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来了

2024-10-18

中国人来了(共12篇)

中国人来了 篇1

将于8月25日-2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华南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NEPCON South China 2015) , 承接了电子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将为2015创新电子制造设备、自动化技术开启一次全面的检阅。

据了解, NEPCON South China2015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子制造行业盛会之一, 借助举办地深圳独具的全球性国际视野, 众多国内外创新电子制造技术将在本次展会得到很好的呈现。同时, 电子展还将与“2015深圳国际电路板采购展览会 (CS Show 2015) ”同期同地举办, 强强联合覆盖更全面的电子制造上下游企业, 在为电子生产厂商、高品质观众提供绝佳展示、交流和贸易平台的同时, 还将引领电子制造业话题向更广的纵深发展。

中国人来了 篇2

中国人要来了,中国人要赶往的是什么地方呢?片名暗示出这个问题,而从片子来看,这个立场就是国际社会。影像记录的内容是在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中国人在那些地方施展的动作给当地人带来的影响,总结下来有些人能接受,有些人不能,介于毁誉参半之间。当我看了之后还是有些惊讶,因为在自己每天面对着四面墙坐着重复的运动的时候,一些曾经和自己生活在一片土地的人已经将自己的活动插足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我心中由生出一丝敬佩之情。同时我感受到祖国发展的`脚步超过了我想象的空间,我的脑子里不禁提出一个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长期以来,我不是特别认可自己成长的环境,因为我没有感受到幸福在自己的成长和奋斗中。但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确受到了世界上的关注,使其他国家感受到了压力和威胁。这里面包括了曾经最强大的美国。但这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领域,这也是这部记录片主要表现中国的地方。

当某个人得到你的认可,你就不会在歧视他,你会视他作为你的对手。一种相当的精神较量,平等的人格品质。当我们的经济不断壮大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太多这样的待遇,反而更多的是受到谴责和诟病。在非洲占了不少市场,在南美参与破坏森林,在美国一些反对者,一点都不喜欢我们的政治体制。我可以看出在其中的受害人和一些自由主义分子(这个我不太确定我的描述完全符合影像中的内容)完全不喜欢我们的国家。我没有理由和资格去谴责这些人,这是因为我在看了这个片子之后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多么的匮乏和片面。只有真相才能解开所有人的疑惑。

中国茶饮:拐点来了 篇3

中国茶饮料市场的2011年,是否遭遇拐点?虽然年度报告还未给出最终结论,但随着热辣夏季的过去,甚嚣尘上的战场复归平静,行业内的玩家们却无法再平静。截至2011年11月底的数字表明,近10年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迅猛增长的茶饮料行业,在2011年终难续昔日辉煌。这份答卷略显沉重。

那么,茶饮料这一品类,是否魅力依旧?还是将面临品类的首个寒冬?

品类步入成熟期 行业成长日益放缓

其实从1997年即饮茶饮料面市,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14个年头。对于这个品类市场的成熟与否,行业内不成文的方法不是以市场旺销为标准,而是以一部分特定消费者和小范围消费氛围的出现来评判。纵观茶饮料品类发展历程,从“什么是茶饮料”到“茶饮料是什么”,到现在的“茶饮料还是什么”,茶饮料已经走过导入期、成长期,品类整体进入成熟期的初级阶段。近年茶饮料市场,一方面冰红茶、绿茶的市场地位仍然保持强势,且正进入次品类的细分阶段;另一方面新兴品类的产品,如三得利黑乌龙茶、阿萨姆奶茶等,也将有机会在消费者认知中形成独立品类,茶饮料市场新格局逐渐浮出水面。那么,尽管2011年的茶饮料市场增速放缓,但机遇同样也是与挑战并存的,面对200多亿元的市场空间,各企业又怎能不垂涎?

回过头来看2011年的茶饮料市场,新品类(包括非茶饮料)成熟起来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分割市场份额,这种转移势必影响传统茶饮料(冰红茶、绿茶)的销量;加之2011年年初的塑化剂风波直接影响了以台资企业为主的茶饮料市场;且从2011年起,行业绝对的龙头企业康师傅从营收角度考虑,调整了冰红茶的包装材料及单支规格、降低了消费者促销等市场费用,这些举措都成为导致这一品类销量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增速放缓并未影响其行业的绝对领导地位

从整体行业的角度来看,茶饮料品类一直都是中国饮料市场中的主流品类,2010年更是以94亿升的市场总量占据了近17%的饮料市场份额;麦肯锡的预测也表明未来的5年内,茶饮料将继续和碳酸饮料、果汁、含乳饮料并称中国饮料的“四大品类”。

一份来自2010年的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茶饮料已经成为即饮饮料市场渗透率最高的品类,平均受访者的周饮用频次高达3.58次;而近年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对于自然、健康的愿望变得空前高涨,作为中国传统饮料的茶饮料品类不仅继承了数千年来的饮茶文化,同时也符合了消费者心目中日益清晰的饮料消费观念和选择趋势(当然,或许会有同行或专家指出前文所陈述的饮茶文化与即饮茶饮料的消费者差异,过分强调“茶”的韵味及雅致会不符合中国茶饮料市场以年轻人为主的实际情况,过度偏离“茶饮料”的特征存在一定风险。但在消费者的认知中,茶饮料“健康、无添加”这一产品属性,确实优于其他饮料品类)。

行业竞争激烈 新品崭露头角

尽管过去的10年,茶饮料市场给业内人士展现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诱人景象,但市场保持着康师傅、统一两大领导者主导的“二元法则”格局,新品牌始终表现平平。不过,就如《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偌大的市场蛋糕,行业玩家又怎能不想分食一杯羹?

在2008年和2009年,两大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分别正式进入即饮茶行业,意与康师傅、统一形成对立格局;2010~2011年,养生堂无糖系列东方树叶产品进军茶饮料市场,天喔茶庄更在多年沉寂后,意图通过金系列占领高端消费群;同期三得利水果茶、娃哈哈蓝莓冰红茶、绿茶以细分产品概念进一步深挖空白市场机会。都可以看出行业巨头做大茶饮料市场的决心。

消费者需求分化 细分次品类趋势明显

饮料市场是一个“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游戏,所谓专家预测,也不过是一种赌博。中国饮料市场的特殊性使得无前人之路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日本和台湾饮料市场因为消费者消费意识的类似,尚且可以给到我们一些启发。

