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2024-08-23

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共10篇)

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1

一、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因此,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的科学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教育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保证创新意识和行为的成长空间;再次是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二)创新教育的特点

1. 创新性。

它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归结起来不外乎这么几点,即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和学习的创新。从学生的角度说,主要是学习的创新。没有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再好的创新教育措施都会落空。虽然学生的学习不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但学生们也应该敢于除旧、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深。

2. 主体性。

主体性不仅为主体教育所固有,实际上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等都具有主体性,而且其中以创新教育的主体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由创新教育的目的所决定的。学生是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不承认这一点,也就没有创新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只不过是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内因作用的前提下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

3. 实践性。

创新教育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这是由于创新教育的理论还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充实和完善。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进行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面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的经济,也是一种创新型的经济。因此要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开拓型人才。只有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创造中学会创造,才能适应未来的复杂环境,胜任未来的工作,才能适应经济时代千变万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创造型人才需求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迫切。人才资源,尤其是创造型人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很重视创新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与时俱进的创造型人才。过去,我国比较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进行创新教育。

(一)改进师生关系、提供创造氛围、激发创造情趣

美国创造学家主张在培养创造性的过程中,教育者的第一人作用就是设定“开发创造性的条件”,营造培养“创造性所需的生理心理及知识环境”。应该说我们的学生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能,但缺少自由的空间和创造氛围。鱼翔浅底,是因为有了能够恣意遨游的清澈江水;学生能够自由地抒写性灵,是因为有了以自由展示才华的创造空间,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创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情趣。

在教育过程中,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使大多数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鼓励他们拥有批判精神,大胆猜测,勇于发现不同见解;要求教师对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荒谬的问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幼稚不能讽刺、挖苦、埋怨和耻笑,要保护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而学生的安全感越强,就越有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课堂上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改革教学模式

陈旧的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的模式来确立“教”的模式,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融教法于学法、让教法体现学法,实现教法的模仿、借鉴,真正掌握一些常见的学法,要灵活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些方法有利于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三、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基本功能就是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创新即创造某种东西,其表现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对已有的知识要求和新的知识要求进行重组,从而提出新想法或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创新思维是指能创造出具有价值的新颖的东西和思维,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创造出有利于他人的新观点,新见解,且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同时并用。

从本质上讲,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它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全部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思维。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1)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任何知识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物,都是智慧的结晶,它本身就具有智能与创新的价值,因此,各门基础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知识这个基础工具,才能真正将学生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开发出来。(2)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智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必须通过外观的具体活动来展现,学生表现出的智力活动、学生个人的创新心理意识的外显与具体活动中创新思维是能力的显露,是智力发展的结果。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使构成智力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都得到发展和提高。(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力是学生作为个体的一种本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特征的总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心理环境。只有实现多种心理特征的良好组合,才能使创新思维表现出巨大的智力价值,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明白了创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今后我们一定要贯彻十六大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摘要: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就是要遵循十六大精神。其一, 要遵循十六大的灵魂, 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二, 要遵循十六大的方针, 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其三, 要遵循十六大的精髓, 即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钱春旭.论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培养[J].教育探索, 2003, (3) .

[2]周莲芳.浅论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教育探索, 2003, (3) .

[3]张斌贤.教育科学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J].教育研究, 2003, (1) .

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2

教育是我们做好党风廉政工作的前提,多年来,我们在党风廉政教育中,坚持教育为主,预防在先的原则,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党员干部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纪国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执政党的地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廉政教育也面临着挑战。从目前党风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有以 下“五多五少”:

一是应付教育多,触及思想少。根据上级的步骤,下文件、订计划,有的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从形式上看都很到位,从内容上讲也无可挑剔。有的为了应付考核做些表面文章,结果是轰轰烈烈走过场,匆匆忙忙就收兵。教育者如此,受教育者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很少触及自己的思想实际,更不要讲从灵魂深处筑起反腐倡廉的防线。所以,这样的教育效果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有的人在金钱、美色面前为什么把握不好自己,吃的就是思想基础不稳定亏。

二是照搬照抄多,特色教育少。现在有个不成文的套路,用文件落实文件,发通知贯彻通知。反正照搬上头的不会错,既与上级保持一致,有省却了许多心事。有的利用现代网络优势,从“网上邻居”那里下载些资料照本宣科。一点没有自己特色的廉政教育,台上讲得很累、台下在打咳睡。这样的教育水过地皮湿,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领导讲得多,群众参与少。尽管教育方式方法有所改变,但我们有的廉政教育还是喜欢定格在灌输式的方法上。一讲廉政教育,就大讲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求下面怎么、怎么的。这样的教育,你讲我听,没有群众参与的份,形不成互动,群众在被动接受教育,心底里却在发问你自己能做得多好。结果有的领导自身不检点,台上讲反腐败,台下在搞腐败。出了问题被查处了,应验了有些舆论的猜测。讲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使廉政教育在群众中产生逆反心理。

四是正面教育多,警示教育少。廉政教育习惯性动作就是学习文件,学习领导讲话,学习上级布置的各典型、模范人物。特别是今年来,廉政教育主要是学习“两个条例”。当然,这些学习也是必要的,从正面弘扬正气,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但反面教育也是一副清醒剂,剖析反面教员中产生腐败的原因,更有利于党员干部警觉,进而树立起自警、自律的自觉性。

