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2024-10-08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精选12篇)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1

1. 引言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也是外语教师付出大量努力和辛苦积极耕耘的土壤。在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然而, 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很多学生学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以及“低效费时”等问题。 (丁仁仑, 戴伟栋2013) 。本文将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和教师综合素质五大方面分别做出评述。

2. 研究设计与手段

本文以吉林某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 共选取了6位公共英语教师对其进行课堂观察, 她们均为女性青年教师, 其中4位所教学生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 选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1》;另外2位所教学生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 选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2》。本次研究对这6位老师随机听课并录音, 每堂课45分钟。在课后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3. 研究结论

3.1 课堂教学目标

在本次调查中, 6位教师都设定了课堂教学目标, 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都体现在教案上,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呈现了教学目标, 很少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单独明确地告知学生。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考虑到其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都注意到了学生能力的拓展, 通过教学资料的内容设定了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 以及根据教学资料的内容设定了学生语言技能训练的知识教学目标。其中, 有2位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明确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和“知识教学目标”这两个关键词。并且开展了相关的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 体现了教师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 并能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另外从调查中得知, 有一半的教师将讲授语篇结构和写作分析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学目标。尽管这是外语教学中一种传统的语篇教学方式。但是教师们还是注意到了教学材料的整体性, 摒弃了之前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的单一知识技能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契合了当代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

但是, 在调查分析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教师们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理解的不一致,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同一层次, 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有所不同。毫无疑问,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教学要以综合为主, 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并且使各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机结合, 达到平衡。但是, 在调查中发现, 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顾此失彼, 要么偏重语言技能的训练, 忽视主题的拓展和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要么重视主题的拓展, 未兼顾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 对于语篇结构分析的教学上, 也是停留在宏观的基础上, 未能深入探讨和分析;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 也未能将词汇的用法讲透, 未能做到由点及面, 融会贯通。

3.2 教学设计

就教学设计而言, 教师们都是在深入分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环节都做得很到位, 从导入, 讲解, 互动到作业的布置, 都能体现出教师的设计的精妙所在, 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在整个调查当中, 教师们并没有使用多媒体设备, 这和教学设施的配备有一定的关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教师也避免了在ppt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照屏宣科”现象, 展现了教师的个人功底和专业技能。

但从整体上看,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没有突破和创新, 甚至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这一教学理念上。讲授的教学方式占到90%, 而且课堂的提问较少, 且多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呈现。在问题的设置上, 大部分教师设置的问题较为简单, 以应对学生中出现的沉默状态。但这种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种问题的设置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关于课后作业的部分, 只有部分教师做了布置, 且大部分是以复习和预习为主。

3.3 教师的素质

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专业的教师素质。从授课环节来看, 大部分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发音清晰, 口齿清楚, 教师的知识面较宽, 能够在提供更多的与教学资料相关信息。

但是, 有些教师在授课当中, 虽能做到发音清晰, 在口语表达上也较为流利, 但所表达的内容相对较浅, 且有个别的语法错误。

因此, 高校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发展。为自身的发展定下规划。培养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成为学者式的教师。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余,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地学习, 做到与时俱进, 深入研究, 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摘要:本文旨在对高校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综合课程,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

[2]丁仁仑, 戴伟栋.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J].外语界.2013, (2)

[3]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1)

[4]束定芳.英语专业综合课与教师素质[J].外语界.2013, (2)

[5]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6]王守仁.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5)

[7]王守仁, 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11, (5)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2

我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设计在文化性现状方面表现出不足.要进一步增强我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首先在理论认识上要克服课程的文化工具主义的观点.在课程设计实践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三个基本方面着手提升其文化性.把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文化能力纳入课程目标.运用“文化分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的观点选择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传递过程中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文化素养为目标.

作 者:赵焕娟 英娜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文化性   课程设计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3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提出要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提到“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就要求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要明确办学定位,以“应用”为着力转型目标,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转型教改课程的重点对象,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以语言文学学院公共外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改为突破点,推出“(公共)商务英语”课程,依据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的公共化策略,推进在整个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设置、教学内容和考试改革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革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改 应用提高课程 (公共)商务英语

在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大家达成一致的共识是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再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两年贯穿着走,要分清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与提高阶段的教学设置。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应是以打好学生语言基础,通过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完成最终的转型培养目标。因此,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关键。

作为学校转型课程教改的重点对象,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以语言文学学院公共外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改为突破点,推出“(公共)商务英语”课程,依据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的公共化策略,推进在整个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设置、教学内容和考试改革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革新。自2014年开始,以大学二年级(2013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试点研究对象,实施大学(公共)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

一、(公共)商务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点和定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具有必要性。在未进行教学改革之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日常交际和考试过级为教学理念,并没有向专业化过渡,学生所学到的外语知识与现实要求具有差距。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定位不再是专业化学习,而是以成为学生日后工作所需的语言辅导工具为重点。这一特殊的转型,成为了商务英语公共化的必要性。

二、独立院校(公共)商务英语教学构建

1.(公共)商务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帮助。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上依旧沿用教学计划周课时四节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堂英语学习时间。不再遵循过往行政班级固定排课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相关英语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班级中,各类专业学生共同形成一个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颖。

2.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政府报告中的转型要求,各高校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独立院校师资特点,(公共)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以专派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建立校企合作;其次由本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具有双语教学能力)承担(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以确保(公共)商务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公共)商务英语知识和文化教学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商务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1.商务英语知识的获取。商务英语以培养商务人才为最终目的,专业性和实际性要求高。除了要学习英语自身的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相当多的经贸、管理、交际等内容。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国际商务知识、熟悉商务法律以及一定的商务运作能力。因此,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教学刚刚实行,师资力量不足,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欠缺。因此,对商务英语教师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无形中有所提高,也迫使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还要更深入地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进步。

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文化教学中,一般英语专业主要以语言和语言应用关系较为密切的文化内容为主,但在(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术交流,而是为了涉入相关的商贸工作中。因此,在(公共)商务英语的文化教学不能忽视商务文化内容的教学。教学在引导学生获取商务文化时候,要注重文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各种不同的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多以教学案例导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案例分析,拓展知识面。

