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

2024-12-19

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精选12篇)

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 篇1

财务战略管理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竞争优势, 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确认企业的竞争地位, 对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过程。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延伸。所以说, 财务战略管理既要体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要求, 又要遵循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 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的全局, 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一、财务战略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

为了适应企业经营战略需要形成一个新财务管理领域——财务战略管理。它是战略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也有不同, 具体表现为:

1. 立足点不同

战略财务管理放眼未来, 以实现长期利润、获得竞争优势为立足点, 它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 重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传统财务管理以实现成本低, 费用小、利润大为目标, 并把这一理念贯穿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也就是说, 传统财务管理多属“事务型”管理, 从长远看, 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管理的范围不同

财务战略管理的范围比传统财务管理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财务战略管理除有传统财务管理的筹资职能、投资职能、分配职能、监督职能外, 视野还扩展到企业外部, 还要参与到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和对手的竞争力, 为企业提供金融、资本市场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负责分析和预测市场变化的趋势, 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找出差距, 及时调整竞争策略。

3. 起点不同

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分析和企业发展战略为逻辑起点, 主要围绕企业总体目标来规划战略性的财务管理活动。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以目标成本、费用、利润作为编制预算的起点, 采用简单趋势分析法来规划财务计划。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1.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

企业不仅需要常规的财务信息, 更需要掌握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非财务信息, 这些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2.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经济数据

自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市场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只有建立在财务战略管理系统上的经济数据才是有效的, 决策才是科学的。

3.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能更好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具有科学性。所以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可以发挥资金最大效能, 投资者将实现资金成本化、权益最大化的理财理念, 更好地优化资金的运营环境,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

三、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措施

1.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 是实施经济战略管理的前提。所以, 必须加强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工作, 要重点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会计知识, 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的综合型的经济管理人才, 采用“走出去, 引进来”的办法, 回忆经济管理人才的成长步伐, 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的整体业务素质,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环境。

2. 增强企业竞争观念与战略发展眼光

企业战略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 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谋求企业发展优势, 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遵守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 坚持以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为宗旨。

3. 健全内外组织机构, 规范财务战略管理机制

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依据财务战略管理要求, 理清管理思路, 建立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制定各种相关政策及核算办法, 大力实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 将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使管理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 不断健全财务战略管理的运行机制。

4. 企业资金投放要有指导性和方向性

企业资金投放是指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项目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当前“一业为主, 多元发展”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分散经营风险的资金投放战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确保资金投放对全部资金乃至其它资源运用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地运行,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总之, 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它具有严谨性、综合性及规范性的特点。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市场, 只有按照科学的国际管理机制管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前瞻性地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钟念其,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2]孙春华, 王岩博, 浅谈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8)

[3]周欣, 试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现代商业, 2008

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 篇2

部门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中间层次,承担着公司战略执行、职能战略制订及沟通基层与高层等项职能,在公司组织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司各部门的作用,是我司提高组织效率、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下文就从几个侧面谈谈我部对此问题的理解,谨作抛砖引玉之举,供领导参考。

一、部门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按照常规的思路,战略既然定了,就应该立即进入“执行阶段”,而且是越快越好。这看似正确的决定其实就隐藏着危机,它忽略了组织的重要性。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曾经总结了三句话:“定战略,搭班子,打市场”。诚然,柳传志很清楚组织结构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作为战略与执行之间的衔接环节,组织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战略的执行情况。

一般来说,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次。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的重点是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职能战略一般可分为品牌战略、人事战略、财务战略、业务战略及公关战略等。

二、我司部门管理的现状

我司是厦门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区域大中型桥梁、中高等级公(道)路及配套工程的投资建设及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在我司路桥投总成立的几年中,承建了一批深受厦门人民欢迎甚至为厦门人民所骄傲的路桥精品工程,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这是我司部门管理模式成功的集中体现。但是,随着政府基建投资体制的逐步改变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的部门管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机构设置稍嫌臃肿,部门职责还有交叉,人员膨胀过快;第二,部门工作主动性悬殊较大,有的部门工作较为被动;第三,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大锅饭思想还比较严重;第四,信息流通仍有不畅现象,沟通渠道不宽;第五,管理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第六,部门个别岗位设置有欠科学,因人设岗现象仍然存在。

总而言之,我司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集团化运作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流程,但

1该套体系的市场性和商业性还不足。为此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发展的良好时机,大力推行组织流程再造,实施管理创新,切实提高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建立起适合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提高部门作用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较为发达的层级组织,以防止由于行政协调机制无效而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的组织管理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权宜应变,灵活掌握。权变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究竟应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应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不可能有普遍适用的结构模式。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选择两方面因素,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分为高度集权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组织制、多分部制(又称事业部制)四种类型。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传统组织结构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也同样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结合我司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如要进一步发挥公司各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能量,必须做好如下几件工作:

1、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企业的神经系统,是决定企业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组织变革的理论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形式的变化实质上就是为了增加信息处理的能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组织的扁平化、柔性化、分立化及网络化建设。诚然,网络经济为企业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经营流程能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财务会计电算化及工程信息系统化。然而,由于公司现有的各系统在开发时是相互独立的,公司各系统之间、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及公司与外部之间并未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依然存在一定的屏障和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迅速建立起与公司发展和当今信息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资源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公司系统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使决策者及各职能部门能够随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及时的经营管理决策,已是我司信息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2、沟通渠道建设

信息沟通广泛存在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有效的沟通既可以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也可以解决组织冲突、协调组织行动,还可以促进公司效率提高和组织变革及创新。应该说,我司的沟通渠道总体还是比较顺畅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门间的横向沟通较少,特别是口与口之间的沟通;第二,纵向沟通的方式较少;第三,非组织的沟通形式也比较缺乏。

沟通渠道要顺畅,组织形式必须充满活力,也就是说组织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快速重组的能力,而矩阵型组织无疑就是这种充满活力的组织。当然,目前就进行彻底的组织形式改革、建立完善的矩阵结构,与我司的实际情况不符。但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整个组织的横向沟通能力,提高整个部门体系的活力。第一,适当引进委员会制。我们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一些专业委员会,如投资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战略委员会、钟宅湾建设委员会等,各委员会都可以融进不同口子,不同部门的人员;第二,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工作团队,如下属公司改制工作团队、考核团队、融资团队、决算团队、投资前期工作团队、项目开发团队等,这些团队的成员来自公司各部门,它暂时打破了公司的部门设置和岗位设置,将有效提高横向沟通能力;第三,通过建立研讨小组、兴趣小组等,大力发展非组织沟通。

