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国妈妈》

2024-08-19

舞蹈《中国妈妈》(共8篇)

舞蹈《中国妈妈》 篇1

舞蹈《中国妈妈》用真实的舞蹈语言把那段沉重的历史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舞蹈演绎了中国妈妈抛弃民族仇恨、抚养无辜日本孤女的感人事迹,撰写了一篇大爱无疆、大公无私的华丽篇章。热情洋溢地赞扬了拥有着世间最博爱无私中国妈妈的高尚情操。舞蹈《中国妈妈》的内容通俗易懂,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十分完美,再加上始终贯穿全剧情的情感真实流露,使得无数观众大受感动。

一、对作品的成功进行分析

(一)具有时代性的题材

舞蹈《中国妈妈》选材的背景是在战火弥漫的抗日战争期间,是以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孤儿的故事为题材。讲的是一群中国的妈妈们在房子被烧、亲人被杀、财产被抢的仇恨环境下,意外捡到一名日本的孤儿。中国的妈妈们对这名日本孤儿的心态非常复杂,有的人唾弃憎恨,有的人疼爱怜惜,还有的人淡漠冷视。日本的孤儿在中国的妈妈们要走的时候试图挽留,但是此时的妈妈们都非常犹豫,妈妈们都对收养这个日本孤儿举棋不定,最终妈妈们经过内心激烈的挣扎,在母爱的力量下,收养了这个日本的孤儿。

舞蹈《中国妈妈》这个作品的主题主要是对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进行歌颂赞扬,但是这部作品里的母爱不仅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还有对饱含着民族仇恨的日本侵略者的孩子的爱。母亲与日本孤儿、日本侵略者三者之间在关系上夹杂着“大爱”和“大恨”,然而这部作品正是通过对这种“大爱”和“大恨”的对比,凸显出中国妈妈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同样在这部作品中,母爱又可以是一种抨击战争和感化侵略者的真情力量,以表达中国妈妈热爱和平、期盼和平的一种美好愿望。

(二)具有真实性的舞蹈

由于历史原因,尤其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妈妈去收养日本孤儿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中国妈妈用自己那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了种种苦难,冲破了层层阻挠,依然收养了那个日本遗孤。在战争结束后,孩子也已长大成人, 但是中国妈妈毫无怨言,默默将其送回日本。这些足够证明中国妈妈虽然是平凡的母亲,但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仅抚养了孩子成长,还传播了中国妈妈大爱无疆的博爱精神。

二、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好作品的主题要鲜明

一部舞蹈作品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社会的现实生活进行描绘、对艺术形象进行重塑,展现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意蕴。作为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强烈的愿望,能够带给群众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怀。因此舞蹈作品在进行编导选择主题时,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怀,并且还要在传统的主题上加入创新的血液,在观众的心中引发共鸣,运用独特的眼光以独特的角度感悟生命、体验生活,进而创作出鲜明的、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二)舞蹈动作要贴近于生活

回溯艺术的发展历程会发现,艺术一直发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但是如果艺术一味地追求高雅而脱离生活,那么就会让观众对其敬而远之,甚至会使艺术逐渐地失去生命力直至消亡。目前许多舞蹈作品为了追求创新突破,脱离实际生活,使得许多舞蹈动作华而不实,丧失了艺术表现的意义。艺术家的舞蹈作品是观众与舞蹈艺术家进行心灵对话的媒介,艺术家通过舞蹈作品把高尚的思想情操传递给观众, 观众通过对作品的观赏对其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感悟,通过舞蹈作品中的情绪动作等要素,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 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对舞蹈作品进行透彻地理解,实现艺术表现的意义所在。

(三)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意

要创作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其关键就在于要有一个好的创意。一部作品如果缺少了好的创意,就不容易打动观众, 更难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在舞蹈《中国妈妈》中,日本孤儿魔术般换装的场面就产生了非常震撼的作用,吸引到了观众的注意力。

三、小结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作品主题、陈旧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中国妈妈》作为舞蹈中的精品, 能够带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新的创作思路,其真实的情感流露、流畅的演员舞蹈动作、简单清晰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无不昭示着艺术源自于生活。

舞蹈《中国妈妈》 篇2

作品名称《天鹅湖记》,舞蹈种类:现代舞,舞蹈样式:群舞。这个作品由王玫创作,她用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躺在舞蹈教室的地板上,用思想来诠释作品。这个舞蹈主要讲的是舞蹈演员背后的故事,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出舞蹈者的现状以及舞者对舞蹈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经历的得与失。通过“舞蹈比赛”这个主线,从收到舞蹈比赛消息一直到舞蹈比赛结束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场是得知舞蹈比赛的消息,大家对比赛期盼已久,每个人都表现的非常兴奋和激动,各自对比赛都有着无限的幻想。从赛前大家的反应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舞蹈的热爱。第二场是“练功“在练功房准备比赛,大家背后所做的努力以及练功后疲惫恍惚的状态还有心理活动结合音乐很好地表达了出来。第三场是”比赛中“我印象深刻的是用到了假腿这个道具,他们用这个道具做了很多夸张新奇的动作,其中一幕让我想到了牵手观音,大家都各显其能。第四场”赛后“这里有很多心理过程的描写,宣布结果前大家急切的想知道结果的同时心里又很忐忑,知道结果后,使我感受到了胜利者的狂喜以及失败者的失落。有一幕是一个女生身披红色斗篷踩着失败者的身体向前走,让我印象很深刻。最后的结局留给了我很多思考,它告诉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都会继续向前,坚持到底。这与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紧密联系,让我领悟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望,只要你热爱,你的坚持就是值得的。因为你从中得到的快乐是别人无法感受到的。

作品名称《中国妈妈》舞蹈种类:现代舞,舞蹈样式:群舞。这个作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整个作品我觉得表达的是母爱的伟大。整个舞蹈分为四个部分体现了中**亲的伟大精神。第一部分是一群东北老太太身穿棉袄棉裤,动作有力的指着前方,她们用手捂着嘴,让我感受到了愤怒痛苦。充分的表达出了对日军的愤怒心情。第二部分出现了一位身穿和服的日本小女孩,小姑娘抱着头感觉很绝望无助,中国妈妈开始了新灵上的挣扎,妈妈看到后一面是对敌方的仇恨另一面是本性的善良,最终妈妈们的母爱战胜了一切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小女孩瞬间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在养育小女孩的过程中中国妈妈那毫无保留的爱感动了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渐渐长大了。一片安静后气氛变得沉重起来,母亲拿出当年的和服告诉了小女孩的身世,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的那一刻,谁能体会到她的心疼与无奈,我感受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在整个舞蹈里,她们穿着最朴实的服饰,略弯着腰,使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

母爱,是一种奇迹。它超越了种族区别,甚至超越了从心底而来的仇恨无国界,爱,无边界;母爱,无边界。每一次离别都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忧伤。母爱,有如涓涓细流般,渗入人的每一寸心灵。在这样的回忆中,我的心早已在这个寒冷的秋日,升腾着无尽的爱的暖意,大爱无疆。

