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确定论文

2024-06-22

课程目标确定论文(通用12篇)

课程目标确定论文 篇1

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立的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呢?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学生的发展不仅在于生理方面,更在于心理方面;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增长,而且表现为情感意志、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方面的而且应该有情意的、行为能力和态度方面的。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了学生主要的发展领域和侧面,它构建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这种着眼“全面的人”发展课程价值取向,反映了时代精神。例如:进行“重力”教学时,可以从下列三个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及其应用,使物理走向社会。知道被举高的物体有重力势能。为高一下学期机械能的教学打下基础。知道重心含义,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牛顿的伟大发现,将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者关系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的。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和载体; 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重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 让学生注重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注意将结论的获得同体验、探究与发展的活动过程结合起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内容不单独存在于章节中,而是贯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发挥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把知识与技能中的人文因素、思想因素、方法论因素都发掘出来。

例如:在研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和理解,从而知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同时掌握实验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三维目标的着眼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行为实施必须遵循这些要求,由于“知识与技能”属于结果性目标,即学习结果可以测量与评价,而且是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所以这一目标的确立要准确和具体,从而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体验性目标,由于学生情感和意志变化是长期教育的结果, 因而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很难预料在一定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情感会出现哪些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快乐体验就可能形成对物理的长久兴趣。特别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这些目标的制定要有全局观念,要有计划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因此,每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是重要一环,特别课外活动的设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物理组都要经过激烈讨论、反复论证,才能最后定稿。

四、教学目标的侧重性

三维目标的每一方面都有确定的含义和具体的要求,因此,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但是,并不是在每一节课都要花同样时间、同样力气实现这三个目标。有的教学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有的课程内容有强烈的情感态度倾向,蕴含丰富的思想因素,应当特别注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当在全面的目标的策略思想的指导下,着眼于整体课程内容和长时间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绝不能机械照搬、生搬硬套,把教学搞成固定模式。

五、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弹性处理, 故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确立不同目标,有的学生和班级很容易实现某些目标,就要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和班级在一段时间内难于立即实现目标,就要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 然后通过逐渐逼近的过程逐步实现目标,使它适合不同学生和班级。

不同目标的制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达到,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班级分层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

六、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跳出教室,从生产生活实践或学生感兴趣的最新科研成果中感悟教学目标。通过图书、网络等资源拓宽学习途径,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涉足领域更宽泛,使其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师提出全新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

课程目标确定论文 篇2

呀!还有一个星期就开学了。回忆暑假,我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许多差距。新学期,也为自己定了一些目标,争取一个学期后缩短差距。

暑假里,我加入了“作文连线”和“呼笑山庄”。原来,博林高手云集在此。不仅自命博文精彩粉呈,命题博文更是拍案叫绝。“作文擂台赛”中,我还没想到攻关招术呢,博友们已经纷纷出招争斗起来。他们或是耍枪弄棒,或是挥刀舞剑,更有甚者摆弄着十八般兵器。看得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停地赞叹:“哇!×××的‘武艺’又被推荐了。“×××的棒耍得真叫酷。”比赛都接近尾声了,偶才小心翼翼地扔过去几根‘筷子’,一下子就被别人打了回来。哎!自愧不如,技不如人。不说写作技巧,单抖抖基本功,“一幅画”的“幅”会写,到了“大幅度”的`“幅”就改拼音标注。就这水平,且待伸长脖看腕级表演。

不争气的博文先撂到一边,看看我的数学。期末运气不错,不小心挤进满分行列。假期里,老师给我们状元选手另开小灶—啃奥数。一道近50字的奥数题,愣是调集偶一卡车脑细胞,演草纸上写了两大页,耗时40分钟才搞定。有些题,自以为恍然大悟,到了结尾发现答案与题目要求自相矛盾,只好推倒重来。还有的题原本简单,可上了多疑的当,整得复杂化了。老师这道菜真叫绝,偶就像打地鼠的小老鼠,沾沾自喜地刚露出头,就被一锤子砸了下去。不服气,又钻出来,又被砸倒。本以为自己了不起,跳过了龙门,转身一看,原来龙门降低了,自己还是条鱼。

最惨的是跟二年级弟弟来了一次英语动物单词PK,不料竟打个平局。要知道,本小姐可是正宗的四年级毕业生。事后听姨妈说,弟弟暑假要完成英语课外书几本、欣赏英语电影几场,还要和小组同学创编英语故事。天啊,太疯狂了吧。本小姐假期内也是学了新概念英语1的1-20课,不过课文背得磕磕巴巴,单词不全会默。要是现状继续下去,明年弟弟肯定会超过我。到时候,用什么来拯救偶的自尊心呢?

