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证券化

2024-10-11

应收款证券化(精选4篇)

应收款证券化 篇1

资产证券化是通过企业资产形成的现金流做为根基, 通过对企业的收益以及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重新组装的方式, 在资本市场上以发行证券的形式进行融资的过程。近些年来, 资产证券化由于其独有的优势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高速的发展。本文对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以及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收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企业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模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资产证券化, 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企业资产, 因为其能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把这种资产再对其结构进行重新安排, 也就是分离资产的风险和收益, 再转换成可以出手的证券, 并具有固定的收入, 这一过程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在于其不仅能使发起人的筹资成本得以降低, 同时, 还能使投资者的风险降低了很多, 促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正是资产证券化独有的优势, 使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 并成为全球金融领域里的潮流。

2 现阶段企业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下面简称ABCP) 应运而生, 到了九十年代左右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它主要是以汽车贷款、设备融资租赁、应收款以及消费贷款等资产做为抵押发行票据, 属于资产证券化的范畴。由于ABCP的独特优点, 如风险较低、流动性好、期限短以及利率较低, 使其成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贸易应收款证券化的过程中, 应收款发起人把积累起来的资产池, 出售给别的机构, 这个机构指的是特殊目的机构或公司 (下面简称SPV) , 它的主要职责是对资产化证券进行购买和包装, 并相应开展资产化证券的发行工作, 而所发行证券的期限要和资产之的期限一致。不难看出, 商业票据若是以应收款作为支撑, 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因此, 这种交易模式得以广泛运用。

但是证券化交易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那就是它的前期费用花费较高, 具体来说, 这些花费主要是用在信用评级、律师、审计、信用增级等这些方面上。

因此, 若是资产池不太大, 就无法承担这些运行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相对于其他的融资方式来说, 就不太可取。

由此可见, 这种融资方式更适合资产池规模大一些的企业, 那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 可以考虑别的融资方式, 比如像仓储型循环结构的融资模式、再循环型结构的融资模式以及先行融资账户的融资模式, 从而达到扩大增产规模的目的。

2.1 仓储型循环结构的融资模式

可以说, 仓储型循环结构融资模式相对于其他融资模式来说, 其灵活性更高一些, 是新型的证券化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模式不仅能够延长摊还期, 降低融资的成本, 同时, 还能使发起人在初始条件下可以有相对较大规模的融资金额,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融资。

2.2 再循环型结构融资模式和先行融资账户结构的融资模式

再循环型结构的融资模式主要指的是资产支持的证券交易期限中, 在摊还期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再循环期, 本金偿还应在摊还期内完成。而对于购买的应收款, 主要是通过对循环期内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利用, 进而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对资产池的规模加以扩大。而先行融资账户结构的融资方式和再循环型结构融资方式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只是先行融资账户能够预先得到再循环型模式的循环期内应收款, 它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融资成本得以降低的。

3 资产证券化的收益解析以及对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的因素

可以说, 作为国际资本市场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 目前, 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已然成为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应用方式。企业基础资产的特点, 决定着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结构性要素和标准, 基础资产特点不同也是导致公司之间的应收款存在较大差别的重要因素。而导致基础资产特点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公司的经营模式以及行业的特点来决定的。以上这些因素不仅对企业交易结构的设计和架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也和交易中风险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贸易应收款作为一种短期信贷, 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也有着一定的劣势, 劣势就是它的月支付率很高, 优势就体现在企业在资产融资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为了促进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可以采用滚动融资的方式, 一般来说常用的滚动融资方式就是商业票据, 这种融资方式是以循环的方式来进行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拥有大量应收款的企业, 它们的应收款不是一下子出现的, 而是逐渐出现的, 这就使得企业可以对滚动融资方式加以利用, 促进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这几个方面:贸易应收款的独特性质、证券利息以及中介机构服务费对现金流的影响。

众所周知, 企业资产证券化得以进行的前提是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在对贸易应收款证券化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较为深刻地分析和思考, 从而达到对不同应收款的特点都能够了如指掌, 从而保证在对参与者的收益进行评价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从而提升各方的满意度。