同中国一样,日本人受茶文化的影响颇深。中国乌龙茶在日本占有相当的市场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伊藤园推出的全球第一款PET包装茶饮料便是以我国的乌龙茶为原料,由此可见一斑。日本茶饮料市场的发展略早于中国,目前完全进入市场饱和的成熟阶段,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2%,但人均饮料的消费量却是中国的3.8倍。在这种行业背景下,日本的饮料市场呈现出高度创新的景象,每年推出的约1000种新品中,仅有3种左右能从竞争中幸存下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对健康的关注,饮料业者已经不仅仅把眼光局限在年轻的消费者身上,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开发的茶饮料都在一定的消费群体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不同的产品诉求使得茶饮料这一品类呈现出百鸟争鸣的状态。以产品名称为例:中国的茶饮料品牌走的是四平八稳的路线,比如“冰红茶”、“绿茶”、“茉莉花茶”、“乌龙”、“铁观音”等,一方面由于品牌引导品类发展,行业领导者的先锋作用使然;另一方面则是与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阶段有关,太过天马行空或过分强调创意的品牌非常容易走上“创意派”的误区,通常会让消费者因不知其所云而放弃购买。而日本的茶饮料产品已经走过这个过程,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理解程度较高,所以产品名称往往别出心裁,新鲜别致,如“乌龙香茶”、“红茶传说”、“玄米茶”、“十六茶”、“叶之茶”、“生茶”、“午后红茶”、“新秋茶”、“旨茶”、“绿水”、“玉露茶”、“初心茶”等,不仅个性鲜明,便于记忆,而且富有东方茶文化的韵味,同时又为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创意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在中国茶饮料近10年的历程中,也曾经有许多品牌在不同阶段进行过类似的尝试,但大都黯然收场,可口可乐曾历时3年推出的“茶研工坊”,上市时也是轰轰烈烈,但最终没有逃过失败的厄运。这里我们无法详述“茶研工坊”的整体策略是非功过,单说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之于产品定位的意义。2005~2008年是中国茶饮料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的主流产品是冰红茶和绿茶,消费者对于茶饮料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茶饮料是什么”的阶段,而“茶研工坊”却过早地对品类进行了分化,强调“创新美味的健康即饮绿茶”这一概念,显然是与消费者对茶饮料的认识相悖的,一些人会出于品牌的创意而购买这个新牌子,但仅有好奇心并不能形成固定的消费群;又因为“茶研工坊”仅仅停留在概念创新的阶段,产品同概念两张皮,没有赋予品牌明确的个性和定位,同时也忽略了对消费者的教育。理想之下,先驱和先烈可能就是一步之遥。“茶研工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时至2011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当初的“茶研工坊”,当初其饱受诟病的目标消费者选择“高端和小资”已经不再是争论的焦点,行业内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与主流消费者有偏差就一定是不对的,在目标消费者的选择上,“茶研工坊”最初设定的消费群体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许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其他定位相对高端的品牌产品的成功,都可以说明“茶研工坊”做细分次品类的策略是可行的。以1997年台湾统一公司推出的“左岸咖啡馆”为例,这款产品上市之初,台湾市场的包装咖啡饮料价格是10元~15元新台币(罐装20元),且竞争非常激烈,为了避免竞争,统一公司选择了价格较高的空白价格区间,将同样类别、相同容量的饮料卖到25元。头一年,左岸咖啡馆就卖了400万美元,左岸咖啡馆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端品牌。是什么让消费者接受了25元一杯的高价?左岸咖啡在上市之初选择17岁~22岁的年轻女士作为目标对象,她们诚实、多愁善感、喜爱文学艺术,但生活经验不多,不太成熟,她们喜欢跟着感觉走。她们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品牌付出超过正常价格的溢价,同时也感受得到那些能投射她们情感、内心需求的产品以外的东西。而左岸咖啡馆的概念能刺激消费者在想象中产生一种真实、强烈的反应,它和消费者的关系,就像一本喜爱的书、一册旅游摘记,在你享受一片独处空间时,它随手可得,带你到想去的地方。

对历史和文化更深于咖啡的茶而言,细分次品类的方法不仅仅是这一种:从产品属性来看,作为茶叶发源地的中国,产品品类繁多、口感丰富、功能各异,目前市面所售的茶饮料所发掘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从品牌价值和文化的属性上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瓶茶饮料、一个饮料企业敢于标榜自己有多深谙博大精深的中国茶饮文化;从现代营销角度看,深入中华饮食文化的茶饮拥有众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饮用者,而这些饮用者中,仅仅是相当小的一部分人群在饮用即饮茶饮料。

Chinese tea 就是品牌

仍然以日本市场为例,同中国茶饮料调味茶占主流的市场情况不同,日本市场的茶饮料,大多数是无糖的,除了口味以外,消费者会关注茶叶的品类、茶园产地、制茶工艺等更贴近饮茶习惯的属性。2002年,雀巢日本公司推出的“中国绿茶”在视觉和文案上都更着重表现出茶品类本身的特征,其铃木京香出演的电视广告文案如下:“我要绿茶/哪一种?/黄山绿茶/黄山绿茶,中国十大名茶!”又如同年伊藤园推出的ぉ~ぃぉ茶电视广告《饭团篇》,其广告文案:“茶一加热/原味就容易出来/好与不好立即就知道了/伊藤园从茶叶开始/就是专门用来泡热茶喝的/说到茶叶/还是伊藤园/

ぉ~ぃぉ茶。”这些“茶叶”、“产地”传统饮茶元素的运用,都为中国茶饮料市场的未来发展确立了一个可以尝试的机遇和标准。

当然,即饮茶饮料十数年的发展历程毕竟太短,不同的观点或许会从营销、消费者角度来挑战上述思路,目前中国茶饮料的市场现状中仍然有太多需要茶饮料企业面对的难题。就像总有人喜欢拿立顿的成功诟病中国的茶叶没有品牌,但是从来没有人拿肯德基、麦当劳去跟法式大餐做比较。一个是标准化生产下的千篇一律,一个是巧手妙心下的风情万种。茶叶是天地间的灵物,中国茶是中华文明的浓缩,独一无二。喝茶与喝中国茶,其实是不同的;同样,喝茶饮料和喝茶之间,也是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中国茶饮料市场的2011年,是否遭遇拐点?这时是否已经可以给出答案了呢?不管各位答案如何,2011年的茶饮料市场,确实需要反思。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这些“茶叶”、“产地”等传统饮茶元素的运用,为中国茶饮料市场的未来发展确立了一个可以尝试的机遇和标准。

中国人来了 篇4

当时有句话说:“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这正是“大国经济”的真实写照。

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期。转型之后,中国买卖的东西、输入输出的产业势必有所变化。而这些变化势必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劳动力成本优势变劣势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外移将不可避免。一些条件具备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盟、印度等)很可能承接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并带动当地经济进入一个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的上升期。

目前,中国已步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在全球收入水平的排名相比二十年前大幅提高。1990年,全世界比中国贫穷的经济体只有20个(以人均GDP衡量);而到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110个。这意味着,如今世界上已有110多个经济体比中国更具劳动力成本优势。

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以上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中国的人均GDP估计在2年内就会超过8000美元,5年内则会超过10000美元,届时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就会变为明显的劣势。

劳动力成本的劣势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产业链与供应链配套、国内市场潜力等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中国向更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就变得水到渠成。这从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基地布局的变化中可窥一斑。

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

过去一个品牌想进入成都市场很简单,去大商场做做宣传基本就可以了,拿下几个主流商圈,把点全部布好,基本上生意就做得七八成熟了。

现在却不行了,因为城市在开发,消费者在外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市在扩容,原来的一环现在成了市中心,三环变成了二环,楼盘聚集区变成了消费聚集区,变成了厂家的商圈。

