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

2024-10-03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共12篇)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 篇1

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大多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1996年秋在省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又能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于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这个过程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能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教师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而且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的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1. 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 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 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教师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 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绝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 篇2

课堂的主要课型有三个: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要想展示课堂精彩,预习课堂的充分则至关重要。只要在预习课上充分准备,预习到位,学生才能展示课。下面是我的一节的预习课安排记录,请各位师生指正点评。

生预习语文的方法:

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

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心到、眼到、口到还不够,手也必须到。边读边用笔在文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下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作者、作者的其它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等。

人云:“学者先要会疑。”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课上,通过师生的互动,你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补自己的不足。

点,关键在于坚持运用养成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语文学习轻松起来。

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做好“备课”和“备学生”这两项工作,设计好导学案。备课首先是就是阅读课文、教材、教参、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重其次是“备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动活动等相关教学设计,并要对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要有所预测和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与方法。最后就是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基础上生实际、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诱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进行拓展创作的导学案。这是上好“杜郎口模式”实验课堂展示课和反馈课的基础。

论:主要完成本组内存在的问题,小组长可以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对学”或“群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部记下来。

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杜郎口模式”实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师退居“二线”,课堂学生由过去的满堂灌的对象变成了学习的主人,由过去的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接受了六年、甚教学模式后,一下转到“杜郎口模式”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难免有些不适应,说白了,就是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学才行。在这个时候失,必须为学生释疑解难。绝不能在预习课中,在发下了导学案之后,教师就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及题。特别是在目前,在“杜郎口模式”实验的初期,师生都对这种教学模式掌握得还是不够透彻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活动课 篇3

一、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展示所学知识

在活动课当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去登台献艺,表演课文内容,从而使其从中受到熏陶。如学习了一些经典课文,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精彩的故事情节演出来。我们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些小品等,并挑选出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去表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捧着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他们的表演,让学生从中去体会诚实的可贵。其实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过程。又如,在教学《巨人和孩子》时,学生编排了童话剧,班里六个学习组,表演了六个版本的巨人,他们演得活灵活现,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感到吃惊,这次的“演出经历”会令他们终生难忘。

教师还应让全班学生边看边思考:谁演得像?哪些对话是学生自己加上去的?合适吗?在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活跃了学生的生活,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活动中健康成长,这要比我们劳心费神的讲解更有意义。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1.语文活动课变音乐课。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的知识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借助音乐在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才、提高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可围绕课文内容,搞一些音乐活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为三月谱曲》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三月里的小雨》《春天在哪里》等旋律优美的校园歌曲。

2.语文活动课变美术课。绘画是展现于空间,诉之于视觉的一种艺术,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语文活动课中,结合课文,让学生用图画形式再现课文的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山行》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绘制一幅图画;教学《春天来了》中的景物描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春景图》。这种语文活动课必将会妙趣横生,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图书,上好阅读指导课

课堂内容的扩展与延伸就是拓展阅读内容。如我们学习了《雪姑娘》后就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有关的精彩故事,然后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又如,学习了《燕子》一课后,可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和文章,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把学生带入了图书室,犹如鱼儿游入了浩瀚的大海,鸟儿飞向了广阔的天空。看好报,读好书,让学生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去阅读,并在阅读中做到积累知识,在阅读中做到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当我第一次把学生领进去图书室时,他们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各取所需,然后坐下来,全神贯注地陶醉在书香里。我们的课堂有时真的很尴尬,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可奈何地听,现在终于有所改善了,学生自主学习了,活动多了,课堂是热闹了,可是语文味道却很淡了。我们很茫然,感觉迷路了,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图书馆里,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书。平时上课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在这里也能找到最爱,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原来就在这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鼓勵学生动起手来,把读书的收获展示出来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学生从图书馆里出来,我们还要及时地让学生整理读书心得,或制成优美的读书卡,或写一篇读后感,或摘抄文中优美的语段,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内容从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到内容简介、我最喜欢的人物及最精彩的情节,再到感悟。每周、每月或每学期,我们都进行评比,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并使学生兴高采烈地把成果展示出来。久而久之,读书就会成为学生的爱好,图书馆将成为是学生最好的去处,好的习惯将会使学生走向成功。

“教无定法”,只要学生快乐,有收获,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要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经验,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语文活动课更丰富多彩,让学生更加难忘语文课,更喜欢学习语文。

如何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 篇4

●李利琴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课外外进进行行的的各各种种听听、、说说、、读读、、写写活活动动, , 往往往往以以其其形形式式的的多多样样性性, , 内内容的丰丰富富性性, , 方方式式的的个个性性化化受受到到学学生生的的青青睐睐。。教教师师要要善善于于指指导导学学生生的的实践活活动动, , 使使其其和和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相相互互促促进进, , 相相得得益益彰彰, , 以以提提高高语语文文教教学学效效率, 培培养养学学生生的的语语文文能能力力, , 提提升升人人文文修修养养, , 并并使使学学生生在在实实践践中中磨磨砺砺悟悟性, 丰丰厚厚学学识识, , 提提升升境境界界。。

