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的方法

2024-08-03

基础性的方法(通用12篇)

基础性的方法 篇1

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专业基础性课程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板书授课, 发展到了现在的多媒体课件授课。这一教学方法直观、生动、信息量大, 我们在感受教学方法的改革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 不得不去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各类课程,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专业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1. 信息量大, 内容多

该类课程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符号多、构造规定多。以钢结构设计原理一课为例, 该课程内容包括材料性能、轴心受拉构件、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构件之间连接计算。这些内容里面既包含理论推导, 又有实验归纳, 还有实用计算公式以及大量的图表和有关的构造规定。

2. 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

土木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程 (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设计原理这两门课) , 讲授的都是工程实践中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及计算, 因此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是分不开的, 即理论中包含工程实践。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1. 传统的板书教学

传统的板书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较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尤其是对理论公式的推导、计算过程的讲解等方面体现了它的优势。但由于专业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较强, 理论公式的推导也是为解决实际结构中的具体问题, 需要大量的工程图片帮助理解。而具体的实际结构构造很难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来, 即使能画出来, 也不直观, 这是板书授课所无法解决的。

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 直观、生动、效率高等特点在大学校园里流行起来。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也发挥了它的优势。例如在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的绪论时, 首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建一座桥梁, 你想怎么做?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现有的所有桥式和结构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 可以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 让学生把眼界放宽。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实现的。正是因为这样, 现在整节课的内容都是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黑板几乎不用, 甚至多媒体教室就没有黑板。那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是否就比板书教学的效果好呢?从这几年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效果来看, 存在以下问题:

(1) 上课时信息量大, 速度较快, 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没有完全理解消化就翻过去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抽象思维习惯。

(2) 理论推导和计算部分用多媒体课件后掌握情况不好。用多媒体课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在理论讲解中, 课件不可能把老师的思路都详细地做出来, 而老师在讲解时往往学生不注意跟着去听。此外, 多媒体教室都是大教室, 人多也影响听课效果。

(3) 多媒体教学同时也缩短了教师的思考时间, 影响了教师的临场发挥, 上课缺少了传统板书授课时的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无论是粉笔还是多媒体课件都是老师授课的工具, 老师在讲课中处于主导地位, 应根据各类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取其优点, 避其缺点, 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 将每讲的课程内容分解成板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内容

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板书授课, 也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授课。根据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 合理安排板书授课和多媒体授课的内容。例如在讲钢结构设计原理中的牛腿与柱的连接时, 要涉及到各种连接形式和连接的构造, 这部分内容需要用多媒体课件来实现, 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 能够清楚地了解连接的构造。但具体到连接的计算公式推导时, 用板书来实现更好一些, 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反应时间, 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

2. 两种教学方法的衔接

内容分解后, 两种教学方法的衔接也是关键。一是要做到有序衔接,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下进行合理的组织, 找到板书讲解的切入点。一般整体介绍和公式推导用的图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推导过程在黑板上进行;问题的提出用课件显示, 而求解过程用板书。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二是要求同板书授课时一样, 板书工整、有条理。我们在授课时恰恰忽略了这点, 这样就起不到板书应有的效果。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每门课程也有其特点, 我们只有根据课程的特点, 对各种教学方法加以合理的组织, 扬长避短,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专业基础性课程特点, 其次对以往该类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 最后指出教师在该类课堂教学活动中, 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并重, 并进行合理的组织, 再辅以其他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基础性课程,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基础性的方法 篇2

这样做的好处两个:第一,背课文相当于系统的背单词,比单个单词的记忆更容易(因为单词之间有联系);第二,整体的背诵课文可以帮助你培养语感,就像中国有句古话:“背下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柳”。老师讲过的语法那些可能很快就会忘记的,但是课文背多了你就可以寻着背诵的记忆然后根据简单的读着“别扭”还是“顺口”来判断题目的正确选项了。

还有一种帮助背单词的方法就是记歌词。觉得好听的英文歌就可以百度一下歌词中文意思,然后逐字逐句的对照,边听歌边学英语,本人是很喜欢这种方法的,也可以培养些语感。而且曾经看到有个人就靠着唱英文歌过了雅思托福那些。

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先不要急着查字典,可以自己先联系上下文猜测下。一段读完之后再查字典验证自己是否正确。本人喜欢《傲慢与偏见》,自己尝试过认认真真每天读两章,因为之前读过中文版三遍很喜欢,虽然看原著没能坚持到最后,但是再到网页上看新闻就觉得似乎轻松了一些。

英语的听力最好练习,只要看美剧,看英文电影就ok。看美剧比较连贯,每天看,你就会发现慢慢你能听懂了。也有很多学霸的做法是找出某个喜欢的电视剧的几集反复看直到台词已经背下。同样,听英文歌也可以练习英语听力,不过效果当然不如直接看美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效果,就要直接不看中文翻译,一开始可能完全听不懂,但慢慢就入门了。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比较;案例选取;方法论

优秀的教师多半是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授课教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教授信手拈来,利用大量案例来讲授深奥的政治哲学,令人印象深刻。案例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且日益重要。

公共管理教学中,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比如,在教学中为了阐明某个理论,什么情况下单个案例即可,什么情况下需要多个案例,我们需要几个案例才足够?多个案例怎么比较和组合,其逻辑是什么?选择案例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选取某一个而非另一个案例?本文认为,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与案例研究(case studies)有不少相似之处,最重要的是两者都需要遵循方法论的逻辑。本文围绕这些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案例教学的内涵、意义、设计和案例选取。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案例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现象或者事实,案例的界定要依据研究主体对时间、空间和分析层次的确定。案例研究是对一个或者数个案例的深度探究(intensive study),其目的是以少见多,对更多类似的案例做出阐明、解释或者解读,以推导或者验证理论假说。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案例教学是采用一个或者数个案例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界定、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首先,案例教学是对一个或者数个案例的深度探究,这跟纯粹的理论推导、实验方法和对大样本统计分析不一样;其次,案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学生参与讨论是重要环节,这与老师灌输教学中举例子有所不同;再次,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互动对问题(questions or problems)进行界定、分析和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学习有三个层次,即学习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思维方式(way of thinking)。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这三个学习层次的侧重点不一样,中小学侧重知识点的传授,职业教育侧重技能训练,大学教育则应该侧重思维方式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锻造。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具体的知识点。有时候,一个例子的教学效果胜过一长串的理论推导。虽然案例本身不能替代知识点,案例也有可能歪曲部分知识点,但案例对于初学者是极好的入门途径。其次,案例教学的精髓就是学生参与,在参与中,学生可以习得各种技能,如分析、陈述、组织、领导与合作等技能。再次,案例教学通过对问题的界定、分析和解决,以特殊的方式引导学生重塑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学会批判性思考。