语、数、外三大主课纷纷落马,但,也有给我长脸的----游泳。整个假期,除了出去玩的几天,大部分下午顶着烈日,苦练游泳。经过不断的努力训练,偶已经从小白兔变成小黑蛋;从以前,刚踏进深水区半步,就被救生员揪出来,到现在,在深水区穿梭,救生员视而不见。水平嘛,这么说吧。每次一下水,先来个“水上马拉松”—蛙泳800米。然后放松一下,悠闲地躺在水面,慢悠悠地往前漂。那种感觉,一个字爽!要是高兴,来个水中倒立、水下大翻身。旁边的小孩们看得目瞪口呆,大人们也惊叹不已。一不留心,有时成了大人教小孩的视频教学。怎么样?崇拜偶吧……

课程目标确定论文 篇3

关键词:目标 教学 生物 高中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16-01

1 教学目标的简述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中想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确定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工作。教育工作者应该使用哪些方法进行教学、应该使用哪些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备课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的进行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性,而教学目标是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前提。

2 教学目标的特点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示牌,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下面从三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在去顶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注意目标的合适性,既要体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尽可能达到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相统一;三是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总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每一节课的课堂目标也要明确,才能把每一节课都讲好目标必须要明确,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突出授课内容的重点。而且,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课堂目标,使学生能到抓住上课的重点,从好能够对知识更好的掌握。学生和教师都对教学目标有了解,才能使学生抓住生物教学的重点,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显而易见,生物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

3 教学目标的确定

3.1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细化生物教学的每节课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细化。既要有总的教学目标,又要有每一节课的课堂目标。课程标准中很多要求是很概括的,教师必须把这些要求理解并分解。把这些分解了的要求与生物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向比较,制定出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在细化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把目标要求细化,还要把生物教材的章节内容细化。使课表中的教学目标都能够与生物教材的内容相对应。教师把一节课的目标达到了,生物教学中总的教学目标自然就达到了。

3.2 生物教学中教学目标的三部分

教学工作者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把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目标,也要把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作为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部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三部分。以下是知识目标的具体事例。

(1)高中生物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忆或再认知识;识别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表述对象的主要特征等。例如,说出无机盐和水的作用。细化事例:生物的活动为什么与无机盐和水联系紧密并举例说明。水在生物的细胞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并说明其作用。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无机盐或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2)高中生物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間的联系,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区分、推断、扩展、整理信息等。具体事例:阐述DNA的复制。细化事例:简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写出人类的主要遗传物质在复制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原料、需要哪些模板以及需要哪些酶和能量;说出人类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复制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3)高中生物要求学生应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讲求学生能够把抽象的概念融会贯通,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不同情境下建立合理联系等。具体事例:总结“什么是人类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具体探究过程。细化事例:用画图的方法总结“什么是人类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具体探究过程,说出作为人类的主要遗传物质DNA应该有什么必须的条件,说出细菌被噬菌体侵染的实验的具体设计思路是什么,有哪些类似设计思路的实验。

3.3 生物教学中课堂目标的确定

以上两个步骤教师最好在生物教研组共同完成,剩下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自己单独来完成。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对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并将其明确。尽管已经有上两个环节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但是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注意。比如说,课程标准的某些内容与生物课本的章节内容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

(1)在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比较低的一些内容。比如,说出无机盐和水的作用并举例说明、DNA和RNA有哪些区别和共同点等。这些知识点在生物课本中一般是一节内容能够涵盖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这些具体的课程目标作为某一节课的授课目标。

(2)在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的一些内容。如总结“什么是人类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具体探究过程。问题的答案不是一节课的内容能够感概的,而是需要学生把生物课本各章节的具体知识点相联系总结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善于将本堂课的知识与学过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就是将内容有联系的课堂目标联系起来,共同组成要求更高的教学目标。

(3)还有一些在生物课本中对学生有要求的一些内容,但是在课程标准中貌似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某些版本的教材中有“光合作用”的概念,但是在课程标准中好像并没有相对应的要求。可是仔细看一下高中生物的课程标准,就能发现教材内容的用意,这个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并不需要学生牢记和掌握。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高中生物课表仔细研读,认真理解,并与生物教材相对比;这样才能确定出与生物课表相符合的教学目标。

3.4 教育工作者在授课之前必须要进行备课,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备课的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学目标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很明显,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高中生物总的要求叫做总的教学目标。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开来,叫做分段目标。教师的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叫做课堂目标。分段目标和课堂目标构成总的教学目标。只有把教学目标确定好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生物的教学目标对生物教学的成果至关重要,教师工作者要在授课之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生物课程中教学目标确定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如有不足,敬请原谅。

参考文献

[1]胡继飞.例谈多轮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1(10):10-12.