一一、、激激发发学学生生学学习习的的自自觉觉能能动动性性, , 大大胆胆参参与与, , 积积极极尝尝试试

苏苏霍霍姆姆林林斯斯基基说说过过““学学生生智智力力主主要要表表现现在在手手指指上上””。。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突出出一一个个““动动””字字, , 要要充充分分发发挥挥学学生生的的主主观观能能动动性性, , 积积极极创创造造性性, , 在在参与、、尝尝试试中中发发现现、、体体味味语语文文的的精精髓髓, , 在在实实践践中中获获得得真真知知。。如如学学习习了了《创造造宣宣言言》》, , 为为了了培培养养学学生生的的创创新新精精神神, , 我我布布置置了了““超超市市型型””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动:: ( (11) ) 搜搜集集有有关关创创造造的的名名人人轶轶事事、、名名言言警警句句, , 并并在在班班内内交交流流;; ( (22) ) 观观察、调调查查周周围围的的人人、、事事, , 发发现现并并思思考考创创造造的的价价值值;; ( (33) ) 采采访访一一位位““创创造造之之人”, , 写写一一篇篇采采访访报报道道。。学学生生通通过过自自主主、、合合作作探探究究收收集集了了大大量量资资料料, , 并并亲身走走向向生生活活, , 走走进进社社会会, , 调调查查访访问问。。在在实实践践活活动动中中, , 学学生生通通过过大大胆胆尝尝试, 积积极极参参与与, , 各各方方面面的的素素养养得得到到锻锻炼炼与与提提升升。。此此外外, , 他他们们不不但但获获得得了了真知, , 还还受受到到很很好好的的情情感感教教育育。。语语文文课课真真的的上上出出了了““活活力力””, , 上上出出了了““效效益”。。

二二、、调调动动学学生生的的参参与与积积极极性性, , 多多渠渠道道、、多多侧侧面面地地开开展展活活动动

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课课要要能能吸吸引引学学生生, , 让让学学生生积积极极参参与与, , 就就要要形形式式多多样, 多多渠渠道道、、多多侧侧面面地地组组织织安安排排。。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课课上上得得成成功功与与否否, , 多多半半取决于于学学生生是是否否有有较较强强的的组组织织能能力力、、自自控控能能力力, , 是是否否能能做做到到思思想想集集中, 全全身身心心地地投投入入, , 而而这这些些都都取取决决于于学学生生是是否否有有浓浓厚厚的的兴兴趣趣。。这这兴兴趣趣来自于于教教师师的的积积极极引引导导和和灵灵活活组组织织。。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一一般般要要开开放放性性强强, , 给学生生以以自自由由的的空空间间, , 可可让让学学生生选选择择喜喜欢欢的的方方式式, , 如如组组织织诗诗歌歌朗朗诵诵会。在在形形式式上上, , 可可以以以以比比赛赛的的形形式式进进行行, , 也也可可以以以以表表演演的的形形式式进进行行;;在在活动情情境境的的创创设设上上, , 可可以以走走向向大大自自然然, , 也也可可以以走走向向社社会会大大舞舞台台;;诗诗歌歌内容可可本本着着各各人人的的赏赏析析趣趣味味自自由由选选择择, , 也也可可以以自自创创诗诗歌歌, , 自自己己朗朗诵诵。。这样既既提提高高了了学学生生的的兴兴趣趣, , 又又培培养养了了创创新新思思维维能能力力, , 开开发发了了智智力力, , 拓拓宽了视视野野。。

三三、、给给每每个个学学生生都都提提供供展展示示自自我我的的机机会会

教教师师的的职职责责在在于于有有效效组组织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 , 不不能能让让其其成成为为少少数数学学生生的的专利, , 平平等等地地给给每每个个学学生生提提供供机机会会, , 让让他他们们在在活活动动中中充充分分展展示示自自己己的的才能。。并并有有意意设设置置情情境境, , 发发挥挥每每个个学学生生的的特特长长, , 让让他他们们在在活活动动中中认认识识自我, , 更更新新自自我我, , 超超越越自自我我。。如如学学习习了了《《提提醒醒幸幸福福》》, , 可可设设计计以以下下几几种种作作业: ( (11) ) 以以优优美美的的笔笔调调描描绘绘出出你你认认为为幸幸福福的的时时刻刻;; ( (22) ) 以以““幸幸福福””为为话话题题, , 开展一一次次演演讲讲活活动动;; ( (33) ) 《《提提醒醒幸幸福福》》中中说说, , ““不不要要管管以以后后的的风风霜霜雨雨雪雪, , 让我们们先先把把麦麦子子磨磨成成面面粉粉, , 烘烘一一个个香香喷喷喷喷的的面面包包。。””古古人人云云, , ““人人无无远远虑, 必必有有近近忧忧””, , 那那么么该该享享受受现现在在, , 还还是是该该考考虑虑未未来来??请请开开一一个个小小组组辩辩论会。。 ( (44) ) 就就““幸幸福福的的场场景景””作作一一幅幅画画。。学学生生可可任任选选其其中中一一种种作作业业。。

