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法规化(共3篇)
规划的法规化 篇1
海洋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 也是支撑人类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发展海洋事业关乎民族气运、国家兴衰,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勾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中浓重的一笔。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的海洋发展方略, 明确了海洋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使海洋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也赋予了海洋工作者更加艰巨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政策法规和规划司作为国家海洋局的业务部门, 承担着拟订海洋发展战略和政策, 建立和完善海洋法规与制度, 实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 监测评估海洋经济运行, 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等职责。因此, 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管理海洋、维护海洋、建设海洋的方针思路, 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要求, 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全力推进海洋发展战略与规划工作。科学制定海洋发展战略, 合理规划海洋发展方式, 是切实贯彻“十八大”关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 以及保障我国海洋事业顺利运行的前提。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方面, 探索建立战略研究的长效工作机制, 深化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做好联系服务高咨委的工作, 及时通报海洋事业进展情况;组织开展海洋软科学研究, 广泛吸纳各界力量展开对海洋战略和海洋各项事业发展领域的研究。在推进规划工作方面, 抓紧做好《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宣贯和组织实施工作, 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启动海洋规划动态研究, 研究制定编制海洋规划管理办法和评估办法;继续推动《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审批, 做好实施宣贯工作;适时启动“十三五”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国家层面规划的预研工作。
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年工作。海洋能力建设和基本建设项目是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基础保障, 是发展海洋事业、全面推进海洋工作顺利开展的载体。按照“项目建设年”的要求, 要梳理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不断提高能力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 探索建立能力建设项目责任制, 建设海洋能力建设管理系统;二是加大新申报项目的前期论证和统筹工作,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继续做好竣工项目验收收尾工作, 尝试开展有关项目后评价工作;四是继续推进南海保障建设、极地破冰船、国家深海基地、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项目等的立项、审批和建设。
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管理能力。“十一五”期间, 我国海洋经济的增速超过13.5%, 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近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4.5万亿,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可以说, 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会成为新时期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引擎。按照“十八大”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 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管理基础, 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 拓展管理职能, 不断提升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推动建立全国海洋经济管理部际联系会议工作机制;二是做好首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 摸清我国海洋经济的“家底”;三是完善全国和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 健全海洋经济的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四是继续深化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合作, 研究建立银政共享的海洋经济项目库, 并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五是深入总结全国海洋经济试点工作经验, 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推进海洋立法工作。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维护国家海洋经济权益, 依法管理海洋事务, 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法律保障;加强立法, 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建设美丽海洋的重要基石。一是组织推进全局立法工作, 统筹全局立法项目的选题、研究、起草进程, 促进全局立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二是继续加强与立法部门的沟通, 争取立法机关对海洋立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三是继续推进《国家海洋局海洋维权巡航执法规定》《海洋基本法》《南极活动管理条例》《大洋矿产资源法》等立法工作。
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公共权力的使用与公共资源的利用, 是国家海洋事业统筹、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思想, 规范海洋系统依法行政能力, 提升海洋系统依法行政水平。一是组建法律专家库和运行海洋法律专家委员会, 充分发挥海洋法律专家在立法、行政管理、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的咨询作用;二是全面推进海洋系统依法行政工作, 组织梳理国家海洋局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许可、处罚、强制、征收依据, 抓紧开展行政复议规范化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 制定出台《海洋听证工作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办法》《国家海洋局听证工作细则》, 适时开展海洋听证制度培训和专项检查, 组织做好海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听证专项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三是全面推广海洋督察工作, 强化海洋系统层级监督。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海洋事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蓝色血脉, 要以史为鉴, 不能漠视海洋、疏远海洋, 而应发展海洋、拥抱海洋;要以邻为鉴, 不能目光短浅、固步自封, 而应协调合作、共生共赢;更要以己为鉴, 避免重走过去陆域经济发展中重空间开发、轻生态效益, 重增长速度、轻发展质量, 重眼前利益、轻深远谋划的老路,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贡献力量。
规划的法规化 篇2
1.法规是国家按照国家利益和社会意志制定和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执行的法律和作为法律规范的各类规章的总称。2.根据我国宪法,国家的立法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立法行式包括: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法律③全国性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地方行政规章
4.宪法和法律的制定程序: ①法律草案的提出②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法律草案的通过④法律的分布 5.宪法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①编制规划②法规草案的制定③法规草案的审定④行政法规的发布 6.法规的实施包括:法规的遵守和法规的适用。7.法规的遵守是指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和公民以法规来规范自己的活动和行为。
8.法规的适用包括司法部门的司法行为和行政部门的执法行为。
9.城市规划法始于英国1990年的《住房、城镇规划等法》。
1947年制定了现代历史上的第一部城市规划法——《都市计划法》
