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与任务(共12篇)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1
行政单位完成国家所赋予的行政管理任务, 尽管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 但它们为社会再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有效的服务和保障。行政单位具有以下特点:行政单位的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它提供的服务通常不收取费用或只收取工本费。行政单位获取的财政资金是无偿的, 其支出不求直接资金回报, 但不能不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益, 采用定员定额、运用严格的预算管理等方式。行政单位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对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运动及结果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行政单位在工作中需要资金由国家预算拨款提供, 预算拨款就形成了行政单位的资金收入, 即经费;行政单位在工作中消耗的资金, 便形成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经费的取得和使用就形成了行政单位会计主要对象。行政单位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 也会出现一些行政性收费等收入, 及各项支出, 这就必然形成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这些共同构成行政单位会计对象。
一、行政单位的会计要素
1. 资产。
行政单位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使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一般的经济主体其会计所核算的资产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 因行政单位性质的特殊性, 行政单位会计所核算的资产在大类上没有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类的核算, 在其他类别上科目设置较少, 这是行政单位是国家权力机构的延伸和行政单位的非营利性所决定的。
2. 负债。
行政单位的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 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行政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是税收, 行政单位的负债只能以资产偿付, 其负债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应付工资津贴、补贴等。行政单位的负债相对企业比较简单, 不向银行借款、没有应交税金、没有应付利润等。行政单位的负债是流动负债。其会计科目设置中, 没有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区分, 主要是短期性的, 也没有有偿性的借款, 这是行政单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3. 净资产。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除计算上的一致外, 其结构和性质截然不同。一般结构较为简单, 仅包括可供以后使用的滚存结余, 及因固定资产占用的固定基金, 其数量也没有最低要求, 也没有剩余分配要求权, 不具有权益的性质。
4. 收入。
行政单位收入是行政单位为开展公共服务, 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主要有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 它是履行国家职能的管理部门。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行政单位会计要根据要求对这两类资金进行反映和监督。
5. 支出。
行政单位支出是为开展公务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其支出主要有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因行政单位是非物质生产领域, 依法行政而发生各项经费开支, 并不像企业那样为获得收益而发生资金耗费, 它是“支出”, 不是“费用”, 它的特殊性在于支出与收入不存在因果关系, 在数量上也没有配比关系。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特征
1. 行政单位会计具有非营利性。
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具有非市场性, 其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 经济业务活动的范围有特定限制, 为社会提供服务不收取费用或仅收取成本费。企业会计的主体是生产经营性组织, 取得利润是企业的经营目的。
2. 行政单位会计无须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是为获取收入而付出的价值。行政单位收入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 不需要付出代价, 不进行成本核算。而要对各项支出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 保证国家预算资金的安全。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 企业会计需要核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所消耗的价值, 计算盈亏。
3. 行政单位会计收支核算要服从预算管理要求。
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分支, 它的核算对象是财政资金的领拨、使用和结果所导致的业务活动。而企业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是资金的筹集、运用、退出和盈亏的状况。
4. 行政单位资金的运动具有单向性。
行政单位以拨款方式从财政部门取得经费来源, 不需偿还;办理公务出现的资金支出, 不求资金回报, 呈单向运动状态。而企业资金运动是周转、循环状态, 在周转和循环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
三、行政单位会计的基本目标
行政单位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评价经管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性目标。其中, 前者是第一目标。后者是行政单位对接受的资金、财产承担的管理使用责任。各级行政单位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但具有对信息使用者即中央和地方财政进行经济、社会和政策决策有用性, 还要具备为使用者提供监督、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用性。目的是运用资金履行它所承担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 这些资金及转换的资产在行政单位的管理、使用能不能实现政府期望的目的, 行政单位利用其完成职能的程度如何, 是作为资金供给者的一级政府要了解并掌握的信息。所以, 提供具备评价经管责任有用的信息是行政单位会计的第一目标。决策有用性是行政单位会计的重要目标, 因行政单位的存在是作为国家管理决策结果的执行机关, 而不是管理决策的针对对象, 与投资者利用企业会计信息作为投资与否决策的依据相比, 各级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对政府管理决策的影响力相对小一些, 这是由行政单位的性质决定的。
四、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任务
1. 提供反映单位管理组织经管责任的财务信息。
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行政单位管理组织经管责任完成状况的财务信息。行政单位会计要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提供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状况的信息。一般包括资产规模、构成、服务潜力;代收财政资金规模、构成;净资产规模, 以便信息使用者分析评价行政单位的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二是提供行政单位收入的来源、数量、支出去向、规模及收支差额等信息, 以方便信息使用者分析评价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规模和效果。三是提供有关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程度、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资产的使用合法性、合规性等方面的信息, 以利于信息使用者监督行政单位经管责任的履行及业绩评价。四是协助信息使用者理解财务信息的说明、解释, 包括所使用的会计确认、计量的会计政策, 其他不能在报表上揭示的信息。
2. 科学安排收支, 确保资金供应与合理使用。
行政单位预算是行使职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也是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基本依据。行政单位要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编制单位预算, 不可编制赤字预算。单位预算一经批准, 就应严格执行, 并采取有效措施, 统筹安排各项必需的开支, 节约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证行政单位的正常运行。
3. 行政单位会计报告是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了解行
政单位财务状况的一般信息来源, 是行政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进行经济管理责任评价的依据。行政单位要认真做好会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如实、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状况, 并对单位会计活动进行整理、归纳和概括, 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编制会计报告。
4. 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对其经济活动实施内部控制。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单位开展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 行政单位要按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及相关规定, 结合单位实际, 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实现在经济工作中做到有规可遵, 实现规范化管理。行政单位要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运用不同管理手段, 主要有预算及各项收支限制, 这些是政府监督和检查行政单位资金责任履行状况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行政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面、系统进行内部控制, 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合理、有序进行。
5. 加强资产管理, 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行政单位的资产是其顺利行使职能, 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近些年来, 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 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倾向, 尤其是一些行政单位违反国家政策, 利用单位资产盲目进行经营活动, 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影响了行政单位的正常运行。有的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 配置固定资产的随意性过大, 资金浪费严重。所以, 行政单位必须根据国家相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制定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法,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参考文献
[1]冯宪成.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中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分析[J].黑龙江金融, 2007 (2)
[2]张红岩.强化行政单位支出管理合理调配使用财政资金[J].商业经济, 2003 (9)
[3]刘曼.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中美比较——资产负债表要素比较[J].事业财会, 2004 (2)
[4]肖鹏.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 2010 (4)
[5]罗朝晖.基于公允价值的政府资产与负债计价研究[J].财会通讯, 2007 (9)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2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200010
【原刊页号】4~6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012
【 标 题】“战略思维”与我们的学习任务
【 作 者】郑必坚
【作者简介】郑必坚,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 正 文】
(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作出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论断。他尤其希望新一代政治家具有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重大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
这就决定了面向21世纪的党校,要进行改革,要形成新的教学布局。党中央在2000年10号文件即《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的决定》中,明确地把“战略思维”同“理论基础”、“世界眼光”、“党性修养”共同列为党校的教育课程。这可是党校发展史上一件大事啊!
