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12篇)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1
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数教师有以下体验:
1. 课堂上你让一同学讲解一个问题, 说了好一会儿也说不出几个字, 你让他在黑板上写过程, 却写得非常有条理和逻辑。
2.你帮一同学个别辅导时 , 讲了半天后问他懂不懂, 他说懂, 你让他说一遍, 结果什么都不会说。
3.在观摩课上 , 你发现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普通话好, 声音洪亮, 而且思路清晰。
这些体验可以归结为同一个问题, 那就是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不愿说和不会说, 想说说不好、说不出的现象, 甚至出现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冷场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觉得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 不能以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数学教师也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数学语言进行训练, 让学生敢说: 表达完整、流利, 养成主动发言的习惯;会说:表达清晰、条理性好;巧说:表达富有个性, 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能力谈几点 看法和体会。
一、从教师的言行中形成数学 语言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只要求学生“做得好”, 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的事, 与数学无关。这种观念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 甚至教师自己出现不规范、不科学语言的现象, 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如归纳“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2”, 而教师读成“长方形周长等于长加宽括号乘2”。这种不把数学符号文字化、数学化的不规范的言行对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 生的表率, 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严谨, 语气要抑扬顿挫, 语速要适中, 使学生能够听清楚、记清楚, 保证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时间, 养成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能主动、清晰、完整、流利地口头表述出数学知识。其次, 要加强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转化, 把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 教师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先引导学生看———同学演示“破十” 的过程, 摆———自己动手操作“破十”, 想———回忆操作“破十”的过程, 说———说出“破十法”计算15-9的过程, 最后填———填写出两步口算过程中所缺的数。在说的过程中, 教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表扬学生参与到说中来, 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9=1, 1+5=6, 所以15- 9=6。”“我是这样想的:因为9+6=15, 所以15-9=6。”让学生能够用准确的、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述数学知识, 进一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 从而锻炼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激发学 习兴趣,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在培植儿童的时候, 若拘束太多, 则儿童形同枯槁;如果让他跑, 让他跳, 让他玩耍, 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披露灵性, 充分展示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敢说、愿说且说到关键处。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时, 我先让参加过游园会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游园会中看到过的情境, 然后再用挂图、课件学习主题图, 并用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场”,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有序地观察:套圈儿的—踢球儿的—赏鱼的—买风车的—买气球的。深入观察后, 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猜猜图中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等等。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到数学活动中, 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愿意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捕捉并收集数学信息, 用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实践证明, 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 参加的意识就越强烈, 思维就越活跃, 表达欲望越强烈。
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合作交流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外显学生的解题思路, 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更能通过交流、讨论相互促进, 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学习,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一组, 然后将各自所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同学听, 看谁认得多、认得准。再进行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人民币, 教师适时补充。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 请小组的其他成员识别。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 有什么好方法? ”生 :“可以从人民币 上的数字 来识别。”“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汉字来识 别。”“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颜色来识别。”“还可以从人民币上的图案来识别。”等等。这种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 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惧怕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 发言机会远远多于全班交流, 同时也能较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增加说话的勇气, 增强准确回答问题的信心。学生在经过自主思考后, 认真交流了自己的思考所得, 表达出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语言 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 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 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把手、口、脑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 首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 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 想象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接着指导学生将自制的纸圆柱侧面剪开, 再展开, 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纷纷说:“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我剪的侧面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请学生大 胆地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 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学生通过有条理地口述动手操作活动过程, 丰富了感性认识,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强化。
综上所述,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 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能力, 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 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 循循善诱, 培养学生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2
教师:孙晓丽
【摘要】《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来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阐述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实践中总结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促使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怎样将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然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3-4岁,幼儿的发音机制开始定形,具备了语言学习最佳的生理基础,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最为迅速的时期。所以,在幼儿期,尤其是小班阶段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刚接任小班时,通过与幼儿日常接触,发现我们班幼儿在语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现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幼儿用方言与人进行交流,一些内向、孤僻的幼儿不善与人进行交流,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而另一些幼儿在表达时口齿不清楚,语句颠倒等。为何大多数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着问题呢?追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知识经验缺乏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及教育的影响,现在一些家长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通常把交流的机会让给玩具、电视,如把为孩子讲故事的机会让给了录音机,忘记了孩子需要的是“与人的交流”。或者是把孩子晾在一边,以“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的思想来阻止孩子进行语言表达。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常常为了好玩而逗孩子学说话,而到了孩子真正语言发展关键期时,却撒手不管了,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讲话,俗不知贻误了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最佳时期。我觉得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最温暖,最安全,最快乐和自由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因此,在家庭中应该做到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睡前跟讲讲故事,跟幼儿谈谈心等。为此,着重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和摸索。