以上海为例,目前大大小小的商圈有两百多个,基本上都成规模了。在未来,有限的大商圈变成无限的小商圈,甚至分散成微商圈。

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势”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

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

转型,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死。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

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

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

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

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

比如我曾经服务过的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我们给创意的“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

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

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

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

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

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

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是自己骗自己的。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

所以,企业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褚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

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也不看好。

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

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

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

2015年考验老板的一年

2014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

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2015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创业英雄会崛起。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篇5

由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从一开始的校服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校服被英国学生戏称降落伞(其实他不知道他身上穿的校服已是好的),很显然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学生的观念,中国教育注重的是服从权威,这里的权威便是老师、纪律、校长、领导等,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对老师绝对服从,就像其中的一位教师所认为的中国的学生是最听话的(可能是因为他教授的中国学生好的原因吧);而英国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从学生的能力入手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思索,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和权威,他们在课堂上实际是把老师看做朋友而不是管理者。

从第一周开始就因为巨大的差异引发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便是纪律问题,中国老师们不得不在每堂课用很大的心思去要求学生保持安静,用心听讲,可一向自由惯了的英国学生显然不会那么听话,因此在影片中会看到很多不和谐的画面,以致英国中学方面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中国教师维持纪律,效果也不太理想;第二就是授课方式的区别,中国教师主要运用中国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讲并且课下还要安排一些练习进行巩固,可很多英国学生并不能适应,有的只能坚持一会就失去兴趣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干扰其他学生,甚至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反抗教师,连英国中学校长听了一会课后也感觉很煎熬,其实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只是受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学生无从发泄而已,最后便是学校的时间安排,英国中学的学生一般下午很早就会放学回家自由支配时间了,而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还要继续在学校上两节自习课,早上也要早起,总的来说中学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差不多是英国学生在校时间的两倍。

虽然最后考试结果出来显示中式教育在最后的测试中取得了胜利,可总感觉这样的教育下的学生失去了一些东西,也许也正像英国中学校长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教育下的孩子的童年很不快乐,总之由于中国和英国文化的教育体制的巨大差距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不同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显然英国已经意识到自己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开始着手改变,中国是不是也该做出一些改变呢,不过对于其中出现的中国教师在国内授课时用英语授课的场景让我很欣慰,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国际竞争中不会因语言而落后,只是这样的场面只能出现在大城市的先进学校,对于广大的乡镇农村学校何时才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呢,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很是期待也会不断努力去实现它。

小心,中国婆婆来了 篇6

初见洋媳妇,婆婆很满意

王建军和老伴杨红旗还是头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飞机。尽管儿子王恩在电话里再三保证绝对能在机场接到他们,但杨老太太的脚刚踏上地面心里就慌起来。周围全是高鼻梁深邃眼睛的洋人,说的是自己听不懂的话,万一找不到儿子,连回国都成问题。

走出机场,杨红旗松了口气。写着自己和老伴名字的大纸牌在人群里格外显眼,举牌子的正是四年未见的儿子和腆着大肚子的媳妇凯莉。

什么都没有凯莉的肚子更吸引杨红旗的视线。那可是王家的金孙啊!还没等她开始嘘寒问暖,媳妇的笑脸已经贴到她脸颊上。“欢迎你们来到‘梅国’的家!”贴面礼,拥抱礼,不但自己享受到了,连老伴也免不了俗。

“现在不觉得是有伤风化的行为了?”王建军小声打趣老伴。在国内时,杨老太一在电视上看见男男女女又是抱又是亲的,铁定会给人家贴上“有伤风化”的标签。

“这叫入乡随俗。我觉得很好,看我这媳妇对公婆多热情,比那些见到公婆就冷着脸的中国媳妇好多了。”也许是因为凯莉的大肚子,也许是因为偌大的机场就儿子和凯莉是自家人,觉得亲切,杨红旗对媳妇的第一印象格外好。

凯莉漂亮又懂礼貌,还苦心和儿子学中文讨好二老,除了语言沟通上的些许障碍,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为条狗就要报警抓你妈?

儿子的家在美国一个小镇上。车刚停下,院里就传来一阵狗吠声。

王恩知道母亲怕狗,急忙解释:“妈,你不知道,这狗可忠心了,跟著凯莉都快八年了,比我都早认识你媳妇呢。性子也温顺,就算你咬它它都不会还嘴的。”

杨红旗心里有些小堵。儿子明知自己怕狗,难道就不能让媳妇和她的狗做出一点小小的让步,先把狗送到别处,等他们回国后再接回来吗?可她还是嘴硬,“不说我怕不怕狗,怀孕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在家里养狗,那狗有病菌的,万一害到孩子怎么办?”

王恩抚摸着热情迎接他们的金毛大狗Ken,“我们已经带狗检查过了,没有携带弓形虫,放心吧,很安全!”

怕什么就招惹什么。Ken异常兴奋地朝她扑过来,一声尖叫后,惊慌失措的老太太操起一只鞋就朝狗扔去。

打狗也要看主人。狗主人凯莉有些生气了。王恩头痛地夹在媳妇和父母间,“妈,在美国不能对狗这样粗鲁,会招来警察调查的。如果定性为虐待动物,还可能坐牢。凯莉不希望你再对她的狗这么凶了,她真的会报警的!”

还没进屋喝口水,儿媳妇就要为了一只狗报警抓她!杨红旗气得脸都红了:“为了一条狗,就这么威胁她婆婆?我老王家供不起这尊美国菩萨,我和你爸现在就回中国!”

凯莉赶紧上来抢行李,王恩也急了:“妈,这是美国的法律。在美国,儿子家里媳妇是唯一的女主人,她说了算;同样,如果岳父母来我家,就是我说了算。”

杨红旗讪讪着放下行李,没有儿子的帮助,她连机场都不知道怎么走,更别说回中国了。

60岁的老太太有啥好性感的

在儿子家住了三天,轮到老王不高兴了。“有这么当父母的吗?亲家大老远从中国飞来,就打了个电话,连人影都见不着!太不把人当回事了!”

王恩赶紧当和事佬:“爸,之前不是说好了过两天就会有个家庭聚会吗,凯莉家正在筹划这事呢。他们只是想让见面更正式一些!”

家庭聚会定在凯莉婶婶家配有游泳池的“豪宅”中。凯莉的母亲是位身材发福的高个子妇女,一阵贴身的见面礼仪后,“中美会谈”终于在互相吹捧中开始了。

凯莉的母亲对杨红旗的旗袍赞不绝口,“妈,凯莉的母亲说您身材很好,是一位性感女郎!”王恩翻译说。

“哟,这都多大岁数了,还性感女郎!”杨红旗有点害羞,都60岁的老太婆了,谈什么性感。可好听的话女人都爱听,礼尚往来,拍马屁的话跟着就回了过去:“你跟亲家母说,中国人喜欢皮肤白净的女性,所谓‘一白遮百丑’,她是白人,自然是个大美人啊!”