4 现阶段我国发展证券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

4.1 发展SPC模式的资产证券化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 我国国内的资产证券化, 一般都是以SPT模式的应用为主, 但是相对于SPC模式的优势而言, SPT模式的不足之处就尽显无遗, 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这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SPT模式的交易成本比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 信托模式一般而言更适合发起人相同、种类也相同的大额资产证券化, 它无法将不同发起人的多种资产放置到一个信托内, 这非常不利于企业通过对大规模资产池进行构建的方法来进行发行费用地摊薄。而SPC模式可以通过购买一组发起人的多样化资产的方式, 并结合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来建设出具有不同特色的资产池, 从而能够使资产证券化得以大规模、分批次的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有效地控制住了交易成本, 与此同时, SPC模式能够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 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进而促进资产证券化效率的提高。

其次, SPT模式对资产证券化方式预先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予支持。我国曾明确规定, 信托财产必须是已经存在的财产, 对于那些无法确定的财产, 失去其应有的法律效益。由此可见, 如果基础设施没有建成, 想要通过SPT模式实现以该设施的收费前景进行的证券化融资的途径是行不通的。

最后, 可以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每年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都是在万亿以上, 如果仅仅依靠提前筹资的方式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完成之后再进行资金回收的做法是不可能的, 因此, 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的研究力度,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2 如何有效发展SPC模式

通过上面的论述, 可知SPT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产证券化效率的提升, 更使得基础资产的范围无法得到有效扩展。由此可见, 我国发展SPC模式的证券化已刻不容缓。然而, 现阶段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诸多法律都没有提及SPC, 可以说现阶段SPC模式还没有得到我国法律的认可。

因此, 笔者建议国务院可以对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出台一些条例, 使SPC模式的法律地位得以明确,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行为加以规范, 在各个方面的条件成熟之后, 可以将它上升为国家法律。由此可见, 只有明确了SPC的法律地位, 才能促进SPC模式的发展。

4.3 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途径

不久以前,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使得很多著名的金融机构都遭受到了重创, 受到了将近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借贷人员的基础资产信用不良, 也就是这些金融机构把钱贷给了没有偿还能力的人, 但这些人因偿还能力不足, 如果出现大量违约的情况, 就会使以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的所有者遭受重大的损失。如果这些基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所有者就金融机构本身, 那么就会导致这些金融机构产生信用危机, 致使资金很难流动, 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导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 不仅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利率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产生次贷危机的主要因素。甚至有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他们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金融风险转移到投资者的身上, 故意降低贷款的信用门槛, 使得不良贷款的数量明显增多, 为整个金融市场埋下了风险隐患。

比如, 在几年时间内, 美国的住房贷款收费额度从原有的百分之二十降到了零首付, 甚至出现了负首付。还有很多金融机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把专业人员的评估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 甚至对投资者隐瞒贷款人员的还款能力等一些关键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 评级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评级市场的不透明, 都使得这些具有高风险的资产毫无阻碍的进入投资市场。

5 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使得促进其发展的条件也逐渐成熟。国家应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转变工作理念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 并随着证券化的发展不断地完善相关法规, 以期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和谐稳固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颖, 李璞.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选择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2) .

[2]王玉春, 杨亚西.论高新技术产业资产证券化融资[J].财贸经济, 2006 (02) .

[3]石秀, 刘建昌, 张旭.应收款证券化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4 (06) .

[4]黄勇.航运应收款资产证券化与风险防范法律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12) .

[5]陈金亮.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问题与建议[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3) .

[6]王安乐.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7 (09) .

