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教学

2024-08-13

低段数学教学(共12篇)

低段数学教学 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把“写作”称为“写话”, 强调的是低年级学生不需要过于在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 重在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写话运用的是比较高级的口头语言, 是比口头语言更规范、更优美、更有意思的话语方式, 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对写话的畏惧情绪。笔者经过长时间实践, 对一年级写话教学谈些浅显的想法。

一、读为基础, 先说于写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可见, 阅读是写话的基础。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该先抓好阅读, 引导学生多看书, 看好书, 如可以看一些优秀的图画书、童话故事书、儿童诗集、儿童小说等, 这些读物在构思、语言等方面都会给学生带来趣味性和模仿性, 是学生学习的良好范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故事的精彩, 还可以积累词汇, 感受句子的完整和语言的优美。

阅读之后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写。从儿童的发展规律来看, 孩子阅读多了之后, 自然而然地先体现在“说”上。他们乐于把自己看来的故事说给同伴和老师听, 以此分享阅读的乐趣。可见, 从阅读到写话的过渡, “说话”这个过程不可忽略。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开展讲故事大赛, 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通过“说”促进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培养阅读的兴趣。当然, 有时也可以趁热打铁, 在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听了最感兴趣的故事后的想法, 交流之后再试着写下这句话, 以此来锻炼学生阅读和写话的能力。

二、利用教材, 把书教厚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 是很好的写话教学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把书教厚。一年级的课文虽然简单, 但也开始出现像“绿油油”“红红火火”这样的好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积累并适当拓展。又如“春雨, 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轻轻地落在地上, 沙沙沙, 沙沙沙……”这样的好句, 都应在平时讲解课文时渗透, 让学生感受到句子的美, 能试着仿说, 为以后尝试写出这样优美的词句打下基础。

三、贴近生活, 抓住契机

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写话, 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写话的快乐?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 教师就要创设学生乐意表达的话题。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 笔者问:“为什么小蝌蚪一开始以为乌龟是它们的妈妈呢?”学生读了课文不难发现, 因为鲤鱼阿姨告诉小蝌蚪, 它们的妈妈“四条腿, 宽嘴巴”。笔者又问:“那青蛙的确有这个特征呀, 小蝌蚪怎么会找到乌龟呢?”学生说:因为乌龟也有这两个特征。“那后来它们又是凭借什么信息找到妈妈的呢?”原来是乌龟提供的两个新信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披着绿衣裳”。通过和学生一起总结, 大家明白了, 原来在介绍事物的时候要观察全面, 抓住主要特点, 这样的介绍才能更全面、更完整。之后笔者又与学生玩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教师逐个介绍某一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猜猜他是谁。如“他是一个男孩子”“个子小小的”, 全班学生的目光集中到座位前几排的男孩子身上……他们开始猜测了。教师又说:“他今天穿了件有领子的衣服。”……快接近答案了, 学生越来越活跃。“他的衣服是黄色的!”当教师这句话说完, 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位同学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游戏,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介绍事物要全面具体。接着, 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来介绍你在班里的好朋友, 很多学生都说得相当不错!

四、句式指导, 分块练习

一年级学生知道句子的组成有最基本的几个要素:人物、地点、事件。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样一解释, 学生比较容易懂, 并能说出很多这样的句子来。于是, 我又请他们仿照例句写一句子, 和同桌分享你的句子。接着在此基础上, 一步步增加难度, 如教师提出:“你能为‘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这句话加上时间吗?”根据课文, 学生不难加上“夏夜”一词。教师又问:“为什么是夏夜, 不是冬夜、春日呢?原来加时间也需要加上合适的、恰当的时间呀!那你能为你说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时间吗? (什么时候,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让学生渐渐学会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中会出现如“一边……一边……”“有的……有的……还有的……”“一……就……”“先……再……”等句式。可以请学生充分读文中范句, 再试着自己说一句。让会的学生先说, 不会的学生可以先听。听了别人的发言后自己说一句给同桌听,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说。当然, 句式运用的讲解也需要教师进行提醒, 如“一边……一边……”句式, 说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在做的事情……

当然, 句式的训练还可以结合“把”字句、“被”字句、“听”字句、“看”字句、“说”字句等进行训练, 为写话打下基础。

摘要:写话一直以来都是学生颇感畏惧的内容。教师应努力从一年级开始降低学生对写话的畏惧情绪, 可以从“读为基础, 先说于写”“利用教材, 把书教厚”“贴近生活, 抓住契机”“句式指导, 分块练习”这几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写话,读说,教材

参考文献

[1]山姆·史沃普.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2]邵龙霞.儿童也能写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低段数学教学 篇2

数学低段教研组活动计划

本学期我校低年级数学教研工作继续以学校总体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及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学习“271”教学模式,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继续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牢固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学校提出的教学工作意见,以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研究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改进教研方法,努力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进一步提高教研实效,更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涵养。

二、工作目标

积极实施“271”教学新模式,尽快使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达成一致。围绕“理念、实践、反思”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组织教师深入的学习课程改革与业务能力,并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为教师积极搭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做好差生的转变过程,努力提高学科质量。

三、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围绕这一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强化教研过程,给青年教师压重担。鼓励教师留心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养成反思习惯,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

1.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搞好课改,积极研究新课程深层次的问题,为探索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出积极的努力。

2、加强数学的老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

3、认真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模式探讨及教法、学法的研究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我组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根据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倡导的理念和数学学科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认真地总结和反思,以课改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抓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一如既往地狠抓“备课,上课,作业,考核,辅导”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1、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在备课中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