中国老知青收获美国粉丝

凯莉的婶婶带老两口去后院看她的菜地,里面零星地长着几棵发育不良的白菜。

“这是我亲手垦种的,”婶婶对自己能种出菜的成绩很是满意,“邻居们都很羡慕我的菜地呢。纯绿色的蔬菜。”

听完儿子的翻译,老两口有些不解,这美国人还真不谦虚!就这么巴掌大一块地,这么几棵没精打采的菜,就让邻居羡慕了?都什么眼神啊!想当年他们当知青时,面对的可是上千亩的农场,那才是出“种菜能手”的地方呢。

心里怎么想,那话就怎么冒出来。王恩的翻译让美国亲家目瞪口呆:你们曾经将上千亩荒地开垦为良田?你们种过稻子麦子高粱玉米?曾经种的白菜都能长手臂这么长?

一大帮围观菜地的美国亲戚立刻拿出崇拜超级英雄的灼热眼神围观老王俩。

杨红旗把腰挺得老直。放国内,知青可是大片大片的,没想到在美国还成了香饽饽。“嘿,种菜算什么,我再传授点中国的养生秘方中国功夫给你们,保证高血压高血脂都降下来。”

凯莉的亲戚们立刻成了王家二老的粉丝。“你们中国人真厉害。”亲家母竖起大拇指。

教美国媳妇坐月子

凯莉顺利地产下了一个胖小子。老两口抱着黑发蓝眼的混血外孙,高兴地合不拢嘴。杨红旗回头看见凯莉竟在嚼冰块,旁边还放着一杯冰淇淋。

“怎么能给坐月子的人吃这些东西?这不是要人命呀!”杨红旗大惊失色,立刻把媳妇的食物倒掉。虽然知道媳妇听不懂,她还是反复对凯莉解释:“这都是为你好,坐月子怎么能沾冰冷的东西?这以后要是落下毛病可怎么办啊?”

孙子的事被杨红旗忘到了脑后,她满心都想着要给媳妇安排月子的事。吩咐儿子买来鸡,熬了鸡汤后赶紧送到医院。媳妇又惊讶又感动,虽然不懂为什么冰块会变成热鸡汤,但浓浓的鸡汤香味实在无法让人拒绝。

王恩告诉母亲,美国人认为冰的食物能收缩产妇子宫,但凯莉仍很感谢她的鸡汤大餐,也很乐意试试中国人坐月子的方法。

在中国,娘家婆家的老人们都围着产妇转,可美国亲家只在儿媳妇生下孩子时出现过一次,即便每早准时跟着老王练太极拳也不会再去医院看女儿。

“这叫什么事。”杨红旗不高兴了,不守着女儿不照顾外孙,就顾自己玩,美国父母也太容易了。“凯莉,没事,有婆婆在,包你吃得好睡得香,婆婆一定把你照顾好。”

中国人来了 篇7

近些年来,真人秀节目种类繁多,但节目同质化比较严重,且众多真人秀节目的文化格调不高。《偶像来了》节目在选题策划中,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观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将以节目中展现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切入点,论述这档节目的文化价值。

二、选题策划与本土化元素

《偶像来了》节目每周播出一次,共播出了十二期。尽管每期的选题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旅行”“游戏”等关键词进行策划的。节目主要从以下四点对中国本土化元素进行运用。

(一)展现地方风土人情

内蒙古一站,偶像们来到了大草原,在这里体验草原风土人情和牧民日常生活。观众也跟随镜头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壮阔风景,感受到当地的生活方式。在分组做游戏的过程中,汪涵带领蔡少芬和张含韵来到内蒙古可汗宫大酒店,猜“豁尔赤攻城”是哪一道菜。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两名队员在汪涵队长的带领下,发挥聪明才智竞猜,可汗宫大酒店的服务员也根据历史传说给予队员提示,竞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蒙古族当地的“吃”文化。林青霞队则来到当地牧民家,整理蒙古包,摆设里面的物件,带领观众了解当地牧民的居住习惯。奶茶是蒙古族人民的日常饮品,在我国北方农牧区,当地人习惯“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朱茵一队被安排到牧民家里制作奶茶。她们先在草原上捡羊粪做燃料,又在当地牧民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了奶茶的制作。

在安徽呈坎古镇,偶像们首先接受了当地的最高礼遇,即过“平安坎”,寓意为“一生平安”。这个仪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吉祥、如意、好运、平安的美好追求。在这一期中,节目为观众展现了徽州传统小吃,如一挑馄钝、七彩饺、桃花米粥等。一般情况下,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不会被当地或去当地旅游以外的人所知晓,但本期节目播出以后,全国的观众都知道了徽州当地的特色小吃,了解了当地的美食文化。

(二)传播传统风俗文化

节目传播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与节日文化。在为湖南广电的两位新人准备求婚礼物时,偶像们分为两组,分别去湖南湘绣研究所学绣喜字和去长沙都正街学做喜秤。湘绣是湖南省的一张名片,与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江苏省的“苏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在研究所,偶像们跟随当地工艺美术大师学绣不同字体的“喜”字。喜秤在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中,寓意为称心如意。在都正街,偶像们和长沙百年秤店传人学做喜秤。从刨木料、打磨,到刻度、抛光,偶像们参与了制作喜秤的每一步,了解了制作喜秤的流程。

在呈坎古镇录制的那一期,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临近,节目组巧妙地将这一元素融入选题策划中,向观众传播了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传达的是一种团圆、幸福的文化。偶像们被分成两队在古镇做月饼。两队队员们分工合作,分别承担和面、倒油、揉面、烘焙的任务,一边制作月饼,一边聊天嬉闹,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种家庭式的氛围契合了中秋文化核心,也让观众倍感亲切。

(三)展示中国传统技艺

“徽州七绝”是徽州传统技艺,包括木雕、砖雕、竹雕、砚雕、撕纸、制墨和风水。其中,“徽州三雕”是汉族传统的雕刻艺术。“七绝大师”是徽州七绝技艺的传承人。在古镇寻宝一期中,偶像们分别跟随徽州制笔大师、雕刻大师、制墨大师、撕纸大师学习制作毛笔的工艺、雕刻工艺、手工制墨的工艺、撕纸工艺等。节目中,大师们亲自指导偶像完成制作任务,向观众展示了传统工艺完整的技艺流程,让观众感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也唤醒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徽州七绝”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与匠心精神,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由于拥有这些技艺的大师将近老年或已至老年,这些传统民间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期节目无疑对这些传统技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有利于将这些传统技艺保存和传承下去,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的戏剧曲种,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种”。2006年,黄梅戏被收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仙配》《女驸马》是黄梅戏中的代表作,《夫妻双双把家还》《谁料皇榜中状元》又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唱段,几乎每个中国人,不论老少,都能哼上一段。《女驸马》讲述了家道中落,被逼退婚的冯素贞中状元,成为女驸马的故事。《天仙配》讲的是七仙女和董永之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节目中,偶像们被分为两队,分别跟随两位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学习黄梅戏中的经典片段,从动作到手势,从唱腔到表情,每一个偶像都非常认真地学习,虽然在短时间内无法学到其中的精髓,但在戏曲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偶像们了解到黄梅戏表演的一些入门知识,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当晚为当地观众倾力奉献了一台戏曲串烧晚会,成为戏曲文化最好的传播使者,也成功地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刘力豪.湖南卫视创新节目《偶像来了》成功之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5(11):45-63.