[2]徐业义.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教师备课改进的思考[J].生物学教学,2010(6):20-21.

课程目标确定论文 篇4

一、依据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目标, 把握教学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 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 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 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来制定。

确定课程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 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教师应明确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半截蜡烛》属于第三学段的教材, 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 品味文章的语言, 体会其表达效果,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据此, 确定的《半截蜡烛》一课的课程目标为:

课程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掌握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3.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体会人物情感, 受到情感熏陶。

4.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5.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能根据需要, 主动运用其表达方法写作, 发展书面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落实, 学生不仅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人物情感、领悟了表达方法, 更重要的是通过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情感受到了熏陶。总之, 把“语文课”上成了真正的“语文”课, 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用心解读文本, 确定基本目标, 优化教学内容。

如果把课程目标比做远航的目标, 那么对文本解读就是一艘航行在浩瀚大海中的航船, 教学目标就是一座座灯塔。只有正确地解读文本, 熟练地把握文本特点, 娴熟地驾驶这艘“航船”, 然后据此确定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在一座座“灯塔”的指引下, 乘风破浪, 最终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落实课程目标。

基本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通过正确、到位地解读文本, 准确、精当地把握文本特点, 依据文本提供的具体内容, 根据已确定的课程目标各项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多重解读, 即以“读者”的身份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 以“教者”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什么, 以“学生”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怎样学。深刻把握文本特点, 再结合编者的意图, 借助《教学参考用书》等资料, 认真钻研教材, 用心解读文本。然后确定详细、具体而又全面的教学目标。根据对《半截蜡烛》一课文本的解读, 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基本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截、诺、熄、厨、芯、嘛、梯”, 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厄、奎”只识不写。

理解生词“厄运、烛芯、摇曳、镇定”。

3. 了解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能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和

心理活动, 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受到爱国热情的熏陶。

5. 体会文中词语“似乎”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初步领悟并运用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基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措施、方法和方向, 达到了用教材教, 优化了教学内容, 经过具体准确的语文实践活动训练,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充分了解学情, 制定有效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 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 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 审视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预习学习内容并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即预习学案, 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检查预习学案、学生交流汇报, 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确定教学的有效目标。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达到哪些目标, 确定教学的起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作为本课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指导, 确定教学的难点;多数学生认为的难点是什么, 课堂上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确定教学的重点;哪些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教师要组织学生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实效。根据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确定了《半截蜡烛》一课的有效教学目标为:

有效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受到爱国热情的熏陶。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截、诺”, 理解生词“厄运”。

3. 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 体会文中词语“似乎”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动运用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师根据了解的学情, 进一步确定适合学生需要的有效教学目标, 再设计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篇5

以突出语文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来设计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综合性学习《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这种目标设计突破了以往单调封闭的“知”、“能”互动,代之以鲜活开放的综合实践,把语文的实践由原来简单的知识、能力训练项目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理解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课程目标确定论文 篇6

一、与课标对话,把握课程总目标

仔细研读课程总目标,明确语文素养内涵,是把握语文教学核心目标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关于语文素养,“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罗列了10条,“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解读这些目标,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可用“积累、理解、运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具体来讲,积累包括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字、词、句、语法修辞、语体知识等),积累人文知识,即人生阅历(书中间接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从书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与情感体验),积累阅读经验(朗读、默读等);理解包括理解语言形式与内涵,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篇段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意思与效果;运用指运用积累和理解来表情达意。

二、与编者对话,揣摩编者意图

与编者对话以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可以通过“三看”来实现。

一看主题,明确“人文”核心。“人文”核心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文以意为先”,写文章如此,阅读文章也如此。把握“人文”核心,关键在于教师要认真剖析文本。教师不仅要认真读单个文本,还要认真读整个单元、整本教材,了解教材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特点,挖掘单元主题中蕴含的核心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战争”,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等。细心揣摩,编者的意图在于通过这些题材反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正义之战的力量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思想,以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看体裁,把握“知识与能力”核心。文体不同,目标迥异。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都是记叙文,三、四单元都是说明文。显然,编者意图是让学生掌握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并提高阅读这两类文体的能力。

