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心理

2024-07-30

薄弱心理(通用9篇)

薄弱心理 篇1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我做班主任也已有8个年头了,虽然带过的班级不是很多,但仅仅是几个就让我有了很深的体会,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方面体会最深。当然,对此作为老师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毕竟我们的学生都是16至21岁之间。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和领导班集体,把班组织成为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自觉遵守纪律和优良传统的集体。班集体的形成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又是强大的自我教育工具。班集体要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教育好每个学生,培养他们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1 理论背景

正如教育名家都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有许多孩子由于缺乏应有关爱、合理教育,或者经不住社会种种消极影响而误入歧途、滑向了危险边缘。所以许多教育者都是在认真的进行“看家护院”,尽自己的全力让学生能在学校的这片净土上学习和发展,虽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偶尔也会吹入校园,但很快就会被发现和制止,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行动是没有了,但这种影响还是会不知不觉的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意识里,有的学生经过各种途径可以将它消化掉,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可能就不能摆脱它,久而久之,在各种遗留影响的相互作用下,就会对学生个体产生思想或者行为上的变化。这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及时的进行相关引导,可能还是会让这一部分学生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上来。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单单凭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有时还是力不从心的,因为老师并不是万能的,家长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在聚精会神的盯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却很少来关心他(她)们的思想和心理。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班主任,既要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又要要面向全班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好全班每个学生。要针对各种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予以帮助,发扬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要特别重视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鼓励他们要有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对表现好的同学,要教育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指导他们帮助后进的同学共同进步。

2 教学实例

作为班主任,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学期开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重点,安排好各项工作。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情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为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工作提供依据。

事实上,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思想和心理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的阶段:女生甲是我班一名非常老实的学生,自从我接任班主任以来,几乎没有她的任何违纪记录,但是她的成绩却不是很好,每学期都有几门不及格,对此我也多次找她进行谈话,但内容多数都是关于学习的,因为她在班级的各项良好表现实在让我不能有别的想法,现在想来,我是大错特错了。后来和她妈妈的一次通话中,她妈妈就说,我们班有好多人都欺负她,比如上课时,老师问谁能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许多人都会喊小甲的名字;班级打扫卫生时也会让她干最脏最累的活;在宿舍,大家老是偷偷的用她的东西……,听到这些让我惊讶,我平时在班级很注重对学生进行团结和如何与人相处的教育,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细细思量之后,我决定不让小甲知道这件事,把班长和卫生委员叫来了解情况,班长说因为她平时很老实,很少与人说话,更别说课上发言了,在课堂上大家那样做只是逗她玩的,至于打扫卫生,那是因为大家看她做事特别认真,所以就把需要认真才能干好的事交给她,送走她俩时,我一再告诉她们,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我又把小甲宿舍的其他人喊来,旁敲侧击的询问她们宿舍的卫生如何?大家的关系怎样?几个人都表示很好,每个人都处的挺好的,每学期末还会集资小搓一顿。几回合下来,除了觉得小甲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有些不一样外,我还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是不是小甲回家无意识的撒娇话,还是家长的爱女心切?思考过后,我给小甲的妈妈打了个电话,把我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她,并一再强调之前班级决没有那种事,如果哪一天有的话,我也决不会让这种事发生在小甲身上的。听了我诚恳的话语,小甲的妈妈满意的放下了电话

就这样,大概过了半个月,一天我又接到了小甲妈妈的电话,说小甲被她宿舍的另一个女孩小乙打了,为此小甲不想上学了,说宿舍人都欺负她,班级的人也不喜欢她。这件事让我很气愤,这还了得,竟然还打人。于是我把当事人及宿舍的其他人分三次找了谈话,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小甲的作息习惯非常不好,经常晚上11点钟以后洗衣服,而且都要洗一个多小时,早上5点多就起床,小甲住在上铺,小乙就住在她的下铺,每次起床都会弄出很大的动静,搅的宿舍人睡不好觉,宿舍的人也跟她说了很多次但都不管用,小甲依旧是我行我素。这次是小甲在宿舍不经意的踩了小乙的脚,小乙就说了一句:“踩了我脚了,怎么也不说声对不起?”小甲没听见似的走开了,于是小乙就说了一句:“神经病”,谁知小甲立马就回了她一句骂人的话,于是两人就对骂起来,谁知两人越骂越凶,最后小乙就上来踢了小甲一脚,宿舍其他人见状立刻就把两人给拉开了,小甲因此就没有打到小乙。在事情有了大概的轮廓之后,我分别又找了小甲小乙谈话,对她们进行了深入的谈话,虽然两人没有和好如初,但也已相互握手言和了,但小甲的妈妈却一再要求给小甲换宿舍,没办法,我只有先征求其他宿舍人的意见,令我惊讶的是,没有一个宿舍愿意接受小甲,原因就是她的作息让大家不能接受。无奈之下,我只好将调宿舍的事暂缓了。

随后的一星期,我不断的找小甲和她宿舍的人进行谈话,一是让小甲改改作息习惯,平时和别人多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是让宿舍的人给她一点改正的时间,同时让她们经常和小甲多聊聊天,让小甲早日和大家走在一个节奏上。另外我还给班级的所有班干部开了个会,让他们平时多和小甲接触,特别是学习委员要在学习上多帮助她,其他班干部也要在开展活动时多让小甲参与。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各班干都反映说效果挺好的,我也观察到小甲脸上经常有笑容了。但好景不长,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中,小甲考的是四科全部不及格,而且四科总分不到140分,这件事无疑就是一颗炸弹,让小甲又回到了从前,甚至还糟:她会坐在座位上发呆一天,不吃不喝;她会坐在床上一夜不睡;甚至她还跟别人说‘活着没意思’。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我马上找到小甲,耐心的做她的思想工作,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她竟然说各个老师都欺负她,她写的答案都是对的,但老师都给她打叉,还给了她很低的分等等。一番话下来,联想到以前她的种种思想和行为,我不禁心里一震。刻不容缓,我马上和小甲的家人取得了联系。

