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手术

2024-05-22

肝胆管结石手术(精选10篇)

肝胆管结石手术 篇1

肝胆管结石在临床上常常并发多种并发症, 比如肝门部胆管狭窄等 (肝胆管结石引起肝胆管炎症的反复发作致胆管壁溃疡形成、纤维化及瘢痕性狭窄) , 是导致高残石率和高复发率的基本原因, 一直当今胆道外科的难点[1,2,3]。为了提高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现对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本组男80例, 女70例, 年龄26~68岁, 平均47岁。曾有1~3次胆道手术史者136例 (准确率47.4%) 。根据术前B超检查126例 (准确率72.1%) , CT128例 (准确率85.3%) , 本组全部患者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病理学证实为肝胆管结石。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胆肠吻合术的患者为76例, 为全部患者的50.66%, 行T形管引流术的患者为74例, 为全部患者的49.34%。

2 结果

两组残余结石共8例, 总残石率为10.5%, 其中Ⅰ组残余结石3例, 残石率为7.9%;Ⅱ组残余结石5例, 残石率为13.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全部患者无1例在手术中出现死亡, 其中有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死亡。具体见表1。

3 护理措施

3.1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心理护理[4]

由于肝胆管结石患者一般是产生剧烈的疼痛才到医院进行治疗,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伤害, 容易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产生烦躁的心理,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解释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治疗手段, 还有接下来采取的护理措施,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配合好医护人员。

3.2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生活护理

要对肝胆管结石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告知患者的各项生活注意事项, 要求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禁用烟酒、水和食物等, 保持患者病房的卫生, 及时给患者清理垃圾, 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和通风, 定时为患者洗头, 擦洗身体, 清洗衣物, 提高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心理, 使得患者尽快得到康复, 减少患者的疼痛感[5]。

3.3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基础护理

在对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前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及时给予患者建立引流, 并且按时给患者更换引流袋, 避免引流液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向肝胆管结石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说教留置引流管的方法和原理, 让他们共同参与进来, 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率[6]。

3.4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防治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并发症的防治需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治措施, 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中药加强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心电图、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异常情况, 要及时向医师报告, 协助医师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处理的相关情况, 减少并发生的发生率。

4 讨论

本文研究表明:两组残余结石共8例, 总残石率为10.5%, 其中Ⅰ组残余结石3例, 残石率为7.9%;Ⅱ组残余结石5例, 残石率为13.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全部患者无1例在手术中出现死亡, 其中有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死亡。对全部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残余结石共8例, 总残石率为10.5%, 其中Ⅰ组残余结石3例, 残石率为7.9%;Ⅱ组残余结石5例, 残石率为13.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全部患者无1例在手术中出现死亡, 其中有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死亡。结论 对全部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永华, 邢庆蓉, 陈平, 等.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08, 14 (4) :411-412.

[2]Abdel G, Magdy AS, Mohamed ER, et al.Single-step treatment ofgall bladder and bile duct stones:A combined endoscopic–laparos-copic technique[J].International J Surgery, 2009, 7 (4) :338-346.

[3]李汉智.纤维胆道镜技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11) :2199-2200..

[4]Manabu O, Hiroyuki M, Kuniyuki T, et al.Safety and long-termoutcomes of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in children withbile duct stones[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11, 73 (3) :619-623.

[5]张超, 王清华, 姚磊.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 (11) :1206-1209.

[6]何有弟, 王卫东, 麦燕桃, 等.鼻肠营养管在肝胆管结石病人术后应用的护理体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 7 (1) :80.

肝胆管结石手术 篇2

【摘要】目的:研究肝胆结石手术方法以及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县中医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200例肝胆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肝胆结石手术方法以及相应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开县中医院治疗,其中胆管结石的结石残余率为18.00%,总优良率达到了82.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0%,主要并发症为胆道出血、伤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胆瘘等。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给予患者的个体化方法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合理治疗,肝叶段切除手术能够减少结石复发率和残留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92-02