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提倡电子备课,在最后设一栏课后反思,认真反思有利于下次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不足,更多更好的利于你教学水平的终身发展。

2、进一步规范作业要求。要求改课时作业即可,一定是全批全改才有效果。

3、做好特困生的跟踪工作,关注他们的进步,争取使他们有更大可能的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1.、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坚实基础。在组内,鼓励年轻老师多听课;多看教学参考书;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要细心、耐心体会揣摩教参编写意图,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出详细的教案;本学期各组员人人上好一堂教研课。除了利用各种可能,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课外,结合本组的特点,鼓励组内老师开展互相听课。课后听课老师要积极对授课者进行评课,上课教师则要及时反思,力争使每节课都能成为优质课。

2、对已确立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课题进行跟踪落实,逐步收集课题的资料。有选择地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发展性评价研究的课题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多反思,多交流,多研讨,多合作,以便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要抓好培优补差工作。要

抓好后进生的转优工作。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数学,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五)活动安排如下:

1.积极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理念,大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开发学习资源。精心组织校内的每次学习活动,认真参与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2.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研讨氛围。

3.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完善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六认真活动。

4.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力度,集中研究专题,研究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

低段识字教学之探索 篇3

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是汉语言的微缩景观,“以形写意,以意赋形”的造字规律使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气息。一些复杂的汉字都是由简单的汉字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就能触类旁通。

利用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识字。上课前,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象形字的来历。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如,在教山、龟、象、鼠、鸟等象形字时,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实物的图片,然后出示象形字,再出示现代的汉字,逐渐演变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生动有趣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把生字牢牢地记住了。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识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因此,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非常重要。在教“破、披、波、坡、玻”这些生字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些字的右半部分是一样的,都是“皮”,这些字的意思与左半部分的偏旁有关。细心的学生还能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韵母是一样的。此时,教师顺势指导: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有表意的功能,声旁有表音的功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把这些字编成一句儿歌:衣儿破,发儿披。水面波,上山坡,杂碎玻。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把这组形声字记住了,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还会触类旁通,能记住更过的生字。

课堂上,教师依托文本,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样的识字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二、依托文本,巧用课文插图,提升识字情趣

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十分形象生动,本来看似抽象的文字,因为有了色彩鲜艳的插图而变得有声有色,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也因为有了插图而充满活力。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依托课文插图识字,图文对照,感受识字的快乐。

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树林里”认识“树洞、天牛、鸟窝”这几个词语时,我们可以这样利用插图:先请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图文对照,圈出已经认识的词语,再把这些词语和课文中的插图“手拉手”。

三、依托文本,挖掘生活资源,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我们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起来,教师要依托文本,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首先,在校园环境中识字。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

其次,生活中识字,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不论在城区还是在乡村,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建设银行”“联华超市”等,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伊利牛奶”“旺旺雪饼”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依托文本,提供识字展示平台,享受成功的快乐

“好表现,好表扬”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经常在班上开展“识字小擂台,识字小明星、我会认,我会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在活动中相互评价、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总之,识字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多种途径,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低段数学教学 篇4

一、寻求适切的学习材料, 满足学生的好奇

低段的数学学习中汇聚了大量的材料, 材料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方式。从心理学层面来说, 学生在面对与自己联系不紧密的材料时不容易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而一旦学生置身于能够自我陶醉的“兴趣圈”, 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问题和交流随之增多, 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得到保证。

例如“按不同标准分类统计”的学习, 为了让课堂学习材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创设了一个“肯德基生日聚会”的情境, 展示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八九个学生和同学庆祝生日, 有的在插蜡烛, 有的在准备碟子和刀叉, 有的在摆玩具。然后我请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片, 拟定一个标准来将图片中的小朋友分类, 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 交流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标准: 有的学生按照性别将小朋友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类; 有的学生按照活动将学生分成插蜡烛的、摆刀叉的和准备玩具的三类; 还有的学生按照小朋友有没有戴头饰来分类。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有争论, 有提议, 最后形成了意见的统一: 在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时候, 可以做上合适的记号, 这样保证在统计的时候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在每种统计结束之后, 不要忘了计算各种情况的和, 这样可以对照几种统计的结果来验算有没有遗漏。交流之后, 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刚才的交流活动, 并作了适当地梳理, 学生就熟练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这样的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为主, 教师只是起到“牵引”和“衬托”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序而高效,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样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是他们感兴趣的, 可以说没有这上好的材料, 就做不出这一桌上好的“佳肴”。

二、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 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

由于学生好动的天性, 数学游戏就成为低段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 在游戏中学生不但可以活动筋骨, 还能提高注意力, 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当然, 这样的游戏不能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为了活动而活动, 而应当贴近教学实际, 让学生的思维贯穿于举手投足间。

例如在“认位置”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几次不同的活动, 带着学生通过动作来促进数学认知。第一个活动是听指令做动作: 举右手, 左手摸右耳等。学生在指令下快速地反应, 动作做好之后与别人的动作相印证, 做错的学生赶紧调整,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左右位置。随后第二个活动, 我改变游戏规则, 请一个学生来按照指令做动作, 其他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他的动作相印证。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观察位置变了, 不再是确定自己的左右了, 而是要将自己假想成游戏中的学生, 体会他的左右。第三个活动是以两个学生为一组, 听指令相互做动作, 比如“摸他的右耳朵”“拍他的左肩膀”, 等等。以此延续学生刚才的特定对象的左右方位感。通过这样的多个活动后我请学生来总结刚才的活动感悟, 有学生清晰地提出“相对性”的概念: 我们拍对方的左肩的这个左是他的左边, 但是从我自己的角度观察是我的右边。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接下来还有学生总结出: 在确定左右位置的时候先要确定从哪个方向来看。我想这样的学习已然很深入了, 游戏活动的“极动”带给了学生启示, 引发了他们的“静思”, 让学生解决了左右方位的争议, 注入了科学的观测方法。

