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品牌

2024-07-27

职业教育品牌(通用12篇)

职业教育品牌 篇1

目前, 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阶段, 是实现教育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一、倡导“教育家办学”, 努力打造教育品牌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寄托着千万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并提倡“教育家办学”, 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对广大教师和校长寄予殷切希望。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 教育事业需要更多“懂教育的人”。“教育家办学”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全面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保证。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育家的成长路径和质量, 决定了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品牌的打造。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求教育家办学, 社会和时代呼唤而且需要产生一大批情系教育、献身教育、富有人格魅力、拥有独到思想、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民族和国家命运负责的教育家。所以, 我们要下大气力培养我们的名校长、名教师, 建设我们的名学校, 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我们要让校长和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 打破条条框框, 放手使用一批有前途、有能力的学校管理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

二、努力创办优质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 这对创办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育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德育为先。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 不断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和方法, 充分体现时代性, 准确把握规律性, 大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二是必须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体现, 是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基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进一步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形成普惠于民的教育, 保障每一个学生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三是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保障。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制定教育质量区域标准,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教育机制创新

教育要发展, 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教育机制创新, 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 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 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 逐步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要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学校制度。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 健全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要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 创新工作思路, 健全科学体系, 探索有效途径, 在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依法治教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异、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要加快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加强学校岗位管理, 创新聘用方式, 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通过教学交流、“项目带资金”等方式, 拓宽教师培训渠道;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 引导教师把科研的落脚点放在为教学服务上, 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 努力造就一批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声望的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

职业教育品牌 篇2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是隶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专业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的事业单位。以科学的方法和详实的数据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宏观和微观决策的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和社会发展服务。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最具权威性的调查机构。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天津分所是总所派驻天津的常设机构,负责天津地区的重大社会、经济事件的调查。目前,已成功策划并调查以下在天津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中国房地产创新人物评选 中国房地产公信力企业评选 天津最具影响力品牌推选 天津房地产企业形象调查 天津房地产品牌满意度调查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天津幸福城市贡献奖 天津保值增值楼盘调查推选 天津商品房住宅消费者注意力调查 天津政府民生贡献大调查 天津康居品质调查 天津科学发展力调查 别墅行业品质标准调查 天津房地产公众形象调查 天津健康宜居调查

2011天津房地产楼盘项目调查

通过首届天津市教育培训机构品牌调查,调查所发现天津市教育市场巨大,但是各类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很多机构找间房子就办班,招个老师就开课,虚假承诺、高收费、低质量,还有一些打着名校名师的旗号,只顾经济利益,更别说有个别机构直接卷款走人,这些不良行为都给课外辅导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混乱和不良的影响,使得正规办学机构有时也受到家长的质疑。为了净化教育市场,给各地学子提供一些健康、透明、诚信的教育机构,同时加强与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增进彼此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双方事业的共同发展,天津分所拟通过该次调查,邀请部分教育培训加入品牌联盟。

一、品牌联盟的宗旨:

服务于教育培训机构,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二、品牌联盟的范围:

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

三、品牌联盟的形式:

松散型合作体。加入品牌联盟的成员将是天津分所重点支持和服务的单位。分所将整合多方资源为其开展如调查、咨询、公关、宣传、交流等各类服务。

四、品牌联盟的服务要点:

1、服务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和社会形象。如某一项目的前期调研,为其决策提供依据;再如某一品牌的销售行为的调查,为其总结性的提供参考依据,方便品牌销售的改进和延伸服务;再如关系教育培训机构形象的事件进行调查和新闻公关,以塑造教育培训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

2、活动推广。配合教育培训机构的重大活动所进行的调查和咨询。如某教育培训机构在举办重大活动时,将配合教育培训机构在策划、推广、邀请重要人士参会、会后形象新闻调查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3、咨询服务。将利用多方资源为教育培训机构随时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特别是采取定期服务的方式,随时了解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4、组建“沙龙圈”。该沙龙圈成员主要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领导、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媒体代表。每季度最后一周的周末定期举办“沙龙”。沙龙的主要内容将是交流信息、沟通感情、洽谈合作等。以轻松娱乐的方式进行。

5、邀请联盟成员作为嘉宾参加在全国各地由本所主办的各类活动,如论坛、研讨会、咨询会、发布会等。组织到各地考察学习。

6、策划服务。利用本所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社会资源为联盟成员策划各类活动。

7、推广平台。利用本所和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今晚报》主办的《 今晚东方周刊》为成员单位提供舆论支持,该专刊为每周出版一期,每期四版。可以为联盟成员不定期的提供新闻宣传、调查报告的发布、形象广告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也将积极在中央媒体和地方主流媒体上给予宣传配合,并提供新闻危机公关。

8、推广服务。涉及本所或与其他单位举办的各类调查、评选活动时,成员单位获优先推广。

9、本所指定的商务代理机构——东方智库可代理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形象宣传等服务。

五、品牌联盟成员加入联盟条件:

1、按时交纳会费。

2、按时参加联盟活动。

3、积极配合本所举办的各类活动。

4、联盟成员需是本市遵章守纪的模范单位。

5、联盟成员需是在天津市教育界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单位。

六、品牌联盟加入联盟相关费用:

1、一般成员单位每年一次性交纳会费

万元整,享受上述各类服务。涉及单项收费的另议。

2、凡交纳

万元以上的单位,服务的内容另议。

3、入会的时间为2012年1月起全年。每年交纳一次。

七、品牌联盟商务机构:

赢鼎教育:打造战略教育品牌 篇3

北京赢鼎教育机构总裁王海涛告诉《新领军》,中国目前共有13个大学科门类、600多个专业,再加上各大院校,摆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的便是上千种选择,而赢鼎教育正是通过系统分析帮助学生选择最匹配的学校及专业。

赢鼎教育不仅向学生解析各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未来就业前景,同时还会披露报考陷阱,“比如,某高校图书馆管理专业不好招生,就更名为信息管理系统学,但所学内容不变。”王海涛告诉《新领军》,赢鼎教育对专业进行解析不仅是为了让考生不受蒙蔽,还要让考生更清楚自己未来就业会存在哪些风险。“比如热能专业,我们会很清楚地告诉他,该专业与水电密切相关,即未来工作地点很可能在郊区。”王海涛告诉《新领军》记者,赢鼎教育的测评系统根据学生的价值观、回报期望、性格和学习成绩等维度,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和专业的同时,逐步帮助他们选出能够与其匹配的学校以及专业,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风险。

