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胎心监护异常(共7篇)
电子胎心监护异常 篇1
20世纪60年代初, 由美籍华人爱德华-洪和南美洲卡尔代洛-巴尔夏等, 大力研发并推行了电子胎心监护, 如今, 各种方便、实用的电子胎心率监护已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工作中。在孕期常规37周后及临产期的应用使分娩时的异常高危因素能够及时发现, 并作出应对措施, 提高了新生儿优生率, 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抢救例数及新生儿病死率。但是在临床应用期间也增加了剖宫产率。如今在监测胎心率的同时孕晚期彩超监测S/D值越来越受到广大产科医师的重视, 并成为判断高危因素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S/D值是指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和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脐动脉是胎儿-胎盘循环的重要血流血管, S/D值通过对血流速度的监测反映出胎儿-胎盘循环的阻力, 结合胎心率监护进一步发现胎儿宫内危险, 保障围生儿的安全。我科对141例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伴有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的孕产妇在院期间在临产, 分娩及新生儿的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回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1例产妇22~36岁, 中位年龄29岁, 初产妇84例, 经产妇57例, 均为足月临产或有先兆临产征象的入院待产, 入院后均有管床医师及助产士专人进行产程观察, 排除因妊娠合并症, 骨盆异常, 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和产前出血等情况。一般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入院胎儿监护及彩超。若待产超过3d以上, 均进行再次胎儿监护及彩超检查。孕妇临产后进行CST检测, 活跃期再次胎儿监护及第二产程全程监护。胎儿监护NST无反应型, CST监护异常, 包括发现中重度变异减速, 频发早起减速, 及中重度晚期减速, 同时彩超一次或多次有S/D值>3的孕妇, 进行重点观察, 最终对剖宫产92例, 自然分娩49例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产妇剖宫产92例, 阴道分娩49例发现, 脐带异常的83例, 其中脐带绕颈2周以上52例, 脐带真结3例, 脐带过短、扭转、缠绕躯体、脐带过细的有28例, 羊水异常包括羊水II°污染以上和羊水过少共28例, 而仅有胎儿低体重及胎盘严重钙化或未见明确因素的胎儿宫内窘迫的有17例。13例正常分娩未发现有任何高危因素, 新生儿Apgar评分10分。有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比例为90.8% (128/141) 。其中剖宫产92例中新生儿抢救8例占8.8% (8/92) , 阴道分娩49例中新生儿抢救32例占65.3% (32/49) , 其中一例患者强烈要求阴道试产, 脐带真结一个, 重度窒息, 出生后3d新生儿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06, P<0.05) 。
3 讨论
胎心率的变化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 也就是说它是对胎儿宫内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检测。而胎儿宫内窘迫, 宫内环境恶化对最缺乏储备能力的中枢神经的损坏最大, 往往会造化终身遗憾[1]。临产早期对变异减速和晚期减速做到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对妊娠结局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 单纯的依靠电子胎心监护, 存在一定的过度治疗, 导致剖宫产率的增加[2]。超声多普勒技术测定脐动脉血流, 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 检测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之比 (S/D) , 为胎儿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无创伤的、可重复性的监测手段, 已逐渐用于临床检测脐动脉血流及预测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同样单纯依靠S/D值来判断胎儿宫内情况也扩大了异常病例的诊断, 造成误诊、误治及孕妇的过度紧张, 更不利于胎儿及孕妇的身心健康[3]。所以在本研究中, 把电子胎心率监护异常和S/D值异常同时进行评估和判断, 进一步提高了异常病例诊断的准确率。
在我们研究的病例中, 我们发现特别是脐带异常的发生率最高。然而脐带因素也常是产妇本人所忽略的问题, 特别是脐带绕颈一周者占分娩总数的20%以上, 最后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这时脐带过紧, 脐带缠绕, 脐带过短, 脐带滑脱形成真结这些隐含危险因素, 单纯通过普通B超和早期电子胎心监护很难及时发现, 通常是在宫缩渐强, 胎头下降过程中, 通过CST检测和动态监测S/D值才能发现。所以单纯依靠一项有时会在第二产程突然因持续延长减速, 或是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抢救时才发现问题所在, 这样会给医务人员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有时措手不及延误诊治机会, 甚至会给产妇及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终身的遗憾。在检出羊水问题和胎儿生长受限产妇若发现胎心监护和S/D值同时有异常的, 及时尽早终止妊娠, 明显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率, 降低了抢救概率。
所以, 结合电子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两项判断孕晚期特别是临产时胎儿宫内高危因素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值得产科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燕飞.700例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8) :103-104.
[2]赵丽.46例脐动脉血流血流S/D异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 19 (5) :270.
[3]李洁, 王志群.脐血流测定对脐带绕颈的产时监护[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1) :33.