二、做法和措施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
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的交往是一种语言社会活动,任何语言交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环境中展开的,离开语言环境孤立地发展语言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语言氛围
氛围其实就是一种熏陶,结合《纲要》语言领域目标“听懂学说普通话”这点我们首先努力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带领幼儿走进良好的普通话语言氛围。
我班大多数幼儿刚入园时,常听到孩子们用方言进行交流,为了尽快扭转这种现象,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1)根据现状,着手制订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施计划。(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述了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共同做到和孩子交流时讲普通话;(3)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无论是与幼儿,还是与家长、同事交流都要讲普通话。同事之间还约定要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整个班级形成了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孩子们能用普通话与家长、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家长也能用普通话和孩子进行交流。
现在我们仍坚持天天讲普通话,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让这种无形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得以延续下去,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2、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机制和必要条件。
刚入园时,很多孩子对新环境、新生活都不熟悉,对周围人和事感到陌生,以致情绪不稳定,不愿意说话。出现你问他话,要么点头,要么摇头,要么就是一言不发。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后,就主动亲近他们,尽力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快乐的谈话氛围。如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聊聊,聊聊喜羊羊与灰太狼,聊聊奥特曼,聊聊金甲战士„„慢慢孩子们敢于讲话了,我们就及时给予表扬,如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大拇指,一个五角星„„于是,孩子们在赞扬和鼓励声中逐渐消除了陌生感,都愿意开口讲话了。
同样我们注重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改变最明显的是以前往往出于“教育”目的,打断幼儿的话要求他们“说完整”、“说对”,俗不知幼儿的交往愿望在这样“打断”过程中受到挫伤,慢慢幼儿就不敢说了。而现在我们允许幼儿说得不对,说得不完整,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我们在于的是幼儿敢说,爱说。当很多幼儿争着说时,以前是等待老师点名发言,成为被动的“交往者”,而现在我们会采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让他们的语言交流愿望得到满足,孩子们在不断交流过程中得到了语言的发展。
新苗幼儿园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96-01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在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主要是要彻底的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的培养为核心,推进当前语文小时教育现代化。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研究中可知,要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那么培养善于写作与交际的小学语文老师至关重要,对我国当前教育战略有重大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侧重点主要是在怎样培养与提高小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师他们语言能力的训练,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语文教师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实际性的问题。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好与坏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属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楚的了解。语文学科作为我们人类交流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可缺少。其次,语言是我们思维表达的核心工具,包括外部的语言与内部的语言。最后语文学科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互相认识,彼此熟知的过程,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认识之间的间接性。口头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育学生信息的最重要途径,所以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基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自身的特性,就需要小学的语文教师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尽可能的将语文知识中的生动性与艺术性表达出来,可以说语文教师他们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与低归根到底是由语文教师他们在课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学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引路人,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应该学习的只是理论,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素质教育带给他们的好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并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传统的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它的价值。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对于其教学的效果与嗓音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在职前与职后进行一体化的培养,提升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1.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思想理念
语文教学任何一项的改革都需要思想理念不断的创新与强化,进而保证思想理念能够引领语文教学实践的顺利快速的开展。过去的教学单纯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重视,认为学生有了知识,能力就会随之提升。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此,作为师范类的高校首先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出能够更很好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活动,重视师范高校教师未来的教学能力,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鼓励。其次,学校要加强师范生他们基本能力的锻炼,激发高校他们形成其语言技能的意识。另外,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之后,可以通过评课与听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语言技能。
2.对语言表达的课程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要想提升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对师范教育整个的课程与专业设置进行改革。增加适当的公共必修课程与思想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他们能够自觉的践行高尚的语言道德行为。
3.提高模拟训练的课时
很多的师范学校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很少进行模拟训练,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能有实质性的提升。因此,在师范教学中学校应该让学生多亲身的参加活动体验。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语言技能。
4.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在职后的继续教育
首先要重视语文继续教育的实践,让更多的教师在职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技能,其次要对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避免过去单一的专家理论说教,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另外,国家与地方在培训时应该注重教师的需要,培训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色,对培训的内容进行修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巧变.《数字故事拓展课》课程开发与实践[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 方圆.双平台协同应用于小学作文课的实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4.