一星期以后,我见到了小甲的妈妈,她是来给小甲办病假手续的,她妈妈说带她到医院看过了,先办理病假治疗一段时间,等寒假过后如果能好的话就继续来上学,若不行就办休学。同时她妈妈一再的跟我道歉和感谢,说以前不知小甲的情况,偏听了她的话,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我不仅不生气,还给了她孩子那么好的照顾,虽然现在小甲是这种情况了,但她作为家长还是很感激老师和那么多曾经给予小甲帮助的学生。

3 总结与体会

就象教育名家魏书生所说的一样:教师除了收获各类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真挚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关怀你……”,叙述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参考文献

[1]于明.让师生的心灵相互碰撞[J].校长阅刊,2007,(3):22-23.

[2]李素霞.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0): 18-19.

[3]宋会芳.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青年文学家,2009,(10):77.

[4]戴卫红.心灵碰撞让爱升华——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8,(10):79-80.

[5]刘时银.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09,(6):43-44.

薄弱心理 篇2

工作方案

初中教育是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加强各学科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抓薄弱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相对而言,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为避免学科建设中的“短板现象”,尽快提升薄弱学科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均衡发展,结合我校学科教学现状,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提升学科教育品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为重点,抓好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加强对薄弱班级学科的指导和研究,努力实现学年初奋斗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领导重视,找准症结,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

为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实施,成立薄弱学科建设工作领导

小组,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的监控、督导、研究工作,组长:全应生、副组长:彭才军、成员:马国生、田明虎、杨翔朝、吴忠琼、舒小晴、郝世华、全华。领导小组联系英语、数学、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针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研讨,集思广益,共同查找出制约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定细提高措施和追赶目标,并组织实施。

2.学习先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育观念,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加强学习,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需要,利用例会、教研会等形式,抓好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转变教育观念。

(1)改革备课方式,提高薄弱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走出备课中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求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课

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四,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积极促进和帮助教师主动进行“自备、集体备、补备”的备课模式。力求在一个组合内就学科教学与研究,薄弱学科改造、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学术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能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心得过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3)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4)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都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3.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

重视单元练考。学校要求重视课堂及单元练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特别是薄弱学科,要认真详实的做分析,查找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总结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教学成绩转化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重点查找教学常规的落实、督查、反馈与矫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团队精神,学生学习的时间管理,学生学法指导及心理疏导,学生学习风气及学习规范等方面,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调整、制定下阶段整改措施和工作项目安排。

4.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第一,是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求老师建立学困生档案,认真做好学困生的阶段提高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实行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对其进行分层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5.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引领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

薄弱学科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和引领是薄弱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薄弱学科班主任从以下方面来协调:一是开好分析会,让学生找出自已的弱科及造成的原因,如:听课、练习、兴趣等方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优秀学生做学法介绍,从英语、数学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采用家校携手的方式,引导家长与学校、任课教师、学生牵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

6.发挥骨干教师的效应,与骨干教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实施“青蓝结队”工程,先听骨干教师讲的公开课,感知、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再举行本学科的研究课,做到学用结合,突出重点,逐步提高。借鉴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身。

7.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教学方法研究,确保活动规范、实效,有特点。

第一,严格听课、评课制度。加大对薄弱学科的听评议课力度,对教师进行教法指导,督促教师认真备课,扎实上课,要求向45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实效。

第二,强化教研活动,重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研究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提

高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策略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

浅析道德意志薄弱问题 篇3

关键词:道德;意志;意志薄弱

中图分类号:B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29-01

考察道德行为和实践,有一个意志薄弱的问题。戴维森曾对意志薄弱的特点作了如下概述:“如果一个当事人不遵循自己的较佳判断去做事,并且是有意这样做的,那么我们说他的意志是薄弱的。”①

一、意志薄弱的存在

意志薄弱的存在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理性与非理性关系层面上的理性与意欲、情感、激情、情欲等之间的张力;第二,知行关系层面上的“知其当行却未行”和“知其当止而未止”;第三,形而上的层面,意志薄弱进而以可能性、偶然性的存在为其本体论的前提。

意志薄弱首先需要考察的就是理性与意欲的关系。人的行动受意识的支配,而人的意识世界既有理性的因素,同时也有意欲、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理性的判断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理由,而意欲的强烈有时会将理性分析驱赶到意识边缘。从现实的存在看,理性呈现出一种未来性,而意欲、情感等则呈现出当下性的品格。理性与意欲、情感力量的彼此消长,同时又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尽管意欲、情感所具有的当下性、直接性品格使之可能在行动选择中获得优先性,但在具体的行动情景中,意欲、情感是否实际地取得主导地位,往往取决于不同的价值立场。就形而上的层面而言,理性与非理性之辨,又涉及身心关系,“身”的本原性既使基于“身”的意欲、情感获得了优先性,又与意欲、情感的当下性相互关联,使理性判断的落实面临可能的限定。而且在这个层面上,意志薄弱具有以意欲的主导为前提,行动无法避免形式的自主性与实质的非自主性之間的悖反这一特点。

理性具有认知和评价功能。意志薄弱表现为“行动者虽然在认知与评价的层面达到了自觉的认识,并由此自知应当做什么或应当如何做,却未能将这种认识付诸实施”,这样意志薄弱与知行之辨形成关联,表现为知而不行。实际上“知道应当做什么”和“实际的做什么”并非相互耦合。而实际上道德行为中的意志薄弱就常常表现为“知其当行却未行”。