战术教育是为战略教育服务的,致力于战略教育的赢鼎教育并没有忽略与战术教育的结合。“我们与优质的教育培训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我们的会员去与我们合作的教育培训机构报名时可享受5到7折优惠。”教育培训机构省去了招生广告费,而赢鼎教育则丰富了服务内容。

一直以来,赢鼎教育采用终身会员制。“战略教育要以个人职业发展战略规划为目标,高考只是第一步。”赢鼎教育的会员未来在企业实习、就业分析、考研和留学等一系列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内容都会得到相应服务。

对互联网的应用一直不遗余力,目前赢鼎教育已经打造了一个“联合大学”平台。以往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很难相互联系,然而通过“联合大学”平台,遍布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会员很方便地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资源共享。赢鼎教育的老会员更会为新会员不断提供其所在学校和专业的最新信息,这样就让赢鼎教育的信息更新、更精确。

职业教育品牌 篇4

在现在的中国教育界, 从政府、领导到基层校长, “集团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一个话题, 因为“集团化”的问题一方面成为了地区教育能否占据一定高度。弘扬地区的教育名望, 另一方面也是事关学校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么如何在公办学校中发展教育集团。以教育集团来做大做强一批教育”品牌“。这其实是一次办学理念的创新。办学模式的创新。

一、寻找切入点

以名校为龙头, 抓住学校整合之契机, 发展教育集团, 打造教育”品牌“。名校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根基, 在某一区域内甚至在较大的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可以以名校效应带动集团内各校的发展。

二、集团发展, 打造“品牌”

集团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相对集中。便于集团内及时调整, 统一谋划、布局。目前公办教育集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力资源的分配, 公办学校难以像民办办学那样将人力资源发挥到极值, 难以像民办学校那样实行企业性质的管理模式, 由此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能人尽其才。集团化发展, 在集团内面对这些难题, 解决就非常容易了。

教育“品牌”说到底还是教育质量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说:“教育必须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所以规模办学、以质量与特色创“品牌”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具体步骤我考虑几点:

(一) 精心谋划, 准确定位

一个知名的教育“品牌”是长期沉淀的结果,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努力过程, 更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整体推进的过程, 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 认真分析教育集团内的环境因素, 宏观上把握教育大势。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 掌握社区情况, 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情况, 领导对教育的认识和要求, 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和期待, 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情况;摸清学校家底, 如: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情况、家长情况, 通过分析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创建品牌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准确定位学校“品牌”, 创建教育集团主打“品牌”———实施“精英教育与全民教育相结合”。合理调整集团内的教育资源, 在教育集团整体框架内打造一校一“品牌”, 一校一“亮点”。

(二) 塑造宣传“品牌”形象

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 任何一个知名的学校“品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学校“品牌”的显性因素来看, 很多学校的校名、标识、雕塑景观、整体布局等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发挥名校文化底蕴及引领作用, 有计划地利用教育策划方略进一步打造“品牌”, 既要重视学校形象的传播, 又要重视学校 (教育) “品牌”与教育消费者沟通的所有环节与活动, 如学校进行整体形象包装和广告宣传, 就是要形成和加强教育消费者对学校“品牌”的认知。学校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 如, 新闻、广告、印刷品、音像品、电子网络等等。此外, 各种活动都可以成为推广学校“品牌”形象的绝佳时机, 把握有利时机, 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及时告知公众, 有效地推广学校“品牌”形象。

三、吸纳民间资本, 辅助集团发展

教育从宏观讲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培养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才, 从狭义上讲也是满足家长的需要。开放办学形式, 从幼儿园———小学———特长培训班,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采取公办民助, 广泛吸纳民间资本, 集团内至少办一所半封闭的学校, 以方便学生家长的需要。

四、树立服务意识, 转变思想观念

“教育就是服务, 教育就是承诺”。一所优质教育品牌学校的形象、美誉、知名度需要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教育品牌从长远看, 必须为社会培养人才作贡献, 它需要一定的时空去造就、培养优秀的人才, 才能实现品牌成果, 使丰富的校园文化、发展规格与质量整体提高, 个体的共同要求得以实现, 学生群体的优良与个体的优异性得以整体发展,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的终极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就应该树立“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服务意识,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服务质量,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的生活需求、教育需求、知识能力需求、心理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得到满足, 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组建优秀团队, 实施精细管理

(一) 组建优秀领导团队

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 具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决策的能力, 对教育集团的发展、教育品牌的打造至关重要。组建一支由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领导团队, 共谋发展。增强领导者的质量意识与教育质量优化意识, 打造一支卓越、高效、超群的学习型团队, 同时具备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知识结构,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力资源, 从而确保教育集团的竞争力永不衰竭。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 不是教材, 不是大纲, 而是教师。”这是集团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育集团广泛着力打造名师。推出结对帮扶活动, 即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 新任班主任与老班主任结对, 年轻教师与行政人员结对等。设立“教学督导室”, 即任命资深老教师或行政人员为督导员, 每天不固定地到教室听课, 并加以点评、沟通, 帮助相关教师尽快成长;采取名校联姻、外出培训、参与各级各学科竞赛等举措, 加强交流与合作, 打造一支名师队伍, 扩大影响力, 提升教学水平。

(三) 精细化管理机制

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从小事和细节处入手, 将“凡大事皆以小事为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落实在工作实践中。首先, 要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从书记、校长到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各任其职, 各司其责。注重细节, 明确职责, 部门管理实行工作制度化、管理精细化、活动系列化。干部管理实行承包制, 强化目标下的年级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承包做到“条”、“块”协同, 有效配合, 把常规抓好, 把细节抓严, 把过程抓实, 实实在在地将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每个层面、每个环节, 保证管理不松套, 不拖后腿。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 保证学校管理的民主和科学, 促进集团内各校的和谐发展。

总之, 发展公办教育集团, 规模办学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摘要:说起教育集团, 我们很自然地想起民办学校, 随着国家办学政策的开放与支持, 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 民办学校办学的最大特点是服务到位、管理到位、质量第一、满足家长的需要、办学体制灵活。取消教师考编, 使一些新的优秀的教师资源也越来越看中这块风水宝地。

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篇5

近年来,我校紧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脉搏,在“细节育人、美德树人、关爱成长、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响亮提出“绿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我们从学校内部管理、教师教学行为、校园生态环境、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强化绿色渗透,打造绿色品牌,不断增强绿色理念,狠抓绿色教育,落实绿色行动、优化绿色环境,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三门峡市初中示范性学校、三门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三门峡市绿色学校,灵宝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高效课堂先进单位和灵宝市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一、建立健全“绿色教育”机构