肝胆管结石是外科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肝胆管结石是指肝管分叉的部位及其以上出现了原发性胆管结石,主要是由于人体的代谢分泌失衡造成,引起胆汁淤积,从而形成结石,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1]。目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胆道和肝脏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如果患者伴有胆管狭窄症状,手术治疗的效果很一般[2]。为了进一步研究肝胆结石手术方法以及治疗临床效果,选取开县中医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200例肝胆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县中医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200例肝胆结石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年龄在25~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11.5)岁,女80例,年龄在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11.7)岁,其中单纯肝外胆管结石62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53例,肝内并肝外的胆管结石患者85例。所有患者经过B超和CT术后病检复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手术要求;②所有选取患者均无精神病史,或者无意识性障碍。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精神病史或者存在着意识性障碍;②所选取患者病因诊断未明,需进一步住院诊断。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作出相应的手术处理,其中A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2例,经肝实质切开进行取石5,胆管空肠吻合手术患者7例;B组患者采用经肝胆管切开取石以及T引流管术患者53例,其中行括约肌切开手术4例;C组采取肝胆管切开取石以及胆肠吻合内引流术85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针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数据统计、对其结石残留率进行数据统计。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优良指标: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满足标准。差:患者的临床指标极差,患者疾病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开县中医院治疗,其中胆管结石的结石残余率为18.00%,总优良率达到了82.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0%,主要并发症为胆道出血、伤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胆瘘等,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人们的饮食不均衡,人体营养结构出现失衡,加上现代化社会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减少了人们的运动量,使得近年来肝胆管结石发病的人群日益增多,并且大多数发病的人群为成年人[3]。肝胆管结石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人体的代谢失衡,胆系统出现感染导致胆汁淤积,从而出现结石。肝胆管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右上腹部剧烈的疼痛、胸闷、嗳气等。肝胆管结石的主要分布是随着肝内胆管数呈阶段样式,结石的形成引起肝脓肿、胆管狭窄、肝萎缩等,所以及时的治疗肝胆管结石能够有效的解决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研究肝胆管结石治疗方法也是普外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4]。目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治疗思路是清除病灶、取出结石、解决胆管狭窄和建立畅通的胆道等,能够有效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并有效的避免复发[5]。

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主要根据患者肝胆管中结石的数量、分布、结石范围、肝胆管狭窄程度、主要部位等情况确定出对应的手术方案,并且尽最大努力保留患者胆道生理通道,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组的研究显示,开县中医院的2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62例患者采用了肝部分切除手术,53例采用了经肝胆管切开取石以及T引流管术,85例采用了肝胆管切开取石以及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所有患者合计肝胆管结石的结石残余率为18.00%,总优良率达到了82.00%,但是也有13.00%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有胆道出血、伤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胆瘘等,这个数据表明开县中医院的手术治疗能够让绝大部分的患者能够痊愈,并且医院对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护理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减少并发症。对比了三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发现,肝部分切除术取得了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无论是结石的残余率还是并发症,都比其他两种方法要少,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结石复发,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肝胆管结石给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合理治疗,肝叶段切除手术能够减少结石复发率和残留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龙君,郭文胜.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3:627-628.

[2]王亦峰.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J]. 北方药学,2012,12:39.

[3]尹文合,刘运山. 用胆肠Roux-Y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7:206-207.

[4]姚竞智,王贻东,徐洪全,王涛. 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06:66-67.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临床探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有40例, 其中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12例, 年龄最大的为72岁, 年龄最小的为25岁, 平均年龄为 (48.5±5.2) 岁;本次再手术距离上一次手术的时间间隔最短为9个月, 最长为7年, 间隔时间平均为 (3.4±2.7) 年。患者当中进行第二次手术所占比例为75.0% (30/40) , 第三次手术所占比例为22.5% (9/40) , 第四次手术所占比例为2.5% (1/40) 。所有患者既往手术均在我院进行。患者临床表现如下:胆管炎患者所占比例为47.5% (19/40) , 胆管癌患者所占比例为2.5% (1/40) , 肝脓肿患者所占比例为2.5% (1/40) 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所占比例为2.5% (1/40) , 急性胰腺炎患者所占比例为5.0% (2/40) 。所有患者均以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相关标准进行分类:Ⅰ型患者所占比例为72.5% (29/40) ;Ⅱa型患者所占比例为2.5% (1/40) ;Ⅱb型患者所占比例为20.0% (8/40) ;Ⅱc型患者所占比例为5.0% (2/40) 。患者入院均进行B超、CT以及MRCP等检测。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筛选以及收集, 对于患者的手术史、再手术诱发因素、手术时机选取、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肝叶切除范围等进行记录登记, 对该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次数、再次手术诱因以及手术时机选取对比

所有患者当中, 进行第二次手术的患者, 总体上面所占据的比例相对于进行第三次还有第四次手术患者, 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病变诱因有很多因素, 其中取石后没有进行彻底清理为主要原因;而对于手术时机的选取, 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比例相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要高很多 (P<0.05) 。详情请见表1。

2.2 患者再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当中, 胆管切开取石术并胆管吻合术患者所占比例为30.0% (12/40) ;胆管切开取石术并T管引流术并肝叶切除术患者所占比例为20.0% (8/40) ;胆管切开取石术并肝叶切除术并胆肠吻合术患者所占比例为17.5% (7/40) ;胆管切开取石术并胆道口括约肌成形术患者所占比例为2.5% (1/40) ;胆管切开取石术并T管引流术患者所占比例为27.5% (11/40) ;单纯进行肝叶切除术患者所占比例为2.5 (1/40) 。