五是文过饰非多,提出批评少。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两种倾向。一个是领导不敢批评下级,因为一年一度的考核要大家画圈,怕丢选票。因此,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对有些不良现象睛只眼闭只眼,让大家自己去“对照检查”。即是批评也是戴高帽子,“想信同志们有觉悟的”,羞羞答答点到为止。另一方面是下级不敢监督上级,虽然,领导很民主,大家就是“没有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很严肃党风廉政教育就算这样提高了认识,往往到出了问题才总结教育抓得不力的教训。

针对以上“五多五少”,笔者认为廉政教育不能原地踏步,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廉政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一、突出主题,廉政教育要有针对性。首先要从应付检查中解脱出来,变“要我教育”为“我要教育”。一次一个主题,什么问比较突出就进行什么教育。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多样性的,廉政教育也具有其内在的规律,这就是通过对腐败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表现的分析所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人是具有多种属性的,这种属性取决于人的经历、学历、家庭以及对社会和周围事物的看法。因此廉政教育要抓住主题,分类突破。因人而异,切忌不分对象“一锅煮”、“一刀切”。要研究廉政教育的效果。就是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社会背景及影响,帮助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干部犯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心理变化和发展也有其特定的轨迹,不论其原因千变万化,追根溯源还是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出了问题。抓住这个核心进行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廉政教育要有创造性。有些教育为什么效果不佳,没有吸引力。根本问题是脱离了实际,你所讲的不是群众所想的。“对牛弹琴牛不听”,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进行廉政教育中要好好分析下本单位自身的现状,事前作些调查研究,要了解党员干部的所需所求,使廉政教育更贴近党员干部实际。要选择好廉政教育的载体,把上级的步骤与本单位的实际融合在一起进行教育。不要死板硬套,照搬照抄。尽量把教育搞得活跃些,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如中纪委举办的全国党风法规知识竞赛决赛电视转播,同样是知识竞赛,其中穿插了一些实景和演唱就很有感染力。所以我们在开展廉政教育时要有点自己的东西,做到“规定动作要完成,自选动作要做好”。实践证明,廉政教育只要切中时弊,抓住要害,就能使党员干部坐得下听得进,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通过积极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手段的创新,使受教育者有耳目一新之感。

三、形式多样,廉政教育要有文化性。廉政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就必须转变观念,围绕效果找方法,灵活多样做文章。一要坚持教育和疏导相结合。不但要有计划地组织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讲述,吃透精神,全面理解,而且要及时开展启发式教育,让受教育者参与进来,形成互动效应。二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注意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开展廉政教育,在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的同时,将立党为公、廉洁从政等意识真正贯彻到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工作中去。三要坚持教育与开展廉政文化相结合。如目前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抢答赛,以及组织党员干部撰写廉言警句、观看电视、电影专题片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直观具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把廉政教育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党员干部在接受廉政教育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四、典型引路,廉政教育要有可塑性。廉政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廉政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所采取的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反腐败的必胜信心。要注意总结和大力宣传表彰廉洁奉公、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弘扬廉政爱民、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新风尚,用积极、向上、健康的意识形态占领思想阵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个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一些典型模范代表了时代的主流,也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郑培民、任长霞等英雄人物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激励和感染教育对象达到弘扬正气、荡涤浊流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开展廉政教育中不仅要唱响正气歌,而且要树立起身边的典型。选择些能体现优良党风和时代精神的党员和组织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使受教育者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达到对比先进找差距,自加压力学典型的效果。

五、把握动向,廉政教育要有前瞻性。廉政教育要站在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的高度来开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廉政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开展廉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廉政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正常分析干部思想动态,切实把握教育方向。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使廉政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通过开展正常性廉政教育,把一些看似小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特别是对有些倾向性的问题要有敏感性。不要做事后诸葛亮,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避免和防止一些不廉现象发生。

廉政教育是一门科学,做好廉政教育是反腐倡廉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工作,确保廉政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廉洁从政意识,坚定地维护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的队伍的纯洁。

廉政教育有哪些内容? 因为我现在要做关于廉政教育的一些宣传栏。必须要相关内容,就比如八荣八耻什么的,廉政的,最佳答案

1、“廉政”启蒙教育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需要。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领

域,在校学生中开展“廉政”启蒙教育,挖掘校内外已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等等形式以廉洁为主题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胸怀大志、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诚实、节俭和有责任心的道德观念,自律、守法和有正义感的法制意识以及对社会廉洁高效发展的监督意识,从而促进其德性发展,为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2、“廉政”启蒙教育是继承并落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教学生学会

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怎样做人”在传统美德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廉政”启蒙教育是以诚实、正直、节俭和有责任心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教育的一项有效载体,以达到继承并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

3、“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整合学校德育资源的需要。开展“敬廉崇洁”启蒙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直、廉洁、守法、公正等文明生活基本素养,同时探索德育资源整合的途径,充分发掘教材的德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廉政”启蒙教育是营造反腐倡廉良好社会氛围的需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青少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终归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无论他们今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兴邦之源。与此同时,教育具有双向性,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子女监督是家庭和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子女监督能起到组织和社会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于父母能产生组织和社会力量所难以企及的影响。