四、(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改革与教学成效

为了规避传统考试方式给教学改革带来影响,(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方式灵活,加入实操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1.考试改革。传统考试方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组题,动用一定数量的人力监考,耗损更多时间进行批阅卷,最终完成期末考试成绩的录入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环节。针对该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考试即设置了卷面形式,又有实际商务英语语言应用的形式相结合。(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方式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期中考试内容以商务英语写作为主;期末考试内容由老师给出相关背景,拟定固定主题,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要求学生将每学期学到的相关章节和知识结合撰写出剧本并予以实际应用。通过话剧、小品等方式用英语语言能力进行表演和表达,以达到语言基础能力和商务英语知识文化相结合的方式。

2.教学改革成效。通过一年两学期的(公共)商务英语教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成效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师灵活而有趣的教法中对商务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够主动学习与提出要求。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多途径对商务英语有了接触,接受了大量新鲜而丰富的商务知识和文化;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拓宽了学生自身的视野,加深对商务知识和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并将技巧运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发现,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在学习和表现中自信心高涨、自我意识明显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还有不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的英语口语比赛和英语知识竞赛。

(公共)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不仅适应了学校对转型的要求,也适应了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商务英语”这门工具,通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熟练的技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适应社会,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独立高校未来将如何更好、更完善商务英语教学传授,制定了更贴切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市场、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还需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们付诸更多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关富,严明.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08.

[2]袁泽礼.论二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公共商务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79.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篇4

在近二十年的中国教育体系中, 英语被列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与各类升学考试、资格证书、职称考试相挂钩, 在求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中国对英语重视的程度, 当仁不让地在非英语国家当中成为佼佼者。据统计中国目前英语学习者总数有3 亿之多, 同时, 我国提供英语教学、辅导或是考前培训的学校数量也越来越多, 且持续高速增长。

近几年, 弱化英语在社会上呼声很高, 尤其是中、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 将“倒英运动”推向了高潮。北京市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试验田, 备受社会的关注。方案中提出, 英语试卷的命题原则为: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 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 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 实行社会化考试, 一年两次考试。英语学科的考查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试卷分值具体为英语满分100 分, 其中听力部分占30 分, 阅读写作等占70 分。

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现状

1.高等院校学生特点

首先,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征, 既有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同时也有一些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淡薄的学生。根据对西北政法大学近三年入学新生高考英语成绩的调查显示, 分数在90 分以上的占12%, 在80~89 分的占22%, 在70~79 分的占34%, 在60~69 分的占30%, 在50 分以下的占2%。由此可见, 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 英语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由此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活动。

其次, 学生对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兴趣。一句简单的日常交际口语, 教师在课堂上重复领读, 要求学生抄写、背诵, 学生还是不走心, 记不住。但如果是在英文电影中, 他们喜欢的明星说了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他们立刻就能记住, 并且乐于反复地模仿和使用。

第三,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自己毕业之后应用英语的机会不多, 而且此种语言需要经常使用, 一旦被搁置下来, 很有可能便迅速被遗忘掉, 基于此,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不愿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大都抱着只要顺利通过课程考试或者是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获得学位即可, 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追求, 这直接降低了学生英语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重考试、轻应用

传统的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堂带有浓厚的“注重考试, 而轻视应用”特点, 即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英语期末考试或者是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展开的, 缺乏对英语在职业中运用的通盘考虑。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侧重于考试和考证, 课堂练习仍然以读、写为主;教材内容侧重于趣味性和文化传播, 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校园中缺乏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课后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基本只有做卷子;专业课知识和英语衔接不紧密, 专业英语以阅读和翻译为主。

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改革新思路

转变观念是改革中国英语教育之根本。根据现阶段的国情, 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设计,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与职业紧密结合

高等院校的课程必须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英语作为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 所教授的内容未能与学生未来职业有效结合, 很难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教育部高等院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等院校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新时代的高等院校英语课程, 要重点解决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上不再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来组织教学, 而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中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 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 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使英语课程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有效结合, 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2.与文化、社会、素养相结合

高等院校的学生, 即使是英语水平较好的, 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 对于英语文学、文化也是知之甚少。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这样说:“他们年轻时学习英语并没有特意学打招呼、问路、点菜, 但是他们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使得他们言之有物。”霍庆文也说过, “很多经典小说, 除了它地道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有趣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 它还会传达文化和思想。”

3.融入中国元素

高等院校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 还存在一个普遍问题, 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 即无法使用英语来表达、阐述他们最熟悉的中国文化内容。在日常生活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吃西餐、看英文电影、追外国明星为时尚, 热衷于庆祝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 而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 更不屑一顾。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就是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对于目的语文化的输入, 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元素。

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 高等院校英语教育还应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除了“引进来”, 还得学会“走出去”。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 不应当只有西方节日、饮食、历史、娱乐等文化的传播, 还应融合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 让学生用英语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 真正做到中西合璧。

4.听说先行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 是进行交流, 语言的根本目的, 是进行沟通。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 在正常人的交际活动时间里, 其11%的时间用于写, 15%的时间用于读, 32%的时间用于说, 42%的时间用于听 (Anderson)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 还是在职场环境下, 学生使用英语都是以“听”和“说”为主要形式。而“说”的能力, 显然与“听”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英语课堂上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创造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 甚至可以说对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最核心、最主要的目标, 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由此应当引起学校和应用教师的重视, 对此制定出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计划,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 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向前进等人就用人单位对员工英语技能的需求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得出不同的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不同;在英语技能使用频率方面, 听说频率最高, 其次为阅读和写作, 翻译最低。

5.使用配套的线上学习资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再单一地靠书本、课堂和教师, 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可以随时随地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95 后的学生, 从小就接触电脑、平板、手机, 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常熟悉, 通过网络查找信息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甚至超越了教师。这些“低头族”, 习惯的是指尖上的学习, 喜欢的是多媒体方式的输入, 视频效果优于图片, 图片效果优于音频, 音频效果优于文字。鉴于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适当借助于手机和网络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发布学习资源, 进行音频、视频的微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来提交作业或进行测试, 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购买一些程序来辅助教师教学, 帮助学生在课堂外随时学习英语。借助于网络和媒体的教学, 更直观更易懂, 也更被新时代的学生所接受。

摘要:在高等院校公共课程设置中, 公共英语是为各专业学生服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为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值此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时期, 英语课程也应当顺应社会对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进行改革, 本文将提出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许宏晨:《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动机系统实证研究》,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5, 1。

[2]张文霞:《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因素之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0。

[3]董建霞:《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育探索》2012年第12期。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5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文章以大学英语实际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其具体应用.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落到实处.