2.3 患者再手术肝叶切除范围

再手术患者当中切除左肝外叶所占比例为65.0% (18/40) ;切除左肝叶患者所占比例为17.5% (7/40) ;切除右肝后叶患者所占比例为15.0% (6/40) ;切除尾状叶患者所占比例为2.5% (1/40) 。患者手术范围当中, 左肝外叶的切除率, 相对于其他范围要高很多 (P<0.05) 。

3 讨论

所谓的肝胆管结石再手术, 指的是患者在进行了肝胆管结石手术之后, 依然存在残留或者是复发的迹象, 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取石的一种临床方法[2]。且因为胆管在人体当中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 因此HS在临床上面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残留率都比较高, 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深的影响, 因此医学界对于该症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临床上面对于HS的主要诊断方法为影像学方法。而进行手术是比较显著的治疗方式[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肝胆管结石患者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部分:危重病患者难以一次性清除、手术过程中清洁不够彻底以及胆管狭窄等。而其中手术过程清理的不彻底所占据的比例最高。且在本研究当中进行第二次手术的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多, 而两次以上手术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符合相关研究报道的结果[4]。

对该疾病的治疗应该争取一次性清除结石, 对管道狭窄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结石残留以及降低复发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胡江涛.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2) :124-125.

[2]包华东.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1) :241-242.

[3]汪青峰.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再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9) :177-179.

养肝柔肝“化”肝胆管结石 篇4

肝胆管结石的病程长,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者可无任何不适,重者可反复出现胆道梗阻、 胆道感染、肝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针对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有肝部分(肝叶或肝段)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狭窄切开成形胆肠吻合术等,但许多患者虽经多次复杂手术,胆石仍然不断复发,预后较为恶劣,可见手术并非是清除肝胆管结石的最佳疗法。

中医治疗肝胆管结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临床大多采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法遣方用药。肝胆管结石病大致分为肝胆气郁、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等几种证型,可分别采用疏肝利胆、养肝柔肝、清热利湿等方法治疗,既可选择中成药,如胆宁片、消炎利胆片等,又可调配中草药,但均应由医师来选择。我们多年的研究表明,中药防治胆石病的机制与化学药物有很大的不同,是利胆、排石、溶石、防石、保肝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曾对274名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患者的辨证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属肝阴不足者有152 例,占55.74%,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如在50岁以上年龄组中,肝阴不足型所占比例达72.37%。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患者中,肝阴不足者高达77.72%。对这些患者采用具有养肝柔肝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如64岁的褚先生患胆石病十余年,3年前行胆囊切除术,术后1年多次出现右中上腹疼痛,B超示肝总管及左肝内胆管结石。就诊时其胁痛隐隐,腰酸乏力,口干不多饮, 头晕眼花,纳呆便结,舌红少苔,脉细,属肝阴不足。予养肝柔肝、疏肝理气法,用生地、熟地、黄芪各15克,枸杞、首乌、太子参、茵陈、白芍各12克,陈皮、绿萼梅各6克,七剂后胁痛减轻,精神好转。上方加白术、山萸肉各12克,14剂后胁痛已除,口不干,头不晕。继续服用上方半年,B超复查示肝总管及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前减少。后坚持服药1 年,腹痛未再发作。

实验研究发现,由枸杞、首乌、生地、白芍等组成的中药复方能降低结石模型的成石率,具有抗肝细胞变性、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肝胆管结石患者服用中药后大多病情稳定,部分患者结石减少甚至消失。

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中医治疗。

一是已行各类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仍有结石残留的患者。

二是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等治疗后结石复发的患者。

三是肝部分切除、胆肠内引流或微创手术后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

四是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

但并不是所有肝胆管结石患者都适宜于中医治疗。如黄疸不断加重的患者,当胆道的梗阻没有解除之前,不宜服用具有利胆作用的中药。当肝胆管结石并发急性胆道感染时,应慎用中药。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0例分析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病历资料

本组病例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男:女=1:2,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平均住院天数15d,胆总管一切开取石8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9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肝叶切除术6例。留置T管1个月~半年。

1.2方法

1.2.1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切开胆总管直至左右肝管开口直视取石,胆管镜取石,T管引流,文氏孔留置引流管。

1.2.2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根据入肝途径肝圆韧带途径2例、胆囊床途径2例、左肝外叶胆管途径3例、保留门静脉左支矢状部途径1例,均采用边切、边缝、边扎、边牵引“四边方法”显露胆管取石,将有肝门部胆管开口狭窄者作胆管广泛切开拼合修正大口逢合解除狭窄畸形并留置T管引流。