[3] 杨丽.贾志敏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4.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4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为鼓励学生敢说, 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 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鉴于这种情况, 我首先是实行教学民主, 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摆架子, 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 鼓励、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是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 自觉“对外开放”, 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 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 大“语场”不敢说;熟悉的“语场”敢说, 生疏的“语场”不敢说, 我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 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内外结合, 反复训练, 使学生“敢说”。
二、进行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能说”
激励学生敢说, 这是第一步。在经过一段训练后, 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敢说, 但有些学生有时却又无话可说, 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是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 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 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另一个方面,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思维紊乱的人, 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 语言才会清楚而有条理。所以, 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基于这两方面, 我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 整体培训, 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 我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 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 聚敛思维, 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的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作文教学中, 我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兴演讲等, 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会想, 会思维, 也就能说了, 并且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能说, 把话说得清楚, 让人听得明白。
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会说”
“敢说”是基础, “能说”是基本要求, “会说”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 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我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 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 表达的意思便有较大差别。我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训练学生读书的语音和语调。二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 喜、怒、哀、乐各有所异, 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 都应具体训练。此外, 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 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 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等, 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 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 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变得会说了。当然, 说话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使学生能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摘要: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定向交流工具, 也是社会发展向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既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此重要,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抓住了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培训。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方法 篇5
姓名:陈宇
班级;07教
2学号:0711020
4指导老师:房艳玉
摘要:语言发展的状况是一个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正常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及区域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视野,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幼儿 语言 教育 环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人们的交往中起重要作用。皮亚杰认为:社会化适应的主要工具,即人际交往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可见,语言发展的状况是一个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正常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幼儿在3~6岁期间,是大脑发育非常迅速的时候,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情感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其交往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环境。”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沃土,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是幼儿最喜欢的,容易接受的,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本着这样的目标,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及区域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视野,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课后和孩子聊聊动画片里的情节、说说班内有趣的事;看到下雨时,在让幼儿观看雨景的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雨点落在地上、树叶上、脸盆里的声音会是怎么
样的?在下雨时,你想到了一些什么事情呀„„等等。使孩子有话可说,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平时,注意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激发孩子参与语言活动的动机。我们知道,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要有孩子走到我们老师身边看着我们的眼睛有话欲说的时候,我们个第一反应就是表现为非常的惊喜、和蔼,并马上蹲下身来,以真诚的微笑表示很感兴趣地倾听孩子想说的话,及时地鼓励他进行表述,从中也让我们老师了解到该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情感爱好等等。而当幼儿发生纠纷时,我们也是引导幼儿自己协商解决。在幼儿盥洗、睡觉、穿脱衣服时,允许幼儿之间进行轻声的交谈,给幼儿充分进行语言活动的机会,使幼儿在彼此交谈、协商中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关注孩子的探索活动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爱提出疑问,也会忍不住动手动脚探个究竟。教师应为孩子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孩子的探索如同游戏一般, 对此,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语言区”,里面投放了各种诱发幼儿探索、操作的时空和材料,注意关注他们的探索过程。操作材料有:手指玩偶、动物、故事的拼图、图片骰子、塑封的背景图及各种立体小动物、花草树木等等。幼儿可以在那里边玩边说。
如:在引导小班幼儿学儿歌《小鸡》时,我们在课前准备了“草地”——绿色地毯、“白米”——白色的碎泡沫、“小虫子”——画好并塑封好的虫子等,启发幼儿扮演“小鸡”,在“草地”上听着音乐表演寻食,老师当“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玩着,并不时地问问“小鸡”:“小鸡,小鸡怎么叫?”、“小鸡,小鸡最爱吃什么„„”等等。孩子们开心极了!幼儿在玩中感知,很自然地用儿歌中的语句来回答我的提问。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幼儿与幼儿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发展幼儿语言的能力,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要。而语言区内的材料我们会随时不断更新,吸引幼儿来区内活动,为此,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滋味。
三、重视孩子图画书的阅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的阅读有这样的要求:“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一位著名的图书馆员说:“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幼儿的早期阅读是离不开图画书的。而图画故事书是幼儿人生的第一本书,幼儿的阅读生涯是从阅读图画故事书开始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十分注重孩子图画故事书的阅读,适法帮助幼儿进入图画故事书的世界。因为,假如任意让幼儿自已翻阅,不给予引导的话,孩子也许只花五分钟、十分钟就读完了,我想这也就失去了早期图画阅读的意义。我们从培养幼儿看图的意识,启发幼儿在一幅一幅连续的画面中“寻找”故事,通过图画之间的关系“推测”故事,引导幼儿学会通过图画故事书特有的表达方法理解故事。让幼儿知道,看图画故
事书首先要看画,好玩的故事都“藏”在画里呢。让孩子理解图画故事书的表达方式,从中体会图画故事书阅读的乐趣。
四、精心设计语言活动
语言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语言为客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在与周围语言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设计大班欣赏诗歌“春天的秘密”活动时,一开始,我用一个问题导入:“你知道春天的秘密吗?”接着,让幼儿完整欣赏诗歌“春天的秘密”两遍,充分、整体地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然后,让幼儿讲讲:诗歌中说了哪些春天的秘密?再借助探索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境,最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还有哪些秘密?并进行仿编诗歌活动。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给幼儿创设了较多的独立思考、想象和表达的机会。正因为这样,课后还有许多小朋友意犹未尽,围在我的身边说这说那。另外,围绕一个主题教育,每周引导幼儿学习一个或一句好词好句,然后启发幼儿在一定的语言氛围中,练习这些好词好句,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从整体角度来探索语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充分挖掘潜力,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的教育》
【2】 陈幸军 《幼儿教育学》
【3】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朱作仁,李人凡.朱作仁语文教学研究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29.