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篇2

(一) 应收账款证券化定义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企业将应收账款汇集后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 注入SPV的资产池, 经过资产重组和信用增级后, SPV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 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的过程。目前, 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较多, 具备发行应收账款证券的基本条件, 同时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尝试。

(二) 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发展现状

1997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总额3亿美元的以其北美航运应收款为支撑的浮动利率票据的发行, 以及2000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总额8000万美元的贸易应收款证券化项目协议的签订, 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开创了先河。这些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运作基本上都是在国外进行的, 其中作为基础资产的应收账款来自国外客户, SPV、投资者也均在境外, 只不过担保物或发起人属于中国, 属于离岸模式的应收账款证券化, 从而有效的绕开了法律及制度障碍, 比如中远集团在避税天堂开曼群岛建立SPV、中集集团选择国际上认同的评级机构担任评级工作。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在2006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个电力行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华能澜沧江水电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融资规模20亿元;随后, 华泰证券也推出了其首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南通天电销售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总规模为8亿元;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网通应收款资产支持收益凭证”, 共计融资103.15亿元, 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和企业单笔直接债务融资;东海证券有限公司推出“南京城建污水处理费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融资规模8亿元。

从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来看,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到2006年已达到471.51亿元, 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和规模较以前实现了重大突破, 不仅实现了单只产品发行过100亿元, 而且实现了多只产品的滚动发行。其中应收账款证券化所涉足的行业日益广泛, 涵盖了电信、电力、环保等诸多行业, 而且期限也越来越多样化 (6个月到60个月不等) , 收益率范围也越来越大 (2.2%~5.4%) , 供投资者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丰富。

目前我国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实践的大都为大企业集团, 它们的应收账款数额大, 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融资成本。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 资产规模普遍偏小, 单个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往往不具有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要求, 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 这种融资方式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我国尚无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法律, 现有法律的部分规定同资产证券化存在着冲突, 如贷款出售的法律准则;一些法律规定不利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开展, 如还没有制定“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 税务机关就真实销售资产所征收的营业税和印花税将大大增加了资产证券化的成本。在税收方面, 当发起人以折价形式将资产转让给非居民SPV时, 折扣部分可能要缴纳预提税, 而且特殊目的载体是证券化中的核心机构, 其所面临的税负的大小也都没有专门的法律做出规定, 这些税收障碍都将加大证券化融资的成本。

二、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选择

(一) 中小企业联合模式

运作流程:证券化的发起人按照一定标准收购某一行业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 组建规模化的资产池, 并将资产池中的资产按账龄、偿还可能性等划分为不同档次;收购应收账款时, 要引入具有公信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确认、甄别和筛选, 以保证进入资产池的应收账款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作为发起人的实体可以是定位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公司, 也可以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或者为具备收购应收账款能力和资格的其他机构。

这些优质的应收账款组成“资产池”作为基础资产, 由证券化发起人转移给SPV实现“真实出售”。委托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产品进行内部增级以提高发行级别, 之后评级机构将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 并向投资者公布。SPV以经过信用增级和评级后的应收账款发行证券, 投资者购买证券以后, 资金流入SPV资金池中, SPV在扣除相应费用后支付给证券化发起人, 同样证券化发起人在扣除相应费用后按相应比例分别支付给出售应收账款的中小企业, 最终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目的。

SPV应聘请专门的服务商对资产进行管理, 包括对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情况进行监督, 收取债务人每月偿还的本息, 将收取的现金存入SPV在受托人处设立的特定账户, 受托人定期将本息支付给投资者。这里, 服务商可由参与应收账款证券化联合融资计划的中小企业担任, 因为其比较熟悉基础资产的情况, 并与每个债务人建立了联系, 并具有管理基础资产的专门技术和充足人力。

该模式适用于应收账款数额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其优势在于:首先, 就我国中小企业而言, 除了要面对一般融资渠道少、融资数额低、时间长等困难外, 还要面对客户付款期延长、供应商付款期缩短的困境, 这些直接导致了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但证券化的信用增级技术使基础资产同企业相分离, 减少企业信用过低或规模不大对融资渠道的影响, 同时降低融资成本, 联合证券化可以规模化资产池, 提高中小企业证券化的可行性, 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其次, 这一模式还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再融资能力, 由于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技术, 其将应收账款“移出”资产负债表, 取而代之的是优质的现金, 这将大大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 提高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财务结构的改善, 财务比率的优化, 企业的再融资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化融资不仅不会降低其融资能力, 还能对再融资有所帮助。