10.城市规划法规的发展历程:①解放前:学习西范围界线蓝线: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益的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需要依法给予补库、渠和湿地等城市水体保护和控制地域界线。偿。5.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商品房区别(③④⑤⑥为4)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不同点:征收的实质是强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区别)制收买,主要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不存在返还问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府主导,开发商开发 ②题;征用的实质是强制使用,只是使用权的改变,廉租房:低收入人群,租用费用包括:租金补贴和征用土地使用完毕后应即可返还被征用人,是一种实物补贴 临时使用土地的行为。总之,土地征收是土地所有③房屋成本:经济适用房有土地出让证④售租政权的改变,土地征用是土地使用权的改变。策:经济适用房只能出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⑤出售对象:经济适用房适用于城镇中中低收入水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平⑥价格确定:经济适用房是政府指导价格 4.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6.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包括内容: 表国家行使。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②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5.土地用途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③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④提6.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⑤预测城市人口规模⑥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和自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⑦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7.如何确定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所以的土地,由则 ⑧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标 权; ⑨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永远非农业建设的,7.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①城市规划区范围 ②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地使用权; 方②建国初期五十年代:学习苏联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停滞期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逐渐发展⑤二十世纪90年代后:法律法规逐渐健全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原《城市规划法》废止。第二章
1.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①城镇体系规划②城市规划③镇规划④乡规划⑤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①总体规划②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①控制性详细规划②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规定。2.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3.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5.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6.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7.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8.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
9.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 ①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②强调城乡规划结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
③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④严格了城乡规划修改程序
⑤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⑥对行政的监督与制约
⑦强化法律责任⑧法律授权建立完整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11.新的城乡规划法与旧法的区别:
①名称不同。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②章节条数不同。旧法7章46条,新法7章70条。
③新法删除了旧法的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的改建”,增加了“城乡规划的修改”和“监督检查”。
第三章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可能出填空)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①政府组织②专家领衔③部门合作④公众参与⑤科学决策的原则。
3.城市总体规划包括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②中心城区规划 4.四线:
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绿线: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的控制界线 紫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③城市建设用地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⑤城市历史文化和遗产保护 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⑦城市的防灾工程 8.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①纲要文本②说明③相应的图纸④研究报告 9.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10.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内容: ①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②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③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④根据交通去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⑤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第五章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2)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主要依据: ①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②建设项目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 ③建设项目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④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⑤建设项目对于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以及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协调 3)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范围和具体规划要求 2.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有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德行为。4.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①居住用地七十年;②工业用地五十年;③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④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⑤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5.土地使用权出让采用方式:①协议;②招标;③拍卖。6.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予。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7.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去得的土地使用权。前款土地使用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8.划拨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第六章 1.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问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⑥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法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共八个,答五个以上)2.土地征用与土地征收联系区别(大题)1)土地征收:国家为了社会经济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经济所有土地变化为国有土地。
2)土地征用:国家依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强制取得民事主体土地使用权的行为。3)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相同点:都是为了公共利
规划的法规化 篇3
近日, 桂林市城管支队四大队将精心制作的12块“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专刊”板报和300多份相关宣传资料, 送进七星区12个社区, 让广大市民方便学习和认识国家的有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自觉遵纪守法。此举受到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笔者在七星区桂大社区看到, 10多个市民围在桂大社区门口, 观看“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专刊”。该专刊约为2米长、1.2米宽, 上面介绍了《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告诉市民如何自觉遵纪守法, 不乱搭乱建、不乱扔乱倒垃圾、不损坏树木。
桂大社区负责人对笔者说, 这种宣传形式很好, 让广大群众通过学习认识到乱搭乱建、随意破坏环境卫生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懂得用学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通过深入宣传, 社区干部前往制止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和现象, 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同时也可以教育群众不要盲目搭盖违法建筑, 避免搭盖违法建筑带来的经济损失。她希望这样的宣传形式长期坚持下去, 并不断丰富宣传内容, 让群众喜闻乐见, 发挥更好的宣传效果。
【规划的法规化】推荐阅读:
城市规划法规考试重点05-15
注册规划师真题法规05-23
注册城乡规划师法规10-21
城市规划法律与法规考试重点总结07-08
2023注册规划师法规答案(基本核对)08-18
2021关于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教学探讨05-30
征地的法律法规05-16
企业正规化的管理07-09
学两部法规的体会07-19
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