三、聚集充分的课堂展示, 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是极强的, 他们乐于展示自我, 有时候甚至是在同学面前炫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为他们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展示中成长, 在展示中进步, 在展示中促进对数学的领悟。

例如“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 我在课前指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预习, 而课堂就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第一步是展示交流七巧板的构成, 从七巧板由几种不同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到每种图形有几块, 其中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 学生都介绍得很详细; 第二个环节是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课前经过各种渠道学会了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学生先在小组内将这些不同的拼接都展示出来, 然后再由小组推举一些学生代表本组到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有的学生用一些小的图形拼成他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有的拼成一些熟悉的动物模样, 有的拼成一些生活中的玩具和生活用品等, 在这些多姿多彩的图形面前, 学生显得异常满足, 有的学生还将其中的一些小窍门介绍给大家, 让其余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悦。这样的展示将学生的认知做了最大范围内的推广, 将学生的创意做了最大程度的普及, 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低段篮球教学反思1 篇5

最近在一年级的篮球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在原地运球过程几问题:⑴运球时指、腕按压不协调;⑵运球时间的连续性差;⑶运球手型、部位不正确(用手指拨、用掌心拍打、用掌根击打);⑷运球力量控制不好(或高或低)。对于这些在我们课堂教学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本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培养手对球的感觉(球感)。在球类运动中,无论是大球还是小球,球感是很重要的,而一年级学生的球感主要是手接触球、控制球的感觉。很多学生在接触篮球的程度,只局限于拍拍球、滚滚球而已。因此我在这方面培养主要采取“简单球操”、地上各种双手拨球与绕身体滚球、各式各样的抛接球、在体操垫上玩球(拍球、单双手转球)。比如:①把球放在胸前,双手分别按住球的左右部分,然后向不同的方向撵;②两个学生为一组面对面站立,每人用一只手按住球,然后各自向相反方向撵球;③教师和学生采用②的方法,教师控制住球,让学生用力撵球等。

二、规范篮球原地运球的动作。在一年级的篮球教学本人认为让学生体会动作,了解运球时手型、部位、指腕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基本口令:两膝弯屈体前倾,自然分指手心空;以肘为轴指腕压,柔和按拍要缓冲。两腿弯曲站,小臂带手腕;掌心空着按,篮球玩的转。在低段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绕口令”是最好的练习导师,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更改口令的内容,主要便于学生记读。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利用小黑板上的卡片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感受体会原地运球这个动作。例如:定数练习、定时练习、运球比多、小组合作运球。

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 篇6

作为小学低段数学老师,什么最重要?我们的课堂要追求什么?以前我会脱口而出:“当然是思维的训练。”最近我才顿悟,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我们的数学,为他们以后学习数学打好情感的基础,这比思维训练更重要,或者说是开展有效思维训练的前提。

一起看看让我受启发的几个小片段吧!

[片段一]找找生活中的线段二射线、直线。

师:大家真会观察,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段、射线,谁能找到生活中的直线,比比谁厉害?

(“比比谁厉害”这句很普通的话通过这位教师的语气,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他们真的很投入地比了。)

生:电线。

生:不对,电线有开始有结束,是线段。

生3:很长很长的毛线把它拉直。

生4:再长还是能量出长度的,不对,直线是不能测量的。

(此时课堂陷入沉思)

师:生活中是找不到直线的。(教师手指放在嘴前做出表示安静的动作)

(教师调皮地说出了答案,学生此时对教师是爱恨交加,恨教师捉弄了他们,爱教师让他们有个自由争论的空间。)

学生恍然大悟,有的学生还在嘀咕,我一开始就觉得没有,老师说有我就以为真的有了。

[片段二]角的概念的教学。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看,角画好了。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我不是画了两条射线了吗?

(教师装得很像那么回事情,很无辜的样子。)

生:这两条射线应该从一个点画出。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能说说什么是角吗?

(教师恍然灸悟的样子,让孩子们激动不已——老师都被我说服了。自己真是厉害啊。满足感油然而生!)

生:从一点画出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师:看看书本怎么介绍角的。

学生迅速找到了答案,并为自己说对了感到自豪。

[片段三]

师:——它是不是角?

生:不是。

生:是。

师: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呢?这样吧,开个辩论会。

生:角应该是尖尖的,可它就是平的一条直线。

师:有道理,我们学过的角都是尖尖的。

生:刚才不是说了什么是角,既然它符合角的概念就应该是角!

师:好像也有道理。

(从不知道到好像有道理,那种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装得太像了,孩子们能不乐意思考吗?)

(生又陷入迷茫,沉思片刻)

师:它是角,是一种特殊的角,下节课我们就要认识它了。

(猜对的同学一阵欢呼!)