四四、、科科学学制制定定实实践践活活动动目目标标, , 培培养养学学生生刻刻苦苦钻钻研研的的精精神神

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是是一一项项手手、、脑脑并并用用的的活活动动, , 要要在在实实践践中中求求得得真真知知, , 就要有有探探究究精精神神和和不不言言败败、、不不放放弃弃的的毅毅力力。。现现在在的的学学生生大大多多是是独独生生子子女, 平平时时娇娇养养惯惯了了, , 做做事事缺缺乏乏毅毅力力, , 在在实实践践活活动动中中, , 让让学学生生严严格格要要求求自自己, 磨磨炼炼自自己己, , 督督促促他他们们长长期期坚坚持持下下去去。。如如坚坚持持观观察察积积累累, , 坚坚持持让让学学生生在生活活中中学学语语文文、、用用语语文文等等, , 这这些些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 , 都都能能让让学学生生得得到到意意志、品品德德方方面面的的锻锻炼炼。。

总总之之, , 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动是是学学生生求求得得真真知知, , 实实现现全全面面发发展展的的重重要要途途径。在在丰丰富富多多彩彩的的实实践践活活动动中中, , 学学生生充充分分接接触触社社会会新新信信息息, , 获获取取新新知知识, 培培养养和和发发展展多多种种能能力力。。随随着着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和和教教育育的的发发展展, , 语语文文实实践践活活动的重重要要性性和和必必要要性性会会更更加加充充分分地地显显露露出出来来。。

( (怀怀安安县县职职教教中中心心) )

中学语文课本选编了不少鲁迅的小说作品, 如《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文中的人物, 学生可能耳熟能详, 但对于这些悲剧的美学意义, 老师们涉及的可能寥寥无几, 学生更是不懂悲剧美, 甚至没听说过。个中缘由与教者没有此概念或认为没必要提及不无关系, 这显然有悖于审美教育的精神, 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痛定思痛”———悲剧的美学意义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小说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痛定思痛”是教学鲁迅小说的一大目标, 也是审美教育的目标。审美教育, 即美育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鲁迅小说的悲剧美以美感教育为主。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 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 从而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美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完美个性、健康人格的人。而美好或感动源于悲剧, 悲剧的美学意义就在于通过悲剧人物的苦难或灭亡, 一方面唤起读者同情与怜悯这种感性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能深入领会主人公悲剧命运给人的启迪与教益———“痛定思痛”。显然悲剧的美学意义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的悲剧小说在这一点上更显其深度。

二、理性思考———审美教育的极致

一般来说, 学生较易受悲剧悲、痛、怜等情绪的感染, 而对悲剧美的理性思考是学生不易达到的, 是审美教育的极致。假如教者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赏析悲剧美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理性思考其主旨, 这样的文章教完也就完了,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并没有留下某种持久的震撼或难忘的共鸣, 没有震撼和共鸣, 也就不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烙印。课后, 学生的那点儿受到感染的情绪也就很快变淡, 最后忘却。如《阿Q正传》, 它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农村雇农的悲剧。它的美学意义远远不止于让学生同情可怜又可悲的阿Q, 也不限于让学生知道它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总结, 真正应理性思考的是它对懦弱国民的批判, 是阿Q这个典型形象的某种象征意义, 借此来唤醒千千万万落后守旧麻木的旧中国人民。这种理性思考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它的意义, 它可以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做人的尊严和培育起他们对自己负责任的坚定信念。

三、小人物的悲剧———人性的呼唤

悲剧人物一般来说是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正面人物, 亦即好人, 我们接触较多的是英雄人物, 如普罗米修斯、屈原、项羽等, 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崇高的悲壮美, 这些英雄人物“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极为明朗的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 , 学生极易感受。然而鲁迅的目光多集中在社会最底层人物的身上, 描写的是小人物的悲剧, 如下层劳动妇女祥林嫂, 贫穷落后的农村雇农阿Q, 穷困潦倒百无一用的知识分子孔乙己。他们的悲惨遭遇和不幸死去, 除了使学生感到悲伤生出怜悯, 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罪恶外, 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隐含的那种对人性的呼唤与思考, 作者那悲天悯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人性的沉思贯穿于全文, 显示出其敏锐而理性的精神追求。

如何上好少先队活动课 篇5

内容摘要: 我们要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把握他们的情感、意识、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当然,要注意少先队活动课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辅导员老师必须在确定主题上下功夫。我们可以借助活动课这个阵地,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锻炼机会。

少先队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八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必修的活动课。《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认真落实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把握组织属性,注重少年儿童良好思想意识的培育,不是知识传授,不同于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这一《纲要》的提出,真正把少先队活动课列为学校教育教学一个必不可分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少先队活动课的重要性。少先队活动课可谓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如何上好低年级的少先队活动课呢?下面浅谈几点想法: 一.更新观念,重视队活课