二、教学案例比较的逻辑

即使是单个案例分析,也存在潜在的比较。分析单个案例时,我们的目光往往投向单个案例所属的总体(population),而单个案例只是总体的一个样本。当我们在分析某单一样本时,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商学院对某公司的深度分析是单个案例分析,但是如果不跟同行其他公司进行潜在对比,我们甚至无法判断该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好”还是“坏”,也无法界定公司在行业中的发展地位。

单个案例缺乏说服力的时候,我们需要比较多个案例。比如在某人感冒之后吃了某种感冒药然后康复了,不能认定就是感冒药治好了他的感冒。因为这种单一案例缺乏比较,也许别的因素(比如喝水、休息或者自然恢复)才是此人康复的原因。

比较的方法大体上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比较组合起来有四种可能的比较方法,分别是单纯横向比较、单纯纵向比较、动态的比较(Dynamic Comparison,结合横向和纵向比较)以及“反事实”(counterfactual)比较(即真实案例与虚拟案例的比较)[1]。

第一,单纯横向比较是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空间比较。比如,《科学》杂志上一篇论文为了论证南方人种水稻北方人种小麦可以解释为什么南方人文化上更相互依赖而北方人文化上更相互独立,作者挑选了两个相邻的县作为案例,作者发现,两个县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方面都一样,只是种植作物不一样,所以两县文化颇为不同[2]。

第二,单纯纵向比较是指一个案例的历时性比较。比如,为了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我们可以对比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可以具体到人均寿命、人均GDP、收入分配差距等某方面的前后对比。

第三,动态比较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比较。这种比较是一种准实验的设计(quasi- experimental design),有控制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施加干预(或者社会现象中恰好有一组的某方面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另一组则没有),在一定时间后再观察和对照两组是否有明显的差别。这种设计用来鉴别干预因素是否是解释两组差别的原因,从而界定因果关系和发展理论。比如,朝韩分裂之前,朝鲜半岛南北部分同属一个民族,发展差距远没有今天这么大。1945年以“三八线”为界分裂之后,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分属于不同的敌对阵营,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制度,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几十年后,朝韩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既横向比较了朝鲜半岛的南北差距,也对比了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内部前后几十年的发展变化。这种动态对比,有助于我们厘清政治制度和国际环境对于发展绩效差异的因果效用(causal effect)。

第四,“反事实”比较是在某些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对比真实案例与虚拟案例。比如,我们都知道清末“戊戌变法”失败了,光绪皇帝被囚禁于瀛台,维新派领袖或死或逃,这种失败归根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如果我们假设,慈禧在光绪之前去世,光绪皇帝掌控朝政,清末的变法图强和当今中国的命运肯定会是另一番图景。在这里,历史事实与历史虚拟进行对比,以此来凸显历史偶然性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由上观之,如果我们的思考和教学是以理论为导向的,单个案例和多个案例都需要从比较的视角来设计。

三、教学案例选取的逻辑

选取教学案例时,选择性偏差(selection bias)是一个特别需要警惕的问题。从总体出发,案例选取应该尽力做到既有代表性也有涵盖性。选择性偏差就是没有考虑总体的情况下刻意或者无意选取了只代表小部分的案例,从而忽略了其他情况的存在。比如,要阐明教育和收入的关系,把小学毕业生的大富豪作为案例与把研究生学历的大富豪作为案例,得出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

为了阐明理论,教学案例的选取需要遵循方法论的逻辑。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往往不是在大量案例中随机抽样,而是有目的的选取(purposive selection)。大体说来,比较常用的案例选取方法包括:极端案例(extreme case)、异常案例(deviant case)、典型案例(typical case)、多样化案例(diverse cases)、极大相似案例(most- similar cases)、极大不同案例(most-different cases)和关键案例(crucial case)[3]。以下逐一介绍这些案例选取方法。

第一,极端案例是指某个变量(如X或者Y)取极值的案例。这种案例在教学上可以达到类似于夸张的效果,既可以说明理论,也可以让学生难忘。比如,实际工作中所谓的“抓典型”,选取的就是极端案例(这里并不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典型案例”,下文还会提到),即工作做得最好、最有特色的人或者单位。我们讨论法西斯主义,往往选取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作为案例,因为希特勒在贯彻法西斯主义上做得了极致。极端案例的选取需要参照总体中的其他案例,否则我们无法断定选定的案例在变量取值上就是极值。

第二,异常案例是指偏离一般理论认知的反常案例(outlier)。比如,有人声称民主国家与民主国家不会发生战争,如果我们找到一个民主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实例,那这个实例就是异常案例。如果有人声称只有私有产权的企业才有良好绩效,我们就可以把中国乡镇企业的成功作为反常案例。反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理论假说。某一理论的反常案例越多,该理论的解释力就越容易遭到质疑。

第三,典型案例是最具代表性(representative)的案例。在统计学上,典型案例的在相关变量取值上接近总体的平均值、中位数或者众数。前文提到,政府工作中的“典型”在这里并不是典型案例,因为被树立起来的“典型”是属于极好或者极坏的人或事,并不具备代表性。选取典型案例的例子是美国选定山东邹平县作为“中国农村调查点”。1979年邓小平访美,双方达成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派学者到中国农村进行追踪式、连续性蹲点调查的“谅解备忘录”。经过一番考察,美方于1985年确定邹平县为观察点。自1985年以来,美国学者先后有200多人次到山东邹平进行连续性、蹲点式社会研究。在美国学者眼里,邹平县是乡土中国历经改革变迁的典型案例。

第四,多样化案例是指选择多个案例(最起码两个)以覆盖相关变量(自变量或者因变量)多个取值的不同组合。比如,我们讨论为什么有些国家发生革命而另一些国家没有,选取案例时不仅要选择发生过革命的国家(如法国、俄国和中国),也要选择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家(如英国、普鲁士/德国、日本)[4],如果只选择发生革命的国家,就有选择性偏差,没有达到多样化案例的效果。