我们认为,“绿色学校”所追求的不应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她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她应该是从课堂拓展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种教育与管理活动,应该是校园物化环境与文化气息的有机统一。

学校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创建机构,校长挂帅,副校长主抓;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班级环保兴趣小组、护绿监督员、护绿义务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积极参与,形成纵横交错,行之有效的创建绿色环保学校网络机构。树目标,订规划、做方案、公布实施细则,制定绿色环保优秀班集体、绿色处室、优秀环保小卫士、环境教育优秀教师评比办法,实行目标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抓学习、促提高;抓制度、促工作;抓管理、促教学;抓领导、带处室;抓教师、育学生。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尺、奖惩有依据、齐抓共管的创建氛围,促进了师生绿色意识的整体提高,使我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一开始就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广泛实施绿色教学行为

绿色教育不仅是生态环境教育,而更是一种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她应是师生民主公平参与、学校社区协同配合的环保教育,是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来提高学校师生及全体公民环保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一是培训“绿色教育”师资。近两年,学校先后选派7名领导、20多名老师参加市县各级专门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另外还采用集中讲授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观摩→实践→专家指点→研讨→外出学习”模式、为任课教师订阅《环境教育论》读本和相关报刊杂志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环保教学的师资力量。

二是实施“绿色教学”行动。结合新课程改革,我们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普及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在现行的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认识程度等特点适时、适度渗透绿色教育。从一点一滴入手,从身边事入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语文课中祖国风光、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数学课中的应用题解答,政治、历史课中的人文、环保内容,地理课中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资源,音、体、美、劳课程中自然美、环境美、动态美、静态美等成分都成为绿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活动课中,特别注意学生参与,组织他们开展诸如城镇污水排放,塑料垃圾‚白色污染‛状况调查,地貌植被考察等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

三是开展“绿色教育”评价。学校深入讨论并完善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专门的环保教育评价标准。如从教师备课中看是否有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从上课中听教师渗透环境教育是否正确合理,从平时日常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有强烈的环境意识,从课外活动中检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环保技能等等。

培养环境意识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几年来的环境教育,广大师生在保护周围环境,学会关爱自然,自觉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环境活动等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明显加强。基本普及环保绿化知识,普遍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具有一定的参与环保实践能力和科学的环保态度。不少师生的科技小制作、环保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地级获奖或发表,如郭文东校长的‚擦鞋板模型‛已申请专利、李清磊主任的《活动盖自循式沼气池在故县地区推广潜力大》荣获三门峡市科研论文一等奖等。

三、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多年来,我校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治管理模式的构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注重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学校文化阵地,让自然环境展现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做到优美、健康、和谐,让学校的花草树木、建筑设施都富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塑造。

在‚校园之声‛广播站中开辟了‚绿色知识讲座‛栏目,在班级间开展了‚绿色地球我的家‛、‚画出我心中的家园‛、环境手抄报等展评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征文、知识竞赛、专题讨论、观看电视、社会调查、劳动实践、提环保小建议等活动。鼓励学生排练环保节目、制作环保模型、搞环保创新发明等,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增强环保意识,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进而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废电池有奖征集,是政教处开展的一项常规活动,学生可以拿废电池争取获得政教奖分,而征集、回收废电池则极大地遏制了汞、锰等重金属的持久污染,可谓一举多得。垃圾分类,废品再用,现在已经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环保小卫士‛开展了垃圾回收活动,在每班都预设了三个垃圾筐,将废纸、烂书报、包装盒、矿泉水瓶、易拉罐、竹签等分类收集,每周五下午,由废旧回收站定时到校收购。学生们不仅用这种方式净化、美化了校园,还用废品交易的收入解决了班级的各项开支费用,近两年学校还利用废品回收的善款成立了‚爱心基金‛,3个学期共累计6000多元,资助30多位贫困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就学困难,这种帮扶困难学生的方式可谓独创而新颖。

学校小社会,社会大人生。为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仅去年以来,我校累计投入5余万元,先后建成了电子备课室,购置9台空调,大大优化了教学、教研环境。为了进一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促使广大教师积极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学校又投资13万元,硬化了2个篮球场地,扩建‚健身乐园‛,添置活动器材。每天早上起床,班子成员都和教师们一起参加晨练。‚我们故县一中教师人人都要做身心健康的‘阳光’教师‛,教师们如斯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还努力办好教工食堂,逐年提高补贴标准,方便青年教师用餐,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我校还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健全文化宣传阵地,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实施“让每一座楼房动起来、让每一截围墙亮起来、让每一个花台活起来”的“三让”建设活动,形成了独具“故县一中特色”的校本文化。先后为校园、教室、处室添置了160多副标语和10块大型墙体标语,制作精美,内容新颖,富有人文气息和启迪意味: ‚在绿色校园中求知,在和谐校园中成长‛、‚愿这方净土,与您的心灵一样纯净‛……春风润雨,熏陶渐染,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这些都成为了学生耳濡目染的环保校本课程。

四、精心开展绿色卫士行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提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环保教育理念。号召一个教师带动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家庭的辐射和影响作用,激发整个社会都来参加环境保护行动。组织开展“你丢我捡,还我一方洁净”的城镇卫生保洁,上街义务执勤,我把环保带回家,争当环保小公民等社会公益劳动,让师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我们积极开展‚三个一‛和‚三弯腰‛活动。‚三个一‛ 活动,一是每个同学种活一棵树。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活一棵树,为绿化家乡增光添彩。二是每个班级保洁一片墙。为了清理校门口‚牛皮癣‛,我们要在学生中开展‚保洁一片墙‛活动,要求学生关注学校周围的一些墙壁的保洁。三是每个年级护理一条街。我们要把学校所处的街道、马路作为护绿活动的基地,安排班级负责卫生监督、开展护绿活动。我们还坚持开展上下学路上 ‚三弯腰‛活动——‚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食品袋弯弯腰‛,培养学生自觉环保、造福社会的习惯和意识。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庭院绿色植物种植实验‛,定期举办家庭植物种植,盆栽花卉栽培经验交流或展示活动,激发大家的实践热情,进行‚护花使者‛、‚护绿小卫士‛评比,使环境教育通过学生向家庭渗透。

坚持开展‚植树种绿,美化家园‛的环保实践活动,在学农基地240多亩的荒坡上,师生们亲手栽植、班级包干养护,先后栽植松柏、花椒等树种14000余棵。现在学校的后坡绿意盎然,一派生机,蔚然深秀,欣欣向荣,被誉为‚故县一中的后花园”。据估算,其经济效益已达12万多元