学生行为的转变是从观念上的转变开始的,只有当辅导员真正体会到队活课的无穷教育潜力,才会在行动上积极起来,精心地设计并上好队活课.作为此课程的关键设计者与参与者---辅导员应具有高瞻远瞩的智慧,具有广阔的视野,可预见性地进行策划与协调.长期以来,少先队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坚定信念,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从观念上转变, 不能把少先队活动课上成班会,也不是辅导员的“个人演讲会”,不能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认识对学生进行说教。我们要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把握他们的情感、意识、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要精选与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生为主体,师为主导

少先队活动课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态度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强,教育效果就越好。所以,中队辅导员担任的角色应是一位“思考者”或“指导者”,需要在主题和形式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下工夫。

在课程的准备、组织和开展中,我们应积极地让每位队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意愿,让他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与班级融为一体,使队会活动课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辅导员老师要不断地吸纳更多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与学生共同参与 ,把平日教师的讲台变成今日学生展示的舞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在《论教育》一文中提出:“智育的任务就是对人的智慧和认识能力的培育。”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组织和参与,能够从中得到锻炼,提高认识。

三.明确主题,政治启蒙 主题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它就好比是一首乐曲的基调,起着“定音”的作用。为了保证少先队活动的实效性,辅导员老师必须首先在确定主题上下功夫。主题要小一点儿、近一点儿、实一点儿,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根本、源头,使学生觉得主题内容和自己息息相关,能说得出,演得象,做得到。

辅导员老师可根据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实施指导纲要来确定, 也可结合教育规律,教育重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当然,要注意少先队活动课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像赵国强老师谈到的六方面:一是爱党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了解并感谢党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了解并敬佩90多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和推进的大事,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道理。二是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带领队员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认识并理解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的象征和含义;三是爱中华民族教育,要队员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很重要;四是爱人民教育,尊重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学习他们的品格、知识和技能;五是感知幸福生活,六是感知中国与世界。根据低年级儿童身心的发展,确定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每学期教育计划的实施,确定规律性主题。

如一年级新生入校,他们对学校的情况不了解,为了使他们能尽快进入学生的角色,尽早的适应学校的生活,需要对新生们进行入学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像《我爱学校、我爱班级》、《我爱五星红旗》、《我爱祖国妈妈》等题目。

2、配合重大节日,设计庆典,纪念性的队活课。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具体到每个月都有一个完整的主题教育中心,中队辅导员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教育中心的内容,配合日历中的重大节日,精心安排和设计队会课,使学生适时地接受思想教育,并以此得到升华。如《继承先烈遗志、做跨世纪的主人》(清明节)、《党啊,亲爱的妈妈》(党的生日)、《祖国在我心中》(国庆节)、《妈妈,您辛苦了》(三八节)、《老师——辛勤的园丁》(教师节)等.四.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少先队活动课不再是“思想品德转化”的单音重弹,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可采用形象有趣的手段,如歌舞、游戏、情景剧等,寓教于乐。在开展“妈妈,我爱你”活动时,学生提前准备节目,有的是诗歌朗诵,有的是歌曲演唱,有的是跳舞,还为妈妈设计了充满创意的祝福感谢卡片,课上,还录制了妈妈们讲抚养孩子发生的趣事、难事等视频,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写下对妈妈说的悄悄话等,这样的课,是让人难忘的。

五.氛围和谐,有人文性

少先队活动课应是具有人文性的,师生在一种美好的氛围中共同组织进行着!列宁说过“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学生只有理解了你的情感,了你的情感,你才能引导他们步入真理的殿堂。课上,辅导员要进行婉转的情感传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每位学生,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存在,整个班级的民主气氛浓郁,存小异求大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我们可以借助活动课这个阵地,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锻炼机会,这样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才能!民主和谐的氛围让老师和学生们轻松自由地呼吸,感受队活课带来的新鲜气息。

六.开发资源 促进升华

作为教育的行动者,我们要有敏锐的教育视角!我们要突破教室的限制,去拓展空间,创造新的活动方式、方法。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它可以是“说教”,也可以是“对话”;可以是“授受”,也可以是“交流”;可以是“引导”,也可以是“互动”.或是将家长请进学校,开展家校互动, 这样的教育将更具有感染力。家长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孩子的各种活动,他们熟悉的行业或者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增长孩子科学知识或社会知识的话题。

少先队时期是每个孩子生命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教育时期,我们要继承发扬少先队的好经验好传统。上海社科院代表倪新明受团中央委托起草的《致全国辅导员信》中,号召全国辅导员“学习广博的科学知识”,指出“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充实头脑,以便用知识之光燃起孩子们心中智慧的火焰。”低年级辅导员要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来,虚心向优秀同行学习,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真正构建起既有鲜明的组织特性,又能与学校整体课程协同发展的少先队课程,使少先队活动真正成为学校整体发展腾飞的强有力的翅膀。参考文献