【5】丁炜.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6】朱晏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口头语言 语言环境 语言运用 个体差异
幼儿期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幼儿3岁以后,大脑发育仍然非常迅速,而且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也相继成熟,具备了语言迅速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口语的发展与成熟是在成人调节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的,是以与成人的交往为条件,这个时期,如果幼儿接受成人科学、适宜的教育引导,那么他的口头语言就会迅速发展,词汇量日益增多,并且逐渐能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相反,如果幼儿的口头语言在这个时期内得不到成人及时正确的培养,其口语的发展就会缓慢、落后。为使幼儿在口语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习得口语的前提和基础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包括:成人的言语示范。对幼儿来说,模仿是他们学习口语的主要方式,教师是幼儿亲密接触,朝夕相伴的成人,是幼儿模仿学习语言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语言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为幼儿提供规范、明确的口语师范。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讲普通话,并注意口语清晰明确,用词确切,在表达方式上适于幼儿的接受水平。
另外,由于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生活经验不足,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而模仿教师的语言是非常盲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经常以身作则,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描述周围事物时尽量使用优美的词汇等,给幼儿创造一个美的语言环境。
(二)营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词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发表言论,随时都有吸引幼儿的情景,这无疑是丰富幼儿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如奥特曼、怪兽和超人是幼儿常挂在嘴边的话题。自由活动时,从这个话题入手,常能引来一群围观者参与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注意纠正他们的发音及错误语,并向他们渗透一些词汇。
(三)丰富幼儿的说话内容和生活内容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幼儿言之有物。如语言区的墙饰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以激发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质疑。在语言区中提供不同的学具材料供幼兒自编自导。在阅读区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喜欢的书,使幼儿保持阅读兴趣,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阅读内容,幼儿就能有所凭借,言之有物了。
另外,教师要尽量丰富幼儿生活,增加说话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了解生活中的趣事,有了情感,有了关注,幼儿的话题就会越来越多,口语表达就会随之提高了。
二、组织好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先进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活动的目标,分析教材。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是有限的,因而要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就要选好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第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第二,充分了解幼儿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第三,细致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第四,运用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其次,教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组织教学。幼儿天生是好玩的,语言更是在幼儿玩的过程中不经意地积累和习得的。
另外,教师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对幼儿的提问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教师可以经常地变换提问方式,如“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等开放式的提问。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教师不必立即做出评价,而应引导幼儿各抒己见,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有机渗透语言教育
幼儿的语言学习不只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进行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语言的刺激,进而不断地积累口语经验。因此,教师应注重语言学习在各科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一)注重各学科的渗透
各领域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活动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各领域活动中有利于语言教育的因素,在设计组织活动时,充分利用幼儿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例如,组织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作品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利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音乐的意境,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音乐的感受;在体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等。
(二)注重随机教育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给了幼儿许多学习的机会,日常的随机教育就成为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使语言学习贴近生活,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四、提供丰富的语言运用和学习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重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趋势,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口语发展的初始阶段,幼儿主要是在各种非正式的语言交往中自然获得的,为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幼儿在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主动获得语言的发展。
(一)经常和幼儿谈话
幼儿期待着教师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开口说话。
(二)鼓励幼儿交流和模仿
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模仿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重要途径,在和同伴交往时,能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幼儿之间的谈话内容以及交谈时所用的词汇、句子,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与同伴运用语言交往的活动和机会。
总之,对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因此,在语言教育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追求幼儿对语言、语句、语法的正确掌握,而应注意使用一定的教育策略,使幼儿学会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情感,使语言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学前心理学.人民出版社.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贾红霞,大学学历,小教一级,幼儿教师,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民族幼儿园。
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7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就有了热情, 更有生命勃发的动力。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营造一定的氛围, 这样比较容易点燃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激情, 才能培养小学生善于表情达意的能力。
1. 课前口语交际
每天语文课开设两分钟说话训练, 例如, 低年级安排“今日王婆”自夸说话训练, 让学生大胆说, 锻炼学生的口才, 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高年级安排了王婆才艺展示“王婆论坛”等一系列训练, 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 巧妙地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 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和说话时的仪态风度。
2. 进行“每课一得谈体会”