(二)再深入地思考一下,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为什么要把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作为如此重大的问题提出来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学习不应是经院式的,而应是紧密结合实际主要是当前实际的,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把从战略高度思考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一个极重要方面提到突出地位上来。这就是:在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同正确认识、掌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相结合,同认真研究分析我们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为开创改革和建设新局面所必须采取的重大战略部署相结合,还要同对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趋势的把握相结合。
按照这样的观点思考问题,那就应当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的伟大实践,包括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重要讲话所总结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年的伟大实践,也包括十五大以来两年半的最新实践。实质上正是我们大家都参加了并从中深受教益的,极为生动丰富的理论大课、战略大课和党性大课。只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消化和吸收,那就一定能够使我们对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理解不断深化,在政治上更加自觉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我们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新的更加复杂的斗争中能够从容应对、掌握主动,大大增强新的精神武装。
(三)对当前国际国内重大现实问题上从政治上进行战略思考,作出自己的回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理论的一种应用。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报告中就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能够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毛泽东这段话,是大家都熟知的。紧接着毛泽东又讲:“现在我们党校也要定这个规矩,看一个学生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怎样看中国问题,有看得清楚的,有看得清楚的,有会看的,有不会看的,这样来分优劣,分好坏。”毛泽东在这里,首先是要求我们把说明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理论的根本着眼点。不然的话,岂不是成了经院式的?原著读得再多也没有用!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这里又强调了在说明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而不是就事论事,更不是忽视以至丢掉理论。
所以,“战略思维”同“理论武装”是不可分开的,“战略思维”本身就是理论的一种应用。而且理论学得有无成绩和成绩大小,还要由此“分优劣、分好坏”。这可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明确强调的,我们党校也要定的“规矩”。我们应当记住毛泽东的话。
(四)至于说究竟什么叫“战略思维”,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从多方面涉及到,并且作过许多精辟论述。其中讲得最为明白透彻,而且同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结合得最为紧密实际的,还得数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正是这部著作,经过历史的检验,已经成为我们党军事战略学说的奠基著作之
一、政治战略学说的奠基著作之一,还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贡献于整个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关于革命战略问题的经典性著作之一。
在这部著作当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关于战略问题的以下几层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第一层概念,是带总的,就是“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这条基本规定,一下子就把问题的范围明确界定了。第二层概念,是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明确指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这样又把全局和局部这两个不同范围的认识,辩证地连接到一起了。第三层概念,是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的另一侧面,指出“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并且由此进一步提出要注意区分两类局部——“对于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和“不是有决定意义的”局部。第四层概念,是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心上。强调指出:“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要求“指挥全局的人”以至“任何一级的首长,都一定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者动作上。而不应放在其它问题和动作上”。第五层概念是,向全党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郑重地提出了学习和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强调指出“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从而才能“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五)仅从以上这几层很不完全的概述,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中,确实是从根本上、也就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明确回答了,究竟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战略头脑”,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应当怎样学习和掌握这样的“战略头脑”。从1936年到现在这六十几年当中,毛泽东的论述真正是深入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心,以至形成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
(六)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战略思想的过程中、最有成就的,要算邓小平。邓小平理论一个很突出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注意全局。1993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工作就要完成的时候,邓小平这样说过:“不管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在这里都不是从小的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来讲的。”邓小平的这段话,不仅是他作为作者,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集中评价,而且是他作为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一条毕生经验之谈,是他本人全部实践和理论活动最鲜明特点的一个重要概括。
事情就是这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制订和坚持,各条战线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之间关系的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以及国际与国内大局的配合,等等,都离不开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大局观念这一条。而且,大局角度也就是政治角度。邓小平这样说:“经济问题我是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这里说的“政治角度”,同我们前面引述他所说的从“大局”而不是从
小的角度,显然是一回事。讲政治就要讲大局,讲大局才能讲政治。
(七)邓小平理论在战略思想方面的又一个很突出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把大局观念同抓住机遇,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就是如此。尤其是1990年到1992年这两年多、不到三年时间里,也就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最后部分,更为明显。这一段时间总共收进8篇,其中7篇都直接讲到机遇,最后一篇即1992年的南方谈话尤其突出。
我这里仅举三条。第一条,1990年3月,邓小平这样说:“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你看,强调“要用宏观的战略眼光分析问题”,同时又要求抓住机会,及时决策。
就在同一篇谈话里,邓小平还说,对国际形势,“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以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联系到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内外的实际思想状况,这些话真正是切中要害!邓小平就是这样把握大局,这样抓住机遇,这样从战略高度使把握大局同抓住机遇紧紧结合到一起。
第二条,1991年8月,邓小平突出讲了两个“难得”:一个是“人才难得”,还有一个就是“机会难得”。他在这里讲到一个极关重要的战略观念:“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这就是机遇”。“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要研究一下,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
第三条,1992年1、2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抓住机遇问题讲得更加系统和深刻,而且更为展开了。他从历史讲起,他说不搞争论,“不争论就是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所以不争论也是同抓住机遇联系在一起的。这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战略思想。他又说,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那么,经济怎么发展,怎么抓住机会?他接着就讲了上台阶问题。上台阶就是抓住机遇。他说,“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他还由此提炼出一条重大原理: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里多么鲜明地把从大局观察问题,到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把握,同抓住时机这个战略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南方谈话结尾,邓小平这样说:“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邓小平在这里、实际上是把抓住机遇的思想,贯穿到观察当代中国从建国起到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这一百年,这样一个大的战略机遇上面来了。
综合起来看,把握大局、抓住机遇,这两条是邓小平理论在战略思想方面极为突出和鲜明的特点。
(八)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今天,整十年新的伟大实践,体现了我们党在战略思想方面的不断深化和展开。这在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重要讲话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和精辟的总结。尤其是讲话中提出的七个“抓紧”、三个“着眼于”,要求我们全党特别是领导层对“大事、要事”必须思考和抓紧而不要贻误大局和时机;要求我们对今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特别是一些新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
整,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等),要加紧研究并拿出战略思路来;要求我们在巩固前一段“三讲”教育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把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所有这一切,毫无疑问,同时也是对于我们党校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努力。
(九)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实质上是同我们理论武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们的世界眼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我们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归根到底,这也是同增强党性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请试想一下,如果在复杂形势面前看不清全局,看不出可以抓住的矛盾,看不到应当抓住的机遇并有所作为,而是萎靡不振,悲观失望,甚至迷失方向,那还谈得到什么马克思主义,什么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什么坚强党性啊?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解读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与任务;解读
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概括起来可以用明确、集中、恰和公开来表述,这些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教学目标的确定,起到了重要参照作用。也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初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些目标要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导语,这些导语同样明确地指出了教学的目标和学习的任务,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也会结合这些导语,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教学的目标和认为呢?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结合学生实际,确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语文的学习上,用统一的目标标准和任务来要求全体学生,显然是盲目的,我们所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但这些目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一些情况发生了改变时,应及时的调整和变动。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和任务,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个一般性的目标,是对全体学生的一个共性的要求,但是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扩大学习的内容、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等等。教师在调整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知识、信息等多方面的变化。
从教学的评价的角度分析,我们不能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说,是否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还要看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因此,教学的目标的制定要合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时使用的方法,是不是适当,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个动态的评价,更好地发挥出教学目标的效能,教学目标的恰当还表现在结合学生的语言的感受,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重点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在讲读之前,一般都会有几条训练的重点的内容,那么,结合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的切入点,课本中每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传授的知识是很多的,如果老师追求教学目标的完满,惟恐有一点的缺失,是没有多大必要的,在教学中,应该以是否真正领会和理解课文的主要精神,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所谓教材的难点,主要是指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做深入的探究才能学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上,要充分地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是被课文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 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时,训练重点有两条:其一是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方法;其二是理解“议论”在小说中的所起的作用。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分析,第二条就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本学期最重要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议论”这种表达方法,但这个问题却是叫学生理解议论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这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的半知半解,有的对此是完全陌生的。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文分析时,作为重点内容,加大讲解的力度,通读全文,我们会明白。课文的末尾三段正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之处,
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问题找到答案,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三、通过“温故知新”,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总的说来,一般是引导学生在“知新温故”和“温故知新”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所以,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的问题上,要合理地运用好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关系,善于用旧的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或者,是通过对旧知识加以巩固,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知识,就要确立好主要的目标,分清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一味求全是不现实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習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我们教学的一节课中,要有相对的集中的培养和巩固学习习惯,掌握和巩固学习方法的目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明白如何学习,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的特点和性质等等决定了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情感的因素,情感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主次分明地确定情感的目标。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任务,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教学,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正确地确立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温故知新等等手段。这样残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自觉地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再认识[]学科在线2010(1):109
[2]张金玲 李志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考[]初等教育2009(7):53
论师范生教育见习的任务与目标 篇4
教育见习可帮助师范生形成职业意识和明确职业要求, 使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所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的意义有所认识。通过教育见习, 学生有机会亲临教学现场, 亲历教学过程, 处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之中, 学生可亲眼目睹师生的交流方式, 切身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实地吸收教学营养, 积累感性知识, 从而掌握常规教学程序, 了解教学改革情况及教师的素质要求, 了解班主任工作程序、班级管理的内容及班主任的能力要求, 了解相关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该校的教学改革任务和进展情况, 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调查研究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育见习的四大任务
1. 自主研修相关文献
认真研读《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2011版新课程标准》和《小学 (中学, 幼儿园) 教师标准 (试行) 征求意见稿》三份材料, 并结合见习学校实际情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
2. 熟悉见习学校基本情况
通过参加实习学校的见面会和细心观察、诚心走访等手段, 熟悉学校外部环境、发展历史、办学规模、教学条件、办学特色、规章制度等。
3. 课堂教学观摩
全程随堂跟班听课, 做好听课笔记, 对其中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摩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总结出这门课程这一阶段 (或某一单元) 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对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等。
4. 班主任工作观摩
通过细心观察、诚心求教等手段, 随班见习班主任每日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重点观察班主任在晨读、升旗、课间操、放学、班队活动及突发事件处理等环节的工作, 了解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基本任务、工作职责等。
三、教育见习的五个具体目标
1. 认知教师职业
职业认知是指导个体从自身知识、经验出发, 结合环境因素对目前所从事或即将从事职业的评价和评判, 是个人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的基础, 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见习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良好时机, 因为它是师范生走近教师职业的第一环节, 也是培养职前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和能力的初始环节。虽然教师职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但一般来说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自己做学生的印象、停留在旁观者的视角下的认识。而教育见习则应是指导学生以当事者身份、从专业角度来认识教师职业, 包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价值, 领会专业学习与职业需要的关系, 认知教师职业特点, 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 了解教师职业素养标准, 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及社会价值, 还要理智地认知自我, 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与教师职业需求的差异性, 以达到使学生明确目标、内化学习需求、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目的。
2. 学会观察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指以教育为中心, 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几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雕塑、楼道标识、班级文化墙的设计、区角的使用等物质环境, 也包括学校校风状态、学校管理特点、班级学风情况等文化环境。教育见习中师范生应细致观察这些内容, 并思考这些因素与教育的关系, 考察见习学校是如何选择其环境有利因素并将其转化为促进教育发展的能量的。
3. 学会观察分析学生
在见习过程中要通过细心观察、跟踪访谈等方式, 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交往范围、交往习惯、学习状态等。
4. 学会观察课堂教学效果
“观课功”被排在教师“五课功”之首。观课是一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常见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课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 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 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观课是师范生习得课堂教学技能最初级的过程, 是教育见习最核心的任务。之所以叫观课而不是传统的听课, 一是为了明确身份, 即师范生进入课堂是以准教师的身份而不是中小学生的身份, 关注的不应该只是教学内容, 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如教学策略是否正确, 引导是否得当, 组织是否有效, 学生有何反应等。二是因为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 要求观课要带着问题进课堂, 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见习师范生而言, 可关注的问题很多, 包括教师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课堂教学由哪些环节构成, 怎样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怎样讲解, 讲解是否有效 (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作业) , 是否有效,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 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 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学会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记录是师范生观课的第一手资料, 是师范生有效观察课堂教学效果和思考相关问题的具体表现, 是课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的重要依据, 也是日后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还是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极其宝贵的财富。观课记录是观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 它反映了听课者的观念、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刚开始见习时, 师范生往往不会写观课记录, 或者记下的只是教师板书的东西, 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因为教师板书得少, 师范生在课堂上常常就会觉得无所事事。事实上规范的观课记录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记录, 包括课堂教学各环节内容的设计, 方法的选择, 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见解、困惑与疑问, 还要记录自己在现场的感受和思考。在现场实录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整理总结, 归纳出共性的东西 (如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 等, 以便在实际应用时能举一反三。
总之, 教育见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短短一周的时间, 见习生不需要备课、试教这样明确的操作性任务, 而是强调以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为主, 重视对他人的教学行为的体验。如何开展实践性学习大有学问, 这一周的学习情况如何对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师范生, 都不能轻看这一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马学名.对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思考[J].青春岁月, 2013, (5) .