相同文体又有细分,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记事为主,第二单元以写人为主。这两类文体的核心目标同在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异在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来认识人物形象,即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外貌及相关事件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如《阿长与〈山海经〉》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分析阿长的语言、行动及相关事件来认识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学习以记事为主的文章,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读懂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蜡烛》通过写老妇人的行为来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核心目标应该是分析老妇人行为的起因、经过,方法是抓住关键语句及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情,进而体会蜡烛的象征意义。第三、四单元分别为事物类说明文和事理类说明文。两类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应是语文知识核心目标。

即使是同类文章,也有在不同阶段难度不同、学习目标有深浅的区别。如,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与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同为写“老师”的记叙文,前者写得都是老师与学生个人的事情,表达的也是个人的情感,教学时只需通过分析所写事件(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外教我们跳舞”,“带我们观察蜜蜂”,“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等),就能认识到蔡老师性格温和、关爱学生、认真负责、教育有方的形象。后者对于藤野先生的认识如果仅停留在分析他所做的“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等事件上,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鲁迅的写作意图,因为藤野先生形象中最可贵最核心的品质在于通过上述事情表现出的“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这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深刻体会到;进一步讲,我们只有体会到了这一点,才能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也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内涵。

三看单元教学目标,把握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怎样确定呢?我们先来看这个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①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②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有自己的体验;③对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教师认真研读每个文本,把这些目标细化到相应的篇目中,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就大致清晰了。

三、与文本对话,把握核心重点

与文本对话以把握教学的核心重点,可以通过“三比较”来实现。

同类文章比特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虽同为记事作品,但五篇文章分别使用了消息、小说、通讯、书信、散文的表现形式。文章所叙事情都惊心动魄,但感情基调不同,有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有的表现出沉重悲凉的气氛。文章的表现风格也不同,或壮美,或悲壮。语言特点更是各具特色:《新闻两则》语言朴素简洁;《芦花荡》语言清新诗化;《蜡烛》语言细腻感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充分运用反语,具有讽刺意味;《亲爱的爸爸妈妈》读来意味深长。

同类练习比侧重点。如,第一单元第2课与第3课,课后第一题同为把握人物形象。《芦花荡》侧重于从人物性格上把握人物形象,人物“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贯穿全文;《蜡烛》侧重于从人物所做事情的意义上体会人物感情,南斯拉夫老妇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苏联战士遗体的行为,蕴含感激、敬意、怜惜之情,同时也包含了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同为揣摩语言,《芦花荡》侧重于赏析环境描写,《蜡烛》侧重于赏析人物细节描写,《亲爱的爸爸妈妈》侧重于赏析表达方式。

第三,精读文章与略读文章比教学价值。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教学价值在于新闻文体的首次介入。比较两则新闻,第一篇更为典范,第二篇相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地名多而生疏,内容难懂,所以教学时应以精讲第一篇为宜。《芦花荡》与《蜡烛》相比较,前者为精讲篇目,带有传奇色彩,后者虽为略读篇目,但更真实感人,实属记叙文的典范之作,也有精讲价值。《蜡烛》在写作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细致的动作描写。文中的老妇人没有任何语言,她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二是环境烘托。文章反复描写战火连天的恶劣环境,很好地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情感。这两点正是文章真实感人的原因,可以作为本课的核心目标。

教学质量评定标准的多维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多样性与语文素养的丰富性,是形成语文教学目标繁琐的主、客观原因。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把握三个“对话”,确定核心目标,是化繁为简,有效利用语文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渠道。

(作者单位:潜江市园林三中)

论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7

一.要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凭,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是不可能脱离文本的。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是上位目标, 是制定课时目标必须遵循的指南。而依据文本制定的课时目标是下位目标, 要想制定好这个下位目标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文本是由语言组织起来的, 而组织起来的语言又是有思想感情等内在意义的, 因此, 所谓制定语文教学目标要关注文本特点就是说,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是语文的, 是基于语言理解和表达素养与能力的学习、训练和提高方面的。在学习、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同时, 必须自然地渗透着思想人文性及情感等的教育与熏陶, 因为语言就是人文、思想、情感等的载体。所谓关注文本特点主要是要关注文本思想情感的深入挖掘与教育熏陶, 文本结构、表现手法的深入剖析与训练运用, 语言特征的深入体会与运用等。