作 者:韦月洲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北海,536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50)分类号:H3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 应用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6

【摘要】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如课时不够,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在在线课程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拟采用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和面授课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高职公共英语现有课程设置,以实现知识输入在课外,内化与运用在课内的高效率教学,从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SPOC 混合学习 课程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的井喷式发展,其局限性也日益突出,如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问题,高注册率、低成功率等。因此,在MOOC的发展狂潮逐渐缓和之后,与高校面授课程相结合的SPOC课程应运而生。

SPOC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 Fox教授提出的,目前加州伯克利、MIT、哈佛等美国高校都在进行SPOC的教学试验。 SPOC 即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的缩写,可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作为新生事物,其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 MOOC 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如限制学生规模,增加师生互动,促进知识内化等。课前,教师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把学习资源发布在平台上。学生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的学习、处理作业等学习行为摄取目标知识,并通过线翻转课堂、小组活动、专题讨论等进行知识的内化与拓展,从而有效的掌握学习目标。SPOC创建了一种高等院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它营造了一个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环境,给我们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带来启示。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的颁布与实施,重庆市高职院校无论是在课程建设、专业发展,还是在校企合作,教学教改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招生规模也顺势扩展。然而,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遭遇较多的挑战,如单招比例逐年增加,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同时,各方对专门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强调与要求也使得高职教育如公共英语这类的基础学科举步维艰,削减公共英语课时的声音也此起彼伏,甚至个别院校已经开始实施英语课程的缩减改革。而另一方面,尤其是在重庆市保税港区和渝新欧铁路建设的大背景下,社会和岗位却对毕业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引导学生掌握要求的交流技巧,培养其交际基础交际能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一年级的实用英语教学,主要基于日常生活及一般工作场景的英语表达,包括听说读写译以及基础语法六大部分;二是开设于 第三学期或者第四学期的专业英语,主要基于各专业所涉及的专门词汇及表达,总共160学时(包括实用英语96学时和专业英语64学时)。实用英语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主要以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主,同时辅以大学英语能力测试A级考试或者托业桥考试的证书考试辅导。专业英语部分又各专业教师负责教授,主要以专业词汇和表达的输入为主。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英语课程之后,能够掌握日常交流的表达和技巧,阅读日常应用文及本专业技术类文章,能书写一般商务情景下的函件,并能基于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做简单的翻译,语法词汇使用基本正确。

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却很难完全实现教学要求,原因有三。其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众所周知,高职招生每年的单招比例都在扩大,而单招的这部分学生当中,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个别同学甚至坦言其英语基础几乎等同于零基础的情况。同时,部分来源于中职的学生,由于其课程的职业化设置从而压缩了基础课程的比例,导致学生在学技术优先的指导思想下未能完全达到英语的语气教学目标,使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适应较慢。其二,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弱,主要依靠课堂输入和情境模拟教学。高职学生大都具有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习得能力稍弱的情况。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外语学习,主要依靠理论的输入和设定情境的角色扮演练习。而仅凭这些模拟性的练习无法完全激起学生的实践体验,导致其理解困难。其三,由于课时有限,对于语言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无法反复在课堂进行讲解和练习,使得基础较弱的学生无法一次性掌握要点,导致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为解决以上问题,为提高高职公共教学的效率,拟采用课堂教学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方式进行SPOC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以期后效。

三、高职公共英语SPOC课程设计

一般而言,教学过程包括知识的输入、知识的内化和输出三个阶段。目前的公共英语教学采用的仍然是课堂内通过讲授和任务或者活动来输入知识,课后通过作业或者完成任务来内化知识的教学模式。虽然本校的公共英语做了网络平台资源以辅助教学,然而,目前还没有严格的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仅仅是作为辅助资源以供部分基础较好,同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的学生学习,远远没有发挥其作用。

Josh Bersin认为混合学习过程主要包含4个流程:(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2)制定教学计划和测量策略;(3)开发或选择教学内容;(4)执行计划和实施教学。首先,在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这一层次,主要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需求分析。通过对全院学生的调研了解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要求、预期及其能够分配的时间与精力。同时,通过各专业本身对于职业和岗位需求的调研,总结出各专业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从而找出学生现有的英语技能和将来工作岗位上所需的英语技能之间的差距;明确课程定位和核心能力;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准备提供科学的依据。

再者,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测量策略和开发教学内容方面,将课程主要内容根据调研需要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按照教育需求的几大能力要求,将实用英语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分别按照课文精讲、语法精讲、应用文写作、口语话题、听力练习等几大板块分别录制教学视频,具体内容如下表(以课文和语法为例):

表一 课文精讲视频录制内容

录制内容一话题背景介绍

录制内容二全文结构分析

录制内容三课文精讲第一段

课文精讲第二段

……

录制内容四课文内容回顾

表二 语法精讲重点录制内容

第一讲基本句子结构(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

第二讲名词及名词性从句

第三讲形容词及定语从句

第四讲现在分词及过去分词

第五讲副词及状语从句

第六讲特殊结构

课前,教师定期推送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前在线完成学习任务。平台上的学习统计功能能够统计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行为轨迹、作业分数、观看学习资源情况、参与讨论次数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统计结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难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组织面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线下,教师可以采取答疑式讲解。通过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难点和疑点,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同时,通过设计现场游戏、练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内化知识的过程中一并输出,使学生更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学要点;同时也使教师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了解学生的输出情况,幷据此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根据课程知识点体系,对电子教材、任务单和作业进行碎片化后的整合,使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不再是松散的罗列,而是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资源组织方式,在SPOC模式探索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线上学习的效率,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管理。