[2]李娟, 王燕, 崔鸿.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的思考与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0) .
[3]杨跃.师范生教育实习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7) .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5
目录
约、上门服务。尽最大限度的吸收和转化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存款目标任务1200万元。
二是贷款营销和不良贷款压降任务:**支行贷款企业客户少,农户贷款需求额小、面广。我行始终坚持既不惜贷也不滥贷的信贷管理宗旨,止10月底我行净投放贷款723万元,较好的完成了贷款营销的全年任务。不良贷款压降方面,今年以来我行外勤人员通过对往年不良贷款的排查,一是联系责任人清收,二是对扯皮贷款进行逐笔落实,三是对有钱不还和担保能力好的不良贷款通过法律程序清收。全年共清收不良贷款166万元(其中核销贷款8.6万元),核销不良贷款926万元。在今后的60天内,我行将做好当年到期贷款的清收工作,继续清收往年不良贷款,做到应收尽收,争取更多地完成不良贷款压降任务。
三是利息收入任务:止10月底,**支行表内、外利息未收回余额20.61万元,已实现利息收入198万元。我们非常清楚实现当年利息全部收回的工作难度,但我们也深知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只要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将任务分解到人,落实到户,发扬钉子精神,就一定能够完成全年收息任务。
**支行
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转变思路、强化措施、保证人员、保证经费,举全乡之力完成土坯房改造任务。具体思路和举措是:
一、改变干部分组模式,进一步明确责任.一是改变只有一个工作组的模式,以村为单位设置四个工作组;二是充实干部力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2名干部,实行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二、深入走访,进一步宣传发动。瞄准对象,不仅动员条件好的人建房,还要帮助困难户建房,对这两类人员的家庭情况做深入了解,有的放矢做工作。
三、科学规划、多点设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工作中引导群众以分散型的小集中建房模式开展土坯房建设。目前,我乡在xx已经各有3户农户有意向集中建房。对这一类相对集中的点,我乡将与挂点单位一道给予硬件上的大力支持。
四、改造户和维修户齐头并进。
由于我乡经济基础较差,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版石镇,据统计,仅我乡xx组共114户人中就有78户在版石买房居住。今年经初步摸底,全乡有近60户人在版石建房。鉴于农村人口逐渐城镇化这一趋势,我乡准备动员更多在家的住c类房的农户开展维修建设。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五项措施”抓好财政工作。
一是严格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在支出限额管理上,实行保(来源:
秘114">好范文 http://../)稳定保运转,严格控制政府机关公用经费超标。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严格财务管理,推行财务公开。强力推进镇、村财务按月公示,按月上墙,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按照“阳光财政”的要求,建立完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财政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财政干部职业道德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树立“朴实、吃苦、感恩”的财政人形象;
五是抓大不放小,建立财政税源登记档案。对规模企业、新上企业、零星税源等进行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全年财政收入1.14亿元的圆满完成。
业及企业改制重组四个方面的项目,做大医药产业,做精葡萄酒、稻米等农产品加工业,做深矿产建材业,做活停产、半停
产企业。二是出台扶持激励政策。重新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发展民营企业、支持项目建设、刺激房地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补助、贴息、科技创新等方式,集聚信贷资金、民间资本,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提升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融资功能,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解决融资难题,做好银企对接及企业诚信建设工作。四是列入预算500万元,专项用于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可研、环评、土地预审、立项审批等前期费用。
(二)落实收入指标不打折,确保实现目标。
一是加强责任落实。签订经济主管局、组织收入部门、各乡镇组织收入责任制,落实各项指标,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税收,保证实现目标。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经常深入企业和乡镇,研究、分析、掌握每个时期的财税形势和税源变化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努力挖潜增收。依法开展纳税稽查评估,以票控税。对酒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开展专项治理,对矿产业、酒业、粮食加工业新上税收监控系统,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欠税问题,做到应收尽收。四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防止非税收入大起大落,遏制乱收、乱罚和虚增财政收入,保持良好的财政收入结构。五是争取资金力度不懈怠,增强保障能力。深入研究把握国家及省财政政策,分析财政走势,牢牢抓住信息,积极主动经常地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保证上级补助资金实现新突破。
(三)保障民生支出不放松,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目标,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全面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解决民生实事。做到及时足额支付现行工资,保付教师拖欠工资,适时、适当提高收入标准;做好医疗卫生、民政优抚、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做好新农合提标和水源地保护工作。二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用奖励、贴息、借贷、担保等手段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加大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提高农民技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加强农村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以农村交通、饮水安全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来源:好范文 http://../)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三是保证各项运转支出。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公检法司办案等支出需要,提高保障各项事业发展能力。四是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五是加强城市管护力度。集中精力支持好城市建设管护工程,加大城市管护力度,提高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
(四)财政监管改革不手软,资金安全高效。
一是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办法,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度,确保将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扎实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力打造阳光财政;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将政府负担的工程支出纳入政府采购,并制定责任追究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
用效益。三是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乡镇经济,壮大乡级财政实力,促进县乡经济全面发展。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面落实环卫保洁全地域覆盖不留盲区、全时空覆盖不留死角、全员责任覆盖不吃大锅饭,全面提升城市的干净度、清净度和美誉度。
在今年全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和大城管考核中,我们将全力冲刺、全力争胜、全力以赴巩固提高目前我区在全市郊区县组的领先位次,努力实现保三争二冲
三、精心设计、精细建设,在美化道路容貌景观上狠下功夫。继续以提升市容景观作为打造精品,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为目标,以**大道、**路、**路、**路、**路等主要道路为重点,加快推进灯光亮化、店招店牌出新、楼宇立面出新、空调外机遮挡等景观提档工程,目前已高标准完成了主城区二期亮化工程,高水平完成了主要道路沿线207户店招店牌出新工程,高质量建设了18处景观围墙,高效能推进道路景观立体出新工程,我们将继续突出规范、突出创新,全力推进立体出新,将楼宇立面、广告设置、店招出新以及亮化美化同步实施,做到改造一条线、带动一大片,全年确保完成创建4条市容景观路、2条户外广告示范街的目标任务,努力打造个性鲜明、文脉清晰、底蕴深厚的城市景观,不断提高城市的美誉度。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化招商引资上狠下功夫。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引进******工程有限公司、*****广告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完成税收36万元;在谈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预计十月份正式启动。下一步,一是对照税收任务,按照“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充分
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性,实行全民动员。二是抓住市、区大部制调整机遇,争取项目、争取资(好 :..)金,结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相关要求,争取投资、咨询等类别的企业,提高招商工作效率。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服务来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为投资商提供一个良好、诚信、和谐的环境,确保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的机遇蕴含新的希望,新的起点承载新的跨越,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创新驱动、攻坚克难,创先争优、负重实干,以一流的精神、一流的举措、一流的业绩,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昂扬的工作状态、强力的执法作为、有序的日常管理,努力践行“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满意”的承诺,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化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继往开来,再立新功。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全旗XX目标任务分解暨八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表态发言 表态发言 表态发言 表态发言
完成目标的表态发言
目录
老大拒绝听父亲的话,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坐下来想了想,就懊悔自己的行为,他想:“我错了,我不该违背父亲,我虽然说不去,可是我还是应该到葡萄园工作的。”
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园去,使劲的工作,藉以弥补他的过失。这时父亲又去找小儿子,对他说了同样的话:“儿啊,你今天到我葡萄园去工作。” 小儿子一口答应:“我去,我这就去。”
可是过了一会儿,小儿子想:“我是说过去,可是我并不想去,你以为我会在父亲的葡萄园里工作吗?才不呢。”
过了几个钟头,父亲到葡萄园去看,不料,竟发现老大在葡萄园里拼命的工作,却不见小儿子的踪影。
我问各位:“这两个儿子,哪一个照父亲的话去做了呢?” 是的,是大儿子。
没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胜于言,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故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很精彩,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大学很精彩;人生有目标、有理想很美好,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很美好.所以,为了自己的大学更精彩,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更美好,我们必须要:付诸实践,马上行动。
当你有理想时,告诉自己——马上行动,于是你去做; 当你有困难时,告诉自己——马上行动,于是困难被你克服; 当你不开心时,告诉自己——马上行动,于是变得积极; 当你想放弃时,告诉自己——马上行动,于是你又充满激情; 当你有目标时,告诉自己——马上行动,于是目标可以变成现实。
在追逐目标的路上,踏着勤奋,背着积极,带上踏实,努力迎接成功的黎明。
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我认为此案例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分析得很透彻、切合实际。
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评析
1、对《加、减法的笔算》一课教材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还有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重难点的分析都比较到位。
2、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条理清晰。
3、教学目标的分析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教学目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人员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
5、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比较符合小学二年级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并在教学中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更加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议:由于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
优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应该把“能认真、正确书写竖式的格式”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且他们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对教学内容的评析
在《加减法的笔算》中,教师对内容、定位、这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及重难点把握的比较准确,把教材吃的比较透彻,应该是研读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师用书,并作了充分的准备的。
三、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与评析
在《加、减法笔算》案例中,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学生特征分析,教师分析了学生的起点水平、能力基础(分析的 建议:由于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如不抄错数、数字规范、相同数位对齐、不忘记写得数、及时进行检验等及良好品质的培养的细节。例如可以添上:“能认真、正确书写数字及竖式的格式;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法则;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标制定、执行、考评》中的
2、在主要成果领域内才设立目标;
3、常规任务不纳入目标管理;
四、要将目标管理运用于全体: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全员参与,让每个员工都有责任感,就是将实现企业总目标的行为,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通过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总目标。
五、要让员工“加入”目标:也就是让员工清楚了解企业总目标,把企业总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六、作为一个优秀员工在目标管理中应具备的素质:(有以下6点)
1、知道别人对他的期望;(能够他自己做事时负起责任来)
2、知道自我的期望;