随着企业发展到跨区域或跨国经营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配合,以适应这时产品多元化、市场更加分散以及分权管理等复杂条件。矩阵结构有利于分布在不同地域并且分权管理的下属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和小型的但是业务复杂的服务业公司经常采用矩阵组织结构。

3、做好战略分解

前文述及,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包括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次,其中职能战略是贯彻和实施公司战略及竞争战略的中间保证。通俗地说,职能战略就是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在公司各部门的分解。我司现已制定了五年规划等战略文件,下属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在筹划过程中,但迄今为止,我司并未制定职能战略,这使公司各部门在公司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解程度与贯彻力度的偏差。因此,各部门应在公司战略制订后,相应拟订职能战略,做好公司战略的分解,以确保公司战略的贯彻实施。我司的职能战略可分为工程战略、开发战略、融资战略、人事战略、投资战略等。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部门工作主动性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次:在观念层次上,是形成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即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MI);在制度和行为层次上是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企业风俗,完善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BI);在物质管理层次上,是设计企业标识、企业标准字、标准色,美化环境,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等,使它们成为企业理念的物质载体,形成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VI)。

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人本管理思想不仅仅表现重视人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表现为发展人、为人谋福利。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思想的重大更新与突破,并赋予人本管理思想以新的时代精神。以企业精神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人本管理思想体系中的最新管理模式。鉴此,为了调动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必须做好如下三件事:第一,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建立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切实统一和加强各部门组织思想和精神;第二,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梳理,建立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柔性制度框架;第三,加强企业激励机制建设,使各部门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主动朝向公司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前进。

5、授权梳理

职能部门只是一个场所而已,即使规定了它的功能边界,也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实现其功能。实现它功能的还是企业的员工,因此,企业全体员工的任务分配是否恰当、集分权是否合理就成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司的授权体系对财权的规定比较清晰,但对事权、职权及人事权的规定比较模糊,也相对比较集中。有关部门对自己能决定什么事,拥有什么样的职权不是太清楚,一定造成了事事要上报,项项要审批的结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组织效率低下。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第一,梳理管理系统,实施流程再造,完善公司制度;第二,在逐渐规范的基础上,适当向下授权;第三,授权的目标是事权逐渐下放,财权适当集中。

6、中层队伍建设人力资本化

由于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大都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网络经济时代人才不再被视为“成本”,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能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主要体现为对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的争夺,即对“人力资本”的争夺。因此,从营建持久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构建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本体系、留住人才,对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许多跨国公司把人才作为公司竞争战略的一个部分,实行员工持股,采取以优厚的福利加竞争性的工资为基础的分配体系,不断投入巨资为员工进行培训,并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国际化空间。这种战略不仅提高了公司吸引力,而且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骨干的流失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良性水平。

7、提高部门的学习创新能力

企业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进行组织变革的基础。学习有多种方式,既可以是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自学、教育深造,也可以是向别人的一流实践学习。通过学习突破僵化的教条束缚,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就能产生许多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部门要拥有持续的学习创新机会。公司可通过如下方式提高部门的学习创新能力:第一,定期举办跨部门的“脑力激荡会议”来寻求实现现有工作目标的更好途径;第二,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鼓励创新;第三,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里借鉴最佳实践做法。

总经济师办公室罗尔生

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篇3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创新与发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剧烈的竞争环境,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创新与挑战。在新时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就要逐渐转变企业的理财观念,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逐渐调整财务管理的内容,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它直接向管理层提供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属于一个隐性的管理部门。

二、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还是不善于通过财务管理的形式促进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和创新。一些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会计,就是简单地记账、看账本、简单地财务分析等等,没有在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建立风险价值、知识资本、机会成本等新型的财务管理新观念。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知识是无形的资本,它的价值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升值,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没有看到或是低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运用财务管理中的新观念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理财知识、理财观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比较低,比较习惯听从领导的安排,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意识与主见。

(三)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系是不健全的,当前我国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主要是来自政府、税务、银行、社会、企业内部等方面的监督。对于政府、税务、银行来说,主要是稽查特派员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于社会监督来说,主要由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监事会、职工民主监督、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虽然说这些监督结构和组织的监督具有相应的强制性和直接性,但是它们是不具有经常性的。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监督,因为企业内部的关系比较复杂,各个部门的领导相互的袒护,这就会导致企业内部监督得来的数据是不真实的,不能起到真正监督的作用。

三、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探讨

(一)企业财务管理要适时的转变理财观念

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财富要素的认识逐渐深化,财富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资本,还包括知识资本。在这种财富观念的指引下,企业在理财过程中必须转变旧的观念,要深刻地认识到知识资本的重要性,它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它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甚为密切。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既要为知识资本的商品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又要充分的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企业总资本既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无形资产,也包括物质资产,对其进行专业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既需要专业的知识、技术,也需要具有前瞻性、综合性的创新思维,如若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有形资产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这包括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增强财务人员的基本技能专业技巧。其次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创新性思维的拓展培训,使得财务工作人员能够从社会、经济、法律、技术等多个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财务计划;第三是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方面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在开发企业信息资源时,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和企业业务的开发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制定出企业财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建立健全新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财务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除了传统的企业投资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以外,金融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等财务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财务管理风险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等新型的财务结算方式,使得资本的流通更加便捷,资本投资决策转眼之间就可以完成,这导致货币的形式和本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直接价值演变成间接价值,从有形形态演变成无形形态。

四、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第二,公司理财手段和方法以网络财务为主,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

第三,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安全管理并重,风险投资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五、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方面的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单一的、比较落后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金融方面的支出、结算是比较频繁和繁杂的,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更高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对于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来说,需要积极的汲取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主动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对于企业来说,必须紧跟市场发展的脚步,不断地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六、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有助于企业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浅析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 篇4