从形而上的视角看,从价值判断的完成到实践的实施中的时间间隔是意志薄弱存在的本体论前提。这样就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意志薄弱:行动的理由与行动的实际动机之间的不一致、个体做出行动决定但最终并未实施。个体做了行动决定,在实施之前的可供选择的境遇下,原来的行动决定才有可能不被实施,意志薄弱才得以出现,并把这种事件归结为黑格尔所说的“外在的偶然”②。所以这一生活中的偶然是意志薄弱存在的另一个本体论依据。“就此而言,否定意志薄弱不仅将导致忽略现实境域中的多重可能性以及个体意欲的可变性,而且在逻辑上意味着消解与可能性相联系的行动过程的偶然性”。

二、意志薄弱存在的内在机理分析

如上文所说,存在有三个层面上的意志薄弱:理性与非理性层面、知行之辨层面和形而上层面。意志薄弱的存在首先需要有意志活动的存在,而意志活动可以分为认知和价值判断两个层面,认知不会产生行为动机,价值判断则可以使主体认识到“某事当可为”。当个人做出了行为决定,在决定付诸实践之前的时间是意志薄弱得以滋生的时间本体论依据,而“外在的偶然”是其发生的另一个本体论依据。“外在的偶然”与人的非理性因素结合在一起大大催生了意志薄弱。“现实境遇的多重性”、“个体意欲的可变性”、“行动过程的偶然性”规定着意志薄弱的不可否定性。

三、意志薄弱的克服

首先,意志薄弱的克服需要涉及理性与意欲、情感之间关系的协调。这里要从康德和孟子那里寻求出路。康德曾将人心的机能区分为三种,即“认识机能、愉快与不快的情感和欲求的机能”③——从行为主体的视角引申来看——即“我思”、“我悦”、“我欲”。意志薄弱的克服则涉及以上这三方面的互动。孟子说“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④,其实,“心之所同然”相对的是“我思”,与“我欲”相对的是“悦我心”,同时以“我悦”为形式表现为情感上的认同和接受。在道德实践中,“行为既基于理性的明觉,又出于自愿的要求,并进而通过情感的认同而达到好善如同好色之时”,行为本身也将“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⑤。“我思”、“我欲”、“我悦”的内在互动统一“主要不是直接地克服意志薄弱,而是通过扬弃意识活动的单向性,以避免引发意志薄弱”。

其次,克服知与行脱节的意志薄弱需要扬弃知行分离。这主要需要化外在的口耳之知为内在的身心之知。王阳明说:“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⑥身心之知往往采取德性的形式,而在道德实践中,主体的行为往往以德性为内在依据:这种身心之知能够为从“德性(广义的道德认识或德性之知)”到“德行(广义的道德实践)”的过渡提供某种保障。

再者,在实践过程中既要重视克服意志薄弱,同时也需要注重情景分析。“行动中的意志薄弱主要表现为当行而不行或知其应行却未行,其内在根源则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知与行之间的紧张;克服这一视域中的意志薄弱,并不意味着否定或排斥行动过程中的情境分析。”

注释:

①(美)唐纳德·戴维森:《真理、意义与方法——戴维森哲学文选》[M].商务印书馆,2008:402.

②参见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2013::300——301.

③康德:《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85:18.

④引自《孟子·告子上》.

⑤引自《孟子·公孙丑上》.

⑥转引自《王阳明全集》,第75页.

参考文献:

[1]杨国荣,论意志薄弱[J],《哲学研究》,2012年第8期.

[2]杨国荣,意志薄弱及其克服[J],《伦理与道德》.2012年第00期.

[3]杨国荣,我思·我欲·我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4日,第A05版.

[4]杨国荣,《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5](英)大卫·休谟《人性论》(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赵前杰(1991—),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理论研究。

薄弱心理 篇4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受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影响, 这样就决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一般来说,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 教育资源薄弱, 硬件的配备和师资的配备都和城区学校有很大的距离。学校的办学条件差, 教师结构复杂, 队伍不稳定, 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起点低、素质差, 难管、难教, 家长不满意, 上级不重视, 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存在较大困难。这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现在对教师状况分析如下。

(一) 自卑心理型

首先, 学校名气小, 社会认可度低。其次, 由于自身薄弱, 上级不重视。再次, 教师工作与其他部门相比较而言, 工作比较繁重, 而且报酬又少, 从心里产生不公平感, 但又无奈, 从而形成自卑感。

(二) 挫折失落型

在我校周围, 有市、区重点学校, 优秀学生当然愿意就学, 而我校处于夹缝中, 生源匮乏, 生源质量差, 片内优秀学生大量外流。

另外, 学校学生复杂, 难管理。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一般是本地的学困生, 一部分是留守儿童, 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的学生, 一部分是打工子女。很多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三) 得过且过型

教师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下课”等繁重工作, 早已没有刚上班的激情, 无聊、厌倦甚至悲观厌世, 每天盼望能早日退休。教师身心倦怠, 生活无情趣与热情。工作只是职业, 职业即是工作, 是没有幸福而言的。

(四) 盲目工作型

一些教师也在积极工作, 但缺乏专业规划。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教师面临家庭、社会、学校的重重困境, 令他们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教学领域, 很难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 生源差、学校内部条件差、教学成效差,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失去了推动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虽然他们也在努力工作, 但工作只是简单的重复, 缺乏思考, 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缺乏专业发展动力。

二、应对策略

针对教师不良情况, 转变教师思想迫在眉睫。

(一) 各级领导要重视薄弱学校, 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扭转不会一蹴而就, 但领导应有为教师服务的思想, 及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时刻重视和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及时做好教学后勤保障工作, 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时刻关心教师职业发展, 关心爱护教师生活, 让教师工作无后顾之忧。