最后,怎样执行计划和实施教学呢?我们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线上学习、课堂指导和课程实践三大版块。线上学习阶段是知识的准备和输入阶段。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主任务清单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通过对网络平台的监督和统计,得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总结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在面授课程中进行讲解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走答疑和重难点疏导,然后根据本单元学习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内化和整合,在展示任务结果是进行输出,教师根据词汇练习、基本句型、课文理解、重点语法、工作对话等方面设置任务或者游戏,如课文角色扮演、词汇竞赛等。学生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系列任务,实践语言交际活动。第三,课程实践版块将以课程实践周的形式出现。在学生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之后,在期末最后两周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展示英语交际能力。教师设计英语风采展示活动,如英语海报设计、英语话剧演出、本专业产品英语促销等,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立体评估,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混合学习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SPOC课程将教师从反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能力,完善“知识模块学习、小班辅导内化、课程实践”三位一体的混合学习模式,真正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组织灵活化、实践教学主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学习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SPOC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内的理想教学,能使学生切实的掌握教学要点,真正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宙,吴欣.基于SPOC和TBLT的《民航商务英语》教学范式探究[J].科技通报,2015,04.

[2]郭琴.从MOOC到SPOC——在线教育新趋势及其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3]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5]康叶钦,李曼丽.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来袭”[N].中国教育报,2014,1.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索研究 篇7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十年间蓬勃发展, 进一步确立了“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紧跟产业、依托行业、融入企业、面向职业”的办学目标。2000年10月, 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这一教学理念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并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改革的方向, 即英语教学应瞄准本区域社会新兴产业与热点行业, 主动依据职业岗位群的特征与要求, 为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培养大批适用人才的英语教育方式。

为更好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课题组教师对四个重点专业在校大一学生进行了有关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方面的问卷调查, 对重点专业往届毕业生及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 针对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规格需求进行了访谈, 然后分析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职业英语能力要求的差距和原因, 探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1.1 调查的对象、教学基本情况及学情

课题组成员在2011年11月对我院骨干院校建设四个重点项目专业2011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188份, 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185份, 有效率为92.5%。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的认识和需求, 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参考。

目前, 我院大学英语开设的课程只限于基础英语, 分为读写和听说两门课程, 总学时为162学时, 分三个学期开设。选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 (高职高专版) 。大学英语教研室专任教师共27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 中级职称10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 其它为本科生。

我院的学生为河北省统招高中毕业生, 他们入学时英语整体成绩较差, 但是整体上依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主要涉及学习兴趣和动机、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几方面内容, 下面是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学习兴趣和动机

调查问卷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感兴趣吗?从调查结果看, 76%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感兴趣, 19%的学生觉得兴趣一般, 仅有5%的学生表示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从数字对比来看, 学生希望在英语课堂上学到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2) 课程设置

调查问卷的第七个问题是:你所希望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是什么?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多数学生希望先开设基础英语课程, 然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有28%的同学认为开设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 两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有34%的同学主张开设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 一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 从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英语的课程性质来说, 34%这个比例更符合这一性质。有20%的学生主张专业英语渗透到基础英语教学中, 也有部分同学主张全部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3) 教学内容

调查问卷的第十个问题是:你希望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什么?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 50%的学生希望多用英语讲授前沿的专业知识, 47%的学生希望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拓展学生专业知识, 3%的学生希望老师自编教材。

4) 评价方法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所希望的专业英语评价方式是什么?专业英语的评价方式以往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方法是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成绩为辅。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 认为采用英语知识评价的同学占21%, 在实习中评价的学生占11%, 英语技能评价的占8%。然而被调查的学生中的60%认为应该采用知识+技能+实践三者结合方式,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科学、更全面。

2 用人单位市场调研

秦皇岛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和临港产业是秦皇岛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这些产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根据近几年对秦皇岛旅游产业和和临港产业等相关产业的一些单位的调查走访, 发现这些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基础英语能力比较满意, 但是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有所欠缺。

课题组成员对秦皇岛港新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并对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发现, 在外贸货运业务中需要经常用到英语, 主要是与外商进行业务洽谈和贸易往来邮件的收发, 但是管理人员反映毕业生进行业务洽谈的时候, 由于专业词汇量偏小而导致口语交际能力偏差, 业务英语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其次是与美国客户的电话及邮件沟通不熟练, 客户来访时还需聘请翻译进行沟通。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加强学生打电话、收发邮件、贸易术语等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就业后无需经过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

课题组成员对秦皇岛海景假日酒店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发现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逐级升高, 对于服务员只要求能够掌握日常英语口语和本岗位的工作情景英语。但是, 对于酒店行业中高层的高技能管理人才要求比较高。因此, 管理的职位在酒店越高, 对他们酒店英语的应用能力要求就越高,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酒店国际化的发展, 也为人才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间。

3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实验

基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以报关与物流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在我院进行英语课程改革探索教学实践。

3.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为依据,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探寻一条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唤起英语教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英语能力的重视。

3.2 实验过程

教学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关于职业英语能力的测试作为前测。本学期实验进行16周。实验班和对照班用同一课本由同一教师授课, 以控制变量, 唯一不同的是教学方法。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在读写课上侧重报关、货运及物流等词汇和知识的输入, 在听说课上更加侧重与专业相关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对照班用传统模式教学, 侧重语言知识即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

3.3 实验结果

在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别,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在平时的测验中, 实验班的同学英语成绩和学英语的热情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同学。在实验快结束的时候外语系举办全院英语才艺表演单项赛———英语配音大赛, 经过选拔, 公共英语组进入决赛的13组中, 报关与物流专业的就占了6组, 试验班级有5组进入决赛, 最后取得第一名的是试验班的同学, 经过这次比赛, 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秀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8

作为学校转型课程教改的重点对象,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以语言文学学院公共外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改为突破点,推出“(公共)商务英语”课程,依据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的公共化策略,推进在整个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设置、教学内容和考试改革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革新。自2014年开始,以大学二年级(2013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试点研究对象,实施大学(公共)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