(教师用自己幽默的语言,通过小小辩论让学生有所感悟,进一步加深了了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反思]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跟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才能让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横生。

语言的改变可不是一蹴而就釣,可以分几个阶段、几个步骤、几个要点。

首先,要学会“装傻”

“装傻”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激发学生强烈韵探究欲望。教师应在新知的生长点,或者在突破难点的时候预设好“装傻”的问题。例如片段一中教师故意问:“谁能找到生活中的直线,比比谁厉害?”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教师这么一激将,他们就拼命地思考,在脑子里寻找答案,然后出现了错误,再纠正错误,这个“傻”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对直线特征更清晰,而且也有了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有一部分同学一开始就觉得老师的问题不对劲,可是又怀疑自己,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们知道学习要执著,要敢于挑战权威,这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举措。

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的,片段二中的角的,概念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和意义,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手段来教学,如让学生自学,教师自己讲述等。我觉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说出来比较有意义,那么怎样学生引导到“从一点引出”呢?教师故意“装傻”,画了两条射线,但没有公共端点,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马上就有很多同学比较正确地说出了角的概念。

其次,要学会“幽默”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特级教师的课就很精彩,而我们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特级教师的语言魅力上。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一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思维就会活跃,跟教师的距离越小,学生的思维也,就最能完全暴露。学生心理就有了挑战性,不畏惧权威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学生的心理防线完全消失,教学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谓整自己的预设教案,把握住生成中的亮点,很多惊喜就是这样来的。如片段三中,开个小小辩论会就是很好的生成。

最后,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

低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做一些夸张的动作,如伸伸手,弯弯腰,翘翘嘴巴、撅撅屁股……一开始自己会不习惯,可当看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听到他们用喜欢的口吻叫你的时候,我想改变是值得的……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一门值得我们好好探究的教学艺术,把它用好用活,那你的课堂将会无比丰富,无比生动,你的学生将会更加活泼,更加有个性,更加富有创造力!

低段词语教学策略谈 篇7

一、摄取消化要寻“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教材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基础上。在具体的象形中意会、感知, 有助于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词语,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巩固对词语的记忆。所以, 在低段词语教学过程中, 教者往往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物、图画、表情、动作等帮助学生体味词语含义和情感, 进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 让小学生易于接受, 乐于学习。

1. 用动作诠释词语

我们在教学一下课文《两只小狮子》中“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 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 什么也不干。”这句话时, 让学生扮演勤狮子和懒狮子, 离开座位做做那些动作, 让学生们在演示动作的过程中理解词语、体验情感。特别是在教学二下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中的“蹭”, 很难用“摩擦”去解释那种撒娇、喜欢的意思, 就要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模仿中、游戏中感受动物和人类的亲密情感。

2. 用画面演绎词语

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描写秋天景致的三组词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这两个描绘秋天美景的词, 学生最难理解。教学时, 教师只要用一组秋季森林景色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树林美在哪里?在观察与发现中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教师把词语的内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 让学生去体会感悟, 在今后的阅读中如再遇到有关词语, 他们脑海中的形象会更分明、立体, 这些词语随着学生语感能力的不断增强, 随着学生生活积累的日益丰富, 还会自觉地运用。

3. 用故事描绘词语

二年级上册《识字8》呈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在教学前, 教师请孩子们在课前搜集神话故事, 上课时, 教师呈现的是无声的成语故事动画片, 让找到这个故事的孩子在课中配音, 讲一讲神话故事。在听、讲、看神话故事中, 孩子们自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当孩子们再次看到这个词时, 留在孩子们脑海中的不仅仅是这个词语, 还有这个词语背后的神奇故事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情感体验。

4. 用情境感悟词语

在特定的情境中, 学生通过角色体验, 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 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只需教师稍加点拨, 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了。如在教学人教版二下《画家和牧童》“纷纷夸赞”一词时, 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文本中人们对画的夸赞的句子, 然后教师创设一个穿越到现场的情境, 让学生做做不同身份的古人也来夸一夸。教师问:“这位官老爷, 您来夸一句!”学生模仿官老爷的语气回答:“画得太好了, 画得太好了!我真喜欢!”教师再请其他学生模仿秀才、读书郎等来对画夸赞一番, 最后老师小结:小朋友, 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夸赞就叫——学生马上回答是纷纷夸赞。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不仅读懂了纷纷夸赞的意思, 更是学会了不同的夸赞方式, 提升了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二、积累运用要用“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敏锐,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 而要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留心生活, 处处皆是词语教学的源头。

1. 利用生活映像唤醒词语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平常的生活会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片片映像。教师就是要让词语学习放在生活的大世界里进行, 连接生活, 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词语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不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 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词语。如人教版二下《雷雨》“垂”的教学, 教师让学生说说“垂下来”的意思。学生说是“掉下来”的意思, 教师就让学生想想, 为什么这里用“垂下来”而不用“掉下来”呢?有学生联系自己在农村的墙角观察到蜘蛛垂下来时, 有蜘蛛丝连着的。教师不失时机地请学生想想生活中习惯用垂下来的事例, 学生讲到柳树的叶子垂下来了, 小兔子的耳朵垂下来, 实验没成功, 自己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发呆等;再让学生说说哪些时候习惯用掉下来?学生讲到树叶掉下来, 窗台上的花盆掉下来等等。最后教师小结:“看来, 在生活中, 我们会正确运用这两个词了。回忆一下, 我们会发现, 如果一头向下, 另一头连着, 就用—— (生:垂下来) 如果另一头完全分开了, 就用—— (掉下来、落下来) 。”

这样的词语教学先声夺人, 不是仅仅让学生讲出这个词的意思, 而是把解词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对接, 唤醒了学生大脑中积极的词汇库存, 不仅理解了“垂下来”这个词的意思, 而且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以后, 在口语交际以及写话的时候, 学生也会正确运用这个词语了。