回首昨日豪情犹在,展望明天志气弥坚。绿色教育——一种理念、一种载体、一个过程,她没有终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也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切实做到‚绿色教育在学校,绿色意识进家庭,绿色行动到社会‛,紧紧把握住“环境、绿化”这个“小”目标,沿着“环保、和谐”的“大”方向,进一步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努力向省级绿色学校迈进,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2.6

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故县一中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灵宝市故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透过品牌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篇6

关键词:品 牌职业教育吸引力

“80年代,天之骄子,国家包养;90年代,双轨之下,机会大把;21世纪,一地鸡毛,直面失业”。这句顺口溜客观地反映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金融危机的出现,与其说是学校就业工作接受严峻考验,倒不如说是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革命。人们在争论与不断抱怨的同时,看到国家在行动,政府也在努力,鼓励大学生支教,鼓励去农村任村官,鼓励中小企业招聘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同时,也让职业教育工作者静下心来,再次进行理性分析:面对21世纪的挑战,如何让毕业生感到就业有希望?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如何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在前进中迎接第二次就业革命的浪潮,这是历史赋予的机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品牌建设,是增强吸引力的丰富内涵

1、校园文化归根结底代表了一种被学校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如我校坚持“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坚持“改革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和“教师适应学校、学校适应学生、学生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确立“三个面向”(面向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面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面向中高级技能型岗位群)的办学定位。虽然学校中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情趣千差万别,然而,一旦形成了强势的校园文化,那就是一种人文文化、人文精神,这些千差万别就会受到强烈感染,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就会增强,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方式也趋于一致和自觉。校园文化越强的学校,师生员工对这种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就越坚定。

2、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我认为,我们不缺专业教育,不缺政治教育,却缺少了基本的人文教育,缺少对于人类文明史上长期积累的健康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弘扬,缺少对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基本的人格和情操上的完善与陶冶,缺少对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公民意识的培养与修炼,更缺少如何珍惜生命,并以健康的姿态面对社会并与世界文明主流和平相处的教育,更缺乏面对自己,面对挫折,学会与人沟通,竞争中求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就业教育中,呼唤人文教育的同时,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未来幸福为目标,就业为导向,融入社会性教育、挫折教育、珍爱生命教育、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存教育和创新教育,达到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逐步认识到就业是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方向,通过市场选择,使以岗位准入制度为标志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就业的香饽饽,通过“双证书”、订单培养等增强职业竞争能力。

3、就业工作,应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收集信息型到沟通型。就业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观念教育,使得学生的定位从“天子骄子”,精英层面下移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层面,促使学生拓宽就业视野,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学校单纯的就业指导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业教育要走出就业指导的误区。因为大多数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毕业前夕开开讲座,搞搞演讲,找名人或成才学生回校作报告,或做个职业测评等阶段,并不能在实际中让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对自己并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导致毕业就失业,或找到了工作后不断“跳槽”,或上了岗位,却不够职业化而被企业“炒鱿鱼”等等。学校的就业教育要从新生入学开始,从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入手,直到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才结束。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应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并把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中。

4、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引入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德国“项目教学法“以及“行业导向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达到教育资源共享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调整课程设置与数学大纲,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侧重考虑使专业人才的培养贴近社会需求;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应鼓励缺乏实践经验的年青教师去相应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能锻炼,使教师对社会岗位性质和需求有直接的认识后,将锻炼的实践经验再带入课堂,并通过课堂教学,把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能力4个方面有机结合,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在以往的教学实现中是很常见的事,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主要因素,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体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引导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最根本的是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课堂教学的双边沟通,听到学生谈出自身的需要,教师才可引领学生在各种学习与社会活动中,找到各自的方向,进而把”规划“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心中有,用心则才能创造奇迹”。

二、更新观念,为增强吸引力注入新的元素

1、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男孩子学数理化并不突出,但是动手能力强,稍微点拔一下,就能安装比较复杂的机器;有的女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但心灵手巧,可以缝制出非常精美的衣服,可以烹调出非常可口的饭菜…这些学生同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不应该成为应试竞争的失败者!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的油膜轴承,一直由数控加工中心制造,奇怪的是,最后一道工序总是由3个工人师傅一边用手摸,一边用细砂纸打磨。这是因为油膜轴承是个复杂的三维切面,要求非常圆滑的曲线过渡。目前,国内就只有几个工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人人成为精英,而是让人人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前提是让学生能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2、赋予“职业生涯”新的理解。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即一个人的职业经历。狭义的、传统的职业生涯认定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至退休结束。广义的、现代的职业生活的起止时间,我认为应从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第一天开始至人的自然生命结束。因为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

3、感恩学生,这是职业教育中一个创新的概念。职业教育虽然不是培养优秀的研究生,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如我校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公司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更有一批表现突出者被派往美、日、韩等国工作,其中优秀毕业生徐浩东、杨汉斌、沈天培等还曾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你能说他们不是学校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职业教育的品牌吗?教育是需要的品牌的,一所好的职业学校同样需要第一品牌,关心毕业生的后续发展,应当成为就业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

三、社会需要,是增强吸引力的不竭动力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首先把职业教育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简洁而生动地阐明了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温家宝总理在湖北考察时提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活,而且关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的尊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要大力发展。

1、就业是民生根本。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对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所关心的不仅是能就业,更希望是高质量、高起点的就业,这是决定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校以“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为就业服务宗旨,坚持“立足武汉城市圈,对接长江角、珠三角,辐射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定位。率先实施“订单教育”,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企业和各大造船厂及部分欧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定向培养关系,数家大型企业出资在我校建设实验室,联合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学校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保证毕业生好就业、高质量就业,并随时对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学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度,凡我校毕业生,因用人单位产业升级、技术更新而不适应工作新要求的,均可回校免费培训并重新推荐就业。我校毕业生遍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珠海、大连、青岛、武汉、天津、烟台等省、市,并在境外就业有新的突破。

2、职业教育是需要更大投入的教育。“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四级大赛(学校、市、省、国家),各职业学校非常重视,每位参赛选手需要经过培训,既要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能力,大赛的结果象征着这所学校是否真正拥有品牌。职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黑板上画图,投影仪下开机器,它要让学生能动手,就需要实训基地,需要机器设备,需要材料消耗。如让学生试着做不同的模具,一份材料就得花20—100元钱。可是实验做完之后,这些用过的材料就成了废品,无法循环利用。投资少,学生的动手机会就少,培养的质量就难以提高。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是我们的责任,先进的制造业没有高技术的基础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用企业淘汰下来的废旧设备进行职业教育的做法是一种过时的办学理念,是一种人才浪费的做法。要更好地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应该让学生尽早接触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我校正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的佳绩、高质量就业的事实,实现了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荣膺“影响孝感60品牌”称号。