第五,极大相似案例是一种两个以上案例的求异分析。数个案例之间在绝大多数方面(即变量取值)都相似,只有极少数方面(即要研究的自变量X)有差异,如果我们发现案例在结果上有差异(即因变量Y),那么我们推断是X的差异解释了Y的差异。这种求异法是一种准实验,案例间相同的方面相当于实验控制,不同的方面相当于实验干预。极大相似案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鉴别具体的因果关系,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比如,我们要解释为什么有些村子有更好的公共品(如道路、校舍、自来水和电等)而另一些村子没有,我们可以挑选一些极大相似案例来推导理论假说。我们可以挑选两个村子A和B,A村的公共品好于B村,两村子在经济发展水平、村民选举质量、乡镇政府对村子的监督考核、地理气候、离县城中心距离等可能影响公共品的各个因素取值上都极为相似,唯一的重要差别是A村村民都姓陈且同属一个宗族或者房,村干部也都姓陈,而B村村民则分裂为很多姓氏,村干部的姓氏属于少数姓氏。那么,我们可以推断,或许是两个村子的宗族网络结构导致了公共品的差异,A村村干部嵌入了覆盖全村的同姓宗族网络,有更强的道德义务为全村村民提供良好的公共品,而B村村干部只受到部分同姓宗族网络的道德约束,没有动机为全村服务[5]。

第六、极大不同案例的逻辑与极大相似的逻辑相反,是一种求同法。数个案例之间结果相同(Y相同),但是在其他方面(即X)绝大多数取值都差别很大,唯一相同的是属性X1,那么我们推断解释Y相同的原因是X1。继续以村庄公共品为例,比如,C村和D村的公共品都很好,但是两个村子在经济发展水平、村民选举质量、乡镇政府对村子的监督考核、地理气候、离县城中心距离等可能影响公共品的各个因素取值上都极为不同,唯一重要的相似点就是两个村子的村民都是单一姓氏。这时,不同因素就不能解释两个村子在公共品方面的相同。我们推断,是单一姓氏这个相同因素让村干部有道德上的义务为村民提供好的公共品,从而解释了两个村子公共品都比较好[5]。

第七,关键案例是指某种情况最有可能或最不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解释案例,用来验证或者推翻某种理论假说。比如,以A国为案例,这个国家腐败严重、收入差距很大、物价飞涨、国际环境恶劣、强大的反对派挑战现政权,一般认为,这些负面因素都极易引发革命。但是,A国政府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当局紧密团结,因此国家能力很强,所以A国一直维持基本稳定,没有发生革命。这时,A国的情况是一个最大可能案例(most-likely case),即很多负面因素都预测该国极有可能会发生革命,但是偏偏没有发生,因为国家控制能力很强。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正是强大的国家控制能力抑制了革命的发生。最小可能案例(least-likely case)的逻辑相反,案例中很多正面因素都预示某种情况不会发生,但出人意料地发生了,原因在于某关键因素的存在。比如,B国腐败不严重、收入比较均等、物价平稳、国家环境友好以及反对派微弱,这些正面因素预示该国不太可能发生革命。但该国政府内讧厉害且意识形态丧失了感召力,结果发生了革命。此时,诱发革命的关键因素是政府内部分裂和意识形态的衰落。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内涵和方式(比如案例设计和案例选取)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教学和研究有共同之处,都需要以理论思考为导向。因此,案例研究的逻辑和案例教学的逻辑可以互相借鉴。与案例研究一样,案例教学在案例设计和案例选取上都需要遵循方法论的逻辑。在教学案例设计方面,最重要的逻辑是比较,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假说,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即使是单个案例分析,也需要参照案例所属总体中的其他案例。在科学认知中,没有比较的教学和思考都是不可想象的。每一种案例选取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并没有高下之分。案例选取方法的应用,要取决于教学需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可行性。比如,极端案例令人印象深刻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异常案例容易帮助学生发现新颖的理论假说,关键案例有助于对既有理论假说进行强检验,典型案例是阐明理论知识的常用方法,多样化案例拓展学生视野以避免选择性偏信,极大相似案例和极大不同案例有利于学生塑造因果思维。

参考文献:

[1][3]Gerring, John.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M].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151-171,86-150.

[2] Talhelm, T., X. Zhang, S. Oishi, C. Shimin, D. Duan, X. Lan, and S. Kitayama. Large-Scal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within China Explained by Rice versus Wheat Agriculture[J].Science, 2014,344 (6184):603-608.

[4] Skocpol, Theda.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Russia, and China[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5] Tsai, Lily L. Accountability without Democracy: Solidary Groups an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 Rural China[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资助(编号:13PJC070)]

基础工业的常用焊接方法 篇4

关键词:弧焊,CO2气保焊,螺柱焊SW

作者以切身工作经历来给基础工业中的焊接应用做一个快速扫描。先来讲述船厂。在这个领域我国焊接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之多, 像上海八大船厂, 船舶设计研究院, 船级社等单位, 汇集了设计, 工艺, 检验等各种焊接相关人才。作者曾经工作的是一家坐落在江苏省扬州市的国营船厂, 主要的产品是集装箱船的分段制造, 以双层底, 舷侧为主。所采用的主要焊接方法是:

a.埋弧自动焊SAW。主要应用在内甲板的平板拼焊上。它需要用直径3.2mm的J422焊条打底焊接, 再埋弧自动焊一次和盖面一次, 焊接是当时要使用一种HJ431的焊剂, 焊丝是一种H08Mn2Si A的4mm焊丝材料。当时我们还买了一种陶瓷衬垫贴在焊缝的反面, 保证了反面的成型效果。总的来说, 这在当时是一种高效率的焊接方法。相对来说, 它的焊接热变形还是有点大的, 焊完之后必须要做火工矫正, 由于分段是立体的, 矫正需要分几次进行, 并且每次要做分段水平测量。除去16mm以上的较厚钢板, 这种焊接方法正在被后文中要提到等离子焊所替代。

b.普通手工电弧焊SMAW。这个太常见了, 直流焊机, 酸性碱性焊条, 多年变化不大除了焊接的体积比以前要小了很多, 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c.重力铁粉焊条立焊。当时由于立焊运条效率低下, 船厂的工艺部门引进了这种焊接方式, 它可以自上而下的焊接, 由于自身含铁量高, 带有一定的重力下堆敷效果。后来就再没见过这种焊接方法。

d.CO2气保焊GMAW (MIG) 。90年代焊接技校生从进船厂实习开始, 就是从事梁体, 工字钢的焊接。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焊接工艺了, 正在大面积推广和取代手工电弧焊。

