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

2024-08-04

胆结石手术(精选11篇)

胆结石手术 篇1

胆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之一,临床治疗胆结石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胆结石患者本身受到病痛折磨,身体心理素质均受到较大影响,往往不能有效配合手术治疗;而且胆结石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往往出现各种并发症或者手术事故。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治疗胆结石疾病的临床效果,应当注重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的作用与意义[1,2]。笔者结合自己多年胆结石手术治疗护理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9~71(49.54±9.69)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8~73(50.04±9.57)岁。两组患者胆结石病情分布基本平均。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接待护理。为患者准备清洁卫生的病房,保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度与通风度。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确保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事物的摄入量,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胆结石患者可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营养液的方式保证术前的营养能量供给[3](2)术中护理:医护人员为患者选取一个舒适的体位,手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不良手术反应或者手术耐受性差等情况时,需要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尽量保留与患者的交流可以用一个微笑眼神带给患者以鼓励,并且随时传递手术顺利进行的信息。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当具备过硬的护理技术与护理素质,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如果很难忍受手术疼痛,医护人员应当告诫手术医生适当调整手术方案或者力度。(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依然保留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4~6h考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患者血压水平稳定,可以采取斜卧位,以降低患者肠粘连发生率,提高肠胃的蠕动速度,改善患者呼吸状况,缓解切口疼痛,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或进行床上主被动活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后,80例胆结石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见表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两组患者治疗护理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之一,临床治疗胆结石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胆结石患者本身受到病痛折磨,身体心理素质均受到较大影响,往往不能有效配合手术治疗;而且胆结石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往往出现各种并发症或者手术事故。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治疗胆结石疾病的临床效果,应当注重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的作用与意义[1,2]。

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应当制定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当有针对性预防与解决措施[4]。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加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做好引流管护理工作,才可使患者得到良好手术治疗效果,并且保障围手术期生命质量,获得更好康复[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围手术的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命体征护理等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与心理压力,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发挥,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接收8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对比指标为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经过治疗与护理后,80例胆结石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90.0%)。两组患者治疗护理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胆结石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围手术的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命体征护理等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痛与心理压力,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发挥,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姚永红,沈翠干.21例OSAH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护理研究,2014,22(26):199-200.

[2]赵春丽.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9):134-135.

[3]刘玉珍.胆结石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护理研究,2014,10(31):300-301.

[4]魏秀丽,周作霞,梁径山.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护理,2012,10(8):899-900.

[5]李冯伟.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护理,2012,12(14):2655-2656.

胆结石手术 篇2

饮食注意:

1、胆管结石病人平时吃的食物不要太油腻,不易暴饮暴食,压力过大,酒也不应多喝。

2、应禁食高脂肪食物,在发病期间应忌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牛、鸡之内脏)脑、肝、肾、鱼卵、蛋黄等。

3、同时应戒抽烟饮酒,少食吃肉食,避免吃过咸及肥腻食物。

4、应忌食猪肉,猪肝,牛肉,猪腰,动物脑子,鸭肉,沙丁鱼,蟹等。

5、忌食菠菜,豌豆,扁豆及其他豆类还有菜花,龙须菜。

6、如果是磷酸钙与磷酸镁胺结石就要忌钙和磷的摄入,如牛奶,豆腐,虾皮,海带,肥肉,鸡蛋黄等。

7、如果是草酸钙结石就忌萝卜,菠菜,巧克力,芹菜,土豆及豆制品。特别是菠菜。

还要限制糖的摄入;忌葱,姜,韭菜,大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胆结石手术 篇3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高龄;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78-01

项目:上海市重点专科建设资助,项目编号:ZK2012A15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且因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均寿命的增加,高龄胆结石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1]。胆结石患者在临床上需要给予手术治疗,本院对收治的80例高龄胆结石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的应用疗效比较。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高龄胆结石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45例,女患者35例。年龄范围为61岁到82岁,平均年龄为(71.2±4.3)岁。其中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3例,胆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有2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有37例。纳入标准:患者腹痛且部分恶心、呕吐、黄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淀粉酶上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结石。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意识或交流障碍,存在手术禁忌症。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患者平卧,全麻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经腹直肌作一切口,开腹后对脏器进行探查,确定肝总管、胆总管以及胆囊三角的生理解剖情况,并将胆囊剥离取出,止血并将胆囊床缝合,之后清洗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置入引流管,切口缝合后结束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仰卧,气管插管全麻处理,于脐下1厘米位置作一孔,构建二氧化碳气腹,之后将腹腔镜置入,经腹腔镜于剑突下右侧肝圆韧带右侧作一孔,并于腋前线以及肋弓交界位置作一孔。腹腔镜下将器材置入,确定胆囊、肝总管、胆总管以及胆囊三角的生理解剖情况,将胆囊充分显露,并将其分离、切除和取出,对术野进行检查,并对创面进行止血以及清洗,撤除二氧化碳后,污染严重的患者置入引流管,切口缝合后结束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軟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如下表所示: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0%;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胆结石是一种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患者早期不存在明显临床症状,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腹痛,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进一步恶化为阻塞、梗死、胆管炎、胰腺炎等[2]。