3、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
4、知道从哪里获取帮助;
5、经常对照目标来衡量自身的表现;
6、赞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有好的机会,自己没有这样的实力,也是没有用的)
七、目标要以数字说话
没有数字的目标就不叫做目标,而叫目的,目标必须用数字来衡量。
现在的企业管理大都趋向于精细化管理,也就是用数字说话。比如说“麦当劳”餐厅,他在每个卫生间门对面的墙上都贴有一幅字,卫生间每15分钟打扫一次,再比如,“沃尔玛”他要求每位员工遇到顾客微笑时,都必须露出8颗牙齿,这些都是以数字说话。
所以,我们今后在制定目标时,要具体化、数量化,少用形容词,要简明扼要:比如说我们在制定来年的销售目标时,就不要说“加大销售力度”,而应用“每月增加销售100万,回笼80万”这样的具体数字来说明。
八、目标制定必须符合smart原则(是目标制定最基本的一个原则)s——明确的,具体的(不能用形容词,要用动词,要用具体数字说明)m——可衡量的
a——可接受的
r——现实可行的(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t——有时间限制的
九、制定目标的步骤
1、理解总目标,并向下传达;
2、制定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
3、检验目标是否与上司目标一致;
4、列出因难与阻碍,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5、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合作对象和外部资源;
6、确定目标完成日期,并书面化。
十、目标管理卡的填制
目标卡的台头包括姓名、部门、职务、考核、时间等5个项目; 目标卡的内容包括目标次序、目标项目、完成标准、完成进度、采用措施、所需条件、实际结果、自我检查、领导考核等9个项目。
目标卡的填制,有利于领导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和考核。
十一、目标体系图的建立
目标体系图由总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构成(总目标只有一个,总目标又分若干个部门目标、每个部门目标又分若干个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的最高境界:上下贯通、左右呼应,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协作,是目标管理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工作目标的制定的一些浮浅认识,存在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的各具体教学目标,都不是孤立的,在实践各具体教学目标时,应该 将其放到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来确定其地位及价值。
因此,“教学的 艺术在于:
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为必须分别并按某种顺序达到 的组成部分。教授任何一种事物,便是在向着终极目标前进时,一面 记住所要达到的最终模型,一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教学目标的
系统性与可分解性是辩证统一的。3)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教学目标系统内部的各具体目标并非都处在一个层 面上
而是层级分明、连续递增的。教学目标系统内部的各具体目标 并非都处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级分明、连续递增的。较低层次的教 学目标是较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分解或具体化,较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实
现以较低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1 / 3 都要遵
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级一级地向上发展。当教学达到了某—目 标时,便为实现高一级的目标打下了基础,并向终级目标逼近了一步。
越过较低层次教学目标而直接实现较高层次的目标. 是不现实的、难
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可行性
可行性指教学目标须清晰、明确、具体、可行 有利于其在实践 中顺利达成。经验表明
人们在确定和实现目标时 除了考虑目标的价 值外
还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一般说来,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有利于其在实践中顺利达成。经验表明:人们在确定其 实现目标时,除了考虑目标的价值外,还要考虑目标实现的概率。若 达成的可能性很大,且易于操作,就会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使目标 的潜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若目标笼统且难度很大,达成的概
率微乎其微,人们便会望而生畏、知难而退,目标本身也便失去了应 有的价值。因此,一种正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灵活性
灵活性指教学目标可以因校、因班、因课制宜 由教师根据具体 教学实际编制
内容和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弹性以便灵活掌握 获得最
佳成效。它是由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 同时为教师创造性开展教
学提供了机会。教学目标可以因校、因课、因班制宜,由教师根据具 体教学实际编制,内容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以便灵活 掌握,获得最佳成效。教学目标的灵活性.使对它的编制工作成为— 种艺术。
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是由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 同时它又
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机会。具有灵活性的教学目标,对于更好地适应(版权归好:..)学生的学习持点,使其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获得相
应的身心方面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最后,在这里强调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生成性。教学目标虽然是
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僵 死的,而是对教学结果有个大概的预测框架内保留有一定的生成空间。教学过程是具体的、鲜活的,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有很多种预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这也正好是教学目标的生成的过程。推荐相关文章: 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团队目标的树立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目标的重要性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6
关键词:节能 单位GDP能耗 产业结构 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02-02
随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能源消费也迅猛增长,错峰用电已经成为常态,气价、油价不断高升。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香洲能源消费现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循环、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应对节能降耗目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强香洲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对顺利完成香洲区乃至珠海市“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总体上看,香洲区委区政府按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要求,围绕节能降耗计划目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深入挖掘各领域节能潜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创新,通过紧紧抓住重点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效。单位GDP能耗水平较低,2010年仅为0.402吨标准煤/万元,低于珠海市(0.560吨标准煤/万元)的水平,也低于其他行政区。从产业结构来看,2011年末,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53%,二产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经达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二成的比重,处于产业链较高层次。表明香洲区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成效显著,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
1.第三产业能耗和居民消耗占据全社会能耗的近七成。香洲区作为珠海的主城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2010年数据资料来看,香洲区第一产业能耗占比重不到0.2%,可忽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能耗的比例占全社会的不到三成,而第三产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47%,居民生活用能则占了二成。按照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结合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降低第三产业和居民的能源消耗对区节能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
2.规上工业能耗居全市各区最低,重点行业和企业用能在工业领域举足轻重。2010年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已经降到0.2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市0.832吨标准煤/万元。2011年,香洲区规上工业企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达15%。规上工业等价值能耗同比增长0.69%,比工业生产增速低12.7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2.44%,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消费量最大的5个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五大产业。能源消耗品种主要为天然气和电力,分别占能源总消费量的43.2%和32.57%,还有部分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热力等能源品种。2011年全区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2家,其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3.28%,而消费的能源却占规上工业综合能耗的77.68%,重点行业和企业用能在工业领域中举足轻重。
3.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大。2011年,全区全社会用电48.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9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用电量24.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1%,其中工业用电量24.07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量的49.7%,增速为9.74%。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3.44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量的27.8%,增速为6.7%,香洲区作为珠海的主城区,居住了大量的人口,目前居民用电量为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9%。用电增速高,发电企业就要多发电,发电耗能就要多。香洲区目前虽然只有一家发电企业,而且该企业近几年被作为重点耗能监控对象在节能减排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原来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燃料油,现在已经使用了环保高效能源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尽管如此,但是发电所耗用的能源天然气折合标准煤后竟然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四成还多。如果能有其他低碳发电方式替代火电,香洲区的能耗状况必然大为改观。
二、“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珠府〔2012〕15号)要求,我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须由2010年的0.40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0.321吨标准煤/万元,“十二五”期间总体降幅20%,年均下降4.36%。在市节能考核联席会议办公文件中给香洲区下达的“十二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目标任务是35%,年均下降8.26%。针对目前状况,基数低,任务重,香洲区的节能降耗形势丝毫不容乐观。
三、应对节能降耗任务的对策
1.抢抓发展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以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被喻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香洲区作为珠海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现有服务业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还不强大。面对发展机遇,要强化落实《关于珠海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的第三产业,有力推动“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使香洲中心城区成为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业集聚地。(2)引导与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2012年推出的《珠海市香洲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根据香洲区实际情况,将重点扶持发展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信息产业。这些产业企业都具有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香洲区的东信和平和金邦达保密卡有限公司都属于国家扶持和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1年产值合计达到15.07亿元,同比增长11.76%,单位产值能耗是全区平均产值单耗的一半。香洲区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广通汽车企业,2011年总产值同比增长1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41%,企业全年的产值能耗强度远低于区平均水平。应在财税金融信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抓住跨越发展良好的契机,分享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盛宴。
2.在各领域实施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新能源产品。在高铁上海站、南京南站,停车雨篷等建筑都采用了光伏建筑一体化,除了供应本身用电外还,有部分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供电的来源。香洲区也可加以借鉴推广应用到合适的领域,比如正在兴建的轻轨延伸段。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利用的投入,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继续开展财政补贴推行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惠民政策。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对耗能高的落后生产设备和产品要及时淘汰,力争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有效降低工业和其他领域的单位能耗水平。
3.继续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监测考核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增长。开展重点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的节能降耗管理,是降低工业能耗水平和万元GDP耗能水平的关键。根据香洲区实际,对被列入考核的重点用能单位,明确提出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与指导。区委、政府仍应严格高耗能和高污染项目的审核或备案,强化政策引导,抓紧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