[2]宫欣.从《偶像来了》分析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J].视听研究,2015(12):41-42.

[3]王君.明星真人秀节目《偶像来了》的创新特色[J].视听研究,2016(3):60-61.

[4]韩浩.《偶像来了》:竭力真实,尽力美好[J].新闻战线,2015(10):88.

[5]王乙淙,尹国福.关于《偶像来了》未播先火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智富时代,2015(11):40.

[6]周晓宇,张睿.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与传统文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17-19.

中国人来了 篇8

一、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

斯图亚特·霍尔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译码》一文中借用马克思的生产、流通、使用、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解释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和传播, 突破了自拉斯韦尔以来的线性传播模式和施拉姆实证研究的范式, 提出了所谓“编码/解码”模式。

霍尔将电视话语的生产流通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阶段、电视节目的成品阶段和受传者的意义再生成阶段。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 亦即电视话语的“编码”阶段, 是由电视节目的生产者进行的信息的采集、筛选、整合、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这一编码过程中, 传播者通过主题的设定和特定信息的选择, 为电视节目赋予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主观意愿, 使生成的电视节目有了最初的“意义”。而这种最初的“意义”是否能够按照预期的效果抵达受众, 则关键取决于受众的“解码”阶段。霍尔指出, 电视受众存在三种解码立场:“主导——霸权立场”, 受传者的解码立场与传播者的编码立场完全一致, 观众在主导符码范围内进行解码, 即“完全透明的传播”;“协商的立场”, 受众一方面愿意受主导意识形态的支配, 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 二者之间体现矛盾运动的协商过程;“对抗的立场”, “电视观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 但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

二、《中国人要来了》的编码特点

(一) 形式上力图显示客观平衡

在两集时长各一个小时的纪录片中, 主持人尽力在展现一种如实反映客观状况的姿态, 其采访的对象既涉及当地人也涉及外来的中国人, 在谈论同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同时记录不同方面的声音, 以显示平衡性原则。

例如, 在赞比亚的市场中采访时, 主持人跟随中国鸡贩潘伟志回到了他的养殖场进行交流, 在本地鸡贩那里, 主持人现场做了一个关于哪种鸡口味更好的实验, 得出了赞比亚鸡肉更好吃的结论后, 仍不忘补充一句“我不确定这只鸡是不是中国最好的那种”以显示公允, 引人信服。然而不难发现, 对于中国鸡肉的口感仅用潘伟志的一句“好吃, 很嫩, 用旺火炒十分钟会很鲜美”的回答来表达, 问答过程持续10秒;而在当地鸡贩处则用了三分半钟的篇幅做对比实验来表现中国鸡肉不好吃。这种在篇幅上的巨大差异恰恰透露出制作者在编码时先定的主观立场, 而这一段内容的主题, 已经通过主持人有选择性的层层设问体现出来, 即中国鸡贩依靠劣质而廉价的鸡占领了当地市场, 挤垮了当地鸡农。又如主持人与卢安夏矿工的一段对话, 对话中主持人看似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与矿工辩论, 实则是为对方的偏激言论抛出一块又一块“靶子”以作驳论。

保持形式上的客观平衡, 是增强说服力和可信性的需要, 也是维持其产品成其为“纪录片”的底线。BBC纪录片向来以客观真实著称, 然而这种所谓的“真实”究竟是真实情况的再现还是主题先行的伪装, 其实并不难分辨。

(二) 手段上大量运用议程设置

麦库姆斯认为, 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 但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从宏观来看, 两集纪录片在主要议题上依次表现了与中国相关的商品倾销、不正当竞争、人权问题、环境破坏、经济合作、文化入侵乃至军事威胁。可以看出, 这些全部是负面议题。对于中国人援助非洲的事实, 影片选择性回避了展现非洲发展的内容, 回避了能够表现现代化进程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容, 反而是聚焦于对当地产业的冲击。

从微观来看, 该片在很多细节上也运用议程设置对观众的关注点进行引导。例如, 在考察赞比亚的大象生存状况时, 镜头里出现的全部是“筷子”、“私章”等指向明显的意象, 使观众自然而然地首先将偷猎行为与中国市场联系上, 然而, 偷猎者是谁?当地保护部门为何无力控制?这些议题都不曾涉及。又如在朱伟军的商店里, 镜头没有表现商店所提供的摩托车, 而是直接给了标价牌特写, 强调作为商品的摩托车能够带来可观的利润, 却淡化了商店给当地人生活带来的便利。

诸如此类的议程设置在片中的大量应用, 牵引着观众按照编码者的思维模式和关注重点对展现的“事实”进行解读。可以说, 技巧层面的“议程设置”滥用, 必然导致拟态环境失真变形, 从而危及纪录片的真实性。

(三) 思想上强烈渗透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 作为后殖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从西方本体论出发、对东方文化怀有蔑视和偏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体系。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指出:“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关于‘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区分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 西方对“东方”的异质化、“他者”化认识广泛地存在于其文艺作品和媒体话语中, 这归根结底是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萨义德对此这样表述:“东方是欧洲物质文明与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东方学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在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层面对此组成部分进行表述和表达, 其在学术机制、词汇、意象、正统信念甚至殖民体制和殖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基础。”

纪录片时时将中国置于西方的对立面, 处处暗示出中国崛起对西方的威胁及对西方统治地位的撼动。较有代表性的如讲述本格拉铁路的部分, 主持人坐在头等车厢自豪并充满激情地讲述当年大英帝国殖民者建设本格拉铁路的历史, 而后转到拥挤而简陋的普通车厢询问当地妇女是否感激中国帮助维修铁路;又如对留在赞比亚生活的两位白人的采访, 议题以回忆殖民时期的美好生活为主, 两位老人不断感叹今不如昔, 场景上也运用破败的泳池和黄昏的山坡极力渲染凄凉;片中还借美国评论员之口说出“中国最让美国不安的, 不是他们的共产主义, 而是他们的资本主义”, 大肆渲染中国经济扩张的趋势。这一切, 无不在试图传达中国在第三世界对西方利益的取代, 从而有意无意地唤起西方人对中国崛起的戒心。

三、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

(一) 去除本质主义, 争取“主导——霸权立场”

由于《中国人要来了》在思想内涵上存在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倾向, 其收获的传播效果在不同的观众中也必然大不相同。根据霍尔提出的“三种解码立场”, 显然这部纪录片在大多数中国观众那里实现的是“对抗的立场”, 网络论坛中的中国观众几乎一边倒地指责BBC, 严重质疑其客观性, 《环球时报》在非洲各国的调研显示, 非洲观众也多数认为西方报道失之偏颇。因此, 我们在对外传播中, 务必克服意识形态差异和民族文化偏见带来的不良影响, 去除无意识和潜意识带来的非理性思维模式, 使产品的“主题与规则具有普遍性或原始性, 使得节目具有心理上的可接近性”, 力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主导——霸权”的解码立场。