高龄胆结石近年来发生率不断上升,高龄患者多数合并其余疾病,加之老年患者自身机体机能退化,机体的应激能力以及组织适应能力不高,因此手术治疗更具难度,存在一定的风险。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较大的创伤性,且出血大,对老年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影响,加之老年患者的耐受性不高,因此开腹手术并不适用。而腹腔镜手术创伤性较低,手术操作简单,因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预后理想,加快了术后的恢复速度。本研究显示,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切口长度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小,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分值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陶文洪[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手术对高龄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徐洋.高龄胆结石患者给予普外常规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251-252.

[2]钟扬,陈建宇,秦龙.为高龄胆结石患者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的疗效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209-210.

胆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平均每组50例。其中, 对照组女性患者24例, 男性患者26例, 年龄分布:34~73岁, 平均年龄 (45.3±0.5) 岁, 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 (4.8±1.7) 年;观察组中女性患者25例, 男性患者25例, 年龄分布:36~75岁, 平均年龄 (46.5±0.5) 岁, 病程2~8年, 平均病程 (3.9±1.7) 年。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模式, 实验组的患者则采用全面的护理模式,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必须的常规检查, 排除因患者身体原因导致的禁忌证; (2) 在术前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手术效果等内容, 嘱咐患者在手术前的3 d内停止吸烟, 减少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 (3) 在患者术前需做到良好的营养护理, 加强患者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量; (4) 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 以胆结石治疗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 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

1.2.2 术后护理:

(1) 基础护理。患者在术后未清醒阶段, 为避免因呕吐物导致窒息情况的发生, 保持头偏向一侧的平卧睡姿; (2) 加强术后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加强患者术后的心率及血压等方面的检查, 每4 h进行1次, 此外对患者呼吸、腹痛、面色、皮肤色泽及意识情况也进行必要的注意和观察。

1.3 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

评价方法采用本院护理部统一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日常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的护理方式及其工作态度等多项内容, 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 P<0.05,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比较见表1。

通过表1各项数据可以发现, 在经过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实验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胆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且随着随年龄增长, 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女性发病的概率明显多于男性[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我国的胆结石症的发病原理也由胆囊胆固醇结石取代了先前的胆管胆色素结石[5,6]。目前, 我国通常采用具有手术创伤小、康复速度快、患者痛苦少等明显优势的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手术[7]。

术后加强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并保证患者呼吸系统正常工作。患者术后血压恢复稳定, 为提高肠胃的蠕动速度, 则可进行半斜坡卧位。此外,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以缓解手术切口疼痛。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 一定要保持和蔼、真诚的态度, 并将手术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向患者进行详细解释;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深呼吸的方法, 认识到术后进行肢体活动、咳痰等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饮食护理, 由于胆结石患者术前营养储备效果偏低, 术后极易发生消化、吸收不良, 因而导致肝功能受损及身体虚弱等情况。护理人员为保证切口的愈合速度, 应加强患者的蛋白质摄入。

实验通过对100例胆结石患者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和全面护理, 研究结果表明, 采取全面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在胆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 较一般护理模式来说, 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

综上可知, 全面护理在胆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率, 加快患者术后创口愈合速度, 减少患者受到的痛苦, 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 加大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胆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进行全面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实验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平均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 实验组则采取全面护理,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在经过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实验数据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实验数据表明, 在胆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全面护理,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率, 加快患者术后创口愈合速度, 不但提高了胆结石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加大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全面护理,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罗业凤.120例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 2010 (6) :49.

[2]冯晶.腹腔镜治疗高龄胆结石10020例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0) :3302.

[3]丁红.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2) :12.

[4]姜鸿.减少肝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1) :826-827.

[5]苏玲.肝内胆管结石1520例外科治疗和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8) :868-869.

[6]何庆良.67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5 (l) :29-30.