3、职业教育应建立自成一体的学历体系。职业教育培养的虽说是实用型人才,但它不是现行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从招生开始,一直到最终学历,它应该有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学历体系——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乃至博士后。这一点,不仅职业教育做得好的一些发达国家是如此,如德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亦是如此。职业教育所建立自成一体的学历体系应着力体现出“伸展”二字,应为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留出通道与空间。我认为,目前职业教育还缺少伸展力教育,这种伸展力的力量是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述的,这种伸展力是创新教育的必要补充。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安于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做一颗“螺丝钉”的教育观念显然是不适应的。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职业教育自然能对学生、家长、社会形成新的吸引力。这就给我们又留下了新的思考:学校究竟如何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其实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并长期思考的问题。这是因为:学校需要品牌,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拥有品牌还应增强吸引力,有了新的吸引力就会产生新的影响力。

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得品牌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弱点与人性》

2、百度、中国知网等

3、《湖北职教》

4、《中国青年报》

5、《中国教育报》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特色品牌建设 篇7

1 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的意义

1.1 从管理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经营战略

1.1.1 品牌经营战略可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赢得广阔的市场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 高校品牌经营战略可以形成品牌效应, 以此赢得教育发展的无形资产。在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国际化的今天, 高等学校必须以自身的品牌优势积极开拓市场, 以自己的品牌吸引世界范围的资金、师资及优质生源。如果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那只能成为本科教育的附属品。

1.1.2 品牌经营战略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营管理水平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 高校的品牌取决于其学生的质量、教学的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高校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就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 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品牌战略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营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1.1.3 品牌经营战略可促使高校之间良性竞争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 要充满危机意识, 没有品牌的高校是很难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的发展在于竞争, 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优胜劣汰,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1]。

1.2 从实践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经营战略

1.2.1 树立创建品牌的意识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观念的更新, 必须更新陈腐落后的观念, 树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观念。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无法与其他高校竞争, 高校必须在校园文化核心层面的精神文化中注入品牌意识, 并将其凝聚为全体教职工和大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树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观念。

1.2.2 保证教学质量是品牌维护的生命线

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可以说,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只有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需求。要想实施中国高等教育品牌战略, 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线”的观念, 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3 利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品牌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利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品牌经营的强大动力。我们知道, 科技成果是创立品牌的重要内涵, 在品牌效益中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作为科技重要生力军的高校在科研及学术方面做出的贡献直接影响其服务社会的质量与声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必将反过来推动高校进步, 形成教、学、研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模式。

2 如何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根据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201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纲领性的文件, 可以概括为“3个建设”、“4个加强”、“5个重视”。

(1) “3个建设”, 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于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个建设是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第二个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 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第三个建设是保障体系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强化质量意识, 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 要重视过程监控, 让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 “4个加强”, 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强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是加强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及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第二是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灵活调整、设置专业, 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要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 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三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第四是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培养模式改革。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验、实训、实习是3个关键环节。

(3) “5个重视”, 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 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校, 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和持续发展。

一是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 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 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了解, 提高社会认可度;二是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开阔视野, 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 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三是重视内涵建设, 提高质量。要求党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上来, 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四是重视从严治校, 规范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招生管理;五是重视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 维护稳定, 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 结语

我们要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高等职业教育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做出重大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品牌 篇8

1 新东方发展情况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1993年11月16日成立, 目前集团以培训为核心, 拥有亲子中心、泡泡少儿教育、优能中学教育、基础英语培训、大学英语及考研培训、出国考试培训、多语种培训等多个培训体系, 同时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出国咨询、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中国著名私立教育机构,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6年9月7日, 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融资额为1.125亿美元, 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每个城市的新东方学校在总部的制度下, 采用一致的校名标识、一致的教辅材料、一致的教学管理制度, 确保了每个地方的新东方学校能够为所有学员提供最佳的教育质量水平和满意服务, 不仅仅获得的是知识, 更是一种体验感知。截止到现在, 新东方已经在全国49个城市设立了54所学校、7家产业机构、47家书店以及500家学习中心, 累计培训学员近1500万人次。

2 新东方集团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品牌营销 (Brand marketing) , 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 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 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新东方在其发展过程中从产品差异定位到为学员提供一整套便利服务中都十分重视品牌传播、塑造优秀的教育品牌形象, 下面依次进行分析。

2.1 产品的差异化定位

产品营销是品牌营销的最基本的构成之一。产品营销是在品牌目标的约束下, 对产品组合、产品更新和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统筹谋划和安排。新东方培训学校属于服务型行业, 最早是以托福起家, 发展到了GRE等留学美国的培训项目, 后期, 随着优秀人才的加入进行了相关业务的扩展:雅思、大学英语4、6级、考研英语等;到现在, 新东方的产品拓展到小语种以及幼儿的基础教育上。课程的短线和长线, 强化和基础, 中学同步和备考强化, 大学预科和4、6级辅导, 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课程的细分。在消费者咨询的时候, 课程顾问在充分考虑其需求后, 可以为其定制出不同的产品组合, 提升产品的差异性和品牌形象的专业性。

同时, 新东方进行了教育方式的改革, 比如学员普遍都认同的新东方的课程和传统教育课程差别比较大的几点:一是大多数新东方老师的语速比较快, 一般可以达到200字/min左右;二是大多数新东方老师幽默诙谐, 善于励志激励。这样使课堂气氛活跃, 互动频繁;三是教师对所讲内容非常精通和熟练, 对考试有独到的见解和规律性的研究。通过研究传统教育的缺点并反其道而行之, 新东方教育培训获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 从而实现了产品差异化。

2.2 运用企业家文化进行品牌文化宣传

作为新东方企业的创始者, 俞敏洪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有着人文主义情怀的商人, 并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为千千万万的学生解疑答惑, 鼓励他们去奋斗。新东方最早针对的目标群体是出国为主的学员, 这些学员是中国社会的特殊青年群体, 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扬, 渴望成功。俞敏洪及新东方的其他几位元老徐小平、王强经常在高校讲座上、媒体中露面, 保持新东方的声音。四个创业者出身北大, 不仅有着丰富的传奇经历, 而且还有着深厚的人文修养, 语言风格幽默睿智, 特别是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讲座, 为观众提供了交谈的良好口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众多消费者, 新东方的老师们也对新东方精神很是认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言传身教, 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学习的成长经历, 把新东方教学思想与内涵向更多的中国青年传播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新东方文化的社会认同。

