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共12篇)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1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 每天停留在该区域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 可见, 关注其宿舍文化的建设, 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文化“软实力”, 明确了文化与国力的关系。高校学生管理者如何理解“文化”、“校园文化”、“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和“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与概念, 是一个理论课题。
一、文化的内涵
美国有代表性的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翁特瑞纳的协助下, 在合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中罗列了文化的定义至少有164种[1]。其定义的角度大致为六个方面:记载、发展、历史、规范、心理和结构。这六个方面的定义, 基本是从文化的一个或若干个层面或要点展开阐述, 并没有一个方面足以一举无遗地将文化的实有内容囊括而尽。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周易·贲卦》:“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 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 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可以用教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2]。
19世纪的教育理论家和教师们倡导的教育学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习得的行为。文化 (这里指人类的文化) 是指人类精神的社会存在形式的总和[3]。
纵观国内外古今关于文化的基本定义与内涵, 概括起来, 可以归结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有正、负面之分和精华与糟粕之分;文化包括层进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文化有文明和野蛮之分;文化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文化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文化是与文化价值紧密相关联的, 价值观念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文化可以传播和交流, 文化具有绝对和相对的双重特性。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概念的提出在国外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提出的[4]。在我国, 校园文化概念的最早提出并得到公认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上, 随后于5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上得到肯定和认可, 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也随之兴起。
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开放性、优化性、超前性、审美性和协调性等特点, 而且具有地域性与超地域性、开放性与选择性、超前性与深层性、创造性和实验性等性质[5]。关于校园文化的表述概括起来其基本观点大致有:校园文化是一个“复合体”, 几乎包括了校园内的一切事物;不仅限于大学生文化;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的特定文化气氛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指具有大学生革命性所信托的精神环境、文化热点、行为方式;指开展与院校从事专业性质、内容无关的, 但又需要补充的各种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等活动即第二或第三课堂, 旨在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 又超前于全民文化 (大众文化) 的相对独立的“精英文化”;是指大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 亦即与大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各种活动有关, 其中含有组织的行为和非组织的行为。
可以将其内涵归结为三类:一是校园文化是包含校园生活的各种内容。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教职员工和学生, 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 等等, 着重体现一所学校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校风, 属于校园的大文化。二是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的学生文化, 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 开展补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其主体内容是学生社团的活动[6]。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积累形成的, 它与学校发展规模、成员素质、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领导方式, 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也对学校的人、事、物等要素形成巨大的影响[7]。
三、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一)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内涵与宿舍文化的概念界定
1.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概念主要围绕其功能和特点展开阐述, 其功能主要有教育、导向、辐射、调适、规范、凝聚和融合等, 其特点主要有感染性、社会性、多样性和约束性等。定义主要分三种:其一是指高等学校公寓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8];其二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公寓为主要空间, 以公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三是一种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 以高校学生群体为主体, 以物质形态的环境条件、规章制度、人际氛围、管理措施、精神理念等为内容, 以强化大学生基本素质, 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规范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校园区域文化。
可以将其内涵归结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依托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寓为载体, 以存在于公寓之中的共同观念系统, 以公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 由涉及公寓活动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 由公寓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公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 其中精神文化是与精神文明相对应的文化形态, 是公寓文化的灵魂。
2.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概念界定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是以大学生宿舍为空间, 以大学生涯为时间, 以大学生为主体, 在宿舍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知识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复杂整体, 代表着整体宿舍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观, 同时存在个体选择与存在状态差异的特质。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学生宿舍的群体的主流文化展开探讨, 不涉及非主流文化。
(二)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1.高校公寓文化与高校宿舍文化的关系
(1) 二者的共同点
二者均是以高校校园文化为主线, 以学生群体为主体, 以学生的宿舍区域依托, 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存在状态。
(2) 不同点
高校公寓文化的范畴比高校宿舍文化的范畴要宽泛, 而高校宿舍文化又有别于高校公寓文化的特质:高校宿舍文化主要是以宿舍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为核心, 而高校公寓文化则主要是以若干个宿舍所组成的群体为核心。
2.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基本特点
(1) 群体性与独立性
高校宿舍文化是单个宿舍内个体的学习生活活动相互交融构成的总体形态, 它具有鲜明的群体性, 但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一方面由于学生群体的居住场所相同, 专业课程的选择相同, 身心发展规律相近, 决定了其学习生活方式的选择和个体的价值偏好相互影响, 体现出宿舍文化的群体性。另一方面由于宿舍单个成员来自不同地域, 在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中, 虽然受各种价值观、生活习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形成共同的宿舍文化心理, 并由此产生许多具有相似性的文化活动, 但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 表现出在宿舍实际的学习生活过程中, 所凸显出来与群体主流宿舍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这里既包括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 又包括来自同一地域的学生, 主要是与单个成员的偏好相关。
(2) 自律性与规范性
高校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创造的, 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和规范性。一方面, 宿舍群体在参与营造宿舍氛围的同时, 也长期受宿舍文化的感染, 如课程学习、内务卫生、起居作息、体育锻炼与校外活动等, 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也约束着自身的行为, 起到一定的自律作用。另一方面, 宿舍个体的自律行为又促进了宿舍文化向着整体化与群体化方向演进, 形成了一定有序和相近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学生的就寝时间:一个8人间的学生宿舍, 有7人选择晚上11点就寝, 则对另外1个在宿舍喜欢玩电脑熬夜的学生, 无形地进行了一定的约束, 因其1人敲击键盘的声响影响到大家的休息, 而自觉选择提前就寝。
(3) 导向性与功能性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和公寓文化的窗口, 可以折射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其导向性和功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学生宿舍管理, 利用公寓和宿舍这个平台, 通过直接间接的管理, 以及各类活动的开展, 将学校的管理思想传达给学生,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 可以说高校宿舍文化是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的。其二, 高校宿舍文化对于促进校园稳定, 促进校园生活环境的净化美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以及集体凝聚力的增强, 最终促进良好舍风的形成, 进而推进校风建设、学风建设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3.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通过高校公寓文化与宿舍文化关系的比较, 以及高校宿舍文化的基本特点的梳理, 可以对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透析。
(1) 物质文化内涵
高校学生宿舍的物质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公共设备与设施的结构与类型
高校学生宿舍的公共设备与设施的结构与类型, 一般由学校后勤部门来负责, 从外部宿舍的主体建筑风格选用、内部建筑使用功能设计, 与配备的公共设备与设施的结构与类型等, 均不由学生群体和个体来进行干预, 只能是被动接受, 可以说其物质文化的内涵属性是外在的, 其内涵特征可能与高校校园文化总体是相融洽的。
(2) 个人专用生活必备用品和非必备用品的类型与品牌
高校宿舍学生个人专用学习生活必备用品, 一般可分为两类, 其一, 由后勤物业管理机构在新生入学时统一配备分发的, 这些用品的类型与品牌, 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专业性;其二,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主动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必备用品, 这些必备的学习生活用品的类型和品牌,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同时也可能具有典型的个性倾向性。
高校宿舍学生个人非必备用品, 同样也可分为两类, 其一, 学生个人用于休闲娱乐的, 这些用品的类型与品牌, 除具有典型的个性倾向性外, 还可能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其二, 学生个人用于宿舍空间装饰的, 这些用品的类型与品牌, 一般具有极强的个性倾向性特质。
(3) 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习惯
高校学生宿舍外部环境的公共卫生, 一般由后勤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维护。宿舍内部环境的公共卫生则由宿舍群体成员共同维护, 并按管理要求进行保洁;个人卫生则受宿舍群体成员的影响, 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持, 一般从属于宿舍群体卫生习惯模式。
(2) 精神文化内涵
高校学生宿舍精神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政治信念与思想意识
高校宿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其个体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意识, 受群体政治信念和思想意识的正面影响。学生个体在高校学习期间, 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负面的西方思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困难等影响, 其政治信念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消极, 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的想法, 在与宿舍群体的日常交流中, 一般能自觉地进行自我修正和调适。
(2) 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
在宿舍共同学习生活中, 高校学生个体在归属动机的驱使下, 会积极地与宿舍群体成员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相协同, 渴求归属和被群体所接纳, 有意或无意接受来自舍友的影响, 以便成为集体中的一员[9]。学生宿舍群体由于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 他们的从众行为和群体归属要求尤为强烈, 非常在意群体特别是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室友对自己的看法, 而且行为和心理大多以身处的群体为参照物。
(3) 心理素质与精神面貌
高校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的过程, 其个体的意志品质和抗干扰能力, 受到宿舍群体成员的影响。由于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 宿舍群体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势必会进行碰撞和磨合, 在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困惑时, 学生个体与群体成员之间会进行相互帮助和解惑, 正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 使宿舍群体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学习同进、困难同帮, 学生个体从群体中感受到和谐向上的氛围, 并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3) 制度文化内涵
高校学生宿舍制度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宿舍外部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宿舍外部管理制度即公寓管理制度, 是高校后勤物管机构对各单个宿舍以及宿舍成员整体进行的一种规定性的约束, 同时还包括室名命名、公共区域卫生的维护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文明宿舍和先进个人的评比等。将出入公寓区域的人员 (含物业管理人员) 和公寓区域内的活动, 全部纳入管理的系列章程。