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室护理 篇5

【关键词】胆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71-01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其中女性患者比例较大,临床分析得知女性患者常服用避孕药引起,主要病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1]目前我们国家在诊治胆结石患者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腹腔镜切除手术,此种类型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胆结石的诊治效果。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是治疗胆结石患者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关系到后期患者的康复情况,所以要充分的重视相关方面的工作情况。本文将选取2014年02月01日——2015年02月01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胆结石患者70例,以此来探究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4年02月01日——2015年02月01日入住我院肝胆内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胆结石患者70例作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探析对象。在这70例胆结石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例数为52例。这些胆结石患者的年龄在42岁——78岁,平均的年纪大致在(50.5±3.5)岁。患者的胆结石病程在2年——33年,所有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5.2±2.2)年。这7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时间大约为60min-130min。

1.2 方法

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要详细的对这7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室护理工作,保证各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有效运行。从而更好的总结出胆结石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以及之后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得出腹腔镜手术室的护理经验。

1.3 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方法

医疗卫生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要对这些胆结石患者采用系统性比较强并且效果比较显著的腹腔镜手术室护理模式。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具体掌握胆结石患者的生理情况和心理发展情况,极为详尽的向胆结石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相关方面的病理知识和手术程序,让患者对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治疗工作的认可度。由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患者可能会对此了解较少,心理上会有一定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并且对手术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因此需要专门针对腹腔镜手术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详细向患者解释说明,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2]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内部也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及时的监控患者的身体机制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胆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之后,要时刻监控各种仪器上的数值变化,帮助患者进行术后神智恢复工作,积极辅助主治医师的医疗工作程序,详细的询问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是否出现不适与其他的不良现状等。

最后,在进行胆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准确的估计和预测各种并发症状的发生,严谨的对待各项症状的出现,精准的预防并发症的发作,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胆结石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O统计学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医疗卫生部门以及护理工作人员对这7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工作之后,发现有68例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满意,整体的满意度高达97.1%。经比较,70例胆结石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都比较良好,手术成功概率高达100%。下表1所示的是胆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室护理的结果:

3.结论

胆结石患者在我们国家比较常见,这是种危害程度比較高的病种。胆结石患者的病程一般来说比较长,治疗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实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腹腔镜切除术是值得广泛运用的临床方法。在进行腹腔镜手术中辅助系统的护理工作程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诊治效果和质量。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时间比较短,能够快速的环节患者的疼痛感,手术的切口面积较小,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也比较高。腹腔镜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够极大的帮助患者进行后期的康复工作,同时对于提高医院的信誉和治疗水平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王跃玲,刘利. 3H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661-662.

[2] 周联明,单远洲,汤卫忠,姚国相,瞿军,张学利,张吉发.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0:814-815.

胆结石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胆结石患者72例, 入选的患者均经B超、CT及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52例, 女20例;年龄61~86岁, 平均年龄 (75.42±9.23) 岁;病程3~18年, 平均病程 (10.22±6.42) 年;胆囊结石37例, 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肝内外胆管结石22例。并发2种以上疾病6例, 3种以上疾病4例, 胆汁性腹膜炎3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手术治疗方法

其中急症手术21例, 择期手术33例, 保守治疗18例。手术病人根据结石的部位及疾病程度采取了以各种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方法。麻醉主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全麻、硬膜外麻醉。具体吻合手术方法包括: (1) 空肠胆管间置十二指肠吻合术:距屈式韧带约20cm切取35.45cm带血管蒂的游离空肠段。在横结肠系膜上、结肠中动脉右侧戳孔, 自此孔将游离空肠段提至横结肠系膜上方, 置于胆总管与十二指肠之间。将原位的空肠断端行端端吻合, 将已切断的胆总管近端或胆总管的侧纵切口与间置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或侧端吻合。也可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 游离十二指肠, 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外下方做横行切开2cm, 将间置空肠远端与此口吻合。在吻合时使问置空肠远端在十二指肠腔内保持外翻约0.5cm, 使其突入十二指肠腔内形成乳头状-即人工十二指肠乳头。吻合后将间置空肠下段与十二指肠降部外侧并拢, 并缝合2~3针, 使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处呈锐角。操作要点:必要时胆肠吻合口内置T管, 以预防胆肠吻合口水肿期的吻合口瘘和相对狭窄。一臂可引流扩张胆肠吻合口, 另一臂可通过吻合口放至十二指肠形成暂时性支架。吻合完毕后于间置空肠中段, 接近腹壁处造瘘。将剪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自造瘘口伸至胆管内, 并将造瘘部空肠缝至腹壁上固定3~4针。 (2)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胆总管十二指肠外侧缘结合部沿十二指肠外侧缘切开浆膜, 沿胆总管方向稍加钝性分离, 并将十二指肠向内侧牵开以显露胆总管下段约1cm及相邻部分十二指肠后壁。纵向切开裸露的胆总管, 吸净胆汁, 取出结石及异物, 将相对应的十二指肠后壁切一小口。用止血钳插人胆总管切口指向远端作引导, 将胆总管切口连同十二指肠后壁切口延长到距胆总管下段狭窄0.6~0.8cm处, 切口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 下端不够则可向右侧延长。间断全层缝合吻合十二指肠后壁与胆总管致胆总管裸露区,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道, 再继续缝合关闭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切口。连续缝合关闭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切口, 连续缝合浆肌层, 包埋外半周[2]。 (3) 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空肠袢>30cm会导致肠管折叠, 扭曲下垂, 久之可形成肠黏连, 增加反流几率。>35cm侧Y形吻合口大多进入盆腔, 使部分患者餐后出现腹痛、下坠感等不适。因此, 空肠袢长度不能超过30cm, 以20~25cm为宜。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术前症状消失, 恢复工作, 体重增加;有效:术后初期有症状, 药物可治愈者;无效:症状发作频繁, 需再次手术者[3]。