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如何使廉政教育避免形式化是做好廉政教育、提高廉政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的廉政教育工作要和行政执法工作紧密结合,做到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灵活性的良好结合。

一、提高针对性,要针对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进行教育。

要减少过去那种盲目追求人数的大会式教育,要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和不同工作环节制定专项教育计划,使受教育人员认识到自己是被教育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已经是上级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自己的执法行为已经受到有效的监督,从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提高时效性,做到廉政教育的与时俱进。

廉政教育要紧密围绕国家新近出台的大政方针和本单位新近出现的矛头性问题展开,要配和党和政府新近出台的各项反腐倡廉措施,不可因循守旧,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倾听群众呼声,要做到一次教育解决当前一个问题,不可有好大喜功,一劳永逸的想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因为人的思想及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三、提高前瞻性,要使廉政教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针对某个个人出现的不良矛头,可以进行提前诫勉谈话;针对年节收受礼品的问题可以提前进行教育;针对节假日容易赌博的问题可以提前警示,等等。总之就是要抢先一步进行教育,把问题制止在萌芽和未造成破坏中。

四、提高灵活性,要做到注重方法、形式多样。

廉政教育要注重方法,一味的灌输只能收效甚微。在学习形式上可以采取观看反腐光碟、听反腐报告、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以案说纪、现身说法等途径,避免枯燥的念文件,读政策。在学习方法上可以增加参与性,引导被教育人员换位思考,从而提高监督面,增强监督效果

如何有针对性开展岗位廉政教育

岗位廉政教育是针对不同对象和岗位而进行的廉政教育。它是一种以岗位为单元、以廉政为元素、以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为基础、以防范腐败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搞好当前的岗位廉政教育,应走出一条因人而异、按需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路子,避免人员“一锅煮”、内容“一刀切”、要求“一般粗”,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党员领导干部,着重进行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教育。将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教育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廉政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和廉政谈话等内容,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普通党员干部,着重进行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读书知识竞赛、学习征文、座谈交流、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经常性教育活动,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

对担负“人权、财权、事权”岗位的人员,着重进行岗位风险教育。在加强廉政谈话和教育引导的基础上,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采取健全制度、监督检查、专项治理等关口前移措施,督促他们正视手中权力、增强廉政意识。

对担负行政执法和社会管理岗位的人员,着重进行依法行政和岗位责任教育。以强化依法行政和岗位责任意识为重点,采取传统教育、学习培训、制度约束等手段,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和岗位责任意识。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着重进行依法经营、廉洁从业、诚实守信教育。通过组织企业高管人员观看影视教育片、廉政书画作品展览、廉政文艺演出等,把廉政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从而提升企业廉政文化的辐射力、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和企业竞争的核心力。

对即将提拔的人员,着重进行岗前强化教育。坚持主管领导定期与后备干部谈一次心,及时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当出现工作状态不佳或工作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进行谈心和岗前廉政谈话,以此强化思想教育、增强免疫能力。

对任职时间较长的人员,着重进行岗中预警教育。本着对个人、组织和家庭认真负责的精神,及时提醒他们保持应有的态度、作风、纪律和干劲。

对已提拔使用的干部,着重进行岗后警示教育。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如何改进和转变作风、如何履行“一岗双责”、如何自觉接受监督等,及时开展廉政谈话,明确廉政要求,作出廉政承诺,扎牢廉洁自律的“篱笆墙”。

对即将面临退休的人员,着重进行岗末提醒谈话教育。及时采取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光盘、剖析典型腐败案例、个别谈心谈话等形式,督促他们洁身自好、永葆晚节。

对担负重要工作或负责重要工程的人员,着重进行事前提醒谈话教育。对负有重要工作和负责重要工程的干部,提前发出“安民告示”,及时找其谈话,防止“寻机腐败”;对于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资金支出,采取纪检监察干部现场监督的办法,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对于重要部门和重点岗位人员,采取重点查找风险点的办法,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达到教育预警的目的。

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群体竞赛;创新;体育竞赛

当前,中学体育竞赛以基层为主、单项分散和小型多样为原则,以勤俭节约为前提,每年至少举办1~2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的体育课外活动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生动活泼。但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思想层层深入,学校这种运动会及课外活动很难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及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也难以保证,运动的效率低下,组织管理科学性差,学生总是以其他事“重要”为由拒上活动课或体育课,难以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那么,中学体育课应该往哪方面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二、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

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三、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四、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

五、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2.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3. 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影响

学校群众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种地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经济状况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特点,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有恒性和适用性而又不泛竞争性等要求,逐步形成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竞赛体系,形成本校的传统制度。使体育活动竞赛尉然成风。

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4

一、宣传工作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

宣传工作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石油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宣传对外肩负着树立企业形象、传播“品牌立企”的重任,对内承担着塑造企业文化、凝聚企业人心的作用。在石油企业中,有些干部和职工因为对宣传工作的认识不够而认为“宣传工作无用”,因此不重视宣传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关系的转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石油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1. 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立企”为发展策略,才能在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对石油企业来说,打造企业品牌不仅意味着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也意味着能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从而为石油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品牌是通过宣传工作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以及让市场了解企业、让客户接受企业、让人才加入企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建设成果、内部文化以及未来前景都需要宣传部门发挥职能,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和传播。近年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不断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关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销售、职工生活的新闻报道,从而提高了延长石油集团的知名度,为延长石油集团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2. 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当前,人才竞争和企业文化竞争在企业竞争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呼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的形势下,增强企业宣传、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通过企业宣传工作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积存于企业管理中、渗透到员工头脑中、注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使石油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革命战争年月,毛泽东主席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以示鼓励。从此“埋头苦干”也成为延长石油集团的企业精神。延长石油集团在宣传工作中不断弘扬“埋头苦干”的企业精神,将符合企业精神的重大活动、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向广大员工进行宣传以发扬光大。围绕着“埋头苦干”精神展开的宣传工作逐渐凝聚成为延长石油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培育员工精神文化、吸引外部人才资源的有力手段。