4.加强节能降耗宣传工作,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加强媒体、文化、宣传等部门对节能环保的报道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那些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现象,宣传节能的典型。政府部门要率先实践绿色公务,政府采购的办公和照明器具都首先选用节能的设备和产品。组织开展以节能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节能的社会氛围。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要我节能变为我要节能”的自觉行为。
四、关于能源问题的战略思考
1.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研究与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增加,香洲区目前和将来都会面临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能总量增长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节约用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长远来看,可行的途径是将新建筑按照节能建筑设计,把未来出现的建筑变成低碳建筑。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加大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2009年出台的《珠海市建筑节能办法》中的42条要求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十二层以下住宅建筑,建设单位应当为全体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对十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鼓励配置,在法规性建筑节能进程中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得益于节能建筑的推广,珠海能源紧张局面才得以改观,也才与大规模拉闸限电擦肩而过。但就香洲区目前的新建住宅来看,很少低于十二层的,这就意味着香洲新的住宅建筑很少会提供太阳能热水系统。这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于节能减排,将会大打折扣。当时制定的办法相信考虑了传统太阳能技术的局限。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创新,打破了传统太阳能只能安装在平面屋顶的局限。全楼层可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也应运而生。相关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制定完善新形势下的节能办法。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材料相结合,使得未来的大型建筑实现电力自给,为企业、政府、公共设施、夜景美化景观照明系统等的供电,广泛地应用于交通、通信通讯、大型停车场充电站等领域,还可以在用电高峰期向电网供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必将对促进我区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大战略价值。(2)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实现双赢。要求政府与企业必须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在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之间以及园区内的合理循环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规划和发展资源回收产业,对于企业来说,关键要延长产业链,鼓励扶持发展环保型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进节能减排,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使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推动区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各类高端科技人才。要推进节能降耗,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的能力。一方面要求企业更换技术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节能降耗设备的安装、使用,都迫切需要一批专业科技人才。要高度重视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托珠海各大高校,搭建企业与高校联合的科研培训平台,培养各阶梯人才。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节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家节能工作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招揽国内外掌握各类创新技术的高级人才。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区能耗控制任务十分繁重,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又要将总能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节能降耗意识,强化措施,重点狠抓落实降低能耗。展望“十二五”节能任务,在目前核算制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倡导全社会节约用能,让节约用能深入民心,降低全社会用能的增速将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卢海红.香洲区应对节能降耗任务的对策与战略思考.中国城市经济,2012(1)
2.低碳战略成立房企共识.中国低碳发展网,2012.7.17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7
1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和任务型教学
1.1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组提出来的, 是由三个分理论和一个教学设计组成的。三个分理论包括:智育目标论、知识分类学习论和知识分类教学论;一套教学设计技术以新教案规格为中心。智育目标论中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智力三个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地审视, 进行了更新。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这两种知识在人脑内存储、激活和提取的方式不同, 自然而然他们的作用也不同。而技能又分为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两种技能相互作用, 共同协作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知识与智力统一起来, 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它就是智力发展的过程, 只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技能也就能得到提高。
1.2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Krashen的理解性输入 (1982) 和自然教学法 (1983) 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学的理念和原则。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 通过执行任务, 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使他们能够在任务的实践过程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 从而完成对目的语的学习。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力求以任务驱动, 以某个实例为先导, 进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学和做, 掌握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有些学者将所有的课堂活动, 小到简单的句型操练, 大到复杂的集体课堂活动都看成是任务。任务包括了目标, 内容, 程序, 输入材料, 教师与学习者的角色, 情景这六个元素组成。
2 任务型教学模式
作者结合Jane Willis的三步式任务型教学模式, 提出“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先将任务型课堂教学分成三个步骤:前任务, 任务周期, 语言点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 用已经掌握了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 再对任务中涉及到的语言点进行学习, 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如图1) 。在对任务目标进行分析时, 也需要对任务的教学目标按照学习结果类型进行分类, 一般现行的知识分类都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体系为基础的, 综合考虑加涅的学习成果分类以及相应学科的地要求, 从陈述知识、技能、策略和情感态度四个方向对英语知识进行分类 (如图2) 。
3 任务型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作者通过自己所教的英语课程实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任务教学型外语教学实验。为了进行实验对照, 作者拿另一个班, 性质, 人数 (60人) , 学生基本素质相当的一个班实行传统教学法作为参照对象。
3.1 对照结果
从表1来看, 传统教学与任务型教学实验整体上来说差表1传统教学班与任务型教学班比较异不大, 但利用任务型教学后最低分下降了很多, 而人数也增加了。从平均分来说, 实验后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从分数档来说也是很明显的。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三个段的平均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90分以上和80-90分段的提升较大, 而80-90分段的提升最为明显, 人数和均分都有很大提高。若将80分以上定义为优秀, 60-70分段定义为中间成绩, 60以下定义为低分段, 那么优秀的学生比例和分数的提升均较为明显, 中间段的成绩变化不大, 低分段成绩下降显著。说明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 适应性也比较强, 因此成绩提高较为显著, 而成绩比较低的学生原本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太牢固, 对任务型教学的不适应性表现的较为明显。
3.2 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心得
主动积极参与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来的, 处理任务的领导者或组织者的同学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生英语的热情, 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成就感, 个体表现比较突出。而那些本身对英语学习就没有主动性, 基本差点的学生对于任务的细致化以后产生了排斥的心理, 有放弃的趋势。对于大部分原来成绩平平, 积极性一般, 没有多少方向性的同学感觉任务型教学给他们下达了比较明确的任务, 在任务的摸索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鼓励, 有了很多的成就感, 增加了很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学习的目标性更强, 学习环境更加活跃。
作者认为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外语学习兴趣, 最大的受益群体是中等成绩的学生, 让整个班级氛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教师来说, 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很多, 对于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收集和准备, 教学材料的筛选都加大了挑战。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 网络搜索的能力, 多样化知识手段的使用都要求高了很多。
4 总结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各类研究者都在研究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各类层次的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然不突出。任务没有跟知识分类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任务的定义和小任务的确定与个体教师的差异比较大, 现在我们提出基于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的任务型教学。并且也通过实验得出较好的实验结果。这种任务型教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知识分类的科学性、可行性;英语知识分类要与教材的内容相关但又不忘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 自觉性学习的培养, 英语语言背景的培养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与目标导向的确定也是密切相关, 我们要围绕目标导向, 来实施知识点的分类, 时刻紧记目标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参考文献
[1]丰玉芳, 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6) :35-38.
[2]李广凤.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8) :69-71.
[3]郑敏, 陈丽君.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1 (6) .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8
确定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依据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粮食安全系统。中国仅用世界10%的耕地, 生产了世界18%的粮食、27%的肉类、3%的奶和43%的禽蛋[1], 已经解决了持续数千年的粮食短缺问题, 建立起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粮食安全系统。其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381公斤, 接近于FAO提出的粮食安全的基本标准, 即, 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 (即粮食消费安全) 。其二, 粮食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1985年以来, 有九年粮食净进口量为负值, 多数年份净进口量占当年消费量的比重在1%~2%。进口量最多的是2004年的2 998万吨, 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5.03%。其三, 粮食储备和周转库存充裕。目前, 中国已经建立了中央、地方两级粮食储备制度。此外, 商品周转库存也比较充裕。根据笔者的测算, 如果包括农户储粮, 全社会粮食存量超过3 000亿公斤。粮食储备率在60%左右。
2.长期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尽管总体上近期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 但从长期来看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安全隐患, 主要表现在:其一, 资源供给隐患突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平均的40%。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 185立方米, 相当于世界平均的27%。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若不采取重大措施, 资源、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其二, 粮食单产水平难以有跨越性提高。在1990—2001年的12年中, 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仅为7.5%, 年均递增0.6%。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常规技术的增产效应逐渐减弱, 如果没有重大的科技创新, 粮食总产量很难再上新台阶。其三, 粮食总需求将持续增长。尽管近年来口粮消费的下降对稻谷等的需求会有所减少, 而肉、禽、蛋类消费的增长对玉米等饲料用粮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迅速发展, 推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这类企业的用粮需求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产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其四, 粮食区域和品种结构失衡问题日渐显现。粮食品种失衡主要集中在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品种上。基本趋势是南方稻谷和玉米供应趋紧, 北方小麦自给率提高, 玉米剩余量增加。粮食区域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 缺粮省的个数继续增加, 余粮省的余粮总量将会减少。对粮食综合流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粮食安全受国际环境影响日益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中国粮食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国外粮食产销形势和相关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一, 粮食进口压力在持续增加。由于中国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下, 成本还在不断攀升, 在国际市场价格压力和国内供不应求情况的影响下, 进口压力在不断增加。其二, 一些国家的粮食政策会影响到中国。美国2004年出台的新农业法案大幅度增加了农业补贴。欧盟也采取了应对措施, 欧盟和美国分别只有600多万和300多万农民, 每个农民获得的补贴都在1万美元以上。这种对农业的巨额补贴政策, 会对中国粮食生产带来冲击。其三, 汇率变化也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汇率变化对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汇率贬值导致粮食生产所需的进口生产资料 (化肥、农药) 等价格上涨。推动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和粮食价格上涨。二是由于汇率贬值使进口粮食价格相对提高, 导致对国内生产的粮食需求增加, 加大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缺口。