[1] 刘福国 《班主任工作概论》,重庆出版社.[2] 叶澜 《新编教育学教程》第三编学校教育活动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央团校《少先队工作文件选编》 [4]赵国强 《少先队辅导员培训》

(随州广水市应山办事处第二小学 张祖亮 何慧)

浅谈怎样上好少先队活动课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每当听到这首有朝气,有力量的少先队队歌,我马上会变得兴奋起来。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少先队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什么又是少先队活动呢?它有什么意义呢?少先队活动是以少先队组织为中心,以广大少年儿童为主体而开展的群体性活动。它是少先队组织向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少先队员在组织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共产主义,争取全面发展的途径。因此,开展少先队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校少先队活动现状

少先队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举行一系列大中队主题队会活动,由于我校是一所初中学校,处于团队衔接阶段,因此,初中阶段少先队活动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队呼号的含义,深入理解队的性质与任务,接受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教育。近年来,我校少先队工作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少先队组织逐步健全,阵地也在不断完善。学校也通过各种途径,让辅导员走出去,去拓展视野,去参加各种培训,去学习,去不断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我发现,学校的少先队活动课尚存在薄弱之处,例如:主题选择不够新颖,内容重复,形式主义强,教育效果不够明显,不足以吸引学生等问题,少先队活动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二、如何上好少先队活动课

经过多次培训,我对少先队活动课又有了新的认识,针对怎样上好少先队活动课,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制定《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的意义和价值。2.要把少先队主题队会当成一节课来上,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有总结、有评价。(我校每周四都设有一节少先队活动课。)

3.少先队主题队会课,中队辅导员必须参与其中。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兼任,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中队辅导员的角色担当应该做到认清一身二任、钻研辅导业务、尊重队员意志、善于出谋划策、发挥组织功能。

4.少先队活动课的设计要层层递进;不墨守陈规,要不断创新;结合本校或本班实际,贴近队员们的生活;要有流行时尚元素的加入。

5.活动过程要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以小队或社团等形式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

6.要改善队会形式,走出教室,摆脱课堂模式的影响,它是实践体验活动不是课堂教学,要多进行接地气的活动。

7.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例如:要开展“中国梦”的一系列活动,要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梦”,用队员们能理解的语言具体的讲给他们听,讲中国梦的内涵、历史、目标、发展过程、意义等等。)8.在进行少先队活动过程时,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必须佩戴红领巾,要注意在整个活动中的用语和礼仪。

三、活动案例展示

通过开展很多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活动,大大提升了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对少先队工作的深入理解。根据学到的经验和具体实践,回到学校,我们也举行了一系列“中国梦”的主题中队会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案例一

我校在初一·(11)中队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队会观摩活动课。

这次主题中队会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活动开始,学生们慷慨激昂的齐唱国歌和少先队队歌,把大家带入了一个庄严神圣的氛围。接下来是精彩的节目表演,男生小合唱《大中国》,让我们一起感受了中国美,歌曲的节奏朗朗上口,精彩的说唱部分更是引起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情景剧表演《英雄王二小》,小演员们的表演引得大家捧腹大笑;配乐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深情表达了新一代的少先队员们对祖国的热爱。同学们在中队会中阐述了自己对“梦想”的理解,围绕“我的梦想”进行班级大讨论,让每位同学都畅谈自己的“中国梦”。“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文艺兵,下到基层去给群众演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主持人,最好是主持焦点访谈(因为我的名字就叫焦点)”、“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班主任老师说太好了因为她有接班人了)”„„同学们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愿望和梦想,畅想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并树立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决心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学好知识,打好基础,锻炼身体,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和勇气实现“中国梦”。千千万万条红领巾的梦汇聚在一起成了中国的梦,让我们的中国强大不再是梦。最后,同学们邀全体师生共同齐唱了歌曲《我的中国心》。中队辅导员的呼号和讲话,更加鼓舞起队员们的信心:“有追求,就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

活动结束后,我们还有幸邀请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共青团的蒙杰部长和内蒙古心理咨询协会副秘书长魏刚老师先后为我们做了讲话,及时提出了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对孩子们的中国给与肯定,这极大的鼓舞了这些满怀热情的孩子们!

此次主题中队会,用“中国梦”凝聚力量,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激励学生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才。而中队辅导员作为引导者也参与的恰到好处。“我的中国梦”将引导同学们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虽然有不足之处,但相信以后我们会取长补短,更加努力。此次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那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看到了他们天真烂漫的一面,这使我更有信心带领他们把少先队工作做得更好!