二.要关注学习的起点

关注学习的起点,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难。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 (语文基础) 是不一样的, 而集体授课的形式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虽然学生的思维特点、水平, 文化积淀、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千差万别, 但通过共同学段的学习, 学生已接触了哪些语文知识, 应具备哪些基本语文能力应该是清楚的。作为普高语文教师应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 再者, 通过课前预习的布置, 课堂中的广泛提问, 课堂及课后的检测反馈, 应该可以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基本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情况下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说就具备了相当的适切性与质量。

三.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质量具体要做到以下五个字

1.教学目标要做到准

现如今,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毋庸置疑地取得了统治地位, 但在教学实践上这种已取得统治地位的教学思想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比如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 很少有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进行掌握和分析, 很少有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有一些教师根本不布置学生预习) 再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 (老师一般都是提前备课) 。这样, 其结果可能是学生知道的大讲特练, 而学生不知道的却少讲不讲或少练不练, 使教学目标失去了“准头”。作为一名教师, 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因此在教学之前详细的了解学情, 然后再制定教学目标就会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我们的教学就会有“准头”, 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学目标要做到深

对教材的挖掘, 体现一个教师的功底和水平。观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 其超乎常人之处往往就在于对教材的挖掘的深度上。一般的教师脱离不了教参, 对教材没有自己的发现, 结果教学内容多是人云亦云, 大同小异。比如人教版必修1《小狗包弟》一课, 许多教师按照教参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揭露“文革”的丑恶和赞颂巴金的良心。实际上, 《小狗包弟》中作者在文章开头的引子和中间部分都写了人连狗都不放过的情节, 而作者也算是使小狗包弟致死的间接凶手, 文中的狗乖巧, 惹人喜爱, 忠心救主, 而文中的人却不如狗。如果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加以挖掘就会得到更加深入的主题。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 许多老师把“情”与“景”的关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这固然是不错的, 但如果教师再能从审美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挖掘, 那么就能给学生以更大的收益。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教师只有占据知识和精神的高地, 才能引领学生不断迈入胜境, 领略无限风光。

3.教学目标要做到宽

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宽, 就意味着不仅要教教材, 更要学会利用教材来教。语文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大多是零散的, 而学生恰恰需要系统的知识与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就必须拓展或增益教学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才能使学生具备完备的能力素养。比如, 教文言文要整理文字的多种义项和用法, 多种句式的特点等。教古诗词要旁征博引, 从一类诗词的共同点总结其表情达意的规律, 从同类诗词的不同点指明其差异性, 还要教授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等。教现代文阅读也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美学、文化民俗等知识, 同时也不能就文章讲文章, 要让学生多接触同类作品, 以期掌握其共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形成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例如我在教授《囚绿记》一课时, 就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 把《河的第三条岸》和《暮色四合》 两篇具有很强象征性的文章同《囚绿记》放在一起教, 让学生领会了运用象征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4.教学目标要做到新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依据文本和学生, 文本的内容是固定的, 而教师要依据文本本身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思想、思维和能力现状作必要的取舍, 切不可总是依据教材, 逐字逐句地教学, 凡教材所具有的内容, 唯恐有所遗漏。这是教学的最低级阶段, 往往是初上讲台者为之。如果教师完全依据教材和教参, 那就谈不上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 不是针对每一篇课文而言, 应是当新则新。所谓当新, 首要的依据是学生, 其次的依据才是文本。比如, 有教师在上《鱼我所欲也》一课时, 把“舍生取义”的思想教育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整节课大谈舍生取义的道理, 且没有依据文本, 结合讲文言文知识来谈, 而讲的内容又十分陈旧, 大讲黄继光、董存瑞、布鲁诺等人的例子。应该说舍生取义的道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熟知的, 他们从小学到高中, 从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及所看的书籍与影视作品中接触的很多。因此不宜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目标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大讲。我在教授《鱼我所欲也》时, 除了完成文言知识的教学外,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定位为:在正义、道德、良知和规律面前学会正确的取舍。这样既符合教学陌生化的原则, 又拓展和创新了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要做到活

教学目标要做到活, 既是指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 又指根据课堂生成情况临时调整教学目标上, 还指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上。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前面已提及, 这里就不再赘言。至于根据课堂生成情况临时调整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 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机变的教学智慧,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下面主要来谈谈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问题。从总体上说, 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 实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应采用何种教学的手段、方式与方法, 主要依据文本的特点与学生上课时的具体状况。