(2) 宿舍内部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宿舍内部管理制度, 既涉及单个宿舍群体一致同意通过的成文张贴的宿舍公约、宿舍条例、值日表等, 又包括宿舍群体所公认或默认的一种相互约束的潜规则, 正面影响宿舍群体中个体学生的行为规范;可能群体中也形成非正面消极的宿舍管理规则, 这将直接导致消极型宿舍的产生, 如:上网型、扑克型、逃课型宿舍及人际关系失调型宿舍等。
参考文献
[1]Kroebe, Clyde Kluckhohn, Wayne Untereiner.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M], 1952.
[2]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9, 第六版.
[3]严春友, 严春宝.文化全息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5, 第一版.
[4]托尼.布什著.强海燕主译.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0.10, 第一版.
[5]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8, 第一版.
[6]姜乃振.大学城背景下的初中校园文化建设[BL].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网, 2004-8-31.
[7]徐萍.学校文化建设——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个案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4.07.
[8]周长茂.高等学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03.
[9]胡银华, 张海.论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09, VOL 30, (5) .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2
摘要: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教育都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针对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提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重要性;措施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高校宿舍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以宿舍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反映大学生健康宿舍文化生活的文化氛围。它是多元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宿舍文化是学生在长期的实践和共同的生活学习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带有某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为大学生成长和为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活相对更加自由、独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成为学习、交流、聊天的天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宿舍成员能够相互交流,为思维碰撞提供一个平台。宿舍成员的良好习惯无形中也会感染熏陶别人,为整个宿舍的氛围营造提供正能量。宿舍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增进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包容,促进宿舍团结进步,凝聚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宿舍作为一个小团体,它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集中住校,在宿舍生活时间较长,也容易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宿舍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宿舍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日益突出,宿舍的和谐稳定是校园和谐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正常的生活、教学秩序。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包容,提升自我认知,有利于和谐校园的营造。
3.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都比较强,较好地展示了大学生的当代精神面貌。但受世界多元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也会出现迷茫、价值模糊的现象。因此,应以宿舍为文化载体,根据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领。将课堂中的思想教育拓展到宿舍中,通过大学生的有效互动和积极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在与宿舍成员交流和信息共享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4.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宿舍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成员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相互影响。因此,宿舍文化建设也是良好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特别是宿舍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趣,进而有效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强领导,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宿舍问题逐渐突出。宿舍数量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差距、宿舍硬件设施的老化等都为宿舍建设带来了困难,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宿舍问题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形象。根据招生规模和学校实际,应该不断增加宿舍数量,保障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空间。对年代久远的宿舍楼进行定期维护和翻新,更换相应的宿舍设备,做好消防和水电供应,保障大学生的水电安全和生活质量,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对宿舍设施进行更换和调整,使大学生在宿舍中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2.完善制度,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宿舍是一个大群体,宿舍管理和服务育人工作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值得探索的领域。建立科学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等,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要从宏观上加强制度建设,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制定长远的规划,明确宿舍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微观上制定宿舍具体的行为规范,帮助大家共同遵守,营造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同时,建立科学有序、奖惩规范的宿舍公约,使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和成长。
3.丰富活动,做好文化熏陶工作
高校要有效抓住学生宿舍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准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使大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形成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将良好的宿舍风气传播得更远。借助网络优势,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常态化、新颖化。做好宿舍的网络建设,以网络为平台,发挥网络文化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使宿舍成为弘扬正能量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王春雨.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12).
[2]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
[3]彭倬平.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3
摘 要:宿舍文化是依托宿舍这个载体来传播并反映的各种文化现象。它包含学校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在校学生的自身个人价值观、群体心态状况以及校内舆论等。绿色健康的宿舍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但目前由于各种思想的冲击,高校宿舍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促进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宿舍文化;挑战;对策
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宿舍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个人人格塑造以及良好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情的不断变化,在构建宿舍文化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面临更多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并改进我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建设美好和谐学校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1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 学生集体意识的缺失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客观因素是我国各校大学生集体意识的缺失。当代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一代,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被父母呵护的一代,在自理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便出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意识强烈,遇到问题不能为他人考虑,以自我为中心;第二,缺乏集体意识。由于“90后”的一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非常自我,个性比较张扬,不顾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团结,在处理宿舍关系时往往表现得又过于自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使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友爱,互相团结,让他们热爱集体,融入集体,让自己尽快适应宿舍这个小团队的发展,增强宿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对传统的宿舍文化造成巨大冲击
几年前,由于电脑还未普及,学生回到宿舍之后的事情就是与舍友聊天,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电脑的普及,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完全离不开电脑了,整天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娱乐,减少了宿舍成员间的交流,而原来的宿舍集体活动也被网络视频和游戏取代,网上查找资料更是取代了高校学生动手摘抄笔记的良好习惯。
1.3 其他校园不良文化对宿舍文化的冲击
现在的校园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象牙塔,社会的各种思潮、文化在校园内传播、激荡形成了不同的校园亚文化。从校园社团热、街舞热、博客热、微博热、创业热、影视热……各种不同的流行热背后都是青年学生在不同层次需求的驱动下,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场所。这些流行现象,也成为了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氛围下,宿舍文化的建设在学生眼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2 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2.1 强调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宿舍文化建设与高校学生们的生活、情感、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是对构建良好宿舍文化的重要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了解清楚。
所以,学校相关领导、行政人员、学生会、团委、辅导员、宿舍管理中心都要对构建宿舍文化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与想法,剔除宿舍只是基础设施的传统老旧观念,深入探究宿舍文化构建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科学恰当的实行措施,才能从指导思想上保证构建宿舍文化的真正进行。
2.2 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开展宿舍管理队伍建设。第一,提高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从认识到宿舍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通过科学恰当的考核评比制度与学生评价方法,推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第二,管理队伍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培训相关技能,协调一致,权责清晰,要有责任心、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学生队伍应充满热情与积极投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2.3 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发挥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90后”的这代大学生,民主意识比较强烈,对个人切身利益总喜欢自己掌控,喜欢自我管理。由于宿舍是大学生的“私密空间”,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自主作用。让他们通过民主管理,决定宿舍内部事物,如宿舍规章制度的设定、宿舍经费的支配情况、以宿舍为单位的群体活动等,都可以由宿舍成员之间自行决定,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民主权利,促进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
2.4 搭建宿舍文化建设平台
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不单是要各班级辅导员、宿舍管理教师与宿舍学生之间的积极高度配合,更要求大家搭建一个多元化的宿舍文化构建发展平台。不断加强宿舍管理教师和各个辅导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各班级负责教师要走进班级学生宿舍,通过与宿舍管理教师之间的沟通探讨,清楚并熟知学生的思想方向。要强化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在宿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在学生宿舍间建立党团组织的新形式,扩大学生党团组织的活动覆盖面与辐射力,提高宿舍文化建设力度,发挥党团干部的积极模范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于宿舍的“小家”的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宿舍之间的评比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对于宿舍整体的认同感与责任心,进而又加强了学生对学校、对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和谐健康的校风班风的形成。
3 小结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不仅仅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教书育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良好生活作风习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尚飞.论新形势下高校寝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齐齐哈尔大学,2013.