案例二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吸毒人群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6月26是世界禁毒日,锡市一中初二·(11)中队开展了“真爱生命 拒绝毒品”主题中队会活动。活动由大队长宣布开始,出旗、唱队歌。接着主持人上场出示美丽的罂粟花图片,让大家认识到它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危害。接下来的节目表演有小品,孩子们的表演十分投入,十分形象,赢得阵阵掌声;有女生小合唱《童年》,唱出了孩子们自己的心声;有游戏环节,这让前来观摩的其他班级同学也参与其中,设计的非常好;有配乐诗朗诵,三句半表演的朗朗上口,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接着大家开始讨论: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有的同学说吸毒会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有的同学说吸毒会使学生过早走向社会,最终荒废学业;有的同学说吸毒会导致身体染上各种疾病„„最后辅导员提到,禁毒是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责任,鲜艳美丽的花季怎能有罂粟的盛开?幸福的生活决不能被毒品破坏。请谨记:每年的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大家要“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禁毒人民战争中,我们是宣传员、是战士、是先锋!同学们请举起右手向毒品宣战吧!辅导员领读„„

最后活动在辅导员老师慷慨激昂的讲话中结束。案例三

为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初一·(7)中队举行了“安全在我心”主题中队会。

队会上队员们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案例小故事、小品、话剧表演、器乐表演等形式,向同学们讲授了遵守交通法规,在校园内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通过主题中队会,同学们懂得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特别是队员们表演的话剧《中奖了》,结合当今短信诈骗案件的特点,警醒同学们不要受到短信的诈骗。队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将队会推向高潮,极大提高了队员们自我防范意识。

此次中队会使队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做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并且勇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宣传法律常识,弘扬法制精神。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30-02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以研究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关系为内容的实践性课程。所以,我认为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入生活去探索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让学生自主去选择,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于生活,回归童真,回归自然,使学生顺利的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与活动等获得丰厚的体验;在活动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对学生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可通过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等途径进行评价,评价时应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

二、让学生自主发展,为学生提供空间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合作者。所以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心理氛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规定学生必须学什么,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引发的兴趣,而产生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去研究,肯定研究的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目的。

三、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拓展中提升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机会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不能只看掌握知识的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只看别人传授知识掌握多少,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新性、开放性。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现和重复,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知识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与生,生与生的交往,而是各种参与人员、合作人员的交往,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的人格趋于完善。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与社会人员为学生提供多种的条件和机会,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调整。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活动课 篇7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封闭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 常常难以有序进行, 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 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 因而往往难以落实, 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 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 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 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稿) 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 我们就意识到, 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 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 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 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 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 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 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 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 因而, 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语文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 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 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 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 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 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 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 几节课下来, 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 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 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 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教师切忌越俎代庖, 喧宾夺主。课前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 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 相机行事, 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 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因此, 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 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 应按照分类要求, 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 适当分工, 适当轮换, 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 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 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 活泼有趣, 让形式喜闻乐见, 学得轻松愉快, 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 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 热闹有余, 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 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 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 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 认真检查学习效果, 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 又实实在在, 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 又都各有收获。

四、语文活动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 而不是“理论型”的, 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 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 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 去体会, 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 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 学生通过参加活动, 得到感性认识, 经过反复, 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 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 更是切实有用的。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 篇8

一、乐于奉献, 更新观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学好语文必须在听、说、读、写上下工夫, 光凭在语文课本上下工夫是不够的。目前在农村初中, 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的压力, 许多语文老师都把语文课外活动课变为语文辅导课, 进行补缺补差了, 有的干脆当作课内课进行正常的语文教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在课外要多读多写, 但因缺少必要的评价和检查而形同虚设。久而久之, 学生的语文分数虽然上去了 (中考时与城里相比差别不大) , 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跟上。另外, 家长只看分数, 不看能力,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看课外书时, 不但不鼓励, 反而加以指责, 打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语文成绩下滑的原因。要改变这一现象,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不能让名利左右自己, 不能违背语文的教学规律, 要知道, 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 不可一日而就, 不能只依靠老师的强行灌输和大量做题来完成。如果这样就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表现, 最终害的是学生。因而教师应先更新自己观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不只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其次是要改变家长只要分数而不要素养的观念, 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他们懂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明白听、说、读、写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还应让他们知道,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光靠课堂, 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要让他们积极配合学校, 鼓励、培养自己的孩子课外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因为即使课外活动课上得很好, 对提高语文分数也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观念更新了, 老师才愿意上语文课外活动课, 否则, 会落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二、因地制宜,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就必须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的做法就是带领学生“玩”。通过玩,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语文。语文课外活动课是学生“玩”的最佳时机, 教师要因势利导, 让语文学习潜移默化地融入“玩”的过程中, 通过“玩”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的“玩”法如下:

1. 放下课本, 走上操场

青少年的天性就爱玩, 老师可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课,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有计划地把学语文这一任务巧妙地融入其中。如:老师让学生走到操场上, 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游戏, 先让一个学生随便说一个字, 如“好”, 再按一定顺序, 让下一位同学接这个字, 在规定时间内, 用普通话大声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好人”或“好人一生平安”, 再让下一位同学接“人”或“安”说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 以此类推。当有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没能接上, 就要被罚, 让他 (她) 走到圆圈中唱歌、跳舞、说笑话、讲故事等。通过这一活动, 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大众场合下用普通话大声说话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克服胆怯的心理。此游戏可由易到难, 逐步加大语文学习成分。如开始时, 接的字可用同音字替代, 可以说一个词, 也可以说一句或几句话, 随后加大难度, 不准用同音字替代, 并且必须说一句或几句话, 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除此之外, 还可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讲相声、表演小品等活动, 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游戏结束后, 可以请大家谈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和感受, 最后再要求全体同学回去后把此活动的主要过程写下来, 在下次活动课时读一读, 比一比, 看谁写得详细、生动, 同时布置下次活动的任务。通过这一活动, 同学们玩得开心, 同时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 可谓一举多得。

