 谁就能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由其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 外加满身粉笔灰”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二)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因此, 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三)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的要求

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 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 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 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 能够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 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 并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古代到现代, “传道、授业、解惑”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内容的概括。然而到了今天, 教师职业内容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各种情景皆准的教条, 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在不同的情景中, 它们需要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 在以往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之中, 他们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与看法, 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 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即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精心创设新旧知识冲突情景, 展现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 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的紧张, 会大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可以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一旦认知不平衡被解除, 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满足感, 会促进学习状态的稳定。这与传统的知识单向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时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做好引导者, 积极完成意义构建, 担当好知识的建构者。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做法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创新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结构和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信息素养的终极体现并非一定是在纯粹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而应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整合”, 即创造性地以多种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有所创新, 也就是要提高素养求创新,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创造条件,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如建设校园网络、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 使教师在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科组, 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 组织学科教师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模式, 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

(二) 加强引导,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这与教师所教课程、年龄、性别以及个人的爱好习惯的差异有关。为激发教师学信息、用信息的积极性, 学校应经常组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和研究课, 并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年终考核、聘用、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增强教师的学习兴趣, 促进教师主动提高信息素养。

(三) 结合学科,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 即应用信息去解决教学中乃至工作中的问题, 从而培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 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着重抓师德与现代化教育理念更新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和各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整合。教师每学期必须上电教展示课。根据各学科的特点,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 注重实践,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 勤于上网阅读, 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 阅读方式的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也就是说, 在不远的将来, 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重视并坚持网络阅读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2. 利用电脑写作, 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电脑上写作, 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 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 用电脑写作, 不仅仅是进行顺序文字的写作, 而且包括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经常在电脑上写作 (如教案、试卷、教学总结、电子幻灯片、论文等) 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3. 利用多媒体上课, 提高信息制作的能力

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 不厌其烦地制作课件, 再用这些课件更好地体现其教学理念, 使一线教师成为课件制作的专家、课件应用的能手, 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中。

4. 利用电脑进行管理, 提高信息管理的能力

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 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 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等。

今天, 作为新世纪的农村中小学教师, 要与时俱进求发展, 提高素养求创新。勤奋学习, 大胆创新, 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在新世纪的曙光中, 使教育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才能被广大学生所喜欢、所接受。有了这样一支教师队伍, 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 教师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为表现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的更新,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信息素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褚芸芸, 杨改学.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04 (4) .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篇5

促进邮政多种经营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刻回答了关系学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一个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心愿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个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其主题,以十六大精神来统领我们的思想,以十六大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实践。

笔者以为,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关键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使十六大精神融会贯通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去,成为引领我们工作的指南针和航标灯。

联系到当前邮政多种经营工作发展的实际,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维,务实求新,开拓进取,以促进我局多经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时俱进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规律。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懈奋进,才能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和善于进行创新。主张创新,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商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提出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思想,就是说要一天与一天不一样,一天比一天有新东西、新气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邮政多经发展工作,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创新发展思路,对今后一个阶段我局多经发展将起到积极和深远的作用。

邮电分营以来,邮政多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几年来,邮政多经依托主业,努力发挥行业优势和自身特色,在不断加强内部自身管理、不断深化内部各项改革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扩大业务范围,壮大自身规模,全局多种经营企业已初具规模,经营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多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不容置疑,这几年多经的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对主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一些辅助性、服务性业务,如物资供应、后勤服务等从主业中分离出

来,使主业能集中能力抓核心业务的发展。多经还吸收了相当数量从主业分离出来的人员,提高了主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经发展所取得的收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也要同时看到当前多经发展工作中存在模糊认识;二是发展还不平衡,少数多经企业还存在亏损现象;三是业务外拓还比较薄弱,就目前我局多经而言,较多和较大的比例还是依附主业发展,自营性业务和外向型业务比较薄弱,导致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四是多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多经发展是邮政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邮政多经发展,是实施邮政发展改革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邮政多经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以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努力促进我局多经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篇6