胎心监护异常的相关因素及处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2 062例住院待产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孕妇,产前常规行无负荷试验(non stress test,NST)或缩宫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其中NST 1 438例,OCT 624例。孕周<37周315例,37周~42周1 668例,>42周79例;初产妇1 481例,经产妇581例;年龄21岁~41岁,平均年龄31岁。
1.2 方法
采用深圳京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电脑型胎儿电子监护仪,型号J9D-300B。孕妇监测前不用药,排空膀胱,取头高15°斜坡仰卧位,监护时间为20 min,如NST无反应,经母体腹壁推动胎头后,再继续监测20 min。
1.3 结果评定
1.3.1 胎心监护异常标准
NST无反应,20 min内<3次胎动,胎心率加速<15次/min,持续时间<15 s。OCT阳性,超过50%宫缩有晚期减速,即使宫缩频率少于10 min 3次,可疑阳性,有间歇的晚期减速或有明显的变异减速。可疑的过度刺激,宫缩频率>90 s,且每次宫缩胎心均减速[1]。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基线持续≤100次/min或≥180次/min。
1.3.2 胎心监护正常
未出现上述异常图形者。
1.3.3 胎儿窘迫标准
羊水Ⅰ度污染,羊水浅绿色,常见胎儿慢性缺氧;羊水Ⅱ度污染,羊水深绿色或黄绿色,提示胎儿急性缺氧;羊水Ⅲ度污染,羊水棕黄色,稠厚,提示胎儿缺氧严重[1]135。
1.3.4 新生儿窒息标准
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NST无反应型和NST有反应型、OCT阳性和OCT阴性相比,宫内窘迫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2.2 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205例,141例行剖宫产。其中高危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9例,羊水过少32例,过期妊娠59例,胎盘早剥3例;脐带因素8例。
2.3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302例,其中行阴道助产148例,行剖宫产154例,高危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例,羊水过少21例,过期妊娠3例,胎盘早剥5例;脐带因素109例。见表2。
第一、第二产程高危妊娠导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脐带异常导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以高危妊娠多见,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为64.9%,而第二产程中脐带异常则上升为胎心监护异常的主要原因,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为36.1%。高危妊娠导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7.9%,明显高于脐带异常导致的新生儿窒息率12.8%。在高危妊娠时,胎盘功能有明显减退,胎儿长期慢性缺氧,胎儿储备能力低下,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差,往往在产程初期(第一产程)即表现出胎心监护异常征象,其代表图形为晚期减速(LD)、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有时可见正弦图形[2]。而脐带异常中以脐带缠绕和脐带扭转最多见,占97%。脐带异常中以脐带脱垂的预后最凶险,本组1例隐性脐带脱垂,在产程中胎死宫内,2例脐带脱垂经紧急抢救,胎儿存活,但均因重度窒息转儿科治疗。
胎心电子监护是一种经济、简便、可重复性、易观察的有效检测方法,是指导临床及早抢救治疗,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很有价值的方法[3]。由于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包括母体、胎儿、脐带胎盘因素,所以胎心监护异常者并不一定都存在胎儿窘迫,预测发生率约为60%~75%。对此,可用其他检测方法,诸如胎儿头皮血p H测定、尿雌三醇测定、胎动计数、羊膜镜检等来补充其不足,必须经过多重资料综合分析方可确定胎儿窘迫的诊断[4]。要全局分析,准确判断,以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平安,胎儿窘迫处理不当,将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从而失去了胎心监护的意义。
我们建议,在第二产程早期,当EFM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CST阳性,或延长减速(PD)持续时间长;(2)LD或变异减速(VD)或PD,伴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或者伴有Ⅱ度以上羊水胎粪污染;(3)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伴有羊水胎粪污染或伴胎儿心动过缓(胎心率≤120次/min),可采用适宜的阴道助产术,以便较快娩出胎儿。否则,没有必要急于干预,应适当等待,以便产道得以充分扩张,胎儿先露部到达盆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阴道助产或剖宫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张蕾,孙美华.产时胎心监护异常的处理[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3):155.
[3]耿如.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窘迫[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5):438-439.