第二讲集装箱厂。集装箱的制造见证了我国外贸的突飞猛进, 很有代表意义。作者所工作的这家集装箱公司在中集 (CIMC) 发达以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 有着经多年设计和完善的焊接流水线。它的主要产品包括20'/40'普箱, 高箱, 45', 48', 53'特种箱, 及开顶, 侧开门, 框架箱等多种结构特种箱, 也制作集装箱底盘。它的焊接方法有:

a.薄板CO2/AR气体保护自动焊GMAW (MAG) , 它涵盖了集装箱侧板, 顶板的长缝焊接, 效率高, 质量好。98年时看到气体流量显示计装在气保焊焊机机头上时还是感觉满先进的, 侧板是1.2~2.0mm厚度, 有紫铜的板条和压爪压住电焊, 再进行一次性焊接双面成型, 效率高, 质量好。当时做过时间测定, 一条2.4米的焊缝用1分20秒即可焊完, 每一次侧板传送, 压紧, 点焊这样的准备时间要不了50秒。

b.实芯和药芯气保焊GMAW。大量应用于集装箱门框, 底盘等结构。这家公司在气保焊的水平在当时行业领先, 所有的新招焊工都由韩国技师安排焊接实践考试, 十分严格, 且进厂后现在焊接培训所实习, 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水平, 当时难能可贵。在生产过程中, 一旦持续出现某雇员的焊接质量, 不管是技能还是态度原因, 都会被送至焊接培训所进行再教育和考试。

第三谈桥梁构件公司。这是一家瑞士独资企业, 产品主要是桥梁伸缩缝和支座。核心焊接材料如中梁 (一种非标的工字钢) 都是整集装箱从奥地利进口的。焊接方法主要是:

a.氩气保护气保焊MIG。用于常规桥梁构件, 我们用的氩气纯度是92%, 考虑了它的经济性, 焊机用的是清一色的欧地希, 焊接质量总体不错, 在一些油漆后的装配件如加强板等, 由于受到或多或少的锌污染, 焊接的成型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在焊接这个问题上, 目前部分钢结构企业采用计件工时工资也是一个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b.钨极氩弧焊GTAW (也叫TIG) 。用于不锈钢的焊接, TIG相对于MAG/MIG更是一种技术和具有工业危害的工作, 其金属蒸汽对人体就较大影响, 需要使用高等级的焊接劳防用品和支付相对略高的技能工资。在焊接TIG时, 对不锈钢的装配间隙要求很高, 缝隙过大则成型会很难看, 国外客户会不接受这种焊缝难看的产品。

c.螺柱焊SW。用于栓钉, 根据国际标准DIN18800, (现在叫EN1090) , 这些栓钉焊使用的是特殊的栓钉焊机, 并且每批要做抗疲劳试验和形成记录, 定期保存有待质量追溯。

接下来, 槽罐车制造厂, 主要产品可简化理解为碳钢和不锈钢的双层压力容器罐。它涉及的焊接方法有:

a.等离子自动焊plasma welding。它对于不锈钢罐体的对接非常有效率, 同时对装配精度, 坡口要求都非常高, 错逢, 错边都要小于1mm, 这对筒体的对接工艺难度不小。成型后外观十分美观。在焊接时, 背面需要特定工装去支持背面保护气体。这种焊接方法有着巨大的质量优势和经济效益, 国内对这种等离子焊机昆山有家做的非常成功。应用比较好的有上海太平货柜。和前文对应, 等离子焊接工艺可以在16mm以下这个规格中取代埋弧自动焊, 原因是它的线能量很小, 热影响区小, 焊接变形也小很多, 由于具有一次融透, 双面成型的效果, 对钢结构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带来极大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该设备的应用需考虑企业自身的焊接工艺水平和人员资质, 没有核心技术工艺人员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 则很容易造成装配, 坡口等工艺限制造成等离子焊这种新工艺无法起到效果。

b.埋弧自动焊SAW.应用于碳钢和不锈钢的平板拼接, 这种十字式大型工业自动焊和以前的埋弧焊小车大不一样, 它的伸缩臂有7米多长, 可以一次性焊接7米长焊缝, 操作系统一般也是进口或合资品牌。这种焊机可靠性很好, 效率也非常不错, 它可在直径3米左右的筒体的外圆和内圆进行整圆对缝焊接。

c.实时探伤 (real time) , 也叫工业电视探伤。这种探伤方法我把它在本文列出了是因为该技术还没有普及, 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钢结构企业在采用老的X射线探伤工艺, 浪费时间, 对焊接质量没有一个直观管理, 职业危害程度较高, 拍片结果存档不方便。实时探伤 (工业电视探伤) 是在一个整体铅房中, 将产品自动传送进去, 关门, 探伤, 开门, 流往下道工序, 它可以及时判定焊接的质量, 是否需要补焊。打通了对生产的一物流, 从精益的角度讲它是一个大台阶上的技术革命。希望将来该方法能提高我们基础工业的焊接效率和质量。

d.钨极氩弧焊GTAW (也叫TIG) 。应用于不锈钢构件的焊接, 应用并无新奇之处, 就不做多介绍了。

0基础有效学习英语的方法 篇5

语音包括几项:音标发音,语音语调,语感,说英文的连贯性。要说发音,当年的李阳叔叔的方法真的非常好用,这里首推一三五的练习方法。布莱恩英语的发音训练方面,就是结合了李阳叔叔的一三五的练习大法。一是一口气训练。美国人说英语底气很足,相比中国人发声更靠后。所以一口气练习的是说英文的底气。三是三最法。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

最大声

最大声也是锻炼说英语的自信心。但凡能最大声喊出来的,都是非常自信的内容。比如如果被恶狗追赶,一定歇斯底里的大喊:“救命啊!”因为你无比确信你喊的内容。当最大声喊出英语的同时,一方面就给自己的大脑确认,我说英语,非常自信的信号。