3. 加强宣传工作有助于企业员工凝聚力。

企业可以通过宣传部门将企业的规章制度、领导层的决策准确及时地传递到各基层单位。而决策制度要真正生效必须要获得集体的广泛认同,这就需要宣传部门传播信息、宣传引导。充分了解该项制度的意义,使广大员工能够尽快认同和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制度的创新。企业还可以通过宣传部门展示企业风采、体现员工生活,搭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桥梁,在传达领导决策的同时,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决策层,使其能够及时地根据策略的实际效果进行调整。此外,企业通过宣传部门对优秀员工先进事迹的报道,宣传、倡导、培养和打造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又适应时代发展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创建团结上进的企业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石油企业宣传工作急需创新

在有些石油单位,宣传工作得不到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的宣传工作思想僵化、内容陈旧、方式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步伐。而新时期、新形势下,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的深化改革、企业员工的信息文化需求、企业宣传部门的自身生存无不要求企业宣传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 市场的竞争需要企业宣传工作进行创新。

石油企业的产品虽然在目前阶段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随着企业走向市场和企业间横向关系的发展,石油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延伸工作触角,让石油企业宣传工作走向市场定位,宣传理念与市场全方位接轨,强化市场引导,帮助员工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

2. 企业深化改革需要宣传工作进行创新。

企业是企业宣传的基础,企业兴旺,企业宣传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反之企业破产了,企业宣传工作自然也无容身之地,因此,企业宣传工作无论任何时候都姓“企”。企业宣传工作历来是围绕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宣传工作也应不断创新,紧扣企业工作重心,服务大局。延长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应牢牢把握发展集团经济、注重节能环保的大局,推进企业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发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企地结合,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实现延长石油集团依托陕北油气煤盐资源综合优势,持续发展油气主业,加快发展化工产业,形成油气煤盐一体化优势互补、深度转化的产业格局。

3. 员工素质的提升需要企业宣传工作进行创新。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宣传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是延长石油集团的战略思想。为了给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支持,促进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延长石油集团开展了“512”工程:建立一支由50名左右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3年内达到具有正高工、教授、博士级的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总经理助理和三总师助理等高级管理者队伍,形成集团公司的核心人才队伍;建立一支100名左右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油田开发、炼油化工、市场营销、管道储运、财务金融等五个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200名左右掌握现代生产技术,拥有较高技能,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高级操作人才队伍。同时按照陕西省“三五人才”规划对石化行业人才的要求,培养集团公司“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培养4名45岁左右在特低渗油田开发方面,能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体现国家学术水平,在国内外科技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和科技带头人;第二层次,培养12名45岁以下,在炼油化工、地质方面有很高的学术技术水平,成果显著,代表我省学术技术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50名30-40岁之间,代表集团公司学术技术水平,起骨干作用的年轻优秀人才,且作为进入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后备人选。这些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必然会对企业宣传工作在文化引导和学习引导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贴近和服务员工是企业宣传工作责无旁贷的使命,企业宣传工作需要通过创新来满足职工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三、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面对来自市场、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的考验与挑战,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展开,石油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是在思想观念转变基础上的创新,是在继承优良传统上的创新,是不断适应市场抉择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

1. 企业宣传工作需要在宣传思路上进行创新。

当前,石油企业的重组工作进入显示成效阶段,对企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改革和制度的创新,遇到的情况极其复杂,面对的阻力和风险较大。在这种攻坚破难阶段,石油企业宣传工作应根据发展变化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延伸工作触角,在释疑解惑、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方面发挥舆论宣传的指导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摆脱僵化思想,正确认识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改革思路,积极主动为企业改革添砖加瓦。石油企业在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也要加大企业宣传的深度和力度,促进宣传工作在思想上创新。

2. 企业宣传工作需要在宣传内容上进行创新。

很多人认为企业宣传工作是“虚”的,但这“虚”只是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实”相对应的。企业宣传工作也是实的,工作内容就是实的。石油企业宣传工作要创新,就要抓住宣传内容这一“实”大做文章。主要是对内要宣传企业改革过程中涌现的新事物和先进人物,解释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新困境和新难题,凝聚企业人心;对外要宣传企业的产品和形象,报道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和效益,树立企业形象,拓宽发展道路。延长石油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倡“三个立足”。根据这一发展思路,延长石油集团的宣传工作要将重点放到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大项目带动、企业国际化上来,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持续盈利能力。

3. 石油企业宣传工作需要在宣传方式上进行创新。

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5

摘要

面对高科技犯罪率正在增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愈来愈大,而且犯罪分子的年龄趁青少年化的严重社会现象,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尤为显得重要和突出。我就自己多年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认识和做法,从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丰富德育的方法和手段、要把对学生道德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之一、把德育融化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几个方面谈谈。关键词