一、(公共)商务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点和定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具有必要性。在未进行教学改革之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日常交际和考试过级为教学理念,并没有向专业化过渡,学生所学到的外语知识与现实要求具有差距。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定位不再是专业化学习,而是以成为学生日后工作所需的语言辅导工具为重点。这一特殊的转型,成为了商务英语公共化的必要性。

二、独立院校(公共)商务英语教学构建

1.(公共)商务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帮助。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上依旧沿用教学计划周课时四节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堂英语学习时间。不再遵循过往行政班级固定排课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相关英语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班级中,各类专业学生共同形成一个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颖。

2.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政府报告中的转型要求,各高校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独立院校师资特点,(公共)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以专派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建立校企合作;其次由本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具有双语教学能力)承担(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以确保(公共)商务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公共)商务英语知识和文化教学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商务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1.商务英语知识的获取。商务英语以培养商务人才为最终目的,专业性和实际性要求高。除了要学习英语自身的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相当多的经贸、管理、交际等内容。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国际商务知识、熟悉商务法律以及一定的商务运作能力。因此,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教学刚刚实行,师资力量不足,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欠缺。因此,对商务英语教师知识和素养的要求也无形中有所提高,也迫使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还要更深入地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进步。

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文化教学中,一般英语专业主要以语言和语言应用关系较为密切的文化内容为主,但在(公共)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术交流,而是为了涉入相关的商贸工作中。因此,在(公共)商务英语的文化教学不能忽视商务文化内容的教学。教学在引导学生获取商务文化时候,要注重文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各种不同的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多以教学案例导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案例分析,拓展知识面。

四、(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改革与教学成效

为了规避传统考试方式给教学改革带来影响,(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方式灵活,加入实操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1.考试改革。传统考试方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组题,动用一定数量的人力监考,耗损更多时间进行批阅卷,最终完成期末考试成绩的录入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环节。针对该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考试即设置了卷面形式,又有实际商务英语语言应用的形式相结合。(公共)商务英语考试方式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期中考试内容以商务英语写作为主;期末考试内容由老师给出相关背景,拟定固定主题,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要求学生将每学期学到的相关章节和知识结合撰写出剧本并予以实际应用。通过话剧、小品等方式用英语语言能力进行表演和表达,以达到语言基础能力和商务英语知识文化相结合的方式。

2.教学改革成效。通过一年两学期的(公共)商务英语教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成效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师灵活而有趣的教法中对商务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够主动学习与提出要求。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多途径对商务英语有了接触,接受了大量新鲜而丰富的商务知识和文化;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拓宽了学生自身的视野,加深对商务知识和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并将技巧运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发现,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在学习和表现中自信心高涨、自我意识明显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还有不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的英语口语比赛和英语知识竞赛。

(公共)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不仅适应了学校对转型的要求,也适应了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运用“商务英语”这门工具,通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熟练的技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适应社会,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对于独立高校未来将如何更好、更完善商务英语教学传授,制定了更贴切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市场、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还需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们付诸更多的努力和研究。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提出要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提到“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就要求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要明确办学定位,以“应用”为着力转型目标,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转型教改课程的重点对象,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以语言文学学院公共外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改为突破点,推出“(公共)商务英语”课程,依据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的公共化策略,推进在整个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设置、教学内容和考试改革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革新。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9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 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着技术应用型的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越加快速, 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和贡献。在高职教育中英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课, 英语素质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但是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上却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与其整体教学目标不相符、模式化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符等等。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深入,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也被提上改革的日程, 如何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融入行业英语教学进行转变是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30021

一、行业英语教学概述

(一) 行业英语的优势

行业英语是指对各种在职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有效的职业技术培训的一种英语教学。行业英语的针对性强, 也即行业英语的教学面向对象特殊, 行业英语教学是具体的某一行业的从业者, 这就使得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从行业英语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在行业实践中应用。行业英语教学还具有目的性强的优势和特点, 行业英语教学是与具体的行业相联系的, 因此要以其行业实际需要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设计。可以说, 行业英语教学与高职教育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两者都注重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 高职公共英语引入行业英语的必要性

除了行业英语具有上述优势,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行业英语还具有去内在的必要性。行业英语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注重的, 是与具体的行业需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可以说行业有何语言能力需求, 行业英语就教授什么内容。从实践来看, 职业发展好的学生往往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生, 有专业的知识, 有可用的英语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招聘对人才的审核, 也不再以通过何种等级的考试为依据, 他们更加关注应聘者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从普通高中、中专和技校毕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上较为薄弱, 学习中也存在散漫等不良现象, 在英语学习上也水平不一, 但是高职公共英语却采用同一规范的标准规划英语课程和教学, 缺乏对教学对象的针对性考量, 也缺乏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考量, 这就使得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缺乏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

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教材上使用的都是全日制高校英语教材的精简版本,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来看, 教材内容普遍存在难度大, 也缺乏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内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选取教材的初始阶段就忽视了行业应用性, 这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所学内容与其行业应用关联不大, 也会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

三、基于行业英语教学开展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 强化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要明确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要注重专业的人才培养, 基于行业英语与工作岗位的紧密联系性,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行业英语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的具体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课程内容中也要更多的联系实际, 尤其是联系不同专业学生所要面对的实际, 例如读其相关专业的论文的阅读能力、技术资料的查阅能力以及说明书、合同书、信函等文件阅读能力, 还要以行业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行业英语教学的具体做法是以不同的专业需求为目标和指引来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行业市场需要, 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案并进行合理的设计。

(二) 开展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各级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本身就是与实际行业紧密相连的, 在专业课程中将英语设定为基础的公共课, 就是有必要的, 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 就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认识到学习英语对其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要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内容上要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性的内容, 并通过举例、演示、模拟以及实际应用等方式来加强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性”特征,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从而达到培养其英语语言能力的目标。

结语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制, 高职教育在近几年发展势头猛进, 这是由于社会各行各业有着大量的人才需要, 也是国家教育重视的结果, 同时面向社会行业所需, 高职院校也在探索和实践着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作为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也应当强化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以行业英语教学为依托进行课程改革, 从而面向行业市场需要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慧敏, 万田华.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向行业英语教学转型的探讨[J].科教导刊, 70_83.