电子胎心监护异常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阴道试产且第一产程行E F M的孕妇3 0 0例, 均为单胎头位妊娠, 孕周3 7~4 2周, 年龄2 1~3 8岁, 其中第一产程异常F H R图形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1 2 4例为观察组, 第一产程正常F H R图形1 7 6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产次、新生儿体质量、实验室检查比较无显著差异, 产科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检测方法
1.2.1 OCT (催产素激若试验) 或CST (收缩刺激试验) 。
使用美国产惠普M1351A型胎心监护仪, 多普勒探头外监测, 记录走纸速度3cm/min。孕妇取左侧或右侧卧位, 监测时间20min, 评价胎心率宫缩图。
1.3 结果判定标准
1.3.1 FHR判断标准
正常FHR图形为:FHR基线120~160bpm, 细变异振幅在6bpm以上, 周期变异>2, 无F H R减速, 有F H R加速。异常F H R图形为: (1) 基线胎心率≥161或≤119。 (2) 基线变异减弱 (振幅≤5bpm) 或消失 (振幅<2 bpm) 。 (3) 早期减速 (ED) 。 (4) 变化减速 (VD) 。 (5) 晚期减速 (LD) 。 (6) 延长减速 (PD) [1]。
1.3.2 新生儿结局判断标准
(1) 羊水粪染:羊水Ⅱ度或Ⅲ度粪染。 (2)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7分。 (3) 分娩方式[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软件分析系统进行t检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第一产程异常FHR类型见表1
第一产程异常F H R图形1 2 4例中, 早发减速、胎心率基线异常病历无不良结局出现。变化减速3 2例中, 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8例, 新生儿1分钟A p g a r评分≤7分4例, 经积极抢救, 5min Apgar评分≥8分3例, 1例转儿科。基线变异减弱4例中, 3例出现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 2例新生儿窒息。晚期减速15例中, 12例出现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 7例新生儿窒息。经处理5例5min Apgar评分8分以上, 2例转儿科。第一产程中FHR重度变化减速、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与分娩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 对照组中顺产148例占 (84.09%) ;, 阴道助产21例 (11.93%) , 剖宫产2例 (1.14%) , 观察组中, 顺产40例 (32.25%) , 阴道助产28例 (22.58%) , 剖宫产56例 (45.16%) , 两组间比较, 分娩方式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异常图形组、正常图形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电子胎心监护应用于临床已有30多年, 尽管其有效性及临床相关性存在一些问题, 但电子胎心监护仍然是产时胎儿监测的主要方法[3]。进入产程后, 由于宫缩、脐带、胎头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阳性分布更加集中。由于第一产程距离分娩还有一段距离, 临床上遇到F H R异常情况, 医师和家属一般愿意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但手术过程中发现大部分F H R异常病例并无胎儿宫内窘征象。因此, 正确评价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 及时﹑恰当地处理, 在保证高分儿的同时, 又不增加剖宫产率, 成为摆在产科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本组资料显示第一产程异常F H R图形依次为早发减速、变化减速、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胎心率基线异常等。目前一般认为早发减速是胎头受压, 颅内压增高, 迷走神经兴奋所致[3]。曲线与宫缩同步, 缓慢下降及回升, 下降振幅一般仅为20~30bpm, 与胎儿缺氧无关[4]。本组资料早发减速无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变化减速与宫缩无固定关系, 曲线下降及回升快, 且大多下降振幅大, 是脐带受压所致。其原因可能是脐带缠绕、子宫收缩、胎动、母体翻身及羊水过少等。短时间的轻度V D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影响, 但如果连续发生重度V D, 便可能因脐带血流被阻断, 给胎儿造成严重缺氧, 乃至新生儿重度窒息甚或死亡[5]。本组资料变化减速32例中出现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8例, 均行剖宫产, 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7分4例。晚期减速 (LD) 多在宫缩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 下降振幅可大可小, L D有两种类型: (1) 反射性:见于孕妇突发低血压或子宫较强的收缩导致子宫血流量减少, 这种减速之所以迟发, 是因为血液自胎盘至化学感受器需要时间, 原因消除后或子宫收缩间歇血流量恢复正常后, 胎心率便随之恢复正常。由于胎儿脑部氧供正常, 胎心基线的变异性一般都是正常的[1]。 (2) 胎盘的贮备功能不足或长时间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子宫收缩时加重子宫胎盘的缺血缺氧, L D几乎在每次子宫受缩时发生, 往往伴有胎心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 提示胎儿有宫内窘迫, 多见于胎儿生长限、妊高征及过期妊娠等[5]。本组晚期减速15例全部行剖宫产, 出现羊水胎便12例, 7例新生儿窒息。可见, LD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 第一产程连续出现L D者, 应高度重视, 并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基线变异反映了支配胎儿心脏节律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是分析F H R图形的重要指标[6]。基线变异减弱较晚期减速出现的时间晚, 常提示存在慢性缺氧。本组基线变异减弱4例中, 3例出现Ⅱ度或Ⅲ度羊水粪染, 2例新生儿窒息。因此, 第一产程F H R分析应当重视是否有基线变异的减弱并积极处理, 如果等到F H R基线变异消失, 临床处理则为时已晚。产时胎心率基线异常多见于胎儿窘迫、孕妇使用药物、母体贫血、宫缩过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原因[7]。本胎心率基线异常中有2例羊水粪染, 无1例新生儿窒息。因此胎心率基线异常可继续试产, 但要警惕可能是胎儿窘迫的早期表现。综上所述, 第一产程中F H R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我们建议, 为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当O C T或C S T出现以下情况: (1) 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 (2) 重度变异减速, 特别是伴基线变异减弱。 (3) 晚期减速。可以果断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 否则可以继续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参考文献
[1]程志厚, 宋树良.胎儿电子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09-311.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13-225.