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要注意运用教学机智, 及时把握契机, 抓住教材的重点, 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争取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用两三句话来谈学后的体会或心得。例如, 我在教《晏子使楚》时,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 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谈学后心得,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 再用几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体会, 然后学生逐个站起来以响亮清晰的声音, 完整准确的语言, 恰如其分地进行学后小结。这样学生不但能进一步体会晏子的机智勇敢, 维护齐国尊严, 而且还能从中感受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这样的“每课一得谈体会”的语言训练, 很快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能讲有所得, 哪怕是一点、两点, 都令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所以说起话来信心十足, 说到激动处还“手舞足蹈”, 喜形于色。经常出现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还不愿停下来, 争着要把学后所得的感想说完才肯罢休的情景。甚至课后, 同学之间还在互相交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练就了好口才, 我每次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 听着他们清脆悦耳的童养音, 使语文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我感到莫大的欣慰。
二、精选优秀题材让学生诵读
学生朗读课文, 能够逐渐习惯于文章的选
词用语, 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 促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优美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1. 课堂上, 把读的时间交给学生
把时间交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读熟。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 不读熟不开讲, 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 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 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 使学生始终处于全情投入, 融自身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写叙述中,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理解。如学习《琥珀》第3—5自然段, 我首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确定朗读自然段基调:第3自然段要读得轻松、欢快, 第4自然段要读得悠闲自得, 第5自然段要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要读出悲痛、深沉。学习《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时要读出奇异、赞美的感情。学习《金色的鱼钩》要读出敬佩、后悔……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既体会了思想感情, 又获得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2. 课后, 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我除了教给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文章外, 还经常给学生推荐大量的课外优秀诗词文章, 让学生每天坚持大声朗读, 并要求尽量背诵, 积累词汇, 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开拓视野, 陶冶情操。一年下来, 学生在说话时, 特别是在进行课前演讲时, 注意了遣词造句, 能做到条理清楚, 用词恰当, 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复述课文, 培养表达能力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语句, 将课文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出来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复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积累语言, 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 利用课本来复述课文, 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 我抓住故事叙述中的语气变化, 重点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在读懂课文之后, 注意根据恨敌人、赞美五壮士的感情变化来复述课文, 充分进行语言的培养。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8
在人的诸多素质中, 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首先,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也就难以生存;没有生存, 何谈发展?其次,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 所以, 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如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 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 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再次, 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 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 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学前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 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惊人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 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那么, 如何培养学前期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 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交谈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强调了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学习, 提出了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把培养幼儿“想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的能力作为语言培养的目标。那么, 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必须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谈环境, 使幼儿心情舒畅, 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有话会说。首先, 幼儿有话语权,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 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 教师都应该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增强幼儿表达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不善于表达的幼儿, 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其次,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应把“不许说话”限制在最小的范围, 如睡觉、进餐等时间, 其他时间不应过多地限制幼儿自由交谈, 应创设条件启发他们自发的交际愿望, 让他们多听、多说、多实践, 丰富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交际经验。
(二) 要随时随地地指导幼儿的言语。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环境, 幼儿不仅可以从成人和同伴那里学习用词、造句和表达的技能, 而且在自己表达有困难时, 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与幼儿自由交谈, 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 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如:在晨间活动中, 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间正是自由交谈的最佳时间。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自由组合进行各种活动, 商量怎么玩, 定什么规则等, 都要通过他们相互交谈来解决。教师要随时随地做具体细致的指导。
(三) 组织好语言教育活动。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 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 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
1. 运用儿童文学作品, 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它们通过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和感染幼儿。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 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 如: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还可以学习了解一些描写行为、动作、神态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 能很好地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