(二) 掌握话语权力, 打造权威媒体

《中国人要来了》由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生产, 由英国广播公司下设的第二电视频道投送, 使得该片在一开始就沿用了BBC的品牌效应。长期以来, BBC生产的纪录片以客观专业著称, 人们在收看之初就愿意相信这是一部展现事实的片子。正是由于西方拥有这些包括BBC在内的成熟的专业化媒体, 不仅使其产品得以行销全球, 而且使得其在世界舞台上长期处于话语的霸权地位。我国对外传播要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 不仅要主动发声, 更要“有效发声”, 这就务必要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力。2009年底,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在香港注册, 作为面向海外播出的多频道电视网, CNC被中央明确为国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网……概括起来说就是:遵循普遍规律, 突出中国视角, 体现报道的多样性、全面性和各种人群对世界的内心感受, 最终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新闻电视网。”我们盼望看到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中国媒体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三) 重视文化产品生产, 助力国家形象输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西方社会难免会对中国对外援助与合作的行为作出片面化的歪曲解读。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会使尚不了解中国的受传者对中国留下负面的第一印象, 并使得我们之后的形象宣传显得乏力。程曼丽指出, “长期以来, 中国的国家形象是由西方国家设置的”, 塑造国家形象, 中国“必须参与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2011年初, 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 作为一个全球覆盖的专业化纪录片频道, CCTV-9“力求在全球文化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以丰富的画面语言和国际化的传播语态, 跨越文化障碍, 赢得国际受众普遍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这种国际化传播平台的建立, 在为各国观众提供兼具中国立场与全球眼光的优秀纪录片产品的同时, 能够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王卓慧.伯明翰学派的电视观[D].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2]萨义德.东方学[M].三联书店, 1999.

[3]麦库姆斯, 郭振之, 邓理峰.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 2007 (3) .

[4]利贝斯, 卡茨.意义的输出[M].华夏出版社, 2003.

[5]程曼丽.论“议程设置”在国际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 2008 (2) .

[6]刘文, 梁振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推动纪录产业发展[J].中国电视 (纪录) , 2011 (1) .

“拜票”的来了 篇9

商业竞争中何尝不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同一个市场中的竞争对手来说,大家都想进入一块新市场的时候,照例是要“拜”一下“票”,给消费者一点甜头的。要不然,人家凭啥买你的账?这不,刚刚启动的国内3G市场就相当于一个消费者人手一张选票的选举战场,用户的选择将决定谁将是最后的大赢家。于是,运营商们已经开始迎着用户纳头便“拜”了。

以往,运营商“拜票”的手段,无非是选套餐送短信、充话费送手机之类,但是当这些手段成为市场普遍行为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寻找其它办法了。我们看到,作为市场挑战者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次祭起的是单向收费以及取消漫游费的大旗。

不过,运营商的新政策并非针对普罗大众,他们的“拜票”是限定了范围的。对于中国联通来说,第一,用户需在其9月28日正式商用3G的285个城市中——这是你成为他的3G用户的前提;第二,用户需成为其3G用户,这样你才能享受到“接听免费、国内拨打电话一个价”的政策。而对于中国电信,用户需是“我的e家”、“商务领航”、“天翼商旅”套餐的用户,这样才能享受到新政策,其中个别省份的老用户因为工程进度需要到11月1日才能享受这项政策。

看起来,运营商的行为是针对3G新产品的一种促销行为,只要你成为了他的3G用户,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其实未必,用户需要看清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运营商3G套餐的资费标准并不低——中国联通最低每月96元,中国电信89元。因此,如果你是普通的3G尝鲜用户,在保证最低消费的情况下,虽然你的漫游费减少了,但是套餐费用却可能增加了。

总体上说,运营商就是在吸引3G用户的基础上鼓励用户多消费,新的政策对于那些经常出差、话费较高的客户最有利,对于消费额低、不经常出差的用户来说并不能得到很多实惠。

“摇钱林”来了 篇10

4场首发比赛总得分最高的球员;因为他在球队连胜路上保持的自信、锐气和领袖风采;更因为他是黄皮肤的华裔——

世界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创造的“250”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拥有大约250个关系,善于公关营销者,可以通过顾客的这个关系网来拓展业务。反过来,当这一个人“光芒四射”时,同样会吸引并迅速聚集起一批嗅觉敏锐的人,探寻商机。人们看到:“摇钱林”来了!企业、媒体、慈善机构、小业主迅速出招,商场如战场,围绕林书豪的公关营销如火如荼地展开来。我们的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林书豪火了,在中国更是火得“乱七八糟”。因为他是1977年以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中前4场首发比赛总得分最高的球员;因为他在球队连胜路上保持的自信、锐气和领袖风采;更因为他是黄皮肤的华裔——这也惹得美国黑人评论员不无辛酸地表示:篮球运动上,白人取代了犹太人,我们取代了白人,现在,亚裔要取代我们了。他的出现,填补了姚明留下的空白。而不论是球迷还是商业市场,在漫长的空白中积累的饥渴一夜间爆发。

从60万美元的底薪,到每年1400万美元的身价,林书豪只用了15天。但一夜暴富的可不止他一个人。因为他,更多人将比他赚得多得多。

NBA乃至整个美国都意识到,与其放宽旅游签证让中国人赴美购物,或者拍《功夫熊猫》续集赚中国人的票房,不如捧起一个林书豪更能让人民币源源不断流入美国。

尼克斯的商机:NBA纽约尼克斯收益大增

从2012年2月初在尼克斯队战胜网队的比赛中,林书豪贡献了25分那一刻起,麦迪逊花园广场公司(MSG)的股票一周内上涨6个百分点,公司市值增加了1.39亿美元。尼克斯约占MSG总收入的20%,新增收入约2800万美元。

林书豪的横空出世,是刺激MSG近期股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林书豪的耀眼表现,直接提升了MSG的相关业务,如球票价格、球衣销量、电视转播权、球场广告位等,并使尼克斯获得了强大而广泛的影响力,这对其开发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业务非常有利。

媒体的商机:ESPN网络广告+电视转播费提升

受到“林氏效应”的影响,尼克斯队的收视率比上赛季提升了66%,让没有转播NBA的媒体急眼了。一些中文电视台以及网络门户率先看到商机,与NBA商谈合作,NBA的对外报价已提高到平均每场的转播费为40万美元,一个赛季下来,任何一家电视台如果想取得转播权,就需要支付1320万美元左右。

网络点击量骤升也让NBA尝到不少甜头。林书豪蹿红,NBA中国官方网站的总点击量比上一赛季上涨了43%。业内人士推算,NBA这种垂直网站每年做到5亿元人民币收入没问题。林书豪为其带来43%的点击率,意味着可以增加2亿元以上的年广告收入。

特许商品和私人用品持有者的商机

最近一个月,相册,球衣,短裤还有无数双鞋要卖疯了,尼克斯队在NBA官网商店和纽约第五大道实体店的球衣销量排名第一。销量同期上涨将近200%。NBA十大热销商品中,五件和尼克斯队有关。