2. 利用生活细节辨析词语

教学中常常遇到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 在教学时, 可以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进行鉴别, 在鉴别中进行赏析, 在赏析中达到升华。这种理解具体、真实, 这种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积淀, 并进入潜意识之中。

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荷花》时, 紧紧抓住了“冒”字进行教学。围绕“冒”, 引导学生进行换词,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 打开记忆的闸门, 更换出“长”“伸”“钻”“露”“探”等词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体会“冒”字的不可替代性, 可以进行一次选字填空, 感受词语的精准性。例如, 小草从地下 (探) 出头来, 蚯蚓从土里 (钻) 出来, 小鸟 (伸) 长脖子要妈妈喂食, 机灵的小鱼只 (露) 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 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 想象“冒”的情境, 然后, 教师又通过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 继续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后怎么样?这样, 对“冒”字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解释, 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先引导学生进行换词, 在换词的基础上, 借助文本、借助具体的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使学生对“冒”字理解得实在、透彻、全面。

3. 利用生活实际运用词语

生活和语文是相通的, 只有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沟通起来, 才能深得文章旨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已有的认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利用生活实际运用词语, 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调动相似的经验, 实现与课文有关词句所描写的情境相似匹配, 以使学生在读书中入境动情, 对课文的意境有着深切的感受。

例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幸福”一词的教学, 虽然我们平常经常在说这个词, 但是, 却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体会“幸福”的含义, 教学时, 老师可以这样说:每天早上, 老师来到学校, 听到你们一个个对我说“早上好”, 听到悦耳的问候声, 看到纯洁天真的笑容, 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什么时候你也很幸福呢?

生一:冬天的时候, 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很幸福!

生二:双休日, 爸爸妈妈带我去外面玩我很幸福!

生三:我生病的时候要打针吃药, 我想到不生病健健康康时很幸福!

生四:我过生日的时候, 很多人来祝福我生日快乐, 我觉得很幸福……

虽然这样的幸福学生或许还只是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快乐和享受, 但毕竟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生活化”了。

4. 联想生活场景拓展词语

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 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 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 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 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 提高学生拓展积累词语的能力, 赋予词语以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人教版一下《31回声》“波纹”一词的教学, 有学生问:什么是一圈圈波纹?老师播放池塘里波纹荡漾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有学生说:哦, 我也玩过的, 我向小河里扔石头就会有一圈圈的波纹出现的!教师趁机拓展:是啊, 生活中除了波纹, 还有好多我们见过的“纹”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老师先说一个:斑马身上一道道黑白相间的叫——学生接上:斑纹。教师可以请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说说。有的说, 奶奶年纪大了, 额头上有一道道皱纹;有的说, 妈妈的眼角有一条条鱼尾纹;有的从自己的毛衣上找到一条条花纹;有的说手上有一条条纹路;还有学生拿起一支铅笔请大家看自己手上的铅笔, 看上去像一颗螺丝钉, 身上有一圈圈的螺纹……通过教师的引导, 词语在想象、练说中不断丰满壮大, 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形态。

三、感悟品味要求“道”

词语的字面解释后面有着丰富的意蕴和感情色彩。这正是词语教学追求的“道”——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教学, 可以通过对词语背后丰富情感的挖掘, 感受词语承载的文化, 作者对所描绘事物的情感体验等。低年级教师也不能忽视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二上《从现在开始》一文时, 教师针对“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 神气极了, 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 你们都要跟我一样, 白天休息, 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 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 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 动物们都叫苦连天”这段话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读了这段话, 你觉得小动物们喜欢猫头鹰吗?并请学生找找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有的学生说:我从“叫苦连天”看出大家不喜欢猫头鹰, 如果喜欢就不会用这个词语了;有学生补充说:“叫苦连天”就是说明小动物们恨死猫头鹰了。教师提示学生, 从“叫苦连天”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大家对猫头鹰的情感, 那就再到课文中找找这样的词语, 能够表达出对别人情感的词语。学生又找到了“直摇头、只好”等, 可以看出大家不喜欢袋鼠和很不情愿的心情。还有学生找到了“欢呼”, 说可以看出大家最喜欢小猴子、心情特好等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更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词语中读到了不同的情感, 真是一举多得。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 篇8

很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遗忘速度从快到慢过渡。记忆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因此, 识字要双管齐下, 即“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都要抓。如果我们摆脱传统的重复抄写的方法, 充分利用好外界文化资源, 识字教学就会轻松许多。

一、巧妙设计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 班级文化不仅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的不断熏陶中不断学习成长,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我想:合理, 巧妙的运用班级文化布置这一素材, 也可以对识字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

1、“大做文章”, 诱发学生识字欲望。每当新学期开始, 我们总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大做文章”, 卫生角、学习园地、竞赛角等栏目纷纷出现在学生面前,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 他们对这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很多学生指着某个字大喊:“我认识这个字!”他们在自发地进行学习。学生认识最快的, 记得最牢的, 应该就是教室墙上那些和他们天天见面的汉字。

2、“小小舞台”, 增添学生识字乐趣。低年级儿童爱表现。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 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因此, 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写错的字, 让学生在写字课上书写, 激励他们比一比谁最棒, 优秀的作品让所有的小朋友欣赏。孩子们各个兴趣十足, 书写地非常认真。然后我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张贴, 孩子们在课后时间不时来“瞧一瞧”, 不知不觉中, 这些易错的字成了熟记的字。