[2]吴平波.浅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51-54.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4
提出丰富宿舍文化、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并对宿舍文化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
宿舍文化学风建设促进
随着大学生扩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音, 逃课、考试作弊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严重考验。如何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创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学分制的普遍推行, 各个高校已经逐渐取消了固定的班级教室, 教室成为流动式, 学生班级的结构越来越松散, 其功能也逐渐被弱化。因此, 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教育的需要, 新的教育载体正在被探讨, 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系统的最小最稳固单元的宿舍, 其育人作用也在日益凸显。以宿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 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宿舍文化内涵
宿舍文化作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指高校校园环境中, 把学生作为主体, 把宿舍及其周围场所作为主要活动空间, 把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作为主要活动内容, 把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共同创造和享受各种文化形态的群体文化。宿舍作为传播和反映各种文化现象的载体, 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 也是作为传统课堂教育的载体-教室之外的良好补充。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宿舍文化建设包括:宿舍物质文化;宿舍制度文化;宿舍行为文化;宿舍精神文化。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对优良学风建设起积极的保证作用。宿舍文化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住宿学生的学习、生活, 甚至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宿舍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1. 良好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在一个学习氛围比较好的宿舍中, 宿舍每个成员都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 并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自然而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激励,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 健康的宿舍文化有利于缓解学生的思想压力
健康的宿舍文化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整洁的宿舍环境。大学生宿舍作为一个人口密度高、文化水平接近、学习兴趣集中特殊场所,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居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整洁有序的宿舍环境,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馨的气氛。从而缓解思想上的紧张, 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 学习的压力自然会得到很好地缓解, 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3. 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宿舍成员间和谐相处, 互助互爱, 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团队意识, 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从而增强客观认识能力, 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学会与人为善, 学会宽容和大度, 学会团体协作。完成一个“校园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过渡。
三、加强学风建设, 丰富宿舍文化的措施
1. 抓好制度建设, 营造良好宿舍文化氛围
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而完备的宿舍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为此, 学院通过严格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学生在宿舍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 保证其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争取在学习不出现违纪现象;学院通过严格规定宿舍熄灯时间和按时归寝时间, 对“卧谈会”、“挑灯夜战”等现象加以约束, 保障学生具备充足的精力完成日间的学习任务。
2. 抓好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整洁、美观、高雅的宿舍环境, 可以给人一种温馨、和谐、向上的美好印象, 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学院通过改善宿舍环境来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3.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突出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标杆作用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院团委及各班级学生干部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尤其是寝室长的作用。寝室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 这些人一方面与宿舍其他成员年龄相仿, 在思想上、感情上容易沟通;另一方面, 他们每天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 能及时掌握宿舍里发生的各种事情, 及时向辅导员反映情况, 同时, 由于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威信, 能够把群体内更多的人吸引过来。一个负责的寝室长、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应该团结同宿舍的每一位成员, 共同建设高雅的宿舍文化。为此学院通过签订责任状, 使各位学生干部, 学生党员, 寝室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 真正起到“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效果。
4.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使寝室文化建出水平建出特色
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 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院开展“寝室征文”、“三人篮球赛”等特色突出的文体活动。另外, 学院注重建设以主题文化为特色的特色宿舍, 并以特色寝室为龙头, 带动寝室各方面的工作。
四、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科学性
宿舍文化建设同学风建设一样, 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 应该加强后勤宿舍管理者、学院学生教育工作者, 以及其他学校相关部门群策群力, 相互配合, 才能真正做好宿舍文化建设。
2. 突出宿舍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长效机制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 也是宿舍文件建设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宿舍文化建设才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 全面发挥育人功能, 真正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宿舍文化建设中, 建立长效机制尤为必要。很多高校在创建宿舍文化建设初期, 各种活动开始搞得轰轰烈烈, 但是慢慢地变成不了了之, 这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这种同时虎头蛇尾的做法, 使学生感觉学校的管理流于形式, 让他们可以有理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逐渐漠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 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 保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监督与管理。
3. 注意加强宿舍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
学生的安全、稳定是基础, 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对于学校来说, 所有与此相关设备要有专人定期检修维护, 维修要及时。除有相对稳定的作息、用电、用水制度的同时, 还应有突发情况的应急机制, 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正常进行和人身财物的安全。另外, 还要配套相应的体育、娱乐、健身、休闲场所。使大部分的学生有一个充实丰富的课外生活, 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静德.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 2004, (1) .
[2]袁媛媛.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育人功能及理论基础[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6) .