2 结果

7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均痊愈, 其中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 占12.5% (9/72) , 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及心血管疾病为主。1例原有较复杂的心脏疾病, 在术后9h因心源性猝死而亡。1例术后出现席汉氏综合症危象, 经抢救成功, 痊愈出院。肺部感染5例, 肾功能不全1例, 经对症处理均康复。切口脂肪液化1例, 无切口裂开、感染。

3 讨论

据统计, 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形成率可达21%~50%, 其中以胆囊结石最为常见。胆结石的发病与不合理饮食结构具有一定的关系,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现在老年人患胆结石的比例明显上升, 其发病与高胆固醇症密切相关[4]。仔细研究从患者身上取出来的胆囊结石发现, 其60%的成分是胆固醇, 其余则是胆盐、胆汁酸里的钙离子、金属离子等成分。患了胆囊结石之后, 很容易引起腹部胀痛。这是因为进食之后, 胆囊收缩, 分泌胆汁, 这一收缩就会让石头在胆囊里滚来滚去, 相互摩擦, 刺激到胆囊就会引发疼痛, 有时是上腹部剧痛, 有时也会是隐痛 (常被误以为胃痛) 。出现剧烈疼痛时, 一般患者都会去医院治疗。但在临床上仍然发现, 有近10%的胆结石患者无症状[5]。老年人由于生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现重要脏器的衰老和功能的减退, 一旦患病或发生应激状况时, 生命器官的代偿功能显示出低下或不足, 容易发展成危重状态或危及生命,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町能性也更大, 高龄患者尤甚。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致使胆囊萎缩或粘连严重、胆囊内结石大且多、易癌变的特点, 也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 因而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更应积极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 外科手术的危险也明显增加,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老年胆道手术的并发症, 以增加老年人的手术安全性, 因此, 对于老年胆结石患者应及时确诊, 及早手术, 老年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弱, 术前应积极做好各项准备,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调整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有利于手术的完成及患者康复。

因此, 老年胆结石的外科手术风险较大, 术后并发症相对多, 手术方式以胆总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为主。病情判断要准确, 手术方式选择宜慎重。

参考文献

[1]王本祥.老年胆囊结石44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 2009, 21 (12) :2146~2147.

[2]黄伟宏.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1) :139~140.

[3]张会英.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4) :141~142.

[4]全文斌.老年胆囊结石手术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0) :55~56.

胆结石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0例, 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其中男性43例, 女性37例;年龄38岁~68岁, 平均年龄 (53.8±6.2) 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术后5~10 d, 时间最长的患者在20d时腹部切口渗出淡黄色油状物质, 从表面上看切口处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现象的是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的表现是切口处出现红肿硬结, 并且有带有臭味的不洁净液体流出;皮下渗血的临床表现是切口周围疼痛并伴有血性渗出物。受条件和设备等限制, 未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1.3 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

1.3.1影响因素: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患者体质量指数偏高、岁数偏大、急诊手术、患者本身患基础疾病、在夏天实施手术、从备皮到正式手术经历的时间过长、进行侵入性的手术操作、手术切口长、切口缝合手术由非主 刀医师执行、整个手术历时长等。