十朝古城南京,有着她悠久历史文化的底蕴。

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进了新的世纪,改革了20多年的惊涛荡涤了岁月的沦桑,震开了闭锁的城门,托起了一代风流人物和他们的千秋大业,他们开拓奋进,摒弃了喧嚣和虚妄,走上了开拓改革浪潮峰头,他们以其独有的超群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肩负着财富、责任和荣誉的重托,演绎着事业的希望、成功和辉煌。

地处钟山脚下,美丽的玄武湖畔的后宰门街道办事处,在玄武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他们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为出发点,抓经济、干实事、拓税源,团结向上,以开拓创新中求发展的服务宗旨,切实加强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区域环境,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管理,使街道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日前,记者专访了曾荣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单位、市双拥模范街道、区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31项荣誉的后宰门街道工委书记张可道和办事处主任李如山。

年轻务实的张书记和睿智精明的李主任在百忙中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行,并介绍了后宰门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建设方面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怎样把人类的先进文化、先进社会生产力根植于社区之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又怎样造就社区高质量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氛围。该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提出了“人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创建目标和“安全、文明、卫生、便民”的文明社区新形象,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并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改革机构体制创建文明社区

后宰门街道占地为4.3平方公里,4.4万人口,辖区内部队多、科研院校多、大企业宿舍区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大流动,使城市人口结构空前复杂,体制改革使部分城市居民由单位人员变成了社会人员,给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

近年来,该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根据区委、区政府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建设示范区的要求,以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克服重重困难,认真落实深化社区服务、推进文明安全社区建设的各项部署。做好各类人员的转化工作,保持社会稳定,街道和派出所紧密联系,开拓了争创“无毒社区”、“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对本地区涉毒人登记建档,定期尿检,建立了街道干事、民警、社委会“三帮一”制度,坚持家访帮教,同时加强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去年该街道被评为无毒先进街道。在揭批“法轮功”这场严肃的思想政治斗争中,该街道干部每个人都有分工,多次上门劝说、宣传、掌握练功者动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后宰门地区没有发生一起“法轮功”案件,从而较好地维护了地区稳定。

根据地域的自然分布和特性,将辖区内11个居委会改革调整为7个社区居委会。他们向社会采取公开招聘社委会主任的方式,经过笔试,演讲等考评,择优录用,聘请了24名年富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同志担任社委会主任,他们当中党员、高学历、年轻人占比例比较高。通过社区体制改革,新上任的社委会主任能够比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能够尽责尽职,能够广泛地联系群众,是一支年轻化、有知识,有素质,有理想的队伍,使整个社委会主任在开展社区工作上更具有创新能力,用社区的文明带动了城市文明。

想,就要壮志凌云;做,就要脚踏实地。审时度势,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在区政府和辖区有关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该街道办事处经济工作稳步发展,税源增幅较大,在补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1000多万元的亏空下,在近年中又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资金,改造建设了社委会标准办公用房达150平方米。为了抓好社委会硬件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该街道办事处克服重重困难,为每个社委会配备了一台电脑和空调等办公设备,实行了自动化办公,完成了街道、社委会电脑联网,为社委会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街道还分两批组织20名社委会主任参加电脑操作培训。并且制定了《社委会主任、副主任考核评议意见》、《社委会电话费包干试用办法》等管理规定,成立了社区代表委员会,制定了社区代表听证会制度,这一系列举措,加强了社区建设,使社区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近年来,通过发挥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成功地组织开展了风筝邀请赛、消防运动会和消防知识竞赛、象棋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以及创建无毒社区、人大代表述职评议等市、区试点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整个街道形象和知名度,营造出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社区文体氛围。