[3]郜影.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J].江右论坛, 2007, (6) .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探索 篇5
摘要: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宿舍的合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大学生宿舍管理给出了几点思考。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探索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建设安全稳定、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文明宿舍,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建设文明学校、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各高校对原有的校内学生宿舍均采取了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宿舍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但与此同时,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采用综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校内部的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和各系部的辅导员、班主任的共同管理,各部门各施其责,按分工的不同,对学生的管理服务有不同的内容。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各种方式如管理制度、思想教育、经济手段等都必须采用,这就能全面提升学生宿舍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也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协调。但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管理模式有它的严重缺陷。学生公寓管理权限不清。在学生宿舍管理范围上,齐抓共管往往变成无人管理或不抓不管,哪些方面由哪个部门负责,每个学校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使得高校宿舍管理处于弱化状态,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时有发生,不能根本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存在着各部门相互推委或相互依赖或互相扯皮的不良现象,这就给综合管理造成了不良后果带来消极影响。
还有少部分高校宿舍管理采用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顾名思义是以经济为手段的经商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减轻了国家和学校的负担,利用社会力量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大大地减少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和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但是,这种模式的管理属于社会化管理,宿舍管理方不愿也不肯校方介入一些必要的管理,这就形成学校管理与学生宿舍管理有脱节的状态,上级和学校对宿舍管理方面有什么要求,宿舍管理方也难于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对学生纪律的约束等都无法顺利实施。对此,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很难参与有效管理,甚至根本不能管理。在学生内部的矛盾、纠纷和冲突的此类问题上,学校只能被动应付平息事情扩大,很难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这种模式的管理,实际上对学校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和宿舍管理工作都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培养合格人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及分析
1、宿舍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过去由于人们对学生宿舍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简单地把学生宿舍管理等同于宿舍内的门卫值班、打扫卫生等服务工作,从而在人员配备上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一般化的现象。据了解,这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内容,学生的养成教育、宿舍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已形成共识。学生宿舍已逐步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和服务育人的主战场。提高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素质,迫在眉睫。
2、对学生宿舍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片面地认为学生宿舍管理主要是后勤服务工作,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场所。育人的功能基本没有发挥。体现在:学生不理解,一些老师、辅导员和系部不重视,对学校查处晚归、不归制度不关注,轻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3、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来看,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有不规范,不能完全地、更加有效地规范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日常行为,还有分配制度、监控制度、激励机制、服务意识等各方面都需要改善和落实。学生宿舍内以活动为载体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扎实,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尚未实现。
4、学生参与宿舍管理面较窄
现在许多高校在学生宿舍管理中都成立了一些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如宿工部。但由于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强、工作经验有所欠缺、无法较
好地把握工作局面,尤其是现有管理条件的限制,这种模式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虽然学生在宿舍管理中也有一定的参与,但参与管理面较窄,更多是参加值班、卫生评比、查房等工作。当遇到学生宿舍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或需要对学生做思想教育工时,仍需从事宿舍管理的老师出面解决,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实际上没有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管理正不断融入育人的理念。为了使宿舍能够更好地为“育人”服务,充分发挥大学生集体住宿的优势,必须不断转变宿舍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服务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宿舍这一资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1、更新管理理念:学生宿舍既是大学生求学期间的家,又是课堂和图书馆的学习场所的延伸,使学生思想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相对于校园公众场合,宿舍是学生的私人空间,这里学生有着较少的语言和行为顾忌,他们的言行和行为更多的倾向于真是的自我。从这个方面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宿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的学分制改革,进一步体现出宿舍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重要性,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对学生的辅导、服务、培养,将是今后学生宿舍生活知道与管理的重点。因此在新时期的宿舍管理中,高校必须重视宿舍的育人功能,树立育人的核心思想,从育人角度出发,把宿舍管理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管理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培养健康的宿舍文化,引领高品位的学生文化。
2、规范管理内容:首先体制上要规范。从多年的实践看,学校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主管部门应是学生工作部门,它能够有效协调各院系对学生的管理,更有利于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并可以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行为约束起重要作用,在管理上还必须把学生宿舍管理方面的人财物统一到一个部门去管理,避免了不应有的矛盾。其次制度上要规范。讲管理离不开制度,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例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文明宿舍细则规定等等。要搞好学生宿舍管理,没有完备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对宿舍管理所制定的制度一定要紧贴学生及宿舍条件的实际,并且规章制度要有可操作性,要让学生明白在宿舍公寓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违规了会受到何种处罚等等。学校管理人员在制
度面前也必须按制度办事,认真负责,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对学生宿舍公寓的检查评比就会避免不少盲目性,实实在在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再是服务上要规范。服务上规范就是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辅助管理,建立住宿人员信息卡,对水电管理、财产管理、维修管理等也应采取先进方式进行服务。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时,要积极主动,服务热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来感动和教育学生。尤其是管理工作人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坚守岗位各施其责,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宿舍中去了解情况,问寒问暖,不能使学生由于服务上的不周到而发牢骚讲怪话以至发泄对学校的不满情绪,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优雅整洁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规范服务是学生宿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3、健全管理机构:高校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在于相关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的建立健全,在于明确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职责。就后勤社会化条件下的宿舍管理工作实际而言,要配备和完善宿舍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校级、中级和基层三级组织机构,即: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宿舍管理委员会等组成的校级领导机构,院、系、部及校学生处、团委、、后勤等组成的中级组织机构,校学生会、各院系部学生分会、宿舍管理宿工部等组成的基层管理机构。同时,要配备和完善宿舍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工作队伍、实施骨干队伍和辅导队伍。对与学生宿舍有关的大小事项负责,明晰其管理职责,提供管理效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同时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学生宿舍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宿舍管理、教育、服务的整体功能,实现学生宿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逐步萎缩,以宿舍为单位的学生活动进一步显现。作为当前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文化对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研究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索构建先进宿舍文化的途径,对高校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学风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其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高校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所谓高校宿舍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共同创造和享受各种文化形态的群体文化。它包括宿舍区或同一宿舍内的整体布局、卫生状况、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审美情趣、学识智能、行为方式、语言风格、生活习俗等内容。宿舍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元素、多层次的复合体,与其他文化一样,宿舍文化有物质和精神二重性。宿舍文化的二重性,决定了宿舍文化建设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人手。
二、优秀宿舍文化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功能
宿舍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有明显的相关性,优秀的宿舍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随着学分制的推行与完善,班级制的模式逐步被打破,学生宿舍逐渐成为学校的“基本细胞”。因此,高校应主动转变观念,以宿舍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以宿舍建设为抓手,把建设优秀的宿舍文化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方向。
首先,宿舍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宿舍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宿舍文化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或层面的集中作用,对学生个体的价值与行为趋向产生引导作用。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也就是说由于宿舍成员之间的互相影响,个体对群体心理状态会无意识地顺从,从而达到群体感情和情绪相互交流、相互感染的心理认同。
其次,宿舍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宿舍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宿舍文化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凝聚性。宿舍成员通过与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
最后。宿舍文化具有陶冶功能。宿舍文化的陶冶功能是指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宿舍文化在学风建设上的陶冶性表现在,宿舍成员之间的影响不是硬性的,而是在一定的氛围和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