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有意境的诗文, 最好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以调动学生走进情境, 体会意境。对于思辨性较强的议论文, 最好采用要求学生概括段意。理清思路的方法。对于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要多诵读, 对于复杂的论说文要多分析, 对于含蓄蕴藉的文章要多揣摩体会等等, 不一而足。

2012年工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 篇8

2012年工业行业节能减排首要的措施是淘汰落后产能。要研究确定和落实年度目标任务, 组织开展检查考核, 并完善界定落后产能的环保、能耗标准, 促进形成上大压小、减量或等量置换机制, 推动利用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 分解落实"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十二五"时期, 工业领域19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年前已经公布, 工信部要求各地尽快分解目标任务, 落实到具体企业, 并采取综合措施, 加强监督考核, 确保落后设备 (生产线彻底拆除, 不得向中西部地区和周边国家转移, 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具体目标任务分别为:淘汰炼铁落后产能4800万吨, 炼钢4800万吨, 焦炭4200万吨, 电石380万吨, 铁合金740万吨, 电解铝90万吨, 铜冶炼80万吨, 铅 (含再生铅) 冶炼130万吨, 锌 (含再生锌) 冶炼65万吨, 水泥 (含熟料及磨机) 3.7亿吨, 平板玻璃9000万重量箱, 造纸1500万吨, 酒精100万吨, 味精18.2万吨, 柠檬酸4.75万吨, 制革1100万标张, 印染55.8亿米, 化纤59万吨, 铅蓄电池746万千伏安时。

课程目标确定论文 篇9

一、根据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 制订教学目标

(一) 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1. 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所谓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就是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含义, 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

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

3. 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 常出现在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 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自然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 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解释实验结果, 并得出实验结论, 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 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

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 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 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 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 并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 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 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 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 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试题有的只需要物理、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 有的则需动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 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 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

二、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物理教学

人与自然、社会发生的联系都是综合性问题, 创新综合的思路非常重要。知识点难度并不会比以往的要求高, 题目不深挖、不铺开, 但求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思维、信息处理及表达能力。于是本人觉得, 中学学科教育也不妨受此启发转换思路, 重视知识的梳理和融合, 鼓励课堂讨论, 增加实践机会。遵循高中教学大纲, 突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物理教学活动要注意与化学、生物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三、注重课外知识的学习

物理教学必须联系实际, 在抓基础知识点教学的同时, 有意识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 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的资料, 组织学生课外阅读, 拓宽知识面。开设讲座, 讲物理史故事, 讲现代科技新成就, 如激光的广泛运用、全息照相的妙用、光纤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等, 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现代意识, 提高了学生素质。

四、做好复习, 注重步骤, 讲求实效

(一) 整体规划教学, 打高考总体仗

1. 用80%左右的时间复习好本学科的知识, 物理学科要根据

学科的特点进行复习, 抓好“必修课”和“选修课”, 可根据江苏、浙江、吉林和山西四省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适当选编一点必要的练习题, 但不要陷入题海。

2. 用20%的时间, 理化生三科教师坐在一起探讨, 哪些可以作为切入点, 分工合作, 编写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卷。

3. 考前留有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 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 讲练并重, 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 要“精讲精练”, 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 讲:

针对性要强, 除重点、关键外, 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点, 突出能力的培养, 培育应变能力。

2. 练:

以定时作业为主要形式, 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单元综合训练, 题目的难度、梯度应按照要求, 遵循教学大纲, 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检查学生命题、解题、科学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3. 评:

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 重在指导。在讲课中, 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 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三) 组织专题讲座, 进行学法、解法指导

1. 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读《高考说明》。

2. 总结:

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要求 篇10

一、内容的达成性

内容的达成性是指所选择的内容有助于实现某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一旦确定, 就在一定程度上为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了方向。由于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既有自身纵向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又有各领域之间横向的联系性和整合性, 因而教师要按一定比例、一定顺序对各领域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使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为活动目标服务。

一般来说, 一个较高层次的活动目标要通过多个具体活动内容协同达成, 而一个具体活动内容则可能达成多个目标。因此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师可通过一个具体活动内容实现多个活动目标。比如, 在“玩球”这一活动中, 可锻炼幼儿身体和发展动作 (身体发展目标) ;可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心智发展目标) , 还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社会性目标) 。但切忌无节制地罗列不相关的目标, 否则就会使每一个活动目标都难以充分达成。同样, 一个层次活动目标的达成, 需要对多个活动内容系统地优化整合。比如, 让小班幼儿认识“春天”这一活动目标, 可通过“春风” (诗歌活动) 、“春天来了” (科学活动) 、“花儿好看我不摘” (社会活动) 、“草地上的鲜花” (绘画活动) 、“春天在那里?” (歌唱活动) 等活动来协同达成。