提供综合服务,凝聚众志成城

在市、区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盘活市社区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的社区资源,将其改建为功能设备完善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切实方便服务了周边社区居民。中央办公厅、中组部、民政部的联合调研组视察了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他们在有限的办公楼内,腾出空间,投资8万元,建成市民求助中心,完善了市民法律求助的服务项目。该街道在近年中又投资了5万多元,在清溪村、富贵山等居民小区增设了3处体育基础设施,并荣获了全国体育达标街道称号。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思路,该街道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在社区服务产业化运作上,紧紧抓住驻区部队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契机,围绕服务南京军分区和714厂后勤保障社会化这一课题,努力做好社区服务产业化文章,在社区服务对象、社区服务内容和社区服务规模以及社区服务运作模式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从接手南京军分区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始,他们已由总参60所、714厂海院、省青年干部学院、博物院、政治部警卫连等驻区部队、单位的全面推开和覆盖,为部队、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作出了贡献,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又稳定了社会治安。

带来这一发展变化的,是该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班子的智慧、胆识,更是心血和汗水。

通过办事处的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和拼搏,该街道区域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尤其是税源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去年全年完成了系统税实绩652.7万元,比年计划515万元增加了137.7万元,占年计划的118.46%;比2000年同期492万元增加了160.7万元,是2000年同期的132.66%。引进了新税源25户,已纳税的有16户,新增税收177.54万元。财税所、税源办的同志在这项工作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仅财税所就引进企业5户,增加税款201.11万元。该街道的经济工作主要是两大块;一是税源经济;二是劳务企业。该街道辖区内共有8家劳务企业,已完成改制的有7家,其中,改制后的资产已收回52.8万元,房屋310平方米。该街道的分管领导在改制方面、政策掌握、职工安置、职工思想工作上作了大量细致工作。

“双拥”工作是后宰门街道的特色工作。十多年来,街道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双拥”街道,坚持每年上好两堂课,一是新兵入伍“安心课”,举行新战士上门认亲仪式;二是老兵退伍“勉励课”,勉励老战士退任后保持和发扬光荣传统到地方再立新功。

该街道再就业工程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共安置失业人员344名(区目标为170名)。其中,社区服务中心、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求助中心安置了8名人员就业;召开“下岗不落志——社区再创业”下岗女工座谈会;及时、细致做好失业救济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申领工作。该街道特别重视孤、残、下岗等弱势群体的扶助工作,“逢节必送,逢难必帮”,为社会弱势群体送出党和政府的温暖。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篇7

一、宜宾学院产学研结合的探索

“产学研结合”, 狭义的概念是基于对产学研合作较为原始的认识, 仅限于产、学、研三方之间的合作。而广义的概念则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过程, 合作的内容、目的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合作中也可以有新的主体加入进来。广义的概念同时强调了政府的地位, 政府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支持, 制定政策和规则, 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产学研三方是合作的基本主体, 其他机构 (参与者) 则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了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宜宾学院在理解产学研结合重要性的基础上, 总结学院产学研结合发展历程中的经验, 重新调整产学研结合发展策略, 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项目等方式推动产学研合作并形成了省市共建、校地合作、校企结合、校际合作等模式。

宜宾学院产学研发展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 与政府合作签署共建协议。本学院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 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根据地方政府发布的需求信息, 与省市签订共建协议, 开展产学研的研发与人才培养工作;第二, 与企业合作成立研究开发中心。为解决企业出现的技术问题, 成立了四个研究中心, 如:宜宾化工与轻纺研究中心、能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和机械制造研究中心等, 以此为依托, 与地方政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为宜宾高校产学研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三, 通过产学研项目, 调动宜宾学院教师广泛参与产学研研发活动的积极性, 进一步推进宜宾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宜宾学院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四个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省市共建, 进一步发挥学院服务地方的重要作用。

2010年3月29日下午, 《四川省教育厅、宜宾市人民政府共建宜宾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宜宾学院举行。协议的成功签署, 开启了四川省市共建地方高校的先河, 是学校建设发展新的里程碑, 标志着宜宾学院与地方深度合作的开始。