三、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
大学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随着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和网络进入学生宿舍,宿舍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休息场所。而是成为集学习、休闲、思想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对学生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已成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1,管理者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缺乏长期性和实效性思考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在宿舍以外的区域进行,学生宿舍的功能就是供学生住宿和生活。因此,宿舍文化建设没能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在指导思想、工作安排、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弱化了宿舍文化建设工作。
2宿舍管理目标和宿舍文化建设目标的冲突抑制了宿舍文化功能的发挥
多数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这对于规范宿舍管理、稳定校园秩序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过分强调宿舍管理的控制功能,导致宿舍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陶冶功能被忽视。个别高校把宿舍文化建设看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宿舍文化建设等同于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宿舍文化建设局限在管理层次上。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以管为主的宿舍管理目标与宿舍文化建设的育人目标就产生了冲突。
3宿舍文化建设的表象化削弱了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表层宿舍文化,主要指宿舍的环境设施、布局结构和卫生状况等;第二层为中层宿舍文化,主要反映各种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行为规范以及遵守或执行状况;第三层为深层宿舍文化。主要指宿舍成员的政治意识、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宿舍文化的这三个层次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互为转换,共同构成一个特殊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
四、创建优秀的宿舍文化。大力推进学风建设
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其内容与形式都会受到整个学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同时,宿舍文化也以自己的优势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着影响。
1,充分认识宿舍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宿舍文化建设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学分制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自行确立学习计划、选择专业科目、选择上课时间和地点,这种体制上的变化,必然导致班级松散、年级淡化的情况出现。过去长期形成的学校抓院系、院系抓班级的管理模式就会受到冲击,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全面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宿舍所具备的功能包含了班集体所承担的部分功能。
2加强高校宿舍表层文化建设
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学校决策层应加强宏观管理。做到齐抓共管、全面协调,并努力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和学生宿舍附近的文体活动场所、设施的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应确保学生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学生宿舍附近的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建设能使学生在活动和娱乐中增强体质、促进团结。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宿舍软件建设
宿舍软件建设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包括宿舍文化氛围,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手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品行修养、行为表现等。在软件建设方面,关键要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宿舍管理的重点从单纯的“对物”管理转向“对人”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把提供优质服务和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开展活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管理、服务、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4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宿舍的创建活动
优良宿舍文化氛围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理应成为我们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场所。过去,我们曾评比过卫生宿舍、文明宿舍,但大都没有明确提出过创建优良学风宿舍。我们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优良学风宿舍评选制度,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帮助、引导、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和奋斗方向。
5增强校园网对学生的吸引力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校园网学习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学习教育功能。校园的信息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学生的期望,校园网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丰富校园网的学习教育资源,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对引导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7
一、基于局部相互作用模型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传导机制
1.局部相互作用模型
(1) 局部相互作用模型的理论渊源:
进化博弈论。 局部相互作用模型最早由Eshel et al、Berninghaus和Schwalbe于1996年提出, 其实质是进化博弈论。进化博弈论是与生物学在20世纪80年代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的经典博弈论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强调人是有限理性的, 而不是无限理性, 即人总是在没完全掌握充分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最优决策, 更注重以短期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而不是以快速的计算能力为特征预见长期的利益。它的基本思路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个体不可能正确知道自己所处的利害状况, 它通过被认为是最有利的战略逐渐模仿下去, 不断地试错与改进, 类似于生物的进化过程, 优胜劣汰, 最终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就形成了进化博弈论的基本均衡概念——进化稳定策略。这个概念的引入, 能很好地解释经典博弈论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当多个均衡都可能出现时, 无法知道系统最终会选择哪一个均衡。进化稳定策略就是在多个纳什均衡中最可能出现的那个均衡。
(2) 局部相互作用模型的基本思路。
局部相互作用模型正是在进化博弈论思想上建立的, 其基本思路与进化博弈论一样, 但它还有自己的两个假设。一是假设所有参与者被再分为“搭接的邻里”, 也就是说, 在每个时期内, 每个参与者只与他相关群体的参与者或邻里参与者发生关系。二是假设局部的相互作用结构具有以下特征:相关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同时也是另一相关群体中的成员。 对这两个假设的可信度可以这样来理解: 在现实世界中, 存在各种“搭接的邻里”。比如, 学生一般不是与学校的全部学生交往, 往往局限于班级、宿舍、同乡、好朋友等等。因此, 影响人们局部相互作用的假设有很强的现实基础。 对相关群体中每个成员同时也是另一相关群体中成员的这一假设, 在现实中也能找到依据。如你是家庭群体中的一员, 同时也是所在学校群体中的一员, 而你与他们又可能分属不同的宿舍群体。 该模型最后证明:在两种策略选择中, 由于局部相互作用的影响, 群体中只要有一个人选择比较好的策略, 在一个有限或者说一定长度的时期内, 群体中的其他人就都有向这个好策略趋同的倾向, 而这种更好的选择一旦形成, 就会稳定下来。同时, 较劣的策略也会在一定长度的时间内存在。 对这一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是通过做局部相互作用的试验来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 具有局部相互作用结构的博弈中参与者经常运用“短期最优”规则。也就是说, 他们根据现阶段邻里的策略分布, 选择下一时期将使他们的平均收益最大化的策略, 理性的约束使他们无法考虑长期的收益最优, 但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长期的试错与模仿达到长期最优。
2.局部相互作用模型与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将局部相互作用模型与宿舍文化的形成与传导过程相结合, 可演绎如下。
将一个宿舍看成是一个群体。先设群体中只有2个成员学生甲和乙, 现在, 有一种新的文化或思想意识出现了, 它与原有的宿舍文化是不同的。学生甲和学生乙各有2个选择:选择“0”和选择“1”。 “0”表示保持原来的宿舍文化不做任何改变, “1”表示接纳新的宿舍文化, 二人只进行一次选择, 如果选择相反, 由于没有共同语言, 存在文化冲突, 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在感情上难以融合, 比如, 一个爱整洁的学生和一个成天不修边幅的学生住在一起总会觉得难以承受, 此时双方收益均为“0”;如果二者选择相同, 则惠及双方。具体选择“0”和“1”的收益矩阵如下:
在这里, 甲和乙的纯策略均衡为 (0, 0) 与 (1, 1) , 收益分别为2人均获得a与b。即甲和乙只要选择相同, 不管是否接受另外的新文化都于双方有益。如果a>b, 则保留现状为最优, 反之, 接受新文化为最优, 如果a=b, 保留还是接受没有差别。
现将宿舍群体人数扩大到N个, 并让每人依次多轮重复选择。有别于传统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是, 局部相互作用模型强调:每个宿舍中的成员虽然理论上拥有关于博弈的全部信息, 但由于有限理性, 他们并不能根据这些信息对博弈的最终结果进行全面、长期而且准确的预测, 而只会根据本期与己有联系的人的策略来决定自己下一轮的策略。为分析方便, 取N=5。由2人模型可知, 只有选择相同时才会达到均衡及收益优化, 每个人都会选择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因此, 在进行多次选择时, 宿舍内各成员都有动力根据自己周围人的选择而在下一期采取模仿或跟进行为。经过多轮试探与不断试错, 5人宿舍群体的相互作用图如图1。
存在两个纯策略均衡: (0, 0, 0, 0, 0) 与 (1, 1, 1, 1, 1) , 即5人同时都选择保留宿舍现状或接受另一种文化。这是传统博弈论也能得出的结论。但是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各宿舍会保存现有的文化或接受新的文化?基于进化博弈论的局部相互作用模型正好能解决这一难题。当然, 由于a、b取值的不同, 情况会有所差别。如果a>b, 则策略 (0, 0, 0, 0, 0) 最稳定, 是进化稳定策略, 如果a<b, 则策略 (1, 1, 1, 1, 1) 才是稳定的, 是最可能的均衡。我们以a<b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a<b的情况下, 如果在第T轮的策略为 (0, 0, 0, 0, 0) , 达到了即时均衡。但是, 有理由认为这一策略不是稳定均衡的。因为在多期重复进行的博弈中, 由于有限理性, 总有人会偏离, 不选择“0”而选择“1”, 毕竟如果都选择“1”, 这一均衡的收益比都选择“0”的收益大, 总有人希望通过选“1”来试探其他人的反应。而群体中只要有1人选“1”, 则策略 (1, 1, 1, 1, 1) 就是必然的选择。分析如下。
假设第五人选择“1”, 其他人选择“0”, 即, 在第T轮5人的策略为 (0, 0, 0, 0, 1) , 则在第 (T+1) 轮, 与5邻近的1和4见5已率先选择“1”, 因此预测5将会继续维持这一选择以期其他参与者跟进, 1和4有动机在这一轮选“1”以试探, 毕竟都选择“1”的收益为最大;对于5来说, 见与其邻近的“1”和“4”在第T轮选择的是“0”, 在第 (T+1) 这一轮会选择“0”, 以期与其邻里保持一致;对于2和3这两为参与者来说, 其邻里分别为1与3、2与4, 二者的邻里在第T轮选择的是“0”, 预测其在下一轮选择“0”要比选择“1”的可能性大, 同5的推测一样, 2和3在第 (T+1) 这一轮也会选择“0”。
因此第 (T+1) 轮5人的策略为 (1, 0, 0, 1, 0) , 同理, 第 (T+2) 轮5人的策略为 (0, 1, 1, 0, 1) 、 第 (T+3) 轮为 (1, 1, 1, 1, 0) 、 第 (T+4) 轮为 (1, 1, 1, 1, 1) 。 如果是其他四人中的任一人选“1”也会有同样的结果, 所有的作用过程可图示如图2。
注:本图列出5位参与者所有可能的相互作用策略及其变化方式。为作图方便, 5人相互作用进行策略选择是从图的左边到右边进行演绎的。
同样思路可证明:当a>b时, 策略 (0, 0, 0, 0, 0) 最稳定, 为进化稳定策略。将这一过程推广到有更多人, 则宿舍群体中只要有一个学生选择收益较大的策略, 至多经过 (N-1) 轮, 就会有稳定的均衡结果 (0, 0, 0, 0, 0) 或 (1, 1, …, 1) (共N个) 出现。这说明, 在一种宿舍文化与另一种宿舍文化的整合过程中, 只要选择某一种文化的收益大于选择另一种文化的收益, 经过一段时间整个宿舍的每一个学生都会选择这种文化。当然, 在均衡还没有出现前, 相互间的冲突是难免的。这种冲突在文化上的表现就是几个同学会特别要好, 与宿舍的另几个同学则关系一般, 抑或有争吵。
结论:由于局部相互作用的影响, 同宿舍中只要有一个学生接纳另外一种新文化, 在有限时期内, 只要这种新文化带给大家的利益高于保持现状的利益, 其他学生就都有接受这种新文化的倾向。媒体曾经报导某一大学一个宿舍的全体成员全部考上研究生, 以及某一宿舍集体酗酒等事件, 均是这一理论模型思想的体现。
某些大学学生宿舍一些不良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 比如“卧谈”、比如“通宵游戏、看电影”等,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一定长度时期内, 维持这种现状满足了同一宿舍成员的某种情感需要, 让彼此之间有种归属感, 不会被排斥。从长期看, 由于这种归属感的需要并不能填补今后职业发展及生活需要, 随着大学生理性的增强, 必然会抛弃这种落后的宿舍文化。这也正是模型中强调“在一定长度的时期内”, 即良好宿舍文化的形成需要“T+N-1”期时间间隔的原因。
二、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引导及建设思路