(二) 学校要加强学校工会职能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使教师有发泄情绪、疏导心理的地方;建立平等互助、宽松和谐的校内环境, 积极维护好的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使教师有职业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

(三) 教师加强自我疏导, 正确评价自我, 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 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有寒暑假期, 每周休两天;教师教育的是学生, 他们思想简单, 人际关系简单;教师还可以辅导子女学习等。想想这些好处, 教师自然心里会感到快乐, 自觉喜欢自己职业。我们要有知足常乐的精神。虽然教师这个职业和社会上某些职业比较, 收入或者权利没有优势, 但是某些职业比我们更辛苦。

(四) 加强教研活动, 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在学校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还要请专家讲座来提高技能, 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然后资深教师帮助其他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资深教师和初任教师传授切磋教学经验, 帮助教师发展, 另外走出去, 和外界交流、参观、学习, 开阔眼界。

总之,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 加强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 拓展自己的视野, 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消除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做健康、快乐、职业有规划的优秀教师。愿每位中小学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 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摘要: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使教师心理存在如下问题:自卑心理型、挫折失落型、得过且过型、盲目工作型。为了更好地教学, 各级领导要重视薄弱学校, 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师加强自我疏导, 正确评价自我, 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加强教研活动, 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关键词:自卑心理型,挫折失落型,得过且过型,盲目工作型,良好风尚,平衡心态

参考文献

[1]李建明.影响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教师创新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新课程·中学, 2013 (3) .

薄弱班级转化记录 篇5

2013---2014 转变后进生历来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机械地批、枯燥地说往往收效甚微,特别是对刚接一个新的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的班级来讲,那更是难上加难了。这是我接这个班的第二个学期,这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遵守纪律,时常有学生在课堂上胡闹。班上的郑家勇活动能力强,爱找事,是有名的“调皮大王”,但他在同学中却很有号召力。有位女同学曾被他的恶作剧搞哭了,发誓再也不来上课了。平时班级卫生无人打扫,教室环境卫生脏、乱、差,桌椅、门窗损坏很严重。如何治理这个乱班呢?

我先是进行详细的调查:

1、摸清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特别是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看到了校外教育是个薄弱环节,许多学生离校后就没人管,自由自在,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去看电视,有的去找小朋友玩。

2、一些家长教子无方,不是简单粗暴就是自任自流,导致孩子走下坡路,等到孩子干出了坏事,家长才大吃一惊。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开展以下工作:

一、重视“第一次”的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新班后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用严肃的目光环视了教室一周,接着就默不作声地把横丢在地上的扫帚和放在讲台上簸箕拿到屋角放好,又弯腰去拾起他们凳下的

废纸。然后我回到讲台上,对同学们报以赞许的微笑,讲的第一句话是:“教室应该是整洁的。”稍停片刻后接着说:“为了使我们这个班变成良好的班集体,现在我宣布同大家直接相关的三件事。第一,今天放学后,教室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全体参加。第二,宣传临时班长和各组小组长两星期后正式选举班干部,希望全体同学认真考察并积极争取。第三,全班同学一起学习“班级常规”之后,我又当众发给班长一个班级日志,请班长负责记录班上的好人好事,批评违反班规、校纪的行为,并注意循循善诱,做到言之有理、言出必行。这样班内正气不断上升,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也不断涌现。

二、抓后进生转化教育

纪律差是乱班明显的现象,如不及时解决班级学习则无从谈起。抓纪律要抓后进生,特别是那些活动能量大、有一定影响的中心人物,注意抓好转化教育。在我精心安排下,在两周后,进行了班干部的选举,号称“调皮大王”的郑家勇得票最多,我很尊重同学们的民主权利,同意郑家勇当班长,他很受感动,以班长的身份,他开始自觉遵守纪律,而且遇上同学违反纪律也敢于批评制止。为了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班级奋发向上的气氛,该班长还经常开展竞赛活动,如谁最遵守纪律、谁最讲文明懂礼貌、谁最关心班级、谁改错误最快、最好等,这样班级面貌日益改观,出现了勃勃生机。

三、开展“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在我的具体引导下,带着这样的问题到社会上自己进行

广泛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事实,然后在班级进行群众性讨论,事实教育了学生。苏庆涛同学说:“我总认为长大只要能挣大钱就行,通过看这么多书,我才了解到没有比知识更宝贵的东西了”。很多同学克服了厌学的情绪,学生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再也没有旷课的,学期结束这个班的成绩提高了很多。

四、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学生,形成教育合力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全面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内容和办法,然后鉴定教育合同,从而使教育与家长增强了责任感,做到密切配合,同步教育学生。

只有善于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科学管理,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班级内外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才能搞好一个班级,这就是我在管理班级中,转变这个班的经验所得

北屯完小

薄弱学校高三历史备考浅见 篇6

1. 强调试题内在的多样性

高考卷从题型结构只有两种,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但近年来广东历史卷通过运用大量不同类型材料(表格、图片、文字)创设情境和在设问上的精心处理使试题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增强、较大程度上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和平台上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史料解读、图文转换、比较、分析概括、综合、历史思维等多种能力),实现真正高分高能。