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 省教育厅将对宜宾学院的改革、发展、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省教育厅将按照“改革创新、彰显特色、提高质量”的要求, 加强对宜宾学院的指导, 重视引导并督促宜宾学院根据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支持宜宾学院聘用在宜宾市工作的博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充实学校师资力量, 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宜宾市人民政府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宜宾学院的支持力度, 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不仅要把宜宾学院作为宜宾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 纳入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还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整合当地教育、科技资源, 以宜宾学院为平台,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宜宾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和政策环境等方面也将做出更进一步地努力。

2010年4月1日, 宜宾市书法家协会宜宾学院书法教育培训基地授牌仪式, 在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隆重举行。这是落实省市共建精神的具体体现, 也是宜宾学院整合学院资源和社会资源, 实现合作与双赢的良好开端。同年5月21日, 宜宾学院聘请第二批宜宾市高层次人才为客座教授, 这是贯彻省市共建, 贯彻“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办学宗旨的有力举措, 进一步推动了宜宾学院服务地方工作。

二是校地合作, 促进产学研成果的广泛推广与运用。

通过积极努力, 2010年至今, 宜宾学院先后与宜宾市科技局、翠屏区科技局、南溪县人民政府、甘孜新龙县人民政府、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了与宜宾县人民政府、珙县人民政府、宜宾市政府、科技局、一医院、科技馆、芙蓉矿务局等的合作与联系, 联合申报了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科研课题。发酵资源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利用技术优势, 接收地方企业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或进修, 并协助宜宾市政府出版了《“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推进文集》。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合作, 在宜宾的生态安全与建设领域, 多次开展立项研究。如市科技局立项的“宜宾喀斯特地貌区生态恢复技术”“宜宾喀斯特地貌区生态恢复、开发示范研究”“向家坝库区植被类型与植物多样性分析”等项目直接针对宜宾的喀斯特地貌和向家坝电站建设的生态安全开展研究。省林业厅项目“宜宾市云豹救护和栖息地管理”则对宜宾珍稀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研究。

同时, 与宜宾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的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宜宾能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宜宾化工与轻纺研究中心、宜宾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直接面向地方政府、企业, 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年来, 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参与了宜宾市酿酒工业相关规划的制定和一些专题调研, 出版了宜宾第一部酒文化全景式研究的学术专著《中国酒文化研究 (第一卷) 》, 研发出了两种产品样机;宜宾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普什集团、岷江集团以及三江机械厂密切合作研发的“棋类机器人”在世博会和西博会上成功展出, 并收到很好的评价;宜宾化工与轻纺研究中心开展了白酒指纹图谱数据库建设、丝丽雅竹浆纤维制浆工艺改良与优化等工作。

当前, 宜宾学院针对宜宾市“十二五”提出的“产业宜宾、畅通宜宾、生态宜宾和人居宜宾”的要求, 积极加强与地方的协调与合作, 确立“宜宾学院发展需要宜宾市, 宜宾市需要宜宾学院发展”的思想, 以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提出了学校打造“四个宜宾”的思路, 努力为建设“四个宜宾”提供思想支撑、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

三是校企结合, 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宜宾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拟定了与地方密切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确立了“校企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

宜宾学院与当地一些酒厂、醋厂开展了一批横向课题研究, 并加入了宜宾化工纤维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传统酿酒行业技术创新联盟, 搭建起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信息服务平台, 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要求, 为联盟项目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也将有助于提升学院科研能力, 拓宽研究领域, 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化工学院根据天原化工人才需求, 专门举办“天原化工工艺班”, 天原化工集团的领导和技术人员, 定期到学院上课, 学院相关授课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也定期到工厂挂职锻炼, 取得了“校企合作”优势互补, 培养适用型人才, 提高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经验。企业每年还拿出一定经费设立奖学金, 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学院与地方企业“零距离办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学生出现了“进出两旺”的喜人局面, 形成了宜宾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随着金沙江水电滚动开发战略的实施, 学院还将陆续开办相关配套专业, 培养相关应用型人才。[3]