[3]魏晓萍, 钟利若.第二产程胎心监护的意义及与胎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6) :165-167.
[4]刘淑芸, 刘并.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处理及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8) :462-464.
[5]杨业洲, 王滟.产前胎儿监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1) :3-5.
[6]漆洪波, 李玮等.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6:355-357.
胎心率电子监护的临床意义 篇4
妊娠期对优生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这段关键时期不容忽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信号检拾和放大、自动分析及仪器的自动控制等更加理想, 胎心监护迅速普及, 成为胎儿常用的监护方法。
1 监护方法分类
(1) 外监护法:胎心率外监护法;宫缩压外监护法。 (2) 内监护法:胎心率内监护法;宫缩压内监护法。内监护法操作不变且有局限, 故现在最常用的是外监护法。
2 胎心率曲线及其变化
一幅记录完好的胎心率图, 主要由保持着一定振幅波动的曲线组成, 其间可由胎动影响而出现心率加速或在出现宫缩时发生各种类型的减速, 在判断一张监护结果时, 首先应大体观察具有一定波动的胎心率曲线是否正常, 即是否波动在120~160次/min, 其次再观察有无伴随胎动出现的胎心率加速, 以及受宫缩影响的胎心率减速, 进而再分析各种减速, 及胎心率基线变异类型。
2.1 胎心率基线
无胎动、无宫缩影响时, >10min的胎心率平均值为基础胎心率, 亦称胎心率基线, 通过监护仪描记的胎心率图是一条波动起伏的带状曲线, 曲线中央的一条假想线就是胎心率基线水平, 也就是胎心率基线。胎心率曲线易受体位胎动及情绪等影响而变化, 确定基础胎心率值时必须在胎心率水平至少保持10min大体不变时才能判断。如果已经稳定的基础胎心率又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也必须是持续>10min时才能被认可为新的基础胎心率。
2.2 一过性胎心率变化
受胎动、宫缩、触诊及声响等刺激, 胎心率发生暂时性加快或减慢, 持续10余秒或数十秒后又恢复到原基线水平, 这称为胎心率一过性变化, 这些变化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
2.2.1 加速:
胎心率基线暂时性增加>15次/min, 持续时间>15s称加速。这是胎儿良好的表现。加速类型有非周期性加速和周期性加速。 (1) 非周期性加速:伴随胎动, 内诊或腹部触诊等刺激而发生者为非周期性加速, 也称散性性加速。 (2) 周期性加速:伴随宫缩发生的加速为周期性加速, 也称同步加速。加速的临床意义: (1) 妊娠期胎心率加速:妊娠期的胎心率加速是由自然胎动刺激引起的。用手按摩腹部, 特别在常规产检时, 可激发胎心率加速, 这些加速属散发性, 是胎儿良好的标志。 (2) 分娩期胎心率加速:分娩期伴随胎动发生的胎心率散发性加速, 也是胎儿良好的表现;伴随子宫收缩反复出现的周期性加速, 多半说明脐带有轻度受压, 这些要注意观察其变化, 若对脐带压迫加重, 它有发展为变化加速的可能。
2.2.2 减速:
主要指伴随宫缩而出现的暂时性的胎心率减慢。减速类型有规则型减速和变化型减速。 (1) 规则型:分为早发性减速 (ED) 和迟发性减速 (LD) , 减速伴随宫缩反复出现, 胎心率下降的开始点基本一定, 减速波型也大体一样, 升降较为缓慢。ED的特点:胎心率下降曲线与宫缩曲线上升同时发生, 逆向发展, 胎心率曲线的最低点 (波谷) 与宫缩曲线的顶点 (波峰) 相一致, 若波谷落后于波峰, 其时间差大多>15s。宫缩曲线下降到原水平, 胎心率曲线一般也恢复到原基线水平, 下降幅度<50次/min。给母体吸氧或改变体位, 此种减速图形不变。ED的意义:一般认为早期减速是无害的, 它多发生在第一产程的中后期。宫口开大5~7cm时, 胎头进入骨盆受压引起。在产程早期出现ED, 可能是由于脐带因素 (缠绕、受压) 引起。由此可见, ED偶发于第一产程中后期, 无特别临床意义, ED如连续出现且逐渐加重, 曲线下降幅度超过80bmp或降至100次/min以下, 或频发于第一产程早期, 均应考虑脐带受压, 胎儿缺氧的可能。这也恰是在识图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即不应将ED和变化减速 (VD) 的混合图形误认为是ED。单纯的ED较少见, 因为ED发生时, 往往脐带也受到较强的宫缩压, 尤其胎儿娩出时这种混合图形更常见。LD的特点:胎心率下降的起点常落后于宫缩上升的起点, 多在宫缩波峰处开始, 胎心率曲线减速的波谷落后于宫缩曲线的波峰, 时间差大多在30~60s。胎心率下降振幅大小不一, 但恢复至原水平所需的时间较长, 下降振幅<50次/min, 这种图形也称子宫胎盘机能不全图形, 是胎儿缺氧时产生的代表性减速图形。LD的意义:LD多出现在胎盘功能不良的病例, 如过期妊娠, 妊高征, 慢性肾炎等。但在子宫收缩过强时 (如应用缩宫素) 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时也易发生。判断LD的临床意义:要结合宫缩强弱及产程进展阶段, 若在正常宫缩情况下LD频发, 尤其出现在产程早期, 或虽在产程晚期, 但合并长时间无加速, 基线率过速或过缓、变异、消失等均为严重表现, LD若在产程中偶然发生或于宫口开全时暂时出现后又好转, 则多无大碍, 特别在伴有加速的情况下, 仍可视为“放心图形”。 (2) 变化型:减速开始点与宫缩波动无固定关系, 有时宫缩时不一定减速且波型不一, 变化较大, 曲线升降较快。VD特点:其发生、消失与宫缩无固定关系, 胎心率下降多少及下降持续时间均不一致。它与ED及LD形状不同之处是曲线升降迅速, 下降幅度>70次/min, 这是第二产程中最常见的图形, 产前也可见到。原因除母体翻身或胎动压迫脐带, 还考虑羊水过少。轻度VD, 胎心率下降持续时间<60s, 振幅下降水平尚未低于60次/min;重度VD, 胎心率下降持续时间>60s, 振幅下降低于60次/min。VD意义:脐带因素所致的VD是产时, 尤其是第二产程中最常见的图形, VD常发生在脐带缠绕、过度屈曲、过短及羊水过少的病例。