1 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合理、有效的企业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让企业充分发挥出最佳优势。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管理, 使企业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 而且使企业所有的资源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企业才会快速发展, 并且不断壮大。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 一个企业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才的作用, 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和岗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 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好本职工作, 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 以及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合理地安排各部门的工作, 使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 不至于出现浪费的现象, 也不会出现缺损的现象。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 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 企业管理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 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保证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是企业保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管从什么方面出发, 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的生存已面临严重威胁,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做起, 从企业管理抓起。通过对企业人员、体制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管理, 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才能使企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2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 而且很多企业管理过于松散或者严格, 在收集和更新信息方面也存在不足, 使得企业效益迟迟提不上去。另外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缺乏民主意识, 不能做到以人为本, 普遍存在的刚性管理导致员工士气不高, 没有主体地位, 缺乏归属感, 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生产工作中。因此, 中国的企业管理存在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手段单一, 缺乏柔性管理, 对市场走向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地利用资源, 不能及时创新等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出现在每个企业当中, 这导致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全球的企业管理舞台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企业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这些缺陷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 而且随着管理的模式化, 这些缺陷逐渐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弊端。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很早就出现过, 并且随着经济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得到强化[2]。

3 新时期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3.1 走向知识管理

企业管理最开始主要依靠经验, 后来才慢慢走向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 通过知识来带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有效运作, 实现企业各方面的同步发展。知识管理应该把企业各方面的知识体系都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并通过各种渠道使其形成多方位的知识管理系统, 使各种资源得到最佳运用,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可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但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人才来实现, 因为人才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 知识的创新,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成功的突破口。因此, 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以知识资源为主, 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文化水平, 增强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3.2 走向信息技术管理

在信息网络盛行的今天,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因此企业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 把信息技术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 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全面网络化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各个岗位和各地的员工和管理者都能够进行随时交流, 企业的运作信息也可以实时更新, 这就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另外, 信息技术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快速运转和更新, 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而且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优化。

3.3 走向创新管理

创新是每个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发展下去的重要途径。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生机, 提供持久的动力。创新管理是全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在变化, 企业需要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来更新自己的管理体制。一个成功的企业, 关键在于能够不断创新, 能够针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改变。企业的创新管理是在根据社会要求、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不断对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做出及时的调整, 不仅要随时随地吸收新的管理观念, 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进步, 对自主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创新, 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需要建立创新的管理体制, 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创新精神的塑造, 经常开展一些发明创新活动, 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

3.4 走向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 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员工。而柔性管理不同于刚性管理, 并且与刚性管理恰好相反, 柔性管理是以员工为中心, 通过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工作环境, 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企业, 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会实现企业的柔性管理, 把一部分管理权发放到员工手中, 使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 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同时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也应得到重视, 企业不再只关注企业的利润效益。除此之外, 企业还实行灵活的经营策略, 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 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生产, 分清主要和次要, 及时分析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使企业产品和科研水平走在市场的最前面。

3.5 走向全球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而且跨国企业会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管理将不再单纯地将竞争作为唯一主题, 合作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现代企业管理应结合技术、知识、人才、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 积极寻求发展和变化, 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熊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5) .[1]熊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5) .

论企业战略管理与中国企业发展 篇5

论企业战略管理与中国企业发展

[内容摘要] 企业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纲要,战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可以不断成长,是否可以基业长青。战略的制定受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资源与能力状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国内外企业发展情况为战略背景、企业战略为研究对象,讨论企业战略层次,指出企业战略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来指导公司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战略管理

正文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它主要研究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首先看一下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情况:

1、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战略管理理论阶段;第二阶段是竞争战略管理理论阶段;第三阶段是现代战略管理理论。(1)传统战略管理理论阶段是从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在此阶段,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初步形成,涌现了很多思想学派。如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他提出的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他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是企业内部因素,他主张企业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身的内在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明茨伯格将这一时期出现的不同战略管理理论学派细分为十大学派。(2)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企业经营实践的发展,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方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1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三大主要学派:行业结构学派、核心能力学派和战略资源学派。尽管行业结构分析、核心能力和资源观在企业战略研究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鉴于它们都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经济特征,将市场竞争作为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谋求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战略目标,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竞争战略。(3)现代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竞争和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新的环境下,企业逐渐认识到,竞争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应当超越这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管理思想。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焦点。围绕这个新焦点,出现了顾客价值中心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和系列研究企业战略的理论。

2、我国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高度重视环境因素的理论、战略柔性理论、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战略管理理论受到高度的重视。如王毅等人对于企业战略发展所强调的归核化问题展开了一定研究,将核心能力具体化,设计了相应的测量指标,并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实证分析,其研究指标以及样品的选取还有待于进一步精确,但已开辟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起点;席酉民1989年提出了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和谐管理理论,在其后的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中,他及其带领的研究群体形成了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该理论下的战略分析框架即和谐机制的要义是:“和则”用于在不确定环境下的人的不确定性的削减,“谐则”用于确定性环境下物化要素的优化;赵国杰等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发展战略是由企业的整体进步和企业中人的全面发展体系构成的;姜振寰、刘艳梅等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领域,其主流理论基本上发端于西方尤其是美国,而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背景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国战略管理问题的选择与研究结果的解释方面不完全类同于西方。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在理论研究基本朝着跟踪国际研究前沿问题、与国际研究接轨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走的更高更远需要与国际接轨需要总结各国企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所以中国企业的领导人要认识到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必要性:

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中国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贸和吸引投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外贸和投资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2001~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377256.83亿元,占5年来国民生产总值总值的53.44%。从数字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因而进一步深化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企业曾经一度处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导致了国内一些企业效率低下。虽然政府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但是仍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问题没有解决,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行业在国内市场上缺少竞争机制的作用,因而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迎接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让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三)中国经济更快融入世界的需要

中国入世较晚,对于WTO的一些规则了解尚不完全,因而在与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来往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样有碍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所以推动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逐步熟悉WTO规则,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宏观上更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企业制订国际化战略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世界其它国家都相继融入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浪潮中,中国企业若不做出相应反应,那么就无法真正地参与国际分工,无法提高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而且还会面临国内市场被侵占的危险。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更好地壮大和发展自己,由此可见:走出去是唯一的选择。

为了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企业领导人应该以一个战略的眼光发展自己的企业:

(一)培养企业竞争力

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竞争力,因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发展途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确立发展战略关键性的一步。

培养企业竞争力,是中国的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现在科技发达,各种商品的替代品层出不穷,只有掌握完全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和品牌,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因而企业首先就要做到科技创新,唯有始终领先的核心产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创新还包括制度的创新,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要注重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塑造,创出鲜明的企业文化,在精神上团结广大员工,增强组织的精神凝聚力。对于人才问题,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高高级管理人员待遇则是必用方法。