该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 虽然同一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在整个资产池中所占比重不大, 而且各个债务人也处于不同地区, 但却处于同一行业。一旦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出现不利变化, 可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中企业经营业绩下滑, 从而增加应收账款回收难度。根据恰当的证券组合可分散风险的基本原理, 在组成应收账款资产池时, 可通过对资产的审慎选择或将证券化对象扩展到其他行业的办法来降低此类风险。

(二) 离岸模式

运作流程:在这种模式中, 原始权益人将国际贸易应收款转移给境内政府背景的SPV, 其可以是国有独资SPV, 也可由进出口银行承担或发起设立。境内SPV对境外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撑证券, 或者将资产再次出售给境外的SPV, 最后由境外SPV向投资者发行证券。

该模式适用于符合国家产业及出口政策的企业, 带有一定政策性融资色彩。其优势在于:首先, 采取国有独资SPV, 在我国并不存在法律上的约束, 再加上独有的政府背景, 可以享用一般公司难以享有的税收优惠。如采取进出口银行承担SPV角色, 其在国际上的信用等级相当于我国的主权评级, 几乎不会破产, 能充分起到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的作用, 并且能够依靠其丰富的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广泛的业务关系, 顺利开展离岸证券化, 这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外贸政策, 也能够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其次, 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上资金的稳定注入者, 在资金运用上具有明显的长期性, 以机构投资者作为需求主体, 将大大降低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成本。由于这种模式的主要环节都在境外, 可以避免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匮乏与法规对其投资方向的限制, 有效利用国外合理的投资者结构, 使得一批理性、成熟、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参与进来, 同时可以采用境外相对发达的各项服务, 如评级、托管、承销等以提高证券化效率。

最后, 将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证券化, 不仅可以避免货币兑换风险, 而且缩短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对外贸易。

该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 SPV由境内机构承担, 涉及到SPV法律形式的认定、证券化时税收、会计制度、监管的突破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 如何规范SPV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使得它们之间较难产生寻租行为,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 政府角色定位问题

目前在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存在多方面的障碍, 如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抵押担保机制的欠缺;证券评级业不发达;个人信用机制基础薄弱等等, 所以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初始阶段, 政府应该积极参与, 营造有利于证券化顺利开展的制度环境, 积极推动证券化的发展。必须明确的是“政府主导”并不是推动证券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随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 政府应逐步引入市场力量, 鼓励竞争, 引导证券化市场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更有效率的民间机构进入提供市场准入机会和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 各种配套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对证券化资产的筛选及评级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 资产证券化要求一定的市场经济环境, 严格的法律制度可保障资产证券化的规范运作, 防止资产证券化成为某些人新型的“圈钱”工具, 避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总之, 资产证券化尽管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但它能较好地盘活流动性较差的优质资产,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我国资金紧张的状况, 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基础, 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风险及防范 篇3

资产证券化具两大功能:一是增加流动性,二是转移风险。但是,应收账款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类型和企业的一种融资手段,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在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将预期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应收账款,真实地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V (Special Purpose Entity),由其汇入到SPV的资产池,并以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经过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后,并以应收账款为基础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将日后收到的现金流用于向投资者偿付本息,从而实现发起人筹集到资金、投资者取得投资回报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应收账款证券化产生的风险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人员的关注。同时,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使人们普遍认为是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的过度证券化,从而引起了美国的经济衰退,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该如何看待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风险?如何使应收账款证券化市场得以顺利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把握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市场发展的方向。