2.3 注重品牌的口碑宣传

与传统的媒体广告宣传相比, 消费者身边的那些己经体验过这项服务和产品的亲朋好友及知名人物发布的口碑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学生的口碑传播对新东方的品牌传播意义重大, 良好的服务及满意度是传播良好口碑的基础。注重学员的个性化情感诉求, 将学员看成上帝一直是新东方坚持的原则。除了所学课程外, 因新东方多年从事留学培训, 对留学国的学校情况、面试技巧等有着丰富的经验, 能在出国方面给予学员极大的帮助, 所以深得推崇与好评,

通过整合外部和内部的优秀资源, 新东方给学员带来便利, 为学员提供了全程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从而让学员产生了对新东方热情专业的良好服务形象。同时, 在平时课堂中, 教师与学员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师生阶段, 新东方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价值, 会在课堂上有很多温馨的政策, 如过年组织学而狂欢, 和学生一起唱歌缓解情绪等, 这些平常温馨的举措在学员心理会产生良好的印象, 学员会愿意去传播这些温馨的一面, 对提升新东方的整体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教育品牌的创建和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 它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绝不是靠口号、广告、金钱就能建立起来的, 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新东方的品牌营销策略可以有如下启示:一是加强品牌文化的差异性, 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是品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要根据自身情况, 极力挖掘自己的品牌文化, 并将之提炼出来;二是加强传播意识, 教育品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这决定了教育机构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品牌, 而是应该不断地进行品牌传播, 同时要讲究传播技巧, 寻找合适的教育传播方式, 实行全员参与, 塑造优秀的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白羽.新东方教育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究[J].河北企业, 2012 (11) :86-88.

[2]吕布凡.新东方战略评价浅析[J].经济管理者, 2013 (12) :28-30.

职业教育品牌 篇9

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

“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同学们“色俩目”的穆斯林问候声,欢迎您走进这所绿色民族苑,在校园紫藤树下赏析少数民族文化,品味少数民族艺术。另外,学校将民族常识、各民族的基本状况、民情风俗的直观图文,张贴、呈现在学校楼道的固定展示墙面上,使学生触手能及、常见乐看。如此氛围的营造,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一种民族特色教育氛围。

“一横”就是走出校门,外派教师赴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校分期分批派教师赴扬州、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挂职学习,深入了解教育发达地区的最权威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转变观念,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们见多识广了,底气越来越足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了,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了。还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先后到香港、海南、大连、桂林、河南、青海、西藏、台湾等地进行考察,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情怀。通过活动,开阔了民族教育视野,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校本研究能力,更进一步突出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民族特色。

“一基地”就是以展示“三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民族、汉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通过访问兰大、民大等院校,让学生和大学教授、大学生、留学生进行“手拉手”活动,以达到“招生引师”的目的;还通过和秦王川龙西、榆中朱家沟、临夏和平等民族小学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学校还和东乡贫困学校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真正起到民族学校“基地”的作用。

二、以民族文化为支点,构建“一课”、“一研”、“一亮点”的民族教育特色体系

“一课”就是以56个民族为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开发了适合清华小学学生阅读的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穆斯林文苑》。以不同民族为单位的流程进行开发。鉴于本校少数民族中回族、东乡族所占比例较大这一实情,现阶段清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伊斯兰教篇”。课程分年段制定教学要求:低年级以了解为主,中年段重在认识,高年级要熟知、熟悉。并采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顺序开展民族知识学习和常识的掌握。

“一研”指的是注重学校特色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清华小学加盟了国家级课题《新学校新经典》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子课题的实验。由于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学校特色创建目标更加明确,学校积极争取资金,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采用无纸化办公,使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研究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校本性。同样,学校的各项课题研究也因为有了特色创建作为载体与依托,实施起来也更扎实,更有实效了。

“一亮点”就是清华小学开设的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清华开设富有文化意蕴的《国学》特色教育,具有承清华之先风,启文化之重构的特殊意义。凡是学校大型的集会,都要求教师、学生齐颂《少年中国说》之精彩片段和《礼运大同篇》全篇,让经典精髓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师生的行为。

三、以民族特色为支点,形成“一发扬”、“二整合”的校园文化理念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清华小学以民族教育为特色规划学校的发展,重塑学校校训等主体文化,形成了自已独有的民族教育主体校园文化体系:一是发扬“诚实、勤奋、团结、文明”的清华精神;二是整合以“雅”为主的校园中心文化。建设高雅的学校,追求学校有学府的博大;兴科研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成就儒雅的教师,要求教师有学者的风范,智者的明察,仁者的宽阔,勇者的意志,知识文化博雅,胸襟气度宽雅,言行举止文雅,“雅育”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真正做到“立人立己,达人达己”;培养文雅的学生,要求学生行为规范“正”;行事态度“勤”;有学子的勤勉,日有所长,月有所进,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校还通过师生硬笔书法的辅导、比赛,使全体师生散发出由外而内的“雅致”。

摘要:<正>笔者所在的清华小学是兰州市成立最早的一所“民族小学”。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了以民族精神为灵魂、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为主体、民族特色活动为龙头的学校特色建设体系,打造民族教育品牌。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

职业教育品牌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学,“双证书”教材

近年来, 我社在教育部、卫生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密切关注教育发展新动向, 捕捉机遇, 大胆尝试, 出版了几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职业教育教材, 成功树立了我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品牌形象。其中, 以2010年打造的国内首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最具代表性。下面, 就本套教材建设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 以期为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1 以政策为先导, 密切关注教学改革新动向, 率先出版《国家护

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综合训练》丛书, 为“双证书”教材的出版做铺垫

2008年5月, 卫生部办公厅、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2008年护理和助产专业毕业生参加护理初级 (士)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人发[2008]153号文) 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办法进行了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即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一改革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既提供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因为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护士条例》, 学生能否毕业时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一关, 将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上岗工作。所以设法提高应届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 成为卫生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目标。