(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管理理念创新。树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准,是实现管理突破和创新的关键。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科学的高度来看,必须摒弃越来越不合时宜的经营管理思想,完成以下转变: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单一指标型转变为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型;管控的内容要从粗放型转向涵盖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方方面面的精细控制型;管理方式要摆脱传统管理习惯和方式,尽可能减少“人治”成分和随意性,转向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强化执行,按章办事,形成权责明晰、奖罚分明、责利统一的层级管理;管理机制要从对企业职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目的要从目标相对单一型转向综合成长型,发展企业、造福职工、回报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管理心态也要从固守其成、循规蹈矩转向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二、战略管理的创新。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战略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

三、企业文化创新。从一定意义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不能作狭义理解。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精神文化决定并主导着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这四个层面组成有机的统一体,构成了企业文化系统。要把培育和弘扬企业精

神作为灵魂来抓,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强烈的命运共同意识、崇高的企业使命感。要通过实施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制度建设、提高装备水平、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宣传企业标志标识等措施,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坚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引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旗帜。在企业设备、资源、工艺等硬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比的是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要做到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按照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建立文化管理的系统平台,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真正融为一体,以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总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发展,就要以一个战略的眼光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案,使企业不断地创新不断的前进,并与世界接轨,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钦.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EB/OL].中国企业战略策划网,2004-12-21.[2]、苏源泉.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8).[3] 《中外管理》2006年11月刊 作者: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CEO 周伟焜.[4]杨文士,李晓光 《管理学原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蒋波.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M].现代管理科学,2007:103-104.[6]张文昌.现代管理学(原理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7]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汪洋: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战略的调整[J].商业经济,2005(1).[9]孙伯良:企业战略管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0]孙延海.透视企业发展战略[ED/OL].中国营销传播网.福建农林大学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中外管理思想

论文题目: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日期: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建议

电力企业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电力企业生产特点,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产、供、销各环节实现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使人、财、物各因素得到合理组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显得迫在眉睫。

1.管理创新原则

所谓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不断地根据市场和社会化,重组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即创造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达到自身的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创新的主要原则包括:

1.1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当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二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三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四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五要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2管理创新应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在新形势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其知识、经验、技能及思维能力等是有限的,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职能不仅仅是“拍板”,而应该是决策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旦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或处事有失公正,将直接引发职工的不满甚至严重的对立情绪。这就对企业管理创新上作提出了一个客观要求,即每项新决策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精神,在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3管理创新应是企业的一切行为自觉地服务市场。21世纪的市场经济最大程度上是服务经济,相应地,市场观念转变首先是服务思想的转变,服务思想的转变体现在管理创新中。在企业管理创新上,要考虑自身管理机制怎样、管理方式如何,弄清楚应该怎么干、有什么措施、达到什么预期水平。特别是生产与营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2.电力企业创新管理的建议

当今,我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突飞猛进,我国电力工业将发生重大变革,电力企业的现代管理手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依笔者在电力企业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2.1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开展管理创新。

电力企业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向市场。电力企业也将面临大范围的重组。因此,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1)要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2)研究适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大型公司,是母子公司、总分公司、事业部制,还是其他形式,要根据各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进行科学的研究。这也是管理界的重大课题。

2.2加强战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状况,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发展目标、途径和手段等的总体谋划。加强战略管理,可使企业稳步发展,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走向失败。电力企业在战略管理上还是弱项,还没有好的成果,实际上也不到位。加强战略管理,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并注意调研的制度建设;二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决策程序;三是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思想;四是关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五是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六是有科学的实施保障措施;七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2.3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之本,落后就会被淘汰。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在如下七个方面开展:(1)建立激励机制,规范管理制度;(2)尊重知识,加强知识管理;(3)开发与应用新技术;(4)加快技术改造,进行结构调整;(5)加强信息管理,注重信息化、网络化建设;(6)进行虚拟企业的研究与应用;(7)尊重人才,培养人才。

2.4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要求,加强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是垄断性的。根据电力市场的特点,电力企业在我国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改革中,应该转变观念,加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调查与预测,重视各类用电市场的研究与开拓,作好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另一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开展集资办电,积极推行多家、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方针,把电力市场搞活。

综上所述,管理是一个有机开放的系统,也是生产力,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电力企业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为了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必须逐步转变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优化管理环境,探索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王智慧.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冀生.企业和谐管理的现实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2007(5):53-54.

中小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探析 篇7

经济越发展, 财务管理就越重要。重视财务管理将有利于完善中小型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更好地筹资;也有利于投资, 提高投资收益率。《长松业务系统》工具包帮助中小型企业, 应在政府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基础上狠抓财务管理, 从而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稳步发展,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只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 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管理思想僵化落后, 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 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 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 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 “政策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大量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缺少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我国, 中小型企业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 已逐步占据我国国民体系的半壁江山, 成为我国经济领域最为活跃的经济力量。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和优势, 生产灵活, 成本低, 效率高, 同时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我国现有的金融秩序下, 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难题。贷款难固然有企业诚信缺失等原因, 但还是与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 过度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财务管理有关, 一些中小企业喜欢片面追求“热门”产业, 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 更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盲目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 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 什么有利益能创造财富就做什么, 有些中小企业甚至片面地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 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 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 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收紧银行信贷, 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 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忽略了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账目就会混乱, 管理者无法及时获得最新财务信息, 企业的财务风险得不到控制就很难赢得银行的青睐, 也影响到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客观性和及时性。

2.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但一些中小企业不顾成本, 不惜代价, 不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 千方百计地从银行获取贷款。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 一些中小型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 其结果是债台高筑, 财务风险极大。在国家实行较强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 中小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就比较困难了, 因此一些中小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 擅自改变贷款途径, 将短期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长期项目投资, 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 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 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3. 财务管理模式僵化,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 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 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等现象严重, 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 致使其职责不分, 越权行事,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监控不严, 会计信息失真等。另外, 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使得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 信息失真, 财务基础薄弱, 财务管理混乱。有的财务人员偏重记账而忽视财务管理。有的财务人员不能通过财务分析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尽早解决, 只有当出现重大问题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使经济危局难以挽回。而且不少财会人员受制于领导, 不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不重视财务管理, 不开展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 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 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 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改善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1. 优化中小型企业内外部环境, 拓宽其融资渠道