3 胎心率基线的变异
在胎心率基线上重复而快速的变化小波, 称为胎心率基线变异。它分短变异及长变异。短变异 (STV) 是胎心率基线细变异中最小最快的变异, 一般指跳与跳之间的振幅差异。长变异 (LTV) 是指胎心率基线上肉眼可见的上下摆动的波, 此波由振幅及周期组成。振幅是上下摆动之波的高度, 周期数是1min肉眼可看到的波动数。振幅分类法:静止型﹤5次/min, 狭窄型6~10次/min, 波浪型11~25次/min, 突变型>25次/min, 波浪型为细变异正常。周期分类法:不活跃<2cpm, 中度2~6cpm, 正常≥6cpm。在分析LTV振幅大小时, 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即使是健康的胎儿, 振幅也随胎儿醒睡周期发生20~40min的周期性变化, 可以说, 胎心率基线呈近似平直的一条线时, 为静止型或基线变异消失是胎儿窘迫的表现。健康胎儿在胎动活跃时, 振幅变动为10~25次/min, 胎儿在安静睡眠状态, 振幅变化较小, 一般仍有6~10次/min的振幅变化。
电子胎心监护异常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2月我院进行胎心监护、孕36周以上单活胎产妇3000例, 孕36~42周;初产妇2250例, 经产妇750例。
1.2 方法
孕妇在无饥饿、排空膀胱状态下, 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 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胎心音最清楚的部位, 宫缩探头置于宫底下二横指处, 母体腹部较平坦部位, 各自用弹性腹带固定于腹壁上, 以接受胎心与胎动及宫缩信号, 并将监护结果通过激光打印自动进行监护, 常规监护20min。如出现异常, 重复延长30~60min, 如不成功及时复查, 以排除胎儿睡眠、孕妇体位、精神因素等的影响。
1.3 判定标准[1]
1.3.1 无应激试验 (NST) 反应型:
胎心率基线120~160次/min, 胎心率振幅变动范围10~25次/min, 监测20min≥3次胎动, 且在胎动时加速良好, 上升振幅>15次/min, 持续时间>15次/min, 是胎儿良好的表现。
1.3.2 无反应型:
监测40min刺激后仍无胎动或胎动无胎心率加速反应, 伴胎心率基线长变异消失。
1.3.3 可疑型:
是指监护图形有反应型的特点, 也有无反应型的特点, 其主要诊断依据是伴随胎动的加速次数、幅度达不到反应型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产妇进行胎心监护时, 医护人员需先向监护者耐心解释, 取得产妇的合作, 使其也参与到监护工作中, 避免孕产妇的惊恐不安或自感不适, 或躁动或拒绝使用。使胎心率出现假阳性率。开始监护前告诉孕产妇通过胎心音可了解胎儿是否健康, 当操作者将胎心探头放好后, 暂时稍开大扬声器让产妇听到胎儿心跳, 发现胎心率加速或听到胎动音时, 告知产妇胎儿动了, 产妇听到医护人员这些与自己感觉一致的话时, 不仅安定了情绪, 还会由于听到自己胎儿的心跳而感到幸福。
2.2 仔细检查
确定位置, 检查者要注意手的温暖及轻重, 并注意四指平放, 勿指尖用力, 避免引起孕产妇的防御反射而无法检查。同时先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确定胎心音最清晰的部位, 避免用探头盲目寻找胎心率, 尤其是因躁声使产妇惊恐不安。
3结果
在3000例孕妇中, 反应型2604例占86.80%, 可疑382例占12.73%, 无反应型14例占0.47%。3000例NST检查后2周内结束分娩, NST反应型孕妇剖宫产率低于可疑型及无反应型孕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NST反应型孕妇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可疑型及无反应型 (P<0.05) 。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见表1。
注:与反应型比较, *P<0.05
4讨论
4.1 NST的作用原理[2]
胎心率的变化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调节机能的表现, 而胎动时伴随胎心率加速现象, 是胎儿良好的表现。加速原因是胎儿躯干局部或脐静脉暂时受压, 散发的、短暂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无害性胎心率加速, 故胎心监护实际上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调节功能的监护[3]。胎心监护图形能反映胎心率与胎动及子宫收缩的关系来提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状况, 可筛选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情况及缺氧严重程度, 及时采取宫内复苏, 及时终止妊娠, 可预防胎儿酸中毒和脑细胞损伤, 改善胎儿的预后, 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4.2 NST的应用与诊断
在NST中, 如出现轻度或一过性胎心加速或过缓并非一定是胎儿缺氧, 体位改变、排除母体自身因素如发热、情绪紧张、母体心率增快、母体心率减慢等后仍不恢复正常或持续<120次/min或>160次/min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及时进行处理, 应结合其他综合指标如胎儿生物物理监测等判断及处理。胎心率振幅变动范围为10~25次/min, 监测20min≥3次胎动, 且在胎动时加速良好, 上升振幅>15次/min, 持续时间>15次/min, 提示胎儿储备功能良好。变异加大多见于胎动频繁或早期急性缺氧时, 变异减小或消失多提示胎盘功能差, 胎儿存在慢性缺氧或中毒表现, 故NST有利于早期发现胎儿缺氧或潜在新生儿缺氧情况, 以便及时处理, 避免新生儿窒息。NST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 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 改善胎儿预后, 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后遗症。