针对卫生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现实需要, 我社迅速派出项目组广泛走访甘肃、四川、山西、贵州等地多家卫生职业院校, 开展了细致而深入的调研, 经过充分论证, 策划了本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综合训练》丛书, 组织国内多所承担一线教学的教师共同编写, 并邀请具有多年护考命题研究和培训经验的专家提供指导。丛书以当时正在使用的教材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蓝本, 遵照在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融入日常学习中, 并与教学环节相适应, 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丛书出版后受到众多职业院校的认可, 通过对使用该教材的院校进行回访发现, 应届毕业生的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提升, 尤其在中西部省市的有些院校中表现更为突出。

2 依托优势基础, 全力打造三位一体的“双证书”护理教材

前期建设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我们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不能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直接融入教材之中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又可以减轻学生购买教辅的经济负担。为此, 我们再度展开调研, 将此想法与各卫生职业院校进行沟通, 并获得了多数院校的认可。不仅如此,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9年, 我社在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在全国卫生职业教学新模式研究课题组的支持下, 以培养“毕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护理人才为目标, 我们正式启动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的建设与编写工作。

全套教材共设置了18门课程, 包括6门基础课程和12门护理专业课程。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筹划建设, 至2011年1月全部出版。本套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既可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教科书, 也可作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教材。

下面, 将本套教材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做法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

(1) 编写思路。本套教材的编写思想强调由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引领”向“以解决护理岗位问题为引领”转变, 由“以学科知识为主线”向“以实际应用和能力提高为主线”转变, 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现行教学大纲为统领, 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 根据新时期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 体现“实用为本, 够用为度”的特点, 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形成了“理论-实践-测试”三位一体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

(2) 教材特色模块设置。根据上述编写思路, 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进行了创新:理论部分设计“导学”、“理论阐述”、“案例分析”、“考点链接”和“课堂互动”。“导学”按照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对学习目标进行提炼;“理论阐述”围绕学习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前提, 组织理论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案例分析”选编临床案例, 加深学生对重点、考点内容的理解和能力培养;“考点链接”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选编历年考试真题进行解析, 提高学生对重点、考点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互动”设计临床实际问题讨论, 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创设课堂活跃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案例分析”、“考点链接”、“课堂互动”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 寓能力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 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

本套教材的另外两个特色:一是在每章后所附的综合测试及全书后所附的仿真模拟测试试题均紧密结合护理工作实际, 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 对护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真正实现学、考互动;二是为了提高在校护生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 我们特意在理论知识之后加入了实践及实训教学内容, 按照基础科目或临床科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实践指导。

(3) 配套服务体系同步跟进。为做好教材的配套服务, 我们组织了参与编写的一线教师,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分别编制了与教材内容配套的教学PPT课件和试题库。配套PPT课件要求根据正文教材编写, 做到图文并茂, 并加入相应的案例导入等模块,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库采用在线组卷方式, 在我社网站上专门设置相关在线组卷模块, 方便院校教师进行组卷, 辅助教学。这两个服务项目的设置, 方便了教学和训练, 极大地提升了教材的实用价值。

此外, 我社通过组织多次教学研讨会及师资培训会, 为院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有益的智力支持。

(4) 教材总体设计及评价。全套教材广泛吸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最新经验与成果, 形成了突出卫生职业教育特色、自成体系的护理专业理论, 打通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职业准入的关系, 适应了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教材出版后, 多数科目实现了当年重印。我们经过近一年的院校回访和问卷调查, 得出的结论是, 各使用院校对于本套教材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颁布以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并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建设, 这些都印证了本套教材建设思路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3 结语

品牌战略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 篇11

【关键词】品牌战略;品牌目标;适销对路

在技能教育盛行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技能教育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品牌的市场价值日益显现。教育质量高,特色鲜明,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变成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形象,这就成为了品牌。每个学校都应当致力于树立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在人才教育市场就有了良性发展的基础,就会带来附加的收益。

1、品牌战略和品牌战略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

1.1品牌战略的含义

品牌战略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所谓品牌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市场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并以知名度来开拓市场,吸引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丰厚利润回报,培养忠诚品牌消费者的一种战略选择。由此可推出在职业技能教育领域中的品牌战略就是指职业技能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或特色,通过优秀技能人才、特色学科、品牌教师效益、经济效益创立品牌教育形象,从而提升自身知名度,使学校及其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深入人心,并以知名度来扩大生源。

1.2品牌战略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的提出

品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化社会,最有价值的、最可靠的、最富竞争力的无形资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品牌已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面临同样竞争激烈的职业技能教育市场,品牌对职业技能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树立品牌,在未来发展上运用品牌战略,是职业技能院校进入市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

2、品牌战略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2.1品牌战略是激发职业技能院校全面加强质量建设的动力

人才质量是职业技能教育品牌的生命,人才市场竞争其实就是人才质量的竞争,而职业技能院校的品牌主要取决于其毕业生的质量、师资培养的水平和科研能力。职业技能学校如果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必然就具有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就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丰硕的科研成果、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能人才,并得到技能人才市场的普遍认可。

2.2品牌战略可为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赢得广阔的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技能教育院校也应遵循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创立品牌可以赢得品牌形象,竖立了品牌形象也是在技能人才市场中竖立了形象。职业技能院校的品牌形象是人才市场对职业技能院校及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综合评价。职业技能院校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也就形成了品牌效应,从此赢得技能教育发展的无形资产。

生源是职业技能院校发展的前提,一个没有生源的职业技能院校又何谈未来的发展及建设。品牌是打响人才市场的旗号,品牌是人们熟记的前提,职业技能院校有了品牌也就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就有了让人们认识并且熟记的前提,便有了想要了解的想法,也便扩展了生源。

2.3品牌战略的实施必然导致职业技能院校中的优胜劣汰

人类本来就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里,因为有了竞争从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场你追我赶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职业技能院校都充满了危机意识,都认识到了“不进则退”的道理。职业技能院校的品牌是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一个没有品牌的职业技能院校是很难长足发展的。

3、职业技能教育院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实施品牌战略

3.1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职业技能教育创立品牌的前提

职业技能院校创造自己的“品牌”,即赢得声誉自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同样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外部环境可以无形中促进职业技能院校品牌形象的建立。职业技能院校应在遵循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自主地面向市场。

3.2实施品牌目标战略,强化院校内部创建品牌的意识

职业技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观念的更新,更新陈腐落后的观念,树立适应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观念是创立品牌的必然条件。职业技能院校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无法与市场竞争所抗衡,注入“品牌”意识是必然趋势,并且应将其凝聚为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树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观念,争取掀起创建学校品牌的高潮,只有全体师生把品牌看作自己个人的荣誉,并为之身体力行,才能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类学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以自己的特色吸引生源和培养人才。