我国企业当前正处经济转型时期, 金融体系中应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和担保机制。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 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 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形式结合起来, 还应对各类融资方式增进了解、熟悉各种融资方式, 在内部融资方面, 除了要注重企业自身积累, 也可利用折旧准备等会记手段暂时闲置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外部融资方面, 则可通过合资方式进行股权融资, 通过项目融资方式或寻求担保争取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票据贴现、买方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等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融资可能。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 强化中小型企业风险管理, 加强其财务控制

强化资金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 是便于风险信息传递的一种风险预防系统。它可以使风险信息源、风险信息传输系统和风险管理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 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建立一个便于风险信息情报传递的风险信息系统。要对有超前决策, 尽可能使风险消除在潜伏期。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 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 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 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 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 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地减少闲置资金, 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 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 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 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 可以用短期筹资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

3. 完善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 提高其财务人员素质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发展,创新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筹资管理)、资金投放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资金分配管理四项基本内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使得当前财务管理理论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面临的挑战

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面临着重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目标方面

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以财务资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等)为主,围绕单一财务资本的筹集、运用、资本增值后的分配等内容从事理财活动,强调的是财务资本的运营。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一般为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产权的合作。因此,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剩余的分配权,这加剧了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财务管理方法方面

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当然受到挑战。一方面是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全球通过互联网的进行商务活动的商户有近千万,知识共享的信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另一方面是虚拟化交易过程。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在使物理空间缩小的同时,又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比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订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交易成本更低,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也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增加,这使得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方法必须创新。

(三)财务管理对象方面

资本雇佣劳动是传统工业企业的典型特征。因此,传统财务管理是基于对物质资源的管理活动。这种财务管理的对象强调的是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物质管理和以资金运动为基础的资金管理,如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始终是财务管理的对象。知识技术等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不为财务管理所重视。对此,财务管理的对象需要拓展。知识的作用已日趋重要,它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内在的核心要素。知识资源成了现代企业生产的一种主体性投入要素,知识资本概念应运而生,这些客观因素使财务管理的对象有必要进行拓展,即把知识资本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范畴。

(四)财务管理组织方面

目前,我国现有大多数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财务管理组织的设置成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性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知识的主动性,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在企业理财中只是流于形式。这一切与当前财务管理环境下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与创新

前已述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代表股东所期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会与企业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发生矛盾。例如,企业在借款到手、债权人失去控制后,为了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项目,或者不征得债权人同意而发行新债,加大负债比例,无论何种行为都将给债权人利益带来损害,因为高风险可能产生的高收益归股东所有高风险却要由债权人来承担。对此,引入“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显得格外重要。这主要基于:第一,现代企业知识资本的突出地位日益显著,使知识资源所有者(主要是员工)再也不能容忍财务资源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剥夺他们的部分权益,迫切要求拥有与自己的贡献实力相对称的企业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第二,将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仅有利于对社会整体资源的最佳利用,使企业效益与社会公平等多重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在利益分配上便于企业对税后利润采用“分享制”,使员工和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一致,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相互监督和制约,有效降低多级代理链中的监督成本,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网络财务、财务资源计划等方面。首先,鉴于网络财务的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网络财务技术结构,因此,在网络财务方面应当实现以下三项创新:第一项是在线管理。即决策者在方便、准确、快捷的在线管理条件下,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及时部署经营活动和作出财务安排;第二项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即通过网络技术,使企业的财务资源与业务活动直接挂钩,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网络财务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它预示着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的重大发展,是财务管理的一大进步,标志着一个新的财务时代的到来。此外,将企业资源计划这一日趋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方案融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实现将企业各种管理信息按客观规律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的财务资源计划,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大量的有效信息。财务资源计划能够提供企业经营者需要的各种即时营运信息,使管理者能适时作出最好的决策,有效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为公司获得丰厚的利润。

(三)财务管理对象的发展与创新

财务管理作为人们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在所有企业都有着一定的管理对象或内容。传统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指对财产、物资等财务资本的管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扩大,并且呈现出很多与传统财务资本所不一样的特点,例如高度增殖性、动态无形性等,这使得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增加了人们对其运用与管理的难度。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对象进行拓展,即把知识资本纳入财务管理的对象,对知识资本的构成、特点、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益评价等加以研究,这既要求企业把知识资本的运作当成企业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又需要企业把培育和发展知识资本作为重要的理财战略。

(四)财务管理组织的发展与创新

财务管理组织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要件。前已述及在当前信息系统普及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种种缺陷或低效率暴露出来。因此,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方向是依托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的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一种扁平化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对下层放权,调动人力资本创造财富或业绩的积极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此外,高素质的财务队伍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没有一流的财务人员队伍,就难以保证一流的经营业绩。因此,现代企业财务人员应当从会计政策、财务分析、税务筹划、内部控制制度、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等,尽快实现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转型和提高,建立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环境的理财队伍。

参考文献

[1]、马孟夏,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何思东,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讨,现代商业,2009年第3期

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 篇9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创新是在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前提下的管理思想、组织、方法、手段上的再创造, 或者说是在应用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和发展。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管理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 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 就要求企业在面临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 也要为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做出适时的管理变革和创新。这不但是为现阶段的发展造福, 也是为将来的发展积蓄软实力;二是管理创新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基本顺利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有的甚至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背离。所以必须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进行管理创新, 逐步建立起与新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方法, 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三是管理创新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各式商品之间愈来愈趋向同质化, 消费者需求已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企业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只有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核心能力, 而核心能力的主要来源便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四是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 更激发了他们创新的冲动。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的不断发展, 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 开发出新的适应市场发展的新产品。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外部环境

(一) 内部环境

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能力是推动力, 创新氛围是前提这三句话可以概括出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创新意识反映在其远见卓识上, 也就是其能够敏锐地判断企业与管理发展的大趋势;其次反映在创新主体的素质和价值观上。这是因为企业创新意识的产生, 一定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素质水平和对业务的精通程度。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创意能否实施和创意成果能否实现。创新主体可以是个人或是群体, 故创新能力在个人方面与某个人的天赋有很大关系, 在群体方面则与群体中员工的智能结构、员工的关系程度等结构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而以上所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在好的氛围下, 人就思想活跃;相反, 在不好的氛围则会导致人思想僵化, 这相当于扼住了企业的喉咙, 企业的硬实力再怎么雄厚都只能奄奄一息。

(二) 外部环境

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 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 任何处在某行业的企业必须紧跟领先企业的步伐, 否则会被市场淘汰。在激烈的竞争中的企业在竞争和利益争夺之余, 又在某一方面可能成为互相的战略联盟, 因此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确定敌友, 分清主次尤其关键。