2. 设计问题角度的新颖性

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唯一的,问题出现的面目同样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情景下解决相同的问题或在相同的情景下解决不同的问题,其要求的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在近年来广东历史卷中的反映亦是极为明显的,如2010年广东卷选择题考查辛亥革命的16题、考查新中国外交史的18题、2011年广东卷选择题考查儒道佛归一的14题、考查辛亥革命的乡村知识分子日记的16题、考查北伐战争的农民运动的17题等,或文史结合,或图文并茂;同样,材料题中亦有多处设问相当精彩,如2010年广东卷38题、2011年广东卷39题,非常明显的是,这些题在设计上都是是把已学过的知识换成了另外一种陌生的面目出现,拐了一个弯,就使问题变得灵活起来。这种灵活多样的出题方式,势必引导教师在课堂知识传授时改变那种僵化的灌输方式,多角度的再现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3. 注重中外古今贯通

2011年广东高考历史主观材料题这一风格又有新的发展。其新的变化有三:一是引进并增多新材料,通过三则材料,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信息的分析取舍上,增加了能力考查的坡度。二是中外关联性更大更广泛,今年两道主观材料题都扩展到了世界史,2011年第38题“历史是什么”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第39题“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变革”包括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三是“小切口,深挖掘”的延伸,既保持考查历史主体要素的“原因”“影响”,还增设了“表现”“调整”“启示”等考查渠道,识记与理解、创新等目标呈梯级上升,实现注重学生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能力为先的测试目的。

作为薄弱学校的教师应在仔细研究近年广东卷的命题特点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课标,注重策略,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效率。

策略思考一:第一轮复习注重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的结合。

通过三步复习法夯实基础、构建体系、提升能力。

所谓三步复习法是指通过三步完成一个单元的复习任务。

第一步:教师确定基础知识点,并根据学情决定呈现方式以方便学生掌握。

第二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教师评讲来构建体系。

第三步:在构建体系后利用过关训练题检测、巩固学生掌握程度,同时提升能力。这一步往往是课余与课堂相结合完成,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过关训练题。教师利用课堂进行评讲。关键是过关训练题的设置,一般每单元过关训练题设10道选择题和1道非选择题,往往以高考题或模拟题进行设计。这主要是因为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最能体现高考意图和新课标理念。这样通过过关训练题的使用就能够实现:1.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点、本单元重点和知识体系,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能及时强化,模糊的知识得以明确、遗漏的知识能得到补偿;2. 训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会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认识重要历史阶段的本质性的特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畅通,为知识的迁移和活用奠定基础。

策略思考二:精心选题和灵活运用高考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对于现有高考卷,薄弱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材料题的解题能力都有待提高,尤其是主观材料题,往往出现学生要么是几乎空白,要么是写很多,但都不能有效得分,最终导致52分的主观材料题经常出现全班的平均分还不到20分。

但结合近年的文综历史主观材料题的评卷特点(仍然采用采点打分和采意打分相结合的方式)来看,这对薄弱学校的学生来讲,只要训练得当,他们与高一档次的学生拉开的距离也不会太大。因此备考的训练题薄弱学校的教师即要注重练选择题,更要精心设计使用主观材料题,题目的选用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

此外,我还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是结合答案反复读高考题。具体做法:先读试题找关键词,再比较个人所答与参考答案异同,又回头读题将课本相关知识点回顾归纳关键词。以2009年广东卷29题为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2分)

(2)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3)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

我要求学生先将3个提问中要回答的名词找出来,学生基本都能找到“人、变化、原因、趋势”等词,于是笔者将参考答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将答案用不同颜色抄在自己做的答案旁边比较思考,随后要求学生将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和第三单元第7、8课有关古代雅典及近代英美政体的知识点的重要名词用第3种颜色写在旁边。这样,学生除做题能力提升外还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后来两次校内测试,对于雅典民主政治、近代英美政治制度这两个单元考题学生得分都比较理想。

责任编辑 邱丽

薄弱心理 篇7

本人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生源地的环境导致生源质量不高是困扰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考满分790分的前提下,我校大多数的入学高一新生成绩不足500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数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后,伴随着对数学内容的深入学习,相当多的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丧失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 因此, 我校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

一、高中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

很多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都有这样的经验,初中数学基础不扎实,中考数学成绩不理想,上了高中以后,因为在知识衔接方面出现的“断层”,开始感觉高中数学的学习很吃力,特别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很重视,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仍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让他们在心理上逐渐产生一种挫败感,因而纵然有再大决心的学生也会在一次次的受挫和打击面前,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耐心和兴趣,自信心濒于崩溃的边缘. 于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不能提高学习成绩产生困惑,在这些想法的作用下,有些学生会渐渐转变对学习数学的看法,认为学习数学枯燥乏味,毫无乐趣而言,进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和排斥的心理. 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会使得大脑皮层上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使得学生的学习步入可怕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无论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还是像我们这些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大体相当,数学思维能力也不相上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校学生与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 本人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我校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三心二意,学习时想着别的事情,尤为突出的是电脑游戏、小说等; 缺乏学习的韧劲,没有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遇到困难总是依赖别人给予解决; 学习随意性大,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感兴趣的内容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不学.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数学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使得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一些家长抱着对自己孩子负责的心态,不惜花重金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力图在短期内将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弥补上来,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的疏导.

二、走出误区,解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通过结合数学本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 将教材中美育因素融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合理运用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的方法进行教学,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景素材, 将所学内容构建在生活实践上,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明白自己平时觉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其实来源于生活,并将成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也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心理.