最清晰

最清晰是很有科学依据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发音的很大的不同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李阳叔叔提出来的:口腔肌肉。对于一个发音发得标准地道,需要口腔肌肉的支持。所以不断的刺激强化口腔肌肉,是掌握标准发音的必经之路。而练习方法中,最有效的就是最清晰的练习。每一个发音带入单词和句子,不断的重复中固定和强化口型。这个过程和健身很像,因为都是锻炼肌肉。所以被称之为:体力劳动。

最快速

最快速的练习是固定口腔肌肉的高级阶段,此时基本可以驾驭口腔肌肉发出标准的发音了,但是美国人的语速是很快的,想要说得和美国人一样,就必须再次加强口腔肌肉,当提高语速的时候,很多人会出现嘴不听使唤,跟不上的现象,就是口腔肌肉不够强大,支撑不了更快的语速。

五大发音秘诀简单说一下:长元音拉长,短元音短促有力瘦小腹,双元音饱满,连音略音,咬舌头。这些是在练习口腔肌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发音特点。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学生

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入学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是《基础会计》,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个全新的内容,或许学生在之前都从未接触过,更别谈其有关的专业术语了。入门难,内容散,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抓好关键点,将会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及以后学年开设的《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要使得课堂教学有效,要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计老师就必须在充分熟悉教学教材的基础上,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 教无定法,适时而改

当一年级的会计新生刚入学接触《基础会计》课程时,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受初中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常把“很怀念初中每天用功读书,进职中变得很自由”。当成是自己学习散漫的借口,有的学生抵触心理是比较明显的。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进入职校学习生活,要对会计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是财经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理论课程,它着重于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的论述,学生开始会感觉很抽象、难以真正理解掌握,加上职中生入学时大都基础科比较差,理解能力不高,初次接触专业课,学习难度自然就大,学生容易出现畏惧、退缩,甚至厌烦专业课的现象。

为了防止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或加深,及时扭转局面,这时教师可考虑把教学方法调换顺序——“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再把书本的教学顺序改动,先让学生了解会计的一些实际工作入手。比如,可以以原始凭证的讲解为切入点,学生自己课后查找单据,再根据自己自学的知识,在作业本上对所粘贴的单据进行简单的初步分析,通过自学大概说明原始凭证的作用,然后由老师来批阅。当作业本发回学生手中时,学生之间便进行比较,为什么自己的分析结果比不上同桌?马上查书,讨论,问老师等。然后教师再讲解关原始凭证的定义和作用,这时教师会发现还未等老师讲解完,有些学生已经发出感慨,找出自己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了。同样的方法还应用在记账凭证和账簿的填写及报表的编制,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好处在于不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可谓一举多得。

2 善于利用学生来影响、带动其他学生

下一步是不失时机,趁热打铁,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往上提,并形成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办法,全面地对学生作一个了解,掌握其有关学习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定好小组长,给每组学生定好序号,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比赛,小组之间比,相同序号的组员之间比,让他们时刻处于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进行鼓励,定期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评选阶段性的优秀小组,进步较大的或表扬突出的优秀组员,结合学生情况从精神奖励上(或适当物质奖励)进一步的激励学生。经过多次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效果较好。

3 深入浅出,常做游戏

会计老师要把会计知识生活化,简单化,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譬如可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鲜活的生活例子更好的体验会计。如在讲到“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的核算时,学生都较难搞清两者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根据他们间的关系分配业务,书写正确的会计分录就显得更难了。教师可以列举“太公分猪肉”这个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在“太公分猪肉”的故事里了解利润分配的过程,以“太公分猪肉”的游戏形式模拟一遍。又如“制造费用”的结转,对学生来说就像个关卡口,难以弄明白它的归集与分配对企业成本计算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办理“暂住证”游戏让学生了解“制造费用”与“暂停证”相似的地方进行了解和学习。这种类比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教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以特别的方式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理顺并记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说来,会计教学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时而改,对《基础会计》的教学研究会是个长远的任务,相信广大教育者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找到真谛,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打好良好的专业学习基础,而且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 朱梅.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J].2009(5)

新时期电工基础教学的方法 篇7

一、要视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 故教学进度一定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坏、反应的快慢、能力的强弱, 灵活把握。当原有的教案不能适应当时的学生实际时, 教师要随机应变, 及时调整, 遵循“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 该快则快, 需慢则慢。在教学手段、方法方面,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学, 提高直观性, 能在实验、实习室上课的就不在教室上, 能用实物展示就不用符号、模型。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总之, 每讲一个问题, 每做一个题目, 都力求达到四个一:即巩固一类知识, 掌握一种方法, 训练一项思维, 提高一种能力。

二、根据教学内容, 联系实际,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 还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充分强调对实际的指导意义, 思考分析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讲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 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闭合电路中, 外电路由两个电阻串联组成, 其中一个电阻特别大, 大到了无穷大, 也就是断开了, 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有的学生感到茫然, 有的学生说那就没有电压了。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 则电压表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

三、制作多媒体模拟课件,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 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 使演示实验全体可见, 增强实验效果。例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 学生感到很抽象, 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 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 变抽象为形象。

四、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时, 比如怎样画好电路图、怎样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 可举例示范。若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 解决问题, 然后学生进行独立操作, 测出实验数据, 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谈桩基础的检测方法 篇8

关键词:桩基础,分类,声波检测

1 桩基检测分类

桩的测试方法分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测桩两大类, 还有抽芯法和静力、动力触探以及埋设传感器法等辅助类方法。目前桩的静载荷试验主要采用堆载平台法、锚桩法、地锚法、锚桩和堆载联合法以及孔底预埋顶压法等。现我国已有几家拥有1×104k N级以上的桩基静载设备, 最大加载能力达2×104kN。桩的动测技术起步较晚, 目前已拥有CE系列、RS、RSM系列、PDA、EFI系列动力设备, 用高应变法检测桩的承载力和桩的完整性, 用低应变法检测桩的完整性。高应变法试桩一般用CASE法、CAPWAP法。低应变检测常用应力波反射法 (锤击波动法) 、声波透射法。

2 桩基检测方法与讨论

2.1由散体材料桩或低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 (碎石桩、石灰桩等) , 采用静载荷试验也可采用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 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2.2大直径桩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 一般采用低应变或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检测。

2.3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由高粘结强度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 (水泥土桩、CFG桩、低标号混凝土桩等) 的竖向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的检测同其它刚性桩。