2. 走村串户寻传说

除了爱玩游戏之外, 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听故事, 我们这里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 如牛郎织女、二郎神下凡、朱元璋的传说等等。另外, 我们这许多地名的来历也都带有传奇色彩, 如滁城的鲜鱼巷、沙河镇的白米山、九面塘等, 再加上当地现代新闻人物的传奇故事, 如大王镇的王伍舍身救母的故事等可谓资源丰富。我就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走村串户, 请年长者给他们讲故事, 再让他们把听到的故事进行整理, 写成栩栩如生的小故事, 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课, 让他们把收集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 最后老师再把同学们收集到的故事编印成册, 注明作者, 发给大家, 让他们去阅读, 读完之后再讲给家人或朋友听。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3. 走进名著, 走近作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高的荣誉感, 根据这一特点, 老师可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课开展读名著、讲名著、评名著的活动, 来引导大家逐步走进名著, 走近作者。如举办名著专题故事会, 名著知识竞赛, 名著人物赏析, 名著作者的成长经历等。通过这些, 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作品, 了解作者, 进而激发大家读名著的兴趣。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活动课 篇9

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处理好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 摆正自己的位置,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必须使形式生动活泼而又切实有效。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但只追求形式是不行的, 还应讲究实效。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教案。什么课文适宜抢答竞赛, 什么课文适宜进行朗诵比赛, 什么问题可进行现场辩论……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去设计。如:在教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时, 我就创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作自我介绍。 (1) 开学第一天, 你在校园里偶遇同班一位不知名的同学, 两人互相介绍与提问; (2) 新学期刚开学, 你参加班干部竞选, 作自我介绍; (3) 某单位正招聘一名学生形象代表, 你前去应聘。这三种情境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语文活动课还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如果仅仅是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的话, 我想这也不是活动课的主旨。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参与其中, 化被动为主动。以前的语文课堂, 是优秀生表演的舞台, 后进生只是陪衬。后进生由于基础差、反应慢, 虽有兴趣参与活动, 却很难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抢答、演讲中, 后进生相形见绌, 致使他们失去自信和参与活动的勇气。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 必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所以, 语文活动课要顺利进行, 还须让成绩中下层的学生动起来, 发掘他们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而要调动中下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语文活动课一个难点。中下层学生大部分缺乏自信, 不敢参与任何活动, 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引导, 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让他们重拾自信, 从而参加到活动课中来。记得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我让学生发挥想象, 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还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 班上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顿时神采奕奕, 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 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 后因太紧张, “竹篓”翻了, “捕鸟”失败。这时帮他们分析原因, 吸取教训, 再来一次, 结果获得了全班同学的鼓掌肯定, 从而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为学生打开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但学生的知识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获, 语文活动课要以课堂为主, 课外为辅, 课堂带动课外, 课外成为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 特别是山里的孩子, 过寄宿生活, 课外资料又少, 这些造成他们的视野狭窄, 语文水平低, 课外的补充就显得重要了。老师就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 鼓励学生平时多看报, 课后常去学校阅览室充电, 在假期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等等。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 篇10

一、开展竞赛活动

事先要确定好竞赛的方法和内容, 让学生开动脑筋, 自觉参与,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竞争气氛中较好地完成任务。

1. 接龙游戏。

接龙游戏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按照要求和一定顺序, 逐个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这种方法既巩固了旧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的灵敏性。如:学了乘法口诀后, 可进行背口诀的接龙游戏, 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抢答活动。

在数学活动中, 可以出一些饶有趣味的数学题, 让学生进行抢答, 鼓励创新性答案, 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 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操。

二、找规律

在数学活动中, 自选一些富有规律的数学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 进而发展思维, 增长智慧,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填数。

一些数学趣题, 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 可根据要求和给出的条件, 让学生填上适当的数, 从中发现规律性的特点, 启发学生的智慧。例如: () + () + () = () x () x () , 让学生想出三个数, 填在 () 里, 使它们的积跟它们的和相等。填数的题型很多, 一堂课教师可以选定一个知识内容, 层层导入, 让学生从记忆型思维向理解型思维、逻辑思维转化, 最后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 自编题。

在活动课中, 可先出基本题型, 令其观察、分析、理解、掌握特点、寻找规律, 并依次去编题进行验证。如:5+5+5+2=5x3+2=1 7, 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 想出简便的算法, 然后鼓励学生编出同类式题,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运用乘法口诀的能力。