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风险问题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风险是指在其交易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给应收账款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影响证券化实现的可能性。在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发行人购买应收账款后组成资产池,以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并将日后收到的现金流向投资者支付本息。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以下一些风险: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法律条款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在债券期限内一些法律条款可能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难以预测,给应收账款证券化带来的损失或收益也无法估计,这样增加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法律风险。由于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关于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与资产证券化还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样必然也会产生法律风险。另外,在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交易过程中,必须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监管部门依据法律对其进行监管,因此,法律环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监管风险。

(二)应收账款自身质量引起的风险

应收账款自身质量引起的风险是应收账款证券化最直接、也是最原始的风险。在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如果应收账款的质量出了问题,将直接地影响着应收账款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质量,以该应收账款支撑的证券的收益就必然受到影响,应收账款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无法满足偿付证券本息的要求,发行人将面临无法支付的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虽然投资者可以根据信用评级机构对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选择投资证券化的应收账款,但是由于对应收账款不够了解以及存在突发事故的可能,从而降低了应收账款的质量,投资者无法完全避免应收账款自身质量的风险。

(三)应收账款证券化增加了信用债权人的监督风险

发起人在对应收账款证券化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合同条款来约束债务人的行为,包括限制债务人今后设置担保的行为,限制债务人进行一些风险性的投资,甚至限制债务人改变现在的经营政策、经营范围等等。这些限制措施减少了债务人债务增加的可能性,从而保护了信用债权人的利益。但在应收账款证券化中,应收账款被出售给SPV,投资者通过购买SPV发行的以应收账款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的证券,从而获得投资收益。这时应收账款已经完全从发起人的资产中转移了出去,发起人不再拥有该资产的处置权,但他可以自由处置转移获得的收入。投资者凭借持有的资产及其上的信用加倍受偿,他们不对发起人资产转移的所得进行监督,这样,如果发起人进行不明智的投资势必会对信用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信用债权人只有自己监督债务人,如果债务数额不大的话,监督成本非常高昂,而且这种监督的风险也非常大。

(四)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风险

逆向选择行为严重破坏应收账款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债务人通过担保融资可以有效地实现信用增级,给他带来较好的信誉。与担保融资相比,应收账款证券化传达的信息就更加模糊,它可以为那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因此会吸引它们加入到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队伍中来。一旦一些信用等级不高的公司参与到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中来,且随着它们在应收账款证券化中或者之后破产的数量逐步上升,人们对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可能会产生一个新的概念:只有信用等级不高的公司才使用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或者应收账款证券化使公司把优质资产都转移走了。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证券化市场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造成应收账款证券化市场的瘫痪。

三、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风险防范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所有这些风险之间具有相互紧密的联系,因此,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参与者必须识别这些风险,寻求减少风险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

(一)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我国应收账款证券化市场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措施尚不完善,因此首先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使资产证券化在法律程序下进行操作。另外,监管当局应进一步完善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资本要求、信息披露标准、风险隔离安排、评级等方面的监管。同时,监管部门应督促发行者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与收益状况的透明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

(二)加快培育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场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国家都应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加大金融市场建设,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同时要加强信用体系建立,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信用体系和法律体系是应收账款证券化推行的基础。作为中介者SPV机构也应清楚每一笔应收账款的来源和责任人的资信状况,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培养专业化的金融人才,以适应应收账款证券化未来发展的需要。另外,应该积极培育信誉市场,成熟的信誉市场可以有效地防范欺诈行为的发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三)加强信用评级风险的控制

信用评级作为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控制应收账款质量风险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要控制应收账款证券化的风险首先必须控制好第一环节,即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因此,首先要加强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建设,保证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权威和自身独立性;其次,要规范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内容以防范应收账款质量风险,包括评价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结构风险、降值风险、真实出售与破产隔离风险、等级下降风险以及赎回风险等。加强信用评级风险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防止应收账款证券化过程的逆向选择风险,有利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扩大发起人董事的责任

通过扩大发起人董事的责任,我们降低应收账款证券化产生的一些监督风险,从而降低了信用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监督难度和监督风险。如果发起人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之后,因为优良资产被转移导致了企业破产,那么做出这种决策的董事就会对债权人,特别是企业的信用债权人承担信义责任。通过这种方法,应收账款证券化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被内在化到发起人董事的决策中去了,董事在决定是否要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时,必须考虑到对于信用债权人可能产生的损害。