1.3.2治疗方法: (1) 用呋喃西林皮片来处理出现脂肪液化的切口, 或者用纱条进行引流直至不再出现渗液,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微波治疗来处理切口。对于出现较多渗出物的需要对切口进行拆线并彻底清洗, 用庆大霉素上药后进行二次缝合。 (2) 对于切口感染的患者来说, 最重要的是彻底切除坏死组织, 然后进行清洗消毒, 清除患处死腔, 畅通引流, 处理好切口后再次缝合。 (3) 在处理切口裂开问题时, 先拆除皮内的缝合线以及皮下缝线, 接着进行加压包扎。同时以滴注的方式对静脉进行抗生素注射, 用以上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切口均在预计期限内愈合, 并且无瘘道现象。

2 结果

80例愈合不良的患者中, 36例脂肪液化、32例切口感染、12例裂开。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很多, 患者体质量指数偏高、岁数偏大、急诊手术、手术切口长、切口缝合手术由非主刀医师执行、整个手术历时长等。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 术后随访3个月, 切口愈合良好。

3 讨论

医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问题的发生率超过百分之十, 临床研究已经将其列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2]。对于胆结石手术而言, 切口愈合不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术后切口感染, 二是切口脂肪液化, 三是切口皮下渗血。若患者在术后切口周围出现硬结并流出带有臭味的不洁净液体即是发生了切口感染;切口脂肪硬化指的是脂肪细胞由于受到损伤而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 周围组织受到脂肪崩解时产生的脂肪酸刺激而产生炎症反应, 导致切口流出淡黄色油状液体;切口皮下渗血的主要表现是腹部切口处有淡红色或者黑色的血液流出, 指的是在实施胆结石手术后出现切口渗血、伤口处的积血形成血块, 成因是由于腹膜后器官以及血管损伤出血后使得血液在腹膜后间隙扩散。

目前针对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的预防措施:避免使用电刀对体质量指数偏高的患者实施手术, 操作时避免大块钳夹, 术后用生理盐水仔细清洗腹膜缝合切口, 操作者一定要规范操作, 切忌在缝合时留死腔;夏季实施的手术应当强化无菌操作;对于病情并不危急的患者, 最好不要在高温时期进行手术, 医院还应严格监控病房的温湿度, 并保持良好的通风。针对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以下措施:手术后出现切口血肿, 应该查看有没有液化、感染或者深部组织裂开, 若有, 应当及时切开进行引流, 切开时一定要彻底, 一直到腹膜外清血和浮线, 对失活的组织进行修剪。引流的后期, 仔细检查创面, 如果发现创面干燥没有纤维素没有流脓及其它不洁净物质且肉芽组织呈现出细颗粒状, 则可以实施二期缝合手术。在进行二期缝合时, 一定要彻底清洁创口, 如果创口新鲜, 不管切口有多深, 都要经皮进行间断缝合, 视伤口的深度情况在必要时实施张力缝合, 根据伤口长度以及渗出量来确定是用半橡胶引流还是橡胶引流。

本组资料显示, 80例愈合不良的患者中, 36例脂肪液化、32例切口感染、12例裂开。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 术后随访3个月, 切口愈合良好。总而言之, 切口愈合不良现象在胆结石手术中有较高的发生几率, 导致愈合不良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因此在进行手术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切口感染, 术后若是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问题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 防止发生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36例脂肪液化、32例切口感染、12例裂开。影响胆结石手术切口愈合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高、年龄大、急诊手术、切口长、非主刀医师缝合、手术时间长等。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 术后随访3个月, 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切口愈合不良现象在胆结石手术中有较高的发生几率, 导致愈合不良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因此在进行手术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切口感染, 术后若是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问题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 防止发生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参考文献

[1]常芳.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12) :1674-1676.

胆结石手术 篇8

关键词: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胆结石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疾病。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且现代社会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 胆结石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科学的手术治疗对于解除患者病痛、降低病变风险至关重要。现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1年11月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结石患者56例为观察对象。患者中男性31例, 女性25例, 年龄为62~71岁, 病史为3~12年。患者入院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疼痛、右肩胛区不适、寒战、黄疸、发热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分析、病史调查、B超和CT等临床检查后确诊。其中胆囊结石患者43例, 胆总管结石患者6例, 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结石患者7例。经心电图、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测, 患者中伴有高血压11例, 糖尿病6例, 冠心病19例, 肺心病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56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急诊手术17例, 择期手术39例。手术依据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 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由于患者存在其他疾病的影响, 医师在术前应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避免其他疾病对手术的影响, 并且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糖情况, 通过输液改善其体内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以便为手术创造条件。