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确定
1.粮食供给目标。供给目标是粮食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其基本含义是:粮食供给能够满足全国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 实现粮食供求平衡。这种平衡包括总量品衡和结构平衡。总量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粮食供给总量与该时期其粮食需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平衡是指粮食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 还包括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地区结构之间的平衡。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供给的目标并不等同于产量目标。粮食供给总量应由本国生产和进口两部分组成, 粮食供给目标的实现应积极利用粮食对外贸易。
2.粮食流通目标。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体系既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的前提, 又是粮食安全应急保障的需要。粮食流通目标的基本含义是: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的基础上, 着眼于完善布局、改善结构、提升功能, 建立起功能匹配、设施先进、调运灵活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在全国形成粮食生产—运输—储备—加工—销售有机连接的粮食产业链;构筑铁路为主、公路和水路为辅的运输通道, 贯穿散装为主、包装为辅的全国粮食走廊;形成功能完备的粮食市场体系, 完善粮食批发市场, 规范粮食期货市场, 逐步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全国统一的粮食流通大市场, 降低粮食物流成本, 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3.农民增收目标。收入预期是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农民只有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才能扩大供给。农民的收入预期不好, 政府的安全供给目标已难以实现[2]。农民增收目标的基本含义是:确保农民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补偿, 不断提高种粮农民收入, 使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近年来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农民收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3]。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通过不断完善粮食直接补贴、保护价收购和各种生产补贴政策,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含义是:协调粮食生产与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 减少资源破坏与损耗,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再循环系统, 达到资源、环境与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整体良性循环, 为未来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自然资源隐患是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 粮食生产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支撑;另一方面, 粮食生产又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形成影响。不当的生产方式会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而自然资源及生态的破坏又影响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资源永续利用应该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粮食安全的制度战略分析
(一) 粮食安全制度战略的内涵界定
制度战略 (institutional strategy) 的概念近年来提出。Greenwood和Hinings对组织和制度背景进行了研究, 认为制度理论可以为理解组织战略和制度背景之间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Lawrence将影响和改变制度环境的组织活动方式定义为制度战略。一般认为, 所谓制度战略是企业在进行资源竞争过程中与制度结构管理相关的活动方式, 是与制度、规则和标准的形成和转化相关的组织活动方式[4]。这些制度、规则和标准可以对行业以及组织领域的结构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 粮食安全的制度战略是指为了以合理成本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战略决策、采取的资源配置途径以及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对粮食产业链的资源进行分配的模式, 制度战略既包含通过制度化而稳定现存的成本配置行为和活动方式, 也包含那些非制度化的活动方式。制度战略既影响有关粮食安全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活动, 又影响有关粮食安全价值观和理念的活动。研究粮食安全制度战略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所进行的资源投入和配置提供基本的行动方针。我们选择了粮食产业链整合战略、建设性成本的重点配置战略、体制成本抑减战略、控制产量与适当增加进口并举作为四个基本战略。
(二) 粮食安全制度战略的构成
1. 粮食安全价值链整合战略。
粮食安全价值链整合是指将价值链的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得各环节协调互动, 产生协同效应和提高资源聚合质量, 从而降低粮食安全成本。粮食安全价值链是指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群, 包括为粮食生产作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粮食种植等中间产业部门;粮食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粮食安全价值链体现了粮食有关各产业之间以及与外部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 即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 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
粮食安全价值链整合就是要将被人为割断的粮食安全价值链的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合理连接和协调运行。通过整合解决以下问题:其一, 整合粮食产业链的形态要素, 实现粮食物流的整合、信息流整合、价值流整合和生产经营主体的整合。其二, 整合价值链的时空分布, 实现空间上的价值链整合、区域内的价值链整合和跨区域的产业链整合。其三, 整合产业链微观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 形成合理价格机制、利益调节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整合使粮食安全价值链的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使得粮食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为降低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创造条件。
2. 建设性成本重点配置战略。
这里所说的建设性成本是指对中长期粮食安全保障具有关键作用的支出和重要的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成本。建设性成本重点配置战略的基本思想是:粮食安全成本的配置不能追求在粮食安全价值链所有环节的平均分配和面面俱到, 而应实现对粮食安全关键环节的重点支持。对粮食安全和粮食供给能力影响最全面和直接的, 是粮食综合供给能力[5]。而粮食综合供给能力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的结合体。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粮食自然风险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在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政府采取了根据农业形势进行“相机抉择”的投入政策。这种做法应该改变。应通过制定稳定、规范的农业投资政策,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分工, 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是由中国粮食供求地区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错位分布, 粮食库存集中在少数省份。全国缺粮省份2003年达到18个, 只有具备较强的粮食综合流通能力, 粮食从生产或储备到消费的通道通畅且通达时间较短, 粮食安全风险才能得以化解。因此, 今后一段时期应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成本重点予以配置, 逐步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并形成可靠的科技支撑体系, 使粮食安全的战略环节得以不断强化。
3. 体制成本持续抑减战略。
成本抑减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方法以降低各项成本的措施[6]。粮食安全战略成本抑减是指通过分析粮食安全成本链上各个环节成本配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以确定降低成本的方法与途径的活动。粮食安全战略成本抑减不是一项为应付当前出现的财政支出能力不足问题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而是一个提高粮食安全成本利用效率, 在必要和可能的环节降低成本的持续过程。笔者认为, 在粮食安全价值链上抑减的成本项目是体制缺陷带来的成本,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直接经营粮食储备的体制成本。长期以来, 政府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委托—代理制度的设计导致了较高的体制成本。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不管是在粮食收购环节、批发环节, 还是粮食对外贸易, 多元化的粮食经营主体已经形成, 但是, 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直接经营粮食储备的做法并没有改变。笔者认为, 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 使粮食储备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逐步实施粮食储备代理经营招标制度。逐步改变由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直接经营粮食储备的办法。由政府委托中标企业代理粮食储备, 不论国有粮食企业还是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 都可以参与招标。政府作为委托方支付代理费用, 仓储企业因承揽储备粮保管业务而获得相应的储备费用。
战略成本抑减的另一个方面是过高的粮食储备成本。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国家储备粮目标错位有直接的关系。从国家粮食储备运行的实际情况看, 价格支持和稳定生产者收入日益成为专项储备的主要目标, 使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偏离保障粮食安全需要而出现错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将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近年来, 国际上出现了减少国家储备规模的趋势, 各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政府储备的规模, 对国际市场和社会储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根据笔者的测算, 中国目前的粮食储备规模是合理储备规模的5倍以上, 因此, 降低粮食储备规模是降低粮食安全成本的重要途径。
4. 适度增加进口的战略。
在国内粮食生产处于比较劣势的情况下, 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意味着支付较高的粮食安全成本, 相当于牺牲部分经济安全来保障粮食安全。为了选择成本较小的供给模式来实现粮食安全战略, 应该采取控制产量与适度增加进口并举的战略。
适当控制粮食生产总量, 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张平衡状态, 对缓解粮食生产和流通中的众多矛盾具有积极的作用[7]。这是由于, 较高的自给率是以恶化环境、牺牲经济和社会福利为代价的。适当控制产量有利于减少盲目追求产量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的环境代价。对于资源匮乏环境脆弱的地区,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尽管暂时可以增加产量和消费量, 但随之带来的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迅速下降;在总面积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 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也跟着下降。过度开垦必然在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同时造成单位产品成本的上升和农民收入的下降, 从而限制了它通过市场交换取得食品补充供应的能力[8]。因此, 适当控制产量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笔者认为, 有必要实施“存量立足国内生产、增量面向国际市场”的粮食安全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以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前提, 保持每年粮食产量大体上稳定在当前规模 (存量) 不变, 通过逐年扩大粮食进口规模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在粮食产量大体稳定的同时, 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增加生产保证口粮供给的比重, 降低用于工业用粮的产量, 形成立足国内确保口粮供给, 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工业用粮缺口的格局;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条件允许情况下, 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粮食贸易依存度, 将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需求总量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笔者认为, 小于10%的粮食贸易依存度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还可以缓解国内粮食增产的压力, 降低粮食安全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宏广, 等.中国粮食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91.
[2]赵昌文.农业宏观调控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100.
[3]柯炳生.中国农业经济与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198.
[4]张泳.制度理论及中国电力行业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139.
[5]姜长云.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若干思考[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 2004, (10) .
[6]王志彦, 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315.
[7]鲁靖, 许成安.构建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 2004, (8) :31.