浅议

学校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x)03(b)-0189-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面对高科技犯罪率正在增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愈来愈大,而且犯罪分子的年龄趁青少年化的严重社会现象,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尤为显得重要和突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艰巨的历史x。本人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近二十年,担任过班主任、校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导主任之职,从不同角色、不同的层面从事过德育教育工作,深感学校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除了充分发挥教育为主渠道的作用,把德育教育在多科教学中落实和渗透德育教育以外,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

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  教师要承担起学生道德教育的责任,必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表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试想,一个行为举止粗野的教师,怎样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学生有如何听得进去?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一个上课时随地吐痰的教师,怎么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而学生能否做到?可见,教师的道德水准在育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才能以人格的魅力言传身教,感染和影响学生,试学生自觉接受教育。2

道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学校实际道德教育中,德育内容空洞枯燥,与学生得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对学生道德要求过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比,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我们对学生天天说天天讲大道理,而学生一出校门,在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所学的道德准则便忘的一干而净,所接受的任然是现实中的不良习气,毫无德育效果。为什么呢?我们说,认识社会的人,人存在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现实生活,就脱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因人、因地、因时地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完善其道德,升华其品格。3

丰富德育的方法和手段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形式过于简单化,强制化和教条化,学生把道德准则看作毫无新意的条条框框,不愿去接受道德知识,改变其原有的思想意识去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收不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要提高学校的德育效果,必须使道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手段的新异化。以此激发学生的道德兴趣,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为其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德育时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德育教育纳入教育信息化之中,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和亲自参与中感知和认识真善美,从而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更好地让学生接受道德行为规范准则。4

要把对学生道德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之一  教育主管部门在考核一个学校时,应把道德教化成果作为考核一个学校的主要标准(改变学校只重视考试成绩而不重视道德教育的倾向),设立“道德模范学校”、“德育标兵”等荣誉奖项,使重视德育工作的学校教师不断由此得到“甜头”,因而各学校也纷纷相互攀比争当“德育模范学校”,学校内部也将会设立“先进德育工作者”“德育标兵”等奖项,这样德育在教育战线上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处在浓浓的德育氛围中,大大提高了少儿一代的思想品德素质。5

幼儿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篇6

幼儿年龄小,他们不可能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不可能具备种种意识和能力。但他们正处于成长之中,好学好问,好模仿,可塑性强,尤其大班幼儿,他们的世界观、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创造精神、能力倾向等已成雏形。如何把新时代的意识、要求有机地渗透于幼儿教育之中已是当务之急了。下面就我园在这一方面的探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是陈鹤琴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的活教育,让幼儿以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为主要途径,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敢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和逆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高素质。今年春天,我园组织了集体远足活动,步行到几里的野外观察春天的美景,幼儿身临其境地在田野里观察到了大片大片的黄色、绿色、粉红色,情不自禁陶醉于美妙的春光之中。有的幼儿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春天的儿歌,唱起春天的歌,跳起春天的舞蹈。孩子们第一次靠自己的双腿步行一个多小时。我们坚持不要一个家长护送,沿途也不提供食物、饮料,坚持不抱一下孩子。虽然有些孩子小嘴翘得能挂油瓶,有些直喊腰酸背疼,甚至有的想坐在地上干脆不走,但我们初衷不改,用笑语、情感点燃幼儿的自信心,鼓励、激励他们一往无前。这样,他们终于亲身体验了苦和累、饥与渴的滋味,变幼儿享受型为承受型得以实施。我们曾在有关的报刊上获悉,日本幼教界:在寒冷的冬天,经常让孩子穿着单薄的衣裤,在冰天雪地里接受考验,要求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与困难做斗争,以此来锻炼幼儿的意志,实地磨炼承受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能力。显然,我们的做法与之相比还有距离,但幼儿对这次远足感受最深,最富有自豪感。不是嘛,当喝上一杯普通的凉开水却喊出了“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孩子本是一张白纸,什么样的社会、教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让幼儿从小去实践、探索、感受,长大才能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至于一失败就要罢休。

二、模拟社会活动,深化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新型意识和能力渗透进去。帮助幼儿建立新型的主题,如模拟社会活动:①把鲜花店变成玩具批发部;②把工厂变成开发公司,设计推出系列新产品;③把大舞台变成故事比赛;④把庆“六一”文艺汇演变成“有奖游艺竞赛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参与、开放、开拓意识,如在玩具批发部中,要求经理反复不断地调查家长的需求。这样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广告宣传意识,探求市场信息,动脑筋推销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词语、语句、语调都被优化组合,灵活运用。在模拟开发公司,推出系列新产品中,“小科技”忙得满头大汗,他们用橡皮泥捏出的几十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点心,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订购,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要。如娃娃家要的是小笼包和烧饼,幼儿园却要大批动物饼干,病人则需要更高级的水果、蛋糕。这样科技意识、创造意识已在孩子们心底悄悄地萌芽。把大舞台改为故事比赛,对被淘汰的许多参赛者,我们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只好请他们去玩其他游戏。只有亲身体味了失败的滋味,幼儿的竞争意识才会增强。在庆“六一”有奖游艺活动中,幼儿面对许多没玩过的难度较大的项目,勇于尝试,为的是与同伴比赛奖票的多少,风险与参与意识从这里形成。模拟小社会活动,使幼儿角色游戏迈上了新台阶,深受幼儿的喜欢。