3. 感受神奇。

在找规律的数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探索神秘、奇特、玄妙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在惊叹之余, 产生神奇感, 萌发摘取数学桂冠的强烈愿望, 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创新, 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数学活动课的方法不拘一格, 教师可以精心、巧妙安排, 灵活运用, 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感受学习的快乐, 起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 篇11

一、对教师的要求

1 要有积极的学生观

树立学生是主体、学生有价值、学生有潜能、学生有悟性、学生能成功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丰富的情绪情感,有自我反省和纠正错误的能力,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2 确立辅导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师生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信任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教师肩负着学生先成人后成材的社会责任;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身教重于言教。

3 要有班级管理的能力

有和学生心理相容的亲和力;有和学生相近的语言;有较机敏的洞察力和深刻的问题剖析能力;有对课堂整体的驾驭能力;有学校心理辅导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等沟通技术。

二、必要的课前准备

1 将本节课的主题、学生谈论的话题、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在课前交给学生准备。

2 将所需的调查问卷、才艺展示、小品、故事等交给学生准备。

3 准备课上所需的多媒体设备、幻灯片、板书、剪纸片等。

三、课上要求

1 一个核心

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2 两个符合

心理活动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心理学原理。

3 三个原则

一是团体互动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运用多种活动模式,增进团体成员互动,尤其要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

二是经验分享原则。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交流的安全、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开放自我的宽松环境中,表露自我,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情感体验,分享彼此的经验。

三是自助助人原则。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自助助人。

4 四种基本模式

(1)认知模式:这一模式突出“知”,让学生把外在认知内化为自我领悟。

(2)活动模式:以活动为主,通过泻、议、导、行,即学生合理宣泄,广泛发表议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行为改变这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3)训练模式:以思维训练为主,对学生进行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4)调控模式:以对学生不良情绪,如考前焦虑、情绪冲动、烦恼痛苦的调节为主,让学生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学会情绪转化,自信、积极、勇敢、快乐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5 六种活动形式

(1)游戏:将游戏寓于心理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讲文明、爱学习、守规则、懂纪律的道理,尤其适用于小学低年级。

(2)情境创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角色扮演:通过相关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增进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4)问卷调查:可以加强心理活动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5)问题讨论:是心理活动课中最基本的形式,通过分组讨论,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自助助人的目的。

(6)辩论会: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在辩论中学生的口才、辩才得以展现,学生的观点看法、选择判断得以明了,学生的爱好、倾向得以表露,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明辨了是非,使外在的认知说教转化为自我的认识,这种形式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6 六个做到

(1)主题明确:多个环节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活动目标明确。

(2)注重实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较突出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3)参与面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尤应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发言。

(4)体验真实:学生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充分暴露出了心理问题,情景交融,以情感人,课堂具有感染力。

(5)气氛宽松:学生思维活跃、踊跃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民主平等。

(6)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让学生内心感受愉悦、轻松。

四、上好心理活动课的十个避免

1 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

2 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

3 避免由于选题过大、目标过空导致对主题挖掘不深、不透。

4 避免活动设计平行并列而不是逐层递进。

5 避免看似学生表面活动很多,但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苍白无力。

6 避免学生认知需要提升时,教师跟不上,点评不到位。

7 避免教师自我封闭的心理和自我优越的体态。

8 避免自卑、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敢发言而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

9 避免由于学生发言过于随意,而导致课堂缺乏正面导向。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 篇12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日益加重, 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为此,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也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立足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在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方面, 我们努力实践并进行总结。在具体活动中, 应在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针对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特点, 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践中,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心理健康活动课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具有其特殊性, 在形式上则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 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础技巧, 如倾听、共鸣等。教师一旦进入活动, 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 坦诚地面对学生和自我, 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境, 面带笑容, 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形象思维丰富, 感性认识充分, 教师的思想、情绪的微小变化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 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 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实感。

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应让学生对每次活动的内容、目的有明确的认识, 并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敢于沟通、乐于交流。小学生天真活泼, 只要他们从心理上接受, 就能大胆地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有的学生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这就说明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能让学生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二、贴近生活, 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因此,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 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 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1.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心理辅导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生活情况, 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 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 产生共鸣。如, 在《快乐在哪里》的活动中,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自己不快乐。结果不容乐观, 却能激发教师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 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的责任心。

2.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为此, 教师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有针对性地围绕活动展开讨论, 在活动中融入音乐、舞蹈、美术、、小品表演、游戏等艺术形式。例如, 在《两个小人儿》的情境练习中, 可以让学生表演:我去买东西, 售货员多找了我几块钱, 我会怎样做;妈妈整天出去打麻将, 我很生气时我会怎样做。当多种活动形式直观且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就会更容易从中体验乐趣, 并且有所收获。

三、重在感悟, 实际运用

心理健康活动课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成心理知识传授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在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和思考。如, 在辅导《怎样面对失败》时, 可以让学生讲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 教师也可以讲讲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 使学生有所感悟。即使学生的感悟各有不同, 教师也应尽量做到不妄加评判,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上一篇:点匹配算法下一篇:国有电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