集团战略与多元化经营目标研究 篇9
企业由于经营环境、拥有的资源、自身能力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 因而其多元化的动机就不同。总的说来,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如下图所示:
一、战略性——战略性行业转移目标
当企业从事的现有行业处在衰退期阶段, 企业为了避免“死亡”, 就必须进行多元化经营。这种情况下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战略性行业转移, 即通过进入新的行业, 企业逐步从现有行业中撤出, 并将“生命线”建立在新行业领域中。
实现战略性行业转移目标的多元化经营以现有行业衰退为充分条件, 其结果有两种:一是进入新行业后, 企业同时在原行业和新行业领域经营, 但原行业比重逐渐下降, 而新行业比重逐步上升;二是进入新行业后不久, 企业彻底放弃原行业经营, 集中资源来经营新行业。
二、战术性——战术性发展目标
这是与战略性转移相对的战略目标, 其特征是:
1. 可选择性。
即其战略目标可为也可不为, 而战略性转移目标大多是无选择性的, 否则企业将会进入“死亡期”。
2. 局部性。
企业为实现这个目标的资源投入相对其总量而言是较少或很小的;而战略性转移的多元化经营则是资源投入较大和很大, 具有全局性。
3.“不以成败论英雄”。
这类经营活动成功最好, 但即使失败了, 对企业总体的影响也不大;但战略性转移是“只以成败论英雄”, 必须成功而不能失败, 一旦失败将影响企业总体的命运。
三、范围经济——“2+2>4”目标
范围经济, 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个行业时, 会产生比单一行业经营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即通常所说的“2+2>4”的效果。这类经济效益产生的原因在于诸行业间资源的依存性所决定的“相乘” (或称为“协同”) 效应以及企业内部具有未利用资源的客观性。
范围经济作为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 往往是由许多子目标所组成的:
1.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装备能力。
2. 充分利用原材料和副产品。
3. 共享技术, 以节约研究与开发费用。
4. 利用企业已建立的品牌形象和销售网络, 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费用。
这类多元化经营活动的典型行业是石油化工、普通化工、冶金工业等。这些行业的企业一体化程度较高, 垂直链较为完整, 因此决定这类行业的企业较为容易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实现范围经济的战略目标。
四、核心能力——提高或获取目标
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企业不可能仅凭有限领域内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客户更需要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必须开展其核心领域以外的产业, 通过多元化经营提供多元化的一揽子服务, 最终加强其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经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现有核心能力在新行业领域的运用来提高核心能力水平;二是从新的行业领域获取新的核心能力, 再将现有的和新的融合为一个整体来提高核心能力。当企业尚未拥有核心能力, 但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范围时, 企业也可将获取核心能力作为多元化经营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及经营活动的展开应该考虑到企业现在经营行业与新行业的关联程度。一般而言, 关联程度越高, 其获取核心能力的目标实现的成功率就越大。同时, 新行业的选择不应超出设定的核心能力存在的行业领域, 否则, 获取核心能力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五、风险性——分散风险目标
当企业现经营的行业由于市场、技术等变化导致经营风险加大时, 企业通常采取多元化经营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标。
如何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呢?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新行业的选择, 但是我们要注意行业间的关联性。
很多研究证明, 多元化经营与风险的降低没有直接关系。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造成的安全感往往会引起心理疏忽, 同样会使鸡蛋全部被打破, 有时还不如全部放在一只篮子里再全力以赴看住篮子的效果好。认为“多元化经营一定可以分散风险”是不正确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事和从事什么样的多元化经营。
六、成长性——加速企业成长目标
这一目标强调的是企业资产、经营和盈利规模的扩大, 而并不赋予企业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在这一目标下, 企业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本运作介入到高成长性的市场, 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当企业现有市场容量达到饱和或产品竞争力不强时, 企业只有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可实现其成长的目标。而在其他条件下, 实现企业成长目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 国际化、专业化、垂直一体化、多元化等。
七、增长性——培育企业新增长点目标
任何行业都面临一条生命周期曲线。当所处的行业步入成熟、即将衰退的时候, 企业就必须思考两条道路, 一条是通过技术上、市场上、管理上的不断创新, 使行业从一条生命曲线过渡到另一条上升的曲线上;另一条道路是将企业引导到别的新兴行业, 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入。多元化经营目标就是要在恰当的时候, 将企业引入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而脱离原来趋于饱和、衰退的行业。
八、存在性——挖掘企业现有资源和优势目标
这一多元化经营目标是基于各产业间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使得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能拓展到现有产业之外并得到充分利用。各产业之间的资源与优势共享体现在企业品牌、现成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 企业可以把其在品牌、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到其他经营产业, 以规模经济降低多元化经营的成本。青岛海尔过去是一家冰箱制造厂, 如今成功地把海尔这一品牌导入其生产的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电脑等产品上, 发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家电制造商。联合利华凭借其对市场、消费者心理、品牌营销的深厚经验, 以及在应用化学方面的技术积累, 在全球的个人护理、清洁和食品领域都赢得了市场。
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这一战略目标意味着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兼顾内外的:对内, 充分分析和挖掘自身优势并有意识的通过多元化经营使这种优势最大化;对外, 紧紧把握市场机会, 把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自身优势分析是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 不能脱离自身优势而去谈市场机会, 否则企业就偏离了根本的战略目标, 很容易滑入自己毫无优势可言的细分市场。
综上所述, 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 首先应考虑给多元化经营确定合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投资行业的选择, 而且指导着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营和投资方针。缺乏一个合适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 企业在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有限的企业资源将最终被耗散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和内部的冲突协调之中。合适的战略目标才是最好的, 谨以此文与企业管理家共勉。
参考文献
[1]李明玉:《延长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之路》.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2]张宏生等:《经济与统计文献选读》.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8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篇10
1 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和类型
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企业开展财务活动所要取得的效果, 是企业理财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也是作为评判理财活动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对财务管理去深刻的了解和研究, 能够帮助企业梳理管理脉络和企业结构, 对企业的正确财务活动提供支撑, 设置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财务管理目标, 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良好, 企业资金流动顺畅。目前, 财务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总体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1 利润最大化
在经济学领域, 利润属于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所要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活动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 一切的财务活动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这样的观点从过去到现在影响力一直没有减退。
1.2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目的是让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 除了资金之外, 技术、管理等等都属于企业的隐形资产, 这样的资产能够作用企业的发展, 决定了企业前进的动力。
2 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及其选择类型
企业战略离不开财务战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 所以财务战略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所以财务战略要兼顾企业战略和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财务战略将重点放在企业资金的流动上, 而企业活动所产生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情况都会形成资金的流动, 所以财务战略包含资金筹集战略、资金投资战略和收益分配战略三个方面。
2.1 资金筹集战略
资金筹集战略是指针对企业现状, 结合收集的信息对企业环境未来变化的分析所作出预测, 然后制定出资金筹集目标、规模、结构和方式等问题的方案的一种战略, 它从属于总体战略, 以总体战略为依据。筹资关系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和复杂, 所有的企业都会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2.2 资金投资战略
通过方案研究, 找到企业投资目标、确定投资规模, 对资金的组合运用的策略。企业的投资是企业对企业拥有资金的使用, 可以是企业的固有资金也可以是借贷, 主要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顺利的进行经济运行, 达到企业扩张或盈利的目标。
2.3 收益分配战略
收益分配战略是指为了保障企业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将企业运营所产生的利润进行保留以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战略。对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时收益分配的根本, 它充分了利用了价值形式, 企业的收益分配需要满足保障股东利益和企业利益这两个方面。
3 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
3.1 财务管理目标对资金筹集战略选择的影响
在一个企业的状况和环境都是确定的时候, 企业能够拥有的资金总量不是无限的。因为资金不是无限的, 所以企业开展各种活动额时候, 资金的调配和供给就形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资金的需求上, 企业既要保障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又要确保这些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让企业的资金使用的更合理。
3.1.1 筹资目标战略。任何战略的实施都是以制定目标为前提, 资金
筹集战略也不例外, 资金筹集战略明确了企业资金筹措的特征和方向, 能够对资金筹集活动作出一个预测, 成为了筹资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在利润最大化理财的目标下, 资金筹集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企业的正常运营, 保障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满足这两点的前提下, 去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需要企业从减低成本入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确定筹资目标时, 除了考虑资金的成本, 还要将时间价值、风险等等都纳入考虑范围。3.1.2资金来源结构战略。资金来源结构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 对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推动作用, 这是选择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的主要标准。企业最大化的实现, 要结合多个方面来考虑, 企业自身特点、环境、资金的可行性、资金来源结构成本以及风险性, 都是需要去考虑的。3.1.3筹资方式战略。筹资方式战略有几种情况:内部型筹资战略、金融型筹资战略、证券型筹资战略和联合型筹资战略。内部型和金融型筹资战略适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它对闲置资金的充分利用, 使成本下降, 让资金得到释放。当内部筹资无法达到筹资目标时, 可以用金融型筹资战略, 这样的成本低。金融型筹资战略适用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与金融机构合作, 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这样的风险适中, 成本不高。找到最好的资本结构, 以符合企业特点和规模, 让企业的筹资达到目标, 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3.2 财务管理目标对资金投资战略选择的影响
3.2.1 投资规模战略。
稳定性投资战略、扩张性投资战略、紧缩性投资战略都是投资战略的内容。保持目前投资水平的投资战略叫做稳定性投资战略。目地是扩张企业版图和规模的投资成为扩张性战略投资, 这样能够增加企业经营项目和产品, 扩大市场占有量。缩小现有投资叫做紧缩性投资战略。企业大都追求最大化利润, 所以让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是企业所需要的, 一般都会选取稳定性投资战略。3.2.2投资投向战略。投资投向战略分为专业化投资和多样化投资。专业投资指的是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 将重点放到企业的优势项目上, 投资的目的只是针对这些产品或业务的扩张, 提高市场规模, 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和市场结构没有变化。多样化投资是指企业将投资的方向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市场上的不同产品和业务分散投资, 这样的投资对企业的结构和市场结构都会起到改变。专业化投资战略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 所以这样的战略符合企业的要求, 而从风险的角度看,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从理论上应该选择多元化投资战略。3.2.3投资资金密度战略。投资资金密度战略可分为资金密集型投资战略、技术密集型投资战略和劳动密集型投资战略。资金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对企业需要进行投资的方向在长期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 资产的运用是实现这些投资方向的基本要求。技术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企业需要对投资方向在长期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技术, 重点放在技术的研发阶段。劳动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企业需要对投资方向在长期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劳动, 劳动的投入是实现这些投资方向的基本要求。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选择战略目标时要考虑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关系, 从中获得最大利润。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选择战略目标时要考虑企业的特征和方向, 把风险减到最少。
3.3 财务管理目标对收益分配战略选择的影响
收益分配战略涉及了企业的再投资战略, 主要是对企业选择股利政策而制定的财务战略。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股东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潜力都需要考虑到。要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对企业资金的使用倾向于再投资, 将企业的留存再投资, 去减少企业的负债, 减少筹资成本。所以企业会选择剩余股利政策, 将大部分的收益用作企业再投资, 让企业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要让股东对企业投资具有信心。财务投资具有风险性, 所以需要在不同时段对股利分配作出调整。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倾向于这种股利政策。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方向, 现在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重要性, 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方向。针对企业特点, 制定出相应的企业战略目标是让企业良好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从资金筹集战略、资金投资战略和收益分配战略去剖析现代企业财务战略对于企业来说的影响以及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11
[关键词]安徽;体育旅游;区域合作;目标;模式
一、体育旅游概述
(一)体育旅游的涵义
所谓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体育旅游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依托的项目,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与旅游活动共同交织在一起的休闲娱乐活动,具有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功用。旅游者通过参与或者是观赏健身娱乐项目、体育竞技比赛、体育文化交流等形式进行,具有观光型、会展型、休闲娱乐型、民俗型等几种类型。其特点是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健身性、参与性。
(二)体育旅游的发展意义
1.为当下的旅游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当下的旅游开发与规划更加注重人的体验感受,参与性旅游逐渐取代最初观光性旅游。旅游规划者将人本化开发融入到体育旅游当中,旅游者可亲自参与某些健身、冒险或者观战的体育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健美强身,培养身心素质的效果。
2.拉动内需,促进安徽省的经济发展
体育旅游完美聚集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长处,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对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着促进影响。第二、体育旅游业使社会中产生一个新的并且队伍壮大的一个消费群体,有利于增加市场需求使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更加稳定,使货币流通加速,外汇收入也得到了提高,经济水平也可在其作用下提高,还有利于国家税收的进行,对人们找工作也有很好的影响,促进社会稳定。体育旅游对社会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打造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提升安徽省旅游形象