2. 创造合理新颖的教法,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自身的角色,要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于课堂教学实践.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同时经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 教师要充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数学专业软件( 如几何画板、Microsoft Math) 把一些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图文并茂地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 例如,在进行必修2“4. 2.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首先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描述下该诗的情境,待学生将其中的日落的情景 描述出来 后,我将自己 利用几何 画板和PowerPoint制作的模拟日落全过程的Flash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地平线和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对于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的三种位置关系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另外,对于难易程度不同的数学知识,可以根据学生在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可以有条件地实施分层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 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 最成功的教育源自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作为教育者既要是严师,也要像慈母,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 高中阶段的学生, 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被家长、被老师、被同学尊重与理解. 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待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多与其交流沟通,耐心帮助其解决问题, 绝不能挖苦讽刺. 教师要尝试着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4. 刻意磨炼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力,树立学生学习数 学的信心

对有疑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与他们一起分析数学成绩不能提高的原因,让他们明白数学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思维培养才能实现的. 鼓励那些过去未学好的同学不要灰心丧气,不要因为最初的受挫而放弃学习,要满怀信心抓当前,从一个符号、一个概念、一种方法入手,做好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只有在暂时的困难面前保持坚毅的斗志,才能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

孙静是我上届带过的一名学生,因为中考数学只有六十多分,加之她性格比较内向,刚上高一的时候,默默无闻的她并没有给我多深的印象,直到有一天,她来找我,道出了一直萦绕在她心中的困惑: 自己虽然初中数学没学好,但是进了高中以来都在努力学习数学,可每次考试的结果和自己的努力似乎不成正比. 听了她的陈述,我告诉她,学习贵在坚持,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数学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 同时,帮助她对历次考试进行分析,指出她在部分知识上的缺陷,建议她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和归纳,鼓励她多开口向老师问问题. 从那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给予她表现自己思想的机会,对于她的很小的进步加以放大进行表扬,及时指出她的不足. 渐渐的, 我发现,在她的眼神中迸发出的,不再是胆怯,而是希望. 在后面的数学学习中,她也越来越出色,从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2012年的高考中,她数学考了110分,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自己心仪已久的高校.

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加忌讳粗暴急躁. 要帮助他们及时克服数学心理障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潜心研究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认真分析和梳理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且“药量”适度,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克服了心理障碍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必然能够在高中数学领域斩获美好的未来.

摘要:在高中新课改的背景下,由于学习课程内容增加和加深,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相对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有的好的心理反应能极大程度促进学习,而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我校是一所生源薄弱的普通高中,受到周边四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影响,我校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生源不足,进校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尤其是数学学习上表现出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有很强的挫败感,厌学的情绪比较严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去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重树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树立正确健康的学习心理.

薄弱心理 篇8

中等教育阶段对一个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与高等学校和劳动力市场相联系,一方面为高精尖人才的培养输送学生,另一方面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普通劳动者。英国政府自撒切尔夫人执政起就比较重视中等教育阶段的改革,但是将教育引上市场化的道路并没有迅速促进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反而使得英国中学的学校质量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不均衡现象直到1997年以布莱尔为首相的工党重新执政后才得以缓解。布莱尔政府视教育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在对保守党执政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政策进行扬弃之后,选择“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合伙(Partnership)”和“社区(Community)”这三个关键词,作为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整个社会改革的基本概念,[1]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并以薄弱学校的改造为突破口,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英国中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自此以后,英国政府始终将“每所学校都成功,每个孩子都优秀”作为自己推行教育改革的目标。但是,英国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启动“特色学校计划(Specialist Schools Programme,SSP)”的目的就是要为了解决所谓“失败学校”的质量问题,最初“学院(Academies)”计划的设想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薄弱学校的质量,2005年和2010年分别提出的“信托学校(Trust Schools)”计划和“自由学校(Free Schools)”计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薄弱学校的改造工作也绝非在朝夕之间就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我国也十分重视中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政策取向开始向弱势一方倾斜,但这还不足以改变他们不利的处境,或许分析英国在改造薄弱学校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薄弱学校的改进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二、英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发展历程

用于薄弱学校改造的策略有多种,在物质上可以为学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健全设备设施、提高师资、生源质量等;在制度文化上可以提升学校的管理能力、制度建设水平、学校凝聚力等,除此之外,还可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社区环境,以及促进家校合作等诸多措施。[2]英国自布莱尔执政开始,在薄弱学校的改造方面便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渴求,即寻求一种大胆且有效的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而非简单地为其投入更多的资金或招聘更多的教师,尽管这也是方法之一。[3]英国政府颁布的旨在改造薄弱高中的计划层出不穷,这些计划有的已经中止,例如较为人所知的旨在通过整合教育最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鼓励地方政府、自愿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办学,从而为薄弱学校带来新的管理思路、经验和资金的“教育行动区(Education Action Zones)”计划;以及为城市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资金及教学支持,对有天赋的学生实行特殊教育计划的“追求城市卓越(Excellence in Cities)”计划。还有一些计划一直持续至今,如“特色学校计划”。随着薄弱学校改造工作的深入,英国政府也会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开展新的改革计划。本文选取了“特色学校计划”、“学院”计划、“信托学校”计划和“自由学校”计划这四个目前英国仍在实施的薄弱学校改进计划作为分析对象,主要原因在于这四者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特色学校计划”起源于撒切尔政府时期的“城市技术学院(City Technology College)”计划,1994年发展为“特色学校计划”,1997年布莱尔政府扩展了该计划,从此“特色学校计划”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并一度成为标志性的教育政策。布莱尔政府之所以将“特色学校计划”置于中等教育改革的重心,是因为“特色学校计划”所蕴含的理念———学校多样化是提高家长满意度和教育标准的对症良药,已经被布莱尔政府纳入其“第三条路”的执政理念之中。对于英国中央政府来说,“特色学校计划”的实施无疑是成功的,特色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远高于非特色学校。[4]现在英国的特色学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特色课程了,而是朝向课程的卓越中心,打造示范校的方向迈进。2003年,英国教育大臣重申作为“改造中等教育”四个关键策略之一的“特色学校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将所有的中学转变为特色学校,“创建一个新的特色系统”,进而使其屹立“世界顶尖学校”之林。[5]