1.2.3肝叶切除

将肝叶萎缩纤维化、胆管癌变者行肝叶切除,肝左外叶切除2例,右肝前叶切除1例,肝左叶切除1例,其中1例肝左叶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癌组织侵犯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完全切除困难,予以注射无水乙醇。切除肝叶时,充分游离肝韧带,在切除肝组织之前,游离肝动脉,选择性阻滞肝动脉左右分支,采用边缝、边扎、边切、边牵引,显露肝内胆管取石。

1.2.4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在距曲氏韧带15cm处离断空肠,空肠远端残端封闭,空肠系膜对侧与胆管吻合,在距胆管空肠吻合口50cm处行空肠端侧吻合,留置T管引流。

2结果

本组患者随诊时间12~18个月,平均15月。30例患者中,24例效果满意,日常生活工作正常,6例残留及复发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残留结石1例,肝胆管切开取石有残留结石4例,胆管空肠吻合术后残留结石1例,其中2例再次手术,1例行右肝后叶切除手术,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患者因残留结石小,位于三级胆管,偶感右上腹部隐痛,无肝功能异常,经过抗炎利胆治疗,症状缓解。

3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解除梗阻、去除病灶、取尽结石、引流通畅、矫正畸形的原则及个体差异,选择不同术式,在以去除病灶为中心环节的治疗措施,原则上慢性期择期手术时考虑行肝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吻合术,而急性期着重以控制感染、改善引流为主。

3.1肝叶切除是出血和止血的过程,肝叶段胆管多发结石合并胆管明显狭窄或有肝组织纤维化、萎缩、癌变者行肝叶切除,要保证正常肝脏组织要在50%以上避免肝功能衰竭而出现肝功能不全及肝肾综合征致此死亡。有资料统计,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癌变机率为20%。不能切除肿块者,给予注射无水乙醇。归纳起来在于:(H)最小创伤性手术,②根除病灶;③恢复胆管生理状态;④减少复发;⑤防疾病扩展;⑥预防后期胆管的癌变。

3.2肝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主要胆管狭窄,将有肝门部胆管开口狭窄畸形而上方有胆管扩张并充满结石者做胆管广泛性切开,拼合修正扩大口径,解除狭窄畸形利于引流。而合并三级以上胆管狭窄可不予此法处理。

3.3胆总管切开取石,不伴有肝门胆管狭窄,切开胆管直至左右肝管开口处,易取出肝门及左右肝管结石,并利于二级肝管取石冲洗及胆管镜取石。

3.4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疗效最好的胆肠吻合术,解除了胆管狭窄吻合口径大,重建通畅的胆流通道并有利于残留或再发结石的排除。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最低,技术上必须注意的是吻合处上方无胆管狭窄并且在肝功能未出现不可逆变化之前,出于对抗反流情况选择肠袢长度,过去有学者提出为25cm,而现在临床常选择40~60cm,最好取50cm的肠袢,并同步缝合6~8cm。3.5肝胆管结石各种术式均留置T管。首先留置T管在18号以上,以利引流,预防狭窄。其次可通过T管造影,了解有无残留结石,确定是否行胆管镜取石。一般留置T管为1个月左右,有胆管狭窄者可留置半年或1年以上(胆肠吻合口<1.0cm)。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手术治疗30例肝胆管结石,并分析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30例中随访1~1.5年,24例正常生活,不影响工作,4例因残留结石偶感右上腹痛,但无黄疸及肝功能异常,2例因残留结石引发胆管炎而再次手术。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既降低了并发症,又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手术

参考文献

[1]梁力建,李绍强.关于胆肠吻合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41-42.

[2].石景森,王炳煌.外科学基础与临床[M].

[3]梁力建,李绍强.胆石症胆肠吻合口重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年9月.

[4]李海民,周景师,等.不同胆肠吻合术式远期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304-308.

[5]黄志强,黄晓强.肝胆胰外科聚焦[M].

[6]黄志强.腹部外科手术学[M].

[7]吴金术.临床胆石病学[M].