进入21世界以后, 日益紧密的国际经贸联系也使企业管理创新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 政府行为会介入企业竞争之中, 使企业竞争环境变数增多。因此, 国际市场带来的新变化务必要加入企业的考虑之中。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 财务管理创新

创新财务管理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回收、分配, 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等。财务管理目标奠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变化。其中尤其重要的部分是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更不能忽略的是树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观念, 这是财务管理创新之本。学会注重人本思想、提高知识含量、树立风险意识是关键。

(二) 人才管理创新

人员创新不仅仅限于人员的培养和流动, 更重要的是人员观念更新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企业中作为创新主体包括最高决策者、中间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工作者。只有当作为群体员工的创意得到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认可并决定试行时这些员工才能真正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企业人员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项:一是要促进企业高层领导提出较好的创新方案, 并且在其任职期间付诸实施;二是发掘、培养并善于利用中层领导、下层管理员工或管理顾问的创意鼓励和推动管理创新在企业全面进行;三是企业职工在良好的企业环境中利用群体的智慧提出各种创新、合理化建议并且有效地执行、全员性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

(三) 技术管理创新

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是形成企业物质生产力的直接因素, 技术创新的成功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提高员工对企业命运的认同感, 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 也是增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注重核心能力的培育,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的基本特征, 企业竞争优势已逐步从传统的物质产品转向信息化、无形化和连续化的创新能力。

(四) 营销管理创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 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营销方式。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 正改变为取消零售商环节, 由生产商提供元件给分销商, 再由分销商组装成产品出售给顾客。因此在营销策略上也应该追求一种智慧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强有力地营销规划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企业想寻求稳定的发展, 都不能落在时代的后头。找到适合自己的行销之道,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自然而然, 强有力的营销策略依赖于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这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发现, 这四大部分的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财务管理的创新就不能为其他各种形式的创新提供牢靠的物质基础, 没有人才方面的创新就谈不上营销管理方面的创新, 而科技, 作为本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也在管理创新领域占据主要地位, 为企业的总体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五) 企业管理创新策略之我见

1. 要积极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与时俱进的观念能使企业始终走在行业发展前列, 落后的观念则有可能严重地影响企业正常的管理工作, 使管理中不断出现各种困难阻力。企业的各种创新, 不管是制度上、技术上还是产品上的创新都离不开观念的创新, 只有不断的更新我们的观念, 接受新鲜的思想, 才能不断的加强我们的管理水平, 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 由此创造出出色的竞争软环境。

2. 要积极探索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

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规范, 是做好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保证。一个企业制度的创新能够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 增加创新的推动力, 管理制度重在对企业之中的人实施管理, 不仅要进行约束与限制, 而且又要进行适时地引导与疏导, 从而确保人的行为能够涵盖于管理制度的范围之内, 使企业的优势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

3. 企业实践与“产学研”相结合。

企业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组织重点优势学科团队与企业强强联合, 开展战略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合作。支持共建研发机构, 推动科技型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 都能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

4. 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三者结合。

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三个重要支点。三者各有侧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共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技术创新是核心, 管理创新是基础, 制度创新是保障。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 必须相应调整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并保证先进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同时,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也会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这正是三者有效结合的立足点。

四、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 在创新过程中只重视眼前利益, 忽视长期利益

在这个拼产量、拼产值、拼收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许多企业容易走入这种误区。然而新时期里, 我们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 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 因此如果只是为贪得一时小利, 为盈利而盈利, 那么就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恶化、企业发展艰难、后劲不足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 重制度轻文化的错误创新理念

虽说制度是一个企业管理方面的根基, 没有制度一切都无从谈起, 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度是全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与适于制度实施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的。如果说制度是根基, 那么文化就可以比作是企业管理经营的精髓所在。错误的管理创新理念会使企业发展各方面不平衡, 严重时甚至走入歧途。创新虽是好事, 但是如果无人掌舵, 没有正确文化方向的指引, 任其自由发展, 那么创新与否就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话题了。

(三) 激励约束机制不相配套

激励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平衡好两者关系, 在最大化激励经理人的管理才能的同时对其的行为进行约束以维护公司正常的主权与利益是现代企业成功的核心步骤。管理创新也是如此, 许多举措都与激励机制创新有关。如果没有根据企业的目标设置出一套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充分把握员工情绪, 就会严重阻碍管理创新的推广和实现, 难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四) 企业决策失效

决策失效是指一些领导人在经营范围、兼并破产、投资集资、扩建重组等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上, 由于缺乏事前的调查导致备选方案不符合实际, 或是在讨论过程中不重视发扬民主, 一意孤行, 最终造成决策失误, 使企业经营受到了威胁, 甚至陷入困境。

五、管理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从管理创新着手, 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量的方面, 更体现在质的方面。而具体来说, 又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管理思想创新能克服核心竞争力的观念障碍

具备与较强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管理思想和观念, 是提升和可能提升相应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首先, 用“重视管理创新”思想代替“轻管理”思想。“重视管理创新”即要以此指导企业在管理上寻求不断完善更新。其次, 以合作竞争观取代传统竞争观, 必须改变竞争思路, 以利益共享的合作竞争取而代之。最后, 以追求生存价值升华代替追求物质价值的效益利润观, 要注意的是, 并不是说放弃或忽略经济效益, 而是指把后者当手段, 把前者定为终极目标。

(二) 管理制度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规范保证

这一点又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首先,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创新, 企业分配制度的创新就在于不断地追求激励与约束的有效结合, 从而实现报酬与贡献在更高层次上的平衡。其次, 决策制度创新。即在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是不可能达到无所不能的境地的, 要善于利用组织的功能, 善于借助外部智力资源代替个人的有限理性。

(三) 管理战略创新是确保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优势

一是企业集群战略。对于多品种、小批量、临时急需的订货, 集群内可以用最快的方式通知各协作生产企业备料上线, 而在国际上这一快捷反应能力也具有竞争上的独特优势, 二是企业战略联盟, 企业可尽量采用外部技术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分散风险和防止竞争过度。

(四) 管理文化创新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再生力量

一是企业人员的“再生力”, 对企业的员工而言, 企业文化及文化企业的意义甚至可能超过该工作, 一种向上的文化氛围, 带给员工的是一种独特的成就感与归属感。而这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再生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二是整个企业的“再生力”, 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作用于个人的心理, 从而作用于团队的思维方式, 再最后作用于企业经营创新的具体行为, 以此来改变组织中各种力量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方向, 使之形成再生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股合力。