舞蹈《中国妈妈》赏析 篇3

一、舞蹈内容实在, 通俗易懂

主要表现在服饰和动作上。舞蹈一开始便给大家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时代背景, 这些从老妈妈身上朴素的服饰、头上典型农村劳动妇女发髻、因辛苦劳作而略弯的腰背以及齐耳短发、身着和服的小姑娘就可以看出来。

其二表现在动作上, 一群老妈妈出场就用苍老有力的手坚定的直指前方, 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她们用手捂住了嘴, 无声的嘶喊。身着和服的小女孩用膝盖跪行不时跌倒的身影简单而真切的表现出在战争中日本小孩子的无助、可怜。其中有一位母亲伸出手来, 慢慢的摸向她的头, 却被其她母亲们打了回来, 一个“打”一个简单的“退步”一个快速的“转身”, 把老妈妈内心对敌人仇恨和对小女孩母爱的复杂与纠葛清晰的摆放在了舞台上。她们的“指”“吐”“踹”几个简单的生活动作也将内心的愤怒推向了高潮。她们一层一层的拥抱小女孩, 展示出母爱的伟大最终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生死。这些都是用简单易懂的肢体语言清晰的将舞者心理变化表达出来, 这既是舞蹈的魅力所在, 也是这部舞蹈作品广受欢迎的成功之处, 这是语言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二、情感贯穿主线

《中国妈妈》的最大成功就是它所体现的感情, 那样深刻, 那样真实, 让人忍不住感动到流泪, 思想主题与艺术手段结合得十分自然。用老妈妈复杂、丰富的情感变化作为舞蹈故事的主线贯穿其中。憎恨 (抗拒) 、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咬牙切齿、悲痛万分;接纳时的拒绝挣扎、怜悯拥抱;养育时的真情奉送、关怀备至;送行时的恋恋不舍、牵肠挂肚。表演者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 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 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 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

三、音乐舞蹈融为一体

这部舞蹈的音乐大致也可以分为五段, 而且每一段之间都有着一个过渡的静止场景, 又把每一段的故事情节与音乐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刚开始, 音乐中弥漫着硝烟, 扣人心弦, 沉重有力的节奏带来了一群中国妈妈步履蹒跚, 手指前方, 让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不堪回首的硝烟岁月。音乐在中国妈妈一层一层的拥抱后转变为清新活泼, 跳跃的节奏, 展现出小女孩的娇俏可爱, 快乐的童年和中国妈妈嬉戏的场景。随后音乐节奏转化为越来越慢, 基调也越来越深情, 不但把小女孩的逐渐长大的场景在短时间内展现在舞台, 又体现出小女孩长大后很孝顺。此时音乐中出现了那一首感人至深的童谣:“老玉米, 金黄黄, 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 地里站着的是我娘……”, 童谣的出现, 是故事主题的突出再现, 成功的把观众的情感带入了舞台故事剧情中, 让观众不禁掉下泪来。

一片静默中, 气氛变得沉重起来, 舞台上只剩下小女孩的插秧动作, 带有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摇篮曲》的出现, 把中国妈妈抚养小女孩的千辛万苦呈现在了舞台上, 不用任何语言, 这一首简单的童谣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了, 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为了一己之私就这样让孩子留下, 而是一步一步蹒跚着拿出了当年的和服, 那一挥手, 那狠心的一推, 再次使舞蹈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四、巧妙编排, 首尾呼应

巧妙处一, 小女孩出场的巧妙安排, 开头的音乐沉闷中愤怒, 老妈妈们怒气满面的手指前方, 痛诉着日本侵略者造成的深重灾难, 就在这时, 突然一个日本小女孩的出现, 让老妈妈的恨即可有了实质的目标, 小女孩的可怜无助, 又让老妈妈怜悯之心顿生, 矛盾的心理就这样产生了, 小女孩出现的时刻更可以显示出中国妈妈宽广的胸襟。

巧妙处二, 在第一段音乐结束, 就是中国妈妈经过矛盾的心理斗争, 最终还是以温暖的拥抱接受小女孩时, 编导用一层一层的拥抱将小女孩围在中间, 在散开时小女孩的装束就变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小姑娘, 红头绳扎的小辫, 花布上衣, 这个动作的编排既富含深刻的含义——中国妈妈用超越国界的慈母之心接受了小女孩, 并将她视为己出, 给她快乐的童年生活。同时又用众妈妈的拥抱动作遮挡住小女孩换服装的动作, 避免了舞台上动作的拉杂, 又让观众的情感随着演员的情感没有一丝的中断。

巧妙三, 舞蹈中唯一的一件道具——和服, 和服在刚出现时它穿在小女孩的身上, 把她的身份表现了出来, 也把这种中日的矛盾突出在舞台上, 让中国妈妈面对国仇家恨和一条无辜生命的选择变的异常艰难, 越是艰难越展示出母爱的伟大和中国妈妈博大胸襟。故事从这一件和服开始, 也从这一件和服结束。所以, 这个和服是舞蹈的亮点, 把一个本来无法表现的主题用道具非常巧妙的表达出来了。

《中国妈妈》是中舞蹈中的精品, 它情节简单、思路清晰、过度自然、情感表现真实, 演员动作不拖泥带水, 以卓越的主题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展现了中国妈妈这一伟大形象, 使中国妈妈的形象上升至伟大的中华民族, 从而体现出舞蹈源自生活, 表现生活, 它能够用肢体语言艺术来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雪天:《舞蹈欣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1

[2]刘小标:《〈从中国妈妈〉剖析舞蹈的点子》, 《大众文艺》。

舞蹈《中国妈妈》 篇4

1、我和小鸟来唱歌(腿和腰的练习)

2、寻胡隐君(手位练习)

3、花摇篮(胸腰练习)

4、波比换牙(肩的练习)

5、火鸡(踢腿练习)

6、小袋鼠(跳跃练习)

7、西班牙蝴蝶(重拍练习)

8、小阿哥(苗族)

9、上学路上(藏族)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一部分:我和小鸟来唱

歌(腿和腰的练习)

1、训练目的 训练腿与腰的柔韧性.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前压腿:双腿前伸坐于地面,身体由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后背尽量保持平直。

b、燕式后弯腰:双腿燕式坐于地面,手指尖点地,头、颈、肩、胸、腰依次卷回呈后弯腰 状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1点,双跪坐身体前倾,双手在后斜下位,掌心

相对,扩指抖手。准备音乐:

(1)1—4 保持准备位姿态

5—8 体对8点正步位伸坐

第一段:

(1)1—2 右手在旁斜上位展翅,眼视手

3—4 还原,视线收回

5—8 重复⑴—1—4反面动作(2)1 右手至旁斜上位展翅,眼视手

左手至旁斜上位展翅,眼视手

3—4 双抖手,视线收回8点

5—8 前压腿

(3)—(4)重复(1)—(2)动作

(5)1—4 身体向后45度仰身,眼视1点,绷脚双吸腿碎步点地。

5—8 前压腿(6)重复(5)1-8动作

间奏:

(7)1—4 身体向后45度仰身,眼视1点,绷脚双吸腿碎步点地

5—8 转身向2点燕式后腿

第二段:

(8)重复(1)1-8动作(9)1—4 重复(2)1—4动作

5-8 后弯腰

(10)—(11)重复(8)—(9)动作

(12)1—4 后背平直向前爬下,双手在后斜下位,扩指抖手,掌

心相对

5—8 后弯腰(13)重复(12)1-8动作

结束:

(14)1—4 吸腿呈双跪坐,双手身前交叉向上

5—6 双跪立 双手旁斜上位展翅

7—8 保持舞姿,跪坐转身向1点

4、提示 a、前压腿后背平直

b、燕式后弯腰要经过头、颈、肩、胸、腰依次卷回,尽量做到最

大限度

5、歌词

小鸟小鸟听我说,我们一起来唱歌,一起来唱歌。我唱多来咪,你

唱来咪发,多来咪发嗖啦嘻,嘻啦嗖发咪来多。几个音符像小鸟,歌儿越唱越

快乐。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二部分:寻胡隐君(手

位练习)

1、训练目的 训练古典舞的各个手位.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掌型: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

b、兰花指:大拇指与中指相捏,其他手指自然翘起。c、花形手:双手兰花指,手腕内侧相对,放于下颚下,小臂自然

垂直,身体前赴。

d、斜下手:兰花指,身体斜下位。眼随手动。e、斜上手:兰花指,身体斜上位。眼随手动。

f、顺风旗位:右手托掌,左手山膀,身体转向八点方向。目视八

点。

g、托掌:双手兰花指,指尖相对,托于头顶。

h、按掌:双手兰花指,右手在里,左手自外,交叉按于胸前。i、转腰点肩:(以右为例)左手背手,右手兰花指,手心向上,指尖点于左肩前。向 六点方向转腰,目视六点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1点,双腿盘坐,双背手。

准备音乐: ⑴ —⑵ 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⑴ 1-2 右手斜下位,掌型手

3—4 右手斜下位,兰花指

5-8 ⑴ 1-2 反面动作 ⑵ 1-2 右手胸前按掌 3—4 左手胸前按掌

5-6 花形手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第二段:

⑶ 1-2 右手斜上位,掌型手 3—4 右手斜上位,兰花指 5-8 ⑴1-2 反面动作 ⑷ 1-2 右手胸前按掌 3—4 左手胸前按掌 5-6 花形手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第三段: ⑸1—4 双手托掌 5—8 双手胸前按掌 ⑹1—2 右起转腰点肩

3—4 身体转回一点,左手背手,右手按掌

5—6 右起转腰点肩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⑺—⑻ 重复⑸—⑹动作

第四段:

⑼ 1—2 右起顺风旗手位 身体转向八点,顺风旗手位,目视八点 保持顺风旗手位

5—6 双手顺顺风旗手位落下,目视八点 7 身体转向二点,胸前按掌手位,目视二点 胸前按掌手位不动

⑽1—2 身体转回一点,左手花形手

3—4 右手花形手 5—6 双手花形手 7—8 还原至准备位置 ⑾—⑿ 重复 ⑼—⑽反面动作

⒀—1 双手花形手,至托掌位,下胸腰,目视手

4、提示

a、古典舞手型俏丽,手位准确。b、动作干脆,舞姿优美。

5、歌词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三部分:花摇篮(胸腰

练习)

1、训练目的:

胸腰的练习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前压腿:上体向前俯压,双手触摸脚尖.b、后胸腰: 头,颈,肩,胸向后弯曲,胸部上挑,手臂在身体的斜后方

扶地.3、节奏:(3/4节奏每小节3拍)

准备位置:

体对 7点,左单吸腿伸坐,双手搭肘,视1点

准备音乐:

(1)—(9)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1)双手抱肘,前压腿,眼视1点

(2)还原

(3)—(4)重复⑴—⑵动作

(5)双臂伸直前压腿(6)上身直立,手臂提至上位(7)—(8)双吸腿后胸腰

(9)—(12)2点方向双跪立,双手兰花手摇摆,慢慢托至上位,眼视手。

(13)—(14)双跪立后胸腰(15)—(16)还原至准备位(17)—(30)重复(1)—(14)动作

(31)—(32)收至二点方向双跪坐,双背手,眼视1点。(33)—(34)左手臂于上位前后摆动,身体与头随动(35)—(36)双臂经过身前交叉至斜上位展翅,同时双跪坐后胸

(37)—(40)重复(33)—(36)动作,结束在双跪立后胸腰

4、提示

a、动作时身体与头随动,不可僵硬,有摇篮里的摇摆感觉

b、组合中要做出3拍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5、歌词

金摇篮,银摇篮,祖国是个花摇篮。摇着花儿笑呀笑,摇着花儿甜又甜。金摇篮,银摇篮,祖国是个花摇篮。红摇篮,绿摇篮,祖国是个花摇篮。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四部分:波比换牙(肩的练习)

1、训练目的: 对肩部柔韧性的练习。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捂嘴舞姿:脚下正步位,双腿伸直并拢,身体向前90度前倾,双臂架起,双手十指交叉放于嘴前,目视1点。b、双耸肩:身体保持直立,双肩一拍到位耸到最高处。c、双手交叉按掌:身体保持直立,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手掌下按,双臂伸直。

3、节奏:

准备位置(两人一组):二人各自身向1点,正步位叉腰手。

准备音乐:(1)1—8 体对1点,正步位叉腰手

(2)1—4 保持姿态

第一段:

(1)1—2 身体保持直立,半蹲右转头,右手拍旁边人的肩膀

3—4 还原至准备位 5—6 双手叉腰做双耸肩 7—8 还原至准备位(2)1—8(1)1—8反面动作

(3)1—2 捂嘴舞姿 3—4 身体直立,双手交叉按掌

5—6 捂嘴舞姿

7—8 身体直立,双手保持交叉,手掌上推至双臂伸直

(4)1—2 保持姿态,向后甩肩两次 3—4 落手至双手交叉按掌舞姿 5—6 保持姿态,双耸肩 7—8 保持姿态,落肩

(5)1—4 两人脚下小碎步同时向右转向3点方向,形成一前一后。(站在右边人碎步时双手 交叉按掌舞姿,站在左边人碎步同时双臂

伸直搭至前边人的肩上)5—6 两人同时打开右脚至大八字位。(站在右边人打开右脚同时做捂嘴动作,身体保持 直立不动。站在左边人打开右脚同时,向下压

肩一次)(6)1—8 两人脚下小碎步同时向左转向7点方向,(5)1—8反面动

作(两人所做动作交 换)

(7)1—4 两人脚下小碎步同时转向1点方向,落手至双手交叉按掌

舞姿

5—6 保持姿态,双耸肩 7—8 保持姿态,落肩

(8)1—4(1)1—4动作,同时左手回到叉腰手

5—8(8)1—4反面动作

结束段:

(9)1—4 捂嘴舞姿,膝盖放松碎步向前跑

5—6 回至双手交叉按掌 7 保持姿态,双耸肩 8 保持姿态,落肩(10)1—7 重复(9)1—7动作 8 落肩同时膝盖半蹲,身体90度前倾

4、提示:

a、甩肩动作尽可能将肩部打开,身体保持直立状态,不可随肩部

乱摆。

b、搭肩压肩时最大限度下压。

5、歌词:

波比年幼,那么掉了只门牙,这样讲话吃饭不方便,多么不方便。波比只有在乎圣诞老人,告诉他的礼物最好是,送他一支大门牙。其实是每个幼年人有一天会这样,蛀牙全要掉日后一定会长出新

牙。哈!波比好傻,就是想要往下拔,别看他到今天才六岁,却要换牙。波比要乖乖,波比你乖乖,不要再想它。波比要乖乖,波比你乖乖,换牙莫害怕。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五部分:火鸡(踢腿练

习)

1、训练目的: 腿的柔韧性、力量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火鸡舞姿(以右为例):身向3点,平脚双吸腿坐,后背直立抬头,右臂折臂右手阔指放于头顶,左手放于旁按掌位阔指。b、不得了舞姿(以右为例):身向3点,正步位绷脚伸坐,后背直立从腰拧转至1点,双臂斜上位双手阔指,做惊讶状。

c、地面平躺踢前腿:

d、侧躺舞姿(以右为例):体对5点,右臂伸直枕于头下,左臂折臂撑于胸前左手阔指,双腿伸直向外转开脚跟相对双脚绷脚。

3、节奏:

准备位置:身向3点,吸腿抱团身

准备音乐:(1)1—8 身向3点,保持吸腿抱团身

第一段:(1)1—2 不得了舞姿 3—4 吸腿抱团身

5—6 上身做火鸡舞姿,同时正步位绷脚伸坐

7—8 吸腿抱团身

(2)1—4平脚双腿吸坐,右脚起平踏步8次,同时身体慢慢后靠躺地,双手放于旁平位,手心贴地

5—6 绷脚伸右腿 7—8 绷脚伸左腿(3)1—2 地面平躺踢右腿 3—4 直膝绷脚落腿 5—6 地面平躺踢左腿 7—8 直膝绷脚落腿(4)重复(3)1—8动作

间奏音乐:

(5)1—2 向左转身体对1点成侧躺舞姿 3—4 绷脚开胯吸右小腿,脚尖点于左膝旁 脚尖带向上伸直小腿 收回脚尖点于左膝旁 7—8 伸直小腿回到侧躺舞姿

(6)1—8 向右转身体对5点成侧躺舞姿,做(6)1—8反面动作(7)1—4 慢转身同时打开手回到平躺位置,双手放于旁平位,手心

贴地

5—8 右脚起平踏步8次,慢收至并腿屈膝

(8)1—4 双腿并拢收至大腿贴胸口,小腿贴大腿的位置,双脚勾脚 5—8 用腿带起身体坐直至平脚双腿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9)1—4 右脚起平踏步8次,转至1点

5—6 上身前探,双腿开胯至对脚盘坐,双臂架起双手阔指放于嘴

旁,做大声呼喊状

7—8 双膝并拢至吸坐,双手落至旁斜下位点地(10)1—4 右脚起平踏步8次,转至7点

5—6 左面火鸡舞姿 7—8 吸腿抱团身

第二段:

(11)-(14)重复(1)—(4)动作

(15)1—2 双腿并拢收至大腿贴胸口,小腿贴大腿的位置,双脚勾

脚 用腿带起身体坐直至平脚双腿吸坐,双手旁斜下位点地 左面火鸡舞姿。

4、提示:

a、以火鸡的形象提示学生,将动作夸张并放大。b、将枯燥的训练动作加以形象,使其更具有趣味性。c、踢腿时注意动作要有力量,由脚尖带动,切忌大腿发力。

5、歌词:

哎呀不得了,这次真糟糕!我们的火鸡啊,跑到哪去了? 快点找一找,快点找一找,原来它偷偷跑到菜园里去了。快来,快来,快来,快来,我们回去菜园快把它捉到,看见我们它又跑了跑到稻草里去了!

哎呀不得了,这次真糟糕!我们的火鸡啊,它呀逃跑了? 快点找一找,快点找一找,原来它这会儿跑到园子里去了。快来,快来,快来,快来,我们同心协力快把它捉到,看见我们它又跑了跑到稻草里去了!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六部分:小袋鼠(跳跃

练习)1. 训练目的

训练脚踝的灵活性及弹跳能力。

2. 主要动作及要求

袋鼠手:双手胸前向下折腕,手腕放松并拢,大臂收回。正步跳:要求脚掌推地,向上跳时空中绷脚,膝盖伸直。袋鼠跳:要求双手推膝盖往远跳呈抛弧线,上身前倾,脚掌推地,膝盖伸直。

3.节奏

准备位置:两人一组,身向一点,双手叉腰。

准备音乐:

(1)1-8 保持准备位姿态

(2)1-4 先出右手,左手,呈“小袋鼠手”,2拍一次

5-6 屈膝出右胯,右倾头

7-8 回正 第一段

(1)1-4 三次正步跳,一次放松颤膝

5-8 重复1-4动作

(2)1-2 左跳点步左倾头,脚掌点地 3-4 右跳点步右倾头,脚掌点地

5-6 正步跳一次 7-8 正步跳二次

(3)-(4)重复(1)-(2)动作

间奏段

(5)1-4 右左交替踮跳从右转向五点,5-8 抖动臀部

(6)1-4 右左交替踮跳从右转向一点

5-8 碎步转向两人面对,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指尖相对扶膝,三点

方向人在前,七点方向人在后

第二段:

(7)1-4 两人相对袋鼠跳一次 5-8 右转半圈至两人相对(8)-(9)重复(7)1-8动作三次(10)1-4 两人相对袋鼠跳一次

5-6 碎步两人相对靠拢

7-8 两人屈膝出外胯,都向各自的外方向倾头

4、提示

a、弹跳的过程中注意脚踝与膝盖的松弛。b、袋鼠跳时要求绷脚推地,已达到增强脚踝的力量。

5、歌词

袋鼠袋鼠妞妞,两只眼睛溜溜。藏在妈妈袋里,有脚不想走。袋鼠学着小猪,袋鼠学着小狗,不要把它抱抱,自己下地走走。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七部分:西班牙蝴蝶

(重拍练习)

1、训练目的

通过重拍节奏的练习,初步认识西班牙舞蹈基本风格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西班牙手型:五指最大限度张开,由小指依次往里 b、正上位 :左手叉腰,右手以腕带动,由右跨前经胸前至头顶正上方,保持西班牙手型,肘部自然弯曲。

c、斜下位:左手叉腰,右手以腕带动,由正上位经左肩前落下至

旁斜下位,手臂形成弧形。

d、肩前位:西班牙手型,手腕带动,由斜下位经胸前划至左肩前,手腕与肩相对,大臂架平。

e、原地重拍步:正步位,第一拍不动,第二拍双膝放松微屈,抬右脚,第三拍右脚剁地同时双膝伸直,重拍向上。f、移动步:正步位,双膝放松,向前小步移动,重拍向上。g、结束舞姿:体对1点,正步位蹲,右手正上位,左手叉腰,头