摘要:目的 了解胎儿的的储备能力和诊断胎儿的健康状况, 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 指导临床及时处理, 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 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3000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结果 无应激试验 (NST) 反应型2604例, 可疑型382例, 无反应型14例。结论 NST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 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 改善胎儿预后, 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后遗症。
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儿宫内缺氧,胎心基线率
参考文献
[1]程志厚, 宋树良.胎儿电子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9.
[2]董彦亮.胎儿宫内缺氧的物理检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6) :326-328.
电子胎心监护异常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311例有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结果。纳入标准:足月单胎(≥37周~≤42周),头位,均进入产程,最终自然分娩,胎心监护图为分娩前30分钟。排除早产病例(7例),孕妇临床资料不全(4例),图形信号丢失>50%(4例),因胎儿或母亲因素需要剖宫产(66例)及胎心监护图形资料不全者(26例)。最终符合分析标准的共204例纳入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将204例病例按pH<7.20和(或)碱剩余<-12.00 mmol/L确定为酸中毒,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17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包括妊娠合并症、产程时间、脐带胎盘因素、羊水性状、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为探讨减速区面积与酸中毒的关系,利用患者的信息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1.3胎心监护及血气分析方法
分娩前持续行胎心监护并记录。胎心监护仪为飞利浦公司生产,型号M1341A,走纸速度为1 cm/min。新生儿娩出后建立呼吸前,于靠近胎儿端及阴道口处胎盘端夹闭脐带。断脐后用血气针(GE healthcare生产的QUIK A.B.G.)取靠近胎儿端脐动脉血0.5 ml行血气分析(取血时间与测量时间不超过10分钟)。血气分析仪型号为OPTI CCA(美国)。
1.4 诊断标准
新生儿酸中毒:根据新生儿生后即刻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 H<7.2和(或)碱剩余<-12.00 mmol/L,诊断为酸中毒[4]。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行Apgar评分≤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3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减速区面积:如图1所示,阴影部分C为监测时间A内的减速区面积,C/A为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老师通过计算机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以中位数M(25百分位~75百分位)进行描述,用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率进行描述,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当不服从卡方分布时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利用患者的信息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脐血血气结果比较
两组产妇的分娩年龄、分娩孕周、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中毒组新生儿脐血p H值和碱剩余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前30分钟减速区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中毒组减速区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见表1。
2.2 产时胎心监护分娩前30分钟减速区面积与p H值的ROC曲线
为了进一步探讨产时胎心监护分娩前30分钟的减速区面积作为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我们绘制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产时胎心监护分娩前30分钟减速区面积与p H值的ROC曲线见图2。AUC=0.663(95%CI 0.541~0.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当分娩前30分钟减速区面积为15cm2时,诊断酸中毒的敏感性61.5%,特异性72.2%。
3 讨论
3.1 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的临床意义