淘宝上的“林书豪”相关产品平均售价在100~500元。林书豪的球衣要提前半个月订购。虽然NBA在中国只开设了两家专卖店,但它也通过国内6700家阿迪达斯门店以及网上商店销售官方特许商品。阿迪达斯已开始生产尼克斯队队服,将在全中国铺货。

林书豪的私人用品更是卖出天价。慈善机构以42388美元高价将林书豪首发对抗湖人队时穿的球衣拍出。他的球员交易卡最贵的炒到6000多美元。一本有林书豪照片和签名的初中年册成交价高达5000美元。就连他对战新泽西网队前在队友家借睡的沙发都有球迷愿意花5万美元买下。

域名、商标持有者抢占商机

26万,500万,1亿?只有商标和域名,中国人也许有机会反赚到美国人的钞票。林书豪第一时间在美国提交了对“林疯狂”商标使用权的申请,但他却忽略了中国人的商业头脑。在地球这一端,相关的商标和域名此时都被卖出了天价。

林书豪拼音(www.linshuhao.com)的域名已经被抢注,并在网上竞拍,竞拍价格竟然已经超过了26万元人民

和商标的价格相比,26万元的域名并不算贵。“林书豪”商标早在两年前就被一个叫虞敏洁的商人抢注,此人还持有“易建联”商标。而虞敏洁对媒体表示,目前她转让商标的心理价位是500万元人民币,据美国《福布斯》评估,“林书豪”这三个字的价值约为1亿元人民币。不知道林书豪会不会想要掏钱把自己的名字买回来?

餐饮老板:姓“林”的汉堡、鸡翅和巧克力

纽约众多餐馆都把握住了“林氏热潮”,推出了以林书豪命名的中式菜品。

麦迪逊花园广场体育馆(尼克斯队主场体育馆)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已成了华人们趋之若鹜的场所,仅仅因为它推出了一系列以林书豪命名的产品,其中包括“林氏汉堡”和“林氏辣鸡翅”。中国留学生最近都纷纷呼朋引伴,去这家餐厅尝新鲜。以“林书豪”命名的点心和巧克力也出现在市场上。

好莱坞票房应该不会少于《功夫熊猫》

好莱坞显然也要分一杯羹。目前,以林书豪的故事为蓝本的电影已经投入制作,充分呈现一个华裔少年实现美国梦的奋斗历程,很像一个真人版的《功夫熊猫》。当年《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票房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功夫熊猫2》则突破了6亿元。那么,好莱坞能从这位“NBA功夫熊猫”中赚多少人民币?

中国版“终结者”来了? 篇11

近日,我国科学家团队鼓捣出一种仿生液态“金属机器人”,据说它在“吞食”少量“食物”后,就可以欢快地活跃1小时,而且它在通电的时候还可以改变形态。虽然这家伙和电影里那个机器人相比,还差得很远,但是它确实打开了我们想象力的魔盒。

可在你手心里融化的古怪金属

这个液态的“金属机器人”是用镓合金制成的。一般来说,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态的,比如铁和铝之类的,但是总有一些金属是特殊的,它们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态。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水银,也就是汞,它的熔点是-38.87℃,你可以在传统的玻璃体温表里找到它——摔碎的体温表里滚出的银色珠子就是水银,它像水滴一样可爱,但是潜藏在这可爱外表下的是它强大的金属毒性。尽管它的沸点是356.6℃,但是常温下也会形成蒸汽,引起中毒。所以,水银虽然外观可爱,但不能随便拿来玩。

尽管会在手心上融化,但是镓在常温下并不是液态的,因为它的熔点是29.78℃。不过,镓的沸点却高得出奇,达到了2 403℃,比银的沸点还要高!一般这个级别的沸点的金属,熔点都在几百一千左右,镓你这样真的好么?

这其实和镓的特性有关,它是弱金属性,而且外层3个电子很难形成稳定结构,形成的金属键很弱,液化很容易,但液态的时候还出现了一种类似非金属的结构,因此彻底将它汽化又变得非常困难。不过镓很奇葩的是它很容易过冷,或者说,就是加热冷却的时候,本来到了该凝固的温度了,却还能保持液态,甚至在室温下可以保持液态好几天,不过这时候要是加入晶核粉末或者震动它,会迅速引起结晶。这种因为震动而瞬间结晶的现象在夏季冰箱里过冷的啤酒、饮料中也会出现,非常有趣。

不过,科学家进一步找到了使它在常温下稳定维持液态的方法——制成合金,使它处于一种特殊的非晶状态。如镓和铟可以形成低熔点合金,含25%铟的镓合金在16℃时便熔化,Galinstan合金(68.5%镓、21.5%铟和10%锡)在常温下也是液态的。这两种合金都能造出液态的“金属机器人”。

金属也可以变形?

事实上,这个“金属机器人”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也不能变成科幻电影里的那种人类状态,它只是个能自己满地爬的合金液滴。不过,这也相当了不起,至少看起来已经像个低等的小生命了。

早在它被制造出来之前,研究小组就对镓合金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多年研究,鉴于镓合金有很好的导电性,于是研究小组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它来修复断开的神经!他们将这种合金注射到青蛙腓肠肌中被剪断的坐骨神经部位,然后施加刺激,神经兴奋会产生生物电信号,而镓合金以导体身份连接了神经破损的部位。结果,断掉的神经恢复了传导功能。而且,镓合金没有毒性,不会被人体吸收,又有很高的X射线反射率,在神经修复后可以很容易找到并将之抽出,这一研究为神经修复开辟了新途径。

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还发现了镓合金的电控变形现象:当镓作为一极的时候,比如说正极,在导电溶液管道中,它会像蚯蚓一样自我伸长去连接负极。其背后的原理是,液态金属与水体交界面上的双电层效应。说得简单点,就是电流在通过水体传播的时候,会对液态金属产生类似静电吸附的拉力,而逐渐将它拉长。而如果在开放的非管道环境内,这种液态金属就会变得像章鱼一样,伸出很多触手了。如果使用多个电极,那它的形态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是不是能够借助电极的力量设计它的形态?如果是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呢?那么,控制金属变形也许不再是梦想。

金属生命终将出现?

故事到这儿还远未结束,研究小组很快就针对镓合金的电控变形这一特征有了新想法,假如镓合金能自己产生电流,那是不是就更好玩了呢?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们想到了给镓合金液滴喂铝当“食物”。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但是我们生活中接触的铝却非常稳定,可以做成器具,其原因是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氧化铝,这是一层能够覆盖在铝表面的致密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化学变化。如果没有这层氧化铝薄膜,你要是用铝盆来端水,乐子可就大了,铝会迅速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然后在剧烈的冒泡儿反应中,你手里的铝盆漏了……

但是,镓合金能破坏掉铝的这层保护膜,特别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更能引发深层次的反应。于是,当塞进一小片铝的时候,铝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开始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氢氧化铝是酸碱两性的,遇到强碱氢氧化钠会以铝酸的形式反应,生成铝酸钠和水。铝片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消耗,然后溶解在水中,化学反应的同时产生了电子的传递,也就是电流,这些电流引起了镓合金的变形。由于金属小球前后受到的压力不平衡,引起了它的自旋,化学反应产生的小气泡也会推动它前进,它就这样“滚”起来了、“爬”起来了。于是,在氢氧化钠溶液或者盐水中,它就像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样,可以从管道的一头爬到另一头,一秒钟5厘米,一小块铝片就能让它活跃上1小时。等铝片反应完,它就又“饿”了,需要再来一点铝才能补满能量。这也许就是液态机械生命体迈出的第一步?