[2]李建红.行业英语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3 (4) :85—88.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02:214-215.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 篇10

1 课程建设的几点看法

1.1 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大纲

有人说,英语教学不是有着统一的国家要求吗?的确,教育部高职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确制定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职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但是,不同的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因此,遵循基本要求精神,制定符合本校要求的具体教学大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大纲中,要突出理论和实践并重,以应用为主,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最终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大纲中,要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同时也要明确考核方法—侧重形成性考核和评价。根据一些市场调研,一些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就是头脑灵活,能够适时跟进企业要求。因此,高分学生未必是最收受欢迎的。

1.2 选择合适的教材

由于教材市场的放开,高职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学校在教材选择上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高职英语是新兴的课程,很多出版社在高职教材的编写上也是处于摸索阶段。虽然一些知名出版社打出国家规划教材的口号,但是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不适合现在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编实用英语教程》,比较尴尬的现状就是:我们从来学不完任何一册。这样既割裂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材的权威性。这就需要一线的高职英语教师和出版社合作,及时反映教学需求。我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是市级精品课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教材和网上学习资料。我们应该研究教学,将英语教学分解为不能的技能模块教学,并且集体备课,并将成果及时上传到网页上,接受社会和同行的评议,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这是个挑战,也是机会,仔细研究学院发展态势,调查学生需求,选择符合我们需求的教材就成为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3 教学模式的创新

语言教学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为,无论什么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语言的发展植根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与时俱进也是语言教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敏感性。与社会发展同步,就意味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要以为用PPT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就是改革和进步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多地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研究说明,现在的很多的知识技能,如IT,生命力一般就是3年,而作为素质养成的基础课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至少在15年以上。这个数据对比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信息革命的时代,Knowledge is there。(知识无处不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和网络获取知识和相关信息,才是我们基础课教师的主要课题。要创新就意味着有舍弃,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向以前一样控制学生,而是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去表现自己。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完成不能技能的教学。比如,学生排斥背诵课文,但是他们却能完整地唱一首英文歌,也能背诵某些电影剧本中的经典对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授权给他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学习,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此,学生就会逐步将说英语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倘如此,我们还愁英语教学难出效果吗?

1.4 考核模式的革新

1)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高职英语课程性质是公共基础课,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因此,考核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应该是考核的主体,教师应更新观念,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并赞赏学生所取得的任何努力和进步。因此,评价要侧重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自我评价。课程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的语言的学习效果因人而异,不可能在同一水平上,在评价时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

2)围绕高职培养目标,突出反映高职教育职业性特色并正视区域性差异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实用性技术人才,英语只是生产工作中的一种工具。因此,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应改变过分重视英语等级考试,忽视实际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教学评价应注重课程的职业特色,突出语言的应用能力的考核。增加测试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内容,强调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任何教育活动的进行都要受到特定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不能搞“一刀切”,应给师生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高职英语课程的多类型和多层次的目标设定决定了课程的考核标准也应是多元化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专业相关的业务活动。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价为辅;教师测评、学生自评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等。

对于评价方案的具体环节应进行科学地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评价的灵活性。不但关注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人,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

4)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课程评价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

任何一套计划或标准,不论其本身怎样的完善,最后都需要通过具体的实施来完成。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可能出现评价方案的具体环节较为复杂,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地量化、简化,既明确又具体,并具有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的测评、学生的自评和集体评议。

1.5 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利用现有英语学习软件和相关资源,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制作符合实际的教学课件,加强资料室建设。英语课程的内容应该要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养的目标。从全面素养的角度来考虑,教材中也要有文化方面的内容,如有关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等国际理解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能力。现在我们的教学设备基本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要,那么如何利用现有软件和网络信息,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说到上网,学生的反应是积极的,但是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也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的。

1.6 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职公共英语是通识课程,也是素养课程,这需要教师研究教学方法和专业业务知识;高职公共英语又是基础课,是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学习高职发展理念,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成为学院各专业发展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复合型教师建设,向其他高职院校学习。高职教育既不同于大学本科,又不同于中小学,它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英语教学要服务于并且体现这种独特的“职业”特色。

2 结束语

英语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特征。在高职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开设英语课程不仅仅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更是通过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际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他们今后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跨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摘要:该文旨在探索高职英语课程建设需要注重的几个方面。作为人文素养课程,同时又是服务于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如何进行公共英语建设就成为了我们关注的课题。建设公共英语课程,自然需要科学可行的教学大纲的指导,需要实用的教材,需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探索考试改革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以形成性评价代替总结性评价,自然也需要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自己原来的演员角色交给学生,从而适应自己作为导演的新角色。笔者从六个方面出发,探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和发展,并希望通过此文与同行专家们商榷。

关键词:高职英语,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l-58.

[2]刘爱容.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方案探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78.

[3]姜孝忠,张燕雪.外语教学新旧评价体系的对比研究[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121.

[4]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8-112.

[5]叶澜,陈玉馄,沈玉顺,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6-78.

[6]王之江,沈昌洪,程亮.人本主义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学出版社,2005:56-69.

[7]林立,王之江.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社,2005:92-99.

[8]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11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 错误分析理论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45-03

语言教育学理论认为,外语教学的改进与提升在于对学习过程的了解和解析,对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从而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性质,使学习者在后期的外语学习中减少甚至避免类似错误的再生,这是外语学习中错误分析理论的本质内涵。错误分析理论旨在揭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规律和习惯,使错误能够让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发挥作用。错误分析理论应用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突出的作用,一方面其对学生的英语习得过程和规律能够实现全面的掌握,另一方面能够从英语教学的本质上提升教学水平。本文试结合实例分析,对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错误分析的理论依据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理论是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具有可渗透性、系统性、动态变化性、不完备性、反复性等特点,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是学习者从母语向目标语逐步过渡的过程。在学习目标语时,学习者从母语的视角出发,容易出现主管假设和理解,这会导致中间环节出现各种语言错误。中介语理论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语言体系的认知、理解与掌握是渐进性的,是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判断、纠正中介语语言规则体系,使中介语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语。通俗来见,学习者是在不断纠正语言错误的过程中完成英语学习的。