自我们应用胎心监护以来,对图形的解读就一直建立在4个基本特征上,即基线、变异、加速及减速。至2008年NICHD也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临床判读指南,但其临床指导意义有限。在2012年发表在美国妇产科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AJOG)上的1篇文献中[2]总结了5388例病例,按NICHD指南的分类,因第二类图形占所有图形的98%,第一类和第三类图形仅占2%,故第一类图形的阴性预测率为100%,但第三类图形的阳性预测率仅为0。
3.2 产时胎心监护减速的病理生理机制
胎心监护的减速历来是分娩时为产科医生最为关注的图形,对于图形的准确解读对临床决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早由Hon和Quilligan根据图形的特点与宫缩的关系将减速分为3种类型,即目前我们熟知的早期减速、变异减速及晚期减速。然而,这些为大家熟知的减速分型,在我们临床判断中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了解产时胎心减速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图形,判断及决策尤为重要。2013年发表在AJOG上的1篇文章[5],以胎羊脐带阻断试验为基础,从动物模型的角度,详细讨论了临床中常见的减速。认为胎心减速最初由于缺氧所致的一种迷走神经介导的反射,导致心率减慢,但当缺氧因素持续存在大于3分钟即导致心肌抑制从而导致心率进一步减慢。缺氧因素解除后,胎心逐渐回复至基线。故减速的深度与缺氧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分娩时最主要的缺氧因素即宫缩,宫缩时,宫腔内压明显升高,动脉阻力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明显减少,造成胎儿一过性缺氧。因此宫缩持续的时间与宫缩间隔时间对于胎儿是否能耐受缺氧并代偿缺氧至关重要。反映在胎心监护上,即减速的持续时间与减速之间间隔的时间对于评估胎儿缺氧状况至关重要。总结来说,减速的深度、持续时间及频率是较减速分型来说,更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怎么描述减速的深度、持续时间及频率呢,单位时间减速区面积既涵盖了减速的面积也包括了减速的持续时间,是一个比较综合评估胎儿状况的指标。
3.3 产时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预测新生儿酸中毒的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分娩前30分钟胎心监护减速区面积的计算以及与分娩后酸中毒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在酸中毒组,减速区面积明显增大,且通过ROC曲线的绘制,得出分娩前30分钟胎心减速面积超过15 cm2,诊断酸中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61.5%及72.2%。在敏感性上,得到的结果不尽满意,分析原因考虑胎儿缺氧的原因较多,分娩时脐血p H值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减速区面积仅描述的是分娩时反复宫缩导致血流阻断至胎儿无法调整自身酸碱状态出现酸中毒的一种情况,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亚急性缺氧的状态。对于母体本身状态所致的胎儿慢性缺氧状态,对胎心监护的影响则更多在胎心基线变异上的变化,出现变异的减少或消失,并不以减速为特点,故此类情况,单纯以减速区面积这个指标就无法判读出酸中毒的状态,故导致在数据分析上出现敏感性不高的结果。也就是说单纯以减速区面积为指标来判断胎儿是否酸中毒对于产程中由宫缩所致的亚急性胎儿缺氧的状态更为有意义,对于已经存在慢性缺氧的胎儿,可能无法做出好的判断,也是我们临床医生在应用这个指标解读胎心监护图形需要注意的。其特异性高,提示我们,即使是反复出现的并不深大的胎心减速,当持续时间较长时也有可能出现导致胎儿出现酸中毒,并非所有减速间隔能回到基线的胎心监护图形都是可靠的,仍需要引起重视,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综上所述,分娩前胎心监护的减速区面积在预测新生儿酸中毒上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欠佳。为了得到更高的敏感性,需要综合更多的图形特点,例如胎心基线的变异性联合读图。但如何整合各种读图的指标,形成图形解读的体系,以获得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我们后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acones GA,Hankins GD,Spong CY,et al.The 2008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workshop report on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update on definitions,interpretation,and research guidelines[J].Obstet Gynecol,2008,112(3):661-666.
[2]Cahill AG,Roehl KA,Odibo AO,et al.Association and prediction of neonatal academia[J].Am J Obstet Gynecol,2012,207(3):206,e1-8.
[3]陈练,赵扬玉,王妍,等.产时胎儿电子监护图的数学特征与新生儿酸中毒的关系[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11):656-659.
[4]Low JA,Lindsay BG,Derrick EJ.Threshold of metabolic acidosis associated with newborn complications[J].Am J Obstet Gynecol,1997,177(177):1391-1394.