2011年5月24日, “移动应用商场创业计划宜宾学院孵化基地”授牌仪式在宜宾学院举行。中国移动宜宾分公司将携手宜宾学院共建中国移动应用商场 (Mobile Market, 以下简称MM) 创业孵化基地, 以移动应用商场为平台, 通过将MM业务内容作为选修课程在校园开展, 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免费的创业教育、培训、激励和相应数量的创业和就业岗位;同时还将开展MM理念培训、校园文化建设、校企服务、专场招聘会等各方面的合作, 全面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

四是校际合作, 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宜宾学院与同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美国贝宁迪学院等高校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 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拓展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广阔发展空间。例如, 与同济大学共建了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宜宾研究基地, 与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共建了学位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等。

实践证明, 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是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基本途径, 是培养科技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结合的最佳渠道。

二、宜宾学院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 宜宾学院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宜宾高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已经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也存在不足。

一是政府、企业对产学研认识不均衡, 重视不足, 与高校等技术团队属松散型合作关系, 未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很多项目合作仅限于签署协议, 后续工作进展跟踪调研不足。二是开展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 有关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不系统、不完善, 加之宜宾学院产学研合作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不足, 缺乏规范有效的配套措施, 导致宜宾高校某些产学研合作项目流于形式, 并未深入开展。三是产学研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专家追求有偿转化科技成果, 获得对等的研发经费和经济利益。而在平衡企业与院校、专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风险承担、项目经费使用比例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 企业、院校在产学研中的权责利不明确, 阻碍宜宾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推进。四是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易产生冲突。在产学研合作中, 合作初期根据各方谈判地位的不同, 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定的协议, 但随着合作项目的进行, 利益分配的不均匀, 对知识产权的处理会使得双方的矛盾加剧, 难以维持合作的长期性。五是合作资金的风险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障碍。对于学院而言, 其本身不具备承担大金额风险的能力。而通常情况下, 产业部门出于对风险的惧怕, 不愿意承担资金风险, 所合作的项目并不涉及到科技前沿, 无法成为高新技术, 导致学院与其的合作更多是停留在较低的科技水平上, 至于联合培养的学生, 也无法锻炼和培养其创新能力, 至多成为高级工人。

(二) 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深化产学研结合, 有利于充分发挥宜宾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高等教育职能, 更好地为宜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鉴于此, 我们认为宜宾学院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必须充分利用省市共建的契机, 积极争取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宜宾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与充足的经费投入。充分践行“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 加强特色塑造和政策宣传, 增强各方面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 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申报教育主管部门列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并通过深入有效地校地、校县、校区合作, 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

其次, 创新互动机制, 保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持续合作。主动出击, 在巩固“四个中心”平台建设和已有合作的基础上, 加强校企双向互动合作办学, 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共同探索产学研合作教学新模式, 积极邀请企业管理者、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来, 甚至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指导等过程, 既可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又有助于学校与企业建立起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再次,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在产学研合作中, 企业、院校和专家实现共赢。利益的分配不均容易导致团体的分崩离析, 因此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 研发经费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机制作为保障, 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因素, 避免有失偏颇, 保证权、责、利对等。

但是, 相比发达地区高校, 宜宾学院产学研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政策和措施还不完善, 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高校教师虽然拥有产学研合作项目, 但略显松散、盲目, 不成体系。因此, 只有把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学科建设与结构调整、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紧紧围绕地方特色、地方需求来进行方可获得进一步发展。

摘要:宜宾学院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文章分析了宜宾学院在践行“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中,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的积极有益的实践, 尤其是重视省市共建、校地合作、校企结合、校际合作等。与此同时, 在产学研的进一步深化中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如政府和企业对产学研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各方对产学研结合的实践经验不足, 产学研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企业与院校、专家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有待探讨。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