3.3以“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创立品牌

职业技能院校要想在技能教育这个大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必须勇于向自我挑战。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市场研究、讲究办学效益,以自身教育管理的灵活性适应市场。从市场的需求出发,调整专业及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使之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其市场价值必然增加,其培养的人才也更能适应经济领域及技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适销对路”。“适销对路”技能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其次要实施专业优化战略加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以及品牌专业建设,培养和选拔专业带头人;还要在办学过程中紧紧依托企业集团和行业协会,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与模式;还要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以“产销对路”的良好就业态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自发学习的良好学风,把创立品牌的工作落到实处,使职业技能教育与市场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

3.4技能与知识相结合,以专业优势创立自己品牌

职业技能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和课程的开发,加强和拓宽与其他同类技能院构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扩展专业,一方面提高技能层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各种技能证书的取得。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同时还要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在职业技能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品牌是职业技能教育的共同理想;品牌是职业技能教育社会化的形象;品牌凝结着职业技能教育科学的教育理想和艰苦的办学实践,它引导着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一群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面向事业的辉煌。适时的运用品牌战略,会为职业技能院校开发潜在生源市场,它对职业技能院校在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毅英;蔡虹焰.试析高职教育定位偏差对就业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5-28.

个人职业品牌核心价值理论 篇12

PPB-CV个人职业品牌核心价值理论认为个人职业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个人职业品牌的精髓所在, 是个人职业品牌的独特性、差异性、价值性的最高体现。核心价值是外界对象感受和评价的核心, 是外界对象用以区别职业者与其他职业者的最重要和主要的评价因素。

直接价值:是指职业者通过个人的工作所创造出的工作成果而被外界对象所感受到的价值。直接价值一般体现在职业者所服务的企业的业绩增加、经营收入提高、效率提高等方面。

关系价值:是指职业者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与现有的上级、同事、曾服务的企业上级和同事在工作中形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正常独特的关系以及与现有的、曾有的客户、商业合作伙伴、媒体、社会团体、政府形成的良好关系而为现服务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关系价值是职业者与外界对象关系的总和, 是由每一个外界对象与职业者发生联系的情感的总和。关系价值用以说明为什么很多著名的职业经理人能够获得众多的上级、同事、客户、商业合作伙伴、媒体、社会团体、政府的良好合作, 从而使其为企业创造出其直接工作更多的价值。

象征价值:是指职业者由外界对象感受和评价时而被赋予和定义为某一种职业群体的象征而使职业者能够具有的价值。象征价值表明职业者的最高发展境界是成为某一职业群体的象征, 从而使其能够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利用社会资源为其价值体现提供更多的作用。同时象征价值的存在使得社会相当一批职业者以其为发展目标, 使得职业品牌者能够更容易地吸引优秀人才在自己的身边, 并使优秀人才愿意努力工作以获得职业品牌者的支持。

经过上面对PPB-CV个人职业品牌核心价值理论的阐述, 下面用案例来具体分析。

【案例: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的职业生涯】

李开复博士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 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 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 李博士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 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博士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李开复博士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 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 (现微软亚洲研究院) 院长。李博士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 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加盟微软公司前, 李博士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此前他还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 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李博士在C o s m o任职期间, 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研发工作。在此之前, 他曾担任SGI公司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 负责多个产品系列的发展方向和公司网络产品策略的制定。李博士在苹果公司任职六年中的最后一个职务是其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 他们后来开发出QuickTime, QuickDraw 3D, QuickTime VR, PlainTalk等产品。

2005年7月20日, 著名的搜索引擎开发者——Google公司, 宣布将在中国建立产品工程研究院, 聘请李开复博士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 负责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于2005年第三季度正式成立。中国以其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和大批杰出的大专院校, 正在成为计算机科学家和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在中国建立工程研究院正是Google对吸引与培育中国人才, 以及和中国的大学及机构合作的郑重承诺。聘请李开复博士出任这一重要职位彰显了Google在中国成功建立工程研究院以及国际化的决心。

Google在一份声明中说, “在中国建立一座研发中心将加强向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搜索体验的能力。”Google还表示, 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表明该公司吸引和挖掘当地人才的强烈愿望以及与中国的大学和其它机构进行合作的决心。

“Google已经成为非常成功的科技领袖型企业。李开复博士具备非凡的技术智慧, 领导才能和商业头脑。他非常关心学生和中国的教育事业”,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 “他是能够为Google和中国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理想人选。”

“李开复博士是著名的科学家, 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学生和青年一代。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四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命他为名誉教授。我们热烈欢迎李博士的到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邓勇, ”Google选择李教授体现出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对中国人才的认可。”

李开复博士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 使当下整个IT界为之震惊而各种各样的观点铺天盖地涌出。拿李开复博士的职业生涯成长来分析, 不是想参与到有关这次跳槽是否会面临法律官司、其背后的动因以及微软与Google之间的江湖恩怨, 而是借李博士来分析个人职业品牌核心价值的三重价值要素。

首先, 李博士的工作成果是任何人都没法否认的。无论是在SGI, 还是苹果, 亦或微软, 李博士都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其个人职业品牌的直接价值自然不必多说。

再来看李博士的关系价值。其实在上面李博士的介绍文章中已经清楚地表达出了李博士的关系价值。李博士曾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助理教授,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 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 (现微软亚洲研究院) 院长, 在担任该职务期间从各大学和研究机构招聘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并得到了给予了人才良好的培养和机会。

在微软宣布李博士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时, 按照微软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的话说:“像开复这样同时具有一流研究能力、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以及杰出管理才能的人, 确实能够推动这项伟大计划, 并成为这一计划带来更多创新的最佳人选。”

1998年, 微软中国研究院在成立之初, 李开复只身一人到中国, 而目前研究院已经拥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名顶尖高手从事研发工作。两年间, 微软中国研究院成果甚丰, 共发表了156篇国际论文、76项发明、12项技术转移, 且集中于信息存取、语音识别、新一代多媒体技术等革新性的研究项目上。在中国的两年期间, 李开复除了留给人们一个有政治家风度、有科学家头脑的管理者的形象之外, 他更的另一项工作更是出色:两年中间, 他大约为超过2万人次的大学生做了演讲。

可以说, 李博士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时为自己奠定了丰富的人脉, 这其中有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社会关系、同事关系、外部企业关系等等, 正是李博士这些独特的、巨大的个人职业品牌价值中的关系价值使得李博士成为了Google最为看重的因素, 成为了Google中国的总裁。

上一篇: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下一篇: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