2.4一般采用质点速度监测系统或加速度监测系统对施工中由于震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测试, 也可用地震仪检测。

2.5一般采用钢弦或压力盒通过静载荷试验复合地基中, 桩、土荷载分担比进行测定, 也可采用特制的应力传感器测试。

2.6施工中用变形传感器 (测斜仪) 对由于挤土效应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也可用沉降变形标配合水平仪, 经纬仪检测。

2.7使用阶段桩体应力-应变的测试, 使用混凝土应力计, 钢筋应力计或特制的传感器。

2.8可以采用分贝计对施工中噪音的测试加以判定。

2.9当桩长大于30m, 用其它检测手段难以准确判定桩完整性时, 可采用抽芯的方法, 抽芯还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桩体混凝土的强度。也可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

3 结合工程实例谈桩基础的检测

3.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桥、引桥及梯道共有桩基础46根, 其中主桥8根, 桩径2.2m;引桥共34根, 其中2.0m桩径18根, 1.2m桩径16根;梯道共4根, 桩径为1.5m。1#-8#墩为嵌岩桩, 持力层为弱风化花岗岩, 要求嵌岩深度不小于1.5D, 桩底沉渣不大于5cm。其余均为摩擦桩, 桩底沉渣不大于15cm。桩身除主墩及梯道为C30水下砼外, 其余均为C25水下砼。工程桩分批检测, 检测时确保桩身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 且留置混凝土试块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钻芯法检测时基桩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小于28天。

3.2 桩基检测数量。

本工程总桩数为46根, 均为钻孔灌注桩, 工程基桩成桩质量进行100%检测。≥2.0m桩径超声波检测测26根, 其他桩基础按不少于30%进行超声波透射法的检测共6根;其他桩基础进行基桩反射波法检测, 共20根。钻芯检测法检测按桩数为总桩数的10%, 共5根。

3.3 桩基检测方法和目的

①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执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试验目的:普查桩身结构完整性, 判定桩身结构完整性质量等级。为静载试验、高应变动力试验、钻孔抽芯试验等确定桩位提供依据。检测方法:检测前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 漏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在桩顶均布四个检测点, 用手砂轮将桩顶混凝土打磨平整, 平面与基桩轴线基本垂直, 检测时保证打磨区域干净无积水。检测人员用动测仪和小锤进行检测。②钻芯检测法执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其检测按下列规定进行。a设备安装、操作参照国家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Z/T0155附录D (抽芯取样) ;应采用高转速的油压钻机、单动双管钻具、直径101mm以上的钻头进行抽芯。b芯样试件制作、试验、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计算参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如果试件内骨料的最大粒径大于试件半径, 则该试体的强度值无效。c每孔按上、中、下三个部位各取1组有代表性的芯样试件, 每组芯样3个试件, 每组芯样的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参照《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GBJ107-87。当缺陷位置能取样试验时, 必须取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持力层取材应靠近桩底部。d桩端持力层岩土分类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或《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或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 15-31-2003) 。e沉渣厚度的判别标准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并参照《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2008) 。f对桩底持力层的钻探, 每桩应不少于1孔且钻探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值;当无设计要求值时;应执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及《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的有关规定, 一般应不小于3倍桩径且不小于5m。g各种桩径的桩其每桩钻孔数分别规定为:1.2~1.6m的钻2孔, 大于1.6m的钻3孔。对于无法保证钻至桩底的超长桩, 在保证总钻孔数的前提下, 可减少每桩的钻孔数, 而相应增加检测桩数。单孔开孔位置宜偏离桩中心10~15cm。检测试验目的:检验桩底沉渣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灌注桩桩身混凝土质量、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极端持力层的强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记录桩长是否属实等。③超声波透射法检测参照执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各种桩径的桩其每桩的声测管埋设数量分别规定为:桩径小于0.8m的对称埋设两根管, 0.8

3.4 桩基检测明细表。

为了保证桩基声测数量和检测准确性, 主桥以外的其他基桩声测管的预埋数量按总桩数的100%预埋。本方案提供的钻芯法检测的桩位为暂定桩位, 具体抽芯检测桩位将根据反射波和超声波投射法检测的结果进行调整。下列表中:标有“√”符号为需预埋声测管, 标有“▲”符号的为桩基声测, 标有“●”符号的为桩基动测, 标有“◆”符号为桩基钻芯法检测。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程部门对基桩的桩长和桩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用于桥梁中的最大基桩的桩径已经达到5m以上, 最大桩长也已超过100m。确定桩基础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也不断涌现, 当前桩基检测使用的方法有静载法、动测法、静动结合法、声波检测法以及自平衡测试法等。桩基工程是隐蔽工程, 必须在质量上防患于未然, 桩基必须做好试验及检测工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桩, 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 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小文.浅谈桩基检测技术的分类[J].山西建筑, 2011 (30) .

[2]方军.浅谈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28) .

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探索 篇9

基础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起着连接的重要作用, 当建筑物受到竖向的荷载时, 基础就可以将这些荷载转移到地基上, 从平面上来看, 地基的作用是分布承载力。当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大时, 基础与竖向结构分布相同, 有些情况下, 基础不能采用竖向分布, 而是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伐形的优点是可以扩大地基接触面, 但是其造价要比独立的基础高得多, 所以非必要的情况下, 尽量以独立基础为主。但是, 无论是哪种基础, 其本质目的都是一样的。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 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 必须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方法。

(一)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对于碎石土、粘性土以及素填土等种类的地基, 适合用强夯法。对于变形要求不严格的工程可以使用强夯置换法, 比如高饱和度粉土以及软流塑的粘性土等等, 此种方法必须在现场进行试验, 当确定其适用并且效果显著时, 方可使用。不管是强夯法还是强夯置换法, 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土的强度, 防止湿陷。当面对饱和粘性土时, 需要配上堆载预压法以及垂直排水法进行施工。

(二) 振冲法。振冲法具体可以分为加填料振冲法和不加填料振冲法。其中, 加填料振冲法又被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的适用范围很广, 包括砂土地基、粉土及粉质粘土地基还有素填土地基和杂填土地基等等。当现场地基是不排水抗剪强度超过20kP a的粘性土或者黄土时, 在进行施工前应当进行试验, 以确保振冲法的适用性。当现场地基为粘粒含量小于10%的非细沙情况时, 可以运用不加填料振冲法。加填料振冲法即振冲碎石桩法中, 加入振冲碎石桩是为了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 降低沉降量, 同时还能提高土坡的抗剪强度。