四、结语

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分析 篇4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是指企业将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取得的应收账款真实出售给特设目的机构(SPV),注入SPv的资产池,经过资产重组和信用增级后,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经过这样的操作,企业就可以把自己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转换为实际的现金流量。从而满足企业对现金的现实需求,维持正常的生产,同时使投资人取得相应的回报。

由于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核心标,因此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的主要分析指标,通过理论和数据俩个方面分析应收账款证券化对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二、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的理论分析

1、应收账款证券化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转换为实际现金流量的一种融资过程,从结果上看是资产形式的转换,未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虽然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可支配资金,在正常经营情况下,能够促使收入的提高,但是最终形成的利润增加额相对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总额并不能立即而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因此作者认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2、应收账款证券化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企业若采取直接出售应收账款获取收益,将显著降低股东权益与资产的比率,而利用应收账款证券化后,在证券化应收账款的收益和资产支撑证券收益之间会形成一个差额收益,这个收益一般属原始权益人即企业所得,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另外,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可支配资金同时也增加了利润,因此,应收账款证券化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有着立竿见影的显著效果。同时,权益作为支撑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础,在证券化后还能继续为新的资产增长提供支持,同时销售收入、后续服务及一些新增应收账款都会导致净收入集聚增加。

三、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的数据分析

在本节中作者试图对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企业的盈力指标)、资产负债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一)相关变量的制定

1、应收账款证券化后,企业将沉淀资产转换为现金流,加快了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因此笔者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来论证应收账款证券化对企业的影响是有研究价值的。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又称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指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回赊款项能力的营运效率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的有效和周转速度,因此一般认为周转率越高:

(1)应收账款收账迅速,账龄较短;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流动比率低给债权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好使企业更好地运用财务杠杆;

(3)可以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性,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为企业安全收款提供保障。

(4)企业的盈力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反之,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经营者既要考虑企业的盈利,也要顾及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作为财务杠杆不仅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债务状况,也反映了企业管理当局的进取精神。

3、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核心标之一,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在相同的资产收益率水平下,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资本结构形式,及不同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例,会出现不同的净资产收益率。

(二)拟定

Y(因变量):资产负债率(Y1)&净资产收益率(Y2):

X(自变量):应收账款周转率

回归方程为:Y=a+b X

(2)实证过程

1)样本收集

根据科学与协调原则以及规范与可比原则,作者选取截止2008年6月30日沪深俩市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例最大的19家企业作为样本收集范围(见表1),以2006年至2008年6月底每个季度共10个时点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指标。

2)研究方法

利用Eviews5.0统计软件,计算相关系数并运用t检验来研究因变量(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与自变量(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3)数据处理

本章所有数据资料均采自于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网

站www.cninfo.com.cn

③实证研究

1)参数解释

a.r:该值度量变量与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一般地,-1≤r≤1,越接近1,说明与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b.t检验:

假设H0:总体相关系数等于0,即ρ=0

假设H1: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0,即ρ≠0

构造t统计量

当|t|

当|t|>tα/2(n-2)时,接受假设H1: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0,即ρ≠0,X与Y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附注:以下数据统计关于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假设为α=0.05,则tα/2(n-2)=tα/2(10-2)=tα/2(8)=2.31。

回归方程所涉及的数据均取到小数点后3位。

2)通过Eviews软件检验得到以下数据:

四、结论

1、从检验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19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也就是说应收账款证券化不能立即而有效的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偿债能力,与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2、在对19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检验中,存在显著相关性的企业15家占比79%,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应收账款证券化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有着的显著效果,与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黄晓东.资产证券化的效率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1):145-146.

[2]何小峰.资产证券化:中国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周顾宇.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探析[J].财会通讯,2008,(03):28-29.

上一篇:结束指导下一篇:课程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