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的设计 篇7
1 系统结构
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由胎心检测装置和医院监护中心两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胎心检测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胎心采集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GSM网络、TC35i模块、LCD液晶显示、音频电路等。
医院监护中心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控制电路、GSM网络、TC35i模块、VC++6.0上位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胎心检测装置和监护中心传输装置两部分组成。
2.1 胎心检测装置
胎心采集电路由超声多普勒胎心探头、前置放大器、陷波器、带通滤波器、音频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LCD显示、TC35i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胎心探头采集的胎心信号经前置放大后送陷波器消除工频谐波分量,再经过带通滤波器和陷波器消除其余高次谐波,陷波器处理后的胎心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将胎儿心率值送LCD显示,胎心信息通过音频电路输出,同时将胎心数据通过TC35i模块发送至医院监护中心。胎心检测装置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2.1.1 单片机控制电路
单片机作为本系统的核心部件,采用的是STC89C52单片机。从胎心检测电路输出的胎儿心率脉冲作为中断信号接到单片机INT0端,由T0计数。INT0端接收到第九个下跳沿时,取出T0计数值,计算出每分钟胎儿心率数据送LCD显示。单片机串行口RXD、TXD控制TC35i模块将胎心数据发送至医院监护中心。
2.1.2 TC35i模块
TC35i模块为西门子公司推出的无线通信模块,它是集射频电路、基带于一体,向用户提供标准的AT命令接口,为数据、语音、短信息和传真提供快速、可靠、安全的传输,方便用户的开发设计及应用。
2.1.3 LCD显示
LCD显示模块采用LCD1602显示模块,单片机的P2口连LCD1602的数据端,P3.5、P3.6、P3.7连LCD1602的使能端和控制端。
2.2 监护中心传输装置
监护中心传输装置由单片机控制电路、TC35i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
3 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包括主程序、中断服务子程序、监护中心服务程序、GSM软件接口程序和上位机软件设计。
3.1 系统主程序
系统主程序实现设置串口、启动TC35i模块、等待采集或接收功能,主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3.2 中断服务子程序
胎心信号整形后变成方波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产生外部中断,单片机从检测到第一个下降沿开始计时,每经过一次下降沿都会进入中断,一直到经历第9个下降沿结束,得到8个脉搏周期的总时间t,设脉搏周期为T,频率为f,胎心显示为haret,那么有:T=t/8 f=1/T haret=60×f=480/t
计数总是从一个下跳沿开始,到第9个下跳沿结束,计数精确;选完整的8个脉搏周期平均,只需要15s以内。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3.3 监护中心服务程序
监护中心服务程序包括单片机与GSM的接口程序,PC机与GSM的接口程序,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
3.4 GSM软件接口程序
GSM软件接口是单片机与GSM短信息有关的AT集指令程序设计。AT指令集是一种操作控制TC35i模块的软件协议的集合,可通过编写程序利用串口收发AT指令达到控制TC35i模块收发短信的目的。常用的短信控制AT指令如下所示:
AT指令控制短消息发送有2种常用模式,即TEXT和PDU模式。PDU模式采用unicode编码发送英文、汉字,但比较复杂。而TEXT模式只能发送英文,无须编码。本系统发送和接收的短信内容都是数字形式的胎心数据,因此采用TEXT模式。其发送数据的过程包括启动GSM及初始化、设置短信模式:AT+CMGF=1回车、发送接收的手机号码:AT+CMGS=“13699567121”回车(目的地址)、发送胎心数据等。其接收短信的过程包括启动GSM及初始化、设置短信模式:AT+CMGF=1回车、设置新消息指示:AT+CNMI=2,2回车、该设置可使模块在短消息到达后向PC串口发送提示指令:
此指令说明如下:
PC机通过编程打开与TC35i模块相连的串行口,然后通过此串行口接收短消息提示AT指令,并提取其中手机号码,将发信时间和胎心值存入数据库,完成短信接收保存功能,以便产科医生诊断使用。
3.5 上位机软件设计
上位机采用VC++6.0串口编程与数据库技术,对上传到PC机的数据进行保存与显示。本系统具有:数据显示、管理员登陆,添加/删除用户、用户信息查询、医生诊断、数据操作等功能,如图6所示。
4 结论
GSM网络与单片机结合构成远程胎心监护系统。此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使用方便等优点。孕妇使用此系统,可随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和指导,确保胎儿安全,有利于优生优育。该远程胎心监护装置的使用将大大方便孕妇、降低医院的负荷、节省人力物力,特别在冰冻雨雪等恶劣天气、地震、交通阻塞和边远地区等,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给孕妇带来无限的方便与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骐,何嘉斌.单片机控制GSM模块实现短信收发的软件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5(1):63-66.
[2]魏英钦,陈连坤.基于TC35i的PC机短信息收发模块[J].电子世界.2007(2):22-24
[3]梅一珉.基于单片机的胎儿心率信号检测处理方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6):260-263
[4]艾信友.基于SPCE061A的胎心监测仪的实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