六、结束语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发展方向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与网络化的进程促使我国企业的财务治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宏观环境来看, 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 知识经济迅速升温, 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从微观环境分析, 主要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 公司之间的购并, 虚拟公司的兴起等众多方面。无论是宏观经济环境还是微观经济环境, 都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着重要影响,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在经济不断发展、金融不断创新的今天,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 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和实践机会, 现已有很多企业介入了如“管理层收购”、“期股奖励”等新型的经济活动领域, 它们在实践中想出了很多财务管理办法, 摸索出很多财务管理的经验, 一定程度上充实和发展了财务管理的理论。但是, 不可否认, 这些办法和理论还远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金融不断创新的需要, 总体上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是建

立在工业经济、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基础之上的, 对知识经济、企业商誉、各种无形资产等现代资产的管理尚未形成如对有形资产管理一样的系统理论。

2、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基本还是传统模式。

虽然有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已开始向网络化管理模式迈进, 但网络化管理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而且就规模和影响而言, 还远不能构成我国社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基调。

3、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理论基本局限

于财务风险的防范, 而对于风险投资管理的论述不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业务品种迅速增多, 而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及时跟上, 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会计计量、核算制度也只是到了2006年才正式建立, 发展起步较晚, 进程较为缓慢。

4、我国企业现行财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主要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指标, 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经济附加值、科技附加值、自由现金流量等对企业竞争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缺乏适当的指标加以考核评价, 不符合企业发展的现代潮流。

二、当代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要求和方向

由于受客观因素及主观条件的制约,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其理论与实践将会取得不断的进步, 经济创新必然带来财务管理的创新,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1、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基础将建立在工

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的基础上, 既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 又重视无形的知识资本管理。在企业新的资本结构中, 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 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这一变化也将引起财务管理的变化: (1) 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在企业新的资产结构中, 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将大大提高, 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主要的投资工具。 (2) 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分担企业的风险, 同时也分享企业利润。

2、企业理财手段与方法以网络财务为

主, 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 (E RP) 系统中。网络财务是以互联网、企业局域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网络财务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1) 在网络财务环境下, 从空间看, 企业财务可以进行远程处理, 便于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 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时间看, 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实时报告, 便于企业进行在线管理, 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 在网络财务环境下, 对于拥有许多下属机构, 而这些下属机业来说, 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 包括与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 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 从而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 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资源。 (3) 在网络财务环境下, 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将得到普遍使用。电子单据可以节省许多中间环节, 从而促进财务流程速度和效率的提高。而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 也是网络财务的重要基础。货币的电子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 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3、技术风险管理和风险投资管理将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企业所面临的金融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等财务环境的变化, 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所产生的“网上银行”及“电子货币”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快捷。知识经济将使信息传播、处理、反馈以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些新变化既给企业带来机遇, 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 电子商务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在技术上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财务安全问题。防止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 有效保护企业自身安全是21世纪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4、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其财务评价体系会不断创新和完善, 主要会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财务分析比重增加, 二是增加新的更能反映企业运行质量和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指标。比如有些企业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 除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外, 近年来又提出了经济附加值 (E V A) 与市场附加值 (M V A) 等评价指标, 另外, 为适应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要求, 企业的单位销售能源消耗指标和企业的环境污染财务量化指标等都有可能纳入到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当中去。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邵天营、陈复昌, 财务管理学,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 财务危机 预警 模型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通过设置一些财务敏感指标并观察其值的变化,对可能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进行跟踪、监测、预测,同时根据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设计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模型并确定一个阀值,当相关因素指标综合值超过阀值时发出危机警报并采取对策。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则是通过数学或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定量预警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企业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的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单变量判定模型

Fitzpatrick(1932)最早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的财务比率相比,有显著不同。Beaver(1966)则首先应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测模型,他首先使用了5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选取美国1954年~1964年间资产规模相同的79家经营失败企业和79家正常经营正常的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具有良好预测性的财务比率依此为现金流量/负责总额的比率、资产负责率、资产收益率。

在我国陈静(1999)选择了4个财务比率指标作为变量即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运用两分法,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的预测效果较好。

二、多变量判定模型

1.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其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前者是以净值报酬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润率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后者是将选定的七项财务比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续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2.多元线性函数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是运用多边模式思路上建立起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纽约大学的Altman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Z计分模型。他通过将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计算出一个总差别分来预测、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这个总差别分通常被称为Z值,这个模型被称为Z值计分模型:

其中: -判别函数值;=营运资金/总资产;=留成收益/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普通股价值+优先股价值)/总负债;=销售收入/总资产

我国的陈静(1999)、邓茂(2003)等人利用Z值计分模型对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此模型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有较好的判别率,当年、前一年、前两年的正确率分别在92%、85%、79%以上。

3.Logistic和Probit概率模型:Logistic和Probit方法的结论很相似,一般多使用Logistic概率模型。Logistic又叫增长函数,是1838年比利时P.F.Verhulst首先提出的,二元Logistic概率函数的为:

其中是在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代表事件不发生的概率,是截距, 是待估计的参数。通过设定临界值作为事件发生与否的标准,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于临界值,则判断事件发生,反之,判定事件不发生。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美国学者Ohlson是最早把此模型运用到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人。我国学者吴世农、卢贤义(2001)、上海财经大学的姜秀华(2002)运用此模型对沪深证市场的部分ST公司进行了研究,并认为Logistic概率模型优于多元线性预警模型。

三、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建构理念植基于人类大脑神经运行的模式。ANN除了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外,而且可以克服统计方面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不严格,具备处理资料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最重要的是ANN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准备数据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训练,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参数以对应多边的企业环境。ANN在经济预警(Early Warning,EW)系统中的应用,无论从思想,还是技术上都是对传统EW的一种拓宽和突破,克服了以往模型重定量指标,难以处理定性指标;模型不具有时变性,缺乏自适应、学习能力。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在ANN预警系统研究方面做过一些理

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四、现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局限性

上述分析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完善,在实际运用中也各有优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变量判定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其割裂了各个财务分析指标之间的内在整体联系,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大局限性,并预警的准确性较差。

2.概率统计模型在实践运用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其缺乏理论基础。

3.神经网络预警系统运用到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时间并不长,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过于复杂,在运用中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实践上受到很大限制。