[8]钱光相,刘永雄,黄志强.肝叶切除术治疗右肝管狭窄及结石[J].中华外科杂志,1988,26:529.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接收的163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其中, 男79例, 女84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46~75岁, 平均年龄为 (62.5±0.31) 岁。两组患者术前均及格过超声检查确诊为肝胆管结石, 且辅以B超对患者结石分布的情况进行探测, 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属多发性胆结石, 且患者有反复的肝管炎病史, 患者临床表现伴随着黄疸或者腹部疼痛发热。其中右肝内肝管结石患者为65例, 左肝内肝管结石患者为45例, 左右肝内肝管结石患者为53例。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和肝切除手术方式, 参考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若肝管结石体积较大, 可采用钬激光碎石机打碎结石, 对于结石隐藏在三级肝内胆管的患者, 常规的胆道镜无法探测, 采用钬激光碎石联合超细输尿管软镜注水冲净, 同时对肝内胆管碎石进行插管引流。

1.3 疗效判定

显著有效:患者术后胆管炎症消失, 病情恢复较好, 可进行正常生活工作, 结石彻底清除无复发现象。有效:患者术后验证基本消失, 伴随不明显腹痛, 结石有小量残余, 不影响患者生活。无效:术后患者炎症无明显消减或者加重, 结石残余较多,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 病情复发, 需进行再次手术。对患者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没有显著性差异,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现象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如表1。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 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 然而由于结石胃部隐藏较深、手术操作不当等, 结石取出不彻底, 患者病情易复发, 为患者带来教的困扰和经济负担。采取肝段切除或者肝叶切除可以有效地彻底清除结石, 一并将患者肝内胆管的病灶彻底清除, 然而肝切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大且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胆肠吻合术被用来进行胆管狭窄整形重建, 然而进行术后患者易出现肠液返流和肠气返流的现象, 从而加重患者的胆管狭窄、结石再生和胆管炎, 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 严重的影响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 很多患者面临胆结石疾病时, 拒绝采取手术方式治疗, 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3,4,5,6]。目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革新和推进, 纤维胆道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胆管道手术的临床治疗和检测中, 纤维胆道镜能够对结石的部位、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准确的探测, 能够准确的发现胆管狭窄和胆管黏膜的病变, 同时对十二指肠的乳头进行观察, 在手术进行中有效地避免了手术带给12直肠的损伤, 准确的对需要切除的肝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

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87.1%, 参考组患者总优良率为79%,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 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实行肝切除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石清除较彻底, 然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对结石进行清除, 治疗效果与肝切除手术效果相近, 且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较少, 结石取出较彻底,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对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可作为首选。胆管手术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患者的病情不同, 因此, 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 术前应该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判定, 进行手术时要依据患者结石的位置、大小、肝胆管的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产生。

摘要:目的 对手术治疗肝胆结石的疗效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接收的163例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采用其他手术方式治疗的165例患者作为参考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和肝切除手术方式术, 参考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87.1%, 参考组患者总优良率为79%,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 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和肝切除治疗显著提高治愈率, 手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栾谦梅, 邵娜, 陈丰霞.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35-36.

[2]王亦峰.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 2012, 9 (12) :39.

[3]彭杏芳.两种不同肝叶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5) :126.

[4]何晓, 廖庚进, 王小农.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体会 (附334例报告) [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7, 19 (2) :106-108.

[5]Gál I, Országh I, Fábián E, et al.Calculus-forming capacity of hepatic bile, characterized by lithogenic indices, after transduodenal sphincter operations[J].Orvosi Hetilap, 1986, 127 (9) :505-510.

肝胆管结石手术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胆结石患者100例, 男41例, 女59例;年龄46~85岁, 平均 (58.2±12.1) 岁;病程1~12年, 平均 (2.9±0.4) 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给予两组患者相同外科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行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胆囊造瘘术等外科手术。

临床常规护理: (1) 术前观察与检查: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对其症状进行严密观察,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腹痛、发热、寒颤、黄疸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同时, 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 尤其是要进行肝功、肾功等检查, 并将各项观察及检查资料交给主治医生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2) 特殊处理:针对患者存在的特殊情况, 在手术开始前我们一般要对患者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对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患者需要行鼻胆管引流处理, 而且在引流处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引出胆汁的颜色、流量等, 并做好预防引流管堵塞工作[3]。 (3) 临床诊断护理: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后, 护理人员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穿刺孔出血、胆管炎、胆漏等。 (4) 引流管护理:手术后通常需要置T管或U管引流, 此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细心护理以避免管道脱落或堵塞。例如:指导患者正确翻身以及下床活动;及时观察引出液体的颜色、性质及流量以决定是否需拔出引流管;嘱咐患者多喝淡盐水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维护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避免出现脱水症状[4];若腹腔引流管内流出不凝血, 护理人员则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急诊手术处理。 (5) 并发症预防: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胆漏、膈下肿胀、急性胰腺炎等, 对此护理人员在术后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发现引流胆汁的颜色变化, 从而有效预防并尽早控制胆漏的出现。