微上扬目视8点。

3、节奏 准备位置:

正步位,体对8点与1点之间,头部微上扬视1点,双手叉腰。

准备音乐:

(1)1-4 保持准备位姿态

第一段:

(1)1-2 保持准备位姿态 正上位 4-6 保持姿态 7-8 斜下位,一拍到位(2)1-2 保持姿态 肩前位 4-6 保持姿态 7-8 斜下位,一拍到位(3)-(4)重复(1)-(2)动作

第二段:(5)1-2 保持姿态

3-6 右起移动步4步,同时右手西班牙手型经体前慢起

7-8 右脚踏步,重拍向上,右手正上位(6)1-8 步伐重复(5)1-8,右手慢落至斜下位(7)1-8 步伐重复(5)1-8,右手慢回至肩前位(8)1-8 步伐重复(5)1-8,右手慢落至斜下位

第三段:

(9)-(12)-7 重复第二段(5)-(8)-7动作 保持姿态,左脚并步(13)1 结束舞姿

4、提示:

a、注意在舞蹈中保持西班牙手型的扩张力。b、保持上身微仰,气质高贵,热情奔放的西班牙风格。

c、手位准确,脚下强调重拍。

5、歌词:

Fly fly fly the butterfly.In the meadow is flying high.In the garden is flying low.Fly fly fly the butterfly.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八部分:小阿哥(苗族)

1、训练目的:

碎踏步训练脚下的灵活性,摆胯动作训练对胯的控制能力,初步认

识苗族舞蹈。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抖手碎步跑:对7点出场,上身转向1点目视1点左倾头,左手叉腰手,右手正上位阔指碎抖手,膝盖放松,脚下正步位左脚起左右交替半脚掌碎步跑,一拍两下。

b、双托手:双手旁斜上位,掌形(四指并拢,大拇指放松。)c、单摆胯(以右为例):上身直立,右胯最大限度向右顶出同时右倾头,脚下打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向1点,重心放于右脚,膝盖放松微屈,左脚脚尖内侧点地,一拍到位。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7点,上身转向1点目视1点左倾头,脚下正步位,叉腰手准

备 准备音乐:(1)1—8 体对7点,上身转向1点目视1点左倾头,脚下正步位,叉腰手(2)1—4 保持姿态

5—8 保持姿态,右手从体旁慢起至正上位阔指

第一段:

(1)1—4 抖手碎步向7点方向跑出,左右交替8次 5—6 左脚向左旁打开,左单摆胯双托手,一拍到位 7—8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右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

下抹至旁按掌位,一拍到位(2)—(4)重复(1)—1—8动作,三遍

(5)1 目视1点,体对1点,收回左脚呈正步位,胸前击掌,同时

膝盖放松颤膝 2 重复(5)—1动作

3—4 双手落至旁按掌,身体90度前倾半蹲,一拍到位 5—6 左脚向左旁打开,左单摆胯旁按掌,一拍到位 7—8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右单摆胯,一拍到位

(6)1—2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左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

向上抹至双托手,一拍到位

3—4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右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

下抹至旁按掌位,一拍到位 5—8 重复(6)—1—4动作

(7)1—4 左脚起左右交替半脚掌碎步八步,同时左转身头随动,旁

按掌,一拍两步

5—6 双脚跳落呈正步位,旁按掌,身体90度前倾半蹲,一拍到位

(8)1—6 重复(7)—1—6反面动作(9)1—8 重复(5)—5—8动作,共四次

间奏音乐:(10)1 目视1点,左脚脚掌向1点方向点出,出左胯身体随动,同时右脚以脚掌为重心点转至体对3点,双手旁按掌 身体方向及脚下不变,收胯 重复(10)—1动作,转至目视3点,向3点方向点步,体对5点 身体方向及脚下不变,收胯 重复(10)—1—2动作,转至目视5点,向5点方向点步,体对7

点 身体方向及脚下不变,收胯

7—8 重复(10)—1—2动作,转至目视7点,向7点方向点步,体

对1点(11)1—4 脚下位置不变目视1点,右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

上抹至双托手,一拍到位

5—8 脚下位置不变,移重心至左单摆胯,双手经体旁直臂手心向

下抹至旁按掌位,一拍到位(12)—(13)重复(10)—(11)反面动作

第二段:

(14)—(15)向1点方向,重复(1)—(2)动作(16)1—4 抖手碎步跑,同时向左转身至5点

5—8 向5点方向抖手碎步跑(17)1—4 重复(16)5—8 5—8 左转身至1点,重复(16)1—4(18)—(22)重复(5)—(9)动作(23)1—2 重复(5)1—2动作 右脚向右旁打开,至右单摆胯旁按掌,一拍到位

2、提示:

a、碎踏步时脚下要和节奏,一拍一步左右交替行进。

b、摆胯动作一拍到位,最大限度向旁顶出。

c、手位、舞姿明确。

5、歌词: 小阿哥,快乐多,坐床上,唱儿歌。妈妈见了笑呵呵,爸爸出去买糖果,回来给他吃几颗。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第五级教材第九部分:上学路上(藏

族)

1、训练目的:

膝盖的松弛与藏族舞的风格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双臂夹肘位:双大臂夹于体旁,小臂折臂平端起,双手握空拳。b、胸前折臂位:双臂端起与胸前,小臂折回,右臂叠于左臂上。c、平踏步:藏族舞典型动作,双脚平脚交替踏步,保持颤膝状态。d、颤膝:藏族舞典型动作,双膝松弛,重拍向下,身体随膝盖保

持松弛状态。

e、扶胯位:双手扶于双胯,手腕放松,双肘微前夹。f、退踏步:左倾头,右脚半脚掌第1拍后踏,头回正,左脚第2拍全脚踏步,右倾头,右脚第3、4拍全脚前踏。整个动作双膝保

持微颤。

g、第一基本步:第1拍 右脚吸于左脚脚踝处,左脚微跳起,第2、3、4拍右左交替踏步3次,整个动作双膝保持微颤。

3、节奏 准备位置:

体对3点,目视1点,7点方向场外准备。头部微扬,双臂夹肘位。

准备音乐:

(1)-(2)保持准备位姿态

(3)1-8 身体保持准备位,右起向前平踏步8步,双臂保持夹肘位,随之前后摆动,向3点方向出场

(4)1-8 身体90度前倾,双臂胸前折臂位,脚下继续平踏步7步

(5)重复(1)1-8动作

(6)身体直立,双臂胸前折臂位,脚下继续平踏步8步,同时向

左转身至1点 第一段

(1)1-4 身体直立,视1点,胸前折臂位,同时颤膝4次。-6 双膝半蹲同时右倾头,上身保持姿态

7-8 直立,上身保持姿态(2)1-8 重复(1)1-8反面动作

(3)-(4)重复(1)-(2)动作

(5)-(6)右起平踏步前进16步,双手经体侧慢托起至旁斜上

位略前,视线由下至上

(7)-(8)右起平踏步后退15步,双手经体前盖手至扶胯位,眼随右手动。

(9)1-8 退踏步2次向1点

(10)-(11)退踏步向7、5、3、1点各1次

(12)1-4 向8点方向平踏步前进3步,双手旁斜下位略前摊手,身体前倾,视1点

5-8 向4点方向平踏步后退3步,双手收回胸前折臂身体微后仰,头侧倾视1点(13)1-8 重复(12)动作

(14)-(15)重复(12)-(13)反面动作(16)1-8平踏步后退8步,身体回正,视1点

第二段

(17)1-8 原地第一基本步2次,右左各一次,上身保持姿态(18)1-8 原地第一基本步2次,右左各一次,双手重拍至旁斜上

位略前

(19)1-8 重复(17)1-8动作

(20)-(21)向3点方向第一基本步前进4次,双手旁斜下位掌

心朝前,头左倾视1点

(22)-(23)向7点方向第一基本步前进4次,双手旁斜下位掌

心朝前,头右倾视1点

(24)1-8平踏步后退8步,双手回至胸前折臂,身体回正,视

1点

(25)-(28)重复前奏段(3)-(6)动作向3点方向下场

4、提示

a、双膝始终保持松弛颤动。

b、身体在舞蹈过程中不可僵硬,与膝盖协调一致。

舞蹈《中国妈妈》 篇5

在我的舞蹈学习生涯中, 看过好多成功的舞蹈作品, 在这些舞蹈作品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 好的舞蹈创作, 只有更密切地关注现实, 才会被现实密切地关注, 舞蹈还要关注现实是艺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艺术家只有在解决表现现实的难题时, 才会实现有意义的创新。舞蹈要现实并真切、深刻地表现现实, 是舞蹈创作摆脱“形式思维”并从而摆脱“雷同化”现象的好办法, 它使我们的舞蹈从一般意义上的“编导”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 正因为这次的舞蹈为“命题作文”, 因此, 舞蹈《中国妈妈》就从一大批优秀的舞蹈脱颖而出。这个舞蹈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表现方式之独特, 鲜明地勾勒出了第七届中国舞蹈比赛的主色调, 那就是舞蹈贴近现实, 创作新颖, 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总有一种力量, 舞动我心。可以说, 舞蹈《中国妈妈》是向经典的, 更是一种新的创新与开拓。

1. 题材富有时代性

舞蹈《中国妈妈》的选材以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为背景, 在战火弥漫, 抗日战争期间, 一群中国妈妈捡到一个日本遗孤, 在手足被杀;财产掠夺;房子被烧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妈妈对这个日本人留下的孩子会是怎样的心态。只见她们有人憎恨;有人唾弃;可还是有人表现出怜惜和疼爱。只见一位妈妈刚要伸出手去摸那个孩子, 即刻被另一位妈妈伸手制止, 她似乎在说:难道你忘记了中国人所受尽的屈辱吗!妈妈们要走掉的时候, 孩子试图去挽留住每一位妈妈, 可都被拒绝了。此时的妈妈们犹豫不决, 她们的心理在作斗争, 是否收养这个孤儿使他们举棋不定。最终, 在母爱的力量下, 在母爱的包容下, 她们收养了这个日本遗孤。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 在情与爱的呵护下, 孩子换上了新棉袄, 中国妈妈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 尽全力去呵护她。战争已经结束, 孩子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母子即将要分离, 中国妈妈拿出了孩子曾经穿的日本合服, 此时的孩子明白了自己将要与母亲分离。伤感、动容, 大家最终用眼泪书写了舞蹈《中国妈妈》。

2. 主题富有创造性

2.1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在中日友好建交的今天。我们用当代的视角去追忆历史看待历史;用人性化的标准去评价母爱的伟大。这时我们不难看出, 社会科学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只有人文科学才是标本兼治。《中国妈妈》做到了, 她不仅体现了

母爱的伟大还体现了人性化的道德与伦理。在爱的包容下, 没有了国与国的仇恨;没有了种族之间的歧视;没有了责备与偏见, 有的只是那无私的奉献。爱是什么?爱就是那无私的奉献。《中国妈妈》做到了, 她做到了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一切, 用爱的力量去战胜一切。

3. 舞蹈富有真实性

舞蹈《中国妈妈》树立的形象是我国抗战期间, 中国妈妈收养日本孤儿, 一个平凡母亲的形象。其实, 在很多舞蹈中也曾出现过母亲的形象, 可像中国妈妈这种艺术形象却是崭新的。它是养活了异国小儿郎中无数母亲的缩影, 是中国伟大母亲的代表。其实, 在当时战争期间, 收养日本孤儿的中国妈妈也会受到少许人的排斥。有些人认为收养日本人的孩子, 是非常可耻的。可中国妈妈依旧收养了日本孤儿, 她是那样的顽固, 且有意志力。在养大了孩子, 还要把他送回自己的国家的时候, 他们仍然没有怨言。收养日本孤儿的妈妈是平凡的母亲, 也是伟大的母亲, 因为他们不仅养育了儿女, 也养育了博爱的精神。这种母爱是崭新的女性形象, 他们深明大义, 不屈不饶, 默默辛劳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 这是具有何等魅力的中国女性。

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长盛不衰, 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 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旋律而文艺工作者由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 就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感染人, 鼓舞激励人, 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

要感谢舞蹈《中国妈妈》的编导, 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那个战争的年代, 妈妈们谱写出的最强烈的时代音符, 这些真实的历史画卷和舞蹈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让我们看到主旋律体现的魅力, 给我们以感动和启迪。

摘要:一个好的舞蹈作品, 能给人以振奋, 给人以启迪, 给人以感动, 并能让人领悟其中真正的美, 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在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 舞蹈《中国妈妈》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 这个事先没人关注的舞蹈, 一没有气势过大的团队, 二没有曲折离奇的舞蹈主题, 三没有花哨煽情的噱头, 却获得了本届大赛各位评委以及舞蹈家们的高度赞扬。著名舞蹈评论家舒巧说:“短短8分钟的舞蹈, 却能表达出舞剧的结构形式, 情感饱满;舞技精湛, 值得称赞。”舞蹈《中国妈妈》的题材与主题富有时代性与创造性, 舞蹈富有真实性, 用当代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用人性化的标准去评价母爱的伟大。舞蹈动作新颖、流畅、咏志抒情, 用贴近生活的舞蹈语汇, 深刻的揭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舞蹈《中国妈妈》以伟大的母爱为题材;以歌颂高尚的品格为主题, 成功的以艺术的形式, 塑造了中国母亲的伟大形象。

关键词:中国妈妈,成功,创作

参考文献

[1]杨仲华, 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3年7月.

[2]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4月.