前文的分析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由于a、b取值的大小决定了模型最后的稳定均衡结果, a、b的值实际又取决于哪种宿舍文化能给宿舍成员带来更大的收益。一般来说, 先进的宿舍文化比落后的宿舍文化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 在宿舍文化的整合发展过程中, 由于局部相互作用, 好的文化 (这些好的文化既可以是本宿舍原有的文化, 也可以是外部的文化) 能通过最初的少数几个人辐射到整个宿舍, 又通过宿舍成员辐射到其他团体 (因为宿舍成员同时又是其他群体的成员, 比如某学生是某一宿舍的一员, 同时又是某个社团的一员, 见前文理论假设部分的阐述) , 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从而实现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自然替代。
如前所述, 这种自然替代需要经历“T+N-1”个时期, 进程较缓慢。良好宿舍文化的形成和建设, 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主动干预和引导可以加快这一进程。需要指出的是, 干预和引导应该遵循宿舍文化的形成和传导机制, 从改变收益分配格局入手,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带来的巨大收益。只有坚持这一点, 才能保证不犯方向性和系统性错误。否则, 很容易陷入“说教”和“惩罚”误区, 适得其反。
三、结束语
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庞大的工程, 不同的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政策措施。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路, 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建议。诸多政策措施之间并不是对立的, 在吸收不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实际, 灵活运用, 也许才是在实践中应该遵循的不变法则。
参考文献
[1][德]K F齐默尔曼.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2][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3]付立群.进化博弈论:经济学方法论的一次革命[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4 (8) .
[4]冯友梅.大学生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新探[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23) .
[5]彭倬平.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
[6]王萍, 时宝国.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J].滨州师专学报, 2000 (9) .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8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思考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在一种特定的场所,一群特定的主体所构建的一种特别的校园宿舍文化。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会对大学生的生活理念、价值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宿舍的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生除上课学习,停留最多的地方就是宿舍,而宿舍也是大学生休息的主要场所,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宿舍的精神文化建设,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促使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并且,可以开展一些宿舍精神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并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如开展宿舍装饰比赛,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宿舍布置得更加温馨、和谐。
(2)加强宿舍的行为文化建设。生活在一个宿舍的大学生,他们经常在一起,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以及行为习惯都比较类似,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宿舍行为文化建设。如积极开展一些行为活动,帮助学生营造更加积极的生活氛围、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关技能。如高校定期开展一些宿舍才艺比赛或是优秀宿舍评比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宿舍学生的集体凝聚力,也能促使他们共同成长,从而实现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
(3)加强宿舍的制度文化建设。当前很多高校都有较为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如晚上准时熄灯,断电,断网等,这些制度不够人性化、不合理,也使得大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抵触情绪。而大学生是这些宿舍管理制度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宿舍制度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促使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如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制度的建设当中,有效提升学生在宿舍管理活动的参与性,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还能使得宿舍制度显得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
2.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采用更加丰富、民主、发展、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首先,必须丰富大学生的宿舍文化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文化需求,还可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其次,必须提升宿舍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自主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自主性。
再次,应该开展一些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宿舍的场地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宿舍宣传栏以及新媒体等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最后,在新媒体时代下,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来创新高校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宿舍都引进了网络,并且还有一些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的全覆盖,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这些网络去正确学习,就是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了。
总之,高校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它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进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扬扬.对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2014,(6):39.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9
关键词: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实践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交流思想的场所,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作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就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着特殊地位, 有着独特而重要的育人功能。笔者结合自己宿舍文化建设经验, 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及育人功能入手, 浅谈自己对宿舍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
一、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以高校师生为主体, 以宿舍为空间, 以大学生课外活动及宿舍交往活动为载体, 以校园精神为核心, 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学生共创和共享的群体文化。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促进校园文化目标的实现。高校宿舍文化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高校宿舍物质文化、高校宿舍行为文化、高校宿舍制度文化、高校宿舍精神文化。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这四个层面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动态体系, 共同影响着高校宿舍的每一个成员, 使生活在宿舍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意无意的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认同, 从而实现对人的全方位的塑造。
二、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新的增长点, 它具有较大的育人功能, 这种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等来实现的, 这种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
1.自主教育功能
在学校, 同学们一般以单个宿舍为单位参加班级, 以班级为单位参加院系, 以院系为单位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自己的事自己办, 自己的家自己管”。无处依赖的生活不仅锻炼、完善了自己, 而且使一些原本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学生在宿舍文化的熏陶下也形成了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等方面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2.导向规范功能
宿舍作为一个公共场所, 要求每个成员的活动必须有秩序, 有纪律, 有集体意识。宿舍文化要求每个成员要遵从道德规范, 处处注意文明公德修养, 做到个体服从群体, 全体团结, 并共同维护宿舍和谐的关系。只有在宿舍生活中处处高标准、严要求, 以社会公德约束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才能在以后的社会行为中展现自己良好的文明修养。
3.思想教育功能
宿舍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科技素质及综合能力。它集思想教育、学业指导、文化建设、娱乐活动于一体, 而这一系列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设计参与的自主性群众性活动。对于这类活动, 由于形式生动活泼,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自主性强, 所以学生积极性很高, 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取代的。
4.创造教育功能
宿舍文化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学生可以尽情表现, 无拘无束的发挥和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各类宿舍文化活动中, 同学们自己设计方案, 绘制挂图, 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等, 处处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蚊帐做衣服、矿泉水瓶盖做奥运会会标、瓜子皮做中国地图惟妙惟肖、用201电话卡对成的各种图案, 用彩纸叠成的手工制品, 有的比精品店里的精品更让人赏心悦目, 当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被展示, 当听到别人的称赞时, 一种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创造的热情更加高涨。
三、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
1.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我们学校结合当前新形势和新情况, 根据各高校的实际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全面的修订和完善,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条款坚决予以废除, 并将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汇编入《学生手册》中, 下发给每位辅导员和学生, 组织他们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并严格执行, 通过学习, 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 把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 纳入每学期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内容, 用制度、规范来约束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行为, 从而为学生在宿舍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2.创新管理机制, 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
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 以学生工作部为主, 由宿舍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 负责学生宿舍的日常卫生、制度规范、设施维修的监督、安全保卫及生活服务等管理工作。工作中我们重视发挥自管会学生素质好、信息多、了解学生等优势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加强对自管会学生骨干的能力培养, 定期组织宿舍管理业务学习培训, 不仅让他们参与宿舍安全卫生检查评比、宿舍值班等低层次的工作, 也注意培养他们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宿舍管理, 通过他们团结更多的同学, 形成以大学生宿舍自管会组织为核心的管理网络, 发挥其在宿舍管理中的次要核心作用。
3.开展各项宿舍文化活动
我校在高层次校园文化的熏陶下, 制定相关的标准与实施办法, 在学生宿舍深入开展“宿舍文化节”、“党员宿舍挂牌”、“宿舍标准化设计大赛”、“星级宿舍评比”等主题活动, 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院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感到生活充实, 又逐步形成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开展各项宿舍文化活动, 营造了学生宿舍的文化氛围, 提高了大学生宿舍生活的质量和文化品位, 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总之,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取意识, 才能不断探索出一条建设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金光植.谈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5) .