2. 通过看图讲述及谈话活动, 发展幼儿连贯的讲述能力。讲述是一种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 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直观形象的图片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 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看图讲述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 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9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习得口语的前提和基础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包括:成人的言语示范。对幼儿来说, 模仿是他们学习口语的主要方式, 教师是幼儿亲密接触, 朝夕相伴的成人, 是幼儿模仿学习语言的主要对象。因此, 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语言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为幼儿提供规范、明确的口语师范。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讲普通话, 并注意口语清晰明确, 用词确切, 在表达方式上适于幼儿的接受水平。
另外, 由于幼儿心理尚未成熟, 生活经验不足, 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因而模仿教师的语言是非常盲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要经常以身作则,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在描述周围事物时尽量使用优美的词汇等, 给幼儿创造一个美的语言环境。
(二) 营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词句。在日常生活中, 时时都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发表言论, 随时都有吸引幼儿的情景, 这无疑是丰富幼儿词汇,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如奥特曼、怪兽和超人是幼儿常挂在嘴边的话题。自由活动时, 从这个话题入手, 常能引来一群围观者参与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注意纠正他们的发音及错误语, 并向他们渗透一些词汇。
(三) 丰富幼儿的说话内容和生活内容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使幼儿言之有物。如语言区的墙饰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以激发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质疑。在语言区中提供不同的学具材料供幼儿自编自导。在阅读区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喜欢的书, 使幼儿保持阅读兴趣, 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阅读内容, 幼儿就能有所凭借, 言之有物了。
另外, 教师要尽量丰富幼儿生活, 增加说话内容。在日常生活中,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了解生活中的趣事, 有了情感, 有了关注, 幼儿的话题就会越来越多, 口语表达就会随之提高了。
二、组织好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
首先, 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先进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活动的目标, 分析教材。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是有限的, 因而要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 就要选好教材,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第一,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第二, 充分了解幼儿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第三, 细致分析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第四, 运用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反应,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其次, 教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组织教学。幼儿天生是好玩的, 语言更是在幼儿玩的过程中不经意地积累和习得的。
另外, 教师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 要特别注意对幼儿的提问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避免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 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教师可以经常地变换提问方式, 如“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等开放式的提问。对于幼儿的回答, 不论正确与否, 教师不必立即做出评价, 而应引导幼儿各抒己见,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有机渗透语言教育
幼儿的语言学习不只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进行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语言的刺激, 进而不断地积累口语经验。因此, 教师应注重语言学习在各科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一) 注重各学科的渗透
各领域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活动的素材。因此, 教师应充分挖掘各领域活动中有利于语言教育的因素, 在设计组织活动时, 充分利用幼儿语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例如, 组织绘画活动中, 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作品内容;在音乐活动中, 利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音乐的意境,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音乐的感受;在体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等等。
(二) 注重随机教育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这给了幼儿许多学习的机会, 日常的随机教育就成为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 使语言学习贴近生活, 满足幼儿的需要, 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四、提供丰富的语言运用和学习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重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趋势, 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 在幼儿口语发展的初始阶段, 幼儿主要是在各种非正式的语言交往中自然获得的, 为此, 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 让幼儿在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主动获得语言的发展。
(一) 经常和幼儿谈话
幼儿期待着教师与他们交流、沟通, 倾听他们的心声, 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开口说话。
(二) 鼓励幼儿交流和模仿
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模仿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重要途径, 在和同伴交往时, 能调整自己的语言, 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幼儿之间的谈话内容以及交谈时所用的词汇、句子, 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 教师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与同伴运用语言交往的活动和机会。
总之, 对幼儿来说, 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 更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工具。因此, 在语言教育中, 教师不能单纯地追求幼儿对语言、语句、语法的正确掌握, 而应注意使用一定的教育策略, 使幼儿学会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与他人交流情感, 使语言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重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趋势, 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 在幼儿口语发展的初始阶段, 幼儿主要是在各种非正式的语言交往中自然获得的, 为此, 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 让幼儿在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主动获得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口头语言,语言环境,语言运用,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学前心理学.人民出版社.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放心说
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学生总觉得数额学课压力大、理解难,总有身负重担、难于轻快之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拓展能力。教师不怕教学时间来不及,不要急于呆板地进行书面知识传授,让学生放心说,在说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知识,也使课堂呈现出生命的精彩。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出示了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
生: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不同意。因为我把它对折以后发现它不能够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意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请亮出你的观点。
生: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后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反对。对折后尽管形状一样、但是没有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如果我沿着折痕剪开的话,这两个梯形就可以完全重合了。
生:那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应该是剪开,而不是对折了!