(二)错误分析理论

英语学习并非简单的接受与模仿,而是对另一种语言进行创造和使用,这个过程需要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改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错误分析可被理解为是对英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展开分析和描述,分析错误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找到他们为学习这门语言所采用的措施,进而推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与规律。错误分析理论的研究方法是对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例句,从语法和句法等文本层面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而强化训练,以减少甚至避免出错。通常错误分析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步骤为:采集样本→识别错误→描述错误→解释错误→评价错误。

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错误类型分析

在研究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分析理论时,布朗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根据英语习得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无规律的错误阶段、突生阶段、系统形成阶段、稳定阶段。而在科德看来,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习得者的中介语错误分类也应以这个渐进的过程来划分,即前系统阶段错误、系统阶段错误和后系统阶段错误。无论是科德的三分法还是布朗的四分法,学习者在不同阶段所犯的错误类型是不同的。随着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不断成熟,其模糊性错误越来越少。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阶段,学生基本已经对英语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中的错误多为不完整性错误,且在得到反馈时能够理解并改正错误。比如:

Learner:I lost myself,well,I lost my road…

Policeman:You lost your way.

Learner:Oh,yes,I lost my way.

科德在尝试对外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时,采取了能力错误与行为错误的分类方法。他认为能力错误是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掌握好英语这门语言的规律而产生的,行为错误是因为学生使用失误而产生的。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科德与布朗的错误分类方法既具指导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错误,以及由于教师的作用而导致的错误。

三、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错误分析

为了验证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以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时间为一学年。依照错误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步骤,首先搜集学生在大学公共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并将这些错误信息按照错误分析理论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然后结合错误类型,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训练。

(一)公共英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错误分类

从实践分析来看,学生在公共基础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可分为:拼写错误、词型错误、句法错误、词汇错误以及其他类型的错误,其中句法错误与词汇错误居多。在英语的语句构成中,虽然虚词的数量不多,而且词汇意义较小,但它们在实际语句运用中出现的频率却很高。通常在一篇英文文章或段落中,诸如the、be、in等会大量出现,因此在错误分析时,由虚词引起的错误应充分注意。比如:(1)All the students are reading English in classroom.省略定冠词错误。(2)My classmates and I like to play the soccer. 添加定冠词的错误。(3)My mother is reading news on the newspaper.“on”与“in”的误用。(4)We must look the blackboard in class.省略介词错误。(5)We needs to water the flowers and trees.一致性错误。(6)We will usually sleep after lunch.词序错误。(7)Because my hard work,I get high marks.词汇错误。由于母语影响,很多学习者在学习中会用母语的思维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出现了很多中式英语句子,比如:We are Number Two Middle school. 结构性错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错误,比如:I and my friends like sing and dance together.Driver Wang is a good driver.(类似Teacher Li is a good teacher.)

(二)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错误来源分析

通过对公共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对错误的来源进行探索,从而结合错误来源进行教学纠正和强化训练。从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错误来源主要集中于母语干扰、语内干扰和其他错误来源三个方面。

母语干扰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但从错误分析的视角,本文选择母语干扰的副作用进行分析。从对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归纳的结果可知,母语干扰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句法错误与词型错误两个方面,其中句法错误的类型有结构错误、语序错误、连词误用、介词误用、冠词误用等等,词型错误主要表现在名词的复数词尾错误、第三人称单数词尾错误、一致性错误等。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虽然母语干扰是英语错误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学生错误与母语干扰的相关性往往不高,反而语内干扰与目标语负迁移现象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在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以后,母语干扰的影响在下降,而语内干扰的影响则在上升,成为大学公共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从错误归纳分类结果可知,语内干扰主要分为词行错误、词汇错误、句法错误以及其他错误类型,词性错误、词汇误用、助动词误用、动词误用较为常见。

四、错误分析理论在公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待错误的态度与纠错的原则

在无数的教学实践与英语学习实践中,研究者发现错误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语言现象,并伴随着二语习得的始终。所以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错误要进行正确的对待和仔细的分析,引导学生对错误有正确的心态。此外,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要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产生的错误有清晰的了解和归纳分类,包括错误的类型、错误的程度、错误的范围、错误的原因等。如此教师可根据错误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强化训练,进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大可不必“逢错必纠”,也不可“过度纵容”,应以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时,教师应遵循注重情感的原则、讲求效率的原则、运用层次归类的原则。

(二)纠正错误的策略

纠正错误的方式有多种,但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错误类型与原因等因素针对性的实施。首先,直接纠正错误,这种方式较常用于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直接纠正错误具有省时便捷的优点,同时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

T:Which ball game does your brother like playing?

S:My brother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T:Oh,please say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其次,间接纠正错误,这种方式往往是通过引导和暗示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且表达方式较为委婉。比如:

T:Where did you go last night?

S:I go to the cinema.

T:Go to the cinema?Last night? Oh sorry!Where did you go?

S:I went to the cinema.

再次,自我纠正,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学生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口语方面错误或行为方面的错误,一般在教师的暗示下会自己意识到错误,或者自己意识到错误并及时纠正自己所犯的语言错误。

(三)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运用后的建议

错误分析理论是二语习得理论的一个分支,属教学法范畴。该理论指出,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错误分析,其根本目的是发现错误、研究错误、纠正错误,最终达到减少甚至避免再犯类似的语言错误的目的。因此,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学习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师生应正确对待英汉思维,从相关错误原因的角度来解决母语负迁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的扩大外语的输入量,解决文化负迁移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建立基于校内网的教学平台,对错误进行归纳,并做出演示视频或语音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教师应注重英语语法基础教学,解决语内迁移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等引动终端设备加强英语语法学习和联系,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敢于英语表达,并善于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到减少出错。尤其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错误分析理论应对学生的错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需要灵活地指导学生的错误。比如在英语写作中:

The archaeologists found that covered the first unearthing mausoleum of king①,but many ancient bombs had been destroied②.