[3]赵丹丹.《舞蹈欣赏与创作》.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4]隆萌培.《舞蹈知识手册》.上海出版社, 1999年4月.

[5]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6]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9月.

[7]李鳞.《舞蹈欣赏艺术》.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8]卡琳娜·伐纳.《舞蹈编创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12月.

[9]田静.《中国舞蹈名著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1月.

[10]高椿生.《舞蹈艺术审美》.人民音乐出版, 2005年7月.

舞蹈《中国妈妈》 篇6

满族舞蹈史诗《乌布西奔妈妈》满语名字叫sihote alin dunggu umesiben mama i golmin ucun。史诗蕴含着丰富的神话母题, 营造着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 展现了先民的思维特征。因此, 《乌布西奔妈妈》又带有浓厚的创世史诗的意韵。而以一位英雄的女萨满为主角, 仍可谓萨满英雄史诗, 是萨满教文化中的瑰宝。《乌布西奔妈妈》中描述的数十种东海女真人各异的古朴舞蹈形态更令人叹为观止。尤为突出的是史诗中的第六部分《女海魔的战舞歌》中描绘乌布西奔大萨满与女魔们比“舞”竞技的场面, 更加引人入胜, 意味深远。史诗中舞蹈艺术所蕴含的原始思维观念和体现在其中丰富萨满文化因子。

《乌布西奔妈妈》史诗中《女海魔们的战舞歌》以大量文字唱讲东海女真人原始舞蹈的相互竞技情结, 倍显舞蹈艺术在东海诸部社会生活中已完全成为一种生存竞争最有力的手段。可以说, 东海女真人向有能歌善舞的优秀传统, 史诗以抒情比喻的生动手法, 在这一节中将这一固有的艺术天赋和才华, 尽情而极致地展示出来, 使原始舞蹈艺术竞相比艺, 令人赏心悦目,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境地, 非常精彩动人。

令人心颤的是, 女神变成乌鸦后, 仍为人类巡夜传警, 而且, 千年不惰, 万年忠职.这是忠诚的及至, 寓含着对人类无比深沉以及炽热的爱。实际上乌鸦女神是乌布西奔妈妈英雄主义的象征, 她所具有的精神是萨满教中所寓含的人类文化的积极基因, 是萨满教有悠长文化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在激越高昂的神鼓声中乌布西奔妈妈合上了她那明亮的双眼。但是, 在满族人的心中, 她是永远不死的。今天, 乌布西奔妈妈的故事仍在满族流传, 敬仰乌鸦的习俗仍在传承。

在满族舞蹈的教学中要挖掘满族《莽式》舞蹈中的动律特点、风格特点, 然后加以提炼, 融入满族舞蹈的教学中成为新的内容。满族先民尚武, 所以舞蹈时有粗狂有力、动作幅度大, 多是骑士步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他的动作特点, 在借鉴的基础上编排形成新的舞蹈动作。

我们在借鉴的同时, 也要遵循“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原则, 在《莽式》这一舞蹈作品中要借鉴和提炼其中优秀的部分, 在借鉴和提取时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把不好的、陈旧的和对舞蹈中没有任何作用的部分摒弃。在舞蹈教学方案的编排上要融入提取好了的成分、扩大满族舞蹈教学范围。

在《乌布西奔妈妈》这部史书中, 我们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在现代舞蹈和剧目中所没有的一些有价值的素材。以最原始的舞蹈形态以及动律特点, 将其中有价值的材料编入教学体系中, 能够最大程度的丰富满族舞蹈。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能最大程度的分析出最古朴、最原始的满族舞蹈。史诗中记载的女真人形态各异的古朴舞蹈形态, 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最好的示范教材, 能够深入地了解满族舞蹈的形成、发展, 为我们挖掘满族舞蹈素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大量的素材。

参考文献

[1]李顺阳.满族传统舞蹈中的游牧文化积淀[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1.

[2]庞志扬.满族舞蹈寻觅[M].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

[3]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1.

[4]李燕光, 关捷.满族通史[M].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3.1.

从近代中国舞蹈史感悟舞蹈的发展 篇7

一、艺术舞蹈与生活舞蹈

在舞台上面我们看到的那个“舞蹈”我们统称为“艺术舞蹈”, 它就是我们人类艺术皇冠上的钻石, 是普通人不可触及、只能欣赏的“视觉艺术”。而我们身边的那个“舞蹈”, 则是属于每一个人, 是随时可为的“生活文化”, 也可以称为“生活舞蹈”。“艺术”和“文化”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各有不同的价值, 谁也替代不了谁。

我们既然从事舞蹈工作, 就应该对舞蹈 (特别是中国舞) 有更多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舞, 当今的这个“中国舞”又是怎么来的呢?别说普通中国人不明白, 很多基层舞蹈工作者都稀里糊涂, 包括我们的专业院团演员, 心里清楚的也不多。

二、简述中国舞“种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人类在创造语言和文字文明之前就有了肢体语言, 也就是“舞蹈”的雏形。在世界各地各民族, 几乎都记载着本民族的舞蹈历史, 因为它和民族的发展史紧密相关无法分割。但是中华民族的舞蹈史却很特别, 中国舞蹈的史书从远古开始就有记载, 但到了近代, 也就是隋唐五代之后, 从宋代开始, 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舞蹈艺术发展史出现了空白, 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断层期。这个时期不是一年两年, 也不是十年八年, 而是好几百年, 是好几个朝代, 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民族舞蹈艺术的历史性悲哀。

到公元907年唐代灭亡的动荡历史时期,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格局, 大约有50多年。在那个时候, 五代十国还延续着宫廷乐舞的制度和机构 (也就是国家歌舞团制度和机构) , 但虽然承袭唐制, 却又远不如唐代兴盛。逐步逐步, 随着宋代的建立, 宋家皇帝宋徽宗酷爱书画, 加上那时经济状况远不如发达的唐代, 那么随着皇帝的喜好, 先后解散了宫廷乐舞机构 (即解散国家歌舞团) , 将歌舞艺人们发放生活费遣散到民间去了。这些艺人即不懂务农也不会务工, 在民间只能靠卖艺为生, 并不断在民间繁殖。也就是从宋代开始, “中国舞蹈”由宫廷流落到民间, 民间舞蹈开始大规模流传和盛行。在史书上被称作“宋代的队舞” (即民间艺术社团, 今天俗称“民间舞”或“社火”) 。其实我们可以仔细分析这些舞蹈, 很多都有皇家的影子, 比如“狮子”, 狮子原是外裔来的动物比如“龙”, 龙被看作皇帝的象征比如宫廷每年开春时节举行的大型春耕仪式“打春牛”, 又叫“鞭春”以及“鞭春”之后的插秧歌舞 (即秧歌) , 都曾盛行于宫廷和地方政府 (各县均由县太爷亲自执鞭) 。