优质护理方法: (1) 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要向其讲解有关肝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预防方法等健康知识。同时向患者介绍所采用的外科手术方法、流程以及施术者基本资料等, 并结合我院以往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鼓励, 从而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2) 术前心理指导: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多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同时, 护理人员需训练患者掌握自我情绪调节方法, 从而确保患者在围术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进而提高手术成功几率。 (3) 饮食护理:向患者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嘱咐患者多食用清淡、低脂肪、高维生素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并且每次进食需细嚼慢咽, 切忌暴饮暴食。另外, 禁止患者食用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 还要叮嘱患者每日保证充足饮水。 (4) 出院前指导:患者出院前, 医护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叮嘱, 包括:嘱咐患者多休息、做好保暖工作以预防感冒;叮嘱患者在恢复期间尽量不到公共场所活动;叮嘱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回院检查、更换引流管等。

观察指标[5]:本研究我们需要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并且需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同时, 计算治疗总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6]: (1) 痊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且经影像检查确认结石完全消失; (2) 显效: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经检查确认结石缩小>50%; (3) 有效: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结石有所减小, 但减小不明显; (4) 无效:相关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结石大小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P<0.0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分析: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结石病虽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 但是其临床治疗的每一步都存在风险, 因此我们在给予患者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同时, 还需要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等, 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加快术后恢复[7]。

本文研究发现,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 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给予患者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在内的优质护理干预, 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媛.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8 (11) :841-842.

[2]张二胜.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并发症状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3, 19 (7) :17-18.

[3]李艳艳.预见性护理模式运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32 (17) :3355-3357.

[4]何敏.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7 (20) :763.

[5]朱新福.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19 (15) :119-121.

[6]朱素珍.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28 (9) :128-129.

50例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5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8岁,平均46岁。病程4 h~14 d,大部分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胆总管内可扪及结石,并经两次以上B超检查见胆囊内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有萎缩性改变,其中胆总管结石并感染37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25例采用小切口开放性胆囊切除术,25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石位置、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准备

该组患者术前均经过B超及肝肾功能检查;术前4~6 h禁食禁饮,使用抗生素,不留胃管;在实行胆囊切除术前,左手示指伸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winslow孔,拇指置其前方,进行胆总管的扪诊。了解胆囊管与胆总管之间的关系,确认胆总管的结石与扩张的情况。

1.3 手术方法

该组患者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头高脚低20°~30°,左侧倾斜10°~15°位,在脐孔下缘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11~13 mm Hg。采用常规四孔法施术,从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肝外胆道系统,确认胆总管走行,显露Hartman袋,解剖分离显露胆管靠近壶腹部胆囊壁撕开浆膜层,向胆管、胆总管、肝总管方向小心解剖、仔细分离确认三管关系后,解剖胆囊Calot角,术中观察胆囊周围及胆囊三角粘连程度,紧靠胆囊壁和肝缘分离;若胆囊张力高,用电凝钩尖在胆囊壁上灼一小孔,用吸引管对准此孔吸出胆汁;分别游离胆管、胆动脉用9 mm钛夹或可吸收夹钳夹并切断。胆动脉略加游离即夹闭切断;检查术区无出血、钛夹固定牢固、胆总管完整和连续性良好;对解剖困难或切除困难者采取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或行胆囊次全切除术;胆囊标本自脐部戳孔取出,根据手术情况选择是否放置腹腔引流,引流管自腋前线戳孔引出[1]; (2)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5例:选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取右肋缘下斜切口,切口距离肋缘2 cm,逐层进腹,打开小网膜孔,首先解剖Calot三角,游离出胆管与胆动脉,靠近胆囊侧,先行夹闭切断胆动脉,再处理胆囊血管。先行夹闭胆囊管而不切断。然后从胆囊底逆行剥离胆囊,距肝脏1 cm切开胆囊浆膜钝性加锐性分离胆囊至胆囊颈,将其从胆囊管断端挤出后,再用钛夹夹闭其近端和远端,残端黏膜化学处理后行“8”字缝合关闭胆囊管,行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床间断缝合关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腔镜组1例因胆囊变异胆囊坏疽与周围炎症粘连较重,中转开腹,发生迟发型胆总管电凝伤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4.0%,小切口组发生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2例,发生率为8.0%。腹腔镜组患者在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小切口组 (P<0.01) 。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当代社会人们营养结构的改变,胆结石明显增加,其形成是由于机体代谢失衡、胆系统感染以及胆汁的瘀积,成分以胆固醇为主,常见于成年人,较大的结石可引起右上腹部疼痛,闷胀不适以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2],约有6%~19%的胆囊结石可进入胆总管成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3]。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较好,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是胆结石以及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它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其对手术设备要求较高且需要专门培训操作的人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腹切除术[4]。目前其已在大中型医院广泛开展,现已成为了现代微创外科的经典手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手术治疗的原则: (1) 尽量取尽结石和解除胆管狭窄; (2) 在矫正胆管狭窄和解除梗阻的基础上作一胆肠内引流术,以扩大胆管的流出道; (3) 如病变局限于左侧肝叶可作肝叶切除,以根治病灶。

本文结果表明,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小切口组 (P<0.01) 。术中尽量取尽结石和解除胆管狭窄,在矫正胆管狭窄和解除梗阻的基础上作一胆肠内引流术,以扩大胆管的流出道,这是预防胆管炎复发,减少再手术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小北, 杨育龙.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2) :121-122.