注释

1[1]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育部: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公布[EB/OL]. http://www.edu.cn/xin_wen_gong_gao_1114/20090410/t20090410_371966.shtml, 2009-04-10.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篇8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赣榆县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赣榆县地处苏北鲁南交界,东临黄海,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8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424个村。全县总人口10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67万。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36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6个,中心卫生院10个,镇卫生院8个,民营医疗机构7个,街道及村级卫生机构556个、县镇两级卫生技术人员2797人,乡村医生2043人。拥有床位191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7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人。

“十五”以来,赣榆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全县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卫生工作始终保持全市领先,连续两次被省文明委授予“文明行业”称号,被省政府授予“农村卫生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务院八部委表彰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连续多年获全市卫生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市县文明单位、优质服务单位等。局长王靖元同志获国家“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与时俱进理念创新 篇9

正因如此, 我们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 绝非存亡问题, 而是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持续发展、再创辉煌的问题。特别是在整个国民经济提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下, 集体经济、集体企业在其基本理论、经济理念、经营格局、核心竞争力等等方面, 坚持不懈地进行新的改革、创新, 已成为重要课题。其中, 在基本理论、经济理念上的创新, 处于大局统领的地位, 尤其不可轻忽。

“集体经济”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 不仅由来已久, 而且演变曲折。到目前为止, 不仅在整个经济界, 即使在业内, 也仍然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甚至误解扭曲之处, 亟待予以厘清、创新, 并大力加以统一、强化。

简言之,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集体经济, 既不完全是经典前人提出的概念, 也不是改革初期的传统内涵, 它理应是具有崭新内涵、新型制度、全新类型的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型集体经济。它有继承, 但更具有与时俱进的内质改革和理念创新。

到底如何去把握新型集体经济的崭新理念?!业界已有不少文论有所研究, 但是尚需发动理论界、集体经济界和广大群众广泛关注, 进行深入讨论, 而后得到系统总结, 统一认识。这已是当前应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大课题。

在此值得提起注意的是:理论、理念创新, 是一个高度关切现实、调查总结的研究过程, 与时俱进, 指导实践是其灵魂, 因此, 亟待关注的现实条件必须予以重视。其中, 最重要的至少有如下几条:一是市场经济特性的生存条件和客观要求,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基本规则和生命核心, 是新理念的立足点;二是现代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的特性和改革实现的关注点, 是新理念的核心;三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和企业内部机理, 新理念理应涵盖其中;四是必须将集体经济的特有长项, 以及与其他公有制及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区别, 应予突显。只有如此, 新型集体经济的理论、理念、模式、趋势等, 才能达到真正的革新, 以免重蹈覆辙;其特有个性优长才能突出体现, 避免空泛。

与时俱进创新教育 篇10

1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合作创新。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在这里,他把自古以来只有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不能创造先生的界限打破了,同时,还揭示出教育过程就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主体作用的学生的合作创造过程。师生合作创新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体现,这个价值不全在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是“蓝”在生产“青”的过程中,在“青”的作用下,本身也获得新的生机。显然,教师如果失去主导作用而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或者学生失去主体作用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1)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2)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3)信任学生并使学生相信,教师并不是具有最高创新力的人,即学生有可能超过老师;(4)向学生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2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以教人者教己”。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人者教己”,这是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陶行知讲过,《锄头舞歌》歌词是他自己写的,以前或可以说只有七八分明白,只有等到教人后才能十分明白,这是由于“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以教人者教己”是对教师怎样起主导作用的最中肯的点拨,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的教师:(1)要虚心地“承认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能”,而勤奋地“学得人所不知,人所不能”;(2)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3)具备“博”与“专”相统一、文理渗透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4)学习和掌握创造学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引进移植到教学活动中。

3创新教育需要“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身体力行予以倡导的新的教学法,他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正确地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其基本精神是手脑并用,学用结合。只有“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即“劳力上劳心”,才有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变严格守纪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法;(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能力;(3)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学习自控能力的培养;(4)重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与时俱进求创新 篇11