[2]唐伟优.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10) .
[3]肖涛.我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 2007, (06) .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10
一、宿舍文化的内涵
所谓宿舍文化, 是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 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 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它是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范、课外活动及环境建设等方式, 塑造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的宿舍精神, 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素质, 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宿舍氛围。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宿舍的物质文化, 主要是指宿舍成员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 是高校宿舍区内各种建筑与环境所表现出的文化含义, 是宿舍文化的基础; (2) 宿舍的制度文化, 主要是指宿舍的组织纪律、宿舍条例和宿舍公约等, 是高校宿舍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 是宿舍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 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行为规则; (3) 宿舍的精神文化, 又叫宿舍的核心文化。其内容包括大学生在宿舍空间所体现出的生活作风、道德规范、思想信念、审美情趣、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共同信仰等。
二、目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宿舍环境卫生不尽人意。
相当一部分宿舍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纯粹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现象在高年级男生寝室最为普遍。脏、乱、差的环境不仅不能产生环境育人的效果, 反而使学生心情烦躁, 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都大为降低。
2.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负面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络文化逐渐盛行, 网络工具已逐步进入到大学生宿舍。由于网络具有不受空间、时间、文化背景限制等特点, 其内容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功利化”、“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正在改变着大学生在宿舍的生活模式、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网络所吸引, 沉迷于上网, 过着无节制、不健康的网络生活, 这不仅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挂科、补考的现象层出不穷, 情况严重的学生甚至被退学[1]。
3. 高校学生宿舍中存在不良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 多数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较多的大学生团队意识、集体意识淡薄, 宿舍成员之间没有形成互爱互让、团结融洽的和谐关系, 宿舍凝聚力、亲和力不强。宿舍不良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彼此之间关系冷淡, 话不投机, 情绪波动较大, 甚至还会发生口角之争及打架伤人事件。宿舍中不良的人际关系将引发宿舍成员的心理适应障碍、产生削弱学习、生活积极性等负面影响。
4.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品味有待提高。
学生宿舍是学生之间交流思想、沟通信息、讨论问题的地方,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恋爱和性也成了“卧谈会”的主题。但涉及这方面的话题讨论存在语言庸俗、观点不当的现象。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 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极高, 宿舍里的污言秽语与公共场合的高谈阔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 受深层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不高的影响, 宿舍内文艺活动处于低层次, 打毛衣、打扑克、打麻将、看影碟成为主要娱乐方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 也阻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
5. 高校宿舍学习建设有待加强。
大学生只把宿舍当成休息、娱乐的场所, 宿舍成员之间很少在一起讨论学习, 研究学业。学风问题不能成为学生宿舍谈论的主要议题, 互帮互助的氛围没能很好形成。相反, 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刊物倒很容易成为学生间争相传阅的材料, 低级庸俗的话题有时会成为学生卧谈的焦点。总之, 一个环境舒适、情趣高雅、和睦友爱、拼搏进取的学生宿舍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三、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创建良好的宿舍育人环境, 使宿舍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这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对此, 笔者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的经验以及对大学生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对如何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以“安全、稳定、服务”为工作原则, 营造学生宿舍文明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对大学生来说, “安居”才能“乐学”。确保学生宿舍的安全与稳定, 是构建和谐宿舍的基础。近年来, 高校学生招生规模较大, 这使得高校在学生服务工作方面出现了较大困难。但学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不能改变,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不能动摇。树立和谐育人的思想观念是重中之重。学校应力求实现宿舍内部管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宿舍内部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的和谐, 体现人性化, 突出服务性, 并以规章制度为依托, 发挥学生宿管干部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作用, 引导学生从被动服从者成为主动管理者, 由被人管到自己管。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互信互爱的和谐宿舍, 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把宿舍和学校看作一个“温暖的家”[2]。
2. 建立和完善学生宿舍的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章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没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管理工作就没有依据。建立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才能促进管理的科学化, 才能保证每位学生有一个良好、有序的生活环境, 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 宿舍文化制度应随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加以改进, 甚至全部更新, 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体现, 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3.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还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职能, 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 各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成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等学生自管组织。要选拔认真负责、热爱集体、思想活跃的学生担任寝室长、楼长、层长, 对他们严格要求, 耐心培养,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在宿舍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师生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进而形成向心力、凝聚力, 使每个宿舍成为团结友爱的集体。另外, 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 组织一批学习成绩优秀、踏实认真、乐于助人、家庭困难的同学担任宿舍助管员, 让学生参与宿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4. 积极开展品位和格调高雅的宿舍文化活动。
为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品位和格调高雅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这很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实现的机会。首先, 要积极开展以“弘德颂美, 和谐育人”为宗旨, 以“温馨家园, 你我共建”为主题的宿舍文化节, 进行各种宿舍文化主题比赛。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这些集体活动传递生活和学习的信息, 同时能够交流感情, 增进友谊。其次, 定期开展“星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 展示各宿舍不同的精神追求、合作竞争意识、清新的环境、寝室内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等。再次, 开展党员形象工程建设。在党员集中的寝室门前悬挂“党员示范寝室”的公告牌, 在公告栏内展示党员的照片和基本情况, 接受监督, 有效加强党组织在学生宿舍区的凝聚力,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之,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正确体现校园文化的性质和品位, 真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而保证高等院校始终沿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正确轨道前进, 真正做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重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着重指出在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此推动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聂莉.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2]顾锡宏.构建高校和谐宿舍优化大学生成才环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2) :82-84.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 篇11
关键词:宿舍 文化 建设
一、当前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物质条件良好,但文化氛围欠缺
许多院校把宿舍文化建设仅仅作为宿舍的基础设施来看待,认为其功能就是提供学生住宿与生活,从而导致在指导思想、工作安排、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弱化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例如:尽管住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宿舍楼走廊和宿舍内基本上还是一面面白墙,可见我们在文化布置方面存在欠缺。
(二)制度建设健全,但落实情况欠佳
学院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宿舍管理的制度。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落实情况不是很好。如:学院每次安全卫生检查情况来看,宿舍整体情况良好,但平时很理想的不多,宿舍门不锁、钱物随手乱放、杂物乱抛等普遍存在,学生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重视,应付被动的检查;没有把学校的制度、要求内化成自身的素养。
(三) 管理功能强化,“育人”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过多强调宿舍管理的控制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忽视了学生宿舍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只把宿舍文化看作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或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没有把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有些学校甚至把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和其他的教育活动割裂开来,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四) 学生骨干很多,但模范作用较小