[2]宋雪松, 张维屏.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96例的治疗体会.腹腔镜外杂志, 2007, 12 (3) :256-258.

[3]吴强, 李勇.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治疗与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07, 9 (10) :35.

肝胆管结石手术 篇9

【关键词】肝胆道镜;肝内外胆管;腹腔镜;胆结石;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364.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86-02

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困难,且复发率相对较高。以往治疗主要选用传统外科手术,但是手术损伤大、复发率高,往往需要实施二次手术治疗,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1-2]。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胆道梗阻治疗中疗效显著。经皮肝胆道镜(PTCS)借助人工建立的通路进入胆道并完成一系列的诊疗操作,不仅可以辅助外科手术治疗,未来还可能替代传统外科手术[3-4]。笔者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肝胆管引流术联合经皮肝胆道镜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内外胆管结石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应辅助手段(MRCP、CT)检查确诊,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5±8.5)岁;胆总管直径(1.0~3.9)cm,平均直径(1.5±0.5)cm;结石大小(0.5~3.0)cm,平均大小(1.1±0.6)cm。两组患者年龄、胆总管直径大小、结石大小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试验组采取经皮肝胆管引流术联合经皮肝胆道镜治疗。具体为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在无手术禁忌症时进行手术治疗。选用静脉复合麻醉,常规消毒,根据结石位置及胆管扩张位置不同选取从剑突下左肝管或者右侧肋腰部右肝管进行穿刺,将经皮肝穿刺针置入肝内胆管,推注造影剂进行胆道造影,了解结石的位置并选择合适的穿刺置管位置,由细到粗置入扩张导管。依据结石直径大小选择适宜的扩张隧道。当扩张至18F时,留下鞘管进行碎石和取石。当乳头出现狭窄时,将引导导丝置入十二指肠,在引导丝的导引下选择不同型号的扩张球囊,乳头扩张后进行消化道冲洗并排出小结石。对直径较大、硬度高不容易碎的结石可选用软质胆道镜和液电碎石仪器进行碎石。不能一次完成取石的患者可放置胆道引流管,在窦道形成后经过T管窦道再次取石。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服用利胆排石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具体为:应用腹腔镜进行腹腔探查并分离粘连组织。胆囊结石患者先分离胆囊管和动脉,然后应用电刀结扎动脉,封闭胆囊管,暴露胆总管。电刀纵切胆管,在胆管镜和鞘管的配合下进入胆总管碎石和取石。合并有胆管狭窄者可应用硬镜气囊导管实施扩张。术后再次探查有无结石残余,确认无结石残存后进行胆总管缝合。进行腹腔冲洗和吸液,固定引流T管并缝合。

1.3评价标准[5]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结石取净率、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获得治疗效果,试验组手术用时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取石次数、结石取净率、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PTCS在胆管结石治疗应用的普及,其治疗优势越来越大。经皮经肝途径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原则上取石位置应该与胆道呈直线或者呈钝角,胆总管结石主要通过右胆管治疗,以利于胆道镜进入[6]。直径偏大的结石还要借助胆道镜和碎石仪的辅助。病情比较复杂的胆管结石,应采取多次治疗,第一次应先建立适宜的隧道,然后对乳头或者狭窄的胆管进行扩张,扩张过程中应避免造成乳头括约肌撕裂[7]。不宜取石的应借助隧道先安放适宜直径的胆道引流管,窦道直径应保证胆道镜能够通过,择期通过T管窦道进行取石和碎石治疗。经皮经肝途径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有其适应症,此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多次胆道手术腹腔发生炎症粘连的复发胆管结石患者,而其禁忌症包括严重的急性胆道感染、凝血功能异常、怀疑恶性肿瘤、一般条件差的患者[8]。

经皮经肝途径治疗胆管结石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患者易耐受、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仅借助透视机即可通过窦道完成多次取石治疗,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和胆道狭窄的可靠方法,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使用。但是此方法不能完全取代外科手术,对于适合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仍应该采取最佳治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均获得治疗效果,试验组手术用时(117.13±48.1)min明显比对照组(158.30±59.99)min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失血量、取石次数、结石取净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两组方法都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各自适应症不同,经皮肝胆管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复发结石以及肝胆管手术史者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邹声泉.对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再认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1):1097-1098.