过去的一年,《文化交流》杂志成功地进行了改刊,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值此喜迎新年之际,我谨向关爱、支持《文化交流》的有关方面和广大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的问候。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文化交流》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窗口'我们要充分发挥浙江深厚的经济优势和广泛的文化优势,加强浙江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浙江,让浙江更好地走向世界。

在办刊工作中,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期刊发展规律办事,不断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努力使《文化交流》的内容体现时代性,富有可读性,显示创造性,要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策划,精心采编,精益求精;要关注文化发展的推进点,把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生长点,捕捉国内外文化的冲撞点,确定读者兴趣的汇合点,进而由点及面,确立各个栏目和杂志的编辑风格,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期刊品牌。

文化,在改革开放中创新,繁荣。《文化交流》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果,不仅在改革开放中诞生,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文化大省作出新的贡献。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的华诞。我们要宣传一批典型,开设专版、栏目,颂扬共和国60年的辉煌。当前全球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要正视困难,攻艰克难,鼓舞人们战胜危机的信心。当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从深层次走向现代化与和谐社会时,当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时,她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和各种经济力量的激烈碰撞。时代已要求《文化交流》这一刊物必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典型更多样,话题更前沿,人物更鲜活,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画面更精美,品位更高雅。

《文化交流》承载着社会精英和人民大众的期许。我们深切感受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因为使命,我们获得了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

与时俱进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篇12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观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率先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增强创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 从生命线的高度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 一是要树立供求观念。面对现实生活提出的新课题, 面对员工日益增加的对各种问题认识的需求, 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工作, 不回避、不退缩, 切实解决各种思想困惑。二是要树立竞争观念。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以及各种歪理邪说和不良思想倾向, 要主动出击, 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三是要树立自主观念。在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时,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 自主负责地开展工作, 使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特色有实效。四是要树立效率观念。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有效、管用,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解决主要问题, 不做无用功。五是要树立效益观念。通过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从而推动企业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

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工作制度, 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 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 使思想政治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二是要建设一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三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和科技进步相协调。要选准切入点, 运用好载体, 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 团结群众, 影响群众, 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有效性。尤其是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 员工思想异常活跃。要在把握主流的前提下, 研究和预测职工的热点问题, 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 保持大局稳定。

内容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活力所在。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针对性, 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要根据不同单位员工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青年知识分子集聚的单位, 要针对青年的跳槽心理, 主要解决留住人才的问题;在长期合同制职工集中的单位中, 要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鼓励他们爱岗敬业、接受企业选择;在以轮换工为主的生产一线则是克服雇用思想短期行为的问题。因人制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要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的特点、期望和要求, 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因事制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要对新情况、新事物, 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 进行充分地说理教育, 达到解疑释惑, 化解矛盾,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因时制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 及时抓住时机顺势教育引导。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

求实才能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说到底是克服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观念和做法。多年来, 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虚、浮、空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 就要把求实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政工人员承担着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员工中去的责任, 要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单位实际很好地结合, 提出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具体意见, 越是到基层, 这种要求就越强烈。

明确具体目标才能真正做到求实。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 有明确的工作思路, 而不是层层加码, 贪多贪大。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明确三大具体目标:一是认真学习宣传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会议提出的新观点、新概括, 通过学习把全体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 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践中去, 促进思想大解放。二是结合世界经济融合、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改制的新形势, 发挥自身优势, 借势发力, 乘势而上, 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转化到深化改革、推动企业发展上来。三是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改革创新的任务, 保持关键时期企业整体稳定。随着改革改制步伐的加快, 必然会带来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现在是保持企业稳定的关键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保持稳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保持稳定作出贡献。

切实转变作风才能保证求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和实践四个观点:一是坚持实践观点, 反对教条主义。要反对脱离实际的乏味苍白的空洞理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工作实践中探求新路。二是坚持发展观点, 反对经验主义。要用发展的观点不断丰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三是坚持群众观点, 反对官僚主义。要善于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 发现和总结他们的新经验, 形成创新的合力。四是坚持实效观念, 反对形式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要努力做到动机和效果、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地面工程施工下一篇:上网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