本组56例患者中, 单纯胆囊切除术43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3例。 (1) 胆囊切除术。在患者右季肋缘下2~3cm处切开皮肤和腹壁肌肉层。用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垫衬于胆囊下方, 固定周围组织。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切除胆囊, 并剥离出胆囊动脉和胆囊管, 在胆囊动脉使用止血钳夹紧, 剪断后对止血钳侧的血管、胆囊管结扎。 (2)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医师根据患者在手术中出血、胆汁外流的情况选择对引流管的放置。清除结石后进行缝合。

患者手术后24~48h内禁食。患者术后, 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药敏情况为其注射抗生素消炎, 并按时为患者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维生素, 以保证患者身体的营养需求。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差, 身体机能下降, 必要时可给予氨基酸作为营养补充。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51例治愈, 5例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也实现痊愈, 无死亡病例。其中, 5例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 占3.57%;T管引流不畅1例, 占1.79%;肠粘连1例, 占1.79%;肺部感染1例, 占1.79%。

3 讨论

胆结石属于肝胆系统疾病, 患者胆囊内或胆囊颈部出现结石, 不同患者的结石大小、位置有所差别, 临床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胆结石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症, 且胆囊结石的占比相对更高。本组5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中43例为胆囊结石。老年人患胆结石疾病与自身的饮食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从以往患者手术取出的胆囊结石来看, 胆固醇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余还包含不同比例的金属离子、胆盐和胆汁酸中的钙离子。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出现很多问题, 如常食用高油高脂的食物、大量的动物蛋白, 做饭以煎炒烹炸为主要手段, 饮食营养过剩。食物中的胆固醇超出人体的正常需要, 有的食物中还含有一定的金属离子, 这些物质不断积累, 潴留在胆囊内形成结石。随着结石的增加, 人在进食过程中, 胆囊分泌胆汁产生收缩, 胆结石刺激胆囊壁, 因而造成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症状。

老年胆结石患者急性发作可出现上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但同时也应注意, 很多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相对迟钝, 应激能力较低, 疾病发作时症状往往不明显。这也是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就诊者往往是急性患者居多的原因。老年人自身免疫力较低,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身体器官功能下降, 会导致胆结石病情的加速发展。如果老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甚至可能发生中毒性休克, 增加日后治疗的难度。当胆结石病情较为严重、出现胆囊穿孔时, 胆汁外流, 所以老年胆结石患者中也常伴有黄疸、胆囊炎等症状。因此, 准确的临床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至关重要。

老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1]。本组56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治愈率为100%, 说明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但对于抵抗力较低的老年患者来说, 医师应慎重对待急诊手术, 尽量选择择期手术。入院时病情重, 出现发热、寒战、黄疸、胆囊肿大及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医师可经过短时间的积极治疗, 稳定患者的生理功能, 然后尽快实施手术救治。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应在急性期过后实施择期手术。本组56患者中急诊手术17例, 择期手术39例。对老年患者实施胆结石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病情和体质, 制定安全、彻底、简单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前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 纠正患者急性发作时的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经全面检查后确认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再开始手术[2]。本组56例患者中, 单纯胆囊切除术43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3例。手术过程应减少牵拉反应, 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数。

与一般胆结石患者相比, 老年患者除基本的临床症状外, 还表现出一定的机能退化特征, 如抵抗力低, 伤口易发生感染, 引发其他疾病。本组56例患者中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其中包括术后切口感染2例, T管引流不畅、肠粘连、肺部感染各1例。并发症患者经及时对症治疗均痊愈。因此, 术后治疗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术后医护人员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给予输氧、预防感染治疗, 及时为患者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活动, 避免下肢血栓和肠粘连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 医师对老年胆结石患者的病情应给予高度重视, 详细检查进行确诊。手术治疗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制定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案, 严格控制并发症, 从而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智成.手术与药物治疗老年胆结石临床效果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23) :30-31.

胆结石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室在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胆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所有患者均以上腹痛并伴呕吐、恶心等症状人院,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确诊胆结石,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有18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38~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3±3.7)岁。对照组中男性有20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35~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6±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优质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做好体位训练,指导患者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并能够降低因手术体位变化导致患者呼吸窘迫的风险。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主要有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积极与患者沟通,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高热等情况。由于每位患者性格不尽相同、体征反应也有可能不完全相同,护士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心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留意观察,一旦有病情加重情况需立即通知医生,并且协助医生进行应急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护士需详细告知患者关于手术详细的过程、麻醉的方式等,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缓解患者对手术的陌生和恐惧感。住院手术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担心手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对于患者的康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护士可介绍经手术治疗好转痊愈的病例,介绍主刀大夫娴熟的操作技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1.2.3 手术护理