4.现有预警模型无法对上市公司提供的数据真假做出辨别。

5.现有预警模型还都主要侧重于财务定量数据的使用,对于像宏观经济状况、国家政策的变化、不同企业的特殊情况(如信用)等定性指标考虑还较少。

五、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未来发展

1.需要发展一些不同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由于各个行业都有自身的一些经营特点,具体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有一些差异,这就降低了各个行业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从而使建立不同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很有必要。

2.未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还应把一些非财务指标所能体现的定性因素考虑进去。

3.未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能够对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伪做出一定鉴别。

4.未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4)

[2]郑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3.(10)

[3]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4]姜秀华任强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J].预测,2002,(3)

试论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发展 篇12

关键词:财务战略,企业发展

一、财务战略管理基本特征及其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

1、基本特征:

(1)动态性。由于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和公司战略为逻辑起点,理财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动态性特征也就决定了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务战略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二是财务战略管理具有循环性;三是财务战略管理具有适时性;四是财务战略管理对象具有权变性。正确把握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特征非常关键,美国邓恩·布拉德斯特里特公司经过对美国公司长期观察后总结出六条导致公司破产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公司思想僵化,缺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战略及战略管理的灵活性。(2)全局性。财务战略管理面向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从公司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财务战略管理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既重视非人力资产的管理,也重视人力资产的管理。传统财务管理所提供的信息多是财务信息,而财务战略管理由于视野开阔,大量提供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3)外向性。现代公司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解决公司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财务战略管理把公司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4)长期性。财务战略管理以战略管理为指导,要求财务决策者树立战略意识,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从战略角度来考虑公司的理财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公司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的持续竞争力。

2、财务战略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1)视角与层面不同。

财务战略管理运用理性战略思维,着眼于未来,以公司的筹资、投资及收益的分配为工作对象,规划了公司未来较长时期(至少3年,一般为5年以上)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是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传统财务管理多属“事务型”管理,主要依靠经验来实施财务管理工作。(2)逻辑起点差异。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分析和公司战略为逻辑起点,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规划战略性财务活动。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以历史财务数据为逻辑起点,多采用简单趋势分析法来规划财务计划。(3)职能范围不一样。财务战略管理的职能范围比传统财务管理要宽泛得多,它除了应履行传统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筹资职能、投资职能、分配职能、监督职能外,还应全面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履行分析、检查、评估与修正职能等,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包含着许多对公司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是牵涉面甚广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战略。

二、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发展

1、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追求长期盈利能力。

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与公司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直接相关的,其目标应该与公司战略管理的目标相协调一致。公司战略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理论界一直有争论。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阿尔弗莱德·P·斯隆指出“一个公司的战略性目标是赚取投资收益。如果在较长的时期内公司不能创造满意的收益,它将无法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得以生存是一切收益的根本基础。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一个公司能否维持生存取决于其赚取的收入能否补偿其付出的全部成本。如果公司要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增长和发展,就必须使其赚取的收益在补偿其成本时候能够有所剩余,一方面满足利润分配的要求,另一方面补充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事实上这也就是公司存在的本质意义,即要获得长期的盈利能力,为公司所有者及其相关利益群体谋求长期的收益。学者们提出的诸多公司战略的目标,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着追求长期盈利能力这一中心而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因而无论具体战略目标如何制定,追求长期盈利能力都应该是公司财务战略管理不变的总的目标方向。

2、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建立竞争优势。

所谓的竞争优势是指当多个公司处在同一个市场中时,面对类似的顾客群,其中一个公司能够赢得更高的利润率,或者能够赢得潜在更高的利润率时,这个公司就拥有了某种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应当满足三点要求,即首先必须具有独特性,其次必须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再次就是必须能够最有效的满足顾客需求。公司战略实质上是公司管理者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针对一些重大经营问题制定的行动规划。而战略管理就是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并管理、监督计划的实施,还要检验结果的动态过程。如上所述,公司战略的目标方向就是要追求长期的盈利能力,而从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看出,只有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够持续获得比同行业更高的利润率,也就是说具有竞争优势就获得了长期的盈利能力,竞争优势是长期盈利能力的基础和根本。所以,公司战略的本质就在于不断的创造和变革以创造和维持公司的竞争优势。而财务战略与公司战略是协调一致的,这说明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也就是建立公司竞争优势,而且是管理、策划公司的资金全面围绕建立公司竞争优势这一中心来运营,完全为建立公司竞争优势服务。

3、公司财务战略管理重点————分析战略环境因子。

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其中,战略分析就是分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是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公司在现在和未来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对影响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那些关键性因素形成一个概观,它是属于预测分析的范畴,是公司进行战略选择的基础,更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其分析的全面与否、深入透彻与否,预测的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着公司战略的选择与制定,即影响着公司经营决策的方向。因此,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的首要重点必然应该是公司的战略分析。战略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动力分析两个方面,可统称为战略环境因子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是一个“知彼”的过程,重点是行业环境分析,即分析公司所在的行业环境以及公司打算进入的行业的环境。行业环境具体包括总体市场因素、行业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内容。除了行业环境因素外,公司还需分析那些不被公司和其所在行业所控制但同样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如社会技术进步因素、政治法规因素、经济因素、金融因素等等。公司内部动力分析是一个“知己”的过程,重点是公司的资源分析和能力分析。资源和能力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动力,也可以称之为公司的内部环境。其中,资源分析主要是分析公司的生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关系资源等。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公司的经营能力、投资能力、融资能力等。

总之可以看出,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分支,财务战略管理具有支持和帮助实现企业发展总体目标的目的。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在当今外部市场剧烈变动的环境下,公司不得不考虑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而且要长久立足和生存发展,不能不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考虑各种因素。所以才将战略的概念引入财务管理。当然,面对新环境新变化,财务战略自然区别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例如,传统财务管理注重对公司内部因素的支持和服务,而财务战略不仅注重内部,更注重外部因素的考虑;传统财务管理重点考虑的是公司有形的财务资源的管理,而财务战略不仅考虑有形的资源,同时也考虑无形的资源管理。虽然财务战略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有区别,但究其本质还是公司管理的一个方面,无非是为了更好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许保国.论战略型财务管理[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2]邢俊英.可持续增长率与财务管理目标相关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9).

[3]王勇.中外公司管理经典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科研下一篇:时变不确定性