3、“学习园地”, 巩固学生识字。很多教师在学习园地栏目中编排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等, 而我则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 如教学完《纸船和风筝》后, 我在学习园地中编入了一首包含课文生字词的儿歌:折纸船, 放松果。扎风筝, 挂草莓。乐坏了松鼠和小熊, 抓住幸福不放手。很多课文教学完后, 我们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儿歌, 把生字词编入儿歌中, 学生对琅琅上口的儿歌总是充满了朗读兴趣, 他们在一遍遍的吟诵中, 巩固了识字。

我还在语文园地中编排一些学生喜欢的字谜, 如:一个老公公穿着衣服太热了, 流了三滴汗。 (滚) 一个王姑娘, 穿着白衣裳, 坐在石头上。 (碧)

总之,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管理, 为我们的课外识字教学服务, 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巧妙利用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天天学习的地方, 于是, 我引导孩子们在校园内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栏, 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我就利用活动课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园, 认一认这棵小树叫什么?那个牌子又写着什么?慢慢地, 学生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和认识, 连复杂的字都认识了。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小组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 到校园的角角落落中找寻你认识的字, 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多的小组为胜。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 在校园里睁大了双眼寻觅着。

我们班还开展了“把学校带回家”的活动, 让孩子们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这样, 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宣传栏、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 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请教呢!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尤其是认字学习。家庭、街道、商店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识字教学时, 重视生活这个大资源, 将新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巩固。

一年级拼音学习后, 我给孩子们分发了一本识字本, 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把生活中认识的字记录在本子中。每周评选一次“识字小能手”。这样孩子们在平时上下学时, 特别留意路边的广告牌、路标等。不知不觉孩子们不但认识了很多字, 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每周末, 我还给学生布置了机动作业:如果周末去超市, 将购物小票带回来。周一的时候, 我将这些购物小票每四人分发一张, 小组合作认认小票上的字, 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我发现孩子么最近爱上了绘本, 我就引导他们在班级里进行, 绘本朗读和讲故事比赛, 让学生在乐趣中巩固识字。

低段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 篇9

一起看看让我受启发的几个小片段吧!

[片段一]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

师:大家真会观察, 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段、射线, 谁能找到生活中的直线, 比比谁厉害?

(“比比谁厉害”这句很普通的话通过这位教师的语气, 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 他们真的很投入地比了。)

生:电线。

生:不对, 电线有开始有结束, 是线段。

生3:很长很长的毛线把它拉直。

生4:再长还是能量出长度的, 不对, 直线是不能测量的。

(此时课堂陷入沉思)

师:生活中是找不到直线的。 (教师手指放在嘴前做出表示安静的动作)

(教师调皮地说出了答案, 学生此时对教师是爱恨交加, 恨教师捉弄了他们, 爱教师让他们有个自由争论的空间。)

学生恍然大悟, 有的学生还在嘀咕, 我一开始就觉得没有, 老师说有我就以为真的有了。

[片段二]角的概念的教学。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 看, 角画好了。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 我不是画了两条射线了吗?

(教师装得很像那么回事情, 很无辜的样子。)

生:这两条射线应该从一个点画出。

师:哦, 原来是这样啊!那你能说说什么是角吗?

(教师恍然大悟的样子, 让孩子们激动不已———老师都被我说服了, 自己真是厉害啊, 满足感油然而生!)

生:从一点画出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师:看看书本怎么介绍角的。

学生迅速找到了答案, 并为自己说对了感到自豪。

[片段三]

师:————它是不是角?生:不是。

生:是。

师:我也不知道, 怎么办呢?这样吧, 开个辩论会。

生:角应该是尖尖的, 可它就是平的一条直线。

师:有道理, 我们学过的角都是尖尖的。

生:刚才不是说了什么是角, 既然它符合角的概念就应该是角!

师:好像也有道理。

(从不知道到好像有道理, 那种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装得太像了, 孩子们能不乐意思考吗?)

(生又陷入迷茫, 沉思片刻)

师:它是角, 是一种特殊的角, 下节课我们就要认识它了。

(猜对的同学一阵欢呼!)

(教师用自己幽默的语言, 通过小小辩论让学生有所感悟, 进一步加深了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反思]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 语言是纽带, 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是, 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 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能否取得成功, 跟教师课堂语言的组织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才能让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横生。

语言的改变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分几个阶段、几个步骤、几个要点。

首先, 要学会“装傻”

“装傻”的目的是明确的, 就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应在新知的生长点, 或者在突破难点的时候预设好“装傻”的问题。例如片段一中教师故意问:“谁能找到生活中的直线, 比比谁厉害?”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 教师这么一激将, 他们就拼命地思考, 在脑子里寻找答案, 然后出现了错误, 再纠正错误, 这个“傻”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对直线特征更清晰, 而且也有了意外的收获, 那就是有一部分同学一开始就觉得老师的问题不对劲, 可是又怀疑自己, 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们知道学习要执著, 要敢于挑战权威, 这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举措。

一节课只有40分钟,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的, 片段二中的“角的概念”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和意义, 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手段来教学, 如让学生自学, 教师自己讲述等。我觉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说出来比较有意义, 那么怎样将学生引导到“从一点引出”呢?教师故意“装傻”, 画了两条射线, 但没有公共端点, 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 马上就有很多同学比较正确地说出了角的概念。

其次, 要学会“幽默”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同样一个教学内容, 同样的教学设计, 为什么特级教师的课就很精彩, 而我们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特级教师的语言魅力上。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 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 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 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轻松, 学生思维就会活跃, 跟教师的距离越小, 学生的思维也就最能完全暴露。学生心理就有了挑战性, 不畏惧权威性,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当学生的心理防线完全消失, 教学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预设教案, 把握住生成中的亮点, 很多惊喜就是这样来的。如片段三中, 开个小小辩论会就是很好的生成。