就我院情况,现在学生骨干数量不少,以学生党员,院、系、班各类学生干部数量来统计占学生人数的近三分之一,每个学生寝室都有几名学生骨干。但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学生骨干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较小。
(五)网络文化盛行,应对措施不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为网络文化所吸引,上网已成为校园内的一种新时尚和交流方式。为了留住学生夜间不外出上网,有些学校还专门为宿舍安装了网络系统。网络文化在改变着职业院校学生宿舍生活模式、思想观念以及宿舍中的同学关系。网络文化对宿舍文化建设产生很大的冲击。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而且与他人的交流减少,影响宿舍内的正常秩序。
二、职业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方面隨着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广大学生及家长希望学校能提供一流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随着职业院校独生子女或二、三胎中受家长宠爱有加的男生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学生身心的缺陷也随之而来,最主要体现在集体观念淡薄和协作能力较差,他们非常需要通过宿舍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身团结和协作能力的提高。
(二)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
根据调查,近70%以学生平均每天呆在宿舍的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人格完善与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舞台。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也容易使学生所受的思想教育回归于零,因此建设主流宿舍文化来指导学生的宿舍生活非常重要。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遵循按需办学规律,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发挥学生宿舍育人功能,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人成才的大事。
(三)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进入学生宿舍对广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良莠不齐的信息都向广大学生打开了大门,因此,学校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占领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三、宿舍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宿舍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德育目标相结合
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放在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之中,既将宿舍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又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宿舍文化建设中去,把宿舍建设成为硬件设施一流、主流文化主导的学生精神家园。
(二)宿舍文化建设必须将宿舍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相结合。一是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如《学生宿舍文明公约》、《学生星级宿舍评定办法》等。二是丰富环境文化。不仅包括宿舍外部布局、张贴人文化的名言警示等,而且包括宿舍内部体现个性化、专业化的文化;既能体现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又能展现多彩的特色一面。三是规范宿舍行为文化。将学生住宿行为、生活道德与综合素质测评、评优挂钩,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生活起居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彰显学生宿舍“安全、有序、规范、文明”的精神面貌。
(三)宿舍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直面就业,将企业文化引入宿舍文化之中,用企业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适应未来职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功企业的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对于立志进大中型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起到规范和示范作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促进学生成长。
(四)宿舍文化建设必须与“寓教于乐”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加强安全教育 创建平安宿舍”主题教育,宿舍文化设计比赛,叠被子比赛,宿舍文化建设成果展,创建安全标兵宿舍、文明宿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宿舍文化建设之中等。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表彰。把无形的制度化转为有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学会生活,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为学生成长、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宿舍文化建设必须与培养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有机结合。一是建立专业化宿舍管理和班主任队伍,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管理等工作,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工作,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工作,寓管理于服务工作之中;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育人效果。二是建立、健全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的宿舍管理体系,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构建管理网络,明确楼长、层长、宿舍长职责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总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事关育人的百年大计,学校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去研究和不断完善,持之以恒地管理好这块阵地,真正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高校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 篇12
一、宿舍文化的涵义
在大学文化中,宿舍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学生宿舍里,大学生共同学习,一起娱乐,互相交流信息,共同成长进步。宿舍的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着宿舍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共同维护着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共同创造了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有利的环境。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共同组成了宿舍文化。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构成表层文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组成了深层文化。深层文化和表层文化相互关联,深层文化可以通过表层文化体现出来。
1. 宿舍的物质文化。
这种文化就是指学生宿舍的物质环境,涵盖了宿舍各种用品的摆放、室内物质设施的布置等。这种学生的物质文化不仅仅是物质的陈列,而且体现了大学生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大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2. 宿舍的行为文化。
此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控制这些关系的规章体系。宿舍的每个成员都遵守着学校制定的关于宿舍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这样大家就达成了比较统一的行为方式,无形中维系了共同的文化观念。高校积极建设良好的宿舍行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
3. 宿舍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在法令、行政、道德层面建立起来的,是与宿舍价值观念、管理观念相适应的宿舍规章制度、公约守则、道德约束等规章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宿舍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包括宿舍的规章制度、规范条例及宿舍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要求。
4. 宿舍的精神文化。
这种文化是指宿舍里各个成员的思想、精神、意识。涵盖了成员的认知能力、思维模式、创新意识及思想观念等等。此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内在的和最本质的东西,对宿舍成员的作用和影响也最为深远。
二、宿舍文化的功能
1. 宿舍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功能。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观念意识还未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宿舍里,大学生的观念被宿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宿舍文化的氛围及环境都会对大学生的观念产生导向作用。宿舍成员要充分尊重集体的利益诉求,协调好自己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不能一意孤行,不顾集体利益,只看自己的利益。如果只顾一己私利,只会让自己受到集体的排斥,即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也产生不了很强的愉悦感。宿舍成员集体营造的价值观、行为观深刻影响着个体成员的意识行为。所以,宿舍文化强有力地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2. 宿舍文化具有规范、约束功能。
宿舍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着广泛的规范作用和约束力,这种规范既是硬性的制度约束,但更是一种软约束。宿舍的明文规章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宿舍的良好秩序得到维护,客观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宿舍文化通过软约束,从另一面规范着学生的群体价值观和约束着群体行为,熏陶着学生。置身于颇具文化氛围的宿舍中,会造成一种使个体行为从众的心理压力和动力,继而产生行为的自我规范和约束。
3. 宿舍文化具有凝聚与协调功能。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比较集中的场所,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自理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组织纪律和集体意识较差。但在宿舍这个大环境下,家庭观念必须转变为集体观念,用集体主义的观念把宿舍成员团结在一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其凝聚力。宿舍文化所包含的被全体宿舍成员所认同的共同理想、目标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把宿舍成员紧密联系起来,易于相互沟通,并能协调宿舍内各成员间的关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使宿舍成员间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
4. 宿舍文化具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功能。
在宿舍里,大学生可以与同学倾诉自己的痛苦,排解自己的苦闷,分享自己的快乐,使得自己的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让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一般场所不能表现的思想、行为、心理都可在此一露无遗。学生生活的紧张、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思想认识中的某些疑点,在宿舍中均可得以放松、解脱乃至超越,使身体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
5. 宿舍文化具有激励功能。
【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推荐阅读:
建设高校学生宿舍文化09-21
高校学生宿舍08-27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11-23
5S模式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应用初探12-26
自觉性高校宿舍文化09-05
高校学生网络文化06-16
高校学生的文化整合08-03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08-26
高校学生管理校园文化10-20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