二、目标的可操作性

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确定的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 避免笼统过大。活动目标不明确具体就可能致使活动内容杂乱无序, 难以实现预设和生成目标。比如, 在以“认识兔子”为内容的活动中, 教师A确定的活动目标为: (1) 增加幼儿对兔子的认识; (2) 培养幼儿对兔子的感情。教师B确定的活动目标为: (1) 能描述出兔子的外形特征, 说出兔子喜欢吃的食物; (2) 在轮流喂兔子、触摸兔子时, 能做到轻摸, 不使兔子受到惊吓。

显而易见, 教师A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且目标过于笼统, 所以难以据此设计有效的活动, 致使活动目标难以实现。而教师B以幼儿在活动中应达到的具体行为来确定活动目标, 既具体又有可操作性。教师B据此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和环节, 以达成活动目标。

三、目标表述的简约性

目标表述的简约性是指教师在表述目标时要简明清晰, 避免与活动过程和方法混淆。有些教师在表述活动目标时, 常把实施活动的过程及所使用的方法、形式与目标一并加以表述, 难以明确活动所要真正实现的目标。比如, 教师C将活动目标表述为“通过小鸟找家游戏, 练习四散跑”, 显然这是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方法和形式是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的工具, 而不是目标本身。所以在确定活动目标时, 教师要明确目标的实现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各个要素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使之各行其责、各为所用。

四、目标表述的统一性

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要求 篇11

一、内容的达成性

内容的达成性是指所选择的内容有助于实现某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一旦确定,就在一定程度上为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了方向。由于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既有自身纵向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有各领域之间横向的联系性和整合性,因而教师要按一定比例、一定顺序对各领域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为活动目标服务。

一般来说,一个较高层次的活动目标要通過多个具体活动内容协同达成,而一个具体活动内容则可能达成多个目标。因此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可通過一个具体活动内容实现多个活动目标。比如,在“玩球”这一活动中,可锻炼幼儿身体和发展动作(身体发展目标):可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心智发展目标),还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社会性目标)。但切忌无节制地罗列不相关的目标,否则就会使每一个活动目标都难以充分达成。同样,一个层次活动目标的达成,需要对多个活动内容系统地优化整合。比如。让小班幼儿认识“春天”这一活动目标,可通過“春风”(诗歌活动)、“春天来了”(科学活动)、“花儿好看我不摘”(社会活动)、“草地上的鲜花”(绘画活动)、“春天在那里?”(歌唱活动)等活动来协同达成。

二、目标的可操作性

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确定的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避免笼统過大。活动目标不明确具体就可能致使活动内容杂乱无序,难以实现预设和生成目标。比如,在以“认识兔子”为内容的活动中,教师A确定的活动目标为:①增加幼儿对兔子的认识:②培养幼儿对兔子的感情,教师B确定的活动目标为:①能描述出兔子的外形特征,说出兔子喜欢吃的食物;②在轮流喂兔子、触摸兔子时,能做到轻摸,不使兔子受到惊吓。

显而易见,教师A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且目标過于笼统,所以难以据此设计有效的活动,致使活动目标难以实现。而教师B以幼儿在活动中应达到的具体行为来确定活动目标,既具体又有可操作性。教师B据此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和环节,以达成活动目标,

三、目标表述的简约性

目标表述的简约性是指教师在表述目标时要简明清晰,避免与活动過程和方法混淆。有些教师在表述活动目标时,常把实施活动的過程及所使用的方法、形式与目标一并加以表述,难以明确活动所要真正实现的目标。比如,教师C将活动目标表述为“通過小鸟找家游戏,练习四散跑”。显然这是活动過程。

活动過程、方法和形式是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目标本身。所以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明确目标的实现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各个要素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使之各行其责、各为所用。