最后, 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

低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 做一些夸张的动作, 如伸伸手, 弯弯腰, 翘翘嘴巴, 撅撅屁股……一开始自己会不习惯, 可当看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 听到他们用喜欢的口吻叫你的时候, 我想改变是值得的……

浅谈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 篇10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数学是数量的科学。所以教师讲数学, 就要讲数量的规律;学生学数学, 都应当学数量的规律。

统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二年级上下册, 正好缺乏这点, 内容未突出其规律, 显得堆积、零乱, 规律性不强。这是其一。

其二, 强调了横式计算, 削弱了竖式计算。横式计算强调的主要是抽象思维计算, 竖式计算, 强调的主要是形象思维计算。竖式计算, 容易得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相加的规律性锻炼。所以, 现在的教材强调横式计算, 即心算, 即“加强了对小商小贩接班人的培养, 忽略了对未来科学家苗子的培养”。

其三, 由于缺乏规律性的教学和安排, 内容放多少都会觉得不够。这样, 内容杂而乱, 条理性不强, 使人抓不住要领。以至减轻小学生的负担成了一句空话。

小学生, 是人类的未来, 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这很重要。我们每个人, 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 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都来关心他们, 促进他们的成长。这是一项有关人类发展的系统工程。

一、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规律

(一) 关于数的概念及数的由来

1.数的表示

中文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百……

阿拉伯数字为1、2、3、4、5、6、7、8、9、10…100…

2.数是简单事、物抽象出来的

上面数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一 (1) 个苹果、二 (2) 头牛、三 (3) 支铅笔……离开了具体单位, 它就没有意义。反之, 丢掉具体事和物, 可抽象出数字1、2、3、4、…而且还可进行计算。抽象是观察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 数学也不例外。

(二) 数的加法与乘法

由于乘法的本质是加法的集成, 最好把加法与乘法放在一起学习。

1.数的加法

数的加法是把两个加数或两个以上的加数求和的方法, 可用横式相加、竖式相加两种形式来表达。横式相加表征的主要是抽象思维, 现在的教材中加强了该内容。竖式相加表征的主要是形象思维, 它能表现出一位数、两位数及其以上位数加法的宏观规律。后者在现有教材中大大削弱。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 应以形象思维的教育为主, 以后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抽象思维的教育。

竖式相加应以一位数相加为基础, 两位数相加、三位数相加可按一位数相加的规律进行。

(1) 个位数相加

个位数相加有横式相加和竖式相加两种方法。一位数的横式相加与一位数的竖式相加大体上是等效的。因为两者都可以扳手指进行计算。

(2) 多位数竖式相加

二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两位数与两位数相加、三位数与两位数相加、三位数与三位数相加等等, 都可按一位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上述内容如用横式相加进行计算, 对小学生来说有点苛求, 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就算对大人来说多位数相加也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而且容易出错。对培养人才来说, 横式相加对小学生的启发和教育不是很大, 甚至有副作用。要注意:第一位数相加、第二位数相加、第三位数相加的进位, 都用点表示。如,

2.数的乘法

《三字经》中有关数学的阐述是: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意思是:一个十是十, 十个十是一百, 百个十是一千, 千个十是一万。所以乘法的本质是加法的集成。

用式表示:商数 (1) ×商数 (2) =积。商数 (1) 、商数 (2) 可以相互置换。

(1) 九九乘法口诀非常重要

小孩从识数开始就学习乘法口诀, 记住乘法口诀, 在人的一生中都起作用, 所以非常重要。九九乘法口诀可用于加减乘除的计算。

(2) 乘法的计算

乘法的计算过程, 一定要用竖式进行计算。举例来说:商数 (1) 是两位数79, 商数 (2) 是一位数5, 则:79×5=395。

竖式计算表征计算过程:

计算过程: (1) 个位数相乘, 五九四十五, 只记个位数5, 四十寄存于十位数下; (2) 个位数5与十位数7相乘, 五七三十五, 加四, 为“39”, 写在计算式下面。积为395。

(三) 数的减法与除法

由于除法的本质是减法的集成, 最好把减法与除法放在一起学习。

1.数的减法

用式表示:被减数-减数=差

数的减法是被减数与减数间求差的方法。可用横式相减和竖式相减来表达。横式相减表征的主要是抽象思维, 现在推广的教材, 加强了该内容。竖式相减表征的主要是形象思维。

对于被减数个位≥减数个位的减法, 应让小学生反复练习, 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这可扳手指进行计算。

被减数、减数和差都放大10倍, 就成为了十位数相减。都放大100倍, 就成为百位数相减。被减数个位<减数个位时用退位减法。

2.数的除法

用式表示:被除数÷除数=商

(1) 商≤9, 且为整数者, 可用乘法口诀求商。

(2) 商>9的除法计算。建议采用竖式计算。

三、对学生以表扬为主, 多安排一些在玩中学习的内容

(一) 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

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是要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规律。这些规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就足够了。这样, 不必要的作业就不需要安排了。

(二) 在教学法上, 鼓励学生上进是宗旨

教师要关心学生。学生微小的进步, 老师都应当看得见, 学生对老师的鼓励是相当重视的。关于科学的内容, 有些可以安排在玩中学习。

四、讨论

小学初等数学“+、-、×、÷”的教学, 讲什么内容?怎么讲?都值得我们教师深入研究。

笔者的看法是:

1.要讲数学规律性的内容, 让学生听得懂, 好理解。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

2.讲“加法、乘法;减法、除法”的数学规律, 把道理讲清楚。让学生在轻松中学知识。

3.不掌握规律, 无目的地出一大堆习题, 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

低段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篇11

【关键词】识字 写字

“万丈高楼拔地起”,学知识就好比盖房子,需要先打好根基,这根基就好比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生字词。要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这就要求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在识字的基础上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通过文章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我们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课程资源,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我们必须熟知孩子的识字心理,因势利导,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作为小学低端语文的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字形的分析,而应注重整体上的记忆,个别有规律的可以分析,但应适可而止。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方式让学生识字,应该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不要急功心切,不要指望着一课的生字,在一节课内都让学生掌握,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允许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的巩固。

我认为,要有效推进识字教学,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认真备好识字课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注重备课文的理解、分析,还要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进行详细备注。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详细记录字的读音、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标明对不同的生字采用怎样的识字方法;列出容易和这些生字混淆的字,并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区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注明本课出现的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

归类识字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和指导方法。在教材中,一课少则有三四个,多则有十五六个汉字的识记任务,如果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记忆,确实不便于学生记忆。但是如果能把要认的这些字归类、分组的话,就会好得多了。比如,这一课的生字中有几个字可以用同样的识字方法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在说出其中一个字的识字方法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说出同种方法記忆的另几个字;再比如,在要认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的结构、偏旁是一样的,也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指导学生记忆,如一年级上册《操场上》与“手”有关的生字都有“扌”偏旁,下册《识字四》中带有“虫”偏旁的字;另外像一课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也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比较进行记忆,如“狠”和“狼”,这两个字就容易混淆,教学时可以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从读音、从字形分别进行比较,说说哪儿相同哪儿不同,再通过组词、语境中选字训练进行区分。

三、识字指导要有轻重之分

识字指导要突出重点,字字都详教,字字都平均用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简单的、常见的字能记住,但对那些字形复杂的、陌生不常用的字就很难记住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先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了解这一课中的这些字,哪些是学生难记的,哪些是学生熟悉的,在教学时就要重点指导记忆那些难记的字,想出一些更好的、更巧妙的方法帮助记忆它,而对那些熟悉的字不必花费太长的时间下功夫。

四、在语境中巩固记忆

归类识字、重点指导只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障碍。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能够有准备的记忆并且能够独立应用,语境学习是关键的一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加深、巩固记忆最好的办法之一。因此,对认识的这些字特别是要求会写的字,还要引导学生用它来组词、说话,通过组词说话加强对字的认识和使用。在语境中辨析、巩固记忆这些字,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途径。

五、创造复现识字的机会

有效措施就是创造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复现识字写字的机会。每天的语文课,教师不应一上课就急于带着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是应当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对生字进行复习,及时认读前一天或前几天刚学习过的生字。该教学步骤可以借助生字卡片完成,也可以给出一些语境,通过读词读句巩固其中出现的生字。对于学生难记的一些字,教师需要连续几天都指导学生进行认读这样才能不断地加深记忆。当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部件”等识字方法识记时,教师也可以相机板书那些形近的字,加深区别,复现巩固。

六、指导写字,保证书写质量

在近几年小学语文考试中,都有关于写字的题目,而且明确要求“正确、规范、美观”,但教师评分过程中往往是只要不写错别字就给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仅仅只达到了“正确”,却忽视了“规范、美观”,使得书写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事实上,“写字质量”应该涵盖三个方面,一看是否正确;二看是否规范,即间架结构、笔顺、每一笔的占位等;三看写字的兴趣、习惯,是否美观。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对“规范、美观”的认识。

我深信,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汉字与中国文化》王蒙 文汇报》

[3]《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佟乐泉 李枫 广东教育出版社

低段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篇12

一、丰富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能够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口语交际,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交流,从而磨炼自身的语言技巧。教师可以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应用,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环境更轻松活跃,促进学生的自主口语交际,这样才能更好提升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举行一些口语交际活动,以游山玩水为主题,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所去过的景点,并结合课文谈谈自身的感悟。然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主题进行讨论,总结活动中所涉及的口语交际技巧以及方法,教师则加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

虽然口语交际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但包含于语文教学体系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低段学生的语文教材大都较为精致,包含一些动画元素,而且教材内容大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所以从深处看,教材中存在着多种口语交际元素,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对教材进行挖掘,明确一些口语交际训练点,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准备条件。教师可以将声像材料引入口语交际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到各种事物,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口语交际、敢说、能说、巧说,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神笔马良》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段声像资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明确作者所想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以及主人公所遭遇的各种事情。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说,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述。这样在看、听、说等环节的作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口语交际能力也能逐渐提升。

三、紧密联系生活

口语交际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须对实际生活中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捕捉,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多进行口语交际,这样能够更好帮助学生巩固口语交际基础知识,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须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各种细微的事物,并创设出轻松活跃的口语交际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交际平台,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校门到教室这一段路中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搜集口语交际的素材。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标语、宣传栏、各学生的神态等内容。然后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这些素材进行表述,每天都坚持练习,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优化评价模式

有效的评价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面对以往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教师必须注重对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在实际评价时,教师须注重语言的准确、得体,及时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了解规范的口语交际方法。

例如,在进行口语练习时,当学生说话声音过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提高声音的宏亮度,确保词汇的准确,并多给予鼓励,在肯定学生努力成果的同时耐心指导学生更好提升自我,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结语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如果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不高,将会导致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给后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口语交际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印依妮.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12所小学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左颖.浅谈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2).

上一篇:政策协调机制下一篇:PLC可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