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突然发生的情况进行应急处理,确保手术正常进行。患者麻醉清醒、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有助于引流通畅。观察手术伤口有无渗液,注意保障输液通路的顺畅,对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伤口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遵医嘱给予必要的抗生素以及补液等治疗。

1.2.4 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6h内禁水,之后饮食先以流食为主,再根据患者恢复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于进食后呕吐的患者需及时给予止吐药,输液确保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供给。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如术中出血、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并以自制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2。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护士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温馨的语言、诚恳的服务、熟练的技术而让入院治疗的患者从内心感到温暖,看到治愈疾病的希望,通过优质护理的干预有助于患者消除悲观的心理情绪,树立起与疾病作战的信心,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显得十分的重要,这不仅仅是牵涉到患者的配合程度,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术后康复效果产生影响[2]。

胆结石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而言,多少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加之手术和病痛的干扰,使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担心手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对于患者的康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临床实践当中,我们通过对本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服药指导等等,极大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让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了,从而保障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证明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胆结石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海风,彭琴,王瑾.老年人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10,3(14):52.

胆结石手术 篇10

(迪庆香格里拉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迪庆674400)【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老年胆结石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择高原地区老年胆结石患者139例,根据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种类,正确处理合并的慢性疾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改善患者心肺肝肾功能。128例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11例患者行全身麻醉。124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6例患者行胆囊切开取石、术后实施胆囊造瘘术,8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行T管 引流,1例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抠出肝内胆管结石,行导尿管冲洗,术后置入T管引流。结果 本组患者中急诊手术12例,其余127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术中无1例患者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妥善处理老年胆结石患者合并慢性疾病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治疗老年胆结石要选择合适术式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关键词】胆结石;老年;围手术期;手术【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76-01 老年胆结石患者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疾病增加了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风险性,且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所以,老年胆结石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择我高原地区老年胆结石患者,观察围手术期的处理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9月至2011年9月高原地区老年胆结石患者139例,上述患者中男48例,女91例,年龄均大于60岁,最大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9.3±6.4岁。上述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患者29例,合并有冠心病9例,心电图检查显示T波改变、心肌缺血有42例,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大于0.44s9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例。合并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患者4例。1.2围手术期处理:l根据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种类,在相关内科医师协助下,正确处理合并的慢性疾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改善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当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进行评估,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时实施手术治疗。128例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11例患者行全身麻醉。124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6例患者行胆囊切开取石、术后实施胆囊造瘘术,8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行T管 引流,1例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抠出肝内胆管结石,行导尿管冲洗,术后置入T管引流。2 结果

本组患者中急诊手术12例,其余127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术中无1例患者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全部治愈出院。3 讨论当老年胆结石急性发作时,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处理方法。对于病情危急患者,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等,要在短时间内给予妥善处理,对患者进行相关处理后,要尽早给予手术处理。在手术时机方面,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机体的一般情况,在进行辅助检查情况下,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经过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缓解,可等到急性期过后,在实施择期手术。对于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局部体征显著、体质较差患者,要在改善其一般情况下,尽早实施手术。对于病程较长,发病时间超过72小时的,局部肿块局限化,病情尚属稳定,此时可继续非手术处理,而后再择期手术。对于早期手术来说,要在纠正生理紊乱,积极支持治疗后尽早实施的手术处理[1]。在本组患者中,12例患者因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腹部疼痛剧烈、局部腹膜炎征象显著,体温高于39度,上述患者病情超过72小时,病情难以控制,随即实施急诊手术。在急诊手术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如果患者體质差,脏器功能状态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要给予简单有效是手术处理,可在局麻下实施胆囊造瘘术,通过引流,降低胆囊内压力,不要强行实施复杂的胆囊切除术,避免增加手术风险,降低手术死亡率。由于急诊手术往往是在不充分的术前准备下进行的,增加了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多,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实施,积极处理把急诊手术转化为择期手术[2,3]。对于择期手术来说,虽术前准备充分,但胆结石老年患者往往病程较长,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因为周围粘连而较为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所以,在进行择期老年胆结石手术时,术者要非常熟悉相关解剖结构,手术操作要认真细致,在手上过程中要保护好周围脏器,不能无目的的钳夹胆囊三角,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4,5]。手术过程中,如果胆囊三角内水肿严重,解剖结构紊乱不清,或者胆囊萎缩与周围结构发生粘连,不能勉强行胆囊切除,可切口胆囊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本文患者12例急诊手术,其余127例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术中无1例患者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全部治愈出院。所以,妥善处理老年胆结石患者合并慢性疾病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治疗老年胆结石要选择合适术式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参考文献[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7-1277.[2]谭登华.老年胆结石230例手术治疗病例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71.[3]沈亮,曹 刚,张骋.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围手术期处理[].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4):274-275[4]武正炎.普通外科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26-327[5]马静,周志坚.50例老年胆结石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10,48(23):136.