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因其有利于国家创汇的进行对投资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人们就业有利于对外经济的相互帮助和相互沟通。一个规模大的体育活动能给承办者招揽庞大的旅游群体,包括教练、运动员、裁判、记者、官员等,而且会有很多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一)安徽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1.资源现状
2.发展现状
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与所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速度竞争力相比,呈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人文资源与众不同淮河文化桐城文化会文化形成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民俗体育文化,凝聚了很多自然资源,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总和是我国中部的首位是全国的第三位,在竞争方面占据上风。皖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板块成为地区开发的热门。有很多乡镇掌握了时机,采用旅游和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相联结的策略,主要开发对象是“两三一湖”和“天柱山”两个地区。其产物把自然和人文相结合,观赏与体验相结合,有利于改善旅游的产业结构。体育健身竞赛旅游围绕合肥逐渐展开,合肥作为省会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结合比赛和健身逐渐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城市体育旅游圈。
(二)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1.内部优势(strengths)
1)丰富的自然资
2)良好的区位优势
①地理区位:安徽省所处地理位置紧靠长三角经济区,又是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地带,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淮河、长江两大河穿流而过,将安徽自然分为三个区域,皖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安徽省既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又是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过渡带,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便于客商将其产品和技术输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②经济区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性的结构调整,必将推动产业转移。中国亦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38年的努力,沿海地区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面对不断的经济竞争中国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这种结构的调整带来产业的转移,而这种转移的趋势和安徽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等结合起来,就会把这种转移的趋势变成一种实际行动,实践证明这几年来我们安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
2.内部劣势(weakness)
1)体育旅游产业化薄弱,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安徽省目前的体育旅游产品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体育旅游产业链,旅游市场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旅游者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选择面狭小。尚存的体育旅游产品多为单个产品,没有形成区域联合模式的体育旅游整体产品营销,从而导致体育旅游产品品牌效应的缺乏。
2)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率较低
安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初具规模未成气候正在起步状态,体育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山一湖”地区,皖西和皖北地区整个体育旅游业发展缓慢并落后于其他产业,处于皖北的六安市旅游景点有佛子岭水库和天堂寨等,在静水项目和山地越野的开发方面存在着不足。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体育旅游开发方面也较为落后。诸如此类现象导致省内各区域旅游發展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3)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经过广度的开发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深度的开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逐步进入到旅游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要实现安徽省体育旅游的长足和快速发展,必须加快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一流的人才。
nlc202309082248
3.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1)国家政策支持
2015年10月,2015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于山西太原举行。论坛围绕当前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体育旅游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2016年5月中国旅游产业投融资促进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文件,设“全国体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共同组织研制《全国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启动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旅游项目的遴选,有效驱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
旅游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主体,在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利用旅游企业的内外两方面资源,有利于宣传旅游信息达成在网上进行旅游产品的发行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中构建了一个纽带有利于两者的合作互动。旅游电子商务具有个性化服务、无需配送、形式多样、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企业效率等特点。为旅游业及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4.外部威胁(threats)
安徽省体育旅游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是市场竞争者,市场竞争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竞争者,这类竞争者主要由已经成功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地区构成,这些地区具有完善的体育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成熟的体育旅游产业链,市场开拓比较成熟,在整体旅游市场中占较大比重。第二,市场上潜在的竞争者的威胁。安徽省在进行体育旅游战略目标选择上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已经成功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的产业经营管理模式,但对于潜在的市场竞争者,尚不能明确掌握潜在竞争者应对市场的反应模式。
三、安徽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根据旅游系统组织结构示意图可得知体育旅游系统组织结构示意图如下,根据组织结构示意图中的四个子系统的属性从而得知安徽省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化调整
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有资源、客源和交通优势,只有加强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调控,体育与旅游共同合作,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资金方面。一是要依托体育与旅游的专项资金,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保障;二是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吸收各渠道资金融到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提升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
(二)加快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是体育旅游的策划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体育旅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人才关系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因此,对所从事体育旅游的人员来说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安徽省应加 大体育旅游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力度,与高校合作 有针对性地开设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文化课程,培养体育旅游管理、开发、导游等专业人才,为安徽 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加快体育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基础服务接待能力,从而提高体育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信息化建设是体育旅游未来发展成功的重要基础和技术途径,目前全国各地大力施行“体育+互联网”,“体育+旅游”项目,将二者结合成为“体育+旅游+互联网”的新模式。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引导和支持“互联网+体育+旅游”发展,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及体育电商交易平台,从而促进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加速融合提高旅游目的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接待能力,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四)整合营销渠道,拓宽客源市场
根据旅游系统组织结构图可得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由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根据每个市场不同的市场特征设计针对各个市场的营销方式与传播手段。在国际市场方面根据携程公布的《2016年入境旅游趋势分析报告》将开发重点放在中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例如香港、台湾、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中国主要的客源市场。在国内方面根据旅游业的内部分工大力开发旅游景区客源市场,旅行社客源市场,饭店客源市场和交通业客源市场。根据市场主体的差异再对各行业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最优的营销策略。
四、安徽省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
(一)战略目标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迎来重大战略机遇。安徽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应坚持政府的改革引领,坚持市场主导,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协调发展四个基本原则。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使安徽省体育旅游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旅游消费不断扩大,体育旅游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当今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旅游区域合作也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2016年4月9日,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就体育旅游业区域合作发展,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合作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江浙沪皖将共同编制体育旅游区域发展规划,建立长三角体育旅游重大项目库;共同培育旅游市场,组织区域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评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共同打造区域体育旅游品牌;共同宣传营销,創新体育旅游产品宣传形式,提升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安徽省体育旅游主要发展模式为以下几点:
三大板块:皖南国际旅游区、泛巢湖国际旅游区、新皖北区域旅游区。
四条主线:沿江一线、江浙一线、文化一线、红色一线。
五、结论
区域合作是当今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强化旅游区域合作是中国建设旅游强国, 增强旅游竞 争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打造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可以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促进体育娱乐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区域合作。通过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等方式进行体育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实行优惠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体育旅游规律的要求,更有效地克服各地的局限性,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徽省体育旅游又好又快的联动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 何标,刘光启. 对安徽省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及发展前景的分析[J].产业*探讨.2009.09.
[2] 张井水. 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态势分析[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3]赵学功. 区域体育旅游合作若干问题分析[N].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4]余丙炎.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N].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5]杨舒文. 上海江苏等长江经济带11省市联合打造“黄金旅游区”[N].中国日报.2015.10.
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号:201511306004,项目名:安徽省体育旅游区域合作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
战略目标与任务 篇12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叫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学习、生活、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调查、合作和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任务型大纲(task-based syllabus)及其相应教材的出现,任务型学习模式(task-based learning)逐渐得到发展,我国中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其基本教学理念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专业知识,体验专业实操,实践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参与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前厅岗位英语中的实际运用
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将“教学过程”改造成“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培养自我习得。整个过程主要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职业活动为序展开教学。笔者尝试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运用到旅游外语专业课程中,并总结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前厅岗位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一)选取任务内容
经过对三所高星级酒店进行调研,调研人员参与教材的前期规划,选取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酒店英语视听说》,这套教材的实用性很强,且配有光盘,真实情景的视频和课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本书借鉴了澳大利亚职教的成功经验,以口头交际为主,特别注重语言在工作场所的实际运用。除此,教材采用了以实用为中心、够用为度的原则,难易程度适中,操作性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该课程节选了该教材中前厅岗位英语的内容。该课程包含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来自模拟酒店服务的真实的场景,包括Unit 1 Greeting Guests Unit 2 Booking Rooms Unit 3 Receiving Guests Unit 4 Departure Unit 5Making Telephone Calls Unit 6 Taking Messages这些内容都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酒店服务技能,促进学生尽快地适应职业角色。
(二)划分任务设置
在上课前,教师先要求全班同学按照人数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在每个单元中分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根据任务完成质量给予打分。在六个学习项目的基础上,收集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以Greeting Guests项目为例,该项目可分为门童接待,前台接待,找出视频中任务的错误之处等若干个任务。课前,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完成任务,并且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任务结果展示
根据课堂中所学在前台中的接待,回答顾客要求等的对话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例如“check-in”,“check-out”,“咨询外出游玩”等项目,让每个小组进行抽签,分配任务,然后,给限定时间,让每个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自主设计展示活动,展示其学习成果。
(四)任务完成效果评估
【战略目标与任务】推荐阅读:
财务战略目标06-18
公司战略目标12-07
战略目标及特点08-30
战略目标管理09-04
多目标战略决策07-11
理解文化强国战略目标06-02
公司愿景使命战略目标08-09
税收筹划战略目标分析08-14
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11-20
企业战略管理任务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