在这个句子中,错误①是典型的句子结构性错误,而错误②则是动词过去式形式错误,其中①是全局性错误,②是局部性错误,二者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它,因此基于错误分析的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要使学生能够在错误分析教学中“习得”语言知识。比如在教学从句用法时,可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以下形式,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Warming-up and leading-in(热身练习与课堂导入)

1.Present several photos of the campus on the multimedia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2.Ask som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photos in their own words;

3.Lead in the idea of attributive clause when they find something beyond their understanding.

第二阶段:Picture presentation(图片介绍)

Show those photos once again and teach them how to change two sentences into an attributive clause;

Show more pictures and key words and then ask them to create some sentences following the given examples;

3.Making summary.

第三阶段:Model practice(模仿练习)

Think about your daily life and study and then try to create more sentences with attributive clause;

2.Presentation.

第四阶段Middle school campus or college campus description(实际运用)

这种方式能避免枯燥的讲解教学,把学生引入情境中,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错误分析,使学生在错误分析中巩固知识,进而避免重复犯错。

【参考文献】

[1]陈春华.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张雅娜,欧阳美.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3]毛云萍.错误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0(3)

[4]周明媚.刍议错误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融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

公共英语听力课程 篇12

英文对于“双语”的翻译为“Bilingual”, 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英语双语教学,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 学校使用非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授课。这种形式称为:浸入型英语双语教学。 (2) 学生最初使用本族语听课, 然后逐渐地使用非母语进行部分学科的听课, 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听课。这种形式称为:保持型英语双语教学。 (3) 学生一直使用母语听课。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英语双语教学。以上可以看出, “双语”和“英语双语教学”的区别就是学生的第二外语通过长时间的练习, 其水平能够相当于或接近其母语的水平。[1]

由于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双语教学模式还处于研究初期, 缺少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更高开展英语双语教学的学科进行改革尝试。而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实践和理论并重的一门课程, 具有开展英语双语教学的明显的优势。

2. 英语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2.1 英语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

我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 各个产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是紧迫。而体育作为新型产业, 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国际间的体育赛事交往越来越紧密。我们发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和与时俱进的变革, 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体育人才。在此情况下, 英语双语教学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英语双语教学不但可以促进体育教育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 而且还能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育质量从而, 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

2.2 英语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英语双语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出英语能力过硬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使其在掌握专业的同时, 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国外知识直接的获取, 促进了知识的发展和更新。英语双语教学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国际间交流的越发频繁, 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双语教学可以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紧密结合有助于使学生最直接的接触到最新的专业发展的资料, 使学生专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 高校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

和我国高等学校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较而言, 公共体育课的英语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有利的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 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重视实践能力, 会更多的使用直观的动作表达内容。英语的词汇表达和体育的专业技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 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专业的英语表达的同时, 降低了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 使学生理解迅速和准确, 专业能力的发展得到提高。 (2)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景, 而高校公共体育课堂具有情景语境, 能够制造出适合英语学习的特殊氛围。在此生动活泼的课堂语境氛围中, 教师能够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等教学活动充分的强化和巩固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在此条件下, 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 由于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在课堂内会大量的口令和裁判指示用语, 使得体育课的英语双语教学中的英语语言表达简练灵活、刺激性强, 这有助于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强化记忆, 使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4. 高校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的现状

对于应该如何培养既懂得体育基础知识又知晓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我国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 现在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英语双语教学开展不是十分顺利, 其中遇到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师缺乏

由于相对于注重体育专业能力, 我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都普遍不高, 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 不管是体育课的英语双语授课还是制定双语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对于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来讲显然是很有难度的。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短缺, 是我们推行双语教学的最大的障碍。因此, 在进行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有时需要跨学科的英语专业教师的辅助共同完成。

4.2 缺乏公共体育英语双语教材

据调查,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英语双语教材严重缺乏。普通高校实施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几乎没有一套适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的教材。

5. 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开展的对策

5.1 重视师资培训扩充

承担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 同时也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能够流利的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由于缺少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人才, 我们建议在聘用体育老师时, 择优录取英语能力较好的体育专业教师。在校内, 在职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师的培训, 切实为老师创造更多的提高英语能力的机会。

5.2 全新的公共体育双语教学模式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公共体育课在户外活动的特点, 通过对英语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 尽快建立公共体育课活动双语教学的新模式。良好的英语双语教学模式, 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的进步和体育外交能力的提高。建议体育教师和专职外语教师共同搭起合作与发展的桥梁, 开展教师、学生体育英语角等活动。[2]

5.3 建立完善的遴选体系制度

通过实践证明, 公共体育课的英语双语教学模式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教师和学生, 要遴选出有能力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和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参加公共体育课的双语教学活动, 其中重点包括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因此, 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聘用制度用以挑选出合适的双语教师。

5.4 组织编写适宜的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材

现有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材几乎都是中文教材, 这无法满足公共体育课程的老师进行英语双语课程讲授的需要, 因此, 教师急需专业的公共体育课程的英语双语教材作为教学的指导。合适公共体育英语双语教材不但要提供准确的体育专业能力的知识, 同时还要使用准确的英语表达方式和词汇。新编的公共体育英语双语教材要和国际接轨,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

5.5 修订体育课教学大纲

由于一直使用的体育课教学大纲无法满足英语双语教学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新修订, 其中包括: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标准、教学方法和考核的手段。同时, 我们建议在对体育专业考核的同时, 要有针对性地增加英语能力的测试。

结语

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科改革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其的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能够给其他学科的改革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这是英语学科和体育教学相融合的一次创新。此举措表明了多学科、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取长补短。将两学科的优势结合利用, 将有助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使其具有国际化水平。通过公共体育课程的英语双语教学不但能够巩固体育教学的基础知识, 更有助于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为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国际间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自从加入世贸组织时候, 中国进入到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发展的快车道上,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国际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体育, 作为我国的有力竞争行业更是得以迅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普遍的交流语言的作用越发明显。只有将体育产业国际化, 我国体育项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的英语双语授课模式将视我国高校体育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英语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乔平.对高校涉外专业体育课英语授课的尝试和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4, 2 (2) :58-60.

[2]刘君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对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7 (1) :55-56.

上一篇:高出生率下一篇:审视企业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