(三) 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浆液深层搅拌法也可以将其称为湿法, 另一种为粉体喷搅法也可以将其称为干法。此种方法可以用于淤泥质土、饱和黄土和松散的砂土等地基。其不可用于有腐蚀性和高有机质的地基。因此, 在运用此种方法时, 必须对其适用性进行检验。

(四)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可以用在粘性土、砂土以及素填土等地基。当面对淤泥质土地基时, 如果现场试验确定了其适用, 则可以使用此方法。为了保证桩和土形成复合地基来共同承受荷载, 需要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层足够厚的褥垫。在条基、独立基础以及箱基上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以达到减少变形的目的。

三、地基基础的设计

地基基础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以及所建建筑的体型和功能, 以此来计算荷载的大小及其分布状态, 除此之外, 还需要考虑施工的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 必要时也需将自然灾害等考虑在内。

(一) 设计要求。地基基础的设计必须由设计单位来提出具体的要求, 同时对现场的水文地质进行仔细的勘察, 之后给出具体的现场地质报告, 并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勘察资料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不能盲目根据相邻建筑物的勘察资料来进行施工。如果地基土质较软, 则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地基发生变形, 而且绝对不能以大型基础断面去承受地基上部结构所受到的荷载, 因为无论基础有多大, 其与上部结构相比都是比较柔软的一方。因此,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使地基处理与基础选型相结合。

(二) 地基选型。根据现场的情况, 不同地质要选用不同的地基类型。在选择地基类型时必须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建筑整体的布局, 还要考虑到其所承受的结构荷载以及抗震性等等。在设计时要将地基和建筑结构视为一个整体, 保证基础的形式与上部结构相协调, 使得建筑结构的每个部分既相对独立, 又可以相互作用, 最终达到每个部分不仅能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 又能发挥出整体的共同作用。

(三) 分析影响。在整个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 应该随时参考其邻近建筑物的资料, 根据待建建筑物的临近建筑物的勘察资料, 对比待建建筑物的勘察资料, 来分析会对待建建筑物产生的干扰。这里所说的干扰, 指的就是临近建筑物对地基所产生的影响, 即临近建筑物是否会导致新建筑物的地基变形, 是否会妨碍新建筑物该有的功能, 亦或者是否会影响到新建筑物的布局和建造进度。为了确保能够合理设计建筑物, 保证地基的完整性, 在基础设计时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进行严密的分析。

四、地基基础设计的质量控制

(一) 地基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是建筑地基施工中最基本的工作, 为了保障地基工程能够安全施工, 测量必须保证精确和严密, 只有地基质量得到了保证, 才能更好地为上部结构提供安全保障。在进行测量放线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 以保证测量的精确性和质量。

(二) 地基施工材料控制。对地基的施工材料进行控制, 能够很好地保障地基的安全性。整体工程质量的好坏由地基材料的质量所决定, 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地基材料进行严格检验, 保证材料达标, 确保原材料是出厂合格品并且完全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在整个地基施工过程中, 无论是哪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 控制好材料的合格性, 以达到提高地基工程质量的目的。要完全对材料质量进行把关, 就要从源头抓起, 严格调查材料供应商, 确保材料没有掺假。

(三) 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地基基础的稳固性, 大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施工, 在钻孔灌桩施工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偏差, 否则施工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施工前必须对钻孔机器严格检查, 确保其底座及顶端平稳, 防止施工过程机器移动, 影响施工质量。当钻机到达计划高度时, 需要检查孔径的大小以及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 确保无误后进行记录, 结束钻孔施工。接下来的灌桩施工, 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为混凝土, 因此施工前必须保证材料质量。

(四) 完善管理体系。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 必须要完善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 以保证能够很好地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其是保证地基基础施工的关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完全得益于完善的管理体系, 通过所有工程人员全程进行控制, 保证地基基础的质量, 为整个工程的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结语

无论在什么样的工程中, 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 设计者们必须能够对设计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 必须灵活掌握正确而合理的设计方法, 以达到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性以及经济适用性的目的。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在设计时也必须保证地基的质量, 为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卿地康.谈深厚软土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新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2

[2]刘峰光.浅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5

[3]高新林.探讨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法[J].城市地理, 2015, 2

[4]滕延京, 李建民, 李荣年.建筑地基基础耐久性设计的新理念[A].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C].2012

《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0

教师应多参加实践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且扎实备课

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老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的教师, 既是老师, 又是技师, 既精通理论又会实践;“既能动口又能动手”。作为一位专业课教师若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 只能黑板上对刀, 口头上修机器是不会受到学生青睐的, 更不用说对你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教师要真正学到工厂的知识必须深入工厂, 真正参与工厂的产品开发, 工、夹、模具的设计才能提高水平, 也只有通过在工厂的学习, 才会知道所教学科知识中哪些是实用的, 做到有的放矢。当然, 专业课教师下工厂锻炼、学习, 应当是学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 学校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工厂学习, 丰富实践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并举。在此基础上必须扎实备课, “要想上课很精彩, 必须课下不精彩”要想在讲台上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抽象的理论讲述得津津有味, 枯燥的知识描绘得有声有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必须对教材的熟练把握, 再加上最佳教学方案、教学艺术的设计。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成为能否学好本课程, 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 要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仪器, 如挂图、实物、电子模型、实物投影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程的整合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凸轮机构”时, 我首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引入, 然后边演示边讲解。随着机构的演示, 学生的多种感观被调动起来, 参与教学。借助模型, 还可以完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的形状”、“从动件的基本类型”等内容的教学。又如在介绍联轴器的结构特点时, 我制作了电子模型, 用它来辅助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还通过INTERNET搜集有关机械常用机构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本课程内容的教学, 学生们普遍反应效果特好。