任何一个教育项目都有其局限性,“特色学校计划”也不是一项完美的改进薄弱学校的计划,在看到“特色学校计划”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英国许多的特色学校正是因为较高的学生学业成就才被予以了特色的地位。事实上英国许多所谓的“失败学校”正面临着改革的困境,尤其是位于城市的一些中学,这些学校的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薄弱,已经处于无人问津的边缘,加之“特色学校计划”又占据了大量的教育经费,对“失败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之更加难以走出“低学业成就—低期待”的恶性循环。布莱尔政府认为导致城市中学质量薄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仅仅依靠地方是无法彻底拯救这些处于岌岌可危地位的中学的,因此,在“第三条路”理念的指引下,布莱尔政府积极寻求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如果说“教育、教育、教育”是布莱尔政府的优先工作议程的话,那么“学院、学院、学院”则是该政府的优先方法。[6]2000年,为了补充和完善“特色学校计划”,用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的学院代替城市中的薄弱学校,英国教育大臣宣布了“城市学院(City Academy)”计划,《2002年教育法》中更名为“学院”计划。[7]官方上学院被划分为独立学校的类别,主要是因为它们到目前为止独立于地方教育部门而存在。

尽管“学院”计划是英国自《1944年教育法》以来在学校管理上做出的最为突出的转变,学院可以选择不采纳国家课程,并自主决定学期时长。但也不能说学院一定比地方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更有成效,确实是有些学院表现突出,有些学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学院之间的差别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别一样悬殊。[8]但是布莱尔政府在改进薄弱学校,或者说在发展学校多样化和提高教育标准的道路上并没有止步于此,基于“特色学校计划”和“学院”计划成功的经验,2005年10月英国政府发表了教育白皮书《面对所有人的高标准、好学校: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Higher standards,better schools for all:More choice for parents and pupils),提出改造薄弱学校的新举措,即鼓励学校申请成为自治信托学校,希望英国学校在外部动力和更大自主权的带动下,能够获得像学院计划一样的成功经验。[9]

布莱尔政府继承了之前保守党政府将推进学校多样化作为中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试图在其执政期间通过“特色学校计划”、“学院”计划和“信托学校”计划打造一个全新的学校体系,以此来提高英国的教育标准、使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多元化。布朗在其执政期间强化了工党关于学校改革的计划,要求建设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学校制度,进而使英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的领头羊,在卡梅伦赢得大选之后,联合政府并没有推翻工党关于学校改革的策略,而是选择了延续和巩固。最近英国政府推出的一项关于改进薄弱学校的行动是“自由学校”计划。联合政府意图借自由学校进一步改革英国的学校体制,将社会团体纳入办学主体之中,使英国的学校体制继续朝向学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缓解英国学校办学质量两极分化以及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自由学校在本质上是学院的一种特殊形式,学院最初的设想是关闭薄弱学校并用经过改组和重新设计的学院代替这些学校[10](2010年之后学院计划不再针对那些低绩效学校,任何被教育标准办公室认为是杰出的学校都可以转型成为学院),而自由学校则是由不满意当地教育状况的家长和教师及其他机构申请开设的新学校。自由学校是非盈利的、独立且受国家资助的学校,学生能够免费入学并且不受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11]由于自由学校的特殊性,该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自由学校”计划持赞成意见的人士强调该政策对改善英国教育不公平现象、提升教师自主权、打破地方政府的教育垄断等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反对者则从该计划有可能会导致资源、权力分配不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质疑。[12]尽管“自由学校”计划饱受争议,但正如卡梅伦在白皮书《教学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中所说,关于教育的讨论永不会停歇,但现在真正重要的是英国教育和其他国际竞争者相比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因为这对英国经济增长和国家未来来说至关重要。[13]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自由学校”计划构成了卡梅伦联合政府推行中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内容。

三、英国政府为改造薄弱学校所提供的资源保障

总的来讲,英国政府试图借助上述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及其他教育计划,打造一个由多样化学校构成的21世纪的学校体制,正如布朗在执政期间所提出的一样,这个学校制度将确保: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有良好行为、纪律严格、有秩序和安全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设有广泛的、均衡的和灵活的课程(包括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采用适应他们需要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他们参与体育和文化活动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将进入一所增进他们健康和幸福以及有机会表达他们观点的学校。[14]英国教育部官网上指出这个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给予家长更多的选择权,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15]但如何给予家长更多选择权、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呢?

(一)政府为薄弱学校改造提供充足经费支持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保障。除了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之外,英国政府本身也为薄弱学校的改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尽管“特色学校计划”是帮助中等学校发展与私营部门的关系,由私营部门对学校进行赞助,但特色学校仍可以获得政府的额外资助。作为由公共资助的学院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其办学费用,赞助者和地方当局也共同承担一部分经费,尽管地方不负担学校的附加费用,但地方为在学院就读的学生提供与公立学校相同的生均经费。卡梅伦联合政府为了保证“自由学校”计划的顺利实施,将自由学校的经费来源由地方变为中央,并且设立专项基金予以支持,但是政府也对自由学校举办者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必须要保证优质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杜绝以学业成就为标准选拔学生,实现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16]

(二)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积极响应社会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需求