[2]李明武,殷占新,韩国宏,等.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现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77-880.

[3]江帆,孙权.经皮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3):169-171.

[4]王平,陈小伍,方驰华,等.数字医学技术在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5):352-357.

[5]周心奇,周建明.规则性肝切除和经皮胆管胆道镜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8):3155-3156.

[6]Guo SB,Meng H,Duan ZJ. Small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ion vs sphincterotomy alone for removal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7):17962-17969.

[7]陈广礼,刘衍民,曾可伟,等.超声与液电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22):3445-3446.

[8]牛洪涛,翟仁友,王剑锋,等.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0):964-968.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分析与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7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3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7.7±9.3)岁。外院手术后患者48例(71.64%),本院手术后再入院患者19例。首次手术原因均为肝胆管结石,其中一次手术史41例(61.19%),二次手术史者14例(20.90%),三次及以上手术史12例(17.91%)。本次手术与上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周~8年。

1.2 再次手术的原因

主要为未处理肝内病灶、肝内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式执行不当等。具体包括:肝胆管残留结石及狭窄44例(65.67%)、胆肠吻合口狭窄合并结石复发15例(22.39%)、医源性胆管损伤2例(2.99%)、反流性胆管炎并胆道感染3例(4.48%)、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2.99%)、绞窄性腹内疝并空肠袢坏死例1(1.49%)。

1.3 再手术方式包括

肝外胆管切开取石+肝左(外)叶切除+T型管引流术20例;肝外胆管切开取石+肝右叶部分切除+T管引流术14例;肝胆管空肠Roux-enY盆式内引流12例;肝胆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13例;拆除原胆肠吻合并扩大再吻合5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改胆总管空肠Roux-Y端侧吻合2例;小肠及空肠袢坏死段切除及肠吻合术1例。

2 结果

全组67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均获得满意疗效,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14.93%),主要为切口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肝脓肿、膈下感染、胆瘘等,经对症治疗治均愈。本组61例随访3~24个月,复查B超、CT、胆管造影示胆肠吻合口通畅,肝胆管内无残余结石,无肝胆管狭窄;6例失访。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时肝脏及胆道病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大大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术后的残石率及胆管炎发生率较高。手术应根据患者肝胆管结石的数量以及分布范围、肝胆管的狭窄程度与部位、肝脏病理改变及患者全身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术式[2]。术方的选择取决于肝脏损害的程度以及发生胆管结石的范围,手术应尽量保留胆道的生理通道。近年随着外科技术及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更新以及内镜外科的发展,提高了肝胆管结石手术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

分析本组资料可见,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为未处理肝内病灶[3],肝内胆管结石的位置较深,术前未行详尽的影像检查、术中未探查或胆道镜检,仅满足于发现肝外肝管结石而遗漏肝内病灶,导致漏诊。所以术前应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须仔细探查或术中行胆道镜检查;行术中胆道镜可明确结石分布及胆管狭窄情况。部分患者肝内病灶清除不彻底,遗漏病灶;部分患者术式选择不当,影响手术效果。胆道镜检查的注意事项[4]:按一定的顺序(胆总管下段、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分支)检查,避免遗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胆道;冲洗液持续冲洗避免压力过大,以保持视野清晰为准。术后胆道镜检查应在术后4周拔管后进行,保证胆道镜顺利进入胆管。

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充分作好术前准备,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避免肝胆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前提条件。黄志强院士提出[5]治疗肝胆结石应遵循“取尽结石、纠正狭窄、清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基本原则。“清除病灶”是治疗核心,必须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方式。同时要加强术后的患者的管理及采取综合治疗。

详尽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加强规范化手术的实施和医师基本素质的培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及行引流方式,术后综合治疗是降低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率的关键。再次手术需充分注意患者行首次手术时对肝内病灶的处理、必要时行病肝切除术[6]。胆道再次手术前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以往的手术方式,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时机(再次手术的时机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肝胆管结石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未处理肝内病灶、肝内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式执行不当等。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详尽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及行引流方式,术后综合治疗是降低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率的关键。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治疗

参考文献

[1]冉社伟,段照华.89例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4):87~89.

[2]顾奇云,俞冬,盛林林.217例肝胆管结石治疗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1):32~34.

[3]朱淼,宛江峰,许剑钊,等.胆道再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J].安徽医学,2008,29(4):456~457.

[4]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等.胆道镜检查在肝胆管结石术后应用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6):453~454.

[5]黄志强.肝内段管结石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1):65~66.

上一篇: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下一篇:三电平光伏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