丰富第二课堂内涵,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师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而且注重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和成效, 将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与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相结合, 积极承担所教课堂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的指导教师工作,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理论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优化结构, 而这种结构正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过程来实现的。如轴系零件中轴的结构一节内容,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 应该掌握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装拆顺序、如何紧固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学习光靠教师课堂理论讲解, 其教学效果是较差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特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工场现场教学, 面对一台减速器, 在我的指导下, 几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动手拆卸机器, 一便拆卸, 一便讲解, 让同学观察机器中轴上零件结构的构成。在教师和学生对机器的装拆配合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而且使学生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将课程建设和课程学习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相结合,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举行机器构造拆装比赛;开展机构设计兴趣小组活动;下工厂参观实习;也可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 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赏识鼓励、体验成功, 获得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赏识鼓励,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所以, 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 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当代职业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同学、尤其是老师的激励和赞扬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一种源动力。

试论素描基础教学的造型方法 篇11

关键词:试论;素描基础教学;造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34-1

素描是艺术的一门基础学科,素描的基础学习和基本掌握对于将来的美术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描是美术工作者的基础学习内容和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素描教学的开展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热情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我国的素描基础课程开设过程中,我国最初的美术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来源于西方古典艺术的发展和认识,素描教学过程中,注重结构形式的表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选择适合的教学造型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调子和结构概念

在素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两种不同的素描教学造型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那么要想要开展零基础教学工作,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弄懂调子和结构这两个概念特点。调子是光在物象上不同作用所形成的不同层次、深浅虚实不同的色调变化特点,调子的存在必须要以物象为基础条件和基本结构,是光在物象上照射所形成的虚实、深浅等不同特点的色调变化结果,通过利用光和物象的不同特点,能够形成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距离感、质感等,从而使得画面更加地具有艺术特性。

结构是物象的具体的构造形式和构造方式,它一方面指的是物象的外在特征,另一方面指的是物象内在的形体特征,当然物象的内在特征和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才是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就必须对物体具体内在的结构形式等加以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够正确地理解物象的形体,形成具有灵魂的素描结构。

调子和结构都是开展素描基础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特征,调子和结构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相互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特征形式。

二、两种不同的素描教学造型方法

(一)调式素描

调式素描的色彩是比较丰富的,能够很强烈地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感和深度,使得所画出的物体非常具有深度和质感。调式素描通过调整光线在物象上照射的角度、距离,从而使得物象在光线照射下的空间位置、角度、光线亮度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采用不同视觉和角度来形成具有深浅不一的色调,利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使得整个物象的色彩变得丰富,同时使得整个物象的结构更加地明朗和突出。在基础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调式素描的特征和所表现的物象特征加以准确地描述,才能够吸引学生对于调式素描所呈现出的立体感的认识和兴趣;通过这样的调式素描教学训练,能够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等得到一个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这种调式素描所实现的立体空间感和深度,是结构素描难以实现的。

调式素描的画面更具有丰富的造型因素,比如虚实、体面、远近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训练,学生对于素描的造型方法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有深度的素描概念是模糊的,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从基础教学开始,通过不断地增强学生对于调式素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认识,在开展实际的画画课程中,能够真正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于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所描述的调式素描特点,进一步对其造型因素加以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从而能够充分且细致地完成素描作业。

调式素描的结构要求较高,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素描功底,对于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强调物象结构的组合关系,主要是对物象的动态特征、纹理结构等进行详细的刻画,在造型上强调以线或者是面的造型形式来对物象的边缘轮廓进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物象的细节性处理。空间上比较注重物象本身的体积大小,对三维空间很少有一个真实的描绘,结构素描造型方式比较强调主观感受的表现。在物象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情元素和表现元素加以充分地表现,从而形成了对事物特殊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在素描造型的设计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融合,形成了个性化的素描结构特征。

在结构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基础感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于学生的表达差异需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表达习惯,有一个良好的表现方式。

三、结语

在素描基础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零基础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本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腊虎.试论素描基础教学的两种造型方法[J].学周刊,2011,(30).

[2]柯培雄.试论素描基础教学与速写训练[J].三明师专学报,2000,(02).

[3]黄建辉.试论素描基础教学中的主体性[J].美术,2006,(10).

作者简介:

创新方法是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 篇12

“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 谁掌握了最先进的创新方法, 谁就具有了最坚实的创新能力, 谁就掌握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创新方法是以创新思维规律为基础, 通过对创新活动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的创新的一些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目前, 世界科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从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历程来看,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跨越和重要的科学发现, 都与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和工具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家宝总理曾经明确地提出, “科学方法的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 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首先, 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先决条件。没有科学思维作为先导, 就谈不上根本意义上的自主创新。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起点, 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 它在创新过程中扮演着灵魂的角色。其次, 科学方法的突破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自主创新的链条上, 没有方法的创新, 只能是低层次的创新, 或者说不完整的创新。只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方法和核心技术, 才能说真正具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三, 科学工具的创新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备手段, 一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往往离不开一流的科学工具, 二流的创新手段和工具, 往往造就不了一流的科学家, 研制不成一流的创新成果。

长期以来, 我国对创新方法的研究, 在认识上排不到位置, 在工作上得不到重视, 在投入上没有下大气力, 致使我们的创新方法研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育和引导, 大量的科技活动摆脱不了跟踪模仿的老路, 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应该说, 创新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了我国赶超国际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短板, 更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软肋。

创新方法研究工作是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长期的科技工作任务, 因此, 应该比照国际先进国家的做法, 纳入重要科技工作议程, 超前部署, 重点推进。

一是要明确创新方法研究工作的定位。创新方法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此, 要根据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三个层面研究工作的不同特点, 明确地纳入到整个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当中, 纳入到区域科技工作考评指标体系中去。

二是以项目为引导, 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创新方法的研究。首先是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类别设置上, 要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重点支持, 形成一个创新方法研究的稳固平台和基础。其次是在安排其他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时, 要对创新方法的研究指标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是以科学评价为导向, 引导科研人员在开展创新工作的过程中, 在研究中重点突出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首先是在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价中, 要突出思维的创新, 方法的突破, 工具的创造, 使其作为衡量成果价值的重要标准。其次在科技奖励上, 要加大创新方法在奖励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奖励在创新方法上取得成效的科研成果。其三,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 注重研究单位和企业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的创造和应用水平。

四是从源头抓起, 在培养人才机制上注重对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研究能力的培育。在高校的学科设计上, 要重点体现培养创新方法的内容;在选拔人才上, 突出在创新方法上有建树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帅才的任用, 使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精尖研究人才脱颖而出。

上一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下一篇:建筑工程的测绘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