师:现在你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还是菱形。
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自由自主地畅谈知识形成的学习过程,做到这一点,就能逐步形成自主课堂,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的需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的课堂就是生命化的课堂,学生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话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由于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情境,就会有话可说,说出学习过程。如教学“求近似数”时,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你早上几点起床的?几点吃饭?几点上学?
生:我早上6点12分起床的。几点吃饭?几点上学?
生:我7点1分吃饭,7点25分上学。
师:你们说的时间刚好是那一刻吗?
生:大约6点起床,大约7点上学。
师:大约7点上学可能有几种情况。
生:可能7时不到一点,也可能7时过一点。
教师小结例子,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了“准确数”,以及和它相对应的“近似数”,从而引导学生利用“顺应”的认知方式,自由交流,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这样,教师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重视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兴趣说一
教师要选一些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其思维水平也会提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以故事引如:一天,一只老猴子采了一些又大又红的桃子,三只小猴子看见了,都争着说:“我要吃,我要吃。”老猴子忙说:“不要急,不要急,让我来分一分。”于是老猴子给每个小猴子分了2只桃子。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分掉了3个2只桃子。这时,教师又开始讲:小猴子看见老猴子手里还有桃子,又大声嚷道:“我还要,我还要。”老猴子又连忙给每只猴子分了2只桃子。让学生根据分桃子的情况,讨论一共分掉了几个几只?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引发了他们对乘法的兴趣,领悟到乘法的关键所在。
四、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归纳,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探索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如数学“圆锥体体积”。让学生分组操作,每组都有一对圆住和圆锥体,进行倒沙实验。
生:我组倒了3次,还没倒满。
生:我组倒3次装不完。
生:我组倒了3次,刚好倒满。
师:让生3给演示一遍,与你们所做的实验比较。
生(齐声说):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
师: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
生:我们都可以推导出公式。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的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生:等底等高时,圆锥比圆柱体少。
生:等底等高时,圆柱体比圆锥体多2倍。
生: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底面积是圆锥体底面积的,圆锥体底面积是圆柱体底面积的3倍。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11
[关键词]兴趣;环境;训练;能力
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儿童与人交往、智能、社会性及情感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怎样去培养呢?
一、激发说话的兴趣,帮助孩子消除胆怯的心理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激发孩子主动表达,爱说话的兴趣,须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中,同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给孩子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言语的表达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愿意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像这样不善言谈和不善表达的孩子,很容易给人留下能力低下和思想匮乏的印象。将来不管走至Ⅱ哪里,都不会轻松走上人际的前台,也不会得到足够的器重和赏识。所以要想摆脱这种不利的境地,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成为通向成功的桥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和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通过一些训练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形成各自说话风格。首先我们要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由浅入深,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形成自信的人格。
二、提供说话的环境,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课堂教学的利用。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主阵地,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资源是培养孩子良好口语表达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教学环节,让孩子进行言语表达。
“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有启发性。这样既能引导孩子就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又不会培养那种笼统的回答对与不对的情性思维。教师评讲时不但要对学生回答的对错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言语表达上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对自己的表述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效果更好。
“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在利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通过复述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一般以组为单位,先各自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全员参与的讨论,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生活实际的锤炼。生活中的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能力的提高也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说你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想了解地方风情,少不了通过与人的交流,从而去认知和了解。又如,家里来了客人要学会如何打招呼,谈话交流,这对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还有很多,如参与主题交谈、讲故事、即兴演讲等活动。同时,在生活中扩大自己的交友面,通过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会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说话的训练,形成孩子个性说话的风格
通过听、说、练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