三、“劳心劳力,亦知亦行”

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地阐明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市场经济需要有各行各业熟练的劳动者,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劳动着,创造着,所以热爱劳动,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是不允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反之,会被淘汰。幼儿只有亲自参与了劳动,才能获得简单的操作技能,才能体会到享受劳动成果要经过辛勤的劳动;亲眼看到劳动前后的变化,才能产生对劳动的兴趣。我们在幼儿学会照料自己生活的基础上,逐步要求幼儿轮流值日,为集体做事,根据他们年龄小的特点,要求他们协助老师做上课的准备工作,如:美术课前让他们自己摆纸、扫落叶、拾纸等。在幼儿产生劳动美感的同时,

我们进一步采取“学”“比”“评”一条龙的形式,引导幼儿继续进行生活自理、帮助同伴、学做家务、美化环境等方面的锻炼,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家要求学会自己穿衣、洗头、洗脸、梳头,帮妈妈收碗筷、擦桌子、倒垃圾。为此,我园按计划开家长会,以取得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另外,我们还开展“瞧我设计的花布”“谁的苗苗长得好”及“小巧手”比赛,增强孩子们劳动创造意识,以定期选出“值日小能手”“勤劳小蜜蜂”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从小劳心劳手,长大亦知亦行,将来怎么会被社会所淘汰呢?

四、竭力抵制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重视联合家长共教育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在商品社会里,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它也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因此,抵制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精神负效应,重视联系家长再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经常向家长宣传培养勤俭节约、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意义,宣传新的时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也会不断加速知识的更新,只有让孩子成人成才,才能真正拥有财富。家长通过观察半日活动,亲眼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沙,玩水,玩小石头,做手工游戏,大口大口喝白开水,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学习游戏比什么都重要啊!”我们试着以正面强化法、兴趣诱导法、讨论法,如:不正面赞扬幼儿衣着打扮,经常强化劳动、游戏观念,干干净净、动手动脑才是真正的美。通过讨论,孩子们说:“光喝XX,坐在哪儿不动只能变胖,越长越笨。”孩子可塑性强,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合力,反复教育,就能削弱负效应对我们教育的反作用。

总之,幼儿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我们愿与各位同仁共同不断地探索。

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7

一、中学体育课应该与课外体育活动课相结合

笔者认为中学体育课应该与课外体育活动课相结合, 因为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活动, 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要比一般的运动效果好得多。平时的比赛参与面广, 活动项目多样, 时间和地点也可以任易选择, 不必局限于一时一地, 举办比较容易。所以, 学校的体育课活动时间一般具有趣味性, 且兼具健身性、多样性与考核性。将课外活动课与与竞赛合二为一, 可以促使体育课各项目“达标”, 同时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全民健身计划》就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性纲要, 教师要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结合的机制,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 使学生毕业后也能够长期从事体育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 全年以某一季或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 一定要切实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要有选择地把适宜于学生健身部分的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 逐步形成自成特色的群众体育竞赛内容新体系。

二、中学体竞赛要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体育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竞争, 而学校的体育活动又要集健身性、趣味性与竞赛性于一体, 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活动组织者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 进行一些科学、有效、有趣、简便的方式进行竞赛, 并且要以集体项目为主, 促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氛围中, 既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又能培养其竞争意识, 从而使学生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达到以体育健身育人的最终目的。由于这些简便、有趣而科学的健身项目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满足其课余生活,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 更广泛地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三、中学体育课的考核与体育竞赛相结合, 以激发体育运动者的锻炼兴趣

毫无疑问, 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生考试等内容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这些项目一般不是竞技项目, 所以比赛中没有设这些项目, 也没有引导学生关注, 不能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通过这几种形式锻炼身体。所以, 笔者认为, 应该在体育竞赛中设置一些测试考核, 组织学校或班级完成以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比赛活动。比赛也可以在各班、各校之间进行, 互相督促, 公平真实地开展。而且这种比赛活动与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 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而且能让学生以此为契机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的相应技能, 在愉快而紧张的情况下完成锻炼任务。

四、学校体育运动还可以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文化的构建,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 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可是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也没有真正地以此为契机来宣传或加以利用。

五、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提升的角度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从体育竞赛方面来改进, 使竞赛的目的面向全体的学生, 以不断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为目的, 使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及持久地开展。只有正确定位之后, 才能传变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 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 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 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 使学校的体育教育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终身体质的打造。随着为学生“减负”政策的实施, 学校在每周上课时间和作业方面进行了减免, 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 从而腾出时间来参加体育活动、竞赛等, 以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 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 而不是单纯为了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学生及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不断地扩大其影响, 以不断充实竞赛活动的内容。笔者认为, 整个活动的策划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从活动策划到活动宣传再到活动举办, 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 达到锻炼人、教育人的目的, 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 并展现学生的各项才华, 发挥学生的作用等等。若达到了全民健身、全体参与的效果之后, 会后的奖励措施就一定要开放, 多计团体分, 实现全员参与后提升其平均分, 多比增长率。对于在活动表现出色、服务贡献大或组织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进行特殊颁奖, 以此来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进行教学改革, 举办体育竞赛, 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使学生能够广泛、深入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这就要求中学体育课应该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与卫生保健等领域相结合, 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中学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与学校群体竞赛相结合, 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这就需要全面提高中学体育的功用, 对其进行更精准的定位, 面向全体学生, 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为目的, 使群众式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持久进行。