四、目标表述的统一性

目标表述的统一性是指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表述目标。换言之,目标的价值取向应将幼儿发展作为基本落脚点,而不能把教师工作的内容、职责与其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混为一谈。在表述活动目标时,角度不统一的事例很多。比如,教师D将“有趣的鞋”这一活动目标表述为:①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观察鞋子(从教师角度表述):②能按用途、材料、颜色进行分类(从幼儿角度表述);③教幼儿区分左右,能将相同的一双鞋配对(前半句从教师角度表述,后半句从幼儿角度表述)。这样的表述不禁让人质疑:该活动究竟是要发展教师某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发展幼儿某方面的能力?该活动目标比较科学的表述应为:①学习从多角度观察鞋子;②能按用途、材料、颜色进行分类;③区分左右,能将同一双鞋配对。从幼儿发展角度表述活动目标,能使其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并能促使幼儿在不同的方面获得发展。

文本的作用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12

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依托具体的教材来进行。但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语文教材具有其先天的缺陷,那就是教材的系统性和文本的必然性不强,不像其他学科,某一章节不学,后面的学习就无法继续下去,而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则缺少这样刚性的特点,因此对教材文本在课堂教学作用的研究就尤其重要。

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认清教材的性质。叶圣陶先生对教材的性质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语文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锁钥’,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即培养良好语文素质的‘锁钥’。”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据此叙述,可以说,语文教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定位为一种“凭借”,依靠这个凭借,学生来学习语文,教师则依靠这个凭借来完成语文教学工作。

一、文本这种“凭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学习基础知识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文本学习汉语言的基本要素—字词等基础知识。字词是语言最基础的要素,掌握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掌握这种语言的最基础的要素,否则就无法运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交际。然而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又必须凭借文本来进行,这是因为仅仅记住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单个字词的音、形、义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掌握字词的意义;同时,必须凭借文本来学习运用字词的基本法则和技巧,任何一种语言对其基础要素的运用都有其大体的法则,而且不同的文本对语言的运用都有其个性鲜明的技巧,学习文本正可以获得运用字词的知识和技能。

2. 学习文化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阅读文本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文本是人类文化和人类生活的丰富记录,阅读文本,有助于获取有关思想、道德、天文、地理、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有助于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特点正是由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内容的丰富性所决定的。

3. 学习语言阅读表达技巧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文本学习正确而个性纷呈地阅读和表达技能。语文教材文本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优质的阅读和表达的技能标本,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借鉴、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技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是例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

教材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致如此,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依托文本来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使用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学习语文无疑离不开文本,但语文的特点又使得文本的选用不具有必然性,同一文本,往往可以为不同年级使用,因此我们使用文本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各种因素,具体讲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将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类,提出了不同的阶段要求,因此我们在确定具体的文本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相应阶段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举例来说,初三年级课本中的《岳阳楼记》等文言文,在大学课本中同样出现,但是指导初三学生学习这类文言文,只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所明确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即“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不能参照大学教读这类文章的做法去制定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阶段目标的规定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认真学习,以此为据。

2. 相关考试大纲的规定

毋庸避讳,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具有其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既有长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有短期的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只是空谈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确定具体的文本教学目标时,必须依据相关考试大纲的因素。比如某地的《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能理解常用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了解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不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要求,那么这个地区的语文教师在教读文言文时就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实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掌握一定的理解技巧,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否则,其所教的学生就无法适应这个地区的中考。但如果把什么是“名词活用”,什么是“判断句”一类的概念掌握列为教学目标,则显然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会是适得其反。

3. 文本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文本各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除了不同的文化内容之外,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可借鉴的技巧都各不相同。我们在确定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时都应该根据文本特点来确定。比如《背影》这篇文章,作者抓住特定环境下的人物特征来表现人物,这种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特色,就可以列为学习这篇文本的能力目标之一。目前,一些教师在确定文本学习目标时有一种面面俱到的倾向,对每篇文本、每堂课都分列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类目标,每类目标尽可能地罗列种种,似乎是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因为重点不明确,什么目标都不能达成。

4. 学生实际状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不能机械照搬,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否则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某农村学校在教读某一文本时,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列为教学目标之一。目标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落后,这所农村学校的学生几乎家里都没有电脑,学校也只拥有一个25台计算机的计算机教室,教室里除了黑板,其他现代化教学设备什么都没有,实在不知道这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教学,又如何达成。

5. 教师自身的优势

这一因素就其本质应该是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无关,因为确定教学目标,更多的是由客观的因素确定的,但主观的个人因素却决定了使用何种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所谓“教无定法”其实就是指因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成同一目标,“殊途同归”,“途”不一,但“归”的目标是统一的。

上一篇:成人高等教育现状下一篇:主体、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