不难看出,在英国这场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的学校体制改革中,政府十分重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有意引入外部社会资源。这一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响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如“特色学校计划”实施初期,所有申请成为特色学校的中学,需要从其合作伙伴那里争取到10万英镑的赞助费。1999年以后,赞助费标准降低为5万英镑。倘若学校在寻求赞助时遇到困难,可以获得各种相关基金的支持。[17]学院是由企业机构、大学、其他学校、教会人士或志愿组织承办的,并且由学院信托负责学校的运营。[18]信托学校则需要与企业、大学、慈善组织、志愿团体和其他学校等建立的慈善基金会合作,且这种合作关系必须是稳定的、长期的,合作伙伴也要参与学校的管理与领导活动,为学校的未来负有责任。[19]自由学校是政府直接赋予社会组织和机构办学的权力,由一些不满意当地教育状况的家长和教师及其他机构申请而开设的新学校。只要家长和教师团体、大学、慈善机构、商业机构、志愿团体等有需求,不需经过地方教育当局,他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来开设自由学校。[20]

(三)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倡新型政校关系

英国政府用于改造薄弱学校的另一举措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倡新型的政校关系,使地方政府成为学校运行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将学校从过多的行政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学校管理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将使学校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发挥其主动性,更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高学校质量。官方甚至正式承诺,学校“愈卓越愈自由”。事实上,英国政府正大力削减对学校的各种检查,据有关统计,2000年以来对学校的检查已减少了三分之二。[21]英国政府赋予学院、自由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具体表现为:学院与公立学校相比,尽管在招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以及开展全纳教育方面要与其他国立学校遵循同样的标准,但在经费、课程设置和教师聘任等方面更加自由,尤其是可以选择不采纳国家课程,并能够自主决定学期时长。[22]信托学校本质上是学院的另一种模式,因此也享有广泛自主权。自由学校的自由体现在开设和管理的自由。

四、结语

从工党政府到联合政府,从布莱尔到卡梅伦,从“特色学校计划”到“自由学校”计划,为了实现创建全新学校体制这一共同的目标,英国每届政府在薄弱中学的改造上显示出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同时也与每届政府的教育改革理念保持了一致。尽管英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推行改革的道路往往是坎坷的,英国薄弱中学的改造计划也遭遇了许多质疑,例如:这些计划的目的在于缩小教育差距,扩大教育公平,但是在教育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加大对这些计划的扶持是否会缩减对其他学校的投入?这一缺点已经在“特色学校计划”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但英国政府也积极制定了后续计划以补充该计划的不足。更何况,教育均衡发展并非是平均主义,教育差距本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合理范围内的差距可以保持教育发展的活力。

将视野转至我国,目前我国的教育差异已然超过了合理的教育差距的范围,不同城市、地区和阶层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直接或间接导致大量薄弱学校的产生。在此有必要重申薄弱的中等教育所带来的危害,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毕业于薄弱中学的学生个人的竞争力难以使其在升学和就业上具有高竞争力,从集体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一群体数量可观,势必会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损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采取积极措施试图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计划虽不完美,但至少在分担办学经费、善用社会资源以及扩大学校自主权这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摘要:中等教育阶段对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英国的中学学校质量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为了实现中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英国从保守党政府到工党政府再到联合政府,均制定了以发展学校多样化为核心的一系列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包括“特色学校计划”、“学院”计划、“信托学校”计划和“自由学校”计划。这些计划在为薄弱学校的改造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积极响应社会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需求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倡新型的政校关系上保持了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些计划在英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在改造薄弱中学时可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

如何让薄弱学校“强”起来 篇9

实施薄弱学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但就薄弱学校本身来讲,其核心是搞好学校内部的基本建设。

一、更新学校班子成员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

解决薄弱学校的存在问题,首先要更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观念,优化薄弱学校管理人员的结构安排,提高管理效能,直接解决农村小学“原地踏步”、难以大发展的困境。主要从以下着手:

1. 薄弱学校的校长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以往被动的思维方式,确立先进的管理观念和高度的事业心,明确自身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特别是预见力、决策水平和人际协调能力。校长要以宽广的胸怀,公正无私的包容心,认真学习的态度,多向教师学习,思贤若渴,知人善任,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要走在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善于接收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学校带头人。

2. 要优化领导团队的结构,调整人员安排。通过教育、行政、纪律等手段创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提质量的强劲势头。管理工作从建章立制入手,在严、细、实、恒上下工夫,不仅挂墙上,印纸上,更落实在行动上,使内部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软件保障。学校领导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领导效能的发挥及学校管理的好坏。“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就要有一个焕发出活力的领导团队,促使教师团队形成,并且每一成员都成为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一“航母”舰中的一环一节。

3. 薄弱学校的校长及领导团队的改革精神和务实态度对农村小学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求发展和安于现状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使薄弱学校走出困境,以发展的眼光出发,有规划、有步骤地制订各项奋斗目标,如:校舍建设、各种设施等目标,逐步解决,不断完善,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二、创建一流的师资队伍

1. 治弱必先强教师素质。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治校之本。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提高认识,不断学习、交流、实践、总结、提高。

2. 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构建教师学习、研讨、合作、展示的平台。我们可以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分批到重点学校跟班学习,拜师学艺,学习先进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学校的管理经验,这样有利于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师的水平和管理质量。但我们不能把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的薄弱绝对化、扩大化,否则将有损教师的自尊心,消弱团队的力量,教师会处在一片寂寞、消极之中,工作散漫,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3. 教师的思想态度与工作方法技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政治思想理论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加强教师工作技能训练,组织技能比赛,跟“名优”教师学习等提高教师本身素养。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就得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才能实现。教师应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

三、改善生源,发挥优势

薄弱学校学生的成绩多属于较低分,但他们同样有优点,蕴藏有巨大的潜能。只要老师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优点,用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挖掘出来,他们也能成为优秀学生。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情感生活;有一股不服气、不服输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很大迁移优势的文体素质;有便利的劳动优势等等。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中,坚持从情感入手,常与他们融洽在一起嬉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加强学校建设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理想、志气,使之奋发努力,积极进取。

上一篇:教学运行管理下一篇:植物化学保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