与时俱进创新教育 篇8

1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合作创新。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在这里,他把自古以来只有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不能创造先生的界限打破了,同时,还揭示出教育过程就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主体作用的学生的合作创造过程。师生合作创新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体现,这个价值不全在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是“蓝”在生产“青”的过程中,在“青”的作用下,本身也获得新的生机。显然,教师如果失去主导作用而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或者学生失去主体作用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1)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2)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3)信任学生并使学生相信,教师并不是具有最高创新力的人,即学生有可能超过老师;(4)向学生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2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以教人者教己”。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人者教己”,这是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陶行知讲过,《锄头舞歌》歌词是他自己写的,以前或可以说只有七八分明白,只有等到教人后才能十分明白,这是由于“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以教人者教己”是对教师怎样起主导作用的最中肯的点拨,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的教师:(1)要虚心地“承认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能”,而勤奋地“学得人所不知,人所不能”;(2)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3)具备“博”与“专”相统一、文理渗透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4)学习和掌握创造学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引进移植到教学活动中。

3创新教育需要“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身体力行予以倡导的新的教学法,他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正确地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其基本精神是手脑并用,学用结合。只有“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即“劳力上劳心”,才有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变严格守纪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法;(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能力;(3)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学习自控能力的培养;(4)重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9

一、强化素质教育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呼唤

李岚清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 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 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这就明确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 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对传统教育中旧的教育思想的改革

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可以说是围绕科举取仕而展开的历史。应试教育的弊端一是表现在“教”的环节上:1.教学内容未能完全适应提高基础教育对象素质的要求。2.许多教师习惯传统的授课方式。这就反映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也表现出“应试”的倾向。应试教育的弊端再是表现在“学”的环节上: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围绕考试而学。2.多教学生只抓主科, 而放弃不列入升学考试范围的科目。3.有的学生只注重知识学习, 而忽视思想道德修养: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要实施这种模式, 必须对原有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它要求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训练主线统一起来, 形成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模式。

(二) 强化素质教育是时代的挑战

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适应性和时代性。如果我们不能尽早地克服原有教育的弊端, 不尽快从体制上、机制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鉴别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来高校教育就没有坚实的素质基础, 就有负于时代的要求。

(三) 目前教育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贯彻素质教育, 必须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传授知识的关系、学历的关系等。不能把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惟一手段, 只能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重在应用知识。否则, 素质教育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二、强化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勇于创新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改革必须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给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全国人才发展大会, 更强调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如果再不转变观念, 素质教育不能尽快实现, 就不可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 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端正指导思想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一是要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 来认识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克服形式主义。二是树立社会效益第一, 教育质量第一的思想, 增强教育工作者责任心和使命感, 勇于探索, 积极工作, 创造条件, 使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这是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目前, 从整体来看, 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比重还很大, 而且省与省、地区与地区差距很大, 老少边穷地区更突出。

(三) 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 重心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强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是个重要的系统工程, 然而重中之重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提高课堂授课水平, 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搞好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讲中国历史, 要重在了解历史, 借鉴历史, 并与现实联系起来, 重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

(四) 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加大考试的改革力度

教育实践表明, 考试是一根指挥棒, 是教学的导向、重要手段, 无可否定。近年来, 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仍然没有完全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就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为严竣的研究难题。不仅要改革中小学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改革高考制度, 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真正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

总之,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忽视了中小学教育这个基础,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就会半途而废, 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就成了空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失去根本。只有不断务实创新, 与时俱进, 才能真正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 使中小学素质教育这一基础更加坚实。

摘要: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只有不断务实创新, 与时俱进, 才能真正使中小学素质教育这一基础更加坚实。

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 篇10

一、所发论述皆具丰富的经验材料, 结论信服力强。“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工作, 就是搜集研究材料, ” (1) 就此意义而言, 手中研究材料是否丰富、对研究材料是否熟悉成为学者进行研究工作须跨过的第一道关口, 是其后继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以此观之, 该书在材料占有及运用方面优势明显, 特色鲜明, 且可信度高, 所得结论自然令人信服———这源于作者的身份及经历。该书作者张昆教授是一位有着28年从业经验的资深新闻教育工作者, 对新闻教育了然于胸, 在研究中自能做到将材料顺手拈来, 剪裁得当。张昆教授不仅是一位从事一线教学的新闻学教师, 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学管理者, 其先后担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院长, 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这些管理岗位又让其对新闻教育多了一种宏观视野层面的观照与思考, 这集于一体的多种身份赋予张昆教授多种观察新闻教育得失的角度, 立体化的全景式观察使其对新闻教育的目标、模式、学科建设等方方面面有着相对透彻的洞悉, 这种个人经验层面的优势让作者在面对新闻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时, 能够从容地运用个性化的材料阐发独特观点。张昆教授28年从教经验又是中国新闻教育从“文革”后的恢复创办走向蓬勃兴盛的历程, 这28年也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迅猛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新闻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在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就、所走的弯路、所积累的经验及改革方略的策划制定, 张昆教授都以当事人的身份经历过, 这让其对新闻教育拥有极为丰富的一手材料及感性认识:其大学毕业留校就参与武汉大学新闻系的创办, 奋斗了20余年, 为武汉大学新闻教育跻身中国新闻教育第一梯队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他又调到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 与武汉大学人文学科历史悠久传统不同的是,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盛名的学府, 不同的办学环境, 不同的办学风格, 让张昆教授在新闻教育领域频频遇到新的挑战, 让他在两所著名院校不同的新闻教育办学模式中反复揣摩比较, 感悟新闻教育的真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其带领下, 师资建设、科研水平、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等多项学科发展水平指标均获较大提升, 亦已跻身中国新闻教育第一梯队。这种办学的丰富经历, 和时代同生共荣的人生际遇, 使得张昆教授对时代脉搏的捕捉、对新闻教育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 都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 这大量真实可靠的经验依据化为学术研究的材料论据时, 自然得出信服力较强的结论, 这种特色在该书中处处体现, 表现无遗。