自从宋代解散了“国家歌舞团”之后, 宫廷艺术 (也就是国家艺术) 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家常说“唐诗宋词元曲”, 也就是说宋代盛行“词”, 元代盛行“曲”。“词和曲”紧密相联, 都与说唱 (吟唱) 有关。那个时代“曲艺”开始在官方盛行, 皇家也逐渐改以“听书”作为精神享受了。元代时间不长, 进入明代已经开始有了戏曲, 直到清代, 戏曲受皇家追捧, 使得中国戏曲越来越讲究, 越来越完善, 发展到极致。我们可以回想, 在介绍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书中都能够看到皇家经常和“戏子”交往, 甚至皇子业余时间会去做“票友”唱几场戏, 而各地的官家更以包养名戏子戏班为时髦, 比方《红楼梦》中的贾府、包括民国时期的《家春秋》等等。这时候, 我们可怜的舞蹈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彻底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八九百年。在中国的词汇库里有一个词叫“看戏”, 很长很长时间以来, 这个词几乎是所有“舞台艺术”的代名词, 中国人只会说“看戏”, 找票的时候会说“谁有戏票”, 连我们遗留下来的演出古迹也都叫做“戏台、戏楼、戏园子”, 在那么漫长的历史时期, 那么大中国、那么多的人口, 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汉代赵飞燕、唐朝胡姬那样名垂千古的舞蹈家, 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的时候, 在中国大地上, 仍不存在任何一个正规的歌舞艺术团体和可以供舞蹈演出用的剧院。

建国后, 中国舞蹈艺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在党的号召下决心重建中国舞蹈艺术体系, 这个重建的工作是从50年代开始的, 从那时起步到今天, 中国舞蹈艺术体系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 已经另世人刮目相看, 在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 “年轻的中国舞蹈艺术”走过了两个“制高点”。

1、风格化语言形成的制高点, 既然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舞” (包括现在舞台上的民间舞、民族舞、古典舞等) 是在解放后逐步产生和建立的体系。

2、性格化语言形成的制高点, 中国舞蹈发生最大的革命, 就是“编导”概念的出现。并且由这个概念产生了“创作”。

张继钢老师的藏族独舞《母亲》, 从始至终, 演员都没有直起过腰, 这个节目高级就高级在他选用了这样一个体态来完成他对于这个人物的刻画。看似简单, 其实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类似这样的节目也给我们许多启示, 什么是美?什么动作才是美?美绝不仅仅是华丽, 也绝不是曼妙的身材、漂亮的脸蛋才能够传达美, 美是由心灵来传达的, 准确的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染力传达美, 独特鲜明典型的个性传达美。

三、总结

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篇8

早在远古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之间最激动的思想感情。舞蹈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此时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西周时代的祭司仪式的乐舞和一种庄严的宗教仪式的舞蹈, 以后逐渐改为供奴隶主娱乐的巫舞, 并把乐舞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为其政治服务 (周公旦《四裔乐》) , 并出现了专职乐舞奴隶———“倡优”。

当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汉代对礼制乐舞的变革, 设立乐府, 广泛收集民间歌舞, 出现了“百戏” (指民间各种各样的技艺表演, 也包括脚力武术的竞技和歌舞表演) 。当时汉代的乐舞, 不仅宫廷的乐舞和民间的乐舞都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 而且表演技术随着汉族男女服饰上的变革也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 如“翘袖折腰”、“掌上舞”等。

在歌舞艺术鼎盛的隋唐时期, 社会政局稳定, 生产恢复, 对外贸易发达, 国家强盛, 使文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乐舞艺术也出现了繁盛局面, 尤其是最为繁荣的盛唐时期更是如此。如唐朝祭祀上歌颂皇帝百战百胜的“武舞”《破阵乐》;表示皇帝功成回乡与民同乐的《庆善乐》;把皇帝比作上天之子、能管天地制鬼神, 应居于万民之上的《上旦乐》。唐代宫廷乐舞又称“燕乐”, 它不仅建立了完整的乐舞机构组织, 成立了“教坊”、“梨园”等, 还极大地丰富了乐舞表演的内容形式 (坐部伎和立部伎) , 在舞蹈风格上也形成了两大类健舞 (刚健敏捷多为来自外族的舞蹈) 和软舞 (舞蹈温婉轻柔多为汉族自己创作的舞蹈) 。

在元朝, 又出现了“元曲”, 这是一种有歌有舞的戏剧形式, 就是戏曲舞蹈的前身。

进入清朝以后, 戏曲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昆曲和京剧, 清明时代宫廷乐舞已逐渐僵化、刻板, 成为没有任何艺术生机和感染力的礼仪和程式。尽管清代宫廷增添一些满族风格的舞蹈节目和形式, 也未能挽救宫廷乐舞的衰败。

历史到了近代之后, 欧美社会所流行的剧场艺术体系逐渐流入我国, 甚至外国的“土风舞”、“社交舞”等开始传入我国。1922年, 俄国芭蕾舞艺术家安娜·巴普洛娃来上海公演芭蕾舞“天鹅之死”等, 将芭蕾舞演出带进中国;1926年11月至1927年1月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的第一代亲传弟子“俄玛·邓肯”曾率邓肯舞蹈团来我国的哈尔滨、天津、北京等地演出, 使现代舞第一次与中国人见面。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舞蹈也起了根本的变化, 从封建的舞蹈文化里开始挣脱出来, 其中具有进步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儿童歌舞的成就方面。

在20世纪20年代, 以黎锦晖为代表的舞蹈工作者, 创作大量适合儿童表演的舞蹈节目, 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而20世纪30年代, 在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影响下, 吴晓邦举起“新舞蹈艺术”的旗帜, 积极以新舞蹈为抗日战争与民主解放斗争服务, 相继创作了一批舞蹈, 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

这个时期涌现了一批舞蹈的先驱者, 如戴爱莲。戴爱莲是一位新中国舞蹈界的老前辈, 三代人侨居国外, 14岁到伦敦学习芭蕾, 1941年回国后在抗日战争的大后方重庆等地编创舞蹈《空袭》、《思乡曲》等, 宣传抗日, 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并深入少数民主学习舞蹈, 创作了《瑶人之鼓》、《拉萨踢踏舞》、《青春舞曲》、《边疆舞》等。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舞蹈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49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 戴爱莲、吴晓邦分别担任了正、副主席, 为我国舞蹈事业提出了积极建议。在50年代还建立了培养我国专门舞蹈人才的“中国舞蹈学校”, 各地及全国性的舞蹈文艺单位相继成立。它们在新中国文化生活的建设中创作了大量的歌舞节目, 反映了人民精神面貌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对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时我国的舞蹈无论在题材、体裁, 还是在形式、风格的多样化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摘要:唐代宫廷乐舞又称“燕乐”, 它不仅建立了完整的乐舞机构组织, 成立了“教坊”、“梨园”等, 还极大地丰富了乐舞表演的内容形式 (坐部伎和立部伎) , 在舞蹈风格上也形成了两大类健舞 (刚健敏捷多为来自外族的舞蹈) 和软舞 (舞蹈温婉轻柔多为汉族自己创作的舞蹈) 。

关键词:六代舞,燕乐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下一篇:太阳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