家庭农场来了 篇12

一夫观点:

●家庭农场的兴起, 给很多农民提供了圆梦的机会: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创造更多财富, 实现发展。

●家庭农场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看起来很美, 可是如果没有一双手套, 没有做好准备贸然去摘, 很有可能会被刺伤。

●首先要懂农业。第二要有足够的资金准备。最后, 家庭农场中一定要有一个懂营销的人。

●简单说, 家庭农场是一个人、一家人的事儿, 合作社是一群人、几家人的事儿。

《新农业》:家庭农场对农民有什么切实的好处?

中国一夫: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及了被大家称为新概念的“家庭农场”, 说明党中央在农村经营机制上将要进行新的推进。其实, “家庭农场”很早就被提起过, 美国、加拿大农业行业中, 这种形式比较普遍。我国地少人多, 因此, 中国农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得到很多土地。以前我们提到的都是种养大户, 种植、养殖农场近几年才出现。家庭农场的提出, 给很多农民提供圆梦的机会: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带来更多财富。毕竟, 家庭农场是国家提倡、引导、鼓励的一种经济形态, 将得到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给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农民提供了一个舞台。

当然, 希望能否变成实实在在的饼, 在于能否正确地引导, 能否规避政策执行不到位引发的问题。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政府、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的框定、扶持、监督、帮助。

《新农业》:过去人们提及农村时, 大家想到的往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景象, 而您刚刚提到家庭农场是需要有经营理念在其中的, 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中国一夫:集约化、组织化、信息化、机械化能提高生产效率, 这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家庭农场为农业生产集约化框定了一个框架, 有形式有内容、有内涵有外延, 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种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形式, 必然会体现出市场化的经营理念。

我国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比较少。以辽宁为例, 人均土地几亩左右, 一个家庭能有20几亩地就相当不错。一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的规模, 我个人认为应该达到百亩级的水准, 以500~1000亩为最佳。大规模的生产, 就会带来经营方面的考虑, 经营是将生产转化为收益的唯一途径。

《新农业》:务工潮的出现, 让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 土地的闲置会加快土地流转, 家庭农场的出现与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密切相关, 它是如何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

中国一夫:可以这么说。几天前我刚刚回农村老家, 农村空巢现象的一个典型场面就体现在农村婚礼:30%是老人, 60%是妇女, 青壮年劳动力基本看不见。目前来看, 这种情势将持续一定阶段。从台湾、韩国等来看, 城乡对流几经反复, 最后填平了城乡鸿沟, 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形成, 农村人口在减少, 土地经营规模扩大, 农业生产组织化、商品化程度也日益提高。我认为, 在东部一二线城市周边, 家庭农场将最先发展起来。

《新农业》: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势看, 家庭农场会不会迅速取代传统的小农户个体经营?

中国一夫:我个人认为, 50年以内不可能, 50年后很难说。这种文化、经济变化的颠覆或者说蜕变, 可能需要上百年。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过大, 这种变化的完成需要几代人。小桥流水人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观念还是很深入人心的。

《新农业》:在年初, 中央电视台一条“种粮大户年收入十余万”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人们发现原来种粮可以有这样好的收益。那么家庭农场的出现, 会不会催生出农村的“白领阶级”?

中国一夫:你的言论很有意思。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一方面家庭农场从本质来说, 以家庭为主体、以企业经营形态为主导, 将土地资源进行商业化运作,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济。这样的话, 势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利用效率的提升就意味着产值的提升、收入的提升。我预测, 5年左右, 农村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农民白领”。同时, 据我多年观察, 早在很多年以前, 就有一些城里人以某种形式购入了农村的土地, 这样, 城市里的资本很有可能就挤占了农村“白领编制”, 这种现象值得关注。我还是相信, 家庭农场的出现会让农村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白领”甚至中产, 农业和农村的面貌也将会大大改变, 但这的确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新农业》:虽然大家普遍看好家庭农场的前景, 但现在相关政策比较少, 如何弥补这种社会管理与服务层面的缺失?

中国一夫: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以正视听。如何鼓励家庭农场持续发展下去, 比如税费、流通相关方面的优惠和扶持, 要有全面的考量和设计。当家庭农场形成规模后, 必然要在城市里有营销, 就需要在城市里有营销、销售的相关扶持。再比如, 在审批办事流程上, 有关部门最好开辟专用通道方便农民, 在运输方面, 也要减免很多费用, 给农民减负。直到现在, 农民办事难现象仍是多个行业的顽疾, 相对弱势的农民在申请资质、注册时更难, 还是需要有特殊对待的。对于进城直接销售的农场主们, 政府要给与鼓励和支持, 要建立绿色通道, 要有一定的补贴政策。同时, 还要尽快完善监督机制, 严防钻政策空子的现象出现, 确保农民的利益不被蚕食。

《新农业》:在国家相关政策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 各地已经有多个家庭农场注册成功, 对于这些率先“尝鲜”的农民朋友, 请问您有哪些建议?

中国一夫:我一直想有机会能谈一下这个问题。家庭农场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看起来很美, 可如果没有一双手套, 没有做好准备贸然去摘, 很有可能会被刺伤。有几个因素要处理好。首先要懂农业。至少在生产层面上的, 要懂。如果不懂农业, 那不仅仅是请一位农机手、一位园艺师来指导就能解决的问题, 你需要领导、组织一个很专业化的精干的农业劳动队伍, 会为此付出很大的成本。第二要有足够的资金准备。种植业靠天吃饭, 不确定因素较多, 家庭农场种植规模大, 需要准备的资金更要充裕。以管理一个500亩规模的玉米种植家庭农场为例, 前期玉米种子、农膜、农机具使用就是很大的一笔费用, 如果今年玉米种出来没及时卖掉, 那么来年备耕的资金都成问题。家庭农场的规模不同于以前个人的几亩地, 撂荒的成本也非常高, 也是很大的变相损失。要做好长期经营尤其是抵御风险的准备。最后, 家庭农场中一定要有一个懂营销的人。家庭农场已经具备企业的性质, 不仅要考虑农产品生产, 更要考虑销售的问题。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越大, 营销方面的压力和考验也越大。如果产品无法顺畅卖出, 遭受的损失也将远远大于小门小户。从长远看, 家庭农场还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些不是普通农民能够做好的。政府要引导, 农民自己要学习。

《新农业》:最后, 请您用最简单的提法来定义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区别。

中国一夫:简单说, 家庭农场是一个人、一家人的事儿, 合作社是一群人、几家人的事儿。从经济角度看, 家庭农场更贴近企业, 而合作社相对松散。

相关链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上一篇:Word文档加密技巧下一篇:计量标准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