二、全书贯穿强烈的问题意识, 发人深思。《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既以“改革”为主题, 就等于蕴涵了一个前提:改革的对象存有问题, 非改不可, 否则会影响中国新闻教育的未来发展。存有问题不等于发现问题, 许多问题往往存在多年, 却无人发现, 等到酿成大祸时才引起社会重视, 因而在科学研究中, 能否时时保持问题意识并准确发现问题, 成为考量学者科研能力首当其冲的重要因素。《新闻教育改革论》之所以堪称优质作品, 就在于书中所提改革创新新闻教育的观点始于问题, 终于问题, 即以现实教育中的问题为切入点, 生发议论, 最后又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和归宿, 从而使得全书呈现浓浓的问题意识, 也保证了该书新闻教育改革观点的现实生命力, 不落入空谈、空喊口号的不切实际之流。比如书中上篇的《中国传媒教育发展的师资瓶颈》《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中篇的《网络时代新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传播学视角看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缺失》《中国新闻教育面临十字路口》、下篇的《关于学院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学科建设的思考》等文章, 单从标题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问题意识扑面而来, 再细看文章内容, 不得不叹服作者对新闻教育诸多问题的洞悉力度及思维深度——其呼吁在社会浮躁的当下, 培养爱读书有知识、能独立思考、持批判精神的新闻学子, 以求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思想引领之用, 这一观点引起有责任心的教育家的深刻共鸣, 在国内外教育界有着重要影响的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在该书序中如是称赞:“在我国大学精神虚脱的今天, 他提出的这个目标, 的确是大胆而开明的。”以新闻教育改革推动时代进步, 凸显了中国文人精英一贯沿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优良传统, 作者张昆教授身为国内重要新闻教育机构的领导, 眼观时代变幻, 在新闻教育与时代发展的互动中努力思考着、尽心探索着, 这种出于学者本能的思考与探索, 在知识分子心怀天下之责任心的强力驱动下, 使其脑海里闪现一个又一个的教育问题, 其于书中不断呈现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发人深思, 至少在新闻教育界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引领作用。

三、实用主义取向明显, 力图为新闻教育界同仁提供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借鉴参考。实用主义是儒家的一大传统, 这种追求实效的心态体现在新闻教育改革上, 就是改革方略及措施能切实改善新闻教育现状、提高新闻教育质量、培养传媒业界急需的复合型全能新闻人才。为使教育收实效, 改革取实效, 该书反复论证、大声呼吁, 不仅精心设计改革措施, 而且有意忡忡立言以唤起整个社会对新闻教育改革的重视, 这在《中国新闻教育面临十字路口》一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文章不仅详细阐述了四点对策:加强专业评估、提高新闻教育市场的准入门槛、引入淘汰机制、适当控制招生规模, 还煞费苦心地在文末结语中提发震耳欲聋之言“在这个紧要关头, ……如果无所作为, 顺其自然, 新闻教育就有可能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乃至灭顶之灾。……不如现在立即行动起来, 以避免将来出现贻害国家、祸及子孙的情形, 从而保证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些言语初看似乎有夸大问题之嫌, 但稍加分析, 可发现作者行文的所有努力是让读者聚焦在最后一句话的语义重点上———“保证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 这种目的宣扬式的写作风格反映了作者科学研究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 即选题是新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宗旨是寻求有效解决之道。本书的实用主义取向还体现在作者细心体贴地为读者提供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借鉴参考, 集中表现在该书下篇“学科建设论”中, 这部分收录的《关于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新闻学院2007年工作报告及2008年工作思路》《新闻学院2009年工作报告及2010年工作思路》、《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等文章, 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具体化的数据材料为支撑, 给读者清晰演示了操作性强的工作规划及发展思路, 新闻教育界同仁可以此为模板或参考, 改进自身的新闻教育工作。坚持实用主义取向, 使得该书的内容及思想别有特色, 也保证了该书在应用价值层面上的推广性, 即该书的确能为新闻教育改革尽上绵薄之力, 给新闻教育改革提供较好有用的理论指导, 有效地帮助新闻教育工作者认清现状、改进工作、发展教育。

注释

上一篇:水下浅埋隧道下一篇:实践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