胆结石手术 篇11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围术期护理,要点

在临床疾病中, 胆结石比较常见多发, 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 但一些老年患者因耐受性不佳, 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因此, 在胆结石围术期, 结合护理干预, 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本次研究中, 对胆结石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从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实施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 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经术前检查, 均确诊为胆结石。依据护理不同可划为两组, 常规组55例, 男25例, 女30例, 年龄为28~70岁, 平均年龄为 (54.0±1.2) 岁, 围护组65例, 男30例, 女35例, 年龄为29~73岁, 平均年龄为 (51.0±1.0) 岁。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进行研究。

1.2护理方法给予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并实施对应的处理措施,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 给予围护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为:①心理护理。术前因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 多会表现为焦虑、担心等情绪, 不良情绪会影响病情, 为了控制病情稳定, 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 保持患者维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情绪。②术前护理。术前医护人员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实施胸透检查、心电图检查, 明确患者的身体情况, 并对患者的术后效果以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处理潜在危险因素。术前24 h叮嘱患者合理饮食, 多食用容易消化、高热量食物, 术前8 h内要求禁食禁水, 叮嘱患者戒烟。③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指导患者摆放合适体位, 术中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若发现异常, 及时进行处理分析。③术后处理。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查看面色、意识、体温、呼吸深度以及频率, 合并并发症患者进行必要的补液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④饮食护理, 术后第1天叮嘱患者可适当进食流质饮食, 术后7 d注意禁止食用可能会产气食物, 饮食原则食用高热量、低脂、高蛋白食物, 营养不良者, 需进行静脉营养。⑤运动护理, 在患者未清醒期, 去枕取平卧体位, 头偏向一侧, 常规给氧治疗。待患者清醒后取半仰卧体位, 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引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术后深呼吸, 正确咳嗽、翻身, 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胃肠蠕动。⑥并发症护理。注意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使用中, 注意查看是否有脱落、扭曲、压迫情况发生, 每天更换一次引流袋, 严格依据无菌操作, 并注意查看引流液性质。定期更换床单以及衣服, 鼓励患者翻身, 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防止形成压疮。指导患者学会如何采用便盆大小便;定期做好口腔护理, 清除异味, 并采取措施预防口腔溃疡发生。及时对手术切口进行清理, 定期更换敷料, 维持伤口的干燥。⑦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前, 有必要实施健康教育, 叮嘱患者注意休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睡眠充足, 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做好个人卫生, 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若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痊愈:腹痛等症状消失, 结石消失, 随访观察1 年均无复发;改善:症状明显改善, 大部分结石被切除, 随访1 年复发少于2 次;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石大部分残留, 随访1 年复发大于3 次[2,3]。依据医院设计调查问卷表调查护理满意情况, 其内容主要包括礼仪、行动以及语言等, 共100 分, 分数越高, 则表明护理满意情况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统一由SPSS 17.5 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常规组55 例, 治疗有效率为83.6%, 围护组65 例, 治疗有效率为95.4%, 围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 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发生8 例, 发生率为14.5%, 分别为切口感染2 例, 胆漏3 例, 引流管扭曲3 例;围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1 例, 发生率为1.5%, 围护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常规组, 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3 护理满意情况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为 (74.9±5.3) 分, 围护组护理满意评分为 (93.0±2.2) 分, 围护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少于常规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胆结石为一种成年人常见多发疾病,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该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胆结石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 这样不可避免会造成身体损伤, 尤其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患者不配合治疗情况, 手术治疗效果不佳[4]。在围术期结合采用护理干预, 依据手术实施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术前心理护理, 改善患者的负面不良情绪,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术中积极配合术者实施手术,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并进行对应处理, 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早日恢复[5]。本次研究中观察可见, 围护组的治疗有效率、护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则少于常规组,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促使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 提高临床护理满意情况, 被患者所广泛接受。

参考文献

[1]吕丽娟.对胆结石术前焦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4) :69-70.

[2]王秀娟.胆结石引起重症胰腺炎24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6) :60-62.

[3]付凤秀.全面护理模式在19例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4, 23 (8) :134-134.

[4]卜平英.全方位护理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3 (26) :153-153.

上一篇:报账制下的财务管理下一篇:驱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