1.多听。在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是发展学生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进行表达。
2.多说。利用和学生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学生无拘无束,愿意讲出来。当孩子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纠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交谈。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3.多练。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他们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学生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学生多练习,重复的练习,逐渐的掌握。给他们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他们的发音不准,教师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
与此同时,要多读,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在做到说话时抬头、挺胸、站直、声音响亮、语句规范、流利的基础上,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说话风格。如: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含蓄委婉;清新明丽、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等。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篇12
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本文就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厚积薄发, 说得流畅。
我们经常说某人口才好, 某人说话得体。分析原因, 不难发现, 这些人都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所以词汇才如此丰富。他们吸取了古今中外口语交际成功事例中的优点, 言谈才恰当得体。他们还博古通今, 自然在口语交际中才具有吸引力。由此看来引导学生多读书, 感悟语言的精妙, 学习口语交际的知识, 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办法。
每学期初我都会让学生准备笔记本, 要求每天完成一页的摘记量。老师可要求学生对笔记本进行“板块划分”, 左页为“更新”版, 学生可根据当天实际进行自我划块, 如“每日名著/古诗”、“文本资料链接”、“我悟主题”等;右页为“固定”版, 划为课堂笔记、课前预习及作业记录三大板块。这无形中为学生的摘记提供了“导航条”。学生以充实板报块内容的形式进行课内外双线积累, 坚持“课内每日积累”和“课外定期积累”的活动。课内“每日积累”规定每生每天要做到“四个一”:抄写一首古诗, 讲一个2分钟故事片段, 做一节课堂笔记, 摘一段精彩的文本语言;课外“定期积累”指:每周写一篇杂感, 交一次摘记本, 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强化, 举行一次说话训练活动。
如此“厚积”, 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就能“薄发”, 说得流畅。
二.解读意蕴, 评得精彩。
第一, 在与书本对话中训练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给足学生时间, 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 在最真实的状态下阅读, 让心灵在文字间得到自新。
但此时要马上形成评价语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思维的形成到文字的重新整合并表达出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非一蹴而就。教学《海燕》时, 我采用循序渐进法来推进学生对语言的评价。先给学生一段充裕的阅读时间, 然后让学生进行“笔评”———对在阅读中有触动的语句写下批注, 并修改批注语言到自我满意, 再将评价语以诵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此不仅让学生有了思维语言表达的转化过程, 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了“批注”的先行准备, 自是不怕说了;有了“修改”的基础, 更是不怕说不好了;有了诵读的降低要求, 也就不怕说不顺了。评价方式的“低起点”实现了评价主题的多样化, 也实现了即兴评价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的语言表达训练。
第二, 在与伙伴对话中完善表达能力。该训练可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中完成。老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评价量表, 明确自我评价内容和标准, 及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标准, 让评价训练有章可循。每个学生先自我评价, 再在小组内互相评价。
《曹刿论战》一课的教学我就采用该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们根据教学设计对“鲁庄公属于‘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的人吗?你如何看待他呢?”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在“自我评价”中形成第一次评价语言;然后把自己的评价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对照“评价标准”对他人的评价语言进行再次评价。通过伙伴关系的“挑刺”行为不断促进评价语言的完善, 并将外在的语言表述逐步内化为思维表述, 实现“由外化到内化”过渡过程, 使评价过程更具有效性。
三.彰显底蕴, 写得厚实。
会说会评还仅仅是语文能力的接受与养成, 只有将这种能力运用起来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因此在写作中进行书面语言的表达训练也很重要。教学中我采用反复修改作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称作文修改为“扮靓工程”, 为让学生看到“扮靓”的意义和效果, 学会修改, 把表达做到最亮点, 我注重“集体批改”效应。以话题作文“风景”为例,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的作文稿进行集体修改。具体做法如下:说构思, 评表达。先由习作者对自己文章的构思立意进行简单介绍, 然后由集体对照文章来评价构思达成度, 并列出修改建议。
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针对修改建议在原文基础上修改, 并比较二者差别, 把文章改出模样。如语言修改。有个同学的“火车隆隆响起, 顿时世界好像全已寂静。我的梦想是个旅游者, 以这美丽的幻想, 开始心的向往……”改为“火车启迪, 世界已寂寞, 带着幻想, 心灵已出发。”简洁的语言表达, 让学生微笑赞许。如构思修改。《开辟风景线》一文由原来“愁闷出走→爬山领略风光→开辟山路”的构思改为“山脚, 心黯然→山腰, 心豁然→山顶, 风光险→心悟跋涉→开辟山路→学走人生路”, 使得整个构思更完整, 立意更深刻。如结构修改。《门边风景》在集体修改下以“题记+小标语+日记+虚拟评语”的形式出现, 新颖别致, 引来阵阵喝彩。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推荐阅读:
教师语言表达10-11
努力追求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更高境界06-04
教师语言能力培训方案07-09
关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05-19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06-15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05-20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07-29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05-19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06-05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